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城乡规划的前景8篇

时间:2023-09-20 15:23: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城乡规划的前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乡规划的前景

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生态规划;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进行景观规划,首先要分析研究城市景观资源结构,充分挖掘其中能反映城市特征的景观要素,对其功能用地加以周密翔实的考虑,为城市景观系统的形成创造条件。

一、城市景观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城市景观系统由人类社会、动物、植物、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等组成,各组成成分之间具有相互的作用性,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发展。只有这些组成成分相互之间保持“齿轮式”的完整以及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保持系统的生命力,并维持系统多样性,这才能使城市景观与周围环境充分融合,成为一个生态化的系统。

人类生活于景观之中,人类的活动对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突出表现为创造出了很多具有历史意义及价值的人文景观环境,过度活动影响了自然环境;动物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其生活和适应性与植物环境密切相关,它们在自然界中消耗和调节能量,是生态链中必须的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吸收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成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景观包括因气候、土壤、地貌等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后,适应不同的条件而形成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如山水景观、森林景观等;人工景观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而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不同观赏性质和功能的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城市绿地景观等。

二、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体现人文特色

2.1 提高亲和力

首先,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把握人性的尺度,将人性化的城市生态景观作为营造亲和性景观重要的一方面。其次,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具有模糊的功能,一般实现城市生态景观功能的多样性。最后,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坚持多功能性,将城市生态景观转化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

2.2 提高生态性

首先,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体现对地形的多变性,建立城市园林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形成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生态资源,用设计体现城市园林具有生动富有活力。其次,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将设计意图渗透到的景观的基面,用细节和结构的设计体现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最后,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体现对自然环境的融合,通过对城市生态景观中各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将园林和自然融合在一起。

2.3 提高精神力

首先,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体现静谧的特点,方便人们对自然的回归,丰富的生物群落,与生物接触的机会使人沉静满足人们在自然中放松精神的需要。其次,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体现景物的可读性,城市生态景观事实上就是由许多可读的意象组成。最后,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体现对时间的累积,自然的博大深远,使自然中的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累积,形成一种具有古老感的优美。哪怕它们逐渐朽化泯灭,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人们面对自然的这种深沉的、耐人寻味的沧桑美时,都会忍不住沉静下来。这就是田园景观表现出来的厚重美。产生这种厚重美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石材、砖瓦、木材等有机材料的使用,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断的变化。因此在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应该添加一些具有历史沉淀感的景观,完成城市生态景观对时间的积累。

三、加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具体措施

3.1 景观绿地的保护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绿地不仅要数量多,而且要分布均匀、大斑块与小斑块相结合。一方面增加绿地景观的总量,使之充分发挥生态屏障的功能,一方面健全廊道的景观生态功能,维护区域的生态平衡。绿地斑块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到人口、公园的服务半径,在质量较差的地方,应较针对的设置绿地并设计各具特色的公园,如在城中心保留一些小的自然斑块和廊道,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度假和隐居机会;在每个景观单元的中心,设置街头绿化和广场绿化等,精心设计立交桥和交通岛绿化斑块;参照地方文化的特色实际,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绿化小游园、小广场,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城市荒芜地或城市待用地,从而使城市公园体系在空间布局呈现均匀分布的态势,形成完善的绿地服务体系。另外,还应将各个绿地斑块连接成一个整体,即通过道路绿地廊道和河流绿地廊道将城区的各片绿地和郊区的自然景观联系起来,以道路和河流作为承载行道树和绿化带的主要廊道,不仅有利于城市景观中绿地斑块的均匀分布,而且能使城市中每一处公园、林地、街角绿地、河流等自然或人工绿地单元相互沟通而纳入城市景观生态体系,使各城市绿地单元取长补短地形成一个整体,最终建立一个丰富、高效、和谐和具有自约束能力的景观生态结构体系。

3.2 景观生态公园的设计

公园是居民日常生产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很多公园的设计中力图制造奇景、异景,甚至摆放各种娱乐器械,以此来吸引造访者,把公园同娱乐场所混为一谈,更谈不上生态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实际上,公园的规划不应当仅从单一的旅游经济等目的出发,而应当结合生态系统的目的的需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原有地形和植被优势,以自然美为主,辅以人工美,充分利用山石、水体、植物、动物、天象之美,塑造自然景观,根据公园大小,周围环境不同,采取不同的规划布局方式,大公园可划分多景区、多“园中园”,小公园可适当运用多方借景的手法以开拓空间的局限性。并把人工设施和雕琢痕迹融于自然景色之中,从而实现生态价值的最大化。

3.3 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所以,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多种多样的城市物种。我们在进行城市绿地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保护古树名木,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在适当引进外来树种以满足人们的美化、好奇、偏爱心理外,要注意多种本地的花草树木,以体现地区景观特色。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种类较多,如佛手、茶花、茉莉、含笑、白兰花、美人蕉、葱兰等,樟树和茶花分别是市树和市花,所以在条件适合的场所,应多栽培这些植物,并尽可能多选取常绿植物。另外,在不同的公园、游园或居住区绿地设计时,要把握不同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物候特征,合理搭配,植物的搭配布置,往往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素养。如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合理搭配;植被的季相特征的利用;硬质景观(如建筑物)的垂直绿化等,无不需要从美学的角度进行精心设计。

结束语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还有就是对城市景观生态的规划时要注重回归自然,不能只注重外在的观赏而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内在联系,如果仅仅是以景观的外表来进行规划,那么永远也无法实现生态功能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褚良姝.浅谈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方法[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06).

