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4 16:43: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德育的基本属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监管指标简介
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内容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管理层会议通过了加强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方案,即巴塞尔协议Ⅲ,核心内容在于提高全球银行业的最低资本监管标准,主要的变化包括:
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将从现行的2%提高到4.5%。新的一级资本规定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执行。总资本充足率要求在2016年以前仍为8%。增设总额不得低于银行风险资产2.5%的“资本防护缓冲资金”,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之间分阶段执行。此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充足率分别提升至7.0%、8.5%和10.5%。提出0~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区间,由各国根据情况自行安排,未明确具体实施安排。协商确定杠杆率(为一级资本/总资产)为3%,与资本充足率并行使用,两者互为补充。在杠杆率计算方面,适当降低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有条件地允许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规定(而不是美国会计准则)对衍生品实行净额结算,同时考虑未来潜在风险暴露;为观察杠杆率监管的影响,巴塞尔委员会建议按照3%的标准自2011年初开始监控杠杆率的变化,2013年初开始进入过渡期,2015年初银行开始详细披露杠杆率水平和要素,2017年进行最后调整,2018年开始纳入第一支柱框架。
国内监管指标的变化
国内监管部门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及我国金融发展现状,正在酝酿更高标准的监管指标,除对巴塞尔协议Ⅲ最低资本监管标准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外,还增加了有关拨备贷款率和流动性的要求。
新资本充足率。在资本方面,要求最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6%,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8%,总资本充足率达到10%;规定0~4%的超额资本(必要时为0~5%);以及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1%。并且拟从2011年开始实施,系统重要性银行2012年达标,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2016年达标。
拨备贷款率。即拨备/信贷余额比率,这是国内监管部门对拨备覆盖率的改进版,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指标。目前该指标设定为2.5%。
新流动性比率。包括流动性覆盖率与净稳定资金比率,巴塞尔协议Ⅲ未将这两个比率纳入其中,只是表示2011年或2012年开始对其进行监测,真正付诸实施得依监测结果再行确定。
国内监管部门正在考察相关指标实施条件成熟程度及潜在影响,并积极筹划实施,预计实施时间表将早于巴塞尔委员会最终确定时间。根据目前要求,两者比率均不得低于100%。
监管者风险概念的演变
从银行发展史可以看出,银行对风险的理解及管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构成了监管理论发展、政府监管力量逐步加强的源动力,也是监管者的风险概念经历一个逐渐演变,对银行所经营的风险认识经历的一个逐渐深化、扩展、加强的过程。
信用风险被关注
信用风险作为传统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也是在危机后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对西方银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适时出台正反映了这一事件的影响。受债务危机影响,信贷风险给国际银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银行普遍开始注重对信贷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并陆续开发一些模型和工具用于信贷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被提上监管日程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及交易的迅猛增长,市场风险日益突出,巴林银行、大和银行等震惊世界的大案让银行管理者和监管者加大了对市场风险的关注。一些主要的国际大银行开始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测量与资本配置模型,以弥补巴塞尔协议的不足。1996年初,十国集团签署了《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核心内容是银行必须量化市场风险并计算相应的资本要求,自此市场风险进入了监管者的视野。
突出利率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让银行监管者和银行业对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许多金融机构陷入经营困境的主要原因,不再是由信用风险或者市场风险等单一风险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联合造成的。金融危机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综合模型以及操作风险的量化问题。1999年6月3日,巴塞尔银行委员会了关于修改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征求意见稿,对银行风险管理的新方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对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进展给予了肯定,并突出了利率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至2001年巴塞尔协议Ⅱ时,正式将操作风险列入第一支柱,成为其重要内容。
系统性风险、周期性风险和国别风险被列入考察范围
发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仅让人深刻体会到因市场风险而带来的流动性冲击,也直接导致了系统性风险、经济周期风险被高度关注,出台了更高资本要求的巴塞尔协议Ⅲ。国内监管部门基于更为审慎的考虑,提出了拨备贷款率、新流动性比率等,并将其列入指标监测、考核范围;2010年6月银监会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国别风险的关注,做好相应安排,最迟应当于2011年6月1日前达到指引要求。
资本概念的演变
虽然当前银行业对资本的理解愈发愈深入,但对于资本概念本身来说却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整体资本充足到核心资本充足、从单一到多样的过程。
监管资本概念从无到有
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对西方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冲击,也促使银行监管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是上帝”的新理念取代了传统以资产大小为实力象征的观念。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颁布实施的巴塞尔资本协议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1988年巴塞尔协议,即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该协议代表资本概念正式付诸监管实践,它在推进全球银行监管的一致化和可操作行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整体资本充足到核心资本充足
