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加强国民素质教育8篇

时间:2023-09-19 15:44: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加强国民素质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篇1

我国虽是个人口大国拥有13亿的庞大人口,但若按照365天来算每一分钟都会发生一场交通事故。一个个幸福温馨家庭的破碎,不免让人惋惜之极。地上斑斑点点的血迹让人触目惊心!当事人躺在地上痛苦地,那中掺杂着无限的悔恨,肇事者无奈地望着流血不止的当事人,深深地叹着一口口粗气。而其中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有暮鼓的老人,也有许多我们这些还未成长起来的学生。这令我们不禁自问为何我们国家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如此高?

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

说起中国人过马路,我们不得不羞一羞脸。最近网络常讲到“中国式过马路“也有不少网友调侃:”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的讨论。

有些网民说:“根本的症结是交通太乱,绿灯直行,车辆无视行人,继续右转。而且转弯的汽车根本不让行人,所以大家达成一个一致“红灯大家一起过,绿灯小心点过”“。也有的网民说:“有的马路宽,信号灯时间太短,一个信号灯根本走不完,所以只能红灯的时候就开始过。”

毋庸讳言,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并且“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

在中国,规则意识很早就有,格言古语都强调,最着名的便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存在,并不一定得到广泛认可。除了法家思想基本没有在中国占据过统治和主导地位,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而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遵守规则,把遵守规则内化为人格一部分。对我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和利用规则;反之,就无视规则。“灵活变通”被赞扬,尽管这种变通,有时是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而只要在当时得到好处,就大行其道。而中国传统的特权思想根深蒂固,在许多人心里,不但不以遵守规则为荣,反以践踏规则为荣。红灯来了,大咧咧闯过去,习以为常。而闯红灯被监控纪录,最后疏通关系,不受处罚,那更是沾沾自喜。践踏规则而逍遥法外,就是一种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特权享受。享受特权,不独是特权者的习惯,也成为无权者的奢望

中国的交通法规不完善

中国的交通法规不完善使马路人行人乱蹿,不管谁的责任,车子撞了人几乎都是车子的错,行人胆子就是越来越大。但如果在快车道上,撞人车子不无责,人会不会更自觉了?尽管这样做司机的胆子更大了,但正真在马路上,车与车相碰能死多少人?除了在高速上。法规不健全,这是跟本原因。

对此,我们应坚决反对,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制止和杜绝。为此,应加强国民素质教育,提高人们安全意识;创新管理手段,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起到既提示又做警告行人的作用。交通法规不断完善使这种“痼疾”彻底清除。

同时在交通复杂的学校门口或路口维持上、放学高峰的交通秩序,保障“绿色通道”安全畅通。同时将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内容,每所中小学平时就必须按照验收考评标准抓工作,并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内容之一。

建议小学生上放学实行“排路队”和戴“小黄帽”的方法,把同路、同方向的学生编排成队,由教师护送过马路,保证学生走路安全;在组织学生外出集体活动或组织春、秋游时,严格规范审批手续,把好审批关,坚决制止病车、超载车运送学生,保证学校师生的交通安全。同时,加强了对学校及周边交通环境的整治,坚决取缔校园门口摆摊设点、占道为市等妨碍学校师生通行的违章行为。为广大民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篇2

关键词:教师;家庭;社会;结合;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137-01

20世纪后期,我国掀起了素质教育的热潮,引起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其实,早在20世纪初,中华大地就发生过令世人瞩目的教育大变革,著名的教育家张謇先生就是推动这一变革的功绩卓著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谋体育、德育、智育之本”,实现“通识”、“新知”、“通才”、“完全之教育”,培养“健全之国民”等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当今素质教育的推进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以优良的师资队伍保障素质教育

当年,张謇先生就已非常清楚地认识到:高质量的师资是实施国民素质教育的关键。他说:“欲雪其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他认为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精湛的业务,更要有爱心,有高尚的师德,“苟无慈爱心与忍耐心者,皆不可任。固不纯恃学业之优,为已足尽教育之责也。”他希望教师要有强国富民、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有“死后求活,惟持教育”的决心,有“坚苦自立,忠实不欺”的高尚情操,有“孜孜向学,力求精进”的治学精神,有勇于实践、“知行并行”的科学态度,有“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宽广胸怀。这一思想精髓对于今天推进素质教育无疑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当今,搞应试教育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反倒是轻车熟路,可以不顾学生身心健康,大搞题海战术,而搞素质教育不行,必须面对全体,研究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研究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

因此广大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树立首先教会学生做人的素质教育观。因为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如果不会做人,那就毫无意义,甚至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还要做大量具体的工作,自觉增强教科研意识,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何来高素质的学生,正如张謇先生所言:必须以优良的师资保障素质教育。

二、以成功的家庭教育推动素质教育

纵观张謇的家庭教育观,主要有以下特点:(1)既重视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体能训练和性格培养,保证孩子在各方面全面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还特别注意培养孩子健全的心理素质;(2)既重视言传,更重视身教。“既生为人,当尽其职”、“与其得贪诈虚伪的成功,不如光明磊落的失败”,张謇对孩子实施“当尽人职”的人格教育,实施“留一二有用事业”的务实教育;(3)重视良好家风的建设。他继承了张氏家族的优良传统,逐步形成了张氏家族特有的“张氏家风”。