[2]任琪.现代城市道路景观生态化设计初探[J].广东建材,2010(08).

篇2

一、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的碰撞

城市规划是一门预测性的科学,它根据城市的需要而制定出的明确的发展思路。因为具有明显的预测性,所以它并不能保证最终规划的结果十分准确到位,而其不确定性主要是受到城市发展的大环境制约。于是,城市规划对于经济的发展并不全是起到迅速推进的作用的。在当前社会,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城市需求不断增长,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导致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冲突与矛盾。中国的经济的发展速度惊人、城市化速度一日千里,这就使得部分城市的规划所匮乏的前瞻性暴露出来。刚刚建成几年的新房屋、新道路,甚至刚刚繁荣起来的新商圈,却因为新规划的出台不得不拆毁重建,这样的新闻屡见报端,其中造成的资源浪费也让我们痛心不已。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使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重视远景规划与近期建设的协调,对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应该进行更充分的研究与严谨的判断。在这种环境下,一个新的名词应运而生,就是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针对了当前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我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三、城市规划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受循环经济理论的熏陶,环保、绿色、生态理念对城市规划起到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在此影响下,城市规划理论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相比,融合了新理论的规划更强调规划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新理论主张城市是一个融合了“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大型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而各个部分间则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因此,城市规划进行的研究,是涉及到社会、经济、自然等层面的综合研究,要从整体上进行统筹规划。城市规划正在成为引导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的综合性科学,正在越来越多地发挥着控制人口、配置资源、引导产业、维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在现今社会,城市规划的综合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在城市未来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先导、主导和统筹的作用。在推进循环经济中,城市规划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

1.规划的先导作用

规划理念直接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规划,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城市。在规划中贯彻循环经济理念,以绿色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为规划目标,并通过规划管理,在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过程中予以贯彻落实,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规划的主导作用

在推进循环经济工作中,各行各业的发展规划最终都要直接或间接地落到城市的空间布局上,需要规划来主导;整个城市的节约高效运行取决于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这都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因此,城市规划是整体建设的关键纲要,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城市经济社会才能有条不紊的持续发展。所以,规划是主导。

3.规划的统筹作用

循环经济在我国起步较晚,没有多少经验可借鉴;循环经济又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果各行业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虽然表面上如火如荼、轰轰烈烈,但各部门在局部范围内推行的循环经济,从全局上看可能就是重复无效的投资,成为非循环的浪费了。而规划因其先导和主导作用,在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中更容易发挥统筹的作用。

四、如何发挥规划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城市规划决定城市的性质、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中,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循环经济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城市向着资源节约、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想要更好地发挥规划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必须要加强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建立更加完善的法规政策。只有拥有健全的执法监督机制才是保障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大前提。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立法工作显得尤为更为重要。如果有了法律法规的保障,我们就能够尽可能的避免一些低级错误。我们只要努力将规划成果转化成政策法规,才能使他们成为政府引领城市发展的方针政策,也才能使规划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和持续性。同时我们还要参照绿色城市和生态城市标准,建立健全规划的标准体系和指标体系,量化城市规划建设目标,使城市的规划建设有法可依、有标准可依,使循环经济的推行得到有效保障。

我们应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还需要经历一个资源消耗阶段,投资率高,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快,特别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浪费大,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高。因而必须注重两端:一方面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出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相应地削减废物的产生量。因此,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生态化与污染治理产业化、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这样,城市规划便能够承担其应有的历史使命,给整个城市带来充分的发展机遇与空间。

参考文献:

[1]Lai F-C,Ys-T:A View on Optimal Urban Growth Controls.Regional Science,2002

[2]李建珊:循环经济研究丛书[J].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叶峻杜永吉: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科学发展观[J].社会科学研究,2005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低碳城市;设想

一、前言

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并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城市规划对城市低碳发展有着长期的、结构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融入低碳经济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文就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进行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一)可操作性

低碳城市建设,为人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行为指明了方向,其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技术体系,即:一是低碳城市发展指标体系;二是低碳经济技术和低碳能源技术;三是生态技术。

(二)高效性

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的生产、运行和维护成本的低能耗趋于最小化,物质与能量得到了最高效的利用;二是城市能源系统的高效率;三是城市转换系统的高效益;四是城市流转系统的高效率。

(三)循环性

低碳城市规划的循环性特征体现城市各个系统和各个层面的良性循环,即:一是通过自身生态系统的完善,对改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循环起积极的作用;二是城市各个系统以及整体的城市系统的循环速率比较合理、且保持整个城市循环系统平衡;三是能识别、能解决阻碍城市系统良性循环中出现的问题。

(四)和谐性

一方面表现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人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城市结合自然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低碳城市不仅用自然绿色点缀人居环境,且是关心人、陶冶人、人与人关系和谐的社会。

三、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的几点设想

(一)能源规划

节能优能、开发新能源是能源规划的重点。当前,我国能源规划中应把眼光瞄准绿色能源和清洁技术。首先,应提高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水电、地热、海洋能、燃料电池、氢能等绿色生态能源的利用率和产业化,减少对石油、煤炭等能源的依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从而可大幅度的减轻环境压力。其次,应大量采用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并从资源的开采、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置中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减少他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

