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健康教育的类型8篇

时间:2023-09-18 17:01: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健康教育的类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健康教育的类型

篇1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

对我科2008年4月—2009年4月的72例患者及家属行出院后家庭护理健康教育,其中男25例,女47例,年龄19~76岁,其中大专以上22例,中专或高中40例,初中以下10例。

2 家庭护理的内容

2.1.1 饮食上应尽量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应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食动物血、蛋、鱼、虾、萝卜、洋葱、海带、木耳、西红柿及草莓、香蕉等,少食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戒烟、酒,避免进食诱发关节炎的食物如:肥肉、高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食物。

2.1.2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患者居住的地方应阳光充足,空气对流好,保暖措施齐全,避免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加重患者关节疼痛,另外部分患者也可出现活动受限,对于患者经常需要的物品应放在患者就近可取处,鼓励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活动,避免患者过度依赖家属,丧失自理能力。

2.2 休息与锻炼

2.2.1 在疾病发作期及关节疼痛剧烈时 应避免活动,卧床休息,注意关节保暖,可用热毛巾湿敷疼痛部位,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或让患者听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

2.2.2 疾病缓解期 关节疼痛不明显或关节疼痛缓解时可适当活动,避免关节废用,如:可做肢体伸展、散步、手部抓握等活动,也可做理疗、按摩等。

2.3 用药注意事项 由于关节炎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才能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因此应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能随意添加或减少药量,或觉得症状缓解而停药,加重再服药,向患者讲解停药的危害,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引起消化不良、上腹痛、恶心、呕吐、满月脸、水牛背,血压、血糖升高等,在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因此应定期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一旦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

2.4 心理护理 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程长且反复发作、致残率高,往往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从而带来很多问题,如:丧失劳动力、经济困难、家庭不和谐等,患者会产生悲观、失望心理,失去生活的勇气及治疗的信心,此时患者家属及家庭成员应给予理解、帮助、鼓励,从心理上、生活上、经济上给予支持,使患者在心情愉悦、家庭温馨的气氛中治疗疾病。

3 结果

通过电话回访和患者复诊了解患者出院的生活情况,72例中通过反复的指导及讲解后近60例患者复发次数减少、疼痛及心理等不良症状明显缓解。

4 体会

篇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侵犯关节,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关节畸形。是一种病程长且反复发作、致残率高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我院是一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全国专病中心,每年都有上万例病人来我院接受治疗。近几年通过对类风关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实践,探索出了一种实用的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病人的康复,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1 健康教育方法

1.1 对病人进行评估,确定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让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检查治疗的目的及护理要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用知识帮助指导病人,并利用护士的威信给病人信赖感,从而消除病人的焦虑状态。护士应根据病人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教育,讲明各种检查、治疗、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让病人对疾病有个基本了解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具体方法有集体教育法:讲座、书面教育(发宣传资料)、电化教育(幻灯、录像)等,出宣传栏,每月一期的有关类风湿关节炎的健教专栏;个别指导教育法:一对一教育,责任护士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教育。

2 临床健康教育

2.1 疾病知识教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概念和诊断依据:是一种常见的能引起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结缔组织疾病,除累及关节外,还可侵犯全身各处的结缔组织,反复发作,最后造成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诊断依据:1、两个以上关节肿胀疼痛;2、同一关节有两次以上发作;3、有贫血、低热、纳差、乏力、体重下降,全身不适等症状及阳性化验结果。

2.2 用药健康指导。是药三分毒,抗风湿类药物也是如此。绝大多数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药物治疗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常用的措施,只有长期坚持服药才能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因此,应督促患者按时按量的服药,不能随意添加或减少药量,或觉得症状缓解而停药,加重再服药,向患者讲解停药的危害。在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按医嘱服药、注意剂量、掌握毒副反应。我院主要使用自制系列产品治疗类风湿,配合使用一些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服药后出现胃肠道反应:如胃部不适、胃痛、恶心、甚至胃粘膜溃疡、出血,一定程度的肝肾功能损害。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2.3 功能锻炼教育。依病情而定,各项要求不一。急性期,发热及内脏受累的患者以卧床休息、关节制动为主,关节畸形严重的患者保持关节功能位。症状减轻后,可做主动或被动的四肢运动,如伸展、曲伸运动等,但要循序渐进。每2~3小时功能锻炼一次,动作宜轻、慢,以患者能耐受为准。恢复期重视功能锻炼,包括全身性锻炼和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废用。每天应定时做全身和局部相结合的关节运动。如:手指伸张、攥拳、挺胸、伸腰、摆腿、摇动关节和按摩关节等。

