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5:23: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云计算核心技术培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安行业信息化
最佳应用奖
飞博软件强调将公司发展与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发展紧密相连,长期专注于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其多个产品在公安行业获得广泛应用。
江苏飞搏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飞博软件)是一家专业从事公安、金融、政府等行业软件开发和信息系统建设与服务的高科技公司,是江苏省互联网服务产业联盟的骨干会员单位。多年来,飞博软件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优秀的产品和全面的解决方案,本着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原则,选用当前国际先进成熟的技术,运用创新的理念和业务模式,在用户中树立起产品质优、技术领先、服务贴心的良好形象。
飞博软件长期专注于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其多个产品在公安行业获得广泛应用。该公司擅长基于Java的应用研发,在B/S应用、B/S与C/S混合应用、Java应用服务、负载均衡处理、分布式存储及计算、海量数据处理、数据挖掘、安全技术、虚拟化技术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其自主研发的跨网域数据交换平台、请求服务系统、社会管理应用软件、IT运维管理平台、社会信息采集系统、大调解信息管理系统、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特种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等解决方案在相关领域里都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其中跨网域数据交换平台的市场占有率超过40%。始终坚持创新理念,从行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重视核心技术的研究与相关产品的开发,是飞博软件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目前,飞博软件正积极成长为一个重要的云应用服务运营商。
飞博软件的宗旨是为客户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成为客户最佳的合作伙伴。公司以成熟稳定的产品为基础,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和专业的服务队伍,能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客户服务,注重服务至上,提高用户满意度。飞博软件的这些努力为客户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等资源,践行了“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公司理念。
飞搏是一家专业从事公安、金融、政府等行业软件开发和信息系统建设与服务的高科技公司。先后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双软”认证、CMMI三级、信息安全服务一级以及ISO9001:2008等资质认证,多项产品拥有公安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是江苏省互联网服务产业联盟骨干会员。主要产品在公安、金融、政府等行业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其中IT运维管理平台、网域数据交换平台、队伍监督管理系统、请求服务系统、身份认证平台等在行业内都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其中,网域数据交换平台在全国省市两级公安中拥有200多家用户,占有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320视频数据交换产品覆盖了全江苏省、市、县三级公安用户,产品覆盖度达90%以上,IT运维管理平台也已在江苏安徽两省公安的省市两级用户中统一使用。目前,公司正在云计算与大数据方面积极拓展,努力成为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重要的应用服务运营商,公司自主研发运营的身份认证云平台正提供给60多家商业银行与信用联社使用,服务于超过百万的终端用户。
企业的优势及特点
飞搏长期专注于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迄今为止,拥有19项软件著作权、14项软件产品、5项发明专利。公司擅长进行基于Java的应用研发,在B/S应用、B/S与C/S混合应用、Java应用服务、负载均衡处理、分布式存储及计算、海量数据处理、数据挖掘、安全技术、虚拟化技术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多年的行业经验,使飞博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已组建成一支结构健全、坚实稳定、 高素质的科研开发队伍,行业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突出,团队成员100%大专以上学历,研发人员比例达80%以上。技术研究之外,公司十分注重员工素质的培养,致力于员工与公司的共同成长,不断进行各项技术培训及专业技能的考核,从上到下一心提高公司整体实力,确保产品研发与所承接项目的品质,让客户满意放心。
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结合,从国家、行业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与相关产品的成形,运用创新的理念与业务模式,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正在云计算与大数据方面积极拓展,努力成为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重要的应用服务运营商,公司自主研发运营的身份认证云平台已有超过百万的企业和个人用户,社会管理云平台也获得了过万的企业用户。
公司有多年的行业经验,在公安、金融、政府等行业有大量良好的客户关系,尤其是公安行业。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网域数据交换平台软件,目前已经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公安部门实现成功应用,服务超过200家公安用户,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同时,公司与公安部三所、IBM、Oracle、RSA等业内众多知名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了这些企业对我司的大力支持,多角度保证服务的高品质。
公司拥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与自下而上的监督相结合的模式,建立了规范的质量保证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了产品开发、实施、服务等过程的严谨、缜密。
公司的服务宗旨是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领先的客户关怀,并成为最佳的合作伙伴。自公司成立以来,坚持的服务经营理念就是应用软件为客户创造价值,使客户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巨大优势。这种经营理念的完成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实现而得以保证:取得最高的客户满意度、树立一致的服务形象、企业解决方案保持领先地位、采用当今最尖端的软件开发技术、采取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手段、拥有技术熟练高度敬业的专业服务队伍。
企业在获奖领域的贡献或表现
公司自主研发的多项产品在公安行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公司自主开发的Java应用服务“Fable网域数据交换平台”,突破了跨网域异构数据交换的难题,目前已在全国两百多个省市的公安部门实现成功应用;320视频数据交换产品覆盖全江苏省、市、县三级公安用户,产品覆盖度达90%以上;公司根据公安、金融行业多年IT运维管理项目的实施经验,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思想所自主研发的“IT运维管理平台”已在江苏安徽两省公安的省市两级用户中统一使用,两省用户占有率达100%;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公司自主研发了“Fable队伍监督管理系统”,目前已在江苏全省公安中推广应用;公司在对SOA理念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研发的“请求服务系统”,实现了基于WebService技术的数据整合功能,解决了海量异构数据共享重用问题,已在江苏各地取得了广泛应用;公司开发的“应用开发平台”,提供面向用户的二次开发平台,通过多样灵活的工具帮助用户实现快速、灵活的定制功能实现,在江苏省实现了多方面广泛的应用;公司的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特种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也在公安、政府的多个领域获得成功应用。