面对市场经济,竞争力增强,对知识、技术和能力的需要愈来愈迫切,家庭也愈来愈重视子女的智力投资,却放松了对其品德的要求。再者,市场经济重视个人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也诱发了一些人的自私自利的思想。受其影响,一些青少年没有正确的善恶、是非观,没有应有的法制观,缺乏做人与处事的基本常识,这些都或多或少与其所受的家庭教育有关。再者,一些家庭对子女的娇生惯养、偏爱溺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掩其不善”、“爱忘其丑”,不但“恣其所求”,而且“恣其所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人们常说,家庭教育是基础。就素质教育而言,家庭教育确实有着学校与社会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是一个以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为纽带而组成的单位,有着特别的亲情之爱,有着父母与子女血肉凝结的淳朴感情,相互之间,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感染、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更有着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作用。张謇的家庭教育观启示我们:加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应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认真抓好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最基础部分。

三、以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素质教育

篇3

关键词:艺术水平;艺术教育;考级;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并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通过学习艺术课程,家长希望孩子都具有“吹、拉、弹、唱、写、画”等能力,并拥有一技之长。音乐、舞蹈、美术都属于抽象型的艺术学科,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不仅能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开阔文化艺术视野,而且能培养青少年的艺术修养和气质,塑造健全的品格,提高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艺术考级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几年来,社会艺术考级更是节节升温,有升无降,随着每年考级人数的不断增加,在考级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它存在的缺陷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社会艺术考级的发展

艺术考级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9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习艺术的热潮滚滚而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同时就有了数量可观,从事艺术培训的教师,在这群教师队伍中水平参差不齐,学派庞杂,自然形成了教学质量差异很大,更有甚者有误人子弟之嫌,教学秩序混乱,问题多多,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社会艺术考级。

二、社会艺术考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发展至今,考级单位由中央音乐学院发展到几十家,考级一般分为9个或10个等级,报名费一般在60元至百余元不等,考级的专业有音乐、舞蹈、美术、朗诵、戏剧、网络文化6大门类60多个专业,参加考级的人员多,涉及面广,参考人员年龄层次从几岁的学童到几十岁的各艺术门类的学习爱好者均有,其中青少年占绝对数量。家长要孩子学习艺术,少数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提高孩子素养外,大多功利心太重,有的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是为了曲线升学,有的附庸风雅。考级者更是唯“级”马首是瞻,忽略了对不同级别艺术内涵的辨析与领会。在技术、风格上更是重技轻艺,一味追求技术,推崇技术,置艺术的内涵、形象、情感、意境于不顾。

以钢琴考级为例,很多学琴者只学钢琴而不学音乐。致使许多考生弹完一首考级曲目,却对该曲目的作曲家、时代背景、风格内涵等相关知识毫不理解,无异于把学生训练成只会玩弄技术、炫耀技术,缺乏内在生命活力的“演奏机器”,同时还阻碍了学生的艺术素质、审美素质的提高。由于没有以生动的内涵去引导,艺术表现形式必将是枯燥无味、呆板沉闷,久而久之,不少学习者兴趣大减,半途而废。

目前,报考高级别的学生呈小龄化发展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有的家长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认为别人孩子考了几级,我的孩子也得考几级,别人的孩子考级通过了,我的孩子也得通过。基于家长相互攀比的心态,家长们在为孩子定级的时候往往会盲目跳级,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基础条件,把孩子的能力盲目提高,导致孩子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即便考级通过了,学生还是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

另外,考级单位受艺术考级经济利益的吸引,致使长期以来各类艺术考级泛滥,良莠不齐。多家考级单位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缺乏规范,给管理带来较大难度。一些考级主办单位不具备相应条件,却仓促上马,滥发证书,使某些考级成了钱证交换,收费混乱、考级标准和评定结果存在差异,对艺术考级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对社会艺术考级规范发展的建议

艺术考级的宗旨是“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考级作为一种学习目标,目的是为了检测学员的学习达到的程度,及老师教学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再通过非任课教师的考官(专家)指导、评定,使练习过程更加严谨、表现力更强,提高了学习质量,为才艺展演准备了优秀的作品。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考试的重要性,学习艺术就要让孩子参加考试,因为考试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既可以适应考场气氛,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可以获得考级合格证书,使学员感到学有所成,从而更有兴趣地继续学习,取得较高等级证还可以为以后的升学、就业提供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佐证。

为使艺术考级工作健康发展,在社会艺术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故规范艺术考级工作已迫在眉睫,特提出几点拙见:

1、提高艺教师资队伍水平,强化师资水平,促使艺术培训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学方面,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学生系统学习,逐级练习,不随意跳级,不拔苗助长,淡化功利思想,使学习过程轻松愉快。

2、严格考官队伍,要求考官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按规定严格申报“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资格证”,并持证上岗。考级时实行回避制度,每个考场要求两名以上考官公平、公正考级,维护形象。

3、审查考级承办单位资格,设立干净、明亮、安静、温度适宜的考场和候场处,尽量避免在商业气息太浓的场地进行考级。承办单位必须接受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保证考级工作顺利进行。

4、主管部门要逐步统一考级大纲、教材和考评标准,避免无序竞争。音乐类专业逐步过渡到加考音乐理论(视唱练耳),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专业学习更加配套发展。

5、及时公布考级结果,发放考级评审意见和合格证书,使考级既是学习过程又有获证结果。

篇4

一、日本书法教育的源流

日本深受汉文化影响,在唐代,日本屡派留学生前来中国学习,并效仿唐代建立学制,设立大学寮、国学,传习汉字,教授经典,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随之传入的书法法帖和以字取仕的文化风气,深刻影响了日本的政治文化氛围,日本把汉学测试水平作为官员录用的标准,而书法水平的高低便是其重要指标之一,对汉文化的顶礼膜拜,字而优则仕的政治激励,有力地促进了书法在日本的发展。