2.4 出院健康指导。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医院,更多的时间是在家庭的治疗与护理,这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要求患者坚持不懈的服药,定期复查,进行功能锻炼,避风寒、远水湿、防感冒,避免诱发因素;合理摄取饮食,加强营养;及时调理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体会

篇3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

对我科2008年4月—2009年4月的72例患者及家属行出院后家庭护理健康教育,其中男25例,女47例,年龄19~76岁,其中大专以上22例,中专或高中40例,初中以下10例。

2 家庭护理的内容

2.1.1 饮食上应尽量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应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食动物血、蛋、鱼、虾、萝卜、洋葱、海带、木耳、西红柿及草莓、香蕉等,少食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戒烟、酒,避免进食诱发关节炎的食物如:肥肉、高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食物。

2.1.2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患者居住的地方应阳光充足,空气对流好,保暖措施齐全,避免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加重患者关节疼痛,另外部分患者也可出现活动受限,对于患者经常需要的物品应放在患者就近可取处,鼓励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活动,避免患者过度依赖家属,丧失自理能力。

2.2 休息与锻炼

2.2.1 在疾病发作期及关节疼痛剧烈时 应避免活动,卧床休息,注意关节保暖,可用热毛巾湿敷疼痛部位,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或让患者听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

2.2.2 疾病缓解期 关节疼痛不明显或关节疼痛缓解时可适当活动,避免关节废用,如:可做肢体伸展、散步、手部抓握等活动,也可做理疗、按摩等。

2.3 用药注意事项 由于关节炎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才能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因此应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能随意添加或减少药量,或觉得症状缓解而停药,加重再服药,向患者讲解停药的危害,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引起消化不良、上腹痛、恶心、呕吐、满月脸、水牛背,血压、血糖升高等,在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因此应定期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一旦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

2.4 心理护理 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程长且反复发作、致残率高,往往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从而带来很多问题,如:丧失劳动力、经济困难、家庭不和谐等,患者会产生悲观、失望心理,失去生活的勇气及治疗的信心,此时患者家属及家庭成员应给予理解、帮助、鼓励,从心理上、生活上、经济上给予支持,使患者在心情愉悦、家庭温馨的气氛中治疗疾病。

3 结果

通过电话回访和患者复诊了解患者出院的生活情况,72例中通过反复的指导及讲解后近60例患者复发次数减少、疼痛及心理等不良症状明显缓解。

篇4

[论文摘要]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钱铭怡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与依据王倩编制的心理健康问卷进行修订的量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 23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 了测查 ,并对结果进行 了分析 。

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 习获得的一套与 自身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关于性别角色的早期研究集中在单一维度的研究 ,直到 1964年 ,a.s.rossi提出了双性化应为人们适合 的性别角色模式。

关于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一直是性别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理论模式 :一是典 型化性别角色模 式 (the  sex—typed  mod-e1);二是双性化性别角 色模式 (additive  androgyny  mode1);三是男性化模式 (masculinity  mode1)。

我 国学者虽然已经开始进行性 别角色 的研究 ,但还很少 ,而且研究多集 中在 中学生阶段。中国人研究性别角色多采用外 国的性别角色量表,其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低。国内研究选取的心理健康 问卷是scl一90量表 ,这个量表是症状 自评量表 ,用于测量大学生 的心理健康水 平并不合适 ,已经遭到很多人的批 评 。

基于以上三点研究 的不足 ,本 研究选取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钱铭怡 的大学生性别角 色量表(csri)进行施测 ,心理健康量表采用张向葵 老师带领的课题组编制的心理健康问卷。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 象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 院 234名大学 本科生 ,其中:男生 113名 ;女生 121名。

(二)研 究工具

1.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采用钱铭怡等编制 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 csri,其中包括男性正性量表20题、男性负性量表 20题 、女性正性量表 20题、女性负性量表 20题和中性 干扰量表 20题。要求被试采用“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个等级逐项评定量表 中形容词符合 自己的程度。

2.心理健康问卷。该问卷依据王倩编制的心理健康问卷进行修订 ,共有 35道题 ,采用 likert五点量表计分,“完 全不符合 ”计 1分 ,“基本不符合 ”计 分 ,“不清楚 ”计 3分,“基本符合 ”计 4分 ,“完全符合 ”计 5分。正 向题 目正 向计 分 ,反 向题 目反 向计分 ,分数越高 ,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3.统计分析。数据录入与分析 ,在 spss11.5上进行数据录入、管理及统计分析 。

