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德育会议主题8篇

时间:2023-09-13 17:07: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德育会议主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德育会议主题

篇1

一、学习和深刻领会执法为民理念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树立执法为民理念,要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到检察实践中,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恪尽职守,预防和惩治犯罪,保证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反贪部门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预防和惩治犯罪的工作,使犯罪分子得到及时、有效的惩处。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变化,及时把握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利益诉求,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2、一切依靠人民

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前,检察工作仍然需要走群众路线。只有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了解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要求和愿望,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才能使检察工作符合人民群众的实际要求,才能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树立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检察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无论你的侦查设备多先进、无论你有多充足的警力、无论你有多充足的经费,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不支持、不配合,检察工作就耳不聪、目不明,就无法解决破案难、取证难、追逃难等问题。当前,一些地方发生犯罪案件,无人报案、无人作证、无人提供线索,于是一些干警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觉得群众工作不好做,甚至抱怨群众觉悟低。这说明我们的一些干警还没有真正掌握走群众路线的方法和本领,没有了解到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没有把群众工作做到位。我们的干警在接待当事人时,一要注意态度,二要注意方法,要将心比心,认真考虑群众的立场、观点和利益。

二、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执法为民是党和人民对检察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检察干警要真正落实执法为民的各项要求,要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严格要求自己。要作到立足本职,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1、严格执法,实事求是

要增强宗旨观念、群众观念,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检察工作中,要心中时刻装着人民,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希望什么,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指向什么;人民群众对哪些方面不满意,我们就重点整改哪些方面的问题。

2、文明执法

文明执法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检察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检察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文明执法,有助于化解矛盾,增强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信任。执法工作遇到大量的问题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大多数当事人也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检察干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工作做到位,多数当事人都能自觉接受和履行处理决定。反过来,即使案件处理结论是公正的,只是由于干警的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也往往会引起当事人的怀疑和不信任,从而引发上诉、申诉甚至形成上访。更有甚者,有的干警在工作中,粗暴对待当事人,不但没有实现执法目的,反而激化了矛盾,引起群众不满,影响了执法机关的形象。所以,文明执法,事关重大、意义重大。干警对待人民群众说话要和气,态度要和蔼,办事要热情,服务要周到,考虑要细致。要多给群众提供便利,不给群众增添麻烦。要注意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对待当事人不侮辱、不挖苦、不嘲讽,对当事人要耐心听取他们的陈述、申辩和申诉,不能因自己的主观好恶而影响对当事人的态度。

3、清正廉洁

篇2

一、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剩余价值的原因

过去传统的观点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是与私有制和剥削相联系的一个概念,社会主义与剩余价值不应联系在一起。其实,剩余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投资者生产的直接目的都是追求剩余价值,即资本的增值,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也都是扩大和增加对剩余劳动的占有,这就是剩余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剩余价值规律是价值规律在社会生产目的和特征上的延伸与表现,是一个社会的客观目的性规律或特征性规律。

首先,剩余价值表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实质。一方面,不论属于什么性质的社会,企业从事生产的目的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因为剩余价值是社会财富的表现形式,也是社会财富增长和积累的表现形式,企业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多,社会财富就越多。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直接目的。另一方面,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一个企业,如果不能盈利,不能生产剩余价值,企业就无法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就难以确立,就会在残酷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因此,企业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迫使企业不断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成为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其次,剩余价值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资本运行的各个环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不仅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基础和核心,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基础和核心;流通过程则是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并使剩余价值得到实现的过程;分配过程主要表现为剩余价值在社会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分配过程;消费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的要素,即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同时也是投资者消费剩余价值和维持生活的过程。剩余价值规律支配着社会主义社会资本运行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全过程。

最后,剩余价值决定着社会主义矛盾发展的全过程。剩余价值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与手段之间的矛盾决定着社会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过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物质财富,提高劳动生产率,其目的也是大大降低劳动力的生活资料和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资料的价格,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用于全面提高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剩余价值规律不是资本主义特有,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并发生作用。

二、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源泉

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源泉问题,必须首先回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的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因此,社会主义不仅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搞市场经济,而且还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就需要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而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市场之一,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就意味着存在劳动力的买和卖,劳动力就具备了商品的属性。

既然劳动力是商品,按照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联系社会主义的现实,联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发展,创造剩余价值的群体也不再单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既包括工人,也包括农民、科技劳动者和经营管理劳动者等,应该说是社会主义全体劳动者。马克思所阐述的“雇佣劳动工人”就应该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即剩余价值应该归国家、集体或企业所有,“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这样的表述就不恰当了,所以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就是“由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是开放的体系,发展的理论,者对剩余价值来源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丰富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部门大为拓展。不仅包括马克思所指的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工人活劳动中的剩余劳动,只是剩余价值多个来源中的一个来源,而不是唯一来源。剩余价值的来源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剩余价值是全社会劳动者活劳动中的剩余劳动形成的价值。第二,剩余价值是过去劳动的无偿服务,主要是历代积累下来的科技劳动的无偿服务,是知识产品的潜在价值转化而来的价值。第三,剩余价值是生产力系统效应形成的价值。现代生产力是―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它包括企业范围、社会范围、历史范围等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联合劳动和分工协作。这种生产力复杂巨大系统形成的产品价值,不是个人劳动形成的价值的简单总和,在这个总和之外,还会由系统效应形成一种提升了的新价值。

