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教师思想政治表现8篇

时间:2022-10-16 02:54: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师思想政治表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思想政治表现

篇1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素质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学科是国家教育部明文规定的我国高中阶段必须开展的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不但是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既是高中教学任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途径。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都不尽如人意。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现状往往是学校不重视、学生不感兴趣,从而导致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的时候也更多是出于应试的目的。那么,面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为教师,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改变这种不利的教学现状,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学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呢?

一、转变学科观念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如今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之所以出现诸多的问题,与教师和学生所持有的学科观念存在很大的关系。在很多教师看来,思想政治学科的开展既没有专业性,又无法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带来什么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政治学科当做摆设的花瓶,至于学生,则把思想政治看成“洗脑”的学科,在这种错误的认识下,学生当然无法积极地投入到思想政治的学习中。因此,要想推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首先就要从观念入手,积极转变学科观念,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师生认识到这门学科的价值。

二、改革教学方式

长久以来,思想政治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与其单一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政治的讲课过程等同于讲书过程,教学中按照书上的内容照本宣读,丝毫体现不出教师的教学思想在其中。不仅如此,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一个完全主导的地位,而学生则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丝毫体现不出学生主体的价值。因此,教师要想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要对目前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大胆地改革。一方面,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以教材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使得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不再局限在教材之上,并且教师要积极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要明白,经过对教材再创造再加工所得的教学讲义才是真正的教材;另一方面,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完全主导的教学模式,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思想政治课堂成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作用,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实现素质教学目标。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质量,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就成为整个思想政治教学中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时间,一方面要努力加强“内功”的修养,从理论上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新的知识,只有扎实了专业理论知识,拥有丰厚的理论知识功底,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中用科学的理论去说服具有很强思想性的大学生;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学能力的提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总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积极地与同学科的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努力取长补短,从而实现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一旦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上去了,自然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得游刃有余,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很多学生看来,思想政治课程就是一门专讲大道理的学科,也正是在这种认知下,很多学生才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显得兴趣乏然。要知道,任何理论知识的建立其最终的目的都是用于指导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当然也不例外。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这种看似没什么用处的学科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具有非常实际而广泛的应用性,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把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性给表现出来。而在理论讲授之余,带领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一些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这样,通过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让学生把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使得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学科的实用性,同时,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而这又会使得思想政治学科朝着素质教育目标迈进一大步。

总之,思想政治学科作为高中阶段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任何其他学科都无法代替的。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门学科本身的学科地位,清醒地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周雪梅.高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初探[J].思茅师范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0(4).

[2]李一峰.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J].城市建设理论研

究,2011(26).

[3]郑德芳.素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新课改[J].职业技术

篇2

1、在班主任工作中,以博爱理念贯穿自己的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关爱每一个学生。对班上有些特殊学生,能长期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帮助、鼓励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不断进步。注重从细小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上课、上操、做作业的习惯培养能严而有格。重视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体验、接受教育。如争创特色中队——“大雁”中队,开展小制作比赛,献爱心活动等。经常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接待家长态度热情、诚恳。

2、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自觉积极地参与《课内外结合》的教科研活动,努力掌握并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跟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吸收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积极参与各类的听课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练兵课,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日常教学工作中,乐于与同行交流、向前辈讨教。撰写的论文《##教学初探》发表在《##教育研究》20##年第#期上。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因材施教,认真做好补缺补差工作,本班学生成绩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一、信息技术的整合,有效践行“三贴近”

2002年,提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当代高中生在校时间较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如何选取贴近学生实际而又蕴含教育性的事例,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都苦苦思索、不断钻研的问题。经过长期的研讨与实践,我们认识到:学生实际既包括社会实际,也包括思想实际。我们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核心技术的优势从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讨论,切入到学生的思想实际,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课中的“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时”,我们抓住当时市场上猪肉价格上涨带动其他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社会实际,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新闻背景和图片,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的便捷和高效,既扩充了信息量、增强了科学性,又能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新闻评述的铺垫,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政府为什么把维持物价总水平稳定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这个问题。有效培养了孩子们忧国忧民、心系国家的情怀,有效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育。

二、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理论与实效结合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以德育教育为主的社会学科,其理论性和时效性是比较强的,但不论多深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都能找到现实依托。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不仅仅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关键在于能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理论与实效的结合,更能突出政治学科的德育意义。

