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旅游企业经营管理8篇

时间:2023-09-11 09:18: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旅游企业经营管理

篇1

关键词:庆阳市 旅游业企业 经营管理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 F5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020-01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是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为核心,并以此使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产业,它涉及多种行业群体,构成复杂。因此,旅游企业是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并专门为旅游者提供导游、咨询、交通、住宿等服务的经营性组织。

一、庆阳市旅游业企业现状分析

现有2A级以上国家旅游景区10处。其中:

4A级景区1处:周祖陵;

3A级景区3处:陇东古石刻艺术馆、华池南梁纪念馆,环县东老爷山森林公园;

2A级景区6处: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西峰区东湖公园,镇原县潜夫山森林公园,华池县双塔森林公园,合水县夏家沟森林公园,正宁县调令关森林公园。

现有国内旅行社、国际旅行社分公司和国内旅行社服务网点47家。其中,国内旅行社28家,国际旅行社分公司16家,国内旅行社服务网点3家。

现有二星级以上旅游饭店13家。其中,四星级4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6家。

2012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90万人次,同比增长20.8%;旅游业总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21.4%。

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整体发展形成新格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促进旅游产业开发的一系列重要规划、意见和方案,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快速兴起,旅游部门与外宣、文化、商务等部门合作交往日益密切,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加强,更加优化了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合力兴旅”的发展格局。

二是景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累计投入的旅游开发建设资金达到了近10亿元。环县东老爷山景区,山城堡战役纪念园,宁县古豳文化旅游区,西峰区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进一步夯实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基础。

三是宣传推介取得新突破。全市整合投入旅游宣传资金443万元,确定宣传重点,改进宣传方式,实现了旅游宣传的聚合效应和放大效应。特别是首次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天气资讯》栏目宣传我市旅游景点,影响大,效果好。不断扩大了庆阳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旅游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四是行业监管有了新提升。经常性开展旅游安全生产大检查、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检查旅游经营企业、复核旅游饭店和A级景区,查处各类安全生产和违规经营问题,旅游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庆阳市旅游业企业存在的问题

1.三个矛盾。一是旅游供需矛盾。即旅游市场多样化、差异化的市场需求,与庆阳旅游市场供给单一化的矛盾。这一矛盾造成我们的旅游业仍然停留在较低的层面,品质不高,文化内涵没得到纵深拓展,属“低端旅游”。

二是企业发展矛盾。即社会化、规模化、集聚化大旅游与庆阳旅游企业的“小、散、弱”的矛盾。庆阳旅游市场至今还处于旅游产业链的下游,竞争能力不强。近年来崛起的“几家宾馆”虽有特色,但比较散乱,管理不规范,服务跟不上。

三是区域协调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是庆阳市内各旅游景点的协调矛盾。二是与延安、银川旅游区衔接不够的矛盾。三是与西安旅游区的矛盾。因此,我们应该走出去开拓自己的市场,拉陕北第一目的地的游客,与延安、西安形成“竞争合作关系”。

2.四个难题。一是民族文化与旅游产品的转换难题。近年来我市发展“文化旅游”虽然成绩卓著,但至今还没有找到庆阳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产品转化的最佳模式,科学的转换机制仍然没有形成。这个难题其实就是导致上述第一个市场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

二是旅游商品开发难题。这一难题我概括成“有特色没品牌、有产品没产业、有发展没规划”,桐树街、东门新村的旅游商品一条街就是明证。这迫切需要有一个旅游商品的发展规划,来引导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方向。

三是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协调难题。在庆城、环县、西峰重点旅游区村民搬迁等等,都表明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旅游企业、政府、村民或社区居民,他们的利益关系的协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处理不当,会妨碍庆阳旅游大局。

四是旅游创新型人才缺乏的难题。近年来,庆阳目前最需要的是旅游创新型人才,主要需要两个方面:第一是能独当一面的中层旅游管理人员缺乏。第二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缺乏,庆阳旅游景点经营管理上,“守景待客”式买景点门票的多,策划创意活动来“招客吸人”的少。

三、解决的办法与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提高庆阳旅游产业竞争力,实现旅游兴市,旅游强市,当前最重要的是: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旅游产业创新,实现由“低端旅游”向“高端旅游”发展。在此提出以下思路:

一是创新发展。即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新产业。创意是人类利用才华、知识、智慧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国内目前有很多区域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取得很大的成功。用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可以解决民族文化和旅游产品转换难题,创意挖掘旅游资源、创意创造旅游产品、创意拓展旅游消费。

