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5:23: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海洋经济文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职业文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适合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区域文化,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相互磨合与融合的产物。高职职业文化具有明确的行业和职业指向,加强高职职业文化建设,能促使高职学生就业后尽快完成”校园人”向”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目前,国务院已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构建海洋经济特色的高职职业文化,推进高职教育和海洋经济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培养海洋经济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也有利于提升涉海类高职院校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一、海洋经济特色高职院校职业文化的内涵分析
(一)核心:职业文化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特殊的职业文化,以现代社会的职业结构及各职业为基础,又形成普适性的职业文化。职业文化最基本的内容应是职业社会与职业单位的制度、习俗与道德,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纪律和职业礼仪等。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绝大多数毕业生未来将在企业工作。高职院校推行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培养模式,高职学生的学习场所,也由学校课堂教学扩大到了企业及实训基地,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训等。这就要求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必须自觉融入产业、行业与企业特征,充分体现职业属性。
(二)特色:海洋经济浙江是国家促进东海海区科学开发的重要基地,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不仅事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关系到国家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海洋经济是浙江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将全面落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规划,积极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做大做强海洋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把浙江基本建设成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强、海洋产业结构布局合理、海洋科技教育先进、海洋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经济强省。这既是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经国家正式批复后,贯彻落实“海洋科教水平明显提升,涉海院校和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目标,构建海洋科技教育人才支撑体系的基本任务,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高等教育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涉海类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都将注入鲜明的海洋经济特色。
(三)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航海类专业为重点,船舶工程、港口物流、海洋旅游专业并进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90%的专业涉海,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人才的培养和输出,都与海洋经济息息相关。和海洋产业及企业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构建海洋经济特色的高职职业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海洋经济特色高职职业文化的构建路径
(一)高职校园文化突出特色职业文化建设
高职校园文化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修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认知和创业创新精神。涉海类高职院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海洋经济特色的高职职业文化建设,明确重点,突出特色。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海洋经济宣传活动。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重点,大力宣传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意义,以及海洋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总体规划,帮助学生了解海洋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了解海洋产业的人才需求及能力要求,了解自己的专业与职业,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激发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二是提炼具有海洋经济特色的校训。校训是高职文化建设的点睛之笔。“德行四海”是浙江省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这一校训的提出,不仅是由于学院设有航海专业、船舶专业、港口专业、海洋旅游专业等海洋经济类的专业,而且与学院打造“海字号”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密切相关。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要从国际化、全球化的高度和视野出发,积极拓展国内与国际两大办学领域,借鉴和吸收当今世界航海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着力打造“海字号”高职院校,培养一批又一批“知行天下、践行天下、信行天下”、“德能双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三是开展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校园活动。鼓励各类校园活动中融入海洋经济内容,突出职业文化特色,有针对性地强化海洋经济特色职业文化建设。学院围绕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开展海洋经济专题讲座、海洋企业家座谈、校企合作成果展等职业文化活动,增加学生对职业的了解,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
(二)专业设置融入海洋经济特色的职业文化
根据《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省将重点发展涉海现代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海洋渔业,特别要加快发展涉海生产性和生活业,推动涉海金融服务业、航运服务业、商贸服务业、海洋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所引起的职业演变,对高职教育有重大影响。为此,浙江省教育厅在《浙江省高校海洋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根据海洋经济发展对涉海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启动涉海职业教育强省建设计划。打造涉海高等职业教育的浙江经验,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中国特色的涉海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建成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等3-5所具有国家示范(骨干)水平的涉海高等职业院校,争取1-2所涉海高职院校跻身全国高职院校百强行列。”涉海类高职院校应根据海洋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需求,加强专业建设。同时,要深入研究海洋经济及海洋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律和趋势,预测分析职业和职业能力变化,及时开发或调整专业,主动应对职业及人才需求的变化。每个传统职业都包含有自身的职业文化,每个新兴职业也需要职业文化的提炼和积淀。海洋经济类的每个专业学科,都对应着相应的职业或职业岗位群,专业学科教育中的很多内容,都在传递相应的职业文化。因此,涉海类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所指向的职业或职业岗位群,提炼和总结每个专业和职业中具有海洋经济特色的职业文化,并将职业文化融入专业教学,培养贴近海洋产业的高技能人才。#p#分页标题#e#
(三)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实习实训环节贯穿职业文化内容
