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5:44: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媒体环境的出现令现阶段大学生党员党政知识学习得到了有效的拓宽,使得校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更为和谐。教师在提升党员学生党政知识教育实质的同时,也令学生对党政知识核心内容的理解得到了巩固。新环境对党政原有教育方针进行了适当的优化,使之更为具体化、详细化。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的机遇,探讨了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党员教育即将面临的挑衅,简要阐述了新媒体环境制定大学生党员有效教育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途径研究
现阶段,拓展大学生的党员基础教育成为新环境的重要发展方向,大学生具有多方位学习党政知识的途径。在众多教育渠道之中,传统的党员教育方式为培养党员基础素养,以及党员对党课知识信息的涵养。一名合格的党员应具备与之身份相对应的修养,这种修养并非短时间内便可养成,而是经过长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最终通过党课知识的掌握得以顺利培养。
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的机遇
1.1 新媒体改善传统大学生党员教育方针
党员在大学期间会接收到来自各个渠道的党政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令大学生党员更好的掌握党课的知识及信息,使之更为快速的吸收这部分知识。培养大学生党员建立起对党的情感,并提升其对党的信仰。
新媒体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看似虚拟性较强,但是,实质则是在于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内容的消化与吸收,使其学习到的党课知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这一全新环境下,党员的传统教育方式得到了质的提升,这种提升不仅表现在党课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改善了大学生党员的学习蓝本,使其学习方式被规范至全新的路径。
1.2 新媒体改良传统教育的客观手段
在新媒体环境之下,传统党课教育手段逐步演变至客观存在,但实际针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实质仍是遵循传统方针。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这一互动模式之下,大学生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党课知识的学习,且其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所学习的内容也随之消化的越透彻。
全新的教育模式重在改良,而非改变原有教育方针,原有教育方针是先人经过近百年的研究与探讨下诞生的,因此,传统教育模式具有着相当高的稳定性,并且这一特性可充分推动大学生党员学习党政知识的积极性。而新媒体环境所改善的教育方针,主要从党政知识教育的另一面展开,也就是学生学习党政知识这一层面,在这一层面之中,教师与学生同为主体,且双方互动性良好,并在互动的同时进行党政知识的探讨,教师的教育者主体身份得以正确发挥。
1.3 新媒体提升了大学生党员学习党政知识的学习效率
新媒体改善了大学生学习党政知识的学习方式,党政知识原有教育方式仅是采取课堂教育制度,但是随着新环境的到来,这一制度被逐渐改善并得以优化,新环境为学生们带来了党政知识的实践性,将所学习的知识范畴带入实际的生活与社会实践之中,加强学生对已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习的效率在一定范围内得到高效提升。
信息是一种图文并茂的数据承载体,而党政知识信息的内容则更为繁杂,其内容真实有效,且生动形象,因此将其知识范畴进行完全吸收原本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但是,随着新媒体将其信息中所包含的核心内容进行分解后,党政信息便以多种姿态呈现在众人面前。当下党政信息的主要形态包括图像、文字、声音及视觉暂留,这些形态加深了大学生学习党政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其更为高效的接受党政思想。
2 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党员教育即将面临的挑衅
2.1 废止原有教育限制
传统党政知识教育中普遍存在较难改善的困点、难点,这些问题都具备独特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具备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在新环境下,这一问题将会得到改善,改善方式通过对教育空间的扩展展开,原有教育方针主要是在固定场所下实施教育机制,其教育思维较为刻板,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的整改方案应为释放信息教育的原有限制。
2.2 侵染大学生党员原有价值观
相对于其他大学生,大学生党员思想更先进、政治更坚定、自制力更强,但是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对他们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巩固造成了极大冲击。一方面,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量大、传播速度迅捷,然而这些信息良荞不齐、真假难辨,一些消极的、负面的信息容易影响大学生党员的独立选择和判断,使一些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世俗化。
2.3 削弱传统教育方针
在传统的工作方式下,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是通过党课形式进行的,教育管理的手段比较单一。而现如今,大学生党员大多数时间与“新媒体”相伴,短信、论坛等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方式。
3 新媒体环境制定大学生党员有效教育路径
3.1 开拓党政知识教育的有效介质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教育,要顺应新媒体的诸多特点,积极拓展工作阵地,丰富教育载体。有效运用网络建立大学生党员网上管理平台,全面地、动态地掌握其信息。建立学生党支部QQ群、MSN、BBS、博客以及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架起教育者与大学生党员之间以及大学生党员相互之间自山、平等、民主的桥梁,及时信息、通知等,随时掌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3.2 提升党政知识的相关教育内容
在虚拟性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的角色意识面临被弱化的危险,因此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开展党员角色意识教育。在多种文化、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新媒体环境下,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党员的头脑。
3.3 革新传统党政知识教育方针
要积极运用新媒体信息平台,实现现代化的教育模式。新媒体具有超级迅速性和互动性,教育管理者\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要关注个性需求,注重分层教育。目前,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儿乎都注重共性教育,让大学生党员在集中教育之余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地学习。
4 结论
在全新的媒体教育环境之下,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其改善方式通过众多渠道展开,其中革新教育理念,是新媒体环境下最为重要的教育思想理念,且在相关研究人员的时间下,其教育实效得到了准确保障,因此,在未来针对党政知识的教育工作中,新媒体环境将会作为大学生党员的主要教育环境而存在。
