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经济的发展阶段8篇

时间:2023-09-19 15:44: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经济的发展阶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的发展阶段

篇1

[关键词]信息服务业GDP发展阶段

[分类号]G350

1 引 言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实现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为推动我国各地区信息服务业发展,我国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各种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政策。本文将借助对各地区信息服务业政策发展阶段系数这一新指标的引入和分析,探讨我国地方政府信息服务业发展政策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具体定位。

2 信息服务业各产业领域的经济环境分析

信息服务业是典型的生产行业,它一般是通过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递、交流,向社会提供各种信息产品或服务。因此,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与本国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密切相关。与之对应的,不同地域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政策也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在文献[2]中,通过对我国各地区信息服务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内容分析,解析出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发展信息服务业的24个热点区域。为方便进一步分析,首先计算各产业领域所涉及地区的人均GDP,如表1所示:

其中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及“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的7省市(北京、黑龙江、湖北、江苏、陕西、上海、浙江),2007年人均GDP分别为57 431元、18 463元、14 733元、32 985元、12 843元、65 473元、35 730元则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这一领域所涉及地区的人均GDP为其算术平均数33 951.14元。

文献[2]将信息服务业24个发展热点领域按照东中西部省份的关注程度不同以及产业层次的不同,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划分为5大类,即“东部应用类”、“中西部应用类”、“网络基础类”、“政府基础类”和“数字内容产业”。通过表1可以看出,东部应用类和中西部应用类所涉及区域的人均GDP差别最明显,分别位于表的前后两端。网络基础类和政府基础类处于中段,但网络基础类所涉及区域的人均GDP依然普遍高于政府基础类。基于表1的数据,进一步使用每一类产业领域中各热点领域GDP的平均水平估算了5类热点领域所涉及地区的人均GDP值。表2显示了上述4个类别所包含的产业领域所涉及地区的人均GDP情况: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信息服务业发展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即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人均GDP高的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传统信息服务业领域,如物流信息服务、中介信息服务等发展已具相当规模,同时,这些地区已普遍进入工业化进程的后期阶段,北京、上海等地区更已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在这些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初具雏形,本地区的经济水平和产业布局决定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能够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软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具有高渗透性和高附加值特点的软件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信息服务业等成为地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与此同时,我国大多数欠发达省份还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初期或中期,产业结构中,第一、第二产业尚占据较大成分,因此,旨在推动农业和制造业发展的三农信息服务、物流信息服务、地理信息服务、科技信息服务、信息咨询与信息中介等产业领域成为地区发展信息服务业的迫切需求。此外,受到中西部地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居民信息素养不高、可获取信息资源有限等实际情况的制约,大力发展社区信息服务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成为这些省份制定信息服务业政策的考虑因素之一。3各地信息服务业发展阶段的政策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政府提出的发展信息服务业热点领域,与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发展信息服务业的政策侧重点具有明显差异。这提示我们,信息服务业各领域所涉及地区的人均GDP这一指标,在很大程度上指示了这些领域所处的信息服务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进一步从政策分析的角度估算各地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阶段系数。具体方法是,用各地方省份的产业政策中涉及的信息服务业领域的人均GDP的均值,表示该地区的信息服务业发展阶段指数。从这一指标的具体含义来说,一个地区的信息服务业发展阶段系数越高,说明这一地区的信息服务业热点领域所涉及地区的人均GDP水平越高,也就是说,这一地区的信息服务业发展阶段与高度发达地区的信息服务业发展阶段相近。

在之前的研究中,通过对“十一五”规划中相关政策表述的内容分析,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政策中的热点区域列举,如表3所示:

将各产业热点领域所涉及地区的人均GDP值代入计算,可以得到各地区信息服务业发展阶段系数,如表4所示①:

从表4可以发现,就信息服务业发展政策而言,从地区间横向比较的角度看来,当前我国各地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阶段系数并不相同,反映出各地区间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的差异比较显著;从地区内部经济运行情况与产业发展阶段系数的对比来看,我国各地区的信息服务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完全相同,有些地区的信息服务业滞后于经济发展,有些地区则领先于经济发展水平。以下使用定位图的分析方法,并以发展阶段系数为纵轴,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为横轴,描述我国不同省市自治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阶段系数和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的比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中,四个象限的划分以我国各省市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阶段系数和人均GDP的均值为界限。由此,可以将我国各地区的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策略划分为4类:

第一象限中,一些发达省市,包括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5省市,经济发展程度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阶段系数都很高。表明这些地区的信息服务业和经济发展处于一个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发展状态,即经济发展的高水平推动高附加值、高感应度的信息服务业领域,如软件信息服务业、金融信息服务业等的发展;而这些产业领域的发展,又会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和产业升级。

第二象限中,少数中西部欠发达省份,如重庆和湖南,其经济发展程度不高,但是信息服务业发展阶段系数很高。这些省市的地方政府制定的信息服务业规划中,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热点领域更加偏向于第一类发达省份。这说明,这些地区的政府信息服务业发展政策采取了一种超前发展的策略。其目的在于:通过超前发展与东部发达地区相同或相似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创造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良好环境。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先发展高精尖的信息服务产业领域,达到提升本地区产业层次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发展与东部产业集群相匹配的信息服务业,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东部发达省份和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入驻本地区。

第三象限所包含的省市区个数最多,这些省份大多为我国中西部较不发达省份,且其信息服务业发展阶段也比较落后。其中,四川、湖北、河南、黑龙江、安徽、山西、陕西、海南8省市的策略非常接近,在图中形成了一个密集区域(虚线圈出),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阶段系数非常接近,其政策指定的基本导向也与重庆和湖南两地相似,即试图通过大力发展先进信息服务业,创造产业升级和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从而拉动经济的发展。

第四象限中,个别发达省份,以广东为典型代表,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信息服务业发展阶段系数却不高。这说明,这些省市区的信息服务业政策制定与其他省市相比而言,具有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特点。当然,这种滞后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其政策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需要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环境进行分析。以广东为例,虽然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与江苏、断江等地持平,但其省内除珠三角以外的广大腹地经齐发展水平并不高,故在其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中,还着重强调要发展三农信息服务和公共信息服务等为广大欠发达地区提供支持的具体领域。此外,山东、辽宁、福建、内蒙古4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目前言息服务业发展阶段系数较低,这说明上述4省区的言息服务业发展尚有较大的政策提升空间。以内蒙古勾例,该区近年来以能源为导向的工业发展非常迅猛,下一步,需要通过扶持和培育一批优秀的面向能源和刚造业技术改造与信息化的信息服务企业,以保障该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篇2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保险需求;商业性供给

1引言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业经营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使得农村保险保障制度也受到极大的威胁,必须要根据现状提出全新的农业保险制度,以确保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中在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险需求的前提之下,对其提出商业性保险供给的策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能够获得良好的保险保障。

2坚持原则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商业保险而言给予发展机遇,同时也需经营与培育,而在这一方面,我国可以从国外汲取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予以适当的调整,抢占市场先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下原则:首先,长期经营原则。针对农村保险而言,具体表现为暂时的,还有局部性亏损,这对商业保险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经营,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精简某些业务,但是不能放弃这个市场。首先,完善的任务强化市场基础投入,比如宣传企业形象,强化其在农村市场的宣传;强化人才培养,构建营销渠道;必须与当地相关部门予以有效沟通与协作,这样能够引导客户潜在需求,让农户对其产品及服务具有一定的关注度。其次,差异化原则。针对农村保险市场而言,一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存在有效性需求不足的状况,而这其中的需求不足,将很有可能是由于经济不发达造成的,也或者是因为保险意识不强引起的,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水平,不同消费习惯等特点,商业保险公司需要制定差异化推广战略,给予差异化产品与服务。最后,农村及农业保险协调发展。现阶段城乡一体化趋势不断强化,农业产业化逐步加快,因而需要从市场一体化角度予以分析,从而全新审视农村保险市场,这其中需要认识到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农业作为基础,发展农业保险,必须要获得政府的扶持与认可,这样才能推动农村保险得以有效推广。

3实施产品创新而

商业保险公司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根据当前农村经济与政策的最新情况,获取农村经济热点,并且配套供给产品。依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发展要求,则需要不断细化农村市场研究,针对不同层次,还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为他们设计不同的产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农村和农业及农民的要求。例如针对基层干部而言,需要为其开发乡村干部综合保险,而针对流动人口来说,需要为其设定综合保险、农村流通企业、设定物流保险等。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商业保险公司则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业务水平,开发不同的险种,从而保障农村经济发展能够获得合理的保险保障。