19世纪的日本进入“西化”、“工业化”的明治维新时期,随着社会大转型,传统书道衰落,钢笔代替毛笔大行其道。为了继承传统文化,扭转书法教育的颓势,日本政府于1872年国定学制,让书法成为独立的课程,把书法教育列为基础教育,这一政策的实施固化了书法教育的重要地位,开创了日本现代书法教育的新纪元。

二、日本书法教育的成功经验

日本把书法教育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层面,架构了完整的书法教育体系,社会上形成了学习书法、尊重书法的良好氛围。

在国家层面,2005年7月22日,日本政府通过参议院大会审查正式出台了《文字·活字文化振兴法》法案,规定了书法教育的目的、基本理念、政府责任、区域振兴措施等一系列法规。

在教育体系建设方面,日本书法教育分高、中、低三个层次。在正规教育中,高层次包括大学本科四年制的书法专业,中等为中学阶段的书法教育,低层次的为小学的书法启蒙。同时,业余的书法教育也遍及全国,这也体现了书法在日本社会良好氛围。

作为日本书法教育基础、核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都设立了书法必修课,配备了专职书法教师,在课程和师资方面给予保障。在小学阶段,书法课作为次主要课程,从三年级开始,每学年开设30课时书法课;初中一年级每学年要完成28课时的书法学习;初中二、三年级每学年要完成11课时的书法学习;高中阶段每学年完成6课时的书法学习。中小学书法课被安排在国语课之中;高中书法课被安排在艺术课程中。

三、日本书法教育对我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启示

书法在当代中国衰落的原因,一是科技发展削弱书法教育,“慢书法”跟不上“快时代”的节奏。二是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挤占书法教育的空间。三是社会风气俗文化盛行,雅文化被雪藏。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我们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融入国家文化战略,推动书法教育立法

经济的繁荣必然要求文化的支撑,文化的繁荣必然要求传统的继承。纵观世界强国,不但在经济、军事等硬件方面独占鳌头,在文化、教育等软件方面也无一不是引领世界潮流。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文化建设方面还不能与经济大国地位相匹配,特别是书法等传统文化精粹被束之高阁,未能发挥出其巨大的价值。

政府作为“文化强国”战略的推动者,要把书法教育放在文化战略的高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书法教育的地位、作用、理念、责任等,让书法教育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以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架构书法教育的实施主体、资金来源、场所师资、交流传播,把书法由兴趣爱好上升为中小学生接受书法教育的权力和义务,让书法教育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让书法传承经典,修身养性,提升审美的价值受益于全体公民。

(二)加强学校书法教育,确保课程扎实开展

设置书法课程就是给书法教育应有的地位与尊严,是对书法艺术价值的重申,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光大,对畸形的应试教育的矫正,更是对国民个性文化素养提升的高度重视。2013年02月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颁布,为新时期基础教育阶段书法教育指明了方向。

书法教育可以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国民素质教育、审美能力培养与一体,也是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但在实践过程中书法师资短缺和书法课程定位不准的问题特别突出。

为了传承和发展书法教育事业,必须着力培养一大批书法教师,为学校输送书法学的骨干力量。在此基础上普及与提高,造就一批书法教育家、“小书法家”。相关部门应将教师书法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开展教师书法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书法水平,培养优质师资,为提高书法教学水平与质量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书法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其课程定位应建立在自身的学科系统基础上,其学科知识和技能有相对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确立书法教育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方向,形成一个全面的、规范的、系统的、多元化的书法教学新格局。积极推动我国中小学书法教育开展,培植书法教育基地和书法实验学校,以点带面,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推进国家书法教育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传承与发展。

学校作为书法教育的实施主体,要深刻认识到书法独特的教育功能,把书法教育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师生特长,着力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新型人才。

(三)大力弘扬书法传统,营造良好书法氛围

篇5

关键词:社会性;艺术考级;思考

中图分类号:J0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自身文化艺术素养的提升越来越感到迫切。在这种迫切性不断加强的前提下,我国社会性的艺术考级事业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各行其是到逐步规范的发展过程。十几年的发展,这一事业在整个国民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接受,总体上的受众数量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考级,已经成为人们对自身所掌握的艺术门类的水平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艺术考级的发展情况如何?它的意义何在?目前又存在那些问题呢?如能对这些都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那么对有意于参与考级人员的自身学习,以及如何正确运用考级来对自身的水平进行衡量,是有很大好处的。

一、社会性艺术考级的推动因素

社会性的艺术考级是由一些在各艺术门类具有相当权威性的艺术家、理论家和评论家发起,并迅速得到社会上广大群众所响应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发起者还是响应者,其目的都是想通过这种对于艺术水平的测试及定级,来规范社会上业已存在的艺术教育活动。使这种有偿教育活动的成果,能在一种规范性的考核下接受专家及广大受众的评判。由于在相当一个时期的实践中,艺术考级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加上各方面对其深入的宣传,社会大众对考级认知度的不断增强,促使全国的艺术考级活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那么到底有那些因素在推动着艺术考级的发展呢?

