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农业经济增长8篇

时间:2023-09-20 15:23: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业经济增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经济增长

篇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和世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跨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农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加入WTO也让中国农业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面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双重压力,旧有的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已经行不通,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利于有目的地对农业经济的积极因素进行改善和提高,让农业经济得到更好地发展。

 

一、投资

 

(一)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投资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也不例外。从八十年代以来,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多元化投资主体格局的形成,这样也就导致了在农业经济上的投资资金的增加,这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到了九十年代,农产品在市场上表现过剩、农民收入提高缓慢等农业经济问题减少了农业投资,这直接造成了农业经济增幅的递减。从这一变化中可以看到,投资对农业经济的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农业经济投资的增加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经济增长的效率。[1]

 

(二)投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对农业的投资来源广,数量大。统计局的资料显示,1999年包含国家内预算内资金、国内银行贷款、外资、农村自筹资金和融资等多种来源在内的对农业的投资资金就有56.48亿元,这些资金提高了农村集体基本建设水平。2000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则将近百亿。如今,政府对农业的主要的投资手段是通过银行的信贷的投入,近些年来国有银行的商业化,农业已经不能享有以前的优先性和低利率的优势,而且原有的国家对农村建设的政策贷款也渐渐取消,国家对农业经济的投资基本只剩下了用于农产品收购的资金和扶贫开发的资金。银行的风险意识的强化也影响了对资金回报率较低的农业的投资,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也变的更加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对农业的投资力度也会有所减弱。对于外资部分,世界银行调高了硬贷款的利率,而且金融危机以后,外资金的流入量越来越少,我国农业的分散经营也让融资的可能化为泡沫。所以,提高农业投资的重点在于政府支农和信贷,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二、消费

 

(一)消费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消费是刺激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对于农业经济来说,消费者对农业产品的需求就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最根本的原因。如果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比较大,就会形成农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农产品价值就会上涨,农民收入就会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就会加大,社会资源就会更多的流入农业,让农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农产品属于社会必需品,我国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出现,扩大国内对农产品的需求变得更加困难,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这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条件。[2]

 

(二)消费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中国经济年鉴显示,93年全国粮食总消费4.9亿吨,比往年略有增长,但还是低于当年的粮食总产量;畜产品供大于求的现象也十分明显,猪肉、蛋类、牛羊肉消费增长相对较快,供求也比较平稳;由于棉产品的产量的降低,纺织品对棉的需求显得比以往更多,但是产棉量加上库存量仍然是供大于求。这种供大于求的根本原因是我国9亿农民供给3亿城镇人口消费的市场格局,九亿农民的购买力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挖掘和开发,农民的消费模式比较固定,消费水平比较低,有些农民想要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但是经济能力跟不上,农村人均消费的食品数量自然就远远比不上城镇居民,没有需求,消费也就难以完成结构上的升级。当前我国在农产品的消费上,红皮小麦这样口感差的农作物滞销,优质大米却供不应求,还需进口;一些橘子、杨桃等作物卖不出去,价格低至几毛钱,而一些洋水果大行其道,有着很好的销量。北方玉米过剩,南方玉米又紧缺,地域差距十分明显。面对这样的消费情况,要努力增加农民的收入,经济能力提高了消费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对城镇居民要及时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重新配置资源,努力促进优质食品的供给。

 

三、出口

 

(一)出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经济潮流,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光是挑战,还有走向世界,让经济迅速增长的机遇。用出口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是很多发达国家常用的手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能够让我国的农作物大量出口,农业经济自然会稳定增长,农民收入自然会逐步提高。

 

(二)出口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近些年虽然仍旧保持了顺差,但是农产品进出口的比重一直不高,而且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量大幅度下降。这让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幅度严重回落。增加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能够有效地缓解农产品供大于求的现状,对提高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国家,质量高的农产品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增加一些特产的出口量相对更加容易。而且。我国人口众多,在劳动力资源上更有优势,扩大农业加工品的数量也能够提高我国农业出口的竞争力。同时农产品出口国也要分散化,对一些农业欠发达国家要重点照顾,增加对非洲各国的农产品出口量。

 

四、制度

 

(一)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农业经济也随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年的实践证明,经济体制和政策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我国八九十年代一直实施的农业经济政策是,事实证明,这样的政策的确更加适合当时的中国农业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农业发展的现状也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农业发展中出现的农民收入低等问题都证明了现有的农业经济政策不利于当前农业的发展。

 

(二)制度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中国农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大规模的商品生产的新阶段。为了让农业经济更快的发展,让农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主动,要借鉴发达国家,促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和经营进行创新。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承认私人产权,以一种强调自我服务的姿态主动适应市场,实现企业化和股份化,有效的降低农业的风险,提高农业的适应市场的能力。

 

五、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农业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会给农业生产力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农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必将推动农业经济不断增长,用科技解决粮食问题必将成为21世纪的共识。我国也应当重视科学技术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关键性的作用。

 

(二)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要想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就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视。目前的农业科研体系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不能将科技的进步完全地转化成农业上的生产力。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要求在尊重农业科研的提点的前提下,鼓励农业科技创新,重点扶持一些农业研究所,让农业研究成果更好的为农业服务。对发达国家的模式借鉴而不照搬,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六、结语

