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07: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字时代的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读史可以明智,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中学时代作为学生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历史教育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文化的同时,另外一个重要的基本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进而认识自己所生存的社会与环境,正确认知自己在历史和社会中所应扮演的角色,而这一功能在过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在网络舆论日益开放,百家争鸣的今天,引导学生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毫不夸张的说,历史教育的成败与否甚至关系一个国家的未来兴衰。
基于以上思考,我认为历史教育首要目标应当充分发挥历史的知识构成,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应包括独立思考领域的能力、研究实践领域的能力和情感领域的能力。单纯的历史知识的传授在数字时代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教学的需求,更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知识性传授为辅 引导性思考为主
目前的中学历史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呈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等。在授课方面,除了基础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以较为单一的框架将规律、现象、人物事件硬性的归纳到一起,并给予了统一的答案,从流程和教育理念上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启迪空间。这无疑与未来教育趋势和社会发展趋势有一些不符。
在数字时代情况下,尽早让同学具备对各种历史知识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思维方式的引导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锻炼和培养:
首先就是从新课程下历史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手,从人类本体出发,承认人性多元化的同时,通过塑造分析历史典型案例,引导同学在面对历史现实具备正确的角度与态度。作为影响同学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他们并不直接参与认知活动,但是可以制约或者促进认知活动的发展。
其次就是引进小组讨论和机制,对于教材中没有下结论或结论模糊的历史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尝试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同时尝试对一些历史事物的发展可能性作出大胆的推理和假设,可通过与之相类似的历史事物的对比、借鉴来提出问题,让学生以逆向思维或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探究历史的规律与真谛。总而言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自主”的能力。
以史为鉴 识己知事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看清过往的同时,更重要的功能是看清自己。具体落实到历史教育方面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历史教育的目标中,既要强调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因素的,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成长,使教育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要着眼未来,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学生,他们应该拥有健全历史观念,不轻易盲从,拥有合适方法论去分析所面对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历史史实。
因此在历史教学的目标中,不仅是要强调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国家意识、国际意识、社会意识、民族意识等,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公民意识,具有健全的人格,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其实在过去编订的历史教学大纲中,就着重提到了历史学科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而这也正是我们历史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跨学科整合 打造宏观历史教育
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另一个趋势就是信息的纵向化和横向化趋势突出,各学科知识的结合也日益紧密。
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近年来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和趋势,同时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充分利用互联网知识内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宏观思维能力,以更高的视野来看待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从而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兴趣的同时,增强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动画专业 教育改革
动画产业是一个综合型的产业,它是艺术中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有人将它比喻为20世纪历史的奇迹,也有人将它比喻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艺术。动画产业将人们的生活展现的淋漓尽致,成为了当代非常知名的朝阳产业。因此,动画专业成为了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综合类学科。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动画专业更加丰富多彩。
1我国动画专业的发展现状
当今社会,艺术很好的诠释了我们的生活现状。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的时代悄然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给我国传统艺术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传统艺术的展示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此,将传统艺术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数字时代艺术。时代的快速发展,数字艺术越来越展现出重要性。数字艺术是利用计算机艺术为根本,展现出交互性和科技性的新艺术。
数字艺术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动画艺术是数字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方式。动画艺术已经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欢迎,被大众所认可。动画艺术能够展现出高度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成为了新时代的标志。
