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茶艺的基本礼仪8篇

时间:2023-09-17 14:51: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茶艺的基本礼仪,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茶艺的基本礼仪

篇1

【关键词】 检验;标本采集;处理原则

临床检验在疾病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检验结果正确与否,对疾病的确诊及治疗起着关键作用。而临床检验中,标本的合格率、是否正确采集与处理,对疾病的诊断也起着关键作用[1]。本文对医院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原则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4.2±2.1)岁。选取的所有患者均进行标本采集,并且将采集到的标本全部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其中,进行生化检查及进行静脉血常规检查的患者有21例,进行隐血试验检查及粪便常规检查的患者有20例,进行尿液检查的患者有19例,需要取痰液进行痰细胞培养检查,同时还要进行药敏试验检查的患者有14例,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测的患者有13例,另外13例患者需要对患者进行宫颈刮片制作标本,进行细胞学检查。

1.2 医院检验标本采集及处理原则 在采集患者标本与处理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①严格遵照医嘱。检验标本采集人员一定要详细确认医嘱的主要内容及标本检验目的,了解标本采集部位及操作方法,同时,标本采集之前,一定要详细确认患者的住院号、床号及姓名,避免标本采集错误,另外,要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标本采集,提前通知患者,使患者能够做好心理准备。②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分准备指的是患者及标本采集人员。标本采集人员一定要明确检验标本的性质及检测目的,标本采集之前一定要将采集工具准备好,同时,还要准备好标本存放的容器,在容器表面贴上标签,避免混乱标本。另外,标本采集之前,一定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向患者详细讲解标本采集的目的及重要性,使患者能够保持稳定的心态,积极配合标本采集;如果要检测患者的血糖或者血脂水平,标本采集时一定要保证患者空腹进行,避免影响检测结果;并且,在标本采集前,患者要戒烟酒,也不能进行剧烈运动,避免影响标本检验准确率。选择适当的标本采集时间就是要求标本采集人员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标本采集时间,保证标本质量;如:尿液检测,最佳标本采集时间应该为患者清晨首次尿;而痰液标本的采集也应该在清晨进行,将患者起床漱口后,第一口咳出的痰作为标本,能够准确检测出患者尿液的阳性率;另外,需要采集女性患者的粪便或者尿液标本,应该要避开患者的生理期,特别是采集患者阴道分泌物作为标本,另外,还要保证女性患者标本采集前一天避免活动及阴道局部用药。③做好严格的查对。标本采集人员一定要对患者的化验单进行严格的查对,查对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床号、住院号、标本性质、检验目的等。④采集操作方法要正确。标本采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标本采集部位,同时,根据采集部位确定正确的采集方法,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操作。如:标本采集为静脉采血时,最佳标本采集穿刺部位为患者肘正中静脉的位置,进行穿刺之前,一定要将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如果患者为成人,静脉采血时,每次采集的血液剂量为5-10毫升,而小儿则每次采集2-5毫升,标本血液的接收容器为培养瓶或者真空试管,血液采集完后,要将接收容器进行温和的摇晃,将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避免标本凝固。⑤要将采集后的标本及时送检。检验标本采集完成后,一定要将标本及时送到实验室进行保存检验,不能将采集的标本私自保存[2]。

2 结 果

本文中需要进行标本检验的100例住院患者,在相关规定指导下,全部患者均成功采集标本,并且采集的标本全部均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没有一份标本被私自保存。

3 讨 论

医院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是为了能够准确进行临床诊断,明确患者的病情进展,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病情进展的治疗方案。但是,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继而对检验结果产生严重影响,使患者不能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所以,检验标本的质量、采集与处理是否准确,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病情诊断及治疗,因此,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一定要保证标本采集方法的准确性及标本采集操作的规范化。

据报道,影响标本质量及检测结果的原因中,标本采集前的分析错误在所有错误中所占的比例为68.2%,而分析前错误中,所占比例最高的错误为不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所以,标本采集方法的正确是否及标本采集操作规范与否,直接关系着标本质量及检验结果,因此,标本采集前,临床医生一定要与标本采集人员多加交流,指导标本采集人员标本采集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还要指导他们规范化的操作方法,保证他们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标本采集,从而保证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

从本文中看出,标本采集前,采集人员及患者的准备,采集方法、采集量、防腐剂与抗凝剂的使用剂量及种类、标本送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均会对标本质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检测结果,所以,各实验室可以针对上述各个环节,将上述项目的规范操作、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制成表格,在各个临床科室中发放,引起各个科室的足够重视,保证标本采集质量,从而提高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便于对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韩文静.正确的标本采集确保正确的检验结果[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1):129-120.