二 、结果

(一)大学生性别角色的结构

根据测验的结果 ,对问卷 的分量表 进行分类 汇总 。男性正性量表与女性负性量表呈显著的负相关(r=0.439,p<0.001),男性负性量表与女性 正性量表呈显著的负相关(r=0.305,p<0.001),男性正性量表与女性正性量表呈显著的正相关 (r=0.131,<0.001),男性 负性量表与女性负性 量表呈显著 的正相关 (r=0.338,p<0.001)。

(二)四种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情况

用 spence的中位数分类法划分每个被试的性别角色类型,即计算男性正性量表得分 (简写为 m)和女.陛正性量表得分 (简写为 f)的中位数 ,然后 以此为标准 ,把被试划分 为四种性别角色类型 :高 m高 为双性化类型,高 m低 f为男性化类型,低 m高 为女性化类型,低 m低 f为未分化类型。(见表 1)

从上表可以看 出,四种性别角色类 型中未分 化类型的人数最多 ,其次是双性化类 型、男性化类型和女性化类型的人数 ,x 2检验 的结果显示四种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三)不 同性别角色类型的心理健康水平

根据测验的结果,对性别 角色类型和心理健康关系进行统计,得出以下结果。(见表 2)

由上表中可以看出 ,四种性别角色类型 中,双性化类型学生 的心理健康总分最高,未分化类型学生的心理健康总分最低。

三 、讨论

首先 ,男性正性气质与女性 负性气质属于 同一维度 ,但分别位于本维度的两极 ;女性正性气质与男性负性气质属于同一维度,也分别位于本维度的两极。

其次 ,在大学生当中,四种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未分化类型占大多数 ,其次是双性化类型和女性化类型的学生 ,男性化类 型相对来说要少一点 ,且 四种 性别 角 色类 型 的分 布存 在 显著 性差异 。

篇5

[关键词] 健康教育;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593.22;R19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7562(2007)02-0150-02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较高,过去的研究已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目前尽管缺少逆转病变的药物,但使用改善病情的药物还是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修复部分骨侵蚀,延长患者的寿命[2]。但目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此病的认识尚存在一些误区,服药依从性较差。为此,我们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观察患者的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96例患者来自2004―2005年本院风湿病专科门诊,年龄18~65岁,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CR)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病程短于2年,入选时患者均有红细胞沉降率(ESR)>30mm•(1h-1)、晨僵>30min、关节压痛数>5个、关节肿胀数>3个4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指标中的3项。用就诊顺序随机法将9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8例,研究组在治疗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未接受健康教育。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MTX)每周10mg,羟氯喹0.4g•d-1。在治疗的前3个月均合用了1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或小剂量泼尼松(≤10mg•d-1)。1~3个月后根据患者关节肿痛情况决定是否减少或撤出NSAID或泼尼松应用。

1.2.2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

内容:(1)类风湿关节炎的一般知识;(2)正确认识中医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改善病情的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3)药物的副作用及定期复查的意义;(4)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及其意义;(5)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表现及加重因素的预防;(6)心理康复。定期集中授课,每次讲解健康教育内容的一个小专题,并与患者进行交流,解答患者疑问,发放文字资料及宣传图片。

1.2.3评定方法

1.2.3.1疗效评价治疗6、12、24周各作1次评价,评价的标准是ACR评估标准。ACR20%临床改进指征:(1)原有肿胀和压痛的关节数的20%被改善;(2)患者对病情活动的总体评价、医生对病情活动的总体评价、血沉、患者在10cm比例尺上对疼痛的评估这4项中的3项改进20%。关节数用改良的Ritchie关节指数;患者和医生的总体评估都是用0~10cm的尺度衡量,0为正常,10为最严重的状态;同时检测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

1.2.3.2治疗依从性根据患者是否按医生要求的时间、剂量服药,长期维持用药,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将患者的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3类,于健康教育6、12及24周分别进行评定。

1.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记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ACR20%有效率在治疗6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图1。

2.2两组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治疗6周时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的研究证明,关节滑膜的破坏可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3个月内出现,一旦出现骨侵蚀及关节畸形则难以逆转[3]。因此早期诊断并争取在发病3个月内开始治疗至关重要。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认为此病病程不可预测,病情不可控制又无法治愈,从而丧失治疗疾病的信心,或寻求偏方或寄希望于中药可以治愈类风湿关节炎,或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而不坚持治疗或放弃,致使病情迁延不愈,丧失了最佳治疗时间。

