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4 16:43: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业农村发展变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的发展变化时刻受着农业科技的影响,探讨农业科技发展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就显得很重要。在这方面,国内的学者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比较有意义的研究成果,肯定了农业发展进程中科技因素的重要性。目前的研究方法更多集中在农业科技的评价、测度,也通过建立相关指标来探究农业科技的发展情况,目前比较常用的评价农业科技发展情况方法有测算贡献率的比较法、单一指标评价法以及总体评价方法,这些方法能比较全面的衡量某一时期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刘明、王克林提出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测度的支撑技术———多指标综合测度法的优化方案,来实现对农业现代化进程时空上动态特征的量化分析。卢亚丽、傅新红提出了区域农业科技进步测度模型的设计的依据和应该遵循的原则,并构造了一个测度模型。以上研究仅从测度和评价的角度对农业科技的发展变化进行了研究,为了能更深入的研究农业科技的发展变化情况,本文将以系统思想为研究基础,结合灰色系统理论来探讨农业科技系统的发展变化状况。
2基于灰关联熵的农业科技系统演化方向判别模型
2.1农业科技系统的有序性分析
由于农业科技时刻都在发展进步中,因此整个农业科技系统充满随机和不确定性,在对农业科技系统分析的时候,把其看作是一类灰色系统,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原理,来做定量描述分析,揭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和合理阈值之间的关联程度,获得的关联系数越大,就表示系统的有序性越强,所以计算性越强。但由于农业科技系统的多目标性,所获得的关联系数也比较多,不能很好的反映农业科技系统整体的变化规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这种关联系数的变化规律用熵来表述,通过不同时段系统熵的变化来对其演化方向进行判别。
2.2农业科技系统的灰色关联熵
(1)有关的模型。农业科技系统演化发展的灰色关联系数:设时间序列为xi=(xi(1),xi(2),…,xi(m)),xi(m)表示在第m年第i个指标的数值。首先:要获得每个数列的初值像,令X′i=Xi/xi(1)=(x′i(1),x′i(2),…,x′i(m)),i=1,2,…,n。第二步:获得序列差的值。有Δi(k)=|x′o(k)-x′i(k)|,Δi=(Δi(1),Δi(2),…,Δi(m)),i=1,2,…,n。第三步,来求两极的最大差与最小差。因此,记M=maximaxkΔi(k),m=miniminkΔi(k)。最后,获得所需要的关联系数γoi(k)=m+ζMΔi(k)+ζM,ζ∈(0,1),i=1,2,…,n;k=1,2,…,m。(1)按照信息熵的概念做如下定义:定义1:设数列X=(x1,x2,…,xn),xi≥0,且xi=1,称函数nxilogxi为序列X的灰熵,xi为属性信息。定义2:设X为比较列,Y为参考列,Rj={ζ(x(k),y(k))}k=1,2,…,n,则映射Map:RjPj,Pi=ζ(x(i),y(i))/nζ(x(i),y(i)),PiPj,i=1,2,…,n为灰色关联系数分布映射,映射值称为分布的密度值。根据灰熵定义,以及灰关联分布映射,灰关联熵可以表示为:S(t)=-ni=1PilogPi(2)式中S(t)为农业科技系统在第t时段的灰色关联熵,它表示此时刻农业科技系统的状态,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相应熵值也就发生变化。由于农业科技系统耗散性的特点,系统能量不会消失,与外界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总熵有增有减,由熵的有序度联系可知,农业科技系统的演变方向即可良性化,也可恶性化,这取决于系统熵的变化机制。为此,可以借助熵的变化理论建立农业科技系统演化方向的判别模型,作为检验和判断系统演变规律的方法。ΔS=S(m)-S(n)(3)其中,S(m)为系统在m时点的熵值,S(n)为系统在n时点的熵值,而两者之差即为两个时间段下农业科技系统与外界发生能量和物质交换所引起的熵变,根据熵变值ΔS的大小,即可判断农业科技系统演化过程中所处的状态以及演化的方向:当ΔS>0时,系统出现了熵增,系统无序状态增大,此时系统的演化循环处于恶性。当ΔS<0时,系统出现了熵减,系统有序度状态增强,此时系统的循环演化处于良性,并且此时系统最稳定。当ΔS=0时,表明系统在某段时间间隔内熵无变化,此时系统状态和初始状态一致。
3实证研究
为了能更清楚的认识农业科技系统演化发展的状况,就有必要通过实证分析来论证。由于农业科学技术一直在发展更新,因此整个农业科技系统的演化也在不断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很多方面可以体现出来,为了论证的方便,本文选取两个大的类别:农业机械技术和农业生物化学技术。能表征这两方面技术发展水平的指标比较多,为了能较全面的反映农业科技演化的情况,本文从众多的指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同时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指标的选取必须尽量全面、完整,而且所选取的指标能根据不同的要求来考查。(2)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和典型性的指标,对于表征的含义相同、相近或者具有较大关联性的指标不予考虑,所选取的指标尽可能的含有更多的信息量,以此来反映问题的不同方面。(3)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能反映某一时期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并且能有明确的含义,更易于量化分析和评价。根据以上几点的要求,本文选取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生物化学化这四个方面来反映农业科技在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具体而言,这四个方面分别指的是指的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和农药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本文参考《河南省统计年鉴》(2001-2009年)获得相关数据见表1。利用表征农业技术发展程度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的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有效灌溉面积这五个指标作为比较数列Xi={Xi(t),t}=1,2,…9,i=1,2,3,4,5,取农业总产值作为参考列X0={X0(t),t=1,2,…,9},计算X1,X2,X3,X4,X5与X0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由此得出X0与X1,X2,X3,X4,X5间的关联度为:γ01=0.7081,γ02=0.6332,γ03=0.6698,γ04=0.7644,γ05=0.6358。