1、艺术爱好者渴望得到展示与承认

毋庸讳言,每个学习并掌握了某种艺术技能的人,都十分希望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因此而使自己的水平得到相应的承认。当前这类人的绝对数量是相当大的,我们姑且称之为艺术爱好者的庞大队伍。然而相对于这个渴望得到展示与承认的庞大队伍而言,各有关方面所组织的各类艺术活动就显得极为不足了。一些政府搞的活动和比赛最短的也要两三年一个周期;社会组织的这类活动往往既零星分散又不够规范。艺术爱好者的展示愿望很难得到普遍而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由政府进行了必要规范的艺术考级,就显示出其独有优势。它既有着一年甚至半年一次的延续性,又有着只要是掌握了某种艺术技能的人都可以参与的最为广泛的覆盖面。通过考级活动,不仅能够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而且还能在考级过程中得到专家的现场点评。这就能充分满足艺术爱好者通过艺术技能的展示,使自己的水平获得具有一定权威性专家认可的愿望。技能的展示,专家的评点,能使考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水平及不足,从而调动起他们继续学习,不断求得进步的积极性,十分有利于考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2、社会性艺术教育十分需要得到评判和支撑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已不再仅仅局限在以客观身份对其进行欣赏和了解,而是进一步要求以参与者的身份来亲身体验和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了。这一现象,使仅仅从事相对严格的专业性艺术教育的院校教育已远远不敷需求,大量渴求学习的艺术爱好者只得另寻学习途径。于是,许多不同规模,不同档次的社会艺术教育机构应运而生。社会艺术教育这朵生长在具有大量需求的土壤之上的艺术教育之花,越开越茂盛。但是,众多的社会艺术教育机构可以说是高下不等,水平不齐。如何对其进行评判?一些资质优秀的机构又如何才能通过公正的评判而得到有力的支撑呢?显然,艺术考级这项活动十分胜任这一需求。目前我们所进行的艺术考级是项社会性的专业活动。一方面它是社会性的。不管应考的考生是由那所艺术教育机构培养的,也不管其主课教师为何人,都是一视同仁地对考生本人的艺术技能进行考核评判。另一方面它又是专业性的。参与考核的专家一般来说都是具有相当知名度的权威专业人士,他们对各自专工的艺术门类既具有专业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这样的两个方面,这就形成了艺术考级对社会艺术教育机构进行评判的权威性,其支撑作用也因此而具有了足够的力度。

二、政府的介入是社会性艺术考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004年文化部了名为《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第31号令,通过法规管理的方式将社会艺术考级活动纳入了政府管理的范畴。《办法》中对考级活动的宗旨、原则和目的进行了阐述;对考级单位和评审定级人员的资格进行了规定;列出了对在考级活动中违反《办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戒的条款。考级活动的管理、审批和检查工作统一纳入了政府文化部门的工作范畴,这样就使广大的相关人员对考级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有了统一的依据。应该说,政府的及时介入对于艺术考级活动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十分及时的。

1、明确了艺术考级的发展方向

关于社会艺术考级的功能,一直存在着两种似乎相互矛盾的认识。有人认为艺术考级可以激发人们学习艺术的兴趣,可以使他们的艺术学习循序渐进,不至于走弯路,因此对这些人的艺术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有人认为艺术是一门个人的先天条件与严格的教育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的学科。客观的艺术考级除了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外,对人们的艺术学习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我认为这两种观点其实并不矛盾。如果我们不完全从顶尖人才的培养这个角度,而是主要从全民素质提高这一角度来看待艺术考级的作用的话,就可以看出它对艺术教育的辅助功能所对应的,主要是社会性艺术教育这一块。我们知道,社会性的艺术教育虽然也有为培养顶尖人才进行基础性教育的性质,但更主要的是以艺术这一具有广泛整合功能的学科为媒介,从审美陶情、增知益智、养性健体等诸多方面,对社会上更多数的人进行艺术素养的培育,是为国民素质的提高而实施的教育。辅助社会艺术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这个大的方向确定了,那么艺术考级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很明确了。

2、规定了考级机构及考评专家的必备资质

《办法》对考级单位的资质进行了相关规定,这就有效地杜绝了社会上不具备考级资格甚至怀有不良目的的单位和机构参与到考级中来;《办法》还对担任考评专家的资格也设定了严格的要求,这更使社会上那些不具备考评资格,甚至以欺骗为能事的不良分子被摒拒在了考级活动之外。这从根本上保证了艺术考级的质量。因为要做到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评价公允,定级准确,需要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主观上需要的一是考评专家的专业水平,二是考评专家的道德水准。这要通过有关方面对考评专家的选择、监察,以及考评专家本身的行为自律来解决。这些在《办法》中都有具体的规定,从而使之得到了应有的保证。客观上需要的一是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二是科学规范的考核标准。这在《办法》对考级单位资质的规定中也是有章可循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能够确保《办法》中的所有规定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才能使所有艺术考核机构的考评符合广大应考人员、社会艺术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真正体现出社会艺术考级的价值来。

三、当前社会艺术考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事物都是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的。社会艺术考级这一诞生尚不很久的事业当然也不例外。十几年的实践与发展,使我们取得了相当可喜的经验和成绩。我们不断加强艺术考级制度的规范化,以求建立合乎要求的运作机制;我们不断提升艺术考级人员的专业水平,以求提高对参考人员定级的准确度;我们不断强化对艺术考级的监管督察,以求杜绝不正之风的滋生漫延;我们不断健全艺术考级机构的网络链接,以求加强和优化其覆盖的合理性。这些经验和成绩的取得是与政府的积极介入和社会各界对考级活动的支持分不开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艺术考级中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正视与思考,并拿出积极应对的办法来。

