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8:24: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字经济的基本要素,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系统集成类项目管理的研究意义
1.1集成系统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随之加速。而信息技术及系统集成管理方法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和项目管理的过程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企业均开始进行计算机系统集成类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更多的企业加大了在信息化网络建设和提升方面的投资,成绩显著。本文立足于轨道交通建设特点,结合近阶段涌现的成功经验,描述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轨道交通建设特点的融合的系统集成类项目管理系统,对企业不断地改进提高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寿命周期管理水平、提高建设效率、更具竞争力的未来进行展望。
1.2系统集成类项目的建设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之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显著。我国在轨道交通建设已取得显著成就,并正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出去”的更高要求客观促进了企业主动在工程管理领域大量采用基于信息系统集成的工程管理系统,打造“智慧工地”。在实现提高轨道交通建设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水平及提高建设效率这些目的同时,也成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信息系统集成类项目管理系统的相关工作
2.1实现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对工程项目而言,总的建设原则是采取前期预研,总体规划,优先目标,分步实施,多方协同和效益驱动等相关原则。而对于轨道交通工程而言,由于其所需要管理的面更广,内容更为复杂,技术难度较大,宜首先研究确定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以及集成化管理所应该包括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关的信息系统集成类项目管理系统设计思路和基础,进而形成整体运行架构、完善各子系统承载功能,从而进行分部设计和实现。一般而言,系统贯穿设计和施工全过程,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当中实现虚拟的现场状况和组织模式,使其更接近于真实的工程现状。各子系统针对各单位工程及分部分项的过程和检验监测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注重实用,易于操作。在有效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的同时,为今后的工程交付提供了系统详实的数据资料。
2.2实现各类目标的细化
信息系统集成类项目管理系统,以数字化的“智慧工地”的建设,使各种项目目标和要素得到细化和分解,并处于全过程受控状态。系统从工程领域“人、机、料、法、环”基本要素入手,结合工程项目特色及自身管理经验,以基本要素、全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为基础,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人脸及图像识别、智能传感器和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目前,已有如集成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技术的地下结构作业监控系统、集成人脸识别和移动定位技术的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等多项面对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类项目管理系统出现。这类系统均将工程项目各要素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信息化,为现场管理和现场度量提供基础数据。并结合数字测量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在总体目标细化分解的基础上,分阶段实现其资源、进度、质量、安全管理目标的达成。各参建企业全面参与,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总体把控,实现建设管理的整体目标的受控达成。
2.3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管理工作
信息是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核心和基础内容。在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阶段,宜在实现“智慧工地”并采集海量数据的同时,对实时采集的各种信息实时做相应治理和处理,将其结果用以辅助建设管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轨道交通建设受制于数字化及信息处理技术,多采用人工测量和收集数据,造成了建设效率低、成本高的状况。针对以上情况,在对工程现场数字化的基础上,可建设统一的数据仓库,将数据和信息归集并进行挖掘,实现对各类数据的及时分析处理和有效归档,形成数据分析结果,辅助现场管理。企业进而可根据应用场景,通过对数据处理算法的设计和迭代,在实现实时监控的同时,将“智慧工地”采集的海量数据用于企业知识建设,辅助对各项工作和资源的管理,从而提高后续项目的建设水平。
3结语
通过建立信息系统集成类项目管理系统,可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提升和资源优化配置。轨道交通建设企业应对其有足够的重视,把握好发展的机会,以“智慧工地”为契机,拉通“云、大、物、智、移”等新兴技术与工程项目之间的联系,使信息系统集成集成类项目管理系统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施工现场的现代化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效益,促进轨道交通建设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晓望.计算机系统集成实施与项目管理途径分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08):65-67.
[2]黎波.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与项目管理实施要点研究[J].通讯世界,2016(16):205-206.
[3]赵学东.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实施与项目管理途径研究[J].通讯世界,2016(16):213-214.
[4]刘立群.试议计算机系统集成的项目管理[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5):158-159.
关键词:金融聚集;形成机制
金融产业集聚是指各类金融资源在金融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与地域条件协调配置,进而在一定空间内生成金融地域密集系统的动态过程。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产业聚集的趋势开始出现,从最初的少数几家银行集中发展到今天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空间上形成集聚,集群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的基本形式。近年来,国际资本加速流动,金融业并购重组频发,经济和金融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了金融机构在金融中心集聚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对金融集聚形成的原因、过程的研究成为了学界热点,其理论成果对区域经济、区域金融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一、文献回顾
对于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和推动因素及其内在机制问题,国内外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并形成了丰硕的成果。在金融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方面,大多数学者以Marshall(1920)和Weber(1929)的研究为基础,将金融产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总结为四个基本要素:规模经济、交易成本、集聚经济和外部经济,认为金融产业集聚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这四个基本要素的作用而发生的。城市经济学者从城市和经济发展理论的角度对金融集聚现象进行研究,Economists Advisory Group(1984)认为金融中心的建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建立之后会凭借其带来的各种规模经济显示出巨大的生存能力和收益。金融地理学者大多从信息的角度来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认为空间区位是金融产业集聚的另一基本要素和形成原因。我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出发,对金融产业聚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机制进行了考察,如潘江丽(2002)和蒋三庚(2006)。
二、理论分析
金融聚集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聚集,具有与其他产业聚集不同的特点,但是从其历史发展轨迹来看,又与其他产业聚集机制有相似之处。我们通过分析金融聚集的特殊性,并借鉴其他产业聚集的机制,认为金融聚集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扩三类,即市场推动机制、政府引领机制和金融聚集自我强化机制。通常认为,传统的金融聚集,如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多以市场推动机制为主,而离岸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聚集则主要依赖于政府引领机制,而在当代政府推动与市场联动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成为金融聚集功能得以实现的主要动因。在这三种模式下金融聚集功能自我强化机制自始至终发挥着作用。
1. 市场推动机制
指由于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壮大,市场需求自发地促进了金融资源的汇聚,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在空间上形成聚集。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源聚集的引致,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经济发展本身需要资金的支持,这是经济发展导致金融资源聚集的根本原因;二是经济发展使贸易活动逐渐增多,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市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随之扩大并导致集聚;三是经济发展使人均水平提高,同时又创造出来大量的消费产品,使得整个社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增加。从过程上来说,金融资源聚集一般伴随着经济商贸中心的发展,一方面,经济发展带来的频繁的商业和贸易活动为金融资源的聚集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金融资源就趋向于向商业中心区域汇聚。总的来说,金融内生于经济,金融需求决定了金融供给。经济对金融的需求是吸引金融资源聚集的根本动力。
2. 政府引领机制