根据灰色关联熵的相关理论可知,在系统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表征农业科技系统某一时期发展水平的值与某一合理阈值的关联系数越大,则演化过程中系统的有序性就越强。根据所获得的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农业电气化和农业化学化的发展相对于其他方面呈现出较强的有序性,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中的有序性最弱。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电力、农药化肥、机械设备必不可少,由于河南人口众多,农业的发展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不能实现。由于近几年政府一直加大农村电网的改造,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有助于农业科技的发展。通过改善化肥的效用和农药的功效,可以不断的增加农业的产值。由于河南省人口众多,加上不同地区的地貌差异比较大,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就要比平原地区难很多,个体农业耕种都会影响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效率,进而就会影响对农业科技系统的演化进程。另外,国家政策、农业发展资金、劳动力素质以及气候等的原因,都会对农业科技系统的演化发展有影响。为更进一步了解农业科技系统演化的情况如何,本文根据熵变理论,把上述时间分为几个时间段,求其不同时间段的灰关联熵,以此来判定农业科技系统的演化方向。根据熵的变化理论,经过计算得出以上的灰关联熵值,可以看出,所选取的五个反映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指标,随着时间的发展,熵值都呈递减趋势,也反映了农业科技系统的演化发展是良性的。如果将三个时间段的数据相加可以得到s1=6.8122,s2=4.4978,s3=3.3204,可以看到熵值总体也在递减,农业科技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的演化发展过程中,也表明系统的功能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农业的发展变化时刻受着农业科技的影响,探讨农业科技发展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就显得很重要。在这方面,国内的学者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比较有意义的研究成果,肯定了农业发展进程中科技因素的重要性。目前的研究方法更多集中在农业科技的评价、测度,也通过建立相关指标来探究农业科技的发展情况,目前比较常用的评价农业科技发展情况方法有测算贡献率的比较法、单一指标评价法以及总体评价方法,这些方法能比较全面的衡量某一时期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刘明、王克林提出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测度的支撑技术———多指标综合测度法的优化方案,来实现对农业现代化进程时空上动态特征的量化分析。卢亚丽、傅新红提出了区域农业科技进步测度模型的设计的依据和应该遵循的原则,并构造了一个测度模型。以上研究仅从测度和评价的角度对农业科技的发展变化进行了研究,为了能更深入的研究农业科技的发展变化情况,本文将以系统思想为研究基础,结合灰色系统理论来探讨农业科技系统的发展变化状况。
2基于灰关联熵的农业科技系统演化方向判别模型
2.1农业科技系统的有序性分析
由于农业科技时刻都在发展进步中,因此整个农业科技系统充满随机和不确定性,在对农业科技系统分析的时候,把其看作是一类灰色系统,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原理,来做定量描述分析,揭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和合理阈值之间的关联程度,获得的关联系数越大,就表示系统的有序性越强,所以计算性越强。但由于农业科技系统的多目标性,所获得的关联系数也比较多,不能很好的反映农业科技系统整体的变化规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这种关联系数的变化规律用熵来表述,通过不同时段系统熵的变化来对其演化方向进行判别。
2.2农业科技系统的灰色关联熵
(1)有关的模型。农业科技系统演化发展的灰色关联系数:设时间序列为xi=(xi(1),xi(2),…,xi(m)),xi(m)表示在第m年第i个指标的数值。首先:要获得每个数列的初值像,令X′i=Xi/xi(1)=(x′i(1),x′i(2),…,x′i(m)),i=1,2,…,n。第二步:获得序列差的值。有Δi(k)=|x′o(k)-x′i(k)|,Δi=(Δi(1),Δi(2),…,Δi(m)),i=1,2,…,n。第三步,来求两极的最大差与最小差。因此,记M=maximaxkΔi(k),m=miniminkΔi(k)。最后,获得所需要的关联系数γoi(k)=m+ζMΔi(k)+ζM,ζ∈(0,1),i=1,2,…,n;k=1,2,…,m。(1)按照信息熵的概念做如下定义:定义1:设数列X=(x1,x2,…,xn),xi≥0,且xi=1,称函数nxilogxi为序列X的灰熵,xi为属性信息。定义2:设X为比较列,Y为参考列,Rj={ζ(x(k),y(k))}k=1,2,…,n,则映射Map:RjPj,Pi=ζ(x(i),y(i))/nζ(x(i),y(i)),PiPj,i=1,2,…,n为灰色关联系数分布映射,映射值称为分布的密度值。根据灰熵定义,以及灰关联分布映射,灰关联熵可以表示为:S(t)=-ni=1PilogPi(2)式中S(t)为农业科技系统在第t时段的灰色关联熵,它表示此时刻农业科技系统的状态,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相应熵值也就发生变化。由于农业科技系统耗散性的特点,系统能量不会消失,与外界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总熵有增有减,由熵的有序度联系可知,农业科技系统的演变方向即可良性化,也可恶性化,这取决于系统熵的变化机制。为此,可以借助熵的变化理论建立农业科技系统演化方向的判别模型,作为检验和判断系统演变规律的方法。ΔS=S(m)-S(n)(3)其中,S(m)为系统在m时点的熵值,S(n)为系统在n时点的熵值,而两者之差即为两个时间段下农业科技系统与外界发生能量和物质交换所引起的熵变,根据熵变值ΔS的大小,即可判断农业科技系统演化过程中所处的状态以及演化的方向:当ΔS>0时,系统出现了熵增,系统无序状态增大,此时系统的演化循环处于恶性。当ΔS<0时,系统出现了熵减,系统有序度状态增强,此时系统的循环演化处于良性,并且此时系统最稳定。当ΔS=0时,表明系统在某段时间间隔内熵无变化,此时系统状态和初始状态一致。
3实证研究
