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07: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建筑智能化标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抗滑;建筑装饰材料;标准
中图分类号:TU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338-01
1 建筑地面防滑问题的严重性
随着这些年房地产业的发展,人民居住工作场所条件的提高,建筑地面装饰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家居装修中可谓“举足轻重”。市场上地面装饰材料的种类随之丰富多样,目前普遍使用的三大地面材料是实木地板类、人造板类、石材瓷砖类。无论是家居还是公共场所,人们都可以根据需要按生活习惯、按功能区、按审美需求、按脚感或选择不同的地面装饰材料。美观固然重要,但安全舒适是前提。最常见的地面安全问题就是地面防滑,尤其是公共场所的地面。地面防滑安全的重要性不仅涉及到滑倒摔伤危害性的防范,同时也涉及到解除人们在湿滑地面状态下的行走或工作时所承受的肌肉紧张,疲劳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压力。
事实上,国内外都遭受着地面防滑安全问题的困扰。我国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及人口密集区域,由于常年温湿多雨,无论在家中或商业场所及其它公共场合,当雨天、清洁过后、潮湿季节或淋浴时,地面防滑性能急剧下降,滑倒、摔伤事故随之而来,甚至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据有关数据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因地面湿滑摔伤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每天约有数以万计的人因滑倒摔伤,同时由此产生的医疗费及赔偿金额也非常大。例如:2005年国内因地面湿滑摔伤事件在案就达506.5万起。因地面湿滑摔跤的纠纷案件约7.65万件,赔款高达两亿八千万元以上。意外伤害事故原因统计中,滑倒损伤紧随交通意外之后,位居事故原因第二位,地面滑倒事故在国内外都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害之一,滑倒损伤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和政府组织普遍关心的问题。
而我国对此类问题还不够重视,对地面防滑安全的要求还不够明确。再加上我国尚缺乏权威性的地面材料,特别是石材地面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检测技术标准,使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在我国建筑规范中虽然也将地面防滑列为一项强制性验收条文,但并没有明确的防滑安全要求。因此,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的建筑地面检测技术以及标准的基础之上,尽快制定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具有兼容性的建筑地面抗滑性能检测技术及标准。
2 国内外建筑地面防滑标准法律、法规的研究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上世纪初,国外就已经有对地面防滑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丰硕,理论体系相对成熟。主要内容包括人类滑倒的成因分析、影响鞋底与地面摩擦过程的因素、测试仪器的研制改进、测试方法和标准的制定以及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等内容。
S.Derler等研究了鞋底材料机械磨损、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以及不同的滑动方向等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所使用地面材料为橡胶、塑胶和皮革,地板材料为PVC和水磨石,地面条件有干燥和湿润两种。研究结果表明:此三种鞋底材料在可控环境条件下,材料的机械磨损、测试面粗糙度的局部差异、环境温度以及鞋底材料为皮革时,空气相对湿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显著。
Wen-Ruey Chang 等人研究了鞋底在干燥地面、液体或固体污染的地面、油污地面以及冰面上的摩擦机制。特别指出了静摩擦、动摩擦以及介于两者间的过渡性摩擦对鞋底与地面之间滑动性能的影响。指出一个有效的地面防滑评估方法,应该满足三个条件:(1)、应能测出两界面间在无污染物和有污染物存在的条件下静态摩擦过程、稳态动摩擦过程和介于其间的过渡性摩擦过程的摩擦性能;(2)、应包含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即动态加载和静态加载。(3)、能灵活选择相关的测量参数,如法向荷载的加载时间和速度、滑动速度、表面接触时间等。同时文章中也介绍了一些国外的检测仪器。
目前美国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无论理论研究、标准、检测仪器还是法律法规都较完善。美国劳工部的职业安全与保健总署早在1910及1926标准中就提出静摩擦系数0.5的安全要求。1990年通过的《美国公民意外伤残法案》是国外关于地面安全最早的政府法案。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进行了很多相关研究,取得大量成果,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
2.2 国内研究进展
相对于国外大量的研究成果和较成熟的测试技术和评价体系,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是很多。
潘施分析了国内外人行走地面防滑安全的现状和国外现有的地面防滑安全体系,指出我国地面安全性能判定体系制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杜少勋和吴洁研究了运动场地不同地面状况和鞋底花纹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不同鞋底花纹的摩擦性能和止滑性能。
戴俭德比较分析了GB/T 4100.1-1999中测试陶瓷砖摩擦系数的三个检验方法,即动滑块法、静滑块法以及倾斜平台法各自的特点,并为研制相应的检测设备提供了思路和建议。针对以上三种方法的不足,对陶瓷砖摩擦系数的检测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
陈钊钰研究了温度、不同鞋底材料以及路面介质对地面抗滑性能的影响,试验用的四种常见地板材料为玻璃板、家庭用陶瓷砖、大理石和水泥,四种鞋底材料为橡胶、聚氨酯(PU)、EVA树脂和TPR。研究结果表明温度、鞋底材料、路面、污染物和鞋底花纹对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性能有显著地影响。各种试验鞋底在干燥的路面上完全达到了安全的止滑要求。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地面防滑还不够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对地面抗滑性能的要求水平也相对较低,这也会导致对进入我国市场的外国企业降低标准;另一方面,我国缺乏先进的地面抗滑性能检测设备、技术和评价手段,不利于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目前在建筑地面抗滑性能检测与评价方面有两个问题表现比较突出:
(1)、建筑地面摩擦系数测试设备的可靠性问题
目前国际上用于建筑地面防滑检测的设备数量众多,测试原理也各不相同。有试验室测试仪器,也有现场测试仪器;有测试静摩擦系数的仪器,也有测试动摩擦系数的仪器。
研究表明,产生滑倒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环境、地面材料、污染物、使用方法、人的行为以及鞋类材料等。这就使得其中有些设备的测试结果受到测试条件、环境因素和操作工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较差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2)、建筑地面抗滑性能的评价标准不统一
测试地面摩擦系数的目的在于根据测试结果对地面的抗滑性能进行评估。然而,地面抗滑性能评估标准的不统一给这项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和不便,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利用不同的抗滑性能检测仪器对同一地面进行测试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这就导致不同的检测仪器都有各自不同的结果评估标准;另一方面,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也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即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地面抗滑标准。这就造成了各国研究者在进行相互交流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并且这对开展建筑地面抗滑性能的研究也形成了诸多阻碍。
3 我国制定地面防滑标准和规范的重要性
解决“防滑”标准制定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我国应当尽快制定自己的地面安全防滑性能技术标准,在借鉴外国进行了长期研究的先进检测技术和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我国特点的地面安全防滑检测体系,特别要借鉴美国在国际上是高水平的地面安全标准,制定出我国具有兼容性的地面防滑安全标准,并促进我国研究、开发新的地面安全防滑处理的技术和产品,全面推进我国地面防滑安全水平。
