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基础会计和成本会计8篇

时间:2023-09-17 14:51: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基础会计和成本会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础会计和成本会计

篇1

相对于经济活动管理来说,会计是针对相关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计量、全面核算、全程监督并进行财务信息综合反馈的活动过程。价值规律下,成本会计是基于财务管理基础上处理相关经济主体生产经营活动成本信息的会计活动,其目标是通过成本预算与计划、分析和评价,加强成本过程控制,如实反映成本信息,形成财务报表呈报。现代成本会计是在传统成本会计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经济活动管理形式,科学的分析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职能差异,对于强化现代经济活动管理效益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内涵简述

作为重要的会计职能形式,成本会计是沟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桥梁,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而产生的。相对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活动来说,传统成本会计是基于计划经济发展起来的,以历史成本原则作为资产计价依本文由收集整理据的会计实务。传统成本会计注重实物成本的核算与体现,可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计量模式采用构建于受托经营责任论基础上的历史成本计量方法,能够有效反映经济主体的资产经营结果,在物价不变或基本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可验证性较高的传统成本会计能够较为客观的反映相关经济活动的财务运行状况。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为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对相关经济活动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的影响,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针对相关经济主体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价值管理活动。作为一项被公认的比较完善的物价变动会计管理职能,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结合,现代成本会计可随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及时反映资产价值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

二、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比对

现代成本会计是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自然延伸和客观发展,相比较而言,现代成本会计具有不同于传统成本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

1.会计目标不同:传统成本会计着眼于“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作为会计目标,注重会计在委托关系中的作用体现,关注信息提供的决策参考性,基于以投资人为主体的信息使用立场,侧重于资本市场对企业会计目标的影晌,强调以恰当的会计活动方式,以历史成本计量结果客观公正地有效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责任履行情况。现代成本会计是为克服通货膨胀所引起物价变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弊端而形成的新兴会计理论,其会计目标主要是在物价不稳定变动时,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为财务报表使用者传递更为相关实用的会计信息,以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和满足经济决策制定需求。现代成本会计会计目标采用的是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为理论基础。

2.会计假设不同:会计假设是利用客观规律或正常趋势,针对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不能有效确认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现象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它是保障财务会计管理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传统成本会计通常采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遵循计划经济模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理论。由于市场环境中的通货膨胀现象,导致现行价格和历史成本严重背离,货币购买力的变化,造成传统会计计量结果的统一标准属性丧失,致使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和相关性,以其配比来确认企业收益必然造成成本低估和利润虚增。现代成本会计根据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形势,在货币计量会计假设基础上接受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及会计分期等会计假设理论,将会计职能特定在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空间领域,依旧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确定会计个体,以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假定为无限期地进行来作为资产计价标准,对其持续经营过程采用公历年度人为地划分为相应的会计期间,为界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范围提供了基础。

3.会计原则不同:会计原则是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则与标准。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的计量基础,传统成本会计主要以历史成本原则为计价前提,物价稳定是历史成本原则的先决条件,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及可验证性,传统成本会计强调收益计量、注重各项资产按取得即时实际成本计价,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动,经济稳定时期对于反映资产经管责任履行情况具有一定效能。当市场价格出现通货膨胀时,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帐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实际价值变化和现行价值,不利于真实客观的反映财务运营状况,因此,现行成本会计模式完全否定了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价基础。

4.会计计量不同:计量是会计职能中针对相关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处理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计量方法和模式对于会计结果有着不同的影响。传统成本会计计量通常采用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础上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它以受托经营责任论为前提,只能反映己经过去的经营状况;市场经济环境中,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受诸多主观因素制约,难以真正体现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现代成本会计拓宽和外延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内涵,涉及到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具有不同的计量模式以及独特的会计程序,现代成本会计中,相关持产损益的核算是其核心与关键,在会计处理中必须强调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及核算,现代成本会计以当前与未来的现金流入量现值为代表进行会计计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篇2

关键词:现代成本会计 形成原因 分析

0 引言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传统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使资产负债表在财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地位。

1 现代成本会计概念解析

1.1 现代成本会计的定义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职能是现代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成本会计主要是一项管理活动,各项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

1.2 现代成本会计形成的原因企业制造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现代成本会计在此时孕育而生。

1.2.1 企业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主导着市场的运作,此时企业的市场环境较之以前而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

1.2.2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采用可能产生反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

1.2.3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管理环境的革新,传统的成本会计正在向现代成本会计转变,主要表现在成本会计管理理念的变化,这样现代成本会计便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了。

2 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对比及评价

具体而言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物价变动会计。现代成本会计是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自然延伸和客观发展。但相对于传统成本会计而言,它们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

2.1 理论基础不同

2.1.1 会计目标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目标上采用的是“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具体而言,它所侧重的是资本市场对企业会计目标的影响,着眼于两权分离的形成条件和实现空间——资本市场。在会计目标上,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2.1.2 会计原则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里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传统成本会计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础的计量原则,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资产存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动。在强调收益计量且相对稳定的传统会计环境中,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管责任履行情况的特点而被广为推崇。其先决条件便是物价稳定,在物价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以历史成本计价,不仅在理论上是无可厚议的,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

在通货膨胀时期,该会计原则首当其冲就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此时,由于物价的上涨,单位货币的内含购买力发生了严重的“缩水”,继续以历史成本计价就会导致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当前真实价值的严重背离。但无论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还是企业管理者自己进行经营决策,都需要依据企业资产的现时真实价值,因此基于过去的历史成本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事实上,以历史成本计算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和现行价值,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也不能同步进行,故企业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被破坏,造成企业用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此外,将当前发生的收入和过去的历史成本相配比,也会使企业虚增当期利润,不利于反映真实的经营业绩。

3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程序

现代成本会计是建立在物价不稳定基础上的,它区别与传统的成本会计,采用了现行成本进行会计核算。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用现代成本会计进行成本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3.1 确定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现行成本的确定是现代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前提,它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取得与现有资产具有相同或者相当生产能力的资产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企业资产的现行成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其当前的市场价格、基于公平交易的供货方销售报价以及再生产成本等。

