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2: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物理学习策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51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基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好奇心,通过相关问题的引导以及科学探索的方法获取并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学习探究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形成探索性思维,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不断丰富和深化的目的。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科学探究能力、养成尊重事实科学态度对物理学习、物理课程价值体现的学习目的和重要内容。[1]探究性学习方法对科学探究方法的借鉴以及对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和探索能力的开发和挖掘,对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整合的、结构化、灵活的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国内外诸多研究证明,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和有效方法,有助于创新性、探索型人才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探究性学习策略的前提和基础。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策略需要以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为引导来逐步展开。一般来讲,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是探究性学习策略成功的重要一环。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设计课堂问题。第一,寻找存在于自然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物理问题入手,培养问为什么以及从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调查自然界、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并描述他们的形态、颜色、弹性、用途等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问学生冰、水蒸气、水都是什么物质以及怎么转变等问题调动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兴趣。第二,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知是一个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重新平衡的过程,以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是通过一定的问题使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无法解释一种物理现象,从而使学生心理从平衡到不平衡,然后再通过课程讲解、探究性活动开展使学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2]例如,在滑轮组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一定一动”滑轮组和“二定二动”滑轮组的提升效果来制造悬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到“一定一动”比“二定而动”更省距离的结论。教师不必立即纠正学生的结论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实验对两组滑轮做工情况、机械效率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和研究,从而学生的结论,得出“同一机械来提升不同重物时,其机械效率不同;提升的重物越重,其机械效率越高”的正确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研究性思维。
二、诱发学生的探究灵感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师生互动已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紧张活泼的教学氛围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应用教学环境和氛围对课堂效果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构建一个鼓励创新和探索的探究性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探究性教学情景的营造贯穿教学过程,即使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现象与自己当前知识水平存在的冲突,并通过问题的提出、假设和猜想来解释这一物理现象,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假设和猜想进行实验证明,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和积累相关物理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别有心裁的想法、与众不同甚至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应该基于表扬和鼓励,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诱发学生探究灵感。[3]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巩固和发展原有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重要方面。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寓学于乐,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探索的魅力,从而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一般来讲,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方法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或者物理实验验证提出的假设和猜想、总结与评估、互动交流等几个环节。在验证环节包括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三个具体步骤。如此,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直接参与活动得到激发,相关的课程内容也会在提出、分析问题、解决、总结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得到很好地掌握。[4]
四、开发学生探究潜能
探究性学习与被动性、接受性学习相对,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围绕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和总结而开展系统性学习方法,以“灵活”和“动手”为主要特点。学生需要在求知欲、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动脑思考、总结。要开发学生探索潜能,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在带动学生做好课本规定的基本探究性实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性和探索思维,根据课堂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生活或者实验器材等丰富素材,做出具有新意、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潜能和学习兴趣的课程设计,并引导学生自觉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自己提出问题并动手验证,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总之,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系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形态,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究性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因为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得到整体提升。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掌握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江立海.新课程下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6).
[2]胡林香.浅论初中物理课中的探究性学习实践[J].科技信息.2010,(35).
1借助实验导入和激趣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推理严谨周密, 知识的应用灵活多变,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对物理充满兴趣,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非常高, 能自觉地学习物理.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习的不断深入,物理学习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增大,同时由于学生对所学的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得不透彻、掌握也不牢靠,在解决相关物理问题时常常遇到困难,教学要求不断提高, 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物理学习的挫折感,尤其是在物理练习和物理考试中连连失败,使得有一部分学生产生了物理学习的畏惧心理,对物理学习由主动学习变成了被动地学习, 进而发展成不愿意学习物理,失去了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从而放弃了物理学习.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认为我们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发挥“实验”的作用.
如何发挥实验的概念教学功能呢?
简单地说应该注重实验过程的严谨性,以及需要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对比.“比较法”是物理学进行科学研究较为常用的重要思想方法,在学生初学物理的初中阶段,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辨析物理现象、概念中的异同,能够促进新的物理概念生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物理知识.
例如,“比热”这个概念的教学,“研究物体的吸热多少跟物质种类的关系”是重点内容,在实验时要渗透控制变量法,同时要注重实验的严谨性:
实验观察:“水”和“煤油”两种不同物质的吸热现象.