篇2

【关键词】供电企业;差异化服务;基本理论

一、服务与供电服务

1.供电服务

供电服务是供电企业为了使客户所购电能满足其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以劳务的形式向客户提供的有价值的相应的业务活动。供电企业不仅要向客户提供合格的电能,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客户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使电力客户对电能产品感到使用方便,供应可靠,服务及时、周到。

2.供电服务的作用

供电企业多年来坚持抓行风建设,通过开展各种优质服务活动,行业作风、企业形象均有明显好转。供电企业已经认识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不仅能改善企业形象,实现人民电力为人民的宗旨,而且还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达到开拓电力市场、促进电力销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1)供电服务是树立供电企业信誉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整体的印象和评价。过去的供电企业,集政企于一身,垄断经营,不重视企业的供电服务工作,供电企业信誉没有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供电企业只有市场营销这一环节是在市场上或企业外部进行的,社会公众往往是从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更主要的是从企业提供的服务工作来认可这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评价企业形象的,所以在供电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通过优质服务来树立电力企业信誉及知名度。

(2)供电服务是供电企业开拓用电市场的有力手段。尽管供电企业还具有垄断性,但供电企业在市场上同样面临着同行业的竞争和不同行业的竞争。国内外的企业在投资建厂时,尤其是在地区选择时,特别把供电服务的好坏,作为评价投资环境的一条重要依据。搞好供电服务,能吸引更多的客户来投资用电;搞好供电服务,能吸引客户用电来替代其他能源,逐步实现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来增加用电量,把潜在的用电市场变为现实的用电市场。

(3)供电服务质量是提高供电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质服务就是效益。供电企业提高效益,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客户提供电能和服务时,收取的电费和部分可收费的项目,如安装、试验、检修费等;另一方面为客户搞好设备检修,减少停电损失,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客户增加用电需求,增加售电量。

二、供电差异化服务

1.差异化服务

(1)服务层次的差异化。要逐步建立优质客户的营销服务体系,根据客户需求和客户资源分布情况分别选定一定数量的客户作为重点跟踪服务的目标客户,抓好目标客户,提升服务层次,实行分级管理,建立优质客户营销服务体系。要组织各级服务人员参加、矩阵式管理的客户服务小组,共同参与重点客户的营销服务工作,并建立客户信心和服务档案制度,全面提升服务层次。

(2)业务流程的差异化。要建立为优质客户服务的快速反应通道,对确定的优质客户在客户需求受理、客户信用评价、业务申报和决策方面,要减少工作环节,优先给予安排,并实行限时服务等,努力提高决策和经营的效率。

(3)资源配置的差异化。在重点客户的资源配置方面,要实行单独的预算管理,依据客户的贡献,对优质客户实行资金、规模和费用的重点倾斜。要根据客户的情况,适当加大资源优化配置的力度,保证重点客户的需要。

(4)服务价格的差异化。对优质客户要实行综合定价策略,按照“互利互惠,优质优价,利于发展”的原则,给予优质客户在服务定价方面一定的弹性。要按循序渐进原则,重点注意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分析产品组合的价格弹性,在服务优质客户的同时,还要关注其他客户的稳定,要综合考虑价格的差异化给供电企业效益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注重产品价格差异化所带来的市场化反应。

(5)服务产品的差异化。对于优质客户,要在保证基本传统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重点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要积极了解和跟进客户的需求,加强产品创新,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产品组合,增强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为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加强电子化服务手段的建设;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高附加值服务。

(6)服务人员和技能的差异化。对优质客户要逐步提升服务层次,配备等级相当的客户经理进行服务。同时,要逐步加强客户经理人员的培训,下大功夫提高客户经理的市场观念、业务素质和营销技能,并在培养客户经理的同时,培养出一些产品经理,协助客户经理做好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2.供电服务差异化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供应能力不断增加,电能质量也日益提高,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电力市场的改革,供电企业从以往的生产型逐步向生产经营型过渡,服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与此间时,客户对服务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客户不仅限于满足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还提出了价格需求和服务需求。

从目前来看,供电企业在服务水平上与客户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需要在服务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差异化服务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加满意客户。

(2)有利于提升供电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我国加入WTO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供电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能的同质性、无形性和不可储存性的特点,决定了供电企业必须在服务上下功夫,取得服务竞争的优势,而推行差异化服务就是对服务的深层次开发,有助于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能力。

(3)有利于供电企业留住大客户。大客户,特别是生产经营状况好、信誉好、电费支付能力强、用电量大的用户将是未来各电力销售商抢夺的重点。该类用户售电成本低、利润高、电费风险小,属于优质高价值客户,必将是后来进入者的首选目标市场。供电企业应通过差异化服务,对优质大客户提供区别于一般客户的、更高规格的优质服务,只有如此才能保留住这部分客户。

(4)供电企业更好地服务社会的需要。电力企业是公用事业单位,服务性是公用事业单位的一个重要方面。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是电力企业应尽的社会职责。

篇3

关键词:成本核算;中医类医院;基础数据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5.002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5-0004-03

Abstract:Objectives To understand essential basis data availability for implementation of cost accounting in TCM hospitals. Methods Costs of a total of 1588 TCM hospitals were investigated by conducting the baseline survey via questionnaires in 2013. Results Departmental basic data (including ratio of office staff and entire staff, ratio of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 departments in clinical department), and construction data for housing were well accessible, while utility fee and internal service data were not. Conclusion ①Public TCM hospitals need to improve and specify the basic cost data. ②Differences exit among different types and levels of hospitals in the availability of data. ③There are still difficulties in carrying out cost accounting in public TCM hospitals, which needs strong supports from all relevant departments.