(二)交通规划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是实现“低碳”目标的方式。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改造传统的交通模式,开发多层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系统,例如规划高效的地铁、轻轨和brt公交系统的规划,并应配套建设相应的停车换乘设施,以实现地铁、轻轨、brt方便、快捷的无缝换乘;或是规划安全、方便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建立步行(自行车)优先、公交为主、限制小汽车使用的交通组织方式,同时做到使用清洁的低碳燃料及新型环保车辆,以期能降低交通能耗,减少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做到节能减排。以北京为例,如果小汽车出行比例每降低一个百分点,转向公共交通,每年可减排氧化碳42万t。

(三)建筑规划

建筑设计与施工,严格遵从建筑节能标准,推行低碳建筑设计理念,推进建筑节能设计。一是建筑要尽可能实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排水等设计理念,以为人类提供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和声环境等;在屋面、墙体、门窗等建筑外的围护结构上使用具有隔热和保温性能的材料,在空调等建筑暖通设备上尽量使用能耗低的产品,同时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资源,强力推进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设计和建造富有景观美的太阳能屋顶和光能利用建筑,推广住宅小区太阳能路灯和景观照明。二是建筑的规划应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三是应加强城市垃圾废弃物处理设施、大气净化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和噪音弱化设施的维护与升级,以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和声污染。四是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四)产业规划

产业结构影响能源消耗总量和经济能耗强度,可见产业规划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低碳城市的建设。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大淘汰污染工艺、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以旅游文化产业、光伏产业、低碳装备制造业、服务外包和低碳现代服务业等为主导的低碳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以确保城市产业结构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产业布局上,要将同类产业和相似产业集中布置,形成产业园区。对于一些有着一定污染的产业,在减污减排的同时,应尽量将其布置在城市的郊区,并设置绿化防护带以进行控制。

(五)水循环规划

规划“低碳生态”城市时,在生态用水节水方面,对于严重缺水和严重水污染的规划防治,需要建立更为长远和实效的目标。国家在对“低碳生态”城市的硬性规定中明确指出:开发建设不得对地表和地下水造成危害和冲击,不得恶化水源质量。因此,在水环境规划这块,可做到:

(1)在水循环利用方面,应考虑水量和水质问题,保证有足够的水量和洁净度。

(2)修建水库,运用雨水收集技术,将所收集的雨水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可用来浇灌城市内绿地、冲刷路面等,以大大减少城市自来水。

(3)加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中水回用工程、垃圾综合处理场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三废”处理能力。如运用中水回用技术,将城市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使其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后,用于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重复利用。

(4)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上,应用透水性良好的地面,可很好地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可吸收水分与热量,调节地表局部空间的温湿度;可减轻城市排水和防洪压力;可防止路面反光,吸收车辆行使时产生的噪音,可提高车辆通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六)用地布局和空间形态

(1)构建功能混合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

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过分的强调城市的功能分区,造成城市商业和居住区彼此分离,商业区、居住区成为“孤岛”。而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则须改变过去僵化的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多种功能的混合,即:

1.城市建设坚持混合使用土地,避免建设大面积单一功能区域。

2.增强城市内部各相关产业和服务机构的联系,促进多样性的成长,促进居住与就业岗位的均衡分布,减少长距离交通路程所带来的能耗和污染。

3.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强调开发计划最大限度地利用已经开发的土地和基础设施,避免在城市建设中贪大求全,减低建设效率。

4.城市分期开发中,首先要建立并保持一个初期的混合使用意向,然后应建立详尽的分期开发计划,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开发目标。

5.提倡城市空间立体化建设,鼓励发展城市地下空间,以减少对新环境的大气、噪音、景观的影响程度,并提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降低能源损耗。

如上海的城市布局一直强调土地的混合使用,争取达到就业与居住平衡,以减少居民出行距离和时间。以上海的卢湾区为例,位于中心区的卢湾街区的2000m范围内土地使用形态呈现明显的混合用地形态。用地的主体是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所占比例达到50.4%,在公共设施中,办公、零售商业、医疗、文教、娱乐等用地都占有较高的比例。

(2)构建适度紧凑的内外部城市空间形态

紧凑城市理念是现代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理念之一,其强调紧凑、功能混合和网络形街道,有良好的公共交通设施、高质量的环境控制和城市管理。

1.城市外部空间形态

在规划方面。应调整新区临近周边地域的用地功能,发挥新区经济实力强、区位条件好等优势,在基础设施网络、交通设施网络的规划上与周边区域有机衔接,以服务新区辐射周边地区为原则,统筹安排。

2.新区内部空间形态

紧凑城市理论在新区内部空间这一层面的空间控制主要集中在新区的分区、邻里和走廊上。分区是围绕一个主导的活动而组织的城市功能组团;邻里是具有一个平衡活动系列的微观城市地区;廊道是用以分割和连接分区和邻里的线通运输或者绿地系统,即分为交通廊道和绿地廊道。

邻里空间应该是紧凑的、步行友好的和土地混合利用的。邻里设计需要做到工作购物、上学、娱乐的混合平衡,增强各功能空间的有机联系,努力减少人们长距离出行的动机,并且应该提供一系列不同类型和价位的房屋以促使不同年龄、种族和收入的人们互相交往。

公园、农田和开敞空间应该在分区和邻里内有机分布,并用以定义和连接不同的邻里和分区,通过创造优化组合的交通与用地景观格局模式充分发挥绿地廊道的景观生态效应。

交通廊道是区域范围内分区和邻里之间的主要分隔和连接渠道,包括主要道路、轨道线和河流航道。在新区规划中,要使新区发展轴线与交通廊道布局有机契合,大力发展交通廊道上的公共交通,沿线采用土地混合利用的策略,创造交通、土地经济、以及社会生态最佳整合的发展模式。

四、结束语

总之,低碳城市作为一个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比较新的概念,低碳城市建设也将成为今后各国城市发展的主流。在今后30至50年中,低碳城市规划应该是城市规划的重点。因此,当前的城市规划应融入低碳理念,积极推进“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形成城市可循环持续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韶辉,牛惊雷.紧凑城市理念新区规划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8).

