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2 17:01: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地理课导入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初中地理;导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9601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在教学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好的导入就像磁石,能够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给学生以启发。在地理课堂上,如何设计精彩有趣的导入环节,是值得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故事导入,趣味横生
学生对故事通常非常感兴趣,初中地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在上课时巧妙地运用生动的故事来吸引学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同时也能够改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时机,将故事与新课的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同时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时,教师就可如此导入:“大家都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那你们知道与这个成语有关的传说吗?”学生纷纷表示好奇,教师就可为学生讲一个故事:“传说,在东汉时期,有一位仙女叫麻姑,早年便得道,千百年过去了,麻姑的面容仍然像十八九岁的少女。麻姑说:‘从我得到天命以来,已经见证了三次东海变成桑田。这次去蓬莱,看到海水比之前少了很多,大约又要变成陆地丘陵了吧。’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在生活中,大海有可能变成陆地丘陵么?”通过故事来提出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寻找答案,此时教便可顺利地导入“海洋与陆地的变迁”这一新内容。
又如在学习“时区和日界线”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故事来导入:“有一位中国人买了一张美国彩票,中了奖,但当他得知中奖信息时,却正好错过了兑奖时间,彩票变为了废纸。此时一位美国人却愿意花高价购买这张彩票。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答案就藏在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里。”这样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联系生活,亲切自然
在地理课堂上,学生是带着各自的生活经验来参加教学活动的,这些经验是学生最宝贵的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来拉近地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调动现有的知识积累与经验来学习新的知识。此种导入方式既能够增强地理这一课程的亲切感,还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意义。在课堂上,教师选择的实例应当与学生的生活有关,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例如在学习“气候复杂多样”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俗语、谚语进行导入。在开课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提问。
师: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样一句话?
生:听说过。
师:那吐鲁番地区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生:是不是因为早上太冷,而中午太热?
师:大家都学过生物,你们能从刚才那句话中找到新疆水果特别甜的原因么?
学生稍作思考后,纷纷举手回答:这是由于新疆地区早晚温差大,而且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晚上寒冷时植物的呼吸作用非常弱,这样就积累了很多糖分,所以水果会比较甜。
此时教师便可顺利导入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与特点。如此一来,学生便顺利地记住了这一地理知识,且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
三、演示实验,新颖别致
演示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能够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地理知识。当学生对地理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就能够将书本的理论与实际事物结合起来,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一、复习导入法
这是我在课堂中使用最多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知识的衔接,特别是在需要进行知识对比的时候尤其适用,比如在讲《地球的运动》一节中,按教材顺序是先讲自转,然后讲公转,设计课时都是2课时,在讲到地球公转的时候,公转的绕转中心、周期、方向、产生现象等与地球自转部分的知识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此时采用比较法能够更容易地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所以,需要借助已经学过的有关地球自转的知识,这节课,我的导入部分如下:
“前面二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有关地球自转的基本情况,如自转的绕转中心、周期、方向、产生现象,下面请四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分别讲述。”。待同学们讲述完之后,我道出这节课我们的课题以及三维教学目标,同时把学生分为四组,让他们去找关于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周期、方向、产生现象,每组同学派出代表讲述,然后我用多媒体把这两个知识的对比展示出来,从课堂反馈练习的结果看,学生掌握的效果很不错。
二、故事导入法
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由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所 决定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但是必须要使故事传说的内容能自然地和讲课内容联系起来。比如在讲到《海陆的变迁》的时候,我就引入《神仙传・麻姑》这一故事,我搜集了不同的故事版本,进行了整理,故事一导入便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后还有好多同学要拷贝我找的故事资料。
三、提问导入法
这种方法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但对于问题的设置很有考究,问题太浅显,有的同学会感觉到没有挑战而不屑一顾,问题太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学生回答不上,也达不到实际效果,所以问题的设置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如,在讲到《中东》一节时,我以提问方式导入,提问如下:
“The middle East”你知道如何翻译吗?”有的学生经过思考回答:“中东”,我说道:“很好,看来大家的英文水平很不错,那你对中东了解吗?能不能从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道:“中东地区处于亚洲的西部”,有的说道:“中东地区是世界重要的石油产区”,有的说道:“中东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战争,其中第一次就是以色列的建国战争”有的说到:“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淡水资源很缺乏,而且经常为了淡水而战争”,在同学们叙述的同时,我在黑板上做了简单的记录,而后对同学们的讲述进行归纳,之后自然就过渡到中东地区的位置等知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实现课堂的“主体”地位。
四、事例导入法
采用事例导入法能够更容易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特别是时事性的事例的引入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在学习对自己有用的地理知识,可谓“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比如在讲到中国地理当中的《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一节时,我以前不久刚刚被新闻媒体广泛关注“韦帕”台风为例引入新课,刚引入,下面就有同学就举起手来说:“我知道,我知道”,这时我便选择几位同学为大家介绍,在他们简单介绍基础上我又进行了适当的资料补充(以多媒体形式展示),然后进行了简短的小结:“台风作为我国沿海地区夏季常见的天气系统,有着很强的破坏作用,除了台风之外,我国还有很多很多复杂的天气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有关我国的气候”。再如,在讲到《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的时候,我就从同学们身边的事例引入:“大家知道我们学习门前这条路叫什么?”,很多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新华路”,那你知道在新华路修好以前,我们这里是什么样吗?有的同学想了想之后回答道:“以前这一带都是比较破旧的街道,商店、超市都没有几个,但是现在已经很多了”,我接着问:“那你觉得新华路的铺设有什么作用?”,很多同学说道:“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接着我又引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的例子,同学们也能够很快地说出它的作用。所以,可见源于生活的导入法能够更直观、更形象地让学生融入课堂,掌握知识和培养技能。
五、活动导入法
1、复习引入、承上启下
以简洁的语言回顾总结已有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然后直接切入新课课题。如讲“地理坐标”1节时,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在数学课中我们已经学过用平面坐标系来表示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而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确定地球上某1点的位置的方法 ----地理坐标。在讲“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新课导入语可以这样设计:在自然界中,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这样构成了生态系统,以往同学们学过的‘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又不断地进行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当这种交换达到动态平衡时,就构成了生态平衡,我们今天就学习“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这种引入方法温故而知新,自然承启,既引起学生注意,又使新旧知识密切联系,保持地理知识的连续性和联系性。
2、设疑引入,诱发思考
根据新课的重点、难点,设计若干有趣的问题作为引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 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的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 ?”,“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的地区,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又如在上“洋流”1课时,也可用设疑法引入新课:第2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了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唯1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德国潜艇却屡屡通过该通道袭击英国军舰,致使英军蒙受巨大的损失,这是为什么?经过设疑,学生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必然会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吸引学生对新课的注意,调动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
3、巧设悬念、引起注意
在新课的开端,提出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新颖奇异的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 如讲授“中国的疆域”时说:为什么同样是在冬季,北国的哈尔滨的人们冒着 -28℃的严寒,观赏“冰灯游园会”,而在南国广州正举办“迎春花展”。又为什么在夏季的时候我国东部美丽的乌苏里江上到处洒满晨辉、渔歌阵阵、波光闪闪,人们己开始1天的劳作;而远在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却是星斗满天、明月高悬,人们还在沉睡之中。悬念1出学生交头结耳寻求答案,学生的注意集中到教师的提问上,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教师总结:这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的缘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节中国的疆域。又如在讲授“黄土高原”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都知道,由于地壳的抬升,形成了高原和山脉,但是也有“风吹来的高原”,你们知道是哪个高原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我国的黄土高原。巧妙设置悬念,可以1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直接进入1节课的最佳求知状态。
4、诗词引入、创设意境
“人间4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形对物候的影响的地理规律,把它作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节的开头,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讲“天气与气候”时,引导学生背诵岑参的诗“忽如1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当学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时,教师提问这两句诗是描述天气还是气候,引入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又如在讲我国4大高原之1的内蒙古高原时,首先朗诵《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窿,笼盖4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茫茫草原上。这种课前朗诵1段诗词,创造1种情境,1种气氛的方法,可以集中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情感,收到奇特的效果。