3.2 通过计算各项资产的成本变动情况,确定有关持产损益资产的持产损益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形成的资产现行成本和其历史成本之间的差异。现行成本大于历史成本则为持有收益;反之为持有损失,在物价持续上涨时,通常表现为持有收益。在现代成本会计中,由于资产是按其现行成本计价,因而无论是未实现持产损益还是已实现持产收益,均需得到及时的确认,并依据不同的资本保全观,或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目列于资产负债表中,或作为收益的调整项目列于收益表中。

3.3 编制现行成本会计报表在会计期末,根据有关的现行成本资料,按照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基本原理,调整历史成本会计下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重新编制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报表。

4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方法

现代成本会计是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会计模式,由于它在计价基准和基本结构上与一般购买力会计有根本性的不同,因而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物价变动会计。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中,也就有其自身独特的会计方法。

4.1 设置现代成本会计制度下的账户体系现行成本的计量属性要求反映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和损益的现行成本调整额,因此现代成本会计要求比历史成本会计多设相应的专门调整账户加以反映。加设“已实现持产损益”和“未实现持产收益”账户,反映物价变动时企业持有资产的现行成本变动额及其实现情况;在权益类项目下加设“资本保持准备”账户,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

4.2 各项资产现行成本的账务处理方法在资产被销售时。需按其现行成本来计列销售成本:在被耗用时,则以己消耗部分的现行成本抵减相应的资产账户,并将各项资产账户的余额按期末的现行成本进行调整,以反映其真实的价值水平。

篇3

关键词:成本会计;目标;核算;

一、成本会计理论的认识

     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职能是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成本会计主要是一项管理活动,各项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当今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成本会计包括以下内容:1成本预测;2、成本决策;3、成本计划;4、成本控制;5成本核算;6成本分析;7、成本考核。

二、成本会计的特点

成本会计是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物价变动会计。现代成本会计是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自然延伸和客观发展。但相对于传统成本会计而言,它们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

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相较而言它是建立在“经营责任观”基础上的“决策有用观”。在会计目标上,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在会计假设上,成本会计接受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的假设,而放弃了传统成本会计采用的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附带假设。

三、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成本会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帐,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系统(real-time reporting system)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汽车行业、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实际上,不论是银行、快餐连锁店、专业组织还是政府机关,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成本会计的新变化起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迁以及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从而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产品需求多样化,而且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3、国际化潮流势不可挡,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国际间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4、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以上外部环境的变化既要求企业的制造环境有利于往昔,也要求企业管理要对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

四、关于成本会计的独立性

     成本作为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特定种类和数量产品的资金耗费,是任何时代的任何企业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在走向市场经济的今天更是如此。那么是否所有与成本有关的价值问题都可以纳入成本会计呢?显然不是。现在有一种不良的趋向:各个学科(分支)都在尽力扩大自己的“努力”范围,拉长自己的“羽翼”,造成不必要的交叉和重复。一般认为,现代管理会计是从原来的成本会计中发展而来的,由此成本会计的职能即扩展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及成本考核等,形成了庞大的成本会计体系和内容,从而造成了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重复。为此有的学校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并为“成本管理会计”,因此,西方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两大分支,在我国应分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三大分支。成本会计应致力于“费用”要素的反映与监督,以完全成本核算、变动成本核算及标准成本核算作为其主要内容。

五、关于成本会计的目标

     成本会计目标是指成本会计工作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成本会计目标是一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产物,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反映特定环境对成本会计的要求。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社会制度下,成本会计的目标亦有所不同。这是由特定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对象、内容、性质及其职能作用所决定的,尤其是成本会计职能的制约。因此,成本会计目标应与其职能相适应,在职能范围内制定科学、可行、先进的目标,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体现其功能作用。

1、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指成本会计的长期性、根本性、终极性目标,公认的观点是经济效益。成本会计正是从费用成本的计量、记录、计算及监督等方面着手,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并以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成本会计的产生、发展,正是基于对费用成本的反映与监督,基于对经济效益的关注和追求,与经济效益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成本会计的具体目标是指成本会计实践中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哪些会计信息、怎样提供会计信息。

3、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众所周知,财务会计是一种对外报告会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所有者、债权人及国家政府有关部门。成本会计是一种对内报告会计,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所决定的。

4、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内容。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分对象不同,所需求的会计信息也不同。服务对象的层次越高,所需求的成本会计信息越具综合性、全面性,反之亦然。其次,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有关管理部门可能随时要求成本会计提供特定的成本会计信息,其内容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客观地讲,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日常成本信息,从不同角度进行组合、分类后,可以形成全然不同的成本信息,以满足不同目的需要。对此可从成本费用分类和成本会计报表中得到答案。

参考文献

1、 李春宏,赵兵兵.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统计与咨询.2004,(4).

2、夏宽云:《战略成本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

3、曹文庆:《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

4、刘德平. 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03,(10).

篇4

关键词:现代成本会计传统成本会计持产损益

序言

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一。在物价不变或基本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因其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而被各国所广泛采用。.然而,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引发了传统历史成本会计下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大规模企业购并的出现,高新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人力资源概念的兴起,以及其他新兴经济资源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历史成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也显得越来越束手无策。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传统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使资产负债表在财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地位。

一、现代成本会计概念解析

(一)现代成本会计的定义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职能是现代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成本会计主要是一项管理活动,各项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

(二)现代成本会计形成的原因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生产活动中采用了大量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企业制造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现代成本会计在此时孕育而生。

1、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信息技术开始大量在企业生产中运用,弹性制造系统(FMS)、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制造资源规划(MRPⅡ)以及以电脑为核心,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在企业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形成了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了工厂无人化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成本计算不正确。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一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

2、企业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主导着市场的运作,此时企业的市场环境较之以前而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采用可能产生反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等。