 

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方方面面,只有对这些因素经过认真的分析,准确找出各种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才能够实施相关对策,有针对性的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让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好。

篇2

关键词:农业 经济增长 因素

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中国的人口基数庞大,虽然有着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但是人口的增长速度还是很快。这些人中大多数都生活在广袤的农村地区。在满足这一庞大群体食物需求的同时,还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并保证经济不间断增长,归根结底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中国虽然拥有大量的农业人口,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却极少,同时土地制度完全不同于国外的私有制,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手段科技含量低、机械化程度低。农业是基础产业,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因此研究什么因素影响农业经济的增长,进而寻求到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农业经济增长的研究

根据农业发展的需求变化,我国也组织探讨了农业的发展模式,并由此先后建立“精细农业”、“高效农业”、“节水农业”和“有机农业”等发展模式.目前针对我国农业增长方式成因及其转变的观点国内学者基本分为两类:“技术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事实上,我国农业的目前增长方式,既有技术进步因素的制约也有体制因素的影响,这也是我国农业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特殊之处.结合国外发达国家长期以来积攒的探求农业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以及二战结束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形成的农业经济发展理论,这些都可以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增长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帮助与借鉴。

二.农业经济增长的本质

1.农业生产率、土地生产率以及土地装备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农业经济由来已久,作为几千年以农立国的国家,对这点我们都有比较清楚地认识。农业经济就目前来看几乎涵盖了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全部。目前,世界各国间以和平发展为主,民以食为天,因此农业经济受到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大家研究的热点集中于农业与资源环境问题、农村发展与农民收入问题等方面。通过世界各国农业经济学者研究,大家普遍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土地生产率,就必须增加土地替代型生产要素的投入;要提高土地装备率,那就意味着要增加投入资本,特别是在利用农业机械等替代型资本的装备率。农业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农业生产率(Y/L)、土地生产率(Y/A) 和土地装备率( A / L)之间有着下列恒等关系:

Y/L=( A / L)• ( Y/A )

其中Y表示农业总产出,L表示农业就业人数,A表示农地面积。这个可以看出,农业经济的增长其本质就是土地生产率或者土地装备率的提高。

2.影响农业经济因素的模型的建立

为了验证土地施肥量、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村劳动力素质、国家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人4个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笔者选取1989--2004年的土地施肥总量、农业机械动力、农村文盲和半文盲率、国家财政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4个指标来构建一个影响因素模型。建立回归方程: Y = a + bx1 +cx2+dx3+ex4+ε 。其中Y代表农业生产率,x1,x2,x3,x4分别代表土地施肥总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文盲和半文盲率、国家财政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

3.关于影响农业经济因素模型的应用

用Eviews 统计分析软件的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回归结果为:

Y=-18529.30+4.80x1+375.53x3,R2=0.9866,F=477.4565,DW=2.0681,各项检验均能通过,回归效果较好。笔者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005) 和《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04 ) ,2004年农村的文盲、半文盲率是根据历年的趋势估算的。

4.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农业生产率增长所依赖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技术变迁,农业生产率可以通过“节约劳动型”技术和“节约土地型”技术达到目的。节约劳动型的目的是动力机械对劳动的替代,而节约土地型则能促使肥料投人对土地的替代。当然农民的素质以及国家及个人对农业投资的多寡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

三.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增长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1我国尽管幅员辽阔,但人口基数庞大,人均可耕地数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近两年城市化进度的加快,更多的可耕地也被划为建筑用地,这些都导致我国耕地数量的进一步下降。

1.2受到耕地面积的限制,播种面积的增加潜力也有限,通过农业内部生产优化与调整,因地制宜,根据外部市场需求,发挥地区生产优势,优化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实现农业经济量的提升。

1.3农业中剩余的、无法安置的劳动力转移出去,可以选择参与到其他副业中去,也可以选择到城市中寻找工作的机会。国家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民的知识培训、增加对农业资金方面的投人力度,将已达到最大利用的传统生产要素结合新的生产要素,形成新的生产组合,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大幅度增长,进而改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

1.4有效利用时间。农业经济有其特点:独有的季节性。农村人员在农闲时间段基本没有事情做,导致闲散游荡人口数量剧增。根据此种情况,鼓励农民展开自己的第二副业,像一些大棚反季节蔬菜,家禽养殖等。这些不仅能为农民带来一定收入,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2.生产技术加大开发与推广力度

加大生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力度对目前广大农村而言具有现实意义,

2.1做好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普及先进的种植模式以及推广高效化肥、新的机械,为了加快这些先进生产技术的普及,减少推广所耗用的时间,相关部门可以适当利用行政手段,早一天实现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就意味着用较少时间实现生产力的整体提升,实现农业经济的更快增长。

2.2新技术的开发必须持之以恒,做好新技术甚至替代技术的开发,技术革新不但可以消除以前农业生产所带来的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技术换代推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3.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

