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科学探索8篇

时间:2022-12-26 11:05: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科学探索,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学探索

篇1

关键词:整体把握;形式多样;以点带面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高科学教育要“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和改进我们的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真正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自主地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呢?现将几种做法介绍如下,以供商榷。

一、设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呢!首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吸引学习的注意力、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一位教师在教《做一杯饮料》一课时,先用多媒体显示日常生活中琳琅满目的饮料制品,这就很容易激起学生对各种饮料美好味道的品味,然后老师拿出一杯饮料,让学生猜想它的味道、然后让学生尝一尝:同学们齐声说:“味道好极了”老师抓住这一时机,适时引导:这么好的饮料是由什么来做的呢?你能否也能做出你喜欢的饮料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踊跃发言。老师拿出制作饮料的材料,让同学们自由选择材料,这时,学生的心情早已按捺不住了。有了积极性,探究也就会有效果了。

二、创造条件,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是一个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示范、讲解、演示为主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合作探究的机会,老师可以参与,让学生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并最终内化,这样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和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如教学《天气与生活》一单元的时候,教师提出一个大的问题: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问题提出后,学生人人动手,相互协作,共同展示,资源共享。这个问题虽然一个学生也可以准备,但不全面,只有学生合作在一起,才可以获得更多更广的认识。这样课下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课上各组同学再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搜索图片,有的负责搜集文字资料,有的负责展示、讲解,这样人人有事做、人人积极参与就近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在快乐中体验、在快乐中成长

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往往觉得科学的探究是枯燥的、冷冰冰的,看不到乐趣。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不少科学家都认为科学探究是一个充满情趣与快乐的过程。我们的科学教育要注重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包括美感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思维的快乐。还要抓住学生成功的点点滴滴小事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指导性评价,让学生树立探究科学的自信心。

如教师在教学《做一杯饮料》时,老师准备好了这些材料:纯奶、白糖、冰糖、咖啡、果汁、小苏打、柠檬酸等,学生设计好了配方,领取了自己要制作饮料的材料之后,同学们就动手做饮料,可是问题出现了,冰糖放到水里很长时间不能溶解,耽误了制作饮料的时间,这位教师适时提出:怎么办?有无更好的办法?一下子调动了学生探索的兴致:同学们思维动、手也动、嘴也动。根据经验,猜测、实验,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碾碎溶解快、搅拌溶解快、加热溶解快等。特别是同学们按照各自的配方制造出饮料之后,同学们品尝胜利果实时,就更不用提了,同学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学们的探索就更深更广了,根据各组学生制作的饮料味道,让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如要饮料变得更酸一些怎么办?更甜一些怎么办?等。我们可以放到课外来探究,好吗?这样,探究问题的空间就由课内转向了课外拓展了研究空间。

四、注重证据的收集,为科学探究打好基础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正像标准要求的一样,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研究:注重每一环节的证据的搜集,只有面对大量的事实证据信息资料,才有可能从中提出有价值的东西,缺少实验当中的信息资料实验也将变得毫无意义。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做好指导,怎样收集,收集当中要注意什么问题等。如《植物与土壤》这个研究是个中长期的研究课题,要学生时时、处处,持之以恒地坚持观察,要学生做好详细的观察记录、对比记录、询问记录,或进行网上查阅,记录越详细,就越有利于结果的分析、规律的提示。

篇2

一、营造幼儿直接观察感知的环境氛围

环境是一种氛围,环境具有熏陶影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萌发幼儿的创新精神,特别需要营造鼓励和强化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的氛围。幼儿对他所生活的环境会非常关注,因此,我们在活动室内设置了科学活动区、自然角等有益操作的环境,使幼儿能时时处处处于观察探索的环境中。

二、学习探索方法,提高幼儿的探索水平

材料既是引发幼儿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我让幼儿在自主选择材料的操作活动中探索、发现和创新。如:小实验“会变的颜色”,我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份各色的水粉颜料,让幼儿动手操作,从中感知两种以上的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放在一起,会变出各种各样的色彩,幼儿亲自进行配色、涂色,发现颜色的不断变化,使幼儿亲身体会到“变化”的存在及其具体特征等等,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操作探索中,获得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意识。

