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会计专业的前景8篇

时间:2023-09-17 14:51: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会计专业的前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专业的前景

篇1

[关键词] 在校生 职业判断能力 培养途径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现在已成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从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对会计职业判断进行研究,在我国,随着2000年企业会计制度出台及更多具体会计准则陆续颁布,给会计职业判断赋予了大量的空间。会计职业判断才真正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

一、对在校生进行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会计职业判断,可以概括为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事项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经济业务事项在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环节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估计与推断。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主观目的性、利益权衡性和较强的社会性等特征。

1.是适应经济发展及会计改革的需要

在当今时代,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大大提高,会计环境和会计对象日趋复杂。促使会计教育也要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人才。此外,新准则对会计交易或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所采用的新标准和要求,使得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结果不确定的会计事项增多了,如对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对或有负债、预计负债的判断等等,都要求会计人员做出分析、判断与选择。因此,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赋予学生专业知识及职业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事项时能够作出明智的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2.是学生毕业后胜任工作的基本保证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校生本来接触会计实际工作的机会就比较少,如果放松对在校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就会由于缺乏职业判断意识和相应的职业判断能力,而无法胜任工作。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加强培养在校生职业判断能力不失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手段之一。此外,由于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始终,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在校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准确的会计信息。

二、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探讨

1.大力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本

由于现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上赋予会计工作者较大的选择的空间。致使职业判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会计诚信的理解和认识。会计人员只有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讲求职业道德,合理地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审慎地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才能真实、准确地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因而有必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有学者对22个省47所高校进行相关调查,结果显示76%的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欠缺。解决的办法:一是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二是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或开展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2.全面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保障

面对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的增多,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判断能力,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即是对会计专业教师自身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会计专业教师胜任教学岗位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基于职业判断的特点,会计专业教师必须全方位的加强与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补充,如:最新的学科前沿、经济动态、税收知识、财经法规等,不断扩展知识领域,提升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

3.不断丰富拓展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是基础

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和全面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合理、可靠的会计职业判断。所以,在会计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培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高校会计专业课程除了设置常规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外,还应加大其他课程的开设力度,如:经济、金融、证券、外贸等课程。其目的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应变能力。具体可通过开设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方式进行。

4.加强实践教学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措施

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实践的检验,学生不仅可以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是对学生就业前强化职业判断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学校可根据所面临的具体情况选择实训方式。如:在课堂上采用实务演示、典型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职业判断能力;或者利用会计实验室进行综合训练,学生可以通过仿真训练,强化对业务的处理和判断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对其今后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识;或通过多渠道与企业等组织加强联系,建立实训基地,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参与其中。同时,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通过与社会的广泛接触,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职业判断能力得到根本性提升。

总之,对在校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从时间上讲,从学生一进校就应开始;从操作上讲,应结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内实验、校外实践等各环节进行综合系统的培训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国华姜莉:从职业判断视角谈我国大学会计教育改革[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22-125

篇2

1 当前职业院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体系单一,教学内容重复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施的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组成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没有按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另外没有按照技能实践和职业岗位的需要整合教材,课程内容与职业需要相脱节,实习实训的绝大部分内容也是账务处理,其实是准则、制度讲解的继续,是将平时做在作业纸上的作业改做在账册、凭证上而已,使实践课内容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1.2 教育观念仍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上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和教材,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缺乏创新能力,再加上会计知识的原则性和规定性较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1.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对滞后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按部就班地以教科书为依据,实施“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上课记笔记,下课学笔记,考试考笔记,学生思维闭塞,把记忆当做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对知识的应用,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显得不足。另外,教学手段落后、单一,主要的教学仍是依靠“黑板+粉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十分有限。不能将原理与实务,手工记账与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与分析加以有机结合,不能满足各种层次的职业院校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需求。

1.4 成绩考评单调,实践能力测试不足

学生成绩考评基本上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形式的期末考试评价方式,仅以一次成绩作为成绩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忽略了实践能力的测试。成绩考评体制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1.5 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

职业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对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职业院校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并能及时掌握专业方面的新信息、新知识。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使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改革现有的职业院校会计教学方式,是时展的要求,也是职业院校会计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2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解决措施

