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7 14:51: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立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跟踪城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是促进城乡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抓手。全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2008 年全国慢性病总病例数达到 2.6 个亿。专家预测到2020 年,慢性病死亡比例将上升到 85%[1]。实践证明,有效的健康服务管理是降低慢性病死亡率和国家医药费支出的有效手段,是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的参考依据。为推进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卫生部制定了工作目标,到 2011 年底,居民建档率农村要达到 30%,城市要达到 50%。到2020 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科学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2]。就此,卫生部出台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服务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标准》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推动了健康档案工作深入发展。为进一步了解我省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研究其管理水平,促进其健康发展,2012年初,笔者随辽宁省卫生厅组织的调研组,深入辽宁省的沈阳、大连、鞍山和盘锦四个城市,即我省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医改的试点城市,每个城市抽取四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情况调研。
二、我省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与水平
根据 2011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辽宁省总人口 43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 62.10%;乡村人口占 37.90%[3]。调研的 4个城市中,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 228 个,乡镇卫生院 320 个,分别占全省 53.8%和 32.9%。
1.取得的成绩
(1)建档率较高。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到 2011 年底,上述四个城市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达 60.21%,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居民的建档率为 30.03%。沈阳市 118 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健康调查”任务,96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入户为每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其中,于洪区陵西卫生服务站,在全社区 64983 人口中开展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他们通过义诊、入户走访、门诊、住院患者信息记录、孕妇产前检查、儿童体检、预防接种等多种途径,在街道、派出所、防保站等部门协助下,建立健康档案 61146 份,建档率达94.1%;其中,高血压人数 11400,建档率 31.7%;糖尿病人数 3409,建档率 56.38%;残疾人数 642,建档率 98.13%。
(2)内容丰富。居民健康档案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接诊记录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等组成[4]。个人基本信息除了有居民个人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信息外,还有既往病史、遗传病史、生活习惯(抽烟、喝酒)、家庭成员等记录。对 18 岁以上的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以及残疾人、孕产妇、儿童等有特殊的健康档案。还有卫生服务站人员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居民合理用药指导记录,有为孩子预防接种、孕产妇定期检查提醒记录。
(3)分类管理。健康档案分为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和医疗服务等档案。这些卫生服务站将若干份健康档案进行有机的分类,管理规范。其中,儿童保健档案含有出生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健康体检、体弱儿童管理等;妇女保健档案含有婚前保健服务、妇女病普查、孕产期保健服务、产前筛查等;疾病控制档案含有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综合防治、职业病报告等;疾病管理档案含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肿瘤、精神病等管理记录;医疗服务档案含有门诊及住院的诊断与治疗、健康体检资料等。
(4)有数据分析。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四个不同城市的 16 家卫生服务站都有资料分析记录。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2009 年至 2010 年 13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 1—6 岁儿童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平均接种率达 90%以上,达到规定要求。其中,兴隆台区卫生服务站对居民健康资料分析详细,即 2009 年至2010 年妇科病资料统计显示,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占妇科患病例数78.67%,宫颈类感染占 65.43%,外阴阴道炎占 25.65%,盆腔炎性疾病占 9.26%,妇科恶性肿瘤检出率为 1.98/10 万,子宫脱垂率为1.85%。疾病管理资料分析,高血压病发病率为 27.13%,糖尿病发病率为 5.64%,恶性肿瘤发病率为 0.95%。
2.建档质量与水平
目前我省相当地区质量差、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质量不高。目前,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卫生站人员上门建档与体检,这种形式采取的机会并不多。我们调研组随卫生站人员走访了一栋居民楼。这 12 户居民中只有 3 户人家“放行”,另 9 户不是家中无人应答,就是拒之门外,有的还冷言相对。二是坐等上门形式建档,即依托居民到卫生服务站就诊时建立健康档案,但由于居民就医愿意到大医院,也造成卫生服务站档案覆盖率较低。三是借助大专院校学生寒暑假上门建档,学生未经专门培训,也是影响档案质量的因素[4]。
(2)不能共享。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居民健康档案只是一次性输入,成为只能反映当时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死档”,资料并不能及时更新与添加,对慢性疾病的追踪、随访,甚至居民个人进行的体检以及住院治疗等所产生的数据不能及时输入。与公安、街道、计生、民政等部门的软件互不兼容,服务站与居民家庭、服务站之间、服务站与大医院之间没有联网,不能达到资源共享。
(3)利用率低。各种不同版本的居民健康档案,特别是各自为政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不但维护费用高,而且利用率低。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将高血压疾病管理软件设计成动态管理,专门聘用人员将社区医师追踪、随访的资料添加到该软件中,而对这项管理的社区医生既不会使用该软件,也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化软件去分析病情,仅仅作为一种摆设供上级领导视察与观摩,使管理与实际相脱离。
三、原因分析
造成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质量不高,不能共享,利用率低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不能双向交流。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仅着眼于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管理,不能与 Internet 融为一体。健康档案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互相隔离,只能进行有限的调查和被调查,居民由于得不到有价值的健康卫生信息和有效的基本卫生服务而失去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2.信息成为孤岛。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费尽千辛万苦,走访入户进行档案信息采集,将这庞大数据输入和整理,才形成居民的健康档案。而未与当地大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或体检信息系统相嵌,居民看病或体检信息收集不到,造成动态管理虚设的尴尬局面。没有让居民的健康档案“活”起来,更没有使健康档案发挥保证居民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健康护理、推进病人康复的作用。
3.经费不到位。卫生部明文规定,2010 年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 15 元的标准进行专项补助,且资金必须专款专用,要求在每年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开始之前预拨当年经费的 70%。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县区直到 2011 年 1 月才预拨了 2010 年经费的30%。就是这 30%中也有部分变成了乡镇一级的督导检查伙食费和劳务费。
4.保密性不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包括遗传病史、既往病史等个人隐私。但目前好多卫生服务站对居民健康档案的保密做得不够,健康档案不密封保存,结果查询系统也不锁定,没有这方面的规章制度,任何工作人员都可以随时查阅,造成居民隐私外露。
四、改进建议
要想扎扎实实地作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就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提高全民健康档案意识。通过宣传使居民认识到健康档案对其健康的重要性和依从性,使之积极配合卫生服务站搞好立档工作,并及时把自身体检资料、到医院就医信息反馈给卫生站医务人员。还要提高各级领导对居民健康档案的意识,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居民健康档案潜在价值,健康档案是制定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2.增加政府投入。为保证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一是对居民健康体检费用的补助,可结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给予一定补助。二是对卫生站健康档案工作人员补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要在设备上加大投入,要将卫生站信息化管理纳入发展规划中,依托大医院 HlS系统,建立全面、动态、对接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网络。
3.培养高素质人才。要高度重视健康档案人员的培养,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居民健康档案内容、管理制度进行培训,要进行信息学和计算机等知识培训,使其提高管理能力;二是对人员进行医学知识的培训,或到高等医学院校进修,提高其解决问题的业务能力;三是引进相关高校毕业生来站工作。
[关键词]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今年,我国开始从城乡制度分别建设的阶段,进入到打破公共服务城乡二元制度、推进制度并轨的新阶段。城乡居民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将为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的城乡一体化打下基础,有利于户籍制度的改革,也有助于城镇化的加速。近几年来,山东省临朐县以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为契机,以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水平为目标,以加强基层社保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通过“一个规划、三个建设、五个落实”,强力推进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管理服务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努力构建流程统一、操作规范、管理高效、服务到位的经办管理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明确目标抓“规划”
按照上级要求,结合临朐县实际,制定了《创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实施方案》,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任务目标和示范点建设内容及标准,建立完善了创建工作机制,确定了2个示范镇(街),同时,要求每个镇(街)必须确定4个以上示范村(居),力争用三年时间全县80%以上的镇(街)和村(居)达到示范镇(街)和村(居)水平,使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形成基金安全、管理规范、设施齐全、队伍成熟、服务优良的新局面。