我国地面防滑标准和规范制定是为了给我国建筑地面装修提供一安全材料的选择依据和判定这类伤害事故等级法律依据。行人和工作场所地面滑倒和绊倒应当属于意外伤害类事故,如果地面安全问题解决得好,那么就可以大大减少我国的公共意外伤害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的事件;也可降低对我国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威胁和损害程度;减轻因这种意外伤害给我国造成的社会和经济的负担;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减少伤害导致政治或经济上的纠纷,从而促进我国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管理技术;工程
1引言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以建筑项目作为基本支撑,积极地引入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工程管理中。在这过程中,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涉及面很广,比如,建筑信息设施系统、建筑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所以,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就是结合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充分整合管理、服务、施工等环节,不断提升社会大众的应用体验。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应用进行研究[1]。
2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相关概述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就是充分结合现代化技术,尤其是通信领域、互联网领域、建筑设备管理领域等,对现代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逐步构建完善的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体系,将实际的工程项目与智能技术进行结合,发挥智能技术的辅助作用,旨在能够建设便捷程度更高、环保效益更好的建筑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对建筑项目进行智能化工程管理,是具有多方面积极意义的,由于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具有科学性和有序性,它不仅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日常维护水平,还能不断简化工程管理的步骤,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数,从而对当前的建筑行业产生促进作用[2]。
3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3.1建筑智能化管理素质存在问题
人是建筑智能化管理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在建筑智能化管理方面缺乏人才,主要是由于建筑智能化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综合的素质,除了要具备建筑知识,还必须具备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面的知识。目前,建筑行业在这方面的人才竞争力不高,因而导致人才短缺。
3.2建筑智能化规划理念存在问题
现阶段,由于部分建筑企业没有深入理解建筑智能化的科学内涵,所以,对建筑智能化的规划设计流于表面,甚至提出一些不合理、不切实际的想法,而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作为承包方,很少提出合理化建议,极易导致建筑智能化规划出现问题。还有一些建筑智能化工程,尽管按照智能化的要求做出了规划,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规划理念,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一些建筑智能化工程无法更好的体现智能化,甚至由于规划改变较大而影响整个工程的智能化[3,4]。
4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创新
4.1保证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的合理性
设计阶段是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重要技术环节。因此,要充分提升建筑智能化的管理水平,需要对工程设计进行重点关注,这是提升智能建筑使用效果的关键。需要关注的重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应深化对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的重视,这就要求相关单位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尤其是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②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充分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如智能化建筑的性质、规模、地域等,结合先进的设计技术和设计软件,使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更加科学。③应该做好实地调研工作。由于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工程设计必然会涉及发展的诸多方面,所以,重中之重就是要做好建筑工程的调查与分析。④建筑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部门进行统一调动,建立完善且高效的联动机制,发挥整个机制的效用,共同做好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工作[5]。
4.2做好建筑工程的事前控制管理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过程中,事前控制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是整个施工过程的保障。因此,应将事前控制环节的工作进行优化,确保该环节无任何差错出现。施工图纸是整个施工环节的基本依据,因此,在智能化建筑施工前,管理人员需要将施工图进行全面交底,必须保证施工人员对施工图纸有全面的把握。首先,相关人员在对图纸进行理解和分析时,重点检查施工图纸的完整性、标准性。如果发现施工图纸有不合理的部分,应及时提供解决方案,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完善。同时,还要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做好图纸修改和变更手续的对接。其次,对施工图纸进行检查和审批时,管理人员必须保证责任意识,要将自己摆在主动的位置,敢于提出问题。再次,技术人员在理解图纸的过程中,应与施工人员交接好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等。在交底时,如果相关技术人员存在推脱行为,就要将这种情况进行记录和上报,并且要相关负责人签字,保证责任的划分明确,始终本着“谁管理谁负责”的基本原则。这样,在建筑的使用后期,如果建筑项目出现问题,可以直接对责任进行明确。最后,应将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配套工序做好:①应重视建筑施工中的安全培训,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不仅要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保证建筑使用者后期的安全,还要保证自身的安全。②应强化相关人员对建筑技术的应用,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③应加强施工人员使用各种施工用具的意识,学会在施工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做好防护措施。④应做好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验收。智能化工程设备是比较重要的部分,是影响智能化建筑质量的主要因素。
4.3加强对管理人员综合化素质的培养
管理人员是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基本载体,这也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主要支撑。对于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来说,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管理水平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必须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化素质。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①建筑施工企业应为管理人员提供充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定期举办智能化应用交流会、技能培训会、经验分享会等,从而为管理人员营造特定的学习氛围。②建筑企业应与相关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建立人才合作培养机制,积极吸纳优秀毕业生前来就业。同时,可以将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进行再教育,强化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由于建筑智能化规模较大,应用到的技术较多,这就导致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比较复杂,因此,除了要提高项目经理的素质,还要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既了解建筑技术,又了解信息技术,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4.4加强对建筑智能化规划理念的优化
