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08: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劳动教育优质课,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二、主要工作业绩
(一)师培工作:
93年以来为各级各类培训班讲授14门课程,共计680学时。具体课程有《现代汉语》、《中学语文教学法》、《外国文学0》、《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小学思维发展心理学》、《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写作与评改》、《实用文写作训练》、《创新教育》、《学习策略》、《科技讲座》等。
(二)科研工作:
承担两项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研究。
1、国家教委“九五”课题:制定区域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的个案研究,于2001年结题.
2、面向21世纪小学生应具备的劳动技能,素质及相应的落实对策研究。即将结题,(国家级课题研究)
3、省级“试行二、一合段、培养一专多能人才”课题,99年获二等将。
4、省级《“四自”教学模式探索》课题99年获二等奖。
(三)论著2、参编11本书:《当代教育新视野》、《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教学管理基础》、《中学劳动技术》教材和教参,《小学劳动》教材和教参,《当代小学教师游记选萃》、《中学生职业指导》读本。
(四)教研工作:
1、组织开展市、省级优质课评选,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能手平和教学新秀评选 活动,培养出省级新秀能手50多人。
2、协助省职教分院召开省级教研会3次。主持召开市级教研会8次。
3、深入基层搞业务讲座6次,内容为《改革教法,提高质量》、《专业课教学模式探索》
4、98年组织成立了松原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5、组织了松原市劳动技术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6、组织了松原市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五)表彰
1、93年、98年、2000年均被省教育学院评为职业教育优秀教研员。
2、99年被评为综合化。
3、98年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评为全国劳动教育先进工作者。
4、98年、99年获省级职业中学教师技能竞赛优秀指导奖。
5、2001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和院级先进女教工。
三、拟职能设想:
(一)我市职业学校现状:
我市高职15所,专业课教师300多人,高职在校生800多人。(二)职业学校存在向题 :
1、职业学校生员短缺。
2、专业课实验实习基地短缺,使理论和实践结合受很大影响。
3、专业课设置不适合当前社会发需要。
4、缺少一专多能、有一技之长的专业课教师队伍。
(三)面对现状应开展如下工作:
1、协同市教育局职教科,做好中等职校的招生工作,为增强吸引力,加强职业高中对口升学管理。
2、拓展农村初中办学方向,由农村初中以升学为主逐渐转变到为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同时兼顾升学轨道上来。
3、加大在农村初中开设农业技术课宣传力度,使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都在思想上认识上、达到充分重视,从而出台政策。
4、搞好农业技术课教师教育理论和业务培训,使之观念更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指导各县(区)示范校开好现场会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开展多种教研活动,以作用争地位,提高农业技术课教师待遇。、
我19岁高中毕业(年7月),担当民办教师。年11月份考入乾安师范学校,年年底毕业。年3月份正式调入乾安一中任教,任两个班语文课并担当班主任工作。年10月调
入职业高中,任语文课、担当班主任。年3月提升为教导处主任。年3月份调入乾安县教委督学室。年5月份调入松原教育学院。担任职业教育教研工作。
本人学历:年—年在白城地区教育学院函授学习中文专业,年大专毕业。调入学院后,年—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函授中文专业汉语言文学系。年4月份本科毕业。
二、主要工作业绩
(一)师培工作:
年以来为各级各类培训班讲授14门课程,共计0学时。具体课程有《现代汉语》、《中学语文教学法》、《外国文学0》、《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小学思维发展心理学》、《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写作与评改》、《实用文写作训练》、《创新教育》、《学习策略》、《科技讲座》等。
(二)科研工作:
承担两项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研究。
1、国家教委“九五”课题:制定区域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的个案研究,于年结题.
2、面向21世纪小学生应具备的劳动技能,素质及相应的落实对策研究。即将结题,(国家级课题研究)
3、省级“试行二、一合段、培养一专多能人才”课题,年获二等将。
4、省级《“四自”教学模式探索》课题年获二等奖。
(三)论著
1、撰写两篇论文:年12月份在《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发表《因地制宜,灵活施教》文章。年2月在《松原教育》上发表《浅谈劳动技术课与并行学科的联系与衔接》文章。
2、参编11本书:《当代教育新视野》、《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学管理基础》、《中学劳动技术》教材和教参,《小学劳动》教材和教参,《当代小学教师游记选萃》、《中学生职业指导》读本。
(四)教研工作:
1、组织开展市、省级优质课评选,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能手平和教学新秀评选活动,培养出省级新秀能手50多人。
2、协助省职教分院召开省级教研会3次。主持召开市级教研会8次。
3、深入基层搞业务讲座6次,内容为《改革教法,提高质量》、《专业课教学模式探索》
4、年组织成立了松原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5、组织了松原市劳动技术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6、组织了松原市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五)表彰
1、年、年、年均被省教育学院评为职业教育优秀教研员。
2、年被评为综合化。
3、年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评为全国劳动教育先进工作者。
4、年、年获省级职业中学教师技能竞赛优秀指导奖。
5、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和院级先进女教工。
三、拟职能设想:
(一)我市职业学校现状:
我市高职15所,专业课教师300多人,高职在校生800多人。
我市初职14所,专业课教师350多人,学生数1多人。
(二)职业学校存在向题:
1、职业学校生员短缺。
2、专业课实验实习基地短缺,使理论和实践结合受很大影响。
3、专业课设置不适合当前社会发需要。
4、缺少一专多能、有一技之长的专业课教师队伍。
(三)面对现状应开展如下工作:
1、协同市教育局职教科,做好中等职校的招生工作,为增强吸引力,加强职业高中对口升学管理。
2、拓展农村初中办学方向,由农村初中以升学为主逐渐转变到为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同时兼顾升学轨道上来。
3、加大在农村初中开设农业技术课宣传力度,使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都在思想上认识上、达到充分重视,从而出台政策。
4、搞好农业技术课教师教育理论和业务培训,使之观念更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19岁高中毕业(68年7月),担当民办教师。70年11月份考入乾安师范学校,71年年底毕业。72年3月份正式调入乾安一中任教,任两个班语文课并担当班主任工作。82年10月调 入职业高中,任语文课、担当班主任。85年3月提升为教导处主任。89年3月份调入乾安县教委督学室。93年5月份调入松原教育学院。担任职业教育教研工作。
本人学历:79年—83年在白城地区教育学院函授学习中文专业,83年大专毕业。调入学院后,94年—97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函授中文专业汉语言文学系。97年4月份本科毕业。
二、主要工作业绩
(一)师培工作:
93年以来为各级各类培训班讲授14门课程,共计680学时。具体课程有《现代汉语》、《中学语文教学法》、《外国文学0》、《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小学思维发展心理学》、《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写作与评改》、《实用文写作训练》、《创新教育》、《学习策略》、《科技讲座》等。
(二)科研工作:
承担两项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研究。
1、国家教委“九五”课题:制定区域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的个案研究,于2001年结题.