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了解世界上的中国、了解中国的过去与现在,才能激发使命感与责任感,才能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因而关心国家大事是每个中学生爱国意识的重要表现,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很多学生在参与活动之后,都能够从中受益,甚至爱国情感油然而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一步加强。

三、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智育与德育的结合

一般而言,智育目标的实现相对较易,而德育目标的实现就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课程评价方面,评课教师也往往忽视这一点,或者认为此事确有难度,达不到德育目标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从负责任的角度来看,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德育目标是否实现。知识内容讲得再透彻,没有情感的启迪和共鸣,都是败笔。思想上的巨人,不应是行动上的矮子。通过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实现学生智育与德育的结合。

篇4

【关键词】易班 黏度 高校思政教育 应用表现形式 影响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131-0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一直备受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2007年,上海部分高校开始建立网上班级“E-Class”,之后,关于易班的研发与应用工作逐渐成为全国各地高校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风向标,探讨基于易班平台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全国高校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

黏度是一个形容液体流动状态与速度的物理概念,也经常用粘度、黏性、粘性来代替,它有动力黏度、运动黏度和条件黏度三种测定方法。黏度越大,流动越慢;黏度越小,流动越快。此外,黏度还能够用来描述网络使用的一些特征,通过描述网络黏度可以有效体现用户流动性。简单来说,易班黏度是指用户对易班网站的使用度、依赖度、忠诚度与满意度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包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包含易班,而易班黏度是分析易班的视角之一。为了更好地把握易班黏度及其各项要素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整体关系,本项研究以广西一所本科院校中的大一、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关于“易班使用状况”的调查活动。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8份,有效回收率为94.8%,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下面,将结合调查统计数据探讨易班黏度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范式。

一、易班黏度的应用表现形式

(一)易班使用度――用户的使用频率。根据所调查学校的样本显示,在已经注册易班的大一、大二学生当中,高达68.6%的学生是因为要参加学校活动而登录系统的;11.6%的学生登录易班只是随意看看;8.7%的学生表示在易班平台可以获取有用知识与信息,从而形成他们登录易班的动力;2.3%的学生是为了看娱乐新闻和玩游戏;1.7%的学生纯粹是为了领取相关活动奖品;而7%的学生表示关联多种因素。图1中显示了由各种因素而导致高校大学生登录易班的情况,各项因素用小圆点来代表,圆点处于越的,说明由这项因素导致的易班用户使用度越高。参加学校活动这一项因素的圆点处于最,且远离靠近中心的几项因素。由此可见,高校管理部门的有利引导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易班用户的使用频率。

图1 登录易班的原因

(二)易班依赖度――易班的凝聚力量。参见表1中的数据,13%的系统缺失值指的是在所调查的样本中,有123位学生没有注册易班。当学生们对“易班使我提升了集体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这一命题进行评价时,35.3%的学生表示同意,而28.2%的学生表示不同意,表示说不清的学生占比为36.5%,同意的人数略胜于不同意的人数,并不显现优势。易班作为学生个人与学校集体之间的桥梁,其内部肯定有因各种因素相互发生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吸引着用户登录与使用易班网站。易班所具有的特点:提升专业知识或个人能力、时事新闻更新及时、增进友谊与扩大人际关系、展示自我与获得满足感、易于登录与界面风格简便、应用及附带游戏种类丰富等都成为易班凝聚用户的力量。

(三)易班忠诚度――易班用户的流动性。易班忠诚度可以说是易班黏度的最大体现之一,与易班依赖度也存在交叉的关系。指的是用户对易班网络平台产生了好感,形成“依附性”偏好,进而重复登录,并不放弃使用这一社交软件的一种状态。企业管理理论认为,客户忠诚通过客户的情感忠诚、行为忠诚和意识忠诚表现出来,指的是客户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依恋或爱慕的感情。在本文中,易班忠诚度主要表现为用户的流动性,即登录易班的频率。参考表2中的数据,在已经注册易班的大一、大二学生中,有36.2%的学生表示注册后就不再使用,几乎每天登录易班网络平台的人数在这一学生群体中只占3.3%。从总的数据分析来看,目前该校大一、大二学生群体对易班的忠诚度并不高。而要提高易班用户的忠诚度,可从易班网站维护、服务理念灌输尤其是软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努力。