公司产品的研发设计是紧紧围绕“金盾工程”项目规划,并结合公安行业的实际情况与发展战略展开的,不仅适应当前的公安业务需求,更是着眼于未来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产品的成功应用,不仅仅是对公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更是对公安业务的有力支撑、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公安行业提供了及时准确地信息保障,为公安日常工作提供了有效帮助,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的整体战斗力。
用户反馈
公司是以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领先的客户关怀为宗旨的,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品的设计上注重用户体验,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简洁明了的功能操作和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产品设计,真正符合用户的真实需求;另一方面是提供从售前、售中到售后全过程、全方位的客户服务,注重服务至上,提高用户满意度。
经过初赛、决赛的激烈角逐和大赛评审专家委员的评审,本届大赛共评选出16个优秀项目,组委会给予16个项目和参赛选手总计100万元的资金奖励。在此之外,组委会还协调产业和社会各界多方资源,为大赛优胜者提供平台测试、技术培训、项目孵化、资本对接、创业辅导等多种增值,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和孵化更多的创新企业。
大赛挑战生态系统短板
据大赛组委会主席、一铭软件CEO刘轩铭介绍,作为首届以Linux开源软件为核心的全国性大型比赛,从筹备、启动、开赛、评审等过程,获得了政府、行业协会、高校、社区、科研、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本届大赛历时三个月,大赛组委会在全国召开了几十场主题为《认识Linux,认识开源,巨人肩膀上的创新》的主题宣讲会,意在普及开源理念,分享开源技术,挖掘开源项目。
包括巡讲、专题研讨等形式在内的大赛系列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各界对于开源软件的创新创业热情,吸引了上万名开源爱好者、中小创业企业和高校学生参与比赛。作为聚焦于开源软件领域的全国性软件大赛,其项目作品涵盖了基础操作系统、项目迁移、开源软件的方方面面。大赛获奖作品对国产软件解决方案在传统商业、制造、服务领域和新兴“互联网+”领域作出了创新,提供了典范案例,极大地促进了国产软件的创新发展。
据介绍,此次大赛的举办立足于解决国产基础软件所面临的系列难题。其中,生态系统的短板一直是国产操作系统产业化推广过程中最艰巨的挑战,作为国产操作系统新锐企业,一铭软件通过发起全国范围的Linux软件大赛,旨在发掘开源Linux软件的优秀项目和优秀人才,丰富国产基础软件的生态系统,完善产业链,优化信息化应用环境。大赛通过调动业内资源,奖励优秀的Linux核心技术贡献者,挖掘优秀的Linux应用软件项目,引导优秀的应用软件迁移到国产Linux平台上,并通过资金奖励、技术支持、 创业辅导、市场推广等方式,鼓励和促进开发者为Linux系统提供更加丰富、优秀的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
一铭欲带头迈向开源经济
在本次大赛的获奖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开源社区和IT企业,其成熟度相比高校和研究机构而言,更为成熟和具备广阔的商业应用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昭示着开源社区的发展形态已经有所改变。
近几年来,随着开源技术和理念的深入人心,对于开源的关注已经不再局限于中小企业和创新型公司,大型企业逐渐将开源视为公司战略的重要一环,这其中包括谷歌、亚马逊,以及国内的华为、阿里巴巴等,这些企业是开源技术、开源软件和开源项目的使用者,更是开源的用户。在开源软件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开源社区支撑环境逐步改善,对国际开源社区贡献逐年增多,进入了一个成果集中转化的时期,开源社区里开始出现相对成熟的产品,即开源爱好者和团队采用国际通用的许可证方式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并且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并逐步和资本、用户对接,应用到实际的商业项目中去。
众所周知,在开源软件国产化应用和推广过程中,产业生态的建设、产业链的完善、产业环境的优化一直是长期的瓶颈和制约。作为开源基础软件的代表,Linux操作系统是一切应用软件的基础和核心,更多开源软件开发、应用、服务等需要以此为底层基石。在开源软件日益繁荣的今天,以一铭软件为代表的国产操作系统厂商应该带好头,起到引导作用,联合更多应用软件厂商和创新应用项目,积极向开源经济迈进。
开源软件进入崭新2.0时代
一铭软件常务副总经理陈伟表示,开源软件商业公司和开源社区、开发爱好者、创业团队的合作,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模式,这其中要面临诸多新挑战和新问题,比如如何实现跨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在开源基础上实现更多的创新型应用、在整个生态健康发展的前提下积累更多的创新成果、让创新成果发挥更大经济效益等等。不仅如此,开源厂商还将承担更多产业责任,乃至在“互联网+”和智能硬件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实现“开源软件+开源硬件”的合作模式,推动开源应用创新发展。
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16年,至少95%的主流IT企业和组织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在其关键任务方案中使用开源软件。企业使用和参与开发开源软件的动机不仅包括促进本身的创新和减少开发成本,更在于能够紧密地跟随技术发展趋势,甚至对行业的发展方向形成影响,保持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具体到中国市场而言,有趋势表明,在未来的云计算“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云计算及以其为主导的IT模式获得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各行业中得到大力推广,云计算的发展也为开源技术的培育和推广提供了舞台。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对开源软件给予的高度重视,也为中国的开源软件生态系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涉及云计算和开放源代码软件的两个概念组合“开源软件+云计算”正成为最潮流的搭配方式。从技术、产品、产业、环境、应用和政策层面来看,开源软件已经进入到崭新的2.0时代,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如何抓住机遇,是摆在中国开源软件,乃至整个IT产业界面前的重要课题。
开源产业是共享经济
其大势不可逆
最近,资讯机构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了一个调查报告,报告称,企业软件开发和应用市场正在被开源软件吞食,其发展速度超乎想象。这表明,开源软件的采用正在大面积渗透到更多的企业、行业、组织和领域,其使用规模也在日益扩大。
关键词:软件行业 未来发展 软件前景
1 大连软件行业发展概况
1.1 基础和优势
大连软件产业于1996年正式起步,至今已持续发展20年。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文化等特点,大连软件行业一直以软件外包业务为主,即发达国家软件公司将其非核心软件项目通过外包形式交于人力成本相对低廉国家中的公司来开发,从而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目前,大连高新区已有外资企业1 200家,其中日资企业约500家,达到40%以上。20年来,大连一直努力保持着成本优势,如租金,软件写字楼租金18年仅2.5%/年的涨幅;另市政府向软件和外包企业发放年40亿日元的社保经费补贴……这些优势和政策使大连软件产业不断受到日资企业的青睐。
1.2 发展瓶颈
由于大连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源于日本,而日本国内经济受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使对日出口销售额受到一定影响,使软件园区域对日外包业务有所萎缩,销量一度下滑。此外,随着日元兑人民币不断贬值,国内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而大连作为旅游城市,物价相对较高,加之其业务以外包为主,难以接触核心领域,职业发展前景一般,难以吸引高端人才,导致人才短缺,制约了大连软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大连软件行业发展问题