篇4

关键词:阳羡湖;旅游;特色旅游小镇;环湖绿道;服务

中图分类号:Q14 文章编码:

小城镇特色生态景区规划的意义及总体指导思想

(一)小城镇特色生态景区规划的意义

1、对小城镇经济具有直接推力

小城镇旅游的发展,首先对特色景观旅游城镇产生游览需求,门票经济初步显现,旅游活动对地方经济产生了直接推动力。

2、带动小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由“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构成,六大要素涵盖面宽,内涵丰富。其产业系统由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市场和旅游管理四个子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生产建设体系,生产关系涉及面广,生产力关联带动作用很强。

小城镇旅游发展,游览过程相应伴生出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商品和旅游娱乐的多种消费需求。旅游小城镇内民俗接待、特色餐饮、工艺商品等产业将随之得到发展,使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走向繁荣。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小城镇旅游吸引了大量旅游者,势必将产生大量资金消费,增加村镇的经济实力和农民的收入。

小城镇旅游有利于充分利用三农资源,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小城镇旅游把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情风貌和农民劳动生活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加工转化,形成旅游产品并推向市场,发挥农业本身具有但以前不被重视的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等功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二)小城镇特色生态景区规划的指导思想

规划建设要找准优势,发挥特色。实现小城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找准特色生态与文化的优势,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积淀、民俗风情、环境特色、田园风光等人文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加以整合包装和提升,大力营造独具地方个性特色,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人文大环境。旅游村镇的规划建设,要尊重自然、尊重地域历史文化、尊重小城镇和村落现有格局、尊重普通旅游者的意愿、尊重农民的长远利益。

宜兴“阳羡湖”的形成

阳羡湖位于湖滏镇境内,即油车水库,地理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该工程进一步提高湖滏 、丁蜀地区的防洪标准,并成为宜兴市的备用水源。

阳羡湖面积约8.5公顷,水库边上有大量的村庄,在2008年前后,村庄开始拆迁,水库下游开始建坝围湖。现在坝已建好,蓄水也完成,湖面面积达到27.7公顷。阳羡湖附近景点众多,如:张公洞、灵谷洞、玉女潭、陶祖圣境、慕蠡洞、竹海公园等,阳羡湖的形成,为周边旅游用地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更有力的条件,特别是紧邻大坝下游,将打造一个旅游小镇,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购物等一系列服务,湖的东边规划一处国宾馆等等,围着湖面周围规划了好几块建设用地。最近又在环阳羡湖规划了一条绿道(自行车道路),为游客提供跋山涉水的线路,使游客能够进一步亲近自然。

图1阳羡湖景区开发总体示意图

三、宜兴阳羡湖特色生态风景区的开发规划要点

(一)利用丘陵山区土地资源,规划阳羡湖特色旅游小镇

旅游用地的开发要进行特色创新,切忌雷同,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阳羡湖景区独特的丘陵山区地貌和丰富的特色植被及景点为规划阳羡湖特色旅游小镇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区位环境

阳羡湖特色旅游小镇地处湖滏镇与阳羡湖生态旅游游区之间,北临灵庙公路,南临金沙大道,是宜兴至竹海的必经之地。旅游小镇位于宜兴南1 8 公里,东距太湖5公里,周边有丁(山)张(公)、汤(渡)省(庄)、张(公)灵(谷)、湖新公路,东岭公路等;东岭公路经悬脚岭直通浙江,汤省公路东端与宁杭高速公路衔接。

旅游小镇所处区域系丘陵山区,属天目山余脉,山峦环抱、连绵起伏,且周边景点集中,自然景观多样,人文景观丰富。有“华东第一竹海、太湖第一源头、苏南第一高峰”之称的竹海风景区、彰显陶朱公范蠡兴陶制业的陶祖圣境风景区、雕塑文化和溶洞茶州相结合的优美灵谷风景区等,还有张公洞、玉女潭、龙池山森林公园、澄光寺等特色鲜明的旅游风景区,都是华东旅游圈和太湖旅游风光带上的特色精品景区。

湖滏自然植被丰富。湖滏茶园依山就坡,一望无际。“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湖滏香茗历来与杭州龙井,苏州碧螺春其名,为历代贡品,当今更是名品迭出。湖滏还是著名的毛竹产区,竹林面积达6万亩,在起伏的群山中,挺拔茂密的翠竹连绵不断,山风吹过,竹影婆娑,好似大海波涛,气势十分壮观。此外,湖滏还出产丰富多彩、富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如山百合、吊瓜子、青梅、药材、竹笋、银杏、板栗、杨梅等等。

