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8篇

时间:2023-09-14 16:43: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

篇1

运行无独立的法律依据

我国在1994年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后,关于政策性银行的立法却一直没有出台,对政策性银行经营范围、运行规则、违规处罚等都没有明确规定,带来明显的负效应:一是使政策性银行的业务经营“摸着石头过河”;二是使央行的监管无法可依、流于形式,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暴露,隐藏着极大的金融风险;三是制约政策性银行职能发挥和自身发展。

经营行为商业化倾向明显

三家政策性银行都有商业化倾向。1998年开行倡导“在市场框架下运作”,提出要建成国际标准现代化银行。2001年,开行与华为公司、中兴通讯公司签订贷款协议,分别提供两公司150亿元和70亿元的国内买方信贷,引发商业银行对开发银行经营范围的质疑。商业银行抱怨“开行只支持电力、公路等发展前景好的行业,不支持制造业等风险较大的行业;只支持还本付息能力强的优质项目,不支持还贷能力差却亟待救济的项目”。

资金未切断与基础货币联系

我国政策性银行特别是农发行的资金筹措和运用,除得到财政补贴外,还得到央行利差补贴。央行以再贷款形式供给农发行使用的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为3.24%,低于央行支付给邮储利率0.891个百分点。利率倒挂形成了央行对农发行直接补贴,造成央行、邮储、政策性银行资金定价和配置扭曲。

隐含的金融风险不可低估

一是国家信用担保内容缺失。二是三大政策性银行由于自身定位与性质造成的经营过程中的一些隐含风险。三是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开行、进出口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期限大多在10~20年,由于固定资产和基建投资的特殊性,新贷款还老贷款,滚动周转形成资产风险后移,掩盖了资产质量的真实状况。

效益欠佳加大了财政负担

如农发行成立前,农产品收购资金由农行承担,在资金供应上,农行可以根据我国南北农作物成熟期交替的时间差,将数额大体相等的资金交替使用,形成类似规模经济的替代或节约。而成立农发行后,每年所需信贷资金一次到位,并实行“封闭运行”,使所需资金总量无端增大,并形成季节性闲置,这种变相资金浪费加上由分立机构凭空增大的管理成本和营业成本,直接加大国家财政负担。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发展模式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93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的成立。当时,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监管,之后,由于党政机关与金融类企业脱钩,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不再作为金融类机构接受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转而成为当前的非金融类企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中大量民营经济的兴起,以及其对融资需求的不断扩大,1998年后,江苏、山东、安徽等地方开始出现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试点。到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正式发文提出在全国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才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的正式启航。在发改委和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牵头主管十多年后,于2010年2月,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决定成立由银监会牵头,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等部门参加的融资性担保业务管理部及联席会议。至此,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长期以来低门槛、监管乏力、运营不规范等原因形成的混乱的融资担保业市场,开始进入了一个整顿、规范的发展阶段。据统计,截至2011年5月31日,全国纳入规范整顿范围的机构数量为9192家,已完成规范整顿的为8732家,规范整顿合格的为6473家,全国共发放经营许可证5888张。但实际上,目前全国在工商局系统以担保字样注册的企业数量仍然高达1.9万多家。显然,规范、整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特别是,未来这些融资担保机构的发展前景何在?到底采取哪种经营运作模式,才能既适应国家宏观政策监管的需要,又适应市场需求,从而保持持续发展壮大的生命力,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1 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将逐步演化为包含政策性担保功能的商业性担保模式 

篇3

对于现有的三家政策性银行来说,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将成为这三家政策性银行不得不面对的新命题。

功能作用不可替代

1994年,适应国务院“实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的改革要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应运而生。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家政策性银行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国家基础设施、支柱产业以及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改善民生、支持企业“走出去”、促进经济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的金融力量。