5、故事引入,唤起兴趣
根据新课的内容,转述1些简短的生活中活泼的小故事,然后及时引入新课。如在“世界陆地和海洋”1课的引言,用哥伦布环球航行发现美洲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仑布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正是这些欧洲、非洲和大西洋沿岸的风向、海流等自然地理知识,帮助他们驾驶帆船,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并命名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的这块陆地。这样引入,使学生明白本节知识的重要性,充分唤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 2下1页
6、数字引入、警示忧思
利用统计数据资料,作为新课的引言。如在讲“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教师列举:目前大量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因其不可再生的特点,储量日渐减少。据估算,全球的石油 40年即告罄;煤也仅能维持100多年,全球能源危机的警钟已经敲响了,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进行“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教学时,可以引用以下资料作为引言:“1987年7月11日,随着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1名新生婴儿的第1声啼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通过复杂的计算,确定这名婴儿是地球上第510亿个居民,他的来到标志着世界人口突破510亿大关”。“现在每撕下1页日历,世界便有11万个婴儿争先恐后地来到这个已10分拥挤的地球上”,这便是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利用数字资料引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责任感,同时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和人口观,使他们带着较强的责任感去完成新知识的 学习。
7、运用图像投影引入,激发学习动机
运用图像投影趣引入新课,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励学习动机。在“地形的变化”1节中,运用投影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其海生生物化石”示意图,提问学生:你了解这座山脉吗 ?学生纷纷回答: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山脉。接着教师提出: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该山的地层中,可能吗?为什么?这样促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发通过学习新知识,解决认知矛盾的动机。利用投影图片,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激发探求的欲望。
在“5带的划分”1节教学时,展示景观投影片“热带、寒带景观”,然后引导学习观察对比,思考两幅景观图中儿童的衣着、房屋有什么不同 ?引发学生的兴趣。接着问:热带与寒带的阳光照射有什么不同?住在热带的儿童为什么将箩筐顶在头上?激发学生进1步探索的欲望,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新编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多幅发人深省、寓意深刻的漫画,在新课导入中运用,最能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森林资源”1节中,展示漫画投影图片“小鸟的悲哀”,学生立刻被漫画中的人物和小鸟吸引,教师及时提问:“小鸟为什么要飞走呢 ?学生回答:因为森林被砍光了”,教师及时提出:“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这个主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导入新课;浅析方法
初中地理这门学科虽然不是中考的考试科目,但是对于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是具有重要性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成为了在课堂上导入新课的关键。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产生新鲜感,从而达到比较好的课堂效果。
一、复习好上一节课的内容,衔接好下一节课的知识
我们要以简练的文字来复习学过的知识,为即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打好基础,然后进入所要讲的新课题。例如讲“地理坐标”这一节课时,我们可以使用这样地方法引入到课程里:同学们都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这个点所在平面的位置,而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就是类似于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所在的位置的方法,它就是“地理坐标”。
二、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深度思考
依据新课标的问题轻重程度,来设计几个不同的、幽默有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答案的渴求,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来听课。譬如讲“大陆漂移说”时,老师可以现提出“为什么只有在具备温暖湿热的环境下形成繁多的煤层会在非常寒冷且不易存活植物的南极大陆被发现?”“为什么古代冰川遗迹的地方是属于炎热干燥并靠近赤道的非洲一?”归根究底,这到底是为什么?经过设置疑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新知识。
三、设置悬念、吸引注意力
在新课开讲时,老师想出几个比较新颖奇怪的并与新知识相互联系的问题,把学生的心理好奇给紧紧抓住,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中国的疆域”这个问题时:为什么在冬季的时节,北方的哈尔滨温度在-28℃以下,人们不畏惧寒冷地观看“冰灯游园会”,与之反差甚大的南方广州却在开展“迎春花展”。又如“为什么当夏季来临时,我国东部温婉的乌苏里江的湖面上到处是波光粼粼、晨辉闪闪、渔歌阵阵”,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然而在遥远的西部空旷的帕米尔高原上夜幕的尾巴却还在照临着高原,迟迟不肯离去,人们依然陷入沉睡之中,不愿醒来。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开始窃窃私语地讨论真正的答案,此时的老师就是学生们眼中的在世“诸葛亮”,学生们就会把积极性动到最,课堂上的氛围会非常活跃。再举一个例子,高原和山脉是由于地壳的运动、抬升的原因所造成的,时期,西安是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中心,当时的人们所居住的窑洞在寒冬时节是御寒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黄土高原上会有窑洞的存在?――黄土高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将悬念巧妙的设置,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还可以勾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便于直接进入这节课的最理想的求知状态。