1目前农村学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管理封闭:目前大多数农村学校管理封闭,不能根据社会的发展进步对管理方式作出调整,忽视先进的管理技术,使得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不高,致使学校管理丧失有效性。
1.2管理单一:学校管理不注重学生、教师及家长的主体作用,只是单纯的重视校长及行政人员的作用,致使教师、学生及家长对教育管理事业的参与度不高,从而导致学校管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1.3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在农村小学学校管理制度中,缺乏有效的教师考核机制,考核也仅限于评职称晋级、评优选先等量化考核,没有更为完善先进的评价制度。实际上,目前这种量化考核已经实实在在的成为了教师投机的幌子。
2农村学校管理新理念的必要性
2.1素质教育要求的需要: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提出,要求多方面、多规格及多层次的人才,而过去那种“千校一貌,万生一面”的学校管理模式只会限制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因此,创新是由传统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2.2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只是注重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及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新的教育方针的提出,要求学校管理必须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3农村学校管理工作创新的策略
3.1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农村学校管理创新需要包括办学思想、学校教育体制、育人观念、教育手段方法、管理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人才结构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只为考试升学而学习的办学思想及育人观念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改革创新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教学观念,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提高教师各方面知识及现代教学技术,与时俱进,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广闻博取,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建立有创新意识的优秀教师队伍。同时,还应积极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摈弃以前注重知识灌输的方式,改为注重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落实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
3.2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制度就是要把竞争机制融进学校管理之中,实施校长负责制,督促校长具有为学校、教师及学生发展负责的意识。实行全员聘用制,打破教师铁饭碗的思想观念,实行按劳取酬,优质优酬,促使教师及其他职工积极提高自己的教育知识及业务水平,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环境,激励师生的创造性教与学相结合,促进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
3.3创新管理结构:新时期农村学校管理结构的创新是指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机制的变革,机构与组织的创新是核心,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是目的,充分调动教职工投入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一是要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培养有积极的创新管理意识,带动教师、学生及家长参与教育事业改革的热情,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使学生拜托传统学习方式及思维定式的束缚,打破常规,结合自身特点,成为一个德智美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四有新人。三是充分调动教师创新的积极性,重视优秀教师队伍建设,在有效的竞争机制的引导下,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此外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全面育人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70-03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可喜成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本事业,是一个传授先进科学知识的载体,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的主阵地。高校作为培养先进人才的重要场所,是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示范、教育中心,而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社会道德的楷模,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不仅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当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还是在教学质量、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基本实现了跨越式和突破性进展,不断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引擎。改革开放三十年,随着世界政治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普及化,各种中西方思潮大量涌进国内,一方面给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给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师更应该保持崇高的职业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务实的治学作风,兢兢业业,为人师表,以期成为青年学生竞相学习、模仿的楷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我们要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将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抓紧抓实,成为培养新一代接班人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2.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现实意义。①落实十七大教育方针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需要。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关乎高校教育事业的长久性、稳定性和延续性,也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支撑。