对于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来说,总体规划是统筹整个工程的重点工作。在建筑智能化总体规划方案确定后,后期必须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工作。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的多变性,建立动态化的智能建筑规划机制,规避总体规划的传统思维模式,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设单位应聘请专职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进行多次组织协调,群策群力,有效发挥相关技术人员的意见和想法。但是,总体规划始终要在相关技术特点和技术标准要求范围内进行,不能脱离具体标准。在总体规划确定后,要建立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的模式,除了必要的变动,要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最后,应加大建筑智能化工程竣工后的监督检查力度,充分体现智能建筑的规划科学性,尽可能避免出现负面问题,有效满足建筑智能化的多元化需求[6]。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科技的水平不断提升,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在这一趋势下,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已成为一种潮流,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智能化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技术还存在较多的技术壁垒和缺陷,尤其是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因此,应重视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采取全方位的发展策略,为我国建筑智能化建设提供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建.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7(28):166-167.
[2]金光军,梁亮.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21):110.
[3]茹妮.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5,41(18):239-240.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 工程造价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249-01
目前,建筑智能化工程在造价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在扩大建筑规模的同时,完善建筑功能,引进先进技术控制建筑成本,进而增强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造价管理特点
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与工程设计产生直接影响,在大型与中型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程序一般都是由设计部门完成的,同时,也有很多设计工作是由设计院以及供应商完成的。要想有效提升智能化工程的管理质量,就要从设计程序阶段对工程各类需求加以分析,保证设计方案符合相关要求,在优化设计之后,有效提升建筑智能化造价管理质量。同时,还要对造价管理工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加以重视,保证不会因为技术以及设备问题出现造价管理上的失误,对于传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也要逐一的转变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利用智能化辅助系统,对相关机械设备加以升级,以便于对造价管理工作进行更新与换代。另外,对于不同生产厂家所生产出来的同一种设备,要对其型号、性能以及价格上的差异加以管理,在保证供应与设计方的沟通与交流基础上,重视主导设备技术供应,以便于提升造价管理工作质量[1]。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问题
1.无法准确定位系统功能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系统功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建筑功能、项目投资等因素,由于工程管理水平较低,多数投资方在实施工作的时候,不能做好初步调研与论证工作,对于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系统功能制约因素没有全面的了解,一味的引进先进技术,很可能出现盲目施工的问题,尤其在竣工之后,系统中的部分功能还没有得以充分利用,导致出现工程利用效率低的问题[2]。
2.缺乏规范的计价工作
根据我国各个地区建筑情况的发展而言,很多定额制度还没有完善,在国家颁布的新预算定额制度中,对于智能化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等没有良好的造价指导,使工程出现不规范的问题,再加上内容中的线缆敷设与设备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制度较多,没有规范出造价管理软件等的优化方式,导致造价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合理的依据实施工作。同时,材料费用、机械设备等费用的报价差别很大,导致造价管理工作效率难以提升[3]。
3.缺乏完善的招标准备工作
智能化工程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主体设计在先、智能系统设计在后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出现设计工作脱节问题。虽然建筑智能化工程在设计之前,会根据投资方的要求实施工作,但是,还是会出现不全面的问题。同时,很多设计人员在执行设计工作的时候,投标人会根据设计结果列出工程清单,其中所包含的项目是不同的,导致评标人员难以判断出其中是否存在判断错误问题[4]。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方式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对上述管理问题加以了解,认识到管理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进而提升造价管理效率。具体造价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明确建筑智能化工程系统功能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引进先进技术,集合各类技术提升施工效率,为了提升造价管理效率,相关管理人员就要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同时,当所使用的施工材料、机械设备以及产品等都要是从不提厂家采购的时候,造价方案就会出现较大差异。因此,造价管理人员要明确各类系统的使用功能,根据其功能以及工程智能化需求,使建筑功能与智能化系统产生一致性,以便于促进建筑智能化工程日后的发展[5]。
2.重视智能化工程顾问公司的辅助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很多业主都不了解智能化工程,没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尤其是质量监督单位。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更好的管理工程造价,就要聘用智能化工程顾问辅助管理,利用其专业素质以及施工经验对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进度加以控制,同时,还要重视投资预算工作,保证可以切实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3.重视建筑智能化招标准备工作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招标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设计评审内容以及系统功能的兼容性、材料种类、品牌、型号等,对于大型机械设备而言,造价管理人员也要做好报价控制工作,避免出现报价不平衡问题。
4.重视评标方式
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评标方式,管理人员必须要选择合理的合同模式,最为恰当的就是综合评价方式。同时,还要设置评价标准,在设计工作上要充分的考虑此类问题,包括技术方案标准、投标报价标准、设备引进标准以及后期保养费用标准等,在此过程中,还要重视售后服务工作,以便于减少竣工之后的经济损失。另外,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虽然建立评标方式会增加工作量,但是可以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结语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的时候,工作人员必须重视自身职责,提升造价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引进先进技术优化成本控制工作,并且,建筑企业还要重视造价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媛园.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造价管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2]秦玉涛.浅析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造价管理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7):143-143.