只有提高农村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增加对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投人,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农村教育可以帮助农民获得和利用为农业研发的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农业技术的推广,使得农业科技投人的效果充分显现出来。同时加大农村教育,也能够使农民掌握和提高其从事非农工作所需要的一些专业技能,在农闲时节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技能与时间增加收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农民加强对农业生产投人,长此以往,产生良性循环,在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4.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这对农业来说,它是牵扯到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能否良性运转的根本,所以政府不应该仅仅关注粮食补贴等,这些政策无法直接形成生产能力,政府应该在做好这些的前提下,同时重点加大在农业方面基础建设的投入,比如水利工程基础投资、交通等。

结语

目前我国农业受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农业经济的增长不能单纯的仅仅依靠土地、化肥等传统要素的投入,必须寻找新的增长路径,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从根本上可以提高农业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王俊芹;宗义湘;赵帮宏.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河北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9(02)

[2]. 贾丽涛;贾丽艳.白城市农业经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

[3]. 李光辉;王庆锋.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04)

篇3

农业生产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关系着千万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因此各个行业对农业经济的增长都十分关注。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加快转变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农业发展结构,从而保障我国农业粮食生产安全,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关键词

农业发展;经济增长;影响因素

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也反映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分析和调整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各项因素对政府今后的农业政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各国竞争越来越激烈,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战略作用,因此要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不断优化整合农业资源,改善当前农业的发展状况,提高科技现代化水平。

1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包括农业的物质和人力投入等,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和农业设备的建设水平等。对长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物质条件投入在农业生产起基础作用,一定条件下,物质投入越多,农业生产所得到的回报越多,农民的增收速度明显加快,最终农民的生活水平可得到根本改善[1]。而当前我国农业用地有限,农民依靠增加土地面积提升收入的方式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小,因此农业的收入基本依靠其他各项投入。

2影响农业经济增长问题的解决方法

2.1适当增加农业投入

物质条件是影响事物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升农业的经济增长率,就必须适当引导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力度[2]。农民是整个农业经济生产的主体,因此农民的具体行为会影响到农业整体的发展趋势。在对农业进行调整时,应充分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尤其是目前农民的收入增长较为缓慢,必须采取措施合理地引导农民。首先,政府和有关部门可制定一些当地农产品的价格保护措施,通过政策上的鼓励平衡地区间的农业收入差异,增加对于农民投入的补偿力度,让农民从心理上愿意投入农业生产。其次,有关部门应完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农业的基础设施情况直接关系到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效率。政府对基础设施进行改善,能提升农业系统自身的抗压能力,同时减少农民的压力,增强农民对农业生产的信心,从而加大农民对于农业的投入力度。

2.2提升农业的科技水平

我国农业现代化已到了关键发展期,面临着农业经济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型,必须提升农业的科技水平,使其和传统农业区分开,最终提升农业经济总体的实力。针对目前一些地区的农业科技水平有限的情况,需尽快帮助地区建立相应的科技发展系统,鼓励当地企业和农民进行科技创新,对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给予补贴。不仅如此,还可将一些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推广宣传,让更多的农民掌握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比。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技术,离不开高技术水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因而要更加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有条件的地区可引导学生在毕业后深入广大农村进行实习,既可在基层中锻炼他们,也能为基层带来高技术的人才[3]。如当前政府实施的优秀大学生到基层中任职,就能有效地为基层留住高水平高技术人才,壮大农业科技人才的队伍。

2.3全面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

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农业改革的具体实施情况,因此应不断提升他们的水平,保证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开展。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教育水平较低,直接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素质水平,因而首先应该积极完善和落实当地的各项教育制度,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开展,保证农民能接受到最基础的教育。在基础教育完成后,可对农业地区开设一些农业知识的培训课程,同时还可进行农业课程的实地训练,将讲座里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的生产相结合,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农业实际问题。一些地区农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遇到病虫害或极端天气的影响,当地政府可请农学专家提前对农业劳动者进行培训,积极学习病虫害等问题的防治措施,强化农民的实际操作水平,帮助当地的农业生产增产增收,降低不必要的投入和风险。

3结语

对农业经济增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今后我国农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促进地区农业的和谐稳定发展。同时,对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也有利于优化农业的经济增长模式,最终利用合理的人力和技术等条件,对农业发展进行现代化的改革,减少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作者:李平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农业

参考文献

[1]师帅,陈红,池佳.基于协整分析的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13(2):81-85.

篇4

[关键词] 农业 农村 金融 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36-01

1 农业经济与农业金融的相互关系

1.1 农业经济的发展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关于工业经济发展与工业金融的研究要比农业方面的多,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农业占据的经济量正在快速的降低,从事农业的人口逐渐减少。在发达国家,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良好的财政补贴制度来缓解这一问题,对于农业经济的提高有着帮助与推动作用。也有国际上的农业经济学家支出:虽然在全球经济总量中农业的比额有所降低,但是不代表农业就失去了在经济之中的重要性[1]。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农业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依旧不可忽视。不难发现,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依旧占据了全国经济较大的份额。对于这一部分国家而言,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金融依旧是研究的重点。