为了能更清楚的认识农业科技系统演化发展的状况,就有必要通过实证分析来论证。由于农业科学技术一直在发展更新,因此整个农业科技系统的演化也在不断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很多方面可以体现出来,为了论证的方便,本文选取两个大的类别:农业机械技术和农业生物化学技术。能表征这两方面技术发展水平的指标比较多,为了能较全面的反映农业科技演化的情况,本文从众多的指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同时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指标的选取必须尽量全面、完整,而且所选取的指标能根据不同的要求来考查。(2)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和典型性的指标,对于表征的含义相同、相近或者具有较大关联性的指标不予考虑,所选取的指标尽可能的含有更多的信息量,以此来反映问题的不同方面。(3)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能反映某一时期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并且能有明确的含义,更易于量化分析和评价。根据以上几点的要求,本文选取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生物化学化这四个方面来反映农业科技在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具体而言,这四个方面分别指的是指的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和农药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本文参考《河南省统计年鉴》(2001-2009年)获得相关数据见表1。利用表征农业技术发展程度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的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有效灌溉面积这五个指标作为比较数列Xi={Xi(t),t}=1,2,…9,i=1,2,3,4,5,取农业总产值作为参考列X0={X0(t),t=1,2,…,9},计算X1,X2,X3,X4,X5与X0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由此得出X0与X1,X2,X3,X4,X5间的关联度为:γ01=0.7081,γ02=0.6332,γ03=0.6698,γ04=0.7644,γ05=0.6358。根据灰色关联熵的相关理论可知,在系统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表征农业科技系统某一时期发展水平的值与某一合理阈值的关联系数越大,则演化过程中系统的有序性就越强。根据所获得的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农业电气化和农业化学化的发展相对于其他方面呈现出较强的有序性,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中的有序性最弱。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电力、农药化肥、机械设备必不可少,由于河南人口众多,农业的发展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不能实现。由于近几年政府一直加大农村电网的改造,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有助于农业科技的发展。通过改善化肥的效用和农药的功效,可以不断的增加农业的产值。由于河南省人口众多,加上不同地区的地貌差异比较大,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就要比平原地区难很多,个体农业耕种都会影响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效率,进而就会影响对农业科技系统的演化进程。另外,国家政策、农业发展资金、劳动力素质以及气候等的原因,都会对农业科技系统的演化发展有影响。为更进一步了解农业科技系统演化的情况如何,本文根据熵变理论,把上述时间分为几个时间段,求其不同时间段的灰关联熵,以此来判定农业科技系统的演化方向。由此得出以下的灰色关联熵:s=r0i(1)×log(r0i(1)3t=1r0i(t))+r0i(2)log(r0i(2)3t=1r0i(t))+r0i(3)log(r0i(3)3t=1r0i(t)烄烆烌烎),i=1,2,…,5。根据表1中的数据,分别求得2001-2003年、2004-2006年、2007-2009这三个时间段中X1,X2,X3,X4,X5与X0的灰关联熵s1和s2,s3见表3。根据熵的变化理论,经过计算得出以上的灰关联熵值,可以看出,所选取的五个反映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指标,随着时间的发展,熵值都呈递减趋势,也反映了农业科技系统的演化发展是良性的。如果将三个时间段的数据相加可以得到s1=6.8122,s2=4.4978,s3=3.3204,可以看到熵值总体也在递减,农业科技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的演化发展过程中,也表明系统的功能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作者:张虎 刘嘉 单位: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涉农科研工作
清华大学十分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发挥服务社会职能,积极参与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课题研究。围绕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各方面问题,近年来,学校20多个院系承接了近百个涉农科研项目。在农业生产方面,开展了提高农村奶牛养殖业水平、推进乳业发展战略研究,改良棉花纤维强度的转基因工程研究等工作;在村镇建设方面,开展了北京市门头沟区万佛堂村新农村规划、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新农村规划等工作;在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开展了农村沼气运行管理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研究、促进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综合发展应用等工作;在政策法规和社会保障方面,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保障研究、农村纠纷解决与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变化以及农村法律服务问题研究等工作。