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8篇

时间:2023-09-20 15:23: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讨论质疑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115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获得各个领域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审美素养。可是,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通常都是由教师主导,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课文的关键词语,然后划分结构,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等。这样的阅读教学花费了大量时间,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么,我们该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呢?

一、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品味与感悟中深刻理解文本

我们进行阅读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而朗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朗读通过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协作,把静止的没有声音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灵动的语言,通过声音传达出一定的思想感情。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把握文本的内涵。所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融入朗读,让学生多做练习。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语文教师还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可以根据文本内容,采用分角色朗读、跟读、配乐朗读、模仿朗读等各种形式,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海燕》一文时,笔者就根据文本的特点,组织了多样化的朗读训练。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基本的语调与感情;接下来准备配乐朗诵,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第三步,让学生分组朗读,并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第四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并说出喜欢这一段落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做了个性化演读。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训练了各种朗读方式,在朗读中对课文也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由地阅读,自在地朗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组织课堂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

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观点,保护学生的个人感受。所以,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多组织一些课堂讨论与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多发言,畅谈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讨论与交流的时候,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而应该随时关注每一组学生,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特别是学生讨论陷入瓶颈或者争论比较激烈时,教师要善于点拨,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观点更加有深度。

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为了让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笔者就采用了讨论交流的方式,希望学生的独特思维互相碰撞,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朗读了一遍课文后,笔者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讨论展开后,有的学生认为主人公是于勒,而且持这一观点的占了大多数;有的学生则认为是菲利普夫妇。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这时,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简单提示:主人公通常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中心人物,他是作者设计的故事情节的灵魂,小说情节以及所有矛盾通常都是围绕他进行的,同时主人公的活动还会影响到次要人物的活动,他的行为或者命运往往可以揭示小说主题。提示完毕后,学生又经过了思考、讨论,最终明白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菲利普夫妇。在小说中,于勒的命运虽然贯穿了整篇小说,并且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可是小说的主题不是靠于勒来揭示的。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恰恰反映出他们的灵魂已经被金钱腐蚀了,恰恰让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至上的丑陋现象,这才是本篇小说的主题。这样,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若是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提出疑问,那么最起码可以证明他们是认真阅读了,并且积极思考了;反之,若是学生一个问题也没有,切不要以为学生什么都明白了,这恰恰说明他们没有读懂,或者没有思考。所以,我们在组织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篇2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基于文本内容和学生实际,并坚持一定的设计原则开展实施,以确保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具体原则分析如下:

(一)创新性原则

“教是为了不教”,而“不教”指的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亦即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时坚持创新性原则。优质的问题设计能够拓展教学空间,发散学生思维,打造高效阅读课堂。因而,教师需结合文本的语言、结构、主题、思想情感、修辞手法等进行创新延展,亦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特点、审美能力、个人爱好进行适当拓展,从多维视角出发,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二)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探究性以及挑战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解决问题。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其主动思考,形成良好思维习惯,进而提高阅读学习效率。需注意的是,在探究性问题设计时,教师需结合文本积极挖掘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并获取学生学习反馈情况,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个人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针对性原则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以扩展,认知能力得以增强,思维习惯也有了很大改变,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时根据学生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问题设计,以实现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互动。此外,学生个体学情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需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问题设计时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不同的问题,体现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助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

(一)基于学生兴趣进行问题设计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应讲究方法,不能教师想怎么问就怎么问,而需结合教学实际,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心设计问题。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例如初中学生情窦初开,有了追求浪漫的小心思,喜欢研究不同花的花语。在教学《爱莲说》一文时,我就把握住了学生的这一兴趣特点,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花,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花的花语,如玫瑰代表爱情、康乃馨代表母爱等,并适时引出本堂课要讨论的问题:“莲花的花语是什么?周敦颐为什么独爱莲?”如此,由兴趣引入问题,再由问题深入文本,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阅读教学更具高效性与趣味性。

