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采购管理相关知识8篇

时间:2023-09-18 17:01: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采购管理相关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采购管理相关知识

篇1

关键词:油气管道项目 物资采购 管理风险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天然气及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就使我国油气管道行业遇到了发展的黄金期。管道运输在油气运输中占有很重要地位,其质量与大众生活、能源安全等密切相关,所以应受到足够重视。

一、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管理的意义。

在油气管道工程中,物资采购常常在项目总造价中占有很大比重,甚至超过50%。物资采购在整个油气管道项目中占有这么大的投资比例,使物资采购状况直接决定了管道项目运行效果的关键因素。物资供给是油气管道项目生产的基础,生产中用到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都是从采购中得到的;没有采购则不具备油气管道项目生产需要的基本条件,没有充足的物资供给就不能顺利开展生产活动。所以,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是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具体的物资采购过程中,任何一种采购都必须确保所采购物资的质量都符合油气管道项目的生产标准,应该始终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核心,以符合项目标准为责任。物资采购管理是当前工程建设滚利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环节,应该将物资采购管理活动始终贯穿于风险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中。所以,采购活动与采购管理对油气管道项目建设的每个阶段都有重大影响。

二、物资采购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物资采购风险,一般指的是在具体的采购中可能发生的一些意外状况,造成所采购到的物资不能满足项目需要或者不利于项目收益的提高等。因为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金额在总工程投资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对项目总工期及质量有重大影响。所以控制采购风险是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管理的核心内容。有效预防物资采购中的风险因素,有助于施工单位依照合同履行自身的职责,有助于保证项目成本目标、工期及质量的实现。从油气管道项目中标到签订合同再到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工程竣工及验收,各个环节都需要对所使用的物资进行风险管理。由此可见,加大对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收益、提升自身市场竞争的最有效手段。笔者调查发现,在油气管道项目的物资采购过程中,其风险主要出现在以下几点:

1、物资采购方案中的风险。

物资采购方案是整个油气管道项目中物资采购工作开展的依据,所以采购方案的合理性及精准度直接决定了采购活动的成败。在具体的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因为采购者没有准确估计市场行情,导致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使实际金额与计划金额有很大差异,严重超出的计划数目,从而严重影响整个油气管道项目生产活动的开展。如果所采购的物资过早地大批量融进施工现场的话,势必会导致严重的物资积压,就会大幅增加物资管理及堆放场地的成本。另一方面,如果物资没有依照施工进度的需求按时送达施工现场的话,就会因物资供给不足而导致代工损失,直接影响工期及进度。可见,油气管道物资过早或者延迟送达施工现场,都会对工程的进度及利润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运行成果。

所以,为了确保物资采购与油气管道项目的施工进度高度匹配,应该严格根据物资管理制度策划出合理的、精准的采购方案,并将整体采购方案分成精细的分期审核体系,项目管理部门应严格审核采购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全面预测采购方案是否有利于施工实际的状况,调查实际采购与方案目标是否一致,针对采购方案中的不合理细节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纠偏。只有借助严格把关及科学管理,才能有效预防由于不合理的采购方案而引发的采购资金风险。

2、供货商引发的风险。

近年来,油气管道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使得更多的企业都投身于管道建设。在数目众多的油气管道供应商中,其生产条件、资质等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很可能会出现由于物资供应商不能及时供货而影响工期的状况;可能会因供货商所提供的油气管道物资质量、数量不达标,而导致物资积压或者影响施工质量等问题的出现;还可能部分供货商诚信意识不强而出现严重违约现象,导致出现合同诈骗风险。

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在油气管道物资采购中,较为常见的风险是质量风险。在油气管道市场中,因为激烈的竞争很多物资供应商不得不大幅降低利润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其还必须严格控制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很多油气管道物资供应商虽然从整体上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但是也大幅降低了产品的质量。不断暴露出来的产品质量问题,也给油气管道项目采购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材料质量是油气管道项目建设的生命,其直接关乎油气企业的兴衰存亡,可见,物资质量管理在油气管道项目中必须被高度重视,并常抓不懈。在市场经济中,油气管道项目已经在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想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求生存,就必须严格控制物资采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所采购到的物资质量能完全符合油气管道项目建设的实际需求。

因此,在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必须建立健全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成本风险、大幅提高物资质量。在具体管理中,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应详细而全面地调查供货商资质,深刻了解其服务态度、价格水平、交货能力、生产能力。②小批量抽检供货中的产品,针对重要的油气管道物资,应该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供货商的车间进行监督生产。③严格检验需要入库的物资。入库检验是确保油气管道项目材料质量的主要环节,也是杜绝不合格品进入施工现场的有效手段。④评价与考核供货商,并和表现良好的供货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总之,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在整个油气管道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其管理成效直接决定了项目建设的成败。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充分重视对油气管道物资采购的管理,全面分析物资采购中的风险因素,并积极制定有效措施予以应对,确保油气管道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企业利益相关者 财务治理机制 财务决策机制 财务激励机制 财务约束机制 财务披露机制

一、引言

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人、财、物的合理调配,优化各种资源的配置,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财务作为的中枢神经,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财务在此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有效的公司财务治理机制是企业健康持续运行的基础,是企业开展各项其他工作的重要前提。一直以来,公司的财务治理机制受传统财务理论影响,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开展各项经营、生产和管理活动,忽视了其他利益群体应在公司治理与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享有的权利,将公司的发展置身于社会关系之外,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不仅损害了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而且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好的声誉,甚至抑制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日渐深入人心,更多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开展,EVA和平衡计分卡等涉及企业诸多利益相关者的战略工具被企业越来越广泛的接受,打破单一利益主体的传统财务治理机制,构建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新的全方位财务治理机制,成为企业管理的新要求。这些研究虽然涉及到通过从社会责任角度或基于共同治理的理念角度来完善公司的财务治理机制,但是对于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的内容不够完善;共同治理机制理念下的财务治理机制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这种现状下的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独立于市场结构之外,忽略财务活动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无视财务活动背后所体现出来的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不利于公司财务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的施展。企业的生命力绝不是来自股东而是来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因此,基于共同治理机制的理念应该继续得到理论的支持,对于公司的管理和财务的治理都应该引入利益相关者。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嵌入到财务治理机制当中,尝试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机制,以实现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共同治理。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的影响