1、应最大程度地统一考核定级的标准

虽然在《办法》中对相应的定级标准已有所规范,但过于原则,不够具体。现实的情况是,尽管都是获得了资格批准的考级机构,其规模、条件、甚至资质仍有着很大程度的不同。一般来说,各机构都会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制定一些适合自己的对参考的要求和评级的标准,并分别根据自定的标准进行运作。同一专业,有的考级机构以十级为最高级,有的以九级为最高级;某些不同的考级机构在定级标准上的差距之大,是足以形成混乱的。相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定级标准,致使一些参考的艺术爱好者在报考某一级别时,在一家机构可能通过不了,而在另一家机构却能顺利通过,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属于同一家考级机构而在不同的地区进行考级活动时,定级标准也不一样。这样往往使参考人员在选择考级机构的时候存在着抉择的困惑。也在总体上影响着社会艺术考级的声誉和权威性。因此我认为,所有合法的考级机构,应该在政府的介入下坐到一起,对所有专业的各个级别制订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这个标准越具体,越细化越好。这个标准一经制订,就应该得到所有考级机构的尊重和执行,并成为政府对考级机构进行核查的主要内容之一。

2、应建立考级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机制

全国现有的艺术考级机构共86家,其中具有跨省考级资格的11家。总体数量的众多,加上有些地区的扎堆现象严重,使得不少地方形成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如此多的考级机构在本身的性质上也不尽相同,有艺术院校、艺术表演团体、文联系统、群众文化系统等等。不同性质的考级机构所实行考级的艺术门类又各有不同,有的只限音乐,有的只限舞蹈,有的只限书画,而有的则兼而有之。更有一些考级机构在下属承办单位的选择上原则性不强,不恰当地选择一些商业性很强的琴行、私人培训机构进行考级承办工作。如此复杂的考级机构情况,本身已让考级的参与者们难以选择。加上某些机构的不够自律,或拉关系说情,或不恰当地强化商业意识,甚至对竞争对手进行不择手段的打击和诋毁,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状态,这就更加使参考人员在考级机构的选择上无所适从。为了扭转这种情况,变恶性竞争为良性竞争,我认为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以《办法》的内容为原则进行必要的督察、奖惩,直至淘汰一批劣质的考评机构。另一方面还是要靠各考评机构自身通过学习,提高对艺术考级事业的意义及自身责任的认识,相互理解,为建立起一个原则统一、优势互补、健康和谐的艺术考级环境而共同努力。

3、社会艺术考级机构本身要加强自律

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艺术考级机构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这是因为作为有偿性的社会文化艺术活动,艺术考级活动本身也牵涉到经济效益的问题。不可否认,有一些机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其艺术考级的运作中更多地掺杂了市场效应和商业目的,甚至受到一些腐败风气的侵蚀,使其对参考人员考核定级的准确性失去了公允。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政府要尽快出台考级机构的准入制度及其具体而详细的标准外,主要的还是要靠机构本身的自律。我们要在深刻认识艺术考级的重大意义的前提下,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社会艺术考级所负有的责任是多方面的。首先要对广大应考的艺术爱好者负责。考级机构的鉴定不仅是对应考人员当前专业水平的一个评价,而且往往还关系到他是保持还是放弃那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专业信心的问题,这无疑关系到他将来的发展。其次是对施教老师其教育机构负责。如果考级机构的鉴定失准,就会使这些教育机构的质量受到不应有的贬低或误捧,影响到他们声誉的准确度。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对社会负责。艺术考级是对社会人才进行认定和甄别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清正廉洁的风气,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培植匡正,这显然是一个牵涉到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社会艺术考级机构所应承担的这些责任,都充分说明了他们自身进行严格自律的重要性。

4、应加强政府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篇6

音乐出版的繁荣,实在是爱好音乐与从事音乐工作人士的幸事。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对音乐出版现状有如下的看法:

一、出版物的印象

钢琴曲谱依然魅力不减当年,在所有音乐出版物中种类与数量均独占鳌头;器乐演奏教材与曲谱有所增加,但依不多,尤其是民话乐器类的较为欠缺;声乐类书谱无论其品种还是数量都是增长最快的,打破前些年流行歌本漫天飞的单调局面。中外艺术歌曲、民族歌曲、群众歌曲等都成系列地推出,尤其是合唱类书籍(包括合唱曲谱、合唱指挥)于1999年开始骤增,反映了群众文化艺术的普及与需求量增加;音乐欣赏类丛书作为普及性的大众读物,其数量与种类也不在少数,包括作品欣赏、人物传记等,只可惜很多题材重复,造成同一位作曲家各个出版社一拥而上,各种版本实际上大同小异;音乐理论教材出版日益正规化、系统化、主要得力于国内的两家专业音乐出版社,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音乐自学丛书”。

二、出版社的印象

从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作为专业音乐出版单位,当然是音乐出版的老大哥。它们的出版物。无论是理论教材还是音乐曲谱,都是专业化与高品位的值得使用者信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则以音乐名家授课的音像制品形成品牌,在系音乐教材上也正崭露头角;东北的长春出版社则以许民主编的系列《名歌改编的钢琴曲》占领通俗钢琴音乐市场;湖南文艺出版社以初、中级钢琴曲谱和音乐考试丛书形成特色,其钢琴乐谱的硬壳装帧很受喜爱;时代文艺出版社近两年陆续推出许民总策划的系列钢琴乐谱,其版本的选择、装帧的高雅使其犹如音乐出版界的一匹黑马。

音乐出版的一片繁荣使人鼓舞,但其中存在与隐含的问题也使人忧虑。下面仅就出版品种与数量最多,且常盛不衰的钢琴曲谱类图书为例,看看这些问题:

三、出版质量不高,错误太多

一些曲目在初版时存在明显的错误,在以后再版或其他编选的曲谱中错误照旧,以讹传讹贻害非浅。最典型的例子有两个:一是美国人威尔选编的《钢琴名曲270首》,当初的硬壳精装本就有专业音乐工作者指出其曲谱中错误百出,不料近年几家出版社改头换面重新出版的这本曲集依然保留原有错误;第二个典型是由一家全国乐器演奏(业余)考级委员会钢琴专家委员会编辑的《全国钢琴演奏(业余)考级作品集第三套》,在1992年第1版时就出现大量错误,补发《勘误表》,勉强能够使用,谁知“最新修订版”,里面却还是学生与教师在使用这本错误多多的教材,不知道该书的执行主编与责任编辑作何感想?