(二)紧扣教学目标进行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不然则会使教学失去意义。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也需紧扣教学目标,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明确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例如在《紫藤萝瀑布》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作者在描写紫藤萝花时采取了何种顺序?作者在面对紫藤萝瀑布时为何会出现那样的情感变化和人生感悟?”问题一提出,学生便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自主思考与研读中逐步理解课文内容。这类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理清思维脉络,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三)结合教学实际把握问题设计的“度”

问题设计不仅要精彩、要合理,还要有“度”,即问题设计需循序渐进,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性,同时还要把握适宜的深度。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本,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一方面,教师的问题设计需由易而难,层层递进。例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我依次设计了如下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课文题目有何深刻含义?文章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本文与《秋天的怀念》在思想表达方面有何不同?你对父亲有着怎样的理解?这四个问题层层递进,既有对文本的理解,也有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和拔高升华,有效关联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发散了学生思维,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的问题设计需深度适宜,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鲁迅弃医从文是一种怎样的爱国主义?这种行为是否可取?你认为什么是最好的爱国主义行为?”随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形成自我认识。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了阅读教学由课堂向课外延展。

三、结语

总之,问题设计关乎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初中语文教师应把握好问题设计的原则,提升学生主体作用,从学生出发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运用问题设计方法,通过优质问题的提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而确保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生成。

作者:黄康梅 单位:广东省吴川市中山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金海鹏.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思考和做法[J].读书文摘,2016(18).

篇3

【关键词】有效对话 问题式教学 语文阅读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86-0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人的成熟,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模式逐渐由“听”转向了“看”,阅读是人自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是人获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的新课改正在进行,很多教师对于如何实行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质量心存疑虑,不能很好的在课堂中实行。所以,我们应该在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指导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予以应用。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时代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今,对于人才的重视很培养时前所未有的。我国的教育成本不断的提高,家长在课业之余,更加的注重对于孩子全方位技能的培养,陶冶孩子的情操。这也意味着,未来孩子的竞争压力也非常的巨大。为了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我国对于教育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的。对于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的进行开拓与研究,更加注重对于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启发孩子探索知识的能力,这一理念逐渐成为我国当代教育的主流。概括来说,当前的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1]。

二、有效对话和问题式教学的内涵与作用

1.有效对话的理念

对于有效一词的内涵,具有多种解释,但是都提到了有征验,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从教育学上来说,有效包含三个层面,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效果是指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与发展;效率是指教师在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后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效益是指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教学目标与学生具体发展需求的匹配情况。有效对话指的就是能够维护、激发、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交流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通过对话的方式,在一定方向性和主题的指引下,以平等参与为原则,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发表观点、进行学习的一系列过程。

2.问题式教学和有效对话的结合

阅读是人们通过认知器官,对语言符号进行识别,然后在人的大脑中转化为一定的概念,形成完整的思想,并发展为联想、评价、想象等复杂的活动。我国新课标明确的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一问题为起点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对教学中主要的核心观点、构思等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其主要的实施在于对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引发学生在阅读中的探讨与进步,更加的注重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对话的进行,就是体现在教学的问题性上的,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对话,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展开问答式的对话过程。

三、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预读的有效对话与问题式教学的设计

1.进行设计的目标

任何教学的进行都是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前提的,只有制定了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培养学生对文字阅读审美、批判、收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自主阅读技能,同时促进学生对于阅读的喜爱。在课堂上,要通过有效对话和问题式教学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效果。

2.具体操作方法

这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想是以问题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并不断的推进问题、归属问题,推进学生积极学习。

首先对于问题进行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包含三个原则,一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解答问题的兴趣和思考;第二,问题具有解答性,学生通过对于问题的探索能够找到本身对于问题的答案,并且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变;三是问题的设计要有根据性,可以以生活、教学内容、学生的思想状态等进行设计。在教学方式上,学生和教师应当是平等交互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进行思想的碰撞。在课堂氛围上,要注意对于情境的设置,这是使学生展开有效对话的前提,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于对话的有效性与适宜性、认知指向性进行控制[2]。