一是将职业文化内容纳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既是职业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涵盖的方面。涉海类高职院校应把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内容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课程,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和选修课等方式,将海洋经济特色的职业文化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邀请航海企业负责人、知名海员以及其他海洋产业的代表人物到学校做专题讲座,分享奋斗经历和心得体会,以自己亲身经验与师生交流,使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即将从事的职业,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意识。同时,可通过学习涉海类企业的管理制度、员工守则、岗位规范等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各项制度和约束,培养学生的职业纪律意识。二是在学生实习实训中贯穿职业文化。校内实训应采用高仿真模式,参照涉海类企业的管理模式,制定实训管理制度,引入企业广泛实施的5S管理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让学生了解现场工作流程、操作方法,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意识。在涉海类企业及用人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在企业岗位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下了解职业操作与规范、工作流程与方法、工作纪律与制度。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体验海洋经济类企业所具有的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通过实习实训,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文化素养,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要求。
(四)教师队伍建设渗透特色职业文化元素
[关键词]沿海高校图书馆;经济文化建设;途径;方法
江苏是海洋大省,海岸线将近1000千米,海域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3以上,全省海 洋资源的综合指数排在全国第四,海洋的开发与利用前景广阔,潜力无限。针对上述情况, 作 为江苏 省沿海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如何依据海洋经济文化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以图书馆人才、信 息资源、技术、设备为支撑,以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向外延展和辐射,积极参与地区经济 、文化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及其有意义的课题。
1 沿海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的可行性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责任要求高校图书馆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要对社会尽一定的责任和 义务,利用自身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这就要求沿海高校图书馆除了为本院师生提 供服务以外,还要面向社会开放。在信息化社会里,沿海高校图书馆有着自 己独特的优势。
1.1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
沿海高校图书馆,占据所处的地域优势,秉承着数万年海洋文化历史,拥有德天独厚的文化 宝库。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为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发信 息产品,占领区 域经济市场提供了丰厚的信息保障。尤其是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简称CALIS)的建设, 使高校图书馆之间可通过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公共检索等手段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1]。如 我馆不仅拥有126万多册的纸质文献,还拥有海洋专题数据库、清华镜像站、万方数据库、 维普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EBSCO数据库、国道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中文社会 科学 索引、人大复印资料、SbringLink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等电子资源。尤其是海洋专题数 据库,不但对我校的教学、科研有很大帮助,而与连云港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密切相关。
1.2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检索手段优势
随着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多 沿海高校图书馆都拥有计算机、数字技术及网络技术等较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设备。除此之 外,高校图书馆还通过“中国教育网”与全国高校相链接,与全球信息网接轨。再加之日 益强大的联网检索功能和网上服务功能,使图书馆更具备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技术 、设备和检索手段优势。[2]如我馆除了利用传统的印刷型检索工具:《全国报刊 索引》《国外科技资料目录》《CA》《EI》《FSAT》等为检索手段以外,还利用功能强大、 快速、便捷的光盘检索、联机数据库检索、Iternet检索等现代化的检索工具,从而极大地 提高了检索的速度和效率。
1.3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优势
信息服务是一项集知识、技术与智力于一体的创造性工作,能否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信息需 求,关键在于人才。英国图书馆专家哈里森说:“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 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沿海 高校图书馆在长期服务、教学、科研的工作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情报信息专业人 员,已经形成了以中青年馆员为骨干力量的信息管理开发团队。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具备 较高的文献检索能力和较强的信息意识,不但在信息的搜集、检索、鉴别和传递等方面具有 明显的优势,而且在信息开发、整合方面也具有非凡的能力。如我馆情报信息服务团队由正 教授带队,其成员包括副教授1名,图书情报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2名,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 2名,计算机专家1名。除此之外,我馆还以本校众多的专家学者为依托,完全具备了 高层次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自2006年以来,由这支团队经常提供情报信息服务 的校企、院所,共合作完成各类项目300余项,申请专利100余个,累计创造直接、间接的社 会经济效益约50亿元。其中我校的阎斌伦教授主持的“河蟹秋冬季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成果已在江苏沿海大面积推广,据初步估计,这一成果仅在江苏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每年 超过十亿元。
2 沿海高校图书馆为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的途径与方法
沿海高校图书馆要跟上时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利用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借着海洋文 化的东风,打造海洋文献资源品牌,积极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2.1根据地域经济、文化特点,实现特色服务
淮海工学院图书馆地处渤海与山东半岛的沿海城市——连云港。连云港海岸漫长,文物古迹 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是《西游记》《镜花缘》文化的发源 地,是一座山海文化交辉的海滨旅游城市。连云港港口是中国十大沿海港口之一,目前已和 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一千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承担了全国90%以上的国 际过境集装箱运输任务。[3]作为全国四大核电站之一的江苏田湾核电站也坐落在 连云 港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目前已全面投入商业运行,将为江苏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根据连云港地区经济和特点,淮海工学院图书馆,应在传承海洋文化,服务地区经济,创建 海洋文化名城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可以考虑以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地方综合实力、港 口经济、核电站建设等为内容,建设特色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特色服务。
2.1.1设立特色文献中心。 我校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面向海洋、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服务地方”的办 学思路。我馆乘势而上,本着服务于本校学科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宗旨,以海 洋品牌信息资源建设为重点,建成了具有海洋学科特色、地方特色资源的JALLIS海洋与核能 文献中心,成为我馆的品牌文献中心,形成特色资源。
目前,该中心拥有海洋与核能类图书11189册,馆藏海洋与核能类中文期刊50余种,自建的 海洋专题数据库已经拥有全文文献7万余篇。海洋与核能文献服务中心的建成,极大地促进 了我馆海洋与核能特色信息服务水平,深化了服务层次,扩大了淮海工学院的知名度。