(四)易班满意度――关于易班的正面评价。所调查的学生用户对“易班应用软件既多又好”这一命题进行评价时,26.2%的学生表示同意,而30.2%的学生表示不同意,43.6%的学生处于说不清的状态。除了对这一命题的设置,此次问卷还涉及界面设计、操作与检索程序、信息更新速度与内容呈现、社交便利性等。就目前状况而言,作为样本代表的学生用户对易班的正面评价并不是很明显地盖过负面评价,表现在对各个命题的结果统计中,有些情况略低于,而有些情况仅险胜于后者。值得欣慰的是,大家对易班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有信心的。46.4%的调查对象认为,易班的普及率与认可度将会日渐提升,而持不同意态度的学生仅占15.6%。

(五)易班厌恶度――关于易班的负面情绪。厌恶是一种反感的情绪,本文重在阐释的是学生个体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对易班网络的负面情绪以及排斥的状态,并不包括通常意义上人的味觉、嗅觉、触觉等因接触某事物而导致的感性厌恶。在这里,厌恶度极高的状态也就是黏度极小的状态,易班黏度越小,用户的流动也就是流失越快。最直接的案例就是根据表2与表3中的数据显示,关于易班的软件与功能应用效果,目前尚有高达73.8%的学生还没有对其表示高度认可,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会有高达36.2%的学生表示注册易班后就不再登录使用。关于易班的负面情绪越大,易班黏度就越小,其融合学生群体的力量也越小,更有甚者,导致易班用户的流失。

二、基于易班黏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其整个影响机制

易班黏度是一个无限集合,可操作化为使用度、依赖度、忠诚度、满意度、厌恶度等一系列概念,以此类推,这些子概念又可操作化为次级概念。易班黏度的各子概念之间并不是排斥的,而是互相交叉与关联的,列出的目的在于能够从各个角度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易班黏度,从而推进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易班黏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关系可参见图2,借鉴前文的经验总结,探讨在这种体制下基于易班黏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其整个影响机制,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展开思路:

图2 易班黏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关系

(一)学生的互动行为来看,评估易班黏度,反映群体内部关系。易班网站是一个网络互动平台,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才形成了易班网站的存在与繁荣。群体内部关系指成员间彼此交流与作用的状态和过程,是群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社会学家莫雷诺利用“社网图”来分析个体成员间的关系状态及该群体结构的紧凑程度。他用圆圈来代表成员个体,联通线代表他们之间的关系。联通线有单箭头,表示单向选择和喜欢与另一方接触;也有双箭头,表示双方都喜欢相互接近。“社网图”运用于把握高校易班中的集体内部关系时,可按如下步骤操作:第一,向每位学生提问:“你喜欢与谁接近”;第二,根据答案以圆圈和联通线绘出群体的网络;第三,对“社网图”进行黏度分析。互动频繁的学生个人成为核心人物,互动较少的学生成为离群者;联通线尤其是双箭头联通线较多的群体成为主群体,联通线较少的群体成为亚群体。通过了解学生的互动行为,结合易班黏度,可以把握学生群体团结、松散或为其他状态的内部关系。

(二)从易班的内部结构来看,提高黏度性能,融合学生的凝聚力。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易班用户群体凝聚力的发展一般经历三个层次:一是人际吸引,这是用户注册易班的初始阶段,大学生对易班项目的相关规则与便利之外尚未了解清楚,易班网站也还没有给他们形成舆论规范压力,依靠的是人际关系的吸引。二是易班用户对相关规范的遵从,用户能够把个人的目标与易班建设的目标相结合,自觉接受群体规范的约束,并在此基础上与其他用户建立更深的关系。三是用户把易班建设的目标自觉地看成是自己的目标,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大学生用户对易班群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群体凝聚力是易班黏度研究的一个很具代表性的概念,群体凝聚力越大,易班黏度越大,反之亦然。