2.1 转变观念、注重实效

作为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充分认清职业院校教育目标。树立“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实际会计岗位需求作为教学的方向。教师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更要注意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及时更新知识,以及计算机财务软件的应用。

2.2 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材结构

对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一是对教学内容,根据国家有关制度、政策的变化进行及时更新,如对《财务会计》内容及时补充了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对专业主干课程之间的重复性内容,则在编制教学大纲时进行协调。应根据会计结构的新变化,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全面设置相关课程,尤其是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的会计理念、新颖的会计制度等,更深入地进行会计领域与策略的研究,经营风险与会计风险的研究等。在具体操作上,可通过开设专业讲座的形式来完成上述内容的学习。会计教学不仅要妥善运用科技,同时亦需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及统计分析等领域相结合,使学生具备科技整和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畅导新的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效率和效果。案例教学法、课堂演示性、角色扮演法就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多媒体教学要大力提倡,此外应鼓励学生通过相关的参考书、全国会计师与注册会计师中有关会计实务的内容、网络信息等进行多渠道地学习,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国内的“会计从业资格”与全国“注册会计师”等从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鼓励会计专业的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以弥补知识结构上的不足。这样既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进行恰当的融合,又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会计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会计教师的综合素质,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鼓励会计教师参加会计职称考试,以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二是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会计教师到社会上做会计兼职工作,参加会计学会、审计学会及相关学术社团组织并任职,承担财政、税务、银行及企业组织的财税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三是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结合教学进行教师培训。

2.5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首先可以利用专业师资的优势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比如组建会计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作为独立法人对外承担记账、财税咨询、审计业务,组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直接从事会计实务操作和审计基础工作。

篇3

关键词:模拟法庭;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

模拟法庭是一种教学手段,是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对选定案件进行模拟审判的一种法学的教学方法。早在14世纪,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就在英国的法律教育中开始适用,我国在20世纪20年代的东吴大学亦开始引入。直至今日,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已在我国法学教育中遍地开花,欣欣向荣。会计是注重实践的学科,会计专业当中的经济法更是注重实践,引入模拟法庭还是有其重要的意义的。

一、模拟法庭于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意义

1.模拟法庭有利于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思维形成了,则法治国家的建设事半功倍。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各项建设的主力军,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尤为重要。模拟法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法治思维。第一,模拟法庭让学生全程参与法律纠纷的解决,了解纠纷司法解决的每一个环节,树立司法神圣的观念;第二,模拟法庭让学生知道世界上的事物并非是非A即B,有利于澄清对一些司法腐败的误解;第三,模拟法庭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必须去观看庭审实况,有利于接受法制教育,培养法治观念。

2.模拟法庭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开展活动。模拟法庭中,学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或原告方,或被告方,或法官,这几方的利益是不同的。原被告方是对立方,他们的利益是冲突的,各自需要维护自己的利益;法官则处于剧中裁判的地位,对法律负责。此时,教师也不会支持任何一方,去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他们指点迷津。要想获得己方的胜利,一切得靠自己。这势必要求学生去主动学习,主动去分析案情、主动去研判证据、主动去查阅法条。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3.模拟法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势必要进行分组,每一组就是一个团队,要想获得胜利,团队第一要务就是必须得相互分工、紧密合作。这有利于学生全局观念、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制作大量法律文书,比如原告及其人要撰写状、词,被告及其人要撰写答辩状、词,法官要制作判决书。这些法律文书的撰写、反复的修改,都能极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模拟法庭教学开庭审理阶段,唇枪舌战不可避免。对许多学生,尤其是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是一次绝佳的锻炼机会。所以,模拟法庭的的确确能够在多个方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模拟法庭的课程教学环节

