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07: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地理常用的教学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初中语文 辨析式教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123-01
辨析式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辨析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形成根据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对于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改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辨别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初中语文的内容。
一 初中语文辨析式教学的必要性
1.初中语文的课程内容决定辨析式教学的应用
初中语文课程相对比较简单,课文内容多是语言富有魅力,能启发学生的智慧,文化气息较浓的精品。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更多地注重学生口语训练、写作训练的设计。对于课文提示、内容注释、练习的编写上,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要适应这些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正确地使用辨析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演说能力、辨别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实现初中语文学习的目标。
2.国家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辨别、分析问题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传统的以知识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初中语文是学生在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学科,学生利用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与他人交流、沟通,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因而,需要教师在课程上通过引导、启发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辨析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这些能力。
二 辨析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在情境中品味
在情境中品味是辨析式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很大帮助。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教师可在带领学生阅读完课文、对作者背景简单介绍后,向学生提问,“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的脑海中出现怎样的画面、情境?”“如果你是作者,在看到那样的情境,你想到什么?”提出的问题要与文章情境紧密相关,并适合初中学生的思考水平。通过情境的设置,在情境中品味,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认识。这样还可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时地反馈给教师,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情况改进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背影》的散文朗读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父亲的“背影”,增强学生对父爱的理解。
2.编排课本剧
编排课本剧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有趣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编排课本剧是将课文的内容以直观、立体、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剧目参与、观看的过程中,直观、深入地了解课文主旨,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如在《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编排课本剧的形式进行教学。根据课文内容从人物语言、心理活动、场景设置等方面编写一个独幕的话剧剧本,让学生上台表演。通过对话、表演,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对课文情境进行了品味,既增强了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工,依据学生的特点,分别负责剧本的编写、角色的演绎、演员的排练等。通过分工合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并在合作中体会如何用集体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设置正确的辨析点
初中语文辨析式教学的进行,关键之处是辨析点的正确性。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合理情境,通过对情境的合理分析,找到正确合适的辨析点,使学生开展辨析。辨析点的正确与否是辨析式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核心。
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此寓言故事动画片,为学生设置一个情境。然后,通过学生对情境的了解、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找到辨析点。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判断,抓住课文的核心,这个过程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在辨析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分析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宽学生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全面的辨析中得到结论,达到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提高。
三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通过辨析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内涵,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地理科目是初中阶段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其是以地理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对学生们以后的成长有一定帮助。所以,作为教师应认识到地理教学的重要性,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以下简要针对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供参考。
一、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氛围较为沉闷
很多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课程讲解期间,依旧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教材为基础,生搬硬套地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机械性地背诵相应知识点,师生间缺少沟通与交流,教学氛围沉闷。此种教学方法极容易打消学生们对地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从而降低教学质量。
(二)对教材的依赖程度较高
初中地理教材是由多位专家、学者,经过长时间研究编订而成,包含的内容很多,通用性较强。但是,其针对性相对较弱,尤其是针对个别地域,很难介绍全面。而当前很多初中地理老师为了让学生们获取优异的地理成绩,仅围绕设定的教学过程,重点讲解知识点,却没有进行相应的拓展。长此以往,极容易造成学生们高分低能的问题。
二、初中地理进行有效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想要提高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质量及效率,教职人员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们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唯有正确认识到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们置身于轻松、和睦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1.巧妙应用歌曲的方法创建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季风”相关课程时,就可以为学生们放映一首“黄土高坡”歌曲。其中歌词中提到“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们思考:黄土高坡地区,西北风与东南风分别出现在哪些季节?从而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2.借助古诗词的方法创建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海陆循环”相关知识点时,就可以引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句古诗词;在讲解“沙漠”知识时,就可以引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词。
3.运用故事法创建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中东”课程时,就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中东地区的地理文化小故事,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同时,了解一些人文趣事,更加灵活地掌握相应知识点。
(二)合理运用地理教学工具
在地理课程教学中,较为常用的地理教学工具有地图、地球仪等,其在帮助学生们形成空间观念、地域观念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应善于应用地理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经纬线”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先为学生们展示世界地图的挂画,让学生们找寻其中的各条经纬线,然后再根据经纬线的位置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等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记忆相应地理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三)进行分层教学