(三)从学校的领导层面来看,利用黏度原理,制定易班管理制度。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在对当代互动图像的阐释中认为,我们每个人都航行在一个巨大的情境王国中,在这里,我们会遭遇到来自群体的他人的团结、遵从或权力,这可视为一种群体规范。经过前文的数据分析,我们了解到,教育管理部门的有利引导措施能够显著地提高易班的注册率与登录频率。在易班网络情境中,必须存在一种群体规范制度才能达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舆论引导的效果。易班管理制度是群体规范的一种诠释,它要求教育管理者要充分利用权威魅力来征服学生的心灵。大学生对易班管理制度的认同与拥护,是易班黏度较强的一种状态。要想取得这样的效果,首要前提就是个体与集体利益的一致性,也就是学校管理部门在进行易班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利益,一切以学生为本,方能取得学生的认同与拥护。

(四)从舆情的导向机制来看,研究黏度特性,推进思政教育工作。易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教育工作者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利用易班平台,对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以及知识普及等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的一种教育手段。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可充分利用易班黏度的特性,进行舆情引导。首先,在易班网络互动平台中,强化易班黏度―― 推行一种基于共同活动形成的、公认的约束力量,并不断内化为大学生的心理尺度,成为各种言行的判断标准。其次,指示学生们满足需要所采取的方式和相应的行为目标,囿于黏度范式―― 规定易班用户的言论范围和准则,以一致性的行动要求和价值取向,维持易班用户的稳定性。最后,是一种精神文化氛围的培育,提升黏度性质―― 塑造易班的思想政治文化。精神文化貌似形影无踪,却最能打动人心。可以通过典型案例宣传、易班文化墙建设、社团活动花样集锦、科技创新竞技推广等方式打造易班平台的校园政治文化。

在意识形态上,我们可以把易班黏度诠释为个体关于集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分析易班的使用度、依赖度、忠诚度、满意度以及厌恶度等因素,都离不开群体凝聚力的影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就是要打造出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爱国主义情怀、扎实专业知识与团结向上拼搏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队伍。

【参考文献】

[1]沈漫,夏文芳.提高易班用户粘性的工作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4(8)

[2]王艳,霍圣录,严芳.易班用户黏度的模型构建及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3(5)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易班中的符号互动与舆论导向研究”(2015LSZ007);广西财经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易班黏度与工作模式研究”(2015SZA11)阶段性成果

篇5

一、理论灌输法

理论灌输是我们传统教学中运用的最常见的一种叫教学方法,它不仅仅对于知识目标的有重要意义,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有重大的作用。例如《做理智的消费者》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习题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消费对话》

妈妈:今天我花500元买了一个“山寨”手机,还真是划算呢。可惜就是没有发票。

爷爷:“山寨”手机虽然外观设计逼真,价格低廉,可是质量是没有保障的,而且会严重影响品牌手机的生产和销售。

请问:(1)妈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对消费心理的学习,明白了我们应该树立求实的消费心理之后,对各种消费心理有了一定的辨别,那么通过本题的练习,我们可以更深层次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而不是单单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

二、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生动的情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里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即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在情景中体验知识。我们的中学政治课改中,弱化了对知识层面的要求,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活动能力,许多教学能容来源于我们的日常活动中,作为中学政治教师,我们为了时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知识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悟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三观,运用情景教学法进入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在《理智的消费者》一课中,可以运用一下情景展开教学:

陈晓2010年9月份消费清单中的一部分:

9月1日:学习文具,教辅书共18元

9月2日:买名牌衣服358元

9月14日:和同学逛街花费80元

9月20日:到一家新开的肯德基吃饭68元

9月28日:给同学的生日礼物135元

同学们,你们可不可以晒一下你们六月份的消费清单呢?

通过对不合理的消费行为的反思,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一些不良消费习惯,从而引导学生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三、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指通过示范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实际工作情境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知识和技能。我们教师可以把我们的教学案例采集与学生的实践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例如在《做理智的消费者》一课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实现三维目标:

使同学们置身于情景中,让他们设身处地去感受,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同学们的清明旅程

准备工作:

小王、小李和小张他们每人准备了500元,计划来重庆进行2天的旅行以北碚为落脚点,分两个站点依次进行。

第一站:住宾馆。

小王:我们大家难得出来,要住400元一夜的高级宾馆,难得好好享受一下;我可不想住一般的宾馆。

假如你是小李或者小张,你应该如何选择?为什么?