二、做好创建抓“基本”
1.加强基本制度建设。自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临朐县以山东省《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活动的通知》(鲁社保发[2012]6号)为依据,制定了符合省、市上级部门要求和全县实际情况的《临朐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关于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临社保发[2012]10号),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县、镇、村三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建设的具体内容、标准,使全县示范点创建工作有规可循。在具体业务经办操作过程中,临朐县制定了《临朐县新农保举报奖励制度》、《临朐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稽核工作计划》、《临朐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经办流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岗位设置及工作职责》《临朐县社保中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信息系统风险防范制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内部控制制度》、《临朐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对账制度》等,从制度上对全县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经办管理进行了系统的规范。
2.强化基本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相对固定的专业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队伍是提高经办管理服务水平的关键,为此县里要求各镇(街道、产业园)要合理配置镇村两级工作人员,镇(街道、产业园)社保服务中心新聘用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通过公益性岗位等运作模式,适时选拔一批高素质大学生到经办服务机构工作,优化服务队伍结构,提高业务经办工作人员整体水平。通过三支一扶、设置公益性岗位、大学生村官等人力资源的整合,逐步提高社保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整体素质。鼓励部分有条件的企业、部门、个人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办公设备、办公经费等资助,统筹全社会力量健全完善全县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体系。到目前在全县十二个镇(街道、产业园)成立了基层社保服务中心,每个镇街3—5名经办人员,每村1—2名协办员。统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并安装了新农保管理信息系统和身份证读卡系统,初步形成了“镇街有机构、村居有专人、覆盖无死角”的经办服务网络,参保人员足不出村就能办理缴费并查询参保信息,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信息系统化管理“村村通”。 定期不定期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人员开展业务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努力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队伍达到专、精;定期分片召开协调会,通报交流工作开展情况。
3.规范基本场所建设。临朐县社保中心、各镇(街道、产业园)根据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经办管理服务要求,配备了固定的业务办理服务大厅、办公室、档案室,统一了服务标示和服务规范,实现了制度上墙,电话、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LED电子屏、读卡器、扫描仪等设备齐全。
三、具体工作抓“落实”
1.落实待遇资格认证制度。临朐县在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工作中,严格按照《临朐县待遇资格认证制度》中月死亡零报告制度要求,扎实开展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工作。利用今年的集中缴费期,采取到龄待遇领取人员实名签字按手印和张榜公示的方法,对待遇领取人员生存状况进行待遇资格认证,认证中要求结果由待遇领取人员本人签字按手印、镇村盖章确认,利用1个半月时间完成了全县12.3万老人的生存认证工作。
2.落实个人账户权益公示制度。由县社保中心制定统一的个人账户权益公示明细表,各镇(街道、产业园)利用今年的续保缴费的时机,打印出各村的个人账户情况,在续保缴费的同时与参保人员进行账户核对,并将核对结果进行公示,使参保群众能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个人账户情况。
3.落实待遇领取人员待遇领取申报制度。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年龄的,由村协办员统计花名册,并向镇街社保服务中心上报,镇街社保服务中心审核通过后报送县社保中心复核,通过村级上报、镇街审核、社保中心复核,层层把关,确保待遇领取人员符合待遇领取资格。
4.落实日常舆论宣传。做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是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城乡居民参保续保的关键所在。在宣传发动工作中,通过县新闻专题频道、报刊专刊、广播、宣传单、宣传车等形式,按照常年宣传不间断、重点人群专人管、典型事例来引导、创新方式求实效的要求,不断完善宣传发动机制,突出做好去年未参保人员、外出务工人员、中青年人等重点群体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城乡居民参保续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参保率,积极引导有能力的参保续保人员逐步提高缴费档次。
5.落实档案归档制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中所生成的参保登记、待遇发放、退保、终保、关系转移等大量纸质档案,如不及时加以整理归档,势必容易造成丢失或影响参保人员下一步的参保、续保积极性,不利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健康发展。为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健康发展,维护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临朐县社保中心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12万元,按照省一级档案管理标准,专门建立新农保档案室一处,购置了空调、微机等必要的设备,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经费上”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现在参保人员的资料已全部整理并按要求分门别类入库,今年11月份顺利通过省一级档案验收。
【关键词】医保档案;规范化;档案分类
一、三明市医保档案的现状与特点
自2012年以来,三明医保事业在不断探索中前行,通过“三医联动”,医保事业迎来了新格局。截至目前,三明市医保基本情况如下:全市共有参保人数263.52万人,其中城镇职工42.27万人,城乡居民221.2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2.65万人。2019年市中心档案室共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各类业务档案330卷。全市档案从业人员均为兼职人员,共有11名,其中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1名。
(一)医保档案涉及人员范围广。医保档案自每个人出生之日起,伴随其一生,因此,对个人而言,医疗保障部门档案是否全面对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影响较大。参保种类可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待遇享受分为干部保健、门诊特殊病种、住院报销、异地就医、异地安置、特殊用药备案等。医疗保险稽核类有现场稽核、有对手工报销材料进行审核、复核等等。因此,医疗保障部门的档案在其他社会保险类档案中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多、利用最广,与人民生命健康关系最密切的档案类型。
(二)医保档案的组成类型多。组成医保档案的有医保中心形成的文书档案及相关的合同协议;参保人员的信息登记表、相片、身份证复印件,与单位签订的合同等相关材料;住院患者报销的各种发票、住院清单、疾病证明书等相关凭证;医院、药店、诊所等定点医疗机构的开通申请书、信息变更表、账目冲销报告等相关附件;生育保险参保人员的信息登记及待遇申请表等相关资料;驻医院服务站办理业务时收集的新生儿登记表、门诊特殊病种登记表、特殊用药备案表、异地就医申请表等;医疗保险稽核科到定点医疗机构现场稽核记录本、稽核人员到外伤参保人员事故发生所在地和就医地进行稽核的笔录本、对待遇审核科工作人员手工报销材料进行审核、复核的反馈单等。
(三)医保政策的不断深入。医保政策的制定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参保人员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不同时期的医保档案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具体表现为:每年住院报销目录与比例的调整与变化,参保单位及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基本上是每年一调,以及个人账户划拨比例的调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每年的缴费也在逐年增加(从最初的每年每人20元到2020年每人280元),审批材料的报送等进行不断更新,还有办理业务所提供的材料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少跑路,最多跑一趟为前提,医疗保障部门时常调整提供材料的种类),这些政策上的调整,导致医保档案材料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
二、三明市医保档案存在的问题
(一)对医保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医疗保障部门的档案承载着与医保相关的一切信息,与参保单位、参保人、定点医疗机构、医保中心关系密切,也是地方政府制订医保政策依托的基础数据与材料的主要来源。从医保档案业务人员的配备、档案室建设的水平及年度档案工作的考核等情况看来,医疗保障部门的业务档案与三明医改差距较大。
(二)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都是以纸质档案为主,档案软件只用简单的“阳光文档”软件,仅能对档案进行录入和自动生成案卷目录、卷内目录及简单查询等功能。档案室的硬件设备未及时更新,室内只是简单配备了档案柜、打印机、计算机、灭火设备、温度计。从档案室建设标准要求来看,档案室还应配有相应的密集架、防磁柜、温湿度调控系统、防盗监控系统等。
(三)档案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没有档案专业的人从事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市中心与管理部都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职人员,平时以其他工作为主,档案工作为辅。
三、三明市医保档案管理规范化路径
针对三明市医保档案内容多、变化快、利用多等特点,为保持三明市医保档案的统一性与可持续性,必须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档案鉴定及销毁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档案设备的维护和使用制度、业务档案管理流程制度、业务档案立卷工作流程制度等。各项制度既要体现档案管理的专业特点,又要保持医保业务开展的方便,且做到最大化服务参保人员。
(一)建立统一的医保档案归档办法。各科室及各管理部要按照各自工作情况,以方便档案查阅、利用为前提,根据《福建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福建省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若干制度》,制订《三明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业务材料归档工作流程操作规程》,规定由业务科室在第二年度上半年对本科室上一年度的材料进行收集、分类、整理、组卷、打码,然后移交给档案室,对其进行编写卷内目录、填写备考表、拟写案卷题名、归档验收、编制检索工具、编制案卷目录、装盒、填写档案盒、上架。
(二)建立档案借阅与利用制度。为了提高医保档案提供利用水平,也为了更方便服务参保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查阅,医疗保障部门要加强档案的日常管理,每一份档案的借阅和利用都要进行登记,特别是服务效果好的、利用率高的档案要及时让借阅者对其进行评价,确保医保档案有借有还,防止医保档案的遗失及损坏。
(三)加强医保档案的电子信息化建设。医疗保障部门需不断提升医保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信息技术对医保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利用全流程进行改造升级。电子档案与纸质文档相比,具有易保存、方便借阅和归档,存储空间大、物理条件要求低的特点,在调阅和检索等方面有很强的便利性。利用“e三明”“微信”“云闪付”等平台搭建“城乡居民医保缴费”平台,利用“闽政通”网上办事大厅平台,方便参保人员在线办理业务。
