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2 17:01: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语文集合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教育;职业能力
我国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既有制度层面的因素,也有市场经济刺激的因素,尤其是后者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将日趋显示出来,市场经济对高职人才类型的需求既能激励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决定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有很多问题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思考和廓清,其中包括对职业能力的理解与对高职人文教育的重新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高职教育模式未来的走向。
一、对高职教育中职业技能培养的理解
高职教育偏重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对高职教育而言,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应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但什么是职业技能呢?一般的理解就是实用性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将专业技能等同于职业技能的认识倾向陷入了职业技能理解的误区。因为专业技能并不能涵盖职业技能的全部,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职业技能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即专业技能、心智技能与基本技能。三者之中,专业技能是主体,心智技能是内核,基本技能是支撑,这三者既有主次之分,又不可忽略其一。表面上看,三者似乎相互独立,各不相干,究其实,却互相依存,不可或缺,如同人的双手、大脑与体质。
受过高职教育的人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是从事职业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高职毕业生一般是在生产和销售第一线工作,这些具体工作都需要具备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高职教育来说是必须提供的,或者说这是市场对高职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
但仅仅具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高职人才,优秀的高职人才还应该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的另一些能力,就是智力技能和现代社会必备的基本技能。所谓智力技能,包括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的能力,还包括与人交流、沟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甚至包括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智力技能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渗透在职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现代社会基本技能,是指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高职人才一般所从事的是现场工作,不仅自己要具有相应的动手能力,还必须具有与人协作的能力,不具备合作能力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对工作者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无论从具体的职业工作要求还是从个体未来的职业发展来看,智力技能和基本技能的影响都是不可忽略的。智力技能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应该和专业技能一样,成为高职教育的重点。高职教育也只有将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智力技能、基本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完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和任务。
二、人文教育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目前,在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就是重视专业教育而忽略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在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在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对高职人才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体现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智力技能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方面。
(一)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
首先,从职业工作对智力技能的要求来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处理矛盾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与合作共事的能力,不是高职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自主完成的,必须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引导和训练,而完成这种引导和训练显然是专业技能课程所无法承担的,必须有相应的人文课程和有组织的校园人文活动作为主要的承担者,高职院校的人文课程和从事人文课程教学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成为重要角色。其次,从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在同一工作领域内的发展还是职业转换的选择发展,都要求其具备相应的智力技能与智力潜力,较宽广的人文知识作为职业发展的基础,相应的现代社会的通用技能作为提高职业活动质量的基本保障。而且从个体所受的教育影响来看,青年时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此,如果在高职教育阶段忽略了人文教育,学生个人职业的未来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再次,从整个社会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来看,社会的长期发展需要个体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这种整体素质绝不仅仅是专业素质,更包括人文素质在内。高职教育的毕业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承担者,其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仅是对学生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二)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的现实意义
首先,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好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要使学生能够树立远大理想,学会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无限的滋养。同时,文化教育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主权意识、个人素养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近几年来,我国就业市场发生诸多变化,给毕业生,尤其是就业市场滞后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为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在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和预测的基础上,加快专业调整;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业,这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创新精神的教育,使未来的从业者深切感受到创业的生存价值,不断地进行奋进和追求,以实现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最后,提升高职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也是人文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作品通过诉诸人们的感觉、感情、知觉和想象,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的视界,提升人的审美情趣,震撼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品位。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未来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使大批的高职毕业生走向职业岗位后,不仅能具有高水平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较高的审美情趣,还能使一些人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开展健康有益的文艺活动。这不仅能够受到工作单位的欢迎,而且对整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提升,也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高职教育中职业技能培养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在高职教育中,要将人文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职业教育的整体,这样不但可以解决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也有助于职业能力培养中专业技能与心智技能以及现代社会必备基本技能的协调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为了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使实训实习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同时又不仅不能增加总的课时数,而且还要逐步削减总课时,这就势必要大大缩减理论教学课程。在理论教学课程中,专业基础理论、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英语、高等数学、公共体育、大学语文孰轻孰重?确实很难说清。但简单化地一刀砍掉哪一类课程、哪一门课程,肯定都是不明智的。这里,仅就专业教学确实要加强,实训课时确实要增加的前提下,如何恰当对待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的问题略陈己见。