中心致力于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如内蒙古、宁夏、吉林、山西等省份基本不能种植任何作物的盐碱荒漠地区,利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等方法对其进行生态修复与改良,为国家严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改良后的土壤和荒漠上常态性种植的植被和农作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达到减缓温室效应和和调节气候变化的效果。而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是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正大集团的支持下,依托公管学院成立的。研究院旨在开展中国“三农”问题的高水平研究,培养服务于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开展具体的农业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清华大学也积极通过推动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等的跨院系科研合作平台的建设,深化科研合作体制和机制改革,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服务于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动中国“三农”问题的高水平研究。
思考与建议
目前,高等学校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方面所采取的各类模式,都是在与地方政府、农民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探索得出的有效途径,非常具有借鉴意义。但现有服务模式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第一,目前高校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多以“点”服务为主,一般由高校个体自发性组织开展,服务区域也比较分散,服务项目之间的互补性和互动性不强,难以形成辐射效应;第二,周期较短,由于很多项目是间接式独立进行,相关的持续性配套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第三,服务主体和服务内容多以涉农高校和农业科技为主,综合性高校的参与以及关乎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法律法规及保障体系等类服务较少。这些服务模式都需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才能满足我国农村新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求。未来一段时期,在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平方面,高等学校可在已有基础上加强如下几点工作:第一,内部资源整合,将学校、农村和农业项目研究领域的学科资源进行集中和融合,梳理出若干能够“打包”的服务模块;第二,制定长期服务规划,要结合自身的服务资源,针对服务的农村区域,规划不同层次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不单要有具体的项目,也要有宏观和战略层次的研究;第三,条件成熟时,可探索联合地方及企业,共同建设服务农村发展的跨校、跨区域的资源整合和共享平台。以区域创新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探索机制体制改革和服务模式创新,通过多学科集成、政产学研融合的方式,为农村发展提供可持续的长期服务。
一、农业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率低下,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造成我国农村投资比重小、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局面主要是受国家长期在资源配置上的倾斜政策所影响,才使得我国的农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家庭式的、自给自足的发展状况,这样不仅造成农业协作程度低、技术落后、生产率低下,还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此外,农民的耕作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受国家农业的土地所有权的影响。例如,占用农民耕地用于城市化建设时,不能给与农民足够的赔偿,这就使得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挫伤了,从而流失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二)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低,技术含量总体比较低,缺乏竞争力
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比重大,是一种典型的劳动力无限供给式经济方式,农村劳动力不可能全用于仅有的可耕地上。然而,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例如,一些乡镇企业通常是面向农村生产初级工业制品。但因人力资源的缺乏,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合理安排,造成乡镇企业的生产空间不大,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得不到稳定的发展,从而就无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阻
在我国,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将一部分劳动力吸引到农村工业,但这样的方式农业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另外一种途径就是通过进城务工,但因人力资源不够使得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渠道受到严重限制,加上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也受到我国城乡户籍制度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产生了“资本深化”的局面,逐渐呈现资本替代劳动力的趋势。
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的对策
(一)从政府管理、政策规划的层面入手