具体做法是首先把阅读分为泛读、读看、精读、评论、发言与书写这几个环节。在泛读过程,要提出问题,建立基本的文本感知;在读看环节,由教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对情境进行导入,学生结合教师的展示进行阅读;在精读环节,对文章进行深入的了解,教师进行一定的讲解,方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体会;在评论环节,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文章深入的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在发言与书写的环节由教师和学生进行阅读的扩展迁移,并写下读后感。在泛读的时候,问题的提出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蔡勉旅坚还亡友财》这篇文章中就可以问学生,如果你如果再没人看见的情况下,捡到了500元钱,最近有看上了一双漂亮的鞋,你想怎么处理这些钱呢?引导学生的解答兴趣[3]。在读看环节就要利用先进的设施进行实物的展示,加强氛围的营造。精读的环节要使学生对你文章的语言、情感基调、表达方式等进行掌握。评价的环节要注意对于整个过程的把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的发言与书写环节注重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化,比如在《蔡勉旅坚还亡友财》中,就可以让同学们举出身边的例子,以及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不要一味的强调高、大、全的模式,要在学生中展现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使学生更加的具有代入感。在每一过程要把握好对问题深入的探讨,逐步推进问题的深度。比如说针对上述问题,先问学生怎么办,然后问任务是怎么办的人物有没有犹豫,你怎么看待人物等。

本文全面的介绍了目前对于初中语文阅读的要求,两种方法的具体意义,并介绍了这一教学方法如何在教学中予以应用和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希望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赖桃英.现代教学技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及影响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

篇4

关键词:提问;英语阅读;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306-01

一、提问要合乎学生实际情况

如果我们所在班的学生学习情况为上等水平,学生成绩普遍良好,那么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忌直贵曲”。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如在教学《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Page17 in Junior BOOKⅢ)一课时我们作了如下一组问题设计:

①Why did Ben Lambert take vacation in Canana this time?

②Who was Ben Lambert ?

③What are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

④Do you think Ben Lambert had a good time this time ? Why ?

⑤How long did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take ?

因为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如果我们所在班的学生学习情况处于下等水平,学生成绩普遍不好,那么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应该简单直接。学生不需作过多的思考就能解决问题。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能提升学习的兴趣。对此本课可作如下问题设计:

① Is Ben Lambert a famous French singer ?

② Has Ben Lambert been to Europe ?

③ What are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

④ Can Ben Lambert speak French ?

⑤ Did Ben Lambert enjoy taking vacations ?

很明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一般地说比较浅。学生答题时几乎可以不加思考地直接回答,相比而言,这种提问设计有利于提高普通班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普通班学生好强的心理。

当然,如果我们所在班既有部分成绩好的学生也有部分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综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学生给出相应的问题,从而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 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 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Page17 in Junior BOOKⅢ》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 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在提问设计时,我们可以抓住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心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对此,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① Who was Ben Lambert ?

② What are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

③ Why did Ben Lambert take vacation in Canana this time?

④ How long did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take ?

⑤ Do you think Ben Lambert had a good time this time ? Why ?

这五个问题的设计基本包括了这篇文章涉及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使思维能力达到理想境界,迫使学生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这种提问设计的程序是非常合理的。

篇5

关键词 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设计 思考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占主导地位,而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最为讲究的首推提问设计。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设计的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积极探索,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能起到极大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下来的,但经过努力,是一定能答出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提问内容,不能信口开河。据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对于学生这种或那种回答怎么引导,怎么分析,怎么有意识训练学生能力等,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计,有所考虑。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笔者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

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 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 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 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

二、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 看,它必须考虑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 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 教师匠心独运,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说,①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 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②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 、答问的评价等。③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④要讲究提问的 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 ,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如在教学《The Grea tGreen Wall》(Lesson 74 in Junior BookⅢ)一课时我们所作的问题设计

①What does the Great Green Wall mean?

②What does the Great Green Wall do?

③Why was the Great Green Wall built?