3、企业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

企业生产环境和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促进了企业管理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者根据企业实际创立了大量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是适时制(JustInTimeSystem,JIT)、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战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基准管理(Benchmarkingmanagement)、持续改进(ContinuousImprovement)、限制理论(TheotyofCongtraints,TOC)、目标管理(ObjectiveManagement)等理论和方法。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管理环境的革新,传统的成本会计正在向现代成本会计转变,主要表现在成本会计管理理念的变化,这样现代成本会计便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了。

(三)现代成本会计的任务

1、进行成本测算,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提供基本的依据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制定科学的、有效的管理目标。在成本管理问题上,现代成本会计强调财务部门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与其它职能部门一道,在认真分析过去的基础上,利用历史成本、市场调查情况及其它方面的有关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预测成本水平,拟定各种成本降低方案,供企业决策层在比较分析之后,作出决策。再根据目标成本或成本预测资料,编制成本计划、成本费用的控制标准以及降低成本费用的主要措施。为将成本实行计划管理,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制,打下经济核算和控制费用的基础,达到节约成本开支,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

2、对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进行审核和控制,防止和避免各种浪费和损失

规范的、严格意义上的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现代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与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控制各种消耗在限额之内。

3、分析、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挖掘潜力,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费用

在成本预测、计划执行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控制还是没有进行控制,将通过成本分析考核来完成,以达到肯定成绩、找出差距、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在现实工作中,由于成本综合性很强,其计划完成情况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全面客观地对待。通过成本分析,揭示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认真分析成本脱离计划的差异,以便正确评价企业及企业各部门有关单位在成本管理中的成绩,揭示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成本管理的改善。

二、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对比及评价

具体而言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物价变动会计。现代成本会计是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自然延伸和客观发展。但相对于传统成本会计而言,它们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

(一)理论基础不同

1、会计目标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目标上采用的是“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具体而言,①“经营责任观”认为,财务会计的根本目标是以恰当的方式有效地反映受托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这时,会计活动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从自身的立场出发,为解除自身的经济责任而行使的一种义务,因而会计主体处在主动报告的地位。它所侧重的是会计在委托关系中的作用。着眼于两权分离的结果——委托关系。该观点认为,由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结果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作为受托者的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责任履行情况,故应采用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②“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会计的根本目标是向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经济决策的数量化的财务信息,即提供信息的目的在于对决策有用,显然这时的会计活动是基于以投资人为主体的外部信息使用人的立场,对会计主体提出要求,因而会计主体是被动的。它所侧重的是资本市场对企业会计目标的影晌,着眼于两权分离的形成条件和实现空间——资本市场。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下,为克服物价变动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而形成的新兴会计学科分支。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相较而言它是建立在“经营责任观”基础上的“决策有用观”。

在会计目标上,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2、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指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会计假设揭示了财务会计同其所处的不确定性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是财务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其客观现实基础正是环境的不确定性。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假设上采用的是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然而在实际的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出现严重动摇了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当货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时,相同的货币量在不同的时间代表着不同的购买力,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同质可加性。在会计报表中,尽管所使用的货币单位表面上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就其实际经济含义而言,由于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其计量结果已经丧失了统一的计量标准(即代表相同价值量和购买力的货币单位)。此时,按名义货币反映的各个时期货币金额的内含购买力是不相同和不可比的,因而各会计要素项目的计盆结果在本质上是不可加的,其汇总金额说到底也是由来自不同货币购买力水平的各个单项金额的简单加合体,自然缺乏可比性和相关性,在综合性和可理解性上也大打折扣。

对比而言,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具体而言:

①会计主体假设,该假设是指会计工作的特定空间范围。它要求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不包括其他企业或个人的经营活动。这为界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范围提供了基础。就这一假设而言,物价变动会计完全承袭了传统会计的思想。

同样,在对会计个体的选择上,物价变动会计依旧是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对会计个体的择定,要根据能控制资源、承担义务并进行经营运作的经济单位来确定,或是根据特定的个人、集体或机构的经济利益的范围来确定。

②持续经营假设,这是指在可预见的得未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企业这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进行下去。而现有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均同样承袭了这一假设。即使是激进的变现价值会计模式,对正常经营的企业而言,也是以正常销售价格,而非中止经营的清算价格,来作为资产的计价标准,即是认可企业进行有规则的清理也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然而在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下,当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现行价格和历史成本严重背离,把二者强行进行配比来确认企业收益的恶性结果,必然是低估成本,虚增利润,使企业缺乏实际的资产补充能力和再生产能力.从宏观上看,国家根据企业虚假的收益计缴所得税和安排财政支出,势必造成货币投放量的增加和通货膨胀的加剧;从微观上看,企业不仅要承担多余税负带来的股本剥离,而且如按报表所列示的虚假利润进行分配,会形成无实物保障的超量分配,实质上是把企业的股本部分返还给股东,从而陷入危险的破产清算,其实际结果是明显有悖于持续经营假设的初衷的。

③会计分期假设,这一假设是指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可以被人为地分割成时间序列下的各个段落,每个段落就是一个相应的会计期间。为方便比较,每个会计期间被划分为等长的时间段,一般是采用公历年度。在这一点上,物价变动会计和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从会计分期的概念上看,它是持续经营假设下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样的,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历史成本会计会严重影响到持续经营的假设,也必将最终导致会计分期假设的破灭。

④货币计量假设,该假设是以货币价值不变,币值稳定但并非绝对稳定不变为条件的。因为只有在币值稳定或者相对稳定,其波动幅度也不足以影响会计事项的计量结果,不同时点的会计要素的价值才具有可比性,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在会计假设上,现代成本会计接受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的假设,而放弃了传统成本会计采用的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附带假设。

3、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里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传统成本会计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础的计量原则,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资产存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动。在强调收益计量且相对稳定的传统会计环境中,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管责任履行情况的特点而被广为推崇。其先决条件便是物价稳定,在物价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以历史成本计价,不仅在理论上是无可厚议的,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

