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食品安全法案例及分析8篇

时间:2023-09-17 14:51: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食品安全法案例及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食品安全法案例及分析

篇1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管理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S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090-03

Abstract: Food safety management quality is our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is one of the core curriculu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has not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of talent training,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eaching, thus promoting the course of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so on three aspects discusses the ideas of curriculum reform,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unceasingly, has obtained the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management;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reform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食品质量与安全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曝光:从“苏丹红鸭蛋”到“三聚氰胺奶粉”,从“地沟油”到“瘦肉精”,一次次刺激着人们本已脆弱的神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来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工作。因此,掌握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技术是食品行业发展对食品从业人员最重要的职业素质要求。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由于《食品安全质量管理》课程有着理论性较强、可操作性不高等特点,且目前该课程大多数仍然是以教师理论讲授学生被动记忆为主,所以往往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所以,如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该门课程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顺应时展对高职教育的新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所在院教师针对该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改革。

1 课程设置改革

基于前期对食品企业相关岗位的调研,课程的设计理念紧扣高职高专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注重技能培养,适应岗位要求,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要求理论知识能支撑后续课程,对岗位工作必须够用、实用,同时要结合应用实例,实践技能选取的是对违反食品安全法案例分析及部分食品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与理解能力解析,能够与企业实践要求相结合。课程内容及学习任务设计见表1。

设置课程项目时,将一些复杂、抽象的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并采用情境式教学,把整个教学分成若干子情境,依次进行训练,最后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学中做,从做中学,这样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 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总体欠佳,学习理论知识兴趣不足等特点,针对学生这些特点,如果还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或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因此,该院教师经过不断研究、改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与现场教学法等。

2.1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利用SSOP原理,设计具体应用这一子情境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发放任务单,明确学习任务,而学生则听取教师的讲解,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随后学生确定小组成员分工后分组讨论任务实施工作计划,下一步根据工作计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情况随时进行检查、指导,最后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报、互评,教师点评给出综合评价成绩。任务驱动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2.2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如在进行违反食品安全法案例分析这一子情境的学习中,通过抛给学生违反我国食品法律、法规的一些典型案例,使学生转换角色,成为一名执法人员,依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来判断这些案例具体违反了哪些条款。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收集获取信息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实训室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例如,在进行利用GMP原理,判断情境或案例是否符合要求这一子情境课程的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到笔者所在院相关的食品实训室进行现场参观,使学生参照GMP的要求,指出食品生产实训室需要改进之处。

现场教学能提供给学生丰富的直接经验,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理论性的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笔者所在院又计划新建豆制品加工和啤酒、葡萄酒加工实训室各一座,为今后学生该门课程现场教学法的实施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3 教学评价改革

在教学改革中,考核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是影响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考核的内容与方法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对教师的自我评价以及今后如何开展教学活动起到导向作用。针对目前该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的真正掌握情况,笔者所在院制定了综合考核方案,着重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基本职业能力。考核内容与标准见表2。

综合考核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对学生的平时表现、操作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3.1 更加注重平时成绩

在试卷考核中,由于大多数知识点为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知识较少,所以极易出现学生临考前突击记忆,而忽视了平时的技能训练,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在工作中高分低能的现象。针对以上现象,综合考核体系大大加大了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作业、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面,这样将会激励学生多注意对该课程日常点滴的积累,从而为学生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考核方式多样化

《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考核涵盖完成学习任务的全过程,部分任务考核可以PPT、实践成果、实际操作、辩论会、模拟项目等形式进行,同时学生参加内审员考证可适当予以加分。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企业竞争力。

4 结语

《食品安全质量管理》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优化设计,通过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的改革,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以学科性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技能中;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模式,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树立起自我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注重日常职业素质养成的意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该课程改革后经过了近4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总之,随着今后科技的不断进步,新食品安全管理理念的不断推出,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不断调整思路,更新教育理念,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势对人才的新要求,为企业、行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锋,金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外教育研究,2010(10):86-87.

[2] 汤高奇,朱维军,柳艳霞.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8):75-76.

[3] 戴佳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陈萍,文连奎,张艳荣.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7):126-127.

篇2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增强教学效果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单纯用语言和板书表达清楚抽象复杂的理论很困难,但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而且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很多新的内容,最新的案例都可以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内容。例如有关保健食品、绿色食品、QS认证标志等图片,中央财经频道的《食品安全在行动之中国政策论坛》和《每周质量报告》等视频资料,都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展示给学生,这样既能弥补教材的不足,又能锻炼学生的利用互联网检索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更快速、清楚、系统地了解这些教学内容,对食品法规与标准的相关内容形成整体的认知。

2.采用对比教学方法,加深记忆。在讲解国际食品标准组织章节时,让同学们自己分项,将CAC、FAO、ISO等国际组织的职能、目标、总部所在地和成员权利与义务等放到一起进行对比,比较这些国际组织的不同,而后总结、分析它们的作用和影响,使同学们在记忆时不至于混淆。在讲解国外食品法律法规时,和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相比较,同学们在了解了国外食品法律法规的同时又回顾我国的食品卫生法规内容,还能掌握未来我国法律法规的制定有哪些趋势,加深印象。

3.多用案例分析,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实践性。《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是我国法律法规的章节的重点,单纯逐条学习这两部法规是非常枯燥的。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们应该搜集大量的典型食品违法案例,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案例是违反了法规的哪条哪款,应该怎样予以处罚,如有不同意见就可以进行辩论。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同学们对两部法规充分了解。

二、教学内容合理化,注重前沿与实用

1.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法律法规的学习相对来说是枯燥的,我们从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安全事故入手,例如三鹿奶粉、含甲醛啤酒、地沟油非法加工经营、面粉漂白剂、火锅口水油等,让同学们对食品安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从以前存在的食品安全多头分管造成的所谓“十几个大盖帽管不住一头猪”引出《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和《食品卫生法》的废止,由此导出食品法规与标准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法规与标准的兴趣。

2.章节内容模块化,有利于整体把握。在讲解食品法规与标准时,对遴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例如将绪论、中国食品法律法规、国外食品法律法规和食品法规与标准文献检索归为法规与标准基础模块;将标准的制定、中国食品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部分内容归为企业资料的编写设计模块,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质量认证归为企业管理体系和产品认证模块。将相关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工作任务的难易递进方式构建教学模块化课程结构,使教与学有机结合。

3.加强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时引导同学们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生活中的食品法规与标准。有意让同学们收集一些普通生活当中的食品外包装,如纯净水、碗面、牛奶等,看看上面的标签是否规范,从外包装如何避免买到假冒伪劣食品,导入食品标签与标识标注章节的讲授和学习,使同学们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三、考核方式多重化,注重学生能力评价

只从期终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效果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我认为应该增加平时的成绩考核比例,如作业、课堂提问和讨论、课程论文等方式。通过平时考核,老师可以及时了解讲课效果,得到学生掌握了解已学知识的程度的信息反馈;可以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一些有关内容来丰富自己。我认为平时的作业10%、课堂提问和讨论20%、期终考试70%的考核比例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彤.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M].科学出版社.