( 一 )利益相关者界定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萌芽始于多德(Dodd,1932),但利益相关者作为一个明确的理论概念是在1963年由斯坦福研究所提出的,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clarkson,1998)。”弗里曼(1984)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过程的任何个人和群体,正式将社区、政府部门纳入到利益相关者的范畴之内。克拉克森(1994)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的活动中投入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财务资本以及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承担了一定风险的群体”。杨瑞龙、周业安(2000)认为“凡是能够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都是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只有当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投入专用性资产时才转化为真实的利益相关者”。贾生华、陈宏辉(2002)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中进行了一定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企业实现目标过程的影响。”本文认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应当包括所有对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完成产生影响或受企业发展影响的群体或个人,如员工、顾客、供应商、股东、竞争者、媒体、社区以及能够帮助或损害企业的其他群体。凡是为企业提供了重要资源的个人或团体都应该具备对企业行为施加影响或控制的权利。这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 二 )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界定 公司治理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问题,财务治理理论探讨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到目前为止,财务理论界对财务治理机制内涵的研究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冯巧根教授(2001)认为,财务治理机制就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财务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目的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责关系,促使他们长期合作,以保证公司的决策效率;衣龙新(2002)认为,财务治理机制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公司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等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杨淑娥教授(2002)认为,公司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综合上述观点,财务治理机制的涵义可概括为:公司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强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前提下,对公司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财务决策机制和财务信息披露机制,从而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 三 )财务治理机制的内容界定 对于财务治理机制的内容,大部分学者比较认同将财务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作为财务治理机制的主要内容,如衣龙新(2004)在其博士论文中比较系统的梳理了财务治理的相关内容,并指出财务治理机制包含财务决策机制、财务激励机制、财务约束机制三大部分。张兆国、刘晓霞、张庆(2009)认为,公司财务的相机治理机制具体内容包括共同的财务收益分享机制、共同的财务决策机制、共同的财务监督机制。在我们看来,比较认同衣龙新的观点:财务治理机制的内容包括财务决策机制、财务约束机制和财务治理机制。此外,笔者认为,财务的信息披露同样是企业财务的主要内容。因为财务信息的披露与公司治理息息相关,它以最有效的形式将受托方的管理业绩呈现给利益相关者,让企业的利益相关以最直观、快捷的方式知悉公司的运作效率,最大限度的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诸多障碍,有效的保护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因此,本文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财务治理的披露纳入到财务治理机制的体系中,成为财务治理机制的第四个维度—财务信息披露机制,使其得到应有的关注,构建更加完善、系统的四模块财务治理机制。

( 四 )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共同治理 利益相关者理论讨论的主要是企业和谁的利益相关,以及在管理利益相关者时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该理论认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社区等。传统的财务治理机制更多的是考虑股东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不可避免的导致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际上,企业作为利益相关者的综合体,股东投入了股权资本、客户和供应商投入了市场资本、政府投入的公共环境资本、职工投入的人力资本等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因此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公司所有权的分配,而不仅仅是股东。面对诸多利益相关者,企业应该规划好相关各方的切身利益,这就需要对公司财务的治理构建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确保各项资本有效配置,互惠共生,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公司财务治理机制构建

( 一 )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决策机制 目前的公司财务决策机制大都是以股东会或由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为主的公司财务决策机制,这种财务决策机制比较单一,过多的考虑了股东的利益,而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边缘化,不利于企业兼顾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决策机制应以资本提供者作为划分依据,将股东、债权人等物质资本提供者、包含经营者在内的员工等人力资本提供者及供应商、顾客等社会资本的提供者纳入企业决策的主体中,分别从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角度进行制度安排和组织结构变革,来保证利益相关者同享财务决策权:在股东大会中建立相互制衡的议事机制,采取累计投票制度、表决权行使制度和股东诉讼制度等制度安排,防止大股东利用控股权的绝对地位来侵犯中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董事会为保障,创新独立董事制度,在董事会中设立物质资本董事制度、人力资本董事制度及社会资本董事制度。

( 二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激励机制 财务激励机制是财务治理的软协调,是企业所有者为规避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形成的一种妥协的财务约束契约。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激励机制是在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充实这种妥协的财务约束契约。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激励机制不仅是对公司管理层及员工的激励,还包括对市场资本、社会环境资本、人力资本等诸多资金提供者的激励,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社会和政府。它们构建出企业必须存在的社会结构,为企业提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资源,对其进行相应的激励,能够改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员工的激励最好采用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因此,对于员工的激励,除了要对其工作成果给予一定的薪酬奖励外,个人价值的认同及职务的提升同样会激励员工为公司的发展倾尽全力。可从财务方面采取的方式:对于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采用股票期权的激励方式来将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和公司所有者的长远利益联系在一起,鼓励他们更多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而不是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短期财务指标上,从而使之为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而长期努力;对于一般雇员,更多的考虑将薪酬的提升与其绩效挂钩,此外,人文关怀也必不可少。员工离职率、员工的培训支出及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等指标可以反映这些激励机制的效果。对消费者的激励实际上就是一种建立互惠互信的过程,企业应该改善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在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赢得顾客的信任和良好的口碑,这样,顾客才会给予企业回报及认同。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企业可以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可从财务方面采用如下方式:加强产品的质量把关,降低次品率;做好用户市场反馈工作,及时收集用户信息,从中获取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可以重点考核顾客满意度、产品市场占有率、顾客返购率、服务成本等非财务指标。在供应商方面,可以通过较好的遵守供应商的信用政策,树立较好的商业信誉,对供应商进行信誉激励。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诚信,唯有诚信才能与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以促使其继续保持良好的交易信誉、广阔的让利空间和过硬的产品、服务质量。可从财务方面采取如下措施:充分利用供应商提供的信用政策,降低机会成本,在维护企业信用的基础上,在最长的信用期期末还款;加强采购人员的谈判能力,统一采购,获取尽可能多的销售折扣的同时大额的采购量也会使供应商考虑长远利益与公司维持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对于社区应注重人性化激励。一个企业总是存在于社区当中,与这个社区中的不同社会主体交往,不能置身其外。企业在这个社区中,一方面享有使用社区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其他资源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履行对社区做出相应的贡献的义务,如发展社区的公共事业、为下岗职工提供培训、关心弱势群体、大力支持和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等。这些义务的履行情况就很好的衡量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该角度的业绩评价指标有资助人数、就业贡献率、捐赠收入比率等。对政府激励应注重对政府各部门具体工作的积极配合。对政府的激励源于寻求更好的发展环境,而政府能否提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不是单个企业激励的结果,而是众多企业共同健康发展的结果。因此,对政府的激励实质上就是企业在寻求良好投资发展环境与其他方面制约因素之间权衡博弈的过程。具体方式可采用:搞好与政府各部门的关系、正确解读国家政策、协同行业各企业认真遵守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等。