1.2 农业金融

中国的发展和绝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一样,金融发展都是依赖工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在以往的金融体制之中,农业金融算作非农业部门金融体制的一种扩展,但是又与农业部门有着资金流动和运转操作方面的差异。在如此的经济体系之下,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业金融的支持就很难得到顺利的发展。因此,在研究中,需要站在不同的环节,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去发现、去探讨。就我们的研究资料表明,除开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金融关系直接的研究之外,绝大部分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经济关系的研究都是依靠变量的方法进行间接的研究。通过对农业生产力与产品市场的研究,国家就可以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最终说明农村金融对于农业技术发展有着促进作用[2]。在对我国的农村金融研究可以看出,将经济金融化程度和金融资产总量作为指标,就可以发现金融水平发展要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经济收入是经济增长最核心的依据,因此,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依赖于经济收入。在融合了农业经济增长、经济收入以及农业金融之后,发现我国的经济金融关系已经有所转变。

2 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在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关系的分析中,农村金融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所以,本章节从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健全、结构优化以及金融效率提升三个方面探讨了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1 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

农业经济增长需要农村金融规模的支持。第一,从农村金融机构来看,基本上都是以农村信用社作为区域的模范单位来提供服务,这样的金融机构只能够只服务于农户。第二,从农村信用社的资源优势来看,金融职能的发挥,能够合理的分配资金优势,同时还可以缓解资金短缺的现状,有力的支持农村金融的发展。还存在信用社体制(产权不够明确;不属于合作制,也不属于股份制;还需要提高信贷发放质量)这一类的问题。所以,提高农村金融的发展,将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明确是非常关键的,再加上货款等相关业务的发展,建立相应的信贷制度,才能够解决农村用钱问题,推动农业的经济增长。

2.2 农村金融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

优化农村金融结构对于农业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在金融结构调节后,就可以调整实体经济,为农村的金融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客观来讲,发展农村金融,就不需要满足农村经济多元要求,这需要对市场的不间断考察,并且随着农业的需求进行改革来加以支持。在改革方面,政府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如在融资体系的完善、融资方式的完善等方面。目前,农村金融的融资还处于外援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方面。但是实际情况表明这样的融资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经济的增长。所以,只有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有效的降低成本,减少货款的频次,才能促使农村金融结构的调整,实现与农业经济的共同增长。目前,货款融资、存款还是农村市场最普遍的形式,但是却无法满足企业与个体户对其的需求,所以,金融方式的灵活性还有待提高,这样才能让金融服务更为全面。

2.3 农村金融效率的提升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

相比金融结构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能够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略显薄弱。作为一种金融功能,虽然普通,但是调控上更加的方便。通过实践表明,想要发挥金融效率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需要将平衡制度在农村金融机构中贯彻到底,实现相互的制约,才能够确保农业经济的增长与收益[3]。目前,农村的金融融量已经成为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所以,做好金融机构的协调,提升金融效率,才能满足农业经济增长的需求。

3 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属于一根链条上的两个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农村金融体制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所以,本文提出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关系的研究,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问题。但是种种研究表明,对于两者关系的研究不能够局限于我国的基本情况,还要懂得放眼全世界,通过发达国家先进理念与理论的分析,借鉴有利于国内发展的经验,再配合上国内的具体情况,才可以让研究取得满意的效果。虽然任重道远,但是只要迈出第一步,就必定会不断前进,让研究持续的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建波,杨国颂.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95-100.

篇5

0引言

 

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竞争趋势加剧,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水平提升直接影响金融事业的发展壮大,相应的,金融事业发展,国民经济也得到进一步促进。通过研究观察可以发现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农村的金融发展与我国整体金融发展有区别,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的关系成为热门课题。我们知道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组成部分,在时展的今天,农村金融刺激着农业经济发生变化,它作为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使更多人意识到,想要提升农业经济,先做好农村金融。

 

一、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的关系

 

首先从农业经济的发展方面来看,纵观全世界,对工业经济发展及工业金融等方面的研究非常多,对农业经济研究较少,这是由于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农业大国所占经济量下降了,我们看到农民越来越少,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也是,农民工多数放弃了农业,选择了进城务工,这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针对这类现象,部分发达国家开始在财政补贴上做文章,以提高农民收入的方式鼓励农业经济的发展,在部分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农业经济占比重很大,更需要重视农业经济与金融的发展。

 

其次从农村金融的研究角度看,金融的发展主要依赖于非农业,尤其在传统体制下,农村金融从金融中衍生出来,由于不是农业部门操控财政收支,这样的情况对于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都是不容易的。在我国对于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通常采用变量的方法探究二者的关系。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1、服务体系不完善

 

随着全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金融格外重视,也出台了一些利好政策,主导农村金融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发展只是趋于表面化,本质没有改变,多数银行为了追逐更高的利益纷纷撤离农村市场,造成金融工具有限、银行落后等不良结果,这些都使得金融服务缺乏正规性,可见体系不健全阻碍农村金融发展。

 

2、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资金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资金主要用于中小企业与农户,极少用在农作物生产及居民生活上,目前我国农村信贷还不够规范,大部分金融机构为乡镇企业投资却忽略了基础建设与农业开发,从本质上这是丢了西瓜捡芝麻的行为,毕竟后者才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推力。

