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学生德育8篇

时间:2023-09-19 15:44: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学生德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生德育

篇1

一、注重教师行为的影响,率先垂范

校园无中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中节,处处是楷模。教师的职业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不是靠“说教”,而是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躬亲共守。中学生从家庭步入学校,他们的情感正处于发展期,因此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不可缺少。陶行知先生讲过:“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并且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师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广,教师的思想、行为、品德、举止越来越多地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品质,其影响不只局限学生在校期间,而能影响其终生,并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未来。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应该把真知、真学问传给学生,反对讲授“假知识”、“假学问”;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真人,要让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就拿刚升学的新生来说,他们刚刚入学,学生的情感从依附于家长转为依附于老师,他们在道德知识的理解和道德概念的形成上是从直观、具体认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比较本质的认识上来。最初他们的评价道德行为的标准还存留在小学时期的“老师说”状态中,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还缺少自我判断的能力。甚至当家长的要求与老师的要求发生矛盾时候,他们会按老师的话去做。同学们看到老师为摔伤的同学搬去座椅并扶他坐下,大家从老师的爱中感受到“爱”是关心,是对所爱的人主动帮助,因此,同学们也纷纷向这位同学伸出热情、关怀的手。这种爱直觉产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中产生的潜在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注意这一年龄情感的特点,创设收效最佳的教育方法,以感染新生的心灵。

由此看来,老师的教育要求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多么重要,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神圣的,是不可替代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一个教师无意中说了一句不文明的话让学生听见了,他们可能会认为有时候不讲文明也可以。再如,某个学生是领导的孩子,虽表现一般,教师却让他当了三好学生,这可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健康的阴影,从而导致其道德信念的动摇和倾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较高的师德修养,鼓励每个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这样,在正确的集体舆论力量影响下,学生会互相学习,互相竞争,集体中每个成员的道德行为获得积极评价而巩固发扬,良好的班风因而可以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二、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强实效

教��在德育中要体现尊重学生,首先要把主动权还给学习的主体――学生,让他们针对教师或课本中提出的德育问题去思考,寻求最佳答案,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他们需要关爱”这课时,指导学生观察周围常见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从中会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好习惯。例如,在帮助别人与接受别人帮助的问题上,可以用具体事例激发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自觉意识――即我需要帮助,别人也需要帮助,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教师上来就讲一大堆助人为乐的道理,学生恐怕也只是在云雾之中,收获甚少。

另外,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时时刻刻意识到你所面对的是有自尊、有人格的人,他们需要你的维护、关心、珍惜,尤其是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老师更应以宽容的心态来处理问题,千万不要一见学生出了yulu.cc差错就夸大其词,痛斥一番,使学生如坠深渊,不得抬头。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应该提出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应该给予鼓励并启发引导说出准确答案,这样学生就自然感到了自己的热情被老师接受,被老师承认,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听课回答问题。

由此可见,要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强实效,教师就应结合身边的社会实践,以自身的爱憎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如身临其境,使教学过程情理交融,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道德选择权利,只有立足于教育主体的德育才能收到实效。

三、设境激情,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德育不仅局限于思想品德课,班队会,它还包括许多方面,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的影响也很重要。因此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使校园至尊至善,使学校无处不教育,如布置优雅安静、独具特色的教室环境会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校园,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每周一庄严的升旗仪式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契机,利用升旗仪式可以向学生系统介绍国旗、国歌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容,以及庄严隆重的升旗氛围可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和对祖国的责任感,激起学生做捍卫共和国中主人的渴望。

篇2

【关键词】中学生 德育教育

随着时展,中学生德育教育越来越迫切,已成为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那么,如何在中学时代的人生黄金时期强化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 完善的人格心理,笔者结合教育实际,从思想教育心理特征学生自身实践锻炼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抛砖引玉,对中学生德育教育有所借鉴和帮助,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掌握心理及思想特点