在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时要从政府管理、政策规划着手,并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使得农村新经济结构得到不断完善,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农业经济领域的资金投入,通过财政制度的改革以使得资金管理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得农业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还要将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作适当调整,降低其标准,并将商业银行积极引导进入农村,以便于农村开展金融服务;将农村信用社改革作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探索适合当地农村发展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要积极支持和推动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使其逐步形成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相结合的局面。
(二)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要将科技发展作为农业发展的方向,使农业科技成果在依靠最经济快捷的方式下,在农业经济产品上可以体现出来,使得农副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有所增加,并将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的运行环境进行优化,加快产权明晰的企业化科技的建立。加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并重点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快建设多元化的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以推进农村科技体系的建设。
(三)加强农业人才的培训
重“点”轻“面”。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齐头并进,固然应试点先行、谨慎推进,但是,在目前试点村中,多是基础较好、规模较小、易见成效的村庄。这些村虽然可以先行建设新农村,以示范点的实际成效激励农民,但建设新农村的范围是指整个农村,不是某部分农村,尤其在一些地方,所谓的“新村工程”标准高、设施齐,需要的投资大,已经不是农民的新农村建设,而演变成为政府的新村庄建设,这样一味倾力打造“盆景”,忽视了农村整体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指导,在“点”上越位,在“面”上缺位,就有违试点示范的初衷,增大了将来在“面”上推广的难度,甚至有人为拉大农村差距之虞。
重“体”轻“用”。新农村建设既要有长期规划,又要有阶段性目标。因各地地理条件、经济条件不一,制定规划既要有各自的总体时间部署,还要有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要求。而在部分地方,当农民的新农村建设成为政府的新村庄建设时,农民的真实需要往往被束之高阁,相反,政府在形式方面的要求过多过细,从规划的制定到方案的设计,均一味好大喜功、贪大求全,要求上规模、上档次,高标准、高规格,至于农民需要不需要、何时才需要,该由农民自己建设还是该由政府提供,并没有区别对待、分类实施。以此建设的新农村,只能是只有新村庄,没有新农村,农民得到的实惠并不实在。
重“建”轻“改”。即偏重大建快上,忽视改造传统农业。建设新农村,首先必须抓好生产发展。生产发展,首要方向是建设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和首要任务。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一味地将精力主要放在人畜饮水、生活用电、农村公路等农村基本生产生活设施方面,而在改变农业“靠天吃饭”上着力不够,对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更是远远不够,资金总量小,使用分散,且没有稳定的渠道,使得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缺乏强劲的推动力。
重“硬”轻“软”。新农村建设固然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的收入持续增长,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彻底结束农民穷、农业落后、农村脏乱差的历史,但同时要十分重视“软件”建设。目前,虽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得到增加,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但是,在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实践中,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轻视软公共产品供给,已成为部分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障碍。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重“建”轻“管”,农村道路建设标准低,缺乏管护费用和机制;在农村社会事务发展上,公共事务管理不到位,一些地方治安形势较差,低俗演艺、赌博、迷信等在个别地区农村依然存在。
重“明”轻“暗”。在农业税全面取消之后,农民的显性负担没有了,国家还提供了多种补贴,但随着农用物资价格的持续上涨、高中及高等教育费用过快增长、医疗医药费用的迅速上涨,农民的隐性负担却呈现加重的趋势。要让农民得到更多的便利和实惠,不仅要求“多予”、“少取”,更需要削减农民的隐性负担。
重“补”轻“活”。目前,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以及各项涉农补贴政策的不断到位,“少取”、“多予”已基本实现,“放活”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改革面临的突出任务。中国改革是率先从农村开始突破的,并迅速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可以说,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为中国改革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在此之后,除了迅猛崛起但大多昙花一现的乡镇企业以及广泛推广但有待改进的村民自治外,在改革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城市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农村改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却寂寂无声。只有“放活”,着力营造非正式制度变迁的宽松氛围,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基层的探索实践,才能激发其创造性和主动性的不断进发,并进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重“进度”轻“过程”。