整体开发策略

(1)湖滏镇—阳羡湖风景区定位为依托湖滏镇的三个特色旅游区:阳羡湖风景区,矿址体育公园、与农林茶生态公园。

(2)体育公园应结合矿址建设,该地块既可依托旅游道路,又紧邻湖滏镇;现状茶园、竹林、耕地整合为农林茶生态园。

(3)重新规划自行车及其他旅游路线,将三个区域串联,分别体验矿址、生态、湖光、山色,和村庄。

图2阳羡湖特色旅游小镇整体开发策略

3、旅游用地的布局及功能划分

(1)功能分区

地块整体分为七个区——中心镇区、主入口服务区、拆迁安置小区、休闲餐饮区、休闲度假区、茶园度假区、桃花岛度假区。中心区位于地块南侧较为平坦的区域,集旅游配套与居住为一体,建筑较为密集。主入口服务区位于地块东北区域,主要为旅游道路(灵庙公路)以及东侧体育公园的旅游者提供综合服务。

拆迁安置区位于地块北侧,北侧旅游道路直接相接,吸引游客进入,带动居民参与旅游服务;区西南角预留一定的公共设施用地,为将来旅游区的开发提供管理与服务。结合矿坑景观与保留茶园规划休闲餐饮区,设置中大型特色餐饮设施,如散布于茶园中的茶馆、与服务区相邻的大型餐厅等。休闲度假区以大型度假中心为龙头项目,与矿坑景观结合设计为矿坑酒店;该区西侧设置青年营,为学生青年人提供度假休闲场所;矿坑底部设计多层次的景观步道。另外,利用基地西

侧大片保留茶园、东南角环岛分别设计茶园度假区与桃花岛度假区。

(2)用地平衡

旅游小镇总体用地以绿地为主,有61.07公顷,占总用地的一半;居住用地20.04公顷,占总用地的17%;公共设施用地13.68公顷,占总用地的12%。

表用地平衡表

(二)开发环山谷地旅游用地,规划阳羡湖环湖绿道

阳羡风景区三面环山,现状地形起伏多变,主要景点位于谷地。谷地相对较为平坦,植被以农田和茶林为主,风景区现状道路质量好,旅游资源丰富。同时借鉴东钱湖环湖自行车道和关山环镇自行车道的建设经验,规划建设阳羡湖环湖绿道。

1、阳羡湖景区规划环湖绿道的区位优势

阳羡湖景区拥有竹海风景区和陶祖圣境景区,两处国家4A级景区,以及张公洞、灵谷洞、西施洞和玉女潭等特色景群。阳羡湖建成后将成为整个阳羡湖景区的核心景观。其周边群山环绕,林木葱郁,风光旖旎。阳羡湖宛如一个巨大的聚宝盆,汇聚着周围山林的灵气。

阳羡湖风景区现状道路质量好,对外交通方便。现状有张灵慕线和汤省公路,分别连接着丁张公路、104国道,离高铁车站只有10分钟的路程,离宜兴市区也仅有15分钟的路程,所以交通快捷。

谷地相对平坦的地形可为环湖绿道的规划提供天然的优势,周围众多的景点又提升了环湖绿道的旅游价值。

阳羡湖环湖绿道的设计目标

以优良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山、湖、涧、竹、茶、田、果为特色,通过“骑行”方式整合沿线景区,串联“车行”、“舟行”、“步行”等多样交通方式,打造长三角地区骑行体验最为丰富的观光休闲自行车专用道。

线路的总体规划

整个阳羡湖景区内形成“一环四射,两特色线”的绿道主骨架。

(1)一环

即环湖绿道,环阳羡湖一周,串联灵谷洞、阳羡湖、篱笆园及西施洞等景点,线路相对顺直,坡度起伏不大,沿途经过茶园、水库大坝、果林、田园、竹林、溪涧及村庄等不同自然和人文景观。

(2)四射

即以阳羡湖为中心向周边放射的四条联系性绿道,一条经张公洞景区直通宜兴城区,一条通过阳岭隧道联系龙池山景区及龙池山绿道,一条沿伏西涧通往陶祖圣境和竹海景区,另一条通往太湖与环太湖绿道相接。

(3)两特色线

亲水线基本沿着湖边水中栈道而行,坡度不大,但弯道多,骑行其间饱览湖光山色的同时,更能让人深刻体会“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意境。

(4)亲山线基本在林荫中穿行,坡陡弯急,泥结碎石路面,适合自行车爱好者和专业骑行者,带来刺激的山区骑车体验。

图3阳羡湖环湖绿道的线路规划

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旅游用地价值

阳羡湖绿道配套服务设施分为三个等级:

(1)综合服务区

提供停车、零售、休息、淋浴、信息指引等游客服务,还结合周边酒店、村落提供餐饮、住宿、休闲等综合服务,功能齐全。

(2)中型服务区

提供租车、休息、零售、信息、停车、指引等游客服务。

(3)小型服务点

结合主要景观设置,提供休息、观景、信息指引等服务。

阳羡湖环湖绿道规划两处综合服务区,设置间距为15公里左右。一处设在蒋笠,是通往善卷风景区和阳羡风景区旅游道路的交叉口,也是宜南山区的入口,是城区及外来旅游人口的主要集散地,交通便捷,换乘方便。一处利用竹海风景区入口现有配套设施,便于换乘。另外结合沿途重要景点和了女友拂去用地规划2处中型服务站和12处小型服务点,设置间距分别为3~5公里和1~2公里。

规划旅游观光接待中心,提升用地价值

利用阳羡湖核心区的废弃宕扣,规划建设阳羡湖旅游观光接待中心,基地三面环水,景观绝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住宿、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湖景酒店、中心景观广场、游船码头、绿道驿站。山顶观景平台及停车设施。

规划用地面积约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改旅游观光接待中心的建设,将大大提升旅游用地的价值,促进当地的旅游增收。

结语

综上,规划小城镇特色生态景区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经济规划、环境规划与景观规划设计的结合,区域开发、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相衔接与配合,生产建设与生态建设相适应,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三者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廖燕芳,刘宝干.旅游用地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8.29.