( 三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约束机制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约束机制在约束损害与公司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供应商、购买者经济利益的同时还约束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衡量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约束机制,既包括传统的财务指标,也包括一些非财务指标。传统的财务指标主要有公司债权人比较关注的反映公司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股东等资金提供者关注的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销售利润率、权益净利率等等,股东和债权人等资金提供者都比较关注的反映公司营运能力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等。非财务指标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来界定公司某项财务行为是否损害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及其损害程度。如作为公司上帝的消费者对公司推出的产品的满意程度;作为公司运作主要动力的职工对工作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满意度;作为公司生存之本的周边社区中其他共生体对公司某些财务行为对促进该社区成员的就业、对社区内弱势群体的帮扶、对社区自然环境的保护的满意程度等。约束和监督不可分,所有这些财务约束指标与非财务约束指标都需要一定的制度来监督并保障其运行。公司要想在财务治理中充分践行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约束机制,就必须从公司自身、公司的资金提供者及市场三个角度来保障。首先,公司要充分发挥审计作为一种鉴证活动的监督作用,包括企业的内部审计和作为独立第三方的外部审计。公司在做好自身的同时坦率的接受来自外部审计的监督与鉴证,提升自身素质,保障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约束机制的正常运作。其次,要搭建一定的平台来为公司资金提供者包括债权人及股东更加清晰、透明的了解公司的财务治理状况,提升他们的监督力度。最后,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思路,不要忽视市场在公司财务监督中的作用,在公司的财务监督中引入职业经理人,充实公司的财务治理的决策与执行机构,降低公司的交易成本,提升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机制的运作效率。

( 四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披露机制 众所周知,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信息不对称成为目前企业发展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财务治理的目的最终是要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诉求,而这些利益相关者只有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时才能获得这种满足。杨淑娥,金帆(2002)就曾明确的指出编制、呈报或审阅符合一定规范的财务报告来实现各利益相关者寻求。公司的资金提供者(包括股东和债权人)为了确保资本的盈利性或安全性会着重关注公司财务信息的生成程序和质量,通过公司呈报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公司的长短期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而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政府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力,同样非常关注公司的财务信息,通过公司财务信息反映出来的市场动向来进行诸多国家政策的制定。因此,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披露机制对于公司的财务治理同样是至关重要的,理应成为财务治理的四大维度之一。

四、结论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经济环境大背景下,一个企业如果还是坚持“股权至上”,不肯接受社会发展交付的新任务,就不可能实现长远发展。社会是许多利益相关者大融合,企业置身其中不可避免的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联系在一起。企业目标一定程度上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真正的优质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总是具备战略的长远眼光,总是会兼顾除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利益各方的合作共赢。本文试图通过将企业利益相关者理念嵌入到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的过程中,分别从财务决策、财务激励及财务约束的角度找寻各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维护自身利益的最佳的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同时指出,财务披露机制作为财务信息呈报的重要环节,也应该是企业财务治理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维度之一。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机制,目的是为公司财务管理提供有效的理念和模式,实现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兆国、刘晓霞、张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会计研究》2009年第3期。

[2]李心合:《嵌入企业社会责任与扩展公司财务理论》,《会计研究2009年第1期。

[3]温素彬:《企业三重绩效的层次变权综合评价模型—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视角》,《会计研究》2010年第12期。

[4]高汉祥:《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财务的影响机制——一个分析框架》,《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5]伍中信:《现代财务经济导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版。

[6]杨瑞龙、周业安:《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7]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新制度主义与财务学的互动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8]江若尘:《大利益相关者问题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冯巧根:《公司治理结构》,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l年版。

[10]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会计研究》2003年第lO期。

[11]汤谷良:《经营者财务论——兼论现代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架构》,《会计研究》1997年第5期。

[12]杨淑娥、金帆:《关于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思考》,《会计研究》2002年第12期。

[13]林钟高、童铁牛:《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衣龙新:《财务治理理论初探》,《财会通讯》2002年第10期。

篇3

随着中石化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成本等也在不断增加,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成本之一,这必然会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伴随着企业集团与各子(分)公司之间的财务管理问题的凸显和经营风险的增加,企业集团迫切需要将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统一协调与整合,而此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正在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中大型集团公司中兴起与推广,它是企业集中式管理模式在财务管理上的最新应用,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种有效的运作模式来解决大型集团公司财务职能建设中的重复投入和效率低下的弊端,使整个集团的运作能力比各分散部门独立运作更加有效。因此,在此背景下中石化企业集团引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将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职能全部迁移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企业集团由此也产生了财务部门工作职能转变及财务管理体制与模式的重建,而财务管理体制与模式的有效建立关系着企业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及所有者的利益情况。研究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与模式的构建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二、材料背景简介

随着中石化集团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中石化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其现有的全资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和参股子公司共80余家,最大的股东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在企业集团拥有众多子公司、分公司的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成本之一,这势必会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企业集团在各个地区均设有子(分)公司,而不同地区的子(分)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源配置等都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协调,企业集团难以实现统一管控,处在不同地域的子(分)公司财务、绩效得不到正确反映,股东无法预测投资结果,不愿意盲目投资,使企业扩张受阻,且集团公司旗下某一个分子公司出现问题,可能会牵涉到其他分子公司并产生连锁反应,企业集团的经营利润受到严重损失。在此种情况下,企业集团于2014年7月实施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上线试点运行,企业集团财务的会计核算职能统一迁移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原企业集团财务仅保留财务管理职能。而面对新形式、新挑战和新常态,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集团公司财务共享后所带来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的变化和工作职能转型的调整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认真面对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为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和管理创新提供理论和实务支持。