2、面向21世纪小学生应具备的劳动技能,素质及相应的落实对策研究。即将结题,(国家级课题研究)
3、省级“试行二、一合段、培养一专多能人才”课题,99年获二等将。
4、省级《“四自”教学模式探索》课题99年获二等奖。
(三)论著
1、撰写两篇论文:94年12月份在《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发表《因地制宜,灵活施教》文章。99年2月在《松原教育》上发表《浅谈劳动技术课与并行学科的联系与衔接》文章。
2、参编11本书:《当代教育新视野》、《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教学管理基础》、《中学劳动技术》教材和教参,《小学劳动》教材和教参,《当代小学教师游记选萃》、《中学生职业指导》读本。
(四)教研工作:
1、组织开展市、省级优质课评选,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能手平和教学新秀评选 活动,培养出省级新秀能手50多人。
2、协助省职教分院召开省级教研会3次。主持召开市级教研会8次。
3、深入基层搞业务讲座6次,内容为《改革教法,提高质量》、《专业课教学模式探索》
4、98年组织成立了松原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5、组织了松原市劳动技术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6、组织了松原市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五)表彰
1、93年、98年、2000年均被省教育学院评为职业教育优秀教研员。
2、99年被评为综合化。
3、98年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评为全国劳动教育先进工作者。
4、98年、99年获省级职业中学教师技能竞赛优秀指导奖。
5、2001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和院级先进女教工。
三、拟职能设想:
(一)我市职业学校现状:
我市高职15所,专业课教师300多人,高职在校生800多人。
我市初职14所,专业课教师350多人,学生数12000多人。
(二)职业学校存在向题 :
1、职业学校生员短缺。
2、专业课实验实习基地短缺,使理论和实践结合受很大影响。
3、专业课设置不适合当前社会发需要。
4、缺少一专多能、有一技之长的专业课教师队伍。
(三)面对现状应开展如下工作:
1、协同市教育局职教科,做好中等职校的招生工作,为增强吸引力,加强职业高中对口升学管理。
2、拓展农村初中办学方向,由农村初中以升学为主逐渐转变到为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同时兼顾升学轨道上来。
3、加大在农村初中开设农业技术课宣传力度,使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都在思想上认识上、达到充分重视,从而出台政策。
4、搞好农业技术课教师教育理论和业务培训,使之观念更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责任
传统的应试教育,过于强调学生成绩――学科分数,教师成绩――学生及格率和优秀率;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等。教师热衷于辅导尖子生,而学困生备受冷落歧视,心理自卑,长期处于失败和痛苦之中。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学历仅仅是敲门砖,“特殊”待遇的学生将来不一定成才,被冷落的学生中将来也有优势。作为语文教师,应摒弃陈旧观念,坚持育人第一。课上与学生良性互动,既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又要面向全体,不能单纯地为了考试而教学,要遵循教育规律,因人而异;同时充分运用教材中的优秀作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方法,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认识人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二、不断提高师德素质
我认为,教师一以贯之保持良好的师风,对学生来说是一面镜子,其作用不可估量。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比如在纪律方面,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工作上兢兢业业、雷厉风行。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要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乐于奉献,“一生之际在于勤”,勤于备课、辅导学生、改作业、思考问题、钻研业务、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总之,教师勤快,就会培养出同样风格的学生。再说,大多数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还须与学困生建立互相信任的平等关系,切忌用简单粗暴、居高临下的态度压服学生;要弄透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和成因,对症下药施展有效的教育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此外,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还应该在艰苦条件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三、着力提高语言修养
语文教师相对于其他教师而言,更应该“能说会道”,这是职业需求和工作的必备条件。我们经常发现,相同的课时、学生、教学内容等,同龄人、同学历的教师授相同的课程,由于语言基本功的不同,教学效果有时会大相径庭。善于表达的教师,课上口若悬河,把枯燥的课堂演绎得精彩纷呈,学生兴致勃勃,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反之,不善于表达的教师授课则是老生常谈,甚至使课堂面临一潭死水的尴尬境地,学生索然无味,学习效果则事倍功半。所以,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语文教师应当在语言修养上多下功夫。
首先,对自己授课内容非常熟练,烂熟于心。同时课上还要注重情感的交流,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其次,语言要简洁生动,通俗易懂;比喻要形象,既有直观性,又有启发性。不拖泥带水,不留口头禅。最后,优美和谐的语言节奏要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语气、语调等都必须在课前认真揣摩。那么课堂上,教师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教法,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情绪高涨,必然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平时多看、多思、多听,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实践,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是语文教师提高语言修养的重要途径。
四、苦练内功,完善自我
在农村初中工作,青年语文教师成长有着先天不足,诸如生源素质差、学校硬件不配套、参加培训机会少、科研气氛不浓等。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业务有着密切的关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广大教师善于学习,刻苦钻研业务,促进教学质量的再提升。练好内功贵在坚持,比如阅读报纸、杂志、教育类论著,随时写好教育心得;参加学校的各类教科研活动,如说课比赛、专题研讨会、撰写论文、上公开课、观摩优质课等。在撰写论文时,预先要检索古今中外文献资料,确保资料翔实、数据准确;然后梳理材料,剖析材料的意义;而且选题的角度尽量要小,有价值,有新意,内容的阐述要具有逻辑性、准确性。有机会上公开课时,更要善于表现自己,不怕丢丑,努力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上施展才华,甚至可以邀请学生家长或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加听课。另外,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多听课,学习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年青教师必然会扩大眼界、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增长见识,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
五、提高科技素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量剧增且更新速度快,语文和其他学科联系很紧密,课本中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学科间的渗透性日益增强。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说明文单元往往有与生物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高新科技”,网络技术、克隆技术、航天技术简直把学生引入了光怪陆离的世界;九年级语文专题则涉及到物候学、统筹学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应当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力争做到“专才”与“通才”的有机结合。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多读一些科普读物,成为爱科学、学科学的楷模,不断地把学到的最新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学生心灵深处播撒科学的种子。总之,要博览群书,以百科知识丰富自己,提高科学素养。
