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新时代的科学技术观8篇

时间:2023-09-13 17:07: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新时代的科学技术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时代的科学技术观

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 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传统观念要改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原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变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二者之间的关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合为一体,改革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法,把复杂的东西变为简单的,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的,把时间和空间放大或减小。

1、 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

对于体育来说,一般人认为,体育课就是去操场、到室外活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两者根本联系不上。大家想一想,这些话说得不无道理,但是体育光动身体不动脑行吗?所以体育老师要武装一下自己的大脑,加强一下理论学习,同时研究好本门教材,加强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将体育课上一些抽象的事物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要转变观念。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自己的优势项目。如:乒乓球、足球、排球、健身操等,可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一些动作要领和整套的动作组合,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寻找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然后根据自己的特点加强训练,增强自身的体质,增加自己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整合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首先要把信息化技术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其次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构建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

在水平三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例如田径跳跃项目的空中动作、技巧的翻滚等。再如:投掷项目中铅球、铁饼的最后用力顺序等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有过的运动动作,这时教师只能反复地示范、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过程,而且过多的讲解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这就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 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可把自己很难示范的动作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关键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个瞬间的技术环节,教师就可以演示各部分的动作要领,进而抓住动作的关键部分,突出重点、难点,更快、更好、更全地建立起动作表象,提高认知阶段动作学习的教学效率,缩短教学过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进行《模仿组合》教学,当出现青蛙跳动的画面时,学生首先联想到了青蛙抓害虫,进而想到了猫捉老鼠、螳螂捕蝉等,从青蛙“呱呱”的叫声中想到了鸟叫、狗叫等,从青蛙跳想到了兔子跳、袋鼠跳以及很多动物的行走姿势,当出现蝴蝶飞的画面时,想到了很多昆虫和鸟类……进而模仿动作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整合的实施

1.感知过程,突破难点。

利用计算机将教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画面动作化,能使学生更形象、更生动、更易理解地进行学习。如在教蹲踞式跳远时,可利用多媒体优势,将正确的示范动作在大屏幕上反复播放,让学生们感知;也可将多种错误的动作演示出来,学生们进行正误比对。教师的示范是无法分解和做慢动作的,现在利用多媒体,就可以用慢动作或定格来细致地演示出蹲踞式跳远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很快建立了清晰的表象,教学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2.反馈巩固,激励评价。

多媒体具有双向交流的“反馈”功能,所谓“反馈”是指控制系统把输出信息的结果“返回传入”以影响信息输出所起的调节控制作用。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利用摄像机与投影大屏幕连接,可以把学生练习时出现的正确与错误动作都录下来,反映在大屏幕上,便于学生自己作正误对比,发现和纠正不足。可利用计算机判定学生提供的答案正确与否。答案正确的在大屏幕上出现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或图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若答案有误,则会出现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学生在这种友好的激励和鞭策的情境中,能愉悦身心,并及时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3.挖掘创新因素,拓展学生思维。

在新课程标准下,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将突破以往所规定的竞技运动项目,更加注重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更关注内容的实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运动都应该成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有关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相关内容,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信息技术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整合得当将会大大推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制高点”。我们应该继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体育与健康的整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石柱 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

2.孔祥广 信息技术与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整合。

3.小学体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之我见。

篇2

1.新时代赋予高职教育新目标。培养各类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目标。重基础知识、轻专业知识,忽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知识和智慧技术知识等。新时代是高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培养知识结构新,技能水平高,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高职教育的新目标。2.新时代倡导高职教育新理念。高职教育始终把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作为自己宗旨,以为产业经济发展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为己任。这种教育理念在培养高职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缺乏前瞻性、现代性和创新性的问题。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家正在大力振兴和发展以高新科学技术为支撑的中高端产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高新技术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兴建起来。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以前瞻性思维和创新性理念推进改革和创新。3.新时代提出高职教育新要求。长期以来,高职教育专科化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在高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时代,振兴科学技术、升级产业结构、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大战略。它呼唤职业教育的高档化,即高职教育的本科化。然而,高职院校学制教育低挡化已经很难适应新时展的需要和要求。因此,高职教育本科化是高职院校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也是新时代的新要求。4.新时代增强高职教育新动力。高职教育发展动力是源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为中低端产业和中小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中低端产业日益萎缩,一些中小企业破产,高职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所削弱。为了适应新时展的要求,在国家相关政策推动下,我国的中高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高新科技企业大量涌现,传统产业科技含量大幅提高。为新兴产业和高新科技企业发展培养大批现代技能人才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动力。5.新时代创新专业的新机遇。在传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基础上形成的高职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专业设置基本合理,在高职院校建设和为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使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两个显著的变化,传统的中低端产业将会出现明显萎缩,少数产业可能惨遭淘汰。另外,新时代也促进我国电子、软件、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为高职院校创造了淘汰落后专业,优化传统专业,创建新专业的机遇。6.新时代创造高职生就业新机会。新时代是新科技革命的时代,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国家必然加快创建和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科技企业。特别是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芯片、软件等高新科技产业和企业。进行大规模的高新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投资。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新动力。大量新兴产业和企业的涌现,必然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根据预测我国未来技能型人才缺口在2000万以上。因此,从未来看,新时代将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二、新时代高职教育面临新问题