动画行业是一个综合能力非常强的行业,它容纳了当今社会上所有知识特征,涉及到艺术、传媒、研究等多个领域,在文化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后,很多知名的动画制作公司在我国发展,促进了我国大地上出现了很多广告公司和动画制作公司,推动了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动画相关的产业成为了时下非常热门的行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满足动画产业的发展。根据专业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有70多所学校有动画专业,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培养动画专业的人才开辟了有力的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关于动画产业有着非常高的需求,动画产业将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当今社会,有很多动画公司的工作人员都是美术专业毕业的,虽然他们在技术水平方面非常好,但是在思维创造和专业水平方面相对于动画专业的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动画专业在各高校开设的时间比较短,其教育仍处在初级阶段。很多动画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从事动画创作的人非常少,更多的学生选择从事动画工匠。随着计算机融入到动漫专业中,给动漫专业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培养艺术创造思维和技术过硬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动画专业的教育需要遵循其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完善其科学、合理的教学系统。
2动画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面对国际的市场形势,动漫产业将成为未来文化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数字动画产业的人才非常稀缺,严重的制约了数字艺术的发展。因此,针对动画专业,设计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2.1动画专业的理论研究内容需要丰富
动画的发展历程非常短,通过回顾历史,动画艺术和电影艺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数字艺术开始在20世纪末期,国内对于动画专业的理论研究相对比较少,其内容非常匮乏。
2.2动画专业的课程不合理
我国很多高校设置的教学模式都是培养技术,针对这一模式,设置了计算机课程。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不仅需要满足技能的培养,更要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展现出动画专业的特色,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2.3动画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很多院校中,从事动画专业的老师都不是动画专业的,而是研究传统艺术或者计算机出身的,也就是说,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很难传授给学生精准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提升艺术素质。由于动画专业教育缺乏成功的经验指导,使得很多院校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器材和计算机软件的培养,对于理论知识存在着很大的欠缺。
2.4艺术创造能力偏弱
目前,我国动画专业教育主要注重技能的培训,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对于艺术创造思维方面很少专项的训练。由于缺乏必要的训练,导致很多作品没有吸引力,抄袭作品事件经常发生。动画作品是数字艺术作品的一部分,最核心的部分是创作艺术。在传统动画中,我们用笔来进行绘画,而数字动画也仅仅是将笔换成更加方面的工具,利用计算机软件。
3完善动画专业教育的措施
动画专业的教育核心是艺术创作,但是现在教育中,往往注重于技能的培训,忽视艺术创作。在教学过程中,将艺术语言灵活的应用到数字动画设计里,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动画专业知识,掌握相关技巧。
3.1完善师资队伍的力量
现在很多高校的动画专业老师都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在很多方面需要提升。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专业、实践和教学模式方面需要完善。老师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能力,还需要对所讲授的课程给予充分的准备,拓展学生的知识背景,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进行研究和讨论,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有特色的工作室,为不同时期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将自己打造成为专业的人才,能够应对市场的需求。
3.3和企业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学校和企业之间构建良好的关系,高校的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习,参与到项目设计,在实践工作中,将知识融会贯通。在平时课程安排中,可以聘请专业的人才到学校为学生讲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4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艺术时代的到来,动画专业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要将以动画为基本载体,将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弘扬中国传统的文化。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艺术,动画专业将开创一片新的历史,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恰逢数字时代,不断完善教育改革,有效的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 教育类期刊发展现状的理性思考 浅谈教育类期刊编辑的创新意识 浅谈教育类期刊选题的策划 探析教育类期刊的选题策划 新媒介背景下高校教育类期刊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特殊教育类期刊编辑的责任意识与专业能力养成 论新时期教育类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营销理论视野下教育类期刊的定位 教育类综合期刊如何发挥引导作用 2009—2011年度职业教育类期刊发展情况统计分析 数字时代公安类期刊的办刊思路 高职师范教育类课程的职业化之路 大数据时代老年期刊的发展之路 数字化时代的期刊发展 我国教育类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 试论教育类课程对职前学生知识的发展作用 教育类电影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教育类期刊如何以受众研究进行选题策划 新:教育类信托 传统期刊的数字化之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蒋丰.日本传统媒体如何突破新媒体重围[N].东南快报,2014-06-17.
[3]赵新乐,晋雅芬,袁舒婕.插上APP的翅膀,期刊能飞多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06-19.
[4]志.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期刊及期刊版本的发展趋势[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4).
[5]周学东.全媒体时代专业类期刊的新闻传播[J].新闻实践,2013(7).
[6]张文俊.数字新媒体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0.
[7]黄琳.新媒体 旧价值[J].新闻记者,2013(1).
[8]李柏宁.教育期刊品牌战略发展的构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7(9).
[9]王树槐.教育期刊数字化营销策略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3(1).
[10]聂晶磊,王秋艳,李文明.浅析期刊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创新与发展[C].2011年创新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4).