掌握中学生心理性格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寓德育教育于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中学生自身来讲,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争强好胜,这是优点 根据这些性格特征,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利用引导,讲课要考虑到生动 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 如: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扮演各种人物角色进行对话交流,既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在扮演角色中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而思想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德育教育的教育资源无处不在,从我们中学生的现行教材的编写中也体现了这一点。中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思想教育性极强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着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 爱国爱人爱劳动 所以教师要注重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于 解惑的全过程,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不失时宜地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培养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养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良好习惯,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德育教育重要性

中学生德教育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没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对社会没有爱心没有责任心,德育教育方法是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实效的关键,德育教育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凸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弘扬人的主体性以人为本的实质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并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乐于接受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而内化为他们的人生准则,学生以主体的资格主动参与德育活动接受价值观道德情感和秩序,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强批判意识,形成一种主体性与独立自主的品格 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让学生被动服从,而要聆听学生的种种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善恶美丑是非等道德观念,产生好恶爱憎等道德情感,学生不再怕老师,师生关系融洽,既提升了教师,又改变了学生当下的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而德育教育是中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教育的实质是实现社会道德个体化,培养人关注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德育教育是中学生成人成才的必要条件。要使学生学会做一个有高尚道德的,对社会对他人有所贡献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德育过程就是人的成长的过程,是人性丰富,圆满的过程。

三、在社会实践中去感受教育

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可以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 凡是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而且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 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得了知识 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塑造健康人格。

四、建立中学德育教育评价系统

篇3

其产生的原因,一是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有关,一是与德育工作中的“假大空”有关。

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中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不再满足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喜欢索隐猎奇,喜欢从问题的反面思考。同时,中学生这种思维的批判性还是不成熟的,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这种不良倾向表现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逆反心理。

德育工作中,存在着“假、大、空”的反科学现象,这种现象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不相信德育的心理,这样反复几次,使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对德育工作产生反感对抗的情绪。某校在进行“热爱党”的教育中,忽略了时代对中学生的影响,低估了中学生的知识水平。空泛的讲道理,举一些陈旧的事例。有一个出身领导干部家庭的学生却说,“给我爸行贿的都是当官的党员,他们有什么好?”此言一出,许多学生倒成了他的拥护者。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违背客观的反常心理,它削弱乃至葬送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对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的养成有着极大的副作用,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必须纠正有逆反心理者的这种不科学的心理。

首先,要向中学生讲清逆反心理的实质,耐心教育他们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学会冷静思考,科学分析,努力使自己的主观和客观一致,保持认识的正确性,某校组织过一次“逆反心理会诊”的专题,给中学生们提出这样一组问题: 5年前,父母在你的心目中怎样?现在你怎样看待父母?为什么在不同的年龄段对父母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的看法是否成熟?然后类推到德育工作中,有效地削弱了中学生在接受德育中的逆反心理。

其次,在德育工作中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和方式的运用,切忌空泛、虚假、唱高调。要将理溶于情中,使中学生对所接受的教育可感、可亲、可信,同样是“热爱党”的教育,我校请一位老党员做报告。这位老党员当了20多年中学校长,培养成才的人成千上万,可自己唯一的女儿至今还是农村户口,还在农村务农。

老校长的自述入情入理,真实可感,学生们服气,增强了对党的感情。

篇4

一、班主任榜样作用的发挥

在中学阶段,班主任是学生德育工作最主要的参与者,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落实在班主任的头上。而学生和班主任接触最多、联系最为紧密,在行为等方面都在学习和模仿班主任。所以,在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提高德育的质量和效果。作为班主任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起到榜样的作用:

1.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首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中学生世界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班主任老师往往是中学生心中的偶像和效仿的榜样,班主任老师的思想素质无疑会在无形中给学生以影响。班主任老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其次,班主任老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老师不仅品质高尚,而且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他应满腔热忱,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体罚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的班主任老师可敬可亲,学生才会愿意学,也才学得好;他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和感染,使学生增添了动力,所播下的希望的种子就会慢慢发芽,长成希望的大树。总之,班主任老师有着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为人诚信。诚信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是现代社会所迫切需要的一种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诚信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培养具有诚信精神的人才是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对于学校来讲,就是要培养讲诚信的当代中学生。在一些社会负面因素影响下,有的中学生不够诚信。作为班主任老师,一方面,可以对其做思想工作,进行理论教育;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班主任老师平时要注意自己一定要为人诚信,而且在生活中要充分体现,尤其是在班级管理、处理班级事务、处理学生个人问题等方面更应该诚信,起到榜样的作用。特别是在发现自己不小心犯错误的时候,更应该坦然地承认错误。学生肯定会理解和原谅老师的,这样也体现了班主任老师的诚信,并且给学生做了一个最好的示范。

3.身体力行。在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有的时候说不如做,只有身体力行,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中学生对有些事情其实并不是不懂道理,也不是不能判断是非,而是有的时候自己不愿去做,原因可能是某某同学或老师都没那样做。作为班主任老师,自己身体力行,学生也没话可说,班主任老师都这样做了,我还有什么可说的,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这样做呢?如,班主任老师经常会教育学生要尊老,在公交车上要积极给需要的乘客让座,有的学生显然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有一次,我和班级的几位学生同在一辆公交车上,突然上来了几位老人,没有空余座位。我想看看学生什么反映,结果大都装做没看见,只有一个学生主动让座位。我当时马上起身,积极地把自己的座位让了出来,其他的学生见状也积极地把座位让了出来。据我了解,这几位同学的心灵当时受到了感化,后来再出现类似情况的时候都积极让座。这就是身体力行,榜样的力量。

二、普通任课老师榜样作用的发挥

非班主任的普通任课老师,也是德育的主体。非班主任的普通任课老师虽然主要的工作是教好本班的有关课程,但在班级的德育工作中也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所以我觉得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非班主任的普通任课老师要强化自己的德育意识,起到榜样的作用。现在的情况是,一些非班主任的普通任课老师认为德育主要是班主任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缺乏德育的意识,自己在一些方面也不是特别注意,可能给学生起了不好的榜样作用。我们有的时候会听学生讲,我们的某某任课老师都如何如何,这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是不利的。因此,我们非班主任的普通任课老师要强化自己的德育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在无形之中增强德育的效果。

2.班主任老师和其他德育工作者要利用好非班主任的普通任课老师这一活生生的素材,加强对学生的德育。绝大多数非班主任的普通任课老师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跟学生的联系比较密切,学生相对比较了解,有很多时候应该能够深受感染。广大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利用好这一资源,这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的某某任课老师非常优秀,深得广大学生的喜爱。有一次,学生在某个方面做得不好,我当时就说,大家看看我们的某某老师平时是怎么做的,再看看你们自己。学生认识到了不足,改正了错误,而且深受启发,德育效果非常明显。

三、充分利用身边的学生榜样

把老师或者某些名人作为学生的榜样,有的学生可能会觉得比较遥远,或者觉得自己还没到那个年龄,做不到或做不好是正常的,德育的效果可能还不够好。而学生身边的同学,是他们的同龄人,他们会觉得具有可比性,把学生身边的同学作为榜样,一般会起到较好的德育效果。这里有以下两种情况:

1.把品德优秀的学生树立为典型,作为广大学生学习的榜样。每个学校、每个班级肯定都有一些品德、行为比较优秀的学生,我们可以挖掘他们的典型事迹,让其他同学学习。当然这里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引导,不要使学生反感,而要使学生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竞争机制。在这方面,我曾经做过尝试,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效果也比较好。

2.把某方面不太好的学生作为典型,作为广大学生引以为戒的榜样。每个学校、每个班级也肯定都有一些品德不够好或某方面品德不够好的学生,我们可以把他们的一些事迹作为反面典型,使广大学生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警示自己不要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这样做往往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定不能伤学生自尊,一定要注意正确引导。

