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课堂教学定义8篇

时间:2023-09-18 17:02: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课堂教学定义,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教学定义

篇1

一、“导学点”概念的界定

导学点就像是咱们撰写导学案的一个航向标。

如何去界定“导学点”?

一般来说,教材的重点,也应是点拨的重点。因为重点的部分往往会较多地聚集了学生的难点和疑点。点在要害处,拨在关键处,从而更为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如果要给一个定义就是:引导学生去学的关键点。要确定这个关键点,我们要考虑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它是我们引导学生去学的那个突破口,我们认为,抓住这个突破口,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先学”,抓住这个突破口,能够实现学生由已有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

那么,我们所提的导学点与教学重、难点有什么异同呢?

首先,很多时候他们是重合的。

但是,导学点与重难点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将学生的学放在首位的,我们采用的方式是先学后教。所以我们考虑如果让学生先去学,我们应该抓住哪个“点”去引导,这就是导学点。

只要“导学点”找准了,课堂的大方向就把握了。

二、拟定“导学点”的依据

1.依据学情

如教授内容“方程”,本节课的难点是找等量关系。因为学生重来没有接触过等量关系,但对天平却有一些认识。所以老师充分利用天平来建立等量关系的模型。设计了导学单的内容是:了解天平的构造;了解天平的作用。

2.依据教学目标

如教授内容“倒数”的教学目标是:知道什么样是倒数,会求一个数的倒数。依据这一目标设计导学点:举例说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3.依据教学重难点

如教授内容“计数单位”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和“万”,会用“千”和“万”计数。设计的导学点是:①计数单位“千、万”实际意义;②数位顺序表的组成。

三、拟定“导学点”的思路

一节课的“导学点”有时不仅仅在一个点上,一般会有几个:

1.导在新知迁移点

如:“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经验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及商不变的规律,把这一知识经验设计了导学点:如何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换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位置如何确定。

2.导在知识发展点

在设计导学问题时,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生活实例,并通过相应的观察与操作活动,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形成概念。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设计导学单的内容是准备一个长方体,并测量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再把长方体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状,并计算出面积和。能过操作计算,引出表面积水到渠成这。

3.导在自学关键点

“分数应用题三”,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比单位“1”多(少)几分之几的量,求单位“1”的量的应用题。围绕这一目标,先让学生自学教材,自学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以下疑问:怎样用方程解答?为什么用方程解答?什么时候用方程解答?所以老师就设计了以下两个导学点:①依据等量关系及线段图列方程解答求单位“1”的应用题;②通过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对比,体会为什么用方程?

4.导在理解盲点处

“小数乘法”,主要掌握一位小数乘两位小数的计算方法。其实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前两节课都已学习了,这节课重点是一位小数乘两位小数怎样列竖式更简便,这是学生理解的盲点。所以教者设计了几个不同竖式方法的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方法: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与整数乘法相同,位数多的放在竖式上面进行计算。

5.导在思维创新处

对于课前自学,也有一些教师持怀疑态度,总感到教材毕竟已经呈现了一些解法,学生看书后会不会囿于教材中的解法,而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为避免学生思维的惰性,我们在设计导学问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与解决问题,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如“比例尺”,在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实际含义后,运用实例让学生从多种角度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比例尺。

四、“导学点”呈现方式

1.方式一:已有经验的延伸

一是找ば轮生长点,即编写有助于迁移新知的练习,通过练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问题直指新知迁移点。

二是找寻生活中的知识、生活原型,为概念的有效建构提供表象认识(这一点在概念教学中尤其重要)如“用字母表示数”,“认识人民币”,“什么是面积”都是可以通过找寻生活原型来为建构概念提供表象认识。

2.方式二:问题导学

其实我们的数学教学都是以问题导学为主的. 教学“看图找关系”时,根据教学目标,在导学单中我设计了6个问题。课前作业我让学生先预习,然后完成导学单,课前检查学生的导学单,我发现学生完成(第2题)这道题目时错误较多:同学们郊游,下面是大客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第2题,教学时我采用师生交流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并且把第2题中的问题改成学生的答案,让学生判断对错。并且把学生想不到的信息也写出来,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篇2

