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仓库优化管理8篇

时间:2023-09-18 17:01: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仓库优化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仓库优化管理

篇1

关键词:SAP系统;二维条码;PDF417;C#

1 开发背景

某外企成品仓库依靠SAP系统管理。仓库货架高度为10米左右,宽约4米,被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单元来存储产品。在SAP系统中,称这样的单元为一个标准货位,英文为BIN。SAP记录仓库内的产品库存信息及BIN位分配信息。从车间生产出来的成品,经过SAP系统的转移分配,会被放置到这样的货位上,发货时根据发货产品需求,SAP按先入先出原则发货。

具体流程如下:

(1)产品下生产线进行包装,在SAP系统做从车间到仓库的转移操作,生成产品转移单(Transfer Order,即TO单)。

(2)小箱作员送往仓库,数目不固定,1箱-100箱不等,操作人员在SAP系统中扫描TO单,SAP系统生成为这些小箱分配的货位信息看板,操作人员根据看板中的货位信息,将小箱放置到货位上。

(3)发货时,要依据先入先出原则(即先进入仓库的成品先被发走),到仓库货位上取下要求数量的产品,将这些产品打好包装,然后发货。

2 需求分析

(1)能否通过现有SAP系统内的优化解决上述问题?

在目前SAP系统做上述优化,需要支付大量开发经费,同时还带来新流程上线导致的发货运转不稳定的风险,所以需要在不破坏现有流程及系统的前提下,做优化。

(2)怎样避免仓库货位浪费?

仓库大货位上存放的都是整托(恰恰一个货位的容量)的产品箱数,充分利用每一个货位空间,避免造成货位浪费。保证了仓库货位上都是满货位(整托)的需求,因此取货时,也就减少了叉车的使用量,不必为凑一托而跑遍多个货位取货。

3 系统功能设计

(1)怎样使上到仓库货位的成品都是满托的?

在SAP系统内,建立一个Location,独立于车间和仓库;在实际的工厂内,也建立这样一个区域。所有成品,先在这个区域内集结,当满托的时候,将这些满托的产品打一个大包装,然后通过SAP转移到仓库的大货位上来。由于具备时时取货、时时上货的特点,类似我们生活中的超市,所以将这个Location命名为成品超市,在SAP系统内的代码为WFGS。

(2)如何管理“成品超市”?

放置二个货架,命名为F01、F02,每个货架分为四层A、B、C、D,每一层分为16个格子,1至16。这样,就完成了对超市货位的定义。如:第一货架的A层12道,即为F01-12-A,这样的一个单位称为一个BIN。根据箱子大小,放置在BIN上的数量也是不同的。最多放置16箱,最小放置5箱。产品的种类决定这个数量。车间生产的成品,一次交付的箱数不定,系统为进入成品超市的箱子分配BIN位,并指示操作员每个BIN位放置的箱数。

(3)开发外部应用程序,管理成品入超市、出超市、满托提示、统计的功能。

入库时,要满足先进先出要求,完善的补货机制和重货低位机制。

通过系统为产品分配货位的时间,来确定从货位取货的先后顺序的这个手段,来实现先进先出。

由于超市的BIN位数量有限,所以必须高效利用BIN位,同时又要保证先入先出原则还要确保BIN位的独占性。即:一个空白BIN位,被一种产品占用后,如果该BIN位未满,下次再有同类产品进入货位,必须能够填补这个货位,即补货机制。但补货机制,不能违反先入先出规则。于是,在先入先出的基础上完善了补货机制,下面给出实例:当有A、B货位上同时存放产品X,但都不满的时候,这时再入库产品X ,系统挑选A和B货位中分配时间靠后的货位进行补货;而出货时,根据货位分配时间,先分配先出库,这样就保证了先入先出原则,而且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货位。

(4)PDF417码的生成

应用开源程序库,通过编程方式来调用。生成PDF417码,并由程序按照要求来生成标签,支持多次打印。

(5)系统编程

采用Microsoft .net 框架,编制桌面应用,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编制外部应用程序,管理成品超市,数据库采用oracle10。

4 系统运行效果

通过该超市系统的使用,极大地加快了各个扫码工序的扫码速度,节省了时间,贴装条码的时间也随着条码抗干扰性能的加强而缩短,整个流程节省的时间,按照人力成本,每年会给工厂节约¥3,600。

最大限度的利用超市区域的Bin库存的同时,还保证了先入先出原则,同时重货能进入到低层货位,方便了操作员。

由于加入预包装的流程,减轻了发货时的时间压力。

该系统优化了产品包装、上货位、发货的整个流程,方便了企业,并做到质量把控,完全实现了需求分析中的各项功能。

结束语

    基于超市思想和流程定义的软件目前已经在该企业仓库应用。新软件应用之后,仓库货位的碎片已大幅度减少,取货、发货时不需要查询多个货位。因为改变了包装箱签,降低了包装贴签的复杂度,同时提高了各个扫签环节的效率,节省人工的费用每年可达¥60,000。完全实现了最初的需求定义,并采用正则规则匹配货位,使得一些比较重的货可以进入相对低的货位,方便了操作人员,得到他们的认可。新的流程,完全符合精益生产思想,为企业的管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ERP管理系统 仓库管理 合金料库存 降低成本

中图分类号:F71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056-01

1.立项背景

据相关统计,仓库的库存金额占企业大约60%以上的财产,所以,仓库管理的够不够好,安不安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虽然企业在千方百计的改善仓库管理的水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如年底盘点时,仓库账目与实际库存量不符,有的甚至不能查明原因,连仓库管理员自己都不清楚。为了更好的管理仓库,宣钢自2007年4月开始实施ERP系统,并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不断对系统进行深化完善。如今,宣钢以ERP系统为管理平台,深入推行集中一贯制管理,建立起以ERP信息管理为中心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统一,在为企业增创效益、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ERP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简介

仓库的任务就是把各种物料按照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厂家,不同的品味进行分类,送达生产线。而为了使我们能够得到有效的,有价值的信息,我们首先要规划好我们的仓库物料管理流程。下面谈一下在SAP系统中的具体操作与细节:

2.1 入库流程

物资入库业务是库管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仓库根据采购订单的情况,进行实物进库的工作。收料统计按采购订单收货,整理物料后通知技检中心进行质检,按照材料的厂家、品味决定存储地点。