控制变量:要保证比较在同一标准下进行,必须排除对“质量”和“温度升高”等方面的干扰,对实验条件进行如下控制: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煤油,控制初温相同,两者吸收的热量也相等.
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必须要突出主要因素,比如上述实验主要应突出吸热和物质种类的关系.
实验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引导学生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学习效率而主动去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根据学习任务的具体的特点在经过认真分析之后主动制定学习策略并在实际的学习中反复使用来提高概念学习效果.
2运用“比较法”,深化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初中物理概念多,不同的概念都具有各自本质,有联系也有区别,有些非本质的表象往往容易模糊学生的视线,导致了混淆,笔者认为在概念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把握概念间的联系,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深化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例如,对于“重力”和“压力”这两个概念,学生往往容易错误地认为“压力总是与重力相等”,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甚至有些同学更极端,认为 “压力就是重力”,为了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两个概念的差异.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A物体重15 N,将其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对A施加一大小为7 N,方向竖直向下的力,求此时,A对地面的压力?
借助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力的三要素分析并画出重力与压力的示意图,从而认识概念的本质.
3联系生活、对比生活建立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往往比较抽象,但是大多与生活有联系,或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对比教学,将一些看似深奥难懂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常识联系到一块,有利于知识的内化.
例如,“电压”这个概念,从其本质上看该概念与电场力做功的概念有关,不过初中物理教材中没有交代,而是单刀直入,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学生不理解,更说不出它的物理意义,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呢?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联系生活进行对比的方法.用多媒体展示水流的形成,让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对比分析,从现象的观察中总结得出水要能够流动必须要有水位差(水压),然后引导学生从电路、电流的形成过程等方面进行进行类比,建立概念.
4循序渐进、拾阶而上
物理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在于将“浅显化”的物理现象上升为“规律化”的物理理论知识,这一过程必须让学生自主探究来实现,学生学习时如果仅仅停留在现象的学习过程中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从“浅显化”的物理现象中发现混乱和变化,从中探索一种有序的规律,实现现象与意义上的和谐统一,总结出结论并用来解释物理现象,实现对直接经验的超越.
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积累,其次在积累的基础上要对资源进行归纳和抽象,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在理论知识自然得到后,物理现象退到客置,用理论知识来进行物理现象的解释,同时作为辅助记忆理论知识的重要媒介,因此,从物理现象出发通过个体感受、类比、理解等一系列理性分析过程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内化.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策略 研究
我国现阶段提倡的素质教育和减负运动已经初见成效,但作为初中生,作业多,课业重的现象还是十分普遍的。初中物理课作为初中阶段比较难学的科目之一,一直困扰着初中生的学习。他们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实现初中物理课的高效学习,就必然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一、做好初中物理课的预习工作
据调查发现,初中生遇到生僻的问题经常会出现焦虑的症状,如果是遇到熟知的问题或者遇到过的事情,即使不能及时解决也不会出现焦虑的症状。如果学生熟知学习的新课内容就会感觉轻松,更容易理解,由此可见,预习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在具体的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新知识,学生要结合以往的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在预习后,要结合一定的例题,去解决相关的问题;另外,还要学会总结,总结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做题方法的联系。老师对预习工作也要加以重视,进行一定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并进行一定的奖惩,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和欲望。如在学习《生活中的透镜》时,让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预习。学生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 照相机。(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的像。(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二、发挥课堂有效功能,实现高效学习
要想达到高效的课堂学习效果,必须做好课堂学习。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学生要专心听讲,一是,仔细看物理老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是,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三是,要积极思考、联想;四是,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在课堂学习中,不要一味的去听老师讲解,要主动参与,与物理教师形成互动和双向交流。对于课堂知识,要尽量随堂消化,不懂就问,针对比较难的题目,一定要迎难而上,不可自暴自弃,故意避开不懂的知识。
三、结合实际,多加练习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相关练习则是侧重于对知识的消化与巩固。为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运用物理学知识,做好一定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初中生来说,课堂知识能否有效利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之中是检验题目课堂学习效果的试金石。做好相关的练习可以检验题目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锻炼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使物理学习的知识能联系实际,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题目对知识的印象和记忆。如在讲解完《熔化与凝固》时,可以让学生做这道题目,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如图所示,为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min,该晶体可能是_____。