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作为我国中长期投融资的主力银行,该行不断加大对国家战略性、全局性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优先保障了铁路、公路、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等“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特别是近年来,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积极支持了“三农”、小微企业、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医疗卫生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截至目前,国开行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万亿元,累计支持18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创造就业岗位487万个;累计发放保障性的安居工程贷款6612亿元,惠及了718万户、2252万中低收入群众。

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政策性银行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截至今年6月末,国开行总资产7.8万亿元,资产规模位列第六大中资银行。与2007年改革初期的3万亿元的总资产相比,短短五年,国开行总资产增长近5万亿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贷款规模从过去的几千亿元,到目前超过2万亿元,支农功能越来越强,目前已形成了以支持国家粮棉购销储业务为主体、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两翼的业务发展格局,初步建立现代银行框架,经营业绩实现了重大跨越,有效发挥了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

中国进出口银行在稳定外贸增长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发展与问题并存

伴随着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也不断凸显。尽管在如何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办好政策性银行这个问题上,三家政策性银行在自身的改革和转型方面都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但“商业性业务也做,政策性业务也做”,还是人们用来概括政策性银行发展状况时最常用的一句话。

业内专家表示,政策性银行目前饱受争议的问题之一,就是每一家政策性银行都以国家利益、国家战略需要等为业务价值,但又开展了大量商业性业务。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领域的重叠越来越多,业务边界难以划清,政策性银行没有预算软约束,依靠国家补贴兜底,而商业银行则必须接受市场约束,诱发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不公平竞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表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还是不清晰的。”从三家政策性银行来看,在1994年成立的时候就没有法律定位,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基本上就靠一个章程,而这个章程已经近20年没有修改,完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样的公司治理明显存在问题。

除此之外,目前政策性银行的风控机制也不够健全。“政府设立三家政策性银行之后,外部监督框架并没有建立起来,机构设立起来了,钱出了,好像政府的责任就到此为止了。”张承惠表示,既然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营方针、经营战略上,应该很大程度上由政府决定。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几家政策性银行在一个大的框架之内,自行决定一些业务范围、业务方向。

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一样,都有一种内在的做大机制,注重规模,并且规模扩张非常快,因而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存在的业务重叠也越来越多,竞争问题逐渐凸显。由此,推进政策性银行机构改革势在必然。

转型方向还需探讨

围绕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关于其性质定位、业务范围、发展前景、资本金来源、金融债定位等问题存有诸多疑问。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只有等待改革的具体方案确定后才能完全明确。

不过,银监会在日前召开的2013年度银行高管与监管部门沟通会上的表态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方向。

会议指出,政策性银行应提高经营透明度,完善公司治理,进一步划清政策性业务与商业业务边界,研究政策性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切实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政策性金融有效弥补市场机制不足,支持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功能,提高金融配套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董小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7年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启动后,政策性业务呈不断萎缩趋势。在准公共品建设融资中,由于政策性金融的退出,大量政策性业务要么由地方财政承担,要么由商业性金融负担。由地方财政承担,不可避免产生土地财政问题,加大了地方债务风险;由商业性金融承担,既增加了城市建设融资成本,也增加了商业银行风险。

篇4

韩国政策性金融机构起到引领作用

在快速城镇化发展伊始,韩国政府就十分重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组建,分步成立5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产业银行、企业银行、农协银行、水协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它们在韩国快速城镇化期间起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政策性金融定位清晰。在推进城镇化期间,韩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活动,均围绕其产业政策。同时,各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分工明确。起到核心作用的是产业银行,它的任务是支持石化重工业和出口导向产业的发展。中小企业银行主要扶持韩国中小企业发展,专门为占韩国企业总数95%的中小企业提供中长期信用和信用担保服务。农协银行主要协助农协,为农协基层组织的创办给予免税、低息贷款的优惠政策,同时也为农村的道路、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金融服务种类多样。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专门的项目分析、评估和融资业务。在中小企业信贷方面,针对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既有直接投资的方式,也有专门投资基金的方式。在企业的收购兼并方面,除了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发行和收购企业债券,还协助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提供咨询等服务。同时,依靠农协银行的生产指导、运销、结算、保险等业务,降低了信贷风险。韩国政府还将审查农村的基础设施、教育、文化等投入的任务,委托给农协银行。