根据笔者本人模拟法庭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模拟法庭的课程教学环节通常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选择合适的案例。对于案例的选择,有人主张由学生自己去选择,本人实在不敢苟同。在教学中,应该由教师选择案例,本人通常选择自己过的案件。选择案例时,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意案例的性质。经济法课程自然不能去选择刑事案件,最好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案例,学生容易理解,兴趣也最大,比如简单的买卖合同案例、简单的侵权案例等等。第二,注意案例的难度。不要找很复杂的案例,一审两三天。一方面,学生驾不了,一方面,时间不够。应该选案情相对简单的案例,两小时能开完庭为宜。但是必须得有争议点、有模糊性,不能一方稳赢、一方辩无可辩。第三,注意为双方当事人提供证据。本人之所以选择自己过的案件,最主要就是证据这一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的还原整个案件。其他渠道找到的案例,在证据这一块还是有所欠缺的。

2.分配模拟法庭扮演的角色。模拟法庭教学中,学生是主角,全部角色都是由学生扮演。比如一个班级45名学生,通常分作3类角色:法官,原告方、被告方,每类角色15人。然后每类角色中自由组合成3人的小团体。这样一次模拟法庭教学可以9个人完全参与进去,只需要5次,所有人都可以完全参与。分配角色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角色的首次分配采取抽签的形式,此后再按照角色轮换。这样做,一方面是一种程序正义的法制教育,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由教师单方面分配引发学生的不满;第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历经法官、原被告不同角色,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

3.指导学生做好开庭的准备。这阶段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整个一审审判程序,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组织学生学习民事诉讼法相关知识,一方面组织学生中国法院网上观看开庭实况。其次,要分组组织学生分析案情、研究证据,撰写好状、答辩状以及词。最后,要指导学生如何克服庭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比如庭前申请回避等等。做开庭准备的指导,教师须注意的是:只是做程序上的指导,而非实体案件上的指导。

4.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是模拟法庭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场地问题。如果有模拟法庭实验室那是最好,一般来说,会计专业是不会建模拟法庭实验室的,则可以向法学院系借用,实在没有也可以自己动手在教室布置。第二,真正扮演角色的只有法官、原告方、被告方3组共9人,但其他学生仍应作为旁听群众全程参与。第三,三组角色中,法官应居于主导地位,引导法庭调查、引导法庭辩论。第四,整个庭审过程中,法官的中心地位不能动摇,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旁听者关注学生的表现。即使庭审过程中出现了突发问题,也得由学生自行解决。

5.庭后评议。开完庭后,指导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评议。首先,应该有角色扮演者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其次,旁听学生分别对角色扮演者的表现进行评价。最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主要从程序、实体两方面进行。

三、模拟法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模拟法庭在法学教育中有其优势,但也有亟待解决的不少问题。1.师资问题。模拟法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求指导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求指导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整个情况是不容乐观,首先,许多高校对于经管、会计类的经济法并不重视,经济法的授课教师可能都不是法学专业教师,理论功底堪忧,更不用说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双师型教师并不多,即使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也使得教师难有时间去进行实践的历练。建议学校重视经管、会计类经济法的教学,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发展。2.课时问题。笔者查阅了许多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经济法通常是安排3个学分,54课时,未安排实践课时。其实对理论教学来说,54课时都有点少,毕竟经济法要讲授的内容太多。建议学校可适当增加理论、实践教学课时,以60理论课时,12实践课时为宜。3.场地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模拟法庭实验室,模拟法庭教学通常是在教师进行。此种情形可能会被学生视之为儿戏,于学生毫无裨益。建议:条件许可下,会计专业可以自建一个模拟法庭;次之,可到法学院系借用模拟法庭实验室;再次,可尽心布置好模拟法庭,师生态度认真,使其一如真正法庭庄严。

参考文献:

[1]刘春梅.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4).56.

[2]陈学权.模拟法庭实验课程建设基本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142.

[3]沈桥林.模拟法庭实训课的组织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育.2010(8).63.

