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2 17:01: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机电一体化企业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化工行业;电气仪表;核心技术
1追溯化工行业电气仪表的发展历程
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国外的先进技术源源不断地被引进我国的各个行业,电气仪表行业也在其中。一方面,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不断地对电气仪表行业的管理做出了明文规定,使我国的电气仪表管理更为规范有序,另一方面,国外的先进技术使得我国的电气仪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应用规模也不断扩大。许多的电气产品成为大众家庭设备的必备品,使电气仪表的发展呈现出良好向上的势头。但是,如果要保持行业的发展延续,必须要靠技术更新来维持,不能总被国外的技术牵着鼻子走,而是以科学技术为靠山,掌控住使用安装的核心技术,全面推动电气仪表行业的发展,使电气仪表的前景一片光明。
2电气仪表行业的技术问题现状分析
电气仪表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多功能安全技术、检测技术和分析仪器技术。化工行业有着品种繁多、规格复杂的特点,对电气仪表的检测也是精益求精,不得马虎,因此在检测过程中,电气仪表的使用和配套安装施工,对整个生产线的工艺、产品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1传感器技术
电气仪表类的重要元器件之一就是传感器。它是一种检测装置,将其测量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编辑成电信号,供可用的器件或装置使用。并根据其工作原理,分为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两大类。倘若没有发挥传感器的作用,将会导致许多的电气仪表得不到应有的数据,失去该仪表的价值,对生产工艺的延续有影响。目前,我国在传感器技术的研发进程,还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生产效率低下,只是对单一产品进行检测,严重阻碍和制约了传感器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2.2多功能安全技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电气仪表行业必将与市场同行,受到市场的制约。功能单一的电气仪表渐渐被市场淘汰。人们越来越重视技术含金量的电气仪表,对事故隐患等问题有着预防功能的电气仪表技术青睐有加。应运而生的多功能安全技术,可以很好地预防事故,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事故的源头,寻找有利的解决方案,最后将导致停止生产作业的问题解除掉,从而顺利恢复生产作业。因此,多功能安全技术是一项核心技术,对安全生产、生产整体运营计划都是不可小觑的。
2.3检测技术
我国化工行业,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环节广,生产设备及材料型号繁多,因此用于检测的仪器仪表精度要求专业,配套设施要求齐全,对精密加工技术的检测应用要精准。但是我国目前对电气仪表的应用程度还较低,检测功能的完备性和精密度都存在缺陷,技术性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
2.4分析仪器技术
分析仪器的功能主要是对电气仪表的稳定性进行确认,是一项重要的检测设备。通过检测设备提供的数据,分析电气仪表的运作故障症结所在,再反馈到电气仪表的运用过程中。因此,要做到电气仪表的功能发挥,保证仪器的稳定性能,达到检测的精确性,不断优化和改进分析仪器是必须的。
3改变现状的方法分析
第一,对传感器技术的改善。传感器技术不断提升,智能化、微型化和创新型已成为传感器的主流技术,对环境保护意识也日益在增强。生产新型的传感器技术是当代电气仪表行业的关注点,切断对环境污染的源点,力争突破节能环保的要点。第二,实行多功能安全技术的应用。由于电气仪表自身的性能有所缺陷,使工业生产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因此电气仪表设备必须要与材料一一对应,仪器仪表的规格也会纷繁多样,多功能安全技术在化工产品的尝试,是解决纷繁多变的有利方法,如对一种所测量的物体进行检测,不同的电气仪表对物体的温度、压力和粘度都有不同的反应。因此,要开发与物体工作环境相适应和电气仪表选型相匹配的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非凡的意义。第三,对分析仪器技术的改进运用。通过数据库与谱线方法对产品工艺流程和加工条件进行技术研发,不断优化分析仪器设置,既要安全、准确、经济,同时又要提高仪器对生产产品流程的整体测试的功能,真正实现化工行业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工艺、保密性能高的工艺,提升整体分析技术水平,收集精准的分析资料,独立创新电气仪表的核心技术,促进电气仪表关键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一项长远健康的技术保障。第四,对检测技术的优化和创新。在这个环节上主要是在制造工艺和创新思维方面,研究人员在创新思维上勇于尝试,对精密加工的关键点进行改进,电气仪表对化工行业各个流程进行检测把关,将生产环节的隐患因素通过核心技术检测出来。第五,提高人员的素质。电气仪表的精密,要有相应素质的检测人员进行操作,对电气仪表设备的维护有一定的自我检测和自我校准能力。因此,研发人员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自身能力。同时,研发人员也要在关键技术和特殊环节上下功夫,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思维,对特殊工艺有着一些独特的见解,注重电气仪表设备与产品的无缝链接,将电气仪表的核心技术提高一个层次,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4结束语
总之,化工行业电气仪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不要忽视,优化和创新是电气仪表的关键,实现电气仪表全自动化应用是我国奋斗的目标。虽然电气仪表在使用安装的核心技术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制约性问题,但通过研发人员的努力,研究和分析电气仪表的症结所在,并针对关键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攻关,我们相信,提升电气仪表在化工行业的高效运用,促进电气仪表的创新发展,扩大生产规模,完善电气仪表功能体系,使我国走向国际化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王润华.浅谈化工企业电气仪表的选型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5).