4进行营销和服务创新

农村本身地域广阔,人们密度较小,直销成本极高,保险公司需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继而转变以往直销模式,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设置人出单,或是个人营销制度,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营销渠道,构建合适营销网络。除此之外,要按照农村点多面广,以及区域差异化不断拉大的特点,保险公司必须要调整自身的服务策略,实现创新,并且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服务项目。例如针对专业大户,需要给予业务信息咨询,实施异地赔付;针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则需要给予天气预报、防灾技术咨询;针对投保养老的有健康保险,为他们提供免费体检,还有医疗信息咨询等。

5培养专业化人才

从发展角度来说,商业保险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储备及培养,是推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相较于城市保险市场而言,农村保险市场具有极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根据特殊情况制定适合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的全新策略,积极培养扎根农村并熟悉农村业务,而且专业化水平相对较高的理赔人员,并且组织开展农业保险承保,还有理赔,再到技术培训,抑或是开展针对性专业技术培训,从而为农村保险发展提供专业化人才,在人才储备完善的基础上,能够构建专职服务农村保险的队伍,这样能够促进农村市场发展具有良好的商业保险保障作为依托,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性,所以从整体角度分析,于农村商业保险需求的基础上培养专业化的农村保险理赔人员是非常必要的,这能够为农村商业保险的推广与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农村经济保险的有效实施。

6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保险需求正在不断上升,而商业保险发展的不断完善,促使其在农村经济市场的运用中发挥了极为关键性的作用,从而大大提升商业保险在农村市场的推广度。本文中从四个层面阐述了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保险需求,还有商业性供给的具体实施。

参考文献

[1]张继军.生命周期视角下我国居民家庭保险规划探析[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2]陈广.城镇化对农业保险需求影响机制及干扰因子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5(5).

[3]李迪.影响农业保险意愿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吉林省农安县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

[4]尹成,远史拓.我国农村小额保险:需求、问题与监管[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2).

篇3

【关键词】经济发展 阶段特征 可持续发展 方法策略

我国是人口大国,由于地域人口分布不均衡等因素,导致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出现严重的经济主体模式发展进度参差不齐。南北地区经济发展进步的长期失衡现象,直接制约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从而动摇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更好的保障经济安全运营态势,对“中国奇迹”之称进行有效维持以及巩固。针对近几年世界经济风暴的冲击,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也面临着随之带来的各种个体矛盾。积极探索科学可行的方法策略应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态势的健康稳定。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基本概述

(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现状分析

我国工业化的腾飞时期是经济发展的格局的迅速兴起阶段,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经济增长。在我国经济态势发展面向良好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整体结构上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由于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的上升,经济收支方式传统固定。经济增长波动周期和上升趋势不具稳定性的特征明显,必须及时解决矛盾体的集中问题所在,杜绝发展过程中频繁出现状况的严重积累现象。由于我国经济市场运营趋势的不断深入,市场化发展特征越加明显。导致经济周期的波动规律严重失调,发展结构的跟不上市场需求。除此之外,经济衰退、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问题严重等现象导致经济发展不景气。因此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先进生产力和技术做支撑,带动收支效益的增长。

(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点的集中表现

由于新经济体系的直接推动作用,进而致使资金的投入与企业的效益出现比例失调现象。企业注重对新技术和项目的研发工作,忽视资金的注入所追寻的可行性原则。面对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效益却呈现下滑趋势的现象,出现市场供求关系的矛盾问题,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程度牵制着经济的平稳发展状态。对农业投入资金国语匮乏的同时,出现靠自然条件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我国农村人口的不断增长,伴随着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象发生,农村现有的生产体质不能满足现代化声场规模的运营。

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策略探究

(一)进行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模式转变

地方政府对自治区域的经济发展问题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在财政支持、税收机制、投资考虑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为市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正确的方向引导,以此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收益项目投资时,注重对市场生态化的经济发展环境的构建。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对不合理的市场经济发展结构进行有效改善。注重对工业产业、农业产业、等新兴产业的信息化普及,完善市场经济发展体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发展方式并存的经济发展体系,注重公有制与私有制企业模式的平衡发展。尽可能的在经济发展资源的实施效果上统一协调,以此来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进行。