再次,相关法律体系完备,且监管有力。韩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都是依据最高立法机构通过、专门立法设立的法人机构,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与政府机构、一般商业金融机构区别开来。例如,产业银行依据《韩国产业银行法》成立,该法规定了《韩国银行法》不适用产业银行,明确规定了适用产业银行的法律文件是《韩国产业银行法》。同时,韩国对政策性银行实施多方位的严密监管。国会通过立法界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和性质。金融监管委员会根据与商业银行相同的监管指标,对政策性金融进行健全性监管。财政经济部决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方向和信贷规模、融资规模,以及审批预决算、评价业绩。审计监察委员会则负责检查经营管理的规范性,配合检察院惩处金融犯罪。

我国金融业大有可为

借鉴韩国政策性金融的做法,我国可从以下方面改进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一,巩固、增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地位。政策性金融在韩国银行体系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相比之下,中国的政策性银行资产占GDP的比重,不到韩国的一半。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促进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及时满足城镇化中基础设施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等的资金需求。同时,组建新型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应提上日程。目前对我国来讲,建立类似韩国农协银行的“农民所有,农民管理,农民受益”、基本已经商业化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尚不现实。而韩国中小企业银行值得我们学习,其在韩国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中占有最大的份额,具有强劲的实力。

第二,找准切入点,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我国应引导商业性金融业把资金投到与城镇化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内需行业。学习韩国城市化先集聚后分散的经验,对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且发展前景广阔的城镇和农村给予更多的支持。具体而言,一方面,着力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优势工业园区和重点城镇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与证券、保险、投资基金等行业之间的合作,为满足城镇化带来的更全面的金融需求做好准备。

第三,拓宽政策性金融筹资渠道,优化负债结构。学习韩国中小企业银行、农协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向职工、农民等外部人筹资的方式,开发邮政储蓄存款、基金融资等渠道。城镇化过程中,有相当数目的资金会流向投资回收期长、低收益、低资信的高风险项目。这需要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发建立对这些项目的信贷风险分析系统,同时加强机构内部监管,从而避免政策性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关系失衡、沦为“无偿拨付”的第二财政。

篇5

关键词:基层银行 市场营销 合规管理 现状及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银行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激烈。作为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如何更好的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坚持以客户服务为中心,顺应市场的发展,最大效益的提高经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农发行渭南市分行着力“两轮驱动”战略,在维护好现有信贷客户的同时,积极营销各级政府关注的新农村建设贷款项目;一是采取多种形式,或座谈会或推介会,广泛宣传信贷政策,提高社会对农发行信贷业务的知晓度;二是高端营销,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推进整体工作的开展。充分利用政府搭台,农发行参与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推介会,取得政府推介项目共计17笔,涉及企业16户,申请贷款金额1009413万元,根据信贷政策,签订四户新农村建设贷款合作协议和渭南市水务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等12户储备项目。

所谓的市场营销就是管理者通过选择要开发的市场,运用科学的营销手段,通过对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进而达到自己拓展市场的目标,获得最大效益的经济利益。但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我国的政策性银行的管理和发展仍然是比较过时的管理模式,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优势。所以,我们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当前政策性银行发展需要的营销模式迫在眉睫,本文就此借鉴比较成熟的商业银行的营销模式,在合规管理的要求下,针对目前我行的实际情况提出本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的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一、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合规管理的涵义。