④What should we do after reading this passage?应该说是“巧”的:问①从课文内容本身提出问题,投石问路,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情绪;问②在问①基础上更进一层,因为有问①铺垫,学生已尝到甜头,感 到学有奔头;问③承前追踪,探求因果,使提问跌宕有致;问④向纵深处又作探索,要学生去“跳一跳”摘到 果子。如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那么,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得到了落实,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到了又一次训练。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设计 解决措施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学生阅读方面的综合能力,逐级成为了初中英语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主要工作重点。初中英语阅读文章的类型较多,对于学生阅读方面的各种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客观地决定了做好相关问题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新课改影响范围的扩大,推动了初中英语教学各项体制的改革,对于其中的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作用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传统问题设计方面缺陷

初中英语大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为了增加初中生更多的英语知识,加强他们运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需要开展有效的英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与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有着紧密的联系。阅读内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同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开展中,需要充分发挥问题设计的相关优势,增强阅读教学的课堂效果。但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传统的问题设计方面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影响了问题设计的实际作用效果。这些有关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主要缺陷体现在以下方面:

1.设计问题方法单一,整体的质量不高。初中英语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阅读设计的相关概念理解不深,实际的教学计划制定和安排的过程中,设计问题方法比较单一。这样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问题方法单一主要表现为:(1)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机会过少;(2)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锻炼不足;(3)忽略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差异性;(4)问题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客观地说明了传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造成的影响。

2.问题的设计缺乏创新性。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需要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起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针对不同类型的英语阅读文章,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从而设计出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问题。而某些老师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深入了解英语阅读材料的内涵,导致最终设计的问题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应用中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问题设计缺乏创新性,学生整体的思维想象力将会被慢慢地弱化,解决英语实际问题的思考角度将会存在很多的局限性。

3.问题设计的层次感不强。新课改对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差异性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英语阅读方面的问题。但是,在传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相关问题设计的过程中,老师为了按时地完成教学计划,在具体的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中并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总是采用相同的参考标准要求学生,问题的设计缺乏层次感。在这种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某些学生由于看不懂老师设计的相关问题,学习的自信心将会慢慢地下降。而英语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基本可以适应老师设计出的各种问题,英语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地锻炼,自身的学习效率也会逐渐地提高。这种现状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不到有效地改变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会变得更加明显,整体的教学工作也将承受更大的压力。缺乏层次感的英语问题设计的教学模式,影响着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4.问题设计的开放程度不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关的阅读问题设计时应该保持一定的开放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在这种的教学模式影响下,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答案,阅读过程中投入的精力非常少,选择问题的答案时主观的随意性强。这种由于缺少足够思考空间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客观地体现了传统教学过程中英语问题设计开放程度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增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效果的主要措施

1.增强问题设计的层次感。为了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更多兴趣,初中英语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增强问题设计的层次感,注重差异性教学质量,为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提供一定的推动力。我在教学NSE八上Module6 阅读课Unit 2 The WWF is working hard to save them all中,解读这篇科普文时,考虑到有部分学生阅读上存在困难,所以我设置了以下问题:What are the animals? Where do they live? What do they feed on? Why are they in danger? How difficult is the situation? What can we do to save it?前三个问题是表层次的问题,除个别英语底子较差的学生外,学生都能直接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后面三个问题则层层深入,目的是让学生关注连接词so, in order to在文中的作用,并联系上下文阅读才能得知答案,最后获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动物。

完成这样的教学,需要老师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做到:(1)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设计问题时尽量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大致了解问题考察的相关内容;(2)老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主要的内容,根据文章的结构设计相关的问题,保证设计出的问题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3)对于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老师在问题设计阶段应该有着充分地了解。设计出的问题应该能够体现文章的主旨大意,为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2.突出开放性问题的重要地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开放性问题所占的比例大小客观地反映了老师设计阅读问题的合理性。开放性问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程度及概括能力。初中英语中各类型的阅读材料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老师在这些问题设计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开放性问题,将会逐渐地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他们英语方面强烈的求知欲。比如,设计开放性问题可以这样设置:How do you deal with this matter? What would you do? Do you have a better solution ?等。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3.注重细节性问题的设计。为了有效地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老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细节问题的设计。这种设计问题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阅读方面的良好习惯,增强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初中英语阅读中一些难度较大的文章,篇幅较长,主要考察的就是学生处理细节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应该适当地加入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教NSE八上Module 11阅读文My experiences in England 时,学生在阅读下面两句时:In England , you usually drink tea with milk. So I tried to drink tea with milk too. 我就会追问道:Why did the writer try to drink tea with milk? 引导学生去琢磨作者为什么用“try to”,学生展开讨论,得出想法:Maybe the writer didn’t like the way of drinking tea in England first。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作用较为明显。

三、结束语

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找出有关问题设计方面的可靠措施,为学生未来全面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做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相关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为教师教学思路的拓宽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杨富琴.阅读教学,英语教学的灵魂――初中英语阅读策略探索[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6):52-53.