(四)提升档案从业人员素质。应加强档案从业人员的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及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加强档案管理岗位责任意识和道德修养培养,促使其认真学习医学、法律和信息化技术等相关知识。让医疗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医保档案工作的保密性、重要性,确保医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可用性,认真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使医保档案工作有序进行。医疗保障部门要形成医保档案工作和岗位责任管理相结合的考评机制,提高医保档案管理效率。
(五)加强档案库房建设。建立医保档案专用库房,严格档案室库房的建设标准,要求配备必要的防火、防水、防盗、防霉、防潮、防尘、防光、防高温紫外线、防有害生物以及照明等设备,并将各项指标落实到位。
四、三明市医保档案分类的探讨
三明市医疗保障部门的业务档案分类是在国家、省有关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三明市医保档案利用与科室工作方便的原则,将医保档案分为七大类:一是社会保险管理类,保管期限分为永久、100年、50年、10年,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登记材料期限为永久、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关系转入申请材料及附件期限为100年、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出材料期限为100年、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继承审批材料期限为100年、职工医保退休人员审批表及附件材料期限为100年、参保单位基本医疗保险变动月报材料期限为100年、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汇总表期限为100年、参保人员放弃补缴申明材料期限为50年、参保人员异地联网申报材料期限为50年、基金购买健康保障服务协议、合同协议审批单期限为10年。二是医疗保险费征缴类,如退休人员补足25年医疗保险费审批表及附件材料,保管期限为100年。三是医疗保险待遇类,如门诊特殊病种确认表和疾病诊断证明书,保管期限为10年。四是生育保险待遇类,如生育保险待遇登记表及相关附件材料,保管期限为10年。五是医疗保险稽核监管类,保管期限为30年,其中定点医疗机构、零售药店信息更改申报材料期限为永久、定点医疗机构功能新开通审批材料期限为永久、定点医疗机构退出或暂停医保定点申请材料期限为永久、定点医疗机构开通全省联网定点的申请材料期限为永久、稽核情况汇总表期限为30年、医疗机构变更结算、冲销费用的申请、报告材料期限为30年。六是医疗保险耗材类,保管期限为30年,其中公立医疗机构第四批医用耗材采购现场议价、专家意见及配送承诺书期限为30年、单位耗材产品信息调整材料期限为30年、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品规调整登记表期限为30年。七是医疗保险业务统计报表类,保管期限为10年、30年、永久,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年报表期限为永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季报、月报表期限为10年。
【参考文献】
[1]朱秀红.创新医保档案管理的几点看法[J].办公室业务,2020(13):106-107.
[2]解恒学.医保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几个要点探究[J].兰台内外,2020(30):56-57.
上午好。
紧张而又充实的2010年已经健步走过。回眸这一年,有过辛酸、有过喜悦、有过汗水。一年来,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基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个人也提升了能力、收获了喜悦。在此,衷心地感谢局领导为我提供各种锻炼自我、提高素质、升华内涵的机会,同时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同事们道一声真诚的感谢。现就我一年来履职情况向各位做以汇报述职,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良好的理论修养,是一个党员干部保持政治立场坚定,头脑清楚的思想基础。一年来,我始终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工作作风,强化学习意识,汲取知识营养,来提高自我,超越自我。为适应医改带来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我注重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医改政策及本职工作方面的知识,认真做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进一步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并把这些理论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足点,从而保证自己在政治上坚定,思想上常新。
二、奋发赶超,努力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农村卫生工作进一步增强
积极开展以“厕所”改造为重点的乡镇卫生院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14所卫生院全部建成了水冲式无害化厕所,群众的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我县也被评为省级卫生院厕所改造先进县。实施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的公共卫生服务,将规范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作为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点工作来抓,多次进行人员培训和督导检查,指导各单位建立规范化档案室,制定了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全市几项重点工作检查中得到市领导的肯定,不断接受兄弟县区来我县参观交流。截止12月底,全县建档率已达80%以上。以“民生工程”为契机进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对63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进行现场指导和检查验收。每所村卫生室基本达到了建设标准。同时接收省市为村卫生室配置的电视机、电脑等基本设备560台件,有效提升了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我们选派16名公共卫生人员参加省级专业技术培训;对196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以专业知识和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为重点的在职培训,并安排他们到辖区卫生院进行临床进修学习,全县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落实乡村医生考核制度。继2009年考核之后,对首次考核不合格的63名乡村医生再次考核,并完成了周期性乡村医生再注册工作。探索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心枢纽的作用,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指导,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和工作积极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二)妇幼保健事业进一步提升
一是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权益。
依法加强对从事母婴保健服务的机构和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技术培训,对考核合格的单位和个人分别颁发了《母婴保健执业许可证》和《母婴保健合格证》。加强了对《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了首次签发登记和补办程序,使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达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举办培训班,提高了基层妇幼人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加强产科建设,对部分单位产科房屋、设施、设备等建设情况进行指导,对不符合标准的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规范了产科管理。
二是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做好全县妇幼保健工作
为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做好妇幼卫生服务工作,我们分别制定下发了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管理规范,举办了项目培训班,明确了县、乡、村三级在妇幼卫生服务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接受培训的县乡妇幼人员和乡村医生共1100多人次,孕产妇保健和儿童健康管理率均达80%以上。此外,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通过普查对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两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极大保障了妇女的身心健康。
三是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和《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分别制定了方案,对“降消”项目及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项目进行了专题培训和知识讲座,同时选送孕产妇急救中心妇产科和儿科医师去省级进修学习,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下发了通报并提出了整改意见。2010年发放补助资金xx万元,受益人数xx人,发放叶酸片1万多瓶,受益人数4000多人。
四是完成了妇幼信息统计上报工作。组织专家组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评审,提出干预措施。完成了各种妇幼卫生信息的统计上报和网络直报工作。配合计划生育部门落实《河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条例》,做好了出生实名统计上报,并对相关单位禁止“两非”工作情况进行了督查。
(三)全面启动了医疗卫生机构禁烟工作
2010年,我局全面推进了医疗卫生系统禁烟工作,制定方案,成立组织,完善措施,并对各单位创建无烟医疗单位情况进行了督导评估,为2011年全省医疗卫生单位实现全面禁烟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目前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比如:居民健康档案未实施电子化管理,使档案利用受限;村卫生室建设特色亮点少;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需进一步完善等。这些问题有待今后的工作中,在局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下努力加以解决。
三、下步工作打算
2011年,基妇工作将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布暑,紧紧围绕全县卫生工作的大局,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逐步实现健康档案电子化信息管理,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健康资源的充分共享,让健康档案“活”起来。
二、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重点加强村卫生室的内涵建设,以乡镇卫生院为依托,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全面提升村卫生室的服务水平。贯彻落实《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组织开展乡村医生年度考核工作。
三、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认真贯彻“一法两纲”,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加强产科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产科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全力做好“降消”项目及农村育龄妇女补服叶酸项目,重点抓好项目督导和资金监管。落实儿童及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认真开展出生缺陷筛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与教育部门协调加强对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管理,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配合计生部门抓好新生儿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工作。