合规经营是银行发展的前提。合规主要是要求政策性银行的经营管理和活动能和我国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持统一,与既有的规章制度保持一致。合规管理的具体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点:一是要求政策性银行要在规章制度上对其日常的经营活动和管理进行管束,比如说银行内部的相关组织或者权责的分配。在政策性银行的权责分配上要求做到各项权利的制衡和促进,在科学规范的管理下打造一个权责分明,规章制度严密的适应当代高速经济发展的节奏。二是要求对银行的风险做到有效的控制。也就是说如果银行的管理者要实现其各个管理指标的达标和占到相应的市场份额的话就必须通过各种手段,依靠上述健全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以及人员的考核办法建立诚信化的金融体制,力争可以做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补救和纠正等效果。三是加强对员工的教育,提高其对各项责任的行动力度。也就是政策性银行的管理制度应有一套适合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整体素质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在每个从业者的思想上加深,将各项制度做到具体落实,保证政策性银行的各项制度顺利运行。四是加强平时的演习,制定每个部门的应急预案,并确保其在关键时刻有效。也就是说,银行在增加或者改革各项新旧业务、一些重大的机构重组时,先要进行必要的应急演练,有效的评估潜在风险,尽可能的避免给银行造成的损失。五是研究探索提高银行资产回报率和资金利用率的程度,争取达到政策性银行的各项业务利润最大化效果。

二、目前基层农业发展银行的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就陕西渭南而言,农发行真正意义上的客户营销起步较晚,这主要基于农发行的职能作用转化。真正意义上的客户营销起源于2004年-2005年下半年,包袱沉重、亏损严重的国有粮食(棉花)企业退出市场后,为了确保政策性粮棉油收购不出现问题而营销了一部分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不难看出在营销模式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农业发展银行的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一)政策性银行的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对经营管理不重视且概念模糊,特别是对于合规化经营管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其认识不够深刻,有的还是比较片面的重视传统意义上银行业务工作。

(二)政策性银行的管理者对其发展的意识缺失,看待问题没有远见和胆识,思想较为守旧,没有开拓进取的积极精神。在基层的政策性银行,前台的客户服务按照银监会的指示做的确实不错,但往往在管理层的意识里却忽略了整个银行的全体经营目标和缺乏系统的营销开拓,相反对银行的内部管理比较侧重,这是与现代经营管理相悖的。

(三)对于政策性银行自己的产品缺乏营销的意识,没有将其自身的资源与营销进行产业整合。在传统的业务中,单纯的资产和负债等业务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很难为客户提供优质且全面的客户服务,这样就很难吸引客户,不利于市场份额的拓展。在对客户的服务上也没有做到有针对性的客户服务,将所谓的个性化服务束之高阁,将大客户和小客户的营销方式混为一谈,没有特色,其产品也不够力度。

(四)由于银行本身的特点就其局限在一个固定的市场范围内,对一些小的贷款者的担保于授信还缺少解决方法。因为在政策性银行申请贷款的往往都是一些规模比较有限的中小型企业,他们不管从软件还是硬件上来说都是有限的,所以对其的授信额度也比较小,企业在扩大经营以后,很容易产生资金连的断裂和瓶颈,造成客户流失。

(五)在体制性质上,农发行属于国有银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的扶持,往往先规划后实行,造成效率低;另外,由于目前我国实行的土地政策对于目前农发行高度关注的水利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项目上造成一定程度的制约。比如,具体项目有新农村道路、农村设施建设、农民的社会保障、农民集中住房和部分地区改造、农民等项目。在这些项目上,就是因为体制和制度上存在缺陷,使得发展业务与不发展业务对于农发行自身没有多大的影响,再就是发展这样的业务必然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风险,以致于管理层或者员工认为承担风险与不承担风险的结果都是一样。

三、对于以上农业发展银行在业务拓展上存在的问题,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解决但不限于:

(一)加强员工特别是管理者在业务拓展反方面的认识,在制度上制定积极的奖惩办法,对于积极完成任务的员工和单位进行较惩罚大的奖励,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另外,在产品和技术上我们需要引进当前国际同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新产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加强银行的经营管理集约化程度,在政策性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管理模式。从制度上入手,在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考核制度的制定上,需要增加集约化经营在制度上的体现。另外,需要改变以往陈旧的存款考核办法,要从数量的扩张上转变到质量的扩张上,重点在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人员成本,充分发挥优化体系,是存款达到最优的运用。在吸收存款的时候注重那些成本比较低,且稳定性较好风险较小的存款。之所以推行这种资金管理模式,侧重点在于提高资金的回报率,避免资金在流动中存在的风险。

(二)在对于大客户或者质量比较优质的客户营销上要有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服务。我们可以通过主动的营销策略,了解并熟悉目标客户的需要和发现潜在客户,在对外放贷的同时,要注重目标企业的真实实力,将资金重点投放在有潜力回报大的企业身上,支持那些不管在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占优势的企业,支持行业的龙头公司,这样不仅减少了银行潜在坏账的发生,还能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找到政策性银行的新出发点和利益的新增长点。在对中小企业放贷之前综合评估企业实力,慎重授信,争取将最优的资金发放给比较中长其的贷款方。我行目前要做的就是把具有政府信用的客户列为一类企业,这里主要是指具有政府背景的粮油加工企业以及农业龙头产业等,将他们列为营销的首选目标,通过信贷资金的优势拉动其快速成长,培育其成为我行未来的主要客户资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合规的市场营方式充分的了解客户的现状和需求,为其提供相互适应的贷款政策,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和防范信贷风险。

(三)增加政策性银行的贷款等产品的营销模式,引进先进的营销策略。在此前提是要全面支持三农发展的需要,根据目前状况灵活的调整银行的信贷产品。不过银行在开发新品种之前一定要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的行业标准合规开发,在此基础上创新,按照客户的不同需求创新新品种,同时提高客户的服务质量以及客户的满意度。

(四)在对大中型企业的授信工作上,我们要采取比较灵活的考察和授信方式,协调好风险和合规营销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的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政策性银行的设立本来就是为了支持某一领域的生产发展,所以我们在对新老企业提供服务和资金的同时还要具体区分企业的真是需要,在对于老客户的时候,只要有前期的还款资金项目,该项目具备发展前景,在其提供的担保基础上应大力支持其产业的发展。另外对于一些新的中小型企业,政策性银行的放贷宗旨就是第一支持低消耗高产出的环保产业,第二考虑提供可靠担保的发展企业,最后考虑的具有担保公司背景的推广企业。其次要加强对客户的管理,落实国家对农业想关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配合并营销客户,和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模式,深层次的开发现有客户以及潜在客户。

(五)从政策性银行的体制上着手,将制度条理化,在众多管理体质中我们需要突出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促进银行业务的开拓和发展。在开发新业务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成果,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建立电子银行系统,加快电子产业的发展,尽快和国际上的先进业务接轨,电子化的银行可以更有效率的协调各方的往来。另外就是建立中间业务的主营观念,将合规营销融入主营业务,促进中间业务和银行的传统业务相互协调发展。有目标的选择那些成本小收益高的中间业务作为市场营销的主要目标,促使中间业务从劳动形式上发生转变,改变其盈利渠道和结构。减少中间业务的免费项目,扩大有偿服务的业务面,将增加收益。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的政策性发展银行,如果想要更好的服务客户,拓展市场份额的话,就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发现自身缺陷,积极引进当前银行系统的先进营销和方法,取其精华,严格按照合规管理的要求,从我们政策性银行自身做起,增加政策性银行的竞争优势,为我国政策性银行的长足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夯实基础好字优先稳中求进 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做出新贡献》郑晖同志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的讲话

2、窦洪权,银行公司治理分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3、章彰,解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夏园;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D];安徽大学;2007年