一、?换一个角度,教是为了不教

以学定教,要特别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进程和学习需要,利用个别化指导和小组学习形式,开展好独学、对学和群学,随时调整指导学生学习策略,学生“独学”能会的不教,学生“对学”能会的不教,对于帮扶能会的不教,学生合作探究能解决的也不教。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一直主张阅读教学有“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不教。从不教中可以看出薛老师对教学内容正确取舍的认识。所以教师应“吝教”,懒先生才能教出勤学生,直至最后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在教学《小露珠》中第二至四自然段时,我就“懒”了那么一回。我先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利用图片展示、诵读感悟、讨论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露珠像钻石一样闪亮的特点、小青蛙的生活习性和能礼貌待人的好习惯。然后在第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时,我就放手让学生尝试,让他们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自学这两段。效果也在预料之中,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自我教育,教是为了不教。自由组织课堂,表达了这样的诉求,改变了学生被设计、被决定、被控制的状态,有了倾听、质疑、主讲的机会。一切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融为一体,语文课堂才能彰显其价值。

二、?挪一下位置,学生才是老师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和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和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生本”课堂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小组学习活动。教师可通过创设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少年王勃》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王勃是个“奇才”,我组织同学们分组合作探究: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具体的感受到王勃是个奇才?在充分思考、充分讨论、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学生们终于归纳出:从“作品”看出王勃是奇才、从“王勃的写作速度”看出王勃是奇才、从“旁人的表现”看出王勃是奇才、从“都督的表现”看出王勃是奇才。至此,学生对王勃是奇才的理解也更透彻了。

学的演绎、整体顿悟、网状结构,是以学定教的自由组织课堂的价值取向。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思考轨迹,捕捉、显现学生由混沌到清晰,有知识甚少到全盘知晓,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挣扎过程,直面学习之“痛”,放大学习之“痒”,服务于学,让学生在“学”中成长,有别于“教”中成长。

三、?寻一个境界,教学和谐共融

以学定教的生本课堂,提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因此作为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不断地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学完《水上飞机》一课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水上飞机还有哪些兄弟?他们各叫什么名字?派什么用场?要求全班男女生进行比赛,看哪方想得妙、说得好。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海上巡逻机,能随时在海上到处巡逻,保卫祖国的领海;海上环保机,能清除海面上的垃圾,还我们一片蔚蓝的大海;海上侦察机、海上发电机……

篇3

预习能力的好坏,将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影响他们预习的效果。对于预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而教师不仅仅是要交给他们良好的预习方法,同时还让要引导他们发现属于自己的预习方法,提高自身的预习能力。在开始时,教师需要带着学生进行预习,帮助他们掌握方法。其次是引入竞争,组织交流,展示成绩,提高兴趣。第一个方法是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第二个方法则是激发兴趣。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则可以运用预习案来达到目的。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以学定教中重视自学目标的设计

在设计导学案时,必须要注重自学目标的设计,让学生们明白应该将自学的主要精力放在什么地方,进而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教师应充告知学生采取什么办法学习,如何提高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的时候,在导学案中可以设计这样的内容:

课堂自主学习内容:(1)把握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盼春——绘纯——赞春)。(2)详细的分析课文内容,哪一些方面写的最细致,你是如何看出来的。(3)举出有关春的诗句来表现出春的特色。像“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阳垂野草青琴,时有幽花一树明”等等来赞春。

同时,自学目标设计之后,还需要老师的精心策划为学生点出。如上述的自学目标可以结合导学案,在投影上展示出春天景色等等内容,让学生从书本和图册中找出更多关于春天的故事。

(二)导学案设计应该具备的特点

在设计导学案时需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并且需要体现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自学时能够使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更加的具有条理性、更加系统。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学生在自学时通常都喜欢根据导学案上的问题直接去找答案,这对他们的能力提升相当不利,因此应该让问题具有启发性,这样他们才会去主动的思考,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

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学案中优秀学生要能够感受到挑战,一般的学生能够受到激励,而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够给从中感受到成功,这样就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羚羊木雕》这一课中,如果导学案中提出的是这样的一个问题:“阅读课文,然后回答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这样的问题缺少一定的启发性,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后就会第一时间就会认为课本上有现成的答案,而且认为只需要找到答案就完成任务了,此时他们已经产生了思维的惰性,对他们的自学不利。而如果一开始就从辩论木雕应不应该归还开始,学生也会积极的找寻资料,为自己做好一辩。