[3]吴林翠.浅析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造价管理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 工程监理
一、 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系统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讯、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在建筑(包括环境)平台上,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的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它们与建筑环境一起构成了整个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它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图像显示技术(CRT),即所谓的“A+4C”技术。“A+4C”的发展,推动着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并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弱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二、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的全面支持。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效益、工期规划,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将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1(例图)略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与相关工程的配合配套情况。
建筑智能化系统系统相关工程配合表 系统名称 相关技术、知识 配合工程 配套与监管 楼宇自控 自控、建筑设备 安装、强电、空调、给排水、电梯、装饰安保 电子、电视、 安防知识 安装、装饰、消防报警、门禁 公安技防办 消防报警与广播 电子、控制、 消防知识 安装、强电、空调、 给排水、装饰 消防局 综合布线通信、计算机 安装、装饰 卫星电视接收与CATV 电视 土建、安装、装饰 音像管理处 门禁 电子、自控、 安防知识安装、安保、装饰 背景音响 音响、广播 安装、装饰 程控交换机 通信 综合布线、装饰 电信 电话 通信 综合布线 电信 无线直放站 通信 安装 无线电管委会 停车控制自控 安装 LED大屏 电子、计算机 安装、装饰、综合布线 BMS 计算机 BA、消防报警、安保、 综合布线等 办公自动化网络 计算机、管理 综合布线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跨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在工程实施中又有许多相关工程的配合协调要求,且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公司选择、施工安装、工程验收等环节上,现行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太完善,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制。现在大多数系统集成公司从属于IT行业,而设备安装公司又属于建设行业,因己方利益的驱使和行业的局限性,设计院或系统承包商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难免犯重技术、轻效益或重设计、轻实施的毛病。造成一方面系统功能盲目升级,增加业主投资,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往往是一流规划与投资、二流施工管理、最终落成三流的系统。施工、调试期间,因设计、施工、集成、设备供应等界面划分不清,造成设计、安装、集成、设备供应各方相互扯皮,业主忙于调解,不堪重负。类似情况严重损害了用户利益,也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功效体现。因此,利用社会力量对建筑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队伍选择、施工管理、调试验收等全过程实施技术咨询与监理是确保工期、质量、减少投资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成功实施中已经被证明了。以下是笔者对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如何实施工程监理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三、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性质和特点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单位和机构,它们有业主(或建设单位)、设备生产制造单位(设备供应商)、管线与设备安装单位(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工程公司或系统集成公司)、建设或设备监理机构,要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职责范围,同时处理好与其它单位和机构的关系。
1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是受业主委托承接监理任务的。经业主授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可代表业主对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承包商的选择、设备选型等提供咨询服务,对系统的安装质量、系统性能、建设工期、投资进行监理。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是一种被委托与委托关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咨询和监理服务,该服务贯穿系统的整个建设过程,服务内容在委托合同中体现。
2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之所以能够担任工程监理职责是经业主授权,业主应向规划设计部门、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及时通报委托与授权事项,明确那些机构和人员可以代表业主行使工程监理的职责,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不签任何合同,监理活动是以业主与这些单位签订的合同为依据,按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关系。
3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建设监理间关系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既有项目建设监理及其分支机构,又有建筑智能化专业监理机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监理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投资、质量、进度为控制目标。从监理的业务看,建设监理机构通常是对一项基本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理,包括土建和机电设备部分的监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则仅对其中的建筑弱电系统(智能化系统)进行监理,两种监理的内容有所覆盖,却各有侧重。因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且愈来愈专业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进入施工现场,可以弥补建设监理机构、人员在专业技术、监理方式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从实施监理时间跨度来看,建设监理通常是土建施工开始,项目整体验收结束(包括土建和主要机电设备验收)。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业务可从系统规划设计、设备安装施工、调试运行和系统验收,通常要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一段时期。在全过程的监理中,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有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介入,体现出专业化监理机构特有的优势,这是一般建设监理公司所不及的。总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是一种专业化的、全过程的工程监理,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对建设监理从专业技术和监理制度上的补充和完善。
四、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主要任务
建筑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可以分成以下阶段和任务。
1 规划设计阶段
(1) 帮助业主明确和提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总目标
(2) 对系统的实现目标、投资规模、可行性作出综合评估分析
(3) 按业主要求制订系统规划书或对设计院的系统规划书作出评估分析
(4) 对系统设计过程实施监理与提供技术咨询
2 系统承包商选择与设备选型阶段
(1) 按业主要求,制订或审核项目招标书
(2) 协助业主组织实施招投标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3) 审核系统承包商资质、资历、工程业绩
(4) 作出系统方案、设备性能价格比分析
(5) 为业主商务谈判提供技术咨询
(6) 审核设备供应和工程承包合同条款