2.1 技术人才不足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软件行业所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是十分不足的,这也是导致软件行业发展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大学期间应该重视教育的方式与体制,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第一位,将学生培养成为软件行业所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不仅有高水平计算机研究能力还有应具备高级管理能力和工程化知识背景等等。学校在培养软件行业所需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时还应与社会、行业接轨,培养出社会和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使大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能够顺利融入社会和行业当中。
2.2 核心竞争力不足
在我国的软件行业里很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别的国家手里,这种现象也表明我国缺少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有赖于核心技术的研发,重视整个行业的科研能力,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园区企业虽也有得一定的研发成绩,但距离世界高端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提高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与此同时,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软件行业的发展更是如此。政府应加强对软件行业的支持力度,促进软件行业市场的良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知识产权一再被规范,这对政策支持软件行业的发展十分有益。
2.3 企业各自为营,缺少上层整顿
软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配套完善的硬件、服务等方面的支持,要壮大国内的软件行业必须考虑到软件的配套服务和硬件设计的更新等问题。提高研发能力,提升技术水平,跟上国际前沿技术,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开拓国际市场,这是软件行业融合的关键问题。由于我国软硬件比例不均,研发体系比较薄弱,支撑体系不完善,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在规划自身发展时重视软硬件的融合以及配套的服务。发展软件产业是传统产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推动力,软件行业发展的好坏,融合是关键。
3 大连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和建议
3.1 产业增速放缓
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服务外包需求不振,订单有所减少,而随着大环境的发展,受到人工成本、融资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软件企业生产要素成本上涨不可避免,增收增利压力较大,早期爆发式需求涌现的情况不再浮现,整个产业链平稳发展,增速放缓。
3.2 技术纵向发展
目前,国内各界对软件外包的诟病主要原因在于外包项目的技术含量普遍偏低。由于日企管理上的特点,外包到国内的项目往往体现出一定的加工贸易的特点,主要为经过系统设计和架构分析后拆分的子模块,此类单一、重复的工作对于IT从业人员来说,缺少个人专业能力提升的空间,限制了人才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内软件行业的创新性发展。为了打破这一制约,应积极争取机会介入项目的整个周期,效仿和学习最早进入日本市场的骨干企业,从需求分析开始介入项目,由低端码农向软件分析和设计过渡。
3.3 业务横向拓宽
2016年11月,大连高新园区在日本东京新宿京王广场酒店举办大规模IT产业专题研讨会,高新园区管委会主任靳卫国在代表主办方的主旨演讲中从交通、经贸、文化等角度向与会者加以阐释,同时介绍了大连IT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积累的新优势和应对新时期新挑战的新途径,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认可,大连IT产业对日方依然具有吸引力。
为了在大环境劣势中保持自身优势,对于大连成熟的对日、对韩软件外包的企业而言,应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横向拓宽业务范围,同时细化服务,提高服务的交付质量,从而增加业务量;此外,要在目前日本市场的基础上,力争使承接的项目往价值链的高端爬升。
4 高质量人才储备
就外包业务而言,国际的竞争主要来源于印度和东南亚,由于印度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具备绝对的语言优势,用人成本较中国大大节省,所以吸引了大量的欧美外包服务。目前大连几乎所有高校均开设计算机类专业,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开拓欧美市场,应建立多层次的软件人才培训体系,通过语言培训,了解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开拓欧美市场,培养既懂英语又懂软件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行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大连软件行业和市场做好人才储备;同时,企业、院校和人才培养机构也应积极探索欧美市场中方与印度差异化的部分,逐渐扩大欧美市场软件外包规模,为对方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增加交付产品的科技含量,打造“大连品牌”。
IT行业瞬息万变,2013年至今,已进入融合创新期。充满创新精神的互联网企业不断崛起,快速迭代的技术体系,追求极致客户体验的极客精神,横扫、冲击和颠覆着传统行业。云计算的架构体系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基于开源技术的大数据分析,能不断地发现新的业务和商机,IT行业正与其他行业、产业不断地融合。另外,Hadoop、Openstack等新技术培训;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电商等将技术和业务相结合的新发展模式等受到众星捧月般推崇。面对传统行业对IT技术更为具体和实用化的需求,复合型IT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这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诉求,也是IT类教学部门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5 结语
到目前为止,大连地区的软件企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不错的,但缺少技术人员、缺少完善的整合体系是软件行业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国际软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只有把握住机遇、看准时代的发展方向、提高企业整体实力、满足用户所需求的软件,才能破除软件行业普遍遇到的瓶颈,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时名.中文文本分类征提取算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将必然涉及使用教育技术。与教育活动意义,教育技术同样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内容源远流长。而教育技术的外延领域在每次技术发生、发展和革新过程中,必然对教育活动本身构成积极影响。在以手工技术为基础构成外延的早期传统教育活动当中,以黑板、粉笔、书籍、图片笔等工具以及口手相授、口手相传的教育方式为主体的教育技术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占据教育活动的主导地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幻灯片、电影、电视、广播等全新技术被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这种变革使得传统的教室当中首次出现了老师和学生以外的其他声音。20世纪末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网络多媒体教育系统等依托网络计算机核心技术的教育信息技术逐渐进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此后,每当伴随这每次新技术巨大进步和变革,新技术都会在教学活动中具体地体现出来。