而在通货膨胀时期,该会计原则首当其冲就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此时,由于物价的上涨,单位货币的内含购买力发生了严重的“缩水”,继续以历史成本计价就会导致资产帐面价值与其当前真实价值的严重背离。但无论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还是企业管理者自己进行经营决策,都需要依据企业资产的现时真实价值,因此基于过去的历史成本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事实上,以历史成本计算的资产的帐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和现行价值,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也不能同步进行,故企业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被破坏,造成企业用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此外,将当前发生的收入和过去的历史成本相配比,也会使企业虚增当期利润,不利于反映真实的经营业绩。新晨

为此,现行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作为计价的基础,它完全否定了历史成本原则。

(二)计量模式不同

传统成本会计在计量模式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比现代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模式而言这一模式存在着以下缺陷:

①取得数据的可靠性有待斟酌,尽管从表面上看,历史成本是基于历史的交易,因而是客观和可靠的。然而历史成本之所以客观,是由于其建立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的,如果交易本身就是不平等的,那历史成本不仅不能代表当前时间的真实价值,就连过去时间的真实市价也不能客观反映;再者当资产是属于自制或自建时,在其资产价值的取得过程中,充斥着很多的主观判断、估计和选择的因素,难以达到真正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在成本的配比和计算中,也都不可避免得面临人为的选择和判断。

②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建立在受托经营责任论的基础上的,因而仅仅反映投入企业的资本的经营结果。而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采用面向过去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只能反映己经过去的经营状况,而据此进行决策的报表使用者需要的是关于现在甚至未来的会计信息,在这一点上,传统的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显然是难以胜任的,而以现行成本为代表的一系列面向现在和以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为代表的一系列面向未来的新兴会计计量属性,则无疑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三、现代成本会计分析

现代成本会计是建立在物价不稳定基础上的,它区别与传统的成本会计,采用了现行成本进行会计核算。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用现代成本会计进行成本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一)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程序

1、确定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

现行成本的确定是现代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前提,它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取得与现有资产具有相同或者相当生产能力的资产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企业资产的现行成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其当前的市场价格、基于公平交易的供货方销售报价以及再生产成本等。

2、通过计算各项资产的成本变动情况,确定有关持产损益

资产的持产损益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形成的资产现行成本和其历史成本之间的差异。现行成本大于历史成本则为持有收益;反之为持有损失.在物价持续上涨时,通常表现为持有收益。在现代成本会计中,由于资产是按其现行成本计价,因而无论是未实现持产损益还是己实现持产收益,均需得到及时的确认,并依据不同的资本保全观,或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目列于资产负债表中,或作为收益的调整项目列于收益表中。

3、编制现行成本会计报表

在会计期末,根据有关的现行成本资料,按照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基本原理,调整历史成本会计下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重新编制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报表。

(二)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方法

现代成本会计是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会计模式,由于它在计价基准和基本结构上与一般购买力会计有根本性的不同,因而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物价变动会计。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中,也就有其自身独特的会计方法。

1、设置现代成本会计制度下的帐户体系。

现行成本的计量属性要求反映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和损益的现行成本调整额,因此现代成本会计要求比历史成本会计多设相应的专门调整帐户加以反映。加设“已实现持产损益”和“未实现持产收益”帐户,反映物价变动时企业持有资产的现行成本变动额及其实现情况;在权益类项目下加设“资本保持准备”帐户,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

2、各项资产现行成本的帐务处理方法。

在资产被销售时,需按其现行成本来计列销售成本;在被耗用时,则以己消耗部分的现行成本抵减相应的资产帐户,并将各项资产帐户的余额按期末的现行成本进行调整,以反映其真实的价值水平。

3、持产损益的帐务处理方法

在现代成本会计中针对持产损益的会计处理,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将持产损益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其二,是将其作为当期收益的调整项目列入损益表。具体而言,第一种方法是遵循的实物资本保全观,而第二种方法遵循了财务资本保全观。

结论

现代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它是传统成本会计的发展,它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有其独特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其中,持产损益的核算是其核心和关键。在会计处理中必须强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春宏,赵兵兵.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统计与咨询.2004,(4).

2刘德平.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03,(10).

3李连军.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J].财会月刊.2001,(6)

4施卫明.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之我见[J].会计之友.2003,(4).

5仇俊林.成本会计论略[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3).

篇5

关键词:现代成本会计传统成本会计持产损益

序言

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一。在物价不变或基本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因其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而被各国所广泛采用。.然而,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引发了传统历史成本会计下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大规模企业购并的出现,高新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人力资源概念的兴起,以及其他新兴经济资源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历史成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也显得越来越束手无策。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传统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使资产负债表在财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地位。

一、现代成本会计概念解析

(一)现代成本会计的定义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职能是现代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成本会计主要是一项管理活动,各项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

(二)现代成本会计形成的原因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生产活动中采用了大量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企业制造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现代成本会计在此时孕育而生。

1、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信息技术开始大量在企业生产中运用,弹性制造系统(FMS)、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制造资源规划(MRPⅡ)以及以电脑为核心,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在企业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形成了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了工厂无人化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成本计算不正确。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一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

2、企业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主导着市场的运作,此时企业的市场环境较之以前而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采用可能产生反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等。

3、企业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

企业生产环境和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促进了企业管理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者根据企业实际创立了大量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是适时制(JustInTimeSystem,JIT)、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战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基准管理(Benchmarkingmanagement)、持续改进(ContinuousImprovement)、限制理论(TheotyofCongtraints,TOC)、目标管理(ObjectiveManagement)等理论和方法。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管理环境的革新,传统的成本会计正在向现代成本会计转变,主要表现在成本会计管理理念的变化,这样现代成本会计便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了。