2.2 结算流程

宣钢结算系统数据的来源是三级DSS计量检验系统,宣钢技术人员自主开发的具有宣钢特色的三级DSS系统,包括原料进厂系统,计量系统、原燃料检化验系统,网上交库等数据支撑系统。通过这些系统的应用与集成,较好地解决了ERP海量数据的采集、准确和效率,使得宣钢的采购策略得以实现。交库后对应材料会自动转为四级库存类,可进行财务结算。

这里强调一点,对仓库而言,每个月底都要结算,并且双方需要对账,这个很重要。

①运行SAP程序:双击桌面上的图标

②登陆:运行后,将出现如下登陆画面(图1):

按“Logon”后,输入用户名及口令,回车将出现如下画面(图2):

③查询:输入查询条件,点运行,系统根据匹配的条件自动搜索、筛选处理,查询出符合条件的对应项目,供应商和物料对应的所有条款包括供应商编号、物料编码和采购订单号都显示在屏幕,选中需要结算的所有收货凭证保存。

④将SAP系统导入的EXCEL格式的结算条款明细表整理好,打印结算单,根据结算单结算。结算单提供的信息全面、具体,不仅能满足供应商开发票的需要,且清楚可见每一笔业务的检验结果,经奖励、扣罚后的结算单价,同时也便于我们具体分析进厂物料结构和采购成本。

3.ERP管理系统的实施效果

ERP管理系统在帮助企业管理及运行等诸多方面是不可多得的分析工具。将宣钢的实际情况与ERP系统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SAP系统实行物料管理,为降低原料成本提供了有力保证,真正实现了原料整个物流及资金流的衔接,使管理和业务流程进一步得到规范和优化。取得了比较好的管理效果。

3.1 ERP系统优化了管理效果。

夯实了管理基础,规范和统一了基础数据。作为河北钢铁集团的骨干子公司之一,宣钢公司生产工序工艺复杂、过程持续、流程长、环节多,长期以来企业很大的一部分利润空间被白白内耗。早在2007年,宣钢就开始实施SAP的ERP系统,打造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产销一体、管控衔接,不仅规范和统一了基础数据,而且提高了进厂产品质量,充分体现了质量进步,消耗降低的作用。

3.2 ERP系统堵塞了管理漏洞。

实施信息化后,任何时候,都可以知道库存是多少,消耗量是多少,何时达到报警线,由此推算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耗材进度,及时安排采购,在保障生产的前提下,既可以保持合理的库存,也能够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有效堵住了管理漏洞。

3.3 有利于质量跟踪,提高物料进厂质量。

通过实施ERP物料管理,实现了质量数据的实时、共享,能及时、全面提供进厂物资和产品的质量状况,为公司生产提供指导作用;实现ERP系统自动结算,建立了统一的收货、质检、结算管理信息平台,便于质量追踪,在系统内快速准确地查找相关结算物料的质量信息。

3.4 ERP系统提高了人工劳效

通过进厂数据的实时采集,采用ERP自动生成的原料交库清单进行交库,改变了过去手工结算的模式,大量的日常重复性工作由系统代替,不仅保证了交库数量、交库金额的清晰、准确,有利于提高结算效率和减少出错,同时减轻了业务人员、库管人员、核算人员、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各环节的工作效率,及时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篇3

关键词:六西格玛管理;DMAIC;物流服务质量管理;仓库;业务流程

一、引言

物流是供应链中的一部分,是对产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与消费地之间有效率和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存储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在当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物流企业只有树立起“以顾客为中心”的核心价值理念才能够处于不败之地。物流质量改进通过改进其过程来实现,在物流整个服务流程系统中,仓库管理人员是与顾客进行直接接触的物流企业人员之一,在极大程度上代表了企业对客户的态度,同时也掌握着顾客对企业感观的第一手资料。

六西格玛管理作为集合了多位质量大师的质量理论与世界上优质企业的成功实践的又一新的管理理念,已经开始在物流行业崭露头角。基于这一现实基础,本文指出仓库管理人员在操作流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病,在此基础上结合六西格玛优化工具对其进行改善。

二、西格玛管理

在统计学中,西格玛反映了一组数据中所有个体间的离散程度。六西格玛管理追求完美的质量水平:百万缺陷机会中的缺陷数(DPMO)不超过3.4(或过程能力指数Cp2.0,Cpk1.5)。随着六西格玛管理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其含义不再局限于一个质量目标,而是一套系统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是持续改进企业业务流程、实现客户满意的管理方法。六西格玛管理更加注重流程,它通过系统的质量流程改进,达到零缺陷的过程设计。

(一)西格玛管理的本质

六西格玛管理具有如下七大本质属性。

1. 以顾客为中心

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理念便是“关注顾客”。在物流行业,企业设置众多标准都是基于服务顾客的基础,作为服务行业,顾客满意度是物流企业成功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六西格玛管理在追求高顾客满意度上,“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主导了企业的整个六西格玛改进过程。在评价效果时,以倾听顾客的声音作为其最基本的原则;在选择改进项目时,顾客价值与经济效益是其需要满足的两个先决条件;在设定缺陷的标准时,六西格玛认为所有违反顾客满意原则、达不到顾客要求的都称之为缺陷;在组织架构上,以基于顾客导向的业务流程为基本模块。

2. 管理层的支持与参与

在六西格玛中,管理层的作用不再仅局限于监督,它更注重的是管理层的领导和带动作用。在Jiju Antony 等人对英国的部分企业进行六西格玛实施过程中关键因素的调查研究中更是肯定了管理层对于推动六西格玛管理的重要作用,“管理层的支持与参与是六西格玛项目开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业务流程改进过程中,从管理层开始接受相关培训,同时主动与仓库管理人员沟通,引导仓库管理人员主动提出在平时的流程工作中发现的弊病及自己对这一弊病的看法和应对方法,通过沟通了解,展开对流程的改进。同时,带动仓库管理人员与顾客的交流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3. 质量改进工具的大量综合运用

六西格玛管理在流程改进方面与诸多质量大师的方法体系类似,综合了大量的质量管理工具,其中包括七大质量工具――检查表、分层法、散布图、排列图(帕累托图)、直方图、因果图、控制图,头脑风暴法,卡诺分析,DOE等,将各种质量改进工具集成于六西格玛管理流程改进的各个阶段中。

4. 不同部门人员的参与与推进

六西格玛管理改进流程的实施方法贯穿于每一个项目中,项目成员须包括公司不同职能部门的成员,各自担任项目负责人/倡导者、黑带大师、黑带、绿带及普通成员,每个项目成员在项目小组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朱兰认为:改进活动应在项目小组的领导下,完成验证改进需求、决定改进对象、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控制过程以保持改进成果等工作。在对仓库流程进行改进过程中,公司需要在不同职能部门选取种子职员进行六西格玛管理培训指导,总结各个分部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集中解决。将各阶段问题的解决结果在公司内宣传,征求公司职员的意见深化改进。