篇5

关键词: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方向

Abstract: The modern city, people requires life quality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also requires more and more humanistic landscape to beautify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erefore in the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landscape.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 direction

科学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是要将社会、自然和人类彼此协调,为人类创造更加接近自然的健康的生活环境,使人们能够在赖以生存的城市中宜居宜商。目前,国内对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成功案例有很多,尤其是在最近几年,相关的实践逐步开展起来,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适合我国人民生活的园林规划,效果显著。

1.园林景观规划建设原则

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要同时面向历史、自然、现代三个角度,尽量挖掘展现本地文化,将都市文化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同时彰显城市独特的个性。城市滨水景观的开发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1文化性原则

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城市,都厚厚的堆积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在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历史的沧桑留下了许多痕迹,这些历史印痕对这座城市来说弥足珍贵,是这座城市走向未来的精神。他们或者是古代的码头,或者是留存下来的建筑,或者是街道的肌理,甚至于街坊间的传说故事和古老的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中首先要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并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示,强调并凸显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是规划的首要任务。保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人文景观,有利于营造滨水景观的文化氛围,也可以增加城市居民的文化归属感 例如上海的外滩,保留了从近代到现代不同时期 不同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见证了上海风云岁月的历史变迁,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外滩成为上海的象征,吸引海内外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1.2生态性和协调性原则

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走廊,也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重要栖息地。景观的设计和规划要遵循生态原则,注意保持生物多样性很多城市早期忽视了污水排放管理,致使城市的资源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环境治理。因此,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当同滨水环境治理同步进行,将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城市环境管理中,严格控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景观的设计要与周围的建筑风貌和环境氛围相协调,与建筑风貌协调并非以为强调其一致性,与其周边建筑的风貌应有差异性和个性化。

1.3时尚性原则

城市的规划设计是为城市的未来设计遗产,在设计理念上,不应一味的仿古,应与时代同步,甚至超前时代;设计风格上,要注重时尚元素展现,使城市景观的规划建设具有时尚感,能够展现都市文化。

1.4立体设计原则

以往景观、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师们非常注重美学上的平面构成原则,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去刻意追求平面图案的美观、线型的流畅。但他们忘了景观是使人在其中游憩的场所,人不能一直俯瞰这个景观空间,而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他的关注与兴趣。因而,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纵观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些名品,无不注重立体层次的设计。立体设计涵盖了软、硬质景观两方面:软质景观如种植乔木、灌木时,应先堆土成坡,再分层高底立体种植;硬质方面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2.园林规划景观设计方法

人们心目中的公园形象, 基本上是绿荫下的亭台。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 绿化广场 生态廊道 市郊风景区等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 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途径,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逐步被业内认同。

2.1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就是在园林设计中,合理地利用各种植物创造出优美舒适的植物景观, 这些植物景观与其他园林景观一起构成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 以满足人们对良性生态的需求。

2.1.1植物景观带来精神审美

植物景观是园林设计的中心, 植物景观设计的好坏是最终评价园林设计质量的标准之一。植物是自然景观的标示性元素,同时也是反映自然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 它们在不同的时节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与色泽, 可以带给人不同的美学感受。每个人都有奔向大自然的欲望,植物是大自然最具代表性的元素,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景观不仅可以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还会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这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感受和熏陶。

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是在充分认识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 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植物配置的, 因此设计出的植物景观不仅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还可以营造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植物类型, 塑造出一个优雅舒适的自然环境, 让置身其中的人得到美的享受。

2.1.2植物景观三大功能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有三大功能, 分别是建造功能、环境功能和观赏功能。植物的建造功能是指植物可以创造景观空间,建造植物景观。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的合理运用, 可以建造出形态各异、有着极高观赏性和艺术性的植物景观。环境功能是指植物能影响空气质量,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与其他各类景观比起来, 其有着更大的生态学价值,它可以提高空气质量,改变园林中的小气候,给人们以舒适、惬意的感受。观赏功能即是因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和质地等特征能充当景观中的视线焦点, 即植物因外表特征而发挥其观赏功能。

3.建设生态景观

3.1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 灌木、 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 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 空气、 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 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 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 植物和谐共生、 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 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

3.2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 、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 木本植物为骨千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徽观人工植物群落, 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4.结束语

总之,园林景观是人化的自然。园林设计,不但需要有社会性、 经济性、 技术性等方面的科学思考与分析,还需要热烈的情感催化,二者合一才是我们创作的真正动力。丰富的社会生活体验, 特别是那些具有典型意思的形象与事件,最能提供我们创作的灵感, 这也是我们无法从资料与书本中得到的实惠。从生活与自然中得到的信息,永远是我们进行创作的灵感。

参考文献:

[1]常毅恒.浅谈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及方法[J].城市建设 ,2010,5.