高校教师应不断学习,以先进文化为指引,提高文化素质修养,不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从而有力落实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根据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印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号召,广大高校教师要“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这对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②构建高尚师德教师队伍的需要。一支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强烈责任心的高校教师队伍,是促进高校教育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对高校教师进行师德教育,不但可以使教师在政治立场上坚定不动摇,在思想理念上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在精神状态上始终斗志昂扬、积极向上,而且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团结协作精神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③推进教书育人本职工作的需要。在教育事业中,教师以其高尚的人格情操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去教育感化学生,他们的日常言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无数学子,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只有不断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提高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领导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心理疏导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才能进一步推进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完成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④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的需要。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教师都承载着将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传于后人的重要任务,履行着教书育人、培养新人的历史使命。新时期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针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校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高校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才能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
二、当前高校师德缺失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在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形势下,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西方各种思潮的交融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抵不住当代各种利益的诱惑,师德修养大幅下降,甚至人格丧失,严重影响高校教书育人工作。
【关键词】加强;大学体育;功能作用;人才素质;全面发展
1 引言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时展呼唤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整个教育事业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上有不断的新的发展;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德”不仅仅是品德,还同时包括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智”也不仅仅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还包括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体”同样不仅仅讲体格、体能和体质,还包括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娱乐身心、培养高尚情操等,德、智、体全面发展将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可见,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我国教育方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我国高等学校是培养新时期人才的摇篮。在人才素质的培养中,体育是人才成长必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增强身心体质、丰富文化生活方法和途径。大学体育教育为大学生承担各种艰巨的学习和工作任务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为智力水平的提高和思想境界的升华提供了前提,对大学生智力、品德、审美等方面的素质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促进高等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我国大学生目前的素质状况
素质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我们所讲的人才素质,实质上是指人才应当具有的基本修养的性质和质量。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
结束后国家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迅猛异常,高等学校增加,专业设置增多,招生人数扩大,这对提高我国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民族文化素质非常有益。在我国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学校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德育放在首位,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智育素质得到普遍增强。但是,高考做为一种选拔制度似乎无可厚非。但相当一部分中学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办学好与差的标准,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脆弱,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往往掩盖了德育、体育与智育不相匹配的发展,掩盖了学生身心素质不断下降的危害性。“教学质量看升学率,思想工作看犯罪率,健康问题看休学率”,这是似乎成为了一些学校自我评价的标准。在高考指挥棒的主导下,学生的学习负担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学生在长期刻苦学习中变成了知识的载体,无法感受学生时代亦是人生阶段必不可少的重要历程。由此引出的情绪问题自然不能正确解决,往往容易走向极端。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心理素质处于较低水平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大学生,社会的要求高、家长的期望高、个人的成才欲望强烈。部分大学生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拉大,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较差、出现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常常发生心理失衡。由心理认知的偏差、懒惰松懈滋生导致大学生疏于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也下降明显。因此,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提升大学生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3 大学体育与人才素质培养