云计算作为当前最为前沿的新兴的高新技术,教育业对元计算同样具有较高的期盼度,很多教育工作者均期望能够将将云计算技术全面能够引入教学时间活动当中,通过元计算的使用推动教育教学,对教育实践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降低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本,从根本上提升信息化进程效率,实现更为灵活的教育信息化部署和实现方式。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实施,能够在较少费用投入下,通过互联网络解决计算机资源访问费用问题,充分实现信息协作共享,不再需要使用自建设施来实现网络信息构建,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全面集中在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以及更加及时的信息的服务上。利用云计算技术,用户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以任何接入方式接入信息内容服务,畅享网络带来的方便与快捷。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教育云服务的需求和发展也产生了较大变化,从最初的动辄百万巨大投入,利用效率有限,管理难度较大的自建信息化数据中心,到运用虚拟化技术的存储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运行平台虚拟化等等均能够发现基于云计算的资源的投资可以有效解决网络资源利用问题,建设投资费用问题。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共享资源云服务以及应用云都已经有大量实际案例,很多学校已经实现了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从使用规模上看,云计算已经展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教育信息化已经从过去的私有云模式逐步转化为公共云和私有云相互融合的混合云的模式。
2教育资源共享应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资源获取渠道不畅虽然当前很多学校均已经建立或正在规划建设教育网站。但一些网络资源无法连通,同时在获取这些课程的访问途径相对比较困难,但是依然存在着部分网站访问途径不够明确,如存在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以及通过学校主页连接等访问途径,多种途径最总的结果和指向不尽相同,一些网页可以正常打开,另一些则常常出现“该页无法显示”的情况。无法方面活动更多紧迫课程网络应用课件,已经成为资源获取的瓶颈。访问者的网络接入方式的不确定,很多学校在网站接入方面均花费了较大的资金和精力来确保网站的访问流畅,网络带宽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教育信息自愈共享的重要瓶颈问题。
2.2资源建设缺之统一规范很多学校建立了教育网络平台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但仅有很少学校的网站功能设计比较合理,在内容安排和课程展示上做到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强,内容丰富,特点突出。大部分网站还是仅仅是把课件、视频文件罗列在网页中,内容展示缺乏层次感,各个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建设模式。各个学校的网络平台制作各不相同,在平台使用和教育资源通用性与兼容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视频内容的格式往往仅规定了最低使用配置标准,没有考虑使用访问者实际网络带宽、使用者的硬件配置及浏览器版本等方面的差异,普遍存在一味追求高清晰度的问题,音频和视频内容对网络带宽占用较大,很多使用者硬件设备无法进行相应处理,从而造成教育信息视频内容缓冲时间长、播放不流畅,部分内容由于耗用带宽过大无法浏览。使网络教育信息吸氧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对最终的使用效果构成了不利影响。
2.3学习资源类型单一部分学校的教学信息资源内容比较单一,教学信息资源在多样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很多网上的课件依然是对常见教学内容的简单重现。内容依然以图表和以文为主,教学视频内容有限,缺乏对学习情境的必要支持,习题库、案例库、相关文献以及模拟实验环节等教育拓展信息还不够充实,在学习过程学习者依然无法满足于被动地去接受教师对知识的灌输,可能丧失主动参与的实际模拟操作的积极性,会导致学习者学习热情受损。此外,课程资源库的更新频率也无法满足教学需要,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课程资源的教学效果构成了影响。
3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应用的建议
3.1搭建统一资源平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资源库都是各校自行搭建,大部分教育资源库都在动地等待外部使用者的浏览、访问和下载。教学资源储备库管理方面存在无序和混乱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真正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快速访问,从根本上避免了教育信息资源访问渠道不够畅通的问题。通过育平台的搭建,对于整合教育资源以及教育信息资源均可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3.2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教师及学生使用教育信息资源的积极性教育信息资源功能在于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然而目前大多数教育资源依然没有做到这一点,究其原因在于缺少必要的激励措施和激励机制,没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使用教育资源。所以作者建议可考虑教师使用网络教育资源可以进行教学给予工作量的增加,教师在设计教育信息化资源过程中增加平时成绩统计功能模块,可以依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在线讨论情况以及提交作业情况等给予日常学习成绩等措施。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应用价值,真正使教育信息能够真正发挥示范、辐射的作用。
3.3建立资源更新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建设教育信息的积极性目前学习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师对评比教学资源拥有较高积极性,然而对教育资源的后续建设普遍缺乏积极性,很多数教师都有评得了即完成任务的想法。对此可以考虑采用激励与考核评比并重的方法来解决。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教学过程当中鼓励教师持续更新课程资源内容,建立更多的课程资源,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对于那些只评比不建设的状况,实行退出机制,对于没有访问量、长期无法访问、无法达到一定标准的应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严重情况下予以退出处理。
3.4建立培训机制,调动更多教师参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工作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并掌握一些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培训使这些教师具有自主在网上更新知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网上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对于网络教育资源的认识,培养学科教师参与网络教育资源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培训,保证后续资源建设能够及时更新,并形成长效培训机制,最大程度使更多学科教师了解网络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去年6月6日,互联网协会举办了IPv6启动日活动,旨在鼓励全球各大网站向IPv6迁移以加速全球IPv6的渗透。一年后,IPv6发展迅猛,初见成效,但部署任重道远。
中国和亚太地区的IPv4资源分配早在2011年便已告枯竭,尽快向IPv6转移迫在眉睫。在目前举行的2013全球IPv6下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上传出消息,今年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IPv4地址数将正式告罄。
2013年的IPv6流量虽然不大,但增长迅速。最新报道称,谷歌的全流量中有1.27%是IPv6流量。思科近日预测,2013年全球IP流量的3.1%为IPv6流量,这一数字在去年末只有1.3‰到2017年末,IPv6流量将占到全部IP流量的23.9%。
加速推进中的IPv6使下一代互联网呼之欲出。
实施标准紧随世界步伐