Key words:cost accounting;TCM hospital;basic data

成本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方法与手段[1]。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国发〔2009〕12号)明确提出,要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为适应医疗改革要求,2010年,国家财政部、原卫生部修订印发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重点强化对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要求,细化了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为医疗成本的分摊与核算提供口径一致、可供验证的基础数据奠定了基础。财政部、原卫生部要求2012年各公立医院全部实施成本核算,上报成本报表。各公立医院能否顺利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成本基础数据的可得性是前提条件,它是成本归集、分配方法、分摊参数的计算基础,直接影响到核算结果的准确性[2]。目前,公立中医类医院成本核算开展情况尚不清楚,各医院成本基础数据的可得情况值得调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013年,本研究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成本核算与医疗服务价格监测网络》课题,共调查中医类医院1588家。其中,中医医院1444家,中西医结合医院62家,民族医医院82家。上报机构的级别情况为:三级医院180家,二级医院1102家,这两级医院占调查机构的70.00%左右;一级医院58家,未评级医院248家。全国7家中央属中医类医院有6家上报数据,74家省属中医类医院中有57家上报了数据,占比为77.03%。数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要求,本研究基础数据包括科室基础数据、房屋建筑类数据、水电气费用为大用户科室单独计量的比例数据、内部服务量数据4个方面。

2.1 科室基础数据

科室基础数据可得性包括3个方面:全院职工及科室人员是否可统计、同时在不同科室服务的医务人员各科室服务时间是否可分别统计、临床科室是否独立划分为门诊科室和住院科室。

全院职工及科室人员可统计的比例很高,总体能够达到98.87%。医院职工在不同科室的服务时间可统计比例为39.80%,其中,中医医院为40.44%,中西医结合医院为32.26%,民族医医院为34.15%。有37.91%的医院全部临床科室能够独立划分为门诊科室和住院科室,47.73%的医院有部分临床科室可独立划分为门诊科室和住院科室;在全部可划分的医院中,中西医结合医院所占的比例最高(50.00%),民族医医院所占的比例最低(25.61%)。见表1。

从医院级别的角度看,全院职工及科室人员可统计的比例,三级医院和一级医院都能达到100%,二级医院数量较多,但也达到99%。在不同科室服务时间的可统计比例者级别越高者比例反而越低,三级医院为38.89%,二级医院为40.56%,一级医院为43.10%。但全部临床科室可独立划分为门诊科室和住院科室的比例,级别越高者比例也越高,三级医院为58.33%,二级医院为38.29%,一级医院为22.41%。见表2。

2.2 房屋建筑类数据

房屋建筑类数据可得性统计包括3个方面:房屋建筑总面积、每科室所占面积、房屋建筑资产总价值。

总体而言,房屋建筑总面积、每科室所占面积、房屋建筑资产总价值可统计的比例分别为90.30%、61.02%、87.72%,每科室所占面积可统计的比例相对较低。从不同医院类别来看,中医医院各项比例相对较高,数据可得性较好,但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情况稍差。见表3。

从医院级别角度看,房屋建筑类数据可得性的情况是:医院级别越高,其各项数据的可得性越好。见表4。

2.3 水电气费用

水电气费用为大用户单独计量部分,调查的是水费、电费、燃气费是否可以计入科室,是否为大用户科室单独计量。大用户是指对于医院一些成本项目消耗比较大的科室。

总体来说,水费、电费、燃气费为大用户科室单独计量的比例分别为30.48%、40.37%和20.15%。燃气费的比例较低,有部分原因是一部分医院无燃气费项。而从医院类别来看,中医医院与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数据统计情况差异不大,而民族医医院的数据情况稍差,可统计比例相对较低。见表5。

从医院级别角度看,水费、电费、燃气费为大用户单独计算的比例随着医院级别的升高而增大,即医院的级别越高,数据可单独统计的比例越大,提示医院级别越高,其财务管理工作越细致,数据基础越好。见表6。

2.4 内部服务量数据

内部服务量可得性调查包括供应室、氧气组、营养食堂、洗衣房、总务处班。见表7、表8。

总体而言,除营养食堂外(可计入科室的比例为14.74%,有些医院不设营养食堂),其他可计入的比例为50%左右。从医院类别角度看,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情况与全国总体情况大致相同。但民族医医院的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医院级别角度看,各项内部服务量可计入科室的比例随着医院级别的降低而降低,即医院级别越低,其数据可得性越差。

3 讨论

3.1 公立中医类医院需完善和细化成本基础数据

在所调查的成本数据中,科室基础数据(含全院职工及科室人员可统计比例、临床科室可以独立划分为门诊科室和住院科室比例)、房屋建筑数据可得性较好。但需要深入详细统计,如人员在不同科室的服务时间、水电气费用为大用户科室单独计量的比例等数据可得性较差。为了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公立中医类医院还需不断完善和细化成本基础数据的可得性。