三、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多样化

1.灵活而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

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组织《神奇的空气》这一主题活动时,我首先把塞了一块小毛巾的杯子竖着扣在水里,然后拿出毛巾让幼儿观察,孩子们惊奇地发现毛巾没有湿,于是争先恐后地嚷道:“曹老师会变魔术……”,我告诉孩子们这不是魔术,这就是一种科学现象。

2.在科学小实验和科学游戏中让幼儿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

科学小实验不仅能帮助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知识,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分类、测量和思考等智力技能,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如:在学习“哪种斜面上的小汽车滑得远?”当时,幼儿在教师没给出任何要求的情况下,把小汽车放在不同的斜面上自由地操作和观察,然后发现问题,最后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让幼儿懂得了相同重量的汽车在光滑的斜面上比在粗糙的斜面上滑得远,在较陡的斜面上比在平缓的斜面上滑得远,在同样的斜面上较重的汽车滑得远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幼儿善于动脑、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3.注意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对于幼儿来说,科学就是他们每天所做的事。而且,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篇3

在孩子的世界里,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三四岁的孩子感受力、认知力开始逐渐增强,在成人眼里司空见惯的象,对他们来说,都充满了神秘感与吸引力。此时,他们特别善于发问题,并热衷于尝试、探索,因为每一次的体验都会带给他们不同的生命感受。

成人眼中的科学和孩子眼中的科学是不同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每天都在用好奇的眼睛发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象,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期望得到家长的帮助,去不断实践、体验,感受各种经历所带来的不同结果,而这种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科学探索。

专家认为,孩子的探索行为除了源于自身的兴趣外,成人的引导与培养也至关重要。因为探索行为不能单靠知识灌输,也不能仅依赖于手把手地教,而是要靠家长的引导与孩子的体验,让孩子直接与科学象“接触”,获得之前从未有过或较少有过的独特的具有挑战性的经验,这样,才能激起孩子的探索欲望。

简单回答,发乐趣,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当孩子发问题,提出“为什么”时,家长应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回答他,不要用那些冗长、严谨的科学解释把孩子吓着了。比如,当孩子问天空为什么是蓝色时,家长只需要简单地告诉他,大自然给了天空这种颜色,因为这样看上去是最漂亮的。或者告诉他,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颜色,就像我们的皮肤是黄色的。为了让孩子对科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也可以适时引导,让他们进行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比如,可以引导他说说哪些东西是蓝色的,然后让他把家中蓝色的玩具挑出来。至于那些较深奥的真正的科学道理,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知识的不断丰富逐渐明白的。

发生活中的科学象,让孩子在其中找到乐趣

只要仔细观察,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科学。家长可以带孩子去郊外走走:采摘野花,玩玩泥土,捉捉小虫……然后告诉他这些动物、植物都叫什么名字,都是如何生长的。还可以带孩子去户外玩风车,引导孩子观察:风来了,风车会转动,风越大,风车转的越快。也可以让孩子走进厨房,教他认识盐、糖、米、面等,然后引导他把盐、冰糖、油等分别放进装有清水的不同的容器中,让孩子观察、体会其中的科学象。

生活中还有许多机会可以帮助孩子进行科学探索,观察科学象,了解科学知识

和孩子一起准备食物。厨房可以算是家中最大的“实验室”了。在这里,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把不同的调料相互混合,调配出不同颜色和味道的东西。有些家长认为这样做很浪费,还会把厨房弄乱、弄脏。其实,孩子每次使用的调料并不会很多,厨房乱了可以再收拾,而这些“付出”比起孩子进行探索行为所收获的感受与经验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观察食物是如何一点点被做熟变成我们常吃的样子的。可以为孩子做一碗番茄蛋汤,让他知道,番茄在水里煮一会儿后水会变成橘红色,鸡蛋打散后倒入开水里,会变成我们常吃的蛋花。