篇6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区域分布 专业定位 课程设置

科学须为社会服务,要促进人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应符合时代的需求,专业的设置要紧密联系社会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趋严重[1]。城镇体系建设、城市规划缺乏长远目标,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广大的乡镇地域甚至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解决都亟需具备地理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管理科学和城乡规划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管理专业的办学要求、培养模式、教学质量需要有更高的要求,来进一步满足国家社会和区域的发展目标[3~4]。

1 专业存在问题

1.1 专业定位不明确

该专业在我国开设10多年来,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专业定位模糊、课程体系欠缺、实践能力不足、毕业生去向不明确。高校不能回答诸如该专业培育什么样的人才,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人才培养如何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等问题。在相关研究中有学者指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育出来的人才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尴尬境遇:论规划绘图功底,不如工科的城市规划及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论空间综合分析能力,不如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论资源环境评价及管理能力,不如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及资源经济学等专业的学生[1]。

1.2 课程设置不科学

受学校传统专业特色及片面追求学科完整性的影响,学校按照各院校师资优势开设了不同的方向并设置了不同的课程体系,各院校在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许多盲目性和随意性。部分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遵循“多学科、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力求面面俱到,由此导致学生通而不专,课程体系过于宽泛。强调计算机以及软件应用,但忽视相关的基本理论;重视规划设计的课程,但忽略了地理类课程的基础地位,这种状况必然导致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不完整,学科综合性不强的局面。

2 专业办学建议

2.1 合理布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人口、资源、环境、城乡规划以及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城镇体系规划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大乡镇地区尤为突出。规划不是一种理论上的规划,而是规划要素在空间上的科学合理地分布,是一种区域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实践科学。在广大的西部地区,许多大型的规划包括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都由国内着名的规划机构来完成,而这些大型的规划团队往往都不是本土机构,因此所作的规划并不能符合区域特色。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种规划偏离了规划的根本目的,所作的规划也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可操作性也不强。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需要壮大本土的规划队伍,这样更能科学有效地制定相关的规划策略,从而避免了异地规划队伍制定规划时背离区域实际情况的种种弊端。

2.2 明确专业的办学理念,准确定位学科方向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技能,能解决资源环境评价与管理及城乡规划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之中,该专业所开设的课程非常多也非常杂,既有地理学也有规划学所的众多的规划课程。但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方式,形成了什么都学实际上什么都不会的尴尬境遇,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本科教学的目的,忽略了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而非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实际情况。应根据学校特色和师资状况,确定实践教学环节主干课程体系,加强动手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性,加大实习和集中实践环节的学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课程设置要为毕业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准备。

2.3 根据学校特色完善课程设置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管理专业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学科方向,培养的大学生需要对区域的规划特点、对地理区划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能掌握大量当地区的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等相关的专业知识。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所开办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管理专业更注重城市建设、土地及房地产市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创建、循环经济的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善,而在西部地区高校开办的专业更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如山地生态保护、地质灾害勘察、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防治、资源环境调查、城镇建设等[1]。

从办学特色来讲,不同的学派办学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测绘学派应为数字城市、国土资源调查、资源环境管理与开发为主要研究方向;地理学派应以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产业规划、生态保护与规划为发展重点;资源学派以农业产业规划、新农村建设为特色;规划学派应以城镇体系规划、新农村规划、居住区规划、旅游规划为主要特色;经管类的学校必须发挥其在经济、管理上的优势,强化资源管理、房地产评估与管理能力的培养等等。

参考文献

[1] 赵小风,黄贤金,陆汝成.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9(7):58~60.

宋戈,袁兆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81~82.

钱宏胜,王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1):86~87.

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面临挑战;投资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TU984

一、正确认识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

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二是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三是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四是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干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五是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

归结起来就是,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还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多种经济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2.如何迎接这一挑战

首先,要树立规划的资源意识。城市规划不仅是一种重要资源,而且是一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主要通过有偿出让、转让。土地出让转让的关键是土地价值问题。尽管影响土地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具体某一块用地来说,它的价值往往由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情况和城市规划确定的开发条件来决定。《城乡规划法》要求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服从城市规划,明确了城市开发用地的性质、功能和容积率等开发要求由城市规划来确定,这些开发要求直接左右着开发效益。因此,通过城市规划的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开发商与城市政府收益分配比例,可以为政府筹集大量的建设资金。具体地说,城市建设中容积率的提高、原有建筑的加层、“破墙开店”等用地性质功能的改变都可以产生很高的级差收益,但这不是项目开发本身产生的,而是政府长期基础设施投入的结果。这些收益不能全部纳入开发商的口袋,而要通过规划的手段,使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产生的收益回流到政府的口袋中,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规划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

其次、要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规划,规划管理要靠“两手”。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方式按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力要素流动和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对形成城市土地市场和带动城市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在这种运行机制下,如果城市规划不利用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就无法对城市建设实施有效的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商追求的是最高最大的利润,这种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往往会造成对公众利益的侵害。市场土地供给的有限性与价格的上涨趋势也往往会导致土地投机活动。市场调节的结果也往往只使直接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吸引了很多投资者,而维护城市正常功能的绿地、道路交通设施等公益事业仍然难以吸引投资,只能依靠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城市规划的调控来加以解决。如不加以控制和引导,市场机制很容易导致城市建设的盲目性和城市功能失调。

二、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影响

城市规划管理因其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周期性、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 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引导通常通过公共政策制定、规划的编制和规划信息的管理来实现。通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对城市的自然资源进行配置,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提出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作出安排、对城市功能进行布局、对城市土地的开发方式(序列、时间、开发强度等)作出规定。