指为了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政府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出台相关政策,通过减免税收、降低门槛等一系列措施吸引各类金融机构进驻,开办各类金融业务,引领金融资源聚集,形成一个以金融活动为中心、以带动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优惠政策为先导的特殊区域。在这种机制下金融资源的聚集并不主要依赖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而是依赖于政府制定宽松的金融税收政策和灵活多变的管理。离岸国际金融中心的产生主要依赖的就是这种机制。这种机制最典型表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金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金融已成为各国之间国际政治经济较量的工具。因此,英美等政府大力采取放松金融管制,鼓励金融创新,推动金融自由化,在政府的推动下,金融市场主体大力在金融基础设施、金融产品、新的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了大力创新和改革,金融产业聚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并取得的了在国际金融领域以及国际金融中心格局中的主导权。
3.自我强化机制
指当金融资源聚集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产生的一种自我强化机制。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效应、技术进步效应、网络效应等。金融聚集会产生很强的正外部性,随着外部效益增强,更多的企业会被吸引而来,金融需求增加,金融聚集的程度也会随之增加,产生自我强化。创新与金融聚集往往共同发生,金融聚集区丰富的金融资源对于创新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创新能力纷纷向聚集区转移,从而区域的创新活力,促进区域发展。创新能力增加也带来了技术的进步,高新技术的运用会使区域发展更有效率,数字化、网络化也使金融聚集区的服务范围更广,带动更多地区发展。区域网络规模也随着聚集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使得聚集区内专业化分工程度提高,企业之间的交易联系更密切,交流合作更频繁。四种效益之间并非独立,它们之间产生相互作用,比如规模经济效应能够吸引创新能力从而创造创新效应,而创新效应与技术进步效应又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共同作用又能引导网络效应发挥作用。因此,金融聚集一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强大的自我强化机制就会带动自身的发展,引领更多的金融资源在相应地区集中,形成金融中心。
三、政策建议
在总结了金融产业聚集的形成机制后,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加强政府与市场联动作用。在市场发达,金融聚集趋势明显,金融集聚需求旺盛的地区,政府要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支持,加快建设金融中心,加大力度整合各类金融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金融集聚趋势不明显,但是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需要金融资源汇聚以提供发展保障的地区,政府应起带头作用,采取各项政策措施吸引金融机构进驻,以尽快释放发展潜力。
海量旅游信息的蜂拥而至,显示出庞杂性、无序性。六大理论为旅游信息的获取提供了依据。分别从地理学、旅游学、组织学、信息学、系统学等多学科角度,分析获取各种类型的旅游信息,是旅游信息三维分类的数据基础,为旅游信息分类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旅游信息分类结果准确可靠;旅游信息三维分类法是旅游信息的组织方法。通过对旅游信息现状、特点、趋势的分析,以旅游三体理论和六要素理论为基础,以协同理论和信息组织理论为手段,以需求层次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目标,整理、筛选、归纳旅游信息,从时间、空间、属性三个维度建立旅游信息分类体系;对旅游信息三维分类体系中的旅游信息进行归类编码,建立完整、规范、科学、有序、统一的旅游信息编码体系,研发旅游信息数据库及旅游信息应用平台,处理、应用旅游信息并进行数据挖掘,拓展、延伸旅游信息,丰富和完善旅游信息获取的理论体系以及旅游信息三维分类体系。
2基本框架
2.1基于六大理论的旅游信息提取
根据以上六大理论,采用归纳演绎法,深入分析其理论思想、内容体系,提取旅游信息。其中,旅游三体理论以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为依据,旅游活动是旅游者通过旅游中介到达旅游目的地获得一定享受体验的过程;六要素理论是从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方面来概括旅游活动的特征,是旅游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过程,旅游信息包括餐饮、住宿、交通、旅游、购物、娱乐等六类信息;需求层次理论从五种需求层面对旅游信息进行归类,分别为景点游览线路信息需求、旅游产品与服务旅游企业信息需求、旅行社、旅游商品、旅游感知和反馈信息需求、旅游安全、旅游预警、旅游管理和旅游设施信息需求、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和旅游用品信息需求等;协同理论将旅游信息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支持保障子系统、目的地子系统、客源地子系统、旅游产业子系统等四个信息子系统,各子系统自成一体且联系紧密,使系统的整体和局部达到高度的有序化;信息组织理论采用等级分类法进行旅游信息分类,使得无序化的旅游信息有序化;可持续发展理论促进旅游信息健康持续的发展,谋求发展旅游经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协调旅游环境。
2.2旅游信息三维分类体系基本框架
基于六大理论,借鉴其他学科信息分类最新研究成果,在提取旅游信息属性维度的基础上,结合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构建旅游信息三维分类体系。其基本框架见图2所示。
3旅游信息具体分类
将旅游信息分类体系分为空间维、时间维和属性维3个维度,在深度分析旅游信息分类层次、类目粒度、排列、命名等具体结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旅游信息三维五级分类体系。
3.1空间维信息
空间信息是表征旅游实体的空间位置、形状及与其他空间实体拓扑关系的信息,属于定位信息,用以确定旅游实体的空间关系和所处地理位置,反映旅游实体的空间分布状况[18]。空间信息主要包括旅游事物的空间定位信息及其图形图像信息资料,空间定位信息主要是各种图形图像资料、旅游统计年鉴和公报等;图形图像信息是空间信息的定位基础,主要有地图数据、影像数据和元数据。本文将旅游空间信息分为五个层级,见表1。根据GIS的理论和技术,地理定位信息表达了旅游信息的空间位置,也间接地表达了旅游实体间的空间关系,具体定位采用平面地理坐标来表达几何位置;图形图像数据包括纸质地图、遥感影像、电子地图3类,这些图像数据按照比例尺分为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小比例尺3种类型[19],各种比例尺地图根据所表达专题要素分为旅游地图、景区(点)分布图、导游图、资源分布图、旅游交通图等类型,图形图像根据左下角经纬度坐标确定图幅信息。
3.2时间维信息
时间信息体现旅游事件的发生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公众假日和旅游节庆活动等引发的短期旅游流在中国旅游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0],由此产生了旅游淡季和旺季。旅游人数、收入支出、旅游活动等旅游信息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旅游时间信息对旅游管理机构把握旅游旺季、淡季极为关键。旅游旺季各种旅游信息需求量大,淡季则相对较弱。时间维度按自然时间尺度分为年、月和日,按旅游季节差异分为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其中,旅游旺季信息包括黄金周和节假日信息,旅游淡季信息为普通的周信息,分类结果见表1。
3.3属性维信息
根据旅游信息分类体系基本框架,旅游信息属性维包括四个部分:旅游客源信息、旅游目的地信息、旅游产业信息和旅游管理科研信息,各类旅游信息按照具体内容向下细分形成四级分类体系。(1)旅游客源信息旅游客源信息其本质是与旅游者紧密相关的信息,通过对旅游客源地信息的研究,旅游企业及其管理机构能够全面地了解客源市场和旅游者需求。将旅游客源信息分为客源地信息和旅游者个人信息。(2)旅游目的地信息旅游目的地其本质是供旅游者旅游活动的旅游景区(点)以及各类旅游服务场所。食、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要素,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活动也是围绕这些要素展开的[21]。在分析旅游目的地包含要素类型的基础上,将旅游目的地信息分为旅游资源信息、旅游产品信息、旅游设施信息与目的地基础信息四类。(3)旅游产业信息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和部门,具有产业关联度高、综合带动效应明显等特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2]。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也日渐成熟,其综合性极强的行业属性与其他为旅游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相关产业相互融合形成大产业,大旅游格局也逐步形成。旅游产业是旅游业和多个相关部门相联系构成的旅游产业集群,在各个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旅游产业面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旅游产业按照与旅游业的关系分为旅游核心产业和旅游支撑产业[23],具体见表1。(4)旅游管理科研信息从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旅游地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出现了多元化格局,管理模式各不相同,管理绩效也千差万别[24]。近年来,围绕旅游业发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旅游企业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成果显著,旅游科研信息成为指导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据此,旅游管理科研信息主要包括旅游管理信息和科研教育信息。
4旅游信息编码
旅游信息编码的目的是方便计算机存储和数据库管理,使得旅游信息的检索有统一的执行标准,便于信息用户对旅游信息的搜索查询。目前国内还没有旅游信息编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为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本文在遵循科学性、唯一性、系统性、扩延性、直接明了性、便捷性等编码原则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相关行业、企业编码标准和规范,进行旅游信息分类编码。如:农业信息编码采用多维编码的混合编码方式[19],企业信息采用按层级编码的分类标识码编码方式[25]等。
4.1编码方法
在旅游信息三维分类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编码结构以及编码方法,从计算机管理角度出发,采用十进制数字编码方式,对旅游信息进行编码。最终确定旅游信息编码结构为:“空间维编码+时间维编码+属性维编码”。
4.2空间维编码
为了将旅游要素准确的匹配到地图上的相应位置,以便查询及确定图形图像信息,参考地理坐标来实现地址匹配[26]。空间维逐级细分为5个层级:第一级为1位数字码;第二、三、四级均为2位数字码;第五级为9位数字码。旅游信息空间维度码共由5级16位数字码组成。
4.3时间维编码
为了对旅游信息进行时间定位,时间维度码采用十进制数字编码方式表达,由4级9位数字码组成。第一级用四位数字表示,表示年份信息;第二级用两位数字表示,表示月份信息;第三级用两位数字表示,表示日期信息;第四级用一位数字表示,表示旅游淡季、旺季信息。
4.4属性维编码
为了表达独立于时间和空间的旅游属性信息,属性维度码采用十进制数字对各分类层级进行表达。第一级是1位数字码,第二、三、四级是2位数字码。为了保证旅游信息编码的唯一性,旅游信息属性维编码增加了具有唯一标示的标识码,用5位数字码表示。
4.5旅游信息编码