3.2 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医院成本基础数据可得性存在一定差异

在不同类别医院中,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成本基础数据可得性好于民族医医院;不同级别医院中,三级医院好于二级和一级医院。成本基础数据可得性较好的医院,有利于科室及项目成本核算的顺利开展,能够保证核算结果的准确性。而数据可得性较差的医院,会影响成本核算工作的实施进度,其成本管理水平亟待加强。

3.3 公立中医类医院全面开展成本核算还存在较大困难,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财政部、原卫生部要求2012年公立医院全面开展成本核算。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公立中医类医院要全面开展此项工作还存在一定困难,除一些成本基础数据可得性较差外,财务科室人员、成本核算专职人员的学历,财务管理软件、成本核算软件的配备都需要进一步得到优化,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公立中医类医院的成本管理水平,这需要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致谢:本论文在问卷调查及成文过程中,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相关领导及负责人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 程薇.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J].中国医院,2011(6):5-7.

[2] 李勇,李卫平.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研究方法比较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7(1):11-14.

篇4

关键词:人力资本;城乡差异;二元经济结构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5-0122-02

一、中国二元经济态势分析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建国初期,受当时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不惜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据不完全统计,1953―1978年中国中央政府通过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从农业中获取6 000亿~8 000亿元的积累资金。加上户籍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严重地阻隔了劳动力流动,造成了农村经济的落后和劳动力的隐性失业。改变这种状况的通行方法是让劳动力由农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这也是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仍有一些因素阻碍了这一转移,其中城乡人力资本差异是不可忽视的原因,而且这一因素的阻碍效应越来越明显。

二、中国人力资本城乡结构分析

(一)城乡教育投入差异

1.国家对于教育投入的差异。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民众的文化程度明显提高。但是中国对于教育的投入量上,偏向城市。如2004年城市普通中学的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的10.93%,是农村的1.75倍。文盲、半文盲大都集中在农村地区,这势必造成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距离进一步加大。

2.家庭对于教育投资的差异。中国城镇经济发展快于农村经济,城镇人民生活水平也高于农村人民生活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支出。如2005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仅占生活消费总支出分别为14.20%和11.33%,这说明农村家庭不仅在现金支出绝对额上少于城镇居民家庭,而且在相对教育支出方面也远远不及城镇家庭。

(二)人力资本城乡结构差异

人力资本的结构差异造成了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的障碍。从全国来看,2005年中国就业人数达到了75 825万,从业劳动力的学历结构反映了一定的人力资本水平。从1985―2004年中国从业人员学历逐渐提高,大学本科所占百分比由0.57%上升到2.23%,文盲和半文盲的比重也由27.16%下降到6.20%。但是在城乡之间,学历结构却差异非常大。2005年农村就业人数达到48 494万,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63.96%,但是文化程度仍以中小学为主,如2002年,农村家庭劳动力小学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分别占农村劳动力的30.63%和49.33%。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对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文盲半文盲率不断下降,使得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同时也应引起注意的是,农村劳动力中,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所占比例较小。截至2005年农村劳动力仍然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从绝对数量上来看远远超过城镇就业人口的数量。重要的一点是,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构成低,劳动力素质低。

三、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中人力资本的制约因素

1.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化。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首要措施是把劳动力向城市转化。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增加。2005年5月,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规模已达1.2亿,其中进城农民工约为1亿,他们涌向第二、三产业,这都是由于农村人力资本外溢效应造成的。根据2005年统计数据,全国城乡共有从业人员75 825万,比1978年增加35 67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为33 970万人,占44.8%;第二产业为18 080万人,占23.8%;第三产业为23 771万人,占31.4%。与1978年改革开放初相比,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幅下降,由70.5%下降到44.8%,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大幅提高,说明大量劳动力涌人第二、三产业,进人城镇就业。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与第一产业是不相同的。解决中国城乡差距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第二、三产业,转化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达到真正的城市带动农村发展,从而实现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顺利消解。

2.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农民向城市转移,需要一定的投人做好保障工作,如社会福利、住房以及垃圾处理等,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城市的吸纳能力是有一定限制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还需要就地转化。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对于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加快农村经济建设。首先,人力资本在社会生产中具有要素、效率、替代等生产功能。人力资本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知识经济时代都存在。在农业经济时代,人力资本表现为长期积累、传递下来的生产知识和在劳动中学会、积累的劳动技术和经验,人们就可以维持经济生产活动;在工业经济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这最终都要归结到人的素质的提高上来,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本的要素功能被不断强化,因此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诸要素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次,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结合本土特点,兴办的乡镇企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技能,发挥人力资本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创造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农村内部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1978年中国乡镇企业就业人员仅2 800万左右,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9.2%,1995年乡镇企业职工人数增加到1.29亿,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8.5%,2005年乡镇企业劳动力总数达到1.43亿人。以乡镇企业为核心的农村工业,既不同于现代工业,也有别于传统农业部门,它的出现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城市工业、农村工业、农村农业的三元经济结构。最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实现了自然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一方面,解决了城市吸纳能力有限,就业压力大,城市里再次分化,农村劳动力只能从事初级的劳动等问题;另一方面,推动了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只有农村地区经济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真正消除城乡差距,改变农村传统的生活状态,逐步发展小城镇,解决长期的二元经济体制。