[2]叶林.化工行业电气仪表使用安装关键技术问题及措施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03).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型;综合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专业课程都需要通过适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我校关于本科培养方案指导思想的要求: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主,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的教育,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专业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作为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一、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
1.实验室建设
随着我校顺利升格为本科院校及我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设置,提升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的实验水平就迫在眉睫。但是众所周知,建设电力系统的相关实验室要求条件十分苛刻,加之所需的实验设备造价昂贵,而我院做为近几年刚刚升本的院校,争取上级有限的科研经费相对较为困难,导致对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实验条件相对有限,短期内难以满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相关实验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广开门路,通过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不断满足该专业相关的实验要求。
在学习和借鉴外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依据本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我校现有的实验条件,我系对实验室建设做以下改进。
(1)构建实验平台,满足课程需求。通过学院的持续投资和我系教师的不懈努力,我系建立了具有层次化、综合性的系统实验平台——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该平台是对“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部分”、“供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及“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等主要专业课程实践实验环节的系统整合。在此平台上,不仅能满足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的要求,还能使学生自主完成相关课程设计。
(2)依托仿真技术,调动学生兴趣。在课程中推广和运用仿真实验手段,实现仿真实验与相关课程的有机结合。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有选择的向学生介绍ANSYS、PSPICE、MATLAB等仿真软件以及应用组态王软件,并且通过较多实例的仿真讲解,使学生对该专业课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要求学生对该课程的实验内容预先进行仿真。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该课程有更加全面的掌握。
(3)完善互动平台,提升教学效率。我们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广泛收集网络上丰富的实验环节资源,建立完善了相关课程的网络实验室。如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教学网站上,增加了微机继电保护等教学、实验内容,搭建了师生互动平台,以此弥补实验教学时间的不足。教师的教学效率得以大大提升,也为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实验创造了便利条件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和沟通交流。
(4)建立合作关系,拓宽实验领域。洛阳作为河南乃至全国有影响的重工业基地,本地众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也希望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通过洛阳市政府的牵线搭桥,我们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近年来先后与黄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洛阳供电公司、龙羽电气等单位签订了校外实习合作单位协议,不断加强合作交流。我校每年都选送大批学生到相关企业,在其生产实验室内进行实践活动:如在龙羽电气有限公司进行的《高低压电器》实验,在黄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进行的《工厂供电》实验,在庞屯变电站进行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等等。这样既解决了我们的有关实践难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5)引入科研项目,注重实践培养。实践教学将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综合将教师的科研内容和科研成果、工程实际问题等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把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等融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适时引入设置创新型实验项目,让学生及时了解实验新技术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新实验技术的能力。此外,我校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技术大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和“挑战杯”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实习基地建设
本专业现有两个实习基地,分别是电工实习2和模拟变电所。
“电工实习2”实习基地分为两个部分,学生要在两周时间内完成电机的拆装和控制柜的安装实训,该实习基地主要面向经过专业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大三或大四学生进行,该实习项目侧重工程技术应用、重视实践环节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工程适应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帮助。该实习项目至今已培训过数千名学生,学生反映实习效果非常好。
模拟变电所主要由380V模拟10kV电压进线,由真实的高低压一次设备完成整个的工厂供配电以及控制过程。该变电所模拟工程气氛浓厚,学生可以在该变电所中得到较好的工程锻炼机会。
除了校内实习基地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还需要继续加强与同力水泥、洛阳供电公司、龙羽电气等合作单位在科研、人才培养、校外实习基地等方面的合作。
3.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建设
专业课程设计建设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选择合理的课程设计题目。但是传统的课程设计题目大多较为单一,与具体的生产实际要求脱节较为严重,并且设计的标准也与工程规范相差甚远。因此,我院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十分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要求选题与有关科研项目和相关企业紧密结合,如在工厂供电课程设计中,从企业得到第一手的详细资料,发给学生真学真练,使学生从中汲取更多的经验,既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
毕业设计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关键是要实现课题的真实性、知识的综合性和设计的创新性。近年来,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教师数量和毕业设计课题数量相对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而用人单位也对新录用人员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在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上,要求每位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或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结合企业的技术项目,或组织学生到外地公司和工厂开展毕业设计等工作尝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2009届开始,我校就选送部分毕业生到龙羽电气和市内其他变电站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专业师资人才队伍建设
如何培养建设一批高水平人才,是每个高等院校都面临的共同难题。这不仅要求每一位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此,我校积极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把提升师资队伍的层次、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以两个专业研究方向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意教师进修提高,积极引进博士,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学位,促进学术带头人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从而形成一支整体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和科研型教师队伍。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来实现。