因为学生们成长的环境、兴趣爱好、思维习惯等都存在不同,所以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如果教师采用统一的方法讲解知识点,则很容易造成一些学生学不够,一些学生学不好的问题。那么,就需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讲解知识点。例如,教师在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内容时,就可以先将学生们划分成若干小组,为不同小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为地理兴趣较浓厚,成绩较高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类的任务;而为成绩较低,兴趣较少的学生设计一些基础性的任务,从而帮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学生以后成长奠定基础。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在地理知识中,包含很多较为抽象、复杂的内容,学生们理解起来很困难。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这些内容变得简单、具体,方便学生掌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课程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放映一些北方地区及南方地区的图片,让学生们直观对两者进行对比,从而深入了解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为学生们播放一些地理视频,帮助学生们增长知识储备。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心理;地理教学;进步提高;教学方法
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人们深入研究教育问题,我们不仅要结合教育学,还要结合心理学才能有所建树,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首先,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要明确什么是好课的标准,并且抓住学生们的学习心理,结合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特点来实施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上的心理特点主要是:初中生智力的发展,最主要在于其新思维特点的出现,按照皮亚杰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阶段正是脑力活跃与想象思维灵敏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和教师语言描述来进行逻辑推演和思维想象。能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理性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掌握学生心理特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研读中学地理教材,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步骤和实施正确的教学方法。其中,中学地理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生存发展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地理知识,包括了解家乡、祖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状况,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地理图像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阅读和使用常用的地图,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观测和调查统计,能够绘制简易地图和运用适当手段获取地理信息。
使学生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步发展分析和解决一定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实践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创新精神。
使学生初步形成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初步具有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责任感,增强对全球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
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也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内在含义,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我们教师知识网络的一个子集,而他们的知识将更多的体现出多方位的现代知识结构,其中很大一部分知识来自于网络,这也给我们老师敲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够更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
第一、地理课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很高。地理课相对于其他课来说,我认为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它不仅涉及到地形地貌,范围,气候,还涉及到经济政治人文等问题,要上好地理课教师必须具有相当丰富的综合知识,要具备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本领才能真正上好地理课。
第二 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地理课要涉及到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因此运用挂图、多媒体等手段组织教学是地理教师应该常用的教学方法。地理课一定要图文并用,凭手画地图等活动是很落后的教学手段了,实不可取。
第三、地理教学课我认为利用地图,地理位置要解决好这个地区在世界的位置,在大洲的位置,在地区的位置等几个问题,有些老师一来就给出某地区的详细图,让学生看不清这地区在世界的位置及在大洲的位置,这不好,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这个地区。
第四、地理课要解决的无非是这样几个问题:地理位置,地开地貌,气候特征,地区的人文景观,地区的经济状况,历史背景与政治渊源,发展前景等,解决好这些问题,这样地理课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要求了。
第五 地理课有丰富的人文特色、经济发展、政治演变、景观美谈等内容可供教师去挖掘与开发,教师在备课中多思考,多在课堂上讲些故事,会大大提高地理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为例: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学习兴趣;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236-01
地理这门学科内容丰富、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有很强的趣味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知识的内容特色,重点突破,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兴趣是提高成绩的最快途径。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自主自发的学习。教师要学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构建勇于探究、合作竞争学习的新模式。
一、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
过去的教学理念是一味的填鸭式,但是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地理这门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远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现在的教学方式更加偏向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团队的合作能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所以,教师要积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应该是答案的公布者,而是引导性的教学,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很重要的三个方面就是地理教学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所谓自主性就是提倡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课前自主预习,把能够理解的部分自主学习;所谓探究性就是提倡学生对学到的内容,在课后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举一反三,做深层次的探究;所谓合作性就是依靠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来进行课堂的教学工作,可以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地理教学站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采取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在地理的教学工作中,需要保证的自主性、探究性都是依靠学生课下去完成的,而合作性则是在课堂上由教师来引导和完成的。实现地理教学的合作性,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下就针对一些常用的方式进行分析探究:
1.讨论式。讨论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最常见的,而且教师比较喜欢用到的方式。一般把学生分为前后四人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这种方式在地理读图时用效率会很高。
例如:在初中地理的《气温的分布》这一课。课堂上教师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从而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也可以通过读图学会阅读等温线图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学习,不仅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互助式。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比较喜欢用地图的方式来完成比较困难的教学方式。但是这些地图往往不容易理解,采取同桌互助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例如: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显著》一课,就采取互助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课堂学习。如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和温度带的划分、降水量的分布、干湿地区等知识都可以利用互助式进行教学学习。同桌之间互助对比开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温度带的划分图》或《降水量的分布图》等,从而直观地有针对性的了解秦岭—淮河这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是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区,以及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3.竞赛式。有些课程内容时比较单一,而且要掌握的知识很杂很多,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效果很差。这些内容就可以用竞赛式的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