(二)注重经济发展方面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制定合理的经济规划方案,把城市经济规划方案和国家经济规划目标结合在一起。以城市经济规划作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城市经济的发展特色和优势,结合区域建设战略方法,共同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经济规划的整个过程中,要不断借助外部的客观因素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所有的外部资源条件进行有利开发,减少在发展过程中模式构建出现差错的可能性。经济的可持续额发展才能顺利而有效的进行。注重经济发展方面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不断学习和借鉴中进行资源整合工作。除此之外,注重经济发展建设的人才运用,鼓励更多的经济运营专家对国情现状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对诸多经济模式进行合理有效研究。组建强大的专家后备团队,对经济发展战略方法进行实践上的建议和指导。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阐述,希望可以给读者提供相关的参考价值。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不断地进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进行攻破。面对经济发展的复杂环境,对经济结构和机制的战略部署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准确的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及其表现态势,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必要性,进行方法策略的有效研究探索,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平稳发展做出战略部署。

参考文献:

[1]王克敏.经济伦理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篇4

能否找到市场发展的规律与脉搏,抓住门店不同发展时期的核心发展特点,是推动孕婴童门店快速发展与扩张的关键。

行业内的很多人会将孕婴童门店的发展分为初期、中级、高级三个阶段或者干脆用单店、区域性连锁或者全国性连锁来进行划分,而笔者则乐意用互联网式的词语“流量红利、价值红利、服务红利、粉丝红利”等术语来描述孕婴童门店的发展阶段。同时,我们还发现,这几个术语可以更加准确的描述不同时期的孕婴童门店发展的阶段,并能够让我们准确的抓住不同时期孕婴童门店所应该采取的经营策略。

在电子商务中,有一个“流量红利”的术语,即“随着访问流量中新客户不断增加与用户平均销售额不断增加,所产生的销售红利”。

孕婴童门店的初始经营阶段,行业竞争还不激烈,也存在这样一个阶段,即只要门店选择好,客流量大,消费者进店率高,门店营业额就高,营业额高,经营毛利就高。

门店“流量红利”阶段的一大特点就是:进店率决定竞争力,营业额决定利润额。

基于这一特点,在流量红利阶段,孕婴童门店的选址非常关键,“门店选址”成为这一时期的孕婴童门店竞争的核心策略。所以,我们会发现,这一时期孕婴童门店多开在医院与妇幼保健院附近或者人流量比较大的核心商圈。

随着行业发展的成熟,孕婴童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大大小小的孕婴店开了不计其数,门店为了保证合理的经营毛利与发展需要,门店开始注重品项管理与品类管理,开始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门店开始真正的关注哪些能够为自己带来经营价值的客户与产品,笔者将这一阶段定义为“价值红利”阶段,即你能够抓到一个购买力强的初生儿客户远比维护几个没有什么购买力的婴幼儿已经成长为儿童的“过季”客户要强;销售一款高毛利的新兴品牌产品也远比销售几款通路货要强。

门店价值红利阶段的特点就是:门店开始向精细化管理与品项管理要效益,价值客户的数量与高毛利产品的销售决定了门店的盈利能力。

基于这一特点,在价值红利阶段,门店开始注重会员管理与会员建设,开始建立自己的会员体系;同时,门店开始关注高毛利产品的销售占比,开始寻求并拥有一些自有品牌(即直营品牌,直接与厂家合作、区域独家经销)的产品。

对于孕婴童门店的竞争冲击,远不止来自于同行之间的竞争,还包括电子商务的竞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门店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消费者开始习惯购物以前,通过手机了解一下产品信息,对比一下线上的产品报价;门店已经进入了同质化的竞争时代。

同质化竞争时代,客单价决定营业额,营业额决定利润额,顾客进入门店,能否让顾客产生连带销售,直接决定了门店的竞争力。而连带销售的产生核心在于门店店员的专业性的推介能力;门店必须通过给顾客提供更多的咨询顾问式服务去赢得顾客,这就是门店“服务红利”阶段的经营特点。

在进入门店服务红利阶段,门店必须注重团队建设,因为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打造专业性的团队是关键,那个团队更专业,那个团队就将赢得这场竞争。

当前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企业与门店开始关注这方面的建设,例如圣元在通过“木兰决”提升其全国营养专员的服务能力,全国更多的孕婴童连锁门店开始要求店员报考“营养师”以便于更好的服务消费者,育婴博士更是联合众多行业专家成立了“育博商学院”服务广大孕婴童门店向“服务红利”阶段转型。