总之,在2011年的工作中,有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支持,有在座各位同仁的关心和帮助,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以不快不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又好又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围绕工作中心,服务大局、扬优弃劣、奋势而为,力争工作上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经验,为推动我县卫生事业赶超发展、突破发展、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社保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实现了社保档案信息的接收、传递、利用一体化服务,而且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保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和社保信息的社会共享化。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对社保档案信息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社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理论,其次分析了信息技术在社保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现状与问题,最后提出了推进社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信息技术;社保档案管理;应用
0引言
社保档案不仅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而且也关系着社保体系的健康运行。同时作为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记录着参保人员及参保单位的真实权益,既是参保人员享受正当权益的重要依据,又是我国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但随着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保险的全面实施,参保人员数量的急速上升,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社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理论阐释
1.1信息技术在社保档案管理中应用的必然性
1.1.1是推进电子政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质上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部分,它是电子政务的后台应用系统。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各级社保部门的电子政务工作也在不断推广,为适应电子政务的建设发展,社保档案管理就必须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才能完成以下任务。(1)以各级档案部门的内部局域网和连接各机关的外部网建设为基础,以与党政机关联网和网站建设为重点,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2)以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为基础,以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为重点,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3)以档案管理软件优化和推广应用为基础,以数字化档案馆试点与电子文件归档系统研制为重点,加强档案应用系统建设。(4)以研制和推行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标准为重点,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
1.1.2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保档案工作的根本目标是满足社会对档案的管理、利用需求。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在原有工作手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合理性基于使用已有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档案需求。随着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引入,极大地改变了档案业务的程序和模式。数字环境下对社保档案的管理工作实现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档案保管、利用的需求,如数据挖掘技术的引用不仅拓宽了社保档案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而且提高了社保档案的使用效率。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社保档案的综合使用效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2信息技术在社保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原则
1.2.1文档一体化原则
事实上,文档一体化管理是指文件管理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体化管理。所谓社保档案一体化,就是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将文件数据和归档档案这两个相对独立又互相作用的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协调各个环节的运行,实现档案管理规范一体化、使用一体化,以及业务与档案工作无缝衔接。为了实现对这个过程的有效管理,把文件数据管理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整合为一个系统,立足于文件数据、档案的形成规律,运用系统理论和计算机管理方法,将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对文件和档案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数据与档案管理的整体最佳效益,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信息共享。
1.2.2前瞻性原则
信息技术的引入提高了对社保档案的有效利用率,实现了社保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但信息技术需要相应的硬件、大量经费、人力等资源的支持,因此各级社保部门需要立足自身实际分层次、分步骤地有序开展,并进行深入调查、多次论证,确保信息设备配置、软硬件接口的开发标准与网络权限结构保持一致。此外,为了适应今后信息社会的发展,还要确保软硬件设备具有可持续性,能够适应未来升级和应用的发展。
1.2.3归档双轨制原则
“归档双轨制”是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对社保档案纸质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信息化文件档案的移交应坚持同步进行。主要是由于一方面信息化文件的法律效力还不确定,还有待商榷;另一方面还无法确保档案信息化文件的真实性,无法对文件是否被修改做出有效的鉴定,因此纸质档案和信息化档案文件还将。
2信息技术在社保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信息孤岛现象
信息孤岛是各部门信息无法正常交流、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相互封闭,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社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孤岛”的形成主要在于部门格局与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目前,各级社保部门纷纷建立本地区的社保系统,但这些社保信息系统在网络平台、应用软件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技术设施异构和数据结构异构问题,使得各级社保单位信息资源难以共享,信息资源难以互联互通,导致信息维护和应用的成本相对趋高。
2.2内热外冷现象
在信息化技术的浪潮下,各级社保部门都对社保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并建立了与信息化政务、信息化商务相适应的管理系统。但从总体来说,我国社保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还未形成,对社保档案信息化的基石作用还不够重视,对信息技术在社保档案管理中应用的支持度比较有限。同时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有着一定的限制,档案管理也缺乏专业性的人才,导致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边缘化状态,难以实现档案资源服务的真正价值。
2.3基础沙滩现象
各级社保部门在加大信息技术的引用时,大多只关注网上业务办理,对档案信息化模块与其他办公模块的有效衔接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尽管这样做提高了社保业务的办理效率,但却增大了后台社保档案管理数据的实时存储和更新的难度,甚至会出现档案人员对数据的手工输入现象。并且个别地区社保系统还存在一定的瑕疵,社保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在对象选择、组织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些既制约了信息技术在社保档案管理应用中优势的发挥,又增加了信息化运行的成本。
3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保档案管理中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3.1确保社保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法可依
信息技术在社保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在我国仍不成熟,虽然国家档案局提出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但还远未构成体系或标准,各地各部门仍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有些社保部门甚至认为将社保档案信息数字化加信息上网就是档案信息化,对档案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国家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我们必须考虑投入和产出的效益问题。为避免各级社保档案部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出现盲目性,应尽快出台有关档案信息化的法规政策和标准,在方便社会大众对档案信息利用的同时,使档案信息化沿着统筹规划、统一规范的道路前进。
3.2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
3.2.1使用云计算技术进行存储
云计算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和实现模式,使得计算资源成为向大众提供服务的社会基础设施,将对信息技术本身及其应用产生深刻影响。软件工程方法、网络和端设备的资源配置、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等,无不因云计算而产生重要变化,改变着信息产业现有状态,催生新型的产业和服务。云计算在社保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计算资源利用率和档案资源获得的便利性,社保管理员可以从云端快速获得所需的数据,提高了档案数据的利用率。云盘是互联网“云”技术的产物,是一种基于“云端”的存储服务。具有以下三个优点:一是价格低。相比较同样容量的存储设备,云盘存储成本较低,数据传输速度较快;二是虚拟化。虚拟化管理是云计算机平台的最大特点,用户只需一部手机或一台计算机便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三是灵活性较好。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定制出相应的服务。
3.2.2对用户信息价值的深度挖掘
大数据包含了许多复杂的、类型繁多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对比分析,能够从中提炼出对使用者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再结合统计学、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进行分析,可以从中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规律和理论。在对社保档案管理的应用中,为给每一位利用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可以利用挖掘技术,在保持用户处于自然状态的条件下,对这类人员的喜好、性格等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并记录到档案管理系统中,进而得出具有一定意义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为利用者提供服务。
3.3加强社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队伍建设
在信息化形势下,社保档案人员不仅要精通档案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相关新知识新技能,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挖掘技术等,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形势下的社保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成为符合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也只有这样,方能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
4结语
在信息化社会中,网络改变了人类对信息资源的获取、传递、保管、存储、开发和利用的传统方式,网络不仅成为信息资源生存的基本环境,而且带来了自动化、流程化、规范化和高效率。面对这种改变,在社保档案管理过程中,也应当顺应时代的进步,运用网络及现代信息技术,更新管理理念,改变服务手段,进行管理创新,带动体制改革,开发档案资源,为社会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信息服务。
作者:周秦 单位:福鼎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狄爱玲.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应用中的问题对策[J].天津化工,2005(5):60-61.