四、缩小人力资本城乡差异的具体措施

1.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首先,缩小人力资本城乡差异,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抓紧抓好,有利于促进二元经济转化,拉动本地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产业间的顺畅流动。其次,增加人力资本投资,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工业化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劳动力。一方面职业技能培训区分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就业政策、劳动法的法律常识,增强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还应注意安全意识的培养、处理紧急事件等。再次,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及努力增加更高学历的比例。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高,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大优势,从而能够较顺利实现就业;反之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偏少,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就业困难,甚至处于长期失业状态。鼓励多渠道的增加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一方面,政府增加教育投人,加强基础教育的办学能力;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投资。多种融资手段相结合,为农民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2.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增加对城镇农村劳动力的服务内容。政府部门应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创建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取消针对农村劳动力的限制政策,使农村人口顺利向城市转移。首先,城市应加快经济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与科学的规划,加强城市住宅设施、能源设施、资源设施、交通设施、通讯设施、教育文化、卫生设施、环境设施等建设,改善城市综合环境,提高城市的容纳和服务能力。其次,进一步放宽户籍制度的限制,给予进城农村劳动力以市民的待遇,保证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进一步降低进城落户的门槛,让长期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转变为稳定性移民,在就业求职、就业待遇、权益维护、社会保障、子女受教育等方面享受市民待遇。城市应当注意加强与农村劳动力的沟通,改进对劳动力就业的管理办法,真正为广大劳动者服务。

3.发展农村经济,吸引人才。随着农村经济的加速发展和技术进步积累效应的发挥,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不再是劳动和资本,而是知识;人力资本将成为经济成长的引擎。农村产业结构将逐步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从主要追加投入、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不断提升的人力资本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合适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因此,应紧紧依靠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企业优势,一方面以现有企业为依托,把发展重点放在现有企业的挖潜、改造、充实和提高上,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技术的引进、创新和利用,提高资源的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使经济增长质量得到不断提高。鼓励农民增加科技投人,因地制宜地发展特种农业、绿色农业以及生态农业等,把人才留住,共同发展农村经济,消除二元经济造成的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1]张智敏,唐昌海,张炜.有效人力资本对劳动力结构性演进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2).

[2]罗宁.从农民收入入手: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解构问题[J].天府新论,2006,(3).

[3]李陈华,柳思维.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经济理论与政策――统筹城乡发展的洛伦兹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3).

篇5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 就业意向

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以往医学高等院校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的情况正在逐渐改变,使许多护理本科毕业生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变得十分迷茫和困惑,本文着重探讨赣州市护理本科生就业观、价值取向、特点和影响因素,发现和总结护理本科生就业观念方面的潜在问题,为制定更为有效、更具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和对策,纠正其不良就业观念,增强市场适应能力,为学生做好就业前的相应准备,指导护理本科毕业生成功就业。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赣南医学院护理学院在校的护理本科生100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不记名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深入访谈重点选取2009级16名本科毕业生(实习护生),并作出比较详细的个案访谈记录,最后将收集到的问卷和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调查方法

自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从护理本科生的基本资料、本科护生的就业意向、影响本科护生就业的主导因素、就业前景、就业指导5个部分。选取赣南医学院护理学院就读的护理本科生100人进行调查,其中2011级21人,2010级63人,2009级毕业班学生16人。问卷采用单项选择不记名方式填写。

3. 统计分析

所有问卷均建立EXCELL数据库,采用IBM SPSS V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1.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表1)

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 (n=100)

2. 影响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表2)

影响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n=100)

3. 就业信息的来源(表3)

就业信息的来源(n=100)

4.对于就业前景的看法(表4)

对于就业前景的看法(n=100)

三、讨论

1. 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

在就业意向方面,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主要集中在二级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一般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高,工作相对稳定并有较好的专业发展前景,护理本科生中仅有极少数愿意去一般社区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这与个人对社区护理发展现状的理解有很大关系,有些护理本科生认为一般社区机构护理的体系还不健全,不能实现个人价值;此外,人际关系等方面在影响护理本科生到社区就业的因素中也占有一定比重[1],护理本科生在实际工作体验与工作期望值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有关。

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护理本科生的就业意向呈多元化的趋势,考研深造、考公务员等均占一定的构成比,只有极少数护理本科生是根据个人兴趣及社会需求来决定就业意向。

2. 影响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

调查显示,57%的护理本科生视将来工作的工资、福利待遇为主导因素,比较注重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实际利益,高薪和优厚的福利待遇成为吸引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有25%的护理本科生选择了工作的稳定性为主导因素,为了稳定的工作适当放宽工资、福利待遇的标准,可能与传统的“铁饭碗”、“终身制”思想有较大的相关性。

3.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的获取

由表3可以看出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上,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占了53%,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新兴的网络媒体占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的20%,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构成比只占8%的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成为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的次要渠道,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往届毕业的学长、校友及亲朋好友提供的就业信息占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的15%,成为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