(1)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不断增加师资队伍总量。
(2)加强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其权利和义务,以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热情。
(3)充分培养和挖掘现有教师队伍的潜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从企业引进工程技术人员,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三、实践性教学教材建设
通过综合了解国内、省内其他院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实验方面等情况,发现近年来在实践教材特别是综合实验方面教材编写的不多。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以切实发挥实践性教学教材在教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场所的情况,我校组织一批教学、实验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了相关的实验(实习)大纲和指导书,课程设计大纲和指导书等教材,并顺利通过了学院的严格审核。特别是针对我系建设的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我系教师专门编写了严谨完整的实验指导书。该实验教材既能满足实验设备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训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得到提高。
1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1.1 会计核算主体界面不清 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它特殊的弊端就是往往他们是家族史的管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往往不分,尤其是私营企业他们的企业财产与个人财产是不分的,结果导致企业的财产主体核算不规范。
1.2 用以核算商品的正规凭证难以获得 企业要想获得交易的正规凭证就必须无形之中要付税,因为商品的供应商往往会把商品的税款依附于商品之中的,因此中小企业在购买商品时他们为了减少企业成本,他们就不会索要正规的商品原始凭证,这样就会使得他们的会计记录不能提供正规的原始凭证。
1.3 中小企业的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它们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在会计方面它们对于会计的制度规定更加的不合理,甚至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单位的某一个人说了算,虽然有的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由于它们规模等限制使得他们没有相关的人才,这些不利的影响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极不有力。
1.4 会计人员流动性大 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它的发展规模小等的影响导致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流动性也就比较的大本文由收集整理,会计人员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它的发展具有短暂性,使得会计人员往往只是把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作为一种历练,他们的流动非常的频
繁。
2 中小企业在实现会计电算化时应注意事项
2.1 在思想上认识电算化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要想实现电算化的应用,就必须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意识到电算化的重要性,首先要加强企业管理层的意识,使得他们加大对于电算化的认识,让他们主动地加大对于电算化工作的支持,并且给予物质方面的保证。其次改变企业会计人员的观念。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就会增加会计的工作效率,这样无形之中就会减少一些会计人员的工作,甚至会造成一些会计人员的失业,使得他们不愿意应用会计电算化,同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势必会给现在的会计人员造成工作的负担,因为新的工作工具的出现需要会计人员加强对于它的学习,这样就会在根本上改变人员工作的习惯,使得会计人员在心理上出现一种不适应的状态。因此我们就要加强他们的思想意识,使得他们真正的意识到会计电算化带给他们的好处。
2.2 搞好手工会计向会计电算化之转换工作 由于中小企业的特点导致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极不规范,因此,在从手工帐向电算化之过渡过程中,作好相关之转换工作是十分重要之。尤其需要强调两方面之工作:一是改进相关会计制度。从手工会计转向电算化时,一般应当对原有企业之财会制度进行修改或者重新制订。由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之局限,实行电算化后,从事电算化之人员常常身兼数职。因此,重新考虑设计内部控制制度非常重要。二是作好数据之转换工作。无论从存储安全性、取用快捷性上还是从进行相关分析报告之需要上考虑,将历史数据输入新之电算化之会计系统都是十分必要之。而许多中小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这一部分工作。作好数据转化工作,首先应当判别原有数据之真实性和有用性,对于因为中小企业原有会计系统缺陷等原因造成之非真实和非相关数据,就没有必要进行数据转化。
2.3 注重员工的岗位培训,加强技术支持 中小企业在使用电算化以后他们就会忽视对于员工的知识培训,因为他们受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小企业不能很好的加大对于员工的培训,使得他们的知识掌握能力比较的差,因此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就要加强对于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是由外部人员安装,运行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造成他们的技术阻碍。因此如何培养员工的技术能力,增强他们的知识就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电算化的关键。
3 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机电一体化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在全国范围内没有详尽统计过,但在机械工业7.3万家企业中,共有从业人员1200~j,按我们对技能、技术人才的调查(~J7000多家有代表性企业的调查),机电一体化员工约占20.85%,即在机械工业中,机电一体化员工约有270万人左右。按此比例推算,全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的职工人数应该超过1000万。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中应用主要两个方面:
制造机电一体化产品和利用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生产。前者主要需要完成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装配、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后者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同企业对技能要求的类型和技能型人才的规格也有不同的要求。
(一)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岗位人才分析。
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岗位是指操纵机电一体化设备、机电一体化生产线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运输、包装和仓储等的工作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人员有两种:生产线操作工和设备操作员。生产线操作工是指在生产线上完成产品某工序的制造工作,对知识、技能要求比较单一,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处于了解层面就能胜任工作,这一类岗位多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工作岗位,如产品包装、服装加工、产品组装等。设备操作员是指直接利用设备完成生产任务,这类岗位主要集中在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工作岗位,要求操作者能按照操作规程熟练操作设备,对生产工艺必须清楚,对所操作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结构也应该熟悉,能对设备出现的故障有判断和排除能力。
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整个工业企业中占的比例很高。所谓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是指以劳动力为主要生产投入要素(主要区别干资本与技术要素)的企业类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当前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产值约为工业总产值的40%,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吸收了我国新增就业人员总量的3/4。在这3/4人员中,操作岗位人员占其中的65%。
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属于低端劳动力市场。现在从业人员主要包括农民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包括高职毕业生,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部分本科生也进入该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岗位职工的知识技能,根据生产产品的不同要求也不同。除了生产产品的专项技术以外,懂一些电子、电工、机械装配等通用知识,对这类工作有帮助。对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一般要求操作员能对设备的整体结构全面了解,对装置的主要器件如传感器、气缸、各类电机、PLC等能够识别,对器件的工作状态能区别,能根据报警信息处理报警,能对装置的故障类别进行判断。