巴塞尔协议以后,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巴塞尔委员会也不断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协议进行一系列补充和完善,使得巴塞尔协议及其相关文件成为影响最为广泛的国际性监管原则之一。因而其资本概念的演变基本代表了国际监管者对其态度的基本变化。
巴塞尔资本协议Ⅰ将监管资本界定为由两部分构成:一级资本,即核心资本;二级资本,也称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
从资本防范风险的角度来看,巴塞尔协议最初提出的资本构成相对宽松。但随着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和风险管控的需要,资本吸收风险损失的实质意义得到进一步强化,监管资本充足率逐步从整体充足向核心资本充足过渡,巴塞尔资本协议Ⅲ表现得尤其明显,从整体要求来看,8%的资本充足率并未改变,但核心资本的内涵及构成发生了较大改变。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强调普通股(含留存收益,下同)应在一级资本中占主导地位,并严格区分普通股、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和二级资本工具,以提高各类资本工具的损失吸收能力。二是统一资本扣减项目,并强调从普通股中扣减,而不是从一级资本或总资本中扣减。三是取消专门用于抵御市场风险的三级资本(原始期限不低于两年的短期次级债券),简化资本结构。
资本概念从单一到多样
从资本的不同角度看,银行资本概念有三个:账面资本、监管资本、经济资本。账面资本是根据会计准则定义的资本,故又称会计资本,一般指银行持股人的永久性资本投入,包括普通股、未分配利润以及各种资本储备等。监管资本是监管部门要求银行持有的最低资本,由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构成。经济资本是从风险防范角度计量的银行资本量,是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资本,其数额多少与银行资产风险评级、风险大小及风险暴露紧密相关。
资本概念从单一监管资本到账面资本、经济资本的演变反映了银行经营及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的提升,也反映了在日趋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商业银行在有限资本与日益增加的风险变量之间的生存窘境。
关于银行风险与资本的有关思考及政策建议
从以上风险内涵和资本概念的演变可以看出,无论是国际监管者还是商业银行经营者,对此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和过程,并付出了很大代价。国内的经济、金融市场化改革尚处于渐进式过程当中。国内监管者通过不断地学习借鉴,将国外相当多的理论、概念进行引进并纳入监管体系中,对于提高国内银行体系的全面抗风险能力和前瞻性风险预警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应该认识到,过于严苛的监管要求和脱离经济、金融发展阶段的监管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发展和创新为代价的。这需要监管者对当前西方主导的监管框架进行选择性借鉴、吸收、引用。对于国内银行经营者来说,在被动接受监管要求、依法合规经营的同时,积极思考当前国内风险内涵的动态变化,主动寻求适用于当前金融生态的适度创新则尤有必要。
充分认识各类风险,全面刻画银行风险轮廓
通常所说的银行风险为巴塞尔委员会划分的类风险,即信用、市场、操作、流动、声誉、法律、国别、战略风险。但从前述风险内涵的演变可以看出,监管者对于银行所应承担的风险类别已大大超出了以上范畴,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对于系统性风险和周期性风险的提出,并纳入监管考核体系内。
全面地审视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是每个银行经营者所必须要考虑和应对的问题。特别对于中小银行来说,随着跨区域经营的开展,监管的持续关注将愈加强化,将监管者所关注的风险及问题纳入关注范围也是必然要求。
从具体业务来看,在总行层面要更加关注行业周期性风险,可从行业角度把握经济周期性风险。加大力度对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政策的前沿性研究,并将分析、研究成果灌输于业务人员,加大对前线营销人员的业务指引作用。
深入分析银行不同资本承担风险的属性,做好资本规划
从巴塞尔委员会所反映的监管思路来看,在总量充足的前提下(即资本充足率至少达到8%),对于银行资本结构的重视超过了对于银行资本总量的关注;对资本抗风险能力的实质关注超过了资本结构的关注,因而资本承担风险的终极能力成为关注的核心。
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对于自身资本的结构及各类资本的充足情况进行分析,特别需要结合银行整体经营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风险状况及监管要求对资本的补充渠道、方式提前做好规划安排。同时,根据新资本协议及国内监管者对中小商业银行资本要求,对现有资本结构及数量进行压力测试,为董事会及管理层决策和制订经营计划提供可靠依据。
对传统业务进行适度创新,提高“风险调整收益/经济资本”比率
近年来,银行业发展迅速,金融机构类别不断增多,数量急剧膨胀,而银行业所提供的产品类别及服务种类并没有同步增加,造成银行间竞争同质化严重。中小商业银行大多在夹缝中求生存,其中少数走上差异化经营之路,较为典型的就是包商银行的微小企业贷款品牌。它有效地实现了风险成本与定价的平衡,打破了商业银行与中小资金需求者之间的“铁幕”。更重要的是,在当前规模受限并且资本有限的背景下,通过分期还款加速资金回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实资金需求与银行可提供信用支持之间的矛盾,也提高了资本的利用率和“风险调整收益/单位资本”比率。
在目前市场条件下,公司业务可借鉴微贷经验,基于贷款条件进行创新。当前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压力较大,为充分、有效利用有限资本资源,适当压缩中长期大额资本占用类授信,或在放款条件上改进还款方式,在目前公司业务仍占相当份额的情况下,利用分期偿还回流本息,对于提高资本周转率,降低授信集中度,改善监管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银行的经营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效益、风险和资本占用情况
评价体系是建立在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前提。一套有效并适用的指标体系必须经过长期的监测和改进才能真正符合银行自身的特点。银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适用和评价的指标重点有所不同,以体现银行发展战略重点和倾向。如在发展初期,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是规模的迅速扩大,这就有必要加大各项规模指标的权重;而到了发展的中期,规模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则需要强调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的平衡,各项指标也应有所体现。
关键词:中医术语,结构类型,语法特点,翻译
中图分类号:N04;H059;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2)05—0019—05