六、具有良好的身心审美素质
一、工作目标
以党的精神,特别是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符合教育实际、具有县域特色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新机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网络教育资源,形成完整的德育工作新体系;深入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法治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着力提升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民素养,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一)深化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
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重点抓好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首见负责制、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德育副校长法治副校长制度等工作制度,将全员育人纳入教师工作量和绩效考核,扎实推进全员育人,确保育人成效。深入推进“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机制建设,发挥家长学校功能和作用,全面提升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凝聚家校共育合力。依托学校所在地各类教育资源和志愿者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开放的德育工作网络,优化育人环境。
主要工作任务:①全员育人各项工作制度;②家校共育工作资料;③德育工作网络。
(二)积极打造“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
1.深化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统领作用,积极拓展德育课程内涵,因地制宜,整合德育课程资源,促进国家、地方和校本德育课程的有机统一。在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建立学段衔接、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积极拓宽德育课程实施途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实效。组织开展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打造一批德育精品课程,丰富德育课程资源库。
主要工作任务:①组织开展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②组建校本德育课程和读本。
2.充分发掘学科课程德育价值。积极挖掘学科德育内涵,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探索全科育人的有效途径,真正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探索实现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形成学科大德育观。定期举行学科德育研究活动,推动落实学科德育育人目标。在优质课等各类课程资源评选中将德育实施情况纳入评选标准。开展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打造一批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主要工作任务:①各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②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案例征集。③学校开展班主任节、班主任论坛等德育交流与提升平台。
3.提高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水平。全面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开齐开足开好传统文化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中小学要利用本地资源,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如,邢瓷文化、老游戏等地方文化,纳入校本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通过校史馆、文化长廊、文化墙、文化雕塑、校刊校报、校园网站、广播站等,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营造“以文化人”校园环境,发掘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层次,形成“一校一品”校园文化特色;开展创建书香校园建设、经典诵读、传统节日主题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动。
主要工作任务:①挖掘开发以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的校本课程读本2-3种;②每学期校刊出刊至少一期,校报至少编辑两期;③建好校史馆,馆藏实物增加5件次以上;④落实德育品牌创建工作,健全一校一课题,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三个一”工作机制,所选品牌资料要经局主要领导和分包领导会审同意,开学2周内向教育局报备,学期末要有支撑(发表经验文章、证文等);⑤各种教育活动开展资料在第一时间形成并报备。
4.突出实践活动德育功能。强化和改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按照落细、落实、落小原则,积极打造学校德育品牌。丰富完善校内德育实践活动,倡导学校节会活动,创新发展学校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四大节日”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升国旗教育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开展入校、离校、毕业典礼、入队入团、成童礼、成人礼等仪式教育;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和指导,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和社团活动需要。创新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制定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意见,加强对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规划建设、课程资源、教育教学、师资配备等方面的管理。推动所有中小学校建立满足学生需求的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依托省市级研学旅行基地引导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拓展视野、锻炼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调查、考察、实验等等探究学习活动,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主要工作任务:①各类节会活动资料;②各种礼仪活动资料;③各学校劳动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资料,每学期开展活动资料。
(三)健全德育引领和考核
1、以文明校园创建引领学校德育。贯彻《省中小学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试行)》,深入打造“双十好”文明校园文明学生评选、新闻进课堂、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等德育品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组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美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等。
主要工作任务:①文明校园和文明学生创建及评选活动资料;②积极创建各级文明校园;③新闻进课堂资料;④爱国主义电影进课堂资料。
2、健全考核机制。在教师工作考核中强化育人业绩的考核,强化育人工作内容,调动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建立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德育工作督导评估范畴,促进学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开展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定期评选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