4.护理本科生就业前景

调查显示,护理本科生均认为,近年来的就业前景没有以前好,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虽然相对于其他专业,护理本科专业的就业率比较高,但其中存在现实原因,就是我国护理本科教育开始比较晚,就整个专业来说护理本科生比较少,经过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护理本科教育的迅速发展,护理本科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无疑会使这一就业优势逐渐消失。

5.就业指导及相关建议

5.1 学生方面

护理本科生应积极调整心态,准确定位,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清晰地评估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拓宽就业思路,个性化地择业,把握好就业期望与就业现状之间关系的平衡,以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就业心态去面对就业,从而顺利地开启人生新的职业生涯。

5.2 学校方面

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是指学校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给他们介绍职业知识解答询问,提供职业选择意见,辅导他们规划、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2],让护理本科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并积极提供就业知识,提出择业建议,纠正护理本科生的不良就业观,为护理本科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规划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生涯。

由于绝大部分的护理本科生的就业信息来源于学校的校园招聘会及学校就业部门提供的信息,学校应当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举办多种形式就业指导座谈及招聘会,并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网站为护理本科生提供多元化多渠道的就业信息,让护理本科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就业心态,得到全程的就业指导,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的共赢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春玉,金胜姬 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

篇6

关键词:择业意向 护理本科生 调查分析 对策

护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成熟与发展和其他学科一样,必须以教育为基础,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尤其是临床护理人才,对提高我国护理队伍的知识层次、促进学科完整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那么作为未来护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护理教育的重点培养对象――护理本科生的择业意向有哪些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对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6~2009级四个年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以促进学校教育中对护理本科生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6级、2007级、2008级、2009级四年制护理本科生120名,其中男生8人、女生112人,独生子女21人占17.5%。这些学生中来自农村74人占61.7%、来自一般城镇30人占25%、来自直辖市、省会城市有16人占13.3%。

2.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并经预实验校正的护理本科生择业意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一般信息、专业思想、就业期望、职业规划等,共24个问题。为减少误差每班级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各30份。采用无记名的填表方法,统一发放、统一解释、回收、整理。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二、结果

1.护理本科生职业规划情况

表1 护理本科生职业规划调查情况表(n=120)

表1显示有20.8%被调查者选择“其他”,以想从事导游工作、先从事护理工作再择业、报考国家公务员、毕业后就改行、自主创业者居多。被调查者中的8名男同学和21名独生子女(其中包括5名男同学)没有意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2.护理本科生职业期望调查

表2 护理本科生职业期望调查情况表

3.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思想调查

表3 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调查情况表

表3显示仅有8.3%护理本科生对临床护理工作非常喜欢,毕业后有14.2%会一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有20%将重新选择护理专业。

三、讨论分析及对策

1.开阔学生视野、鼓励本科生走出国门

由表1可以看出我校护理本科生已树立了多元化的择业观念。随着护理本科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理本科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多元化的择业观念有利于大学生就业,但同时也增加了临床护理人才的流失。以上调查中没有人有意向去国外发展。其原因可能是参加本次调查的学生大多属于本自治区生源,而来自区内大城市的只有16人占13.3%,获得信息的途径较少也将影响学生的观念。

为了促进国际护理事业的发展,在护理教育中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鼓励本科生走出国门向外发展。需要有学校与国外学校合作的平台,建立互认学分、对等交流、访学等措施,尤其是对于出国所需的英语水平,需要搭建平台进行培训以达到出国要求。

2.护理本科生对就业期望较高,较少关注国家社会需要

表2显示有85.8%的护理本科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调查还显示若在不改行的情况下有67.5%的学生觉得自己应该在三级及以上医院工作,有35%的护理本科生认为护理专业目前就业前景非常好。由此可见护理本科生就业期望值较高,不能准确把握当前就业形势。相关研究证明,个体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除了个人才能、机遇等条件,主要取决于个体的职业期望是否会实现。因此学校应加强就业形势分析和准确就业定位的指导,以利于护理本科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正确切实合理的职业期望对个体价值的实现、良好的职业适应的形成影响较大。职业期望过高与现实差距较大,不及时调整就业后会造成个体适应不良以致离职。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紧缺,对护士的需求量更大。但是因为三级以下医院工作生活条件艰苦,设备落后,仅有3.3%的护理本科生有意向去西部或偏远地区,说明护理本科生择业时对国家社会的需要考虑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呼吁国家或地方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发展。

3.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需加强专业思想指导提高学生专业认识

表3结果显示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护理本科生完成专业理念转变,明确专业和现实自我需要的关系,把自身的发展、个人追求感和护理事业紧密联系起来,确立自己的专业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从基础做起,以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社会的承认,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只有在思想上转变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临床护理本科生流失现象,提高临床护理服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此,学校应在招生上尽量录取第一志愿报考者,入学后加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采取开展护理界专家讲座、护理教授导师制等措施引导学生提高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稳定专业思想,防止护理人才流失。