和孩子一起种植物。可以在家中种植一些生长速度较快的植物。比如,在一个透明的瓶子里,种植无土栽培的玉米、小马铃薯等。让孩子亲眼观察这些种子发芽、开花等的成长过程,还可以让孩子观察花朵从含苞待放、盛开再到凋谢的过程,感受花朵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让孩子玩水。玩水对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是一项乐此不疲的有趣活动。如果家长还能往水里加些东西,让孩子观察会有什么象发生,孩子会更感兴趣。比如,可以在水里加入一些食用色素,让孩子感受色素与水相互交融的奇妙变化;在炎炎夏日,把一浅盘水放在户外一天,观察水的变化;在水里加入一些冰块,体会水慢慢变凉的感觉;在低于0℃的寒冷冬夜,把一盆水放在户外,第二天观察水的变化等。

感知不同的声音。家长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孩子模仿,可以学小猫叫,或者先发出轻柔的声音,再大声喊叫,让孩子知道声音也有不同的表方式,发音部位不同,声音也不一样,同时引导他体会不同声音所表达的不同情绪。还可以让孩子尝试对着杯子口说话,体会声音发闷的感觉。让他把手捂在耳朵上,感受自己说话时共鸣的声音。

尝试触觉游戏。触觉体验是孩子感知世界的良好方法。家长可以把不同形状、材质的物品放在一起,先让孩子看一下,然后蒙上他的眼睛,让他用手触摸,体会不同物品的触感特征,再让他说出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

篇4

我喜欢梦幻般的仙境,幽静美丽的天空,富有神秘色彩的晚霞。可是,我更喜欢那五彩缤纷,雨后初见的彩虹。彩虹的色彩是美丽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所有所有我最喜爱的颜色都汇聚在了彩虹上。

再一次欣赏那彩虹,依旧是那样美。突然我的脑海闯入了一个问题:彩虹是怎么产生的呢?我望了望彩虹,它时隐时现,似乎在鼓励我去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好!我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差得水落石出!我立下决心。

回到家,我看到奶奶在做饭,于是跑去问她,奶奶微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那是天上神仙的桥,是神仙架起的彩虹。”呃,奶奶就是这样,喜欢瞎说,哪 里的神仙,哪里的桥?于是我又跑到房间去问爸爸,爸爸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出来,他突然灵机一动说:“你去上网查一查。”嗯,上网查,好办法!我急忙打开电 脑,查了起来,上面说“彩虹是由太阳光形成的,雨后太阳一照就形成了彩虹。我们使用三棱镜到太阳光下一照,也可以照的出彩虹。”为了检验这句话的真假,我 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三棱镜。

篇5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主干课程,我们对中医外科学各论部分的课程进行整合,用TBL教学法进行教法改革,提高了中医外科学的课堂效果,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对于提高中医外科学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课程整合;TBL教学法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重要的临床主干课程,其中各论部分的病名繁多、相近,难于记忆和掌握[1],应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厌倦,教学效果差[2]。自2011年4月开始,我院在中医外科学的各论教学中,开展了基于课程整合的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eam-BasedLearing,TBL)的教法改革,报道如下。

1计划与实施

1.1课程整合

针对中医外科学课程各论部分内容的特点,将中医外科学各论部分的课程实行横向整合,即在一门课程内,以症状为基础,几个内容相近的疾病整合为一个小单元(自命名)。每个单元讲授内容,以病历形式引出。按照PBL教学法,每个病历分成三幕。

1.2具体实施

选择我校2007级针灸推拿专业学生45名,学生以自愿为原则分为5组,每组人数为8~10人,选出主持人1人。课前一周按照小组发放病例材料,让学生查找资料,自我学习。课上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陈述,对于存在异议的问题,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辩论,老师引导讨论方向,对同学们仍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启发并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深层的理解问题和全面的思考问题,根据每组的整体质量,对问题回答的准确性和完整程度,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2反馈与评价