中国IPv6标准,主要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制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从2006年开始进行IPv6有关标准化工作,到2013年4月止,IPv6相关标准立项及已经达到80项。其中标准范围涉及6个方面,即IPv6基础网络协议、IPv6网络体系结构、IPv6网络评估标准及测试方法、IPv6网络设备规范及测试规范、移动IPv6标准以及IPv6业务应用标准。
2012年5月24日,工信部批准了5项通信行业标准,并于今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体系架构》以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及国内IPv6相关标准为基础,结合我国运营商网络的具体情况制定,规定了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组网架构及总体技术要求,包括下一代互联网应具备的服务质量保障、网络可靠性、移动性、安全管理等能力要求。
今年第2季度,工信部牵头,联合工信部安全中心、CNNIC、电信研究院、三大运营商、中兴、华为、大唐电信、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等多家单位一同开展IPv6地址管理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此系列标准将涉及IPv6地址的分配、管理、运营商网络构架等核心技术方案。
通过对IPv6标准的确立,我国将结束IP地址匮乏的现状,从IPv4时代向IPv6时代过渡。
三大运营商加速推动商用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的《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十二五”期间,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商用部署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1年到2013年底,开展IPv6网络小规模商用试点;第二阶段为2014年到2015年,开展IPv6全面商用部署。
教育网是中国最大的IPv6骨干网。目前,教育网IPv6仍然是免费在高校内使用,并没有进入商用阶段。在前不久举行的IPv6大会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均对IPv6表现出强烈意愿,并已紧锣密鼓地在筹备IPv6的试商用运行。而国内主要的ICP,腾讯、百度以及阿里巴巴都规划了IPv6协议支持,只是没有真正地商用。
运营商IPv6积极性的提高,将有望摆脱以往政策主导发展的局面。当前时机已经成熟,业界应该有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中国电信,将起重要作用。
中电信已经推动在ChinaNet骨干网全网、北京、上海、广东等9省14个城域网、重点IDC网络、江苏等5省移动分组域开展网络升级改造,为用户和应用提供IPv6接入和承载。中电信今年将有部分城域网和IDC网络具备IPv6接入能力,而中电信将为这些用户提供IPv6商用服务。中电信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赵慧玲表示,目前中电信IPv6宽带接入业务已支持无锡、长沙、南京等城市,预计年底还将陆续对北上广等20多个城市开放。
中联通在商用网络部署方面在骨干网络以稳为主,所有C节点开启IPv4、IPv6双线。试点城市所在省份A节点开启双线。而在城域网IPv6改造上,遵循由易到难原则,先核心CR,然后BRAS、SR,逐步向IPv6过渡。中联通集团技术部副总经理马彦称,到2015年中联通将实现IPv4和IPv6无缝互联互通。
中移动把IPv6发展总体分为三个阶段:2012年至2013年为启动期,期间将开展规模试验,启动约十个省份的网络改造,推出多款LTE IPv6终端,改造4个业务基地和10余个自有业务平台,发展300万IPv6用户;在2014年至2015年间,中移动将开启全网升级;从2016年开始,中移动将全面展开IPv6应用。中移动已将IPv6纳入TD-LTE的基本要求,对核心网和终端均已提出具体规范。
未来过渡将是个长期过程
在未来数年中,IPv4和IPv6地址空间将会共存。CNNIC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是一个长期过程,牵涉到互联网基础网络的过渡,包括电信网核心网过渡、城域网过渡以及接入网络过渡。IPv6过渡技术分双栈、翻译和隧道三种。其中,双栈技术要求所有的设备都支持IPv4和IPv6服务,代价很大,且IPv4地址紧缺,并不能大规模部署;翻译技术通过对IPv4和IPv6报头的语义进行相互转换来实现互通,其优点是直接、高效,但难以翻译跨层互联网应用;隧道技术则利用对报文的封装和解封装实现穿越异构网络的互访,虽然增加了传输开销,但能实现跨协议的网络穿越。
现在,业界普遍接受“核心网采用IPv6/IPv4双栈协议设备,接入网采用隧道技术”的IPv6过渡解决方案。其中,接入网隧道技术方案包括DS-Lite(Dual-stack lite,轻量双栈,属于有状态4over6技术)、6RD(IPv6 Rapid Deployment,属于改进6Over4技术)、LAFT6(Lightweight 4over6,端口映射的改进的DS-Lite技术)等。这类方案需要部署接入网关在电信网络侧,并且在用户侧部署CPE(用户前端设备)设备。因此,需要大量的投资更新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国外企业早就走在了国内企业的前面,而且相关的数据存储产品领域也几乎被日美企业占据着。尤其是高中端的数据存储产品,完全是日本日立公司关系企业的天下(参见笔者发表在《环球财经》2011年1月刊文章:“影子日立:隐蔽在美国企业背后的攻城者”)。
反观中国数据存储市场,除了华为公司以外,几乎找不到能够拥有最高端技术以及巨大利润的公司和企业。中国大多数数据存储公司都是在做系统集成,国外的品牌产品,只能赚取少量的费,这对发展自主数据存储产品有着极大地影响。
投有利润,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研发。数据存储领域对技术的要求很高,不是传统行业打价格战就可以轻易实现的。况且,数据存储领域关乎国家经济、金融、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安全问题,除了依靠我们自己,是谁也不会帮我们的。
“日立GST”挥舞知识产权大棒
2004年12月29日,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简称:日立GST)宣布对中国南方汇通微硬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国母公司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有限公司(简称:汇通世华)及其联营研究机构Riospring InC提出诉讼,控告该公司侵犯目立GST硬盘机的多项产品专利权。作为日本当时影响最大的一起对华专利权诉讼,此消息一出,举国哗然。
在微硬盘(数据存储的一类)生产领域,世界上具有量级生产的厂家只有日本的东芝和日立、美国的希捷、中国的汇通世华,而IBM将其微硬盘卖给日立GST之后,全球的微硬盘技术和生产都有向日本转移的趋势。事实上,东芝的微硬盘产品多数用在自己的消费电子产品上,而供应全球市场的主力目前仍旧是曰立GST。
当时,日立GST有4300多个专利(注:原归IBM所有),而南方汇通有200多个专利,与日立比起来,汇通世华小得可怜。日立为了独霸市场,不仅斥资20多亿美元购买了IBM的微硬盘技术,还投入5亿多美元在深圳建立了微硬盘生产中心,桕比之下,总投资不超过2亿美元的汇通世华更像一个“实验车间”。
然而,自2003年1月正式投产以来,中国的汇通世华依靠专有技术、政府强力支持以及低廉的用人成本,不仅在世界上率先成功推出容量为2.4G(千兆)、4.8G、6.0G的1英寸微硬盘产品,还研发出了容量为40G的1.8英寸微硬盘和容量为1.0G的0.85英寸微硬盘,并先于日立公司攻克了微硬盘的垂直读写技术,在业界引起震动。
作为微硬盘领域的传统强势力,日立GST在收购IBM硬盘部门之后拥有了微硬盘方面的绝大部分专利技术。而在1英寸微硬盘领域中,日立的最大竞争对手只有汇通世华一家。
2004年5月,日立存储投资5亿美元在深圳设立微硬盘“整机”厂,主要生产1.8英寸和1.0英寸的微硬盘,与汇通世华的主导产品形成正面交锋。巧合的是,汇通世华的生产厂在贵阳,而销售和管理团队都在深圳。
日立了解到汇通世华虽然资金紧张,但在政府的支持下,即将引进实力强大的战略投资者,所以日立选择立即,此举不仅能有效吓阻战略投资者,更能通过马拉松式的诉讼和高额的诉讼费用将汇通世华逼入绝境。显然,日立毫不犹豫地对一个在规模上跟自己完全不在一个等量级的汇通世华下手,彻底将中国自己的微硬盘扼杀在摇篮中。
汇通世华:
未能延续“华为式胜利”
研发一直是目立GST谋求成为全球第一大微硬盘生产企业的法宝,中国市场更是目立环储谋求霸主地位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南方汇通此时正处于快速扩张期。把强敌扼杀于襁褓之中,是最保险也最容易成功的手段。倘若一击成功,日立GST固然可以继续坐稳江山,享用微硬盘的巨额利润;即使案件拖延若子年,日立GST也可以让汇通世华疲于应战,疏于拓展市场。
事实上在2004年,汇通世华的小规格硬盘产量已经突破了100万台,直接对日立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在2004年10月深圳高交会上,汇通世华获得了356亿美元的订单,更是风闻将接到苹果iPod微硬盘的订单。苹果iPod的热销使得全球微硬盘的供应能力陡现不足,日立本身已经难以满足苹果公司的需求,自然更害怕苹果把订单交给汇通世华等竞争对手。
此时,日立GST要求南方汇通赔偿其经济损失,并向法院申请永久性强制命令,禁止汇通世华及该有关公司在美国生产、使用、进口及销售涉嫌侵权的产品;而汇通世华在2004年12月30日晚发表正式声明称,公司所生产的微硬盘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日立公司是采用媒体渲染手段进行商业子扰,汇通世华已委托律师全权处理该讼。