(一)要加强而不是削弱人文教育课程的建设。在高职院校,人文类课程教学不宜占太多课时,不宜与专业教学争课时,这是一个共识。我们所说的加强人文类课程的教学,只是说要有人文教育的意识,要将其作为高职课程体系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效果上的加强,这就需要人文类课程本身进行创新性的课程改革,尽快建立一种既不必挤占过多课时,又确实富有成效的教学新思路、新模式。正如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课时多,并不意味着确有必要与教学效果一定好,在有限的课时内,只要精心把握,注重效率,极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此外,重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必修课上才能体现出来,将原来的课程化整为零,拆分成小型灵活的选修课,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的时间与精力,让其依各自的兴趣爱好自主选修,也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字现代语言;语言文字;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301-02
语文教学界质疑语言学的无助,呼吁“淡化语法教学”,这种状况,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深思。
1现代语言基础知识能够提高学生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教学属言语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语言规范是贯穿各级各类学校语文教育的一项最根本的任务,体现在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任何忽视或偏离社会语言规范的语文教学都会直接导致语文教育质量的下降。
在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处理好个性化的言语活动和社会语言规范的矛盾。一方面,言语活动是人的个体交往活动,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完成特定的社会交际任务。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人的个体言语活动仅仅是对社会语言系统的个性化的演绎,这种演绎要遵守社会语言规范。
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尊重、鼓励个性化的言语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提高规范运用语言的能力,两者相互为用,不可偏废。
2现代语言基础知识能够促进言语形式教育的有效实施
语文教育以言语形式为本,言语内容为言语形式服务,通过言语内容,把握言语形式的规律,从而科学、高效地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是言语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言语形式的抓手和着力点之一。通过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摆脱盲目的感性摸索、自我领悟的泥沼,才能实现语文学习理性的跃进。
但在中职学校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厌学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直接导致实践活动课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麻烦: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上课时候,要不就是寂静无声,要不就是教师自导自演,非常疲惫,严重威胁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进程,最紧要的是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更不要说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了。
那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积极性呢?笔者认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单靠教师教授知识,但也不能完全没有教师的“教”。这里的“教”指的是教师在开展活动前后要采取有效措施,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充分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当中。
一、明确主题,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中职语文新教材每个单元都是根据专业方向、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安排活动内容,创设活动情境,设计活动项目。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使用这些材料,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且又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及认知水平的素材,经过精心设计都可以呈现出生动有趣、具体实在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来。在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经过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可与教师商量后,自主决定活动内容,明确活动主题。如在学完《长江三峡》后,经过师生讨论决定结合学生们的专业(导游专业)开展一次“我当导游赞家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明确活动主题的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位置,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接下来寻找景观、走访、调查研究等环节学生均能认真完成。
二、变换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寓教于乐,启智于趣,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特征。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为了避免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乏味,要尽可能地变换形式,使活动形式新颖多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语文学习的再实践,从而在活动中主动感受、体会和理解,以展现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一)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打开了一片广阔而充满新鲜感的学习空间,使长期处在课堂学习中的学生感到异常兴奋。连平时缺乏学习热情的学生也自告奋勇要承担一些调查任务,学生们的表现力自然地流露了出来,社会调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角色扮演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模拟情境,扮演角色。如“模拟招聘”中,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和要求,认真进行“角色扮演”。从前期策划、简历制作到会场布置、用人单位面试等都要亲力亲为,虽然事先要做大量的工作,但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既能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又培养了创造、合作交流的能力,更在活动中激发了学习热情。
3.小组竞赛
小组竞赛是组与组之间的积极竞争。在“成语接龙”、“青春诗会”等活动中可采取此形式。这种活动一方面可增强同学的竞争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激发好胜心,也直接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在热烈的竞争气氛中,同学们的思维高度紧张,没办法不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在热烈抢答的气氛中,一些原本不自信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因此而找回了自信,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三、激励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自信心。而“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担当任务、极力配合组员、想出了一个好的办法、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完成了一项重要的采访、搜集到一份资料,教师都要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的自信心会大大加强,会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但要注意的是激励不等于表扬,批评也是一种激励,对学生的不足要委婉地指出,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进步发展,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语言差异文化差异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的成败与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非语言能力息息相关。目前,虽然高职英语教学从教材到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应用技能,但大多数的课堂教学还仍然停留在语言能力培养这一方面。长期以来,非语言能力的培养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课堂外的内容也没有被纳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一直注重的是学生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的教学,而忽视英汉语言内涵的文化差异,忽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对外交流时出现许多语言障碍。特别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师生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比较低。语言作为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个思想,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何说”、“不说什么”,有时候比“说什么”更加重要。因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状况不容乐观,从提高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上来讲,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长期以来,教学指导思想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英语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另外由于经费问题,教师出国进修和培训机会少,很难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素养。
2.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学中仍然停留在课本+粉笔+黑板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上。教师以讲解课文、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难以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即便学校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立体化多媒体教材,一些教师怕麻烦或不愿意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未能完全发挥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功效。