2.1.2建设特色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沿海高校图书馆要想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服务;要想在信息服务市场中 确立自己独特的优势,必须加强特色文献的书目数据库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4] 首先,要 根据本地工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搜集、整理、研究、介绍、记述蕴含本地区政治经济、 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文化源流、民族民俗、风土人情、土特物产等出版与未出版的文字、 声像等载体的文献。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研究,建成权威、系统地反映本地经济 和 文化特色的数据库。[5]其次,将自己馆藏海洋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整合国内外 的优秀涉海资 源,跟踪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前沿领域,建成高效共享的海洋信息资源平台,为地方海洋资 源开发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如我馆建成的海洋专题数据库,该库包括6个子数据 库,海外海洋数据库、海洋标准数据库、海洋法规数据库、中国海洋鱼类原色图库、中文海 洋数据库、海洋视频数据库。海洋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将填补我省海洋学科方面文献资源的空 白;将为我省高校向国内外展示我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贡献出一份成果;并可借助网 络为全省高校和地方科研机构最大限度地提供海洋文献资源的共享出一份力量。另外我馆还 开通了海洋科技信息网,保证了网络资源更快、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建立了海洋与核能文献 中心的专业博客(hywxzx.blogbus.com/),加大海洋与核能文献中心的宣 传力度,同时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务。
2.1.3挖掘海洋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地方特色。 海洋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与海洋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6]。海洋文化的发展不但可以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位,而且可以为 地方经济的发展 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因此,沿海高校图书馆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反映地方特色的 海洋文化体系,开发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文化数据库、阅览室或陈列室等,使地方海洋 文化更加发扬光大。淮海工学院图书馆根据连云港悠久的海洋文化历史特点,通过与地域 文化研究基地合作,深入而系统地搜集海洋宗教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海洋鱼俗文化、海洋 旅游文化、海洋沙雕文化、海洋美食文化、海洋景观文化中彰显连云港地方特色的海洋文化 信息,开发建成具有连云港海洋文化特色的数据库。重点挖掘、整理那些代表连云港古文明 的古遗迹和古文化。如:昭示万年之前,这里曾经出现人类文明起源的将军崖岩画;把华夏 文明传向东瀛诸岛的徐福东渡;帝王、文人墨客到此的巡游;谱写中华民族海运外交史新篇 章的“海上丝绸之路”。另外还有古东夷文化、古海州文化、古郁州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 让这些古老的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彰显连云港海洋文化特色。
《西游记》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发源于连云港、起源于花果山。 2004年花果山世界儿童联欢节暨《西 游记》文化节完全可以说明《西游记》文化不再只是中国人民自己的文化艺术,也是世 界人民普遍喜爱的文化艺术。因此,我馆在2007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期间,与本市《西游记 》研究学 者联合举办了“西游记文化陈列”展。展出的展品包括各种《西游记》版本、相关图片、文 字资料、摄影以及《西游记》中塑造的各种人物的历史版本、花果山的考证资料、吴承恩本 人在 海州地区生活的一些足迹等。通过大量的资料与实物充分阐述了西游记文化的渊源及影响, 此展受到了评估专家及广大读者的赞誉,不但弘扬了西游记文化,同时也提升了连云港 城市品位。
2.2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沿海高校图书馆必须转变服务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让信息资源走出校门,走向 社会,积极服务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实现资源价值利用的最大化。具体做法为:1)开 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沿海高校图书馆要凭借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通信等手段 ,为政府决策、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研究、市场需求、产品竞争、科技扶贫、科技下乡等 提供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如:检索服务、定题服务、查新服务、文献传递、文献加工、带 查 带译、情报研究、企业策划等。2)建立专家、学者主题知识库,由情报信息员定期搜集 和采集符合用户需求的知识信息,不断充实到主题知识库中,为用户提供跟踪服务;3 )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据统计,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到30%,大量科研 成果由于缺乏宣传而被束之高阁,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信函等,宣 传、推广和交 流科技成果,使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7]也可以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联 手合作,为企业推荐相应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既可以为学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也可也帮助企 业解决人力资源问题。4)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及时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并根据用户的需 求提供针对性强、使用价值高的情报信息服务。5)建立信息导航,让用户准确、快 捷地了解与之需要的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和国际发展趋势,节省其搜寻信息所花费的时 间。图书馆应利用搜索引擎、BBS、网上信息指南、虚拟图书馆等各种方式,为用 户 提供信息导航服务。6)与地方企事业合作,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文化、经济问题研 讨班。7)与市图书馆、文化局联合举办信息管理与信息检索培训班,对本市大、中、小 学校教师、各企业科技人员等进行信息检索能力的培训。总之,要以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当 好参谋,共同发展地方支柱产业,发展地方经济。
2.3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服务质量
在网络环境下,建设地方经济、文化,急需培养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图书馆要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的信息管理学知识、广博地域文化知识、外语知识 和丰富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并能够迅速获取信息并进行鉴别分析与加工整理的高素质复合型 人才。应以培训、进修、引进等方式进行系统培养专门业务方面的人才。只有培养 一支较高水平的专业情报队伍,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3结语
沿海高校图书馆除了为广大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以外,还要顺应时展的需要,解 放思想,走出校门,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以沿海特色资源为依托,挖掘和宣扬优秀的 海洋文化,实行特色化服务,为沿海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师晓青,宋云龙.中小城市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模式探讨——兼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图 书馆服务地方的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1).
[2]曾荣玉,闫道全,李宏伟.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最大效益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J].科 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8).
[3]李娟娟.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6).
[4]许维安.论海洋文化及其与海洋经济的关系[M].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2(5).
[5]刘振西.入世后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6 ).