主要工作任务:①德育列入绩效评估;②开展德育特色学校、德育先进集体申报;③学校层面开展德育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评选。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县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
(小、中、大班范例)
小班工作总结
转瞬间,在孩子们的陪伴下,一学期又过去了。回顾这一学期,既辛苦又快乐。想起开学初从家长手中接过来的是一张张可爱稚嫩的小脸,宝贝们从不愿上学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从不会自己吃饭到大口大口自己吃,从挑食到样样蔬菜都爱吃,从不会穿衣服到学会自己穿,从不敢参加集体活动到争相在集体面前露一手,在这其中包含了本班老师多少心血。本学期我班在幼儿园领导的关怀中,在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工作态度,共同做好班内的各项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班级概况
我班有50名幼儿,在新生刚入园时,我们与家长进行了交谈,在交谈中,我们对每一个幼儿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生活自理能力及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调查,这样使得幼儿入园时,为幼儿入园后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幼儿入园以后,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为了缩短幼儿的分离焦虑,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玩耍。引导幼儿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同时在“家园天地”中,指导家长做好幼儿入园的各项工作,通过一系列活动我班幼儿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家长们也都放心的把幼儿送到幼儿园。
二、教育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
幼儿园是幼儿生长学习的场所,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知识。围绕学期教学计划,我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本学期针对幼儿自理能力不强的特点,我班开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服比赛"、“叠被子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册及每日接送孩子入园、离园的时间,与家长建立沟通的桥梁,让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尽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赞同。
在园里,通过正面教育,树立榜样,奖励等形式教育幼儿,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取得的成绩:一学期下来,孩子们有了明显的变化,人人会穿衣、穿裤、穿鞋、叠被子,还有一些孩子会系鞋带,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独立自主的意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班的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家长们也都很满意。
环境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和本班的特点,我们布置了与主题有关的"我上幼儿园啦"、"秋天到"、"可爱的小动物"、"冬天不怕冷"。在布置中,我们让孩子们参与到其中,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等等。引导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去观察、发现、探索,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家长工作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老师们的密切配合,更离不开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为此,我班把家园配合工作作为重点来抓。为了让家长们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在早晚接待中,对于有问题的孩子,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一致的教育方法。通过"家长园地"宣传幼教新动态,介绍一些好的文章,让家长也从中学到不少育儿常识和理论经验,并公布教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所学的内容,也便于回家进行督促、辅导,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
这学期,我班举行了家长会和家长访园日活动。通过一学期的家园联系,我们和家长之间建立了和谐友好的关系,赢得了家长的信任、赞誉和支持。
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所取得的成绩也成为了过去,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发扬成绩,脚踏实地,勇于挑战,积极开展工作,在班内老师的团结和共同努力下,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去迎接新学期的工作,争取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中班工作总结
每一次总结都会去感叹时间过得很快,时光总是在我们弹指间悄悄流逝,中班上学期马上就结束了,一个学期的成长无论对孩子还是老师我们都有很多的收获和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下学期工作能有效进展,下面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级现况分析
本班有男孩20名,女孩18名,男孩多女孩少,经过了小班一学年及中班一学期的幼儿园生活,班级常规有了较好的提升,在本学期我们通过周末小舞台、月末展示、冬季亲子运动会及期末展示等多种形式为孩子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和活泼。进入中班,孩子的知识量有了一定的积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自理能力、交往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我们班有两名代课老师,一名保育老师,我们三位老师分工合理、相处融洽,会根据自身优点结合园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及有限资源来完成,相互体谅、相互沟通,本着和谐、团结的原则,把机构宗旨放在第一位,本学期我们围绕《师风师德建设》结合新的园所文化,把责任、爱心放在工作的首位,对工作乐观不拖后腿,在本学期中我们班体育老师还被评为“师风师德标兵”。
二、安全工作
幼儿园安全工作是幼儿园所有工作的基础工作,只有安全工作做好了其他工作才有保障,本学期我们班从楼下搬到了楼上,刚上楼孩子年龄小、安全意识不够强导致有几起较小的安全事故发生,我们及时针对这种情况自己反省总结经验,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通过案例分析、讲道理、故事、安全演习等多种形式,让孩子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到学期末孩子的安全意识有所提高。
三、教育教学
本学期我们在园长、副园长及教学中层的领导和督促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每节课能做到课前有准备,课后有反思,虚心接受听评课老师的意见,并学习优质课件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提升。通过上优质课让家长走近课堂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反思自己的不足进行提升。由于我们的孩子还处于幼儿阶段,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社会经验、知识的积累都不够丰富,在教学技巧上还需要再学习。
四、家园共育
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的原则,我们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引领家长,共同努力让孩子健康发展。我们通过与家长当面沟通、家访、打电话、校讯通、公开课、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诚信对待家长,服务家长。赢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在各项工作中也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工作中有甜也有苦,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意和败笔之处,我们都会乐观面对,努力改进。工作中我们不计较自己的得与失,把班级工作放在第一位,把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我们会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充实自己。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下学期加油!