例如:在学习《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对中国大陆的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名称进行熟悉学习,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游戏,把具有国家名字的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找到与卡片上的国家吻合的顺序,比赛哪一组用的时间最短。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在学习《收听天气预报》这一课时,天气符号过于相似,所以很难记忆。可以在教学后,让学生课后进行学习熟悉,然后在下节课让学生做天气播报员,可以把课本上的天气预报图进行播报,可以从准确性、现场表现等方面进行评分,选出最佳小小播报员。
4.辩论式。人文地理一向是最令教师头痛的部分,这些部分很难掌握,而且很难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往往在学习这种内容的时候,学生都是靠强记忆来应付考试。因此辩论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加强学生对人文地理的掌握是一个效果很好的办法。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提出一定的辩论题目,确定正反方,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观点,课前搜集资料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双方辩论,容易让学生很快记住科目内容,并且通过辩论加深印象。
例如:人口的增长问题、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问题、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等都是很好的辩论题目。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种类很多,广泛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讨论、互助、竞赛以及辩论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增加组内合作,加强组间竞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科目知识内容的记忆,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结合本文的分析讨论,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能力,并通过竞争力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式学习方式,更容易激起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学科重点知识并提高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成绩也相对快很多,还可以促进学生充分、能动、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初中物理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物理是初中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十分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当前,大多数初中物理教学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一般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偶尔教师会在课堂上进行试验,让学生进行观摩,学生主要以听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出现了众多弊病,影响着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质量。
一、初中物理传统教学法的弊病
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都是坚持以教师为主体,认为学生只是学习者,忽视了学生是学习对象的概念。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以讲授的方式来教给学生抽象的物理概念,学生难听懂,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刻。而且往往上课形式单一,教师只是枯燥的在课上讲解知识,课堂的互动性差,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而且教师在描述物理变化过程时只通过口述或板书,这样很难在学生的脑中形成具体的图式,对物理的变化过程的描述也不是很详细,使学生不能有效的理解知识,其主导作用也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实验在物理中占的比重较大,它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手段。但实验的演示也是有缺点的:有些实验现象发生过程太快,学生根本看不清;有些实验需要的仪器比较多,教师光讲解就费很大的功夫,学生分散了注意力,反而把实验的主题给忘了;有些实验根本无法在课堂上进行,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有些实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如此实验课,教学效果比预计的要相差甚远,严重影响着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催生了新的教学方法的产生,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而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物理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使得多媒体教学受到初中物理教师的青睐。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是好动、好奇心特别强,容易被激发兴趣。现在的初中生对多媒体很感兴趣,而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也呼应了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可向学生展示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很容易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多媒体能清晰地展现物理的真实情景,所反映的原理清晰直观、简单明了,可以启迪学生的物理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上所讲的物理知识。
2.多媒体可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使教师模拟各种仿真的物理情景,在课堂上教师课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呈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课件等资料,充实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一个具体的感知形象。通过此方法,学生可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
3.多媒体技术可模拟实验
实验是初中物理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现实的物理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对一些受条件限制或不易察觉或危险性高的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来进行仿真实验来模拟演示或再现实验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可重复使用或放慢试验过程,来使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认识。这样就可以弥补现实实验中的不足,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
4.利用多媒体课节省教学时间,扩充教学容量
教师在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往往需要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费时费力,而且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分心,课堂效率低。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可节省出很多时间,教师只需要把提前准备好的课件以及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在课堂上依照教学程序为学生展现出来。这样可使教学内容条理清楚,而且能节省不少时间。多媒体一般都与网络相连,这样教师就可借助网络来搜集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扩展性资料,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异彩纷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中物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途径
传统的物理教学可通过多种途径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是扫描,教师可使用扫描仪把现成的图片或文字扫描出来,以供学生参摩。二是网上下载,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在网上下载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等,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三是制作课件,这是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把所要讲的内容以ppt的形式做出来,在ppt中教师可使用文字进行说明,可添加表格进行对比,可添加图片进行说明,可使用超级链接来进行扩展。教师使用课件教学直观具体,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初中物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进行整合应注意的事项
1.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虽然益处众多,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但过于使用多媒体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教师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件的制作上,把课堂所要讲的内容一字不差的全都放在了课件上,在上课时,教师只是点击鼠标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这样就造成了教师不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而且以这种方式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有些教师过分使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过多的图片、视频或动画演示,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上面,反而却对应该掌握的物理知识没了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