3.课时的局限性,一周4学时的课堂内教学,教师做到听、说、读、写面面俱到,学生的英语输入量偏小,应用英语的机会少,听说能力得不到平衡发展。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活动受到各方面制约,难以保障按计划实施。
4.随着扩大招生规模,教学班型人数过大,不利于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听说技能培养,一对一指导更落不到实处。
5.学校教学模式单一,英语教学缺乏足够的分类指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这使得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得不到脱颖而出的机会,在应用能力方面得不到更多的培养。
6,应试教学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学生埋头于测试的题海中,教学侧重习题,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被严重冲击。
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迫切地需要我们必须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探索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和对策。更好地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三、措施与方法
目前,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语言积累少,但由于受课时的限制,不能一味地重复打基础,应该把有限的学时主要用在培养应用交际能力上。而把语言知识积累放在课后和第二课堂中在教师指导下或社团活动中来完成。最后实现外语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这需要从以下几点加以改进:
1.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组织者。因此首先教师娶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对交流的阻碍作用。认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加强文化方面的学习。第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着重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语言要素和非语言要素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增加文化内容的教学,拓展学生文化知识面
首先,开设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选修课程,如世界贸易地理、中西文化比较、跨文化商务沟通、跨文化电影赏析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其次,在其他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文化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掌握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民族风俗、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面。
3.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新模式
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支撑和教学模式更新,这就必须能够以各种形式和各种手段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外语语言输入信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切实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新模式开展教学。设立情景交际的模拟内容和教法,多次反复制造相同或相近的交际情景,丰富言语来源,转换语言方式,用类似、间隔、交叉等不同方式的演练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用环境,快速掌握所学语言知识,使学生对语言的认知感大大增强,语言交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加强语言的实践锻炼,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光靠课内学习是不现实的,还需要一定的实践锻炼。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抓住机会与外籍教师进行交流,切身体验两种文化的差异,在实践中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拓展第二课堂,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英语晚会、演讲大赛、英语沙龙、英语经典影视赏析、英语角、语音室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自己探索文化知识,体会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各教学系成立英语俱乐部,定期举办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讲座、开展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各种活动。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色。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72-0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家间交流逐渐加深,但是由于各国家文化差异以及地域差异,在交流时可能存在沟通障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将会产生隔阂。所以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专业对学生英语教育进行跨文化沟通意识的培养正在不断完善。传统高职院校英文教育环境的发展以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障碍,都对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产生了新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教师自身文化修养
现阶段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若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师的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有着极其深刻的意识。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产生。并且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同时,教师应丰富自身修养,增加对西方历史背景、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差异的W习。教师只有丰富自身文化后,才能更有效地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加强教学过程中对英语跨文化知识的渗透
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贯彻落实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这一思想,根据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逐渐渗透西方文化。首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西方国家民族知识。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知识较为薄弱,所以教师在对西方国家的民族知识进行渗透的时候,不能单纯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可以结合与之相关的电影在播放过程中形象生动地向学生渗透西方国家民族知识,同时加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并且,教师在对相关西方国家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应注重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特征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促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可以增强记忆。除使用上述两种方法渗透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外,还可以在课堂中增加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英语的学习更具实用性,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不同场合的英语口语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加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三、丰富教学手段
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以教科书为基础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并且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疲惫感,降低课堂效率。在新时期,若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首先应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开始,教师应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完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如播放影片资料等,为同学们展示西方文化。或者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情境教学模式,设置情境,将西方文化与中方文化差异在情境故事中展现出来。或是排演与中西方文化冲突有关的舞台剧,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开展跨文化交际优秀论文评选,以及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等,为学生营造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氛围,使学生通过活动深入了解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四、总结
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注重传授传统的教学内容,如语法、发音以及词汇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以及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生活习惯等。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西方国家文化,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才能使学生在未来工作、生活中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周鹏.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2(1):25-26.