1.教育理念陈旧。高职教育理念的显著特点是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重基础教育,轻专业教育,重学习能力,轻创新能力。这些在传统产业和传统技术条件下形成的教育理念,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这种传统教育理念,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缺乏前瞻性、现代性和创新性等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信息技术和高新科技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传统教育理念不符合新时代所需要的合格技能型人才而面临挑战。2.学制教育滞后。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只限于大专学历教育,在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中,这种学历教育是合理的、合适的,也是被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但是,在高新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教育改革是时展的大战略,高职院校学制教育低挡化问题成为新时代制约中高端产业发展瓶颈。3.课程体系无序。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专业知识的更新,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但是,在课程体系调整过程中也存在课程门类设置和课时安排随意性问题;因人设课现象时有发生;基础理论课程偏多、偏宽,专业知识课程偏少、偏窄。课程体系不完善、不稳定、随意性较强。结果造成课程门类越来越多,课时安排越来越少,关键课程开不了,重点课程开不好的问题。这种无序化的课程体系,不能适应新时代高新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4.教学内容陈旧。长期以来,在高职教学内容中一直存在偏重于传统理论知识教育。对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特征的科学技术知识、信息技术知识、智慧技术知识等在教学内容中很少反映。这种畸形的知识结构很难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5.师资队伍老化。开展对高新科技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是新时展的要求。从而大大促进高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的技术含量和技术层次也将会上一个大台阶。相对我们国家技术革命的新形势,高职院校师资知识结构老化,专业技能水平偏低等问题突出,不利于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也不适应新时展的要求。

三、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对策建议

篇3

依据新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我国机电企业迈向了智能化的飞跃,从而实现了自动化操作手段。在当今机电工程施工领域,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技术,通过电脑一手掌控,其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当今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结合计算机软硬件所构成的一个智能化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出现,一方面,机电施工工程实现科学规范化管理,另外,给新时代机电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经济价值,传统的机电施工工程管理相比,机电一体化更可靠、更安全,对我国机电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意义非凡。

2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迈进的发展历程

2.1数控机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电企业出现较晚,随着我国建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机电企业的发展是确保实现高质量建筑工程的必然要求。在我国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一开始受数控机床技术的影响,在20世纪中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始触及电子应用设备,电子应用设备是推动机械产物必然发展的需求,由于当时电子应用设备实际操作受限,其机械化产物质量达标还不能得到保证,因此,机电一体化的运作还不能广泛地应用在我国机电企业中。2.2微电子技术。在20世纪中期,机电一体化应用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不能满足当今时代机电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所以,仍需要借助其他技术进一步实现机电一体化。微电子科学技术的出现,给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我国机电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对其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一时代机电。一体化应用微电子技术,推动了机电一体化顺利实施,微电子技术的出现,将我国机电工程带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领域,其各项技术的共同运行促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正常运行。2.3可编程控制器的出现在20世纪中后期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迈向了较为成熟阶段,先前的微电子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际应用领域越来越多,微电子技术还不能完全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任何情况之下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可编写程序的控制器,该控制器主要功能是通过可编写的特点使之自动化操作,应用该控制器最早的国家是美国,美国汽车制造行业中将该控制器应用得十分充分。随着机电控制器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我国机电施工的过程中大量应用该控制器,技术的不断成熟,并且通过大量实践应用将新时代研制出的新型机电控制器大量投入到生产过程。随着这项技术的成熟,国家为了更好地控制新时代研制出的新型机电控制器,制定了很多关于该领域技术相应的管理条例,从宏观角度上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到复杂的过程,从单一的结构体演变成各个复杂的系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功能方面,不但实现了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时赋予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化特点。当今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远程控制操作端,使新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便捷化转换,而且通过远程控制端信息快速传达各个接收端,接收端在接收信息后的第一时间通过新时代信息处理技术快速筛选和整理,新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研发领域更偏向于它的实际应用价值,形成了新时代机电一体化系统。2.4激光光电子技术。随着新时代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规模不断扩大,可控制的编程器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机电企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迎合当代机电一体化企业可以更好地向智能化推进,激光光电子技术的出现,将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推向了至高点,利用当下十分先进的激光技术,借用光电子在激光中的优势,而且光电子技术能够在可编程操控基础之上,能够进一步优化先前所有用于机电一体化所有技术,完善整个智能化过程,从根本上改变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发展的很多干扰因素,摆脱不必要因素的影响,确保在激光光电子技术的支撑之下,更加快速高效地实现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发展。总而言之,利用当下十分先进的激光技术,我国机电企业可以抓住这一优势,对光电子在激光技术的支撑之下,能够让机电企业一体化智能化推进目标更快实现,机电企业应根据当今社会机电行业发展的趋势,并且一直关注当下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新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企业发展的趋势的动态,并且根据自身企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趋势,将机电一体化和新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研制出更为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迎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重点研究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发展需要的哪些前提条件,并根据自身机电企业发展的优势,加强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的研究,研制出高质量高效率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发展的先进技术,以确保我国机电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能够一直处于世界前沿水平。