2、调控 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对经济实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一方面,城市规划管理可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如政府与投资者、投资者与投资者、投资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城市规划管理可以控制投资开发火向、结构、空间、速度、节奏,它对投资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规划编制、规划政策和规划项目的审批来实现。例如、以商住楼为主体的房地产投资过猛时,可以通过严格限制其它用地性质改为商住楼用地性质、严格控制商住楼用地的开发强度、严格要求商住楼规划设计质量、严格履行审批程序等措施对其抑制。

3、规范 投资行为是一个市场行为,而没有规范的市场行为只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投资的失败。规范的市场才能使投资者(尤其是中长期投资者、境外投资考)有安全感。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行为的规范作用是通过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考察管理来实现的,它告诉投资考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如果投资者犯规,则将受到纠正。

4、保障 投资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来自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风险来识于他人对投资者利益的侵犯和损害。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障作用通过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监察管理来实现。例如,当投资者已获得了一块土地开发的合法权力时,他人在该块土地上违法进行建设,导致投资者在资金、机会、土地等方面的损失,这时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就是对投资考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对违法者的惩罚。

5、服务 投资需要服务,这种服务来自各方面。规划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它对投资者的服务主要通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服务来体现。规划局机构设置和运转效率、规划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优劣、规划局形象好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和投资效果。例如,规划管理人员的腐败会直接增大投资者的成本,增加投资风险;反之,良好的服务会增加投资成功的机会,减少投资失败的可能。

结束语

规划管理应具有前瞻性,应能预测城市经济发展动向,并及时调整策略与手段,对投资环境的改善应该更多起引导作用,而少使用制约手段。规划管理与投资环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开放系统。如何把握好城市规划与投资环境的关系,充分了解和努力发挥城市规划对投资环境的作用,以营造最佳投资环境,是城市规划管理者应该认真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心得体会作者:吴迪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年第24期

2.浅谈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地位及其作用作者:刘四青《当代建设》2003年第6期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问题分析;管理机制;应对措施

Abstract: Since ancient times,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y all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many rural population into the city, to the ci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t the same time, also to the public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in the city added a heavy burden, reasonable city planning to improve this problem. City planning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work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planning can be implemented smoothly, and ultimate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city dwellers. The process of city in our country gradually accelerated, come in a throng of new problems of planning management.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problem analy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具有多功能、多层次、高度综合的性质。因此,城市管理必须采用系统方法,从全局、整体的高度来处理和解决局部、个别、具体的问题,使各种要素得到合理配置和系统的整体优化,从总体上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这样,城市就能够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和作用。

因此,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和要求,以确保其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有机统一。这就要把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强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作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

1、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

1.1土地资源没有的到有效且合理的利用

城市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一切都是为了是市民能够更好地生活发展,因此,城市规划中居民的住房问题是重中之重。所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必将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在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土地利用率低,使用不合理现象屡见不鲜。主要有几方面:①以现有城市为中心,向城市的四周进行辐射,无限制的开发利用,将农村的大量耕地征用为工业用地和住房用地,表面上,农民得到了高额的补偿款,由农村户口变成了城镇户口,但是,很多农民除了种地,并不掌握生存的其他技能,最终只能归于社会生活水平的底层,大量农田的丧失,致使生态平衡被打破,沙尘暴等自然危害直接冲向城市,与多年前围湖造地,湿地改造有异曲同工的效果。②城市中心地区的土地在结构上有很多利用不合理的现象,过分的注重城市的经济建设,而忽视甚至漠视其他土地的利用情况,城市中的人们每天只能看到水泥马路,高楼林立,却看不到小时候随处可见的花花草草。居民的生活用地比例严重失调。这样的环境,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2、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机制

在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上,应始终坚持“三关一跟踪”,对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管理,有效地制止了违反规划进行建设的现象,确保规划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1严格把好规划选址关

“一书两证”中选址意见书的发放是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关,处于立项之前,也是最难的、在整个规划管理最具决定性的一关。当建设单位提交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时,首先应审核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的可行性如何、与政府的政策是否基本一致这三个基本条件,再去现场踏看,检查申报内容与现场是否一致,项目占地周边的情况是否适宜,用地范围和建筑体量以及附属配套设施如何安排管线的走向如何考虑,建设项目与道路红线距离等基本情况,然后做出是否同意这个项目选址的决定。

2.2认真把好规划设计关

规划设计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方案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十分重视把好规划设计关,主要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①抓好设计单位的资质审定:对每一个基本建设项目,都强调要由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来设计。

①抓好设计单位的市场选择: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引进高资质、高等级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要求建设单位提交不同设计单位设计的多方案进行项目方案比选,有利于提高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质量和水平。

①抓好方案的审核和确定:审核一般项目的设计方案,主要审核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和建筑方案设计图,特别是影响主干道城市景观的项目不管大小都要严肃认真地把关,确保了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格调的一致性。

2.3认真把好规划评审关

在规划管理中,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和成片建设项目都按照技术规范组织严格的规划设计方案评审,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能在规划设计方案中真正得到落实,如住宅小区项目、公共绿地项目以及主干道街景项目,在规划设计完成后都应组织专家和相关单位进行认真严格的评审,并提出评审修改意见,使这些项目的规划设计按照详规的要求,更趋于完善。

2.4切实抓好规划实施的跟踪管理

在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为使方案中的各项内容真正落实到位,切实抓好方案实施的跟踪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①抓规划沿线:在施工前,首先检查项目建筑施工的定桩放线,使其和规划设计方案中的建筑红线相一致。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