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公共管理的目的8篇

时间:2023-09-13 17:07: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共管理的目的,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共管理的目的

篇1

【关键词】项目管理;流程;农村;低保

我国目前有8亿农村人口,从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来看,在农村贫困问题尤其突出,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约占全国的 90% 以上,探索如何采用妥善方法解决农村低保问题,在我国现有国情下,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两年的项目管理硕士课程学习,本着从项目管理的全新视角,拟采用项目管理流程来发现和解决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农村低保工作流程,从而达到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合理期望。

一、缺失项目管理流程下的朱桥镇农村低保现状

莱州市位于烟台以西,青岛市以北,2013年经济总量位居烟台市第二,莱州市朱桥镇位于莱州东北部,处于招远、龙界处,总面积147.8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辖99个行政村,部分村庄如作阳村、邓家等20个村,经济条件较好;部分村庄如修家沟村、杨家庄子等50多个村,多为丘陵、山区,经济条件较差,村与村之间贫富差距明显,低保工作的开展所面临的情况较为复杂。

二、缺失项目管理规范下的朱桥镇低保主要问题

(一)确定低保人群贫困标准的问题。目前朱桥镇各个村庄经济水平差距较大,如果按照机械性地贫穷村的绝对贫困线作为全镇低保标准,就会有不少富裕村里相对贫困的人口享受不到国家低保补助;如果以偏概全地按照富裕村的相对水平制定绝对贫困线,那么贫穷村相对富裕的人群同样有可能被划入低保范围,这样不仅仅浪费了国家资金,而且也降低了低保金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相对公平方面发挥的作用;制定基于项目管理流程下的低保标准势在必行。

(二)确定农村低保人群公平性的问题。目前部分农村两委选举都直接或间接存在有宗族势力的明争暗斗,通过宗族势力强弱斗争推选出来的村干部,当面对处理涉及到村庄、村民切身利益,诸如低保标准的制定、低保人员的评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时,其处事角度和所处立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就很容易受到人情的影响,必须采取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标准制定相关政策,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工作开展流程中的不公平因素。

(三)农村低保人群发展长远性问题。对农村贫困人群开展低保工作,不仅是为了保障其正常生活,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确保农村贫困群体的长远发展,也就是帮助他们“脱贫”。如何合理的引导、帮助农村低保人群实现自我发展,是摆在民政部门工作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而如何制定科学规范、卓有成效、立足长远的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流程,也是目前项目管理和农村低保相结合的一大难题。

三、基于项目管理流程的农村低保工作对策

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流程是指一个项目的全流程或项目阶段都需要有一个相对应的项目管理流程。这种项目管理流程,大体上有以下五个各不相同的管理具体工作流程构成,因此农村低保工作可以在项目管理流程下将其规范。其一,起始流程:定义一个农村低保项目工作起始与否,以及决定是否将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方法继续进行下去等工作。其二,计划流程:拟定、编制和修订农村低保工作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方案、资源供应计划、成本预算、计划应急措施等方面的工作。其三,实施流程:组织和协调本镇街以及各村委会人力资源和其它资源,激励工作组团队完成既定的低保工作计划,生成低保工作报告等方面的工作。其四,控制流程:制定标准、监督和测量农村低保工作实际情况、分析差异和问题、采取纠偏措施等管理农村低保工作和活动。其五,结束流程:制定农村低保工作的移交与接受条件,农村低保工作开展阶段成果的移交,从而使农村低保工作顺利结束的管理工作和活动。

综上所述,基于项目管理流程下的农村低保工作应当如下开展:

(一)科学、合理地制定农村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标准的测定,目前有三种方法:一是生活形态法;二是童星和林闵刚根据客观相对贫困标准、客观绝对贫困标准和主观贫困标准这三种测贫的角度所列举的12种度量贫困的方法;三是恩格尔系数法。针对目前朱桥镇各村经济水平相差较大的情况,建议采用恩格尔系数法确定农村低保贫困标准,科学设置相对贫困线。

(二)公平、公正地推选农村低保人选。(1)基层政府干部树立“公共人”角色,规范优化自身行为。首先,必须合理定位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角色,维护公共利益。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公共人”的角色意识,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保证农村低保工作的公平、公正。其次,必须明确基层干部的道德价值,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基层工作人员秉承公心贯彻、落实制度政策,使其嵌进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并发挥巨大作用。(2)完善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低保体系。必须有针对性地对低保制度加强规范建设,加强农村低保制度的法规建设,摆脱低保工作存在的偶然性与随意性,进一步完善相应立法,加快推进制度定型。加大对于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规、违纪的成本,确保规范的刚性,减少行政人员的不公行为。

(三)开展建设性引导,帮助农村贫困人员实现自身发展。低保群体家庭状况决定了该群体离不开家,故这些群体中即使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也很难在外地就业,所以农村低保对象中有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人员是促进就业的主要人群,农村低保劳动力就业空间也主要在当地尤其是本乡镇,面对这一情况,有关部门应多措并举促进农村低保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

篇2

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理论,人力资源管理有四个基本目的:吸引、保留、激励、开发。激励是完成其他三项目标的基础。只有解决了激励问题,才能够使职工在工作中充分体验到自我实现,从而认同和接受组织目标,保证组织协调统一地运转。随着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与私人部门的差异

公共部门和营利性组织的员工都有相似的需要,从温饱到安全到被人需要受人尊重。但是在两种类型的组织中,需要被满足的过程从外界刺激到目标行为都有着明显差别。这些区别主要是组织环境的不同所决定的,政府等公共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等营利性组织在组织架构、运作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导致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系列差异,最终决定了它们必然各自适用于两种类型的激励体系。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具体体现在:

(1)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允许谋求其部门的自身利益,公共管理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其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2)管理行为的政治性。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部门掌握社会公共权力,在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中起关键性作用,所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性色彩。

(3)绩效评估的困难性。公共部门的产出是公共物品,大多数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点,无需通过市场就可以消费,并且难以量化,难以确定个人在其中的贡献份额,因此对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绩效评估就存在一些技术上的困难。

(4)法律规制的严格性。公共权力具有两重性,既可以用来实现公共利益,也可以用来谋取个人私利。因此必须以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加以严格的规范,在各个环节上以法律形式予以约束,依法进行管理。

上述特点导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如下差异:

第一,管理目标不同。公共部门管理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政府以公众委托人身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对政府行政人员的管理是为了最大化地为社会利益服务,而私人部门则多是赢利单位,追求效率、效益是它基本的价值取向。

第二,组织成员行为取向的不同。公共部门中工作人员,由于机制的原因其行为有一种保守趋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企业组织中的员工更加趋向于创新,这与市场的竞争压力有关。

第三,管理重点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分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四个方面,相对而言,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关注人力资源选取环节,而私人部门则更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环节。公共部门对于人员的招募录用是较为重视的,现在公务员已经实行了较为规范的“凡进必考”制度。但由于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困难,导致公共部门比较忽视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绩效评估环节,直到今天,我国尚没有对政府公务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工作分析,没有制定出科学、规范的职位说明书。私人部门基于绩效的考虑,则更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功能,员工的培训、教育与发展方案设计和绩效评估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重要工作。

二、我国公共部门人力源管理中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发展很快,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在公共部门内部设置了比较完善的权力制衡机制,但由于公共部门的稳定性和保守性,其管理上尤其是激励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1.组织目标的迷失

组织目标的迷失包括两层意思。第一是组织本身目标的错位和混乱。我国的公共部门对自身的使命定位更多是管制而非服务,并希望通过公众对自己的遵从来建立一种秩序,而不愿进行对自身的反思,这种观念本身对于激励就是十分有害的;第二是员工目标总是与组织目标严重脱节。毫无疑问,个人目标中关于生理、心理以及家庭的一系列正常愿望都无可厚非,但除此之外,员工对于组织的使命感和认同感上存在着普遍的缺失,无法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这些现象使组织目标的激励作用非常有限。

2.流动机制的僵化

人力资源应当是一种有流动性的资源,而我国的公共部门长期以来对于人力资源的流动持保守态度,这从制度和观念上都有着充分地体现。流动机制的僵化一是横向流动的僵化,即缺乏合理的进出规则;二是纵向流动的僵化,即缺乏合理的升迁规则,典型的表现就是能升不能降。激励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被激励者的流动来实现的,当被激励者发现没有合理的途径可以实现其所向往的流动时,便容易转向不合理的途径。

3.激励手段的苍白和匮乏

激励有正向和负向之分,通俗的理解就是胡萝卜和大棒。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的需要不能在工作活动本身中求得满足,能满足它们的资源存在于工作之外,控制在组织、领导与同事手中;而内在性的需要满足是通过工作活动中的体验才能实现,如领会工作活动中的趣味及任务完成时的成就感等,满足此种需要的资源就存在于工作过程之中。

但目前在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激励环节上,内在性需求经常被忽视,更谈不上对其进行利用了。另一方面,负激励的作用在我国公共部门中通常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约束机制一来本身苍白无力,二来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我们经常感到我国的公务人员毫无危机意识。此外,在我国之所以难以全面和高效地应用各种激励组合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缺乏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从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运行看,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第一,激励手段简单化。大部分公共部门普遍实行基本工资、员工福利和个人奖金三种物质激励方式,而其中员工福利往往没有与职工的工作业绩直接联系,对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正在推行的“阳光工资”意在废除隐形收入,也没有关心激励问题。第二,激励方式过于“公平”。相同级别不同部门的工资基本是一样的;不同级别的公务员工资相差幅度不大,没有很好地体现责酬相符的原则,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而以集体为基础的奖金制度又存在“搭便车”问题,即由于员工知道奖金是根据集体的工作绩效来确定的,无论个人努力程度如何,他们都会分享甚至平等获得那些奖金,因此不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三、破解我国公共领域人力资源激励的困境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解决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问题的若干设想:

(1)提高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对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的系统认识

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组织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重视人的作用,把行政管理人才看作是能带来直接效益的资本,给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带来全面更新。因此加强对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的学习与认识十分重要。

(2)建立新型的绩效评估体系

现行的公务人员考核制度是工业经济下考核制度的延续,与新时期的要求相差甚远,急需改革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是考勤制度。在传统的人力资源考核中,公务人员的出勤状况是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办公出现虚拟化,公务人员在家里同样可以完成自己应完成的任务。在美国一些州,公务员在家上班已成为合法,对人员的考核变成任务中心型,只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就属出勤合格。第二是绩效评估制度。传统的绩效评估大都以个人绩效为核心,并把评估结果作为个人评判的依据。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组织内部的团队合作、力量整合成为应付复杂多变环境的必要手段。因此,绩效评估应以组织绩效为核心,个人绩效的评估应以组织绩效的优劣为前提。