3 施工准备阶段
(1) 审核承包商施工计划、设备供应计划
(2) 审核承包商项目实施组织设计
(3) 组织召开设计、安装、工程承包商、设备供应商协调会,做好技术交底
(4) 科学划分设计、安装、设备供应、调试工程界面
(5) 审核设计院、承包商的系统深化设计图
(6) 监督完成相关系统(如消防、安保、电话等)施工报批手续
(7) 审核系统调试、验收方案和相应计划
(8) 审核人员培训计划
4 安装施工阶段
(1) 定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各方关系和进度
(2) 审核批复施工联系单、技术核定单
(3) 组织系统设备到货开箱、验收、移交
(4) 按施工计划实施进度控制和工作量认可
(5) 协助建设监理实施设备、管线安装质量监理和隐蔽工程验收
(6) 参与土建总包组织的工程例会,协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其它工程(如机电、安装、装饰)间进度与关系。
5 系统调试阶段
(1) 线缆测试、单体设备性能测试监理,签署认可测试报告
(2) 单项系统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3) 系统联动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4) 调试计划进度控制
(5) 组织实施系统阶段验收
6 系统试运行阶段
(1) 组织实施系统试运行
(2) 协调业主、物业、系统承包商间关系,明确职责界面
(3) 审核系统技术培训资料和人员培训监理
(4) 审核系统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
(5) 审核与确认试运行记录
7 系统验收阶段
(1) 审核系统竣工资料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
(2) 按设计要求、合同条款对系统性能、试运行情况进行审核
(3) 分阶段、分步骤协助业主组织系统验收
(4) 协助业主组织第三方测试与行业主管部门验收
(5) 督促落实系统保修责任制度
(6) 按工程合同、设备供应合同、变更记录审核系统造价决算。
新的世纪已经到来,随着城市信息化发展进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如何在一些投资大、技术新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中实现投资、质量、进度的有效控制,对包括业主、承包商之内的各方人员都提出了极高的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的要求,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概念和模式的引入,无疑是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 系统工程管理
随着建筑弱电系统的发展和完善,系统内容已不是简单弱电子系统的累加,而是一个具有相关联的、具有集成要求的综合性智能化系统。复杂的项目目标要求项目管理采用一种具有统一协调界面、责任明确的责任管理体系。
一、 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系统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讯、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在建筑平台上,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的通讯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它们与建筑环境一起构成了整个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它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建筑技术、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图像显示技术。 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并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弱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二、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建筑智能化技术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的全面支持。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效益、工期规划,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将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工程配合相当重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跨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在工程实施中又有许多相关工程的配合协调要求,且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公司选择、施工安装、工程验收等环节上,现行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太完善,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制。现在大多数系统集成公司从属于IT行业,而设备安装公司又属于建设行业,因己方利益的驱使和行业的局限性,设计院或系统承包商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难免犯重技术、轻效益或重设计、轻实施的毛病。造成一方面系统功能盲目升级,增加业主投资,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往往是一流规划与投资、二流施工管理、最终落成三流的系统。施工、调试期间,因设计、施工、集成、设备供应等界面划分不清,造成设计、安装、集成、设备供应各方相互扯皮,业主忙于调解,不堪重负。类似情况严重损害了用户利益,也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功效体现。因此,利用社会力量对建筑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队伍选择、施工管理、调试验收等全过程实施技术咨询与监理是确保工期、质量、减少投资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成功实施中已经被证明了。以下是笔者对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如何实施工程监理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三、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性质和特点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单位和机构,它们有业主(或建设单位)、设备生产制造单位(设备供应商)、管线与设备安装单位(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工程公司或系统集成公司)、建设或设备监理机构,要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职责范围,同时处理好与其它单位和机构的关系。
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是受业主委托承接监理任务的。经业主授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可代表业主对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承包商的选择、设备选型等提供咨询服务,对系统的安装质量、系统性能、建设工期、投资进行监理。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是一种被委托与委托关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咨询和监理服务,该服务贯穿系统的整个建设过程,服务内容在委托合同中体现。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之所以能够担任工程监理职责是经业主授权,业主应向规划设计部门、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及时通报委托与授权事项,明确那些机构和人员可以代表业主行使工程监理的职责,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不签任何合同,监理活动是以业主与这些单位签订的合同为依据,按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关系。
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建设监理间关系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既有项目建设监理及其分支机构,又有建筑智能化专业监理机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监理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投资、质量、进度为控制目标。从监理的业务看,建设监理机构通常是对一项基本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理,包括土建和机电设备部分的监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则仅对其中的建筑弱电系统(智能化系统)进行监理,两种监理的内容有所覆盖,却各有侧重。因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且愈来愈专业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进入施工现场,可以弥补建设监理机构、人员在专业技术、监理方式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从实施监理时间跨度来看,建设监理通常是土建施工开始,项目整体验收结束(包括土建和主要机电设备验收)。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业务可从系统规划设计、设备安装施工、调试运行和系统验收,通常要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一段时期。在全过程的监理中,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有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介入,体现出专业化监理机构特有的优势,这是一般建设监理公司所不及的。总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是一种专业化的、全过程的工程监理,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对建设监理从专业技术和监理制度上的补充和完善。