篇7

1.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大多数教师偏重语言知识教学,只把课文作为语言知识的载体,不管文章自身的整体性和文学性,直接把课文中的词汇,语法以及重难点加以提炼,强行灌输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往往只能顺从教师讲解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理解,而无法从整体层面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意思,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准确理解。而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英语学习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应该合理组织英语阅读的教学活动,在平时课堂的讲授中,教师要善于在讲授教材课文时潜移默化地加入阅读表达相关知识的讲解和相关技能的培训,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2. 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原则

英语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阅读,阅读教学质量影响最明显的应该就是提问设计了,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的手段,学生通过回答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问是使课堂效率提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设计得精巧的话,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阅读表达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阅读表达的设问特点,要能精心备课,合理设问。

2.1 把握问题难易程度

英语阅读中在进行提问的时候应该注意提问的度。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问题不能过于浅显,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不用动脑筋就可以回答上来,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积极,不利于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培养和发展,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水平,换一个角度讲问题提问出来,以此达到能培养学能阅读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江苏省牛津英语七上Unit 5的Reading中,如果教师问“Do the children have candies as a treat?”问题就相对简单。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如果问题设计为“What do children get as a treat?”这个问题可以给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并且做出回答“They get some candies as a treat.”学生组织语言的时候会加深对candy这个单词即可以不可数,也可以可数的性质的理解。

2.2 设计问题有梯度,层层递进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将问题设置几步,层层递进,使得学生易于接受,从而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比如问题设计的时候注意,Yes/No的问题比较简单,What, When, Where的问题稍难,而How, Why的问题则相对开放,相对较难。教师在问题设计中要多关注这些,让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得到锻炼。

比如在江苏省牛津英语七下Unit 7的Reading中,在学生第一遍快速浏览文章时,可以提出问题“Was Liu Tao alone at home? Was he hurt in the fire?”这样相对简单,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问题。在精读文章的过程中,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可以设计问题“Where did he find Mrs. Sun? How did he protect himself in the fire?”学生要通过阅读课文并且在原文基础上通过思考得出答案“He found Mrs. Sun in the kitchen.” “He poured water over his clothes to protect himself.” 或者“He protected himself by pouring water over his clothes.” 第一个答案程度较弱的学生可以找出,可以再请程度较好的学生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回答这个问题,并引导出第二个问题。在文章整体分析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再设计一个较为开放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see someone in danger?”让学生在锻炼,提升思维品质的基础上,也恰当地进行德育渗透。

2.3 把握提问时机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要精心研究题型。要考虑课堂教学流程中的时机和环节,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提问不同问题。因此教师要能匠心独运,不但要把握提问的时机还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提问,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3. 阅读表达的问题设计

初中英语中阅读表达在学生考试中虽分值并不占据较大的比重,但其属于语言使用能力考查,是划分学生水平与档次的重要考查题型。同时学生考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思路的整理和解题技巧的归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答题成绩。教师要根据阅读表达的特点,在课堂阅读教授中有效设问,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1 直接设问类。

阅读表达的第一个题目是1分分值,通常情况下都是直接设问。即学生可以通过文章直接找出答案。此类题目是为了锻炼学生快速浏览,查找信息的能力。比如,在译林版牛津英语八上Unit 2 School life 的 Reading中介绍校园生活,文中提到的时间点比较多,为了锻炼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作者在学生阅读第二段之前,提出问题 “Why does our school end earlier?”问题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出,难度不大,可以提问能力较弱的学生,以增强其学习英语的信心,也达到锻炼查找信息的能力。