三、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性质和使用去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剩余价值的属性来分,可以把社会主义的剩余价值分为公有剩余价值和私人剩余价值。公有剩余价值占绝大多数,约占80%,私人剩余价值约占20%左右。

我国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公有资本主要是掌握国家和集体手里,资本所带来的剩余价值是公有剩余价值,在社会总收入中占据主体地位,是由国家或集体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来掌握和支配,其带来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很大一部分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公有剩余价值的用途:资本增量中的一部分作为利税上缴国家,其余部分转化为垫支资本,构成劳动者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源泉。在我国,有学者通过测算,认为1987―1996年10年间,我国剩余产品价值总量占GDP的比重保持在31%―33%之间。有关研究也表明,1999年我国剩余产品的价值量是26530.94亿元,占当年GDP的32.4%。如以固定资产折旧占GDP14%测算,我国剩余价值率约为60.4%。另据统计,1981―2000年20年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年平均为16.2%。由此测算在此期间,我国剩余价值中约有一半作为税金上缴国家,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主要用于经济建设事业、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社会福利事业、国防和行政管理费用;另一半作为税后利润留给企业,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中,由于这些企业的投资者不是国家和集体而是个人,由这些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当然归资本所有者占有,这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人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剩余价值是一样的。即使私人剩余价值中也有一部分以利税的形式上缴国家,形成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由国家统一掌握和使用,另外的一部分作为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剩余的部分归个人所有。

由此可见,我国剩余价值的绝大部分可以归劳动人民和作为其代表的国家所有,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发展各项事业。这显然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分配去向,大部分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三个“有利于”要求,但也不排除有一部分会被流失、被剥削、被侵占。

四、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的剩余价值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国家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保障就是增强国家财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剩余价值,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税金、社会保障金以及国家的财政储备,都来源于剩余价值。没有剩余价值的增加,就没有国家财富的增加,就没有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就无法进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不可能实现。因此,没有剩余价值的积累并由国家掌握,国家就很难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实现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难以得到健康发展。

第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条件下,剩余价值是进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占主体,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给予非公有制留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必然相应实行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而这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都是“分取”,社会生产总成果、总价值,在适当的企业扣除和社会扣除以后,就是剩余价值,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体内容。即使在公有制范围内,由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个人投资比重的增加,个人收入中除按劳分配以外,按生产要素分配已经成为事实。

篇3

中央政法委决定2006年对全体政法干警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这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进政法干警公正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治本之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当前检察机关的一件大事。我个人认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旨在全面提高检察干警政治素质、队伍素质、业务素质,推动各项检察工作的重要举措。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就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所谓“理念”,实际上就是人们的一种观念、认识和信念,或价值观。司法理念是指导司法制度设计和司法权实际运作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因此,在行使司法权的过程中,司法理念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检察权是司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每一种检察制度都蕴含着一种司法理念,司法理念通过检察制度得以具体的体现,并在这种制度的实际运作中得到贯彻。其次,每一位检察人员在行使检察权中,都会按自己对法律制度的理解、对检察制度和诉讼制度的理解、对法律的本质、社会的观念甚至对人性善恶的理解,通过行使检察权来表现出他们的司法理念。再次,司法理念在社会上的推行或拥戴的程度可以直接表现为社会大众的法律意识的内涵、大小和强弱,从而关系到全社会守法、护法、爱法的程度,影响到国家的法治化的进程和检察改革的成败。因此,司法理念已深深地熔入检察制度之内,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司法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检察制度。而有什么样的检察制度,也会引导人们形成什么样的司法理念。下面我想谈一下对公平正义的粗浅的理解。在百姓的眼里,检察官是国家和法律的化身,是国家检察权的行使者是社会正义和社会良知的象征。检察官要不负人民的期望、不辱法律的使命,就必须成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法律专业知识深厚的、司法技能娴熟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和较娴熟的业务能力。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法制化的进程,需要建立相应的检察制度来作保障,同时还要求检察人员必须具备现代司法理念,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就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检察官要树立公正的理念才能够保证其所行使的职权不失公正性。因此,公正的理念应当成为每一位检察官进行行使检察权的精神和灵魂。检察干警应当牢固树立 "公正执法、一心为民"的宗旨,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永恒的价值追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执法为民,服务社会,执法人员要学会善于和正确运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努力做到及时化解矛盾、息讼宁人,努力减少和消除社会对抗,促进社会稳定,以公平促和谐,以稳定促和谐。如何做到公平正义严格执法是基础,所以说检察官在办理案件活动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如果法律的平等原则不能遵守,则法律将形同虚设,其应有的公平和正义价值也不可能得到实现。如果检察官在行使检察权中具有超越法定职权的权力,就很有可能在正义的幌子下从事非法的行使检察权活动。所以检察官在办理案件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运用实体法作出公正的处理。在严格遵守实体法的同时也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法办事,检察机关按照诉讼程序办理案件,本身就是实现法的公正价值的要求,同时严格遵守程序才能保障行使检察权的公正。只有按照公正的程序行使检察权,才能实现行使检察权的公正和程序的正义。但不可忽视的是,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甚至执法犯法现象,在政法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些干警的执法理念不正确。所以,非常有必要从端正政法干警的执法理念入手,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让大家真正弄明白、解决好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等重大思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政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