【摘要】在新世纪新阶段,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口号下。青岛提出了加快向“蓝色经济”、“智慧城市”迈进的发展目标,21世纪也是海洋文化彰显和海洋文化产业跃进的世纪,文化的意义是社会价值和功利价值的统一,文化的发展需要坚实的土地,经济增长需要文化含量,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不仅是我们期望的目标,而且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海洋文化产业是代表先进海洋文化理念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式,它具有资源投入少、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海洋开发的砥柱产业和朝阳产业。
【关键词】青岛;蓝色经济;海洋文化;产业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海洋文化产业,是与海洋文化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可以为社会提供海洋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一体开发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山东半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海洋经济持续的增长。
(二)海洋文化产业的内涵
海洋文化产业,是与海洋文化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文化是海洋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曲金良教授在《海洋文化概论》中表述:“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加强海洋文化的研究与开发,是海洋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提升的障碍性因素
(一)对海洋文化产业缺乏战略性思考与规划
山东作为“孔孟之乡”,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与中国其他较发达的沿海开放地区相比,山东半岛受中国几千年来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较深,在经济发展上求稳而不求变,缺乏创新性和进取性,这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不相契合。同时,由于山东半岛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人们对海洋文化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从而制约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海洋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现实竞争力
青岛的海洋科研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青岛是海洋科研强市,但在海洋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以及产业发展方面,岛城还算不上强市,主要在于“缺乏强大的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与产业化平台,缺少发挥引领作用的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且传统产业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远远大于海洋新兴产值,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达到了瓶颈。”
(三)海洋科技应用人才和科研发展相对滞后
海洋人才的培养与产业脱节的现象非常严重,往往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海洋经济人才供应不足的关键原因在于培养模式存在结构性矛盾。据了解,山东在海洋经济人才培养上走在全国前列,单在青岛工作的院士就有十多位,基本涵盖海洋科研的全部领域。然而,据青岛市政府调研显示,虽然青岛的海洋科技人才很多,但结构不尽合理,基础研究占绝大多数,应用人才、经营人才、复合型人才还很匮乏,比如在海洋生物科研方面,青岛的人才和项目聚集在水产养殖上,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材料等海洋高端产业环节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
(四)缺乏科研力雄厚,创新力较强的龙头企业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从事海洋文化产品开发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对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程度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力,尚未形成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多个中小企业的完善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造成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活力和海洋文化资源的闲置及浪费。
三、蓝色经济区背景下青岛文化产业提升策略
(一)注重海洋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转变
1.注重区域合作,转变发展方式
山东今后在产业布局的分工方面,必须要注意到周边经济区的发展走向,尽量与其错位或者配套发展,加强与周边经济区的合作,避免重复建设的竞争,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发展方式转变。
2.协调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对滨海旅游业开发比较充分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其它相关海洋文化产业的开发,打造属于自己的海洋文化品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研发能力的海洋文化企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文化资源,实现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岛市沿海城市应按照与制造业相匹配的要求,突出发展与生产密切关联的以金融保险、科技信息、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创意产业、滨海旅游等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突出港口在蓝色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要充分发掘青岛区位优势、港口资源等有利条件,突出发挥港口大进大出的枢纽作用,引导船舶、钢铁、石化、海化等产业资源重组,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向港口、沿海园区和产业带集聚,打造以临港工业为支柱、港口物流为特色的港口经济集群,形成带动青岛市经济蓬勃发展的龙头力量。
(三)要坚持科技兴海,人才战略,增强推动力
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实施经济国际化的关键,实施人才带动战略,就是要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与经济国际化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全面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
将进一步完善对引进人才的鼓励政策,在科研开发、知识产权保护、户籍、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为其创造优良环境,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做到高级人才高级待遇,一流人才一流工作。
参考文献:
[1]沈镭.保障综合资源安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02)
[2]杨凤华.陆海统筹与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循环经济发展视角[J].科学经济社会,2013(01)
[3]杜军,任景波.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约束的成因与特征分析[J].开发研究,2013(01)