句法结构, 就是通常所说的词组或短语。熙说过:“词和词组成词组,有时也称为句法结构。” 根据词组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朱先生将词组分成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主谓词组、联合词组1。中医术语多为结构严谨、内涵丰富的四字词组,其内部成分间的语法关系复杂。 如“朝食暮吐”,形式上很像由两个状中偏正词组组合成的联合词组,其实不然,此术语采用了倒装的语法结构,其深层结构为“暮吐朝食”。它是述宾词组,“暮吐”为状中词组充当述语,“朝食”为定中词组充当宾语。《汉英中医辞典》的释义是:指早晨吃的东西至黄昏时呕出的症状2。《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名词术语》(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的译文为:vomiting in the evening of food eaten in the morning,译文完整地保存了原文的深层结构蕴含的语义。由此可见,准确理解术语内部成分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是确定中医术语结构类型,忠实再现原文信息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将中医术语进行分类, 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特点入手,探讨中医术语基本结构的翻译。
一中医术语的基本结构类型
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主谓词组、联合词组是大家熟知的汉语词组的基本类型。由于述补词组在中医术语中所占比重很小,笔者拟将中医术语归入以下四种类型:
(一)偏正词组
偏正词组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根据充当中心语的成分的语法特点,可将偏正词组分为定中词组和状中词组。定中词组,其中心语以名词性词语为主, 修饰语作定语修饰、限制中心语。中医术语中最常见的是名词作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定中词组。如:阴阳学说、八纲辨证、命门之火、膀胱湿热等。状中词组的修饰语是状语,充当中心语的一般是谓词性成分,例如动词、形容词、述宾词组等。中医术语中的状中词组具有古汉语的特点,内部结构为状语+述宾词组。如:芳香化浊、苦寒泻火、苦温燥湿、渗淡利湿等。
(二)述宾词组
述宾词组是由述语和宾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为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如:泌别清浊、调和气血、和解表里、清化热痰等。
(三)主谓词组
主谓词组是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词组。主谓词组的内部结构成分之间有陈述与被陈述、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如:阴阳平衡、阴阳调和、阴阳转化、心肾相交等。
(四)联合词组
联合词组是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其间是并列、选择或递进等关系的词组。中医术语中最常见的是并列和递进关系的联合词组。如:阳亡阴竭、表寒里热、清营凉血、清热除湿等。
确定中医术语的基本结构类型,有助于对数目繁多的中医术语分门别类,正确理解每种类型的术语内部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为中医术语的翻译打下基础。
二中医术语基本结构的翻译
中医术语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医学专业术语,鲜明的民族性必然给中医术语打上深深的汉语烙印。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少用显性连接手段,句子各成分间靠隐性连贯、逻辑关系和叙述的事理顺序来间接显示,不用或少用关联词3。中医术语内部各成分之间很少用关联词等显性连接手段,主要依靠语义关系和隐性的逻辑关系相连接。翻译时,译者先要准确地将术语的表层结构转换成深层结构,再用符合英语语法规范、具有英语语言特点的表达方式,将中医术语承载的信息精准地呈现给读者。
(一)中医术语偏正词组的翻译
这类词组中的定中词组和状中词组可分别借助英语名词复合法n+n和n+ving两种形式翻译。
1. 定中词组的翻译
中医术语中定中词组所占比重较大,尤其是名词作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定中词组。名词定语与名词中心语之间存在诸如材料、用途、时间、地点、内容、类别等多种语义关系。名词作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定中词组与英语构词法中名词复合法有契合之处。复合法是英语构词法之一,是把两个或多个词干结合起来构成新词。复合词可以连着写、分开写或用连字符连接。如classroom、green house、honeybee等4。名词复合法有多种组合形式,其中n+n和n+ving两种形式在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中最为常见。
论文摘要:在现代制造环境下,传统成本计算系统的局限以及作业基础成本会计对此的改善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业基础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为此,本文将对成本基础作业会计的理论、计算程序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0 引言
作业基础成本法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九十年代以来率先在先进制造企业应用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以作业为间接费用的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在中国,作业成本法在理论上的研究比较深入,然而在具体应用上尚处于探索阶段。
1 作业成本的核算
1.1 划分作业中心 作业成本系统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在每个作业中心要汇集其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从而计算出该项作业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最后分配给每种产品负担。这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成本计算是将某一个生产部门作为一个成本中心,而作业成本法是将某一项作业作为一个成本中心。
1.2 成本费用汇集和分配的程序
1.2.1 设立作业中心 在进行作业成本核算时,首先应找出成本驱动因素,建立成本中心。由于企业的生产活动较多,发生的费用也较多,若将每一个作业活动的费用都作为作业成本进行分配,虽然比较准确,但却比较复杂。所以,可对作业活动进行分类,划分为若干个作业中心。
1.2.2 将间接费用按作业进行汇集,然后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种产品成本上。应正确确定作业成本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以便将作业成本分配于各种产品的成本上去。在进行成本的分配时,应注意其相关性原则,以某项作业与产品成本的关系为基础进行分配。
2 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作业成本法可以比较好地解决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使成本计算所提供的资料更加准确可靠。不是所有间接费用都可以归属于不同的作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分配。在一般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只适用于由于生产作业所引起的成本费用,而与作业活动关系不大的间接费用则不能采用此方法。从成本的构成来看,在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不但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增大,而且它的构成也大大复杂化了。作业成本计算的优点是能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间接费用的来源,并且提出新的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且通过该系统,找出不能产生价值增值的作业,借以降低成本。作业成本计算以作业为基础,其计算工作贯穿于作业管理的全过程。由此实现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地进行动态反映,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作用,促进作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成本计算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它也实现了成本计算、成本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