三、集团公司财会管理模式特征分析

1、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的财会管理模式

集团公司对旗下股份公司财会管理工作实行间接管理,对资产管理公司和直属非上市企业财会管理工作实行直接管理。集团母公司对股份公司,依法享有投融资、资本运作等重大财务事项出资人财务权利。股份公司财会管理采用的是e一级法人为主、三级管理,实行集中决策、统一控制和专业化经营。集团非上市企业实行多级法人,分级管理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集团总部主要对投融资、财务预算、重大资产和产权的管理和处置、重要财会政策的制定等涉及财会管理方向性、战略性的相关业务和事项进行集中决策和管理。对成本管理、费用控制、日常资金运营调配等具体性的、战术性的财务管理事项则充分放权给直属企业。

2、监管到位的预算管理机制及资金管理机制

企业集团财务体制改革将企业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范围内部,同时建立了闭环式的完整预算管理控制过程。在预算制定过程中鼓励全员参与,并建立清晰明确的预算管理责任制度,让全体员工共同把控好预算关。另外,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已经建立了统一管理、统一运作、统一监管的资金管理运行机制。企业集团通过与国内多家实力银行进行战略合作,将各企业的筹融资权利统一筹融资平台,并以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为载体,以财务公司和盛骏公司为资金池,对资金实行统一运作和统一调控。除此之外,企业集团财务部门对各企业的票据管理、账户管理、股利分配、报表管理、资本结构、银行授信、投融资、大额款项支付、担保、金融衍生业务等进行监控。

3、规范高效的资产管理运行体系

企业集团建立了规范高效的资产管理运行体系,形成了产权明晰、资产管理责任主体明确的资产管理体系。同时,针对企业集团资产产权处置工作量大、情况繁杂等特点,企业集团还建立了严密的资产产权管理制度体系。按照管理有序、审核严格、权责清晰、层层把关的原则,从资产评估、产权登记、产权转让,到资产产权处置和资产减值损失及审计监督等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严密的工作程序,既提高了资产产权运营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又防止资产隐蔽性流失。

四、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后财务管理体制与模式构建

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后,旗下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职能统一迁移到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原企业财务会计的会计职能从企业剥离出去,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则需重新调整与规范。通过结合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特征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以下为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后财务管理体制与模式构建的具体措施。

1、重新梳理财务共享后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共享后,会计核算职能与原企业剥离,企业的财务部门主要职能则为财务管理职能,企业集团财务部门管理人员应重新梳理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及明确集团各成员间的产权关系,根据梳理出来的集团各成员间的工作关系,明确财务管理部门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同时,根据工作内容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再根据岗位及工作职责合理安排合适的财务工作人员。

2、创新设计财务管理组织结构

财务组织结构设计是财务管理模式得以构建的基础之一,科学有效的财务组织结构是财务管理工作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由于中石化企业集团子(分)公司数目较多、类型复杂,使得中石化企业集团的财务组织结构呈现出财务管理权责差异化、理财主体多元性、财务组织机构之间联系多样性、财务管理组织多层次性等特点,因此,企业集团财务部门应该认清集团的财务特点,以统一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的财务行为、协调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发挥企业集团的优势为目标来设计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同时,正确规划集团财务、事业部财务、股份公司财务、下属企业财务等之间的权责利关系,通过设立中石化企业集团财务委员会,加强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人员和财务资源配置能力的集中管控。

3、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财务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创新是目前知识经济时代对财务管理部门提出的迫切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也正从静态的物质型向动态的知识型转化。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从财务预测、决策和反馈等各个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都需要积极地吸收和运用金融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才能使财务预测、决策及管理等工作更加的精确合理。同时,随着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广泛运用及大数据技术的普及,信息化数据仓库技术手段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中的重要成分。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企业财务数据库,对大量的财务信息实施快速有效的对比,建立科学高效的多种数据模型,并对财务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使财务分析数据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企业的战略决策效率。

4、激励机制结合培训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中石化企业集团属于国有企业集团,故存在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源的某些特性,由于国有企业员工存在铁饭碗现象,大多数国有企业中都有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一方面是其自身的学历和知识结构较低,另一方面则是单位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危机制度,导致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要提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法律意识及法制观念,企业集团必须实行激励机制与培训制度相结合的模式从根本上来提高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制度上约束管理存在的漏洞。在激励考核制度设置上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科学合理地设置考核标准并严格执行。在培训机制设置上应培训与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定期对财务会计知识进行考核,对考核不符合标准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处罚或调离财务管理岗位,只有员工存在危机意识,才能激发他们上进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财务会计部门的整体业务水平。

篇4

关键词:采购管理;项目成本;成本控制

1 引言

与项目有关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劳动力成本、项目实施费用成本、其它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项目经理来说,首先关注的应该是项目的可控成本,而直接材料成本即为可控成本。有统计材料显示:在一个软件项目中,外购的硬件及第三方软件费用占项目总销售额的50%以上,也就是说采购的设备及产品的费用控制对一个项目的成本的控制有着最直接的贡献。因此我认为一个项目经理要对一个项目的成本实行良好的控制,首先应作好如何降低采购成本的工作。

2 企业采购管理重要性的主要表现

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1)物品采购为项目运行与操作提供保障,降低项目因缺货带来的风险。(2)采购供应物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项目实施的质量;(3)物品采购的成本构成本项目的主要成本;(4)物品采购是企业与市场的信息接口;

采购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所谓经济活动,就是遵循经济规律,追求经济效益。在采购过程中,有两方面成本需要控制:一方面通过采购,以合理成本获得项目所需设备;另一方面,在采购过程中,也会发生各种费用即采购管理成本,这也是我们在采购过程要通过有效方式来降低的。

3 加强采购管理来降低项目成本控制的思路

作为企业一般的采购管理都遵循以下流程:制订采购计划---询价计划---询价---供方选择---合同管理---合同收尾。系统集成企业一般同时或穿行几个项目,根据不同项目的进度,有不同的采购需求。为科学管理提高效率集中资源,企业应设置专门的采购部门进行采购、物流、质检等管理。