[2]赵雪平.浅谈社保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J].经营管理,2007(5):75-76.
[3]朱淑芳,陈秀红.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档案,2006(1):31-32.
[4]张瑞辉,郑淑清.加强社保档案管理推进社保事业发展[J].兰台世界,2005(5):70.
一、政治思想工作
以病人为中心,创一流文明优质服务;以改革为动力,倡导竞争、敬业、进取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提高全员素质;以质量治理为核心,不但提高医疗质量;以安全治理为重点,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二、加强医院管理,医疗安全,健全规章制度,
今年4月我院与在职职工签订“医疗安全责任书”,细化了各岗位责任,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建立健全了病历书写制度、“查对”制度,首诊负责制。严格交班制度,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制度,提高了医疗管理质量,医院管理水平得到加强。
三、公共卫生工作开展落实情况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辖区常住人口7000人,截止10月底全乡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6964份,建档率99%,本年度新建档案169份,合格健康档案2452份,合格率35%。
2、健康教育:按照规范的要求,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发放教育印刷资料14种,健康教育宣传栏35期(院10期,村卫生室25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36次(院11次,卫生室25次),开展健康咨询活动9次。
3、预防接种: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为792,已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为792,建证率达100%,Ⅰ类疫苗接种1080人次,1685针次,未发现及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
4、0-6岁儿童保健管理:辖区0—6岁儿童794人,健康管理135人,体检人次248,健康管理率,17%,辖区内活产数148人,新生儿访视73人,访视率49%。
5、孕产妇管理健康:辖区内活产数148人,早孕建册73人,早孕建册率49%,孕产妇系统管理62人,系统管理率41%,产后访视产妇数62人,产后访视率41%。全年无孕产妇死亡报告。
6、老年人健康管理:辖区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565人,健康管理181人,健康管理率32%,健康体检表完整率90%。
7、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主要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辖区内高血压患者206人,管理高血压162人,管理率78%,规范管理22人,规范管理率10%,血压控制99人,控制率48%。辖区内糖尿病49人,管理糖尿病46人,管理率93%,规范管理12人,规范管理率24%,血糖控制6人,控制率13%。
8、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调整了严重精神障碍领导小组,对我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一步排查、摸底,掌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复发、住院、迁出、死亡、走失等情况。现登记在册患者17人,管理17人,管理率100%,规范管理14人,规范管理率82%。
9、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依据《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全年登记传染病1例,报告1例,传染病疫情报告率100%。
10、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在院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以保证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非法行医等工作出发点,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认真对中心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处置,到各村巡查非法行医,排查公共场所单位和个人;全年开展巡查21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1、中医药健康管理: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565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81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32%,0-36个月儿童245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73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30% .
12、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辖区管理结核病患者10例,管理10例,管理率100%。
1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整了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家庭医生签约实施方案,成立签约服务团队1个。截止到10月底,规范签约2703人,签约率38%,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80%。
14、为辖区内村民宣传避孕知识,并发放。
四、临床业务工作
(一)、医疗质量
1、建立健全质控职能,加大督导检查力度。
2、不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细化质量控制方案与质量考核
标准,实行质量与效益挂钩的治理模式。
3、进一步加强医疗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努力提高医疗业务
水平。
(1)组织各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处方、辅助检查申请单及报告单的规范化书写,不断增强质量意识,
切实提高医疗文书质量。
(2)及时督导住院医师按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书、门诊登记、
传染病登记、肠道门诊登记、发热病人登记。
(3)切实注重病历内涵质量的提高,认真要求住院医师注重病历记录的逻辑性、病情诊断的科学性、疾病治疗的合理性、
医患行为的真实性。
(4)抓好住院病历的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成立医院病案治理小组,搞好病案归档工作,积极开展优质病历评选活动。
(5)一年来截止12月我院共完成业务收入72余万元,总诊疗人次15680余人次,在一年工作中没有出现任何医疗和责任事故和差错;书写了各种病历302余份。
(二)、护理质量
1、建立护理治理机构,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护理部在分管
组长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全院的护理工作。
2、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计划,定期督导落实,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总结经验,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整改。
3、进一步规范各种护理文书,认真填写五种表格,根据具
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
4、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严惩护理差错,护理责任人应严格把关,勤检查,重督导,竭力避免因护理失误引起的医疗
纠纷。
五、廉政文化进医院和行风建设工作
1、成立了沙腔乡卫生廉政文化进医院及行风建设工作领导
小组,以院长担任组长,各有关成员为成员。
2、4月份正式开始启动我院的廉政文化进医院活动及行风
建设工作。
六、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
参合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医疗费用的兑付情况。截至目前我院参合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住院病人357人次;住院总天数1766天;住院病人费用统筹总额205430.37元,精准扶贫救补助资金86963.37元。门急诊病人2421人次,门诊统筹费用总额76798.00元,补偿金额总计413692.00元。
七、来年工作打算
(一)院内感染治理
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具体体现,是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途径,是以病人为中心、文明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
1.成立院感控制责任小组,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2.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宣教和培训,强化院内感染意识。
3.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4.以“产房、治疗室、换药室、”为突破口,抓好重点科室的治理。
5.严格规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二)医疗安全治理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思维意识的转变,各地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医疗安全工作一直是每一个医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防范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成为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
1.成立以院长为首的医疗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急诊急救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医疗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能,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2.认真开展医疗安全知识宣教,深入学习岗位差错评定标准和卫生部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严格落实差错事故登记上报制度。
3.及时完善各种医疗文书确实履行各项签字手续,抓好门诊观察病人、新入院病人、危重的病人治理。
4.坚持会诊制度,认真组织急危重病症及疑难杂症讨论,积极请上级医院专家到我院会诊。
5.手术病人要严格遵守手术规则,认真开展术前讨论,严禁超范围手术。
6.切实加强管理急危重病人的治理和转诊制度,对急危重病人随时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症状和征象,应严密观察和监测,随时出现随时处理,以便为拯救生命赢得时间,并及时做好病危通知和抢救纪录。
7.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培养医务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努力同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思想,避免因服务不周而引起的医患纠纷。
(三)医疗质量治理
医疗质量治理是针对医疗系统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其目的是通过加强医疗治理从而提高全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广大患者服务。
1.建立健全质控职能,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组建质控小组,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求质控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检查,定期召开例会,汇总检查结果,找出问题,及时整改。
2.不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细化质量控制方案与质量考核标准,实行质量与效益挂钩的治理模式。
3.进一步加强医疗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努力提高医疗业务水平。
(1)组织各科室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处方、辅助检查申请单及报告单的规范化书写,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切实提高医疗文书质量。