综合以上空间维、时间维和属性维的具体编码,得到旅游信息分类最终编码结构由空间维编码、时间维编码、属性维编码组成,共3段37位。第一码段为空间维度码,5级分类代码共由16位数字构成;第二码段为时间维度码,4级分类代码,由年份代码、月份代码、日期代码、淡旺季代码共9位数字码构成;第三码段为属性维度码,4级分类代码共由12位数字构成。旅游信息数据庞杂,在具体编码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对于编码结构中某些维度缺失、不存在或者没有意义的旅游信息,则用0补齐该段代码。具体编码结构见图3。例如:“1610100109003398200110011201010100001”表示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信息编码。其中:第一码段第1位码表示空间定位信息,第2、第3位码的61表示陕西省,第4、第5位码01表示西安市,第6、第7位码00表示不表达此项,第8~12位码代表经度为109.00,第13~16位码代表纬度为33.98;第二码段第1~4位码表示年份为2001年,第5、第6位码表示月份为10月,第7、第8位码表示日期为1号,第9位码1表示旅游旺季;第三码段第1位码代表属性维一级分类代码,第2、第3位码01代表旅游资源信息,第4、第5位码01表示自然类景观信息,第6、第7位码01表示地质类自然景观信息,第8~12位码00001为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的标识码。
4.6编码验证
为了验证旅游信息分类及编码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应用数据库软件工具———SQLServer,建立了陕西省旅游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部分旅游信息编码见表2。通过数据应用,结果显示信息编码科学合理,系统性和完整性高,直接明了,使用便捷,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5结果与讨论
创意产业的一般含义和特征
国外学者关于创意产业的看法:
创意产业:艺术的商业之道。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E・凯夫斯运用产业经济学和现代合同理论着重考察了艺术的商业化过程。他认为,与物质制造业不同,创意产业所提的商品和服务具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或是单纯的娱乐价值。创意产业包括书籍和杂志印刷业、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有声唱片、电影和电视节目,以及时装、玩具和游戏等。
点石成金的创意经济。英国的约翰・霍金斯从“创意经济”的角度提出,创意是个人的创新,包括“无中生有”或“赋予既有事物某种特色”。创意有两种,一是个人的新创意,二是在此基础上制造创意产品。而任何创意都拥有“个人性”、“独创性”、“意义”三个基本条件。霍金斯认为,创意未必就是经济行为,而一旦创意具有了经济意义或产生了可供交换的产品,创意就可能是经济行为。因此,创意经济是由创意产品(经济产品和服务)之间进行的交易。
国内学者关于创意产业的看法:
创意产业或创意经济:概念、特征和意义,我国学者厉无畏等人对“创意产业”作出了较全面的界说。他们认为,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内容产业同属于知识产业。郭辉勤提出,创意经济学是研究以创意为主的文化产业的应用科学。它是以创意为主线去审视文化产业,其具体研究对象是创意经济型产业和创意经济型企业。
新“创意经济”论:周子琰、姜奇平等人在《创意经济新论――中国蓝海风暴》中指出,理查德・E・凯夫斯的创意产业经济学认识到了内容生产、精神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殊产业规律,却忽视了技术革命特性也决定着创意的独特生产方式。当下,中国乃至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凯夫斯的学术观点为蓝本,掀起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浪潮,但“凯夫斯理论的致命伤,是没有把信息革命内生到创意经济中,所以说它是‘旧’创意经济,或现代版创意经济;而我们今天提出的新创意经济是要把网络革命内生于生产方式,来搞创意经济,所以是后现代版的创意经济”。①他们从工具的使用、创意的产生、需求的变化、利润的创造、创意人才的涌现等方面,生动地论述了以网络革命为基础的新创意经济与“旧”创意经济的区别。
从上述情况可见,虽然人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和探索为时尚短,然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已经对此作了大量的探讨。他们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论述,为我们从一般意义上把握其含义和特征,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一些局限。主要体现在:
国内外对“创意产业”的大多数研究,尽管也部分论及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是从一般文化产业的意义进行考察的,他们对“创意产业”的划分也几乎囊括了所有文化产业的领域,没有突显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和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应当突出“数字创意产业”的研究和探索。
新“创意经济”论或“后现代版创意产业”论虽然极大地突出了信息革命或网络革命的创意经济的重大影响,论证了新“创意经济”不同于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运行机制和规律,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于新媒体的“创意经济”的发展仍然要以一定的文化资源为基础,与传统的文化产业、部门具有多产业渗透、融合的重要特征,且数字创意经济本身即包含了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结构的活动。
所以,我们认为,研究“创意经济”或“创意产业”,既要突出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创意经济或产业的重大影响,将数字创意产业置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先导位置,把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为考察一定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指标;同时,又不宜把数字创意产业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割裂开来,而应当重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质和渗透、融合关系。
数字创意产业的内在规定和特征
数字创意产业的内在规定。笔者认为,数字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或创意产业最为典型的产业形态。而所谓“数字创意产业”是指建立在文化资源基础之上,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主要以人(个体和团队)的精神创造力、技艺才能为动力的企业及其以数字化、网络化生产方式进行的文化价值的创造、传播和交易等活动,也包括运用文化创意和新技术提高传统文化产业附加值的活动。在外延上,构成数字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部门包括通信增值文化服务业、互联网文化服务业、文化和娱乐软件业、现代影视业、数字(网络)游戏业、动漫业、数字(网络)出版业等,同时还应当包括这些核心产业部门与其他文化产业的融合和延伸的产业化形式。如数字动画与传统出版业的结合、现代影视与其他文化部门的融合等。
“数字创意产业”这一概念,与西方一些国家和组织提出的“内容产业”的概念有某些相通之处。但是,“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与“内容产业”的概念的区别在于:其一,“内容产业”的概念主要关注的是数字类产品的文化内容,而我们使用“数字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既认同“内容”和“创意”对于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根源性意义,又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强调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文化资源、文化创意的产业化具有的革命性作用;其二,与“内容产业”的概念把新、旧媒体截然分开不同,我们使用“数字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同时还强调数字创意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的关联性、渗透性和融合性。
数字创意产业的基本构架和基本特征。根据上述数字创意产业的界说以及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实际,可以把数字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基本构架描述为:
从这一构架可见,数字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相互连接的方面:
数字创意产业是主要从事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文化、艺术、娱乐等信息的生产、传播、交换)的产业。与传统的物质制造业乃至传统的文化产业相比较,数字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的依赖最少,且具有可迅速和广泛传播的特征。数字创意产业的精神生产特征,决定了其产业链中决定性的环节在于人的创意或创新;数字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可迅速、广泛传播的特征,又是影响当代经济生活中人们的创意能够转化为产业的重要因素。
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数字创意产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基础。数字创意产业的价值创造活动要以一定的传统文化为背景或依托;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艺术创造活动为数字创意产品和服务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从根本上看,数字创意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在于丰富和创造人们新的生活样式。
个人或团队的精神创造力、技艺才能是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源或动力。数字创意产业体现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高度统一。它不仅依托于特定的文化资源,而且必须以新技术革命为契机,以创新为立足点,实现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超越;它不仅需要以个人或团队的精神文化创新为动力,而且需要以个人或团队的技术创新为动力。因此,缺少具有创意的人才或者缺乏掌握新技术的人才,发展数字创意产业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数字创意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数字创意产业进行的文化价值创造和增值活动,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为基本的技术平台的。而数字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电视、电影技术等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共同基础,同时,数字创意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强烈的网络传播特性和网络扩散的外部效应。因此,是否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是数字创意产业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标志性特征。
数字创意产业具有多产业融合的特征。数字创意产业是以多产业融合的企业集群为载体而实现价值创造、传播、交换和价值增值过程。这不仅因为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原先独立设计运营的传统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正通过各种方式趋于融合,由此使三类不同的业务、市场和产业也日趋相互渗透、融合,而且,由于文化本身是具有广泛的社会生活总体性的概念,数字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通过向传统文化产业渗透、扩展,形成两者的融合、共生,共同构成或延长了数字创意产业的产业链。
界定数字创意产业的根据和意义
我们认为,之所以需要提出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主要的根据和意义在于:
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产业”的兴起,与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信息化、网络化之间的依存关系。美国《在线》杂志执行编辑凯文・凯利曾经指出?押“通讯是社会的基础,是文化的基础,是人文和个人认知的基础,是一切经济系统的基础。这就是网络如此了得的原因。通讯与文化及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通讯技术改革远远超越了仅仅是一个产业部门的范畴。”通讯“在文化、技术和观念上震撼着我们生活的根基。”②凯利的这段论述,深入地揭示了当代信息网络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全面应用,改变和造就了人们新的文化生活方式,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的诸环节和诸方面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没有由传统工业社会向现代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的转型,没有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现代大众传播技术的推动,要实现文化创意的大规模产业化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数字创意产业是信息时代的先导产业,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可以提升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虽然我们仍然认为我们是生活在工业社会里,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③传统的工业化模式是以大规模工业发展为核心,单纯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社会发展目标,以无限制的能源、原材料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它带来了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粮食短缺等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宣告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的总危机。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新的产业群的崛起,使经济增长模式向知识密集型转化,其特点是以更少的物质资源消耗和更多的知识或智力的投入,获得高效的、更少负面影响的健康、持续的经济增长。从当代产业发展的情况看,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是对传统工业经济的一种超越,而数字创意产业则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又一次超越。因此,以对数字创意产业的界定和认识为基础,通过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重点推动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提高其水平和规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
对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评估,是考察一定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的重要依据。信息化、网络化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指出,“比特”作为“信息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数字化过程重新定义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就是以光速在全球传输没有重量的比特。当一个个产业揽镜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有什么前途’时,其实,它们的前途百分之百要看它们的产品或服务能不能转化为数字形式。”④数字创意产业引领着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前锋,预示着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通过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更为准确地揭示该国家或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方式,判断其文化创意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注释:
①周子琰、姜奇平:《创意经济新论――中国蓝海风暴》,新星出版社,2006年。
②〔美〕凯文・凯利:《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萧华敬、任平译,广州出版社,2000年。
③〔美〕约翰・奈斯比特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④〔美〕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年。
【关键词】吉祥物;企业形象塑造;应用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28-02
吉祥物是企业识别系统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它是企业文化内涵、经营理念的视觉体现,对企业形象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吉祥物是企业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吉祥物设计应从企业文化入手,采用造型独特、个性化十足的表现手法和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传达企业内涵和产品特点,实现企业识别系统的整体化塑造。吉祥物的确定应根据企业的实态、精神特质、产品特性等,从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或与企业发展有关联的人物以及象征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动植物中选择题材,经过巧妙的构思,设计出富于创造性的具有表现力的形象。[1]
一、吉祥物的形象定位
吉祥物是企业精神与文化的体现,以其特有的内涵与视觉吸引力,塑造企业形象与受众认同感,成为企业形象表达的载体,能够带动企业形象识别、市场扩展与竞争力的提升,打造企业的文化氛围。企业性质决定形象的定位,决定着吉祥物的形象特征。吉祥物作为VI的基本要素组成,在企业形象策划、设计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传播企业文化和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塑造企业形象的直接体现。吉祥物作为企业形象的视觉符号,自始至终都应与其品牌或社会活动的Ⅵ形象保持一致。每个企业都有其不同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经营内容、诉求客户及目标市场。不同的企业、商品或活动对吉祥物的需求有所差异,应以不同的设计方案来解决。
吉祥物设计承载着企业的情感与文化,体现出一个企业的产品特点、目标追求、理念诉求和发展战略,以人性化、情感化的造型引起受众的注意,拉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消除受众对企业广告的排斥心理,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企业吉祥物的取材和定位应符合企业自身文化和气质,应以品牌及社会活动的宣传目的为前提,对企业性质有个全面的了解,选定能够代表企业形象特征、重名率低、认知度高、定位准确,造型简洁、生动、准确并具有深刻文化底蕴的卡通形象作为载体,对企业形象进行塑造,促进企业品牌的推广,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
二、吉祥物的企业形象塑造
正如世界著名经营大师沃尔勒所说的那样“如果说名称和标志是您的脸,让人记住您,那吉祥物则是您的双手,让您紧握着别人,与人产生情感,发生关系”。[2]在企业形象塑造中,宣传媒介的选择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吉祥物的表现形式。吉祥物独特的创意形式和表达方法能够使造型更具形象诉求力,对企业形象的塑造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二维媒介的形象塑造
吉祥物的选材多为动物、植物、人物等有生命的具象形态,鲜明的视觉形象是人们接受外部信息最直接的通道。吉祥物可以是企业标志的直接构成要素,将抽象的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转化为具体、实在、可见可显的造型载体,具有很强的标志功能,构成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这既是对企业形象的直接概括,又是企业文化含蓄幽默、涵义丰富的深刻表达。吉祥物的使用具有可重复性和多样性,在二维空间设计中将亲切、可爱或有地方特色的吉祥物加以活用,可提高企业及品牌形象的感召力与传播力。如日本麒麟啤酒的品牌logo,以“麒麟”这一祥兽作为标志图形,造型简洁、线条流畅、色彩雅致,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产品的包装设计、海报设计等平面媒介。
吉祥物作为企业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与企业的标志构成有所分离,对企业形象的塑造也可以是一种间接性的表达。吉祥物这一辅助要素最具活力、表现力和人性化,它是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强化品牌的一种措施和要求,是美化品牌的有力手段,是强化品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米其林公司以全身长满环形纹路、体型富态、举止滑稽、体态雍容的“轮胎人”比邦多姆作为吉祥物,从1898年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代表着公司形象,成为企业的重要代言物之一,引领行业的发展。
(二)三维媒介的形象塑造
吉祥物根据广告内容、行业特点、方式和展示环境选择不同的造型。通常结合企业的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视觉要素,应用于户内外橱窗、展台和商品包装等三维形态之中,能够对企业形象塑造起到强化诉求的作用。在广场、游乐园、博览会上的大型吉祥物气模和雕塑的应用能够带给受众强烈的空间直观感受,使受众产生出强烈的好奇感,在实体空间中对品牌形象的推广起到了宣传作用。如麦当劳门前造型可爱、幽默调皮、伸开双臂的“麦当劳叔叔”雕塑,这一独特的动作和表情变化极具亲和力,使吉祥物的内涵更为丰富、目标追求更为清晰,吸引无数消费者合影留念。此种营销手段能够在无形之中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提升了受众对于企业的可信度好附加商业价值。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CG技术的成熟,三维动画产业在我国逐渐升温,吉祥物表现形式的数字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通过3Dmax、Maya等三维软件制作吉祥物,在充分发挥企业的品牌特点的同时兼顾企业所属的行业特色以及受众的需求特点,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吉祥物的空间表现形式,创造出极富亲和力、易于被受众接受并感化受众的卡通形象。较二维的卡通形象显然更胜一筹,改变了往常平淡的二维形象。如苹果公司互动性和趣味性十足的电子宠物“汤姆猫”备受用户青睐。
三、吉祥物应用的意义
吉祥物的应用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企业或产品的信息,明确企业的性格与特色,易于被消费者的接受,建立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形象识别。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日趋激化,专业的动画公司或形象设计公司将代表企业形象的吉祥物“产品化”,以吉样物作为品牌的情感载体,表达现企业文化内涵和审美属性,扩大其周边产品的设计,用以代言企业的品牌精神和品牌文化,可提高受众对于品牌的忠诚度,打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企业的商业影响,实现企业和产品的高附加值。