2.不能用多媒体来替代所有的物理实验
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那些条件受限或危险性高操作性差的实验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替代。但设备仪器充足或操作性强危险程度低的实验教师最好能在现实中为学生演示,甚至有些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去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动手和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还提高了兴趣。教师切不可用多媒体来替代所有的实验,因为现实中的实验有着多媒体无法替代的优点。
总之,初中物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整合,适应了新课改对于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相信,这种整合一定能在以后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
一、引言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所实施的教学行为为学生所吸收的情况,具体指学生在基础知识、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进步与发展效果。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对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缺乏研究,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应该把握和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概述
初中地理课程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教师和学生对地理不够重视,认为地理不纳入中考,因此教学得过且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目标。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五彩缤纷,有自然景观、有人文景观、有地形地貌,这些大自然的奇观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地理内容的兴趣。但是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初中生对地理知识没有兴趣,对上地理课有厌烦的情绪。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有些学生的地理基础薄弱,二是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地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都不理想。但是,地理有效教学不在于向学生传递了多少的知识,而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的知识,并且可以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了学习能力。
其次,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应该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素养。一是通过有效教学让初中生掌握基本的地理与地球的知识,学会观看地图、了解我国地理地貌的基本概况,可以熟练地运用各种符号来表示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有效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主搜集地理信息,并且学会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形成抽象的思维过程,做出推理判断,掌握相应的地理规律。三是地理有效教学可以作为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人口、资源概况的途径,从宏观上掌握我国持续性发展的重大问题,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最终让学生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和行为。
最后,通过地理有效教学可以锻炼学生解决乡土地理问题。家乡的地理问题称为乡土问题,不同地区的地理教材都会在内容上选取本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乡土地理教学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需要师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由教师选择相关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并探究内容,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综合过程,学生可以全面认识乡土的地理问题,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但是应该注意,乡土地理教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乡土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解决乡土地理问题的热情。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方法
第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引入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是地理学科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它以实例为基础,根据地理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现象,加强对地理的感知与印象,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根据实例教学,实例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案例教学的情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体验。比如,在讲授高原内容时,以青藏高原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它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类型,并且根据这些客观条件分析该地区的生物圈与人文环境,从而得出该地区有别与其他地区的主要因素。因此,地理教师需要精选案例,实施简明扼要的案例教学法。第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实施活动教学。活动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主要特点是通过创设实践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学习行为,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主要以活动为平台,这就需要地理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当地学习的教学条件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教学设计,拓宽活动的范围,增加活动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讲授地球与地图一课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利用各种塑料制作地球的模型,甚至有些地理教师指导学生就地取材,以食物作为地形的模型,这种教学工具制作方便且效果好,还可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第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需要推行师生平等和谐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提倡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总是以权威的形象展示给学生,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则需要教师主动地改变语言、行为和服饰等形象,营造出一种平等的课堂氛围,避免教师出现一言堂,学生产生抵触消极的情绪。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地学习地理知识,还可以实现教学相长。同时,通过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与情感,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
参考文献:
初中是学生最先接触地理学科的时期,此时学生的年龄较小,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学习地理学科时容易遇到困难,最难的部分就是读图,从地理图像中找出有用的信息。目前,初中教师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欠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影响,喜欢地理学科的学生越来越少,为了缓解这种局面,教师有义务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回归到地理课堂中来。
一、读图能力概述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好该学科需要具备多种能力,例如空间想象能力、读图能力、填图能力、绘图能力等,而读图能力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在解题和实际生活当中,都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图表、图像,这些图表、图像表达的数据和信息更加直观,是语言文字o法比拟的,而要想获得其中的数据和信息,就需要读者具备较强的读图能力,该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对于复杂的图形、题目条件的认识难度,帮助学生从中抽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将其应用到解题过程中,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课本上的配图、地图绘本,还是做题训练中遇到的图表分析题,都需要学生使用读图能力进行分析,所以,这是一个必须要培养的能力。
二、读图能力培养和地理教学之间的关系
1.读图能力是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的前提
众所周知,地理是一门“看图”的学科,在电视剧《亮剑》中,作为团长的李云龙虽然不识字,但是,他会看地图,他能从地图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就是这样一位不识字、只会看地图的将领,带领部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说明读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而读图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此时他们刚刚接触地理,对地理知识所知甚少,如何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到地理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通过读图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自己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能够将这种能力应用到其他学科和生活当中,从而能够加深对地理的理解,长此以往,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就会更加健全,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也会明显提升。