四、加入诗词,创造学习意境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这句诗是说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气候差异大,在二月份时,江南的鲜花开满枝头,而北方的气候十分寒冷,这说明了地域对气候有所影响的地理规律,将这句诗贯穿“地形对气候有哪些影响”中,会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挖掘出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在讲授“天气与气候”时,引领学生们诵读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学生们畅游在诗情画意中时,由老师提问出这句诗属于描写气候还是天气的,这时再引入气候和天气的名词解释。之后再领学生们诵读一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句诗会把学生们入那茫茫无边的平原之中。以这种课前诵读一句诗词的形式,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学习地理的氛围环境,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还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学心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加入数字,提高危机意识
善于运用统计数据资料,当做新课的开端。例如讲授“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前,老师举例:目前大量的天然气、石油、煤等常规能源被开采使用,因为它们的特点为不可再生,它们的储量在逐日减少。根据专家估算,全球的石油只能维持人们生活40年;全球的煤100年后即将告罄,能源危机的警铃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响起,因此,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问题就是开发并更好地利用新能源。在进行“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增长”的课程时,老师可以把下面的资料作为开头:“1987年7月,伴随着一名婴儿的诞生,联合国通过较为繁杂的计算,正式的确定地球上的第五十亿个居民为这个新出生的婴儿,他的到来也标志了世界人口已经达到五十亿”。“现在每经过24小时,在世界上的人口就会多出11万个已经迫不及待来到人世的新生婴儿”,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是如此之快,这也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难题。把数字资料运用到新课,更能增加学生们的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们在完成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增加强烈的责任感。
课程的主体虽不是整节课的重点所在,但它那生动形象、富含哲理、简洁明快、扣人心弦的“开场白”却更能吸引学生们更大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这是学生们上好每一节地理课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课导入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新课导入虽然不能称之为难,但是如果新课导入策略运用不当,对于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的新课导入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新课导入阶段应该尽可能运用科学、恰当的新课导入方法。具体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新课导入方法。
一、谈话导入法
谈话导入法顾名思义即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的一种方法。这种新课导入方法运用起来较为简单,只要教师选择好合适的话题之后,引导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就可以有效实现。
例如,执教《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课时,在新课导入阶段笔者这样问道:“同学们听说过楼兰古城吗?”由于之前很多学生都看过与楼兰古城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电视剧,因此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听过!”这样的答案在笔者意料之中,于是笔者接着问:“那么,你们知道楼兰古城现在还存在吗?”生:“消失了!”师:“楼兰古城为什么会消失呢?”生:“因为楼兰古城地处沙漠地带,常年受到风沙的侵蚀,因此几千年后楼兰古城就消失了。”听到这样的回答笔者感到非常满意,说道:“是啊,风沙是一种很可怕的自然力量,它可以让一座城市消失不见。如今我国北方很多地区都出现了荒漠化,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理,那么荒漠化的现象会危及全国,进而让我们整个国家在这个地球上消失……”
笔者利用楼兰古城消失这一话题有效进行新课导入,引起了学生极大的讨论兴趣。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谈话导入法是一种简单、高效、可行的新课导入方法。
二、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教育技术。自从有了多媒体,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在众多的新课导入方法中,笔者也经常会采用多媒体导入法。学生在多媒体新课导入法的影响下,学习兴趣也成倍提升。
例如,教授《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一课时,笔者用多媒体呈现了黄山、长江三峡等地的遥感地图。看到这些遥感地图学生并未感到新奇,他们认为这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看到学生的这种表现,笔者接着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地图是如何得来的吗?”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纷纷表示不知。看到他们困惑的表情,笔者接着说:“古时候人们绘制一张地图可能要花费十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并且所绘制的地图不是非常精密。现代人有了遥感技术之后,花费很少的时间和成本就可以绘制出高精密度的地图。这一切均源于遥感技术的有效应用。”听到笔者这样说,学生才恍然大悟,由此也增添了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视觉刺激,因此采用多媒体进行新课导入无疑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新课学习状态。在多媒体导入的过程当中,教师还需要加以一定的语言引导,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多媒体新课导入的质量。
三、故事导入法
所谓的故事导入法是指以故事为基点的一种新课导入方法。为了激发高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在新课导入阶段均采用过故事导入法,所取得的效果也令人感到满意。