疾病教育及康复指导对于消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障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改善关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4]。鉴于此,我们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并比较健康教育对患者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ACR20%有效率在治疗12、2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在12、24周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健康教育对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和依从性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自主效应,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好,能够坚持规范化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都较重,持续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自主效应,使其坚持规范化治疗,从而获得长期稳定的疗效。

[参考文献]

[1]Choi H K,Herman M A,Seeger J D,et al.Methotrexate and morthality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a prospective study [J].Lancet,2002,359(9313):1173-1177.

[2]Pincus T,Callahan L F.The side effect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oint destruction,disability and early mortality [J].Br J Rheumatol,1993,32(Supple 1):S28-S32.

[3]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Subcommittee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Guidelines.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2002 Update)[J].Arthritis Rheum,2002,46(2):328-346.

篇6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107-01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是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炎症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病因复杂,可以出现多关节损害好多脏器受累病变。药物治疗、心里护理和健康教育对RA的患者非常重要。传统的观念认为RA是不治之症,是不死的癌症。因此多数患者存在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联合药物正规治疗RA效果良好,多数患者的病情是可以控制的。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临床上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药物治疗、心里护理和健康教育对RA患者的作用极其重要。

1 药物治疗

RA患者药物治疗包括早期缓解疾病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生物制剂和选择性低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许多中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至少有1000万RA患者,以上药物治疗对多数RA患者有确切效果,大多数RA患者经早期药物治疗病情可以得到缓解,不会出现关节破坏及器官损害。但是也有部分RA患者对常规DMARD药物(如甲氨碟磷、来氟米特、羟氯喹、中药雷公藤、白勺等)治疗反应差,病情顽固,反复迁延,后期骨质疏松、关节破坏导致残疾多为不可逆改变,极难恢复。此类患者使用小剂量激素或生物制剂可以获得疗效。目前,临床日益重视RA疾病的骨破坏与炎症分离现象,人们一直在寻找有助于骨重建因子的药物来解决RA患者骨密度(BMD)下降问题。观察发现,云克具有调节人体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1]。应用云克(鍀-99-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Tc-MDP)治疗可以起到止痛、消炎、免疫抑制作用,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云克还具备延缓骨质破坏、抑制骨吸收、增强成骨细胞活性、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对RA患者的骨侵蚀具有修复作用。其促进骨生成、提高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作用确切[1],从而发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作用 [1] 。该药物治疗RA的优势越来越被临床看好。

近年国内外许多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对RA疗效较好。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具有多效性:调节血脂和免疫功能,具有治疗RA的作用[2],同时可修复骨的显微结构,使骨强度得以加强,具有增加骨密度作用[3]。尤其是对于长期病情反复导致的骨质疏松关节破坏、股骨头坏死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他汀类药物应用还发挥着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等[2]。对于长期使用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关节破坏、股骨头坏死也有治疗作用[3]。研究发现辛伐他汀对RA患者外周血和滑液中炎症因子的分泌和释放有抑制作用,能够降低RA 的活动度。

2 心里护理:

心里护理对提高RA患者的遵医行为,缩短疾病被诱导缓解的时间,减少或消除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临床观察发现,多数RA患者存在显著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 RA病人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66.2%,焦虑症状检出率为70%。这种焦虑和抑郁病情活动,也许是因疾病过程中的慢性关节变形等因素引起 ,也许是这些患者本身所具有的人格特质 ,其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随着RA病情的进展,部分患者出现关节畸形,劳动力丧失,从而影响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由于RA不能根治,一旦停药或受到外界刺激容易复发,许多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应告诉患者RA的关节侵蚀破坏多数发生在发病的1-2年内。在发病初期如果得不到正规治疗,会很快导致关节畸形和破坏,功能受损,加大治疗难度,降低生活质量,患者在病痛和自身机能变化当中体验到一些灾难性的心理压力 ,这种灾难性的想法会增加疼痛、抑郁、残疾的感觉。另外 ,关节炎患者得到正性支持可能会降低抑郁情绪 ,负性支持可能会加重抑郁。告知患者应接受早期正规治疗,定期医院复诊,应加强用药指导。研究发现,疼痛越严重,患者的抑郁症状越严重。这提示我们应注意评估患者的疼痛,并把减轻病痛作为评价护理效果的目标,以减轻患者的心理抑郁症状。如用行为治疗控制病人疼痛、放松训练控制疼痛以及必要时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临床医务工作者在处理病人生理症状的同时 ,应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 ,了解和掌握一般的心理治疗方法。这样可以加强药物疗效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3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很重要[4]。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在给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消除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通过加强对RA的健康教育,增加患者认识疾病的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和自我保护意识。RA患者的治疗以口服药为主,需要长期用药,个别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应加强用药指导。不能擅自停药,服药期间注意检测药物副作用。生活宜忌潮湿、寒冷,过度疲劳、精神刺激、生活不规律都可致症状加重。RA的患者应注意保暖,防止寒冷的刺激。起居有规律,急性期注意休息。多吃鱼油、含高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和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不宜摄入高脂、高糖、辛辣刺激性强的饮食。饮食治疗改善患者关节炎症状的可能原因是多方面的,疗效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化瘀止痛、行气活血的许多中药对RA有独特的辅助治疗效果。RA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关节骨质较为脆弱,要注意防止关节损伤,有意识的保护好关节。定期复诊目的是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要盲目轻信虚假广告,避免滥用药延误病情。临床观察发现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遵从行为差异有显著性。健康教育后增加了患者认识疾病的知识,树立了正确的健康信念和自我保护意识,遵医行为明显增强,能够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减少或消除了抑郁和焦虑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不良情绪的调节能力,疾病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4]。因此关注涉及到心理健康及疾病的康复治疗方面的问题,对提高RA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张萌萌,等.云克(鍀-99-亚甲基二膦酸盐)对骨质疏松骨吸收、骨生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诊断学,2002.9(4):255-256.

[2] 张绍君, 靳洪涛,等.他汀类药物对自身免疫性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7, 11(12):110-113.

篇7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护理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和整体护理[1]的推广应用,健康教育对不少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本院自2004年1月在精神科男女两个病房实行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2]患者以维持治疗中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高服药依从性的护理对策。

1 研究资料

对我院2004年1~6月两个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和两个非整体护理模式病房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对象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不包括患者有严重的心、脾、肾等严重身体疾病者,年龄15~55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上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组共有58例入组(简称甲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18~55岁,平均(26.3±13.2)岁,诊断类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23例,未定型精神分裂症32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3例,病程3个月~4年,平均(14.5±3.7)个月,非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组共有67例入组(简称乙组)男35例,女32例,年龄18~54岁,平均(26.7±12.87)岁,诊断类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28例,未定型精神分裂症35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2例,单纯型2例,病程3个月~5年,平均(15.6±4.3)个月,甲、乙两组性别、年龄、诊断类型和病程,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2 方法

甲组进行为期6周的健康教育,教育形式采用一对一教育和小组式教育,健康教育分三阶段,即入院初期,康复期和出院指导,在入院初期由于患者处于急性期病程严重,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丧失,由责任护士采用一对一教育方式,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指导,教育重点是督促,指导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自理生活,康复期因患者的病情基本得到控制,认知能力初步恢复,教育形式采用小组式教育,每组7~10人,40~60 min/次,教育以宣讲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常用药物,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副反应及对策,出院指导同康复期教育形式,教育内容主要是宣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先兆症状,长期服药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防治策略,如何恢复自信心和回归家庭、社会等。乙组在住院期间每日接触进行一般流,展开健康教育,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按医嘱服药的程度,一般将服药依从性分成三级:依从性是指主动按医嘱服药,他往往对治疗和转归,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部分依从性指须护士或家属督促劝说才能按医嘱服药,不依从指患者自行减少药量、停药及拒绝服药。评定时间为入院1周末,6周末和出院后12个月,住院期间由住院护士评定,出院后依据患者父母或配偶返院复查时提供的患者服药情况或者根据出院患者联系卡随访的情况。

3 结果

患者入院1周末和6周末服药依从性见表1和表2。

影像依从性的因素较多,除与患者、医生、治疗环境、治疗本身及医疗组织结构等有关因素均可影像依从性,根据以上数字显示健康教育也可达到极其显著的效果。

4 讨论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也尤为重要。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启发和帮助患者正确地对待疾病,认识到住院治疗的必要性和服药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主动的服药配合治疗,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这次调查结果显示甲组在入院6周末和出院后12个月的服药依从性都显著高于乙组,这对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非常重要。通过健康教育,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增加,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得到圆满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篇8