(二)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维修岗位人才分析。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维修岗位是指在利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的企业中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故障处理维修的工作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维修岗位是企业的关键技术岗位之一,是保障生产设备能安全、有效生产的关键。该岗位在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称谓,如设备维修工、保全工、设备工程师等。
该岗位从业人员占企业员工的比例不太高,劳动密集型企业中设备维护人员比例在3~8%左右;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由于采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所需的员工数量很少,人员主要集中在上、下料环节,而设备维护、维修人员超过一线员工数量的30%。
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维修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对知识、技能、工作经验都有要求。首先这些员工必须对生产很熟悉,对工艺流程清楚,因此,这个岗位的从业人员主要是从操作员开始培养。对学历也相对有较高要求,通常要经过职业院校培养。随着社会整体学历的提升,很多企业开始使用本科毕业生从事这类岗位工作。机电一体化维护、维修岗位属于综合技能型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等要求较高,应该是传统维修电工和机修钳工两个职业的复合和提升。
从业人员能熟知维修装置的信息流程,熟知整个装置中器件的作用;应能分析机械机构的原理,会安装和调试机构,能完成定期检查和任务;能分析检测装置原理,会根据状况调整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灵敏度等,会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能更换故障传感器;能看懂装置的控制程序,并能根据控制器显示的输入输出状态判别检测、执行器件的故障:熟知电动执行和气液动执行装置的原理,会调整运行速度等。
(三)机电一体化设备装配岗位人才分析。
机电一体化设备装配岗位是指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企业中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的工作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装配岗位在不同企业中分工有所不同。在大型企业中分为机械装配、电气装配、整机联调和销售和技术支持等岗位,在一些中小自动化装置生产企业,只有生产和销售两个分工,要求员工完成整个装置的安装和调试。
由于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相对较低,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企业的数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数控机床、汽车、包装机械、印刷机械等行业。但在这些企业中,从事机电一体化技能类工作的员工比例很高,企业需要的一线生产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的6O%左右,从调查的结果看,企业希望这些员工都具备机电一体化的综合知识和技能。
机电一体化设备装配岗位一般对学历有一定要求,分工明细企业的技能型员工学历包括中职生、高职生和技校生。这些岗位中,技工学校毕业生和中专毕业生各40%左右,高职毕业生占20%左右。但随着职业教育的格局变化,高职毕业生的比例将会逐步加大,与中职毕业生逐步持平。
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企业根据岗位的不同,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也有所偏重。有偏重于机械装配,能够依照图纸按照安装工艺的要求,达到装配精度完成装配;有偏重于电气安装,能熟练使用机械装配和电工工具,实现电气设备安装,会用专业仪器检查安装效果;高技能的机电一体化装配工,应能完成整机的联调和项目管理,并能完成用户使用培训。
二、机电一体化技能应用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
(一)机电一体化技能应用企业类型。对机电一体化技能应用企业的数量没有具体统计,但机械行业的数据表明,其机电一体化产品制造和使用的企业几乎占到企业总数的45%以上,但应用的比例差距较大,多数还是在关键工序使用。制造型企业30%左右的产值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1.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企业我国制造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企业主要分布在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内,其中主要包括机床、重型机器、通用机械、仪器仪表、纺织机械、轻工机械、建筑机械、电子插片机、贴片机、波峰焊等电子设备。据抽样调查,规模以上企业共16万多家,这些企业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来源各异,应用领域也很广泛,目前能制造生产线和成套设备的还较少,据2005年抽样统计不到10%,其中机床类较多,可达到13.2%,轻工纺织等也高于平均水平。
目前国内能够生产自动生产线的企业数量更少,能够形成规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包括: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机床类企业,北人集团(印刷机械)、陕西鼓风机厂、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沈阳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经纬纺织机械股份公司等。
2.机电一体化设备使用企业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领域目前正在逐年增加,应用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主要是在汽车、电工、纺织、轻工、家电及制造业本领域。如机床行业既做数控机床,也使用数控机床。应用机电一体制造设备最多的是汽车行业,汽车主机厂的四大工艺基本都用到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发动机(缸体、缸盖、曲轴、凸轮轴)、变速箱、车桥、模具等十四个主要部件和关键工艺中大都使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家用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从电子器件的插装,到线路板焊接,再到整机的安装都离不了机电一体化生产线。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的分类,在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文化办公设备制造业等大约有规模以上企业12.7万家使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设备,另外军工企业是机电一体化设备使用最广泛、应用技术水平最高的产业。
(二)机电一体化技能应用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仍然能保持高速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制造业必然有更大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的需求将突飞猛进。
企业对从业员工的学历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在2000年以前,机电一体化人员技能人才以技校、中专为主,这几年逐步过渡到职业技术学院、大专和本科学历为主。不少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资格要求也逐渐加强,行业和职业培训也对人才结构的优化起了重要作用。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装备和产品的不断扩展和开拓,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有较大提高,主要是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需要综合性人才和应用创新性人才。
1、典型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为了更好的掌握企业情况,在北京对几家典型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对企业现有员工情况和未来需求状况进行分析。调查企业包括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企业和利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生产企业,企业性质包括国有、外资、民营企业等。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对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进行更详细的交流。北京现代汽车现有职工6196人,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除管理岗位以外,多为技能型人才岗位,占总人数的82.3%,和前面的调查的企业平均基本一致。具有职称人员约551人,具有职业资格的人员为2970人。企业对职工培训主要采用师傅带徒弟式、企业集中培训和委托院校培训等多种形式。对职工的要求更多是在基本素质方面,如要求职工具有学习能力、业务技能强、有责任心、有团队意识、职业精神、基本行为规范的人。