篇4

 

所谓的农业经济转型是指农业产业中经营模式的转变。这里的农业是广义上的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副等多种形式,而这种经营模式的转变主要通过家庭农场、农田承包等方式。为了有效的推动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加快农业经济转变,必须发展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经营的集约化程度。在生产、经营、销售等一系列的流程中,统一安排、合理规划。同时在农业经济转型时,更多的考虑到对会计及税务带来的影响。

 

一、农业经济转型的相关介绍

 

农业经济转型的过程是对土地承包所有权逐渐集中的一个过程。在农业经济的转型建设中,主要建设模式包括以下三种:一是政府资本介入。主要是指由政府及政府下属的国有企业进行直接投资,进而参与农业经济的管理,同时对农业转型进行监督,确保农田建设保持增值。二是集体经济类型的集体所有制。简单来说就是让农民集体入股、集体参与决策,每股的参与价值可以根据农业企业的经营状况来评估。三是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经济转型。这里的社会资本包括社会上个人及企业的资本,社会资本的参与形式是让该资本根据具体的项目占相应股权,因而农民个人的土地使用权也可以占一部分股份。

 

二、农业经济转型对会计的影响

 

农业经济转型对会计的影响,主要从会计科目方面进行分析。

 

1.对权益类科目的部分影响

 

农业经济转型对会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建设模式的资本金来源上,包括农业土地、政府资本、社会资本等。因此在相应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权益类科目中,会计科目“实收资本”应当设置二级科目。此类二级科目包括“集体资本”、“国有资本”及“民营资本”等,“集体资本”主要是指农民土地使用权,“国有资本”主要是政府机构代表出资的资本、“民营资本”主要包括社会资本的投入等。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三级科目,如,“集体资本”下设“农民股”、“农地”、“集体股权”等;“国有资本”下设“国有法人资本”、“政府投资”等;“民营资本”下设“个人资本”、“法人资本”等。如果将来的农场企业上市,还应当将“实收资本”科目改为“股本”科目。随着农业经济的转型,对于农业企业的政府补助,应当转变核算方式,可以将补贴作为政府的直接投资和基础性建设,便于政府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对应收、应付等往来类科目的影响

 

在农业经济的转型中,会计科目中应收、应付等科目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改变,以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比如,在农业企业遇到的“企业应向家庭农场收取的劳动保险费、福利费、管理费、利润、代购农用生产资料款”等,需要通过应收、应付的形式进行核算。但是随着农业经济模式的转变,农业企业为了扩大市场范围,在往来科目的核算中,既应当包括对企业、农贸集市中农产品的往来核算,也应包括对家庭农业经济中农产品的往来核算。例如,企业收购家庭农场产品尚未结算的款项、代存家庭农场的其他收入等。总体来说,随着农业经济转型的完成,农业经营核算模式应当更接近公司制企业的会计科目核算,并最终统一于同一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

 

三、农业经济转型对税务的影响

 

农业经济转型对税务的影响,一方面是通过对经济主体结构的影响导致税务的变动;另一方面是直接对流转税、增值税的影响。

 

1.农业经济转型后对经济主体结构的影响

 

一般的国民经济主体结构包括政府、企业、居民三种类型。而在农业经济转型后,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影响下,农业的地位逐渐凸显。在各企业的价值链形成过程中,上游企业的产成品就是下游企业的半成品或原材料,所以从农业企业所处的位置来看,农产品不再是初级产品,而是在整个经济的价值链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农业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管理,并且在相互流转中,逐渐促进了农产品的增值。因而,农业在整个经济价值链条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并对主体经济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从农产品开始,经过生产加工企业的加工制造,成为了半成品(如棉纱),这些半成品之后再进入到下一个增值的制造环节,就引起了税收模式的变动。

 

2.农业经济转型对增值税的影响

 

在一个完整的价值链构成中,农产品往往被作为初级产品。由于其价值含量较低,在整个价值链流转的过程中,初级农产品总是处于不利的位置。目前我国盛行增值税为主体的税收模式,其中对于农产品的销售是免税的,而这导致农产品进入下一个环节的企业不能抵扣相应的进项税额。例如采购棉花时,企业因对方的销售没有销项税额而不得不按照购进价格计算进项税额,又由于农产品销售免税,因此按低税率计算此项进项税额。如果农产品在后续流通环节中进行出口,由于前期的低税率影响,进而会导致出口退税也不能按照规定的税率进行。而农业经济转型后的农业企业,会进一步实现农产品的增值效益,在整个价值链流转中处于重要的位置,进而在市场化的激烈竞争中,促进增值税的合理流转。