门店的服务正在精细化,但是如果你认为仅仅提升了门店的服务质量就可以让你的门店一劳永逸的站在婴童门店的竞争前沿,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孕婴童门店在由“流量红利”、“价值红利”阶段向“服务红利”阶段转型的过程,同时也在向“粉丝红利”阶段转型。

移动互联网时代,“粉丝经济”一词正在风靡全国,它是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最初多基于“明星、名人”等,但是现在已经完全变了,一个“逻辑思维”的微信账号,开设一年,一次性募集会员上百万,营收据说达到了800万;一个卖龙虾的小店(魅惑小龙虾)与一个卖煎饼果子的店铺(黄太吉煎饼)都可以做成巨无霸的生意;社会已经完全进入了粉丝红利时代。

婴童渠道下一次的变革不是连锁规模、也不是电商,而是粉丝经济与粉丝所带来的经营红利。谈到粉丝经济与粉丝红利,很多人就认为只有互联网企业才可以做,只有名人才具备粉丝效应,其实不然。

门店“粉丝红利”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向回头客要效益,向转介绍要增量,口碑、顾客忠诚决定了门店的竞争力。

这个阶段,门店必须关注消费者的互动与反馈,粉丝红利阶段,消费者需要的是参与感、存在感与被尊重,它需要以固定的话题或者活动为载体。

苹果、小米手机都是粉丝经济的鼻祖,他们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与参与,形成了大批量的粉丝与忠诚消费群;孕婴童门店也可以做到。

笔者在孕婴童行业从业比较久,就会发现,有很多不大的婴童门店与连锁机构具备发展粉丝经济的潜质。例如,广西的一个小型婴童连锁机构,在门店店庆的时候总会买一个大大的蛋糕,放在门店外面,邀请会员与当天到店的顾客进行拍照与共分享,每次总能吸引批量的新客户成为他的会员。笔者还有一个做孕婴童连锁的朋友,他们非常重视与社区的互动,总是在社区店内定期与社区内的妈妈与准妈妈、婴幼儿展开一些譬如婴幼儿疾病防御沙龙、爬行比赛的活动。

篇5

论文摘要: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在这样一个十倍速变化的时代,人力资源与知识资本优势的独特性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技能,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标志。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来自全球一体化的力量如信息网络化的力量、知识与创新的力量、顾客的力量、投资者的力量、组织的速度与变革的力量等各种力量的挑战和冲击。

0 引言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既有着工业文明时代的深刻烙印,又反映着新经济时代游戏规则的基本要求,从而呈现出新的特点。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一个从人事管理到战略管理的转变的过程,人力资源经理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从高级办事员到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角色转换。这其中包含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从空白到丰富,从从属到主动,从事务性到战略性的历程。

1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阶段

1.1 人事档案管理阶段 人事档案管理与我国的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密切相连。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的流动受到了严格的政策限制,人力资源的优势完全被忽略了,企业用人年功制,竞争选拔凭资历,工资分配搞平均。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全没有发挥出来。

这个时候的人事部基本上是一个象征,是企业的总后勤,完全服务于国家的政策,配合有关国家政策完成工作。本上属于听命型,企业内部听总经理的,企业外部听政策部门的,除此之外,就是重复业已熟练的流程,工作的技术含量极低。作为人事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事务性部门,作为人事经理则是这个部门的高级办事员,人事经理充其量是一个高级办事员的论断由此得来。

所以至今还有人多人认为人力资源是一个没有专业的工作,只有那些专业不好,技术能力不强的人才会去做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什么人都能做。可见,认识经理的高级办事员的形象在人们中的影响是多么的深刻。

1.2 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唤起阶段 随着市场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的流动的限制被打破,人才的市场化趋势日趋明显,求才择业开始双向选择,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企业管理者的认同。

同时,人才政策的开放带动了企业间人才流动速度的加快,企业的管理遇到了挑战,开始注意人才的动向,如何留住企业的人才成为企业关注的一个焦点。

企业的管理层特别是高级管理层纷纷研究对策,督促人事管理部门研究解决留人这个难题。在这个阶段中,高层管理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主导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而人事部门则处于被动听从的地位,主要目标是完成企业管理层的用人留人决策。

