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体系8篇

时间:2023-09-20 15:23: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体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体系

篇1

【关键词】: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完善体系

【导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政工程建设成为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的关键,能有效满足居民对城市功能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当前市政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管理是影响整个施工质量的关键,但相关人员受到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难以控制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最终留下质量隐患。因此,要重视对市政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讨论,为全面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效果奠定基础。

1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的现状

1.1部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市政工程作为政府投资中重要的一部分,项目繁多、规模较大,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员进入到施工队伍和管理队伍中,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力与经验不够,客观上导致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影响建设质量。也正是因为专业水平不高缺乏一定的施工质量控制意识,导致地面出现裂缝和破损,严重影响到出行。

1.2项目管理成本高

由于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的基础,导致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标准化程度低,出现了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不协调,最终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导致施工成本高出合同价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因业主单位的要求需要调整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因此导致建设管理需要发生适当性调整。第二,因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不可控的变更。第三,因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的要求需要变更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

1.3施工现场问题频发

常见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面出现裂缝、破损问题。因对路面施工养护导致路面脱皮等问题。特别是针对市政工程的附属工程,各种基础处理不够到位导致人行道道砖出现松动塌陷。另外就是各种同步设施,井盖标高与路面标高的不符导致路面井盖突出或者低于路面,不仅严重影响到行车质量,长期发展下去容易影响地基质量,最终造成路面沉陷。

2、影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的要点分析

在整个市政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市政工程施工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体现在工作人员素质、工作积极性、工作状态等诸多方面。例如,在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工程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施工技术知识、施工工艺素养,将会导致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难以发现潜在的质量隐患,最终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除此之外,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不佳、受教育水平较低等,都会对市政工程施工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将人为因素控制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

2.2施工设备与材料因素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其施工项目的工程量较大,因此往往需要很多的施工设备,在这个过程中,施工单位能否有效的操作施工设备,或施工设备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等,都会对市政工程的施工结果产生影响。例如在路面压实施工中,压路机的碾压次数、碾压速度等影响施工质量,若不能加强对上述因素的控制,将会降低施工质量。施工原材料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十分明显,再加之施工阶段所需要的施工原材料总量较大,因此在工作中需要重点做好施工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例如,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没有按照设计方案要求采购水泥产品,则可能会导致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温度裂缝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工程项目返工,对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3、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完善分析

3.1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完善原则

(1)适用性原则。因市政工程会受到来自项目本身、项目内外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加强建设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每一个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特殊情况有针对性的构建建设管理体系。

(2)全面性原则。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涉及到整个工程的全过程、全方面,包含各种管理内容,因此需要统筹兼顾,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岗,有效保证建设管理正常运行。

(3)系统性原则。由于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活动,涉及到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工期规划等,呈现出多维度的特点,因此需要注重体系的系统性,有目标、有规划的进行管理活动。

3.2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为了能够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通过制定相关制度保证相互之间存在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为了能够管理内部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运行,需要建立和完善日常管理制度,例如《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等。

3.3加强人员的管理

一方面是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由于整个管理队伍包含了不同方面的人员,为了保证良好的管理效果,管理团队内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加强上下级、平级之间的沟通,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另一方面是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

3.4实现市政工程的精细化施工

由于市政工程中还含有附属工程和隐蔽工程,这类工程容易频发质量问题。为了改善人们出行的质量以及行车质量,需要加强对附属工程和隐蔽工程的管理与质量控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细节以及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对附属工程和隐蔽工程做到预防问题、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总结解决经验,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实际参考。

结束语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有明显的公益性特点,更加需要加强建设管理工作。在构建一个完善的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之前需要充分认识到市政工程与其他工程的不同,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原则、人员管理、管理机制、施工管理、材料管理、检测管理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市政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明明.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要点及管理体系的完善[J].四川水泥,2016,02:142.

篇2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问题;处理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建设工程项目日益增加。合同管理贯穿于建设工程管理的全过程,是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有效的合同管理不仅能够促进建设工程各参与方积极履行各自的义务,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而且合同管理也是预防冲突、解决争执、索赔和反索赔的重要依据。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包括承包商借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违法转包与分包和合同文本不规范等。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很可能延误了工程的施工工期,破话到建设工程各参与方的经济利益。因此,深入了解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以规范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体系。

1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1 承包人借照经营,利用其他承包商名义签订合同

在当今的建筑市场中,承包人利用其他承包商名义签订合同的情况普遍存在。有些承包人在自己不具备相应建设项目施工资质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承包工程的目的,非法借用他人资质参加工程投标。很多情况下,由于招标工作者不加以审查或审查不严格使得这些承包人以不法手段获得承包资格,为合同管理及施工管理带来了困难。问题可能会出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承包人非法借用他人资质,其本身并不具备良好的施工组织能力和施工技术水平,在施工中常常出现延误工期、施工质量不达标,加大了甲方管理人员施工管理的难度,为甲方管理人员带来了不能按期完工、无法交付合格工程的诸多压力;其次,由于非法承包人借照经营,不讲企业信誉的事时有发生,譬如工程款被挪用以致于拖欠民工工资、设备材料商款项,使业主方被动牵连诉讼;更有甚者,若在诉讼过程中,承包人若以自己不具有施工企业资质,施工合同属于无效合同为托词推卸责任或避免自己损失的情况发生,将会把业主方置于两难的境地。由此可见,这种行为不但严重破坏了建筑市场的良好秩序,也给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埋下了严重隐患。