3对新时代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发展的思考

当今时代,社会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是我国新时代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机电一体化发展以其智能化的存在优势,是一个控制机电领域的系统组织,依靠新时代微电子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制作过程中,其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过程利用微电子控制器更简单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当今时代数控机床技术不断成熟,计算机应用系统飞速发展,给新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数字化系统奠定了基础,并且通过计算机先进的技术实现虚拟化管理和集成管理。在我国机电行业的发展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实现机电产品数字化属性的重要手段。在20世纪末,最早将机电一体化推向智能化迈进的国家是西方很多发达国家,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推进不但给这些发达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并且将机电一体化这一伟大的智能成果推向了世界前沿。比如:像很多可编程的控制器可以促使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迈进所生产的机电产品拥有数字化管理系统,当今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尤为发达,在机电一体化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更加有力地提升了机电一体化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创造。新时代下,机电一体化已经向智能化推进,随着时间的推移,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推进的步伐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国家。

4结语

当今时代快节奏的生活越来越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推进符合新时代生活理念,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可以推进的过程大体分成几个阶段,首先在数控机床技术的出现,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推进有了一点起色,接着微电子技术和可编程的控制器将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推向了十分成熟阶段,为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数字系统奠定了发展基础,光电子技术的出现将机电一体化智能化迈进推向了最高端,是新时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必然发展产物,随着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慢慢的发展起来。

作者:王涛 单位:陕西交通建设集团公司西长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苏迅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石家庄市翰坤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15年第九届杂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2.

篇4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我们一方面应该继续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另一方面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对其进行创新与发展。本文将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涵八手,探索劳动价值论在新时代的新发展,研究在当今先进生产要素投入下如何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价值论自创立至今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它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石,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深入探索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恩格斯曾经形象的比喻道,”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但是,劳动价值论产生于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受当时的社会经济等诸多客观条件限制,肯定存在着不完善或与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不相匹配的地方。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面临的主要挑战

马克思创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一种科学扬弃,是反映劳动者利益的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基点。但是任何一种理论也不免有其历史局限性,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转型,它的普遍适用性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和质疑。概括来讲,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在新时代条件下面临的主要挑战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劳动概念范畴的变化。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根据不同的角度,劳动有不同分类,比如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等。关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划分,马克思是把能否生产物质产品作为区分二者的基本标志。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正在形成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成为脑力劳动者,从事经营管理、科学研究、信息生产等活动,所以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成了极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这在马克思时代都是缺乏预见性的质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逐渐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工作不仅成为相对独立的劳动形态,而且在现代社会化生产中已成为最重要的劳动,同时经营管理已成为仅次于科技劳动的重要劳动形态,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界限已被打破,劳动的性质已经被重新界定,内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二)价值源泉的变化。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物质生产部门分为两大部类,即第一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和第二部类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物质生产部门是价值的创造源泉,而非物质生产部门只能是转移和占用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迅速升级,第三产业在一国经济产值中比重越来越重要,各种旅游服务业发展迅猛,非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产值甚至超过了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即使在物质生产部门,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也大幅度减少。部分非物质生产部门创造价值已成为现实,对服务类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经济特征。

(三)分配制度的变化。劳动价值理论体现到分配领域的基本原则便是按劳分配,即价值只能在创造价值的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过分强调体力劳动者的作用,而忽略脑力劳动的作用。在现代公司制度下,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经营管理者创造价值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此时,价值创造非但没有减少,而且创造的更多,这当然不是机器在创造价值,而是由于高水平的技术人员、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所提供的劳动是更高级的复杂劳动,在相同的时问里创造了更多的价值。所以,在这里,技术人员的劳动、管理人员的劳动,不仅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而是通过提供复杂劳动成为了新时代的先进生产要素之一。同样的,脑力劳动的提供者获得了财富的分配,甚至在当今社会脑力劳动者获得了更高的回报。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扬弃