如果说在普通教育阶段学生的素质没能得到全面发展是“先天不足”的话,到高等教育阶段还不赶紧补救就是“后天失调”了。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阶段,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的重要时期。大学教育阶段没有升学的压力只有对人才培养的责任,若再不对大学生加强体育教育,进行体质、精神和灵魂的塑造,我们的大学生无论今天的学业多么优秀,明天却可能没有健壮的体魄胜任工作,无法将知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因此,大学体育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重要方法和途径,它与德育、智育、美育、劳技教育有内在联系,对大学生素质的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幼师;音乐教育;规范举措
音乐教育长期以来被视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单元,当中一切改造任务都将要透过幼儿园中的孩童着手。但是目前大部分幼师因为专业院校提供的模式影响,过分关注技巧训练成果,相应地自身教学能力却尚未发生本质性变化。透过客观角度观察验证,尤其是作为幼师类专业院校,更应该突出音乐教育的专业性,唯独将以往陈旧的教育观念克制完全过后,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能够快速适应现代化发展步伐的音乐教师。笔者结合以往实践调查经验,针对幼师院校既有音乐教学方案加以科学检验和有机改良,希望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广泛认可。
一、现阶段我国幼师音乐教育状况的客观论述
(一)学生本身对于幼师音乐教育工作认知度不高
事实上,大部分高校学生本身对于幼师工作缺乏挑战激情,认为不过是白白耗费不必要的精力,且获取不到合理的工资待遇,至此学习环节中的抵触情感极为强烈。面对此类状况,相关院校在系统化布置音乐教学事务期间,需要集中一切技术手段强化师德教育,在合理时间范围内激活个体使命感官效应,辅助其在幼儿音乐教育服务事业中,洒下更多辛勤且有价值的汗水,这便是开展如今幼师音乐教育的核心动机。
(二)音乐教学课程设置机理严重紊乱
在素质化教育方针覆盖落实基础上,作为专业化幼儿音乐指导教师,理当自觉吸纳相关教育理论,毕竟这直接决定其今后成长发展结果。所以,作为师范类高校,必须想方设法稳固音乐课程在素质化教育背景下的支撑地位,揭示有机提升不同幼师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但是,我国应试教育文化过于深厚,已有音乐课程弊端逐一呈现,包括技能课程数量过于复杂繁多,理论研究时间有限等,长此以往,学生不但难以精准地识别和阅读乐谱,并且难以辨别和跟进不同音律节拍,日后教学实践中想要发挥高超的思维创新能效,不断迎合新时期幼儿音乐学习诉求,则更加是遥遥无期了。
(三)我国培养幼儿教师的方法比较落后,没能凸显幼师特色
截至如今,我国进行了多次的改革,但总体框架尚未发生本质性改变,主要是不能重视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音乐综合素质还有音乐创造力等。例如:有个学生声乐考试唱了《黄河怨》得到高分,在见习中,用声乐课所学的方法去唱《小燕子》吓得小朋友直哭。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只是反复练习发声,识谱,机械记忆等,课堂氛围单调,死气沉沉。毕业出来的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满口专业术语,除了这些就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教学缺乏个性。其实出现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不合理,脱离实际。
二、新时期我国幼师音乐科学化教育引导策略的细致化验证解析
音乐教育是儿童美育的内容之一,音乐艺术的美以它的直接性,鲜明性和富于表现力使儿童更加容易去接受,对于培养有美有善的儿童有很大的意义。而儿童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取决于教师的音乐素质,因此教师的音乐素质提高是当代教育的重点。有关幼师音乐教学实力改善的举措内容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幼师专业学生道德观念的进一步强化
在素质化教育方针覆盖落实背景下,作为专业化幼师,有必要时刻保留超前的教育规范理念,可以熟练地沿用已学专业知识和音乐表演技能,以及多媒体设备等,在课堂之上营造和谐有趣的人文感知氛围;当然,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奉献精神,更加是不可或缺。所以,相关院校在针对幼师专业学生,提供一系列课程内容前提下,更应关注个体道德素养,必要情况下多开展一些幼儿音乐教育实习类活动,令学生充分体会自身使命的艰巨意义,愿意在今后任职道路上奋勇向前,无私奉献。
(二)高校整体教学文化的积极整改
结合以往单纯的应试文化背景观察验证,大多数幼师在校期间深陷理论被动式吸纳境遇之中,不免在日后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重蹈鸭架填充式教学覆辙,如若长期循环过渡,不论对于幼师和幼儿群体的身心健康,都是一类冲击。所以,从事幼师专业教学的院校,要主动调整传统教学文化,考量和系统化认证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辅助价值地位,重视幼师音乐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同步训练改造结果,为今后幼师职业前景合理化绽放,做足充分的过渡准备工作。
(三)幼师专业学生音乐学习兴致的不断激活
兴趣始终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所以,高校在开展音乐教学事务期间,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各国优质化音乐作品,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表达自己观赏后的心得,时刻加深个体对音乐美感的认知水准,最终积极投入到不同类型音乐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任务之中,大幅度提升特定院校音乐教学实效。归根结底,只有幼师学生本身对于音乐欣赏理解能力提升,其才会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特征,选取合理的参考作品,竭尽全力地推动幼儿音乐教学进程。
(四)学生伴奏控制技能的科学训练
高校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主要是辅助将来欲从事幼师教育职业的学生,快速熟练地掌握一部分适合幼儿学习的音乐作品,方便在日后岗位上即时性演奏,稳定幼儿音乐教学进度。也就是说,幼师学生事先会针对幼儿歌曲风格和演奏方式,进行细致化的梳理掌握,之后通过已有实践经验来适应歌曲灵活变动要求,促使幼儿音乐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更应关注幼师学生音乐弹奏一体化习惯的养成结果,保证其在弹奏不同类型音乐期间,都能够维持口和手的一致协调性,令幼儿从中体会到不同趣味性元素,从此对于音乐课程则更加百般青睐。
(五)学生音乐实力表现竞赛平台的全面开创供应