1.3 人力资源管理形成阶段 随着从人事经理到人力资源经理的角色转换,人力资源经理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学习研究,开始研究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书籍,参加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研讨会,培训班,咨询公司也顺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通过的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人力资源经理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成的理论体系,对人力资源的观念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企业中初步建立了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体系管理等为框架的人力资源构架。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出击,在观念和意识上都前进了许多,这个阶段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形成阶段,意义重大。

1.4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在形成阶段的基础上,随着人力资源经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深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始逐步成熟,从追求数量转到追求质量。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员工的绩效管理,建立现代化的薪酬体系。开始考虑整和企业人力资源,通过岗位分析和人才盘点,更加合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绩效能力,通过改革薪酬管理体系,优化薪酬的分配作用,使之更加具有激励性。 转贴于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手段,人力资源经理不但强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提高了管理技能,更在企业里培养了重视人才,开发人才,激励人才的企业用人观,带动了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人才观念,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趋成熟和发展。

1.5 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阶段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加强,企业间对人才的争夺战也越演越烈,人才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谁掌握了人才,谁掌握了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谁就是掌握了竞争制胜的法宝。

于是,人力资源经理终于名正言顺地站到了企业的战略管理层,成为企业管理层中至关重要的一员,作为企业管理层的战略合作伙伴参与决策。

2 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上述变化的回应,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许多新的可能发展趋势。

2.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的弱化及向直线管理部门的第二回归。冷战结束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加强,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面临来自国内、国外的剧烈竞争。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规模经济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已不再占有昔日的优势,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规模小、技术含量却很高的小型企业,为顾客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小型企业里,管理部门,尤其是职能管理部门的浓缩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在这些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有时甚至还有财务会计部门都可能合并为一个部门,统一为企业提供综合职能支持。另一方面,巨型跨国公司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发现其巨大规模不再是优势,出于激烈竞争的压力,也在集团内部实行所谓的的“内部企业家”式的管理方式,把全球几十万人的大公司整编成数百个相对独立的、自负盈亏的成本——利润中心。这些成本——利润中心享有巨大的自主权,在财务、人事、生产、销售等企业管理方面享有独立的管理权。这样的成本——利润中心与上面提到的单个的中小公司十分相似,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弱化同样不可避免。

篇6

关键词:优化产业结构;城郊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一、五家渠市城郊经济基本现状分析

101团、102团和103团作为五家渠市城郊经济的发展主体,在近些年来经济生产总值虽然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与五家渠市的总体水平相差甚远,2011年三个团场GDP之和占全市GDP从2007年的30%减少到24%,城郊经济的发展情况远远落后于市中心经济发展总值。

从一二三产的产业结构可以看出五家渠市正在巩固第一产业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二三产业的发展。然而城郊经济的发展依然处于依靠第一产业的发展在不断探索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并不明显,各个板块并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从2004年到2008年,工业增加值占整个师市工业增加值从0.54%上涨到8.17%,但是工业企业主要还是以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为主,服务产业内部结构过于单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主体调整应该成为二三产业今后发展的努力方向。

在工业方面,各个团场的发展还比较薄弱,大部分为生产农业所需品为主。虽然五家渠市工业园区在2006年到2009年间进入的飞速发展阶段,五年平均增速为73%,但是城郊经济依托本地方资源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方面还比较欠缺,主要的产品均是工业半成品。

作为以旅游和服务业主导的第三产业主要收入在于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五家渠市将旅游业和建筑业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主要方向,着力打造旅游品牌,2011年共接待游客6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38%。房地产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增长62.9%,市区及城郊服务业中的其他餐饮及娱乐事业虽然较为单薄,但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城郊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周边经济总量较小、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郊型经济特征不明显

就三产内部结构而言,农业中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所占份额较小,工业则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产业链短,规模小,高新技术产品几乎没有。从外部来看,乌鲁木齐和昌吉市与内地相比,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增长极带动和扩散效应不强,加之五家渠市、乌鲁木齐和昌吉市分别受兵团和自治区垂直领导,体制差异明显,弱化了城市带动作用,是影响五家渠城郊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农业的基础薄弱,农产品欠缺深加工

近几年虽然加大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但没有形成规模和特色龙头产品,以服务城市的现代农业的标志性项目和精品农业还为数很少,没有完全适应城市大市场的需求。职工自我组织能力差,独自面对市场、谈判能力弱,信息不对称,加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不强,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短,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影响农业整体效益。