在这里,我不想就采购管理流程进行详细的论述,只是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就如何通过加强采购管理来降低项目成本控制提出几点在实际采购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的一些工作。

3.1 优化外部资源管理与供货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为降低采购成本,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与联系。项目的采购需求是多样的,但就企业整体而言,一般采购的品种相对还是集中的,就主要的采购对象我们应与供货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尽量寻求高层次的、集中的、稳定的供货渠道和供货网络。逐步减少供货商的数量,致力于和少数的供货商建立战略合作型伙伴关系。这样可以保证我们一方面获得低成本的产品,另一方面通过与供货商的长期合作,获得良好的商业信用,减化交易流程,避免了不必要的谈判过程,消除了供应过程中的组织障碍,从而降低了供货的时间进度风险。同时在资金运作上也取得灵活性,降低流动资金的风险。即从根本上降低了采购风险和采购的管理成本。

通过与供货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加强供货商对集成商在产品信息和产品集成设计及安装的培训。通过长期稳定的培训体系,集成商可以在项目实施中提高其系统的质量,从而通过降低了项目因技术原因造成的风险,进一步控制了项目成本。

由于这种合作关系,集成商也可以及时地将产品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反馈给供应商,以便其及时改进。同时集成商通过良好的沟通管道,可以将市场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反映给供货商,供货商通过此信息及时的进行技术改进,使自已的产品更贴合市场需求,亦能更好的配合集成商去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3.2 加强采购计划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编制一份合理高效的采购计划对于采购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般说来一个系统集成公司不会只运行一个项目,会有诸多不同规模、需求、进度要求的项目在同时操作。企业的采购部门面对各个项目部提出的采购需求,首先要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计划。我认为项目部在建立之初与业主的方案确认并签订合同之后,项目经理即应将项目总体的采购需求上报企业的采购部,包括采购的产品清单、技术规格品牌要求、进度要求。采购部应将所有的采购要求按品种、品牌、进度要求等进行统计与分类,应将同品牌、同类产品进行归类,尽量集中在一个订单上进行采购,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在订单合同中应说明根据不同项目进度要求分批供货,减少库存管理费用。采购还应注意应根据进度(项目进度及不同产品的供货进度)合理按排采购进度计划(包括询价进度、合同谈判进度等),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同时采购部在进行采购过程中应加强与各项目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将所了解不同产品的供货时间,反馈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根据项目实施的实际进度结合供货进间,制订实际的供货进度计划交付采购部,以便其及时调整采购计划,避免重复劳动,从而节约采购管理成本。

3.3 加强市场信息收集

采购部应设置专人对企业需采购的常用产品进行经常性的市场信息收集,掌握产品线的变更、换型的情况,产品主要供应商的经营情况,新产品的发展情况等,同时还应了解主要产品原材料的价格情况等,及时了解其生产产品的价格走势,以便在采购的时机上掌握先机,争取最优价格。

3.4 建立高效的采购组织机构

采购管理组织是现代工商企业中的部门化的职能机构,具有先行性、服务性、保障性等特征,其主要任务是在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指导下,为订单而采购,确保企业运作的正常进行。在系统集成公司建立一个集权化的采购部门,将获得四项利益,如:(1)从整体观点处理各项工作,大幅降低物品总成本;(2)统筹供需,增强采购能务,提高存量管理绩效;(3)指挥系统单一化,各物料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获得改善;(4)物料作业系统制度化与合理化,减低了管理费用。作为集成公司,建立以采购为核心的一个完整的物流管理体系,将采购、仓储、运输等作为一个体系统来完成,并配合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资讯进行处理,从中设法降低成本。

3.5 完善采购物品的质量检验体系统

在日常采购过程中,质量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质量,质量的不确定性带来项目的风险,从而影响到成本的控制。

企业的采购管理体系中应设置质量检测职能,采购人员应遵循在同价的情况下,质优者得之。采购合同中应明确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条款,到货后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质量检测与评定,以减少因产品质量带来的系统质量的问题。

3.6 重视供货商的售后服务质量

在实际采购中,我们还会遵循的一个原则是:在同质同价的情况下,选择拥有良好售后服务体系统的供货商。良好的售后服务是项目运行质量的保障。加快的系统调试的进度,提高的技术人员的能力,减少的系统的不确定因素等等,进一步控制了项目实施成本。

篇5

A公司是国内第一批在纽约和香港上市的电信公司,其网络人口覆盖率为99.24%,城区为99.71%,国道覆盖率为99.80%,城区主要道路覆盖率超过99.71%,高速公路实现100%无缝覆盖。公司一直以力促改革、优化管理,不断优化企业机制流程,积极推进企业从单一的通信服务向全面的信息服务,从移动通信运营商转向移动信息服务商。以争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为目标,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客户价值,促进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

随着市场环境不断变化,A公司面临着增长压力、经营效率提升等重大挑战,打造低成本高效的供应链运营模式迫在眉睫。与此同时,电信运营产业竞争环境也日趋激烈,传统电信产业的生态系统发生着深刻变化,以移动互联网、ICT融合、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领域与新环境,对于电信运营商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产业链整合能力、一体化协作能力等提出了新要求。供应链管理的边界不断扩展,对管理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通过供应链管理来进行产业整合、打造产业链协同价值创造能力将变得更为关键。

A公司在实际工作中还主要是以价格为导向的采购管理策略,追求最低采购价格使得采购部门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缺乏信任基础,增加了运营商业务运作的不稳定性。从2010年起连续5年,A公司携手AMT,在“创新型增长”的战略定位与目标指导下,规划建立起以价值为导向的“长期框架合同+订单”采购模式,并分阶段组织实施。使公司采购由单一的“价格导向”向复合型的“价值导向”转变,通过完善供应商评价和管理体系,实现供应链模式的转型。

2010-2011年――建设以价值导向采购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2010年,A公司内部基于大供应链的管理战略思路仍未形成体系,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整体供应链意识不足,采购、物流各自为政的优化工作效果有限。供应链缺乏整体性全局性的规划,管理职能分散,跨部门协作机制尚未建立,导致供应链的价值无法体现,采购的价值仅仅能够体现在采购价格的下降,无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更无法建立核心的合作伙伴联盟来打造产业链的竞争力。