跨文化并不是简单的不同文化的交流,这其中涵盖了很多要求,所以跨文化交际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不同文化下的民族所有的民族特色、民族信仰、民族习惯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这种各民族文化的语言和和交际就形成了不同的模式。文化的载体包括文字,图画和语言,到其中重要的和最能体现文化的载体就是语言,语言涉及到日常生活,是非常形象的文化符号,也可以说在进行语言学习过程中,其实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学习。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首先要借助的也是不同民族的语言,从而来进行进一步的民族文化学习。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首先要摆正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心态,保持着尊重与虚心的态度进行文化交际,对于文化一定要怀有的态度。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些民族中的习俗要做到尊重,尤其是对于一些有宗教信仰的民族,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一定要重视他们的民族信仰,避免由于不了解他们的文化信仰而导致的交际矛盾。
二、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
1.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培养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现在我国对英语教育正在逐渐进行改革,由以往理论知识的考核逐渐的转向为对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但这样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的高职院校对学生英语质量的检测还是依靠学生英语A,B级的通过率,这样的要求虽然可以起到对学生英语学习有一定的督促作用,但也使教师在教学中将教育重点放在与英语A,B级相关知识的学习上,忽略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力度,使得很多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学现状也制约了英语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2.学生缺少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环境。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因此学生进行的英语教育的学习也多是能够运用到职业需要的英语,这样的实用英语可以直接和国外的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但这样的英语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都需要一定的环境,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除了基本的民族语言和习俗的学习,更需要有机会去和不同民族文化的人进行直接沟通。但现在的高职院校所能给学生提供的环境却是非常有限的,学生缺少机会去进入外资企业进行实习去强化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的情况则限制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长期发展力。
3.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部门曾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对高职院校学生做过一份调查报告,但这样的调查显示出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却非常不容乐观。
三、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强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原则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不是简单的进行改革,一定的原则将会让学生更好的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强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1.创新教学观念,合理的设置课堂内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当是面对社会需求,而不是简单的局限于课堂知识。实用英语中占较大部分的就是商务英语,这也是很多高职英语学生就业后所要接触的专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进行相对应的课程改革,强化学生实用英语的学习。
2.根据教材进行适当的文化交际知识拓展。在进行课堂学习时,教师应当重视到的是,学校所安排的教材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语法和单词,更重要的是要从文章本身来向学生传递出国外文化习俗。现在的英语文章很多都表现了国外的风景,历史事件和现在时代下人们的观念,这样的文章学习可以有效的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于母语背景下的文化。对于这样的课文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启迪式和自主式教学,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启发,同时让学生有兴趣可以根据课文去自主探究一些国外文化,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理解。
3.教师在词汇的讲解中也可以重视不同文化的讲解。细节体现重点,国外有很多词汇中都能表现出民族文化特色,在进行商务交流中,有时候词汇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的拉近与国外客户的距离。同时要注意到的是,英语词汇中有些单词的所表达的词义和我国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商务英语中要求学生尽可能的掌握更多的专业词汇,所以学生对词汇的重视性也比较大,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这样的要求让学生在词汇中体会到不同文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