篇5

关健词:德育养成教育

德育是各育的灵魂。加强德育有助于推动学生各育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而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是使学生得到主动、活泼、健康、全面的发展,这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养成教育要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养成教育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养成教育提供了依据。从“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丫‘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等五个方面对学生养成教育进行科学的规划。从学生形象标准、学生行为要求、课堂纪律等内容上,对学生一天学习生活提出严格具体的要求,使半生在学习、礼仪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和制度约束,时时刻刻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这样,养成教育在内容规划上呈现阶段化、层次化,学校有规划,年级有重点,班级有特色,为强化养成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养成教育要讲明道理

教师让学生明白《纲要》和《规范》为什么要求这样做、禁止那样做的道理,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是非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注重发挥学生自我规范的潜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进取向上的热情,引导学生将规范要求变成自觉要求,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自觉律己做人。在明理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增强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有了自我评价的能力,就能主动地严格要求自己和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的影响。有时也可以先让学生做,在做的过程中,结合情感体验晓之以理,变被动行为为主动行为。

三、养成教育要分步实施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确定养成教育的训练目标、内容、方法。这样才能使养成教育收到实效、落到实处。

第一步、宣传动员,营造氛围。比如,在师生必经的过道口设置“轻声细语、言语文明”,“礼貌待人、爱护公物”,“与文明握手、与陋习告别”,“在家做个好儿女、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等警句,以及激励性语R‘见到客人,你能主动问好。嘿,你真棒!’气“能主动拾起身边的杂物,不愧是一个环保小卫士,’别你能在走廊里轻声慢步,不愧是一名文明好少年!”;在走廊、教室内外墙壁张帖科学家、伟人画像以及名言;在教学楼、实验楼等醒目的地方制作以校训、教风、学风、办学宗旨为内容的标语或灯箱,使学生从中接受高尚道德情操的渗透和感染。

第二步、强化训练,自我养成。如强化自觉习惯的养成,要求做到: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作业布置与不布置一个样。再如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学生用礼貌用语,养成“讲卫生、丢陋习”的文明习惯,塑造健康活泼的良好形象。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好习惯。

第三步、检查反馈,走向自律。通过教师考核监督、学生值周检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监督岗,以及文明学生评选等措施,及时检查指导,及时反馈矫正,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热情,提高自律能力。

四、养成教育要因材施教

养成教育要讲究层次性,因材施教。注重养成教育过程中的因材施教,一是对行为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明白落伍后进的原因,体验不良行为给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坏处,矫正与塑造同步进行。这也是利用学生日常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的“自然教育法”。二是针对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采取‘言”中训练和‘行‘中训练的方法,能使学生的不规范行为明显减少。三是对中等学生要极力上进,发扬优点,用《纲要》和《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四是对道德行为好的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启迪更深层次的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落实道德行为。

篇6

一、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中学生已经接受了多年的教育,懂得了一些道理,我们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德育道理、道德行为准则,让学生明白一些做人的要求,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德育道理时,务必做到由浅入深,旁敲侧击,并且还要有耐心,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等待学生内化教师讲授的德育道理,只有学生理解和明白了德育道理,他们才能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做出有道德的行为,反对和抵制不道德的行为。

二、 应用案例,触动心灵

德育工作是一项养育和净化心灵的工作,我们要应用一些真实感人的德育案例,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德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触动学生的灵魂,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我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能够适时地向学生呈现在5.12汶川地震中、在抗洪抢险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涌现出来的具有较高道德风尚的人和事,应用那些感人的事例,来感化学生曾经封闭和冷酷的心灵,让学生不断产生爱心。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也是触动学生心灵的一个有效方法,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个中学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的积极的向上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在课室张贴一些道德名言,在板报栏里展示一些特别的好人好事和德育图片等,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德育的熏陶。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正面舆论对每个学生的具体行为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当某一个德育故事和案例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时,这种德育教育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也就产生了德育效果了。