篇3

欧盟《通用食品法》(EC178/2002)的定义是指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对食品、饲料、食用性禽畜及有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追溯或追踪能力[3]。《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ISO22005:2007)中将“可追溯性”定义为:跟踪饲料或食品在整个生产、加工和分销的特定阶段流动的能力[13]。在我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GB/T6582-1994)将可追溯性界定为: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3]。中国良好农业规范(ChinaGAP)中对可追溯性的要求是:通过记录证明来追溯产品的历史、使用和所在位置的能力(即材料和成分的来源、产品的加工历史、产品交货后的销售和安排等)[8]。可追溯体系流程(见图1)。图1可追溯体系示意图可追溯体系是可追溯性概念在产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理论表述。欧盟《通用食品法》(EC178/2002)认为是追踪食品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的信息系统,目的在于食品质量控制和出现问题时召回[3]。国际食品标准委员会(Codex)将可追溯体系定义表述为食品市场各个阶段的信息流的连续性保障体系[7]。美国农业部第830号农经调查报告首次将食品可追溯体系按照“深度、宽度和精确度”三个标准进行评价,其中宽度指系统所包含的信息范围,深度指可以向前或向后追溯信息的距离,精确度指可以确定问题源头或产品某种特性的能力[9]。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从技术角度解释了食品可追溯体系,即采用EAN/UCC系统对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储藏及零售等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管理对象进行标识,通过条码和人工可读方式记录信息,一旦食品出现卫生安全问题,可以通过这些标识追溯到问题食品的源头[9]。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况

自英国出现首例疯牛病以来,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纷纷采取措施防止相关问题再次出现。目前,全世界己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专门机构,并实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追溯体系,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过程进行严格地监控、跟踪与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源于20世纪80年代欧洲疯牛病的爆发,最初主要针对牛肉等畜产品[2]。1985年4月英国肯特郡出现第一例记录,科学家检验追查出疯牛病感染源可能是养牛饲料[10]。1990年英国政府成立“疯牛病研究调查专门委员会”,追溯调查研究引发疯牛病病源,进而产生肉牛生产履历制度雏形[10]。1991年欧盟颁布《欧洲有机法案》,要求为每一地块建立农药、肥料等的使用情况,以监控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3]。2000年1月,欧盟了食品安全白皮书,首次引入了从“农场到餐桌”的概念[11]。同年7月,欧盟制定了(EC)NO1760/2000法令《关于建立牛科动物检验和登记系统、牛肉及牛肉制品标签问题》,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提出牛肉产品可追溯性要求,并在欧盟及其成员国建立牛肉产品溯源系统[3]。在这个基础上,2002年欧盟又颁布了(EC)NO178/2002法规《食品法规的一般原则和要求》,进一步把追溯的范围扩大到全部食品,并明确提出禁止进口非追溯产品[11]。2006年初,开始实施《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突出强调了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管理和可追溯性[1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确保消费者食品安全,建立了新的可追溯性的国际化食品标准ISO22005。此标准在ISO22000基础上添加了食品管理体系,其中ISO22005∶2007为策划和执行食品可追溯系统建立了统一的原则和要求,对食品供给链的每一步包括原料的流通途经,产品的追踪以及供货商等信息提供都作了规定[12]。为了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快速应用于生产实际,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相继出版了《牛肉产品追溯指南》、《生鲜农产品追溯指南》、《鱼类产品追溯指南》、《香蕉供应链追溯指南》、《葡萄酒供应链追溯指南》、《GS1可追溯性实施指南》以及《GS1可追溯性标准》等可追溯性应用指南和标准[13]。美国于2002年通过生物反恐法案,即《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恐怖准备与反应行为》,将食品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提出“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风险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建立食品可追溯制度[5]。2003年5月,美国《食品安全跟踪条例》,要求所有涉及食品运输、配送和进口的企业要建立并保全相关食品流通的全过程记录[11]。2009年,美国相继通过《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和《FDA食品安全促进法》,加强对食品加工厂商的检查与监督,提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权限,包括赋予该机构制定农场初级原料生产标准和召回追溯系统、强制召回受污染食品、扣留不安全食品、限制或禁止来自某个地区的不安全食品流通以及就可能违规情况索取相关数据等[3]。日本引入欧盟所推动的“食品可追溯制度”,于2001年建立了肉牛可追溯系统[5]。2002年5月,日本制定了牛肉身份证制度,并逐步延伸至大米、牡蛎等产业。消费者通过大米包装上的电子标签可以了解大米的产地、生产者、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加工等具体信息[11]。2005年底,建立了粮农产品认证制度,对进入日本市场的农产品实施身份编码识别制度,要求提地、生产者、化肥及农药使用等详细信息,方便消费者查询[14]。2008年12月,日本农林水产省WTO/TBT通报,拟建立大米的可追溯体系[15]。到目前为止,日本对所有农产品实施可追溯管理模式已逐渐建立起来,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的应用方面,日本不仅制定了相应的法规,而且在零售终端,大部分超市已经安装了产品可追溯终端,供消费者查询产品信息[16]。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加拿大2001年开始实施“食品召回计划”,2004年建立了国家食品追溯体系[5],并制定《食品追溯数据标准第一版》和《食品追溯良好规范》,以保证绝大部分国产食品从原料到零售终端都能够实现追溯[17]。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畜牧业大国,于2001年在国家层面上建立国家牲畜标识计划,并成立配套的管理机构[18]。韩国于2005年6月对农产品质量控制法令进行了补充修订,引入了全方位的农产品追溯程序,并于2006年1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执行。2007年12月公布了牛与牛肉可追溯性法案[19]。印度于2006年出台的《食品安全及标准法案》明确了食品安全追溯制度,要求食品生产者提供食品生产过程信息,提供原材料的企业信息,必须贴上追溯标签,以确保食品的可追溯性[3]。越南朔庄省2010年表示将建立水产品可追溯体系,以打造全球最主要的水产品供应商[3]。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开发出很多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农产品追溯系统,在追溯体系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英国率先建设了基于互联网的牲畜跟踪系统(CTS),实现了牲畜整个生命周期的情况记录[20]。欧盟各国普遍采用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推出的“EAN•UCC系统来开展质量安全追溯[21],旨在对农产品供应链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标识,建立起对各个环节信息的管理、传递和交换,实现对农产品有效的追溯[22]。美国于2009年推出NAIS项目,以保证牛肉的可追溯性[23]。荷兰建立了禽蛋商品理事会的综合质量系统(IKB),旨在保证生产链中所有重要活动都在受控情况下进行[24]。澳大利亚于2001年在国家层面上建立国家牲畜标识计划(NLIS),即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采用由NLIS认证的瘤胃标识球或耳标对牛、羊进行标识,来实现对牲畜的标识和追溯[3]。我国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仍然处于研究和起步阶段,但近年来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在追溯管理和体系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等纲领文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食品召回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食品追溯体系技术规范的建设,逐步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农产品食品追溯体系技术规范,以保证追溯系统的有效实施。在借鉴欧盟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农产品追溯编码导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水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茶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畜肉》、《奥运会食品安全食品追溯编码规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生产单位代码规范》、《果品质量安全追溯产地编码技术规范》、《亚运会食品安全食品追溯编码规则》、《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等相关指南和标准,旨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3,14,25-27]。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借鉴了欧盟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牛肉制品溯源指南》、《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以及《食品安全追溯应用案例集》、《牛肉质量跟踪与溯源系统实用方案》等规范和应用指南[3]。这些技术规范的实施,切实有效推动了我国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顺利展开。近几年,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制假造假事件,逐步建立农产品产业链追溯体系。各省、市政府也将保证农产品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在龙头企业和部分农产品纷纷构建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便实施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控制和可追溯性,确保了农产品食品的质量安全和消费安全。国家质检总局于2003年启动了“中国条码推进工程”。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积极开展食品跟踪与追溯的情况下,国内部分畜产品、粮食、果蔬、中药材等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21]。农业部实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试点工作”,重点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2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7部委确定肉类行业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行业,启动肉类食品追溯制度和系统建设项目等[1]。国家条码推进工程办公室在山东省寿光市田苑蔬菜基地和洛城蔬菜基地实施蔬菜安全可追溯性信息系统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29]。北京市农业局与河北省农业厅建设完成的北京市农产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对农产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横跨生产、包装、加工及零售等各个环节,并覆盖蔬菜、水果、畜禽和水产等多个领域[27]。北京市2008年全面启用奥运食品安全监控和追溯系统,实施奥运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实现奥运食品从生产基地到最终消费地的全程监控[1,28]。上海市建立“上海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于2007年基本建成全覆盖的农产品身份网上查询系统[27]。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实施猪肉和无公害蔬菜安全追溯制度,推出网上无公害蔬菜订菜服务[30]。江苏南京市建立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站为监管平台,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IC卡管理体系。海南、福建等省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积极推动EAN-UCC系统在农副产品跟踪与追溯方面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7,30]。此外,国内一些大型的农副产品企业也积极采用RFID技术建设内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如北京市京裕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市第五肉联厂及上海五丰上食食品有限公司等[21]。其中典型性农产品追溯系统有中国产品电子监管网(/websiteserv/web/index.jsp)、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北京市农业局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国肉牛全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流通安全追溯系统()和食品安全监管、追溯与召回公共服务平台(/)[3,28]。