3 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运行基础
尽管ABC的优越已是众所周知,但在实务中其成功运用率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大多不是方法本身,而是该方法的运行基础——环境和条件不到位或不合理所致。在未能成功实施ABC的原因调查中位居榜首的是:很多公司过分强调ABC系统的结构及软件设计,而未能对行为和组织因素给予足够的关注。根据调查显示,能否成功实施ABC,关键取决如下几方面:
3.1 明确而一致的系统目标:系统的目标决定着系统的设计及其运行结果,目标不同,系统的结构设计、实施方法及其运行结果均会不同。如果没有明确而一致的系统目标,必将导致不明确甚至混乱的设计和结果。
3.2 最高管理当局的支持:ABC系统的运行涉及面广,并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最高管理当局的支持与否,是ABC系统能否实施的前提。
3.3 与业绩评价和报酬计划对接:变革常常会遭遇抵制。通过提供必要的激励,引导员工支持并参与ABC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并保证依据他们的业绩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奖惩,将有助于系统的推进。
3.4 非会计所有:ABC系统是贯串公司的所有成员的实践运用,而不是仅仅针对并依赖于会计部门。
3.5 培训:对管理阶层及全员进行有关ABC设计、实施及系统有效性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明白其概念并正确评价其优势,有利于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
4 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运行程序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以下简称ABC)是一种基于产品或服务对作业的消耗而导致资源消耗,从而将成本分配至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前提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由作业完成,而对作业的需求所耗用的资源导致了成本。资源被分配给作业,及其后作业被分配给成本对象均基于它们的耗用。一个ABC系统至少应包含三个主要步骤,即:①识别资源成本和作业;②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③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步骤一:识别资源成本和作业 设计ABC系统的第一步即识别资源成本并进行作业分析。资源成本为完成各种作业而发生,大多数资源成本都体现在总分类帐的一级明细帐户中,如材料、物料、采购、材料整理、仓库、办公场地、家具用具、建筑物、设备、公用事业设备、薪金和福利、工程等。作业分析是识别和描述一个组织中所作的工作(作业)。作业分析通常采用从已有的文件和报告中收集数据,并且采用问卷调查、观察、与核心人物直接交谈等形式。作业分解的详略程度则取决于系统的目标。为了便于成本分配和计算,通常将制造过程的作业区分为四类:①单位级作业(unit-level activity):是因每一产品单位而发生的作业。单位级作业发生于完成一个单位产品的每一时间,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运用,部件的插入,每一项检验等均是单位级作业。②批别级作业(batch-level activity):是因每批或每组产品而非每一单位产品而发生的作业。批别作业发生于生产一批产品的每一时间,比如,机器调整、采购订单、生产计划、每一批的检验等都是批别级作业。③产品级作业(product-sustaining activity):是为支撑各不同产品的生产而发生的作业。它通常包括产品设计、部件管理、工程变更指令的发出、紧急事务处理等。④设备级作业(facility-sustaining activity):是在总体上为支撑所有产品生产而发生的作业。它通常包括保安、保险、维修、工厂管理、工厂折旧、支付财产税等。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叶澜)促进生命载体的人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是数学教学最根本的内涵。就此,课堂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启发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学习;启发学生思维的发展, 以及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积极落实主体地位,促使生命得到均衡发展。本人结合《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谈谈如何落实主体地位,促进生命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熟悉的情景具有很大的亲和力,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教学中我运用故事巧妙地导入新课,既新颖有趣,又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课件出示:熊妈妈有一块饼,它想把这块饼平均分给自己的三个孩子。老大说:“我只要一块。”老二说:“我想要两块。”老三说:“我要三块。”熊妈妈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同学们,你们知道熊妈妈是怎样满足了每只小熊的要求,又做到公平合理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故事里有没有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谁来说说故事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熊妈妈是怎样分饼的?”“把饼平均分成三块,给老大一块。”“把其中一块饼再平均分成两块给老二。”……学生学习气氛活跃,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了,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的学习活动兴趣盎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现在的学生已不是被动接收者,他们已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这样的生活化教学,课堂更具生命活力。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课堂教学应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拓宽成功的渠道,让他们有着丰富的体验。教学时我提供材料,先让学生自己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再让学生自主探索这三个分数的大小。“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张纸条大小是不是相等?”“相等”“也就说‘单位1’相同,涂色部分的长度怎样?”“相等”“那么就说明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解决了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探究。
三、讨论交流,发现规律