 

四、结束语

 

在农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由于传统农业体制结构类型的改变,对农业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农业企业的税务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了整个经济价值链的完善、发展。

篇5

【关键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经济法》课程 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14-02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经济法律的规范和调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法律特别是经济法律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我国许多高校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经济法》课程,教育部高教司还将《经济法》课程确定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商管理、会计、物流管理等专业)八门核心课程之一。然而,由于《经济法》课程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经济法》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有人甚至对其地位和作用产生质疑,具体表现在:

1.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其法律规范主要涉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其适用的主体是国家各级经济管理机关,适用的目的主要是宏观战略上的经济调控。而会计活动是真实记录单位发生的各项业务,为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其活动具有微观性和较强的技术性,在很多企业和会计从业人员看来,经济法是抽象的,甚至是空洞的,与会计专业联系不大。

2.由于现有的《经济法》课程的内容多以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市场运行法律制度等法律制度为主要内容,与会计专业的其它专业课程缺乏联系,也没有体现会计职业领域的基本职业活动,似乎与会计主管、出纳、记账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操作员、税务会计和总账会计等岗位工作没有联系,因此,学生普遍认为《经济法》对会计专业技能培养和今后从事的会计工作帮助不大。

3.由于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授课教师多为“两课”或法律专业出身,教师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不是很了解,因此也就必然地对《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目标不明确,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很难将《经济法》课程教学融入会计专业人才技能培养之中,致使学生认为《经济法》课程仅是一门法律课程,与专业学习联系不大。

4.由于《经济法》课程不如专业课程与会计职业所对应的岗位的工作任务联系紧密,因此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开发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被边缘化。有些学校在确定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将经济法置于核心课程之列,有的甚至还压缩其课时,降低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二、《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极其重要性

篇6

【论文摘要】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对会计人才培养的作用已被社会、学生甚至是教师广泛质疑,有些学校《经济法》课程的地位已被明显弱化。针对这些实际现象,结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和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会计从业职业资格的获取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经济法》课程在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经济法律的规范和调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法律特别是经济法律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我国许多高校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经济法》课程,教育部高教司还将《经济法》课程确定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商管理、会计、物流管理等专业)八门核心课程之一。然而,由于《经济法》课程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经济法》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有人甚至对其地位和作用产生质疑,具体表现在:

1.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其法律规范主要涉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其适用的主体是国家各级经济管理机关,适用的目的主要是宏观战略上的经济调控。而会计活动是真实记录单位发生的各项业务,为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其活动具有微观性和较强的技术性,在很多企业和会计从业人员看来,经济法是抽象的,甚至是空洞的,与会计专业联系不大。

2.由于现有的《经济法》课程的内容多以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市场运行法律制度等法律制度为主要内容,与会计专业的其它专业课程缺乏联系,也没有体现会计职业领域的基本职业活动,似乎与会计主管、出纳、记账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操作员、税务会计和总账会计等岗位工作没有联系,因此,学生普遍认为《经济法》对会计专业技能培养和今后从事的会计工作帮助不大。

3.由于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授课教师多为“两课”或法律专业出身,教师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不是很了解,因此也就必然地对《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目标不明确,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很难将《经济法》课程教学融入会计专业人才技能培养之中,致使学生认为《经济法》课程仅是一门法律课程,与专业学习联系不大。

4.由于《经济法》课程不如专业课程与会计职业所对应的岗位的工作任务联系紧密,因此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开发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被边缘化。有些学校在确定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将经济法置于核心课程之列,有的甚至还压缩其课时,降低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二、《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极其重要性