四、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主要任务
建筑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可以分成以下阶段和任务。首先是规划设计阶段:
帮助业主明确和提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总目标;对系统的实现目标、投资规模、可行性作出综合评估分;按业主要求制订系统规划书或对设计院的系统规划书作出评估分析;对系统设计过程实施监理与提供技术咨询。
第二是系统承包商选择与设备选型阶段 :按业主要求,制订或审核项目招标书;协助业主组织实施招投标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审核系统承包商资质、资历、工程业绩;作出系统方案、设备性能价格比分析;为业主商务谈判提供技术咨询;审核设备供应和工程承包合同条款。
第三是施工准备阶段:审核承包商施工计划、设备供应计划;审核承包商项目实施组织设计;组织召开设计、安装、工程承包商、设备供应商协调会,做好技术交底;科学划分设计、安装、设备供应、调试工程界面 ;审核设计院、承包商的系统深化设计图;监督完成相关系统(如消防、安保、电话等)施工报批手续;审核系统调试、验收方案和相应计;审核人员培训计划。
第四是安装施工阶段:定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各方关系和进度;审核批复施工联系单、技术核定单;组织系统设备到货开箱、验收、移交;按施工计划实施进度控制和工作量认可;协助建设监理实施设备、管线安装质量监理和隐蔽工程验收;参与土建总包组织的工程例会,协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其它工程(如机电、安装、装饰)间进度与关系。第五是系统调试阶段:线缆测试、单体设备性能测试监理,签署认可测试报告;单项系统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系统联动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调试计划进度控制;组织实施系统阶段验收。
第六是系统试运行阶段:组织实施系统试运行;协调业主、物业、系统承包商间关系,明确职责界面;审核系统技术培训资料和人员培训监理;审核系统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审核与确认试运行记录。
最后是系统验收阶段:审核系统竣工资料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按设计要求、合同条款对系统性能、试运行情况进行审核;分阶段、分步骤协助业主组织系统验收;协助业主组织第三方测试与行业主管部门验收;督促落实系统保修责任制度;按工程合同、设备供应合同、变更记录审核系统造价决算。
【关键词】建筑 智能化系统 设计 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节约人力资源和经济成本,在建筑领域中,人为的操作技术都变成了智能化的机械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智能化系统不但降低了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且智能化建筑工程已经成了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达到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运用建筑智能化系统能够达到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目的。施工单位增强对智能化系统管理意识,能够解决建筑工程中智能化应用给业主带来的便利和舒适,如:排水工程的智能化控制,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建筑智能化系统是由建筑硬件设施、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办公智能化组成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对建筑实行随时监控,通过计算机设备可以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工作效率。并且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具有服务性、管理型和全面性等优点,能够优化施工结构方式,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安全感,迎合了现在建筑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被发现,建筑智能化系统缺少统一标准
目前,在建筑领域中,建筑智能系统图纸的设计规范不全面,没有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图纸进行审核的环节。我们都知道建设方的图纸设计,要是没有经过有资质审图机构的图审是不合格的。只有经过审核之后,才能把图纸作为工程施工的依据,否则就无法办理施工许可证。而一般情况下,建筑智能化的图纸不需要经过专业机构进行审图,就可以办理施工许可证,因此,就很难发现图纸设计中的问题。同时,目前,我国智能化系统技术设计规范有很多,但是并没有涵盖所有智能化系统,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等等。智能化系统的信息多媒体、大屏显示系统、一卡通、系统集成子系统等都缺乏相应的设计规范。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只能采用厂商提供的资料进行设计,缺少统一标准,缺失行业监管,从而给智能化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留下了很多隐患。
2.设计图纸与其他专业冲突,设计单位责任意识不高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智能化系统包含着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大屏显示系统等,是一个重要部分,并且除强电专业之外,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到了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弱电专业,因此,设计院会对其进行初步的设计。而智能化系统相关系统产品众多,很多系统集成公司没有专业设计人员,不懂得专业,不熟悉产品。一般情况下,系统集成公司的设计人员都没有经过像建筑设计院那样的专业制图训练,责任意识不高,设计图纸和其他专业冲突,并且设计院只是负责出图,系统集成公司来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进行设计。因此,很多系统集成公司为了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系统配置,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产品,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进行设计,不会像设计院那样设计出通用型的系统。另外,系统集成公司不会注意与其他专业相协调、配合,只会关心智能化系统设计,因此,设计的图纸常常会和其他专业冲突,绘制的图纸质量较差,导致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图纸经常出现图纸设计质量不高的现象,内部审核不严格。
3.管理能力弱,施工质量不高,监理能力不全面
目前,比较盛行的方式是在接到项目后,对于公司整个项目的工作,系统集成公司会安排公司人员作为项目经理进行协调。在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方面,系统集成商具有重大的责任,是建筑智能化项目的实施者。我国系统集成公司的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质认证开展的较晚,并且在资质认证中,考核要求也不是很高,因此,在管理方面,系统集成公司项目经理的能力往往不如机电安装公司的项目经理。其次,建筑智能化涉及的多是弱电系统,安装工艺往往不被重视,即使安装出错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很多建筑智能化安装从业人员不熟悉弱电安装规范,是从强电专业转行而来,用强电安装思路进行智能化系统安装。因此,会导致项目经理对项目进度、质量把控不够,强弱电线缆随意混放、工人施工随意、工程管理不善等问题,虽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但是质量不佳,不能达到建设方预想的状态。
另外,建筑智能化项目不能保证施工质量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监理能力不全面。建筑智能化项目的监理工作是由具有信息系统工程建立资质的公司或建设工程建立单位的强电监理人员负责,但是,一般情况下,信息系统监理公司对安装方面的质量控制和建设工程监理程序不熟悉,只熟悉各个弱电系统;而强电监理人员不熟悉综合布线、安防监控、公共广播等弱电系统,只熟悉管道预埋、防雷接地、桥架安装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因此,导致监理工作不能完善掌控整个智能化系统的质量,如:预埋到验收的过程,造成监理工作不全面。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问题的解决对策