(2)及时督导住院医师按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书、门诊登记、传染病登记、肠道门诊登记、发热病人登记等。
(3)切实注重病历内涵质量的提高,认真要求住院医师注重病历记录的逻辑性、病情诊断的科学性、疾病治疗的合理性、医患行为的真实性。
(4)抓好住院病历的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搞好病案归档工作。
(四)护理质量治理
护理质量的高低是反映一个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是医院服务形象建设的窗口,也是医院医疗业务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
1.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计划,定期督导落实,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总结经验,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整改。
2.进一步规范各种护理文书,认真填写各种表格,根据具体疾病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
3.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严惩护理差错,护理责任人应严格把关,勤检查,重督导,竭力避免因护理失误引起的医疗纠纷。
(五)加强医技科室建设提高辅助检查水平
加强医技科室建设是提高医院整体诊疗水平,树立医院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手段。
1.加强业务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水平。
2.利用现有设备,搞好设备维护及保养,充分发挥每台设备的使用价值。
3.制定完善各辅助检查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4.积极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医院将尽可能添置设备及试剂,以满足临床的需要。
5.认真做好各种检查的登记、报表工作。
(六)药品质量治理
药品质量的好坏是关系老百姓生命安全,其优质可靠的药品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1.加强药品治理,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药品治理领导小组,并履行其职责。
2.履行药品集中网上采购的相关规定,药房管理人员要严把质量关,严禁假冒、伪劣药品入库,确实搞好药品治理,杜绝药品过期、失效、霉烂、变质的事件发生。
3.毒、剧、麻、精神药品的治理严格执行有关制度。
4.药品采购人员要及时把握药品质量价格信息和临床用药需求信息,保证临床用药。
(七)全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落实国家制订的一系列疾病防治法规和政策,努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预防接种等各项疾病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结核病、霍乱、疟疾、肝炎、布鲁氏菌病、性病艾滋病、非典和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血吸虫病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职业病。重点防控甲肝、流感、肠道传染病。健全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制度,加强各类重点传染病的监测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各项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对重大疫情、集体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急能力。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发现和救治控制水平,完善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肠道门诊、传染病区的工作。
(八)继续认真做好妇幼保健工作
坚持依法加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加强产科建设,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狠抓产科质量,严格高危孕产妇的筛查、转诊,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开展青春期保健、婚前保健、遗传咨询、更年期保健、妇女儿童常见病防治,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认真扎实地完成妇幼卫生监测及年报工作,加强出生缺陷的监测和干预,开展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努力减少各种缺陷儿的出生和儿童残疾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九)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关键词】农网;线损;管理
线路损失指的是当电网传输分配时,其产生的电能损失和有功功率损失。最近几年,伴随着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用电量和用电负荷在农村都有了较快的增加,农村电网结构薄弱以及电力建设滞后等问题也开始出现。对于我国不少的偏远农村地区,还存在着电网改造面较低的问题,农业生产供电设施及独立管理的林场、农场、小水电自供区等电网绝大多数还没有得到改造,一些改造过的农村电网也与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不相适应,还需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经济合理、先进适用,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的原则,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1 改造农网线损的意义
发电厂发出来的电经过配电和输变电设备向用户进行供给,而在此传输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电能在变压、配电等各环节部分损耗,主要的有电网元件如变压器、导线、用电设备、开关设备等发热,电能转变为热能而散发到空气中。此外,还存在着管理等方面原因导致的电能流失等。线损作为一种物理现象,是电能在电力网传送、分配中客观存在的。确保农业和农村用电,事关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事关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为尽快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必须解决农村电力瓶颈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村电网改造势在必行。适度超前、结构优化、技术先进、运行灵活、安全可靠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是一项深受农民欢迎的惠民工程,适应了农村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减轻农民负担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基础。此外,对农村电网实施升级改造,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可靠、更安全、更经济的用电保障,适应了“家电下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引起的农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使农民消费实现升级换代。同时,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将带动相应的投资需求,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及时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 线损原因
农村灌溉用电以及各类电器的普及,都带动了用电量的逐年增加,极大地推动者农业产业化、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让农村用电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村电网扩容改造进度慢,变电站等基础设施滞后,再加上技术和政策等制约。在线路上,线路导线、变压器、电动机的绕组等都是铜或者铝材料的导体。当电流通过时,对电流呈现一种阻力。电能在电力网传输中,必须克服导体的电阻,从而产生了电能损耗,这一损耗见之于导体发热。磁场作用:变压器需要建立并维持交变磁场,才能升压或降压。电动机需要建立并维持旋转磁场,才能运转而带动生产机械做功。电流在电气设备中建立磁场的过程,也就是电磁转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交变磁场的作用,在电气设备的铁芯中产生了磁滞和涡流,使铁芯发热,从而产生了电能损耗。施工单位,提供虚假资料和情况,骗取建设项目,偷工减料;违反程序未按要求完成项目前期、施工阶段、竣工工作;使得线路质量低劣。管理上考核体系没有完全建立,供用电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管理不够严格,出现漏洞,造成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电网元件漏电,电能计量装置误差以及抄表人员漏抄,错抄等而引起的电能损失。
3 农网线耗改造措施
3.1 按标准进行
对于农村电网的改造,我们需要依照新的建设标准和要求进行。对于一些已经进行了改造却仍然供电不足、供电可靠性较低的农村电网,我们要加强升级改造。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改造粮食主产区农田灌溉、农村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加工、畜禽水产养殖等供电设施,更好的满足农业生产用电需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在实现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基础上,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进一步减轻农村用电负担。建立有利于促进农村电力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3.2 完善线损管理制度
在组织结构上,完善线损管理组织,明确有关人员岗位职责,尤其是一些领导岗位的职责,对于各项薪酬激励的合理性进行全面的考察和修订,更好的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严格执行各项奖惩措施。比工艺质量、比流程管理、比进度效果为载体,对流程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开工管理、过程管理、竣工管理和档案管理,对工艺质量中涉及到的输配电线路、变电站、配电台区、低压线路与接户线四个部分,以及进度效果中的报表管理和决算转资,按评价结果进行百分制计算,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跟踪排序,着力打造农电“安全、平安、精品”工程。
3.3 控制线路
电气连接接触面都多少存在接触电阻,而对于大电流流过导线,消除或减少接触电阻至关重要。有些用电设备,比如说电焊机的二次端属低电压、大电流电路,为了降低电损,即电缆的欧姆损耗,保持电弧稳定,须要把电焊机置于离施焊最近地方,更不能把电缆线绕成线圈状放在钢板上,否则就有可能会造成涡流的损失。投入备用电路,可使配电线路的截面成倍增加而又不需要额外投资,还减少了电路上的电流密度,使事故率大大减少,也不影响备用回路的作用。调整供电线路,合理调整供电线路的负荷,降低供电线路上的电流,会收到明显的节电效果。减少空载损耗。下班时断开电源线路,可减少线路上的空载运行损耗,一般可达3%-5%。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采用定时电力自控器,节电效果会更好。
3.4 先进技术
一步一步有计划的淘汰现有低效率供电设备,使用一些更为高效的节能用电设备。最好是少用或者是不用白炽灯,如果能够使用自然光部分的灯具或可变照度照明可以使用成组分片的自动控制开停方式。对于现在的供配电系统进行改造,降低线损。介于线路有电阻,一有电流经过就有功率损耗;使用一些电导率较小的材质做导线。铜芯最佳,但又要贯彻节约用铜的原则。负荷较大时采用铜导线,负荷较小时采用铝芯导线。减小导线长度。首先,线路尽可能走直线,少走弯路,以减少导线长度;低压线路应不走或少走回头线,以减少来回线路上的电能损失;变压器尽量接近负荷中心,以减少供电距离;增大导线截面。对于比较长的线路,除满足载流量、热稳定、保护的配合及电压损失所选定的截面外,可以再加大一级导线截面,从而减小了线路损耗;选用阻值较小的绕组,采用铜芯变压器。为减小变压器损耗,当容量大而需要选用多台变压器时,在合理分配负荷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变压器的台数,选用大容量的变压器,如需要装机容量为2000KVA,可选2 台1000KVA,而不选4台500KVA;恰当选择电动机容量,减少电动机无功消耗。对平均负荷小于其额定容量40%左右的轻载电动机,可将线圈改为三角形接法。避免电机或设备空载运行。合理配置变压器,恰当地选择其容量。调整生产班次,均衡用电负荷,提高用电负荷率,改善配电线路布局,避免曲折迂回等。
4 结论