四、选材“一窝蜂”,偏向初级教材,而稍难或较专业化的教材与乐谱少

仅《拜厄钢琴基础教程》一书,市面上可见的至少有8个版本,还有车尔尼钢琴练习曲系列,你出我也出,加个前言,略加编辑,就成了自己的版本,也不用担心版权纠纷。显然这是经济效益驱动的结果,因为初级教材面向广大的业余琴童,销量是没问题的。然而,题材雷同多了,让人觉得琳琅满目的音乐书谱实际上也是滥竽充数,珍品、精品少,很多经典的、专业的教材很是需要,却只能去图书馆复印破旧的国外原版书,这种现象是很不利于中国的音乐事业的。

五、外国钢琴教材多,中国钢琴教材少

当然不能否认,外国钢琴教材比中国的要多得多,但中国人自己编的一些优秀教材的出版、宣传与使用远远不够。试想如果我们学琴的孩子从小只接受外国钢琴教材的训练、弹的都是外国钢琴曲,自动么能从钢琴学习中了解中国音乐传统与风格,进而接受与了解中国传统美学原则,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希望上述现象能引起那些有志于加强音乐出版、繁荣我国音乐事业的出版界人士的重视与深思。针对此,笔者向出版社建议:

1、狠抓出版质量,现任编辑与编(作)者要严格把关

对少数明显的错语,再版时应及时更正,不能只是重印了事。

2、选材要有长远的目光。讲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

多出一些能填补空白的书,不能只是“人有我有”,要追求“人无我有”、“你有我更精”。

篇7

【关键词】普通高校 合唱团 音乐美育

一、普通高校组建合唱团的作用与意义

合唱团活动作为高校大学生社团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重要艺术活动形式,不但能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造高品位的艺术氛围、精神氛围,并对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起重要的作用。通过合唱实践来达到培养大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观、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个性,能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四有”新人的目的。

1、合唱团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焕发青春活力的青年群体,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对美有更迫切的追求。大学生美育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审美理论学习,二是审美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审美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美育一个重要的途径。合唱团是高校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艺术实践活动形式,合唱艺术作为一种表现力、感染力极为丰富的音乐艺术形式,有着丰富的审美价值,能有效地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在审美实践活动中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合唱是多声声乐艺术,人的不同音色形成不同声部,同存于合唱之中构成人声美的多种层次。在合唱中团员可体会不同音色交融的丰富,多声部动态纵横交错的变化,不同感情发展的对立统一。合唱歌曲大多为经久不衰、百听不厌具有艺术性、民族性、思想性的作品,长期的合唱艺术训练能让合唱队员建立起正确的“人声美”的导向,大学生长期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能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帮助他们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趣味,减少他们受其它低俗化音乐熏染的机会。

2、合唱团可以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

受当今社会一些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当前部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淡漠。他们个体意识强烈,缺乏社会责任感,只讲索取、不愿奉献,只注重自我、不关心集体,

合唱团作为一种人文素质教育活动,是集体主义教育的较好形式,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集体观念。

合唱是一门需要合作的艺术。每一个合唱团员不但要明确在各自所属声部艺术表现的要求,而且还要体会与其它声部的兼容关系;既要有独立的声部观念,又要有表现作品的整体意识。合唱团员要以达到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为己任,收敛自己的个性,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能过分张扬,任何一位团员标新立异、独具个性的表现都会破坏整体的声音效果。由于合唱有谐和、协调等综合性艺术要求,合唱的音色、节奏、力度、速度不允许个人有半点随意,每一位合唱团员都需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来达到音乐各种表现手段的统一要求。合唱艺术实践活动是一项集体主义活动,参加合唱训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改变部分大学生的“自我”倾向,这种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是大学生成为高素质文明人的重要条件。

3、合唱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高校扩招加快了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但同时也给大学生在学习、就业等方面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和压力,目前在高校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合唱团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的第二课堂,为大学生提供了各种生活演练情景,增强了其社会适应能力。

合唱艺术作品大多包含优美的旋律、向上的内容及对真善美的追求。优美、和谐的合唱音响能调节、平衡人的感情,陶冶人的心灵。长期在合唱实践中陶冶,能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并“解忧愁于欢悦,化暴怒为温柔,使精神获得平衡,情感得到调节与宣泄,” 培养起健康的情绪、良好的心境。另外,合唱排练的过程非常辛苦,为了追求精益求精的艺术效果,针对演唱中的不足往往需要反复改正、磨合,这就要求合唱团员有长久的意志忍受生理机体上的疲劳。日常训练中的磨练能培养合唱团员为集体目标而努力的高度自制力、自我约束力和坚韧性。合唱团是一种群体活动,在合唱中团员要相互合作、友好相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之间的交往提高其自身的人际交往水平。合唱团对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健康的心理有重要作用使他们能以健康的心理适应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适应就业市场的竞争,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大学生合唱团的训练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普通高校都已组建自己的合唱团并经常性的演出、比赛,各种演出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艺术水平同时对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影响。但如何提高高校合唱团的艺术水准,如何以合唱团等艺术实践活动带动校园艺术教育氛围的提升等问题还需教育工作者者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笔者根据自身多年高校从教的实践经验对大学生合唱团艺术活动经验作初步探讨,期望能对提高高校美育实践活动的质量、水准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1、重视常规排练