 

3、农村金融机构工作效率相对偏低

 

农村金融机构以服务农村为主,由于农村人口数量有限,部分地区相对落后,对于金融的利用也没有规律,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来满足人们的信贷需求,无形中增加了监管的难度。除此之外,部分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偏低,专业素质不够,存在顽固与思想保守的一面,这与工作职位极度不匹配影响工作扩大开展。

 

4、农村金融市场的限制

 

农村的金融发展与城市相比相对落后,在农村金融市场,还无法达到让资本产品融入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对金融概念的认知还处于不健全的状态,对金融工具缺乏利用率,更多现代金融的益处是农村享受不到的,可见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是苍白的,融资渠道单一,经济发展受限。

 

三、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1、金融规模的影响

 

农村的供需平衡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农村金融能够促进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更合理,这样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的可用之处更多了,目前来看,农村金融供需还达不到平衡状态,农村要发展,资金一定不能少,农村金融的支持一定不能少。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容量持续下降,主要因为金融供应与需求不匹配,金融规模偏小没能满足农业经济相关的信贷要求。

 

2、金融结构的影响

 

金融结构能够推动自身发展,也能推动经济增长,金融作为经济发展核心,投资方主要以较低的费用获得更多的资金,通过投资生产,提升生产。虽然目前农村金融相对落后,这就更需要优化金融结构,以此满足更多村民的需求,找更多的融资渠道,满足更多的资金流转,刺激农村生产积极性。

 

3、金融效率的影响

 

对金融效率的评价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提高储蓄能力、投资转化率、投资投向率。在农村投资不均的时间时有发生,因此,要保证资源合理利用,科学使用金融手段,使资金物尽其用。有供求关系制约,投资总是会优先选择收益高风险低的项目,以便安全获得更多的的利益,这不仅是合理的调配,更为资金创造了更好的流动渠道。

 

四、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

 

1、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

 

农村金融规模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首先从农村金融机构来看,一直以来农村信用社做为模范单位持续为相关区域提供服务,发挥其金融机构只能为农户服务;其次从农村信用社的优势资源来看,在发挥金融职能时能有效的将资金优势进行合理分配,缓解资金短缺的现状,对农村金融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持,虽然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信用社体制问题,它既不是合作制也不是股份制,产权不明确,再有信贷发放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明确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是有必要的,并在未来不断开展贷款等相关业务,建立健全信贷制度,解决农村用钱问题。

 

2、优化农村金融结构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

 

农村金融结构的优化将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同时通过调节金融结构,实体经济得到调整,为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奠定基础。客观的来说,农村金融要发展,是必须要满足农村经济的多元要求,因此需要不断考察市场,随着农业需求进行改革。政府在改革中要给予必要支持,如在融资方式和完善融资体系等方面,目前农村金融的融资还处于间接融资与外援融资两个方向上,从实际情况来看,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农业经济,只有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减少贷款频次,有效的降低成本,促使农村金融调整结构最终实现与农业经济共同增长。现在我国农村市场存款与贷款的融资形式较为普遍,这远远无法满足乡镇企业及相关个体户的需求,还需提升金融方式的灵活性,保证金融服务更全面更到位。

 

3、提高农村金融效率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

 

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相比,金融效率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弱,它作为金融功能,相对普通,好调控一些。通过实践研究表明,金融体系的效率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还是要在农村金融机构中将平衡制度贯彻到底,实现互相制约,保证农业经济收益。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融量是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格外重视协调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效率,使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结束语

 

综上,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经济水平影响金融发展,同时经济也离不开金融支持,因此我们应该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制度,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有步骤的调整金融结构,进一步实现金融效率的提升,以此满足农村用户与乡镇企业的各类要求,实现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目标。

篇6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业经济;关系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农村金融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落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对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扩大农业金融发展规模、优化农业金融发展结构等措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同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的情况

1.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情况 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1993年,此时我国开始恢复农村金融体系,并开始兴建新的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市场也开始走向多元化和竞争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第二阶段是1994-1996年,该阶段我国开始建立完善的服务型金融体系。第三阶段是1997-2005年,进一步加大了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力度,同时有意识地对农村金融风险进行控制和预测。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四阶段是2006年之后,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更加深入,对现有的金融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力图将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建立起来。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就一直在进行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农村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物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我国贷款的主要流向,流入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贷款额度很小。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呈现出金融机制不健全、机构数量少、规模小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农村金融发展的第四阶段之后,我国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农村金融改革,开始成立农村互助社、村镇银行等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1]。

1.2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开始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农业经济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到城市,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利的影响。加之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不尽如人意。尽管近年来我国通过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来对农业经济进行扶持,并加大了对农业经济的资金投入,使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从总体而言,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落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并不意味着

在经济中农业的重要性在下降。在发达国家往往通过建立完善的财政补贴的方式来应对农业从业人员减少的问题,辅助农业经济的发展[2]。

2 推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要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发展农业金融是一个良好的措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发挥农村金融的重要作用。