(3)改变以精神激励为主的激励模式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工资在相当大程度上只能算是一种保健因素,而不是激励因素,即高薪未必会导致员工(或公务员)工作更为积极或业绩更好,但是工资水平过低一定会导致他们的不满。因此,对于任何需要到劳动力市场上去雇佣劳动力的组织来说,支付至少与市场水平相当的工资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那么到底什么是市场工资水平?一说到作为公务员工资决定参考依据的市场工资水平,很多人就拿出产业工人的平均工资或者说企业平均工资水平来作为依据。这种说法看上去非常合理、公正,但是却往往使人走入误区。比如说,一家平均工资水平明显高于某一私营企业的国有企业最后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就是本企业的优秀员工不断地向那家私营企业流动,而那些绩效一般尤其是绩效较差的员工却是最为稳定的,想赶也赶不走。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企业错误地理解了作为员工工资决定参考依据的市场工资水平是指什么。是指一家企业从总经理到生产工人的工资加总平均以后所得到的平均工资吗?显然不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真正的市场工资水平不是笼统的平均数而是有非常具体的内涵。也就是说,在进行工资水平对比时,一定是相同或类似的职位或者人员之间的工资才能进行对比,而不是将所有人的工资加起来再加以平均的那种对比。

(4)严格公职人员的约束机制

如前所述,激励有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之分。公共部门的非营利性和强烈的集体业绩性决定了正向的激励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而无法像在企业中那样采取跨度极大的正向激励。在这种前提下,负向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负向激励的关键是建立一套严格的约束机制,使他们清楚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以及一个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一机制也能适时和有效地惩处那些违反职业规范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摆脱目前公职人员权责不对等的问题,充分实现激励目标。

篇3

【关键词】 乌鲁木齐;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治理体系

由于乌鲁木齐市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缘政治背景、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多元文化下的民族与宗教问题、转型期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得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频率以及危害性呈严峻趋势。在民族地区特殊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群体性社会安全事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控制难,其背后往往隐含着民族地区民族、宗教等方面复杂的社会矛盾。与其他地区相比,对新疆地区的稳定和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的一些突发公共事件值得特别关注,因此构建并完善民族地区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新疆地区公共安全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新疆地区各大中城市的公共安全,正随着安全环境的变化,从以军事安全为主要内涵的传统安全,向包含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地缘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内的综合安全的转变。[1]目前在新疆地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各有不同程度的显现。

1、自然灾害

新疆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干燥,地质结构特殊,历来是我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新疆地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洪灾、旱灾、风沙灾害等。新疆地区近年来发生的比较大的自然灾害有:1993年在南疆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重大旱灾;1993年在阿勒泰等地发生的雪灾;2003年在喀什地区巴楚发生的“2.26”地震造成268人死亡,4000人受伤,经济损失达13.7亿元;近几年发生而且比较突出的是2008年和田“3.21”里氏7.3级地震, 2014年于田“2.12”里氏7.3级地震。

2、事故灾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规模迅速加快,生产流程不断复杂化,加之部分管理者的管理不科学,缺乏危机意识,各种安全事故灾害不断出现。2005年阜康“7.11”特大矿难,死亡人数达83人,这是新疆地区城市历史上最大的矿难。此外,近些年来各种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仅2014年乌鲁木齐市发生立案交通事故598起,死亡199人,伤638人,财产损失35.54万元。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疆地区城市比较多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各种流行性传染病、动物疫情、重大食物中毒等。近年来新疆地区城市地区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有:南疆普遍存在的传染性肺结核疾病,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4年的禽流感疫情,2008年3月新疆地区城市科信学院麻疹疫情,以及日益严重的艾滋病疫情。2008年,乌鲁木齐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87例,比上年同期上升4.02%。就整个全区来说,截至2014年年底,新疆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555例,新增3411例,死亡8102例。

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伴随着新疆地区城市地区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由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社会矛盾加剧,加之境内外“”的渗透,各类社会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给国家和新疆地区城市的稳定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近些年来,受周边环境的影响,与“”有关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也呈上升趋势,其潜在发生的风险愈来愈大,已成为当前新疆各级城市安全最大的威胁之一。

二、乌鲁木齐市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2003年开始,新疆各级政府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法制制度、运行机制以及公共安全教育等都开始走上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从不为人所重视到逐步重视的过程。尤其是在2009年“7.5”事件后,新疆各级城市危机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缺陷得以充分显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乌鲁木齐市委、人民政府在事件后吸取了足够的经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乌鲁木齐市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特别是针对社会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1、乌鲁木齐市政府部门应急办公室(指挥部)的角色定位尴尬

作为一个在政府机构体系中的正式部门,政府应急办公室(指挥部)处在一个特殊的地位,其权限和职责的有限性,在危机到来之时,使其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公共危机发生之时,往往需要政府主要领导来负责,由各部门相关领导参于,成立一个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办公室或指挥部这样的临时性机构,主要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危及决策和领导指挥。在危机事件处置完毕后,该机构的作用也随之消失。这样,办公室(指挥部)所扮演的角色就显得非常尴尬。

2、公共危机意识淡薄,思想认识有待深化

乌鲁木齐市有关部门开展的公共危机宣传教育活动,简单化和泛化现象严重,各部门偏爱发放传统的宣传单来教育群众,但单页内容空洞,形式不够新颖,致使危机教育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公民的危机意识未能很好被培养出来。乌鲁木齐市相关部门虽然也进行了应急管理宣传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的“四进”活动,但活动的效果一般。