2、区域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能应用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京津地区、长江三角地区和珠江三角地区。浙江省地处江南,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经济获得快速发展,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居各省市之冠。自1995年开始,浙江人均经济指标首次超过广东,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三直辖市,成为中国最富裕省份。l991年全省GDP总量突破1千亿元,2004年突破1万亿元,2008年突破2万亿元。
根据资料显示,浙江省近年对人才需求呈现以下趋势:现代农业人才需求旺盛:高科技产业人才需求增长潜力巨大;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稳步上升;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剧增。与机电一体化技能相关行业主要集中在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和部分高新产业。
(1)高科技产业人才需求
信息产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软件技术人才,系统集成类人才,信息安全人才;二是通信产品制造产业、光电子产业、数字家电与网络终端产品制造业、新型元器件等方面人才;三是电子商务、ICP、ISP、网络技术等技术人才:四是制造类人才,新产品研发人才,市场开发与技术服务支撑等微电子人才。
到20l0年需要人才20.1万,其中软件业需要10.2万人,信息产业制造业需要5.9万人,信息服务业需要1.4万人,微电子产业需要2.6万人。根据典型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在信息产业制造和微电子产业的人力需求中,机电一体设备操作和设备维护的比例至少达到60%左右,即对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需求约5.1万人。
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复合式技术管理人员(总工);二是新产品研发人;三是专业药师队伍;四是高级技工。到2010年,各类专业人才需增加到6.5万人左右,增长率达到10.95%,高于平均增长率。该产业主要需要对设备维护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需求比例占需求总量的10%左右,即需要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约0.6万人。新材料产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新材复合各重点领域中的产业发展的学科带头人;二是复合型经营人才。到201O年,需要学科带头人约500人,各类中高级辅助人才3000人以上。估计约需要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约0.2万人。
(2)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
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高中级管理人才;二是技术带头人与技术骨干,如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技术、网络视频技术、光学特种工艺等;三是各种技术工人,如仪表装配、光学仪表制造、设备安装维修技工等。到2010年,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万人,其中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约2.1万人。
特色轻加工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皮革产品开发、工艺管理、皮革制品设计等人才:二是五金制品行业的产品设计,金属表面处理、热处理及模具加工等方面的人才;三是废纸制浆技术、纸产品加工开发、机电一体化造纸设备控制和管理、造纸废水处理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四是包装印刷行业的产品开发设计、制版技术、机电一体化印刷设备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到2010年,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6.48万人,其中技术人员1.78万人,管理人员1.2yy人,高级技工3.5万人,其中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约0.7万人。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高中级管理人才;二是技术带头人与技术骨干,如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制造、铸造锻造专业等;三是各种技术工人,金工、装配、嵌入式控制设备等安装维修技工等。预计到2010年,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3万人,其中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和维护、装配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约1.7万人。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高中级管理人才:二是技术带头人与技术骨干,如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技术、嵌入式软件开发、电气工程、感应电机设计与制造、模具制造等;三是各种技术工人,金工、钳工仪表装配、计算机操作、嵌入式控制等设备安装维修技工等。到2010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将达到14.3万人,其中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装配、设备维护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约2.9万人。
专用设备制造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高中级管理人才;二是技术带头人与技术骨干,如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技术、嵌入式软件开发、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制造、铸造锻造专业等;三是各种技术工人,金工、装配、计算机操作、嵌入式控制设备等安装维修技工等。到2010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将增加到5.1万人,其中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装配、设备维护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约1.2万人。
纺织、服装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差别化纤维开发、化纤聚合工艺技术、机电一体化织机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二是真丝产品设计、开发,丝绸染整工艺,真丝数码织造工艺方面的人才;三是高速经编机控制及管理、织物染整工艺等方面的人才;四是产品设计、织物表面涂层工艺、织物染整工艺方面的家用和产业纺织品行业人才;五是急需服装设计、服饰产业设计和开发方面的人才。到2010年,需要各类人才8.875人,其中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约1.7万人。
钢铁工业人才需求重点:钢铁冶金、金属加工压力、冶金机械、工业电气自动化、财务会计、管理等人才,特别是具备专业知识的专家型及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才。到20l0年各类人才需求量达到1.7万人左右,其中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约0.4万人。
据此可以得出,201O年浙江省在高新产业和制造业中,对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为17.3万人。再考虑到其他行业(如服务业中的楼宇控制、娱乐设备的维护等)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不会少于制造业的20%,因此,全省2O10年对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约为20万人。
3、典型行业状况分析
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已经形成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
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已有各类生产企业5800多家,总资产已超过万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近220万人,相关从业人员已达3500多万。2004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507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已达11000多亿元,工业增加值2700多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已从“九五”末期不到百分之~,上升到接近百分之二。
自2001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销量水平比2003年翻了一番,中国汽车工业已连续九年增幅保持两位数增长。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34.5万辆和938.1万辆,增幅低于2007年。而2009年以来,汽车市场回暖,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保持高位增长,连续4个月超百万辆,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中国汽车工业总体发展趋好。
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全世界有目共睹,而在这一产业迅速拉升的时期,人才的需水也激增。《中国汽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澡题报告研究表明:中国汽车产业职工人数2010年将达到356.87万人,2015年将突破5O0万人人关,到2020年将达到776.23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0%。
关键词:煤矿;应用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