由于我国的地理位置东面和南面被海洋所围绕,这也决定了我国的文明深受海洋文化的影响。海洋文化的烙印在我国的滨海城市中尤其能够得到体现。我国南方滨海城市具有传统的文明的色彩,也受到海洋文化的冲击,因此,这些城市的滨海景观设计必然具有丰富的文化交融特点。因此,我国南方滨海城市滨海景观设计中也必然既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用更加包容的心态展现海洋文明的特性,让居住在其中的居民,外地来的游客感受到南方滨海景观的独特性及观赏性。
二、南方滨海景观设计的要素构成
(一)设计理念
滨海景观设计首要构成要素是设计理念。设计理念体现出滨海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框架,是开展滨海景观设计的必要前提,只有有了相应的设计理念,才能设计出具有系统性的滨海景观出来。
(二)人文要素
每一个滨海城镇的形成都有其历史沿革上的原因,而且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围。当这些地方的人们长期生活在此处的时候就具有了历史文化的沉淀,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理念。我国很多南方滨海城市都是在过去的城镇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南方滨海景观设计中应当重点保护这些历史文化印记,例如一些古老的街道、建筑,在设计新的滨海景观设计中应当着力保护。
三、海洋文化符号在南方滨海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设计目标
在南方滨海景观设计中,要将海洋文化符合融入到设计中来,还需要注重以下设计的目标: 1、加大南方滨海景观的保护力度滨海景观是滨海旅游城市的最大的亮点及特色,因此,应当加大南方滨海景观的保护力度,避免滨海景观的欣赏视野受到破坏。例如,可以在滨海景观的设计中将建筑物的密度降低,并且注重调整滨海景观的设计色彩,尤其要降低滨海城市建筑群的高度,以确保观赏滨海景观的一致性和舒适性。 2、重视滨海景观交通的设计我国南方滨海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经济较为发达,因此,交通设计如果跟不上,则会严重影响滨海景观的观景质量,大大影响一个旅游城市的美誉度。滨海城市旅游区内应当实施人车分流的制度,确保交通的畅通,让游客对滨海景观形成一个良好的印象。 3、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南方滨海景观通常具有很强烈的美感,且融入了大自然,因为南方滨海景观应当充分理由这些独特的优势,将一些大的公共空间的设计加入进来,让人们在观赏海景的时候,还可以进行其他娱乐活动,例如冲浪、钓鱼等,这样可以大大增加人们游玩的乐趣。
(二)设计原则
1、美观性原则
滨海景观设计最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美观性。海洋文化符号作为一种鲜明的文化符号,如果一种海洋文化符合融入到滨海景观设计中达不到美观性的角度也是不成功的。南方滨海景观设计融入了海洋文化符号,就更有可能创设出优美的意境。,滨海景观设计的原则就是突出美观性,不能为了将海洋文化符合融入其中而破坏了整体的意境。
2、现代性原则通常而言,我国南方的滨海城市都属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且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在海洋文化符号在南方滨海景观中的设计应用中,应当体现现代性的原则,以满足新时代新兴旅游者的要求。
3、经济性原则当代滨海景观设计设计应当充分考虑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指的是滨海景观设计应当依据当地城市的地形、地质和地貌进行设计,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创设景观,既然要符合节约经济的原则,当代滨海景观设计的经济性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很多城市通过设计林荫广场等形式,突出滨海景观的绿化效果,这也是符合当前国情的必然举措。 4、地方性原则南方滨海景观的设计务必体现出滨海景观的传统特性,例如,应当保留滨海景观的风土人情、人文特性及自然资源,使得滨海景观设计具有现代化景观的特点,也具有良好的景观特性。滨海景观的地方性特色应当体现在当地民俗、建筑风格以及文化底蕴的应用上,从而满足景观地区居民对于绿化的需求,以及对地方文明的传承。
四、体现海洋文化符号的南方滨海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
南方滨海城市优美的滨海景观以及宜人的气候。滨海景观设计中,应当考虑游客的需要,也要考虑公共空间设计的需要。以下是具体的设计方法:
(一)流线型交通设计
与滨海城市景观共生的是滨海沿线“面”的景观,将“海洋文化符号”的元素注入到“面”中,通过”点”“线”的引导,从而共同构成共生的流线型的交通设计模块。当南方滨海景观的交通设计又融入了海洋文化符号的元素,则可以突出南方滨海景观环境和人文的融合,海洋和陆地的融合以及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交通设计应当对交通路网进行合理的规划,以交通畅通为基本的原则,将各种滨海景观设计添加进来,将海洋文化元素加入进来,从而营造出优美的滨海景观。
(二)海洋动植物的设计
南方滨海地区有一些特殊的海洋动植物,这些动植物的设计让南方滨海景观有了与北方滨海景观不同的地方。海洋文化赋予了南方滨海城市更多的开放性的空间,海洋的沿岸具有连续性的带状特点,南方滨海景观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一些重要的景观景点赋予了人们足够的想象空间。
五、结论
综上所述,海洋文化符号在南方滨海景观设计的应用中,与陆地景观的设计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点。海洋文化符号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吸引力,也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南方滨海景观是在南方的气候条件上进行设计的,海洋文化符号也必有具有亚热点气候的特点,将南方滨海景观设计与海洋文化符号相融合既是传承海洋文化的需要,也符合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发展原则,有利于促进南方滨海景观设计理念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陈清、赵洋.融入海洋文化理念的滨海城市景观特色塑造――以泉州市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
2.刘程程.烟台特色滨海景观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6) .
海洋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考虑:感知海洋文化、欣赏海洋文化、理解海洋文化、践行海洋文化。让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课堂,精心组织校内外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中体验海洋文化的精神内涵,进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依托海洋文化精神,培育体现时代精神的“海的儿女”
培养海的儿女,就是要培养“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心胸宽广、知识渊博、开拓进取”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为使学生具备以上品格,达到教育目标,在教育过程中进行“开展三种教育、培养三种精神”的活动。
1.开展尊重教育——源于大海的宽广博大的品格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我们对大海精神最直接的认识,在德育中,以大海宽广博大的特点切入,引导学生学习海的精神。通过以尊重为主题系列的名言、格言、诗歌、歌曲、故事的征集,引发学生对“尊重”含义的讨论,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短剧创作展演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对海洋精神的认识,将这种品质融入自己的性格之中。
2.开展和谐教育——源于大海的热情与包容、博爱与奉献的品格