篇4

一、存在问题

(一)无证无照违法经营严重。*县有小菜场__家,可未登记的就有__家,其中马路菜场就有__个。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工商部门可以依法取缔,但是,这些小菜场又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新生事物。改革开放给*经济带来了蓬勃发展,“筑巢引凤”引来了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工业园区打工生活,所以,有买有卖自发地形成了市场。践行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根据客观实际的要求小菜场的存在又是必然的趋势。这样小菜场就遭遇了合理不合法的问题。

(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难。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实行上市商品准入机制,不合格产品退市机制等是经营食品安全的一项重大举措,是食品安全防患于末然的经营者应尽的义务,也是保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而这些小菜场小、散、乱、杂,执行“一站一票四制度”给基层工商所责任区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三)占道经营矛盾突出。占道经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场无市,即有固定设施摊位却搬到马路上经营,市场内空荡荡无买卖。如该县*菜市场,有固定设施摊位面积约___平方米,四十余个摊位,经营肉禽、鱼、蔬菜、干鲜果、调味品类等,摊位经过投标取得。但是,长时间来有一位自称失地农民即卖肉个体户张某,每天下午到四五点钟打工者下班买菜的高峰期,用电瓶三轮车拉着肉摊在菜场外边马路上兜售,引发了一些自产自销的周围农民也在马路边摆蔬菜摊销售,致使市场内摊位销售下降,也不得不蜂拥搬到马路边销售。还有部分打工者,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失业后为了谋生,借机摆小摊卖点小菜赚点小钱,维持生活,也成了“马路天使”,影响市容、影响交通,留下了安全隐患。市场主办方及工商部门曾多次取缔整治,效果不太明显。另一种情况是无规划、无固定摊位设施,无场有市的占道经营。如武义县白溪口、邵宅小菜场,给交通安全造成严重隐患。

(四)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市场主办者及经营业主是食品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由于自身素质不高,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经营问题多,食品安全隐患多。主要表现在:

(一)菜市场基础设施差,如厕所、垃圾桶、排水等基础卫生设施没有。在场经营者,甚至来买菜的消费者,随地大小便,乱丢垃圾,脏、乱、差卫生状况与新农村建设新气象格格不入。

(二)菜场举办者管理经验普遍缺乏,管理能力弱,存在着重效益,轻管理的现象。

(三)从经营主体看存在“二多二低”现象。摊位数多,经营者多,导致管理难度大;经营者文化程度低,素质较低,有的贪图私利,蓄意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现象屡禁不止。摊主卫生、经营食品安全意识观念不容乐观,有的直接入口的熟食品无防尘防蝇等“四防”措施;有的销售“三无产品”。

(四)限塑令得不到贯彻执行,免费提供塑料袋包装的现象司空见惯。

二、原因分析

一是乡镇等相关部门认识不到位。村镇、工业区规划滞后,在原先的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基本没有把方便群众生活的“小菜场”考虑进去,致使“小菜场”的用地基本上是集体性质,达不到市场登记的条件,这便是无证“小菜场”存在的主要原因。乡镇等相关部门对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认识也没有到位,片面认为小菜场整治是工商部门的事,整治走过场,影响了整治力度。

二是市场投资商责任意识不强。大部分投资商认为小菜场整治是相关职能部门的事,对小菜场整治缺乏足够的重视。资金投入不足,市场改造滞后,致使农村小菜场大部分基础设施落后,物业管理不规范,经济效益不高。一大批小菜场由于消防设施达不到标准,不符合市场登记条件,成为无照经营。

三是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对上市商品准入制、不合格产品退市制等相关制度认识不够到位,食品安全责任意识,经营守法意识薄弱。

三、建议与对策

(一)政府合理规划,出台帮扶政策。“小菜场”虽小,但涉及到土地、城建、规划等部门,必须由政府牵头;同时,它牵连着千家万户,与群众生活、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是当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晴雨表。因此,不能将“小菜场”作为搞经营创收的产业来对待,政府应在政策上有必要作适当倾斜和支持。乡村城建规划与土地部门将小菜场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工商部门在市场监管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应在“小菜场”的规划和筹建中要提前介入,进行及时的指导,为今后顺利监管奠定基础。

(二)正确引导、堵疏结合。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做好菜场业主、摊主思想工作,正确引导。要有创新办法安排摊位,将其入行归市;另一方面要加强巡查,对严重违法的要依据工商法律、法规坚决查处。同时建全机制,区别对待。要按照《*省小菜场整治标准规范》,对己登记的农村小菜场,___%建立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实行上市商品准入机制,不合格产品退市机制等。进一步完善索证索票和进货台帐登记制度;对部分不具备登记条件,但有固定场所和设施且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农村小菜场,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经当地政府同意,对场内的固定经营户进行个体工商户登记,并加强监管。

(三)加强检测力度,提高商品放心度。强化产地检测和入市检测,降低检验检测成本,加大检测范围和频次,力保不安全的食品堵在市场之外。但目前只有工商部门单一作战,由于范围太大,人员力量不足,不能满足食品安全隐患的全面排查的需要。因此,建议成立一个全县统一的监督性的专门快速检测机构,对于重点食品进行像进飞机场安检式的排查,以快速的流动检测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和问题,且作为案件线索移交有关部门及时查处,有关部门要列入年度工作责任制考核。在当前的情况下,建议县局增加力量,建立县局检测小组,各所配合,检测出问题由各所负责查处,以促监管到位。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律意识。

一是通过集体授课、分批培训、个别上门辅导的方式,加大对食品经营者、从业人员、市场负责人进行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增强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

二是加大宣传曝光力度,动员消费者监督举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册(单)、菜场公共宣传栏报等媒体,通过曝光典型案例、公布检测信息等对群众进行《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投诉途径的宣传,提高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篇5

一、存在问题

(一)无证无照违法经营严重。县有小菜场33家,可未登记的就有23家,其中马路菜场就有12个。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工商部门可以依法取缔,但是,这些小菜场又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新生事物。改革开放给经济带来了蓬勃发展,“筑巢引凤”引来了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工业园区打工生活,所以,有买有卖自发地形成了市场。践行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根据客观实际的要求小菜场的存在又是必然的趋势。这样小菜场就遭遇了合理不合法的问题。

(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难。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实行上市商品准入机制,不合格产品退市机制等是经营食品安全的一项重大举措,是食品安全防患于末然的经营者应尽的义务,也是保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而这些小菜场小、散、乱、杂,执行“一站一票四制度”给基层工商所责任区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三)占道经营矛盾突出。占道经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场无市,即有固定设施摊位却搬到马路上经营,市场内空荡荡无买卖。如该县百花山菜市场,有固定设施摊位面积约600平方米,四十余个摊位,经营肉禽、鱼、蔬菜、干鲜果、调味品类等,摊位经过投标取得。但是,长时间来有一位自称失地农民即卖肉个体户张某,每天下午到四五点钟打工者下班买菜的高峰期,用电瓶三轮车拉着肉摊在菜场外边马路上兜售,引发了一些自产自销的周围农民也在马路边摆蔬菜摊销售,致使市场内摊位销售下降,也不得不蜂拥搬到马路边销售。还有部分打工者,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失业后为了谋生,借机摆小摊卖点小菜赚点小钱,维持生活,也成了“马路天使”,影响市容、影响交通,留下了安全隐患。市场主办方及工商部门曾多次取缔整治,效果不太明显。另一种情况是无规划、无固定摊位设施,无场有市的占道经营。如县白溪口、邵宅小菜场,给交通安全造成严重隐患。

(四)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市场主办者及经营业主是食品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由于自身素质不高,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经营问题多,食品安全隐患多。主要表现在:

一是菜市场基础设施差,如厕所、垃圾桶、排水等基础卫生设施没有。在场经营者,甚至来买菜的消费者,随地大小便,乱丢垃圾,脏、乱、差卫生状况与新农村建设新气象格格不入。