2.1 积极提高农村金融的效率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效率总体较低,存在着监管力度不足、农村金融信贷不集中、农村金融市场分散的问题,在技术和资金投入方面还有所欠缺。与城镇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相比,农村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在综合素质和从业能力方面都有待提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金融的低效性,不利于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质量。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要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的效率。这就需要对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同时合理配置农村金融的各项资源,使农业经济的投资回报率得到提高,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质量。我国必须将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起来,科学的调配资金和技术,促进健康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形成,发挥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3]。

2.2 对农村金融结构进行优化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金融结构不完善的制约,这就需要合理地调整农村金融结构,充分发挥企业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具体而言,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融资上,通过贷款和存款两种形式的融资来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资金。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不断深入,农业经济的增长也越来越迅速,仅靠贷款和存款两种形式的融资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需要,这就需要调整和优化农村的金融结构,适当地增加融资渠道,打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方式,为农业经济服务。政府要深入考察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优化和调整农村金融结构。在农村基础建设方面,要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打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3 扩大农业金融的规模 我国的农业金融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具有较小的规模,难以实现真正的金融供求平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要稳定农业经济,就要实现供求平衡。通过扩大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村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农业生产要素。我国应该将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起来,并且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完善,例如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加大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扶持力度。

3 结语

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经济的发展给予了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转变我国农业经济的粗放型增长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国新.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3).

篇7

关键词:农业生产;经济增长;会计模式

在我国现代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脚步不断加快,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的生产要求,需要进行转变,体现出更加专业化以及产业化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农村生产模式的协调性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传统的管理人员仍然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农林牧渔业,难以实现科学会计模式的应用以及生产的基本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会计模式会反映出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具体特点,它包括销售、生产、经济等领域。为了深入探讨农业经济快速增长与会计模式之间的影响和联系,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1]

一、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在提高现代农业收入水平方面也存在几个具体问题。

(一)农民文化素质水平不高现代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农民的辛勤劳动密切相关。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模式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科学的指导和支持。客观地说,中国直接从事农业耕作的人员文化素质水平不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个现象导致在农民在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学习以及吸收方面的速度比较慢,也难以及时了解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导致农业科技的推广以及指导脚步缓慢,产生了较为丰富的农业生产阻碍。

(二)农业生产条件和企业环境不合适随着现代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体系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状况。但是,从历史上看,从长远来看,作为农业的基础,中国仍然是民生的支柱产业。因此,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相应的生产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目前,生产条件和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大量地区将出现生产条件不适合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此外,某些农业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缺乏科学指导,这导致该地区种植的农产品尽管农民付出了很多劳动,但仍不能很好地满足该地区的土壤需求。获得的收获并不高,导致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经济增长以及农业的建设。[2]

(三)农田管理以及监督体系的不完善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已经带动了农业GDP的提高,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生产消费,但是实际中会计管理以及监督工作的不到位为农业的生产带来了较多的扩展。一些地区存在减产以及亏损之后,没有采取合理的会计分析方法来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导致没有了解到亏损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甚至产生连年亏损的现象,严重阻碍了相关地区农业经济建设以及发展的具实际脚步。

二、农业经济增长对会计模式的影响

(一)农业企业会计的有效发展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对农业企业的会计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应当了解到,会计监督是能够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基础。但是目前在农业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会直接促进农业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相关方面能够重视对农业企业的生产组织以及内部产品的供给调整策略进行优化,基于会计监督来实现这些工作。除此之外,在农业企业经济支撑能力方面能够实现经济行为的有效管理以及监督,会反映出农业企业的财务情况。通过对农业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调整,有必要了解农业企业的真实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其日常经营活动,确保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做好工作,有效提高效率。[3]

(二)农业经济的增长需要会计作为基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对现代农业进行农业需求核算,需要对现代会计模式进行研究。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结构逐步调整,整体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同时,生产规模已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新格局。从客观上讲,无论是工业化还是专业化,都需要按照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来进行。同时,在具体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的优势地位也会受到影响,可能产生新的条件。在现代农业经济增长和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方式的变化将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做好农业区域环境的监督管理,保证有效的经济增长核算模式。

(三)农业经济增长需要准确计量会计成本以及支出在现代农业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对于会计成本和支出也会产生相对应的变化,因此将其作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尤其是近些年来,城镇化以及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占用率在不断调整,导致农业的 生产受到了相对应的影响。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解到农业区域的种植面积正在不断下降,同时土壤的质量也在下滑,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的产量以及质量。在新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产支出的成本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对农业生产的支出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农业经济环境效益等多个方面,从而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农业经济增长前提下的会计模式国际化与改革

(一)在农业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提高会计模式以及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在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农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增长模式也产生了相对应的调整和丰富,为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领域改革过程中的内容提供了良好基础,包括农业原料采购,生产成本确认和销售确认。在丰富这些内容时,我们需要满足政府部门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要求,以及国家规范和标准。与此同时,还要求能够基于会计模式来做好农业生产和销售等多个方面的费用管理工作内容的确认。除此之外,确认农业生产销售成本后,要确认具体的农业经济事项,做好农业资产的摊销和管理,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农业经济快速增长方面的客观需求。[4]