一、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1、煤矿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分析这一工作环节主要是通过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真正的提升安全监督与控制的工作,煤矿安全监控管理工作一体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机械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笔者结合自身在煤矿企业工作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也得到了相应的推广,在安全管理中我们通过局域网的网络平台对矿井下作业情况进行安全方面的实时监控。除此以外还可以对煤矿的设备使用做到及时的监督与管理,这样不但提高了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还能保证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煤矿生产现场安全监控管理水平。2、煤矿运输提升设备的角度分析这一工作环节主要的工作重点是将带式运输的关键设备与机电一体化进行结合,这样的结合能够满足长距离、大规模的运输,有效的提升煤矿企业自动化水平。我们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系统利用机电一体化的软启动模式将运输设备的惯性载荷处理方法进一步提升。在煤矿工作的现场,设备的工作面中轴承部位经常会出现跑偏及倒转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利用机电一体化的方式做到及时的监控与合理的评估,并结合下一阶段煤矿运输对设备功能的要求进行设备提升,将设备的操作与控制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自动化发展,提高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3、煤矿采煤设备提升的角度分析这一工作环节需要结合有关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研究,在采煤设备现场运行的下滑过程中,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设备的制动能效得以发挥,对大倾角煤层下的采煤设备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在作业的采煤现在,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干预,有效的提高了采煤设备的安全运行,即使遇到恶劣的采煤环境,设备的运行也能安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对采煤过程中各类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采煤结构体系,降低体积量水平,巩固动态属性,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采煤设备运行全程控制。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作业中的应用
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升机中的应用矿井提升机是目前煤矿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设备。内装式提升机在结构上将滚筒和驱动合二为一,简化了机械结构。全数字化提升机高度可靠,采用总线方式,使电器安装大大简化。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电牵引采煤机的使用,电牵引采煤机与液压牵引相比具有良好的牵引性,在采煤机前进的时提供牵引力克服阻力移动,在采煤机下滑时进行发电制动。电牵引采煤机可用于大倾角煤层,牵引电动机轴端装有停机时防止机器下滑的制动器,所以电牵引采煤机可用在大倾角的煤层。电牵引和液压牵引不同,电牵引采煤机工作可靠,反应灵敏,动态特性好,使用寿命长,发生的故障少,降低了维修工作量。
三、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管理分析
当前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需要结合煤矿的实际作业情况,建立适合的应管理方案,从而保证作业现场的管理优质。1、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的问题分析煤矿机电的管理部门的管理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虽然地方煤矿企业都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是主要的职能是机电管理与生产。1)机电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作用,只将工作精力放在生产上。一些煤矿企业的领导只看重生产忽视管理的重要性,将机电的管理人员大大的缩减,严重的造成机电管理人员缺乏,技术手段落后,对于机电系统的组织建设不及时导致机电管理网络经常发生中断的情况,逐渐的淡化机电职能管理作用。2)机电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低下,聘用技术基础差、文化较低的人员担任煤矿机电管理工作,对于煤矿机电管理对于没有进行系统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的学习就上岗就业,导致机电管理主要是凭经验进行管理的。很多煤矿企业的机电职工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以至于理论知识缺乏的同时技术水平也不足,在实际的实践工作中经常出现违章作业。导致煤矿机电设备故障频发,甚至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3)设备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导致设备的安全隐患较多。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托罐装置,对于电控系统、制动系统缺乏保护措施。井筒装备出现了严重的锈蚀情况。有的矿井为了大力的提高生产,主副井2小时的停产检修时间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对于绞车的负荷能力超过实际设计的能力。还有一些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根本不能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校验。在井下的电气设备也不进行定期的试验,使用非阻燃的电缆、输送带,造成井下的电气设备失爆情况屡见不鲜。井下电气都没有使用过流保护、漏电保护等等,这些都是煤矿机电管理部门需要注意的安全隐患。2、煤矿机电管理主要的实施方法1)我们在设计机电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结合煤矿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构建完整管理制度与规范,还要根据工作现场机电设备的投入,制定科学的机电工作方案,实现故障及时监测、诊断、预警系统的使用。2)对于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我们首先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培,管理期间对各种违章行为进行正确及时的处理,还要总结各种机电设备常见故障排查表,对出现机电事故的设备进行追查与跟踪,定期评估煤矿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制定完善的改进措施。3)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及相关设备的综合管理控制制度,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真正价值。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煤矿企业信息化进步的重要支撑,是矿山实现综合自动化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工作生产作业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的提升运输设备的工作效率,针对在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将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优化,进一步发挥实践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现状 发展趋势 经济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自成体系的新型学科。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
20世纪70年~9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
(1)meehatronie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2)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3)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1.智能化。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
2.模块化。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模块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网络化。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4.微型化。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立方厘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5.绿色化。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6.系统化。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