1.选择先进、适用的子系统,确保图纸质量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智能化更侧重与各个系统的集成,内涵在不断的扩展。但是我国现在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标准还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不像建筑设计那样具有很高的原创性,因此,在项目前期,建设方要充分的了解各个相关的弱电子系统,重视项目前期的调研,多做一些调研工作,要选择先进、适用的子系统,根据建筑项目的特点,形成自己需要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同时,要把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单独计费,最好选择具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专项设计、具有资质的设计院进行设计,选择经营丰富的设计单位来进行设计,由建筑设计院为主体负责牵头和协调,在建筑总体下,统一协调、统筹考虑和综合布局智能建筑的子系统。并且,图纸需要经过建筑设计院审核认可,系统集成商负责深化设计,图纸产生的问题由设计院负责修改,并为了确保图纸质量,在图纸设计结束后,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图纸的会审。
2.按照建设工程监理程序进行,重视设备安装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建筑智能化系统需要由专业监理负责,因此,监理单位要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自制,具备建设工程监理资质。在常规项目的报验中,强调系统集成公司要按照建设工程监理程序进行,按照信息系统监理规定报验专项系统。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业务通常要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的一段时期中,主要侧重于设备安装、系统验收、调试运行等。为了确保施工质量,信息系统工程专业监理要采用旁站、巡视、随工检查等方式,对各个智能化子系统进行监督检验,不能只注重土建施工。另外,一般的检测单位不具备智能化系统的检测条件,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只做定性检测,主观验收,不像建筑工程那样进行专项检测,合格后才可以验收。如: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网络信息点测试,不是按照《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中的标准,而只是通过电脑连接进行通断测试,表面上,满足了系统要求,但是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监理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验收,建设方也要明确施工单位的标准,符合要求后才能同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建筑 电气电能 自动化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在建筑行业的渗透,计算机、自动化、通信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建筑智能化的兴起,建筑业对从业人员建筑智能化的专业知识有了更高的要求。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是大势所趋,作为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建筑智能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办公和生活环境,并带来空前的使用效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是目前建筑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有着不可限量的前景。
所谓“建筑电气工程”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经建立了自己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现代建筑电气技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步提高,在当前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使得人们对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的关注力度逐年加大。当前建筑电气工程面临着严峻的时代考验:城市扩建规模渐大、建筑群体功能特征明显、建筑功能综合性高等,为保证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安全性,开启建筑工程电气技术智能化应用已势在必行。
1 智能化的意义
作为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建筑技术智能化应用范围在近年来逐步扩大。通过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采用智能功能配置,可有效提高工程建筑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有利于增强建筑的实用性和健康性。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带动和影响下,工程建设必须做好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施工,为更好的调和二者间的关系,建筑智能化被引入其中。智能化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在服务态度上表现为尊重务实,不易以感性来评判建筑工程的任何细节;在工作标准上表现为实际实用,重视全面掌控工程整体,理智衡量工程进度,将工程先进技术与建筑的实用性兼容并举。现阶段,建筑工程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智能化在我国建筑领域中的应用面不断推广,建筑智能化发展必将引领我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潮流。
2 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产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产业革命影响的产物,建筑智能化系统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在我国成功入世之后,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在快速的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建筑智能化系统便是其中之一。目前在我建筑行业领域内,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筑智能化系统结构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生改变。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建筑智能化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服务信息收集、传输与处理的角色。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的建设与发展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为基础的,为夯实建筑智能技术的基础,其就必须更好的适应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来解决建筑工程中各项问题。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与更新的今天,传统的由各个服务功能构成的不同的系统结构体系将发生质的改变,统一整体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将各种服务功能综合为一个整体系统中,降低了资源资金占用的现象,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构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信息平台,将建筑智能化系统纳入到统一的管理机制中,减少了复杂的建筑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一个建筑群体乃至整个城市内部建筑工程的一体化集中服务的效果,使建筑智能化系统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化信息供给与交换平台,从而更好的发挥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服务功能。
(2)在建筑智能化发展推广的今天,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也将发生着改变。受到原有管理制度的限制使得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例如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公安、电信、建设等众多行政部门,繁杂的审批手续和多重管理严重制约了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发展。随着该种系统的普及管理制度中的“障碍”正逐步消除。
通过该种管理方式的变革,不仅促进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便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有效实施,更有利的推动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各项业务的快速长足发展。