3、应对公共危机的预案工作不扎实,缺乏操作性

乌鲁木齐市的预案建设表面上工作都已落实到位,但实际上“纲领性”、应急预案数量较多;预案中本级别本地区的特殊性不足,照搬上级机关制定的预案现象严重;预案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及时修改;应对复合型突发事件的预案数量太少,特别是这类预案制定的过程中,相关部门没有联合,部门之间缺乏合作协调。

4、社会参与度不高,政府和社会良性互动不充分

提高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政府有责任,公民有义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在日常开展的危机教育活动中,乌鲁木齐市市民对危机应对方面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率不高,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应急自救互救能力不强,应急处置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此外,由于乌鲁木齐市长期形成的“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所改观,但其主要依靠政治动员模式来进行社会动员,这种社会动员模式在应对单项危机事件时的能力比较强,而对复合型危机事件的应对就显得比较低效。

三、建立并完善乌鲁木齐市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一案三制”体系

从2005年开始,乌鲁木齐市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为主线,自上而下、统一行动,从应急预案建设入手,建立和逐步完善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的格局。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

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一案三制”的起点和重点。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第一道防线。[2]从2004年《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颁布以来,乌鲁木齐市政府针对多种行业,制定了多项专项应急预案,已形成了一个包括各类突发事件,“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

2、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

整合化是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目前,乌鲁木齐市各级政府设立了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在全市基本形成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架构和工作格局。

3、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在应急信息传递机制方面,按照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要求,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水平,整合各专业信息系统资源,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决策指挥网络。[3]在应急处置机制方面,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应急处置原则。在公众沟通与动员机制方面,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注重效果的原则,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特别是做好第一时间的简要信息,及后续工作。

4、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制

法律手段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目前,乌鲁木齐市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不断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并结合各行业等实际情况出台了《乌鲁木齐市防雷减灾管理条例》、《乌鲁木齐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乌鲁木齐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及办法,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并通过对大量实践的总结,促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完善。

四、完善乌鲁木齐市公共危机治理体系的思考建议

1、建立系统、完善的危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法治是建立城市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没有完备的危机管理法律制度,就不可能有高效能的城市危机管理体制机制。因此,完善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必须改变现有的法律对政府外的社会组织和力量不够重视的现状,要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使其承担起相应的公共危机应对职能,形成应对公共危机的强大凝聚力,保证应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供给,增强人们应对危机的信心和能力,提高危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4]

2、建立一元化的危机管理中枢指挥体系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首要任务是要依法组建一个具有足够权力的指挥中心,能有效动员、指挥、协调、调度地区资源应对危机的一元化中枢指挥体系。要加快建立健全信息通报、预防预警、应急处置、舆论引导等方面的沟通协作机制,加强完善统一指挥、上下一致、部门联动、应急办综合协调的工作格局。指挥体系的构建是否科学和运用成功,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作用的发挥。

3、建立严格高效的危机管理信息支持体系

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危机事件发生前的各个环节和节点进行全天候监视,对危机事件处置前后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收集、信息,保证信息在整个体系内安全、畅通无阻地传递,从而提高城市危机管理体系面对危机事件的响应速度,增强体系的整体性和联动性。还要十分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的社会心理行为的预测、疏导和控制,政府和社会通过科学的心理辅导和正确的舆论引导,及时帮助社会公众梳理各种复杂的信息,预防和克服危机中的恐慌心理,把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

5、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及网络信息系统

加快建立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提高对公共危机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通过监测和评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风险,把可以避免的突发公共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畅通快捷的网络信息系统,包括共享安全信息库,完善网络监控机制,优化信息机制。[5]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信息技术,强化各区域、各部门的共享与合作,使信息的得以迅速的覆盖,认清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与进展,在短时间里快速响应,达到优化决策,降低危害程度的目的。

6、开展有效的社会公共危机文化教育

要开展以社会学、心理学、危机预警与响应、危机应对等主要内容的危机文化教育,强化社会各类成员的危机意识,增强危机安全防范意识,达到有效的控制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强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知识和应急处置的规程,宣传和普及预防、避险、自救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将利于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减少其造成的损失。

五、结语

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当前新疆地区城市特别是乌鲁木齐市这样的首府城市,在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各种城市突发问题时,始终存在着由于经济发展差距、文化差距、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些不稳定因素如果没有被正确的认识、输导、处理,很可能伴随突发公共事件的爆发而掀起更大规模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文章以非传统安全观的视角来分析当前时期乌鲁木齐市面临的公共安全威胁,提出应建立成熟的危机管理核心,即“一案三制”体系。并且对乌鲁木齐市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注 释】

[1] 傅勇.非传统安全与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020-025.

[2] 丁文喜.突发事件应对与公共危机管理[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98-107.

[3] 唐钧,陈淑伟.全面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体系[J].探索,2005(4)74-77.

[4] 石路.论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与防范机制[J].贵族民族研究,2007(01)45-49.

[5] 苟君厉.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的挑战以及应急机制的建构[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7-10.