四、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国民经济的影响。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将大大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对国家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传统制造业直接拉动着自动化制造装备的整体需求。另一方面,新兴技术发展刺激了新的技术装备的发展,如信息、材料、生物等。还有战略性可持续发展所迫切要求的特种高精尖自动化装备的研究发展,如海洋、空间、地下资源开发,国防工业精密加工,微机电器件制造,等领域。所以, 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国民经济的影响是长期的、持久的,甚至是决定性的。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的应用。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和电子行业的应用已相当普遍,如数控机床(ONC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此外,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应用于化工部门,能预先报警,减少停车事故造成的损失。减少电能和化工原料消耗,并提高产品质量:应用于电力部门,能提高发电输电稳定性,优化电力分配并避免重大事故;应用于生活方面,电子化家用器械减少了人们的家务劳动量;应用于现代管理部门,自动化办公机械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辅助人们决策实施各种战略方案。
3.机电一体化与企业的技术进步。企业的技术进步表现在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由于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使得生产方式向“柔性”转化,并向综合(集成)自动化发展,使信息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显著增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出现,使得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社会服务自动化成为现实。
在企业管理中,机电一体化就是将市场信息供需变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指导生产的依据,所以把信息的收集、分析、技术经济预测和经营决策结合起来,用于指导生产、强化销售和技术服务是保证企业常胜不衰的重要工作。
在未来的企业里,一流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机电一体化在管理中的应用,将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大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成为当今新技术发展的主流。
参考文献:
[1]刘晓英张晓霞: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现代农业,2007年11期
[2]章浩张西良周士冲: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农机化研究, 2006,(07)
现代社会的机电设备的应用领域非常的广泛,机电设备也向着大型化、自动化和高精度化方向发展,随着工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机电系统的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当前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结构相对复杂,如何对机电一体化设备出现的故障做出适当的诊断成为企业关注的问题。要保证机电一体化设备高效、正常的运行需要掌握专业的机电一体化诊断技术。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故障;诊断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诊断技术在国内外企业的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掌握这门技术需要非常了解并且清楚的知道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实际使用中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快速的判断机电设备的故障隐患在哪里,能够从整体到局部做出细致的检查,评估出故障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子的。使用机电一体化诊断技术最大的目的就是可以及时排除机电设备的故障,避免对企业员工造成伤害,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确保机电设备可以在工业生产之中正常的运行。从机电设备诊断技术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骤是感官极阶段,以专业的理论知识为职称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机电设备做出初步的诊断;第二步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传感器和动态监测技术进行一个相对综合的诊断,第三步是进入智能化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子电工、微电子、信息、传感等技术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技术。机电一体化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就需要使用诊断技术对机电设备做出即时的诊断清除故障。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具体的使用之中会存在一定的磨损,或者出现功率降低的情况。通过我们的诊断技术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并且提出解决方案。需要合理利用各种检测设备、专业的测试方法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检查。
1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斩断技术探讨
1.1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常见故障分类
现在企业中所使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结构复杂,所使用的零部件比较多,并且设备的技术含量也很高,所以对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排查相对困难。机电一体化设备相对机械设备又比较容易出现故障。依据常见故障问题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几种分类:损坏型的故障,这类的故障一般是指机电设备的零部件出现断裂、点蚀、拉伤等等问题;退化型的故障是指由于长时间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机器出现老化、变质、磨损等问题;松脱型的故障是指设备的一些螺丝、螺栓等部件出现松动的问题;失调型故障是指机电设备使用的压力比较高,或者零件之间的间隙很大没有调整到合适的比例等等问题;堵塞或者渗漏型故障是指机电设备发生漏气或者漏水,零件出现堵塞等问题;性能衰退或者设备功能失效的故障是指设备不再具备特定的功能或者性能有所下降等等。
1.2机电一体化诊断技术概论
我们可以将机电一体化诊断技术看做是一种对机器设备的检测技术,具体说来就是对使用中出现故障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检测,然后预估出发生故障的位置以及提出解决方案。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诊断主要是为了保证机电一体化设备可以正常高效的进行运转,将机电一体化设备可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对机电一体化设备已经出现的故障做出正确的评估预防可能发生的故障。诊断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故障检测,对于正在使用中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故障检测判断设备是否发生故障,目前使用的额是故障测试和诊断测试两种测试方法;对故障类型进行判断,对于已经发展故障的设备进行故障类型判断;故障定位,判断发生故障的位置;故障恢复,前面的三项工作其实都是为了最后一步做准备的,对于已经定位好的故障位置要即时的处理故障从而回复机电设备的工作。
2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的具体方法研究
机电设备在实际运行的时候发生的一些变化造成机电设备的性能改变。一般来说机电的检测人员是依据一定的物理参数来了解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诊断技术主要是依据这些参数的变化来进行判断。技术人员会认真分析已经出现的故障的特征进行诊断,依据一手的故障发生情况进行判断,然后制定出解决策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和排除故障。具体的诊断方法有温度测试法、压力测试法和故障树分析发等等。我们需要看一下已经出现的故障是否有报警的提示,现在有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具备自我诊断的报警提示信号,如果信号灯亮起来了我们可以直接依据故障发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及时的排除故障。对于没有报警提示的设备我们需要依据已有的经验进行诊断。我们需要看一下机床的情况,看一下已经出现的故障是否破坏了机床的正常工作。如果已经出现的故障并没有损害到机床的工作只需要将其排除就可以了,已经严重影响到机床的正常运作就需要永久性的排除这种故障避免对机床造成更大程度的伤害。对于机电设备的故障排除我们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大部分的机电设备故障是由于摩擦损耗所造成的,其次是要保证机械有一个合理的,再者是要求工作人员可以合理的操作机电设备,最后是要积极的做出现场维修。
3结语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诊断技术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目前能够对其诊断技术做专业的研究机构相对较少。虽然现阶段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程序已经得到简化,但实际上机电设备的诊断和维修难度是有所提高的。机电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我国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来进行诊断技术的研究,保障机电一体化设备的长长运行从而保障企业人员的生产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康建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J].中华居民(下旬刊),2013(08):25.