大班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结束,各项工作也接近尾声。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本班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本班本学期有两名插班生,都曾读过幼儿园,也具有一些基本的生活经验,因此也能较快地适应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经过这一学期来的学习,两名幼儿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本学期幼儿的身体发育状况良好,身高、体重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幼儿的体质状况也很好,出勤率较高。本学期本班幼儿都能积极的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走、跑、跳、钻、爬、平衡、攀登等基本动作发展都较为协调,在体育活动中,幼儿能基本遵守游戏规则,并且也能学习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注意安全。
升入大班,本班组织幼儿与家长一起参加我园举办的庆"元旦"--亲子同乐日活动,我班还取得了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及一个优胜奖等奖项。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开展工作,使幼儿在下学期取得更好的发展,特将本学期的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教学教育工作
(一)在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求知欲旺盛,知识面不断开阔,吸收新的知识也快。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探索在前,讲解在后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计算方面体现较明显。
幼儿从操作实物卡片到数字小卡片,掌握了加数、减数练习,到现在可以完全脱离实物,用心算练习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等计算本领,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有时,我也让幼儿互相检查作业,这样,幼儿等于又多了一次练习的机会,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
本学期本班还学会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高矮、粗细、宽窄、远近、厚薄等;重要的是幼儿学会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能区分各种形体,学会等分,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包含关系。提高了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二)本学期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比如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我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长大要当解放军》中,这是一首坚定有力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教唱这首歌时,我请一名幼儿穿上小军装,背上小木枪,学习解放军走路的姿势出现在活动室。孩子们顿时嚷开了:"某某当解放军了!""某某真神气!"我说:"那我们一起来做解放军吧。"孩子们积极愉快地模仿着解放军走路、扛枪等。为了进一步引导孩子表现出解放军英勇、威风的形象,我边请幼儿观看解放军的图片,边问幼儿解放军是干什么的?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解放军叔叔为了让人们过上幸福的日子,他们勇敢的消灭敌人。""解放军叔叔是保卫祖国的。"为了使孩子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我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达音乐所包含的情感,抒发自己对解放军的热爱之情。使幼儿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感受力、表现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为了减免意外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会通过常识课的时间多教导幼儿一些有关防火、防震、防洪、防电、防拐骗等自保安全知识。例如:在本学期我园开展防火消防演习活动中,我们在幼儿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园内点燃小火种,并按响警钟,试探幼儿的应变能力及幼儿的自救能力。
本以为幼儿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表现得很慌张,但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错误的,当警钟响起,幼儿们都能服从统一的指挥,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听从命令一个跟着一个靠着墙走到空旷安全的地方。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不仅学会了正确的防火意识,更提高了幼儿在危险发生时的应急能力。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还会时时提醒幼儿要懂得保护自己,不要做危险的事,不做有害的事等,并在发现幼儿做出危险动作的时候做到及时教育。
三、保育工作
(一)常规教育
常规方面,我班加强了对幼儿进行个人的卫生教育。如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严格督促幼儿用消毒皂洗手。平时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保持清洁的个人卫生。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幼儿的洗手方法有了很大改进,而且自觉性提高。
在晨检工作中,注意幼儿当天的身体状况,对一些身体不适的幼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同时我们对幼儿也进行节假日期间的安全、卫生教育,让幼儿尽量少去人口密集处,减少外出。通过教育,幼儿整体的卫生习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个人卫生教育工作的同时,对幼儿其他方面的行为习惯教育也未放松。如通过本学期的督促教育,幼儿的坐姿好了很多,插嘴现象也明显减少,但仍然需要在下学期继续监督管理,加强幼儿的自控能力。
(二)保健教育
在幼儿开展活动中,我们不忘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首先我们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如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经过本学期的练习,幼儿穿脱衣物的速度快了很多,大部分幼儿都学会了整理自己的床铺,有一部分幼儿也能自己系鞋带,幼儿的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时,我们还指导幼儿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擦桌椅、拣垃圾等,同时使幼儿知道要爱护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平时班级内实行值日生制度,为大家分发文具、翻椅子、擦桌子等,让每个幼儿轮流当值,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锻炼。对于值日生的工作我们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大大鼓励了幼儿的劳动积极性,班级内出现了人人争当值日生、当好值日生的好风气,家长也反映良好,幼儿回家后能主动帮助他们做一些家务,他们感到十分高兴。
四、家长工作
对于家长工作,本学期更加注重了和家长的沟通,通过家访和利用幼儿入、离园时与家长交谈及家园联系手册,及时全面地了解每位幼儿的思想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建议和意见,更多地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家园联谊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庆元旦--亲子同乐日活动等。
同时,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我们还定期将教学进度告之家长,方便家长在家中的教育。家长在配合我们工作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意见,我们也虚心接受,做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而本班家长对班级工作支持度高,能积极参与园里、班级的各项活动,主动要求多派任务,乐意为班级孩子多做贡献。有了家长们的参与,本班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五、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
总结了这个学期的点点滴滴,在繁忙中我们的工作又向前进了一大步,不仅孩子们的各方面得到发展,我们也和孩子们一起在进步,工作中我们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增长许多的知识。
1.校本培训是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以高校模式为主。但是高等院校在倡导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轻视了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忽略了农村教师的主体参与性。高校模式“把持”教学的主动权,学习者只能根据预设的课程结构进行学习,参与机会很少。对于教师来说,参不参加培训,参加什么样的培训,“一切都是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选择,而非教师自主做出的判断”[2]。总的来说,高校培训模式依然是一种外控式模式,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发挥自主性。而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加非正规学习”[3]。教师是有自主能力的成人学习者,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是主体,结束了他们以往培训中的被动局面,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发展。
2.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倡导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形成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1]。上个世纪末以来,校本教师培训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师培训形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逐渐为我国教育者所认识和接受。校本培训特点决定了它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3.校本培训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院校集中式培训学习成本较高。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教师包班,有的教师跨年级兼任多门课,偏远学校教师甚至要从事复式班工作,任务更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分身参加离职培训。其次,从经费上来看,农村教师的收入较低,一次培训下来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让他们不堪重负。很多农村教师不愿意参加这种培训的主要是经费问题。有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自己负担培训费用的为79.3[4]。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紧张,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接受培训都有一定困难,而校本培训正好避免了这些问题,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二、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末,校本培训在全国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展开,但目前的校本培训活动并没有得到农村教师的广泛认同,校本培训的实施陷入困境。