(三)现代成本会计的任务

1、进行成本测算,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提供基本的依据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制定科学的、有效的管理目标。在成本管理问题上,现代成本会计强调财务部门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与其它职能部门一道,在认真分析过去的基础上,利用历史成本、市场调查情况及其它方面的有关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预测成本水平,拟定各种成本降低方案,供企业决策层在比较分析之后,作出决策。再根据目标成本或成本预测资料,编制成本计划、成本费用的控制标准以及降低成本费用的主要措施。为将成本实行计划管理,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制,打下经济核算和控制费用的基础,达到节约成本开支,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

2、对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进行审核和控制,防止和避免各种浪费和损失

规范的、严格意义上的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现代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与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控制各种消耗在限额之内。

3、分析、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挖掘潜力,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费用

在成本预测、计划执行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控制还是没有进行控制,将通过成本分析考核来完成,以达到肯定成绩、找出差距、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在现实工作中,由于成本综合性很强,其计划完成情况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全面客观地对待。通过成本分析,揭示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认真分析成本脱离计划的差异,以便正确评价企业及企业各部门有关单位在成本管理中的成绩,揭示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成本管理的改善。

二、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对比及评价

具体而言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物价变动会计。现代成本会计是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自然延伸和客观发展。但相对于传统成本会计而言,它们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

(一)理论基础不同

1、会计目标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目标上采用的是“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具体而言,①“经营责任观”认为,财务会计的根本目标是以恰当的方式有效地反映受托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这时,会计活动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从自身的立场出发,为解除自身的经济责任而行使的一种义务,因而会计主体处在主动报告的地位。它所侧重的是会计在委托关系中的作用。着眼于两权分离的结果——委托关系。该观点认为,由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结果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作为受托者的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责任履行情况,故应采用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②“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会计的根本目标是向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经济决策的数量化的财务信息,即提供信息的目的在于对决策有用,显然这时的会计活动是基于以投资人为主体的外部信息使用人的立场,对会计主体提出要求,因而会计主体是被动的。它所侧重的是资本市场对企业会计目标的影晌,着眼于两权分离的形成条件和实现空间——资本市场。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下,为克服物价变动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而形成的新兴会计学科分支。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相较而言它是建立在“经营责任观”基础上的“决策有用观”。

在会计目标上,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2、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指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会计假设揭示了财务会计同其所处的不确定性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是财务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其客观现实基础正是环境的不确定性。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假设上采用的是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然而在实际的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出现严重动摇了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当货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时,相同的货币量在不同的时间代表着不同的购买力,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同质可加性。在会计报表中,尽管所使用的货币单位表面上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就其实际经济含义而言,由于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其计量结果已经丧失了统一的计量标准(即代表相同价值量和购买力的货币单位)。此时,按名义货币反映的各个时期货币金额的内含购买力是不相同和不可比的,因而各会计要素项目的计盆结果在本质上是不可加的,其汇总金额说到底也是由来自不同货币购买力水平的各个单项金额的简单加合体,自然缺乏可比性和相关性,在综合性和可理解性上也大打折扣。

对比而言,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具体而言:

①会计主体假设,该假设是指会计工作的特定空间范围。它要求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不包括其他企业或个人的经营活动。这为界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范围提供了基础。就这一假设而言,物价变动会计完全承袭了传统会计的思想。

同样,在对会计个体的选择上,物价变动会计依旧是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对会计个体的择定,要根据能控制资源、承担义务并进行经营运作的经济单位来确定,或是根据特定的个人、集体或机构的经济利益的范围来确定。

②持续经营假设,这是指在可预见的得未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企业这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进行下去。而现有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均同样承袭了这一假设。即使是激进的变现价值会计模式,对正常经营的企业而言,也是以正常销售价格,而非中止经营的清算价格,来作为资产的计价标准,即是认可企业进行有规则的清理也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然而在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下,当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现行价格和历史成本严重背离,把二者强行进行配比来确认企业收益的恶性结果,必然是低估成本,虚增利润,使企业缺乏实际的资产补充能力和再生产能力.从宏观上看,国家根据企业虚假的收益计缴所得税和安排财政支出,势必造成货币投放量的增加和通货膨胀的加剧;从微观上看,企业不仅要承担多余税负带来的股本剥离,而且如按报表所列示的虚假利润进行分配,会形成无实物保障的超量分配,实质上是把企业的股本部分返还给股东,从而陷入危险的破产清算,其实际结果是明显有悖于持续经营假设的初衷的。

③会计分期假设,这一假设是指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可以被人为地分割成时间序列下的各个段落,每个段落就是一个相应的会计期间。为方便比较,每个会计期间被划分为等长的时间段,一般是采用公历年度。在这一点上,物价变动会计和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从会计分期的概念上看,它是持续经营假设下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样的,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历史成本会计会严重影响到持续经营的假设,也必将最终导致会计分期假设的破灭。

④货币计量假设,该假设是以货币价值不变,币值稳定但并非绝对稳定不变为条件的。因为只有在币值稳定或者相对稳定,其波动幅度也不足以影响会计事项的计量结果,不同时点的会计要素的价值才具有可比性,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在会计假设上,现代成本会计接受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的假设,而放弃了传统成本会计采用的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附带假设。

3、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里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传统成本会计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础的计量原则,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资产存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动。在强调收益计量且相对稳定的传统会计环境中,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管责任履行情况的特点而被广为推崇。其先决条件便是物价稳定,在物价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以历史成本计价,不仅在理论上是无可厚议的,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

而在通货膨胀时期,该会计原则首当其冲就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此时,由于物价的上涨,单位货币的内含购买力发生了严重的“缩水”,继续以历史成本计价就会导致资产帐面价值与其当前真实价值的严重背离。但无论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还是企业管理者自己进行经营决策,都需要依据企业资产的现时真实价值,因此基于过去的历史成本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事实上,以历史成本计算的资产的帐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和现行价值,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也不能同步进行,故企业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被破坏,造成企业用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此外,将当前发生的收入和过去的历史成本相配比,也会使企业虚增当期利润,不利于反映真实的经营业绩。

为此,现行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作为计价的基础,它完全否定了历史成本原则。

(二)计量模式不同

传统成本会计在计量模式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比现代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模式而言这一模式存在着以下缺陷:

①取得数据的可靠性有待斟酌,尽管从表面上看,历史成本是基于历史的交易,因而是客观和可靠的。然而历史成本之所以客观,是由于其建立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的,如果交易本身就是不平等的,那历史成本不仅不能代表当前时间的真实价值,就连过去时间的真实市价也不能客观反映;再者当资产是属于自制或自建时,在其资产价值的取得过程中,充斥着很多的主观判断、估计和选择的因素,难以达到真正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在成本的配比和计算中,也都不可避免得面临人为的选择和判断。

②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建立在受托经营责任论的基础上的,因而仅仅反映投入企业的资本的经营结果。而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采用面向过去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只能反映己经过去的经营状况,而据此进行决策的报表使用者需要的是关于现在甚至未来的会计信息,在这一点上,传统的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显然是难以胜任的,而以现行成本为代表的一系列面向现在和以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为代表的一系列面向未来的新兴会计计量属性,则无疑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三、现代成本会计分析

现代成本会计是建立在物价不稳定基础上的,它区别与传统的成本会计,采用了现行成本进行会计核算。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用现代成本会计进行成本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一)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程序

1、确定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

现行成本的确定是现代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前提,它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取得与现有资产具有相同或者相当生产能力的资产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企业资产的现行成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其当前的市场价格、基于公平交易的供货方销售报价以及再生产成本等。

2、通过计算各项资产的成本变动情况,确定有关持产损益

资产的持产损益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形成的资产现行成本和其历史成本之间的差异。现行成本大于历史成本则为持有收益;反之为持有损失.在物价持续上涨时,通常表现为持有收益。在现代成本会计中,由于资产是按其现行成本计价,因而无论是未实现持产损益还是己实现持产收益,均需得到及时的确认,并依据不同的资本保全观,或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目列于资产负债表中,或作为收益的调整项目列于收益表中。

3、编制现行成本会计报表

在会计期末,根据有关的现行成本资料,按照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基本原理,调整历史成本会计下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重新编制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报表。

(二)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方法

现代成本会计是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会计模式,由于它在计价基准和基本结构上与一般购买力会计有根本性的不同,因而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物价变动会计。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中,也就有其自身独特的会计方法。

1、设置现代成本会计制度下的帐户体系。

现行成本的计量属性要求反映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和损益的现行成本调整额,因此现代成本会计要求比历史成本会计多设相应的专门调整帐户加以反映。加设“已实现持产损益”和“未实现持产收益”帐户,反映物价变动时企业持有资产的现行成本变动额及其实现情况;在权益类项目下加设“资本保持准备”帐户,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

2、各项资产现行成本的帐务处理方法。

在资产被销售时,需按其现行成本来计列销售成本;在被耗用时,则以己消耗部分的现行成本抵减相应的资产帐户,并将各项资产帐户的余额按期末的现行成本进行调整,以反映其真实的价值水平。

3、持产损益的帐务处理方法

在现代成本会计中针对持产损益的会计处理,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将持产损益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其二,是将其作为当期收益的调整项目列入损益表。具体而言,第一种方法是遵循的实物资本保全观,而第二种方法遵循了财务资本保全观。

结论

现代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它是传统成本会计的发展,它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有其独特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其中,持产损益的核算是其核心和关键。在会计处理中必须强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春宏,赵兵兵.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统计与咨询.2004,(4).

2刘德平.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03,(10).

3李连军.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J].财会月刊.2001,(6)

4施卫明.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之我见[J].会计之友.2003,(4).

5仇俊林.成本会计论略[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3).

篇6

 

现代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它的职能任务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主要由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计算、成本分析考核等环节组成,按时间层次划界,又可分为事前规划、事中监控和事后评估三部分。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无论个体工商户,还是世界五百强企业,都离不开成本会计。要提高素质、改善环境,必须深化改革,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项目以及按生产经营期限,分别制定出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和分期的费用预算及成本计划,组成有机的成本计划体系。

 

一、成本会计运用的原则

 

成本会计不仅能够提品、服务和客户等方面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够为管理者计划、控制和决策提供信息。成本核算原则是会计人员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对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的成本会计准则。由于在成本核算中,存在着种种不确定的因素,给正确计算企业成本带来了困难。因此,依据成本会计原则进行成本会计工作,对于协调各种成本计算目的,促进成本计算制度化,提高成本信息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成本会计一般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也称实际成本原则。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看,由于整个财务会计都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的,而成本会计主要是为了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资源耗费为依据。

 

(二)分期核算原则

 

企业作为一个持续经营的会计主体,其生产经营活动是连续不断进行的。为了取得一定期间所生产产品的成本资料,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经营管理及相关经营决策的需要,并发挥成本会计的控制作用,企业必须将其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成本会计期间,分期地进行成本核算,以便确定各个会计期间的有关存货成本与销货成本。

 

(三)合法性原则。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令和制度等规定,不符合规定的费用就不能计入成本。如根据目前制度规定,企业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买无形资产以及对外投资,这些经济活动都不是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其支出都属于资本性支出,不应计入成本。每一个企业都应遵守国家关于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规定,正确计算成本。

 

二、成本会计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水平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表明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将战略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正确引进和运用于战略成本会计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的一步。成本会计认为采购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采购成本,而且包括与低质量、低可靠性和不理想的运输条件相联系的成本。因此在对成本的管理中不应该仅仅要考虑采购价格,同时还要考虑到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可靠性和送货的及时性等多种原因。

 

(二)在企业市场定位管理中的应用

 

在成本会计系统中,首先考虑产品在市场的定位问题,一是考虑产品类型的定位;二是考虑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定位。在生产阶段,成功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需要以高质量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并且注意收集一些信息:如产品的数量、质量、消耗、成本和生产组织等信息,财务信息,销售信息。取得信息后,根据企业内部有限资源及外部市场环境,对几不同条件下的决策目标求出备选方案。再结合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管理者的定性分析,从各种备选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选择,从而确定最佳方案。