四、掌握初中物理课的记忆方法
对于初中物理课来说,牵涉的物理知识比较繁杂,概念性的知识比较多,并且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同学会感到比较难记忆难,并且容易忘记。因此,在学习中注意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记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做到理解记忆,只有理解了知识,领会到了它的真正内涵,我们才会记忆深刻。其次,做到趣味记忆,为了提高记忆效果,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趣味记忆方法,如顺口溜记忆、谐音记忆、分组记忆和相同点记忆等等。对于个别应用不多、暂时不好理解的知识,可以采取机械记忆。如顺口溜记忆法,托盘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要放平,游码复位再调衡,左盘放物左砝码,砝码要用镊子夹。连接电路怎么办:串联很简单,各个元件依次连,并联有点难,连干路,标节点,支路可要条条连,连好再检验。还有电表怎样连:A表串其中;V表并两端。
五、充分的物理学课外阅读和实践
为了拓展知识视野、归纳知识内容、提高解题技巧和掌握解题方法,适当的课外学习和课外阅读时十分必要的。在部分课外阅读刊物中,设有学法指导、知识归纳、概念辨析、解题技巧、章节训练、竞赛辅导、趣味生物、及科技动态等栏目,是教与学的良师益友,值得一读。另外,翻看一些科学杂志刊物,看些有关于物理知识的书籍,影视作品等都有助于初中物理课的学习。一个知识面宽泛的人,在学习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对于初中物理课的学习也是一样,掌握一些物理课外常识也会促进初中物理的学习。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指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各种物理教学活动。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他们复习、理解、记忆学过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吸引他们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初中物理;问题;解决策略
一、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了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1]。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和高效课堂理论的提出,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两年,本人所在地区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高效课堂改革,合作学习模式已被初中物理教学采用且已取得了一些可人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小组合作只是形式上的合作而非本质上的合作。在实际考察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小组的成立都是课堂上教师的随机安排,小组内部成员没有任务分工,只是将原来一排排坐的学生变成了按组坐的学生。这种分组只是形式上的分组,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合作。
2.2合作学习时,教师引导不到位使得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学习和思路分析,而是在学生没有完全明白合作目的、学习目标的情况下,教师便抛出问题和任务,随后便一声令下:“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为xx分钟。”然后教师便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巡视。实际观察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少部分学生明白该做什么,大部分学生都处在茫然之中。
2.3小组内部成员的参与程度不均衡。由于小组形成的随意性及对组内成员并未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使得组内成员分工混乱。笔者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忙的不可开交;有的学生无所事事、脸上一片茫然;有的学生却玩了起来……这不仅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使得差生更差,这与物理新课程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相矛盾。
2.4合作内容随意。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万能的学习方式,它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素质、问题难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随意滥用。
2.5合作学习时,教师只重视合作过程,不重视合作之后知识理论的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小组正在实验,有的小组正在讨论……而教师却一声令下“时间到了,安静下来,停止手中的动作。”
2.6由于各小组间竞争意识薄弱,导致组内成员集体荣誉感差,使得小组合作学习难以持续进行。由于分组的随意性,使得各小组之间存在不公平性。又由于教师缺乏引导各组之间相互竞争的意识,这便导致各组之间缺乏竞争性,从而导致小组内部成员集体荣誉感差,合作积极性弱,久而久之,“小组”便形同虚设,名存实亡。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
3.1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促进教师更深刻的理解“合作学习”。虽然“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同时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合作学习已经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是,许多中小学教师却对“合作学习”理论知之甚少,甚至对其理解有所偏差,所以为了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必须让教师充分认识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使教师认识到“合作不只是教学方式,合作还是各科教学应达成的目标。”[2]不应将合作学习简单地等同于小组讨论,合作蕴含着丰富的原理与技术。
3.2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物理课堂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物理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物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团结,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3]。
3.3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和时机,实施合作学习。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实施合作学习。