A公司的采购还是以项目跟随型的采购模式为主,导致采购工作非常被动、员工负荷大、采购物资浪费严重、仓库利用率低等问题。用采购人员的话说,“现在采购管理中心基本停留在执行层面,难以看到采购价值,别人也没有认同。”、“物资不能跨项目调拨,总是重复购买。”、“由于每个子公司单独管理库存、项目之间物资不能互用,库存周转率很低。”、“2011年,全省仓储面积已经24万平方米,在库物资26亿,全省共21个子公司,存库物资越来越多,仓库面积不断增加。”

对此,AMT利用价值分析模型,建立起A公司价值导向采购体系,完成了采购品分类,基于采购品的定位分析,制定不同类型采购品的采购策略,在完全竞争的采购方式上建立供应商选择策略和操作方法,同时制定出各类管理落地模板工具,并将该项研究成果在21个子公司推广。在此基础上,对采购的核心流程,包括需求调查、请购、采购方案审批、采购决策、合同签署、比选、订单审批等进行了优化梳理。在新的采购模式下,实现了战略采购与运营采购的分离,使人员职责分工更加专业化,建立起“协同一体、高效快捷、模式优化、决策科学”的采购管理体系。

2012-2013――建立供应商评价与认证管理体系

2012年前,A公司过度追求价格,采购质量无法保障。产品技术评分表口径不一致,人为操作因素大;需求提交不规范,效率低;供应商管理缺乏一套闭环的管理体系,供应商引进与分类缺乏有效机制,供应商稳定性差;评价体系不健全,供应商实际表现难以有效体现;奖惩方面缺乏对供应商的奖惩和发展,优质供应商激励严重不足。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实训课程体系

自1998年国家教育部把“财务管理”从会计专业独立出来,列入工商管理学科下的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全国高校围绕“财务管理”这一崭新专业的建设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讨。尽管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学科体系中,属于新兴专业,如何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是高等财经院校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高专院校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原则及现状

(一)高职高专院校建立实践教学的目标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指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和相关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而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概括起来就是:高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应是:培养掌握现代公司和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会计、管理、经济、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相关知识,适应地方中小企业金融、证券业、政府部门和其它管理服务业需要的具有一定理财技术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身心素质的初中级理财人才。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定位应主要立足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高素质”上,即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功底和宽广的相关学科基础性知识;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必要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具备外语、数学、计算机和大学语文基础;具备一定的国际观、战略观和涉外理财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它培养的学生是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功底,熟悉金融、经济、法律、管理、会计等相关学科基础性知识,综合素质过硬、能力全面,学生的岗位定位是能在大中型工商企业;金融企业(含外资金融机构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财务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事业单位;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部门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的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而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高技能”上,即掌握经济管理、理财、金融和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从事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构建的原则如上所述,无论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都是其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与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更加明显,这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理财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它也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满足市场经济对学生财务管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同时,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多变性和多样化。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满足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教育的要求,应该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及时进行调整,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和技巧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新会计准则、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而且'还能加强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理解’促使学生将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财务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要的是,实践教学同样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既要考虑眼前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效益,做到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通过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学生既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前已述及,高技能的人才,仅靠理论知识的教授是不够的,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绝对离不开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的,这一点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讲都非常清楚:首先,实践教学强调的是以实务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目的主要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其次,实践教学内容上能体现出实践教育教学规律,突出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性的学科特色。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的核算,掌握财务管理人员基本操作方法。不仅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的手工训练,为工作岗位具体操作奠定基础,而且进行财务管理与分析,为从事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投资分析咨询、财务规划等工作奠定基础从而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三)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的硬件缺乏。虽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被广大高职高专院校所认识,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资金的限制使得专业实验室的建设E困难重重。从实验室建设的现状上来看,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经过较长时间的经营和逐步投入,有着相对比较完善的会计、金融等相关经济类“老”专业的实训室,而财务管理专业却没有专门的专业实验室,因为,财务管理毕竟是一个新兴专业,投入期还很短,不可能一步到位。没有专业实验室,当然也就更谈不上专业实践体系建设的问题。不仅如此,校内外财务管理实践的缺乏。(1)校内专业实践体系的缺乏。校内实践是在实验室中模拟财务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使学生对工作环境产生直观的认识,并掌握部分理财实际操作技能的实践环节。目前,很多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只是开设了会计实验课,虽然还有一些其他课程方面的实训,但由于没有专业实验室,只是借助于别的专业实验室进行一些课程实训,有“东一浪头,西一棒槌”之嫌,并没有建立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也就是说,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学校内的专业实践几乎空白。(2)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薄弱。按照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最好能有长期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到实践中去真正认识和体会财务管理的工作环境,并掌握财务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因此,长期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对建设和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职高专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学校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进行集中实习,因很多企业不愿接收去实习的学生而不能进行。如果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又有相当多的学生因联系不到实习单位而无法实习。即使能联系到实习单位,但实习单位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不给予必要的指导,致使学生只能自己翻翻已有的一些凭证、账簿等资料,同样达不到

预期目的,实习效果不容乐观。对实习企业有关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财务决策业务不能胜任。在课堂讲授的教学环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分散在多门课程中,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指导,因此,综合业务能力不高。而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必须在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得以完成。正是由于在学校动手能力培养上的缺失或不完善,也客观上造就了学生就业上的困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他们有相当的动手能力,尤其对于高支高专毕业生来讲,动手能力、“工作经验”的要求尤为严苛,这就造成了学校的培养效果与企业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设想