1.培养和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这种社会现象的心理、知识、思想和观点的总称;意识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法律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法律行为,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在相应的经济活动中,人们就会自觉地遵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可能违反法律,甚至主动违法。现代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由于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加上高职院校法律教育极其薄弱,目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法律知识不够丰富、法律意识不够健全、法律实践能力较弱等。而目前会计行业存在着的假账泛滥、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执法环境差等现实则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而且还要求其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因此,要使会计专业学生成为知法、懂法、用法的高级专门人才,实现会计人才全面发展,就必须强化《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地位,加大《经济法》课程教育教学的力度。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化学生的法律责任,使学生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会计工作时意识到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权限及相对应的法律责任。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经济法》课程对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培养发挥着核心作用。2.对会计职业专业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帮助和影响。目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所教授的内容如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票据法等法律规定与会计专业其他专业课程以及会计岗位工作存在着诸多联系和衔接,对学生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①公司法对公司财务会计作出了明确要求和规范。公司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根据公司法设立的,以股权为纽带,以权益与责任相对等的社会经济组织。任何经济组织都存在资金的运作,都离不开财务管理活动,同时公司制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在遵循一般财务制度、会计准则的前提下,还要遵循公司法设定的财务规范。公司法除了对财务管理提出了一般要求。如公司应当依法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公司应当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拒绝、隐匿、谎报;公司除法定的会计账簿外,不得另立会计账簿,对公司资产,不得以任何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公司法还对公司税后利润的分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和用途、公司清算过程中的财务处理以及公司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虚假财务信息、非法转移公司资产等方面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这些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公司会计岗位工作、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帮助。②企业经济合同对企业会计影响最为广泛,它决定企业产品销售、材料购进,固定资产的购置等。购销合同中的相关条款是企业购销活动的法律保障,确保了企业材料购进的顺利和产品销售渠道的顺畅。借款合同深刻影响企业筹资活动和对外投资活动。企业的每份合同的履行事关企业会计工作。要准确对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经济活动连续地、完整地、系统地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以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会计工作人员必须理解和读懂合同的条款内容。合同法的学习与今后会计工作息息相关。③票据法规范了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票据结算业务,票据法对支票、汇票和本票的使用范围和运用程序、对票据的出票、背书、贴现、承兑、付款、质押等环节有明确规定。会计中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核算,决定了企业经营性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影响着企业资产的购进和产品的销售活动。票据结算不等同于现金结算,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和法律责任的可传递性,决定这一结算方法十分复杂,要运用好这一结算方式,必须熟悉票据法。④税收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调控经济的手段,是社会财富的第一次分配,是企业的社会义务。税法与会计是站在不同利益主体上的两种经济行为,税法维护的是国家利益,会计维护的是企业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税法与会计既统一又相互冲突,在法律效力上税法大于会计,也体现了国家利益大于个体利益。税收筹划是在国家利益和个体利益间找到相互接受的平衡点。会计中的应交税金体现的是国家债权,在企业清算中排在所有债权人之前,已交税金反映了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大小,也反映了国家利益在企业收益中的比重。同时税赋大小,反映了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对国家的贡献能力,决定着国家资金的投向和资源的分配份额,同时深刻影响企业的收益能力、偿债能力和企业投资主体的积极性。⑤破产法从程序上规定了公司破产条件、破产债权申报、破产财产处置和破产责任认定等。破产会计从接管被破产企业起,充当管家的角色,从清理资产、核定债权、制定清算方案,到最后对破产财产的处置均进行全程核算;在处置破产财产时,必须遵循一定顺序,首先考虑破产企业职工利益,其次是国家利益(税收),最后是债权人的利益。破产会计的整个工作要按受人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的监督。另外,国有资产管理法对国有资产持股的公司制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房地产管理法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商品房销售条件、销售方式、定价模式、预售房款的使用范围以及会计核算的规定以及担保法规定的抵押和质押等担保方式等对相关工作岗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也有着重要影响。