(3)注重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功能、作用以及服务模式方面上的重新认识与调整。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较起初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功能而言,其现代所包含的功能性已有了较大的改变:从满足建筑及其电气设备的管理使用需要,发展全面提升建筑服务、管理和安全功能的有效保证,到现如今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已逐步从形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营运的系统,为建筑工程领域提供更为系统高效的服务。在信息技术和科学发展的带动和影响下,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功能、作用以及服务模式方面上的认识还需不断强化,在未来的发展领域内,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项基础设施,建筑智能化系统将成为一个投资价值的服务系统,为建筑中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提供消防报警、远程抄表、信息查询、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更多的增值业务服务。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提高,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可见,智能化之路是提高市场的重要举措。同时,随着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信息时代的推进,为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智能化的发展有了更广大的市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定要重视好这项工程,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建设人们满意放心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刘红生,葛军.浅谈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物质载体,因而建筑的发展史是人类文明进步、不断追求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历史。“智能建筑”是由英文Intelligent Building翻译而来的,名称也由此产生,目前已被业内普遍认同。因此,可以认为“智能建筑”就是现代建筑技术与当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为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实现“节能、高效、舒适、安全、环保”的目标,达到“高效益”。我国智能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张瑞武教授在1997年6月厦门市建委主办的“首届智能建筑研讨会”上,提出了以下比较完整的定义: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建筑环境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技术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现代化建筑物。
1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史
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国,以美国于1984年1月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Hartford)建设的都市大厦(City Palace Building)为标志。这一诞生仅20年的新生事物,以其高效、安全、舒适和便利等优点,势不可挡地迅速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的主流,这一智能建筑也被誉为世纪性建筑。美国诞生智能建筑之后,西欧与日本也不甘落后,1985年8月在东京青山建成了日本第一座智能大厦“本田青山大厦”。西欧发展智能建筑基本与日本同步。
此外,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亚太地区经济的活跃,使新加坡、中国台北、中国香港、汉城、雅加达、吉隆坡和曼谷等大城市里,陆续建起一批高标准的智能化大楼。智能建筑的出现是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使人类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质的飞跃。
2 我国建筑智能化的现状
我国一位专家这样说:“当中国老百姓花百万元的钱购买第二套甚至第三套住宅的时候,他得到的无非是住宅面积大了,绿化好了。但住宅最根本性的品质却没有改变,它仍然不能恒温恒湿;它仍然不能在全封闭的环境下有新鲜空气的输入;它仍然隔不住日照,防不了噪声。中国住宅建设必须进入一个快速提‘质’的阶段,必须重视节能了。”
智能建筑在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大厦智能化系统建成开始,很快在建设行业中得到发展,随之,智能建筑的概念逐步延伸到了住宅建筑,并在具有我国特色的住宅小区得到较为普遍的开发应用。尽管大多数智能建筑还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比如航站楼、体育场馆、博物馆、展示中心、医院、学校、图书馆、政府办公楼、银行大楼等大型建筑,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智能建筑数已达上千幢,其发展速度已名列世界前茅,在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建筑智能化将是一个大趋势。
我国的建筑智能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政府也颁布了一些推动智能建筑发展的技术政策,颁布了设计、布线、安防等实施标准,国内企业也自主开发了一些住宅小区智能产品,具有一批从事智能建筑的专业人员、从业人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项目的智能化需求不合理,片面追求高标准,造成浪费;工程质量、产品质量、验收不规范,造成不能正常运行;“重建轻管”较普遍,智能化系统难以长期发挥作用;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产品标准化滞后工程应用,尚需完善;市场运作尚不规范等。
3 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化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经济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智能建筑也将成为21世纪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可以说,智能建筑的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体现。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筑智能化技术与绿色生态建筑的结合
绿色建筑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浓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生态建筑是指这种建筑能够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环境质量,“绿色”的本质是物质系统的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绿色建筑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通过建立起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他各种物资的循环系统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并赋予建筑物以生态学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在生态建筑中,通过采用智能化系统来监控环境的空气、水及土,自动通风、加湿及喷灌;监控管理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等,并实现节能。
3.2 建筑智能化材料与建筑智能化结构的发展
3.2.1 自修复混凝土的应用。
在混凝土中掺入装有树脂的空心纤维,当结构构件出现超过允许度裂缝时,混凝土的微细管破裂,溢流出来的树脂将自动封闭和贴接裂缝。
3.2.2 光纤混凝土的应用。
在建筑物的重要构件中埋设光导纤维,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显示结构的安全程度;有机结构构件,建筑梁、柱由聚合物缓冲材料连成一体,在一般荷载下为刚性连接,而在振动的作用下为柔性连接,起到吸收和缓冲地震或风力带来的外力作用。
3.2.3 智能化平衡结构的应用。
一方面通过一个液压支架系统,减弱和抑制建筑物的震动;另一方面在楼顶层安装了一个大滑块,在受到飓风或地震的影响将倾斜时,这重滑块会根据计算机的指令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建筑物的结构趋于平衡。
3.2.4 建筑智能化的种类与地理范围的扩展。
建筑智能化已从办公写字楼向宾馆、医院、公共场馆、住宅及厂房等领域扩展。随着建筑智能化建设范围的扩大与数量的增加,建筑智能化正向智能小区、智能城市发展,与数字国家和数字地球接轨。
4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标准化将不断提升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