因此,我们每一名检察干警要珍惜这个机会,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现代的执法理念,扎实地履行好权利与义务,把检察职能落到实处,经得起党和人民的检验。

篇4

关键词:集体主义;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资源配置;个性和谐

道德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 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道德的支撑,道德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打牢扎实的社会基础。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原则,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相通的,能够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要求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达到和谐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人际关系、资源配置方面提出了要求。

一、集体主义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从人际关系角度,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就需要我们树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理念。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互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人们建立各种各样人际关系的根本目的,是为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因此要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互动即团结互助、平等友好、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要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尤其是要培养合作精神,树立“竞合”意识。

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人生的重大课题之一。人们总是从各自的价值观出发,去认识和评价周围的人际关系,并由此衍生出各种各样对社会、他人或自身的态度。同一件事、同一种行为在不同的人那里,由于其价值观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价值观对外部世界的这种阐释机制,使人在认识与评价与他人的关系时,不仅要从事实本身出发,还要从己的价值观出发,受它的指导和调节。

人际关系的和谐需要优良的品德做基础,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培养人们的优良品德,尤其是奉献精神。奉献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为不图回报而出于自愿的助人行为。培养奉献的品德,就要培养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当国家集体和他人遇到困难时,主动伸出热情之手,尽自己的努力,做一切能办到的事情。奉献品德的核心是“爱心”,是超越“自爱”的范畴,真诚的爱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人人都有爱的需要,如果一方能给另一方帮助,满足其爱的需要,就会赢得对方的信任与好感,就容易成为人们交往的对象。正如英国著名活动家玛琳所指出的,奉献品德能使人在社交中应付自如,落得好名声,好信誉,这是建立友谊网的重要方式。不仅如此,奉献品德使人与人之间充满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真挚情感,会化作巨大的动力,极大的促进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进步与发展,极大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二、集体主义有利于资源配置的协调

从资源配置角度看,要使社会成员能够实现多赢互利,使社会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处理。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就不必开展你死我活的斗争。这就要求我们用合作、共赢、双赢代替“零和”游戏,代替你死我活的斗争和恶性竞争。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这实际上也是要求人们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反对个人主义,做到集体利益优先,并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和谐共存――这正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内在要求;顾全大局,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不急功近利,考虑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把个人的发展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集体主义原则的内涵和要求恰恰反映了资源配置的要求,蕴涵着社会利益关系协调发展的丰富内容。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是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实质,是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即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基础的两者的统一。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是一个真正代表全体成员利益的集体,因而集体利益中就包含着每一个集体成员的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集体利益代表了每个集体成员的长远的、根本的和全局的利益,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前提和保障,这就决定了集体利益必然高于个人利益。所以,集体主义原则的出发点是把集体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利益放在地二位,它要求人们的一切言论行动都要以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自觉的坚持和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必须充分关心个人的正当利益。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它本身既体现着集体的长远的根本利益,也包含着对个人正当利益和个人发展的高度重视。因此,作为集体的民族、国家、社团、政党乃至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等,必须充分的关心和保护个人的合法利益,使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满足,个人的价值得到实现,力求使每个成员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也是集体主义的重要方面。这是因为,个人和集体不可分割,互为目的和手段,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互结合,辨证统一。集体利益的实现、集体的命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代表的个人利益的真实程度,只有真正代表个人利益的集体才能真正为个体所接受并自觉自愿地尽集体的义务和责任。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在强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同时,重视个人利益的满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才能找到调动集体和个人两个积极性、通过维护和发展集体利益满足个人利益的正确途径,才能产生对社会、集体的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有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发展和个人利益的保障。