3.4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优化合作学习,使其持续发展。为了健全评价机制,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转换评价对象。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个人”作为评价对象,而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作为评价对象,这一转化有利于促进组内成员更好的合作。其次,应该建立切实可行的奖罚制度。运用恰当的奖罚制度可以激活“小组合作学习。”
四、结语
总之,合作学习是物理教学中一种新的学习策略,是物理教学以育人为最终目的,探讨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全过程的一种尝试。笔者相信只要教师能够认真研究合作学习的理论,精心的设计分组,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合作学习”就会成为促进全体学生物理学习的动力车。
参考文献:
[1]王志力,黄致新,中学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成员角色分配问题探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91―93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种开放和个性化的知识观,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课程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使是复习教学,也不能考什么,教什么。而应有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眼光,为学生创设一种发展空间,使教学成为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成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笔者一直从事初中的物理教学工作,针对中考物理试卷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复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复习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的复习教学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 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因而在新课程标准下,问题情境有其更广阔的天地,创设成功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和谐的统一。
比如,在进行 “光的反射”复习时,就创设下面的情境: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一阵大雨过后,小华和小明两人迎着月光相约来到村外散步,边走边谈,回家时两人的裤子都被路上的积水弄湿弄脏。请问,如果你是小华或小明,你如何判断路上哪里有积水,使自己不至于踩到呢?接着学生就议论纷纷,有的说凭着对路较熟;有的说出去时迎着月光,路面上较亮的地方有积水,回来时却是较暗的地方有积水;有的说……于是就可借助学生的回答,从而自然地复习“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等相关知识点。
二、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复习教学策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确立、规律的揭示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新课程教材特别重视学生实验,尤其重视探究实验对学物理知识的建构,在设计物理知识学习的课程安排时,很多章节将实验内容设计其中。所以物理基础知识复习时,应根据知识建构的需要,将实验复习与知识复习在时间结合在一起复习。实验复习在复习教学中有双重功能,一是以实验为材料,让学生在了解和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建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复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一些实验技术,更应当使他们物理思维方式得到训练。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思路,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例如:小明认为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不受到浮力。小华认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浮力也就越大。小李认为,轻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重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若要回答以上问题,只需要准备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1个,较深的容器1个,带盖的玻璃瓶1个。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来找到正确的观点。
在实验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实验结果,而缺乏对实验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监控。应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展示分析思路,纠正思路的偏差。教师也不能总是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因为教师给学生的往往是专家的分析思路、思维过程,而对中间出现的不适当思路调节,新思路的寻求与评价,以及最终思路的定向过程隐藏起来,不利于学生思维过程的指导和训练。
为此,实验前教师要从学生所具有的思维水平来审视、思考、设计实验思路,实验中让学生自主地发挥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对思维过程进行监控,注重过程监控教学。当学生思路发生障碍时,教师给学生一些恰当点拨与提示。学生运用提示信息,调整思路,反复思考,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只有自己选择正确的思维方向才能真正学会思维。
三、以建构知识结构体系为主的复习教学策略
知识结构体系网建构,是在新授课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基础上,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该阶段的复习具有系统性强、概括性高、条理清楚等诸多优点,强调综合能力突破。为实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综合建构,应为学生设置更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复杂的问题过程中实现物理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
如在“力学知识复习课” 的教学中,上课时我拿着一块砖走进教室,在学生好奇的目光下在黑板上写上“敲门砖”三个字,然后提高音量说:“同学们,今天复习课请大家运用所学的科学知 识围绕这块砖块提出问题,让这块砖来敲开你们的思维之门吧!”同学们兴趣十足,从不同方面展开联想,纷纷提问,其中涉及了有关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化学等不同角度问题,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列出:
力学: m、V、ρ、F、p、G、f、F浮如何求?
热学:砖块是否有热能,砖多地区(内陆)温度变化有何特点?
光学:为什么可以看见砖块?为什么砖是红色?为什么用一块砖可挡住视线?
电学:砖能否导电?为什么不能导电?