通过座谈与调查问卷两种形式,了解老师和学生对课程整合基础上的TBL教学方法的评价、收获和意见。对于反馈的意见汇总为4个方面:(1)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应用TBL教学法的班级学生与普通授课班级学生的成绩持平,没有明显不同。(2)学生对教师评价:通过TBL教学法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变了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上课模式,老师展示出了更高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组织水平。(3)教师对学生评价: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资料整理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相关知识涉猎更加广泛。(4)学生对课程评价:学生普遍认为应用TBL教学法有助于促进临床思维转化。能够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以往被动灌输的传统方式。通过团队合作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特点与优势

TBL教学法提出之初应用于法学院和商学院,并没有应用于医学院,2002年美国Richards等学者率先将T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教育[3-4],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TBL教学法是基于PBL的精髓,同时避免PBL教学中的不足,去粗取精而形成的教学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教学法。TBL教学法贯彻了现代“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5],避免了以往填鸭式教学法,学生被动学习,热情不高,学生能力差的缺点,同时,解决了我国PBL教学法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6]。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医外科教学课堂中灌输式的,以教师为中心,以单个疾病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法。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带着问题查找资料,并且在本小组内先进行讨论,从而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认识,同时通过与教材理论内容紧密配合的病例分析,又锻炼了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提高了学生的整理、分析、判断的能力[7]。并且通过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相督促,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TBL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随机选择学生进行陈述,促使每一位同学都要认真的准备,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同学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TBL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导者,也是全局的掌控者,由于学生根据讨论提出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问题较多,对授课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要求较高,对教师的能力也是较大的考验,促进老师对所授课程的更新速度,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储备和驾驭前沿知识的能力,通过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教师也从中受益,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8]。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随着学科分化逐渐变细,各门课程学时数减少,而各科内容又有相互交融的地方。TBL教学法的改革正好可以弥补以上不足,随着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立,此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体系中有着广泛的前景。

作者:王铃 冷炎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务科

参考文献

[1]周玉华.T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展望[J].科技信息,2011(21):28.

[2]艾文兵,胡兆华,简道林.TBL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在中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意义[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4):88-90.

[3]高晓秋,马武华.TBL教学法在西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30-1231.

[4]刘爱兰,张清伟.T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6):8-9.

[5]杨素清,王松岩,王姗姗,等.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6):79-81.

[6]李杰辉,张力,唐乾利,等.PCMC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1):135-137.

篇6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理论教学质量

1.1引入课堂设计概念,精心安排授课内容

上好一堂课,备课是前提,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严谨安排。为此,在备课时,引入课堂设计概念,即对每堂课的授课内容,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对教学环节、讲授内容、时间安排、媒体运用、引导启发学生以及与学生交流的时间、方式等精心设计,以明确授课内容,使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其求知欲与探索精神。

1.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往“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已不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的应用,使教学手段得到极大拓展,使课堂教学向着更具深度和广度的领域延伸,使以往的教学难点变得容易理解。如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教学中,血液动力学改变一直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掌握。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将心脏的发育、畸形改变、血液动力学改变、杂音的形成机理等,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之变得容易理解。另外,通过幻灯片、录像可以再现患儿的实际情况,解决因患儿病情变化快,学生难以观察到典型症状及体征的难题。

1.3强调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以往理论课的讲授以教师为中心,每种疾病均从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按部就班地讲授,学生以应付考试为主,在启发学生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得不够。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在理论课讲授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如在讲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首先给学生一个实际病例,由教师强调窒息在发病中的重要性,然后从病例分析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因素。讲到辅助检查时,提问学生哪些手段可用于脑损伤的检查,引导学生用已学的诊断学、放射学、脑电图等知识进行临床诊断,再根据实际检查结果,讲解不同检查手段的意义、临床应用价值及选择适用检查手段的方法,将知识纵横贯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