(一)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实验室在校内建立模拟财务管理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模拟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分析问题、适应社会需要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目前,有很多如用友等财务软件供应商和高校联合,共建实验室。这种校企联合的方式颇值得借鉴。无论从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还是关于实验室整体规划,企业都可以使高校的教学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也能够在学校经费不足、实验室投入周期拉长的情况下,在短期内达到满足教学要求的捷径。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能否参照用有公司的模式,寻找有意向的单位,来建设校企共建实验室,这是我们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一个途径。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验项目需要,购置一些其他应用软件如EXCEL、证券投资模拟系统等。建设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增强学生在校内的实践能力。(2)设计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内容。与财务管理专业比较靠近的是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有些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而有些与金融学更为接近,因此,在认真分析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和企业理财实践的基础上,应将财务管理实验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两个部分比较合理。首先,基础课程实训。一是会计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习。就目前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来看,多数学生在刚就业的时候从事的是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很少有学生直接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其原因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如企业筹资、投资等工作对多数企业来说尚属于高层管理工作,刚毕业的大学生还不能胜任。我们培养的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应用性人才的定位是在掌握了扎实的会计核算基础上的、有一定财务分析和资金管理能力的财务主管,因此,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强化会计基础,使大部分毕业生首先以会计工作作为就业出路;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逐渐走上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因此,可以财务管理专业首先的课程实践是以会计循环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和成本会计模拟实训作为基础性课程实训。二是利用EXCEL工具的各种功能及基本操作分别设计若干个实训项目。虽然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实训里面一般都要开设《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以介绍EXCEL工具的使用和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业务方面作一些强化。由财务管理专业老师在实践环节开设的这个实训,可以针对财务管理的具体课程内容,设置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财务管理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创建、基本财务分析图的绘制、财务管理常用函数的运用等内容。此类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财务管理应用的基本操作能力。三是在课程教学中结合案例进行教学和实训。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涉及一些项目内容的时候,以案例形式给学生讲解。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情境性、主体性、互动性、问题性和实践性等,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也要注重发挥这些特征。有的学校独立开设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这门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认为,财务管理的各专业课均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而且案例教学方法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论证问题的能力、提出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解决方法进行评价的能力以及通过评价选择出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施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组织可以灵活多样,案例的来源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编写分析。一般采用分组讨论、组内讨论的形式,形成结论后,再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采用在课堂上共同讨论的方式。案例教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案例分析中,不可能只有一种“正确”的答案,但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最佳答案。所以案例分析的好处在于它能提供一种发现多种解决方法和对其进行评价的机会。在案例分析之后,再针对每一单项作出实训设计,如在企业实践中,有资金需要量预测、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决策、货币时间价值应用、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存货经济订货量决策、最佳信用政策决策、销售收入预测、利润预测及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的编制和财务分析等多个单项实训项目。其次,综合实训。在实践环节要强调学生在实践环节的综合能力。实质上,在综合实训内容当中,又涵盖了每一单项技能的训练。因此,在基础实训之上再设综合实训,即可符合人才的培养目标。综合实训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的,要求学生把所学过的专业知识能够综合融入到实训中才能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可以开设以下综合实训项目:一是项目投资决策实训。现在有很多的学校和地区、公司都在组织大学生创业大赛,从市场调研、项目选择、财务预算,到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市场开拓等一系列创业活动都有学生进行设计,我们财务管理教研室的老师正在思考针对我们专业的学生,开展举行类似大学生创业方案设计的实训内容,选择其中某一部分内容,以一个创业项目作为实验背景材料进行实训,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作出决策,也可以让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得到锻炼。这就为我们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提供了实践环境。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完善,形成在专业学生中开展高职高专大学生创业大赛类似的活动,以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专业建设目标。二是证券投资模拟实训。进行证券投资,学生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特别要熟练掌握财务管理课程和证券投资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模拟实践,学生应掌握证券投资的过程,会分析证券价格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判断单项证券的投资风险及价格走势。在模拟实践过程中,学生进入证券公司网站,通过互联网查询同步、真实的股市行情做出投资决策。三是ERP沙盘模拟实训。财务管理是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的核心。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企业各个职能的工作流程都要熟悉。该实训是在仿真环境中模拟企业经营运作来组织的,需要以模拟团队为单位进行。可以让学生在实训中分别承担模拟企业不同的角色,共同营造实训环境,共同构建模拟企业团队。沙盘模拟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学生的学习内容接近企业实战。在实训中,会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从专业角度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这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是ERP综合项目实训。在沙盘模拟实训过程中,学生对ERP系统有了一个感性认识。与此同时,我们

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来完成模拟企业各项基本业务的处理。ERP软件实训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对企业静态业务能够利用数据分析做精确处理,并将实物沙盘模拟和ERP管理软件的全面运用相结合。五是企业管理模拟实训。通过对本教学模拟实习系统的学习,学生能够充分体验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销售预测和订单进行生产,引起系统控制中心、技术开发、生产计划、品质的保障、原材料供应、仓库、产品销售及相应的财务、人事、设备、动力等各个环节的变化,反映出整个系统的动态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分阶段的实习,逐步认识企业的使命,理解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过程,掌握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行规律,深刻理解企业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工作程序以及各部门的协调和制约关系。学生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到经营管理中去,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为承担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诚然,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开辟更广泛、多领域的校内实训基地,满足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从手工模拟实习到会计电算化实习以及进行财务软件操作的实践教学要求。

篇7

[关键词] 民营上市公司 治理结构 财务困境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上市公司在我国经济的大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上市公司因陷入财务困境而被特别处理(ST)。对民营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做出正确预测,并探明其内在原因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假设

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管理层激励三个治理结构因素分析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困境的影响,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股权集中度与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负相关

一定程度的股权集中度能为公司带来绩效的改善,Shleifer(1986)认为由于大股东可以从监督管理者中获益,集中的股权有助于加强对管理者的监督,减弱股东间相互搭便车问题。

假设2:独立董事比例与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负相关

理论从董事会的监督角色出发,认为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独立性是一个重要属性,独立董事负有监督和评价管理者的责任。

假设3:董事会会议次数与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负相关

董事会会议次数可以看作是董事会活跃程度的一个变量,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证明董事会越积极,董事间交流的时间越多,越有利于公司制定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假设4:董事长与总经理两制兼任情况与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正相关

两职合一可能降低董事会的独立性及其监督功能并助长CEO的自由裁量权,导致公司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假设5:是否存在管理层持股与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负相关

管理层持股可以使高管人员的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趋于一致,并能有效地防范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假设6:高管人员薪酬水平与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负相关