回朔历史,汇通世华案与2003年7月底最终裁决的思科华为案有不少似的地方。
美国时间2003年1月23日,国际行业巨头美国思科系统有限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地方法院正式中国华为公司及华为在美国的两家分公司――华为美国公司和Future Wei技术公司,称其在美国境内销售的 Quidway路由器和交换机侵犯了思科的知识产权,要求华为停止上述行为。
华为被迫加入这一场知识产权诉讼案。当时的形势对华为是万般不利:思科为了达到目的,早就在其全球业务系统中成立了“Beat Huawei”的机构,专门针对华为的市场行为制定策略。由于华为的坚持,2004年7月28日,思科与华为最终达成和解,法院终止思科对华为的诉讼,全部解决了该起专利争议。
华为与思科之争,是后来竞争者与市场垄断者之间不可避免的利益之战。华为从被迫应战,到最终“和气”收场,中间经历了种种艰辛劳苦,但也表现出成熟企业的风范。华为最终依靠过硬的技术专利和国际化大企业所应有的管理、竞争模式赢得了这场诉讼的胜利。在时隔不到两年后的2004年12月29日,类似的诉讼案又已拉开帷幕。汇通世华案与思科华为案某种程度上来说惊人地相似。
然而,汇通世华未能延续“华为式胜利”。2006年7月2日,星期一,贵州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有限公司(汇通世华)关上了大门。随着外籍员工于当日晚间最后一批撤离硬盘厂,这个地处云贵高原的高科技工厂,在靠存货周转了9个月之后,终于沉寂了。微硬盘项目,一度是贵州的光荣,也承载了太多梦想。它身上曾寄托了于三五年内达到100亿美元产值的期待,也是更为庞大的高科技产业跃迁式发展的第一步和最关键的一步。
与汇通世华一起破灭的,不仅是激情与梦想,还有总计约20亿元的巨
额投资。2006年8月2日,贵州省银监局局长邓瑞林在《贵州日报》发表文章,其中透露,“截至2005年末,农、建、交、商四家商业银行共向贵州微硬盘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1.75亿元,产生不良贷款8.7亿元。”
“日立HDS”誓在中国做老大
就在日立GST南方汇通的前1个月,即2004年11月16日,日立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简称:.立HDS)的CE。岩田真二郎到了广州,发出了欲夺中国存储市场老大位置的战斗“檄文”。事实上,日立HDS和曰立GST都属于日立公司的信息集团,而日立HDS是其核心业务,2003财政年度(截至2004年3月31日)全球实现了24.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
作为专注于高端市场的专业存储公司,曰立HDS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全球一半以上的财富100强企业是HD5的客户。在高端市场上,日立HD5此前在中国市场的新一代存储系统TagmaStore通用存储平台,在技术上远远甩开了竞争对手。在日立HDS中国区总经理吴景样的计划表里,HDS要在两年内成为中国存储市场的老大。
2005年是日立HDS在中国市场上打基础的一年,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已经遍及金融服务、电信、政府、媒体及能源等行业,其高端市场的竞争优势业内有目共睹。为满足公司在华业务迅速增长的需求,HDS北京办事处于2005年1月1日迁入位于北京东方广场的新址。
作为在华增资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的日立HDS北京办事处办公面积扩展至1800平方米,为原来的6倍。除了办公环境大大改善之外,目立HDS中国员工数量也有大幅度增加。同时,日立HDS将其北亚区存储技术培训中心从香港迁至北京,并在北京新建了一个产品展示中心,为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和客户进行专业的存储技术和发展的各种培训。
日立HD5自进入中国以来,在中国的大部分业务都通过渠道合作伙伴来开展,因此渠道合作伙伴对公司继续拓展中国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端市场,日立HDs希望将业务进一步渗入中国国内的金融服务、电信和政府等三大重点行业。此外,日立HDS还通过加强与OEM厂商的合作,扩大公司在高端市场的影响力。
时至2010年7月,刚刚就任日立HD5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的庄国光,特地在北京的办公室举行了授牌仪式,将其三家渠道商升级为“白金合作伙伴”。日立HDS公司中国区渠道总经理蒋慰慈解释了白金合作伙伴的含义:“与三位白金合作伙伴的关系,已经从普通的渠道合作提升到了非常密切的程度。”
谈到三家伙伴的晋升,庄国光强调了日立HD5对于渠道的重视,“如果合作伙伴不成功,我们就不会成功。并非只是我们在市场上打拼,最重要的是合作伙伴一直在和我们并肩战斗。”在加入日立HDS前,庄国光曾担任甲骨文公司中国区金融、电信、媒体、公用事业部总经理及上海分公司经理。
“华为”出手,翻“云”覆雨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笼罩的乌云下,企业对IT采购成本控制的欲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而“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这些云模式挤进了人们的眼球,它们提供了采购和使用IT资源更加经济的途径。此时,全球存储和网络安全设备市场已经达到230亿美元,中国的存储和网络安全设备市场预期超过11亿美元。
在存储领域,中国的产业才刚刚起步,计算领域有曙光和浪潮这样的企业带头,但是此前国内没有真正一家厂商在做存储,直到中国的华为公司从2006年开始做存储。此前,华为公司作为硬件厂商,主要精力集中在基础硬件上面。其实早在2003年,华为就动用几十人开始做预研发,紧接着在2007年开始研究“云存储”。
2008年2月,华为与美国赛门铁克公司合资成立了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赛),致力于网络安全与存储产品的研发、销售和服务。合资公司总部设在成都,其中华为占51%的股权,赛门铁克占49%。华为总裁任正非担任新公司总裁。华为向该合资企业提供一定技术许可,并提供750人的工程师团队。而赛门铁克为新公司提供一定的存储和安全软件许可,赛门铁克还向新公司投资了1.5亿美元。
2009年9月,华赛的信息存储安全项目在成都高新西区揭开了面纱,超过1.5亿美金投入已经全部到位,研发重心落在存贮与安全领域,试图为全球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此时,华赛员工人数已由成立之初的800人扩张至3500人,已争取到政府、运营商、金融、能源、交通等行业的1000多个重要客户。
华赛在成都的计划是启动部分样板和试点项目,形成向外拓展的平台,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经销商参与。华赛看好医疗、能源、交通等应用领域,此外推进政务数据化和视频监控也是在成都地区布局的重点战略。对于未来,华赛副总裁苏立清表示:“在云时代,华为赛门铁克将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持续投入,致力于成为云基础架构的领导者。”
2010年5月,华赛在北京名为“泛在多业务云”的云战略(“4+1”朵云),满足客户对云服务的多种需求。实际上,华赛自成立之初启动了向云计算进军的战略。华赛云战略的“4+1”朵云,其实都是经受过市场检验,有过实际运用的“成熟”的云。该公司只是将旗下的云产品进行了一次全面整合,以此作为其云发展战略的一个新台阶。
5个月后,即2010年10月,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华赛)宣布为中国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成功搭建建设容量达6FB的云存储服务平台。借助华赛云存储服务平台,中科院数据资源中心可以向中科院全院用户提供数据存储服务,以更好地满足科研人员的数据存储、信息资源共享需求,同时该系统未来还将面向市场需求,向中科院以外的用户提供数据存储服务。
华为赛门铁克存储产品线总裁范瑞琦表示:“云存储基础平台建设作为网络经济下一个新的增长点,是全球存储行业的发展潮流之一,其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华为赛门铁克作为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云存储平台厂商,积极致力于推动应用与存储相结合,帮助用户实现从使用存储设备向使用存储服务转变”。
日立急忙架“云梯”
正值日立集团创业100周年之际,2010年10月27日,日立数据系统(日立HDS)当天在北京举行的“2010日立数据存储科技峰会”上宣布推出最新解决方案包括新型日立虚拟存储平台,为企业级虚拟化IT解决方案树立了全新的行业标杆。“日立数据存储科技峰会”是日立HDS一年一度的用户大会,2010年大会主题定为“存储无限,立领云道――展望未来数据中。”。
在此次大会上,日立HDS首席执行宫Jack Domme发言中表示:“在预算缩减、组织变革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IT必须用更有限的资源完成更繁多的任务和应用,企业正面临着确保信息的可用性和安全等诸多挑战。我们正在通过采用一种适用于所有数据类型的统一通用平台,并通过日立数据系统在虚拟化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帮助整个IT行业解决这些紧迫的挑战。”