学生根据“自学思考题”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同学们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我们知道,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却相等,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思考题’分小组讨论学习。”学生的思维在跳跃着,“从左往右看,分子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从右往左看,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刚才同学们发现的这两条规律,谁能把这两条规律全面完整地总结成一条?”“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不对,不对,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还要0除外,分数的大小才会不变。”“为什么”“因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0,则分数成为,而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又因为在除法里0不能作除数,所以0要除外”……
[课后反思]
1.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儿童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好胜,自控能力差,激发兴趣就更为重要了。因此,教学中我运用故事巧妙地导入新课,既新颖有趣,又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2.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交流讨论。本课学习第一环节是操作观察,让学生动手折纸条,观察比较涂色部分,得出。第二个环节就是以学生的直观感知为基础,探索几个分数形变值不变这一现象的内在规律,探索中学生伴随着观察比较会有一系列思维活动,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把思维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让学生从中真正领悟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第三环节为抽象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前面实践活动做铺垫,以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为基础,运用迁移的方法,让学生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本节课基础知识教学扎实,学生深刻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突破教学的难点。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属性;创业教育
一、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我国已进入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特别是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全球已形成以美国为首的针对中国大陆纺织品的同盟,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已从发达国家扩大到发展中国家,产品从纺织品扩大到电子、五金和机电产品。截至2009年11月底中国遭受的反倾销反补贴“两反两保”案子是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最多的一次。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压力越来越大,因此,目前的出口高速增长难以维持,由此波及这些行业的就业,进而影响这些人才需求大户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人民币升值对纺织、服装制鞋、玩具、家电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带来不利影响,这些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关联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
2.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需要。我国目前已经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就业高峰,并且这次高峰在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对于本科生来说,由于许多学校纷纷扩招或增设,导致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创业教育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又有创业实践的信心和能力。
二、对大学生群体创业的属性认识
推进创业教育,必须对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特质有所研究,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推进创业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首先,大学生的学历层次高,思维活跃,这是大学生创业最大的天然优势。比如大学生具有相当的理性,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团队,当然也存在先天的不足;比如没有商业或行业的经验,执行能力较差、过于乐观等。在市场竞争中,“大学生创业”和“非大学生创业”是没有区别,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会因为大学生的身份就对其眷顾。
其次,大学生创业要依赖于自身的人力资本,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形成一些专利或成果,认识到能真正带来经济效益的机会,正是企业家式的人力资本,不是一项产品或技术,代表了学生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是,现在的创业基本上属于团队创业,文科,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与工科学生创业不同,他们没有技术背景。从现有的成功例子来看,文科学生创业始于擅长熟悉的领域,适合选择边际创新的项目,集中在“小而特”、“小而专”、“小而精”的方向上初创起家,例如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智力服务,电子商务,连锁加盟,创新性商店等,他们与不同学科背景的合作伙伴实行团队创业,在合作中弥补单个个体创业所具有的劣势。
再次,对于资金问题,提倡“适度资本创业”。大学生创业如同其它的新企业一样,会面临资源禀赋上的限制,阻碍了新企业从外部融资,这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障碍。解决办法之一是通过朋友、家庭的自我融资,以“适度资本创业”。大学生的身份本身有良好的信誉,它构成了创业者最有利的“无形”资产。
最后,大学生创业经历了激情回归理性的过程。最初由全国创业大赛所激发的创业热很快沉静,大学生更多的以参加创业大赛等形式进行沙盘模拟。高校也重视以创业大赛为载体积极拓展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力的渠道,开辟提高学生创业技能的平台,搭建展示学生创业风采的舞台。表面上创业计划大赛的开展,对于进一步培养广大青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但是,进一步来说,参加创业大赛的学生仍然偏少。有些学校开始探索新的实践模式,例如鼓励学生成立虚拟企业,模拟企业的运营。
三、实施创业教育面临的困难
根据南开大学2009年在国内28所高校进行的调查,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缺乏有创业经验的师资。在国外,教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但在我国,即便在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中,授课教师也多是只具备学校工作背景,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创业指导能力不高。
二是目前的教育体制不适合创业。大部分高校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利于创业教育开展的制度环境和氛围,基本上还处在一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认识阶段。