例如,教授《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一课时,笔者采用了故事导入法。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两伊战争期间,一位战地记者采访了一名美国的飞行员。战地记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马上就要执行轰炸任务了,你知道即将去轰炸哪座城市吗?”这名飞行员立刻回答说:“不知道!”记者接着问:“那你怎么去执行任务?”这名飞行员回答说:“这个很简单,我只要按照全球定位系统的指引就可以完成任务,这和平时玩计算机游戏没什么区别。”故事说完,很多学生都觉得不可思议。看到学生狐疑的表情,笔者顺势说道:“全球定位系统如今在军事和民事两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节课即将会对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进行介绍,请大家和我一起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一、课堂导入的要求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导入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作为一次成功的导入,基本上要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1、趣味性,课堂导入要注意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便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自觉积极到学习。
2、针对性,课堂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课堂导入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但首要前提是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但不可以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导入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授新课作铺垫。
3、新颖性,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颖。现在的高中学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们对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就越浓,效果也就会越好。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1、复习导入法--明确目的,提问式导入。
“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复习了上一课的内容,而且又很自然地导入进了新课。比如,学习完海水运动后,要学习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问:(1)、洋流按成因可分为哪些?按性质可分为哪些?(2)、它们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会影响气温和降水吗?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到新内容。
2、设问导入法--针对教学内容导入 。
带有启发性的设问可以激起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将新知识融会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达到内化、重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次来培养能力。比如,在学习天气系统时,对学生提出问题:(1)、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明天的天气又会怎么呢?(2)、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由什么引起的呢?我们当地的“梅雨”和“伏旱”是怎么回事情?以此导入,效果就比较明显。
3、预习导入法--针对要学习的内容导入 。
教师应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设计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到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成分的心理准备,也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布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一定要具体,不要过多、过难,还要紧扣教学内容。
4、时事导入法--结合时事和热点问题导入 。
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师是否能灵活联系生活,如能应用恰当,应该是种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在学习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时,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我国的青藏铁路,由此导入,学生的兴趣就比较浓厚,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5、创设情境法--运用相关情境导入 。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经常使用。要想起到好的效果,情境的创设必须与内容相符并且能够深深的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整个身心。创设情境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学生的互动,当然如果条件允许能够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加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效果会更好。在教学中,必修Ⅱ第四章第三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我应用该方法较为成功的案例。本节的导入我自制了幻灯片《地球,你好吗?》,选择了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森林破坏、沙漠化、海洋污染等多幅震撼人心的图片,配以相关文字以及环保音乐《地球,你好吗?》进行播放。在导入新课时,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大部分学生观看时愁眉紧锁,还有个别女同学在看到“惨死沙滩的海鸟”、“营养不良的骆驼”时,眼眶湿润。这样的导入,直接将学生带入到主题之中,同时本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以完成。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课堂导入,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若导入时间延长过多,就会使导入显得冗长,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毕竟,各种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
其次,“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对不同的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需要我们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而定。如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关键词:地理课堂 兴趣 贴近生活 课堂效果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少,所以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地理课,如何让学生在喜欢的同时全神贯注的学习地理知识,是需要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阵地中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提高课堂效果。地理教师应根据新的教育理论,结合各自学校高中地理教学经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灵活运用导入技巧