5.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六西格玛的管理方法重点是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找出其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在六西格玛的流程改进方法中,以数据为主要衡量标准测评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识别影响问题的关键因素。在测评分析业务流程时,可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将问题因素权重化,在此基础上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工具对数据进行加工。

6.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六西格玛管理将项目阶段化,通过持续改进获得流程优化,类似于戴明循环(PDCA),每一次改进都是下一次改进的起点。在对业务流程进行改进时,不能急于求成,须循序渐进,针对每个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而一步一步地完成对业务流程的优化。

7. 全员参与

业务流程优化并非只有企业管理层及项目小组成员就足够,他更强调的是全员参与,在管理层及小组成员的积极推动下,可建立大规模的六西格玛培训计划,对所有各级员工都分层进行培训,说服全体员工严肃认真地推行六西格玛管理。

(二)西格玛管理的流程改进工具

1. DMAIC

Define:界定核心流程。

Measure:量评和监控问题。

Analyze:分析关键原因。

Improve:改善解决关键问题。

Control:确保绩效受控。

在DAMIC各个阶段中,本文使用的工具如图1所示。

2. DFSS

DFSS即Design For Six Sigma,它有两种经典方式,即 DAMDV和IDDOV。现在简要介绍一下这两种流程设计的方法。

(1) DAMDV:Define(定义),Measure(测量),Analyze(分析),Design(设计),Verify(验证)。

(2) IDDOV:Identify(识别),Define(定义),Develop(展开),Optimize(优化),Verify(验证)。

三、利用DMAIC优化物流仓库流程

通过调查F物流公司,得知其物流仓库业务流程主要分为两大类:到件和发件。两大业务流程细节如图2所示。

在日常工作中,操作流程时存在很多不规范操作,这些问题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顾客满意度。利用DMAIC优化物流仓库流程的步骤如下。

(一)Define:问题陈述

在调查中发现,仓库业务流程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流程中的某一操作失误,进而导致流程的不规范,延误快件的收发,降低顾客满意度。其中,大部分失误都是由于人工操作不规范、公司制度的不合理、快件面单填写不规范等引起的。

(二)Measure:检查表

根据对F物流公司某部门进行的调查,可以得出表1。

(三)Analyze:利用鱼骨图分析问题原因如图3所示

(四)Improve:参考各方面人员的意见形成亲和图

首先针对人员问题,该公司采用的奖罚制度为满分100分制,根据错误的不同扣除或奖励不同的分数,达到某一低分值时,予以开除。本文建议,以错误的百分比为标准进行奖惩,以此消除基层人员对于公司奖惩制度“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误解,以此调动员工积极性。同时,操作失误大多发生在新员工身上,公司可以在招聘时期设立一个培训部门,专门培训新员工,以加快新员工对业务流程的了解及对手持终端的熟练操作,从而降低操作失误率。

在仓库问题上,管理层人员需要发挥其领导及监督作用,实施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员工保持仓库清洁,促使全体员工互相监督、互相改进。

该公司的快件面单在地址填写处未能准确细分,导致大量快件地址填写不规范,给收派员派件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延误顾客获取快件的时间。建议在填写地址处,规定出省、市、街区/城镇,在此基础上,公司员工在顾客填写地址后进行检查;快件除派件员进行派送外,还有一些顾客会自取快件,因此应在面单上加入文件/包裹等分类并同步至系统中,以帮助仓库管理人员在顾客自取时第一时间找到快件。

在包装快件时,根据快件的种类使用不同的包装,以确保快件的完整。同时,加强对中转场的监督,提升分拣设备的灵敏度,降低快件错分的发生率。

(五)Control:控制并改进流程

在流程改进后通过调查问卷向顾客、仓库管理人员、点部管理层进行调查,建立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F物流公司点部的调查,发现了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利用DMAIC流程进行了改进与优化。希望公司能够聘请专业人士针对流程中的弊病加以分析,雇用专业黑带大师对公司的潜能性职员进行六西格玛管理培训与指导,从而强化公司业务流程,提高顾客满意度以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获取优势。

参考文献:

[1]陈京,杜兰英.物流企业的六西格玛管理战略[J].物流技术,2004(04).

[2]胡雅琴,何桢.论六西格玛管理的本质属性[J].企业管理,2004(10).

[3]王颖,何桢,刘曰波.精益六西格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05).

[4]李文超.六西格玛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创新[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06).

篇4

关键词:汽车;物流仓库;利用率

在汽车产业的运营中,仓库面积的合理使用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并且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仓库的利用率。但是在企业对物流仓库的实际管理中,存在可利用面积小和利用率低等现象,不利于控制企业的物流成本。针对这种现象,企业制定合理的措施来提升汽车物流仓库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汽车物流仓库管理中的问题

1.1供应链各节点的库存意识不强

在汽车物流仓库的存储中,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缺乏整体的存储观念,不利于提升汽车物流仓库的存储效率。供应链中的各个主体为了保证自身的发展,都具有自己的库存,虽然这种模式有利于供应链中单体的成本控制,但是不利于提升供应链的整体存储效率。例如在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中,根据周计划和月计划来筹集零件,会使供应链的整体存储达到最大值,继而会导致供应链的库存量整体偏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提升汽车物流仓库的合理使用效率。

1.2进口件的库存率较高

汽车物流仓库的进口件库存较高,不利于保证物流仓库的使用效率。主要是由于进口零件的使用具有一定时间的预定周期,导致供应链中的各个主体持有一个月以上的进口零件库存量,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物流仓库的存储空间。同时,由于零件的包装标准缺乏统一性,致使进口零件只能存储在货架的下层,不利于提升货架的使用效率。

1.3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在物流技术应用于存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导致物流技术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继而会影响物流仓库的存储效率。例如,产品供应商的设计尺寸和货架标准不统一、托盘尺寸不统一和材料性质不统一等问题限制着仓库利用率的提升,进而会降低物流的工作效率,最终会导致汽车物流库存的存储量过高。

1.4汽车企业缺乏对仓储的控制

汽车企业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对零部件的库存缺乏有效的控制,致使汽车企业的内部库存较高,不利于提升仓储的利用效率。例如在汽车企业的确认收货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供应商供应时间不统一的现象,汽车制造企业为了保证正常生产,会全数接收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而会增加仓库的存储压力,不利于提升企业的存储效率。