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出现,我们一方面要做好继承,继续坚持该理论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东西;另一方面要不断发展,根据时代的变化来对该理论进行深化和完善。

(一)坚持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拓展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范围。在所有历史时期,劳动都是人类的创造源泉,但是用传统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无法对今天发达的第三产业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做出合理解释,所以应对劳动的范畴正确理解,非物化劳动的服务性劳动也属于生产性劳动,也能创造价值。这一类劳动是由第三产业劳动者创造的,并非是从任何别的领域转移或再分配过来的。

篇5

现代陶瓷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划分为日用瓷、建筑瓷、陈设瓷、特种陶瓷以及工业用瓷等。从古代到现代,陶瓷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生产数量多,使用范围广,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现代家庭中,日用瓷的品种较多,如餐具、茶具、灯具、酒具、咖啡具、文具等。而且陶瓷是一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材料,其艺术造型的丰富多彩。作为我国最负盛名的陶瓷生产基地,景德镇的陶瓷艺术能通过不同的装饰手法生产出符合人们对陶瓷艺术欣赏的要求。这也是陶瓷艺术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在家庭装饰中,造型自由化的陶板、瓷瓶以及雕塑瓷等应用非常广泛。而卫浴陶瓷则在家庭装饰中扮演着美化环境、清洁卫生的角色。因此,我们要根据时代对陶瓷艺术的追求,加强对陶瓷装饰市场的充分了解,并运用信息技术结合陶瓷艺术的特点,创造出符合现代家庭装饰要求的陶瓷造型与装饰风格。

一般,陶瓷艺术在家庭环境装饰中的应用的主要有:陈设物、地面砖、卫浴、墙砖以及洗脸盆等。现代陶瓷装饰风格的形成与时代风尚、现代工艺材料、科学技术填平以及现代审美观是分不开的。在现代家庭环境装饰中,对日用装饰陶瓷的需求越来越多。在人们用餐时的过程中,造型美观的陶瓷餐具,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愉悦的用餐心情。而在房屋的摆设中,又能点缀出家庭中的温馨气氛。一套好的陶瓷茶具,即可在客厅环境中扮演装饰的角色,也能为人们沏上一壶清茶,让人感受到家庭主人的品味与大方。就算是一个陶瓷小烟缸,也独具艺术气味,即可以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也能使客厅中的装饰环境变得更加的融洽,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在西方国家,他们的生活中比较讲究美食美器,讲究食物的美味可口,而且必须要有装饰漂亮、造型美观的器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不断提高,对陶瓷的要求日益升高,促进了陶瓷业的不断进步,从而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与物质文>!

二、陶瓷艺术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发展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陶瓷艺术在家庭环境装饰中的使用就要与科学技进行统一与整合。如感应冲洗面盆,都是科学技术与陶瓷艺术相结合的体现。而且陶瓷艺术的表现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在家庭装饰中,人们既享受科技带来的物质享受,也享受着陶瓷艺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同时,在家庭环境装饰中的陶瓷艺术能充分体现出艺术家的装饰手法与个性风格。在进行陶瓷的创作中,经常尝试与各种艺术进行结合,从而体现出那个时代的气息与背景。新时代的陶瓷作者,通过结合生活,其陶瓷作品能体现出现代生活的特点与个性。而陶瓷艺术对现代家庭环境装饰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篇6

新时代中,经济飞速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娱乐文化的要求,也提高了人们对舞台美术设计的要求,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音乐、影视、舞蹈等创作者们在不断的努力,迎合观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积极探索各种各样的改革创新活动。

一、舞台美术设计的内涵

(一)什么是舞台美术设计。舞台美术设计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和科技型等特点,主要包括表演者的造型设计,布景的设计、服装的设计、道具的设计以及灯光效果的设计等等,能够体现出舞台演出的水平和策划者的审美能力,在舞台演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舞台艺术本身就是集听觉、视觉、造型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而通过对舞台艺术各个细节的表现和设计,舞台美术设计体现了其综合性的特征,并把这些艺术纷纷表现出来。另外,在舞台建造的过程中,舞台动画的设计、舞台升降、灯光的转换等设计需要科技的支撑,因此,在舞台美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运用科学技术原色,丰富舞台艺术的感染力,增强舞台的效果性。同时在舞台美术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别具一格的舞台美术效果,舞台美术设计要具有创造性,要树立独特的舞台美术风格,鼻尖抄袭和模仿,要注重创新。