新农村建设是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协调发展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并不只表现在村貌的改变,因此,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在新农村建设的部分试点村,主要以村容村貌变化为标准,强调建设速度,急躁冒进,盲目提速或搞速度攀比,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示范村”,没有切实考虑到客观实际和现有条件,忽视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试图逾越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不能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科学地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
新媒体对农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我国农村地区新媒体处于尴尬的发展处境,存在意识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
1.1新媒体对农业经济促进作用认识不到位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普遍使用,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农业科技技术传播成为时展趋势。由于部分领导干部对新媒体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认识比较片面,想当然地认为新媒体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在于引进一些信息化的设备,如在各个村里简要配置计算机、传真机等硬件设施,这些简单的措施无法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实质性作用,忽视了新媒体在农村的建设。
1.2缺乏新媒体专业性技术人才
农村新媒体的发展需要大批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现代新媒体信息技术,还要懂得现代化农业发展技术,善于在浩瀚的农业科技信息技术中筛选适合该区域发展的新技术,从而完成农业信息技术的搜寻、收集、整理和工作。然而当前,我国教育制度无法满足农村对新媒体专业性技术的人才需求。高等院校讲授的知识具有滞后性,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农村发展新形势,无法快速适应农业的发展变化。此外,新媒体的基层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水平整体较低,对网络知识的了解甚少。
1.3新媒体发展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村新媒体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在于我国网络发展起步较晚,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其中大部分的网络设施都是为政府服务的,网络媒体信息比较少,且内容重复现象严重。
2进一步发挥新媒体积极作用,加快农业经济发展
2.1提高农户的媒体化意识
我国是农业大国,具有千年的农业种植历史,日升而作、日落而息已成为我国农业特色形势。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强化农户利用新媒体的意识,逐步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观念,使农户真正意识到媒体信息就是资源,媒体信息就是财富的意识。意识是改变行为的基础,只有农民从心里真正意识到新媒体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主动学习新媒体技术,从根本上提高自身对新媒体的学习和驾驭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2提高新媒体技术对农业经济作用的宣传
当前,电视仍为我国农村最主要传播媒介之一,是农民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渠道。因此,新媒体技术宣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电视这一媒介在农村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捷的优势,结合当前作物,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先进技术培训和传播。此外,利用农村赶集、庙会、聚会等人群聚集形式,开展新媒体作用宣传,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2.3建立群众需求反馈渠道
当今社会是新媒体教学和学习的时代,正可谓“处处点击皆学问”,政府在提高新媒体宣传的同时,应积极建立群众需求反馈渠道,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建立手机短信咨询、论坛等反馈渠道,及时有效地将农民接收农业科技信息的情况反馈给传播主体。这样有助于专家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通过新媒体途径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宣传反馈的问题。这样即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传播范围广等优势,也克服了大众媒介反馈不及时的缺点,有利于农业科技信息的快速高效传播。
3结论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国发〔*〕13号)和省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全省农业普查的通知》(浙政发〔*〕49号)精神,切实做好我市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
农业普查是国家统一部署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主要是为了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变化情况,掌握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为研究确定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搞好全市第二次农业普查,有利于进一步摸清农业资源状况,制定科学的粮食生产政策,确保粮食安全;有利于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速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进程。