1.4加强英语教学,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

当今,医学技术迅猛发展,国内外医学信息及交流日益增多,迫切需要提高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应向学生介绍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及常用语,并适当安排一定课时的英语教学。如在查体与病例书写时,由教师扮演患儿家长,学生用英语问诊,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2注重实践,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是指将理论课所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中,对具体临床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最后作出符合实际判断的能力。它是解决临床问题的基本保证,是临床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在儿科学实践教学中,要将重点放在临床技能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2.1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以病例讨论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见习过程中,侧重常见病、多发病的实习,如小儿肺炎、腹泻等。由教师选择病例,学生分组讨论,归纳病例特点,提出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并由每组代表进行分析、总结,再由教师对其发言作出评述,着重论述具体病例的临床思维和推理过程,并通过启发式提问,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适当安排专题讲座,以扩大学生视野、开阔思路。

2.2加强临床技能训练

在儿科学实践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临床技能。可先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见习,通过与儿童实际接触,对儿童生长发育指标进行实际测量及评价,加强学生对正常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了解。通过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新生儿的特点、母乳喂养与婴儿生长发育规律等,完成由儿科基础学习向临床实习的过渡。为培养学生收集病史、体格检查、病例书写的能力,安排模拟训练,由带教教师扮演患儿家长,对学生进行问诊训练。体格检查前,通过看录像、带教教师示教等,训练学生掌握与患儿及其家长交流、查体的技巧。之后通过实际病例,完成从问诊、查体到病例书写的全过程,并经带教教师的审阅,评选优秀病历,供学生交流、学习。小儿液体疗法中制订腹泻患儿的补液计划,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儿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之一。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每组就一病例进行讨论、确定诊断、制订相应的补液计划;各组派出代表讲解诊断依据及补液计划,教师进行总结及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及作出医疗决策的能力。

篇7

关键词:数学探究活动;探究问题;目的;作用

探究活动可以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可以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多与学生进行互动,精心选择探究问题,为学生创造条件,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一、数学探究活动的目的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可知:许多教师并不清楚开展探究活动的目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时候是比较急功近利的,他们为了节约时间并不会给学生们探究的机会,而是包办、代替。有些教师即使让学生进行探究,也只重视他们探究的结果,并不在意学生探究的过程。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探究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数学探究活动主要是对某些数学现象以及结论等进行探究,让学生在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猜想、推理能力。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积累有效的学习策略,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目标一定要明确,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二、数学探究问题的选择

我们对探究问题的选择直接会影响到探究活动的效果。我们在对探究问题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考虑,不仅要保证难度适中,并且探究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也要适中,太难或者太简单的问题都不适合作为探究问题,对于那些程序性知识以及在经验世界很难找到背景的事实都不适合作为探究性问题,探究性问题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从基础性来看教材中涉及的一些法则、公式以及公理定理等都可以作为探究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性活动可以让初学者了解这些内容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的同时也经历发现的过程,体验一下创造的快乐。

2.从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对于一题多法的数学问题非常适合作为探究问题

如果同一个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我们就需要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手段去对问题进行求解,这样一来,我们就不能把思路仅仅局限于书本或者是教师的讲解,而是要推陈出新,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探究性活动的作用

1.借助探究,激发兴趣

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我们要想办法把它激发出来,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比如,我们假设一张纸的厚度是0.09 mm,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的身高是纸的厚度的多少倍。如果我们把纸对折4次,纸的厚度变成多少。假设纸可以无限次地对折,那么,我们要对折多少次才能使纸的厚度超过我们的身高呢?前两个题目都是比较容易解决的,而对于第三个题目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答案,

并且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也不是很有信心,这样一来学生的探究

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了,学生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求解。

教师可以用题目2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寻求到正确计算的方法。

2.体验探究,提升知识

探究性活动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一种延伸,许多探究性活动都符合四项原则,分别是基础性、多样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学生在探究性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熟悉的探究方法,比如,类比探究、实验探究、归纳探究等,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比如,在对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进行求解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各个不等式的解的公共部分的时候,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不等式组的解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借助数轴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深化自己的认识。

3.利用探究,突破难点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点,在这个时候借助探究手段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比如,我们要用小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都已经给出,那么,这样搭出的几何体是唯一的吗?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体呢?针对这个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尝试去搭建几何体,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在得到多个结果的基础上,看看哪种方案需要的小立方体最少,哪种方案需要的小立方体最多。