篇6

关键词:国开行 支持 林业 机理

一、前言

森林作为一种产业资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及资助的现实。而国开行发挥自身中长期投融资的优势,能够很好地解决林业由于自身特征导致的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弥补了商业性金融机构遵从市场配置资源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而造成的资金缺口,充分地发挥了自身的职能优势,促进了金融体系平衡稳定地发展。

二、国开行支持我国林业发展的机理分析

(一)林业发展对于金融机构的经济价值

1、金融机构有偿支持林业发展,使资金得到合理配置

国开行对于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持能促进国家的资金得到合理配置,同时发挥其引导作用,带动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投资。一方面,林业作为十大产业之一,其高额的投资回报与无法满足的巨大的资金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商业性金融机构不能或不愿投资该领域造成资金缺口。另一方面,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尚不成熟,前景不明朗,投资风险大,商业性金融无力承担,此时需要国开行给其以支撑,以此表明国家下一阶段的投资重点或发展目标,增强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投资信心。待林业产业发展前景渐渐明朗,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投资将进一步加大,从而国开行能够起到以小搏大的引导作用。

2、林业发展促进金融体系的创新和完善

在林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面对林业本身的特殊性,金融机构无法运用对待其他产业的方法进行投资,从而诞生了许多新的金融方式,如林权抵押贷款的普及,森林保险的发展等等。从而挖掘出金融机构支撑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使我国的金融体系更加完善。

(二)支持重点领域发展是政策性银行的职能要求

1、国开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功能

国开行作为一种政策性金融机构,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而是为贯彻、配合政府特定的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法律限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某种特殊政策性融资活动,从而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以及进行宏观调控的管理工具的一种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具有支持性、引导性与补充。

2、林业产业化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发展

国开行支持林业产业发展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第一,林业产业提供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林业产业是对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连接,能带动相关产业全面发展。第三,发展林业产业具有全民性。在支持林业发展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开发了人力资源,提高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发展林业产业一举多得,国开行应该将其作为重点支持领域,加大支持力度,从而起到以小搏大的作用。

3、林业发展有助于我国环境改善,符合生态发展的国际化趋势

林业自身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同时,林业项目具有可防沙治沙、防止水土流失、避免土地沙化、分散洪水径流、滞缓洪峰等生态环境功能。

三、国开行支持林业发展的自身优势及外部条件

(一)政策性银行雄厚的资金实力

国开行作为我国的政策性银行,能够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由国家作为融资主体,运用各种特殊的融资手段和融资渠道。国开行的信贷资金所具备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的特点,非常符合大型林业项目融资的需求和生产经营的特点,国开行具有支撑其发展的良好资金优势。

(二)政策性银行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及灵活的放贷方式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开行建立了一种批发式资金的贷款模式。这种贷款主要是政府通过自己的担保,解决林农和中小林企贷款难的问题。对于林业这类特殊产业,贷款主体主要为广大的中小企业及林农,贷款对象个体众多且分散,政策性银行发挥其灵活放贷的优势,能更好地支撑其发展。

(三)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借鉴

1、强化林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组织建设

各国林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组织结构方面主要考虑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组织机构的设置与林业生产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以及全国林业和林业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性金融业务特点等密切相关。针对林业贷款主体多且分散的特征,国开行可利用农业合作社网点多,分布密集的优势,与其合作开展林业信贷业务。

2、加强政策性银行信贷融资支持力度

目前,许多林业发达的国家在林业信贷上都对私有林主给予利率和贷款期限上的优惠。如,美国为促进自身林业发展,为小林主发放长期、低息的贷款;智利为私人造林发放平均每公顷145美元的贷款,3-12年偿还;西班牙和土耳其提供长期无息贷款;西班牙由农业信用银行发放造林贷款,上限为造林投资总额的70%。林业发达国家对营造私有林项目均提供一定的政策性信贷扶持。

参考文献:

[1]秦涛,潘焕学. 构建我国林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的思考[N].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05):41-45