作者简介:王俞涵(1981―),山东威海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职业教育分社高级编辑,经济学硕士。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教育应运而生。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对数字教育给出了一个准确的定义,其指出,E-learning是一种受教育的方式,包括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数字教育在构建中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新沟通机制,另一个是交互作用。
一、国家对高职数字化教学的指导
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职业院校教育的信息化成为“十二五”的重要任务。在性质上,信息化是数字教育的基础,为数字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样,在数字教育概念尚未完全定型的情况下,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着数字教育的特征。教育部一直以各种方式在推动数字教育的发展:2012年,教育部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当时仅有数百名教师参赛,而到2015年则有约6万名教师参赛,可以看出大赛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2013年,成立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教育部举办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每年组织职业院校信息化研究课题。而到了2015年,教育部则开始着手构建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当时的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区域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各地、各职业院校组织开发一批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并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组织和支持教师和教研人员开展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研究;继续办好信息化教学大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
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下,数字化教育的概念愈加清晰,沟通和交互两个主线也得以强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这些举措均有效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数字教学的发展。
二、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的现状
1硬件设施显著改善,但不足以支撑数字化教学
从我们的调研情况看,只有30%的高职院校具备了较为充足的上网学习条件,而有70%的高职院校供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的条件有限,甚至很多院校表示,每周只能保证一次学生正常使用机房的时间。在更进一步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在人机比例较好的院校,很多电脑配置也不足以支持现代化数字课程的呈现,只能供学生用来进行听力活动的训练,导致即使有好的现代化数字学习资源,很多院校也无法通过正常的课堂授课来实现,甚至是辅的实现,最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2很多英语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字化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教学观念尚未转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中还有很多英语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字化教学的重要性,课堂的授课模式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上,既缺乏沟通,又缺乏互动。一部分教师认为原来没有数字化教学,学生一样学得很好,因此从思想上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创新;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新,但也只是使用教材自带的多媒体课件和光盘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学过程中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等教学活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
目前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数字化资源有限,导致学生不愿主动去学习,或者是在主动学习中存在较大的自学壁垒。虽然老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的教学管理功能去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时间,但由于内容枯燥和缺乏互动,往往是学生跟老师打游击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学生平常根本就不认真在线学习,纯粹靠挂机在线来混时间,作业也基本是在网上搜索现成的资料或答案,然后复制粘贴拼凑完成。
4缺乏真正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
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导致传统教学无法向数字化教学实现真正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市面上所谓的供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使用的数字化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机构打着外语学习资源的旗号,内容实则东拼西凑,未经过严格审核,错误和漏洞百出,而且缺乏教学理念的支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三、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1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并专注教育本质
虽然数字化时代要求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和手段的现代化,但仍然不能忽略教育的本质。数字化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在数字化建设过程当中,不能违背基本的教学规律和教育理念,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要从教育本质出发,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使两者有机地融合。
2专注全面发展,打通教育的B端和C端数据
目前市场上为学生提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要么只专注B端学生的在校学习,提供的内容仅为学生的课堂服务,要么太关注学生职业发展,而忽略了学生在校阶段的基础学习。真正的职业数字化教育是需要将B端和C端的数据打通,通过对学生在B端的在校学习行为作出大数据的分析,然后将其运用到其C端个性化学习阶段,使数字化教育真正实现精准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3加强对数字资源的质量监管,打造出一批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库
由于开发数字化资源的机构不像出版机构一样需要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和管控,导致很多小机构打着教育的旗号不断侵权盗版,私下改编一些未经版权许可的资源,更有很多机构为了牟利而粗制滥造的资源流向市场,直接导致学生接触到这些质量未经严格把关的产品,而使教育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未来专注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对数字化资源的开发机构和内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范围,支持邻接权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保证受教育者基本的权益。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数字化;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69-02收稿日期:2016-05-06