3.服务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考试,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就业上岗、职称晋升都需要资格证书,自1990年开始,我国会计人才的入门及不同层级会计人才的选拔实行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不论会计人员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还是取得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称资格证,《经济法》课程的内容始终是上述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只是在不同层级的资格考试中,《经济法》考试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同罢了。我国《会计法》规定:国家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为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会计人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普遍都在施行“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制度,学生的专业学习中除取得学校学历证书外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毕业。《经济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顺利毕业、通过会计从业职业资格考试以及学生毕业后取得会计职称资格,实现会计人才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4.服务于就业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就业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要的经济法律知识是就业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高职毕业生法律知识欠缺,肤浅,对就业或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茫然无措。而《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为学生毕业后就业甚至创业提供许多经济法律支持。如,学生学习了《经济法》课程中的劳动合同法,就较容易识别就业市场中出现的企业巧立名目滥收费用、不签劳动合同、长期试用、就业歧视等违法行为,在发生劳动争议时懂得选择维护自己的权利的较为高效的方式和途径。如学生学习了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劳动法律制度和市场运行法律制度后,学生毕业后创办企业就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创业特点的企业形式,熟悉企业设立的程序,并能自己准备设立公司的相关法律文件,在企业运行中,能够依法雇佣职员、签订劳动合同和经济合同以及合理地开展市场竞争等。所以在就业和创业教育中强化《经济法》课程相关内容的教育既是学校保护毕业生合法权益,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法律服务的有效办法,同时也是职业教育人本性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

[2]周书灵.论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j].宿州学院学报,2006,(2)137-138.

篇7

关键词:高职生 会计处理技能 实践培养

一、高职生会计处理技能实践培养的确定

(一)在会计处理技能实践培养方案中突出核心技能

核心技能的明确主要应该在所学习的专业来进行明确。首先应该明确自己专业所属的领域,确定培养的目标以及培养的方案。在这个基础上,明确会计所应该具备的能力,罗列出会计专业所需要的各个技能,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的情况选择出自己的核心的技能。根据调查,大部分的都选择会计处理的能力是最缺乏的也是最重要的。会计处理技能是由不同的单项组成的,这些项目应该是很容易就测出来的,经过一系列的专业的学习以及训练应该是可以掌握的。会计处理技能在确定以后,学校要根据这些需要制定出实际的培养的方案,要明确的凸显出会计处理技能,明确培养的途径。在专业的培养途径之中,应该阐述更多的有关于会计处理的技能,将核心的技能按照不同的学分进行一系列的设置,目的就是为了督促学生们的学习,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会计处理的能力,直到学生们能够完全的掌握。

(二)明确会计专业的专业处理能力的差异

专业处理能力的具体的程度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有的同学在学习会计处理能力的专业课的时候,目的就是为了最后的考试,能够通过专业的资格认证考试,但是有的学生就是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技能而学习。因此,在明确了会计处理能力的专业学习的差异以后,还需要处理好核心知识和专业化的关系。对于本专业的学生,会计处理技能的要求要比一般的专业的学生高很多,可以说是专业的核心技能需要明确,还需要经过专业的部门认证来确认。在明确自己核心技能的时候,会计的口径对于会计专业的影响力是很大的。过去的几年,会计的缺口是非常大的,口径也是很宽的,因此需要的人才也就很多,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的不是很高,会计处理技能也不是非常的明显。但是,随着会计人数的饱和,口径也逐渐的变窄,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要求也在逐渐的增加。因此,会计处理技能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还需要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处理能力,使得自己有较强的针对性以及竞争的优势。

(三)明确会计处理技能与其他的会计能力的关系

会计处理技能是核心

会计处理技能主要针对的是会计这个专业,最终的表现为学生获得了这个技能,能够在会计工作的过程中,能够非常便利的应对这个工作中的一切状况。这对于一个即将工作的学生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高职的教育毕竟和一般的职业培训机构是不同的,除了注重学生的专业的技能以外,还担任着学生的教育的重任。所以,在专业核心技能不断加强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其他的有关于会计的一些技能。因为,每一个技能都不可能是单独存在的,一定会有这样的或者那样的相关性,想要让自己能够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必须要在自己的专业的领域多学习知识,特别是关于实践能力的方面,应该多多的了解相关的知识,增长自己的见识。

二、高职生会计处理技能实践培养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如果按照学科来给他们安排教学的话,能够强化理论上的学习,但是他们的技能并没有得到提高。所以,在安排理论课的同时还要加强技能的培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的能力。当招聘的人员询问你,你有什么特长的时候,这实际上就是在要求学生回答有关于自己专业核心知识的理解。因此,高职院校在安排专业的时候应该将重点放在会计处理技能的核心技能上面,通过专业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进入职场。