二、准确把握农业普查工作的基本要求
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本次农业普查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一是从事第一产业活动单位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二是乡镇、村委会及社区环境情况;三是农业土地利用情况;四是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五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情况;六是农民生活质量情况。普查的标准时点是*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年度。凡属于普查对象的我市有关单位和农户,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和普查的具体要求,如实填报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可靠。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准确把握农业普查要求,切实加强农业普查资料的管理。对农业普查取得的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得作为任何部门和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考核、奖惩的依据。对普查对象的个人和商业秘密,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履行保密义务。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政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号民生工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十个全覆盖”为抓手,积极打造草原上的“桃花源”,贫困人口的生活居住环境正得到明显改善。
2014年1月,党委全面启动了自治区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民生工程“十个全覆盖”。目标是用3年时间投资800亿元,对处于发展态势落后、发展能力不足的广大农村牧区实施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十个方面的民生保障工程,提高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合理规划,打造大美乡村
“十个全覆盖”工程让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俺们村里和你们城里没啥区别了,想‘充电’学习到文化室,想聊天娱乐就到活动室,生病有卫生室,购物有大超市。”房屋变大了,环境变好了,生活方便了,兴和县的百姓再也不想争着往县城搬了,“以前出去的人都争着往回搬呢!”
兴和县的这种变化正是得益于内蒙古的“十个全覆盖”工程。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留住绿水青山,要记得住乡愁。”在打造大美乡村的整体规划中,兴和县的“十个全覆盖”工程把总书记的这一理念充分理解并准确地融入到规划建设之中。
大拆大建是留不住乡愁的,兴和县为了留住“乡愁”可谓是煞费苦心:合理保护村庄住宅用地的原址,适度将村民房屋院落修复改造;合理规划建设居住区周边道路、广场绿地公园;合理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建设卫生室、图书室、文化室、超市以满足村民医疗卫生文化生活需求;合理安排村民公用通讯设施,交通设施……这样一来,兴和县的水域和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闲置地都统筹起来,通过土地流转租用等形式将可生产利用的土地划零为整。
没用多长时间,没用多少资金,兴和县“十个全覆盖”工程就完成了乡村居住区院落的整治,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完成了乡间道路的修建和绿地小游园的建设,并建设了各种服务设施,改善了百姓人居生活环境和文化生活质量。
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美了还不够,百姓的生活也要美。兴和县因地制宜,种植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作物为手段打造大美田园风光特色文化,盘活城乡文化及旅游业,促进餐饮交通酒店等服务业的发展,使乡村经济、文化生态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创造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农村生活模式。
“‘十个全覆盖’工程让我们住上了乡村别墅,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想不到穷了大半辈子,如今过上这种好日子!”兴和县的百姓对笔者说。
整体布局,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万顷莜麦万顷粮,百万花海艳农庄”,兴和县怡人的风景,已成为全国休闲、度假、避暑的胜地。
特殊的地理位置,极强的区位优势为兴和县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和农村旅游观光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基础。近几年,兴和县农业产业实现了由单纯的农牧业向休闲观光农业的转变。
兴和县结合县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农家乐等。“休闲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产物,是农业多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民素质提高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兴和县委书记刘政看来,发展休闲农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措施,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村民们平日里再熟悉不过的田园景观变成风景了。当地政府结合自然生态整合环境资源,利用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增进游客对农业和农村体验,让游客玩得好,更让百姓挣得多。
如此一来,兴和县的农村就业机会多了,农民收入渠道宽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产业结构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