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妥善处理,作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说是相统一的,二者是相辅相成、辨证发展的关系。但是,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也有发生矛盾的时候。在发生矛盾是,作为个人要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在必要的条件下,为了集体利益、他人利益要牺牲个人的自我利益。强调集体利益的至上性,是因为只有更注重集体利益,人们的个人利益才能最好的得到实现,没有集体利益首先实现的前提,个人利益的实现就没有基础和保证。集体利益是与每个人休戚相关的共同利益,只有自觉维护和大力发展国家和集体利益,才能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和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作为集体,有时也应该作出牺牲,尤其是在个人需要帮助或者在个人利益大于集体的个别或局部利益时,集体利益应做出适当的调整,这体现了集体主义维护个人利益的一面。

三、集体主义及集体有利于个性和谐发展

和谐应该是全方位的,对个体而言自身的和谐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和谐社会在个体身上的体现。人是社会的核心,和谐社会自然也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应该是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内容,主要指人的个性和谐。个性即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合,它主要表现在人的思想、情感、兴趣、意志、智力、气质和性格各个方面。其基本特征之一协调性,要求个性结构完整和谐,只有这样个体才能和谐发展,并适应社会的要求。

集体是个性发展的摇篮。人的主观心理品质本身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交往的直接结果。也就是说,整个社会、集体对人们心理活动的影响,是通过直接交往的棱镜折射过来,并内化于个人身上,表现在他的思想、情感和行动之中。因此,个性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集体主义有利于个性心理品质的和谐发展。

个性与集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发展是人的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竞争产生动力,合作带来效果,这样一对尖锐的矛盾如此巧妙的统一在人类物质生产与社会生活中,并使之充满活力,这是客观世界的杰作,它必然要对人的主观世界造成深刻影响,所以,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就相应的产生了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即个性和协调性。而集体主义本身就蕴涵着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品格,个性和社会性的和谐统一发展才是现代人基本的品格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要靠人们高度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性要求人们以集体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以平等、真诚、友善、合作的态度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取得与社会、集体的协调一致,以期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在为了谋求集体发展的良好服务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满足个人的利益,建立现代化的协调品格。

只有满足趋群需求、取得心理支援、得到集体的认同,个性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个体情绪的健康与否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和指标之一。根据现代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情绪障碍和情感危机,除了个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变因外,还取决于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其中,个体能否积极的适应、改造社会环境,特别是通过积极主动的交往,建立并保持与社会群体间的和谐融洽的关系,从而获得来自群体的心理支援,则是缓解、甚至消除情感障碍、情感危机的关键所在。社会学研究表明,长期脱离社会群体而处于近乎隔离状态的人,由于得不到群体的心理支援,其心理调试功能会逐渐退化,社会适应能力也更加迟缓、匮乏,并会出现包括情感障碍在内的人格障碍症状,最终将导致全面精神崩溃。

人类是群集的社会性动物。趋群是人类所固有的以生物本能为基础又超越生物本能的社会属性。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亲近别人的合理需要、与人沟通的交往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是在社会大空间和所属的群体中通过人际交往和沟通来实现的。就我们而言,交往主要发生于所属的集体内。因而我们都应热爱自己的集体,自觉将自身溶于集体之中,与集体保持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关系,这样,就能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支持与合作、友谊和爱情,为集体成员所认同,为集体所悦纳,从而增进彼此间思想情感的交流,达到认识上的共识和情感上的共鸣,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和稳定感,使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原则,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文保障,它在人际关系、资源配置和个性的和谐方面均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所以,集体主义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会发挥重要的作用,重视集体主义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需要。

作者单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9-150.

篇5

当前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合作、与人彼此协作的能力也正是当代青少年所欠缺的。不少学生身上自我中心的倾向较为明显,与人交往缺乏合作的意向,或者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希望别人都听他的;另一方面,即使有合作的意向,不少学生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方式与人合作。本次德育主题班队会选用“合作”这一主题,把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通过观看动画、游戏、课堂讨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眼看、心想、手动,体验什么是合作和怎样合作,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增强合作意识,理解团结合作的意义和作用,让他们感受到做事情时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21世纪是个充分合作的世纪,教育学生学会合作,是走向新世纪的需要。

教法与学法选择

教法: 讲述、讨论,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学法:游戏法、体验法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2、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设备、皮球、小红旗等。

教学过程:

一、 通过故事,认识合作

主持人(甲 乙):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六8班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1、讲故事

主持人甲: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五个指头兄弟,本来很和气。有一天,他们忽然闹起别扭来,各夸各的本领大,谁也不服谁。闹得正起劲儿,一个皮球跑过来说:“谁能把我举起来,谁的本领就最大。”大拇指说:“我来,我来!”可是,无论它怎么使劲儿,也不能把皮球举起来。食指说:“我来试试!”可是食指也举不起来。中指、无名指、小拇指都试呀试,累得满头大汗,也没能把皮球举起来。皮球说:“你们合作起来试试吧!”五个指头互相合作,一下就把皮球举起来了。

从此,五指兄弟同心协力,互相合作,再也不闹气了。

2.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觉得这五个指头都很骄傲,但是最后认识到错误了。

生:我想,如果我们以后也像这五个指头一样,做事情齐心协力,一定能为班级增光!