再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本节课将要复习重点——力学知识列出供全班学生探究讨论:m、V、ρ、F、p、G、f、F浮如何求??在罗列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的创设,使知识结构系统化和网络化,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认识更为深刻,不仅从中渗透了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考虑问题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联系人文背景为主的复习教学策略
新课标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社会热点问题、相关学科,要求关注提供 宽广的人文背景,从而使学生获得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让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的美成为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发挥科学和人本教育功能。例如:我们可以联系古代文学中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当代科技带来的负面热点内容等。
五、互动式的复习教学策略
一、密切联系生活现象,提出有效教学问题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充满了各种变幻莫测的现象,学生对于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要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加强生活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设置巧妙问题,将物理知识分解、稀释到生活现象当中,化抽象为形象,让原本抽象、晦涩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本质。例如,在教学“物态变化”这一部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春天冰雪融化、夏天暴雨倾盆、秋天大雾弥漫、冬天银装素裹。这些自然景象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其中的物理内涵,通过播放视频可以引发学生疑问,达到很好的导入效果。又如,在教学“机械运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这样的视频资料:奥运会赛场上,所有跳远、跳高的选手,都要进行一段助跑,然后引出问题:“他们为什么要助跑呢?原地跳远或跳高不行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抓教材重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要引导学生抓教材的重点。比如,概念中的重点关键词,只有找到这些关键词,领悟关键词的含义,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起来。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抓教材重点,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质量,叫做物质的密度”,其中的关键词就是“质量”“物质”“单位体积”,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强化对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将“质量”改为“重量”,将“物质”写成“物体”,将“单位体积”改成“单位质量”,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不可以。又如,将“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改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不可以。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找准概念和定律中的关键词,从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充分运用物理实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提出把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实验、分析、概括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答现实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索生活中和自然界蕴含的物理知识。研究发现,科学内容外在呈现方式的变化会引起科学态度的相应变化,直观、具体的感性认识是获得经验的基础条件。初中阶段的学生天性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物理实验所提供的直观、形象、具体的感性材料,加深了学生的切身感受,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加深刻。通过动手操作实验,他们能够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由此不难看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先建立在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之上,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强化各自的情感体验来获取所需知识。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得出,观察和实验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进行课本内容自学时,经常会碰到观察、实验等专题模块,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动手实验,思考感悟,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以“浮力”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为每个学习小组发放一个正方体泡沫和一个大烧杯,里面装上大半杯水,然后安排学生把泡沫放到烧杯中,并用手用力向下按,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水对泡沫的那种向上的作用力。这种实际操作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浮力的概念,既能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渐培养起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又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
四、利用多种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念初中物理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基于合作学习理念出发,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和交流能力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在合作中积极探究,享受知识的探究过程,掌握分析和学习方法,并引领他们将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合作学习中精心设计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从合作学习理念出发,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合作学习.物理学科与技术、社会、科学等方面相关,新课标要求初中物理教学应与实际生活有机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需具有现实意义,不仅应考虑到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而且要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与思想方法,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合作学习更有价值.例如,在讲“熔化和凝固”时,教师可以先告知学生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即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然后让他们列举一系列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比如,冰融化成水,水凝固成冰;蜡烛融化变成蜡水,干后又变回固体蜡;修电器时用锡焊,锡块变成锡水,干后变成固体;等等.教师再借助这些问题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现象有机整合,要求学生合作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奥秘,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养成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还能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二、在合作学习中坚持时机适宜