4.转变学生专业态度,改革管理体系,提高护士地位,发挥高等教育人才作用

从表1职业规划调查情况来看,只有14.2%的护理本科生为护理事业奋斗终生做好了准备,其中8名男生及21名独生子女(其中包括5名男同学)中没有意向为临床护理事业奋斗终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有:本科生专业思想不够稳定、护士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临床护理工作量大、辛苦烦琐、职业与兴趣爱好不符(本次调查统计,护理本科生专业选择原因中仅有37.5%的同学为自愿选择)等。根据张立新研究报道,只有解决好护理本科生自身和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临床护理本科生流失问题,才能体现高等教育的优势。

因此不仅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加强学生护理专业思想指导培养,还需要全社会以及各级领导重视护理队伍的发展建设,提高护士的声望与地位。完善用人机制充分激发临床护理本科生的潜力,使其更好地为临床护理事业服务,做到学以致用。这方面需要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出单位“招进来、用得上、有发展”的合格护理人才。

基金项目: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NYJGB201008)。

参考文献:

[1]胡雁,杨英华.护理本科教育现状分析和改革设想.护理学杂志,1996(11)

[2]唐莹,张静平.护理本科生职业期望与专业观探讨.护理研究,2008(1)

[3]苏银利,李乐之,周小娟.护理专业毕业生择业意向与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护理学杂志,2008(2)

篇7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 社区护理 问卷调查

【Key words】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community nursing questionnaires

随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进一步推进和实施, 我国政府已将“逐步建立和推广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卫生工作重点。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大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增加,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医疗体制的改革预示了社区卫生服务广阔的发展前景[1] 。目前,我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已经开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将作为社区居民看病首诊和双向转诊的关键环节。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在社区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社区需要越来越多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在此背景下,我们于2011年3月对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7级、徐州医学院护理学院2008级、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08级共120名护理本科生用自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以便于了解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及就业意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08级护理本科生、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生、徐州医学院护理学院2008级护理本科生,每学校随机抽取40名,共120名护生,其中女生118人,男生2人,年龄 20~23岁。他们均学习过《社区护理学》。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自制调查问卷,学校开设的《社区护理学》课程是否重要、对社区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等。2011年3月我们对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徐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护理本科生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无记名问卷调查以保证真实性。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2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针对调查结果,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2.2 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 14. 0 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α= 0.1水准, P

2 结果

2.1 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 66.74%的学生对自己学校社区护理的开设情况不是很满意。详见表1。

表1 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n=120)

2.2 护理本科生择业意向情况 77.5%的护生选择医院;13.3%的护生选择社区;9.17%的护生选择其他职业。影响护理本科生选择社区护理就业的因素,见表2。(调查对象可进行多项选择)

表2 护理本科生社区就业关注的因素

转贴于

3 讨论

3.1 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

调查发现,66.74%的护生认为学校有必要改进《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方式。问卷第1、2、4项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学生均熟悉社区护理的对象和含义,但仅有40.83%的学生熟悉其重要性。从表1可以看出,护理本科生对其他社区护理相关内容总体上有所了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各院校开设的社区护理课程学习能让护生基本的掌握社区护理工作的内容并认识到其必要性,但由于学校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课时数不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了护生对社区护理重要性和其他社区护理相关内容广度与深度的认识[2]。而对社区护理的系统知识,如:社区妇幼保健工作流程、社区家庭访视工作流程、社区传染病及死亡信息化管理流程,学生只能小部分熟悉,对其掌握欠完整和系统,这也是教师在以后社区护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3.2 护理本科生的社区择业观及其影响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护生从事社区护理的意向低仅占13.3% ,77.5%的护生择业选择医院。影响护生选择社区护理就业的主要因素,从表2可见,缺乏个人发展空间,福利待遇差、职称晋升困难使之对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缺乏信心。一方面护生不了解国家开展社区护理的政策,学校关于社区护理的教育宣传力度也不够。另外社区卫生机构服务的对象不仅包括前来就诊的患者,还有很多健康咨询者,他们都有着较高的卫生需求[3]。而由于我国社区护理发展起步较晚,社区卫生机构设施简单,人才缺乏,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医疗服务范围也有限,使护理本科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失望和不满,从而影响了护理本科生的择业观。

4 对策

4.1 增加《社区护理学》的权重

大多数本科护理院校把《社区护理学》课作为考查课设置,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护生对社区护理的重视程度。各院校应适当增加社区护理课程的课时数,加强学院社区护理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可开设具有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如健康教育、营养与膳食管理、人际沟通、心理学、康复学、人文学、社区医学、社区组织学、社区管理学等,逐渐培养出知识层面上合格的社区护士[6]。另外教师要及时做好教学评价反馈工作,保证教学质量,使护生真正理解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的相互关系及我国现行医疗卫生政策和社区护理发展方向[4]。这样护生才能够真正清楚社区护理的意义,掌握社区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开展社区护理重要性。