1.2 承包人违法转包与分包现象严重

一些承包人为了获得建设项目承包资格,不惜以低价中标,中标后又将工程肢解以更低价格非法转包给一些没有资质的小施工队伍,或者分包的施工单位又非法分包或转包。由于转包或层层分包,使得甲方难于管理。而转包或层层分包势必层层压价、层层剥削,到实际施工人施工时,利润会少之又少。在如此情况下,施工人为了保住利润不至于做亏损买卖必然会采取各种极端的手段:或者偷工减料,或者材料以次充好,甚至是忽略施工安全保护措施的采购使用,这无疑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人员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更是加大了甲方项目管理的强度和难度,增加了各种纠纷或事故发生的风险。

1.3 合同文本文字不严谨、内容不完备

合同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承发包双方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基础,是处理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纠纷和争执的法律依据。依法订立的有效合同,应当反映合同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反映只有靠准确、明晰的文字以及完备的合同条款来体现。然而实践中,由于各种客观或人为的原因,往往出现签订的合同文本不严谨、内容不完备的现象。这些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的或者不完备的合同条款往往引起合同履行过程中纠纷的发生。而当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双方对合同条款出现争议时,由于合同条款的不完善,作为发包人的业主方也难以有确凿、有利的法律依据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譬如:双方在工程合同中规定了“发生重大设计变更可增加款额”,但是何谓“重大设计变更”没有明确的规定,如何增加款项也没有具体的标准,在双方发生争执时就会各执一词;又如很多工程合同中对延期竣工责任的承担、各种违约赔偿的赔偿标准、什么情况下可解除合同、选择固定价格结算时包含在内的风险范围以及解决纠纷的方式选择,等等条款缺乏具体规定,都会成为纠纷发生时对业主方不利的因素。

1.4 少数合同有失公正,权利义务条款明显不平等

工程承包双方本来应以合同为约束的依据,而合同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平等性。但在现实中,少数合同却有失公正,即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存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的现象。从目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签订过程看,施工合同绝大多数的条款是依据发包人即业主方的要求制定的。在签订合同中明显的一个误区是更多地强调了发包人的权利和承包人的义务,更多的条款详细规定了承包人的义务,而不提或少提承包人应享有的权利,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特别是对业主方违约、赔偿等方面无约定或者约定不具体。表面上看似乎对发包人有利,但实际中却不利于施工合同的顺利履行。

1.5 缺乏法律意识,合同管理不到位

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常被很多建设管理者忽视。同时由于部分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防范工程承包合同风险意识不强,导致在合同履约过程中遭受到一些本可避免的损失。

2 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措施

2.1 认真考察筛选施工队伍,严格投标人的主体资格审查

施工企业信誉、施工人员、管理水平都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因此,对于承揽业主方工程的施工队伍务必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考察和筛选,尤其是对首次参加工程项目投标或项目承建的施工单位,更要对它的施工企业资质、规模水平、已承建类似项目工程业绩、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法人资信等进行慎重调查,以免决策失误。而对已承建过本校项目的施工队伍要实行筛选淘汰制度,不断地进行筛选,对重合同、守信誉、施工质量好、工程进度快、管理工作规范的择优留用,反之进行淘汰。

2.2 严格招标文件的审核制度

招标文件作为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同签订的基础。如果招标文件违法或不规范,将造成承发包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不平衡,从而损害承包人或发包人的利益,给合同纠纷埋下种子。因此,严格招标文件的审核制度,通过招标文件对具体工程内容、项目技术要求、主要材料质量或品牌选择要求、承揽方式、工程款的支付方法、竣工结算方式、权利义务的设定等进行仔细审查。为合同的签订和顺利履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严谨合同条款的制定

由于工程施工本身的特殊性,施工合同具有执行周期较长、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等特点。因此签订合同时必须做到认真、谨慎,按照程序进行。对于重要的大型工程施工合同最好邀请造价、施工、法律、财务等各方面专家共同论证。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当做到条款要全面,规定要具体,用字要准确,表述要规范。要做到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不能在合同中使用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词句,并且注意合同条款有无重复,或者前后自相矛盾的地方,以免使对方钻了空子。除了主要条款外,对于一些常被忽视的却极为重要的条款,譬如延期竣工的规定、违约赔偿的标准、解除合同的条件、固定价格合同所包含的风险范围、禁止转包或分包的要求、施工安全和消防安全规范、若发生安全事故责任的承担、纠纷发生后选择诉讼或仲裁管辖的约定,等等都要在合同中加以明确,并作出详尽的解释,避免遗漏事项为以后的合同纠纷带来争议。可以说,一份完善的施工合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业主方合法权益的实现。

此外合理地划分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也是合同制定的重要原则之一。合同制定过程中,在保障业主方利益的同时应尽可能的做到条款的公正、公平、合理。维护承包方的正当利益,这不但有利于减少施工过程中双方纠纷的发生,也有利于调动承包人施工管理的积极性。

2.4 增强合同法律意识,减少纠纷的发生

在业主方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培养建设施工管理人员的法律观念,增强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风险意识,树立合同的严肃性,严格按合同规定办事。不管什么专业的工程师,首先必须是合同工程师。在施工管理中应学会以合同为中心,用合同说话,按合同办事,用合同管人。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各项签证应当最大程度地保存书面记录;发现甲方人员违反合同条款的要及时纠正;发现承包人违反合同条款的应尽早提出并要求改正;严重违反合同给甲方造成损失的,要通过有关程序进行索赔。通过建设工程管理方对合同的严格履行,体现合同的地位和法律权威,以保障工程建设目标顺利完成,实现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的最终目的。同时可以逐渐增强对方履行合同的自觉性,有效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