(二)影响舞台美术设计的因素。首先,目前,新时代中,经济快速的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在生活中,人们逐渐提高了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如: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舞台过去用布和纸制作的场景,现在通过电脑设计在喷绘出来,更加使观众具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不想过去“一如既往”的场景,而是更加增强了舞台的表现相关与感染力,为我们展现了更加逼真的舞台场景效果。另外,在我们的春节中,春节文艺晚会已经成了我们必看的活动项目,如果没有晚会,我们会感到索然无味。由此可见,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是这些艺术活动蓬勃发展起来,进而促进了舞台美术设计的发展。其次,表演艺术形式受到国家文化的影响,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舞台美术设计。如:在表演有关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时候,就要重点突出该民族人们的生活状态,以民族独有的特征,突出人们的生活习俗。而西方国家要根据他们的文化特点,进行舞台美术设计。目前,在新时代中,由于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在文化融合的今天,我们要吸收不同文化在舞台美术设计中良好的方面,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创作出独特的舞台美术设计,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另外,在进行设计的社会,设计者要把握艺术中所蕴含的精神和表达的主旨,要对艺术所表达的内容有理性的认识后,在加入一些自己的感性认识,探索出舞台美术所适合的设计。

二、新时代中舞台美术设计的改革创新

(一)把握科技创新的新技术,使舞台美术设计取得完美效果。舞台美术设计要想取得完美的效果,具有震撼力,就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目前,电脑设计和控制灯光的多样化、液晶屏幕以及高科技化的投影技术等,使舞台美术设计呈现出了强大的视觉效果,光色变化丰富多彩,造型多样,突破了以往的“一览无余”,由原来功能单一的舞台逐渐演变成了和数码科技相结合的多功能机械舞台,从而形成了双层空间或者多层空间的创新,更大的拓展了吴涛的空间,使舞台设计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在新媒体技术被各个领域所采纳的今天,舞台美术设计把握科技创新新技术,采用新媒体技术,将舞台美术设计和科技创新充分的融合在一起,是舞台设计者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二)加强舞台服务意识,结合观众的欣赏能力进行舞台美术设计。舞台美术设计不是独立的,由于舞台美术设计要考虑整个表演的艺术效果,因此,一个好的舞台设计有利于表演内容的表达,能够带给观众情绪和节奏上的感染。其中要充分考虑到演员的服饰、舞台的艺术效果、如何营造整个舞台环境,如何渲染舞台气氛,以及如何完美几何灯光和音响等等,因此,吴涛美术设计要做好探源形象,设计好舞台场景,就要加强舞台设计的服务意识,不断地改革创新。另外,在进行舞台美术设计的时候,设计者要结合生活中的云阿苏,考虑不同观众的接受能力、文化环境、文化理念等。如:根据我国观众的欣赏能力,在大的背景下对观众群体进行考察,不要毫无限度的迎合每个观众,要把握好舞台美术设计的方向。

篇7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变化的总根源和总动力就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同理,全球化作为新兴事物的出现和发展的总根源和总动力,就是科技创新全球化。科技创新全球化,是整个创新体系的动力机制和主要形态的全球性表现。它是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的,以信息技术为突破,从新产品和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和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国际化市场推广应用的整个过程的总和。它从根本上保证了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全球共同化的发展。科技创新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性,它不仅是一种技术能力,而且是与经济、教育、文化相结合的综合创新能力。二是系统性,它不是某一种单项活动和某一环节,还包括了研究能力、决策能力、工程能力、生产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和全球化能力。三是创造性,这既是它的本质特征,又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四是市场性,它是在市场根本需求的基础上产生,反过来又催发和开拓了新的市场需求。五是前沿性,现代科技的创新总是在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发端处和最前沿进行研究,率先突破,从而推动全人类在经济社会的大突破、大发展,推动全人类更加走向全球化。六是全球性,比如因特网就充分展示了科技创新的全球性。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因特网.就无法想象今天和未来的全球化。七是本原性,从根本的意义上说,科技创新决定了全球化的出现和未来。

二、科技创新的全球化

科学技术本身最根本的冲动性和最强烈的革命性,就是创新化。没有创新,不仅是它自身的生命结束,而且整个人类社会也因此而结束。我们所研究的科技创新,是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科技创新。20世纪的后半期和21世纪初以信息革命化为代表,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与生物技术社会的到来为标志,人类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科技创新的重大革命推动力量,使全球化进人了加速和升华的全新时代,其表现如下:

(一)科技创新带来全球加速度发展和革命性变革以及创造出巨额财富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指数增长的现实和趋势。根据估算与分析,科技知识的总量在近30年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总和还要多。科技知识的教育培训已经成为终身教育,仅美国各公司培训费在20世纪80年代就达到800亿美元,而到了2000年则翻了一番,达到1600亿美元。科技投入的增长更是令人瞠目结舌,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比20世纪初增长了400倍。发达国家的科研经费通常占到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5%-3%。科学技术的人员队伍迅速壮大,美国每10年翻一番,这说明创新的知识劳动在2l世纪成为人类劳动普遍的形态。由于科学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作用,到20世纪末所出现的新技术革命则使得这一世纪的后10年所创造的财富超过过去19个世纪的总和,从而推动了全球化的出现与发展。

(二)科技创新带来全球多角度化和高度综合化

科技创新的高度分化,宏观、微观更加深化,又高度综合,呈现多层次、多维度的科学与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趋势。技术越来越依靠科学,把一种新知识运用到产品和工艺中夫的时间正在非常迅速地缩短,科学正在变成技术,高技术群正是包含密集科学知识的技术。新的突破是线性的、多角度的,新的融合是互补、合炼、集成和系统的。从未来情况看,将是不同领域科技创造性融合的时代,伴随着共振现象和共鸣作用,将会产生爆炸性波及的效果。具体地讲,一是不同学科和技术之间的横向联合、交叉渗透明显加强,出现了大批交叉学科;二是形成了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为目标的新兴综合学科;三是涌现出了超越学科门类的横断学科;四是“需求型”技术不断地出现,使“科学性”技术日趋减少;五是科学观念、科研方法和科技管理都发生了本质性的深刻变化。

(三)科技创新体现在学科领域的全球性集成化和超大集成化,形成科学技术群和高组织化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越发展,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方面遇到的问题日益复杂,涉及范围之广、问题程度之深、解决难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解决这些复杂问题绝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胜任的,必须依靠多学科综合合力和总体优势,这就从根本上推动着科学研究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提高,形成了人才荟萃、梯队合理、知识密集、优势互补、协调合作、合力攻关的高度集成化、高组织化的科技创新的新形势。

(四)科技创新表现为以数字化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化为基础的信息化科学技术的数学化。

各门学科日益把数学和数学方法作为本学科从量和质的方面解释其本质和规律的重要工具及表达方式。即使是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领域也是如此。这不仅因为当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日益精细和抽象化而更加需要数学,而且因为数学本身也在运用中得到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以数学为基础的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发展和应用,使科学技术走向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创新时代。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知识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讲,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存储和传递,用离散的数学量表示现实世界的模子的量,使信息数字化,成为信息的崭新载体,推动了信息化的产生,同时虚拟化的全球趋势,又推动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成为国家、全球实力的象征。现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网络化社会、生物社会的各种说法遮天蔽日、层出不穷,就充分证明了科技创新在这方面的全球表现。

(五)科技创新表现为全球范围内的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的共同化,导致经济全球共同化

这里所指的共同化,主要是指在四者之间的渗透、交叉、融合中产生出来的组织形式的统一。一是四者的共同化在内在的性质上相互融通,不仅出现了“科学的技术化”,而且出现了“技术的科学化”;不仅深化了更高科技层面上的“生产管理”,而且出现了与此相适应的“知识管理”,四者之间出现了融为共同化的重大趋势。二是四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使科研成果———技术———管理———直接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管理作为其中的“中锋”,有效地将规律上的周期缩短,转化为客观现实的周期缩短。这样的共同化才真正催生了科技创新的快速化。三是四者之间相互融合的共同化催生了新的组织形式,产生出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等多要素集成的新的组织形式,成为“科学工业综合体”、“学习型组织”等等。这种扁平化的组织形式彻底改变了历史上的传统形态,以崭新的面貌和独特的作用又反过来推动着共同化组织形式的创新。

(六)科技创新表现为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更加紧密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当代全球社会出现的任何重大问题,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质,这种问题的高度综合性质,要求各门学科多方面合作。二是因为自然科学原则上很难解决社会方面的问题,而任何重大的综合问题,不仅具有自然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一方面,而且有社会心理、人的发展的另一方面。因此,没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参与和融合,解决综合问题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三是因为从主体的行为能力而言,自然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只能作为主体的硬能力和硬竞争力,而如果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的参与和发展,主体便会缺乏软能力和软竞争力。历史证明,软能力和软竞争力有时候比硬能力和硬竞争力更为重要。有了它,就可能是“事半功倍”;没有了它,就可能是“事倍功半”。四是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既离不开自然科学技术,又离不开社会背景和文化根基,要创造人类的现代文明,就必须有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五是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人的发展除了自然科学技术推动的方面外,还有人文关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人要自由全面发展,就不可能只有自然科学技术,而没有人文社会科学。总的看,科技创新全球化应包括四大基础理论和五大基本模型。四大基础理论即是相对论、量子论、信息论、基因理论;五大基本模型即是宇宙演化的大爆炸模型、物质结构的夸克———轻子模型、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智力活动的图灵计算机模型,地壳构造的板块模型。