常规排练是一个合唱团提高艺术水平的基础和根本保证,日常的业务训练对提高合唱团的艺术水平起关键作用。选择曲目是排练的关键之一,高校合唱团在选曲上应遵循民族性、时代性、多样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渐进地通过大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曲目的演唱来开阔团员的艺术视野,提高合唱团的演唱能力。在合唱排练过程中指挥要注意各个环节的操作,做到井然有序。一般排练前合唱团要做 “热身操”、发声练习等相关的准备活动。训练前的发声热身很重要,它能使人头脑清醒、精神焕发,迅速进入歌唱所需要的兴奋、灵活的状态,从而使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合唱团在排练新作品时先分声部练然后再合排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声部练时由声部长带领各声部熟悉乐谱和唱词,在各声部都能较熟练地分别演唱下来的情况下开始合练。合练阶段指挥要对作品进行细处理,包括对歌曲旋律、力度等音乐表现手段的分析;对歌曲音乐风格、意境作简要说明。每次排练最好是新曲旧曲相结合练习,在学习新曲的同时巩固旧曲,这样每一次的反复练习团员对歌曲会有新的体会和感悟,逐渐从对歌曲谱面的音响认知深化到对音乐情感内涵的深层体验以及对歌曲内容和社会意义的理性认识。在常规排练中,指挥要注意整个训练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艺术性,可用形象教学、亲身示范等方法来提高合唱团的排练效率。

2、假期集训,聘请专业指导教师辅导

普通高校合唱团大多为非专业学生合唱团体,团员们的水平参差不齐且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声乐训练,为了强化团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假期或课余时间开展统一的集训非常重要,它对提高合唱团业务水平起关键作用。

集训期间一方面要进行声乐技巧训练,另外还要进行音乐基本知识的讲解及视唱练耳素质练习等。合唱团员的发声方法很重要,合唱的发声方法在美声方法范畴内,只有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达到声音的共通共溶。为提高团员的演唱水平,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发声技巧、练习方法,合唱团可邀请国内音乐院校或专业团体的声乐专家在声乐演唱技巧方面给予指导。合唱团外聘专家指导,为的是让每位团员都能有意识正确的发声,这能使一个合唱团的演唱水平迅速向专业水平迈进。虽然在日常的训练中通过演唱歌曲捎带着可以获得一些音乐知识,但集训时的讲解、练习会更全面、系统。音乐基本知识包括识谱方面的知识,如音符、调号、表情记号等,视唱练耳主要是培养团员识谱能力,集训的强化技能练习是一个合唱团演唱技巧得到迅速提高、艺术水平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对于提高团员的音乐基本素质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累了生机和活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合唱团在高校社团中具有实践性、普及性、广泛性等特点,它通过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来促进大学生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并能丰富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对全校师生有熏陶、感染、鼓舞作用。在国家大力宣传、加强国民素质教育和美育教育的时候,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及时总结大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的经验,这对于更好地促进高校艺术教育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美育模式有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1、《大学美育》 仇春霖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

2、《艺术教育学》贺志朴、姜敏著

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3、《中国近现代美育论文选》张援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

篇8

关键词:管制员;质量评估;高等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99-02

管制员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民航发展所需要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职业技术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民航运输服务与生产的大众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展开,作为民航运输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管制员,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航空安全和民航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空管人员的培训质量已经成为民航界所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体系,将对空管人员的培训起到规范和保障作用。

一、管制员教育质量评估的必要性

1.教育评估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推动教学工作不断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评价的意义日益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识。无论是对学校、教师和学生推行教学评价都有深远的意义。对学校而言,教学评价是教学坚持素质教育方向的根本保证,是加强素质教育教学管理的前提,是寻求最佳结构模式反馈教学信息、发挥调控功能的一种手段。为教学管理部门获得关于素质教育的全面信息,加强教学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对教师而言,教学评价是激励教师自觉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具体学科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及时地获得反馈情况,及时地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把握教学价值情况,从而激励教师自觉发挥自身优势,对原有教学活动进行扬弃,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对学生而言,教学评价是增加师生凝聚力、检测学科学习效果的一种监控手段,学生通过比较能较为客观地了解自己学习方法的优劣,及时调整、改进不适的思维方式,也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通过评价体系学生也能获取最直接的信息,在评价信息的引导下提高自己获取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2.管制员学历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管制员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民航发展所需要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职业技术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民航运输服务与生产的大众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展开,作为民航运输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管制员,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航空安全和民航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空管人员的培训质量已经成为民航界所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体系,将对空管人员的培训起到规范和导向作用。此外,空中交通管理教育,最终体现的要求是一种综合素质,其应当是一种真正国民素质教育。高等教育之所以高等就在于奉行这样的理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多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民航空管教育着眼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完整的职业素质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组织各项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实践环节,都要致力于研究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动手能力等问题,研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让学生心智得以成熟和稳定。