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点拨解惑不是课堂上的“独角戏”,以学定教重在引导、点拨,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压给学生。需要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尽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再分析、再讨论、再归纳,使学生逐步登上最后一个台阶,得出正确的结论,最终自我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进行解惑,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课堂教学七年级下册当中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师需要做的并非是完全的解释课文,更多的是应该像学生提问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句诗的含义?”等等,教师需要做的仅仅是引导,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找到答案,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

一、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单元的教材实际,努力做到精讲多练,把学习时间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组织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在教学小学人教版数学第五册《长方形的周长》这一节时,我首先把学生四人分成一组,每个小组发一个小长方形,在小组内讨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在小组内找一名学生总结发言,并把计算公式写在黑板上,然后全班交流用哪种计算方法合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以学生为主,以学定教。

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所以,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发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执教小学人教版语文第五册《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课文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然而,西沙群岛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一个极神秘、极模糊、及遥远的地方,学生连它所在何处都不得而知,针对此点,我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从学生的一声声惊声中我们不难看出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出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我又出示祖国地图,让学生去寻找西沙群岛的所在位置,这样,看一看、找一找,不仅填补了学生这一个知识盲点,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在品读第三自然段时,我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好好读一读,这看上去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但尽显我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就会形成于我的潜移默化之中。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己找出本段的重点词语。通过图片展示和动作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珊瑚的确美丽,海参的确懒洋洋,大龙虾的确威武,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我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打开思路、开阔视野、增强能力、提高认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

三、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学中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全面理解课堂内容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就需要我们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注重合作学习的评价。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予以指导,开展积极有效的学习评价。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这一节时,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圆》有哪些特点,每名学生至少说一条,有一名学生做记录。这时我会每个小组看一遍,发现他们归纳有漏洞时,我会适当加以提醒。然后让一名学生把自己小组的总结记录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总结,把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归类。通过比一比、评一评、成果展示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最终实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目标。

篇5

【镜头一】我校曾对学生做了一项“我最喜爱的教师”调查,其中有这样一题:“你希望或期待xx老师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部分学生写道“希望xx老师在上课时不要喋喋不休讲个没完,期待xx老师在上课时能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

【镜头二】在学校开展的随堂听课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真会讲”,虽然不是“满堂灌”,但是教师讲授大概占据了70%左右的时间,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积极性不高。

【镜头三】在校内某公开课上,一位小学科学教师执教《我们的小缆车》一课,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在实验前教师反复叮嘱学生要注意什么,怎么分工合作。但是学生早就想开始分组实验了,一位孩子嘴里不耐烦地嘟哝道:“说那么多干吗!我们分组操作一下,这些自然会明白的……”

面对我们所看到的,我们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些问题:如何在教学方面做出成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2010年9月开始,我校将所有课时由原来的每节课40分钟缩短到35分钟,目的之一是腾出半天时间让学生进行“兴趣选修”,从而满足学生兴趣的需要,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展;目的之二是让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前期研究实验的基础上,从2012学年开始,我校推进“课堂转型”深度改革,意在建构起“三学一导”教学模式,并最终大面积推广此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二、迫切:面对各个层面的需要

1.生本课堂的需要

现在的课堂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这使得课堂转型势在必行。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课堂已经从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逐渐转变到了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课堂。因此,“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成为教师赢在课堂、赢在当下、赢在未来的重要课堂教学理念。

2.教学效率提升的需要

结合实际情况,我校尝试以课时改革为突破口,设置课程新模式,着手进行课堂教学转型改革。我们把40分钟的课堂减到了35分钟,把教师们早已习惯的课堂程序重新进行了编排。这种课堂观念的转变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挑战,逼着教师必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更多地去思考如何精练语言、组织课堂教学等。

3.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需要

中科院心理所对小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意识做出的调查显示,6岁至12岁学生的学习爱好只能维持20至30分钟,这段时间过后就会出现疲惫、走神等现象。小学假如把原来的40分钟课时缩短至35分钟,可以提高学生上课时间的听课效率。