2.读图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地理学科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仅通过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述,许多信息和数据都无法得到体现,而通过图表、图像的方式,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信息传达的效率更高。学生通过读图,能够将图表、图像的内容进行“翻译”,从而获取其中的信息,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能够利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学好地理。
三、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
1.采用多种图示,提高学生兴趣
地理涵盖的知识非常丰富,一些我们的足迹不可能到达、我们的视野不可能涉及的地方,也会出现在地理教学内容中,这些未知的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大,教师完全可以依靠这种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通过多种图示的展示,包括投影片、录像片、幻灯片、电子地图等,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获得对地理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掌握难以直接接触到的地理知识,他们学习的效率会得到提高,而且,这些图示的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极易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他们会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过程更加认真。
2.加强读图思维训练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 教学方法 有效性 地球运动
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的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如果学生没有收获或者收获很少,则这个教学是无效或者低效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提出更高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或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或技能,或者可以使学生在精神情感上有所收获,总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收获为导向。
不少老师认为地理难教,很多学生也认为地理难学。其实,只要充分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特点,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把地理教活,把学生教好。学习地理,首先要了解地球,而了解地球的基本状况,就必须知道,地球在宇宙中不停的运动。因此,地球运动在整个初中地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初一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地球运动的常识,但有关空间运动的概念仍处于朦胧想象的阶段。由于地球上的人无法感受到地球运动,因此要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就必须运用实际生活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和具体模型来说明和演示。由此,选择教学方法应形象直观,体现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小组合作能力等。针对地球的运动这一教学内容,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一、对比法
地理教学应运用对比法对相似、相对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普遍性和局部性关系。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此法,通过对比使得所学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在“地球运动”这课,运用这种方法事半功倍:
二、计算机辅助法(google earth)
由于初中学生的空间感不强,这种方法可形象描述学生所在地与地球的关系及地球在整个太阳系中的位置,对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操作的时候可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下载需要的软件,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网址:earth.省略/
2.点击:Get Google Earth(Free Version)
3.点击:I’m good Down load googleearth.exe
4.下载完毕,安装即可
5.点击小地球你就可以看任何你想看的地方了
三、模拟法
模拟教学方法是一种从国外引入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情景模拟案例或者设计一定的情境和情节,要求学生假设为该情景中的某一个角色,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扮演和发展这个角色的行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一)学生模拟
1.自制模拟:用乒乓球或其它材料制作小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通过操作模型模拟试验的方法。强调在动手动脑中研究、分析、推理,从而了解地球的运动及规律。
2.角色模拟: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的公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公转(其它同学注意绕转中心及方向等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模拟实践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寓学于乐。
(二)教师模拟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了教师的传授作用,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处于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这一主体。不过,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既离不开学生,又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教师正确演示模拟地球运动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探索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思考,并由此得到结论,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有效教学方法。如教师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请学生观察思考地球运动的方向;教师同样模拟演示,请同学以地球仪上的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再以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通过这种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提供情境的方式,共同合作学完了这部分抽象的教学内容。
(三)课件模拟
课件是服务于教学的,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件对教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面为立体,让教学生动起来。课件的制作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体现了信息时代教师适应社会变化,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才能。教师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运用合适的课件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在地球的运动中,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过程,用课件模拟的方式呈现,大大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四、故事法
把故事融入教学,学生乐于接受,容易理解,印象深刻,克服了传统的说教、灌输教学方式所引起的学生的抵触情绪,使知识技能、情感教育不留痕迹。故事教学,不仅仅能树立教师的威望,还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这种方法既使课堂教学生动、风趣,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正是:故事教学深入浅出,情感渗透润物无声,思想教育水到渠成。如在“地球运动”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他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已经绕太阳50圈了,还准备在转二三十圈呢!”你能不能判断爸爸的年龄?或者“一对双胞胎姐妹,先出生的反而叫后出生的为姐姐,”你能不能给与解释呢?类似的故事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激情,润物无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实际生活体验法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要体现这一理念,我想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教育理念渗透到课程中,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因此,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入手,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加强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地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请同学谈谈夏季、冬季的昼夜长短情况(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从上学、放学体会到);中午12时太阳高度的变化;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观看北京奥运会的时间等类似的生活情景体验,使得复杂的情景简单化,有利于学生接受,也使得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