 

(三)在企业高层决策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会计为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实践管理,及时的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的信息和相应的资料研究分析,更好的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 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够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透视,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长短处及今后的战备趋向;并了解现有和潜在顾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洞察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捕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三、对我国中小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从成本管理的要求看,为了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产品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这当中包括做好产品各项定额成本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算、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建立和健全各项成本业务发生的原始记录工作。还应做到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对一些有可能出现变动的材料成本,要及时更改登记,使数据更真实准确。这就需要企业制定更加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要求企业管理者在生产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从部门成本控制的细节抓起,可制定一套与实际成本核算口径一致的定额核算制度,然后再委派专职核算人员核算各车间、各批次产品定额成本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对出现的差异进行分析和考评。

 

(二)更新成本会计软件以完善成本会计的信息传递

 

传统成本会计的信息传递缺乏及时性、有效性,造成企业决策者对实际成本数据掌握不充分,影响其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因而使用先进的软件促成成本会计现代化,加强完善成本会计的信息传递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互联网可以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进而形成一个深入到每个部门的成本数据网络,这将会对成本会计的分析、核算将起到重要的帮助。

 

(三)提高成本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并不是说一个企业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进而有效的体系就可以立足于强势领域,人才对一个企业也至关重要,提高成本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企业更高效的进行成本控制。企业可以通过加强成本会计人员的拓展培训,组织学习国内外最新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加强成本会计人员对新技术的运用,使之成为能够与时俱进,充分掌握最新技术并运用到日常工作的复合型成本会计人才,这也将使整个企业的成本部门得到长久可持续发展。

 

由以上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可以发现,成本会计的体系与作用在中小企业身上同样反映明显,对企业分析市场行为,做出有效反映,以及方便高层决策等方面意义重大。同样由中下企业的作用我们也可反推出成本会计在大中型企业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发展好成本会计无论对各个企业也好,对整个国家、全球的经济,都有着有益的推动。

篇7

成本属于商品经济范围内部的一项主要部分,能够为商品价值的产生和发展提供重要帮助。成本会计管理方面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和效益的获得。以下是笔者针对我国成本会计理论框架和其创建思路的简单分析。

1.成本会计理论概述

成本会计所指的是会计信息系统当中的一项子系统,能够对于企业各个部门中的成本信息进行有效地记录和计算等。因此,成本会计理论的出现不但能够及时满足企业外围部分的会计信息使用人员投资决策方面的需求,还能够协助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内部人员需要的资料,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策略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在我国,二十世纪末开始有效实施新型的会计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成本会计能够从其他的学科当中进行分离,进而成为了另外一个比较独立的分支性学科。由于成本会计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有效满足信息使用人员的不同需求,其还具备财务和管理会计的特色。

实现对于成本会计在内容上的界定能够对于构建合理性的成本会计理论框架体系的重要基础。鉴于目前已有的对于成本会计理论以及实物界所存在的观念,因而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应该为成本核算部分。总之,成本会计当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应该涉及到成本会计的基础性理论,这是成本会计理论形成的基础性因素。另外,还包括成本会计的要素确定和成本信息的科学性报告模式。

2.成本会计理论框架创建思路

对于成本会计理论框架来说,其创建步骤主要分为三步:其一为创建思路;其二为创建目标;其三为创建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2.1创建思路

成本会计在会计学科中属于独立性的一个学科,且需要负责的人员能够具备较为清晰的理论性思路和结果来进行指导。但是,要想实际构成成本会计理论框架的体系,还需要能够在科学的思路指导之下进行。在构建成本会计理论框架中,需要涉及到成本会计目标和成本会计理论原则等。成本会计目标在成本会计学科中属于基础性部分,还能够成为成本会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成本会计理论原则当中,重要问题是能够为有效解决成本会计的实践问题发挥作用。

2.2创建目标

在成本会计的创建目标中,分为具体目标和基本目标两种。基本目标为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实现企业的管理水准和经济发展效益的提升。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成本会计的管理主要是关于对于企业相关性费用成本方面的观察和研究,主要目的还是推动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发展,最终的目标为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具体目标是为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人员提供准确的成本方面的信息。在实际展开成本会计实践的过程中,成本会计需要根据信息和数据确定其中的实际性目标。

2.3创建原则

成本会计理论框架在成立和使用的过程中都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首先,成本会计需要将财务会计核算的共同会计原则作为主要部分,其中还涉及到客观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另外,在实际的成本会计理论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合法性原则,以免出现触犯法律的情况出现。

3.成本会计理论框架构建要素

3.1吸取科学经验

我国在发展成本会计理论方面起步比较晚,一些西方的国家在成本会计发展方面的历史很长,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较为成熟。由于各项学科技术已经实际运用在成本会计学科当中,完全形成了一个创新性的经营性成本会计类型,能够为企业实现科学化经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因此,我国要想有效实现成本会计理论框架的科学发展,就需要结合本国的基本国情,并且针对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取国内外在成本会计理论实践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经验,改善我国成本射十理论的发展和研究。

3.2提升工作人员观念

工作人员在会计成本理论框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因此工作人员的观念上问题是直接关系到成本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重要方面。我国的成本会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国内外的市场发展状态,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困难和优势,将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变成为自身的优势,实际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些负责的工作人员应该在成本会计的实际事务处理过程中更新自身的理念,将一些落后的理念抛弃,实现与时俱进。

3.3保持部门之间的距离性

成本会计具有双重性的职能,这导致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独立性的相关优势。在法律上,成本能够有效约束和调节其在企业的会计准则和税法当中的严格规定,但是管理会计并不会受到会计准则方面的影响。另外,我国在针对会计成本约束方面不断增强了力度,希望能够有效实现和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帮助成本会计形成一定的独立性。