2.5 加强合同制度建设,完善合同管理体系

作为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合同管理体系,施工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和程序进行操作,以提高整体工程管理水平。同时部门领导应当重视合同管理机构设置,重视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做好从工程招标、合同签订、合同审查、合同备案、合同履行直至竣工结算一系列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尤其是施工管理过程中合同履行情况的汇报、问题的反馈和专业意见的汇总环节,对于不断完善合同条款,弥补施工管理缺陷,避免相同问题再次出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要加强合同及相关文件的归档管理工作,委派专人负责到底。通过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和体系建设,提高合同管理的综合水平。

3 结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作为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是预防冲突、解决争执、索赔和反索赔的重要依据。这要求建设工程各参与方积极履行各自的建设任务,同时管理人员应及时纠正影响合同管理质量的不良因素,确保建设工程项目进度、质量和投资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出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一体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 A

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特点分析

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其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首先,工程质量的严重性。质量问题在电力工程中可大可小,如果情节比较轻,只会增加一些投资成本或影响工期,而情节严重的话,对整个工程会产生长久的影响,对以后的安全使用也会带来影响,从而出现无法估量的安全事故,甚至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施工的特殊性。在电力工程施工中,部分质量问题比较常见,对这些问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是能够有效避免的,特别是对电力施工这一特殊施工过程,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施工人员对工程的特殊性了解不足,对于质量问题引起的后果没有引起重视,因此需要技术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施工加强管理,杜绝常见质量问题的出现。最后,多变的影响因素。对电力建设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导致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也具有多变性,很多问题随着时间的积累也会发生变化,或者是引起其他类型的质量问题。因此,在施工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施工人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防止事故的蔓延或扩大。

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2.1、施工人员素质低

随着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力企业不断增多,需要更多的人才,虽然企业内部员工增多了,但是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却十分短缺,企业要求降低,员工素质越来越低,员工本身缺乏安全技能,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责任心、团队意识。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电力工程建设引入了更多高科技的设备,施工人员不具备操作能力,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再加上企业培训跟不上,影响了电力企业工作的正常进行。

2.2、管理理念陈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体系逐渐向着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但是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来说,一些电力企业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理念依旧在沿用,这就对电力工程的投资、进度等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影响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具体工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与企业都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但是改革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却不够统一,这就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分成了若干个部分,如监理单位只负责质量与安全的管理,这样就削弱了各个项目管理部门的联系,影响了项目管理的质量。

2.3、监理体制问题

目前一些监理企业还沿用着依附式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对电力工程项目监理控制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监理企业的存在价值一般是依附在某一个具体的企业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监理企业就需要完全地脱离这个母体,如果还存在依附关系,就会造成依赖性存在,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没有一个独立的运行空间。另外,一些工程项目监理企业不具备该项目的监理资质,监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这些因素都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对工程整体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带来一定的制约,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3、对电力工程建设风险的识别、预测

3.1、加强对工程建设工作的风险识别

对电力工程建设工作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工作,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提前预测,全而考虑可能产生风险的各种因素,尤其要注意电力建设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是否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工程的性能以及工程的效率。在风险可能发生以前,首先要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同时为了更为全而的预测各种风险的出现,参照以前工程风险的相关资料,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做好所属电力工程建设的风险识别。

3.2、加强对工程建设工作的风险预防

为了有效的应对电力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风险,需要提高参与电力工程的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在进行项目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电力工程建设的规划管理,对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要严格规范,借此降低风险产生的几率。同时对电力工程建设保险范围的确定,需要与国内电力工程建设的管理体系联系起来,对电力工程的承包合同等内容要加强保险认证,使电力工程建设的保险范围能够实现全而覆盖。

4、强化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措施

4.1、安全管理

要在工作中全方位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对施工企业的各类人员,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只有具备了电力施工专业技能、安全生产知识及管理能力,且取得安全生产资格以后,才能上岗;安全生产管理人加大安全监察力度,电力建设各个项目施工中,要及时建立安全管理网络,对安全责任要落实到人。严格执行相关安全制度,对存在违规操作的行为绝不姑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的建立与健全,对各类施工人员及职能部门在安全生产中要责、权、利分明,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个人,在每个岗位、每个施工环节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4.2、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计划编制要做好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分析,组织好图纸会审工作,将设计方面的缺陷在施工之前全部消除。技术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在事先应该对电力工程所涉及到的相关设备进行梳理与归类,防止出现材料问题造成的质量事故发生。实施质量控制策略,需要从全局出发,深入到各个施工环节和施工阶段,根据电力规范及相关技术要求,对工程实施的质量与进度实时进行监测,严格质量检查、评定及验收程度。

4.3、进度方面

管理部门应该科学地进行进度规划,在施工前做好成本预算工作与施工时间安排。在进行成本预算的时候,相关部门要将预算工作落实,保证整个工程的进度都在预算的范围之内,防止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其次,严格制定相关工程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在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应该有针对地开展管理工作,并对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地进行完善,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和约束。再者,在成本方面,首先,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意识。作为施工企业而言,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明确成本意识。

4.4、成本管理、

在成本管理体制中,责权利相结合是企业成本控制中比较常用,并且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科学手段的应用,构建以项目责任人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责任人的职责、权利进行明确的界定,形成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其次,周密合理地拟定施工计划,对工期合理地进行安排,对施工投入的人力、物力进行合理安排与协调,防止出现赶工、窝工的现象,提高人力、物力安排的效率。最后,通过科学的经济协调手段的应用,在工期及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上,从用工量方面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

总之,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进行电力工程建设的电力企业来说,面临着新的挑战。电力工程建设的目标就在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管理是电力企业实现目标、应对竞争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戴佳闽.电力工程中项目管理实践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6:142-144.