综上所述,我校提出了“实施‘三学一导’教学模式的课堂转型的实践与研究”,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试验,贯彻“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学习”“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发展”等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三、做法:构建初模,理顺认识,实践完善

1.初步构建“三学一导”教学模式

2.达成三大板块的基本认识

在实施“三学一导”教学模式的课堂转型的过程中,具体体现“123”三大板块内容。“1”指的是围绕一个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2”指的是把握两个目标:课堂必须是自主开放的,课堂必须是快乐高效的;“3”指的是三项要求:预习诊断不少于全班1/3人数,教师讲授不多于课堂1/3时间,讨论展示不少于课堂1/3时间。

(1)围绕一个核心

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始终把握一个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重视培养每一个学生健全的、完整的人格。

(2)把握两个目标

第一是自主开放的课堂。我们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材变学材,把教案变学案,把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把讲堂变学堂,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成长。

第二是快乐高效的课堂。我们注重挖掘学习材料本身的趣味性,将知识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新颖奇特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落实三项要求

要求一:预习诊断不少于全班1/3人数。教师根据课型特点,设计出预习指南。为了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课堂上要求学生交流预习情况,交流人数不少于全班的1/3。

要求二:教师讲授不多于课堂1/3时间。要求教师缩短课内讲授时间,精选、精简讲授内容,提高讲授效率。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提高讲授效率的方法是:注重双基讲重点,注重难点讲关键,新旧知识讲联系,易混内容讲对比,培养能力讲思路。

要求三:讨论展示不少于课堂1/3时间。讨论展示是新课堂教学的关键和核心,是分享质疑、提升思维品质的环节,我们要求不少于课堂1/3时间。

3.实践完善“三学一导”课堂模式

围绕初步建立起的“三学一导”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在部分班级、学科中进行了具体操作。课堂教学模式具体体现为:预学(学生个人)、互学(小组)、共学(全班)、导学(教师)。教师的导学行为主要是贯穿在预学、互学、共学的几个环节之中,与前几个环节融为一体。

(1)个人预学

首先,编制预学指南。预学指南的设计目的是摸清学生的前概念,以学定教。内容可以是让学生通过某种情境引发问题与思考,也可以是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还可以是实践性的活动。预学设计需要体现学科特点,因学科而异,要适合学生学情、适合学习内容、体现学科特点,并为后续小组互学奠定基础。

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在设计的预学指南中主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预学:一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什么,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二是你能否利用已学知识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着眼于让学生进行画一画、拼一拼、写一写等课前操作);三是你还有其他推导方法吗?(着眼于推导方法多样化)。这样的预学设计,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节约了学生的课内探究时间,而且在后期的学生交流过程中,能使多样化的探究方法得到充分展现。

其次,组织有效预学。教师设计了预学指南,还要对个人预学进行必要的组织,预学可以在课前、课始环节,也可以适时穿插于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先学先练,发现问题,形成学习困惑,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解决部分学习问题,找到学习的起点。

最后,开展预学诊断。学生完成预学指南,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对预学指南进行分析诊断,并据此对学情有一个全面、科学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活动中采取合适的学习方式提供参考。诊断方式可以是教师通览预学指南,对全班情况了然于心,也可以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预学情况,让学生相互间了解不同的观点,还可以是组内学生相互交换预学指南,了解各自的想法。

(2)小组互学

小组互学是新课堂教学的基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质疑的、教师预设的、课堂生成的典型问题,让学生教学生、帮学生,教师则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倾听—梳理—点拨—讲评”,实现针对性教学。

首先,科学组建合作小组。小组互学的关键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组内异质,组间必须是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小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特别是学业成绩方面,尽量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

其次,注重培养规则意识。当教师不再是面对全班几十位同学,而是要面对一个个合作小组时,教师们最不放心的就是:小组活动时,这些孩子究竟在干什么?所以,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订规则,如独立思考的规则、分工合作的规则、交流的规则等。要让学生充分尊重别人的发言,学会倾听,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

最后,创新小组互学方式。互学方式主要有:听取、证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说服、建议和协调。在此期间,教师教学主要的作用是:任务授权、合作能力培养、小组建设、过程指导。

在小组互学中,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让小组进行有效合作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解释、说服等学习方式?