让同学通过旅行开支的分配来认识到,作为一名理智的消费者,我们看到别人不正常的消费行为的时,我们不要盲从,我们要做到: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随大流的消费行为。

四、榜样教学法

榜样教学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学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可以简称与典型教育法,就是通过典型的事例使学生向榜样看起,在这一方法的使用中,我们要找的案例一定要与学生具有可学习性,不要让学生认为是空中楼阁,遥不可及。在《做理智的消费者》的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老一辈在生活中践行的勤俭节约的消费行为为例,并与我们同学现在在旅行中存在的不良的消费行为形成对比,让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老师在此过程中课适当的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鼓励其他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因此,作为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应该做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这一知识点中,我们还要引导同学们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没有过时。

五、总结教学法

总结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总结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向学生传递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课堂的三维目标。在《做理智的消费者》中,教师可以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四种消费心理,分别是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异心理和求实心理。如何让大家选择的话,你们更愿意在生活中形成哪一种消费心理呢?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学习了应该如何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应该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绝不盲从理性消费,更是要做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六、情感教学法

情感教学法一般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运用同学们的各种感官,汲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引起共鸣。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和谐师生关系;创新探索

0引言

师生关系作为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之一,是教学领域其他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是如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进师生双方的了解,加深师生双方对彼此的依从感,提高师生之间的默契度,使大学中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进展地更加顺利和通畅。如果在大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和思想政治老师关系僵化,师生双方的的上课情绪和兴趣都将受到极大地挫败,学生甚至不愿听教师的授课,或者干脆不去上课,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创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师生关系良性发展的需要

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师的认同不仅仅要从理性方面和感性方面,而感性方面是影响师生关系最主要的因素[1]。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师理性方面的认同感主要来自教师思想政治教学水平和个人的修养、品质等。如果一个思想政治教师不用心备课,上课的时候照读课本和课件,缺乏良好的理论修为和分析对策,在学生眼中就是一个不合理的教师。而另一方面,如果一位思想政治教师的上课质量很高,然而上完课就走,上课前也准时进入教室,在上课的过程中一致保持“高冷”的态度,只是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缺乏与大学生沟通和情感交流,学生就会形成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和层次感。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创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率的需要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所谓的教学,本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相互统一,离开了另一方都失去了意义和价值[2]。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中,师生的关系则是连接“教”与“学”知识的传输纽带。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制约着知识传输的质量和功能地发挥。如果师生关系融洽,老师和学生双方保持经常性地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彼此都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则思想政治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知识掌握都会更加的顺利,教学过程也会更加愉快。相反,如果师生关系出现矛盾,将极大降低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将会受到阻碍甚至发展中断,而教师的授课质量也会大大降低,影响思想政治的教授。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2.1 教师方面

2.1.1 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位学生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抛弃只关注表现好,发言积极的学生,而经常忽略课堂表现差,默默无闻的学生,这是师生关系的大忌。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用平等的眼光和态度对待每一位在座的学生,争取给予每位学生发言和表现的机会,发言后及时用肯定和赞扬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使学生增加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对于课堂表现差,喜欢坐在教室后面默默无闻的学生,教师一定不能忽略了他们,而是要刻意得点他们起来回答问题或者发表意见和想法,增加他们课堂的参与度,否则,教师对他们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将永远失去这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亲近感。

2.1.2 采取生动的教学方式

思想政治课程本就是理论性很强的科目,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时间一长,课堂教学难免枯燥乏味,学生必定会产生排斥情绪。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式,以大学生为学习主体,把教师自身放在指导者的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2 学生方面

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程中,要端正学习态度,摆正位置,主动地像教师学习,在遇到问题时,要勇敢地像思想政治老师请教。课余时间,学生要善于主动找老师聊天,进行思想和情感方面的沟通,并悉心诚恳地听从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人无完人,教师虽然起着表率作用,但他们也是普通平凡的人,因此,学生在发现教师出现失误时,要尽量去理解和尊重教师,不能因为教师一时的失误就完全否决教师的整个教学。

3 结语

在大学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新形势下的大学教师,要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需求,坚持一个都不落下的原则,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博得学生的爱戴。学生也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向思想政治教师敞开心扉,进行诚心的思想沟通。只有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学质量,进而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篇7