篇4

关键词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况

长期以来,水利工程由于年久失修、水毁及人为破坏,大量山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大量堰坝损坏漏水严重、泵站渠道损坏,严重影响粮食增产、新农村农业的发展等。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近年来国家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大量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纷纷上马,在促进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的同时,在建设和管理方面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规划无序,部门缺乏配合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多,涉及到水利、农发办、农业及国土等多个部门,由于各部门间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所以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规划无序,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比如有些项目水利建设一部分,农业局又建设以一部分,农发办又建设一部分,甚至这个建设个支取,那个建设个斗渠等等,建设杂乱无章,缺乏系统规划,缺乏统一实施。

2、工程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

由于最近几年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纷纷上马,项目太多,各设计院基本都是满负荷运转,而且业主给的时间都很短。在很短的时间要完成大量的设计任务,导致很多设计人员往往东搬西套,很多工程设计甚至设计人员连工程现场都没有去过,仅靠生搬硬套、敷衍了事。再加上项目报建周期短,导致很多项目评审都只是在走过场,有些项目甚至一天评审十几个项目,还有些项目甚至连评审这个环节都省略了。致使很多项目的工程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直接导致工程设计变更、施工联系单增加,工程的施工质量、工程投资等都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3、 施工单位管理不规范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设施的寿命以及工程的效益。目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进步,虽然基本都通过公开招标选取有资质的施工企业,但仍存在部分施工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质量监督制度不完善、建设单位管理体系不健全、施工管理中的不正之风等,甚至还有部分存在转包、非法分包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

4、监理单位管理不到位

我市的小农水项目虽然大部分工程项目都有监理单位,但由于小型工程工地分散、工程监理费不高,导致工程项目普遍存在监理队伍的总体素质不高、监理职责落实不到位、持证上岗的监理人员少等问题,以至于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成了摆设,无法严格按有关规范要求施工单位按规范施工等问题。

5、政策处理难,工期拖延等

本来兴修农田水利是老百姓自身受益的事情,但由于现在产权不清,主体不明,结果变成了政府要求老百姓干,老百姓反而不配合。由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分散在农村各处,一旦涉及到农民的责任田、自留地及自留山等,农民不配合甚至阻挠工程施工等。政策处理很难实施,加上施工队伍自身素质不高、技术人员不足等原因,导致工程工期延迟等时有发生。

三、解决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小农水项目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就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真真造福百姓,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1、推进相对集中与农民自治相结合的法人机构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可成立以县为单位或区域为单位等的项目建设法人,同时对村域范围内技术难度不大、投资在规定限额以下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主管部门批准可的由村委会或合作组织方式履行项目法人职责,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法人的管理,法人管理机构内部要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权责明确,认真抓好组织落实,以保证管理队伍有效和有序地运作。充分发挥当地政府、村委,探索产权管理机制,调动老百姓积极性,上下协力,做好政策处理。同时强化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管理,细化施工组织设计,抓好施工进度。

2、完善建设程序,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渠道、山塘、泵站、堰坝等,涉及广泛,综合规划尤其重要,建议由水利、农业、农发、国土等部门制定相应的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对建设项目实行申报审批制,以镇为单位,几部门统一审批,避免重复建设,坚决按规划逐步统一实施。

3、引入设计招标制,严格设计审查制度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可按区域或类别打捆,通过招标投标制,引进竞争机制,促使设计单位具有忧患意识,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按要求落实勘探、测量等工作,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多次到现场查看,了解实际情况,考虑农户需求,尊重农民意愿。项目法人应聘请相关专家对设计报告及图纸进行详细审查,做到设计方案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图纸明晰,方便施工。同时加强设计的后期工作,在施工中设计人员应及时跟进,及时优化设计方案和合理的设计变更等,并及时指出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按设计图纸准确施工。

4、尊重实际,适当简化工程招标制程序

根据实际情况,可灵活采用招标制:所有规定限额以上的工程项目,必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招投标规定;分散项目可采用分区域或类别打捆招标;村委会或农民水利合作组织履行项目法人职责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可采用“一事一议”、“三议三公示”等方式履行民主程序,与施工企业协商直接委托,也可通过民主程序由具有资格的村民承接。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应加强监督,加强民主程序监督,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应全程指导和服务。

5、完善监理市场,加强监理监督管理

强化监理招标制,严格按《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实行公开招标,选择合适的监理单位。改革取费办法,提倡“优质优价”,留住和吸引素质较高的人才,提高监理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落实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同时,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加强对监理机构的工作质量认证,监督工程质量和监理机构的工作,严格认证工程质量等级。工程监理制已成为建设管理体制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应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提高监理的社会地位和工作地位,充分发挥监理在工程建设中“三控二管一协调”的作用,使建设监理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6、做好工程竣工验收,推进验收备案制

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最后一项工作。它是建设投资成果转入生产或使用的标志,也是全面考核投资效益、检验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要重视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成立验收小组,要及时申请上级主管部分安排验收,严格执行工程项目验收程序和标准,严把验收关,做好验收工作。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汇总验收资料,做好资料档案管理,推进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