2.汽车物流仓库的利用率提升对策

2.1优化存储空间

在提升汽车物流仓库利用率方面,优化仓库的存储空间是有效的提升手段。在仓库的整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对仓库的货位、货架和巷道进行调整,才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仓库的利用效率。在货位的调整方面,企业可以将常用的货位放在便于提货的区域;对于货架的摆放,首先要根据货物的使用次数来进行摆放,其次要根据同种类型来进行摆放;对于巷道的设置,要保证运输货物的线路最短,并且要保证成本最低的原则。只有优化仓库的存储空间,才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仓储效率。

2.2根据要求选择货位

在物流仓储中,部分零件的面积较大,并且零件的尺寸缺乏统一性,难以有效地进行仓储管理,因此,只能采用地面堆放的方式进行堆垛。管理人员需要根据零件的不同尺寸来选择货位,并且在存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零件的利用效率来选择存储的货位。另外,零件的堆放必须满足消防的要求,要保证合理的通道和消防安全。只有在零件的堆放中选择合适的货位,才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仓储效率,进而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成本。

2.3货架层高的优化

汽车物流仓库的存储主要包括铁箱、折叠箱、托盘和专用料架的存储,在进行货架的设计的货位选择时,必须保证结构合理和成本最低的原则。在结构方面,要保证存储空间的合理性,铁箱、折叠箱、托盘和专用料架必须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同时要保证巷道的宽度合理性;在成本控制方面,企业在制定合理的货架优化方案后,要选择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案,要以价格最低的方式完成货架的建设和摆放。只有对货架的层高进行优化,才可以在固定的空间内创造最大的存储空间。

2.4优化承托方式

传统的物流仓库格挡方式是采用承托格挡,不利于提升货物的提取效率,并且不利于节约成本。针对这种现象,企业可以将格挡方式更改为铁丝网格挡方式。铁丝网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可以随意拆分,最大程度地提升货物的提取效率。另外,相比于传统的承托格挡方式,铁丝网经济实惠,可以降低仓储成本。

结语

在我国汽车物流仓库管理中,存在管理意识不强、结构设计不合理和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影响着物流仓库利用效率的提升。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相关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措施来优化仓库的设计,以便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仓储成本,并且可以提高仓储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红蕾.汽车制造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优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1(11):82-83.

篇5

[关键词]山区供电企业;选址布局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39

[中图分类号]F2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03

1 山区供电企业物资仓库选址布局现状

电力物资是支撑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实物载体,对于持续保障电力供应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需求,电力物资逐步由“分散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仓库作为物资存储的载体、物流网络的结点,其选址布局对于提升仓储配送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比如,科学合理的布局能够保证仓库在满足物资需求的同时,有效扩大平均覆盖面积、减少急救包数量、提高物资周转率,从而有效加快物流系统反应速度,降低硬件配置、人员管理、物资运输、资金占用等成本,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选址问题属于空间资源分配问题,是运筹学经典研究问题之一。选址问题的求解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方法,具体包括层次分析法、P中值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启发式算法等。目前,国内外对于仓库的选址布局研究也非常丰富,比如李婷建立了一个双层选址模型,并设计启发式中心聚类算法进行求解,对电力仓库二级仓库的选址问题进行了研究;刘春辉针对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和配送时效要求高的特性,在满足物资及时供应和仓储能力的前提下,建立周转库集合覆盖选址布局优化模型,对周转库的选址及数量进行了优化;覃铭从运输成本、仓库建设成本、仓储成本及惩罚成本四个方面构建了以成本最小为目标的数学模型,从而对仓库选址进行计算研究。以上研究大多以数学模型为主,且没有体现出山区特点,给山区供电企业的实际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山区供电企业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SG供电局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山区供电企业物资仓库选址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原则,并以此构建山区供电企业物资仓库选址布局评价模型,为山区供电企业的物资仓库选址布局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2 仓库选址布局管理现状和问题

电力物资品类众多,且不同品类物资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具有较大差别,因此对于物资储备网络结构要求较高。目前,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明确了物资仓储资源的整合和网点规划要遵循保证供应、集中管理、统一配送三大原则,确定了仓储规划主要内容,即在电网物资未来需求预测基础上,提出合理的仓储网络层级划分、仓储数量、仓库面积和配送管理模式,以实现提高服务质量并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经过分析发现,目前电网企业的网点规划能力不足,存在资源浪费和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仓库布局不合理,仓库数量太多且缺乏统一规划,各供电企业为满足物资需求,不断增加仓库数量,从而导致管理成本不断增加;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自然环境对于物资需求频率、需求量及配送时间具有较大影响,但现有研究的电网企业物资仓库选址没有体现不同地理、气候条件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对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山区,缺乏针对性的原则和标准,无法有效指导山区供电企业的物资仓库选址布局;电网企业对于区域物资需求量缺乏合理预测,仓库规模配置不合理,服务范围界定不清晰,导致库存利用率低下,平均物资储备金额过大,仓库周转率低。

3 山区供电企业仓库选址影响因素与原则

仓库选址布局研究主要是确定仓库数量、位置及服务范围。目前,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物资仓库结构为“区域物流平台+急救包”管理模式,其中,急救包处于各地市供电企业物资仓库层级结构的最底层,负责班组生产、应急抢修所需物资的存放,是本文选址布局研究的主要对象。

3.1 选址布局影响因素

科学、全面的选址布局影响因素分析是合理确定山区急救包选址布局原则的基础。资料研究发现,目前选址布局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和快递行业,比如郭小萍对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的影响因素总结为市场需求状况、便利性、城市发展规划、网点设施状况等,刘海涛对快递企业的网点布局影响因素总结为地理交通环境、便利性、服务半径、覆盖率等。电网企业物资仓库选址布局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从SG供电局实际出发,按照收集、筛选、评价三个步骤实例分析山区供电局物资仓库选址布局影响因素。

首先,收集影响因素。按照全面性、真实性原则,通过访谈调研、理论研究、经验总结三种方式对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多维度梳理,进而构建形成影响因素集合。根据研究发现,影响SG供电局急救包选址布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员及硬件配置、自然环境、行政区域划分、周转率、抢修时效、交通条件、覆盖范围、运输距离、线路条件、建设及运营成本、区域供电量、设施O备配置状况、年度物资出库量、相邻急救包距离。