3.揭示课题:

主持人甲:看来,有些事情光靠个人的努力是办不成的,需要大家的合作才能成功。合作是什么呢?

(出示合作的定义)合作:顾名思义,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主持人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合作的力量

二、观看动画 感受合作

1、观看动画《三个和尚》

主持人乙:听了五个指头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做事情不能只靠个人的努力,下面我们来欣赏动画《三个和尚》,你又能悟出什么呢?

主持人乙:大大的问号,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为什么人多了,反而没水吃了呢 ?那他们三个人怎样做才能有水喝呢? 请大家帮帮他们出出主意吧!

生:一人一天的去挑水。

主持人点头默许。

生:两个人去抬,今天你们俩,明天他们俩,两人抬一缸,喝完就换人去抬。

主持人乙:这个分工很好!

主持人乙,是啊,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三个和尚只有合作才能喝到水,也只有懂得合作的人,才能做到人多力量大。

三、通过游戏,体验合作

主持人甲: 人说:百听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大家想不想真正的体验一下合作的力量呢?那我们就来做游戏体验一下吧!

1、 游戏(一)探险家(出示游戏要求和规则)

一组成员围成一个圈,另一组选一个当探险家在圈内。圈内有八个个皮球, 探险家要以机智、快速、灵敏的方法把球全部踢出大圈,然后安全逃出。踢出一个球为一分,探险家逃出为两分。时间为三分钟,圈外的人可极力截住或迅速踢回皮球,最后以积分多者为胜。

规则:探险家未踢完球不得逃出圈。

生做游戏。其余的同学在为自己组的同学加油。

2、游戏二 《心心相印》

主持人乙:咱们再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看看哪个小队的同学做得最好 做得最好的小队将赢得一面红旗。(出示要求)

游戏二:“心心相印”背夹球

规则:从教室这边到那边然后再走回来,分成4组,每组2人,背夹一篮球,步调一致向前走,以最先到达终点的小队获胜。

放音乐,学生做游戏,其余同学观看。

主持人乙:你们觉得这两个游戏有趣吗?

生:有趣!

主持人乙:这两个游戏看起来确实简单,但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这要靠大家齐心合力,动作协调一致才能做好。这就叫“团结合作”。

3、分享活动体验

教师的话 过渡:为什么有的小组同学用时很快得分也很高,有的小组却很慢呢?我想对于这两个游戏,大家都有很多体验后的感受要与你们组其他成员分享,接下来请同学们交流你关于这次体验的一些思考。但是交流时我对大家有要求:

(讨论) 交流的内容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

①活动中你有哪些特别深刻的感受?

②活动中促进你完成任务的因素有哪些?

③活动中阻碍你完成任务的因素有哪些?

(发言)请每组组长发言阐述自己组交流的结果。

主持人乙:点名让组长发言

第一组组长:第一游戏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在外面时,为了阻挡探险家踢出来,都在想,脚之间不要有空隙,千万不要让他们得了分。促使我完成任务的因素那就是:我们的集体的目标,还有我们协作的精神。阻碍我们的因素:他们下面的同学的故意捣乱的声音。

第二组组长:我对第二个游戏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做游戏的时候,我们组的两个同学商量好,一定要步调一致走,球不要掉了,不能慌。促使我们完成任务的因素就是一定要赢,不能落后于他们。

主持人甲 :过渡:大家的阐述都非常精彩,我想把大家的观点综合一下,主要归纳了三点:

(1)只有团队成功,个人才能成功

(2)要学会关注别人,为他人着想、为团队着想

(3)了解影响合作的内外因素:成员个性(自以为是、自私、宽容等)和能力、计划与策略、合作意识、旁观者压力等。

4教师小结:

看来要实现卓有成效的合作需要这些条件:团队统一的目标要放在首位、接着就是大家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写作的精神,还有就是有效的方法、策略、良好的沟通、成员的个性与能力等。这些是同学们在活动后总结的经验,当然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把活动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才可以使这些活动的收获持续地发挥作用。

四 联系实际,寻找合作

主持人乙:团结合作不只局限在游戏上,就像老师刚才所说的,要落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从属于某个团队,比如班级、学习小组等等,在生活里面我们也会出现合作不良的情况。例如:班级大扫除中有的同学自私自利逃避任务,不愿承担力所能及的项目;还有上学期的校广播操比赛。成绩不错,值得表扬的同学有:王灿、沈通玮等同学集体凝聚力很强;教室卫生,1组2组同学的分工明确,体现出了他们对班级活动的积极参与和对班级的热爱;遇到同学请教学习问题不乐意回答;眼保健操、中午到校后纪律不好、爱讲话、爱做小动作;、上课迟到等。

看看你是否也是其中之一呢,请看屏幕:“这里有没有你”