吉祥物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吉祥物的企业应用能够塑造出完整且具有特质的企业形象,无疑将对我国的企业发展与文化繁荣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如何彰显企业的个性并赢得消费者的喜爱,成功的吉祥物设计起着一定的催化作用。在我国,吉祥物在企业形象塑造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如何迈向国际化,立足于国际市场,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吉祥物设计应立足于对本土文化的吸收和总结,结合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观念的传承进行创造,融入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创意思维,强化创意效果,努力在多元化的设计思维中有所突破,必然能够在国际化进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勇,刘东涛,图雅.VI设计模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陈湘淮.儿童电视频道包装的创意研究[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智能航道;科技;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U61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12-0037-03
长江航运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较于民航、公路、铁路等其它运输方式,长江航运的信息化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尚不能满足现代化长江航运服务的需求,制约着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推进,在内河航道扩能和安全保障服务能力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长江航运的发展,在大力发展长江等内河航运的基础上,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提升至国家战略,长江航运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十二五以来,长江数字航道建设正式启动,长江航道科技及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数字航道的建设将会显著提升长江航道维护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航标、水位、工作船舶等航道要素动态监测和及时维护,航道维护资源的科学配置和联网调度,主要航道要素信息的可靠,对长江干线航道安全畅通及信息服务水平提升起到明显作用。航道数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智能化,未来内河航道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智能航道,交通运输部已将智能航道技术列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数字航道的建设成果为智能航道建设奠定了基础,智能航道将在数字航道的基础上,利用传感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智能感知航道要素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及挖掘等技术,实现航道规划科学化、管理现代化,为长江航运提供准确、实时、便捷的航道服务。
长江智能航道的发展方向也对航道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工作在长江航道发展中起到支撑和引领的作用,智能航道的建设离不开航道科技工作,而航道科技工作也会推动智能航道的建设。为此,本文分析了长江智能航道的概念和特点,针对智能航道的关键技术提出了航道科技工作的思路。
1 智能航道
1.1 智能航道概念
目前智能航道在l展方向、基本概念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的突破,但是整体研究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智能航道是以数字航道建设为基础的,智能感知航道要素数据,利用航道要素数据建立广泛互联、深度融合、智能应用、机制完善的智能航道运行服务体系,实现航道资源的物联化、航道信息的互联化和航道管理服务的智能化。
数字航道的建设解决了航标、水位、船舶等航道要素信息的自动获取,智能航道在此基础上,扩大航道要素感知种类数量,进一步提升各类航道要素数据的智能感知能力,形成全河段、全天候航道要素感知能力,为航道维护管理决策和社会公共服务提供实时的、全面的航道数据。同时智能航道利用数据分析及挖掘等技术,将海量的航道数据实现从数据到到洞察力的过程,达到典型航道要素的短期预测预报,提升航道维护管理研判及决策能力,为社会公共大众提供个性化、可定制的航道信息服务,从而真正体现出智能航道的智能化。
1.2 智能航道的特点
(1)系统全面感知航道要素。通过各类智能感知方式,形成固定式与移动式、接触式与遥感式、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感知系统,从水上、水下等全方位实现航道要素信息全河段、全天候获取,对航标、水位、水流、洲滩岸线、河床地形、雾情、能见度、典型河段监控、航道整治建筑物、控制河段交通流等航道要素实现自动获取。
(2)便捷友好交互航道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外场终端、控制终端、服务系统等各类设备连入长江航道广域网,基于智能航道的平台,实现全面的互联互通以及航道信息的便捷友好交互。
(3)实时提供航道信息服务。航道信息服务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实时性,具有实时性的航道信息服务才是有价值的。利用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航道资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挖掘数据的应用价值,实现航道信息定制化服务。
(4)低碳环保养护航道。智能航道利用遥测遥控与现代传感技术,实现各类航道要素的自动获取,达到航道远程监管,改变了传统维护管理模式,减低了资源消耗。同时利用航道要素信息为长江航道的维护管理提供决策分析,更加低碳经济地开展航道维护管理工作。
2 智能航道下科技工作思路
2.1 加强数据库顶层设计研究
智能航道的核心在于“智能”二字,“智能”的表现在于将航道要素数据转化为一种预判和洞察力,从而为航道维护管理提供研判和决策,以及预测航道要素的未来发展趋势。要实现“智能”二字,需要海量的航道要素数据作为支撑,通过数据融合和挖掘等技术实现智能化。对于海量的航道要素数据,要做到有据可查、标准规范、集中管理、交换便捷等需求,必须做好数据库顶层设计。
一个良好的顶层设计有助于航道要素数据的存储、融合、提取、分析以及挖掘。数据库顶层设计关注的不仅仅是数据本身,是要建立一个数据管理系统。系统的基础是各类基础IT设施,平台将其虚拟化为设备资源服务,为航道要素数据分析和挖掘所需要的计算能力提供基础支撑。数据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各类航道要素数据,将数据进行融合、整合形成符合预定数据规范的数据库。在设备资源和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各类专家数学模型,对所获得的航道要素等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实现航道演变趋势预测、航运通航状态预测等智能化功能,最终通过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将分析结果给用户,不同的用户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利用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判或者获取自己需要的数据,同时系统能够获取用户使用内容、使用习惯等,后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2.2 加强航道要素智能感知研究
航道动态监测平台是数字航道建设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航道动态监测平台全面、实时掌握航道各类动静态信息监测与控制,是航道部门开展各类业务应用的基础,平台基于统一的电子航道图数据和GIS平台,辅助航道管理部门实现航标遥测遥控、水位遥测遥报、航道维护尺度监测等功能。航道动态监测平台包含航标动态监测、水位动态监测、工作船舶动态监测等功能。
航道动态监测平台解决了航标、水位、工作船舶等航道要素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展示,但是仅仅以上三种航道要素的智能感知远远不能满足智能航道的需求,智能航道需要建立包含多种航道要素数据的大数据平台,用于数据融合处理和数据挖掘,从而从数据中获得数据变化的规律。要建立航道要素数据的大数据,需要能够及时获取当前航道要素信息的瞬时值。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航道要素智能感知研究,在数字航道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扩大感知航道要素的范围,提高航道要素感知的实时性、准确性以及稳定性。智能航道需要的感知航道要素不仅仅是航标、水位、工作船舶等,还需要包含水流、洲滩岸线、河床地形、雾情、能见度、典型河段监控、航道整治建筑物、控制河段交通流等航道要素数据,实现航道要素的数字化采集以及预处理的能力,形成各类要素数据的统一管理。完成各类感知系统的整合,
航道要素的感知还要体现出智能化,各类航道要素数据包括用户行为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与航道相关的文档数据、图片数据、音视频数据等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都要录入航道要素数据库。数据的全面性非常重要,只有感知全部数据,才可能掌控航道状态,预测航道状态和发展趋势。
2.3 加强演变分析和预测预报能力研究
智能化是指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智能化的主要特点有具有感知能力、具有记忆和思维能力、具有学习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具有行为决策能力,具备以上特点则称为智能化系统。智能航道是一个智能化系统,前文所述的航道要素智能感知指的是感知能力,如何让智能航道具备记忆和思维、学习、自适应、行为决策等能力,是现阶段航道科技工作的研究重点,同样也是难点。
记忆和思维、学习、自适应、行为决策等能力是智能化的核心,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判断、联想、决策,是一种思维和智慧的结果。从智能航道的角度来说,就是对未来航道的一种洞察力,包含演变分析和预测预报的能力,通过基于大数据的融合和挖掘,逐步形成水位、水深、水流泥沙冲淤等要素信息的模拟分析、预测预报及综合利用能力,着重建立长江干线航道水位短期预测技术体系以及长江干线航道水位感知点布设方法;实现航道运行状态的模拟分析及航道条件的预测预报,支撑航道的精细化养护和航行安全的提前主动预警
2.4 加强航道综合信息服务能力研究
长江航道维护管理是一项公益事业,最直接的服务对象就是通航船舶,因此提高航道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是建设智能航道的最终目的。加强航道综合信息服务能力的研究,要从服务的手段、服务的形式、服务的内容等方面着手。
目前电子航道图是长江航道非常重要的对外服务手段,在智能航道的条件下,当前电子航道图的功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增加电子航道图的航道变化模拟分析的功能,进一步提升电子航道图的智能性、功能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长江航道测绘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一体化测绘和快速测绘,提高电子航道图的快速更新能力。此外充分借鉴当前信息化领域的现代科技手段,着力提升信息服务的多样性、移动性、实时性,实现以电子航道图为内容、移动智能终端、船舶终端、门户网站等多平台的智能个性化服务。
3 展望
智能航道技术将会推动我国内河水运的加速发展,O大地提升长江航道的信息化和科技水平,将长江航道的传统维护管理方式转变为智能服务模式。智能航道的建设离不开航道科技,航道科技为智能航道建设起到技术支撑和引领的作用,其为智能航道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思路,也为智能航道关键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为此,本文阐述了智能航道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针对关键技术提出了智能航道下航道科技工作的思路,充分发挥科技的推动作用,为智能航道建设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怀汉,李学祥,杨品福,等.长江智能航道关键技术体系研[J].水运工程,2014(12) : 6-9.
[2]长江干线(大埠街至上巢湖段)数字航道初步设计,长江航道局,2014年3月.
[3]李学祥,李昕,徐秀梅. 物联网在长江干线航道的应用研究[J].航道科技,2014(7) : 13-16.