4.2 提高教师执教能力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国社区护理起步晚,教学模式尚未成熟,开展社区护理服务、教育工作时间不长,与国外(如:美国、日本)还存在很大差距。社区护理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实践经验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学校在开展社区护理课程建设时,应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聘用有国外社区护理经验的护理专家教学,也可派教师进修深造,切实学习国外发展的经验和前沿信息,在教学中丰富护生知识,提高护生学习兴趣。众所周知,社区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六位一体”。因此,将社区护理知识用于实践最为重要。如在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时,我院护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亲自实践跟随教师做“高蛋白低脂餐”,加深了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印象。不但能节省授课时间,也使知识的传授过程更加形象、逼真,易于理解并能掌握[5]。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学生授课、自由讨论、角色扮演等模式,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各方面的协调组织能力,以便以后更好的适应社区工作。

4.3 开展社区实习基地建设 提供社区护理的就业途径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的知识与个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可及的、连续的、综合性的服务。因此走进社区将理论用于实践是学好社区护理必然要求。目前, 社区护理实践主要在家庭和卫生服务站,基地建设尚不够全面。而社区护理教学的完成需要一系列社区场所提供实践机会,包括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站、学校、家庭、社区护理养老机构等[7]。学校应大力开展社区实习基地建设,与社区保持固定的联系,这样有利于社区护理的开展,也对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提高社区的健康意识及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护生能学以致用,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学校在进行职业指导工作时,多帮助护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前景,宣传国家关于社区护理的政策,使护生感受到社区护理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就业思路。同时校方应及时搜集更新高水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招聘信息供护理本科生选择,拓宽就业途径。

5 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认知缺乏深入、系统、全面的了解,就业意向也较低。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在以后的社区护理教学和就业指导工作中应采取的增加《社区护理学》的权重、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提供社区护理的就业途径等相应对策,使护理本科生更深入、全面的了解社区护理知识、认识到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拓宽护理本科生就业思路并促进其就业。

参 考 文 献

[1] 陆红, 尚少梅, 刘宇,等. 学院式社区护理模式在中国的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2004,4(5): 37 -40

[2] 于浩. 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认知及从事社区护理意向的调查[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30(3):331-332

[3] 白雪莲,周萍,谢钰. 护患沟通技巧应用于社区护理的实践及体会[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8(24):101-102

[4] 肖家连. 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认知情况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0,3(17):126

[5] 覃业宁,官江. 护理本科生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研究[J]. 中外医疗,2010,13: 149

[6] 陈淑红,李薇,田永峰. 北京市宣武区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利用中的问题与思考[J]. 护理研究, 2010,8(24): 255

篇8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方法转换;财税差异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税法上将企业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形成的资产都作为投资性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税务处理应比照投资性资产的税务处理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第十四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七十一条对投资资产的计税基础做了如下规定: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权益性投资性收益于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一、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对于原持股比例部分,如果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大于应享有原取得原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视为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原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追溯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盈余公积”科目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税法是以实际购买的价款作为计税基础,因而对于追溯调整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原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税法上不作处理,因为追溯调整时涉及的是以前年度损益,对本年度应纳所得税税额并无影响,会计上确认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会计分录为借记“盈余公积”科目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原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按原持股比例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调整留存收益;对于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应计入投资收益;其余部分,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变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其它资本公积。税法上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按原持股比例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处理类似于上述对于原持股比例部分追溯调整的处理,不涉及调整当期损益,不会对当期应纳所得税额产生影响,只是对会计上确认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对于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这块是会计上确认的损益,税法不予确认,因而在计算缴纳本年度企业所得税时应调整或调减,会计上确认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属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其余部分,因为会计上调整的是长期股权投资和其它资本公积,不涉及损益所以对当期应纳所得税额无影响,当期及以前期间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或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对于新增持股比例部分,其会计处理与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账面价值的确认相同,即如果新增的投资成本大于新增投资部分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差额确认为商誉;如果新增的投资成本小于新增投资部分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同时增加当期营业外收入。新增持股比例部分不调整时,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会计处理与税法相一致不需调整。对于新增的投资成本小于新增投资部分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时,税法对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收益纳税调整减少,会计上确认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根据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对于处置部分,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大于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小于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转变为权益法核算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的份额,一方面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扣除已发放及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及利润)中应享有的份额,调整留存收益;对于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投资之日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中享有的份额,调整当期损益;对于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

对处置部分税法第十六条规定企业转让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权等财产取得的收入为转让财产收入,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征企业所得税。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若要进行追溯调整的和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转变为权益法核算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其相关的财税差异及所得税处理与上述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相关处理相一致的。

综上,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所涉及的财税差异主要体现在: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体现在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体现在经处置的部分和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追溯调整问题。这些差异使得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同而要进行相应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对于影响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损益要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

参考文献:

[1]司宇佳.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会计与税法差异及纳税调整[J].河北企业,2011(02).

[2]冯秀娟.浅析长期股权投资的财税差异及所得税处理[J].商业会计,2011(02).

推荐期刊
  • 茶苑
    刊号:--
    级别:部级期刊
  • 贵茶
    刊号:52-1166/S
    级别:省级期刊
  • 中国茶叶
    刊号:33-1117/S
    级别:统计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