1、1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口头健康教育。观察组于围术期各分期分发健康教育卡,并根据各分期的特点实施分期健康教育,具体操作如下:①成立健康教育小组:由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师及责任护士组成健康教育小组,小组成员均进行健康知识及健康教育技能培训;②制定健康教育内容:根据病种及其围术期各阶段特点,参考相关文献,结合专科特点及护理经验,健康教育小组制定各阶段健康教育卡。健康教育卡分为住院指导卡、疾病知识卡、温馨提示卡、出院须知卡、复诊指导卡等。患者入院日分发住院指导卡,术前、术后分发温馨提示卡及疾病知识卡,出院日分发出院须知卡,复查日分发复诊指导卡;③健康教育方法:入院日主要采取口头宣教方式介绍医院环境及住院制度等;术前期采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疾病相关知识,配合以生动的图像,并采用模型示范手术方法,指导患者术中配合方法;术后期根据患者需要可一对一指导或以播放视频的方式宣教;出院日通过集体讲座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复查日通过手机通话、短信、微信等宣教或通知。

1、2质量控制由事先培训合格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面对面调查,经详细讲解后由患者自行填写,随后经2名护士统一审核、回收,问卷数据真实、可靠。

1、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数据均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108例患者中,对照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4161±529)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1296%,中学占4630%,大专及以上占4074%;手术类型:肝脏手术占2037%,胆道手术占1667%,胃、十二指肠手术占2222%,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占1481%,腹腔手术占1296%,其他占1296%。观察组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龄(4214±53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1667%,中学占4074%,大专及以上占4259%;手术类型:肝脏手术占1667%,胆道手术占2222%,胃、十二指肠手术占2037%,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占1667%,腹腔手术占1481%,其他926%。2组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性别=035,t年龄=052,χ2文化程度=017,Z手术类型=026,P均>005)。

2、2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心境变化2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心理,2组心境状态中7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2组患者在精力与疲劳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焦虑、抑郁、愤怒、混乱、自卑5个维度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3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2组患者教育前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较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2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预防、护理、用药、并发症及疾病复发等知晓率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4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健康行为形成率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均存在饮食、作息等方面不良生活习惯,遵医行为较差,健康行为执行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2组患者遵医行为、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合理作息等健康行为执行率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5护理满意度比较2组患者除了护理配合度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观察组对护理质量、护理态度及护理投诉事件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讨论

普外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部分患者因对疾病缺乏了解,健康保健知识匮乏,不仅易导致发病率上升,还会使术后疾病复发及并发症发生危险性增加。健康教育通过增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促使其培养并建立有利于疾病康复的行为。但普外科手术各个阶段注意的内容不同,因此需分阶段实施健康教育。普外科疾病是临床多发病,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心理冲击较大,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不仅不利于患者心理健康,还会影响手术疗效。王华芬等[4]研究发现,焦虑、抑郁、愤怒等负性情绪会降低手术患者的耐受性,应激激素分泌增加,不仅影响手术配合,还会延长术后康复时间。本院对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帮助其适应医院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及紧张感,手术前、手术后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并适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本研究中,教育后观察组在焦虑、抑郁、愤怒、混乱、自卑5个维度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心境,减少负性情绪对手术及预后的影响。

全程分期健康教育中全程是指自患者入院登记到出院复查的全过程;分期则包括入院日、手术前、手术后、出院日、复查日5个阶段。全程分期健康教育贯穿于治疗及护理始终,并延伸到院外,使患者在各个阶段能轻易获取各种信息,满足患者对疾病知识、预防方法、自我护理及用药有关知识的需求。分发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卡,并结合多元化的宣讲方式,增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并有助于其记忆。王若[5]研究报道,对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患者实施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显著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P<005)。本研究中,教育后2组对疾病相关知识、预防、护理、用药、并发症及疾病复发等知晓率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若[5]的研究基本相符,提示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而随着患者对健康知识了解的加深,其治疗、护理依从性及健康行为执行率随之提高。Lewallen[6]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影响普外科患者健康行为实施的因素,结果显示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对健康行为的改善有正向作用。本研究中,教育后观察组遵医行为、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合理作息等健康行为执行率高于教育前及对照组(P<005)。

推荐期刊
  • 健康
    刊号:11-2185/R
    级别:省级期刊
  • 特别健康
    刊号:42-1852/R
    级别:省级期刊
  • 健康研究
    刊号:33-1359/R
    级别:省级期刊
  • 大健康
    刊号:12-1452/R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