构建和谐校园是我们的总体目标。通过实施海洋文化教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校园。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每个班都选取了自己最喜爱的海洋动物作为班级吉祥物,这些“吉祥物”的精神就转化为班级精神,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我们发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选择“班级吉祥物”时,学生非常自觉地选择那些具有集体精神、奉献精神的海洋生物,如企鹅、海鸥等。抓住这一契机,我们深挖海洋文化中与和谐相关的精神,总结出“源远流长、主动接纳、和谐融汇”的“融”的精神,并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让每一位师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生活在集体中,以无私奉献为荣,以为创建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已任。
3.开展励志教育——源于大海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
大海日夜奔流不息,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有机体;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能迎难而上,勇往直前。这种精神对于这个时代中缺少挫折体验的初中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根据大海的这种精神,提炼出“激情进取、勇于担当、追求卓越”为主要内容的“荣”的精神,鼓励学生在成长的航程中,能够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4.培养开拓精神——永不言败、勇于创新;永不言弃、勇于挑战
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跌倒了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爬起来”的精神。
5.培养创新精神——大海亘古常新,海洋是活动的、变化的,有较大的自由度,较少狭隘观念与守旧思维;同时海洋又是积极的、进取的,有广阔的想象与联想的空间,开拓人的心灵世界。
对于新一代的中学生来说,拥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更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通过组织生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活动、濒危海洋生物的调查活动、海产品加工企业的走访活动等,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社会问题的研究中去,他们在活动中提升了实践能力,在思考中培养了创新精神。
6.培养团结互助精神——渔民们驾舟闯海,时时处处布满风险,唯有团结协作,相互匡助,和衷共济,才能击败风浪。长期的海上糊口,使渔民们结成了一个坚强的整体,所谓“同舟共济”“风雨同舟”恰是渔民这种群体精神的真实写照。
三、依托海洋文化资源开展以提高学生生活能力为主的民生教育
1.环保意识的培养
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问题。通过让学生参加调查海洋污染、水质变化等活动,了解到人为的因素成为环境海洋“由蓝变黑”的直接原因,从而教育学生珍惜身边的环境,从我们自己的宿舍、学校的环境卫生的保持做起,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2.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结合思想品德、历史、地理、校本课程中“海洋环境”等学科的学习,用整合的概念进行教育。如组织“家乡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调查、组织“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吗?”的讨论等,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海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我们周围虽然是无边的盐碱滩,但是滩涂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如孵化、养殖、海产品深加工等项目,都是家乡经济腾飞的增长点。鼓励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家乡海洋观光、海产品DIY、温泉旅游以及其他特色项目开发等。
四、建立起以海洋文化教育为切入点的激励评价体系
1.以涉海名人事迹为基本教育素材,充分挖掘教育内容
学校进行了世界涉海名人、中国古代、现代与当代涉海名人故事的搜集与交流,并在学生中间开展了“海的儿女”群英会、我身边的“海魂”等活动,让学生从这些名人以及普通人身上,学习他们海一样的精神。
2.坚持“海之骄子”与星级评价
经安中学制定了详细的“海之骄子”的评选条款,从品格、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考量,为学生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星级班与星级宿舍的评选,也同样是以海洋精神为切入点所进行的激励性评价策略。
五、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海洋特色活动
1.以主题教育月形式开展系列主题教育
如“爱家乡爱学校爱自己”活动月、“我为大海歌唱”主题活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主题活动等。
2.海洋艺术教育
设立海洋体育节、海洋艺术节,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活动;语文《浅湾文学社》常态活动、“海韵悠然”摄影作品交流展览、英语“蓝色阅读”口语交际活动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
3.开展其他海洋文化系列文学活动
“唱响渔歌”诗歌朗诵、“爱我家乡”演讲比赛以及“MY SCHOOL”“MY HOMETOWN”“魅力雪莲湾”海洋文学创作也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参与热情。
4.海洋文化教育阵地建设
学校设立“海之声”广播站,校园资讯传播、优秀师生原创文学作品推介、先进典型事迹推广、真情互动点播等内容,成为校园中强有力的声音。学校还加大力量建设“海洋文化展览室”,将海洋常识、海洋科技、海洋艺术等领域进行融合,让学生感受立体的海洋文化。
通过对海南三亚海棠湾滨海景观休闲带规划设计中海棠湾的背景,总体定位,总体区域调研的分析,提出规划的构思。要求应遵照滨水景观建造原则,完成后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能满足滨海景观结构安全性的要求,又能适应景观对于造型和审美的需求,为我们在海岸景观设计领域积累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滨海景观设计;海洋文化; 符号;创新
三亚无疑是一座美丽温馨的海滨城市,一个被大自然宠坏的孩子!大自然把最宜人的气候、最清新的空气、最和煦的阳光、最柔和的沙滩、最湛蓝的海水、最美味的海鲜、最风情万种的少数民族…都赐予了这座海南岛最南端的海滨旅游城市。
根据前期的调研和考察,了解到多数新婚佳人倾向于选择海南三亚这个美丽的城市作为其度蜜月的圣地,既然是如此一个理想的度假胜地,我们就应该好好利用。作为一个滨海区,是城市景观特色的展现地,又能为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提供游览休息、海面活动的场所。在城市滨海景观设计中,应该通过对滨海城市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分析和研究,充分挖掘能够体现海南三亚滨海城市和滨海形象特征的景观要素,系统研究它的规划和设计。
一.交通流线设计
与城市共享的“面”――贯穿公园东西的景观轴将城市的“风”、“景”引入,同时也将中心湖面的景观映入城市;与公园结构共生的“线”――滨海景观轴步行系统的线性绿化带突出公园的脉络机理,同时产生步移景异的观景线;与空间相融合的“点” ――景观节点像雨滴般渗入各类空间的绿色,创造了优美的小环境和宜人的环境气氛。
统一性特点:遵循组织交通,合理分区,创造景观的三统一原则进行路网的规划;便捷性原则:以主导性人流为主的道路尽量布成直达,以提高环境的完整性;景观性原则:道路与环境相结合,临水穿林,对景生情,营造滞留空间。
二. 功能分区设计
中心景观湖区:设计的重点,心形的中心湖、椰林的围护,漫步在温暖舒适的木栈道上、居民闲适的漫步,浪漫的感觉油然而生。入口广场:在开敞的入口处设置了大型的带有喷泉的水上舞台,傍晚时分小区人群可以放着音乐在此歌舞升平,以强身健体,同时也热闹了整个公园。浪漫花海:整个园子扑满花香,给游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气氛。公园用地:利用本土植物园,突出地域特色,是游客切身感受到三亚的特点。娱乐设施用地:有茶室和俱乐部供游客休息与活动的场所。在这块区域处设置了次入口更加方便游客进入,同时室外的游泳池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室外活动空间。滨海公园用地:有观景木看台与滨海防护林,内湖景观相融合,是人们与这块美丽的大自然更加亲近。
三. 植被种植设计