三是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由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各级院校为了保证教学的基本条件,只能千方百计自筹资金弥补财政投入缺口。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实施创业教育的平台、项目等硬件建设方面的经费就更为捉襟见肘。不仅财政性投入和学校自筹经费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十分有限,而且社会投入也因创业教育的回报存在长周期性和不确定性而积极性不高。
其它诸如缺乏教材、创业教育观念不统一、社会文化环境等都是制约创业教育的因素,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创业教育的内在动力不足。
四、实施创业教育的思路和建议
(一)理清概念并明确创业教育理念
概念是理论的内核。准确地把握创业和创业教育的内涵,对于构建创业教育理论体系进而指导创业实践十分重要。当前对创业教育在认识上的分歧主要源于对创业的不同理解。创业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是指经济意义上的创办实业;广义的创业泛指在各个领域开创事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创业教育实质上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开拓能力,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成为开拓创业人才的教育。高校培养创业人才实际上也是一个树立新教育理念的问题:
首先,要树立创业教育对每个学生都有价值的理念。无论学习什么专业,每个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都需要有创业素质,都需要接受创业教育。
其次,开展创业教育就要促成一部分学生创业成功,要树立培养企业家的理念。
再次,开展创业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业潜能,使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业,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最后,在教育方式上,要突出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实践的结合,体验创业,实践创业,要树立实践第一的理念。实施创业教育不只是局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组织方式的调整,而且是涉及到总体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等诸多深层次变革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明确创业教育理念,从整体着眼,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水平。
(二)科学构建创业教育内容体系
科学构建创业教育内容体系旨在形成一个适合学生的创业意识启发――创业知识学习――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实践训练的课程体系,实现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心理和创业道德的系统化、科学化培养。创业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学科课程,如《创业管理》等。
(2)创业体验活动,如创业论坛、创业设计大赛、企业家报告、参观企业、商业计划等活动。
(3)创业实践活动,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创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同时使他们得到创业心理和道德的锻炼和养成。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一方面通过充分利用校内创业园实践基地,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自主开办公司,实现校内创业,真正认识企业如何生存及盈利,检验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日常工作安排,掌握财务预算与成本控制的方法;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校外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学生进入现场,深入岗位,感受创业氛围,增长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
(三)完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创业教育的实施必须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支撑平台。学校领导应当成为创业教育的决策者和组织者,支持相关政策的制定,创立大学生创业园区,成立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全校学生创业教育的组织协调与策划指导工作。同时,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和就业办等各个相关部门都要围绕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合力构建科学合理、运转协调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因此,首先学校应鼓励专业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鼓励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或者到创业企业兼职;其次选派国贸专业教师接受专门的创业教育培训,如尽早参与到全国青联从国际劳工组织引入的KAB项目中或者参加社会上得到认可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回来后进行创业教育的案例示范教学或研讨会,与其他教师交流创业教育经验,从而使更多教师利学生从这个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项目中获益;再次利用社会资源,将师资从外贸企业及相关企业请近来,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授或者客座教师。结合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介绍创业知识和经验,传授创业技能,也可与教师一起合作从事创业教育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常建坤,李时椿,美国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N].光明日报,2005-12-28。
[2]赖德胜,李长安,完善创业教育体系,迎接创业[J].求是,2009(14)。
关键词:会计信息;本质属性;认识
一、简述会计信息本质属性的代表性观点
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问题是会计研究的基础,会计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会计与信息有着天然的联系,会计信息本质属性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然而至今依然观点不一。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理论都是基于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并偏重于需求,但无论公共物品理论还是私人物品观点在某种情况下都不能很好地解释会计信息在各种情形下表现出来的特性或现象,不能在真正意义上解决或诠释会计信息所表现的特征或现象。会计信息的基本属性问题,亦即被广为认可的所谓的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依然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我们需要从本质上认清会计信息属性的真正面孔,会计信息严格地说并不具备产权的属性,只是一种中性的物品,所说的私人物品或公共物品都是会计信息被运用后的两种外在表现,而这两种表现都是在成本效益的原则下呈现出来的,并且是在成本效益原则下的两种表现形式。