(二)增加就业优势

学生具有很多的专业技能固然非常的重要,但是高职的学生在校的时间是有一定的时间的限制的,不可能各个方面都能够深入的进行了解。本文认为,高职生的最主要的优势就是会计处理技能,这种核心的技能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能否进入职场的关键性的因素。与此相关的其他的能力则是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之中得到学习。因此,掌握会计处理能力是社会的需要,也是能够体现高职的优势所在。

(三)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改革

这些年来,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的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对于会计专业的改革的力度还是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很多的教师的习惯性的教育的方式。也就是在某一种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构建,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设置,研究相关的培养的方法。但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的模式应该是以培养技能为主,将能力作为诛仙,采用一系列的引导性的方法,明确会计核心课程。

三、结束语

近些年来,很多的本科院校的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会再次回到高职院校再次进行学习,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并且呈现了上升的趋势。对于会计专业而言,会计处理技能是这个专业最重要的技能,明确出跨级专业的技能,制定出相关的方法,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晓峰.关于会计专业的前景的分析[J].前景分析,2010(2)

[2]韩晓梅.会计处理能力能力的培养[J].会计培训,2010(5)

[3]蒋晓子.会计处理技能的实践培养[J].会计生活,2009(1)

[4]陈晓晓.高职生的会计处理技能实践培养[J].高职教育,2011(5)

篇8

关键词:中职;会计毕业生;就业

中职院校中,会计专业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就业方面,对学生的吸引力都比较大。会计专业就业面广泛,就业相对稳定,是很多中职院校学生发展中比较关注的选择。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专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对他们自己的学习能力是一种肯定,同时,也对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以及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提供了帮助。

一、当前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就业机会有限技能掌握有限。当前,在很多中职院校中,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的能力水平有限,很多学生虽然比较细化会计这个专业,但是在具体的就业过程中却面临着阻力。通过分析发现,当前很多学生就业遇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就业能力不足,特别是对于会计电算化方面相关的知识掌握还存在着不足。这种情况就体现了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注重对自身技能的培养。但是,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企业对于学生在就业技能方面的掌握需求较大,学生需要掌握会计计算工作中的各项技能,特别是电算化的技能,才能够更好的满足企业对于人才能力的需求。但是,当前在很多中职院校中,院校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往往在技能上存在欠缺,由于院校本身的教学能力有限,因此,对于学生的技能培养也是有限的,这也给学生的就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不稳定影响就业前景和自身发展。当前很多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还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不稳定性特点,这种就业不稳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中存在比较普遍的频繁跳槽现象,跳槽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于自身的一种认可,但与此同时,频繁的跳槽不利于学生个人自身稳定的发展,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就业受到负面影响。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频繁跳槽的现象,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他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所学知识有限,就业后有所进步的情况下选择跳槽。

二、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良好对策分析

(一)中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中要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对于会计类学生而言,社会发展中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是比较多的,然而中职院校中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却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难题和挑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自身掌握的技能是比较少的,因此,未来在中职院校的发展中,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技能教学,将会计电算化等技能教学作为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教学的重要技能来培养,这也是当前会计专业教学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此外,为了提升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未来,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注重增加一些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的实践过程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学生对于会计专业不仅掌握一定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够运用实际的操作技能来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难题。

(二)中职院校需注重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教学方面的培养。针对当前很多职业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就业稳定性差的情况,未来,中职院校需要有针对性的侧重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教学培养,特别是,要注重提升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注重将他们自身的发展与职业规划相联系。当前,在很多高等院校中都设有职业规划课程,未来,在中职院校中也可以加入这样的课程,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年纪比较小,他们对于职业的认识和职业的定位都比较模糊,很多学生在就业后没有养成正确的职业定位认识,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通过在中职院校中开展职业规划方面的课程,可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职业认识和职业定位的引导,强化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路径进行规划的能力,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样也能够更好的实现他们的稳定性。

三、结束语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好的,未来,在中职院校的发展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同时,可以尝试着对学生展开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以保障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就业。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