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在小组互学环节是这样操作的:当学生通过个人预学后,了解到作者是按移步换景的顺序来安排写作内容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填写《金华双龙洞的游程图》,让学生不仅了解到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益。

(3)全班共学

有效开展小组展示活动。小组展示是新课堂教学的关键和核心,是分享质疑、提升思维品质的环节。小组间的竞争、抢答、质疑、补充、争辩是展示时常见的镜头,教师意想不到的思路、被学生难住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钻研教材,做充足的课前准备与课堂预设。面对全班的汇报、补充、质疑、反思,教师主要通过追问,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点拨、提升学生的学习认识,鼓励、支持学生的共学行为。

形成全班共学评价机制。评价是新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评价中,我们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

在课改实验中,我们设计了学生自评的六大口诀:这节课,我参与了讨论和探究吗?我与人合作了吗?我提出问题了吗?我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在学习中,我快乐吗?

此外,我们还制订了小组评价制度,在全班共学及小组互学活动的基础上,每个小组会根据评价标准(见表1)对组员的表现评价打分。

在评价反馈的环节中,我们力求做到评价要点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评价办法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便于操作。

(4)教师导学

首先,导学贯穿于全程。教师的导学行为主要是贯穿在预学、互学、共学的几个环节之中,与前几个环节融为一体。

在预学、互学、共学中,教师导学主要体现点拨、引领等作用。教师教学主要突出两大方面:一是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整体解决;二是对课堂内容进行 “拓展提升”。我们主张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又一优势。有了学生的“先学”,加之教师引领学生将知识点“织网”,夯实了基础,教师就可以继续引领学生“爬高”,将学生的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其次,导学时间要精简。我们要求教师缩短课内讲授时间,精选、精简讲授内容,提高讲授效率。

四、跟进:重视培训,掌握学法

篇6

一、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数学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不仅要知道学生已经学过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得如何,同时还要知道学生以往学习中形成的数学思维方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知道学生要的是什么,才能找准知识的“发展区”,以这个发展区快速地向新知识迁移。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阅历越来越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也比以往的学生要丰富得多,很多学生的学习起点已高于教材的逻辑起点;但是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很大,因此教学时教师如何把握教学起点是对一个教师的一大考验。如教学《元、角、分与小数》,这是小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在此之前学生对小数已经有所接触,但都只是片面的、支离破碎的,这单元要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的加减运算,并将其系统化、精准化。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我充分挖掘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选取学生买文具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入手,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从学生发现问题出发,在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为学生的需要而教,课堂才真正成为师生交流和成长的平台,才会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创设教学情境

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能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那么如何营造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呢?关键在于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使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动情,产生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并迅速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一种快乐的活动。如教学《可能性》,这堂课一开始,我把课本上的讨论题设置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情境活动,由此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转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学生很主动地就参与“抛图钉”、“转转盘”等活动之中。学生以极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探索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一数学课题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数学兴趣。

三、以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教学程序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预先设置好教学环节,学到哪里要出什么练习、如何过渡、如何总结,按规矩办事,生怕会出现什么错误,害怕学生不按教师的思路来,害怕学生会“脱离轨道”,把自己和学生都困在了一个“死胡同”里。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其实,我们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地改变教学程序,使学生“乐学”。如教学《圆的面积》,我原本是想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法用自己手中的圆沿着半径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从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但是当我问学生:“我们如何才能计算出我们手中这个圆的面积呢?”。很多学生干脆就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说了出来,着实让我措手不及。于是,我马上调整教学策略,在黑板上写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追问:“你们对这个公式有什么疑问吗?”话音刚落,很多学生纷纷举起手来,有的学生说:“我们如何知道这个公式的可靠性呢?”有的学生问:“我们能不能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有的学生问:“如果知道圆的周长能求这个圆的面积吗?”……经过如此巧妙地调整教学环节,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到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来,学生解决了自己的疑问又学习了新知识。

四、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正确选择教学方法

篇7

【关键词】以学定教 打造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093-02

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探索和实践“以学定教”的模式,是实现这三维目标的主要手段。笔者认为,“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为目标,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把教和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以学定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优化思想品德课堂结构,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由此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提升道德情感。