(二)在农业经济增长的前提上,保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农村会计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也会对农业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作用。目前农业会计的从业人员水平方面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特点,一些农业生产企业的会计人员虽然具有会计从业资格和从业经验,但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实际情况以及整体模式和特点并不了解,导致他们在处理会计事项时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到农业会计的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要求能够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农业的发展需求来加强会计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农业企业配备一支更加专业性的会计人才队伍,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农业经济快速增长方面的客观需求。

(三)在农业经济增长迁移上实现会计审计以及监督工作在农业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对会计的审计和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会计审计和监督,可以更好地帮助农业企业确定实施的所有权和责任,防止农业企业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和应收账款的提取来掩盖相关信息,在发展过程中获得短期利益。通过会计核算、审计以及监督工作来对农业企业的实际信息的正确性进行了解和核实。同时,还需要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来有效管理有关报表,公开信息,帮助有关人员了解农业企业资产的现状,并做好相关投资管理工作,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加强在农业企业会计审计和监督工作,加强合作和协调建设在农村地区,我们可以达到最好的会计审计和监督效果的前提下成本最低。同时,对于一些小型农业企业来说,不设置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可以通过第三方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设计以及监督工作;而针对一些规模相对比较大内部体系健全的农业企业,然后我们需要完成会计审计和监督的市场需求通过内部审计监督的过程中,以确保会计审计和监督的实际效果。[5]

四结语

总体来说,在现代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对会计模式产生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它需要建立科学的会计模式的客观反映相应的管理优势和特色。另外,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目标,购买和销售的农业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实现农业财务评价体系的建设,对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实现全面性的监控和管理,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会计目标,达到会计经济管理的最终效果,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好地为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农业生产模式提供理论性的指导,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闫桂权,何玉成,张晓恒.绿色技术进步、农业经济增长与污染空间溢出——来自中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的证据[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1).

[2]向敬伟,李江风.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1).

[3]张亦弛,代瑞熙.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全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8(3).

[4]邹嘉琦,董雪艳.管理会计视角下的新型农业信息管理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16(9).

篇8

关键词: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经济增长;集约生产

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欧美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于农业科学技术投入增幅相对放缓,不过欧美国家的农业科学技术投入基数相对比较大,因此其农业科学技术相对于亚洲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都处于先进水平。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在增速上相对放缓,这主要是当时的发展中国家相对重视对第二产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更加重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过在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和转型上,还需要根据实际状况,进一步探索新的路径。因此,针对当前的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实际,要充分分析农业经济增长的实际困境,从农业经济的模式出发,更加全面地调动农业科技投入当中的各项生产要素,让农业生产能够充分结合科学技术进行发展。只有推动农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化升级,真正全面地推进农业生产的顺利转型。

一、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联系的特点

针对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联系,有很多中外学者都做出了深入的探究。美国农业经济学家Alston等对于世界上各主要国家所付出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投入强度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农业科学技术投入在整个农业国民生产总值里面的比重进行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亚洲的大部分国家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都极为重视,并且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增长速度更高。中国的农业科学技术投入在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相对放缓,但是一直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中国政府对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财政投入和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均衡关系。可以看出,中国的农业科技投入大部分还是依靠政策性的财政扶持,通过这一类方式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与变革,而且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的增长也呈现出明显正相关的联系。

(一)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逐步递减式影响

农业科技投入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农业科技投入之后,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种科学技术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方式改革,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率,从而让农业产能能够提升。不过农业科技投入并不是直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为农业科技的投入对生产方式或者生产手段的改变,实际上有一个滞后期,这是因为科学技术作用于生产方式是有一定的时间性。通过相关研究表明,农业科技投入在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过程当中,有着一定的滞后效应,即农业科技投入每增加1%,当年的农业经济将会增长1%,不过随着年限的不断推移,原来的农业科技投入对于农业经济的影响也会逐渐减少。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科技投入对于一定时间内的农业生产能够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当这项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当中普遍应用时,这种农业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经济的增长比例也会逐渐缩小。所以农业科技的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也是一种逐步递减的关系。针对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农业科学技术也是不断地升级和优化的,只有持续性地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够让农业经济的增长实现质的提升和持续发展。

(二)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联系

从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上看,二者是维持一种动态均衡的联系。农业科技的投入随着时间的增长不断增加,而农业经济的增长在这种增加的刺激下也会随之提升,这是一种动态均衡的联系。当一项科学技术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求时,通过资金投入而开发的新农业生产技术,将会进一步拉动农业经济的增长,因此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是一种持续性的行为,而农业经济增长在这种持续性的科技投入影响下,也会呈现出一种动态平衡的状况。虽然可以看出农业科技投入对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是比较积极的,但是农业经济增长却不一定能够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产生一种积极的协调反馈作用。因为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相对的独立性,农业经济的增长不一定是仅仅通过科学技术的影响而增长,有可能是农业经济传统产能扩大下,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所以在农业经济的增长的背景下,科学技术是否能够通过农业经济的增长而产生一种持续性的发展,则要根据农业生产的主体模式而定。不过从整个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上看,农业科技的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均衡。这种动态的均衡本质上是农业生产对于科学技术的依赖,只有通过成熟的科学技术支撑,才能够让农业经济获得持续增长的动力。