三、科技创新成为决定全球化的革命性力量

生产力是区分不同经济时代的标志,新时代之所以区别于旧时代,就在于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生产力又正好是科技创新的过程和成果。因此,科技创新催生了先进生产力,从而催生了新的全球化。全球化作为新兴事物,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的全球化时代,以高新技术群作为科技系统,以人力资本的独特作用作为未来发展动力,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全新的知识生产力。也就是说,马克思所说的以机器大生产为先进生产力的时代早已经被以知识经济的、智能化的先进生产力所代替,这样,世界性也就让位于全球化了。因此,正是科技创新成为全球化的第一推动力和根本原因,否则,全球化是不可想象的。

(一)科技创新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对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一是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空间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出现了群体突破的态势,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常态和趋势。二是各种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特别是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使重大创新更多地出现在学科的交叉领域,科技创新越来越综合化。三是科技发展与经济、教育、社会、文化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渗透,互为促进,高度融合,成为一种全新的有机合成体,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突飞猛进的重要力量。四是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是由科技创新决定的,这是因为科技创新大大催化了国际分工,使当代生产、交换、消费的规模、速度和结构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消费全球化的共同化趋势。五是全球经济快速增长是由科技创新决定的。如前所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全球经济快速增长。近10年,美国有2/3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电子信息技术有关,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成员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产值和出口中的份额翻了一番多,达到20%—25%,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则连续登上了8万亿元、9万亿元、10万亿元人民币的三大台阶。六是全球经济结构是由科技创新决定的。发达国家,制造业比例不断下降,服务业比例不断上升,工业化社会正在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而发展中国家则在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七是科技创新领跑了全球范围的新经济,特别是美国的新经济和全球经济新一轮的发展。这场新经济使全球经济质量的两个指标走向新形态。八是原始性。自主性创新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因此,各国都必须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的创新能力,突破原始性创新,建立起国家创新能力和体系。

(二)科技创新对全球化革命性的决定作用体现在一整套的传导机制和规律上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知识又难以让创新者隐瞒和保密,因此,投资的积极性内生地由技术溢出所决定。技术溢出使得后代的研究者比起前辈能用更少的资源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创新之实际成本的下降阻止了利润的下降趋势,于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内生地带来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创造了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技术溢出及效应是全球性的,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交往的手段和方式,强化了各国互通贸易的动机和促成世界贸易共同化的成果,使各国经济互相日益开放,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使全球经济向人性化方面发展,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实现了生产、贸易、金融的全球化。这样的运动过程带来了全球人财物、信息资源能力的前所未有的大流动、大分化、大分层,从本质上讲却带来了文化的大交流、大碰撞、大融合,文化也开始走向全球化。在此基础上,全球政治、各种力量也同步发生了大震荡、大分裂、大重合,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在这样的传导规律和趋势下,一方面人们正在创造全球化并享受着其成果,另一方面,飞速变化却带来一系列人类过去从未像现在这样遇到过的全球问题。而这些问题根本上构成了人类社会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共同利益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重要性、可能性。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组织所能解决的,必须依靠新的全球秩序来解决。这样,科技创新带来的全球的多元化与传统的一元化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于是,人们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创新出新的共同性,以适应这些大变化带来的多元化。通过合作进步,克服过去残酷竞争的两败俱伤的局面,找到大家都能赢的游戏规则,以实现全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让人人共享全球化的成果,让全球化造福于全人类。全球化的第一推动力和根本原因就是全球的科技创新。

(三)科技创新主导着全球化的进程

篇8

关键词:明道;取势;优术;亮节

收稿日期:20151221

作者简介:杨俊义(1973―),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环境地质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3017102

1引言

罗盘、地质锤、放大镜,曾被誉为野外地质工作者的“三大法宝”。地勘工作中,从地质年代(基本单位为100万年)的尺度上考量,劳动对象(地质体)基本无变化或仅有局部细微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工具的改进,对于地质体的认识无疑会更加深入和深刻。而作为劳动者自身,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从业环境的改变相匹配,也需要重塑思维模式、重建思维格局。

正如服饰的变更,无论是长袍还是短褂,都要求具有“与‘让生活更加便捷与舒适’相适应”的鲜明特征一样。新时期的地勘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主动适应地勘新形势,担当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技术服务”的重任,是摆在地勘工作者面前的重大的现实课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地勘工作者,让地勘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更加实用高效,需要不断地提升综合的能力和素质。明道、取势、优术、亮节,是新时代地勘工作者成长的路径。