通过植物造景体现景观风格的多样性。各式各样的植物种类,为创造风采各异的植物景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植物各有其不同的气质.可以为烘托气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种植设计概念:土壤含水分的不同和受海洋影响的差异,分为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分别为:内陆自然景观到沙滩性自然景观的变化。同时,生态自然景观与人造自然景观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种植设计注重地理条件,施工时选择了大量的乡土树种作为基本的树种。横向;内侧:人工椰林+草地,中间:沙土=灌木丛,外缘:密植酸豆树+草丛。竖向;上层:人工椰林,下层:沙土生刺灌木+人工草地。道路宽度、树种、绿化布置应形成良好遮荫体系。道路绿化应注重层次感,形成草、灌、乔相结合,花、叶、果相映衬的立体景观效果。区内旅游度假区应努力营造花卉景观,花卉种植应体现自然、乡土风格,避免华而不实的环境设计。
海洋,是自然赋予城市的开放空间,具有连续性,连接性,边缘性的带状特征。滨海区通常作为独特景观特制的区域,其中不乏重要景观点。观景首先要有恰当和足够的观景点。邀月长廊,休闲椰林,亲水木栈台这些景点给游人提供了可观可游可歇的观景点。观景点的设计应做到动静相宜,近水,亲水这些给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充足的多方位的观赏场所,以形成滨海区完整的形象特征。
观景点的基本要求是观景点与景点之间具有良好的通视性,以及景点是否在观景人良好的视域和视距范围内。中心湖――以心形作为主要景观设计概念,因此而得名。体现了大方、简洁的景观设计原则;注意动态景观之间的互动性和布置节奏及韵律,注意对劣质景观的视线遮挡,利用地形变化来调节观景者的视线范围,也可利用植被或其他设施来遮挡哪些不利的景观。公园的开场绿地,让市民能够进入公共活动区域,亲近更多的绿地,接近自然生长的形态,让人们仿佛置身于未加雕琢的自然之中;坐在大草坪上,能欣赏开阔的中心湖区,绿树、碧草、白云、蓝天倒映在水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公园内设计了多种亲水形式,包括草坡的、叠石的、木栈道等等,丰富了景观效果。
结语
滨海景观与陆地景观相比,除了具有阳光海滩波浪等景观元素外,还能更好的实现与大自然的互动性,因此开发前景较大。滨水区具有对城市的开放性,将滨水区作为城市规划的边缘区域,建立良好的景观序列连续性,将人们的活动引导到水边,在规划中应根据当地现有条件,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内涵,充分发挥本地特色。三亚作为一个热带滨海城市,应着重发挥其热带景观特点,特别是通过对植物材料的运用体现热带风光,同时还要满足生态环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徐荧光.对三亚城市中心地区城市设计的探索[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王胜永.王晓艳.孙艳波对滨湖绿地景观分类的认识与探讨[期刊论文]-山东林业科技 2007(4)
[3]高桥鹰志+EBS组.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01
[4]盛红.我国滨海旅游度假区开发的文化问题思考[J].海岸工程,1999
[5]刘旭.图解室内设计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翁毅,周永章,张伟强,等.亚热带沿海景观的旅游保护性开发及建设探讨[J].台湾海峡,2006
[7]刘旭.图解室内设计手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舟山;海洋文化;海洋文化产业
1关于海洋文化产业的涵义
1.1海洋与文化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是生命的摇篮,同样海洋也是文化的起源。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因为海洋内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也因为海洋变化多端、神秘莫测,所以人类自古以来热衷于探索海洋,将海洋视为智慧与力量的象征。关于海洋文化,曲金良先生是这样表述的:海洋文化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源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所以说一切缘海而生的文化都属于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相对的,是内陆文化。因为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的发展,人类出现了两种文明,分别是:蓝色文明和黄色文明。黄色文明主要是指农耕文明,从事农业耕作的人,面朝黄土背朝天,所能看到的也只是自己头顶上的一方窄窄的天空,对土地有着深深的羁绊。蓝色文明与黄色文明有着巨大的区别,大海波涛汹涌,变幻莫测,探索海洋,与海为伍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大海是五洲的通道,在海上人们对外交往、进行贸易活动、互相融合,所以海洋文化比内陆文化更加具有冒险性、包容性、开放性、平等性。
1.2海洋文化与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蒙特利尔会议上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中可以看出文化产业是文化产品的生产机制,并且这种生产机制是按照工业标准的,而不是小规模地、零散地、无规划地生产,是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文化产业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向社会贡献着文化效益。文化产业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统一体,所以文化产业具备着双重效益。文化产业因其独特的双重效益,被评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日益成为国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之一。我国许多大型城市将文化产业当作支柱产业,许多省份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但是目前的文化产业主要是以城市文化为主体,农村文化产业尚属薄弱。而农村文化产业对我国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又有着重大的意义,是我国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舟山的海洋文化产业主要是以民间的特色资源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舟山市是我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拥有1390个岛屿和270多km深水岸线,是我国的第一大群岛和重要的港口城市,海洋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1.3海洋文化产业
新西兰经济学家费希尔(A.B.Fischer)和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G.Clark)将国民经济划分为三次产业,分别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那么显然海洋渔业属于海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对第一产业或本产业所提供的原料进行加工的产业部门,那么第二产业包括海洋石油、海洋盐业、海洋食品加工业等。第三产业是指不从事生产的产业部门,主要是以服务业为主,海洋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海洋运输业、海洋教育科研、海洋旅游业等。虽然海洋文化产业未在海洋第三产业中明显标注,但很显然海洋文化产业属于海洋第三产业。海洋文化产业成为海洋产业经济、甚至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并为其他海洋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发展空间,提供新的支撑点。
2舟山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舟山群岛新区是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的国家层面的新区。近年来,凭借着良好的势头,舟山的海洋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截止至2016年,根据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所公布的名单中,全国共有21家企业单位入选海洋文化产业基地。舟山市占据了5个席位,占据全国海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总数的近1/4。这五家企业单位分别是普陀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舟山国际沙雕有限公司和普陀岑氏木船作坊、舟山市海洋科学城建设管理局和舟山彼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五家企业单位在舟山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较强的示范、支撑、带头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舟山的海洋文化产业开发主要以海洋旅游业、节庆日会展、休闲渔家乐、文化旅游产品为主,现将从这四个方面分析舟山的海洋文化产业现状。