其次,开展因素筛选。为确保影响因素能够真实反映急救包选址布局的实际状态,按照有效性、可比性、MECE原则对影响因素进行筛选,进而剔除无效因素。

最后,确定影响程度。为科学确定所筛选的因素对山区供电局急救包选址布局的影响程度,特采用专家评分法,在SG全局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影响因素评价工作,以打分的方式确定了各因素对仓库选址布局的影响程度。山区供电局物资仓库选址布局影响因素筛选及评价结果见表1。

3.2 选址布局原则

根据山区供电企业物资仓库选址布局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选择排名靠前的因素进行分析、提炼,总结形成山区供电局急救包选址布局原则。

3.2.1 交通便利原则

急救包到最远运维点的车程对急救包选址布局影响程度最大,是影响急救包选址布局的核心因素。到最远运维点车程主要由交通条件决定,交通条件越好,则车程越短,更加满足运维及抢修需求,因此,可将其提炼总结为交通便利原则。

交通便利原则是指急救包的选址布局需要确保急救包覆盖范围内的道路畅通、安全、无阻赛,交通条件好,能够满足日常运维及应急抢修的时效要求。具体体现为:急救包到最远运维点的车程适中,不能超过应急抢修的时效要求;急救包补货运输车程适中,不能太远,造成补货困难,增加补货成本;急救包与相邻急救包距离适中,便于紧急调拨。

3.2.2 区域差异原则

急救包所处自然环境对急救包布局的影响程度排名第二,是影响急救包选址布局的关键因素。山区供电局地形地貌复杂,存在平原、丘陵、山区等不同类型的区域,且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山林地区雷雨、冰霜天气较多,道路崎岖、交通复杂;平原地区气候影响较小,交通相对便利,电力设施设备故障较少。因此,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可体现区域的差异性,自然环境因素可提炼总结为区域差异原则。

区域差异原则是指急救包选址布局需要考虑不同区域自然条件所带来的布局影响。主要体现为不同区域的应急抢修次数和物资需求量不同,山林地区应急抢修频繁、物资出库量较多,而平原地区的应急抢修次数较少,物资出库量相对较少。因此,急救包选址布局需要考虑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以及由于环境所带来的出库频率和出库量的差异,根据不同区域自然环境、抢修条件进行合理优化。

3.2.3 效益最大原则

调查结果显示,急救包覆盖面积与供电量、周转率考核情况、建设及运营成本、年度出库物资金额对急救包布局的影响程度排名三到六,是重点影响因素。急救包的覆盖面积越大、周转率表现越好、建设及运营成本越低、年度出库金额越大,说明其在一定的成本条件下,能够满足更广、更多的物资需求,所产生的效益也更大,因此可将以上因素提炼总结为效益最大原则。

效益最大化原则是指急救包布局要考虑不同布局条件下的效益情况。可从整体和个体两方面体现:一方面,从局层面看,急救包的整体布局需要符合效益最优原则,尽量减少急救包数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对单个急救包而言,需要在满足运维抢修需求的条件下,扩大急救包覆盖面积、增加区域用电量、提升物资周转率。

4 山区供电企业仓库选址评价指标体系

鉴于定量研究的仓库选址模型过于量化、实际应用难度较大、数据精度要求高等难点,本文特从山区供电企业仓库选址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原则出发,充分考虑仓库管理人员、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合理构建山区供电企业仓库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评价体系对SG供电局急救包选址布局进行优化。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山区供电企业仓库选址评价模型的构建包括三个步骤:选择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赋权、制定评价标准。

首先,选择评价指标。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全面、准确、客观评价仓库选址布局的基础。本文从评价目标出发,根据建立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参照一般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经验,围绕山区供电企业仓库选址布局优化原则,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梳理各原则所对应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可对比、可量化的基本要求对因素进行筛选、优化,进而以筛选的因素作为仓库选址布局评价指标,构建形成数量完备、结构清晰、内容准确的指标体系。

其次,评价指标赋权。指标赋权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用综合评价包括: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变异系数法、对偶加权、平均系数等方法,且各类方法的优劣不同、适用条件各异。本文根各赋权方法的特点,确定采用德尔菲法,对仓库选址布局指标进行赋权,一方面是由于指标维度及数量较少,不适用于复杂的定量赋权方法;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融入仓库管理人员及专家的意见,从而保证评价结果也能够实际应用。

最后,制定评价标准。山区供电企业仓库选址评价需要建立在各分项指标评价的基础上。因此,合理设计每一项指标的评价标准,是综合评价的基础。评价标准的设计需要以评价对象在各指标方面的实际表现为主,由于客观条件影响,不同地区供电企业在交通条件、区域特征存在差异,因此,不同供电企业的指标评价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别。具体而言,评价标准的设计需要围绕各指标,对评价对象所有仓库选址候选点进行分析,确定各指标的实际表现情况,并以此为依据等差划分评价等级,设定评分规则。

根据以上步骤,构建的山区供电企业物资仓库选址布局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4.2 指标体系的应用

SG供电局位于粤北山区,地处南岭山脉南部,峡谷众多、山地陡峻,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超过80%地区为山地丘陵地区,交通条件复杂。全局71个物资仓库,分布于3区8县,地理位置较为分散,管辖范围较大。本文通过对SG供电局71个急救包进行实地调研,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确定了各物资仓库的现状,并应用山区供电企业物资仓库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对所有急救包开展了评分,评分结果见表3。

基于对物资仓库选址的评价结果,SG供电局物流中心联合设备部、仓库管理人员对得分较低的仓库进行实地考察,确定了3分以下的7个仓库具备实际优化的可行性,并依据各维度评分情况,参照仓库优化建议表(表4),采取了对应优化措施,有效减少了物资仓库数量,节约了物资仓储配送成本,提升了物资管理精细化水平。

5 结 语

本文选取了SG供电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资料分析、经验借鉴等多种方式,分析了山区供电企业仓库选址布局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炼总结,形成了交通便利、区域差异、效益最大三大仓库选址布局原则。基于仓库选址布局影响因素和原则研究结果,本文构建了山区供电企业仓库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并对SG供电局71个物资仓库进行评价。SG供电局物流服务中心根据评价结果,联合设备部对得分较低的物资仓库进行实地考察,确定了优化的可行性,并采取了相应的优化措施,最终对7个物资仓库进行了合并、撤销等优化处理,有效验证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婷,胡庆东,张国英,等.电力物资仓库布局选址问题研究[J].物流科技,2011(7).

[2]刘春辉,刘鹏,赵艳丽,等.基于集合覆盖的电力物资周转库布局优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3).