出示幻灯片

(发言)请几位学生发言。

生:这里面有我,课堂上我有时候不认真听讲,影响别人听课。以后我不再这样了。

生:这里面也有我,有一次,同学问我问题,因为我想出去玩,就说自己不会。我以后也要改正。

主持人乙 总结:这里面的行为都会影响班级的共同荣誉,因此希望大家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中要有团体合作、奉献精神。

主持人甲: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要靠和别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希望我们都能从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人合作,感受与人合作的快乐。也希望我们在班级中既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又要注意相互间的密切配合,这样才能共同把一件事情办好。经过观察,我发现我们班也存在很多问题。

出示幻灯片

主持人乙 思考:“今后为了班级你该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先思考再小组内讨论交流。

请同学回答,然后出示幻灯片:我能为8班做些什么。

五、话题讨论,运用合作

主持人甲:现在我们知道了如何去与同学团结合作,下面让我们帮帮他们吧?

出示幻灯片,那些自私的学生,不为班级着想的学生的做法。

指名回答如何去帮?

生:我会告诉他,旅游以后可以去,但是学校的集体活动可就这一次,你一定要为了班级的荣誉参加。

…… ……

主持人甲 总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有很多事情,要靠大家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好,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与他人友好合作。

六、深化理解 升华合作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到黑板上写上:统一的目标、齐心协力、心中想着别人、自我牺牲的精神等。

课前我们做过调查问卷,请同学们拿出来那张试卷,对照一下,看看你能得多少分,看你的合作意识是否很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在这方面表现的会更出色。

师总结:学会友好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条件。因此,我们从小就要树立与人友好合作的良好心态和意识,它将指引我们走向一条成功的道路。老师送你们一句话:学会与人合作吧,这将是你踏上成功之路的捷径。

今天大家的表现让老师很感动,此时老师又想起一个寓言故事:天鹅,鱼和马一起拉小车,天鹅使劲往上拉,鱼用力向下游,马拼命往前奔,结果小车停止不前,于是天鹅改变方向,使劲向前飞,鱼用力往前游,马向前跑,小车拉动了。老师真心的希望大家,像美丽的天鹅,昂扬的骏马,快乐的鱼儿一样,团结奋进,努力拼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创造的像美丽的彩虹一样,在生活中留下光彩。

齐唱《众人划桨开大船》(在歌声中结束这次班队会)

篇6

[摘要]资本主义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发展到当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用的世界观、方法论来研究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变化,分析当代资本主义重大变化的实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科学预测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检验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理论,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任务。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变化、发展阶段以及发展趋势

在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研究中,国内许多学者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认清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同时对其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对其发展的趋势作出了预测。

有学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在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生深刻变化,集中表现为传统的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随着生产发展和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方国家的社会面貌和国民生活水平也获得了改善和提高,进入了以高消费为突出特征的所谓“富裕社会”。当达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规模宏大,范围广泛。即这次科技革命涉及各门科学和技术领域。第二,智力革命。电子计算机能部分代替人脑的工作。第三,高速化,网络化,信息化。第四,科研、技术、生产一体化。现代科技进步改造、丰富和优化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生产力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在劳动工具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划时代的新型的先进的生产工具,如电子计算机、机器人、核能、人造卫星等等;在劳动对象方面,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提高了劳动对象的质量,加快了劳动对象的生产,从而推动着新兴产业和原有产业的迅猛发展;在劳动者方面,由于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劳动者的文化和技术素质及应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脑力劳动日益成为社会劳动的主体。新的科学技术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现代化。改变着整个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加速着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进程。但是,在物质文明不断加强的同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金融危机周期性的不断发生,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资本主义社会极大的打击,证明西方国家一再鼓吹的新自由主义是彻底失败的。

在生产关系方面,资本主义的变化主要是所有制的变化:其一,资本主义个人所有权的制度形式日益多样。资本主义个人所有权越来越依赖个人所有制以外的制度形式来实现自己。此外,国有制、合作制等非个人所有制形式的发展,使当代西方国家的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个人所有权的制度形式在多样化过程中增强了灵活性、适应性和组合协调性。其二,资本主义个人所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地位下降。资本主义个人所有制在当代西方国家仍然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形式之一。当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是一种以股份制和法人所有制为主,配之以个人所有制、国有制和合作制等其他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的结构。其三,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属性增强。在股份制、法人制、国有制和合作制等所有制形式下,资本由分散而至集中,在此过程中,资本的社会属性则得到相应强化。这表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不变的情况下,其形式是可以多变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张力,因此,对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的长期性要有充分的估计,不能简单化。

在民主政治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形式民主的完善与政治冷漠、民主危机和民主迷信同时出现;西方国家政党的数量剧增,政党政治法制化程度大大提高,政党政策日益趋同,政党制度面临着利益集团、媒体等因素的挑战;西方国家全面介入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议会权力和地位衰落,行政权力扩大,司法功能向政治领域延伸;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输出的战略越发明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方面的这些变化,表明民主政治制度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篇7