关键词:图书馆形象识别系统 图书馆理念识别系统 图书馆行为识别系统 图书馆视觉识别系统
中图分类号: G258.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5-0044-04
1 引言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CIS)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AEG公司在其产品上使用统一商标,成为CIS兴起的源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伦敦地铁将统一的字体应用于车票和站牌,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二战后,全球经济复苏,美国成为CIS策划的热点地区,以IBM为代表的企业对视觉形象下足了工夫,以麦当劳为代表的企业不但统一视觉形象,还把系统性、一致性原则用于员工行为要求上,成功地导入了行为识别系统,使得诞生于欧洲的CIS策划在美国得到了迅速推广和普及;而将CIS进一步完善并使其日趋成熟则是在亚洲,这当中贡献最大的是日本。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经济的转型期,善于吸收、消化、改进外来文化的日本,在欧美视觉形象的基础上,将东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念、精神理念、情感诉求和人文气息等植入CIS,从而丰富和深化了CIS,使得CIS更具现代感,也使得引入了CIS的马自达汽车、伊藤百货、美津浓体育用品、富士胶片等企业全球闻名[1]。与日本相比,我国导入CIS的时间相对滞后,20世纪80年代,太阳神、新能源、第一投资公司先人一步,首创导入CIS的佳绩,如今,实施CIS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的必经之路,且随着移植成为科学发展的一种主要方法,CIS理论已经移植到了公共管理领域,运用到政府管理、城市管理、社区管理仍至图书馆管理之中[2]。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服务业蓬勃发展,图书馆不仅受到电视、广播、信息机构、网络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等的冲击,不同图书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无法回避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为了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利用图书馆,提高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选择力,塑造差异化、富有个性的图书馆形象就成为了竞争能否取胜的关键,而率先导入CIS的图书馆,对图书馆社会形象的提升、竞争力的增强、社会效益的提高,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图书馆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
与CIS理论相对应,图书馆形象识别系统(Library Identity System,LIS)的功能结构也由图书馆理念识别系统(Library Mind Identity System,LMIS) 、图书馆行为识别系统(Library Behavior Identity System,LBIS) 和图书馆视觉识别系统(Library Visual Identity System,LVIS)等三部分有机构成(见表1)。
在LIS中,LMIS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是图书馆最高层次的指导思想和战略体系,它规定和指导着图书馆的各种活动。在确定图书馆理念识别系统后,就要把理念、信息通过动态的LBIS和静态的LVIS渗透、传递到每个馆员、用户和社会公众的头脑之中,使之了解图书馆,产生认同感。如果说LMIS是LIS中的“想法”,那么LBIS、LVIS就是LIS中的“做法”,它使得“想法”在具体的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得以落实和体现。
2.1 图书馆理念识别系统(LMIS)
2.1.1 LMIS的内容与功能
图书馆理念识别系统是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的图书馆哲学观念或观点,是LIS的核心,既包括图书馆的含义、宗旨、使命和职能,也包括图书馆的目标、责任和变革走向,是对图书馆发展的构想、追求和展望,还包括图书馆的发展观、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在图书馆发展中发挥着导向、规范,凝聚和激励的作用。LMIS主要包括图书馆使命、图书馆价值观、图书馆管理思想等,它描述了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的定位、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图书馆服务方向、风格和作风等丰富的内容。如图书馆使命是指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即图书馆在社会文化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履行的责任以及因此而从事的业务。图书馆使命为图书馆发展指明方向,也是图书馆确定目标和战略的前提,图书馆理念识别系统的构建也须从分析确定图书馆的使命入手,即图书馆理念识别系统要能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使命。
2.1.2 LMIS的导入流程
LMIS的导入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图书馆形象的现状。只有对图书馆的整体形象现状进行分析,才能发现图书馆理念系统的现状,才能为LMIS的正确导入打好基础[3]。对图书馆形象现状的分析,包含了以下四方面的内容:第一,进行图书馆形象调查。在对图书馆形象进行调查时,应该着力回答以下问题:与其他同类图书馆相比,本图书馆的形象地位如何?有何特殊形象?图书馆知名度如何?知晓程度有多深?图书馆美誉度如何?赞美的内容是什么?赞美的原因是什么?从全社会来看,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基本视觉要素和应用视觉要素设计的态度如何?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与同类图书馆相比,读者对图书馆的评价如何?图书馆形象在哪些方面影响图书馆的发展?第二,分析图书馆管理状况。在分析图书馆管理状况时,应该思考以下问题:与同类图书馆相比,本图书馆的规模如何?地位如何?图书馆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目前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如何面对同类图书馆的挑战?本图书馆的收益性如何?第三,考察图书馆的信息传播渠道。考察信息传播渠道时,需要回答以下问题:与同类图书馆相比,在对外沟通上,图书馆最重要的识别项目是什么?现存识别系统有无问题?图书馆的特色在哪里?信息传播渠道的选择是否合理?如何改善?在对内沟通上,是否高效率?主要方法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善?第四,诊断图书馆现有理念。在分析图书馆现有理念时,可以考虑以下问题:图书馆的使命是什么?图书馆的价值观念体现在哪些方面?图书馆管理思想包括哪些内容?最重要的管理理念是什么?最重要的管理方针是什么?图书馆如何制定各种发展战略?存在什么问题?
第二步,确定图书馆理念的识别要素。由于图书馆理念是一个抽象概念,所以,必须具体化为可以被识别的要素,图书馆理念的识别是通过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来实现的。图书馆理念识别的基本要素包括信息资源理念、馆员理念、用户理念、管理理念、公共关系理念、图书馆道德理念等;应用要素包括图书馆理念、图书馆标语和口号、图书馆歌曲、图书馆座右铭,图书馆条例和守则等。
第三步,表述图书馆理念。在确定理念识别要素后,需要对每个要素逐一界定,用最简练的文字和语言对所要设计的要素进行表述,并概括所要表达的全部要素内容。图书馆理念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有馆标、馆训、馆歌、图书馆座右铭、图书馆条例、图书馆守则、广告、图书馆建筑物设计以及其他视觉应用系统等。
第四步,对LMIS进行测试。对图书馆理念识别要素和内容进行设计后,还需在图书馆内外进行适当的测试。测试过程中,对内表现为自下而上的讨论和自上而下的宣讲,达成内部一致性;对外则是对社会公众、专家以及媒体的意见征询。经过对内和对外几个过程的反复,最终实现由内至外和由外至内的共识,以至解决以下问题:是否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和理解?是否容易被社会公众所传播?图书馆目标与馆员目标是否一致?是否获得了图书馆大多数馆员的认同?是否符合图书馆实际情况?是否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得到自觉体现,能否激励馆员的工作热情?能否包容图书馆多年形成的传统文化?能否适应未来社会环境的变化?
第五步,LMIS的实施。LMIS的实施主要包括将理念渗透到组织与馆员的行为中(LBIS策划)和将理念渗透到图书馆的视觉标志中(LVIS策划)两个内容。图书馆的理念首先要内化为馆员的意识和自觉行为,使馆员深刻领悟图书馆理念的含义和真谛,在实践中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是一个不断渗透、贯彻、教育和实践的过程,除此之外,理念的渗透还要涉及视觉标志的很多方面,包括图书馆建筑设计、阅览室和书库的设计、馆员的馆服和其他视觉应用系统。
2.2 图书馆行为识别系统(LBIS)
2.2.1 图书馆内部行为系统的设计
LBIS的内部行为系统,主要包括图书馆制度、图书馆习俗和馆员行为规范等。内部系统设计中最主要的要素设计就是对图书馆制度、图书馆风格和馆员行为规范的设计。其中,图书馆制度是图书馆为了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工作秩序和规定,图书馆制度集中体现了图书馆理念对图书馆组织和馆员行为的要求,是LBIS策划的基本和主要的内容。图书馆习俗是图书馆长期继承,约定俗成的特色文献资源和文化活动,包括特色书籍展览、节日、习惯、典礼、仪式等。所以成为区别不同图书馆的显著标志,也是LBIS的重要内容。
2.2.1 图书馆外部行为系统的设计
图书馆外部行为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对图书馆宣传活动和公共关系等日常管理行为、图书馆讲座、图书馆习俗、馆员礼仪规范、馆员对外行为准则的设计。对外部行为系统的设计,是展示图书馆形象与理念、识别图书馆的地位与服务、培养高素质馆员的有效途径。
2.3 图书馆视觉识别系统(LVIS)
视觉识别即识别符号,因此,LVIS包括了诸如图书馆名称、标志等在内的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见图1)。
2.3.1LVIS的基本要素
LVIS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馆名称与标志、馆标准字体、馆标注色、馆吉祥物与馆形象大使等五大基本要素。
[图1 图书馆视觉识别系统(LVIS)]
(1)图书馆的名称与标志。图书馆标志是图书馆视觉识别要素的核心,一旦确定后,不宜经常改变。图书馆名称是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用文字来表现的识别要素,也是图书馆理念的浓缩。图书馆标志是图书馆的文字名称、图形及其组合的设计,目的是把抽象的图书馆理念精神用具体的标志传达给读者,图书馆标志要给读带来联想,通过标志可以识别图书馆及其理念和服务等。如,南京图书馆的馆徽采用了有“中国书圣”之称的王羲之所书“书”字的侧形,体现着南京图书馆独特的文化历史传承,标志的基本形状也是英文字母“N”与“L”的中式书写,体现着融合与传薪的结果,外形像弯弯曲曲的山路,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名句(见图2)。重庆图书馆的馆徽把中国文字的“重”字左半边与“圖”字右半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犹如“重庆图书馆”缩写的一枚古印,该标识层次分明,像一本一本重叠的书籍,线条错落,又像知识的迷宫;“圖”字的右边外形和重庆图书馆新馆的建筑造型相似,达到了形似的效果;“重”字的左半边与“圖”字右半边中间部分相连似网络并延伸出图书馆,象征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载体的多样化(见图3)。