2.1海洋旅游业
旅游业是海洋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以海洋文化为内核,依托舟山优美的海岛环境,舟山海洋旅游业前景广阔。普陀区是舟山旅游业的重点发展区,在《舟山市普陀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中,普陀区着力构建“一带两区多点”的文化产业布局,“一带”即沈家门东港文化产业带,“两区”即朱家尖文化旅游及运动休闲产业集聚区、桃花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多点”即展茅、六横、东极、虾峙、白沙、登步、蚂蚁等岛屿地区。可见,舟山正极力打造海洋旅游业的集群。但同时舟山海洋旅游业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美丽的海岛风光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在开发海岛的同时保护海岛,是舟山海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文化是旅游的内核,现如今是体验经济的时代,同时旅游业也步入了追求文化享受的时代,所以如何重点深度挖掘海洋文化是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的基础。
2.2节庆日会展
节庆活动在我国历史悠久,而节庆日会展在我国的繁荣兴盛与节庆日旅游密不可分。节庆日会展的成功举办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十分有利。节庆日会展是对当地优秀文化的展示、传播,有利于增加当地人对于本体文化的自豪感和外来人员对于当地文化的认同感,更加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节庆日会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大量人口的涌入,拉动了当地的消费需求,客观上也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带动餐饮、住宿和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发展。舟山这几年在节庆日会展活动方面迅猛发展,对舟山的旅游产业有着重要的贡献。但从总体来看,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节庆日会展,舟山的节庆日会展活动展现着独特的地方特色,深深地扎根于海洋文化之中。例如秀山海泥狂欢节、中国海洋文化节、岱山听海节、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艺术节等,内容丰富多彩。
2.3休闲渔家乐
休闲渔业是现代渔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而渔家乐是休闲渔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舟山依靠丰富的渔资源,以渔文化为依托,打造了富有舟山特色的渔家乐,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景观、海洋文化和海洋风情。近年来,依靠政府扶持,舟山的渔家乐已经初具规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15年,舟山累计投资8.39亿元,建成各级各类渔农家乐集中村(点)102个,民宿(点)1996家,从业人员1.67万人,客房数1.37万间,床位2.83万张,餐位4.82万个。三星级民宿(点)275家,四星级以上民宿(点)31家,省级农家乐特色乡镇1个,打造渔农俗文化产业和精品项目7个,已构成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乡村旅游三大板块,富有海岛特色和海洋文化风貌的舟山渔农家乐已成为舟山市吸引外地游客的重要业态和渔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深度挖掘休闲内涵,来扩大消费群体是舟山休闲渔家乐发展的重要议题。
2.4文化旅游商品
文化旅游商品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同于以往的地方特产,文化旅游商品以地方特色为基础,以文化为附加值,文化附加值越高,产品价值越高。文化旅游商品是旅游消费的构成要素之一,是非常极具开发潜力的产业。而如何使文化旅游产品从开发、设计到生产、销售形成全产业链,最主要的是要形成产业集聚。舟山目前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就存在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各大中小企业各自经营。就此而言,政府应该发挥行业的引领作用,引导各大中小企业抱团经营,要有大产业观念,形成品牌效应,深度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是舟山的文化旅游产品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舟山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3.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旅游业、休闲渔家乐等多种文化产业的开发,造成了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说过:“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迫在眉睫,美丽的海岛、美丽的乡村是吸引外来游客的重要因素。要获取“金山银山”的前提是保护好“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控制是海洋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最主要的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转变思想观念。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享有者归根到底都是人民群众,“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必须是人民群众自愿、主动地选择。通过张贴标语、科普宣传等方式,使生态文明理念成为人们群众的共识。
3.2加强经济和文化的互动
第一,发掘隐性的海岛海洋文化资源,丰厚文化内蕴,增强发展潜力。增加海洋文化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海洋文化产品的品格,是扩大海岛海洋文化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的基础性条件。我们应把一些原先并不被看好的海洋文化资源逐渐开发成文化产品,以满足日益扩大的精神需求,并应着力丰厚海洋文化产品内蕴,提高其档次,增强其文化影响力。
第二,通过海洋文化节庆,逐步形成并发展有特色的海岛海洋文化企业。举办海洋文化节庆,展示当地的独特海洋风情,是推动海洋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海洋文化节庆应逐渐向海洋文化企业策划运作为主的方向转变,这样既可以省钱,也可以锻炼队伍,提高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经营能力,并能保持海岛海洋文化事业的长久发展以及节庆文化的长盛不衰。我们应尽力扶助发展本地的海洋文化产业,通过企业化运作的方式举办有关节庆,达到产业发展,社会满意,经济效益好的多赢局面。
第三,主动打破海岛封闭性,增强海洋文化企业的竞争实力。从海洋文化企业的角度看,此种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具有海洋文化策划的创新理念和实施能力、特色的海洋文化产品、符合海洋文化企业特点的科学管理机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适度的企业规模。市场经济不保护弱小,海岛海洋文化企业只有练好内功,主动走出去,熟悉岛外海洋文化大市场,参与岛外海洋文化大市场,才能拓展视野,扩大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海岛海洋文化企业经营者也应主动邀请外地同行、专家出谋划策,并吸收优秀的海洋文化产业人才来海岛工作,逐步提高海岛海洋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