关键词:德育;主题班会;班会技巧

德育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着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如何探索出一条切合学校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德育新路,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而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作为班级的直接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任务。

一、主题班会是德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德育是一门精雕细琢的学问,它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作为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是德育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如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计划地举行一些由班委会或其他学生组织的主题班会,加以引导,既可以达到提高认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自理自治能力,从而达到巩固班集体和良好班风的目的。”班主任应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寻找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将之升华成班会课的主题。在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可以围绕这些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与在其他场合、其他形式的德育相比,它更能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学生中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达到撞击后的相容,并能较好地利用学生从众心理。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至于目前一些班主任在组织班会课过程中常表现的“放羊式”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有些班主任对主题班会功能的认识还有欠缺,没有认识到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二是有些班主任还没有掌握有效的主题班会专业技能。

二、开展主题班会必须注重技巧性

1. 时尚、鲜活、深刻的班会素材

时尚、鲜活、深刻的元素更能吸引众人的眼球,因此由时尚、鲜活、深刻的素材构建起来的班会除更具吸引力之外,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体验。

一个缺乏对时事热点关注的班主任是闭目塞听的班主任,一个闭目塞听的班主任难以培养出胸怀天下的学生;一个拒绝了解社会风尚的班主任是僵化落伍的班主任,一个僵化落伍的班主任是会被学生看不起的。因此班主任要关注新闻,了解身边的社会和生活的世界,更要有设法将时事热点、社会风尚引入班会并当做一种宝贵素材的意识和眼光。

像青海玉树地震、全国红眼病大爆发、诺贝尔奖各奖项背后的故事等素材,不光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让学生从中明白事理、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促使学生的进步。若将这些素材提升拓展,能揭示生活的真谛,教人珍爱生命;能鞭挞人性的丑恶,教人洁身自爱;能警醒徘徊的心灵,催人奋发向上。

除了以上一些时事事件,班主任还可充分利用古训、警言、校训、班规等一些深刻的素材作为主题开展班会课。这些素材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谦虚谨慎、诚信孝道等传统美德,还可以规范学生行为和健全学生人格。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中重在指导,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以权压人。当然,班主任同样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充分发挥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2. 少谈大道理,多讲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越大。”班主任就事论事的那些所谓的道理容易被学生理解为枯燥的说教;说多了还会被误解为拖沓无聊。而故事却不一样,它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能吸引人的注意力;生动典型的形象能唤起学生审美的愉悦;自由解读的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需要练就讲故事的能力。

像邓稼先和妻子许鹿希的故事、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故事、国庆60周年前夕“阅兵村的故事”、辽宁道德模范马鹏飞与失明奶奶的故事等。还可以是发生在周围老师、同学身上鲜为人知的故事,也可以是《影响一生的100个智慧故事》等书上的精彩故事,它们生动形象、亲切感人、内涵丰富,远比枯燥的说教更具教育魅力。

现在的学生主观意识都很强,他们不太轻易服从于某种权威。因此,“在进行教育时,教师要克服成人化、口号化、报告化、运动式,努力做到潜移默化,还要淡化教育者的形象,给受教育者以更多的尊重、信任、平等与期待,要像受教育者那样感知、体验和思索,要采用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真正地和受教育者缩短距离,沟通思想感情,切实抛弃以教育者自居的教育意识与教育心态”。

班主任平时要加大阅读量,最好能订阅《读者》《青年文摘》《教师博览》等几种文摘类杂志,遇到有教育意义的好文章要注意收集积累,当然也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并分类保存适合的文章。并经常拿出来看一看,谙熟于心。当学生有初步体验或强烈需求的情况下,选择恰当的时机、选择恰当的故事构建主题班会,这样必然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理性上的思考,发挥最佳的教育价值。

3. 注重监督学生撰写班会感悟

一次成功的班会能让学生情绪激昂,热血沸腾,信心十足,灵魂震撼,但班会课后不久学生又旧病复发,一如往常。所以班主任既要重视班会的德育效果,又不能迷信班会的力量,如果没有后续的德育行为,很难有持久的德育效果。本人发现,学生写“班会感悟”是解决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即班会课后学生撰写感悟,班主任批阅,在师生间进行交流。

这种“后班会行为”能最大地发挥班会的德育功能,同时还有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为开展新的德育工作提供信息。班会感悟最大的价值在于学生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论述,“受教育者如果不建立一套自我教育和自我教养的制度,要确立人生观是不可想象的。自我教育是中小学生活中的中心问题之一。教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要做的最复杂的一项工作。平常所说的培养自己的信念,实际上就是培养不违背自己良心的那种能力。为了使少年和青年男女确立这种极其重要的道德品质,教育者就应悉心地教导学生注意检点自己、观察自己。”他还坚持认为,“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撰写班会感悟的过程是情感得到抒发、思想得到升华、品质得到呈现、认知变得深刻的自我省察的过程,是一个德育内化的成长过程。