4.结语

篇8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相应法规不断完善,会计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得到全面的应用,但是作为会计组成部分的成本会计,仍然没有得到完善,其方法体系仍然很落后。建国以来,我们借鉴前苏联的成本会计方法体系模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这种在旧的经济管理体制下形成和发展的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1993年我国进行一项大举措的会计制度改革,不仅改革了会计准则等内容,而且对一直沿用前苏联50年不变的成本会计的方法体系进行了改革,由完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的成本会计方法体系,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现有成本会计方法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环境的需要,改革现有成本会计方法体系势在必行。人们纷纷致力于成本会计方法体系的研究,但是绝大部分学者仅仅是局限在国内环境下,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的内容融入成本会计之中,这显然是不够。

成本会计方法和理论体系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

成本会计的产生、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是基于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早期的成本思想,基本上只是一种将本求利的思想,对于产品成本核算环节和产品销售环节并未作严格区分,对于核算产品成本的各个要素也未进行比较科学的分类。成本记录也只是以单式记账法进行成本记录。成本核算只是一种具有统计性质的成本计算,表现为费用的累积,直到封建社会末期,对于各项费用的认定和摊派尚缺乏一定的规定,而对于成品和产品成本的处理则更无妥善之方法。随着早期资本主义竞争的出现,使工场主的经营日益复杂化,他们要求随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于是,在人类早期的成本思想和简单成本计算行为的基础上出现了复杂的成本计算。人们逐渐把复式记账法引入到工业簿记中来,形成成本核算账户体,从而确立了实际成本会计制度的基本模式。

到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竞争意识的增加,实际成本会计制度的局限性逐渐开始显现,为适应经济环境需本文由收集整理要,便产生了标准成本会计制度。标准成本会计的诞生是企业成本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时成本会计发展虽然实现了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相结合,为企业成本会计服务于管理开创了一条新路子,但是它只是协助解决执行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的问题,而未参与企业的战略、方向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在20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世界开始进入所谓的战后期。生产力获得十分迅速的发展;资本主义企业进一步集中,企业的规模愈来愈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在这种新的情况下,要求企业成本会计必须为企业的规划、预测、决策服务。

1936年,美国会计学家哈里斯在《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公报》上首先撰文提出变动成本法。因当时正处于“制造间接费”讨论的间歇期,所以未被人们所重视。20世纪50年代,会计学者们开始研究成本习性理论,将标准成本与变动成本法试用于会计管理的实践,使当时的预算方法、利润计划方法等日臻完善。从此,成本会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形成了新型的重在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

近一二十年来,高科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企业制造环境已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化。在新的制造环境下,成本会计又有了新的发展:完善了质量成本核算,实行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制度,推行倒推成本法,电子计算机在成本会计中得到应用。

关于成本会计发展历程得出几点结论:成本会计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的。成本会计方法和理论体系在不同发展时期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成本会计的改革和研究必须兼顾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要求,其发展方向应该是对企业成本进一步实行有效的管理,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成本会计方法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成本会计教材非常多,但是不同版本教材的方法体系基本上是相同的,只不过有一些内容更加详细或简略一些。内容基本上包括:成本及成本会计的相关概念、内容及分类;成本会计的职能及作用;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和工作组织;成本核算的原则、要求和程序;各成本核算程序的具体核算;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成本报表与分析。成本会计方法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是只重视成本的核算职能。对成本核算职能从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到具体核算方法,再到成本报表阐述非常全面、具体,并且以大量的实例说明其具体操作方法。但是对成本会计的其他职能如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职能只是简单的在理论上加以概括,并没有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深入介绍。

二是缺少实践环节的内容。对采办原材料、招用人工开始,经过投料生产,到产品生产完成,入库待销,直至销出的生产流程,以及随着生产作业的流动循环而形成的生产流程和成本流动的会计处理及成本会计报表的编制都没有介绍,学生缺少感性认识,使其不了解成本核算理论程序。

三是成本分析不能为成本决策服务。成本分析只是介绍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简单方法,缺少深层次的本量利、成本效益等更能为决策服务的分析方法。

四是缺少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商学院会计界权威教授查尔斯·t·亨格瑞认为:现代成本会计也称为“管理会计”。西方也有些学者把“高级成本会计”等同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不应该与管理会计截然分开。

新成本会计方法体系的构建

理论是对实践活动的认识,通过思维运动而形成的系统化的、合乎逻辑的、合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成本会计理论也是如此。我国成本会计内容、方法体系是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对于当时的经济环境是适用的、科学的,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现有的成本会计已不能完全匹配当下的经济背景,因此重构成本会计方法体系势在必行。本文认为部分学者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的内容完全融入其中是不妥的,目前成本会计方法体系仍不是很全面,新成本会计方法、体系应该在现有成本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上增加生产流程及成本管理、成本控制内容,将成本控制融入成本核算当中,将成本核算方法与成本核算程序、成本报表、报表分析一体化,使成本分析真正起到为成本决策服务的作用。

新成本会计方法、体系的创新点

(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从实践-理论-实践,这一线条使成本核算的流程更加清晰,另外结合成本核算流程介绍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和工作组织,更明确了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的责、权、利关系。

(二)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

开设成本会计学的目的是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分析,为报表使用者提供预测、决策资料。要使成本会计学真正达到这一目的,成本会计学就应该是不仅仅提供成本数据资料,而且应该对成本资料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形成一整套系统资料。新成本会计方法体系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构建的。如成本核算的分批法,首先介绍要素费用与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核算,在取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然后编制成本报表,最后进行分析,完成了整个成本核算与分析流程。

(三)强调成本控制与分析

新成本会计方法、体系在材料成本核算、人工成本核算、辅助费用核算、制造费用核算、废品损失核算、在产品与产成品核算中都增加了成本控制内容,使成本控制贯穿于成本核算流程的全过程,使成本会计不仅为使用者提供数据资料,而且为投资者降低成本提供帮助,使成本会计真正起到了服务的作用。在成本分析的内容上增加了成本效益分析,在成本分析的方法上增加了本、量、利分析法和成本习性分析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