4.利用探究,渗透方法

探究性活动不仅仅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也重视学生整个探究的过程使用的方法等等。比如,我们任意做一个梯形ABCD,然后把梯形两腰的中点E,F连接起来,EF就是这个梯形的中位线,分别测量梯形的中位线以及梯形两底的长度,看看有什么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我们可以再另外画一个梯形,做出它的中位线,看看猜想是否依然成立。如果猜想得以证明,我们可以试试能不能用这个猜想把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简化。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单单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摸索,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叶进彪.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探究活动教学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14).

篇8

要进行还精补脑,基本的做法就是忍精不泄。在古代房中术中,固精不泄被看成是男性是否能从中获养生之益的关键因素。认为男子在性生活中“多交少泄”以至不泄,不仅可以强身祛病,更能益寿延年,如马王堆出土帛书《天下至道谈》中就描述了男性通过“十动”不泄而获得的从“耳目聪明”到“产神明”的种种养生效果。由此,还提出了一些男子在性生活中控制的方法。

这种主张在之前的现代医学理论中被认为是无稽之谈的谬论。

为了拨乱反正,本文试采用神经细胞轴浆运输的理论对还精补脑的原理进行科学解释。

我们知道,神经纤维轴突内的轴浆是经常在流动的,轴浆流动具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故称为轴浆运输(axoplasmic transport)。轴浆运输可分为自胞体向轴突末梢的顺向轴浆运输和自末梢到胞体的逆向轴浆运输两类,前者可再分为快速(在猴、猫等的坐骨神经内约为410 mm/d)和慢速(1~12 mm/d)轴浆运输。快速轴浆运输主要运输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如线粒体、递质囊泡和分泌颗粒等。慢速轴浆运输则是指随着微管和微丝等结构的不断向前延伸,轴浆的其他可溶性成分也随之向前运输。逆向轴浆运输的速度约为205 mm/d,由动力蛋白(dynein,也称原动蛋白)将一些物质从轴突末梢向胞体方向运输。神经生长因子就是通过这种运输方式而作用于神经元胞体的。

我们还知道,神经元能生成营养性因子,维持所支配组织的正常代谢与功能;反过来,神经元也接受一类称为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NT)的蛋白质分子的支持,以维持其正常的形态和功能。NT可产生于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如肌肉)和星形胶质细胞,它们在神经末梢经由受体介导式入胞的方式进入末梢,再经逆向轴浆运输抵达胞体,促进胞体生成有关的蛋白质,从而发挥其支持神经元生长、发育和功能完整性的作用。也有一些NT由神经细胞产生,经顺向轴浆运输到达神经末梢,发挥其对突触后神经元形态和功能完整性的支持作用。

在性生活的几秒时间,机体全身释放大量的神经活性物质,这些神经活性物质由神经细胞合成,通过轴突运输的方式运送到神经细胞未梢。由于轴突运输的速度限制,神经末梢会出现神经活性物质匮缺而使人感到疲劳。这时,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由于末梢神经递质的消耗首先必须通过顺向运输的方式运送神经递质。因些,通过逆向方式向胞体以及通过顺向方式向末梢运送神经营养因子过程就会暂停或减少。在许多如昆虫等低级动物中,雄性个体的一次就可失去它的生命。当性生活不产生时,神经末梢的神经活性物质储存丰富,神经细胞的合成原料消耗也较少。于是,机体觉得体力充沛,精神饱满。通过逆向方式向胞体以及通过顺向方式向末梢运送神经营养因子过程就不会受到影响。促进胞体生成有关的蛋白质,从而发挥其支持神经元生长、发育和功能完整性的作用。

推荐期刊
  • 小学科学
    刊号:22-1388/G4
    级别:省级期刊
  • 科学
    刊号:31-1385/N
    级别:省级期刊
  • 科学启蒙
    刊号:43-1251/N
    级别:省级期刊
  • 饮食科学
    刊号:21-1158/TS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