篇4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施工;项目管理;

一 进行充分的项目施工准备

1施工项目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充分的施工准备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基础。施工单位只有通过充分的施工准备,才能保障施工过程的连续、协调、均衡和经济。在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1要建立严谨规范的内部约束、考核、激励机制,用制度管人,用规章管理工程。要补充调查工程沿线影响施工的因素,标注出平面位置图,并进行分析、论证、写出调查报告,作为修订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控制预算的依据。研究施工图纸,吃透设计意图,澄清图纸中的问题,恢复定线和施工放样。对所有控制点进行加密、保护、记录。

1.2根据施工合同协议和现场调研认真编制施工控制预算,作出控制支出,进行成本预测分析,经济核算以及统计工程进度的依据。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使相关人员对工程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资料整理有全面的了解。

1.3建立工地试验室,并申请临时资质。对施工中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取样试验,建立相关技术参数的数据库。绘制关键工序施工工艺流程图和试验操作规程,质量检查评定,计量支付,设计变更,事故处理等操作管理框图,并使图表上墙。根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设备能力、材料供应、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二 认真做好试验段机械化施工的调整

开工后,施工单位对自然条件、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都是一个适应的过程。通过试验段施工,可以初步掌握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主要技术参数、施工进度、机械组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情况,故它是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试验段施工之前要编制施工计划,明确施工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检测内容以及达到的质量标准。施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做好记录、分析、总结,为大面积施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机械化施工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保证进度,是当前公路建设发展的主流。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持机械组合的相对稳定。由于受进度、天气等方面的影响,机械的使用数量发生变化时,项目管理者必须适时改变机械组合。组织机械施工应注意:

根据进度计划,质量要求和机械的生产能力选择主导机械并留有适当的余量;(2)全套机械的生产能力是由其中生产能力最小的机械决定的,因此,加强机械的统一调配,始终保持机械的最佳组合,提高机械的使用率。要组织维护、抢修小组备有关键的配件;(3)定期维护、随时排除故障,提高机械的完好率,确保工程正常进行。

三 切实做好防洪排水 重点治理质量问题

施工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应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应急措施。否则工程进度、质量、效益就无法得到保证。在自然灾害中,尤以水害为严重,是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主要因素。施工中若对防洪排水工作措施不力将造成工期拖延,费用增加,故应注意以下问题。

施工前要结合施工方案和施工图中的排水设计,制定防洪排水方案,做到永久性排水设施与临时排水设施相结合。路基路面施工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方式,始终保持纵横坡度和碾压的平整度。便雨水能迅速的排走,防止边坡坍塌堵塞水沟。对排水困难或地质不良地段,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合理安排桥梁的施工秩序,主河槽基础应尽量在枯水季节施工,桥梁预制场应建在洪水位以上,汛期施工时,机械、材料、设备用过后尽快撤离现场,减少灾害损失。工程质量是公路建设永恒的主题。贯彻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方针,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点。公路工程中的质量通病有:桥头涵顶跳车,路基不均匀沉降,路基平整度差等。加强现场质量管理,要以治理质量通病为突破口,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彻底处理软弱路基,确保路基整体稳定。路基不均匀沉降会导致路面开裂,路基失隐,危及行车安全。主要原因是路基未充分压实。为此,现场质量控制要抓好地表清淤和路基分层填筑及压实;在路基填挖方交界处,施工分段接头等非连续地段要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加强控制。

严格控制路线的线型与标高。随着公路修建等级的不断提高,施工中对路线线型与标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纵横坡不适,平整度差等直接影响公路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品质,影响服务对象的舒适度,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故这些问题要从路基开始层层检查验收,达不到要求及时返工。确保结构物的内在和外观质量。公路是暴露在野外的线形构造物,既要满足行车要求,又要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满足行人的视觉要求,为此,要达到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和统一。满足结构物的内在质量,必须控制关键材料,关键工序,关键工艺;满足结构物的外观质量,必须做到工艺精细,线条分明,线型顺适,层次清晰。

四 如何加强工程进度控制搞好成本管理

1工程进度计划

进度计划是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施工组织中的月、旬作业计划以及材料,机械使用计划都要服从进度计划的要求。当工程进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计划偏差较大时,项目管理者要结合实际,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并做到:

根据网络计划或进度管理曲线,查找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分析影响进度的原因。调整滞后项目的施工方案,适当增加资源投入科学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多作业面的平行流水作业或立体交叉平等流水作业,加快施工进度。合理压缩关键线路上的作业时间,尽量保证总工期实现,必要时倒排工期。

2成本管理就

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核算来计划和控制经济活动。施工项目管理要达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工程进度,质量的控制来降低工程进度,质量的控制来降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计成本,不搞核算的粗放型管理只能导致工程干的越多亏的越大。为此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使采购库存,发放,使用每一环节在制度约束下进行。

单位工程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成本核算,根据实际发生的工、料、机及管理费计算出该工程的实际成本,与施工控制预并比较,查找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工程全部完成后,要结合施工控制预算,计量支付进行效益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五 做好项目施工保通,加强工程初期养护,配合交工验收

施工现场保通关系到施工能否正常进行。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工程,如果便道、便桥、边施工边通车的路段不能通行,机械、材料、人员就无法进场开展工作,同时还会打乱施工秩序,造成经济损失和质量问题。现场保通注意:为了保持路容路貌,保证公路各项能力的正常发挥,使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施工单位要加强工程的初期养护,对工程外观进行整修,并注意以下问题。

全面检查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交通安全设施,存在问题及时处理。清理路基,路面上的施工废料,按路基标准横断面整修路肩边坡;清理桥涵,构造物上的附着砂浆:修补路面及构造物的局部损坏,使公路线型顺适,整齐美观。

篇5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Abstract: using reasonable scientific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nexorable trend. Related industries to 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 these years come to know a lot of rising, this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have laid a good foundation, its development also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经济的发展直接促进了我国对基础建设的投入,使其有了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土木工程项目作为整个工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管理以及施工控制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何利用科学合理的现代管理手段提高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水平成为目前相关管理部门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针对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具体特点,从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作为出发点,对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以及施工进度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从而使项目工程顺利开展,保证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一、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分析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项目是从事土木建筑施工的单位或者企业,使其内外部资源例如项目施工过程需要的生产要素等能够合理配置,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现阶段,能否对现代土木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决定能否使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所以,近些年以来,我国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以及对其的实践都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以及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下文将对这些工作重点一一阐述。