1.现代教育理论难以深入
适应教师需要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需要”一词反映了校本的灵活适应性,但是到底什么样的需要适合呢?是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拿来选题培训?有些学校在开展培训是注意到了教师的需要,于是就围绕着所谓的“需要”展开了:基本功差了,就组织教师读、写、画;理论不足了,就安排集体阅读教育书刊。当然,不能否认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现代教育理论依然无法深入其中,农村校本培训总是在这个层次徘徊,理论水平难以提高。
2.形式化校本培训难见成效
校本培训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5]。然而,有些农村学校将校本培训当作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抓,为了应付检查,学校将一些日常活动统统划在校本培训的名下。校本培训成了教师的“作业”,因为上级要来检查,学校就要求教师“交作业”,有些老师也就随便抄抄了事。笔者曾就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对某地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其培训内容是教育局发放指定教材,每位教师85元;培训形式是教师自学;评价方式是开卷考试。学校有关负责人根据教师的读后感,撰写校本培训报告会记录等材料(有些活动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展,负责人只能闭门造车),以备上级检查。这样的校本培训已经退化成一种形式,有其名而无其实,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3.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整合
农村优质的师资资源、教育资源有限,可是这些有限的资源也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同一区域内不能针对本地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灵活机动地开展培训。甚至有些学校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在本学校,由本校教师组织学习,于是,关起门来读读报纸书刊也算组织了一次校本培训。
4.不同区域农村教师差异性难以关照
培训教材没有取舍,不考虑城乡教育的差别,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内容,不管合不合适拿来就用。有的培训内容与农村学校的课堂实际距离太远,与教学工作脱节;有的培训内容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具体需求,忽视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大一统的模式,缺乏针对性。
5.农村教师主体意识丧失
确立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自主发展型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应该充分依赖教师群体的力量和智慧。然而,很多农村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热情不够,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某学校为体现和巩固校本培训的成果,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之后精心设计并上交一份优秀教案。一个多月过去了,竟没有几位教师主动上交。负责人督促了几次,效果甚微,结果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对教师进行了扣分与批评后,很快全部交齐,但是内容雷同,相互抄袭的痕迹明显。
三、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发展与完善
1.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的理论性
首先,高等院校应深入教育一线,加强理论引领。无论是教师职前教育还是在职继续教育,高等院校都应该成为培养和造就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减轻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负担,但并不等于高等院校在校本培训中没有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单纯理论的演绎,而是要竭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姻。高校教师应深入到教育第一线,关注教师的需求,真正走进教育的天地去研究教育。要把高深的教育理论以潜移默化、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在农村教师眼前,使其逐步理解、接受,进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
其次,教育管理部门要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对于学校(或者学区),如果能够鼓励教师对自己的实践知识不断进行反思、转化,通过共同体在学校组织机构传递,基于共同系统价值观的专业知能将得以建立起来[6]。在校本培训的引导、管理、评价的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不能将校本培训当成文件下发,当成任务下达;二是应及时发现优秀案例,总结经验;三是要宣传优秀成果、推广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积累起丰富的农村校本培训经验,值得借鉴。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是在乡镇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乡镇中小学校本培训的资源,实现各种资源因素在校本培训中的整体优势[7]。
第三,教师即研究者,应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8]。由于自身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一般较差,对教育科研多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教育科研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每一个从事教育实践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可能,农村教师更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践行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增强培训实效性
一是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但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中老年教师的本土知识较为丰富,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师虽然很多出身于农村,可是本土知识缺乏。农村校本培训应有效地结合本地区特色,对教师进行本土化知识培训,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相结合。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兴起,校本教研逐渐成为热门的教育研究核心理念[9]。对于很多农村教师来说,对教育研究很陌生,针对教师畏难情绪,校本培训可以结合校本教研选择培训内容,以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从而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培训针对性
第一,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农村优秀教师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农村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很小。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中,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0.3%,小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8.9%,城市的平均水平是0.9%和49.6%;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5%,城市的平均水平是15.6%。即使是这些有限的优秀师资也集中在乡镇中心学校,在偏远的村级学校和教学点,优秀师资严重缺乏。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让骨干教师担当起培训重任,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教师。
第二,要推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随着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日渐普及,网络也走进了农村教师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并不遥远,一根网线就可以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展现在农村人的眼前。2004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全员培训的意见》出台,加快了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步伐[10]。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网联计划”要求中小学相互沟通,为校本培训提供快捷便利的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如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为本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了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11]。广大的农村教师亲切而形象地把中心比喻成自己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获取信息的资源库、交流合作的俱乐部。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本着“合作学习,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当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第三,要实施区域联片培训。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较为分散,很多村级学校规模较小,只有几名到十名左右教师的学校为数不少,甚至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尚有一人一校现象存在。由于学校规模小,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校在教师学习资源上投入较少,教师学习条件较差,自然很难满足教师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区域联片培训,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质资源。
4.注重教师差异,办农村特色校本培训