4. 巩固班会效果

班主任还要做好“追踪教育”,巩固班会的结果。主题班会后,要密切留意班上同学在思想行为上的变化,继续加以教育、引导。

本学期在召开了“爱我中华,抵制日货――周年纪念”的主题班会后,那些在集会、广播操上经常讲话、给班级扣分的学生承诺,今后不给班级抹黑,要给班级争光,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且不说他们当时是抱着怎样一种心情向大家许了这样的承诺,但是我相信他们能够做到,并且还有班上的其他同学共同监督。自那次班会后,这些学生果然在集会、两操中很遵守纪律,而且全体学生在升旗降旗时出奇地自觉迅速。在政教处主任还在为有些同学升降旗时没有及时向国旗行注目礼而烦恼时,我班的学生早已经对国旗、班级产生了一种深沉的、发自内心的爱!我趁热打铁,在班上表扬了他们及全体学生的进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班级行规分数几乎没有再次被扣了。

主题班会作为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在德育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去实践和探索。当然,德育工作是一件长远、艰巨的任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更需要所有教师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在素质、思想道德方面不断提高,自觉从身边、从不经意的点滴小事做起。

参考文献:

[1]涂光辉,等.班主任工作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张万祥,等.班主任工作的55个鬼点子[M].北京:中国轻工业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德育理念与思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地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这段话精辟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构筑适应时展要求的高职院校德育理念与工作思路的重要意义和统领作用。

一、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科学发展、全面和谐――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理念

理念对实践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先进的、科学的理念对于实践更有着重要的、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作为全面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一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当秉承一种什么样的理念呢?

我们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不断壮大。我们的德育理念也应处于一种不断发展进步和深化完善的态势中。这些年来,“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基本深入人心。但这一德育理念的实效性、针对性在实际工作中却还没有得到完全显现。“每一代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都有属于自身的特征。每一代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向往都有属于自身的密码。当代大学生是在理想世界、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综合作用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所展示的理想、情感、兴趣乃至烦恼、郁闷、渴求等都需要我们‘读懂’,才可能去理解和引导。”笔者认为作者的观点基本道出我们德育工作开展所要构筑的一个理念,即“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科学发展、全面和谐”的德育理念。对这一理念我们又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补充,即情感交流,思想共鸣,个性尊重,品质培养,行为引导。“科学发展”,一是要关注和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差异、发展差异,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独特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二是德育效果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以学习成绩、考试排名等量化指标来论定,而应当代之以多样化、人性化考量。三是德育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也要做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全面和谐”,就是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和谐,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和谐,德育教育与全面教育的和谐。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共同发展的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等。这里谈到的师生关系和谐,就是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思想共鸣,注重对学生的品质培养与行为引导,平等地对待学生,师生之间能相互理解和尊重。接下来我们来谈思路问题。

二、认识的高度、思维的广度、行动的力度――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三个思路

(一)第一个思路是认识的高度,即德育工作的灵魂、主题、精髓和根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

我们认为,坚持的指导地位,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也应当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也应当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主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应当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精髓;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基。也应当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根基。德育工作的灵魂、主题、精髓和根基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为主流和方向。这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第一个思路一即德育工作的开展要有这样一个认识的高度。

(二)第二个思路是思维的广度。即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从时间和空间结合的广度来考虑

笔者认为,德育工作从时间上来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场“持久战”。“育”是一个相对长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荣辱观的熏陶与养成过程。就像孕育新生儿,一定是十月怀胎。才能一朝分娩。另外,从空间上来看德育工作是个内外环境复合的过程。是集合国家、社会、集体、个人力量的一个全方位的“空间战”。“育”是内、外环境的复合而不是简单叠加,是整合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德育之影响力和重视实践经历的德育评价之影响力的集合。是一个自我与共我、大我与小我、大家与小家、利己与利他的对抗、角力过程。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德育工作要抓好几个关键的时期。比如大学时期,大学生自省自察能力、思辨对比能力随着心智的成熟不断增强,所思所想与所言所行有一些偏离并不可怕;学生个性张扬,桀骜不驯也不可怕,因为高等学校本来就应当是倡导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场所,是培养学生民主观念和参与意识的场所。问题的关键是要做好立言导行工作,要重视将学生培养成为个性、情感、理性科学发展、全面和谐的社会人。而作为一个复合影响力的结果,又要抓好几个关键的环节,课堂环节和实践环节并重,家庭、校园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德育资源整合很重要。总的来说德育教育是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过程。德育工作要从时间和空间结合的广度来考虑,这是第二个思路――即德育工作的开展要有这样一个思维的广度。

(三)第三个思路是行动的力度,即德育工作的开展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开拓创新、方法与手段的与时俱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