二、解析会计信息属性与信息的关系
信息是会计存在的主要内容,会计报告是信息的一种载体方式,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信息是能够传递、传播、被人或物所感知的信号,这种感知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来正效益或者是负效益。美国会计学会认为,会计是对经济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和表述的过程,以便于信息使用者能够做出判断和决策。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定义为,会计作为一项服务活动,其功能是就一个经济个体主要财务方面提供量化的信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以及在不同的备选方案中做出最终的选择。从这两个定义中都能够发现,无论会计如何定义都与信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会计的作用就是提供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被逐步运用到经济领域,当信息被运用到经济社会领域后,并以会计报告为载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之后,被冠之于一个专有名称,即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来源于信息,具有信息的基本特征。从结绳记忆到现代的会计电算化,都是为了传递着某种信息,可以说会计的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信息的气息。会计信息是会计概念与信息概念的交集,会计信息是一种反映主体价值运动的经济信息,是对经济事项的说明,会计信息的基本形式是数据及定义,是会计数据被加工或者处理后的会计数据解释,是经济和包括社会活动在内的过程中的会计运用。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不断进步,会计信息的作用也日益突现,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通过会计信息系统,采取特定的会计核算模式、程序和方法,对取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分类计算,通常以货币形式编制成财务报告或者其他资料,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会计信息是以会计报告为载体,以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会计理论中一个基本范围。
三、会计信息属性剖析
1.会计信息向多元使用者的历史转变。我们认为的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商品形式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在商品经济的早期阶段信息不可能作为独立形态的商品进入流通,而且也发挥不了商品的作用,所以会计信息原本没有商品的本质属性。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产生了会计信息的产权界定,这种产权界定具有无意识的社会属性,认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责任归属管理当局。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的依存性决定了以管理当局利益集团为主体,而实质的产权所有人是股东和债权人,这要求管理当局要报告内部的管理业绩和经营状况。这一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会计信息的直接使用者就是所有者与债权人,会计信息的使用人非常清晰,因此企业的经营者的报告目标非常明确,报告也较为简单,相对来说提供报告的成本也就低;第二阶段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扩展到利益相关的第三人,因此提供经营状况的目标人相对较为明确;第三阶段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完全转向多元化,这就使得会计信息提供者的目标对象变得模糊、不明确,并且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目的各不相同,那么对会计信息的要求重点也就不同。这时对于管理经营团体的会计信息提供者,面对的是复杂的信息需求方,也就提高了会计信息提供的成本。 转贴于
2.会计信息需求状态本身具有多层次性。信息需求是信息消费者消费信息产品与服务的需要与能力,会计信息需求具备信息需求的潜在性、有效性、相关性三个特点,因此会计信息需求就分为三个层次:潜在的需求状态;被唤起的需求状态;被认识到的需求状态。
3.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阶层性。1973年10月,AICPA财务会计研究小组报告一共提到了12个目标,把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分成了5个层次,可以看出信息提供者不能满足各阶层的信息需求者,针对性已经模糊。会计信息需求以上特征的多元化、状态多层次、使用者多层次性,使得会计信息使用对象不明确。在会计信息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会计信息提供者以什么为提供原则,给他们带来了难题,也为会计信息的提供有了选择披露内容的自由空间,也产生了会计信息的披露超载或不足。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者,由于会计信息的提供是面对不同的需求者,再由于不同会计信息的需求者目标不同,因此会计信息需求者需要甄别会计信息,在甄别会计信息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成本。
四、结语
在理性的条件下,会计信息被冠之以利用的属性之后,便产生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表象,是现有产权制度安排下的产物,当把所有的限定和障碍都剥离之后,会计信息的物质性就会显而易见,是被假定某一方所拥有而产生的结果。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那么就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表现,而其中之现象,会计信息的提供是在被贯之以有用性之后的事情,无论如何选择会计信息的参照物,只要投入的成本小于或等于所带来的效益,会计信息就会被提供,这种参照物可能是投资人、债权人、受托人或管理者等诸多与之相关的对象。所有的过程是一个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不断博弈,因此不能仅仅孤立的把会计信息看作是公共物品或私人物品,所有的结果都是在一定的参照物之下的以成本效益为原则的选择,因此应以成本效益原则确立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特征。
参考文献
[1] 郭道扬.会计史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 葛家澍,裘宗舜.会计信息丛书——会计热点问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关键词:小学语文;板书设计;基本要求;形式美
板书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浓缩课堂内容、概括知识体系的重要作用,是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的良性载体,因此,小学语文板书的设计不仅是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对课文的学习重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小学语文板书要想兼顾概括性、辅、启发性的特点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突出课文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的主要教育内容,因此,板书的设计书写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分析整理出层次分明的条理,同时通过板书的设计体现出课堂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以及艺术特点。