3.2 思考并查找类

阅读表达的第二个题目是2分分值,通常问题文中不能直接找出答案,要找到相关内容,通过思考总结才能获得答案的问题。此类问题不但要求学生有阅读能力,能够找到问题相关的段落,并且能够根据内容,概括出答案。比如,在译林版牛津英语八上Unit 2 School life 的 Reading中介绍了课文作者的朋友Tony。教师提出了问题“What’s Tony like?”文中并没有直接介绍Tony有什么样的品质。但是文中描述到“He often listens carefully to my problems and offers me help. He is my hero.”根据此描述可以总结出“Tony is helpful.” 此类问题可以提问英语能力不错的学生,他们有能力理解文中内容,并且通过提炼总结,得到正确答案。

3.3 联系作者和读者类

阅读表达的第三个题目是3分分值。题目有两种类型,其中一种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类。此类题目要根据读者的个人体验和通读全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再组织语言作答。比如,在译林版牛津英语八上Unit 4 Do it yourself 的 Reading 中,介绍了作者表哥DIY的一些滑稽趣事。教师可以提问 “Do you think the author’s cousin will be good at DIY? Why or why not?”根据文章内容,作者为表哥报的DIY课程,他都不去,反而是作者去上课。由此可以推测,有可能表哥不会DIY。因此可以得出一个参考答案“Maybe he cannot. Because he didn’t attend any DIY courses.”此类问题可以提问能力较强的学生,因为题目不但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求学生逻辑思维较强,才能归纳总结出答案。

3.4 开放思考类

阅读表达的第三个题目还可以是开放性题目,分值也是3分。这类题目学生可以在没有阅读文章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体验作答。此类题目基本学生都可以有话说,重点是学生个体的语言组织能力的差别。学生要不但有话说,还要能正确组织语言,给出恰当的回答。比如在译林版牛津英语七上Unit 5 Let’s celebrate! 的 Reading 中,教师可以提问“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Why?”这个问题学生在没有阅读课文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答。教师可以先请英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答,一方面是锻炼学生能力,另一方面也给程度较弱的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答题参考,然后再对他们进行提问。

总之,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能针对总体结构和各个层面精心策划问题。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语言内在联系和人感知事物的联系,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尽量使设计的问题富于条理,层次分明,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4. 小结

本文研究的是阅读问题设计,根据阅读问题设计原则和阅读表达的特点,谈论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但是初中英语阅读问题设计是对阅读教学的一个提前预设。苏霍姆林斯基(1984)曾说过:教育的技巧不能预见课堂里的所有细节,而应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不拘泥于形式,面对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好课堂,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1] 顾红英. 牛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拓展性问题的设计[J]. 中小学教育研究, 2010.

[2] 黄万胜. 谈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 考试周刊, 2011.

[3] 陶红芳.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 江苏教师, 2011.

[4] 张小敏. 设计问题,激发思维――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 教师教育, 2016.

[5] 向丽明.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艺术[J]. 新课程学习, 2010.

篇8

蒋成在《语文课文读解理论与方法》中提出:“作者一极,恢复作者的原意为读解目标;文本一极,以作品文本自身为意义,依文立解,以文本为出发点或原点的读解理论;读者一极,以读者为中心,认为作品文本的意义是读者介入后赋予的。”现在,笔者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第一至九自然段为例,具体阐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三极提问设计的方法。

一、对作者的提问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所用的文本,都不是为了我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专门创作的,都有着作者的特定的目的,要么表达志向,要么抒感。如果想正确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倾向,就必须先了解文本的文化背景,必须考虑到作者的因素。只有知其人、知其世,学生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初中阅读教学课堂,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先以作者为中心走向文本,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进而进行更细致的解读,猜测作者蕴涵在文本中的意义。这是学生学会阅读的第一步,同时也为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即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及迁移打下基础。

如《孔乙己》一文,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还原出孔乙己、短衣帮等人物生活的典型环境,准确地把握文本的主旨和内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可以设问为:

1.鲁镇的酒店的客源有哪些?

2.酒店的老板是用什么把这两种顾客隔绝开来的?(曲尺形的大柜台)

3.在作者的笔下,短衣帮、穿长衫的顾客分别代表什么阶层?