一 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以学定教,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容器,只装满了教师灌输的知识,而是思考者、学习者。他们在课堂上学会质疑、学会尝试、学会研究、学会合作,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是灵活多样的:

1.自主学习

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将学习点拆成思考题,并进行方法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方法可以是快速阅读课本、想一想、划一划、记一记、做习题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后发现问题并记下来,以便接下来进行课堂讨论。如讲“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时,我就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课本并寻找答案:(1)我们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2)是否所有的承诺一定要坚决履行?(3)你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4)什么是自觉承担责任?(5)我们应怎样自觉承担责任?根据课堂巡视,我发现学生对第(2)题、第(3)题、第(5)题的问题掌握得不够好,接下来我就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事例进行讨论,开展指导学习。

2.互动学习

互动学习:(1)小组协作,解答疑问。同一层次的2~4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在小组之间探讨交流。(2)帮扶学习,共同进步。即通过学习好的同学指导和帮助学习差的同学进行“结对子”帮扶学习。教师可以在学生互动学习中适当地给予指点,对后进生要多督促、多鼓励、多辅导,对好学生要多肯定、多表扬、多提问。最后教师在巡回辅导后把学生的疑难问题写到黑板上,学生再合作学习,进行课堂讨论,考虑如何解决,教师则适时总结和点拨,解答疑难问题。如前面在讲“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时就有三个问题学生存在疑点,通过小组学习和帮扶学习以及我的指导,学生终于明白了坚决履行承诺必须有一个前提:承诺必须是正确的;错了,不能不承认错误,也不能勇于承认错误,坚决不改,而应该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并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因此,以学定教,使学生由原来传统、被动、依赖性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能动、独立性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形成善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主完善的良好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学定教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二 教师在课堂上忙起来

以学定教,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要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即讲易错、易混、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可以查阅资料的不讲。表面看起来学生学习的时间长了,教师讲的少了,在课堂上是闲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而是更忙了。

1.进行二次备课

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观察问题所在,了解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要花时间观察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思考相应的对策。我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想、做、说、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合作、思考,获得结论及过程等行为表现,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力、学习状态等,并以此来二次备课。如我在讲“党的基本路线”时发现学生对其核心内容理解不到位,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艘船来引导学生学习,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比做船身,两个基本点:改革开放好比是动力系统,四项基本原则好比是导航系统,只有这两个系统工作正常,航船才能沿着正确的航向全速前进。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其核心内容的含义、地位及其关系就明了了。

2.灵活组织课堂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掌握学情,才能把握教情。每一节课的设置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课堂上的具体情境有所变化,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不讲什么?讲什么?怎样讲?达到什么效果?如有时抓住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灵活组织课堂,能不断启迪学生思维,不断激发课堂,这样的课堂更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智能的发展。学习“理智面对学习压力”这一内容时,我就借用课堂上一位同学说的话:“我就没有学习压力”,分小组进行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学习能不能没有压力?没有学习压力对学习有什么影响?(2)如果说学习需要压力,那压力是不是越大越好呢?学习压力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然后就“学习不需要压力”和“学习需要压力”两种观点,请一些同学陈述自己的看法,接着又请一些同学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学习不能没有压力,学习需要适当压力;学习压力对学生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那么过度的学习压力应怎样缓解呢?我们所感受的学习压力,常常与考试联系在一起,面对考试又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呢?等。这样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感悟,让学生学以致用,收获多多。

三 课堂气氛活起来

以学定教,教师在课堂上应本着“教学并重”,以“学”为主,“教”为“学”服务的原则创新教法。教师在课堂上由原来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和情感方面的培养;答案由唯一性向多元化方面发展。在教学方式上,摒弃那些死板说教和单向灌输,多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灵活有趣的、形象生动的、充满魅力的教学模式,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1.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可以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法,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1)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场景;(2)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3)听古典音乐和古诗朗诵等。通过情景体验,启发、探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华文化的产生、力量、特点、构成、地位以及影响。接着我又由此及彼让学生谈谈客家文化代表是什么,特点和地位又是什么等问题,学生都积极参与,争着抢答。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爱乡的情感。