四、结束语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根本是质量问题,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的体制,完善建设程序,做好综合规划,推进招投标制,实行工程法人制,建立规范的建设市场,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及时完成竣工验收,推进竣工验收备案制。使工程建设程序规范、项目合理、招投标过程透明、施工过程标准。确保工程能实实在在的为百姓服务,能提高粮食总产量,推进农村全面的小康建设。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履行

中图分类号:X702 文献标识码:A

1、合同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必要性

从宏观经济市场的要求看,加强工程施工的合同管理是顺应市场职能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是调节经济市场和管理市场的重要手段。其次,合同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 施工工程运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合同管理来维护和监控。合同管理在建筑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 起到非常重要的监督、监管与引导的作用,是工程按期完成的前提条件。另外,合同管理也是规范建筑主体行为的标准, 发包人与承包人通过合同确定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是双方在施工过程中处理纠纷的法律依据。最后, 施工工程合同管理也是我国迎接国际竞争的需求, 市场全球化不但要求施工质量、施工管理与国际接轨, 施工保障、施工合同管理也需与国际接轨。

2、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合同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 大部分的建设单位未设立专门的施工合同管理部门, 而是将合同管理委托给监理公司, 而监理公司往往也存在机构设置不规范、 合同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 从而往往很难胜任建设单位的委托; 施工单位, 特别是中、小型施工单位, 重视公关和预算管理, 轻视施工合同管理, 也没有设立合同管理机构。订立施工合同的主体双方对合同管理的不重视造成了合同履行过程中违约情况的产生。

2.2、合同条款不完整

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具备以下几个重要要素:合同价款与支付、工程范围、合同形式、工期、质量、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工程变更、结算、违约、索赔、合同文件解释顺序等。但很多中小项目未按合同示范文本签订施工合同,甚至个别企业自行制订不规范的施工合同文本并强制要求施工单位签订,此类合同条款不健全,出现违约时无据可依,从而为施工合同的履行带来很大困难。

2.3、合同条款不履行

发包方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承包方可以行使抗辩权停工,但却没有行使,结果客观上造成了承包方垫资施工,发包方拖欠工程款的情况。(2)非承包人的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承包方也未及时提出工期延期申请,直到事后收到发包方的工期罚款时,才发现没有相关的书面资料证明非自身原因造成,结果承担了本不属于自身的责任,消耗了大量的人工和管理费,甚至还被罚款。(3)应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在履约过程中合同变更是常有的事情,问题在于不少负责履约的管理人员缺乏及时变更合同的意识,结果导致了损失。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得以更好的履行和特定目的的实现。作为承包方的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关键在于变更要及时处理。(4)变更签证不及时办理。履约过程中的变更签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现场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只顾按照发包方的要求进行施工,未及时提出相关费用的签证申请或收集相关书面证据,或即使提出了申请和费用索赔,在施工过程中也未及时办理确认事宜,以至于结算时因证据不充分致使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变更签证发包方不认可或被发包方核减较多,以致利润极低甚至出现亏损的境况,当发生纠纷时,也因无法举证而败诉。(5)结算时间长导致承包方资金回收困难。结算难是施工单位目前普遍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施工单位向发包方报送结算书后,发包方往往不会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及时审核,结算工作放置一两年是常有的事,施工单位为不得罪发包方基本都是采用书面和口头催促,但也无济于事。结算不定案直接造成结算款不能按时回收,施工单位原本微薄的利润不能及时回收[1]。

2.4、缺乏合同管理专业人才

施工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广, 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许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技术人员, 或合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3.提高和改善合同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3.1、从法律、资质、能力方面加强管理

施工合同的签订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计划, 承办人员须在取得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的情况下才能签订合同, 施工合同一经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效力。承发包双方签订合同时必须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及相应的资质条件,合同生效后,发包方必须具备组织协调能力, 承包方则必须具备相关部门核定并认可的资质等级并持有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

3.2、重视合同谈判,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

施工单位切不可鉴于发包方的威严而草率签订合同,要根据合同评审意见进行谈判,通过合同谈判,对合同条款拾遗补缺,尽量完善,防止不必要的风险,对不可避免的风险,由双方合理分担。合同谈判失败,则要对合同评审时提出的风险范围实施动态监控,降低风险。

3.3、提前制定合同条件,明确合同条款

对存在的潜在问题约定解决办法和处理原则,使其具备法律效力。签订合同必须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合同条件”进行, 具体内容如下: ① 工程名称、地点、范围、内容,工程价款及开竣工日期。②双方的权利、义务和一般责任。③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要求和工期调整的处置办法。④工程质量要求、检验与验收方法。⑤合同价款调整与支付方式。⑥材料、设备的供应方式与质量标准。⑦设计变更。⑧竣工条件和结算方式。⑨违约责任及处置办法。⑩争议解决方式, 安全生产防护措施[2]。

3.4、监督合同的履行情况

合同执行过程中,合同管理人要对合同订立双方的履约情况进行监督,发包方违约(如不按时付款,不提交工作面、提出变更、赶工或停工、不办理结算、不确认签证等)则要及时按照合同相应条款进行索赔;承包方违约,则要做好被发包方索赔的应对措施:积极采取可行的补救措施以获得发包方的谅解,同时收集更多的其它方面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以作为谈判的条件,降低被索赔的风险。