4.曲尺形的大柜台象征着什么?(封建等级制度的象征)

二、对文本的提问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文本既是被理解的对象,同时也应该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主体,是一个隐蔽的或者说没有出场的主体。文本与我们的对话和交流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具体指的是,引导我们(读者)“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过程。

另外,阅读文本的思维过程,首先是体现在文本表层的语言文字,其次是文本内容,最后是深层的语言运用的规律、方法和技巧。初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往往都是“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学生学习、模仿的范例。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于言语形式设计提问,充分发挥文本的“范例”作用,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符号进行辨析、理解,培养他们的语言形式能力,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言语魅力,并激发他们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

1.对文本思路的关节点以及构思技巧的提问。

(1)“孔乙己的故事是由‘我’,当时仅有十二岁的小伙计,叙述出来的。请你阅读全文,找出‘我’对孔乙己的态度的变化。”

(2)作者以当时仅有十二岁的小伙计的‘我’的口吻来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2.对文眼的提问。

《孔乙己》一文的文眼是“笑”,有短衣帮的笑、小伙计的笑、老板的笑、小孩子的笑……每一处的“笑”都有其特殊的含义、作用,教师可以在此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如:

①“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中的‘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中的“笑”写出了什么?

③“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的‘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④“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写小孩子的“笑”有什么作用?

3.对矛盾点的提问。

“矛盾”是孔乙己的一大特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孔乙己的矛盾点,可以在矛盾点处设置疑问,从而引导学生全面地把握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1)孔乙己身上有哪些矛盾的地方?

①孔乙己身份的矛盾: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②孔乙己身体与心理的矛盾:身材很高大,却又好吃懒做,不会营生。

③孔乙己心理与行为的矛盾:总想保持读书人的清高,却又有偷窃的行为。

④孔乙己品行上的矛盾:替人钞书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却有着从不拖欠酒钱的好品行。

(2)“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为什么不换掉这件又脏又破的长衫?

(3)“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孔乙己身材高大,写得一笔好字,为什么会沦落到偷东西的地步?

4.对语言特点的提问。

《孔乙己》第1至9自然段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非常富于表现力,精炼、深刻、准确,灵活多变的特点。教师可以在相关的语句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从而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含义。如:

①体现精炼、深刻的语言特点的提问:“怎么理解‘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②体现形象生动,非常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特点的提问:“短衣帮说:‘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③体现丰富,灵活多变的语言特点的提问:“‘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可以看出什么?”

三、对读者的提问

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在文本解读中的积极作用,认为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没有读者的积极参与必将走向死亡。接受美学的主要创始人德国学者沃尔夫冈伊瑟尔在其力作《本文的召唤结构》中提出:文本中存在着“召唤结构”,即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它们召唤读者把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点或空白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有限的文本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

美国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心智的架构》一书中提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七种智力(后增加为八种),而且每种智力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因而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在智力上有着个体差异性的学生,阅读存在着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的文本,阅读后的感受体验自然也是具有独特性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正视学生与教师平等的主体地位,突出其个性解读,鼓励学生去寻找、填补文中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体验发现与创造的乐趣。

在《孔乙己》第一至九自然段中,存在着两个文本的空白。其一是孔乙己偷书时的情形,可以在此设问为:

1.孔乙己偷书时有着怎样的心情?

引导学生,根据孔乙己的心理与行为的矛盾,即总想保持读书人的清高,却又有偷窃的行为这一点来进行分析偷书前的剧烈的思想斗争:去偷,被人知道了,就声名扫地了;不去偷,就无法生活下去,会饿死。究竟是要名声,还是要命呢?

2.孔乙己是怎么偷书的?

偷书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孔乙己的身体与思想的矛盾,即身材很高大,却因鄙视劳动,四体不勤来分析。如可以让学生想象,孔乙己因为四体不勤,偷书时的动作如何笨拙,反应如何迟钝,心理上是如何地害怕。

3.请大家运用符合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各种人物描写将孔乙己偷书的过程生动的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蒋成. 语文课文读解理论与方法[M].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