2.创设教学情境

在进行教学时,我经常会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焦点,提供一些背景材料和相关的知识链接,然后进行提问。如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大家熟悉的低碳生活的场景,然后问学生:“这些做法符合什么理念、战略和国策?你认为这样做有什么意义?”等。又如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教师同样可先给出情境材料:“为了净化文化市场,梅州市执行了‘零点行动’——从夜里零点到次日早晨8点自动切断网络接入服务,杜绝网吧超时通宵包夜,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然后设置两个问题:(1)上述做法是属于对未成年人的哪项保护?(2)从未成年人保护的角度,说明这样做的原因。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最后教师点评。这样做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能通过答题加深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实现自我教育。因此,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已知的去开拓未知的,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向前发展,这样就等于给学生一个“支点”,让他们用“杠杆”把“要学的知识撬动起来”。

总之,只要教师用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目标出发,精心设计,巧妙运作,就能让学生愉快地、轻松地、有效地“动”起来,既开启了学生的心智,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更能打造高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参考文献

[1]谭轶斌.“以学定教”例谈[J].现代教学,2011(Z1)

篇8

关键词:以学定教 物理课堂教学 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学生生活环境在变化,家庭环境、信息环境、居住环境等变化,已影响了人的意识发生变化,人们进步了、现实了,手段先进了、现代化了,人们的价值观、成才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知识改变命运”“读书能翻身”这种老的意识已逐渐淡化。而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以课堂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手段,忽视学生的存在,忽视学生的变化,目中无人,缺少温度。面对变化了的学生,教师们总是感叹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了。现在的学生上课纪律散漫,当堂作业拖拉,磨时间现象很严重。回家作业应付了事,基本没有订正作业的习惯。我们总是在教学进度和掌握情况之间来回摇摆,感觉这是不可协调的两个矛盾体。要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的状态,本人认为“以学定教”是个突破口。

“以学定教”,就是以学生的学习来确定教师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而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教学。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它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努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甚至厌恶学习的现状,努力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以学定教呢?

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物理当中有许多都是老旧的知识,现在的学生没有体验,也就没有共鸣。比如,学到杠杆时,我们问缝纫机踏板是什么杠杆,抽水机手柄是什么杠杆,侧刀是什么杠杆?这些学生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即使给他们看图片他们也不知道是怎么用的。所以这些老旧的东西我们应该删除。比如像扫帚、指甲钳,食品夹,筷子等他们是有切身的体验的。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当讲到电热的危害时,学生自然就讲到了,电脑过热死机了。因为,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玩电脑。所以我认为,我们在上课举例时,要时刻关注现在孩子的生活体验,兴趣在哪,把它们引进到课堂中。

二、要符合知识的教学规律,不能急功近利

学生掌握知识是循序渐进的,我们没有办法一步到位。比如欧姆定律,这节内容在初中物理的电学中非常重要,就像块厚厚的牛皮膏药。一节新课的内容被我们上了两个星期,虽然看似我们是由易到难,一种一种类型的题目在慢慢地灌输,几天下来学生的反应越来越差,让他们感觉电学难于上青天。天天盯着这个牛皮膏药想把它钻出个窟窿,可是这块黏糊糊的膏药只看到它在那发生着形状的变化,实质一点没变。本人认为新课应该简单点,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知识,浅浅地刮掉一层膏药;单元复习再加点料,再舔掉一层;期中复习、期末复习再进行两次轮回,大部分学生就都能较好地掌握了。对于学生就不会觉得整天啃着一块硬邦邦的饼,口干舌燥。他们需要消化、休息,产生口水来软化它。

三、要符合学生个性规律,实施因材施教

由于现在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都是尽自己最大能力满足孩子的生活需求,甚至孩子们有了攀比心理。所以跟现在的学生讲知识能改变命运;你想想以后打算上什么学校,做什么工作;你父母那么不容易好吃好喝地供你上学,你要好好学习。这些都不能引起他们的触动。不如假意跟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说:“你们的学习能力不错,这些题比较难,做完自己拿过来给我看看,我帮你们单独批一下。”就会有些学生凑上来说我能不能也加入,我们当然是非常欢迎的。对另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说,这些作业你们可以不做,另外布置些基本简单的题目,这部分学生也会做了,就有了学习积极性了。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学生更需要的是优越感,特殊待遇。

四、要符合现代师生关系,调整教师角色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