作者简介:王俞涵(1981―),山东威海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职业教育分社高级编辑,经济学硕士。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教育应运而生。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对数字教育给出了一个准确的定义,其指出,E-learning是一种受教育的方式,包括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数字教育在构建中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新沟通机制,另一个是交互作用。
一、国家对高职数字化教学的指导
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职业院校教育的信息化成为“十二五”的重要任务。在性质上,信息化是数字教育的基础,为数字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样,在数字教育概念尚未完全定型的情况下,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着数字教育的特征。教育部一直以各种方式在推动数字教育的发展:2012年,教育部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当时仅有数百名教师参赛,而到2015年则有约6万名教师参赛,可以看出大赛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2013年,成立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教育部举办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每年组织职业院校信息化研究课题。而到了2015年,教育部则开始着手构建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当时的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区域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各地、各职业院校组织开发一批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并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组织和支持教师和教研人员开展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研究;继续办好信息化教学大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
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下,数字化教育的概念愈加清晰,沟通和交互两个主线也得以强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这些举措均有效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数字教学的发展。
二、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的现状
1硬件设施显著改善,但不足以支撑数字化教学
从我们的调研情况看,只有30%的高职院校具备了较为充足的上网学习条件,而有70%的高职院校供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的条件有限,甚至很多院校表示,每周只能保证一次学生正常使用机房的时间。在更进一步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在人机比例较好的院校,很多电脑配置也不足以支持现代化数字课程的呈现,只能供学生用来进行听力活动的训练,导致即使有好的现代化数字学习资源,很多院校也无法通过正常的课堂授课来实现,甚至是辅的实现,最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2很多英语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字化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教学观念尚未转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中还有很多英语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字化教学的重要性,课堂的授课模式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上,既缺乏沟通,又缺乏互动。一部分教师认为原来没有数字化教学,学生一样学得很好,因此从思想上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创新;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新,但也只是使用教材自带的多媒体课件和光盘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学过程中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等教学活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
目前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数字化资源有限,导致学生不愿主动去学习,或者是在主动学习中存在较大的自学壁垒。虽然老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的教学管理功能去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时间,但由于内容枯燥和缺乏互动,往往是学生跟老师打游击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学生平常根本就不认真在线学习,纯粹靠挂机在线来混时间,作业也基本是在网上搜索现成的资料或答案,然后复制粘贴拼凑完成。
4缺乏真正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
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导致传统教学无法向数字化教学实现真正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市面上所谓的供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使用的数字化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机构打着外语学习资源的旗号,内容实则东拼西凑,未经过严格审核,错误和漏洞百出,而且缺乏教学理念的支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三、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1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并专注教育本质
虽然数字化时代要求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和手段的现代化,但仍然不能忽略教育的本质。数字化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在数字化建设过程当中,不能违背基本的教学规律和教育理念,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要从教育本质出发,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使两者有机地融合。
2专注全面发展,打通教育的B端和C端数据
目前市场上为学生提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要么只专注B端学生的在校学习,提供的内容仅为学生的课堂服务,要么太关注学生职业发展,而忽略了学生在校阶段的基础学习。真正的职业数字化教育是需要将B端和C端的数据打通,通过对学生在B端的在校学习行为作出大数据的分析,然后将其运用到其C端个性化学习阶段,使数字化教育真正实现精准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3加强对数字资源的质量监管,打造出一批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库
由于开发数字化资源的机构不像出版机构一样需要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和管控,导致很多小机构打着教育的旗号不断侵权盗版,私下改编一些未经版权许可的资源,更有很多机构为了牟利而粗制滥造的资源流向市场,直接导致学生接触到这些质量未经严格把关的产品,而使教育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未来专注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对数字化资源的开发机构和内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范围,支持邻接权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保证受教育者基本的权益。