3.空管人员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从空管人员培养院校的生存来看,教学质量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生命线。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而对空管人员培养院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师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家民航运输服务大发展以及“建设民航强国”的方针指引下,空管人员学历教育事业发展迅猛。但正如大量已有研究报告指出的那样,在飞行安全中,人的因素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变量,缺乏受过严格训练、具备足够指挥技能的空管员对以安全为第一要素的行业来说就意味着灾难。因此,空管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应该放在整个民航运输行业的战略性要素来考虑。

二、管制员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和作用

1.有利于空管人员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空管人员学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在航空运输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有很强的职业或岗位针对性。这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基本特征。考虑到我国整个民航运输行业的发展轨迹(特别是整个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历程),可以说,当前我国空管人员学历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特别是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空管人员学历教育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育训练组织以及空管人员教育定位都很模糊,存在着明显的效仿普通高等教育的问题,没有根本突出空管人员学历教育以职业为本位的特色。这就迫切要求对空管人员学历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空管人员学历教育教学计划、教学训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效果及毕业生质量等。构建高等学历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指导和促进高等学历教育建档发展,无疑有巨大促进作用。

2.有利于加强空管人员学历教育院校的教学管理。对空管人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科学的评价,以及用科学的手段收集、分析、处理所获得的资料,将结果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用人单位,能够及时正确、主动的采取有力措施对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发挥管理功能。建空管专业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是实施空管专业教学评价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落实这项工作既要考虑到教学评价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我校空管专业建设的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使对教学评价科学客观,富有针对性。

三、管制员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内容

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员培养的特殊性,其教育教学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时所涉及的内容也较多,而在这些内容中,有的与普通高等教育相符合,而有些内容是管制员教育所特有的,在诸多内容中我们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评估,即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培养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与毕业生质量。这六个方面既能够体现普通高等教育的要求,同时又兼顾了管制员培养的特殊需求。

1.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任务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制定教学大纲及其他教学文件的主体。它具体规定学校应开设的课程、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以及教学实施过程编制。空中交通管制专业的培养目的是培养掌握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技术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能从事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领域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随着我国空管事业的发展,管制单位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校空管专业教育改革应从行业需求出发,探索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实现院校空管专业教学与管制单位实际工作的有机衔接。因此教学计划必须符合管制专业教学特征并发挥其指导作用,以民航发展对管制人员的要求为根本,同时要具有实际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管制专业教学计划所确定的培养目标。

2.师资队伍建设。对高等院校师资队伍进行评估是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管制员教育的特殊性,对从事管制员教育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空中交通管制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其教育实施者不仅应具备很强的理论水平,同时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达到实际管制工作的要求。这更有利于促进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同时也有利于理论教学成果向实际工作的转化,因此“双师型”特点是现代空中交通管制教育专业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工程师(农艺师、会计师等)素质于一体的教师.是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

3.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目前我国管制员培养领域所普遍采取的培养方法为课堂理论教学与模拟机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模拟机实践教学环节在管制员素质提高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得到了局方及一线管制单位认可的。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改进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在学生管制基本意识培养及动手能力培养方面的缺失。为学生将管制理论应用到实践环节以及初级管制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平台。但院校的管制实践教学毕竟是在模拟环境下进行的,与一线的真实管制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是各管制单位在管制员模拟机培养方面所反映出的最大矛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由于缺乏对实际管制工作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对于管制规则的理解上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同时也使学生在思想上对于管制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模拟机实践教学在我国管制员初级培养中发挥了相当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和缺陷,这也是我国管制员学历教育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管制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民航发展的高级空中交通管制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管制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管制岗位的实际需求为主要依据。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教学的各方面都应体现实际应用性的特点。在模拟机训练模式上也应该突出管制能力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上。对管制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应基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硬件方面(用来实施模拟培训的设施),二是软件方面(包括模拟机培训的计划、目标、教师的教学方法等)。随着空管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量的新技术与新设备不断应用到一线管制工作中,因此在管制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对管制单位新设备与新技术方面的培训,使学生在院校培养阶段就能够对将来工作中所使用的设备有足够充分的了解。目前我国管制员培养中所使用的模拟教学设备普遍落后于一线管制单位所使用的管制设备,培训与实际工作脱节,使得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实践教学过程是进行管制实践教学的核心,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管制实践教学环节应始终以实际工作的需求为目的,建立严格而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实践教学过程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对实践教学的计划、目标、组织与实施等各个方面。

4.毕业生的质量。毕业生质量是评估一个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管制学员进入一线管制岗位是采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供需双方均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能够满足双方的最大需求。而用人单位进行人才选择时所依据的标准就是一线管制工作对管制人员的能力需求标准,管制员培养院校也可以借助这一标准来审视自己的教学系统。一个人的成材既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还要满足个人发展的需求,因此对管制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估应该包括毕业生的社会评价、毕业生的自我评价和院校对毕业生的评价等三个方面:毕业生的社会评价,就是一线管制单位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估。单位对毕业生的社会评估不仅仅包含该生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同时还包含其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健康状况以及纪律作风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一般源于其在工作中的现实表现,因此所反映出的问题也比较客观公证,因此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应以实际用人单位的社会评价为主体。毕业生的自我评价,就是学生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自我评估,根据培养目标和个人发展需求对自己综合能力的一种评价。

空中交通管制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其从业人员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具有非常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对管制员教育质量的评估应区别于传统的高等教育,在建立质量评估体系时,应结合管制员教育的特殊性。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提高管制员教育教学质量,以全面提高管制员素质,为民航的飞行安全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唐卫贞,付令,王丰.浅谈飞行签派职业身涯设计[J].职业时空,2005,(6).

[2]夏光.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刘金华.议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建设[J].民航经济与技术,1993,(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