中国近代教育家先生说:“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地理教学中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导入方式,在培养学生兴趣、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要想设计恰当的导入方式,需要我们地理教师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探究,才能设计出恰当而有积极作用的导入方式,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可以使学生从上课伊始就产生一种刨根问底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1.以“之最”来导入新课。在区域地理讲授之前,通过“地理之最”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亚洲地形特征时,先提问:世界最高峰是什么山峰?海拔为多少米?在讲述南极洲时,可用世界上位置最南、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而冰层最厚来导入南极洲;可用“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作为日本地理的开端;用“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引入西亚、拉非的讲述。
2.以着名景观来导入新课。运用幻灯、录相向学生介绍地理风貌,在观图领略一个国家或地区风土人情的基础上讲授新课。
3.以读图提问来导入新课。此方法多用于讲述地理位置、范围及地理规律等内容。
4.可以用地理谜语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述埃及地理时,可用“灰尘吹来”猜谜底“埃及”来导入新课。
二、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谁是课堂的主宰?是学生,不是老师。可以往我们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一味地灌输,让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到的东西僵硬呆板。“我们的学生喜欢唱歌而不喜欢音乐课,喜欢画画却不喜欢美术课,喜欢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过分僵化。这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新教材以新的形式与内容对传统的教法提出了挑战。
三、兴趣是诱发学习情绪最好的催化剂
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四、让地理学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所以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多运用发生在当地或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地理过程和原理,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一些相关问题,即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中使用版图、版画
板图、板画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凭自己的记忆和熟练技巧,用简易的笔法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原图)和现象迅速绘制成简略的黑板图、黑板画。这种图、画只取其神似而不计细节,写意而不写实,利用其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特点,是艺术化教学的体现。
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问,借疑增趣
设疑恰当,能更好地增加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要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七、转变方式、活跃课堂
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过去我们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主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在课桌上晕晕欲睡,这样极大地刺伤了学生的学生兴趣。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引起学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如在讲“锋面与天气”时,我引导学生根据锋面的性质、位置和移动方向,计算锋面过境的时间,然后模仿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的形式,说明当地的天气变化情况,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兴趣,在讲“荒漠化及其防治”时,让学生阅读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分布图,以及西北地表植被的分布图,通过图形叠加,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沙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并掌握了地理的学习方法,变枯燥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有时我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的演示,使学生感受声光中多媒体的神奇魅力,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地理教学活动。
八、趣味性的语言修辞
语言是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最重要工具。地理教师教学时,先要做到语言准确,恰当地选用地理词语,正确地叙述地理事物,科学地作出地理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地理推理,说话简洁,精明练达,顺理成章,这是基本的要求。若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能有机地恰当地运用语言学的多种修辞手法,使教学的语言更富于趣味性、生动性、启发性、艺术性,那么地理教学将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九、将学生动脑活动与动手活动结合起来
学习地理离不开学习运用地图,教师要注意学生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再现地图能力的培养,看图、记图、再现地图这三个环节离不开动手、动脑活动的有机结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明确观察的具体任务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观察,如方向上从西到东,从北到南,从整体――局部――整体观察;内容上从自然到人文,侧重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河流、矿产――城市等方面观察,力争做到全面周密,不遗漏,不重复。最后,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梳理,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发现一些特征之处,在此基础上手绘草图,把一些特征性的地理要素标示于草图上,以巩固观察和识记的结果,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地图表象。
总之,为了学生能更加喜欢你的地理课堂,能在你的课堂中学到更多的地理的知识,地理教师对每节课都应该精心准备,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情趣盎然的经历学习过程,引发学生兴趣,让你的地理课堂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业喜.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地理老师[J].地理教育,2004,(6):60.