由于初中生刚刚开始系统性地接触和学习物理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针对一些抽象难懂的物理概念,学习起来难度更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障碍或困难,此时即为使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最佳时机.在运用合作学习理念时,教师应坚持合作学习模式时机适宜的原则.当学生遇到思路不通或疑难问题时,引导他们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交流和分享,对疑难知识点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4人一个小组,在讲授新知识之前组织他们复习“光的反射定律”知识,设计问题“反射、入射光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当光垂直射向镜面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顺利引出“光的折射”教学内容.然后针对一些特殊物理概念或知识点设计探究性问题.如,如果光从空气射入水中还会在一条直线上吗?光的折射规律的推导;光路可逆;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际应用;等等.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对这些重点内容探究、交流,帮助他们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在合作学习中优化教学评价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取成功的关键在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只有发挥出个人最大潜能,注重实现整体目标也是个人目标的实现.教师基于合作学习理念视角出发,需对教学评价环节进行适当优化,将学生在合作中的学习过程、态度、结果和技巧等进行综合评价,采用个人评价和小组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或者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相互探讨出更好的合作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浮力”后,教师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主要评价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的分工是否明确;分工是否同他们在知识探究或实验操作中的个人能力相符合;各个成员在完成自身任务过程中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是否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在评价小组成员时,主要观察他们对自己任务的完成情况,在浮力实验中和其他成员的默契程度,在合作中是否有突出表现等.采用这样的评价模式,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养成积极配合、主动探究的良好态度,巩固合作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认识自我.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理念,不仅与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还是物理课程自身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从而优化物理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力学;教学策略
一、灵活引入课题,启发诱导策略
新课授课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课题的引入,有效的引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进行新课程知识的铺垫。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主要几种引入课题的策略:
(一)引入问题法,在新课开始之前,老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恰当的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把注意力逐渐的融入进课堂中,例如。在学习压强这节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现提出问题我们在雪地中行走的时候很容易就陷入雪中了,但是很宽滑雪板在雪地上为什么可以自由的滑行,不被陷进雪中了还有就是我们可以试验一下我们用自己的大拇指和中指夹住圆珠笔的两端,细细感受一下两个手指的感受其实是不相同的,这是为什么了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们可以先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猜想,最后就会考虑到受力面积上,从而进行压强的学习中。
(二)故事启发法,我们在学习浮力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下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想到了如何在不损坏国王王冠的情况下检测出王冠是不是纯金的,这个故事,先点燃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自己先猜想一下,在慢慢的在课堂上降解浮力的知识,将其中的原理在知识中呈现,当这节课学完后,学生们也就会明白阿基米德是怎么做到的。而学生们为了寻找答案,在听课中也会十分的认真。
(三)多媒体诱导法,在学习课程“物体的浮与沉”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潜水艇在水中的上浮与下沉的活动,轮船在海面上航行,热气球在空中慢慢上升的几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物理想象在我们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然后就是引发学生思考沉与浮需要的条件,从而进行课堂的学习
二、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实验设计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教材的内容还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将物理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相结合。
(一)重视力学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热情
在初中物理力学的教学中演示实验是非常中要的内容,因为力我们是具体看不见的,非常抽象的存在在生活周围,我们只有通过实验,来看出力表现出来的实际作用,好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形象的认识到力学,也能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到知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浮力”这一课程中,老师可以设计这一个实验,把一块橡皮泥丢入水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怎样才能让橡皮不下沉,同学们都会积极的思考和动手,有些同学会把橡皮泥放在木板上,有的学生会把橡皮泥捏成片状或者豌豆状让它不下沉,学生在动手的时候其实就是把浮力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运用,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
(二)注重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对于客观的事物有着非常形象丰富的表现力,能够将物理力学的空虚转化为现实,抽象转化为具体,模糊转化为清晰,微观转化为宏观,便于老师和学生分析和揭示物理力学的现象,还能够将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通过对媒体展示整个过程,比如,老师在讲解大气压强值的时候,需要做一个托里拆利实验,其中需要运用到水银,但是水银是有毒的,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老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整个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大气压强的值是如何得到的。这样弥补了教学上遗憾,也增加了课堂的氛围。
三、重视教学过程,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策略
(一)学生课堂的主体
在物理力学课堂上,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是课堂的指导者,学生要在课堂上倾听、思考、批判和质疑,对于学生老师要做的不仅是传授相关知识,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加有创造性和积极性。
(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投入情感
老师在教学中要投入自己的情感,试想老师在教学中都是无精打采的,学生们当然也不会有热情学习。老师要想创建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就要先用自己的热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去。这也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和平时多和学生接触,对学生多关系、多交流、多了解学生,多将学生喜欢的内容运用到教学知识中,与学生产生共鸣,在配上亲切和生动的语言,可以3..在物理课堂上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挖掘物理力学本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非常有魅力的科学学科,在生活中很多的现象和规律,对于本身就对事物有好奇心的初中生来说,物理力学就是一个非常新奇的世界,好奇心和兴趣是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原始的动力,再加上老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将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带入到课堂中。
四、结束语
总之,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的策略有很多种,但是老师要从实际教学为出发点,设计出和自己学生特点相适宜的教学策略,学会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力学的兴趣,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简介:王忠勋,男,本科毕业.农安县伏龙泉镇中中学物理教师。
参考文献:
[1]张胜玲. 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