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农村校本培训应针对农村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宜盲目设置培训内容。农村教师群体差异性较大,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培养造就年轻教师的同时,不能忽视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乡镇为中心的学区在校本培训的管理和引导中,应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二要实施农村本土培训。农村校本培训要有农村特色,将农村教育资源纳入校本培训内容体系,是走农村特色校本培训之路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指导本校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活动时,总是充分利用农村教育的资源,不忘与农村社会的联系。他带领师生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一块葡萄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和一位失去老伴的乡村大叔交朋友,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在学校空地上选择一片贫瘠的土地进行小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12]。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资源,这一片广阔的天地等待师生共同认识、共同开发。鉴于中老年教师农村乡土知识丰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合作,开发优秀的本土课程融入到校本培训内容体系中去。
5.完善学校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主体性
首先,应满足教师需求,增强培训的活力。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需求导向的培训内容。但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一所学校有多少老师也可能就有多少不同的需求,在开展校本培训之前要充分调查教师的不同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计划。保证每一次培训都能适应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证培训活动的活力。
其次,要在培训中培养教师,激发参训的动力。要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让每一位教师通过培训体会到教育事业的创造性,体会专业成长的快乐。在校本培训中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塑造教坛新秀,让教师在主持培训、接受培训的同时看到专业发展的前景,以此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
第三,应完善评价制度,提高培训吸引力。目前,很多校本培训活动的考察类似于考勤,只要参加就行,参加后只要上交规定的“作业”即可,不管培训是否取得了实效,教师是否有收获。这种做法挫伤了教师积极性,使校本培训失去了吸引力。应让教师参与到校本培训的计划、实施、总结、评价等各个环节,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培训活动的主人,并实施参与式管理和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以充分培养教师校本培训的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12.
[2]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84-194.
[3][美]Stephen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71.
[4]顾明远,檀传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
[5]万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2,(1):25.
[6]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7.
[7]李水清.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5):8.
[8][前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15.
[9]曹一鸣.校本教研实施方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6.
[10]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文件、经验材料汇编[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3-257.
[11]张又安.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8):67.
[12][前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213.
[关键词]校本培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
一、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1.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倡导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形成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1]。上个世纪末以来,校本教师培训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师培训形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逐渐为我国教育者所认识和接受。校本培训特点决定了它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校本培训是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以高校模式为主。但是高等院校在倡导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轻视了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忽略了农村教师的主体参与性。高校模式“把持”教学的主动权,学习者只能根据预设的课程结构进行学习,参与机会很少。对于教师来说,参不参加培训,参加什么样的培训,“一切都是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选择,而非教师自主做出的判断”[2]。总的来说,高校培训模式依然是一种外控式模式,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发挥自主性。而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加非正规学习”[3]。教师是有自主能力的成人学习者,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是主体,结束了他们以往培训中的被动局面,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发展。
3.校本培训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院校集中式培训学习成本较高。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教师包班,有的教师跨年级兼任多门课,偏远学校教师甚至要从事复式班工作,任务更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分身参加离职培训。其次,从经费上来看,农村教师的收入较低,一次培训下来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让他们不堪重负。很多农村教师不愿意参加这种培训的主要是经费问题。有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自己负担培训费用的为79.3[4]。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紧张,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接受培训都有一定困难,而校本培训正好避免了这些问题,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二、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末,校本培训在全国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展开,但目前的校本培训活动并没有得到农村教师的广泛认同,校本培训的实施陷入困境。
1.现代教育理论难以深入
适应教师需要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需要”一词反映了校本的灵活适应性,但是到底什么样的需要适合呢?是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拿来选题培训?有些学校在开展培训是注意到了教师的需要,于是就围绕着所谓的“需要”展开了:基本功差了,就组织教师读、写、画;理论不足了,就安排集体阅读教育书刊。当然,不能否认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现代教育理论依然无法深入其中,农村校本培训总是在这个层次徘徊,理论水平难以提高。
2.形式化校本培训难见成效
校本培训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5]。然而,有些农村学校将校本培训当作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抓,为了应付检查,学校将一些日常活动统统划在校本培训的名下。校本培训成了教师的“作业”,因为上级要来检查,学校就要求教师“交作业”,有些老师也就随便抄抄了事。笔者曾就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对某地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其培训内容是教育局发放指定教材,每位教师85元;培训形式是教师自学;评价方式是开卷考试。学校有关负责人根据教师的读后感,撰写校本培训报告会记录等材料(有些活动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展,负责人只能闭门造车),以备上级检查。这样的校本培训已经退化成一种形式,有其名而无其实,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3.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整合
农村优质的师资资源、教育资源有限,可是这些有限的资源也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同一区域内不能针对本地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灵活机动地开展培训。甚至有些学校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在本学校,由本校教师组织学习,于是,关起门来读读报纸书刊也算组织了一次校本培训。
4.不同区域农村教师差异性难以关照
培训教材没有取舍,不考虑城乡教育的差别,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内容,不管合不合适拿来就用。有的培训内容与农村学校的课堂实际距离太远,与教学工作脱节;有的培训内容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具体需求,忽视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大一统的模式,缺乏针对性。
5.农村教师主体意识丧失
确立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自主发展型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应该充分依赖教师群体的力量和智慧。然而,很多农村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热情不够,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某学校为体现和巩固校本培训的成果,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之后精心设计并上交一份优秀教案。一个多月过去了,竟没有几位教师主动上交。负责人督促了几次,效果甚微,结果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对教师进行了扣分与批评后,很快全部交齐,但是内容雷同,相互抄袭的痕迹明显。
三、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发展与完善
1.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的理论性