四、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的展望
在改革的推动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数字化教学将有效实现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四路并进:通过支持优秀的出版机构进行数字化资源的出版,并将数字化资源的质量提升到现行纸质出版的资源水平,实现数据资源和纸质资源的互联互通;通过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资金支持职业院校的数字教学设备的更新和提升,尤其是软件和视频解析能力的提升,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坚持软件优化硬件的思路,大幅度提升教学设备条件;通过“政府+市场”机制的教师技能提升和数字化教学模式创新的方式,努力推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普及,逐步将数字教育作为教师教学的必备技术和表现形式之一进行确定,并提升数字化教育的作用和功能;通过数字教育所具有的沟通功能和交互学习功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便利性,将数字教育的优势有效巩固和突出,并形成稳定的学习渠道、资源渠道和教育渠道。在改革和创新的推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将有序实现全面性、泛在化、安全性、移动化、兴趣性和互动化的教育教学目标,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综合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进入21世纪,视觉文化的转型为美术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思潮。科技媒介在艺术领域的不断渗透,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无穷的创意与可能,美术教育的目标、场域、方法、评价等也正发生深刻变革。这要求学生提高自身素养,以面对未来的社会生活,并兼具创造性思维、批判性视觉识读能力等。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首尔举办了第2届世界艺术教育大会,在《首尔议程:发展艺术教育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艺术教育要在运用和解读数字媒体中扮演重要角色。2011年,第33届InSEA国际美术学会世界大会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与会专家、学者指出,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运用数字网络帮助学生对影像等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创作。2014年,第34届InSEA国际美术学会世界大会阐述了美术及其教育的多样性,提出新媒体艺术教学、当代艺术等重要议题。当代美术教育是一个多元的范畴,涵盖人文、社区、生态、科技等全方位的知识体系,应当以一种包含统整的方式进行认知。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现代媒体艺术”学习领域强调学生能够运用影像设备与技术、计算机设备与技术以及互联网资源对影像、图像与符号进行解读与分析,并有创意地完成新媒体艺术作品。教育者应该在美术教学环节活动中运用科技与媒体,透过大众影像与符号,帮助学生感受视觉文化,理解社会与文化的关系,体会人类存在的多元意义。
二、当代美术教育的特性
1.主体性当代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建立在平等共生的关系上。教师的角色是辅助者,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价值取向进行知识建构。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学生接收视觉文化的深度与广度已超过教师的设想,这便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选取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影像文化,增加体验式美术教学,强调学生自主接触并理解课堂内外的人、事、物与图像。
2.内化性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它已经成为师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结合完整的知识脉络,进行选择、加工和组合,对视觉图像的意义进行全方位思考,不是一味经由视觉接受,而是融会贯通,在辨别、分析、反省、判断的内化中,构建起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并能将其应用于其他领域。
3.多元性当代美术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多元文化观、时代观和国际观。美术教育的主题除了各种动态、静态影像外,还应包括宗教、性别、人文等不同的文化议题。科技发展在为美术教育提供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也使美术教学内容、方法和场域等悄然发生着变化,师生从阅读文字、图片转向阅读影像,从亲身经历转向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多彩世界,从课堂教学转向校外的社区和美术馆,从传统教学体系转向互动虚拟交流学习平台。
4.批判性当代美术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审美素养以认知和分析视觉对象,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视觉识读能力。通过学生批判性教学理论,学生掌握鉴赏视觉图像的方法和途径,能对创作特色、手法与原因提出质疑,主动探究影像符号背后的美学价值并分析其意义与目的,批判性地诠释意义与视觉再现的问题,培养自身的批判意识和理解力,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启发。
三、当代美术教育的实施策略
1.围绕大观念设计统整教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美术教育学系SydneyWalker教授指出,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讨论一个“重要概念”(BigIdea),强调美术学习与生活议题的结合。围绕重要概念设计统整课程,体现了以重要概念为核心,以此引出课程关键概念的连续性教学。因此,美术教学要将不同学科间的特性转化为有用的学习材料,将学习重心集中于人文、科技、生态等不同的议题,建立起对话与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学会利用科技解读视觉文化,回归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2.搭建传统与创新的桥梁在全球化浪潮下,开展传统文化的创意美术课程有助于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传统艺术转向新媒体艺术体现在表现空间和展示空间等方面。在表现空间上,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转变为视觉影像等新媒体呈现方式,其是虚拟、互通和可动的;在展示空间上,新媒体艺术继承并打破传统艺术固有的展示形式,形成以影像为媒介的传播途径。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应了解传统美术、现代美术和后现代美术等不同观念和创作形式,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媒介,通过数字博物馆等艺术网站欣赏、学习传统美术知识,获取美术信息资源,以激发创意,运用数字技术呈现出新的艺术效果,获得新的美感体验。
3.建构主义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并持续发展的,这是一种内在建构。学习者在解释、理解外部环境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和知识,这是学习者个人的认识活动与社会文化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体验式、引导式的学习过程。教师要综合运用后现代的课程理念,基于教学目标设计并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广泛搜集资料,思考并探索相关概念和艺术观念,强调学生自主的知识建构,从而达到建构的目的。