随后不久,日立HDS高级副总裁及亚太区总经理Kevin Fggleston在2010年11月15日接受搜狐IT专访时表示:“云存储市场在中国蓬勃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些行业,比如说电信行业(华为的优势领域)这样的重点行业,发展是非常陕的。随着全球化越来越明显,日立数据在全球的很多市场都具备了一些共同的特征,进入了一个同质化的过程,但毫无疑问,中国是我们第一位重视的战略市场。”
云存储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IT厂商正在打造一个个帮助用户顺利升入云端的“云梯”,日立HD5也不例外。作为存储行业的垄断性厂商,日立HDS将“全面虚拟化、全面自动化、支持云计算、可持续发展”视为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内在灵魂,并于2010年推出了让用户平稳过渡到云计算的产品及服务,例如日立统一计算平台UCP、高端虚拟存储平台VSP、可加快和简化云部署的HCP v4和HDI,以及私有分层云和公共在线存储云等。
2010年上半年,日立HDS宣布推出自己的统一计算平台产品UCP(日立统一计算平台)。UCP可用于私有云或公有云的部署,是日立数据云存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半年,日立HDS宣布推出日立私有文件分层云服务,已经在私有云方面拥有了很多中国大型的企业级用户,比如联想和神州数码。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程序;案例调研
基金项目:重庆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课程建设与教学方式改革研究”(2015Y3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清洁生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写入《21世纪议程》,国际上环境保护工作发生了转变,发达国家开始将环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从培养污染控制方面的人才,转向培养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人才,增设了一些如环境伦理学、工业生态学、企业环境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等新课程[1]。200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第15条明确规定,应将清洁生产技术和管理课程纳入有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在高等院校中开设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课程,加强清洁生产的推广教育,将其精髓渗透到环境类人才的思维习惯中,对培养和造就具有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发展的实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清洁生产审核是高校资源环境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环境管理方向的重要组成,其价值体现在各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践之中。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理论应用为导向,对清洁生产审核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势在必行。
一、清洁生产审核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现状
(一)清洁生产审核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现状
1.课程内容与特点
清洁生产审核课程涉及两个核心概念: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CP)、清洁生产审核(Cleaner Production Audit,CPA)。从概念关系来看,清洁生产总体理解为超越“末端治理”弊端而产生的一种污染预防的环境战略,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当前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能源三大瓶颈的关键措施,是实现节能减排、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和必然选择[3]。清洁生产审核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行选定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4]。清洁生产审核作为清洁生产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实现清洁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清洁生产审核作为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课程,融合了现代产业学、系统学、工业生产原理、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化工、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一套科学性、实用性很强的方法学。
1.2 课程教学目标
2. 教学现状与困境
清洁生产审核课程包括了清洁生产基本理论方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程序等两大板块,学生对理论内容教学留有死板和枯燥的印象,对实践操作性强的审核工作步骤与要点等又难以深入体会理解并应用。目前的传统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抽象的理论而不是强调实践技能,教学方式基本上还是存在着灌输、实践偏弱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就业契合度不高,与我国清洁生产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不相适应。因此需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并从以下方面改善教学效果。
(二)扩宽教学载体,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教学载体仅为一成不变的教科书,内容单一,不易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对知识点只能生硬记忆,无法正真理解,教学效果不佳。而且传统教学模式中仅注重教师对知识的讲授,学生多为被动的听讲者与接收者,对课程学习往往不积极、不重视,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应引入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鼓励学生多视角分析,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
(三)提高W生的对抽象理论和方法学的理解力、对工具操作的实际应用能力
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清洁生产审核融合了多种学科理论,基础理论体系和方法学理论较多,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从而造成教学的难点。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清洁生产审核方法学的理论价值体现在应用之中。被动接受式教学,影响了其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应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改进教学模式及手段,解决如何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解释抽象理论的教学内容,又通过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 案例式教学法在清洁生产审核课程中的应用
(一) 案例式教学法在课程中应用的作用意义
案例式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通过学生讨论分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并针对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案例式教学法最早于191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提出并运用,自20世纪80年代末被介绍到我国,此后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发展至今其内容、方法、经验已日趋完善[5]。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要求来组织学生对案例开展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的特点:①明确的目的性;②客观的真实性;③较强的综合性;④深刻的启发性;⑤突出的实践性;⑥学生的主体性;⑦过程的动态性;⑧结果的多元化[6]。