学校有必要定期开展各类实践交流活动,为渴望展现自身高超音乐技能的人才,提供一类公平的竞赛机遇,同时可借此考察学生个体对于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的控制熟练程度,为日后富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方案整改落实,奠定和谐的适应基础。如在合理期限范围内,布置弹唱、独奏,或是合唱类音乐交流项目,督促学生尽量呈现已学技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并提升今后更多艰巨挑战的自信应对心理。相信长此以往,幼师学生音乐知识面会得到深入地拓展,即便是在今后幼儿音乐教学岗位上困难重重,也不会因此意志消沉。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幼儿群体进行音乐基础知识教育,可以说是现阶段我国幼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旦当中任何细节处理不当,都会直接对孩童今后健康成长结果,产生较为沉重的打击。所以,相关院校有必要及时更改传统教学理念,针对幼师专业学生制定和实施更为详细的音乐教学指导方案,为其今后综合化素质拓展奠定基础。唯有如此,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张红娟.幼教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初探[J].音乐天地,2010(05):133-144.
[2]李明.幼师音乐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2010(01):89-96.
[3]韩姼姼.对新时期幼师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J].美与时代,2011(08):166-170.
一、高校干部教育的内涵
高校干部教育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高校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干部思想意识和行为的过程,是一个以思想政治理论为基础,职业修养为主线,改革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综合性教育活动。高校干部教育,着重从干部所处的岗位、作用入手,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的政治、理论、文化和业务素质。
二、新时期高校干部教育存在问题及成因
1.对干部教育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高校非常注重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学人才,注重加强业务人才的培养,而对于管理干部的培养教育、学习提高等则往往疏于考虑,能省则省。主要原因:一是高校领导认识不足,认为管理干部职责是执行,有大学学历或者具有基本的文字处理能力就可以了,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理论;二是管理干部对自身知识的拓展、能力的提升也认识不足,没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如此高校对管理干部的教育就成了“软任务”,对干部教育工作无安排、无规划、无检查、不督促。
2.教育方式重形式轻效果。
近年来,一些高校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下,为完成上级任务,对干部的教育方式单一,重点放在形式上,在写汇报材料上,学习活动主要是念念文件,或作几个专题讲座,一些研讨会大多开成业务工作总结会或是休闲度假会,而没有真正把干部培训教育作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抓实抓好。主要原因是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中学校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而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日常事务多,没时间顾及干部教育。
3.教育内容不能满足干部需要。
一些高校在干部教育内容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党性教育比较薄弱及脱离实际等情况,导致干部学习内动力不足、学用脱节、学风不正等问题。主要原因:一是干部教育基本上是采取全体人员集中听专题讲座、看录像等方式,无法有针对性地对某个岗位的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二是培训一般只停留在解读中央文件或会议精神,缺乏对某些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解决不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因而不能调动广大干部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培训学习效果。
三、新时期高校干部教育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干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意识的启动、能力的提高、内在潜质的开发。只有树立正确的干部教育理念,才能为高等教育培养出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转变干部教育理念,是干部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高校应立足高远的思维,将干部教育视为人才资源开发和干部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切实把干部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作为干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创新干部教育理念,必须树立三个理念:一是树立按需教训理念,即由拓宽知识面转到开发人的潜能和激发人的创造力上,由计划教训较到按需教训上;二是树立终身学习、终受教育的理念,教育广大干部在不同岗位、不同级别都要有新的学习目标、新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激励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创造活力;三是树立干部教育国际化理念,教育广大干部破除自我封闭、自傲自负的保守心态,开阔视野,敢于、善于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
2.建立科学的干部教育规划。
高校应按照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求,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其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突出干部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培训需求导向,真正做到科学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什么就补什么。分级别、分类别建立适合学校发展和干部自身发展特点的干部教育规划。在教育过程中,改进讲授式教学,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让干部真正学为所需、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用有所成,把干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来抓,贯穿于干部成长进步的全过程。
关键词:色彩感觉 创造性 观察表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186-01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的内容应是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而我校地处燕儿窝地区,这里少数民族(哈萨克族)的学生偏多,而加强民族学生自身特有的色彩感觉进行色彩造型的训练优为关键。以培养其创造性地表现美的能力,就是不以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来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充分显示和发挥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掌握不同于别人,不同于“前我”的新的思维方法。这是我们开展研究的一个目的。