二是菜场举办者管理经验普遍缺乏,管理能力弱,存在着重效益,轻管理的现象。

三是从经营主体看存在“二多二低”现象。摊位数多,经营者多,导致管理难度大;经营者文化程度低,素质较低,有的贪图私利,蓄意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现象屡禁不止。摊主卫生、经营食品安全意识观念不容乐观,有的直接入口的熟食品无防尘防蝇等“四防”措施;有的销售“三无产品”。

四是限塑令得不到贯彻执行,免费提供塑料袋包装的现象司空见惯。

二、原因分析

一是乡镇等相关部门认识不到位。村镇、工业区规划滞后,在原先的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基本没有把方便群众生活的“小菜场”考虑进去,致使“小菜场”的用地基本上是集体性质,达不到市场登记的条件,这便是无证“小菜场”存在的主要原因。乡镇等相关部门对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认识也没有到位,片面认为小菜场整治是工商部门的事,整治走过场,影响了整治力度。

二是市场投资商责任意识不强。大部分投资商认为小菜场整治是相关职能部门的事,对小菜场整治缺乏足够的重视。资金投入不足,市场改造滞后,致使农村小菜场大部分基础设施落后,物业管理不规范,经济效益不高。一大批小菜场由于消防设施达不到标准,不符合市场登记条件,成为无照经营。

三是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对上市商品准入制、不合格产品退市制等相关制度认识不够到位,食品安全责任意识,经营守法意识薄弱。

三、建议与对策

(一)政府合理规划,出台帮扶政策。“小菜场”虽小,但涉及到土地、城建、规划等部门,必须由政府牵头;同时,它牵连着千家万户,与群众生活、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是当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晴雨表。因此,不能将“小菜场”作为搞经营创收的产业来对待,政府应在政策上有必要作适当倾斜和支持。乡村城建规划与土地部门将小菜场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工商部门在市场监管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应在“小菜场”的规划和筹建中要提前介入,进行及时的指导,为今后顺利监管奠定基础。

(二)正确引导、堵疏结合。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做好菜场业主、摊主思想工作,正确引导。要有创新办法安排摊位,将其入行归市;另一方面要加强巡查,对严重违法的要依据工商法律、法规坚决查处。同时建全机制,区别对待。要按照《省小菜场整治标准规范》,对己登记的农村小菜场,100%建立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实行上市商品准入机制,不合格产品退市机制等。进一步完善索证索票和进货台帐登记制度;对部分不具备登记条件,但有固定场所和设施且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农村小菜场,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经当地政府同意,对场内的固定经营户进行个体工商户登记,并加强监管。

(三)加强检测力度,提高商品放心度。强化产地检测和入市检测,降低检验检测成本,加大检测范围和频次,力保不安全的食品堵在市场之外。但目前只有工商部门单一作战,由于范围太大,人员力量不足,不能满足食品安全隐患的全面排查的需要。因此,建议成立一个全县统一的监督性的专门快速检测机构,对于重点食品进行像进飞机场安检式的排查,以快速的流动检测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和问题,且作为案件线索移交有关部门及时查处,有关部门要列入年度工作责任制考核。在当前的情况下,建议县局增加力量,建立县局检测小组,各所配合,检测出问题由各所负责查处,以促监管到位。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律意识。

一是通过集体授课、分批培训、个别上门辅导的方式,加大对食品经营者、从业人员、市场负责人进行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增强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

二是加大宣传曝光力度,动员消费者监督举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册(单)、菜场公共宣传栏报等媒体,通过曝光典型案例、公布检测信息等对群众进行《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投诉途径的宣传,提高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篇6

中国的食品市场多年来一直比较平静,2008年一个“三鹿奶粉”事件打破了这份平静,食品安全问题开始走向社会大舞台的前沿。“苏丹红”辣酱、毛发酱油、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染色馒头、牛肉膏、回炉面包、毒豆芽、石蜡墨汁薯粉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相继发生,让广大的老百姓一提起食品添加剂就胆颤心惊。“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果之重,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商务部《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尽管目前上市食品安全状况逐年好转,但食品安全仍存在超标、法律法规缺失、检测及环保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正在沉重地打击人们的饮食信心……中国的食品怎么了?明天我们还能吃什么?暴露出这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说明已对当前社会造成了明显危害。

一、形成食品安全危机局面的原因

1、消费者主客观认识不足。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购买者在购买商品时,首先考虑的第一因素是商品的价格。较之目前社会购买能力来看,食品的消费比重仍占据着主要位置,重点还是低价的生活食品,对于高价食品往往不予问津。而低价往往带来质量的低下,这也就为“价低质次”的食品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再则,食品内在质量要求,并不为普通群众所普遍知晓,如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哪些物质是不能加入食品的、怎么通过网络查询食品的生产许可情况等等。第三,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很多的食品制作方法是从古代沿袭而来的,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是不卫生或不安全的。第四、消费者对一些不法行为的不闻不问也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2、食品经营者的道德问题。当前很多食品经营者在营销观念上忽略诚信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中小微型的经营户对构建诚信经营的社会环境和经营意识显得更不在意。很多的食品经营者更注重的是如何降低自己的经营成本,怎样获取更大的利润,至于诚信只是非物质的口号而已,可有可无。道德的滑坡,严重影响着我们的食品消费的环境安全,它就像一只无形的黑手,诱惑着食品经营者一步一步滑出正常的轨道,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可怕得后果。

3、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的品行和素质问题。无论是何种形式的食品,其最初形态都是来自于农产品环节,食品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到最初原料的影响。有部分农产品生产者片面追求产量最高化、产程最短化和利益的最大化,瘦肉精、硫磺熏剧毒农药等手段得到了“极致的滥用”,甚至出现了用有毒有害物质直接作为种植要件的行为。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缺失的操守品行和基本素质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4、监管部门的体制和履职问题。食品安全的监管是复杂的行政管理体系,其具体实施涉及到二十多个职能部门,任何一个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或者出现监管缺位,都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食品安全监管讲究的是部门间的合力,然而在现行体制下,往往会因为部门的职责不同,监管环节不同,所调整的利益不同或部门性质不同等因素造成部门之间工作的不平衡性;在部门之间的监管还存在环节的交叉和盲区;同时很多部门的监管执法人员惧怕履职风险,畏苦畏难,进而产生了履职不力、推诿扯皮,甚至胡乱作为的问题。

5、国家食品生产规范与标准相对落后问题。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不但要求食品“好吃、好看、好闻”,而且对便携性、营养性、易储性也提出了更高需求。一些为食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改善食品的口感品相、延长保质期、提高营养成分指标的食用添加物质被大量的添加在各类食品,甚至形成了滥用的现象。而与此同时国家的相关使用规范和生产标准没有能够及时得到修改,形成了“有监管无办法”的局面,特别是针对地沟油的检测标准至今仍没有出台。

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原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伴随着各种社会问题深化而日益凸显,对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目前流通环节监管现状来看,效果不容乐观,监管工作忙忙碌碌,回头一看劳而无功。一方面监管压力到只气喘吁吁,另一方面工作成效力不从心。而分析想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监管中出现了单打一的局面,缺乏部门间、群体间的协作合力,没有能够发动全社会的作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食品安全的监管不是依靠哪一个部门或哪一个个人能实现的,实现社会协同,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社会管理格局的重要途径。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化管理必须确立一个基本原则:即部门监管为前提,社会协同作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通过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政府、社会、公民的三方共治。

三、创新举措,破解食品安全监管的难题

1、提高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为社会化管理提供土壤。借助各种媒体和多种手段向全民普及宣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发实施条例》和与之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教育效果。通过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鼓励消费者共同监督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用行动展现态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维护食品安全。自觉的抵制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畜产品和食品。用拒买行为促进食品安全屏障的形成,让有毒有害食品没有市场。特别是要加大社会诚信建设,运用信用体系评价引导作用约束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比如,利用每年开展“3?15”主题活动和一系列的专题方式,邀请市民参与体验,逐渐让消费者的观念由“事后消费维权”转变为“事前理性消费”。