[3]覃铭.电网企业仓储网络布局优化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5

[4]郭小萍.商业银行网点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5]刘海涛.快递企业城市网点布局与优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6][美]明托(Barbara Minto).金字塔原理[M].汪洱,译.佛山:南海出版公司,2011.

篇6

关键词:标准化;仓储管理;水电厂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前言

物资是企业核心资源之一,作为水电厂物资管理关键业务之一的仓储管理是物资集约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仓储建设及管理对于保证物资供应,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和分析

水电老厂多存在仓库硬件条件差,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库容利用率较低。仓管人员多是从非物资专业岗位转岗而来,年龄构成偏高。计算机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停留在做账的层面,管理基础薄弱,仓库运作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

水电厂需要制订标准化仓库建设方案,成立组织机构,确立仓储标准化建设工作目标和具体计划,统一仓库建设标准,确定改造建设与规范管理相结合。通过完善硬件标准、提高仓储作业机械化,提升仓储服务水平。合理规划仓储资源,借助标准化和信息化,对电厂物资管理及仓储配送进行规划和完善,不断提高仓储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作业效率。

二、仓储标准化探索与实践

1.建设标准化

(1)将标准化方法运用于仓库建设改造设计中,从实体改建、管理优化和信息技术支持三个方面对仓库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并完成详细建设方案,规范仓库建设标准,规范仓库外观标识和仓库内部功能分区,统一设置仓库命名和系统编码规则,规范库容库貌,统一明确仓库设备设施及定置化要求,结合实际合理配备计量检测、装卸搬运、消防安保、仓储办公等设备设施。根据电厂原有库房条件,新建和改造相结合,标准化建设库房、配置吊装搬运设施设备、完善标识、梳理流程、建立健全工作标准、管理标准。

(2)充分应用现代仓储配送体系建设理念,配置高效仓储设备,建立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引入条形码、RFID等物流信息技术,实现仓储配送管理的标准化、智能化、可视化。改善库房条件、库存物资的保管环境。颜色、分区定置标识、操作标识、安全标识统一。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在原有仓储资源的基础上,合理优化配置,内部结构更加符合现代仓储的分区存储管理要求。改造后仓库分为作业区和仓储区两个区,作业区包括装卸区、收货暂存区、待验收区、不合格品暂存区、出库(配送)暂存区和仓储装备区等六个分区。

(3)仓储配送体系建设与改善,在现有仓储资源的基础上,合理优化配置,分级分步实施。同时,兼顾建设改造与保障供应的关系,在确保物资可靠供应的前提下进行建设改造,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既满足当前物资供应需要,又从发展的角度,考虑未来物资供应对仓储配送体系的需求。高效仓储设施、设备叉车、行车、地磅、堆高车、托盘等物流设施设备的配置,提升了仓储作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安保消防设施消防器材、防入侵系统、监控的安装保障了仓库的安全和可视化。

2.管理规范化

理顺仓储管理的职能、权限、流程,制订并完善仓库班岗位工作标准、仓储管理标准和相关制度,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仓储标准、制度体系,涵盖了全岗位、全业务和全流程

(1)推行标准化仓储管理,统一仓库管理模式,按流程作业;优化模式,推行物资分类差异化配送,积极探索仓库管理员“AB角”模式。规范物资验收入库、在库存放、调拨出库、退库补库、库存盘点、物资报废等各业务流程,建立仓储质量管理体系,仓库管理组织架构合理,流程进一步优化,健全仓库管理标准制度系。

(2)建立储备定额管理,建立健全库存物资供应和消耗的基础数据收集与管理机制,分析、检查定额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满足生产、应急需求,优化库存配额,降低储备成本;常态化“清仓利库”、“一本账”,严格落实“先利库、再采购”的原则,控制库存金额。盘活各类储备物资和库存积压物资,推动物资的高效周转和有效利用。

(3)创新方式,建立以计划分析为基础的平衡利库机制、需求为导向的供应模式。建立储备物资协同管理机制,对各种属性物资实施统一管控,提升项目结余物资、库存积压物资利用效率。积极持续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有针对性的解决仓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以点带面,以系列QC成果提升仓储整体管理水平。

(4)提升仓储人员素质、服务水平。通过每月组织的技术问答培训增加员工业务素质,通过每周的班会安全活动及持续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提高物资供应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

(5)以“确保安全,准时快捷、服务优质、配送优化”为仓储配送管理原则,以“六最”为目标,即最少环节、最短距离、最低费用、最高效率、最大效益、最佳服务,实现对项目暂存物资、周转物资、定额储备物资、应急储备物资、工程剩余物资、废旧物资的统一管理,对集货、分拣、配货、配装、送货、交接、验收、现场服务等物资配送全过程管理,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6)加强废旧物资管理。废旧物资的仓储管理是多数仓库的弱项,屡屡在各种内外部审计中发现诸多问题,且多是反复性的如出入库不规范、账务不清、物资堆放混乱、处置随意等。基于绿色供应链理论,结合物资集约化、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从废旧物资拆除交旧、仓储、处置、再利用等环节构建水电电厂资源再利用绿色链。

三、成效

全面开展标准化建设,将管理流程优化以制度及信息系统予以固化,将专业管理标准体系融入企业标准体系,形成一个整体协调、完整规范的物资仓储标准体系,促进企业标准化工作不断深化本成果将标准化管理工作与仓储业务工作相结合,应用国网仓储标准化成果实现了仓储标准化工作在电厂仓储管理中的落地,解决了电厂仓储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以“管理标准化、建设实用化、运转高效化”为原则,推进仓储标准化管理与建设,符合外观、分区、编码和定置化“四统一”要求的标准化仓库初步建成,库存管理从粗放向集约、精细化、精准化转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售后物流;循环取货;路径规划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035-03

1引言

汽车物流是涉及面广、技术复杂度最高的领域之一,而零部件物流配送又是物流系统良性运作并持续优化的关键环节。

2零部件配送流程及问题分析

2.1零部件配送流程介绍

假设公司共有9个零部件售后仓库,由配件中央总库CPD、6个发货仓库、2个非发货仓库组成。公司现有的售后网络布局为多级仓库布局,其中1101至9106为发货仓库,1001、1002为非发货仓库。上海大众零配件放于CPD与发货仓库中,当两者库存不足时,将配件放在非发货仓库。发货时,CPD需要集齐所有发货仓库的配件才能发货,非发货仓库也能直接向CPD供货。每个发货仓库储存一定种类和数量的零部件,同时7个发货仓库储存的零部件的种类各不相同。