三、 加强实践,形成习惯

良好的道德行为要通过一定的道德实践才能最终形成和巩固,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有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社会实践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中学生生动活泼、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例如,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讲述道德故事,组织学生开展以“我助人,我快乐”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引导学生对“小悦悦事件”进行评价等,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情操。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最终得出合情合理的道德评价。

篇7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关键点

由于中学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使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初中生的心理变化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大,可塑性比较强。但是这个阶段也正是学生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习惯和做事风格,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适时加强对中学生德育的引导,可有效避免学生逆反心理的现象,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

一、利用课堂教学,发挥学科特点,进行德育有效渗透

课堂教学一直都是德育的有效途径,可以充分发挥学科的特点,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在知识的历史沿革中,自然地融入德育的渗透,可以顺其自然找到德育的关键点,既不矫揉造作,又不无病,这样很好地解决了德育的显性化。德育不是能够用刻度尺衡量出来的,它更注重教育效果。没有效果的德育不是有效的德育。

1.德育的关键点针对学科要有连续性和整体性

不同学科都有其德育的关键部分,而且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要进行整体性把握。在哪部分进行什么样的德育教育,老师都应该在备课中进行连续设计。这样就可以在学科知识的衔接中,对德育关键点也进行衔接。同时,课堂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有效的课堂教学,德育是蕴含其中的。如,在体育教学中,虽然都是项目教学的模式,但是在体育发展的历史中,在各项体育赛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都很好的素材。

2.德育的关键点针对内容要有设计性和创新性

学科教学的德育要有呈现形式和方式的设计和创新,老生常谈会让学生食之无味而反感,无法实现有效的德育。利用信息化手段,利用创设情境等方式呈现,变换形式让同样的内容有着多种载体,可以创新呈现形式,让德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可以提升效率,发挥功效。如,在体育教学设计中,针对球类教学的项目教学,可以创设学生分组代表不同的国家进行比赛的方式出场,有出场的团队介绍,有团队的口号和比赛的配合,这些环节都是对德育的一个设计。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到了比赛的业务知识,而且在比赛“软环境”的建设上形成了团队意识、团队精神,形成了集体合力,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德育的关键点针对效果要有延续性和发展性

课堂德育的延续要把握好,对其效果要有反馈,学生对德育的影响直接显示出效果。所以,对一些有推广价值的德育关键点可以浓缩成关键词,在学生中传播,这样效果更有效。比如,在体育项目教学后,学生分组竞赛的团队名称、口号等,成为正能量的代名词,这样就可以强化德育效果。

二、利用日常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进行德育有效教育

对中学生教育有各种行为规范和约束条款,目的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警示学生防止碰触校规校纪。从早晨离开家,穿上校服开始,就要提醒自己在公共场所、在校园内外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是一个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文明礼仪的强化训练的过程。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有着基础性的作用。这样就形成了日常行为规范的常态化,形成了行为纪律的入心入行。

有了纪律约束,加之共同遵守规矩的氛围,学生之间也存在一种相互监督的环境,自然就为固化行为提供了发展的土壤,德育的果实就更丰盈。

三、利用校园评比,树立身边典范,进行德育有效强化

好的行为、好的礼仪需要给予其表现展示的机会。开展针对性的评比,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让学生在评比中能够进行横向比较,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可以营造一种树立身边典范,学优秀、树优秀、都努力成为优秀的良好氛围。让良好的德育活动伴随着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

但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点在于评比活动影响面的营造,公平公正环境的把握,让树立的典范真正以德服人、以德促人、以德立人。