[图2 南京图书馆馆徽 图3 重庆图书馆馆徽]
(3)图书馆的标准字。图书馆的标准字是将图书馆名称、各个部门名称、馆训等经过字体的选择和搭配、字间距、背景颜色线条效果等设计和处理而形成的表现方式。图书馆标准字借助不同形式的视觉识别,增强文字的表现力,进而形成形象差异,强化图书馆对外交流的诉求力。在设计标准字时,要求:第一,图书馆标准字应该与图书馆标志等视觉识别的其他要素相配合;第二,图书馆标准字应该与服务范围相呼应;第三,图书馆标准字应该具有独特性,一定要利于识别和记忆。例如,书法字体富有个性、历史感和文化气质,很适于表现图书馆储藏知识、传承文化的行业形象,如杭州图书馆的标准字(图4)。
[图4 杭州图书馆的标准字]
(4)图书馆的标准色。图书馆的标准色是根据图书馆理念和服务特质等的需要而选定的代表图书馆形象的特定色彩。标准色一般是一种或几种颜色的组合,经常与图书馆标志、标准字等配合使用。标准色是一种独特的图书馆形象,它利用色彩产生的视觉刺激和心理反应,使社会公众产生联想,进而拉近图书馆与社会公众的距离[4]。图书馆标准色是传递图书馆理念,塑造图书馆独特形象的有力工具。在设计标准色时,要注意:第一,图书馆标准色要有利于表现图书馆理念和图书馆形象;第二,图书馆标准色要考虑到不同颜色所产生的心理反应;第三,民族图书馆标准色要注意民族倾向,比如,埃及人喜欢绿色,禁忌蓝色;第四,图书馆标准色应该具有差异性。在现有的图书馆标志中,许多图书馆如上海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江苏昆山图书馆、东莞图书馆等选择了能给人以宁静、象征着知识海洋的蓝色作为主要的标准色。
(5)图书馆的吉祥物。图书馆的吉祥物是为了强化图书馆形象而设计的图书馆造型和具体图案。图书馆吉祥物很容易唤起社会公众的亲和力和想象力,引起社会关注,与抽象的图书馆标志和图书馆标准字相比,往往更有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偏好,更有助于图书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在设计图书馆吉祥物时,要充分考虑图书馆形象定位,要能体现图书馆的属性,选用的造型或创意点要依附图书馆特性,例如,即墨市图书馆推出的吉祥物“墨墨”(见图5),“墨墨”二字分别取自“即墨”、“墨香”中的“墨”字,寓意着“悠久墨城萦绕墨香之气”,采用叠字命名,极具亲和力,叫起来琅琅上口。“墨墨”的脸部构图灵性地再现了电脑显示器的轮廓;寓意着无线鼠标的脚部,形象地诉说着市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墨墨”右手执书,左手作出“请”的手势,标示欢迎读者走进图书馆,读万卷书,乘着信息化的东风,再行万里路。整个卡通形象从造型设计、性格设定、动作演绎等方面,充分表达了即墨市图书馆“书香熏陶人、阅读改变人”的愿景。
[图5 墨市图书馆的吉祥物“墨墨”]
2.3.2 LVIS的应用要素
LVIS的应用要素是指基本要素组合应用的传递媒体,主要包括办公用品、接待用品、馆员服饰、交通工具、环境设计、宣传用品、广告传播等。利用这些传递媒体的特点和优势,灵活的进行它们的组合或单一恰当应用,对于传达图书馆的理念、宗旨、特色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5 结语
总而言之,尽管我国一些图书馆在设计图书馆馆徽、服务理念等方面已经迈出了一步,但要在我国图书馆系统导入LIS还是一件新生事物,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探索。笔者提出的LIS的作用、目的和意义在于有利于有机整合图书馆管理中的各管理要素,建立图书馆发展战略与全新管理模式,并在未来的发展中抓住发展机遇应对挑战,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图书馆效益与社会职能,使其社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大幅度提升[5]。但因受篇幅、水平所限,相关的深入研究还需更多学者的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许俊基.CIS发展与国别模式:超值企业形象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暴国霞.浅谈CIS理论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经济,2007,(6):99-100.
[3]杨保国,赵涟漪.CIS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之初探[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1,(3):14-16.
[4]王世伟.上海图书馆导入CIS纪实及其思考[J].图书馆杂志,1997,(1):3-5.
关键词:图书馆形象识别系统 图书馆理念识别系统 图书馆行为识别系统 图书馆视觉识别系统
中图分类号: G258.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5-0044-04
1 引言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CIS)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AEG公司在其产品上使用统一商标,成为CIS兴起的源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伦敦地铁将统一的字体应用于车票和站牌,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二战后,全球经济复苏,美国成为CIS策划的热点地区,以IBM为代表的企业对视觉形象下足了工夫,以麦当劳为代表的企业不但统一视觉形象,还把系统性、一致性原则用于员工行为要求上,成功地导入了行为识别系统,使得诞生于欧洲的CIS策划在美国得到了迅速推广和普及;而将CIS进一步完善并使其日趋成熟则是在亚洲,这当中贡献最大的是日本。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经济的转型期,善于吸收、消化、改进外来文化的日本,在欧美视觉形象的基础上,将东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念、精神理念、情感诉求和人文气息等植入CIS,从而丰富和深化了CIS,使得CIS更具现代感,也使得引入了CIS的马自达汽车、伊藤百货、美津浓体育用品、富士胶片等企业全球闻名[1]。与日本相比,我国导入CIS的时间相对滞后,20世纪80年代,太阳神、新能源、第一投资公司先人一步,首创导入CIS的佳绩,如今,实施CIS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的必经之路,且随着移植成为科学发展的一种主要方法,CIS理论已经移植到了公共管理领域,运用到政府管理、城市管理、社区管理仍至图书馆管理之中[2]。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服务业蓬勃发展,图书馆不仅受到电视、广播、信息机构、网络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等的冲击,不同图书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无法回避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为了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利用图书馆,提高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选择力,塑造差异化、富有个性的图书馆形象就成为了竞争能否取胜的关键,而率先导入CIS的图书馆,对图书馆社会形象的提升、竞争力的增强、社会效益的提高,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图书馆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
与CIS理论相对应,图书馆形象识别系统(Library Identity System,LIS)的功能结构也由图书馆理念识别系统(Library Mind Identity System,LMIS) 、图书馆行为识别系统(Library Behavior Identity System,LBIS) 和图书馆视觉识别系统(Library Visual Identity System,LVIS)等三部分有机构成(见表1)。
在LIS中,LMIS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是图书馆最高层次的指导思想和战略体系,它规定和指导着图书馆的各种活动。在确定图书馆理念识别系统后,就要把理念、信息通过动态的LBIS和静态的LVIS渗透、传递到每个馆员、用户和社会公众的头脑之中,使之了解图书馆,产生认同感。如果说LMIS是LIS中的“想法”,那么LBIS、LVIS就是LIS中的“做法”,它使得“想法”在具体的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得以落实和体现。
2.1 图书馆理念识别系统(LMIS)
2.1.1 LMIS的内容与功能
图书馆理念识别系统是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的图书馆哲学观念或观点,是LIS的核心,既包括图书馆的含义、宗旨、使命和职能,也包括图书馆的目标、责任和变革走向,是对图书馆发展的构想、追求和展望,还包括图书馆的发展观、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在图书馆发展中发挥着导向、规范,凝聚和激励的作用。LMIS主要包括图书馆使命、图书馆价值观、图书馆管理思想等,它描述了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的定位、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图书馆服务方向、风格和作风等丰富的内容。如图书馆使命是指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即图书馆在社会文化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履行的责任以及因此而从事的业务。图书馆使命为图书馆发展指明方向,也是图书馆确定目标和战略的前提,图书馆理念识别系统的构建也须从分析确定图书馆的使命入手,即图书馆理念识别系统要能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使命。
2.1.2 LMIS的导入流程
LMIS的导入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图书馆形象的现状。只有对图书馆的整体形象现状进行分析,才能发现图书馆理念系统的现状,才能为LMIS的正确导入打好基础[3]。对图书馆形象现状的分析,包含了以下四方面的内容:第一,进行图书馆形象调查。在对图书馆形象进行调查时,应该着力回答以下问题:与其他同类图书馆相比,本图书馆的形象地位如何?有何特殊形象?图书馆知名度如何?知晓程度有多深?图书馆美誉度如何?赞美的内容是什么?赞美的原因是什么?从全社会来看,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基本视觉要素和应用视觉要素设计的态度如何?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与同类图书馆相比,读者对图书馆的评价如何?图书馆形象在哪些方面影响图书馆的发展?第二,分析图书馆管理状况。在分析图书馆管理状况时,应该思考以下问题:与同类图书馆相比,本图书馆的规模如何?地位如何?图书馆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目前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如何面对同类图书馆的挑战?本图书馆的收益性如何?第三,考察图书馆的信息传播渠道。考察信息传播渠道时,需要回答以下问题:与同类图书馆相比,在对外沟通上,图书馆最重要的识别项目是什么?现存识别系统有无问题?图书馆的特色在哪里?信息传播渠道的选择是否合理?如何改善?在对内沟通上,是否高效率?主要方法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善?第四,诊断图书馆现有理念。在分析图书馆现有理念时,可以考虑以下问题:图书馆的使命是什么?图书馆的价值观念体现在哪些方面?图书馆管理思想包括哪些内容?最重要的管理理念是什么?最重要的管理方针是什么?图书馆如何制定各种发展战略?存在什么问题?