2.2针对零部件配送流程的问题分析

随着需求量的增大,零部件在配送过程中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由于各个任务量到CPD的距离不等,各个发货仓库到达CPD的时间一般不一致,当时间来不及时就会导致订单需求无法及时完成;由于每天的订货量较大,但CPD总库及各个发货仓库的库存有限,两个非发货仓库对发货仓库的补货不及时造成订单也无法按时完成等。

针对零部件售后物流配送系统中存在的缺货、存货不足以及补货不及时等问题需进行流程优化、配送优化、补货策略等的改进,充分实现多级仓库协同一体化的零部件同步化配送,以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3多级仓库网络规划设计

3.1公司现有仓库布局

仓库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仓库的基本情况类别1仓库编号1面积(m2)1距CPD路程(km)发货仓库1CPD14200011011360016.4110211500013.211031100013.9110411450013.7110512500013591061211812.0非发货仓库110011500015.310021900014.1

3.2新建仓库选址及规模

为了提高订单完成率和实现多级仓库配送同步化的目标,这就涉及非发货仓库对新建仓库的补货量以及CPD对新建仓库的订单分配量,企业追求的最终目的是运输成本的最小化,而运输成本的最小化必然与各个路段的距离和运输费率有关,必须考虑它们之间的距离,力求运输成本最小,基于以上各种因素的考虑,在众多的仓库选址方法模型中,重心法是最佳选择。

(1)重心法进行决策的依据是产品运输成本的最小化,涉及的数据也是理想化的,这样就涉及如下几个假设前提条件:

第一,运费是不随运距变化的固定的部分和随运距变化的可变部分组成,而在此案例中,运输成本在公式中是以线性比例随距离增加的。

第二,配送中心所处地理位置不同会导致成本出现差异,而现在假设此差异不存在,也就是说此项目中的运输成本是以运输费率的形式出现,是单位化的。

第三,模型中发货仓库与CPD、发货仓库与非发货仓库之间的路线假定为直线,而实际应该选用的是运输所采用的路线总路程,而不是位移。

第四,不考虑零部件物流公司经营可能造成的未来收益和成本的变化,保证此决策环境的相对静止。

(2)模型建立

重心法的具体运用第一步是设有n个分销中心,它们各自的位置坐标为(Dix,Diy)配送中心的坐标(Cx,Cy),因为总费用=单位运输费用×运输距离×运输量。

Hi=RiDiQi

Di=(Cx-Dix)2+(Cy-Diy)2

Di――配送中心到第i分销中心的距离;Qi――运到第i个地点或从第i个地点运出的货物量;Ri――第i个分销中心到配送中心的运输费率。

设配送中心到各用户的运输费用之和为H,则

H=n1i=1RiDixQi

=n1i=1RiQi(Cx-Dix)2+(Cy-Diy)2

公式可简化为:

C*x=n1i=1RiQiDix/Di1n1i=1RiQi/Di

C*y=n1i=1RiQiDiy/Di1n1i=1RiQi/Di将数据代入上述重心法公式中得出新建仓库坐标为(3.3,2.3),并大概推算出新建的仓库的库容为7072m2。

4零部件同步化配送

4.1多级仓库循环取货模式

用循环取货(Milk-run)物流模式取代传统的配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零部件同步化配送,提高订单的完成率,还能充分利用资源,降低物流的成本。

4.2循环取货路径规划

(1)C-W节约算法原理

图1C-W节约算法原理

此时节省的运输距离为:

d=d0i+d0j-dij>0

不难看出,进行循环取货的路径设计既有利于配送的同步化也有效降低了车辆使用成本和环境污染成本。

(2)改进节约算法模型

改进的节约算法流程如图2所示。

利用节约算法确定配送路线,根据车辆运载能力、各仓库间距离以及订单的需求量,制定零部件售后同步化配送的方案。

目标:外库与总库发货的同步性和补货的及时性。

假设:(1)栏板车的速度始终为45km/h;

(2)一天中路况情况大致一样;

(3)拣货及时。

约束条件:栏板车的容积限制(大约23、短驳时间有限)。

根据仓库的布局,求各仓库间最短距离,简化线路如图3所示(单位:千米)。

图3简化路线综上,根据最短路径法得最短路线为A―B1―C1―D和A―B1―B2―C2―D,其路程为2.4千米。

后根据各仓库间最短距离矩阵、各仓库间行驶时间距离矩阵以及各仓库发货信息计算出各点的节约值距离矩阵。改进的节约算法求得的优化路径如图4所示,车辆调度如表2所示。

图4优化路径结果

表2改进的节约算法优化路径车辆1车辆行驶路径1运输总距离(千米)1装载体积(立方米)1实际装载率(%)11110311011102CPD1103110.11231100211104110291069107CPD1104110.55118.08178.6311102CPD11021321231100411104CPD110417.41231100519106CPD9106141231100

根据节约算法求得的计算结果为:此次短驳过程共走9趟,比原来少了5趟车程,运输总距离为64.04千米,较原来减少19.45千米,平均实际装载率为97.6%,比原来提高了54.53%。

4.3循环取货下同步化配送效果分析

在此过程中,循环取货的应用解决了各仓库到CPD的距离不等而使零部件到达CPD的时间不一致问题,实现了零部件同步化配送。通过对节约算法模型的改进,进行循环取货路径的优化,减少了运输距离,提高了车辆的装载率。运输距离的减少、资源的有效利用既减少了物流成本又符合当今低碳物流理念,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

5结论

本文主要是对循环取货模式的阐述及对循环取货路径的优化,基于该模式来实现多级仓库协同一体化的汽车零部件的同步化配送。通过新建仓库、建立多级仓库协同一体化机制以及应用取货模式对多级仓库进行协调优化从而达到多级仓库的协同一体化,提高订单完成率,降低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孙凤英.汽车配件与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姚城.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运作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1.