二、现代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重点分析

⑴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基础。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工程项目施工最基本的要求。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受其严重影响。由于土木工程本身的特点,对其施工质量控制主要是需要对项目中所需材料、施工设备以及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控制和管理,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土木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进而为其管理提供方便。其中企业或者单位的技术力量、项目工程要求以及施工设备的状况和项目所在地区的地理条件等是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相关单位或企业构建并且完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体系。现阶段,我国对项目管理这方面工作的开展上能采用比较科学的方式,大多都是以工程技术作为基础,比较有针对性的对一些影响施工项目工程的因素进行改进,进而对项目进行质量控制以及管理,即对项目进行全面控制,确保项目的施工质量。

⑵现代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很多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由于没有合理科学的控制施工进度,造成其因为工期延误而不得不给甲方支付一定金额的赔偿,直接损害到了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当然也直接导致很多企业不想因为工期延误造成的损失而进行不合理的赶工,使得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放松,进而使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存在一些隐患,严重影响到项目的质量。这只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因素的其中之一,还包括其他很多因素。例如在尽享项目进度规划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土木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的影响,进而造成了工期的延误,也是造成施工单位不能够控制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另外,施工企业对土木工程中所需的机械设备的养护不到位或者设备不充足,进而在施工过程面临设备故障和设备短缺等因素而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进度。为避免这种人为的情况,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有关部门在进行项目设计和对项目施工进行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施工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状况,并且认真分析这些因素对项目进度以及质量的影响,找出能够解决地理气候条件对施工进度影响的方案,使施工企业能够合理控制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进而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

⑶现代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重点。在土木工程项目中要以科学合理的理念来管理其施工成本。要想有效的控制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有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而且能够针对现代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具体情况,对项目成本进行科学的控制和管理,做到有效的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费用标准,发挥工程监理的积极性;并且把监理法贯穿于项目的设计、生产招标、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工程进度等各个环节中。并且相关部门要制定成本预算机制,在开展施工前,要对施工项目的成本进行预测、规划、分析、考核等。可以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规划,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材料的再运输,进而减少施工项目的运输成本,控制项目的总体成本。还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控制各个因素对施工过程中的影响,提高对工程成本的控制,降低成本等。

三、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现代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企业针对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加强了相关安全设置的投入以及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这些措施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提高企业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不过在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中,要做到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对设置的安全防护要加强检查,确保设施的安全,从根本上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结论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是现代的一项系统的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总过程的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土木工程施工项目有着很好的发展空间。所以,在目前的良好形势下,土木工程建设应该增加吸收消化科技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理论以及实践成果,来促进自身进一步的发展。不过,在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是只要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就会对其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思武.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

篇6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20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成败在于质量,离开质量,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要把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纳入整个建设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实施过程之中。实际上,没有比使用方更关心工程质量的了。但要保证施工质量,使用方有必要组织有经验的专业的质量管理队伍,对整个设计施工过程,包括对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建设用材、施工工艺以及监理工作等多方面的管理,还要包括指导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适时培训和有效地激励。

1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全过程所涉及的环节多、部门多、程序复杂,所以找出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管理是非常重要。

1.1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不高

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但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而且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在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现实状况下.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己成为全社会各方普遍关注的问题。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砖砌体纵横墙不同步砌筑;钢筋漏放,或钢筋长度不够;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不合理;钢筋成形绑扎不正确等。

1.2 工程监理方面的问题

工程监理人员素质较低,经验匮乏,合同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承包商往往将工程监理当作质检员,限制了工程监理在控制工程质量中的作用:工程监理的范围狭隘,监理应贯穿于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始终.并且根据其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从而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但目前工程监理仅限于施工阶段;工程监理市场不规范,施工单位随意压价,工程监理为了能够得项目而勉强接受,抑制了工程监理的积极性。不但难以起到工程监理应有的作用,也使监理市场十分混乱,限制了监理事业的发展。

1.3 合同管理不规范

由于我国建筑市场不成熟,即使制定的合同条件存在“不平等条款”,施工企业也会接受,而企业为了盈利,往往会影响工程质量;合同违约现象严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临时需要随意修改合同条款,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市场秩序:缺少合同的规范管理,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增加了企业的法律风险。

2 提高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有效监督

对于使用单位来说,已经有设计单位负责设计,有监理人员的工作单位的监督管理,又有施工单位的自身质量控制,为什么还要自己组织质量监督队伍呢?由于我国施工建设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主观方面的或者客观方面问题,使用单位有必要聘请有责任心、有经营管理经验、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熟悉政策法规的质量管理经理,组建质量管理队伍,从而对施工设计以及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这支管理队伍,可以根据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进行调整,实行阶段责任制。对于一般的民用建筑,质量管理相对容易,除了可能的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之外,整个质量管理比较有章可循。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土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就要分门别类地进行。

2.2 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要求施工企业以严格的控制与管理保障施工质量。因此,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现场施工技术人员与质量管理人员的巡检与旁站,保障施工过程各项控制要点处于受控状态,同时通过现场技术人员与质量管理人员的巡检旁站监督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通过严格的现场管理为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为工程技术参数、施工工艺管理奠定基础,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在施工中,要切实落实和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保证施工进度的每一步都井井有条,且每一步都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为依据。在危险因素的防范和预见上更是应该以长远眼光考虑,特别是在一些薄弱环节更要做到一丝不苟,科学的进行预控。