3.5、合同变更的管理

合同履行中,客观情况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合同约定的价款、质量和工期等内容变更,施工单位应充分行使好自身的权利,及时把握一手书面资料,签订会议记录或补充协议,尤其是当变更金额超过合同价的10%以上时,要向发包方提出另外签订补充协议的申请,双方协商一致后可以签订相关补充协议来变更合同,且变更后的协议应及时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备案,以免日后发生纠纷。

3.6、推行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加强对建设单位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培训, 实行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是提高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建议在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设置造价工程师岗位, 负责合同管理及造价控制, 确保合同签订双方按照合同文本执行, 提高合同履约效率的同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3]。

3.7、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

发包方根据自身情况可将组织、管理和协调工程建设的权利及职责委托给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并与其签订监理委托合同,合同中需明确规定监理单位的权限和责任,同时还需将这些信息详列于施工合同中,且二者赋予监理单位的权限与责任必须保持一致[2]。

4.结束语

加强合同管理首先应树立合同意识,不管是企业的决策层、执行层还是合同管理人员都应重视合同管理,加强有关合同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加强施工阶段合同管理促使合同双方提高履约水平是实现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规范各建设主体行为的需要。在制定施工合同时应认真把关,严格执行合同会签、评审制度并认真进行交底,特别是现场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合同,明确合同规定的施工范围等,以此促进建筑业持续发展, 实现建筑市场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圆圆.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常见问题的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4).

篇6

水利工程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水源、动力和社会安全保障,在发展过程中,业已形成相互协调的多层次水利行业管理体系,承担着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任务。随着水利建设迅猛扩展,项目类型不断丰富,水利工程由传统计划管理模式向按照基建程序、实行三项制度、加强规范管理转变,建设管理体制也日渐规范和完善,管理单位、勘察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的经营管理逐步完善,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同时通过深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整顿水利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在建设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等专项整治,有效遏制招标行为,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初步形成以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管理机制,保证了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

2信用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2.1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

在水利建筑市场培育发展中,信用秩序建设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目前水利工程信用体系建设中,信息不对称、市场主体失信,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缺乏科学系统的合同管理体系,工程应收款项管理不到位,工程不能按期完工,对工程质量产生误解;二是缺乏高效的合作企业资质管理体系,以低充高、违法租借、一证多用甚至用假资质、假资信证明、假资料办理工程资质、无证经营、违法挂靠现象时常发生;三是缺乏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标段划分过多,标书费过高,拼命压价发包、对中标单位提出回扣,围标串标、暗箱操作、索贿受贿、损害施工企业利益。

2.2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

透过这些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长期以来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市场信用环境不佳,是信用缺乏的原因;二是法制建设滞后,缺乏有效的信用失信约束和惩戒机制,是信用缺失的制度原因;三是信用教育培训不足,员工信用意识不强,是信用缺失的企业原因;四是信用保障体系缺乏统一规划,企业信用管理未能规范化、流程化是信用缺失的技术原因。这些都是信用体系建设应该注意并必须克服的重点。

3水利工程信用体系建设途径与措施

在建设中,总体思路要以法制为基础,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健全信用管理制度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府推动、培育市场、完善法规、严格监管、有序开放、维护安全的原则,建设水利行业信用体系,逐步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3.1建设水利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平台

要紧抓信息化建设项目机遇,建立覆盖行业的以信息采集、分类、保护、使用、、联网与交换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管理平台和交换中心,这是提高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交互,增强信用信息的通用性、开放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信用信息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建立起以信用评价、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服务平台。在建设中,要按照“谁组建项目法人,谁负责信息公开”的原则,明确水利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项目信息公开。省厅在水利网站开设专栏,开展信息公开工作,各市县区水利主管部门要依托政府网站或市水务局网站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进行公开,专栏布局形式要尽量保持一致,方便社会公众查询使用,实现全省范围内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

3.2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备案

要按照管理权限和分级审核原则,认真核实信息,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企业(单位)个人在水利建设市场中的信用信息,水利建设市场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息,尤其是结合关键岗位“压证上岗”要求,对压证人员进行全面信息公开。同时加强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的认定工作,要按照“谁查处、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水利建设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的监督检查并依法作出处理,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信息记录均要公开,督促各企业将诚信体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3.3严格审查资质资格,严把水利建设市场准入关

要强化市场主体动态监管,严格施工、监理、质量检测等单位的资质审查,凡从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质量检测、招标单位,必须具备水利建设市场准入条件,必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相应的经营活动,不得超越资质权限和任意扩大经营范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机构选择要按省厅相关文件要求采用遴选方式确定。同时开展重点项目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专项检查和结合专项治理等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对不按规定实行“压证上岗”、参建单位人员不到位、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工程质量低劣、套取资金等不良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杜绝不良行为发生,提升水利市场服务水平。

3.4开展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

信用评价是专业机构采用公正、科学、权威的资信考核标准,对企业的基本素质、经营水平、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测定企业履行各种经济契约的能力和可信任程度,审定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的信用评价等级,并将相关信息在公开专栏向全社会,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真正起到规范水利建设市场主体行为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提高行业信用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和服务政府市场监管。

3.5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

信用是一种资本,让守信者获得社会奖励,让失信者得到法律的惩罚,在资质资格认定、招标投标等活动中,应当全面查询、有效使用信用信息。对守信企业和从业人员加大支持力度,对信用等级低和不良行为性质恶劣的从业单位要加强监管,在市场准入、资质管理、招标投标等方面提出限制条件,对严重失信的市场主体及时予以曝光。要正确使用信用信息,不能利用诚信奖惩机制设置市场壁垒,搞地方保护或行业保护,不能对处罚期满的市场主体附加其他限制条件。在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监管、评优评奖等水利建设市场运行与监管的各个环节,对守信者给予激励,对失信者予以惩戒,使水利建设市场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环境。