2、加强加对经营者自律意识的培养,构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经营主体对其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并且对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明确了相关惩处措施。工商部门的职责是依法采取相关措施,促使经营户履行义务。从大量基层监管的事实表明,很多的食品经营户对于最基本的进货查验和登记制度都不能及时到位,自律不能到位和诚信缺失是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本原因。如何强化经营者自律,做法可以有三点:第一,利用宣传培训的手段,从理论层面上强化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在必要的情况下开展点对点的辅导,促使其能清醒认知;第二,强化在流通环节的巡查监管,督促执行;第三,依靠社会群众和舆论的力量,加大监督力度,让不能切实履行自律义务的经营者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3、重点治乱,以强势执法促进经营者规范经营。加强问题食品和行为违规的查处力度,对事故责任人和生产经营者严厉处罚。以强大的法律威慑力来震撼那些良心缺失的生产经营者,使食品生产经营市场风清气正。在经过充分宣扬教育的前提下,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违法经营行为,必须采取“严打”的高压态势,做到露头就打,违法必究,起到查处一个、震慑一批、整治一家,规范一个行业的作用。通过强势执法迫使食品经营主体提升规范意识、诚信意识、守法意识,变被动应付检查为主动防范风险,变他律为自律。

4、创新监管模式,实现基层转型升级。社会管理是多方参与的社会行为,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新监管理念,把市场监管作为第一职责;更新发展理念,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新执法理念,把依法行政作为第一准则;更新维权理念,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创新模式、务实培训、优化服务、尽责监管、规范执法、高效维权”的六项主旨作为工作要求,加速推动基层转型。

5、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强化履职督查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干部队伍建设是达到有效监管的重要手段。必须发扬三种作风:一要勤思善学、勇于实践的作风。要建设一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队伍。善于向先进学习,开明不保守、创新不守旧,将突破监管执法无缝对接作为首要任务,将解决经营户自律作为执法重点,将落实长效机制作为核心目标。二要执行有力、敢于碰硬的作风。要加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一线队伍的战斗力。克服主客观、内外部的困难,集中力量,迅速行动,重拳出击、强势执法,加大对各类食品经营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三要务实肯干、乐于进取的作风。在执法监管工作中不管取得多大成绩,不骄傲懈怠,高标准严要求,不断进步。四要进行效能评估,实现过程可控、结果可查。要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加大问责力度,将问责机制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增强行政部门领导和干部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履职能力和执法效率。

篇7

为了切实强化较大规模聚餐活动食品安全监管,有效防范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定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较大规模聚餐活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较大规模聚餐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作为履行政府职责、加强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健全责任体系,推行目标管理,创新监管方式,全市食品监管工作得到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好转。但是,今年以来发生的几起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暴露出监管工作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和不到位的地方,全市食品安全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县(区)、乡(镇)对食品安全工作还不够重视,对政府负总责的要求落实不力,对本辖区食品安全状况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分析;一些县(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强调得多,实际落实得少,监管工作没有真正抓在手上;有些县(区)对乡(镇)的食品安全督查考核流于形式,乡镇“一专三员”制度形同虚设,社会监督作用发挥得极其有限;一些部门监管力量不足,部分监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执法监管水不高,监管职责履行不到位。特别是一些承办聚餐活动的单位无证经营,超范围、超接待能力经营,食品原料采购渠道不正规,冷荤凉菜制作交叉污染,聚餐环境"脏乱差"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聚餐活动食品质量安全,必须下决心予以整治解决。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讲大局、重民生、促和谐、保稳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较大规模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强化措施,开展集中整治,加强日常监管,有效杜绝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全市安定和谐的社会大局。

二、突出重点,强化监管,有效保障较大规模聚餐食品安全

(一)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各级监管部门对城区承办100人以上及乡镇所在地50人以上的聚餐、农村红白事家庭宴席、农村学校食堂供餐(含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以及重大节会活动聚餐等都要纳入较大规模聚餐食品安全进行重点监管,严格签订履行质量安全责任书、质量安全社会承诺书、承办宴席安全合同,全面实行备案管理制度。要加大监管频次和巡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地对其食品及餐饮具进行抽样检测,发现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必须依法从严予以查处。

(二)严格落实内部安全防控责任。承办较大规模聚餐的服务单位或个人,要切实承担餐饮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食品安全负首要责任,要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规模以上单位要设置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完善从食品原料采购验收、贮存保鲜、加工制作、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留样管理和各类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等关键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建立起严格的餐饮食品质量安全内部风险防控体系。要加强较大规模聚餐备案管理,餐饮单位应提前48小时对拟承办聚餐活动的时间、地点、聚餐人数等基本情况,通过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建立起的食品安全QQ群、手机短信台等形式,向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乡镇政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办公室报告备案。

(三)严禁采购使用各类禁食用物质。承办较大规模聚餐的服务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对聚餐食材原辅料认真把关,逐一检查验收,并切实加强保管,确保食材原辅料不出任何问题,严禁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严禁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严禁采购、使用农兽药残留超标的食品;禁止采购各类含有天然毒素及限制加工条件的食物等。

(四)严格落实各项规范化管理制度。承办较大规模聚餐的服务单位要更加严格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原料购进验收、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聚餐食品留样、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加工操作规范、餐厨垃圾管理等“八项制度”和“六项记录”;严格落实食品添加剂“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的“五专”管理措施和备案公示制度。

(五)严格推行安全合同制。要全面推行承办宴席安全合同制,凡是承办较大规模聚餐的服务单位或个人,都要与当事人签订《承办宴席安全合同》,必须作出质量安全保证,必须明确一旦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就餐人员造成健康损害后应依法承担的经济赔偿法律责任。

三、从严执法,重典治乱,始终保持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的高压态势

(一)切实加大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力度。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对餐饮服务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该处罚的要坚决处罚,该查封的要坚决查封,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对餐饮服务单位不严格履行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不严格落实明确告知的法规政策和规范化管理措施,不主动自觉与当事人签订《承办宴席安全合同》,不积极采取措施整改纠正安全隐患问题,对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屡教不改、特别是丧失道德良知、明知故犯的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从重给予处罚,并纳入“黑名单”管理公开曝光,切实使其增加违法成本有所敬畏。

(二)严肃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各级监管部门对承办较大规模聚餐的服务单位要全面跟进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大力排查餐饮食品安全隐患。要坚持从严执法,对未经许可或超过餐饮服务许可范围(含超过核定最大接待量)承办提供较大规模聚餐的,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之规定从重予以处罚;对餐饮服务单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和有可能出现安全事件苗头的,责令停业整顿;对发生50人以下食品安全事件(未达到Ⅳ级事件)的餐饮服务单位依法从重处罚,责令停业整顿,整顿达不到要求的,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对发生50人以上100人以下食品安全事件(Ⅳ级事件)的餐饮服务单位,坚决依法从重查处,并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对有关责任人,依法实行行业禁入。

(三)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对有意制售假劣食品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较大(III级)、重大(II级)、特大(I级)食品安全事件等涉嫌犯罪案件,在第一时间移交司法机关立案查处,严禁罚过放行、以罚代刑,确保对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追究到位。各级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对近期集中排查整治中发现的重大违法案件要依法严惩,坚持重典治乱,始终保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使严惩重处成为食品安全治理常态。

四、明确职责,严格问责,有力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落实到位

(一)明确监管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监管责任制。

各县(区)政府要切实担当起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责任,要深入分析食品安全现状,切实解决好影响本地区食品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对市政府及政府办公室近两年下发的有关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认真进行一次系统地对照检查,进一步研究提出推进落实的措施要求,以县(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形式上报市政府;同时要对各乡镇贯彻落实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特别是成立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办公室、组建“一专三员”队伍、开展已经明确属于乡镇政府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到位落实情况,逐一进行专题督查落实,并综合全县(区)情况以县(区)政府文件上报市政府。

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协调督查的职责,建立强有力的工作联动协调机制,督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努力形成监管合力,严禁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互相掣肘,造成监管缺位。

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对县城以上较大规模聚餐、学校食堂供餐和重大节会活动聚餐食品安全的监管,教育、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配合监督管理。