摘要:在高中地理的实际课堂教学之中,导课可以说是一个开端,是实际进行地理教学中的第一个难点。如果导课的运用比较合理,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就可以促使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清醒的思路,从而进一步优化学习的状态,使地理学习获得最好的效果。从目前的高中地理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对地理课堂的导课起到充分的重视,导课的应用也少之又少,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不理想。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导课的作用,并且根据实际课程以及课堂的具体环境来进行导课的安排,从而进一步对学生需要的进行满足,进而加强高中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益。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课
在地理课堂上的导课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就是像文艺演出的开场白一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在上课前的备课过程中仔细计划出如何进行导课。如果在高中地理上课过程中的课堂导入部分十分特别,那么就可以有效的激发高中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的状态当中。作为合格的教师来讲,应该进一步对课堂导课的技巧进行加强,以便更好地提升课堂的效果。
1目前高中地理课堂中导课方面显现出的问题
在课堂开始时没有进行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有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师错误的以为导课并不会对上课的实际效果造成任何影响,更有甚者以为导课不过是卖弄的手段,常常都是在刚刚播放上课铃声后就自己进入了讲课状态,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感受。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在上课铃声刚刚播放完毕时,一部分学生的思绪很有可能还在上节课之中,或者还有的学生还在保持下课的状态正在休息或交流。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们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将精力投入到刚刚上课的地理学科之中。如果在这个时候地理教师通过一系列导入的语言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地理课堂上来,那么就很容易使学生们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即将开始的地理课程。有些高中地理教师地理课堂导课的设计很乏味,无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一部分的高中内部的地理教师在开始上课时也加入了课堂导入的环节,但是却没有达到应有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如果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原因就是导课的设计无趣,缺乏对高中生的吸引力,这可以从下面几点表现出来:首先是进行导课的方式十分枯燥,模式十分刻板,体现不出创新的意识,对学生的感召能力不足,无法起到吸引学生的效果;第二点是实际进行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语言不够深刻,无法使学生更深一步的进行思考;第三点是导入的效果不是过于复杂就是没有强调到重点,虽然看起来像是比较别致,但是却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作用。有一部分高中生并不重视地理这门学科,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也提不起兴趣来,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们无法及时进入上课应有的积极状态,整个地理课堂的气氛都不活跃。如果在这种情况之下,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而又生动的课堂导语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就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们对于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整个高中地理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
2高中地理课堂实际进行课堂导入的要点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课堂导入是否成功关系到整个地理课堂的学习效果。在进行导课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一定要进行创新,不能一成不变。但不管运用什么方法进行导课,下面这些要点是必须要遵守的。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导课的实际目的,要有一定的实际针对性。首先,导课的内容一定要从教材的出发,并且按照考试大纲的实际信息进行设计,要对整堂地理课的教学负责,如果没有按照这一要点进行设计,那么无论导课的语言多华丽也是天花乱坠起不到什么作用;第二点,在导课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年龄特点,分析其心理以及兴趣,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导课的启发性。第一点,教师在导课的内容方面要多下心思,要有一定特点,这样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点,要设计多种形式的导课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加强。可以说导课最为核心的特点就是充分激发出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导课的趣味性。高中生的年龄影响着学生们的心理活动,在这一年纪的学生实际行动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出发,那么如果说教师通过优秀的课堂引导激发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将会更加认真、更加主动,正因如此,导课在实际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趣味性这一特点。导课的趣味性并不是指要去都小学生,而是对地理课堂的整体节奏进行科学合理的掌握,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首先,教师的语言不能死板。其次,实际进行导课的方式最好要创新要新颖。最后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导课的效益。导课的语言应该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可以有效的节省时间,实际进行导课的时间大约在两分钟到四分钟为最佳。
3结语
导课是一门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教学艺术。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只有开拓思路,充分施展导课艺术的魅力,才能在第一时间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魏永刚.浅论导课艺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3(42):120-121.
[2]蔡如频.导课艺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36):23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