第二步,确定图书馆理念的识别要素。由于图书馆理念是一个抽象概念,所以,必须具体化为可以被识别的要素,图书馆理念的识别是通过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来实现的。图书馆理念识别的基本要素包括信息资源理念、馆员理念、用户理念、管理理念、公共关系理念、图书馆道德理念等;应用要素包括图书馆理念、图书馆标语和口号、图书馆歌曲、图书馆座右铭,图书馆条例和守则等。
第三步,表述图书馆理念。在确定理念识别要素后,需要对每个要素逐一界定,用最简练的文字和语言对所要设计的要素进行表述,并概括所要表达的全部要素内容。图书馆理念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有馆标、馆训、馆歌、图书馆座右铭、图书馆条例、图书馆守则、广告、图书馆建筑物设计以及其他视觉应用系统等。
第四步,对LMIS进行测试。对图书馆理念识别要素和内容进行设计后,还需在图书馆内外进行适当的测试。测试过程中,对内表现为自下而上的讨论和自上而下的宣讲,达成内部一致性;对外则是对社会公众、专家以及媒体的意见征询。经过对内和对外几个过程的反复,最终实现由内至外和由外至内的共识,以至解决以下问题:是否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和理解?是否容易被社会公众所传播?图书馆目标与馆员目标是否一致?是否获得了图书馆大多数馆员的认同?是否符合图书馆实际情况?是否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得到自觉体现,能否激励馆员的工作热情?能否包容图书馆多年形成的传统文化?能否适应未来社会环境的变化?
第五步,LMIS的实施。LMIS的实施主要包括将理念渗透到组织与馆员的行为中(LBIS策划)和将理念渗透到图书馆的视觉标志中(LVIS策划)两个内容。图书馆的理念首先要内化为馆员的意识和自觉行为,使馆员深刻领悟图书馆理念的含义和真谛,在实践中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是一个不断渗透、贯彻、教育和实践的过程,除此之外,理念的渗透还要涉及视觉标志的很多方面,包括图书馆建筑设计、阅览室和书库的设计、馆员的馆服和其他视觉应用系统。
2.2 图书馆行为识别系统(LBIS)
2.2.1 图书馆内部行为系统的设计
LBIS的内部行为系统,主要包括图书馆制度、图书馆习俗和馆员行为规范等。内部系统设计中最主要的要素设计就是对图书馆制度、图书馆风格和馆员行为规范的设计。其中,图书馆制度是图书馆为了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工作秩序和规定,图书馆制度集中体现了图书馆理念对图书馆组织和馆员行为的要求,是LBIS策划的基本和主要的内容。图书馆习俗是图书馆长期继承,约定俗成的特色文献资源和文化活动,包括特色书籍展览、节日、习惯、典礼、仪式等。所以成为区别不同图书馆的显著标志,也是LBIS的重要内容。
2.2.1 图书馆外部行为系统的设计
图书馆外部行为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对图书馆宣传活动和公共关系等日常管理行为、图书馆讲座、图书馆习俗、馆员礼仪规范、馆员对外行为准则的设计。对外部行为系统的设计,是展示图书馆形象与理念、识别图书馆的地位与服务、培养高素质馆员的有效途径。
2.3 图书馆视觉识别系统(LVIS)
视觉识别即识别符号,因此,LVIS包括了诸如图书馆名称、标志等在内的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见图1)。
2.3.1LVIS的基本要素
LVIS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馆名称与标志、馆标准字体、馆标注色、馆吉祥物与馆形象大使等五大基本要素。
[图1 图书馆视觉识别系统(LVIS)]
(1)图书馆的名称与标志。图书馆标志是图书馆视觉识别要素的核心,一旦确定后,不宜经常改变。图书馆名称是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用文字来表现的识别要素,也是图书馆理念的浓缩。图书馆标志是图书馆的文字名称、图形及其组合的设计,目的是把抽象的图书馆理念精神用具体的标志传达给读者,图书馆标志要给读带来联想,通过标志可以识别图书馆及其理念和服务等。如,南京图书馆的馆徽采用了有“中国书圣”之称的王羲之所书“书”字的侧形,体现着南京图书馆独特的文化历史传承,标志的基本形状也是英文字母“N”与“L”的中式书写,体现着融合与传薪的结果,外形像弯弯曲曲的山路,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名句(见图2)。重庆图书馆的馆徽把中国文字的“重”字左半边与“圖”字右半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犹如“重庆图书馆”缩写的一枚古印,该标识层次分明,像一本一本重叠的书籍,线条错落,又像知识的迷宫;“圖”字的右边外形和重庆图书馆新馆的建筑造型相似,达到了形似的效果;“重”字的左半边与“圖”字右半边中间部分相连似网络并延伸出图书馆,象征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载体的多样化(见图3)。
[图2 南京图书馆馆徽 图3 重庆图书馆馆徽]
(3)图书馆的标准字。图书馆的标准字是将图书馆名称、各个部门名称、馆训等经过字体的选择和搭配、字间距、背景颜色线条效果等设计和处理而形成的表现方式。图书馆标准字借助不同形式的视觉识别,增强文字的表现力,进而形成形象差异,强化图书馆对外交流的诉求力。在设计标准字时,要求:第一,图书馆标准字应该与图书馆标志等视觉识别的其他要素相配合;第二,图书馆标准字应该与服务范围相呼应;第三,图书馆标准字应该具有独特性,一定要利于识别和记忆。例如,书法字体富有个性、历史感和文化气质,很适于表现图书馆储藏知识、传承文化的行业形象,如杭州图书馆的标准字(图4)。
[图4 杭州图书馆的标准字]
(4)图书馆的标准色。图书馆的标准色是根据图书馆理念和服务特质等的需要而选定的代表图书馆形象的特定色彩。标准色一般是一种或几种颜色的组合,经常与图书馆标志、标准字等配合使用。标准色是一种独特的图书馆形象,它利用色彩产生的视觉刺激和心理反应,使社会公众产生联想,进而拉近图书馆与社会公众的距离[4]。图书馆标准色是传递图书馆理念,塑造图书馆独特形象的有力工具。在设计标准色时,要注意:第一,图书馆标准色要有利于表现图书馆理念和图书馆形象;第二,图书馆标准色要考虑到不同颜色所产生的心理反应;第三,民族图书馆标准色要注意民族倾向,比如,埃及人喜欢绿色,禁忌蓝色;第四,图书馆标准色应该具有差异性。在现有的图书馆标志中,许多图书馆如上海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江苏昆山图书馆、东莞图书馆等选择了能给人以宁静、象征着知识海洋的蓝色作为主要的标准色。
(5)图书馆的吉祥物。图书馆的吉祥物是为了强化图书馆形象而设计的图书馆造型和具体图案。图书馆吉祥物很容易唤起社会公众的亲和力和想象力,引起社会关注,与抽象的图书馆标志和图书馆标准字相比,往往更有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偏好,更有助于图书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在设计图书馆吉祥物时,要充分考虑图书馆形象定位,要能体现图书馆的属性,选用的造型或创意点要依附图书馆特性,例如,即墨市图书馆推出的吉祥物“墨墨”(见图5),“墨墨”二字分别取自“即墨”、“墨香”中的“墨”字,寓意着“悠久墨城萦绕墨香之气”,采用叠字命名,极具亲和力,叫起来琅琅上口。“墨墨”的脸部构图灵性地再现了电脑显示器的轮廓;寓意着无线鼠标的脚部,形象地诉说着市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墨墨”右手执书,左手作出“请”的手势,标示欢迎读者走进图书馆,读万卷书,乘着信息化的东风,再行万里路。整个卡通形象从造型设计、性格设定、动作演绎等方面,充分表达了即墨市图书馆“书香熏陶人、阅读改变人”的愿景。
[图5 墨市图书馆的吉祥物“墨墨”]
2.3.2 LVIS的应用要素
LVIS的应用要素是指基本要素组合应用的传递媒体,主要包括办公用品、接待用品、馆员服饰、交通工具、环境设计、宣传用品、广告传播等。利用这些传递媒体的特点和优势,灵活的进行它们的组合或单一恰当应用,对于传达图书馆的理念、宗旨、特色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5 结语
总而言之,尽管我国一些图书馆在设计图书馆馆徽、服务理念等方面已经迈出了一步,但要在我国图书馆系统导入LIS还是一件新生事物,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探索。笔者提出的LIS的作用、目的和意义在于有利于有机整合图书馆管理中的各管理要素,建立图书馆发展战略与全新管理模式,并在未来的发展中抓住发展机遇应对挑战,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图书馆效益与社会职能,使其社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大幅度提升[5]。但因受篇幅、水平所限,相关的深入研究还需更多学者的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许俊基.CIS发展与国别模式:超值企业形象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暴国霞.浅谈CIS理论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经济,2007,(6):99-100.
[3]杨保国,赵涟漪.CIS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之初探[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1,(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