食品药品监管、教育、农牧、工商和质监部门负责加强对乡镇政府食品安全社会监管业务工作的指导检查,同时积极履行好在农村依法监督管理职责。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农村红白事家庭宴席,乡镇所在地50人以上聚餐,农村学校食堂供餐和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村委会(社区)认真摸清核实辖区食品生产经营底子,从社会监督角度与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户逐一签订安全责任书,组织开展日常安全巡查和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收集和报送食品安全信息,按照《市农村家庭宴席监督管理规范(试行)》具体负责对农村家庭宴席进行审查、备案、上报和现场检查指导,确保不发生安全问题。

(二)建立食品安全事件倒查制度,严格行政问责。今后凡县(区)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未履行职责,本行政区域发生II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责令县(区)政府向市政府作出深刻检查;发生III级(较大)食品安全事件的,由县(区)长全面协调相关部门负责进行处置,并在20个工作日内依法依规对相关监管部门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有关监管部门(乡镇)不履行监管职责或者、、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向市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发生Ⅳ级(一般)食品安全事件的,15个工作日内县(区)政府应在行政职能范围内对相关监管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处理,向市政府作出书面报告。

(三)推行食品安全绩效考核制度,规范目标管理。各县(区)政府要强化对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检查督导,要把较大规模聚餐作为食品安全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年度食品安全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县(区)在年度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全覆盖

(一)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宣传。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开辟“食品安全大讲堂”、在乡镇、村社设置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报道食品监管动态,及时“问题”食品安全警示,曝光典型案例,不断增强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要利用食品相关法规颁布纪念日等有利时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中宣传活动,面向社会群众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科学合理饮食常识,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支持帮助和监督管理食品安全,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的社会氛围和工作条件。

篇8

谋划新思路 瞄准新目标

奋力开创随县工商事业新局面

在全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郭 东

(20__年12月22日)

同志们:

在20__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时,经县局党组研究决定并报市局、县政府同意,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暨表彰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落实省市局和县政府有关会议精神,表彰先进、总结成绩、分析形势、对明年的工作进行部署和动员,下面,我代表县局党组讲几点意见。

一、客观总结全年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激发奋勇向前的新动力

20__年是随县工商局不平凡的一年。县局自三月份组建运行以来,全县工商系统在省、市局的坚强领导及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紧紧围绕上级的工作部署及确立的“436”工作目标,弘扬“随县工商精神”,发奋努力,忘我工作,在短短十个月的时间里,服务、监管、维权和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外兼顾、齐头并进,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一)从增长的数字看整体工作的提升

1. 市场主体增量卓有成效。截止12月10日,全县新增市场主体5014户,注册资本30.59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2.8%和106.4%。其中内资企业21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96户、私营企业166户,个体工商户4426户,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9530户,累计注册资本83.68亿元。

2.市场秩序不断优化。截止12月15日,全县共立案537件,结案 537 件,案值416万元,到位罚没款20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立案数、结案数和罚款金额均呈现近2倍的增幅。这些案件中,万元以上案件36件,2万元以上案件4件,7万元案件1件,10万元以上案件1件。

3.消费维权和购假先赔不断推进。截止12月10日,全县共办理食品安全案件166件,比去年同期增长64.6%,罚款金额3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7%。共受理转化“食品购假工商先赔”案件36件,接受理消费者咨询、申投诉和举报287件,成功调解处理279件,处理调解率达97%,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61万元。

(二)从服务的举措看服务随县经济发展能力的提升

1.县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举措,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5月30日,县政府下发了随县政发[20__]17号文《随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商标发展战略的意见》,全面启动我县的商标发展工作。7月26日,县政府印发了随县政办发[20__]67号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随县工商局关于开展“市场主体增量行动”促进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正式将“市场主体增量”指标纳入20__年度随县各部门、各镇场目标责任制考核项目;10月17日,县政府印发了随县政办发[20__]84号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12月1日,县政府印发了随县政办发[20__]91号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禁止传销、规范直销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和打击传销纳入随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2.充分发挥工商服务职能,强力营造市场主体宽进宽出良好氛围。县局按照“能放则放、能简则简、能快则快、能优则优、能试则试”原则,为市场主体提供全心全意的优质服务,积极营造全民创业社会氛围,为他们最大限度地提供职能支持,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做多做大做强。不断创新登记机制,明确目标,强化措施,优化服务,畅通准入,提高登记注册的效率。今年以来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咨询服务618次,专人跟踪指导337次,延时服务184次。一系列有力措施的施行,为我县的全民创业、市场主体增量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激发了随县人民全民创业的新。

3. 招商引资任务超额完成,为企业融资贷款迅猛增长,百名干部帮扶百家企业尽显成效。

县局高度重视展商引资工作,成立招商引资专班,营造人人思招商、个个谋招商的浓厚氛围,力争引进高新技术服务企业。截止目前。县局共招商引资5800万元,超额800万完成了县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贷款难、融资难是随县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现实困境。县局通过百名干部帮扶百家企业这一活动平台,深入全县各类企业,广泛对企业宣传股权出质登记、动产抵押登记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等业务知识,有针对性搭建银企合作融资平台,积极帮助信誉良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经过全系统努力,截止12月10日,全县共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62件,贷款2.75亿元,超额五千多万元完成市局目标责任制指标任务。股权出质从无到有,办理12起,为企业融资0.5亿元。

4.村村“七有”全面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社遍地开花,商标富农、合同帮农,订单农业如火如荼,随县新农村建设在我局的推动下阔步向前。

县局高度重视村村“七有”,将此工作看做推进随县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 党委和政府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广大工商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交流沟通,宣传指导。对申请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申请注册商标的农民全程跟踪服务。根据《关于实施商标发展战略的意见》,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全年申报35件“随州市知名商标”,办理注册商标40件,商标总量达到260件,“草店花菇”集体商标注册成功,填补了我县集体商标的空白。经过不懈努力,系统帮扶的130个行政村,全部达到了“七有”标准。

随县工商局作为新组建机关,秉承着随州工商系统主动服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良传统,以服务发展为第一要务,为政府分忧,帮企业解难,全力实施“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全力发展商标和品牌,全力为企业贷款融资,全力实施村村“七有”工程。在随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写下了精彩篇章。

(三)从市场秩序的优化,看执法办案队伍能力的提升

1.建立一支局所联动、协调统一,市场巡查、市场监管和执法办案为一体的执法队伍。建章立制、规范执法,初步形成了科学、规范、高效的“大监管、大执法”格局。吴山所、厉山所、洪山所等基层所在人员减少、任务加重的困难面前,顾全大局,领导冲锋在前带头办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意志,造就了作风过硬的巡查办案队伍。

2.市场监管卓有成效。县局紧紧围绕今年总局和省局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双打”专项行动,对军服市场、节日消费市场、抗旱防汛物资市场、文化市场、废旧金属市场、塑料袋市场、食盐市场、成品油市场、汽车市场、农资市场、建筑钢材市场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市场和九类重点商品进行集中检查和连续整治。截止11月底,全县共出动执法人员3215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360(台)次、检查各类市场经营主体15670户,发出《行政建议书》、《行政告诫书》、《行政提示书》、《责令改正通知书》共计5628份,立案数百件。其中,抗旱防汛物资专项整治顺天时,应民心,有力地配合了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建筑钢材市场的质量抽检、整治,涉及面广、影响面大,取得较好的执法效果。截止12月,全系统共办理侵犯商标专用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05 件,办理虚假标注和经销不合格商品案件33件,端掉3个涉嫌非法炼油窝点和多个非法拼装汽车、摩托车窝点,查办的随县某酒厂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和某酒厂使用过期商标许可生产品牌酒案,扣押假酒、包装数万多元,罚款17万元,这些打击假冒伪劣的行动,有力地净化了全县的市场环境。

3.法治工商建设全面推进,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通报表扬。县局把法治工商建设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制定下发了一系列规范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政监管的规范性文件。依法高效实施行政许可。推行“三步式”行政执法程序,推行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推行行政执法督察,强化内部监督;推行政务公开,强化社会监督;严格过错追究,加强责任监督;强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规范,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和考试。通过一系列举措,初步搭建起随县工商局法治工商建设全面推进的整体架构。