3.6大力开展信用管理培训和信用管理服务

从水利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入手,进行信用体系建设有关知识的技术培训,帮助企业打造一支精通信用管理理论与实务的专业队伍,同时发挥水利工程协会服务会员优势,整合资源,帮助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开展信用管理工作。

3.7加强舆论宣传和社会监督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体和手机报、互联网、微博等新兴媒体,强化对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的舆论宣传和社会监督,大力宣扬守信企业和从业人员,倡导诚实守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高自觉守信意识。

4结语

篇7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管理;问题

引 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越来越被社会各界人士所重视。尤其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关系到社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资产安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问题更加复杂,在近年来出现了较多的问题,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加强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采取项目经理责任制,由项目经理复杂资源的优化配置,掌握工程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将工程建设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实现工程项目盈利。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所面对的相关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为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提供借鉴,以实现工程项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施工管理关键问题分析

(1)施工管理团队建设被忽视。随着工程建设项目规模扩大,工程项目的复杂性、难度加大,项目施工管理团队的组建对于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更加重要。不同事物需要的管理水平不同,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经理不可能做到事事亲力亲为,需要为其管理团队成员提供一个施展自身能力的平台。因此,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中,需要重视团队建设。

(2)物料使用不合理。工程施工项目所需的原材料种类繁多,规格各异。工程实践中,施工管理人员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和供应环节重视不够,导致所使用的原材料与有关标准出入较大,还有对于原材料的储存也安排不科学,抽样检测不按规范严格执行,质量得不到保障使得工程施工质量存在隐患。

(3)质量要求不高。施工质量能否达到标准规范,取决于有没有完善的质检制度。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建筑材料及成品检测不真实,对物料及时、全面的控制较难实现。部分施工项目负责人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完成每一道施工物料的检测,也没有贯彻执行自检、专检和联检的“三检”制度,导致后期施工质量不能保证。

(4)安全意识缺乏。安全是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关系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进程。但是很多施工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管理工作中,没有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未能将建筑施工安全摆到应有的位置。也没有设立专职安全员定期参加安全培训,认真学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导致施工现场管理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非常淡薄。另外,很多建筑施工项目的责任制不能按项目特点制定,不会考虑到项目人员变动等因素;某些上级部门对施工现场的业务指导脱节,只是走形势、走过场,对违反安全操作的行为,该按责任制处罚的却失之于软,这样往往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施工管理问题控制策略

(1)对施工人员做好培训教育。建设项目施工人员是工程施工阶段所有工作的直接实现者,他们的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是保障施工质量、进度的关键因素。所以施工管理人员需要调动对于施工人员参与施工实践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技术水平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的实践技能素质。要做到这个要求,需要按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项目着手:

一是加强施工人员对于自身工作的认同感教育,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做好每个工种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工作,争取施工人员能够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二是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要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就需要有优秀的施工管理人才队伍参与到项目施工管理中,充分发挥施工管理人员各自的才能,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制,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业务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各个岗位所需的人才素质,从而可以有效保证项目施工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

(2)加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料管理和进度计划。建筑工程中质量是根本和基础,安全是前提和保证,进度计划和材料管理是利益的直接体现。要使这几方面能得以实现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质量管理必须明确该工程的质量要求,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方案,使每项工序落实到人,责任到人,从而有效的组织好质量管理,使工程项目达到优良工程精品工程;二、认真做好物料管理的把关,严格整顿物料的供应、采购、堆放和发放,认真贯彻执行自检、专检和联检的“三检”制度,对物料实行实时、全面、有效地控制。三、严格按照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进度计划组织施工,从而使施工管理合理有序地进行,不仅使得工程项目获得经济效益,更会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从而实现共赢。

3、发挥好项目经理的领导作用

(1)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目标建设。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需要具有对项目施工的目标的准确定位。每个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最核心的目标包括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和造价。一般而言,工程进度即工期和工程质量是在招标阶段就已经确立,并且是硬性需要完成的目标。项目经理需要确定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目标,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并在熟悉相关建筑法规、技术规范、合同文件、施工图纸以及招投标文件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风险分析,对施工项目的三个核心目标进行全面控制。

(2)完善项目计划的制定。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目标确定后,施工管理团队各成员需要在于其他实施团队交流后,共同制定项目施工组织计划,确保所有参建团队在明晰的管理目标下共同完成施工项目。项目经理需要将总目标进行分解,将总目标细分成具体的小目标,按照工作内容和工程量制定施工组织计划,确定施工质量、工期计划以及成本控制计划,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工程状况实时调整计划。

(3)项目团队建设。项目团队建设在施工管理中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一些小的项目部只有几个管理人员,似乎谈不上什么团队。但其实只要有两个人以上的组织就存在交流和协作。特别是近年来众多大型、特大型工程项目不断涌现,项目部管理人员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团队建设越发显得重要起来。在注重内部团队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工程参建各方的协调沟通,建立正式的协调和信息传递渠道。

(4)项目总结。每个项目结束,项目经理应做好项目总结,将项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处理方法做好一个备案,完成对团队每个成员的评价。通过不断的为每个项目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一套管理解决方案,形成产品化。不仅可以为项目经理在以后的项目管理中找到以往的经验,还可以通过产品化的模式,为公司及自己找到一条新的生存途径。

4、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中的每个工作环节都需要良好的施工组织管理,将设计意图在实际工程中得以实现。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出现了较多的问题,需要工程管理人员加以重视,只有重视施工管理细节,对施工管理中的问题予以解决和控制,才能够实现建设项目的目标,即符合合同中有关工程质量、工期的施工管理目标,和控制工程造价,以使施工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柯明.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重点与方法分析[J].硅谷,2010(06).