施工规划管理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施工规划工作不当造成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发生屡见不鲜,其已经成为影响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土木工程施工前的技术交底过程中,施工企业即应组织相应的人员进行施工规划工作,对施工场地进行科学的规划、对施工用材料存放、设备存放、设备养护时间等进行合理安排,以此满足工程施工需要,为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2.3 完善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体制,规范建设工程市场秩序

要增强施工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承发包双方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制定合同条款,这不但有利于施工过程中合同的履行情况,更是工程质量的最终保证。

要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合同的签订、审查、授权、公证、监督的程序来执行,进而提高合同的管理水平。

要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考核制度,实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并且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2.4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与激励

土木工程建设的实施者是一线工人,从现状来看,施工队伍的个人技术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有些施工单位,施工人员流动性大,对施工人员的实际水平没有确实的考核,使得施工质量大打折扣。那么,是不是一开始就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要求其达到很高的水准呢?至少从现在情况看,这是不现实的。因此也必须要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只有有了合理的培训考核机制,施工人员才能明确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并且有提高自己技术水平的动力。

另一方面,有效的激励也是提高施工工人工作积极性和学习提高技术的积极性的必要措施。一线工人大多来自农村,体力消耗大,报酬低,情绪不稳定。因此,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保证工资月月清,劳动保护措施得当,管理人性化,关心工人的身心健康。另外,要组织工人参与施工管理和技术研究,充分调动工人的创造积极性。技术水平的提高带来收入的增加,从而促进施工队伍的稳定,这对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很难想象一个大多数人充满怨气的施工队伍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三、结束语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土木工程更是涉及到国计民生,因此,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要不断加强施工企业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带着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建设高质量的建筑物,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有效监督,使建筑行业良性竞争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伟朋,刘杨,史莉莉.浅议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激励作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8(4).

篇7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在我国招投标制度和工程量清单制度广泛推行的今天,投资者和施工企业共同致力于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短工期的工程,并同时追求自己最大经济效益,作为项目管理核心内容之一的成本管理,成为了能否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项目投资方和施工企业已逐步意识到加强建设成本全过程控制的重要性。在此,笔者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项目成本控制概述

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下,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通过技术、经济和管理活动,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成本控制的内容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各个阶段和每个方面,业主方从投资决策阶段开始,施工企业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到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就成本控制的完整工作过程来说,其内容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

二、项目建设各阶段的成本控制

(一)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

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及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投资前期是决定项目经济效果的关键时期,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取舍,业主的成本控制人员应尽早的参与到成本详细估算中来,从而了解项目详细的经济背景、税费标准等。在此阶段要逐步建立起成本控制体系。

(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工程设计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业主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国内外实践证明,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阶段是约占工程项目总建设周期四分之一的设计阶段,尤其是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经济,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力为35%-75%,而施工中通过技术组织措施节约成本的可能性只有5%-10%。可见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建设工期、工程质量以及建设期间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不少设计人员一味追求高标准的设计却很少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为本可避免的花费提供了基础,设计阶段所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是在以后各个环节都不可更改的。因此,必须重视初步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在设计阶段全面考虑工程技术与工程成本的平衡。

首先应明确成本管理目标,采用招标方式优选设计单位和方案,应加强有关部门对图纸技术上的合理性、施工上的可行性、造价上的经济性进行审核,修正设计方案的不足和缺陷,提高设计质量,将工程变更的发生尽量控制在施工之前,从而减少因考虑不周而造成经济损失。最后有效地利用合同手段,增加设计变更及修改的费用额度限制条款。

(三)招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投标报价主要是以工程量清单的形式确定。工程中标价格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是有效控制投资的一种表现。工程招标投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和施工招投标两个方面,通过招投标开发商择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这对项目投资乃至质量、进度的控制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采用工程量清单形式能够真实反应工程的合理造价,使建设单位对工程成本可控制性增强。工程量清单中的单价只包含了实体性消耗中的直接费及其税金,此部分价款随工程量的变化而变化,易与市场价进行竞争性比较,挤掉水份,从而有效进行成本控制。

其次,开发商应该注意在招投标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招标前,应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对招标文件中涉及费用的条款要反复推敲,使成本控制责任人充分掌握相关信息,以利于日后的造价控制。利用好“严密合同条款”这一条,需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提前的预计,在这一点上需要多学习国外成熟的经验及FIDIC合同条款。

最后,重视成本与质量、工期的统一,避免投标单位以低成本恶性中标,必须保证工程质量,避免为以后的施工阶段提供偷工减料的可能。

(四)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指在施工项目上发生的全部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措施费;间接成本是指在施工现场发生的现场管理费和临时设施费。对业主而言,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关键是科学地组织建设,正确处理造价、质量和工期的辩证关系,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

1.重视成本控制,制定切实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时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各部门。

2.按照“量、价”分离原则,控制工程直接成本,做好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的控制。

a.人工费主要从数量方面进行控制,根据定额计算用工量,提高生产工人技术水平,减少无效劳动,对技术含量低的单位工程分包给分包商以降低成本。

b.材料成本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坚持按照定额确定的材料量消费。加强现场管理,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材料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70%左右,材料费用的盈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盈亏。把握市场材料及市场价格,建立寻价体系,实施买价控制,运费控制,力求低价高质量的改进材料。

c.可以提高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利用率,项目部用完以后,立即归还租赁公司,既加快施工工期,又减少租赁费用。