2明道

明道是立足点、出发点。明道首先是正道。

行为受心灵支配。心灵由意识和潜意识复合而成,行为是心灵的外在表现。弗洛伊德把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份,则是潜意识。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识在控制,其它大部分都是由潜意识所主宰。所以,要收获完美的硕果,就要恰当地行动,首先需要塑造完善的心灵,亦即“明道”。

明道,是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塑造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通过对万事万物根本的探究唤醒内心的良知,意念真诚,心思端正,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并遵照规律确定行为方式方法、调整步调节奏。正如《大学》所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作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地勘工作者,首先应当毅然担当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技术服务”的重任。应当树立为地勘经济贡献力量的决心、应当鼓起为地勘事业贡献力量的勇气、应当谋划做好地勘具体工作的办法。

明道也是弘扬正道。需要从生活小节入手,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在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当中遵守基本的为人处事之道,遵守基本的职业守则和基本的公共道德。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从科学地质、提升工匠地质、杜绝江湖地质、确保良心地质”。

3取势

方向既明,路径选择很关键。取势,亦即谋篇布局。

“灯吹灭、火吹旺”,取势才能成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条条道路通罗马”,陆路可步行、骑马、驾车,海路可涉水、乘船,空中可飞翔,哪一条路适合自己?得结合实际考量。欲取势,先审势。

作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地勘工作者,就要善于审视度势,积极研判地勘经济形势与走势。严格遵从地球科学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花大力气扎实做好当前的工作。科学预见未来,积极谋划,未雨绸缪。

曾经,一批怀揣“占领资源、占尽先机”梦想的投资人提着大把的现钞“跑马圈矿”,拼命挤入地质找矿市场参与“淘金”,担心与地下的“金娃娃”失之交臂,地质找矿市场空前火爆,起拍价区区几十万元的一宗探矿权可以狂飙至千万元成交,地质找矿市场充斥着被“打了鸡血”的狂热的时候,一些有识之士“根据地质找矿存在着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宏观经济发展走势”进行了冷静、深入地思考之后,得出了“地质找矿投入过热,严重背离了经济发展规律”的结论。

欲取势,还要蓄势。在科学预见地质找矿市场发展走势之后,积极谋篇布局,牢固树立“大地质”观,大力拓展“技术服务”领域,率先向“改善人类生存状态与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生态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等领域阔步前进。经过多年艰辛地探索培育,赢得了先机,占领了主动,才能从容面对市场的变化。

取势也是借力。荀子《劝学》言:“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地勘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与时俱进,以提高效率、提升效益。

4优术

如果“取势”是战略,那么“优术”亦即战术。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地勘工作者,需要尽快成为行业内的专家。充分运用和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和优势。

打一场胜仗,首先需要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所能。所以,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地勘工作者,应当专注于其工作领域,由专注成就专业,进而由专业成为专家。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其中的经济学秘密在于:社会分工细化,专注成就专业,专业优势和规模经营造就财富倍增。如果什么都想抓住,结果反而什么都得不到。“Grasp all,Lose all!”人的一生,只能做好几件事,别急,想好了再做。

当然,有分工,更需要协作。正是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使得相互间共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彼此互相需要,谁也离不开谁。强强结合,优势互补,必然产生聚变效应,实现“1+1>2”!

5亮节

亮节,就是要保持高风亮节。高尚的品格、坚贞的节操历来就是中华文明尊崇的价值观。人凭什么留存于天地之间?“人活一口气,佛存一缕香”。这一口气,是浩然正气,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气神。苏武危难持节、忍辱亮节、刚烈忠节的历史事件和传奇故事,不仅被人们津津乐道,而且彪炳史册,已成为中华民族正义气节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这一口气,壮山河,贯长虹,冲霄汉,应当传承。

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地勘工作者,不仅需要健壮的身体素质,能够翻山越岭涉水步险,还需要坚如磐石的意志,能克服高寒缺氧极地无人环境,看蓝天四垂,听高风悲旋;同时,需要地球科学专业素养,能解决复杂的地质环境问题。因此,更应该保持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甘于奉献,发扬“铁军”精神,才配得上这一份光荣的职业,才担当得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技术服务”的使命。

明道、取势、优术、亮节。持续加强党性修养、职业素养和个人涵养,认真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审视度势,遵从规律;不断提升科学服务能力和水平;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风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团队良好的社会形像,不断地提升综合的能力和素质,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地勘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2] 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3] 卡尔・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