(二)建立案例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的一种模式,它与其他教学方法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之间对实现培养目标各有作用,各有优势。传统教学能够传授比较系统的知识,但在能力培养方面效果明显不足;而案例教学虽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传授系统基础知识方面效率较低[7]。因此在教学中,针对清洁生产审核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特点,采用系统讲授基础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两种教学方式各取其长,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式教学法在清洁生产审核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案例式教学法在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3个主要的核心环节:“教师选编案例”、“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与计算”、“学生汇报与教师评论总结”,且这3个环节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以“清洁生产审核具体程序”教学单元为例,其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内容及要点见表2。
教师在案例的选编时应考虑符合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因此,选择了2个行业作为案例行业。其中案例1为涉及范围广、普遍污染重、工艺单元完整的化工行业,这是非常典型的具备清洁审核潜力的行业,选择了一个化纤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真实案例;案例2为火电行业,这是考虑了环境类学科中《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作为三大主干核心课程,垃圾焚烧技术又作为其中废物处理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学生正刚在大学三年级的上学期完成这门课学习,非常需要进一步对其工艺和污染控制进行深入理解掌握,因此,选择了1个典型垃圾焚烧电厂的清洁生产审核真实案例,这不仅是让学生对本专业相关核心技术的知识再一次强化,也是对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垃圾焚烧电厂一次深入的实际探究,能为学生将来在此蓬勃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创造机会。
讨论应在学生充分准备及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才能取得实际的目标效果。这个环节中,学生是主角,要在教师的辅助引导下,学会利用教师给出的案例信息去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实施相关工作程序的计算、方案提出与分析等。针对2个不同行业,每个行业案例以3~5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开展相关的任务。每个小组会产生不同的方案结果,分别采用ppt进行汇报。分组讨论可以让学生撞出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灵感,但他们对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是否正确,没有正确的把握,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应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总评,对正确的论点给予肯定和完善,指出一些带有倾向性和原则性的问题,对某些重要的问题可以更深一步地思考,做出启发式的诱导,使学生对案例有一个清楚和全面的认识[7]。
在“清洁生产审核具体程序”这一教学单元中,七个阶段35个步骤的审核工作程序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案例教W法的具体实施,不是每个阶段选择1个具体案例,而是将上述2个典型行业中某个企业具体完整的审核案例,结合审核程序的理论教学步骤,分阶段逐步地给出案例信息,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完整的清洁生产审核如何是分阶段开展工作、如何递进地运用审核原理推进实施。该教学单元内容的特殊性,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在学生前一阶段成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逐步补充相关案例所需信息,以维持下一阶段案例教学的正常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程序作为本课程的最主要核心内容,本教学单元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学时为12学时(不含学生课外搜集资料、计算等),占整个课程学时的37.5%。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每个人均进行了单独的绘图、计算、方案分析等,该部分成果占课程总成绩的30%,学生参与的课堂讨论、汇报环节表现占课程总成绩的10%,期末百分制闭卷理论考试折算成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四、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案例式教学法在“生命周期评价”、“清洁生产评价方法”与“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等教学单元的实施,使学生对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与四阶段实施步骤、清洁生产评价的指标计算方法与评价标准,以及清洁生产审核的系统程序工作要点与计算评价操作等有了模拟实际的形象体会和更加深刻的领悟。相较于教学改革前未实施案例式教学法,课程期末试卷考试中相应知识模块单元的学生答题正确率提高70~80%,显著提高了学生对于相应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提高了对于课程其他理论性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课程结束后通过对选修本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表明,学生普遍反映对本课程学习兴趣很高,不愿意缺勤,课堂氛围活泼,教学形式生动,有85%以上的学生表示将来毕业后有从事清洁生产审核师工作的意向。以应用导向下的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切实提高了课程的理论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对于理论的应用能力,促进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结语
基于以突出未来工作岗位能力需要的锻炼、培养适应清洁生产审核师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的课程目标,在清洁生产审核的教学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法,形成以理论应用为导向,以案例资料调研与模拟参与实践为手段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更加有利于清洁生产审核课程教学目标及理论价值的实现,增强学生对抽象理论、复杂工作程序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将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的原理、方法学理论,运用到审核工作中对实际具体问题加以分析与阐明,促进学生提高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丁良辉, 薛云波. 《清洁生产》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J]. 广东化工. 2014, 41(20): 165-167.
[2]刘春涛, 于秀娟. 清洁生产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 31(9): 63-64.
[3]陈润羊. 基于行动导向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教学改革设计[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 16(6): 54-57.
[4]张凯, 崔兆杰. 清洁生产理论与方法[M ].科学出版社. 2011.
[5]高永明. 互动式案例教学研究[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5,36(5):64-67.
[6]王琰, 黄磊. 应用导向下的案例式教学在环境行为学课程中的实践[J]. 建筑教育. 2013(3):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