为维护全县市场经济秩序,全年共立537案、结案537件,每天平均立案、结案2.6起,在这些案件中 ,经销过期食品等食品安全案件166件,侵犯商标专用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05件 ,虚假广告案件40件,虚假标注和经销不合格商品案件33件,查处合同违法案件24件,反不正当竞争案件1件,向其他部门移交案件2件,案件类型取得了新的突破。所办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处罚适当,采用说理式执法文书。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一例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案件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今年9月25日,在全县开展的行政执法检查中,县法制办、县人大法工委对我局的法治工商建设给予高度评价。行政执法评议中,我局在各行政执法部门中高居榜首。

4.广告“亮剑”华丽出场,整治“霸王条款”先声夺人。县局把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和合同案件作为展示形象和作为,开拓监管服务新境界的切入点,洪山所、三里岗所认真贯彻县局精神,以广告合同监管为抓手,奋力拓展执法监管新领域。三里岗所探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广告监测预警体系,查办各类广告、合同案件十余起。洪山所推动建立了政府广告整治专班,狠抓监测、指导、登记和审批,强化“亮剑”行动,强化“靓化集镇”行动,通过一系列举措,共规范问题户外广告牌33个,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5份,查办各类广告案 16 件,其中万元以上的广告案2件。罚没金额 2.85 万元。11月2日,市局在洪山镇召开全市广告“亮剑”集中执法行动现场会。市局和县领导对我县的广告监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加大广告监管的同时,他们敏锐扑捉战机,今年7月份,该所查办的某干洗店在经营场所利用格式条款免除自己责任一案。这是随县工商局成立以来,根据《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查处的第一件合同违法案例,在全市也是首例 。

县局开展的市场专项整治、打击假冒伪劣,打击虚假违法广告、打击“霸王条款”等一系列监督执法行为,有力地优化了随县市场经济秩序,有力地营造出随县文明、诚信、和谐的市场环境。

(四)从机构的完善、机制的创新看消费维权能力的提升

1.以随县消费者委员会的成立为契机,全县的消费者保护事业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8月18日,在精心组织和筹备下, 随县消费者委员会正式成立。消委成立后,将消费者维权站的“五进”和农村的“一会两站”建设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11月底,全县已经完成14个示范点规范化建设,年底前达到基本完成覆盖全县的消费维权站点建设。

2.创新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四化”新机制。所谓“四化”即:一是明确创建目标,实行食品安全目标明确化。二是统一制定文书,实行食品经营档案规范化。三是细化巡查内容,实行监管内容统一化。四是推行简化案件操作,实行案件办理快捷化。3月份以来,随县工商局针对其辖区范围广、执法力量不足、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大的现状,经请示县政府法制办,并会同县人民法院,结合随县食品安全监管实际研究制定了《随县工商局行政处罚立案案件简化操作规程》。于5月16日下发到各基层工商所,得到较好推广和使用。也收到较好效果。《随县工商局行政处罚立案案件简化操作规程》的制定,为基层单位执法人员及时有效地制止和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和进行辖区食品安全监管,更好地规避执法风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也方便了行政相对人.随县工商局推行监管“四化”以来,随县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各工商所的流通食品案件办理热情空前高涨,全县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

3.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和“食品购假先赔”转化案件力度。我局先后制定下发了《随县工商局20__年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实施方案》、《食品安全法知识问答》,发放食品安全宣传资料5000余份,开展各种形式的食品安全培训68场次,参加培训人员达1562人次。同时加大“食品购假工商先行赔付”的宣传和转化案件力度,目前全县共受理“食品购假工商先赔” 36件全部转化为食品案件。通过宣传和教育培训特别是“食品购假先赔”工作,增强了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经营者守法诚信意识,大大压缩了假冒伪劣食品在流通领域的存在空间。

4.各所的食品安全达标工作稳步推进,圆满完成。县局结合我局实际,在今年四月份就下发了《随县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达标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安排部署了12个基层所的食品安全监管达标创建工作,经过初查,12个基层所都已经达到了《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达标考评标准》所要求的标准。通过达标创建活动,全面规范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行为和食品市场经营秩序。

县局开展的这一系列消费维权、确保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举措,有力地维护了我县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营造出“放心消费”的市场氛围,有力地配合了“旅游活县”战略部署。

此外,一年来,县局着力开展的“三万活动”成效明显,信息宣传、个私协工作、干部人事、计划生育、社会综治维稳、打击传销、配合职能部门开展的扫黄打非、打拐禁毒、消防和安全生产检查也都卓有成效。对县人大代表建议、对县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也取得了他们的满意。特别是对县政府《20__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修改意见里,县局提出降低市场主体进入门槛、实施商标发展战略、争创全国驰名商标和加大食品安全和食品检测工作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和明年工作计划,真正做到了奋发有为、建言献策。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在座各位、特别是一线同志们的辛勤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局党组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拼搏奉献的全系统同志及其家属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深深的感谢!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首建局的这一年来的成绩,我们由衷自豪;展望新一年的工作,我们壮志满怀。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县局刚刚组建,初入正轨,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和不足。这里面有诸多客观原因、客观条件的制约,但是我们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主观方面检讨工作的瑕疵、反思存在的问题。总体来看,我们有如下问题:一是数据质量建设不尽人意。几万市场主体、几百消费投诉、五百多件案件诸多基础数据录入率不到一半,错误数据大量存在,说明此项工作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二是工作执行落实不到位。市局、县局明确要求各所企业网上年检率要达到80%,可是实际情况仅仅只达到77.2 %。“食品购假先赔”工作县局强调了多次,可抓出特色、抓出成效的单位有没有?食品安全天天在讲,重中之重,可是我们自己都清楚,不少所辖区依然有过期食品、食品台账形同虚设。无照经营还有不少。三是部分基层所工作没有特色、不见起色。部分所不能全面深刻领会领导意图、抓住工作重心,不能统筹全局、突出特色,工作“偏科”,顾此失彼。四是规范和整治市场秩序力度和手段有待加强。还存在执法办案不规范,办案领域狭窄,大案要案少,处罚力度不大的现象。五是系统内部分人员“慵懒散软”等不在状态的情况时有发生。作风纪律、责任意识亟待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还不能有丝毫松懈。六是部分单位有畏难厌战情绪、缺少工作的创新和主动。部分单位负责人接受任务态度不坚决、工作没活力、缺激情、安于现状。

二、结合“三个随县”制定科学奋进的总体工作目标,推进随县工商事业的大发展、大跃升

20__年,是随县工商局成立的第二年,是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各项工作突飞猛进的新一年。 这一年,“两会”和党的十将要召开,做好我县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对于推进随县的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__年,全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胡总书记“七一”讲话、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省局、市局确立的工作目标为指针,高举“随县工商精神”的旗帜,紧紧围绕“活力随县”、“魅力随县”、“和谐随县”三个随县建设,认真落实五大具体工作目标,奋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随县经济建设”、“监管执法和消费维权网络建设”、“政风行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等五项建设的大发展、大跃升,把县局打造成县直单位服务最优质的部门之一,打造成职能拓展、监管方式转变最快的部门之一,把县局班子打造成最富凝聚力的领导班子,奋力攀登随县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服务维权和队伍建设的新高度。

(一)明年的五大具体工作目标

1.保持市场主体增量迅猛增长态势,全面完成全县“村村七有”目标。

以全民创业为工作重心,创新工作方法、提升登记注册服务水平,促进我县市场主体继续保持迅猛增长态势。根据新随县建设的特点,大力支持工业化新兴产业发展,力促传统产业和特色特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建立企业登记绿色通道,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努力提供全程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力争20__年全县新增市场主体5396户,其中新增内资企业205户;新增私营企业311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85户;新增个体工商户4595户;新增注册资本36亿元,比上年注册资本增长14.29%。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做好企业设立集团和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上市的登记辅导工作,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指导转型升级企业100户,培育千万元企业10户,组建企业集团2个。