增加管理者的薪酬激励能够使管理者的利益与股东利益相一致,这样就能够有效减少管理者的在职消费,消除管理者盲目投资,避免陷入财务困境。

三、研究方法

1.样本说明。选取2005和2006年因陷入财务困境而被ST的31家民营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按照“年度相同、行业相同、资产规模相近”的原则选取60家非ST民营上市公司2003和2004年的数据作为配对样本。研究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

2.变量选择。各变量定义见表1。

3.回归模型。研究采用以下Logistic回归模型:

Z=b0+b1+X1+b2X4+b3X5+b4X6+b5X7+b6X8+b7X9+b8X10+ε

其中,当i属于ST公司时,Yi=1;当i属于非ST公司时,Yi=0;p为公司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ε是随机误差项。

四、实证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5%和1%水平下显著

从回归结果(表2)可以看出,股权集中度(X1)、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X7)的符号显著为负,说明股权集中度越高,高管人员报酬水平越高,越有利于避免陷入财务困境,假设1和假设6成立;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X5))符号显著为正,说明两职分离有利于企业避免陷入财务困境,假设4也得到验证。另一方面,管理层持股 (X6) 符号显著为正,说明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无法使企业避免陷入财务困境,假设5不成立,这可能是由于当前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普遍偏低,难以达到激励效果造成的。

参考文献:

[1]Shleifer A, Vishny R W. 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 [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94(3):461~489

[2]苏 :治理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失败影响的初步检验. 证券市场导报, 2001, (12)

[3]袁 萍 刘士余 高 峰: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与公司业绩的研究.金融研究,2006(6)

篇8

Abstract:“Purchasing management practice”is one of the core curriculums in the major of logisitics manage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to teaching the curriculum and explores its application. According the job analysis, the paper determines the actual working process of enterprise purchasing management as the main line, defines the leaning area, sets cenario design and unit design and list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a thematic learning unit. Practice has approved that this teaching stategy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incentive of study and thei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achieve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purchasing management; scenario design; unit design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坛中出现的新思潮,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它实质上是在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它从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出发,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团队合作精神,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行动能力转化为职业能力。

1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对以培养技能型、职业型、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而言,在物流管理专业《采购管理实务》课程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对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掌握技能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教学方法上看,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次,从该门课程学习结果的考查方式上看,主要采用了闭卷考试,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采购管理基本理论和降低采购成本的方法,没有实际技能考核和应用操作等。为了应付考试,学生死记硬背,这很难检验学生对采购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采购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支撑课程。该课程专业理论难点较少,应用和实践性较强,因此为学生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提供了可能;同时专业的不断发展决定了课程的发展性和创新性,更有助于制定和开展一些综合的职业工作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具备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可见,“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导向教学法为高职《采购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2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课程开发方案

2.1 课程设计思路和定位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工作过程环节来编排教学内容,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学科体系。这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要突出工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

课程定位是:专业核心技能课,以物流概论、商品学概论等为先导课程,以第三方物流、国际贸易实务等为共修课程,将采购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与相关课程相整合,培养采购员岗位所需能力。

2.2 采购员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任务是岗位职业活动的内容,它是联系个体与岗位的纽带。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是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非常重要环节。所谓工作任务分析,就是对某一岗位或岗位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是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根据国家商品采购员职业标准,得出采购员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如下:

一是需求分析。工作内容包括市场调查和需求确定。技能要求是:能够发放和回收市场调查问卷,能够采集商品、市场价格信息,能够识读市场调查报告,能够收取和整理请购单、汇总库存明细单和物料清单。

二是采购洽商。工作内容包括供应商选择、商务洽谈和采购合同签订。技能要求是:能够以函电等方式传递采购信息,能够索取供应商及其商品的基础资料,能够进行采购洽商资料准备,能够根据洽商方案询价、比价和议价,能够识读采购合同,能够处理采购合同签订手续。

三是采购合同履行。工作内容包括订单管理、货款支付、进货与验收和退货换货。能够制作和跟踪采购订单,能够进行订单统计,能够根据合同和订单编制用款计划,能够运用现金、支票和汇票办理支付手续,能够进行运输方式的选择,办理验收、入库手续,识别质量标识,能够填写退货单、换货单,并办理货物出库手续。

四是供应商管理。工作内容包括供应商关系管理和供应商绩效评估。

五是采购信息管理。工作内容包括采购信息采集和采购信息处理。技能要求是:能够通过网络等各种方式采集外部和内部采购信息,能够运用计算机等手段处理一般采购信息。

根据以上采购员的工作领域和任务,可获得职业课程的基本方向,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依据这些定位,设计课程目标、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把工作领域开发成果转化成可实施的课程产品。

2.3 课程目标的确定

职业能力是人们成功地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的、综合性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根据企业采购管理人员任职要求的调查,确定采购员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采购员职业岗位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2.4 学习领域开发与学习情境设计

设置课程和教学环节,突出“核心能力+教学项目”的基本思路,重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整合、分析,结合课程目标,确定“采购作业流程”为该课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以企业商品采购作业流程为主线,按照流程的先后次序展开。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内容,类似课程体系中的教学章节,它按照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安排学习内容,通过选择一定的实践教学载体,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或演示,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应精简设计原理类教学内容,对与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关系不十分紧密而对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又必需的部分理论内容进行综合化处理。因此,本文将采购作业流程这一学习领域分解成以下9个学习情境(见表2)。对每个学习情境提出具体任务(分为若干个子学习情境或子主题单元),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示范下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加深对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3 课程教学单元设计――以“采购谈判方案设计”为例

3.1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本单元的技能目标是能够根据背景材料制作谈判方案。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采购谈判的概念、掌握采购谈判流程、谈判前的信息准备和人员准备、常见的采购策略、谈判方案的内容与构思方法。

3.2 本单元的工作任务

本单元的工作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对某品牌进驻超市进行双方优劣势等分析,确定合理的进店费、供货价格方面的谈判方案,并按规定格式形成“采购谈判方案”。

3.3 课堂组织与实施过程

单元教学的实施按以下步骤进行:明确任务和知识准备――项目引入――操作训练――小组汇报――教师归纳――拓展深化――作业布置(具体实施步骤见表3)。

3.4 评价考核方式

本单元考核由两部分组成:专业能力(50分)、方法能力(50分)。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法,对每组的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完善方案。具体内容见表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