4.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测量,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教师不断修正自身教学、教学活动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学评价应与主题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体验结合,不仅关注对学生知识技能、艺术能力的评价,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人文素质等方面的评价。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推动评价的多元化,让每一位学生借助网络资源建立新个人信息
档案,班级组建信息群,学校组建信息库,通过网络媒体使本市、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参与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 四、基于研究的影像课程设计
基于以上研究思路,笔者以“拥抱影像”为议题设计统整课程,通过作品介绍、视觉影像批判识读和视觉影像表现创作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视觉文化资讯,批判性地进行识读,将所学知识融入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
1.作品介绍比尔?维奥拉的装置影像作品《救生筏》是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创作的,其灵感源于一则社会新闻。创作者用高速感光胶片拍摄,以超慢镜头在画面中缓缓地呈现出光影和颜色的细微差别,以及在突如其来的高压水流下每个人物形象的表情和姿态的变化。在水流袭击下,身份不同且互不相识的人们相互依偎,力求生存。当水流停止后,画面只留下了刚经历过一场劫难的惊魂未定的人们,没有人知道这个水枪从哪儿来,又代表什么,但面对它,人们团结、坚强继而战胜恐惧。
2.视觉影像批判识读视觉影像批判识读,重在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视觉影像批判识读的世界,带领学生一步步思考相关问题。问题导向学习活动通过师生间对话,激发学生对视觉影像的好奇心,在互动教学中逐步激发学生对视觉影像意识形态的检视,连接起视觉影像批判识读与思考视觉影像所传达的文化意义。此课程阶段,教师以“同学们,观看了维奥拉的作品,你们认为这是艺术作品吗”这一问题导入课程,从内容、形式、过程、评价和拓展五方面展开问题导向学习活动(表1)。
3.视觉影像表现创作此课程设计基于上述视觉影像批判识读的延续,旨在探讨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影像电子海报的制作(图1)。课题:电子海报制作。适用学段:9~12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设计思路:基于《救生筏》作品,学生进一步探讨作品主题。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电脑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掌握运用Photoshop软件制作主题电子海报的基本方法,体验制作海报的乐趣,获得视觉美感享受。教学设备:装有Photoshop制作软件的计算机、绘画工具。教学过程:首先,教师导入课程,带领学生欣赏优秀电子海报作品,提出“你喜欢哪一幅海报”等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出电脑技术运用于艺术创作的演变历程;接着,教师详细讲解电子海报的基本设计理念并在Photoshop制作软件中演示电子海报的制作过程,包括形式、色彩、软件工具使用等;然后,学生运用画笔在纸张上进行草图设计,运用Photoshop软件将设计草图制作出来;最后,学生阐述作品创作意图并在创作中感受,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电子海报。教学效果:通过电子海报的制作,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救生筏》作品的主题思考,体验Photoshop制作软件所呈现出的视觉画面效果,为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提供无限可能性。
关键词:数字化;高职教育;数学教学
一、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现状
1、教材种类单一, 忽视专业差别。
不同的专业( 如文科或理工科、土木或汽车专业) 对于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是,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所用教材基本一致, 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近乎相同, 以致无法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近几年,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职高专的数学教材, 虽比过去的教材有较大优化和提高, 但多数教材仍然没有摆脱数学学科固有的框架, 教学内容的设置脱离专业实际和就业需求, 没有真正转移到服务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轨道上来。
2、教学学时不足, 掌握知识有限。
高职教育强调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 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与之相应, 高职院校都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教学和职前实训上, 包含数学学科在内的基础理论课教学课时一般都不多, 与本科院校有相当大的差距。通过对几家高职院校的调查, 发现教育部对政治理论课和体育课的教学时数有明确的要求, 外语课由于有考级的要求而得到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重视, 数学学科由于缺乏硬性的约束而处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其课时量不断受到挤压。
3、教学方式落后, 教学方法呆板。如今, 在许多高职院校中, 教学方法基本上可以形容为一根粉笔教到底, 一堂课灌到底。教学过程中, 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 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加之信息反馈不及时,造成其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脱节。又有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循序渐进”, 过分强调反复讲解与训练, 学生忙于应付大量琐碎计算, 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二、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未来发展模式探索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设备、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数学教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客观要求。我们发展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立足于教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深刻认识到教学技术更新对于教学活动整体进步的历史意义,在不抛弃传统教学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新的物质基础。以下对未来数学教育的可能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
1、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实现数学自主性学习
数学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先进行知识的讲授,再讲解例题,最后是学生练习。这种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没有针对性,缺乏新意,学生没有参与感,被动接受,从而失去兴趣,感到数学枯燥难懂,最终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未来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以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在教授学生必要的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从依赖教师的“教”,变为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的“学”。
2、创新的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模式