首先,高等院校应深入教育一线,加强理论引领。无论是教师职前教育还是在职继续教育,高等院校都应该成为培养和造就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减轻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负担,但并不等于高等院校在校本培训中没有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单纯理论的演绎,而是要竭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姻。高校教师应深入到教育第一线,关注教师的需求,真正走进教育的天地去研究教育。要把高深的教育理论以潜移默化、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在农村教师眼前,使其逐步理解、接受,进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
其次,教育管理部门要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对于学校(或者学区),如果能够鼓励教师对自己的实践知识不断进行反思、转化,通过共同体在学校组织机构传递,基于共同系统价值观的专业知能将得以建立起来[6]。在校本培训的引导、管理、评价的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不能将校本培训当成文件下发,当成任务下达;二是应及时发现优秀案例,总结经验;三是要宣传优秀成果、推广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积累起丰富的农村校本培训经验,值得借鉴。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是在乡镇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乡镇中小学校本培训的资源,实现各种资源因素在校本培训中的整体优势[7]。
第三,教师即研究者,应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8]。由于自身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一般较差,对教育科研多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教育科研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每一个从事教育实践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可能,农村教师更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践行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增强培训实效性
一是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但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中老年教师的本土知识较为丰富,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师虽然很多出身于农村,可是本土知识缺乏。农村校本培训应有效地结合本地区特色,对教师进行本土化知识培训,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相结合。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兴起,校本教研逐渐成为热门的教育研究核心理念[9]。对于很多农村教师来说,对教育研究很陌生,针对教师畏难情绪,校本培训可以结合校本教研选择培训内容,以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从而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培训针对性
第一,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农村优秀教师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农村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很小。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中,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0.3%,小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8.9%,城市的平均水平是0.9%和49.6%;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5%,城市的平均水平是15.6%。即使是这些有限的优秀师资也集中在乡镇中心学校,在偏远的村级学校和教学点,优秀师资严重缺乏。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让骨干教师担当起培训重任,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教师。
第二,要推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随着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日渐普及,网络也走进了农村教师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并不遥远,一根网线就可以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展现在农村人的眼前。2004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全员培训的意见》出台,加快了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步伐[10]。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网联计划”要求中小学相互沟通,为校本培训提供快捷便利的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如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为本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了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11]。广大的农村教师亲切而形象地把中心比喻成自己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获取信息的资源库、交流合作的俱乐部。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本着“合作学习,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当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第三,要实施区域联片培训。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较为分散,很多村级学校规模较小,只有几名到十名左右教师的学校为数不少,甚至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尚有一人一校现象存在。由于学校规模小,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校在教师学习资源上投入较少,教师学习条件较差,自然很难满足教师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区域联片培训,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质资源。
4.注重教师差异,办农村特色校本培训
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农村校本培训应针对农村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宜盲目设置培训内容。农村教师群体差异性较大,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培养造就年轻教师的同时,不能忽视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乡镇为中心的学区在校本培训的管理和引导中,应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二要实施农村本土培训。农村校本培训要有农村特色,将农村教育资源纳入校本培训内容体系,是走农村特色校本培训之路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指导本校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活动时,总是充分利用农村教育的资源,不忘与农村社会的联系。他带领师生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一块葡萄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和一位失去老伴的乡村大叔交朋友,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在学校空地上选择一片贫瘠的土地进行小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12]。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资源,这一片广阔的天地等待师生共同认识、共同开发。鉴于中老年教师农村乡土知识丰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合作,开发优秀的本土课程融入到校本培训内容体系中去。
5.完善学校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主体性
首先,应满足教师需求,增强培训的活力。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需求导向的培训内容。但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一所学校有多少老师也可能就有多少不同的需求,在开展校本培训之前要充分调查教师的不同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计划。保证每一次培训都能适应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证培训活动的活力。
其次,要在培训中培养教师,激发参训的动力。要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让每一位教师通过培训体会到教育事业的创造性,体会专业成长的快乐。在校本培训中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塑造教坛新秀,让教师在主持培训、接受培训的同时看到专业发展的前景,以此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
第三,应完善评价制度,提高培训吸引力。目前,很多校本培训活动的考察类似于考勤,只要参加就行,参加后只要上交规定的“作业”即可,不管培训是否取得了实效,教师是否有收获。这种做法挫伤了教师积极性,使校本培训失去了吸引力。应让教师参与到校本培训的计划、实施、总结、评价等各个环节,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培训活动的主人,并实施参与式管理和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以充分培养教师校本培训的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12.
[2]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84-194.
[3][美]Stephen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71.
[4]顾明远,檀传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
[5]万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2,(1):25.
[6]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7.
[7]李水清.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5):8.
[8][前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15.
[9]曹一鸣.校本教研实施方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6.
[10]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文件、经验材料汇编[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