3.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关键。严把质量关,杜绝返工现象,缩短验收时间,节省费用开支。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在施工中严格做到:按图施工,按合同施工,按规范施工。杜绝重大差错事故的发生。

4.专人负责索赔,将索赔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搞好索赔能带动承包商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将双方成本有效控制力提高。

5.成本核算要时刻落实,在施工过程中应将成本预算和成本核算结合起来,进行阶段成本分析和分部分项成本分析,并做出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的比较。财务部主管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应随时分析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合理调度资金。

6.将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工作,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业主要对施工企业提出的有利于降低成本的合理化建议予以支持和奖励。

(五)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该阶段是成本控制工作的最后阶段。根据合同、预算及费用定额、竣工资料、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规,认真审核工程款。在竣工结算阶段,除应准确计量取费外,更要注意实施变更应有相应的证明性文件才能纳入结算。搜集齐全有效的经济文件,包括图审记录、隐蔽记录、签证变更、竣工图等,实事求是地做好工程决算审计。

三、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投资控制、工期控制、质量控制等是互为关联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建设方管理人员要做到统观全局,对建材市场走向做到心中有数,对定额做到灵活掌握,使项目各个阶段的成本真正可控,在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利用投资,实现投资的良性循环,取得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钟莹主编.工程估价.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尹贻林主编.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篇8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随着我们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基础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土木工程作为基础建设的一个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对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指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质量进行管理,其主要包括项目方案的设计、可行性分析、施工和工程验收等不同阶段。这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管理过程,它需要不同单位与不同企业之间协同合作,同时负责该工程项目的监督部门要认真负责。在对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还要不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并要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这将对以后工程项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项目法人制度的落实不明确

目前,很多项目的建设投资和运行的主体都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一些是从项目筹资开始到建设的管理、运营、还贷都是以项目的法人运作的;一些则是以筹资建设是一个单位,运营或还贷却又是另一个单位。

(2)设计质量不合格

一些工程单位由于工程设计部合格或者出现错误等众多因素而影响了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这都将给工程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3)施工过程及竣工阶段没做好质量的控制工作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切实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控制,从而导致了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而在工程竣工阶段没有认真负责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

2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

在任何项目施工过程对其质量进行控制,都是为了能够确保工程能够达到合同要求。为了能使工程能够达到合同要求,就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但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同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坚持质量第一原则;(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3)坚持以预防为主原则;(4)坚持质量要达标,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

3 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3.1 要制定严格的组织管理规范

由于严格的组织规范是项目组织控制实施过程中人员行为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因此项目组织规范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其重要性也得到了行业的普遍认可。对于实施危机防范的前提工作,就是在健全组织规范的前提上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3.2 做好土木工程设计的质量管理工作

在工程设计阶段,要看设计的是否严格按照使用单位的基本要求、该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设计意图是否与周边的环境协调、在技术上是否可行以及工艺是否先进等等。往往这些环节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个建设项目能否达到合同要求。在该阶段,作为管理人员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听取设计人员的意见,尽可能多地征求使用单位相关人员的宝贵建议,从而使设计方案越来越完善。此外,还要认真对设计图纸进行检查,检查其中的计算是否正确、所选用的材料以及施工要求是否合理、整体设计中各个部门的设计是否协调、确定其是否能够完全反映设计的方案等等。

3.3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由于施工阶段是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因此它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要想切实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首先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入手,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真正原因,从而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坚决杜绝质量隐患,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对质量进行控制。往往在施工过程中,重点是控制工序质量,其控制的要点有以下五点:

(1)要对施工工艺过程进行控制,做好工序交接的检查工作;(2)要对工程变更做好妥善处理;(3)认真做好质量监督以及质量事故处理;(4)对单位工程开工或复工要进行严格的审批;(5)对质量数据做好记录及管理工作。

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也可以概括成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对工程进行测量,并做好材料质量控制;第二方面,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质量控制;第三方面,要严格控制施工工序及设计变更;第四方面,做好施工环境保护及成品保护;第五方面,要做好施工技术的交底工作。要想使以上几方面得以实现,就必须采用一些措施进行监督控制,如旁站监督、现场巡视、抽样检验以及工序质量的交接检查等措施。

3.4 对竣工验收阶段进行质量控制

(1)要对项目进行最终检验和实验

当工程项目竣工以后,一定要对其进行最终检验和实验。作为单位工程技术的负责人必须认真地按照竣工资料的要求来对材料收集整理,这些材料包括:各种材料的实验检验资料、设备以及构件的质量合格证明材料、隐蔽工程记录以及施工记录等质量记录等等。

(2)项目技术负责人到现场进行检验评定

由项目的技术、质量以及生产等有关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检验,如果施工质量出现缺陷要及时进行纠正,对纠正后还要对其进行验证,最终确认工程质量是否完全符合合同要求。

(3)要签订质量保修书

在工程竣工以后,要及时参加由施工建设单位组织、各方主体参与的竣工初验与验收等一系列的程序。同时,还要和承包人签订关于质量的保修书以及使用说明书。

4 经验总结

总而言之,由于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这就决定了工程质量管理的难度大。可见,对于工程的质量管理决不能掉以轻心,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并覆盖每个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使土木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陈大海,章表,钟云海.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要素分析[J].价值工程,2010

[2]高建明.关于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0

[3]赵斌溅.谈建筑施工管理中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消费导刊,200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