首先,要变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为“全面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一,就是作为施教主体的政治教师在教学目标追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反映出教学目标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又表现为:在教学指导思想上类同于社会上的错误认识——感到只要认真完成课堂45分钟,只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教师”,就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只注重于构思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仅敏感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成绩的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认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大多是作业与成绩等等。显然,教师如果只倾注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上述教学心态,势必同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相悖、同教育心理学相违,也会同自身教学企盼相反。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的、深层次的、整体性的。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显而易见,这是打了“折扣”的执行标准,不利于标准的真正落实。从教学过程本身而言,它既是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奥妙的师生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美的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其次,要变教学心理氛围的“逆反性”为“相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之二就是存在“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师中也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高考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政治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会存在轻视政治科现象的认同,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对教师简单古板教学的失落感,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满,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等。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取得,为此,变师生对教学的“逆反性”为“相容性”就成为政治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客观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立志于政治课教学事业,拿出勇气和信心排除心理障碍,“轻装”教学;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学习锤炼,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以精辟的政治理论说服学生、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师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教学可亲、可近、可信,有兴趣、有作用、有收获,从而缩短学生与政治教师、学生与政治教材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抵触、不顺心的心理状态,更好地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健康、稳步地发展。

第三,要变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单向性”为“多项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三就是教学中忽视了“民主”、“平等”与“和谐”,师生教学的交往相当一部分处于“单向性”、“一言堂”。这种单向性突出地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由教师一灌到底,来不得学生的自由活动;二是教师听不进学生独立的、有益的、新颖的思想认识和观点看法,教师表现出对教材内容理解的绝对权威,教师没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只是搞演说、发指令、提要求、查结果的监督人,以教师的“一言”、“一行”淹没了活跃的学生思想和聪明才智,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器。这种教学,学生感到压抑,教师也十分疲倦,缺乏活力与生机。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做到师生交往的“多项性”。政治教师应明确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的重要性,放下架子,改进教法,彻底改变“一言堂”的家长式教学,不断探索出符合师生多向交流的好方法、好举措,大胆创新。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在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过程,认识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鸣和意志信心方向的相互鼓励就能更好地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篇8

然而,令人忧思的是在政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认识这一“规律”,或不重视这一问题,不少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误区。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作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走向谈些粗浅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首先,要变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为“全面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一,就是做为施教主体的政治教师在教学目标追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反映出教学目标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又表现为: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同化于社会上的错误认识――感到只要认真完成课堂45分钟,只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教师”,就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只注重于构思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仅敏感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成绩的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认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大多是作业与成绩等等。

显然,教师如果只倾注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上述教学心态,势必同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相悖,同教育心理学相违,也会同自身教学企盼相反。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的、深层次的,整体性的。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显而易见,这是“折扣”的执行《大纲》,不利于《大纲》的真正落实。从教学过程本身而言,它既是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奥妙的师生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美的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其次,要变教学心理氛围的“逆反性”为“相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之二就是存在“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师中也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高考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政治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会存在轻视政治科现象的认同;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对教顺简单古板教学的失落感;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满;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等。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取得。

为此,变师生对教学的“逆反性”为“相容性”就成为政治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客观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立志于政治课教学事业,拿出勇气和信心排除心理障碍,“轻装”教学。

第三,要变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单向性”为“多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三就是教学中的“民主”与“平等”、“和谐”。师生教学的交往相当一部分处于“单向性”、“一言堂”。这种单向性突出的表现为两大方面:

一是课堂教学由教师一灌到底,来不得学生的应有活动;

二是教师听不进学生独立的、有益的、新颖的思想认识和观点看法,教师表现出对教材内容理解的绝对权威,教师没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只是搞演说、发指令、提要求、查结果的监督人,以教师的“一言”“一行”淹没了活跃的学生思想和聪明才智。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器。这种教学,学生感到压抑,教师也十分疲倦,缺乏活力与生机。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做到师生交往的“多项性”。政治教师应明确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的重要性,放下架子,改进教法,彻底改变“一言堂”的家长式教学,不断探索出符合师生多顶交流的好方法、好举措,大胆创新。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在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过程。认识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鸣和意志信心方向的相鼓励就能更好的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最后,变教学情感的“消极性”为“积极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心理误区之四,就是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冷漠”,缺乏应有的学习愉悦与激情,表现为情感的“消极性”。这种消极性导致了教师上起课来“没劲”,学生学起课来“乏力”,教学空气沉闷,学生学习欲望低落,教学效果差。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自身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理论的阐述,本身就较为枯躁,为此,如果不消除学生情感上的“消极性”,实现朝“积极性”转化,必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