有效地做好农电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农电创一流标准工作,做好农电队伍的建设,不断地降低供电线路电能损耗,不断提升供电电压质量,让我们的电气设备以及供电线路都在一个最好的经济运行状态。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这次全县落实惠民政策工作会,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以往我县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查找惠民政策落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克服困难,抓差补缺,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扎扎实实地做好民生工作,为构建和谐镇安奠定坚实基础。前面,建华、忠毅和本智同志分别就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做了通报发言,并就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安排意见。高琦同志宣读了纪委、县监察局《关于违反惠民政策规定责任追究办法》。这些,我都同意,请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我县惠民政策工作的成绩和差距,充分认识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的极端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相继出台,中、省对贫困地区扶持力度逐年加大,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镇安,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群众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就业难等现实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在保证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各级各部门都能切实加强政策宣传与指导,严格惠民资金扶助发放与管理,并在财政压力异常繁重的情况下,优先保证惠民资金支出,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这些基本覆盖了农业、教育、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的惠民政策落实,使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受到了全县人民的拥护和欢迎。
(一)惠农资金逐年加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稳步提高。农村税费改革以后,长期以来的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被取消,农民实现“零负担”。从2004年起,我县按照省市要求,对地膜玉米每亩扶助10元;*年起,省上将小麦良种补贴扩大到非粮食主产区,每公斤补贴0.3元。以上两项补贴,仅*年全县就投入资金达84.2万元。特别是今年以来,农村富余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已经启动,目前受训已近800余人;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万元,农户购置积极性不断提高;在猪蓝耳病疫情的影响下,争取能繁母猪补贴77万元,每头补贴50元,9月10日前已通过“一折通”全部兑现到养殖户手中;争取养猪专项贴息贷款1000万元,扶持农户发展畜牧业。国家对农业投入的逐年加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效益,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二)退耕还林成效显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45.18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5.24万亩,配套荒山造林19.94万亩。涉及全县25个乡镇,204个村6.5万户25.2万人,累计向退耕户兑现粮食7455万公斤,粮食改为现金发放14245.3万元,管护费2986万元,种苗费2259万元,户均增收4257元,人均1098元。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全县林业生态建设步入快车道,国土绿化明显加快,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民收入快速增加,水土流失明显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群众生态意识普遍增强,传统耕作方式彻底改变,逐步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高度关注弱视群体,社保机制逐步建立。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以城乡困难群众为主要救助对象,初步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保障法规化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1999年4月,我县首次实施了城市低保制度,并根据物价变化和实际需要,先后6次提高标准,使低保标准由原来的70元提高到现在的140元,保障人数增长到现在的3060人,月发放低保金18万元,目前已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600万元。2005年7月,实施了农村低保制度,目前已累计保障农村困难人口2.8万人,发放低保金320万元。严格按照要求,扎实做好全县3652名“五保”人员供养,每人每年发放生活扶助920元,年共发放五保户供养金336万元。同时,按规定提高了事业单位退休费标准,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保障初步建立。
(四)积极建立长效帮困机制,就业目标如期实现。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措施来落实,千方百计开发岗位、拓宽渠道、扩大就业。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我县净增就业人数500人,完成再就业334人,安置社区下岗失业人员165人,安置“4050”人员136人,分别占年任务的71%、95%、66%和27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有组织劳务输出3.7万人,创收1.2亿元。积极建立就业长效帮困机制,已有36名县级领导和156名科级领导与228名就业困难人员结成对子一对一帮扶,仅*年全县就帮扶了861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切实加强再就业培训,今年已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894人,职业机构培训1686人,免费职业介绍390人。同时,积极协调再就业税费减免和小额担保贷款,切实加强创业宣传引导,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和专项技能鉴定工作,就业目标如期实现。
(五)努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初步解决。“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2002年以来,累计投入“两免一补”资金2976.29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受助学生达到36.9万人(次)。其中今年,落实“两免一补”资金1135万元,资助学生达到11.9万人(次)。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启动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868.4万元,25万人次享受到了住院、门诊、体检及慢性病报销。今年以来,为6334名住院群众报销住院费用592.5万元,人均报销935.5元,门诊慢性病报销2616人次,报销费用47.4万元。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初步缓解。在此基础上,把看病贵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措施。从今年7月1日起,将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的工资,全部纳入财政全额预算,奠定了治理医药费用过高问题的基础。从今年8月1日起,要求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医疗服务部门,把药品销售加价幅度控制在进价的15%以内,大幅度地降低了药价和农民看病的费用。认真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县奖励对象累计达到1363人,兑现奖励扶助资金81.87万元,居全市首位;扎实做好计划生育节育手术费用减免工作,减免手术费、三查费及健康体检费29万元;落实优育人才奖励、金融和绿色保险,及时兑现独生子女费和双女户养老保险,群众得到了实惠,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支农、惠民政策的落实,让广大贫困群众得到了实惠,增强了各级党政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民生状况显著改善。良好的开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资金总量偏小,与普惠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缺乏管理费用,挤占惠民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操作程序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环节多,手续繁杂,运行成本过高;三是少数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把关还不够严格,对象界定还不能准确;四是部门协调、配合还不够密切,资金运行在中转环节滞留时间过长,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五是少数部门和干部对惠民政策认识不足,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当作自己的施舍,履职不到位、管理不严格、服务欠周到。这些问题,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因素,务必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随着国家对解决“三农”问题、民生扶助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惠民政策将覆盖到民计民生的方方面面,范围越来越广、项目越来越多、投入额度越来越大。各乡镇、各部门必须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出发,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和谐富民的执政理念,充分认识落实好惠民政策的极端重要性,扎扎实实地把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实施好、落实好。
二、明确工作目标,开展“八项行动”,不折不扣地实施好各项惠民政策
我县惠民政策落实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上下协调、管理规范、对象准确、发放及时、保障有力的惠民政策落实工作机制,实现扶助对象准确、真实,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最大限度保障。
工作重点是:以农村五保对象、农村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失地居民养老保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义务教育、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为重点,集中抓好“八项民生行动”的落实。
一是就业促进行动:完成劳动技能、创业培训10期,培训下岗职工、1000人;新增城镇就业200人;以失地无业农民为主的社区就业100人;为现有及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实行兜底安置,至少为每户提供1个就业岗位。
二是社会保障行动:全面兑现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落实下岗再就业人员税费减免;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范围;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达到90%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100%。
三是教育助学行动: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继续为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建立贫困家庭助学专项资金,适当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资助普高、中等职业教育;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解决好城市困难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四是卫生保障行动:全面完成2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并配备医疗设备;年底前,再新建改建5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年底,全面完成村级卫生室建设;扎实抓好新一轮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和下年度的合作医疗基金收缴,力争参合率达到98%以上。