(三)农业刚性需求下的农业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联系

在农业刚性需求下,农业科技投入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联系。中国的农业刚性需求主要表现为粮食的刚性需求,中国人口的增加而对粮食的需求不断的提升,这也要求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必须关注到农业的发展。而中国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生产资源,实际上是存在着不可再生等刚性约束,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土地和水资源,以人均角度分析是极不平衡的。粮食的需求增加,而中国的土地与水资源并不会随之增加,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必然是要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转变。因此中国的农业科技投入必然是要转变为一种逐年稳定增长的机制,通过逐年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并且探索新的机制和模式,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不过中国的农业刚性需求下,很多农业生产者仍然是呈现出一种家庭式的生产方式。这种家庭式的生产方式往往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因为科学技术的转变往往是需要一定的投入,这种投入不可能仅仅是依靠官方财政的投入,更需要生产者的配合,通过调整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等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在农业科技投入逐步增加下,农业生产模式如果相对滞后,那么农业科技投入对于农业增长的正相关关系将会被削弱。

二、强化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联系的策略

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要依靠农业科技人才、交叉型的都市农业生产模式,以及对农业科技投入的融资模式进行改革。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能够夯实农业科技投入的基础,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投入并不能仅仅依靠资金的盲目投入,还需要调整农业生产的模式、农业科技的研发模式,以及帮助农业科技生产研发团队进一步进行融资,这对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政府在倡导相关农业科技投入和农业经济的增长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新的渠道,对一部分的改革进行试点,从而推进农业科技投入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地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投入的核心

虽然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投入能够推进农业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缺乏人才的支持,那么农业科技的发展在农业经济当中的影响作用就会被削弱。因此,在强化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联系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强化对农业科技的人力投入。在农业的各项资本要素当中,农业科技人才实际上是一项可以不断增长的资本,相对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而言,人才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始终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后续动力。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不可再生的条件下,对于农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因此,在相对比较好的农业经济发展背景下,应该积极培养农业科学研究人员,要推进农业科技人员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所以对于农业科学人才,应该形成一种具备激励性的考核机制,对于贡献较大的农业人才,应该更进一步地进行选拔和考核。从政府的层面上,应该加大对农业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通过充足的资金支持,能够鼓励资金更进一步的注入到农业经济的发展范围之内,并且鼓励更多的人才投入到研究当中。只有具备人才这一座桥梁,才能够让农业经费的投入,以及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通过农业科技投入,进一步发展交叉型都市农业

农业科技投入不仅仅要促进生产型的农业发展,更可以根据实际发展都市农业。都市农业这一个概念,首先是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而来,重点是让农业生产不仅仅是为了生产粮食等基本的农作物,更能够结合第三产业发展成为服务型的农业。通过让农业朝着都市化的模式发展,能够让农业的生产业态更进一步转化,形成多元化的业态,特别是形成生态绿色农业,以及观光休闲农业等融合了生产生活以及生态为一体的都市农业模式,将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转化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随着都市生活的发展,农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生产和提供粮食,更需要体现出农业本身的文化特性,而采用高度集约化的科学方式进行生产,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促进生态化的都市农业发展。所以应该充分的挖掘当前农业生产当中的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并且在开发农业生产的多种功能上投入更多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在这一基础上,农业不仅仅停留在满足日常的粮食需求上,还可以成为一种服务于都市、服务于广大居民的多元化的产品与服务。所以未来的农业科技投入对于农业经济的增长,不仅仅是对第一产业的促进作用,更是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相互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发展模式。

(三)优化农业科技投入的融资模式

农业科技投入要进一步优化自身的融资模式,特别是根据实际降低农业科技投入的各类融资门槛。国家要出台相关的财政扶持政策,通过一系列的融资优惠策略,帮助农业科技成果逐步产业化。结合复合式的投融资模式的发展,促进互联网金融与农业科技投入之间的联系,建立农业高科技的产业融资模式。对于过去门槛较高的一些农业科技投入的融资模式进行改革,提供农业科技的绿色融资渠道,鼓励更多的农业科技研发人员走绿色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同时,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的融资要加强监督和管理,要真正分析农业科技成果产业的实际需求,构建科学的投融资机制,进而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政府要培育新的农业科技资本市场,促进农业科学技术和资本市场之间进一步对接,鼓励现代化的农业科技企业的组织和发展,创新组织形式,更进一步地适应当前的市场发展要求。

三、结语

中国的农业生产需求和资源之间的不平衡格局,决定了中国的农业生产不能够走粗放型的模式,而是应该走集约型的道路,只有透过集约化的方式进行生产,才能够真正意义上调动中国农业生产当中的各种积极要素,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促进中国农业经济朝着资源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农业科技的投入,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探究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当前的农业科技投入,应该根据农业科学技术研发的实际,并且深入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分析当前农业科学技术投入过程里面所出现的难点,更加全面地推进农业科技投入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紧密联系,推动生态农业和科技型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国迎,姜玉勇,孙昭智.高校科研资金投入产出相关性实证分析[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2]杨传喜,徐顽强.湖北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结构与配置效率研究[J].科研管理,2015(S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