孩子们喜欢色彩,因为它璀璨而又缤纷,能唤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和表现的欲望。赤、橙、黄、绿、青、蓝、紫,孩子们认知世界就从这缤纷的色彩开始,色彩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同的色彩能带给人不同的感觉,万物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然而在孩子们的绘画作业中,不难发现存在着概念化和模式化的色彩,如:太阳是红色,小草是绿色,天空是蓝色。孩子们的作品色彩单调,缺乏创造力。如何让儿童创造性地使用色彩,大胆地画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观察和感受大自然中的色彩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当中,让孩子们分辨客观世界之间的色彩差异,并注意它们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变化,这是孩子们认知世界和感知世界的基础,也是他们学习用色彩进行表现的前提。我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如:春天浅绿的草地,到了夏天变成深绿,到了秋天又变成枯黄;天上的朝霞和晚霞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小朋友的脸色和大人的脸色是不同的,高兴时候的脸色和生气时候的脸色也是不同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观察,孩子们对发现周围生活中的色彩不仅非常感兴趣,而且非常敏感,他们能够捕捉事物之间很微妙的色彩变化。
二、欣赏优秀作品,丰富色彩语言
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意象。我结合实物、图片和名画欣赏来提高儿童对色彩的感受能力。首先,选择一些色彩鲜艳明快,与儿童生活较为接近,易懂的名画、图片、儿童较好的作品进行欣赏,告诉他们漂亮鲜艳的颜色需要用不漂亮灰暗的颜色来衬托、比较才能映衬出美丽的色彩效果。然后引导儿童对作品进行讨论:这幅画的主色是什么?是用什么颜色衬托的?看到画中颜色你心里有什么感觉等,以此来丰富儿童的色彩语言,提高他们运用色彩的有意性。
三、鼓励儿童用色彩来表现
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世界也有很多感受和幻想,引导儿童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对人、社会、自然的看法和愿望,画出自己对生活中色彩的独特感觉,这是对他们进行色彩训练的一个目的,也是提高孩子素质,开发他们艺术潜能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除了尊重儿童对色彩的选择,还鼓励儿童尽可能多的使用色彩,引导儿童发现新的色彩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不断提高他们造色、配色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当然,对儿童运用色彩的辅导,应多从儿童的年龄实际出发,教授一些儿童能够感受和理解的内容,不要用成人对色彩的感觉要求禁锢他们。只有这样,才会使儿童对色彩的认识感受和运用处于一种灵活变化的探索过程中,才会避免对色彩的机械运用,让孩子在绘画中不断涂抹出他们心中的色彩。
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世界也有很多感受和幻想,引导儿童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对人、社会、自然的看法和愿望,画出自己对生活中色彩的独特感觉,这是对他们进行色彩训练的一个目的,也是提高孩子素质,开发他们艺术潜能的需要,从而促进各方面的提高。
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在美术教育中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美术教学具有人文性质,它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成人教育也从传统的学历教育发展到今天的涵盖各种技能培训、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等内容的重要教育形式。加强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是顺应时展要求,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高校成人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实行现代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效能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下,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关系到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成人教育改革模式的顺利推进,是当前我国高校成人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现状
高校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时期我国成人受教育程度不高、专业技能偏低,高校成人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作为确保成人教育有效进行的人员保证,其地位也不可轻视。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其重要作用被充分认识到,新时期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推进,为成人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新时期下我国的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虽然不断推进,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年龄、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在管理人员中,老年和中年人员较多而年轻人员较为缺乏;职称多为中级及以下;学历结构也普遍偏低,多为本科、专科。其次,成人教育管理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地位较低。虽然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一直以来就受到了政府的充分重视,但在高校中却多处于边缘地位,也难以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因此,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的资源往往十分有限,教学和科研条件落后,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也难以得到高校的充分支持。再次,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综合素质较低。从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来看,就可以看出其整体的综合素质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由于管理人员的年龄偏大,导致其管理水平落后,对与现代教育管理相关的理念和技术掌握不足;另一方面,学历和职称结构偏低也表现出了管理人员中优秀人才的缺乏。同时,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在培训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岗前的培训多处于空白状态,在职的培训也因为成人教育管理的工作量大等客观原因难以进行,导致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
二、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必备的基本素质