[2]梁许赞. 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全面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N].江门日报,2004

篇7

【关键词】 新疆;农村;金融

一、目前新疆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区农村金融机构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一方面农业发展银行难以承担国家和自治区政策性金融的重任:一是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不稳定;二是农业发展银行资金运用效益不高。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结构性市场退出我区农村民营金融市场进入不相匹配。在我区境内的四大国有银行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真正走上商业化道路后,实行“大银行、大城市、大行业”发展战略,逐步从我区县级市场退出。(2)我区农村金融组织存在严重的功能缺陷。一是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不足。我区境内的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城市信用社被强制合并为城市商业银行,实际上成为地方国有企业;二是金融抑制和萎缩,服务功能严重弱化,大量农村资金外流,我区县域经济发展资金严重不足。

二、新建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议

1.创新我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1)拓宽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范围,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力度。(2)改革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3)明确我区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向。农业银行在信贷资金投入上要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支持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支持农产品供销一体化建设,支持农村小城镇建设。

2.深化我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1)创新农业领域金融体制。一是国家、自治区重组农业领域金融体系,形成“三农”金融机构。通过改革,使得农业领域金融体系发展为政策性机构、合作性机构和商业性机构并存的三农金融机构。二是改革农村信用社。(2)行政固定内生金融资源。在目前市场手段无法调节的情况下,必须采用政府强制手段保证内生金融资源的本土使用,即在农业领域通过立法形式行政固定内生金融资源。这种行政固定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本地内生金融资源的本土使用,即本地农业领域金融主体聚集的金融资源,按照上述补偿方式,必须用于本地农业领域的投资。二是剩余内生金融资源可以在不同地方的农业领域相互调剂使用,由中央银行将内地沿海发达地区的剩余内生金融资源,转借给西部尤其是我区农业领域金融主体,再投入我区农业领域。(3)分步实施补偿。首先必须确保对支持农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偿,一旦出现风险,造成损失,国家财政必须及时弥补损失,鼓励金融支持的持续;其次保证对支持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补偿,这种补偿主要不是采用直接的利益补偿方式,主要是发挥担保机制作用,控制金融支持的信用风险。

3.增强我区农村信用社服务功能。(1)实行体制创新,理顺管理体制。新一轮乡村型农信社体制改革,应该依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按照中央关于农信社要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联系农民的金融扭带”的改革方向和“以农为主、服务县域”的市场定位,采取股份制的资本组织制度,选取合适的管理模式。(2)实行股份制改造,重构产权制度。尽快修改现行制度,放宽单个股东最高持股比例限制,引导和鼓励农村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民营资本相对高比例持股。(3)完善法人治理。一是建立健全股东大会制度;二是建立健全董事会,理顺董事会与管理层的关系;三是建立名副其实的监事会制度。

三、我区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前景

(1)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在法律上具有明确的主体地位是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建议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农村政策金融法》、《农业信贷法》、《农业保险法》、《中小金融机构破产法》、《农村社区再投资法》等专门法律,为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2)适时建立农村商业银行。考虑到我国经济、金融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对经营较好、更适合商业化运作的农村信用社,可通过吸收地方政府,民间资本或外资入股改为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建成产权明晰、有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内控机制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3)引导民间借贷走向正规。民间金融部门和正规金融部门相比,优势在于利用血缘、亲缘、地缘、人缘的因素建立起来的“关系性”借贷,有效克服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借贷条件灵活,利率随行就市,很好地适应了农村个体经济和小规模农产品经营对资金需求小、分散、灵活、方便的特点。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闲散资本更广泛地参与农村金融活动,大力培育民营银行,既能为农村、农民及农村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又有利于打破农村信用社垄断农村金融市场的格局,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活力,抑制农村高利贷,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产业结构;金融体系;金融发展