[3]车昱.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循环取货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4]郝海,熊德国.物流运筹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篇8

1多级配送概述

1.1多级库存管理的含义

多级库存管理是随着企业规模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单一的库存管理已难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因此,需要通过多级库存管理来实现企业内部库存管理的优化。多级库存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60年,是基于学者Scarf和Clark的研究结果而形成的。他们认为,在进行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建立多个层级的库存管理,而企业中如果存在一个库存的联结点,即可以通过该库存连接上下游之间各个节点的库存管理以满足在途库存管理的需要,建立起多级库存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进行库存管理的时候,不仅是需要检查节点库存的管理情况,而且需要检查各个节点上下游之间的库存管理情况。在进行多级库存管理的控制情况下,企业的库存管理不能仅仅是满足企业生产运营的需要,而且需要通过多级库存管理,来满足企业整个供应链的平衡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库存管理不仅是企业单一的库存管理,而需要将库存管理上升到企业的整个战略管理的层面上,是一个服务于整个供应链系统上的库存管理内容。也就是说,企业的多级库存管理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各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减少由于需求层级的变化而带来的管理变化,进而预测需求的差异叠加,以及供应链中的各种不确定性。

1.2多级配送系统优势分析

多级库存管理和单级库存管理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单级库存管理是构成多级库存管理的基础性内容,当多级系统中各环节成员只根据其相邻下级所给出的信息数据进行决策时,那么供应链整个系统中就存在着放大的趋势,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牛鞭效应”。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上各个环节进行决策的基础性内容就是需要分析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需求信息预测、订货批量效应、价格波动效应及限额配给。为了减少牛鞭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根据一定的方法来加强供应链上的管理,也就是通过信息共享、协调订货或者减少订货期等手段来解决牛鞭效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当配送中心出现货物短缺时,多级配送系统从生产商到销售商的响应时间会增加,从生产商到销售商的总提前期是各个层级的提前期的总和。库存成本和配送成本增加,也会导致配送中心的自身成本变得十分高昂。随着供应链环节的上移,需求的波动不断增多。在配送系统中增加层级将会导致牛鞭效应。因此,在供应链上实施销售点数据信息共享,使供应链中每个成员都能按照顾客实际需求进行更准确的预测,从而减少需求预测的变动性,进而减少牛鞭效应。同时,实施共同预测与共同计划,能保证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调;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来设计零售商的库存补充控制策略,由于零售商与最终顾客的消费有关,因此关键在于补充零售商的库存,常用的方法是由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和连续补货策略。通过先进通信技术可以缩短信息传输和订单处理的信息提前期,并且通过直接转运来缩短运输提前期,通过实行柔性制造来缩短制造提前期,通过事先送货预告缩短订货提前期。提前期缩短了,那么需求的变动性也相对减少了。而要减少订购批量,则需要减少与固定订购费用有关的订购、运输、验收费用,可以利用电子订货系统来减少订购费用,订购批量的减少可以降低供应链中相邻两个环节积累起来的变动量,从而减缓牛鞭效应。

2基于多级库存管理的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网络的设计

2.1设计目标

合理的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网络设计保证了连锁企业的运作效率,其中库存系统是连锁企业保证门店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传统的配送网络设计中,通常只考虑了运输成本和设施选址成本及分销中心库存成本对系统总成本的影响,而没有考虑门店和配送中心多级库存系统对成本的影响,所以本文在构建配送网络模型的过程中考虑到多级库存系统对总成本的影响,力求达到总成本最优。

2.2数据的规范与处理

在对连锁企业配送网络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物流配送网络约束要求,然后在现有的仓库节点中认为确实应该保留作为一级仓库的,在模型的规划约束条件下被赋值为1。另外,从一级仓库到所覆盖区域配送网点的运输时间是基于现有的道路及交通状况所做的优化计算,没有考虑未来的道路规划发展情况。因此,对入选方案的部分仓库也应作出城区规划调整,方案调整后,提出新的优化结果。在模型构建中,对数据的规范和处理有如下方法。(1)仓库定位。在电子地图上把一、二级仓库、临时库存的坐标全部进行定位标出。一级仓库在原有的一、二级仓库中挑选,设计成辐射区域的中心仓库要满足门店时间服务的需求。(2)数据提取。在电子地图上提取每个一、二级仓库对临时库存的距离与时间参数。(3)数据转换。配送服务区域的分类:服务城区为商业中心及大型住宅小区等人口高度集中的区域,在此范围内的临时库存要满足2小时的配送要求。比照电子地图,划出范围,除此以外的地区为郊区。特殊情况下,郊区4小时配送服务要求由一级仓库响应,乡镇6小时配送服务要求由一级仓库响应。按照0~1规划和覆盖理论的要求,以临时库存为主体,如果能在一、二级中心仓库的覆盖范围内(2、4、6小时的响应时间),它们对应的交叉点的模型参数值就为1,否则就为零,为1的含义是这个临时库存可以被对应的一、二级中心仓库所覆盖。

2.3模型建立

模型的目标函数是所有的一、二级仓库数目最少,约束条件是所有的临时库存至少要被一个一级或二级仓库所覆盖,具体的数学表达方式如下:表示第个候选一级仓库,即原有的一级仓库或二级仓库;表示第个临时库存;表示第个临时库存是否被第个候选一级仓库覆盖,若被覆盖,就为1,否则为0。根据物流公司的服务水平要求得到,当临时库存位于城区,从第个候选一级仓库至第j个临时库存的时间小于2小时,或临时库存位于郊区,从第个候选一级仓库至第j个临时库存的时间小于4小时,或临时库存位于乡镇,从第个候选一级仓库至第j个临时库存的时间小于6小时,则=1;否则=0。因此可以得到规划模型:目标函数:,即一级仓库的数目最少;约束条件:。

3网络设计优化后的效益分析

3.1服务水平的提高

由于原来的仓库网点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经济的发展,其道路拥堵和便利性变差,这次规划后确定的一级仓库一般都具有比较好的区位交通条件,这样不但可以缩短对应急抢险的响应时间,也减少了配送时间,表1是经过优化后得到的指标分析结果。表1仓库管理各项指标分析指标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存货周转率(%)3.243.363.114.21仓容利用率(%)0.380.390.360.61存货周转期(天)22222319货物损耗率(%)0.110.120.150.09由表1可以看出,通过企业多级配送的效率优化,企业的各项仓储管理指标都得到了优化,特别是仓容利用率通过优化仓库的布局,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解决了公司因为规模扩大而带来的仓库不足的问题,节约了新建仓库库房项目成本的支出。

3.2弱化“牛鞭效应”

原来采用的是三级库存管理系统,每个层级的仓库数量较多,某些仓库只要稍微增加一点需求,就会向下游节点的仓库产生巨大的放大效应,从而放大整个企业的库存量。优化设计后不但减少了层级数量,且大量减少了一、二级的仓库数量,导致牛鞭效应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削弱。虽然库存降低的程度和仓库的管理水平也有关系,但是库存量的降低很多时候是必然的。

3.3运营成本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