2.重视文体
根据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板书的设计要根据文章的文体进行具体的设计选择,如,叙事的文章要从故事情节进行设计,议论文要从论证进行设计,而诗歌或者戏剧则要从意境和矛盾冲突上进行设计,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够合理发挥板书的作用。
3.设计规范
板书作为学生与老师进行沟通的有效载体,它的规范性也影响了学生的书写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板书的设计要注意规范,不能有错别字的出现,同时语言逻辑要符合语言的要求,即使是在板书的构图上也要符合审美的习惯,不能过分随意。
二、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的形式美
1.整体美
好的板书在整体上观看不仅要思路清晰,让一看就知道哪些是课堂重点,哪些需要重点记忆,同时板书的书写格式、书写位置也要符合构图的艺术。
2.图形美
好的板书要像一幅画一样,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在板书的设计过程中要重视板书机构的图形美,利用文字、符号、图形等形式将书本上的内容形象化,在板书中融入老师的审美情趣,通过直观形象、造型优美的板书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色彩美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索图形与几何的相关问题。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因为在探究过程中的实践能力能体现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理解。研究图形与几何可以增强小学生对空间的感知能力。
一、活动研究的背景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活动中总是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在“图形与几何”学习中因为几何图形不能直接动手操作,再加上小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有局限性,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简单的问题不能解决,更何况难题了。这样的死循环给教学带来了阻碍。长此以往,学生不能在解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觉得学习数学没用,就会导致小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都不喜欢枯燥乏味的知识。几何中的大部分知识正好是乏味的,比如,旋转、平移求角的度数等。学习兴趣不高,自然只能被动学习,做不了学习的主人。小学阶段正好是打好“图形与几何”基本知识的重要阶段。所以加强“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有利于小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智力的提高。小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带动手、脑、眼多个感官一起分析图形,理解核心概念,自主获得知识,自主解决问题,才能在空间观念上有更多发现。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空间概念,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演算和推理,才能使小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更好发展。
二、加强“图形与几何”概念的途径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数学活动的心理需求
玩是小学生的最大爱好,因为在玩耍中小学生会感受到快乐。所以我们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该加入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生活中的图形。比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给孩子准备与几何贴近的生活物品。例如,在学习正方体和球体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盒牛奶和一个篮球。学生看到牛奶和篮球就会想:是要进行篮球比赛,牛奶是奖品吗?球、牛奶已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教师顺便可以进行分组传球比赛。教师要利用生活物品让学生感受到几何是随处可见的,并不是陌生的。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让学生觉得学习几何不困难。
2.紧密联系生活经验,积累数学思维经验
要想让学生学好几何,学好图形,就必须让这些数学问题贴近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那些图形就在生活中。把数学问题引入小学生的生活中才能有利于小学生主动解决数学问题。这样解决过一次,就能有所理解去掌握几何概念,等在生活中再次遇到的时候便可以将发现的几何问题数学化,并且解决它。只要将数学几何问题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在思考中解决问题。经验的积累也表示数学方法的积累。
在教学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中,教师也应该引入丰富的图像和物体来增强学生对图形的敏感度,能够将图形和生活灵活联系,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变化特征,又能丰富“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活动的经验。
3.运用数学实验教学,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时候,不能仅仅是老师讲课,还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数学训练能将几何知识具体化。在自己动手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再是纸上谈兵。老师也可以组织数学实验,因为学生在实验中亲自操作会更加直观掌握实验步骤,能够自主尝试新的实验。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的时候,先提出一个问题:三角形的内角总和是多少度,然后让学生猜想。学生可以自己用尺子测量每个角的度数,然后相加。还有的学生画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把每个角剪下来拼凑在一起,发现三个角加起来就是一个平角的度数。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不仅使学生获得三角形内角和的直观感受,还给他们树立了“图形与几何”领域动手学习的基本意识,积累了基本的活动经验。
4.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为今后应用做准备
小学生的活动经验都是自己在活动中积累的。通过一定的活动,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能力有所提高。实验过后学生也要学会总结,让学生把知识变为自己的,形成自己的经验,因为人都会健忘,总结了以后图形的概念才能一直刻在学生脑海里。这样就给学生树立了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的意识,更让他们及时地做经验总结,为后面学习中合理运用这些经验,探索到新的知识做准备。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活动经验是需要在长期实践中获得的,一次或者两次根本没有什么作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小数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将它作为一个长远的目标,进行长期积累。教师也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几何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