[2]潘那龙.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控制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0(05).

篇8

关键词:城市排水系统 积水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167-01

1 城市排水系统现状

近几年,不断有网民发帖讲述各自城市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的情况。以往鲜亮的城市在瞬间变成“水城”,暴露了一些看似“现代化”的城市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

2 造成积水的原因

2.1 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不系统

首先是目前我国大多数新兴城市的排水设施建设就是单一排水管网系统建设,而不是系统的从蓄水、养水、导水和排水的综合功能来设计。比如地面硬化等人类活动使原本可以依靠土壤、沟渠、湖泊、地下河等吸纳的水现在只能依靠管网收集,而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又使城市水域面积在不断减少。许多城市原有的河流和湖泊被填平,大面积的树木、草地被铲平,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这样城市蓄水、养水的功能大大降低。

其次,城市排水管网支网不完善,很多支路没有雨水收集系统,妨碍系统排水能力的发挥。大多城市只重视主管网的建设,对支管网往往重视不够,因而往往是主街道没事,但居民区水淹成河。

2.2 设施更新改造投入的不足

城市排水系统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往往会随着人口的增加导致排水管网的不足,这样,定期的管网更新就成为城市建设的必做工作。目前我国城市管网改造不力的原因之一,主要是资金投入不够。而投入资金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最近几年,由于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很多老城市以前设计排水管网依靠的数据难以跟上灾害天气的变化,没能及时改造。

二是我国城市建设者往往注重地上标准,而轻视地下建设。导致把大量的资金使用在城市发展的短期项目上,高楼林立、光鲜亮丽的城市地上建设成为一种“繁荣”和“政绩”的直接表现。而对城市长期发展的低下建设投入资金严重不足。

2.3 标准设计要求偏低

按照我国现行城镇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0.5~3年(即抵御0.5~3年一遇的暴雨),重要地区也只有3~5年,而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城市普遍采取标准规范的下限。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小于1年,90%老城区的重点区域甚至比规范规定的下限还要低。北京一般按“一至两年一遇”标准,武汉还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标准建的;杭州和南昌的城市排水系统,同样是“小马拉大车”,排水标准严重滞后。与此相反国外城市的排水系统,纽约是按“十至十五年一遇”标准;东京是按“五至十年一遇”标准。

2.4 工程质量低

很多城市施工方和管理者为了赶工期,往往会造成偷工省料和降低标准。导致大多数排水工程设计时标准较高,实施时标准降低很多,给城市的防涝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3 解决积水的对策

管理系统工程是指运用系统的观点,综合性的把系统内的各要素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率。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引入管理系统工程的理念,显得十分必要。从管理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处理好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关系

城市建设是衡量从政者的政绩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减少从政者的短视行为,就必须从考核领导的体系标准上作适当的调整。尽量减少硬性指标,适当增加软性指标,使从政者有更多的精力和兴趣来建设城市的“心脏”,提高城市的安全性和生活指数,让老百姓生活顺畅安全。

3.2 注重全局性与局部性的结合

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也就是主管网和支管网的协调。不要一味的突出主管网,重视主管网的投资和建设,其实更要关注支管网的建设和投资。目前大多数城市主干道和主要街道通常不会积水,但支道和居民区往往积水成河。因此,只有做好二者的协调,才能使城市真正地成为人民生活的保证。

3.3 保持地上与地下的平衡

目前大多数城市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展,导致城市土地的紧张。于是城市的湖泊、河流,大片的草地、树木被破坏。缺少了蓄水功能的湖泊、草地,城市旱涝就不可避免了。

因此,地下水网的设计很重要,但地面上的蓄水和养水功能的草地和湖泊就显得更为重要。城市建设者在进行城市扩建和改建过程中,应该重视城市绿化,协调好生态环境。尽量的调节人口密度,使城市人口控制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以便让出应用的土地,来蓄水和养水。

3.4 防洪与排泄二者并重

从系统的角度看,城市排水系统不仅仅是排泄,更重要的还要以防洪为主。只有有机的做到防与泄的结合,才能发挥排水系统的作用。因而,在城市规划排水系统时,站在更高的位置设计出最有效的防洪方案,就可避免积水成河的尴尬境界。

3.5 分别处理生活废水与工业废水和雨水

在我国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中,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使用,或由于长时间维修不够,导致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的网管内排泄,造成排水不畅。因此,要加大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管理,避免造成混合堵网的现象发生。同时要花时间进行经常网管维修。

3.6 加大法律建设和惩处

造成当前的许多城市洪涝问题的原因,比如标准低、工程质量低、维修费用投入不够,都是因为法律不够健全造成的。只有通过健全的法律,才能保证设计标准、维修费用的投入、工程质量的保证。

4 结语

城市排水系统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更是千秋后代的好事。作为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必须把排水系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系统的理念来建设规划,花大力气来投入。这样,我们的城市就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潘国庆.不同排水体制的污染负荷及控制措施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8.

[2]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