五是生态绿化行动:把国家延长退耕还林补贴时间,与培育后续产业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以林业产业化为纽带,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后续产业,扶持农林产品加工。年前完成后续项目规划,为明春启动建设做好充分准备。全面兑现新调整后的资金补贴。
六是支农助农行动:尽快兑现*年度小麦良种统繁统供种子补贴,年底前完成*年4.8万亩的地膜玉米补贴。在全面落实能繁母猪补贴的同时,研究出台养猪贷款贴息标准和操作办法,加大对养猪产业的扶持。
七是居民安居行动:采取市场运作和政策补贴相结合的办法,以货币补贴和租金核减为主,积极落实廉租房制度,完成货币补贴和租金核减348户,实物配租100户。到2010年前,全部解决1134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八是平安创建行动:全面完成新建、改建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治安案件和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的“八类”刑事案件明显下降,案件侦破率显著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90%以上;免费为城乡低保对象及其他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济。
按照以上总体要求,围绕开展“八项民生行动”,集中抓好六方面工作的落实。
(一)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对惠民政策的知晓率。切实加强各项惠民政策的宣传教育,让群众了解、掌握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支农、惠民政策,是确保国家各项惠民政策落实的基础工作。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掌握惠民政策的部门,都要充分利用标语、板报、会议和惠民政策宣传手册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各项惠民政策,使广大群众全面了解惠民政策的落实范围、条件和标准,保证每一项惠民政策都能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少走弯路,为推动惠民政策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政策,合理确定扶助对象。在保证资金发放及时、安全的同时,确保扶助对象准确、合理是更好地落实惠民政策的前提。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上下协调、管理规范、对象准确、发放及时、保障有力的惠民政策落实机制。要严格界定扶助对象,各乡镇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认真做好扶助对象摸底,合理确定扶助对象。在此基础上,组织村民代表进行评议,根据扶助对象的贫困程度,按照由重到轻的顺序确定扶助名单,最大限度地提高扶助对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村民代表集体评议的扶助对象,村(社区)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在村务公开栏和村(居)民小组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才能逐级上报审批。各乡镇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在审核审批后,要及时在政务公开栏或电视上公示。有条件的单位和部门,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公示,接受全县群众的随时随地查询,接受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
(三)各司其职,高度负责地抓好政策的落实。各乡镇、各部门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提出明确的工作进度时间表,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项目落实、资金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县直各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扶助对象管理工作的预警机制,加强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实施单位与监督部门之间的沟通,搞好政策衔接,切实消除制度执行中的“盲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惠民政策的积极效应。民政、社会保障、卫生、教育、城建、林业、农业、畜牧等主管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能,结合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切实解决群众的“生活难、就医难、上学难”问题。特别是对低于国家规定贫困线或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由民政部门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同时,要按照“保证五保户,兼顾特困户”的原则,对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保证*年的参合率要达到98%以上。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的学生,要全面兑现“两免一补”,让惠民政策阳光照耀到每一个家庭。
(四)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国家对贫困地区的群众生活高度关注,各项惠民政策的资金和渠道越来越多,各乡镇、各部门必须切实提高惠民政策落实工作中的服务水平,尽快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需要。首先,要善于管理。要熟练掌握惠民政策实施的标准和范围,即要全面贯彻,又要结合镇安实际,尽可能的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在第一时间将惠民资金兑现到群众手中,将更多的实惠留给扶助对象。其次,要做到科学管理,县民政、劳动保障、教育、财政等部门要以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在指导乡镇建立健全扶助对象管理档案、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资源,抓紧抓好软件开发,尽快在全县建立起惠民资金扶助对象管理基础数据库,实现县乡资源共享和扶助对象的信息化管理。第三,要加强惠民资金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各主管部门,要通过建立数据库,搭建实名制网络平台,随时掌握和公开扶助对象的扶助情况、动态变化情况,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第四,要整合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对于涉及到群众的所有政策扶助,要通过“一卡通”渠道集中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扶助效果。
(五)加强监督,建立规范运作的长效机制。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建立健全惠民政策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采取部门实施、综合管理、群众监督的方式,实行“一年一抽查、两年一普查、动态管理”的制度,相关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部门监管上,要全面推行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联合检查制度,避免交叉检查、重复检查,切实为乡镇“减压松绑”。实施监督检查要事先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案,明确监督检查的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以提高工作效率。监督检查工作必须由联合检查组派出2人以上人员组成,并按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被检查单位要如实提供各种检查资料,不得推诿和拒绝。在群众监督上,县、乡镇、村(社区)要分别建立惠民资金扶助对象义务监督员制度和群众举报制度,形成三级监督网络。义务监督员可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乡村退休干部、教师中聘请,也可在村民中推荐产生。同时,要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向社会公开,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高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审计部门的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符合招投标或政府采购要求的,必须按照招投标制度或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实行“阳光运作”,从源头防止腐败发生。
(六)严明奖惩,健全考核奖惩体系。从下一年度起,县政府要与各乡镇、各惠民政策主管部门签订工作责任状,明确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在此基础上,建立县“民生行动”领导小组成员联系乡(镇)制度,对乡镇惠民政策落实工作负连带责任,实行同奖同罚。为切实加强对民生政策落实的管理,县纪委、监察局制定了《关于违反惠民政策规定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各级各部门都要严格按照《办法》规范项目管理,约束自己的行为。县人劳、财政、监察、审计等综合部门要加强对《办法》落实情况的考核检查,明确考核的对象、内容和标准。考核结果纳入单位和个人年度综合考评,并与单位工作经费和个人年度奖金挂钩。对惠民政策落实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彰,并对单位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奖励一定数额的工作经费;对管理成效差的单位和个人,停发年终奖金,并给予通报批评。对考核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要严格按照《办法》规定予以追究,情节严重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加强领导,严明纪律,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八项惠民行动”旨在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是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要真抓实干,加强领导,强化督查,确保落实。
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主动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把惠民政策落实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心系群众,满怀忧患,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抓好工作落实;要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当作人生追求来做,始终做到为民、开拓、务实、清廉。乡镇政府和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具体问,真正负起全面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迅速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安排得力人员,专管这项工作,确保各项惠民政策的顺利实施。
第二,要落实工作责任。县级主管部门是惠民政策监督管理的主体,负责全县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工作。县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承担的单项惠民政策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抓好由本单位承担的单项惠民政策目标的制定,并负责抓好组织规划、指导协调、监管督导等工作。涉及多个单位共同承担的项目,各部门都要积极参与支持配合,做到各方互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狠抓落实。要加强指导协调和日常监控,及时研究、解决惠民行动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惠民资金落实情况,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得以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