(三)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不稳定,市场萎缩

无法为标准化精品农业和现代工业提供信息、技术、资金和人力资本等相关服务和支持的原因是五家渠市缺乏稳定的服务业人才资源和市场需求。服务业所要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城市的定位、市场导向与政府的方针政策配合度不高,缺乏供给平台,缺乏利用周边城市相关人才资源的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缺乏符合居民要求的消费场所,在乌鲁木齐和昌吉市完善丰富的消费市场吸引下,使五家渠市失去了居民消费这一重要的经济来源。

(四)科技体制不完善,科研投入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

科技示范、推广、职工培训缺乏资金投入且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市场和农工需求关系不紧密;另外,由于体制和机制等客观原因,各农场与周边城市的科研院所联系不够紧密,更没有形成利益相关的共同体,加之科技项目和科技攻关及创新投入不足、科研项目数量少且档次低,直接导致科技对工农业的贡献率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依托优势促进城郊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立足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休闲娱乐园

创新发展生态庄园经济突出发展园艺农业。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和支持城市企业、财团和个体经营业主来团场投资现代农业,大规模发展高效农业,努力扩大优质蔬菜、果品、食用菌、花卉、中药材种植生产面积,引导职工发展农业休闲娱乐园,将旅游消费、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相结合,进一步增强生态庄园发展的内生动力。发展工厂化现代畜牧业和加工业,把畜牧和加工业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以农养牧、以牧促农,产业联运,优势互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精选工业项目,优化工业产品结构,依托优势找寻合理的工业产业定位

依托本地优势利用农牧产品资源,发展加工业。农场工业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农副产品精加工,以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做长远有益的规划。协调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改善,使有“首府后花园”之称的五家渠成为一座工业和旅游业协调发展的生态型城市。同时,在政府的导向和企业文化的配合下,鼓励和监督企业内部发展循环经济。合理的规划有助于城郊经济发展的生态工业项目。

尝试推广工业旅游这一新兴旅游业,同时也是提升自身企业文化的一个有效地途径。产品对旅游者的吸引力程度与消费者对其熟悉程度密切相关,消费者对于平时接触不到的产品和领域有强烈的好奇感,使得工业旅游资源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利用地缘优势,建立健全青格达湖旅游景区,加快三产的发展

依托青格达湖的地缘优势,不断地完善“三花一鸟”的品牌经济。作为城郊的一个重要经济项目,青格达湖旅游经济已经在五家渠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不断地发掘特色和扩大影响力,是其将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篇7

论文摘要:区域创新系统处于不同的阶段对区域经济的支撑和引领方式不同,对应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也不一样。以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为指导,对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和特征刻画,据此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要素驱动、质量驱动、创新驱动、网络驱动四个阶段,建立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了定量判定。

1区域创新系统及其发展阶段划分

区域创新系统是在一个开放的区域内,企业、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创新单元相互联系和交流,政府宏观引导创新活动的区域创新网络,是一个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系统,也是各创新主体自身及与环境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一个复杂适应性社会系统。根据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区域创新系统可以分为创新主体发育、创新主体互动、创新网络形成和创新系统成熟四个阶段。

(1)创新主体发育阶段。区域创新系统在形成初期其组成要素规模小,且体系不完整,系统的发展主要是各创新主体的成长与发展。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努力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高等院校在实现人才培养功能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职能,充分提高自身依托基础研究服务企业的能力。科研院所也要充分提高自身科研实力,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建设。中介机构此时还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健全机构,充分发挥其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沟通与链接职能,此时的政府科技经费投入是创新经费的主要来源,政府鼓励和激励创新的政策体系还需要不断建立和发展。政府在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力度的同时,应通过财政开支、税收等政策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实施税收优惠。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能力、地方性金融政策,加大对区域公共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的投资,优化投资环境,间接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从而使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建立合理的创新投入体系,促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从而使创新系统逐渐发展到下一阶段。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的充分发展及环境系统和辅助系统的建设是这一阶段的重点。

(2)创新主体互动阶段。随着创新主体的不断完善,区域生产要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为了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创新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即创新必须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因此,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想使自己的科研成果适应市场的需要,就必须加强同技术创新主体——企业问的联系。这一阶段开始由政府单独推动技术创新逐步转变为向市场多元主体共同推动技术创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在市场作用下进一步加强,中介机构得到较大发展,企业与创新系统的实力得到增强,表现为新产品不断涌现,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改造速度加快,经济得到较快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快改善。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市场和政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辅助系统的完善与主体系统的构建是这一阶段的战略重点。