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人员要全面负责招生录取、日常教学、学生管理以及日常行政等工作,管理内容复杂、任务重。因此,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必须具备较高的基本素质。
第一,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正确认识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的重要性。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必须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全面落实国家的成人教育方针政策,巩固成人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确保成人教育在高校中受到重视。同时,成人教育管理人员自身还要充分认识高校成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坚持自己的职业风险精神,全面推动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第二,要具备精湛的业务素质,有效处理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各种工作。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人员首先必须了解并且熟悉掌握国家的成人教育政策,将其运用到工作实际当中去。其次,成人教育管理人员还应该根据不断变化的成人教育特点,学习成人教育理论,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结合成人教育管理复杂性的特点,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第三,注重管理能力培养,提高成人教育管理的效能。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要求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效能。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是在其精湛的业务素质上发展起来的,其管理是对成人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和协调,确保成人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要从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来说。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体现在充分协调学校、社会的各种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推进教学、行政、研究等多项具体活动的全面展开,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协调能力则是指成人教育的开展要充分注重同学校、各学院的协调配合来进行。成人教育涉及的教育面广,内容复杂,必须要有学校和各学院的配合,共同推进成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创新能力则是指管理人员在新时期要充分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以及成人教育工作的新特点,对成人教育工作进行不断的调整创新,采用新的方式、新的思维来应对和处理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确保成人教育管理与时俱进。
三、新时期加强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
针对新时期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必须结合新的形势采取有效的对策,推进管理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1.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对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认识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成人教育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也是成人通过学习更新自身技能和知识体系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转变学校和社会对成人教育的传统观念,提高对成人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而成人教育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也迫切需要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开创成人教育管理的新局面,以管理队伍建设来提高社会对成人教育的认识。
2.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
学习和培训是改革我国现有的成人教育管理队伍最为根本的方法。当前我国高校体制改革和成人教育改革仍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必须从现有的管理人员着手。针对现有管理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要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通过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来推动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确保成人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3.引进人才,注重激励,优化管理队伍结构
高校对成人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导致了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的缺乏。因此,加强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必须不断引进人才,尤其是年轻、高学历的管理人才。通过人才的引进促进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为成人教育管理增添新的活力,优化管理队伍的结构,促进其合理化和科学化,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管理效能。同时,在人才引进后,还要主动留住人才和对管理人员的激励,促进其管理工作绩效的提高。
4.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
成人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加强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必须有规范的制度体系作为依据。首先,要制定工作制度,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以及任职要求,通过制度纪律来促进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其次,要制定人员竞争机制。通过人员之间的不断竞争来提高队伍的活力。再次,还要制定对管理人员的考评制度,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管理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总之,必须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管理队伍,促进新时期我国高校成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钟良才.新形势下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11(3).
[2]王建凯.我国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