把企业的兼并重组、债转股、股权出资、股权出质、商标质押、动产抵押等资本运营手段作为“双百行动”中对全县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私营企业帮扶的重点工作。20__年股权出质登记达到14件以上,出质金额1亿元,力争全县各所都有股权出质件数;指导和支持创办小额贷款公司2户;全年办理动产抵押60件以上,融资贷款3亿元;力争实现债转股、采矿权、知识产权出资、商标质押贷款零的突破。

全面实现我县村村“七有”工程。20__年余下的124个行政村实现村村“七有”,使我县的全部364个行政村真正实现村村“七有”工作目标,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首届“十佳七有村”评选活动。在全面使我县各村完成村村“七有”工程目标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扶持措施,使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突出特色、形成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奋力推进我县的新农村建设。

深入推进全县商标发展战略。商标战略是我们服务随县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年我们商标发展虽然有个别亮点,但整体没有完成既定任务。20__年我们的商标发展任务数依然不变,力争新增注册商标120件,将“大洪山”牌香菇、“二月风”牌野生葛粉两件商标作为“中国驰名商标”申报对象,进行重点帮扶。“随州白麻”是闽商石材工业园对外宣传的重点,我局正在组织资料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随州白麻”地理标志;我县的食用菌茶叶产业出口量大、涉及国家多,目前我们正在帮助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及随州市云峰山茶场积极申报国外商标注册,努力实现我县国外商标注册的零突破。

2.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健全消费维权网络,确保全县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

在继续深入推进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四化”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九类重点商品和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农贸市场和大中型超市经销的农产品的抽检、检验和检测,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培训。20__年食品快速检测要达到1500个批次,组织5次以上大型散装食品快速抽检活动,组织开展2次对全县现场制售(前店后场)、炒货等行业的专项检查,大力推进电子监管平台建设。争取20__年全县大型超市和各镇农贸市场全部建立电子监管平台,推行食品和农产品的电子监管。全县大型超市、食品经营企业、各镇食品批发经营户、各镇农贸市场的食品从业人员,80%以上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食品检测技能的培训。

建立健全覆盖全县的消费维权网络。“一会两站”和12315消费维权网络“五进”活动要全面推开、务求实效。建立消费维权协调机制,努力把消费维权“关口”前移到消费教育与引导、消费警示、消费知识普及上来,帮助消费者树立科学消费观念,防范消费风险,提高自我维权能力,20__年要确保全县所有大中型商贸企业、各镇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全县邮政、电信、供水、供电等公共服务行业企业,炎帝神农风景区、玉龙温泉、大洪山、桐柏山风景旅游区、国家3A级以上的旅游风景区都建立固定场所、固定人员、符合条件、规范运作的消费维权站。实现全县涉农消费投诉、景区消费投诉调解处理的零缺陷、高满意度。

3.着力深化市场秩序整治,全面推进法治工商建设、依法行政水平更上台阶

以“百日执法行动”和 “两节”市场专项执法行动为中心,切实贯彻落实县局下发的《20__年“两节”期间加强市场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和《净化市场环境百日执法行动方案》,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整治扰乱节日市场秩序、危害消费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以次充好、欺行霸市、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经营秩序,重点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经销不合格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食品中使用非食品添加剂、虚假食品广告、商标侵权、食品的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印制品等违法案件,并突出查办大案要案,确保“两节”市场消费安全和繁荣稳定,确保全局各项工作的开门红。

以监管执法的领域拓展和法治工商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县局监管执法水平的提升和法治工商建设的深入。建局一年来,县局建立了“大监管”“大执法”,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一支队伍办案的执法办案体制,取得了丰硕成果。20__年,我们要拓宽办案领域,加大办案力度,努力加大合同欺诈、格式条款、虚假广告、串通招投标、医疗、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的查处力度,争取实现办案领域的新突破。10万元以上案件要达到2-3件,万元以上案件要达到40件,商业贿赂案件、房地产领域案件、公用企业不正当竞争案件要实现零的突破。要继续加强执法督查和案件核审工作,努力保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零记录.

4.创新和加大督察纪监工作力度、争做让人民满意的随县工商。

以机关股室、直属机构和各工商所20__年年度目标责任制为工作中心,创新方法,扎实开展督察工作,建立经常性的督察暗访机制,加大督察督办问题的整改力度,加大各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力度,切实实现对广大干部职工的绩效量化考核,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工商队伍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真正体现劳有所得、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工商队伍薪酬保障机制,真正划好目标责任制这个工作的“分界线”。20__年的督察和纪检监察工作要做的更加规范、高效、细致,要体现出及时纠正失误、及时矫正不良风气、及时遏制腐败苗头,内外监督相结 合的有效性。

5.从基础设施和干部队伍入手,软硬结合夯实工商事业发展根基。崭新的事业要有崭新的精神风貌、要有新的气象。随县工商事业要欣欣向荣、昂扬向上,一靠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纪律整训,二靠迅速掀起县局机关和各基层所基础设施建设的新。20__年干部队伍建设要下重捶,要编制和落实人才队伍建设长远发展规划,初步形成健全、通畅、科学的干部人事制度。要坚持不懈地做好“三评两查”“两个强化”和“治庸问责”等作风纪律整训工作,不断锻造一支“政治坚定、忠于职守;执法为民、高效服务;依法监管、公正维权;严守纪律、廉洁勤政”的工商队伍。20__年,县局办公楼的新建和部分基层所的改建、改造要全面铺开,各建设单位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执行基建建设各项制度。建设精品廉洁工程,务必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说。

(二)奋力实现的五个大发展,精心实现三个打造

在县局五年工作规划里提到:20__年要集中精力抓好县局办公楼的建设和部分基层所办公楼的重建、改建,并实现监管、服务、维权工作的大发展、大提升。具体是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以大力公开招录公务员、大力强化系统内的学习、培训和考试,大力选拔和使用人才,现实全局人才队伍建设的大发展、大跃升;二是以县局办公楼的开工建设和基层所的改建改造,引领全局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发展、大跃升;三是以全力实施市场主体增量、全民创业行动、“双百”行动为舞台,实现服务随县新跨越的大发展、大跃升;四是以市场秩序优化、“双打”行动以及“一会两站”建设和12315“五进”活动为着力点,实现监管执法水平和消费维权网络建设的大发展、大跃升;五是以作风纪律整训、岗位风险防控、“治庸问责”、“两转一推”“三评两查”为工作重点,不断推进全局的政风行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大发展、大跃升。通过这五项大发展、奋力实现“把县局打造成县直单位服务最优质的部门之一,打造成职能拓展、监管方式转变最快的部门之一,把县局班子打造成最富凝聚力的领导班子”总体要求。

三、弘扬“随县工商精神”,求实创新、昂扬奋进,迅速扎实开展明年各项工作

(一)食品安全工作的创新。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培训为重心,在各基层所探讨建立常设性、机制性、规范化、义务化即“两性两化”的法制宣传教育讲堂。对食品经营户、食品从业人员和九类重要商品从业人员进行重点教育、培训和考试。不通过考试,不能取得示范店、放心店等荣誉称号。

(二)监管和维权工作的创新。探讨将监管执法案件举报联络网与消费维权网“双网并行、两者兼容”建设。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切切实实建设一支立场坚定、正直无私、为民谋利、信息通畅的工商协管员队伍和个私协党员队伍。切切实实形成一个覆盖全面、反应灵敏,安全保密、高效运转的网络。使之成为工商监管执法和消费维权的得力帮手。

(三)政风行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创新。在督查和纪监工作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我们要借鉴全国工商系统的创新经验,尝试在督查和纪检监察工作中引入通用性极为广泛,适用于所有的行业和经济领域的ISO9001:20__质量管理体系,运用过程的方法和体系管理的方法对目标责任制和全系统人员实施动态有效监管。不断提升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推荐期刊
  • 中外食品
    刊号:11-4823/TS
    级别:部级期刊
  • 现代食品
    刊号:41-1434/TS
    级别:部级期刊
  • 新食品
    刊号:51-1678/TS
    级别:省级期刊
  • 食品界
    刊号:10-1162/TS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