(3)创新网络形成阶段。随着区域创新系统中各创新互动越来越频繁和越来越密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在创新系统中作为创新单元相互联系和交流,这些创新单元在政府的宏观引导下逐渐形成了进行创新活动的创新网络。中介机构与创新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之间的交流合作,会在区域创新系统内部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运行机制,政府的宏观调控促进了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工作,促使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形成合理的投入产出结构。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成为技术创新所需知识、思想、技术和人才的重要来源。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产、学、研等创新行为主体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机制联系起来,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有利于知识、信息、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流动的、开放的创新网络。

(4)创新系统成熟阶段。这一阶段是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高级阶段,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已经充分显示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高校科研机构作为知识创新的源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介服务机构运行良好,创新系统的创新产出和创新人才都能满足社会需求,主导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也颇具水平。创新系统的对外输出占有突出份额,此阶段的特征是政府的职能得当,发挥宏观调控、充分激励和鼓励创新的作用,使市场在组织、调整、配置资源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2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与指标体系建立

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不同,其对经济支撑和引领的力度和方式也不同,对应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也不一样。在区域创新系统主体发育阶段,经济发展主要通过企业等主体规模扩大和资本增加,表现为生产要素的积累,经济发展方式以要素积累的驱动为主。在区域创新系统创新主体互动阶段,经济发展逐步转变为依靠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主体合作、改善经济运行的结构和质量,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运行的质量改善为主。在区域创新系统网络形成阶段,经济发展依靠各创新主体进行知识的整合、密切的合作,充分配置区域内的资源,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已经形成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合作创新在区域内普遍存在,因此经济发展方式是真正的创新驱动。在区域创新系统成熟阶段,如上所述,这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高级阶段,其对区域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也发挥到最大,知识经济发展模式已在区域内基本建立,主要依靠知识经济和创新网络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为网络驱动。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又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的过程。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程度和进程。遵循全面性、合理性、动态性和可行性的原则,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我们建立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主体互动、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等6个方面设立了20项指标,作为考核和评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的指标体系。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依据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将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划分为要素驱动、质量驱动、创新驱动、网络驱动四个阶段。根据经验数据,给出了20项指标不同阶段的临界值(见表1)。据此,可对某一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定量判断。

3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阶段定量判定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河北省经济发展中的一项战略性工程。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河北省必须促进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迫切需要。

篇8

关键词:现阶段;经济发展;深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1

近几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目前,中国正在制定2006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5年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把握未来,开拓创新。在理论创新方面,中国认真总结自身建设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方针。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国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了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在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将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提高发展的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中国的发展是立足国内的发展。中国国内需求潜力大,可以为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过去5年,中国新增电话用户5.14亿户,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 亿千瓦,就是市场规模大的客观反映。今后5年,我们将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同时,积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生产大国,多年来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能源增产的潜力很大。例如,中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到1/3,核电装机占电力装机的比重只有1.7%。我们将坚持立足国内,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清洁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供给能力,协调发展煤电、水电、核电,加快开发利用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我们还将立足国内,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加快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中国有40%左右的国民储蓄率,8亿多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国土蕴藏着自然资源;还有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较好的科技教育基础,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长期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发挥好国内资金、劳动力、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作用。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第二,中国的发展是资源节约的发展。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将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节约优先,大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突出抓好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的节约降耗工作。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推进1000家重点企业的节能改造,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油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依法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第三,中国的发展是结构优化的发展。中国首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3.1∶46.2∶40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今后5年,我们将依靠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继续加强农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大型石油化工、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设备和先进动力装置等领域实现突破,提高装备制造的整体水平。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促进金融、物流、咨询、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继续加强能源、矿产、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中国的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我们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推进扶贫开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综合上述经济发展特征,结合我国社会现状,决定我国经济转变需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深化,向前迈进进一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深化改革和保持稳定、应对当前挑战和完善体制机制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加快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促进科学发展。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制定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支持政策,出台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稳步推进电价改革,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扩大资源税改革实施范围,在部分生产业领域推行增值税改革试点。调整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机制。

二是深化社会领域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扩大新农保试点范围,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进科技、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廉政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问责制度建设。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大力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制定出台机关运行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和会议、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方案。开展省直接管理县(市)试点。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