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一个产业在成长中,对外融资依赖程度越大,金融发展对其促进作用越大,所以,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工作会议决定“加强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金融市场影响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主要通过商业银行为中介的信贷市场和以交易所为中介的证券市场来实现;其二,通过政府金融政策,其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一起对产业结构调整起作用。而目前廊坊市产业结构定位于“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生态型产业结构,需要金融发展支持的重要配合。

一、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支持的机制分析

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需要劳动力、资金、土地、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供给支持,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到来,资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导致金融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金融成为经济的中心,金融掌握了很多基础资源、原料、产品的定价权,这也导致了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的作用越来越大。金融发展使各种金融资源在各个产业之间合理配置,达到较优的效率,其对产业结构发挥着促进、引导、激励、调整作用,并且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金融化程度越高,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越显著。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支持的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各种商业类金融机构的影响,特别是信贷市场的商业银行和直接融资的证券机构。商业银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通过存款贷款行为实现资金在不同产业间进行分配。存款的需求是基于企业或个人的流动性充裕,对多余的资金寻找投资出路,贷款的需求是基于企业或个人的资金缺少问题,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蓄水池,可以实现资金的跨期交易,进而解决资本的充裕、短缺的时间不一致问题。消费信贷通过影响个人现在与未来跨时期消费的构成结构,来影响不同时期产品的需求,从而促使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信贷通过资金在不同生产主体间的分配,支持或抑制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资金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的流动,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达到产业结构的调整。

证券机构的影响通过一级市场的发行与二级市场的交易来实现资金在产业间分配。一级市场通过证券首次公开发行为企业筹集资金,越具有成长力、发展前景的企业吸引资金越多;二级市场通过股价的波动反映企业各方面的信息,使资金流向更具效率、更具投资收益率的企业,从而使资金支持相应企业或产业的发展,达到产业结构升级。

2.政策性金融机构与金融政策的影响。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对国家公益性产业,发展初期尚未盈利的优质前景产业进行扶持。中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及中国进出口银行。对于发展初期尚未盈利的优质前景的国家公益性产业,由于其高风险性及公益性,商业类金融机构不愿为其提供金融支持,因此,只能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来支持发展。

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包括资本市场准入政策、信贷倾斜政策、利率差别政策。资本市场准入政策通过证券市场的一级市场规定与审核首次公开发行条件,二级市场规定与审核再融资标准来扶持或抑制相关产业的发展;信贷倾斜政策通过指导干预商业银行的投资信贷、消费信贷、出口信贷来实现。投资信贷倾斜用来扶持高效率、好前景的产业,抑制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消费信贷倾斜用来引导居民消费,使其消费趋向于国家规划的环保产业、朝阳产业与高效产业,出口信贷倾斜用来鼓励相关产业出口创汇,使其健康发展;利率差别政策通过对不同群体、不同产业制定不同的利率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比如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打折政策。

二、廊坊市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1.金融资源总量不足。2010年,廊坊市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786.3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477.00亿元。用金融深化度衡量廊坊市金融资源总量的情况,可以完整刻画廊坊市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各种金融机构的整体情况,其数值等于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当年GDP之比。2010年末,廊坊市金融深化度为3.7789,而同期石家庄市为5.5826,远远大于廊坊市的金融深化度,可见,相对于经济总体水平而言,廊坊的金融资源总量远远低于石家庄市。此外,2010年,廊坊市金融业生产总值占其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为5.75%,而同期石家庄比重为13.14%,河北全省为10.17%,相对于第三产业服务业,廊坊金融资源总量也显得不足。

2.金融信贷供应不稳定。从2000年到2010年,虽然总体来看,廊坊市金融信贷增速高于其GDP增速,但是,其中有2000年、2001年、2004年、2007年及其2008年5年时间,金融信贷增速低于同期的GDP增速。根据经济理论,金融信贷增速比经济增速高出5%,此时经济发展迅速,且波动较小。可见,廊坊市金融信贷供应不稳定,波动较大。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