[2]周柳奇.施力仁.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探析[J].电子世界,2013(11):30.
[3]钟国樑.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分析[J].科学之友,2012(01):25.
[4]董波.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J].民营科技,2015(10):20.
【关键词】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意义;现状;发展
随着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高产高效成为煤矿生产的最高目标,那么煤电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对于煤炭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矿山综合自动化基础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它支撑着整个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在煤矿生产的每个过程都起着积极的作用,这一技术对于提高我国煤矿生产的综合实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实现高效节能的煤炭工业生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随着煤矿生产不断向深部水平发展,对控制水平和规模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又加速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而采用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装备的煤矿,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一个循环促进不断发展的过程。
首先,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于提高煤炭企业的劳动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煤炭企业的起步阶段,那时基本是手工作业,企业的生产状况非常落后,由于设备简单,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是以手工作业为主,这样就造成了工人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的现象。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机电技术的引入,煤企业生产逐步实现了一些机械化水平,可是由于不是非常先进,工人仍然处于劳动强度比较大的状态。当然,近几年,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迅速发展,并在煤炭企业中被大量运用,很多新型机电设备的投入使用生产彻底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改变了煤矿企业生产的作业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其次,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对于提高了煤炭企业安全保障起着重要意义。由于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它的工作性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煤矿的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煤炭职工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同时安全生产也关系到保护国家资源与财产不受损失。所以,在煤矿的机电系统中,在安全保护方面要求非常严格,保证设备的防爆性能,这样才能保证煤炭工业的顺利发展。另外,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了群众劳动收入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意义。由于采用最先进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炭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煤炭产量也自然大大提升,那么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在稳定中得到了提高,企业职工收入更是显著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同时,由于煤炭企业的快速发展,它也为社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煤炭企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近几年中在企业中被大量采用个的技术,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复合技术,它符合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规律,具有很强的优势。由于煤炭生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是将数百、数千万吨煤炭从地层深处采掘、运送到地面,所以大量的机电设备应运而生,实现了这一目标。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由于煤矿机电一体化水平不断增高,我国煤炭企业机电设备不再完全依赖进口设备的引入,有一部分设备已经能够国产化,并且在生产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中远距离遥控技术及部分机电一体化高端电器原件已经被应用到煤炭采掘机械中,采掘机械部分控制、自身检查检测及监控均已经实现了电脑程序化,这给采掘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技术也不断加入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中来,于是信息流成为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特色。当然,和机电相关的产品在性能和功能方面均实现了质的飞跃。煤炭企业将这些先进的技术应用于煤矿机械中,使煤炭生产又一次得到了质的飞跃。
三、当代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目前,在矿山开采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的机电设备,其主要特点是其拥有高可靠性、功率小、保护功能完备、维护简便等优良性能。但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综合自动化生产需要,今后的煤炭企业主要研究开发以微机为基础的矿井安全监控及专家系统应用,开发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矿开采配套设备的核心装置,积极研制具有多种功能的煤矿机器人,以增加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通信功能。虽然我煤炭企业在机电一体化上取得了不错的进步,但是今后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发展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机电设备系统化。虽然,我国的大部分煤矿的机械设备部分采用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但这些设备还很零散,还没有形成系统化态势。而且这些先进的设备往往只有一些国有新建大中型煤矿才被采用,而很多传统的中小煤矿几乎还没有应用到这些设备:第二是机电设备程序化。目前,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应用虽然已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煤炭企业的机电装备上在程序化的应用却是很差,尤其与国际同行业相比差距更大:第三是机电设备环保化。今后煤矿企业开发优质、高效节能、环保、噪声低、低污染、低粉尘、可靠性强的技术设备,是煤炭企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煤矿采掘行业的发展趋势;第四是信息化。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将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使煤炭企业经营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加入WTO以后,煤炭企业将面临更激烈、更残酷的国际竞争。为迎接双重挑战,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需要尽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达到强化安全生产,宣传企业形象、减少内耗、提高内信息的传输速度都有极高的作用,这也是我国煤炭企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需要,煤炭企业的地点一体化技术要向更深层次的水平发展,这样会更有利于促进从这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更强大、性能更优越,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越来越强,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采用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装备的煤矿,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加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也是一个煤矿企业循环促进不断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