四、利用社会实践,参与社会活动,进行德育有效升华

一个好的产品是要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的保障,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社会认可度是需要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的。学校要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参与扶困助人活动,让学生学会去爱别人,学会融入社会;参与清明节祭扫等缅怀先烈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参与捡拾白色垃圾等公益活动,让学生学会爱护环境,保护资源,学会可持续发展地看待问题。

一个良好行为的养成需要21天的时间,坚持就是一个历练的过程。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要打好这个德育的攻坚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坚持和耐力,需要对学生严爱有度。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在潜移默化中固化自己的行为,升华自己的品质和素养。

篇8

【关键词】高中学生 高中教育 德育策略

一、以学生为本,促进德育内化

1.促进德育的内化。促进德育的内化就是把外在的教育影响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要让学生成为德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让学生成为德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促使受教育者内在的能动性的激发,从而进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境地,其过程就叫内化。

2.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德行。作为集体中的个体,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要学会相互帮助,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要学会关爱家庭,尊老爱幼,为家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要学会关心祖国、关心社会,要学会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是终极的关心,是更高层次的关心。

3.要培养学生必备的现代意识。课堂上、社会上的、大众传播媒介中体现的思想观念都带有很浓的开放性,开放使他们大开眼界,使他们的知识面拓宽了,思路开阔了,增强了对社会的判知力和适应时代要求的人生态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学生的心理上必然产生考试是竞争、生存是竞争,而且成为及每个人的“实实在在的现实”。竞争是有风险的,因此,自觉地培养竞争风险意识成为高中学生的自觉行为。

4.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与群体合作意识。现代各种场合和活动中都强烈地反映自我存在、强调自我价值,这种自我意识突出地表现为自我奋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另外,科学的进步、大生产的需要、市场经济的竞争,往往取决于集体的智慧和决策,学生要认识到群体互补的重要性。自我独立意识和群体合作意识是矛盾的统一体,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两者缺一不可。

二、以教师为主导,促进德育优化

1.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创设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在德育教育内化的过程中,教师应是一个指导者和参与者,而不可以成为指挥者,以自己的想象设计去指挥学生。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应该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互动、共同成长进步。教师要关心每一个生,在工作中要做到公平客观,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让他们获得发展的机会。

2.教师要注重塑造自己的人格,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良好的师德和高度的责任感以身作则。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我们还特别强调教育对象的自我觉知,因为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强化受教育者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受教育者才会努力去塑造完美的自我、健康的个性。

三、以社会为载体,促进德育普及化

1.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线,接触实际、体验生活,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综合能力。社会实践课程的重要特点是非学科性的,它不依赖于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而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的。社会实践课强调学生参与,它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更多的适应、选择和学习的机会,使社会化的过程成为双向互动的过程。社会实践课程要求在实践过程中,教育应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因此,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就十分重要。同时,在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的设计与选择上应当作出精心的安排,并使学生对实践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有明确的理解。

2.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在体验中受教育。通过主题班会、演讲会、报告会、辩论会等形式,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情感和民族责任感,增强“自立、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这类课程应交给学生自己开设,让学生自行组织班会、演讲会、辩论会等,相信学生自己一定能行,学校和老师只作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在自我组织、自我体验中受到教育。

3.以业余党校、团校为基地,培养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基础知识教育与把党团组织的参观、访问、义务奉献、手拉手扶贫帮困等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优秀学生思想培养机制,使学生中的优秀分子脱颖而出。这类活动课程更要精心设计,活动的目的、意义、要求、任务要明确,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4.以各种课外活动课为基础,开展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性情,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魄的各类社团活动。课外活动课程是学校德育课程的重要板块,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课外活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兴趣得到满足,特长得到发展,通过学习活动,获得直接经验,进而获得形成健全人格的直接经验,获得关于思维、方法的直接经验,为理解书本的间接经验提供帮助。学校可以开设科技类的活动课、艺体类的活动课、文学类的活动课、社会类的活动课等等,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性情,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魄。

参考文献:

[1]敬.高中生道德素质培养的策略与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06(08).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推荐期刊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