数字化时代,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粉笔+黑板+口授”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也不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因而必须创造出一种“粉笔+口授+计算机演示”的新型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信息呈现速度较快,传送单元信息量大,在某种情况下会影响学生的接受,为此,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校园网建立《高等数学》课程训练与答疑教学平台。主要包括: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的解释;教学同步训练题和单元测试题;重点知识和典型问题答疑等为学生在学习期间提供一个除课堂教学以外的、与教学同步的新型教学和训练平台。做到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学生选择的自主性,以开辟师生交流和沟通的新场所。可以说,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给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契机。
3、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学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将更为紧密
由于高职院校数学教育重在与专业相结合,所以在未来讲授与专业有关的数学知识时,可以将与有关专业的信息提前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出来,从而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实践生活的感觉,便于将数学与专业知识有效结合,使得高数的实用性更强。此外,多媒体技术兼有容量大、使用操作方便等特点,可以大大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中吸取更多的信息量,这对于增加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很大的帮助。
4、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建模的能力提高
在未来的教学方法上,将更侧重于对问题的分析与建立数学模型。对于问题的求解,以掌握某种数学软件为核心,学习者将从复杂的恒等变形和繁杂的运算过程中解脱出来,应用数学思想和计算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为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会向学生介绍数学软件的一些基本原理,使其掌握基本的操作流程,熟悉数学建模的步骤,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例如,在讲授利用定积分求立体体积的时候,我们可以将立体图形直观形象地加以再现,从而使学生很轻松地将该图形的形成过程想象出来,为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奠定基础。
结语: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要求, 进行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革为先导, 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 注重提高教学质量, 办出职教特色的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配套专业教学改革, 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研究和改革成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工作者一项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拓.高职数学课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01)
[2]张玉成.高职院校(工科类)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35)
[关键词]数字时代 教育出版 趋势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
数字化潮流正在加速席卷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出版的方式。这一点,相信中外的出版同人都已经取得了共识。我每年都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在2011年的书展上,我得到的信息是在科技、医疗、卫生、法律等专业出版领域,国际市场上的数字化程度已经达到了80%,在教育出版市场,这一比例是35%左右,其中音乐、艺术领域为10%~15%,大众出版领域数字化程度最低,为5%~10%。如何顺应数字化出版的大潮,分享数字出版的成果,是今天我们传统出版人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教育出版领域的数字化出版新趋势发表几点看法,与各位同人交流。
一、传统出版者从内容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
数字出版时代的来临不断冲击着传统教材的形态及编写模式,教育信息化和内容数字化的要求正在改变教学资源供应链上的传统分工和角色地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出版社的编辑们是在现有资源中选择优秀作品提供给读者,这是一种单向的内容生产和供给过程。而在数字时代,读者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传统教育出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今天读者的需要,圣智集团总裁罗纳德·邓恩先生表示,在3~5年之内,圣智集团将会像软件商那样成为一个教育资源提供商。
什么是服务提供商,举一个例子。近两年,网易和新浪视频都推出了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大学的中文字幕版公开课。除了自然科学类课程外,西方哲学和人文社科类课程也受到广大网民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教授的公开课《公正》,在网上已有近1 000万次点播。其实,在我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活跃着一大批名师名课,深受学生欢迎。如何使这些名师名课特别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历史和中国当代实践的生动课堂,走出学校的围墙,走向国内社会大众和更加广阔的国际空间,是我们教育出版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文化使命性问题。在这个方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已经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高教社承担了教育部的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1 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011年,以“985工程”高校为主体,已建成首批1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012—2015年,将以各大高校为主体,建成9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除此之外,已将12 000多种教材制作成电子书,主要教材均可通过网络购买,近2 000种教材提供网络增值服务,约200种教材提供POD服务,已经提供了100多门课的网络定制服务,并开发了40多个学科网站和500多个数字化产品。初步形成了以电子教材和数字课程为中心的数字出版产品群。
未来,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集教材、资源库、作业系统、测评系统、教学工具、在线学习平台等于一体的综合产品,针对高校存在的问题与学习环境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发展成为教育出版全面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与服务商。我想,以后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大家对“教育承载文化传播使命”的认识,探索运用数字技术,实现教育和文化传播在互联网时代的有机结合。我相信,数字教育出版成功的关键不仅是硬件系统的先进与普及,更重要的是教育内容的创新和系统化,为受教育者提供比传统教育更有价值、更为有效的教育服务。
二、商业模式向以网络平台为核心的新模式转型
在数字化、网络化趋势不可逆转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文化创作平台、文化产品传播平台和文化消费平台,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文化骨干企业更有建设具备正确引导力的网络平台,以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体现国家意志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