二是融合发展。孤立片面发展庆阳旅游业是不行的,要强化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打造庆阳旅游的“复合产业体系”。包括要围绕打造“岐黄故里、周祖圣地、红色南梁、庆阳香包”四大文化旅游品牌和建设精品景区的要求。要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融合:第一是促进优势资源的融合。第二是强化产业关联融合,庆阳旅游业直接、间接关联带动了75个行业的发展。第三是协调产业功能融合,即在建庆阳设其它产业和项目,特别是进行城镇建设和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之时,要尽量考虑旅游元素,注意培植新的旅游增长点。

三是链条网络发展。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拓展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垂直相关链条”和拓展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之间的“横向相关链条”;构建价值链联系的区域旅游网络,用西北民族文化,来精细化链条和网络上的每一个环节或节点,把它们做精,质量做高。

四是协调发展。包括:建立“竞争合作”的旅游空间协调机制;建立基于“制度和谐”的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前者用来解决与周边地市的旅游的空间合作关系;后者用来解决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企业、社区居民或村民的矛盾。最终实现庆阳旅游业与自然生态协同,与区域经济协同,与民族传统文化协同,与各方利益相关者协同的理想局面。

五是集群发展。既然庆阳的旅游企业和旅游资源存在“小、散、乱”的局面,那么集群式发展思路变得相当重要。首先,在旅游资源整合上,要考虑“板块集聚”和“条带集聚”。其次在旅游企业的整合上,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庆阳旅游企业进行集群联系合作。再次,把强化宣传作为扩大旅游影响力的主攻方向,在拓展旅游市场上下功夫。通过系列活动的举办,兴起周末休闲旅游,带动“庆阳人游庆阳”,激活境内市场人气。

通过创新发展思路,并具体落实,相信庆阳文化旅游业会得到更大发展,旅游兴市、旅游强市、旅游富民的目标,也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篇2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也随之受到了重视,特别是在国家宏观地调整了节假日之后,逐渐形成了旅游黄金周,而这种“假日经济”间接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本文简单地探讨“假日经济”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假日经济;旅游;管理

假日经济始于1999年,通过中央国务院的宏观调整,利用对节假日上移下借的方法所形成的结果,通过这个国策,人们的节假日不仅仅再是一两天了,而是累计成了七天之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黄金周。对于比较长的假期,也就是黄金周,人们往往都会抓紧时间进行旅游活动,这也是为什么称为旅游黄金周的原因。人们的外出旅游,最大限度地带动了消费市场的发展,这种属于远距离的出游与旅游者在平日里、周末里所进行的短距离的、短期的旅游有着本质的区别。而旅游企业,必须及时、准确地认识这一点、认识到“假日经济”的重要性,做好相关的经营管理,才能够抓住机遇、获得更好的发展。

1.“假日经济”的产生以及对旅游业的影响

从我国的社会背景来看:第一,我国政府为了扩大内需、刺激人们积极地进行消费活动,已经先后8次降低了银行的存款利率,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更愿意将存款用于旅游休闲等等方面;第二,这几年以来,国家相继的上调了人们的收入,而收入的增加会直接促进人们购买力的提高;第三,就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式来看,我国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依靠个人的努力而得到良性运行的状态了,也就是说增加假期已经是非常必要的了。而在这种情形下,国家不断的修订节假日的放假措施,增加了法定的公共节假日,从而为人们的旅游、消费提供了大量的时间。除此之外,从人们的消费观念来看:第一,节假日的经济消费,一直都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节庆消费产物,完全的符合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节庆的传统文化习惯;第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已经得到了提高,从而也带来了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的需求已经从最基本的维持温饱、生存发展转换为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所以利用节假日的时间,走出家门进行旅游休闲活动,追求精神上的生活享受,已经逐渐的成为了一种潮流;第三,随着生活、工作的现代化,人们的压力不断增加,而人们在日常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更加渴望能够在节假日期间充分放松,缓解精神的压力,充分的享受一下美好的人生。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得到了提高,而且经过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人们的消费心理也渐渐的变得成熟起来。对于黄金周,人们更多的是选择外出旅游,既能够开拓视野,又帮助减轻了工作、生活的压力。

2.假日经济为旅游业带来的发展空间

2.1交通运输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在去年的国庆期间,仅仅是铁路部门就多收入了高达20多亿元左右。其实在节假日期间,交通的运输问题都会形成空前的繁忙现象,几乎所有开往旅游胜地的航班、火车、客车都是满座的,不仅如此,相关的运输部门甚至还增加了大量的旅游线路。除此之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自驾游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假日经济的确为旅游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商机,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2.2饮食

如果说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载体是运输的条件,那么在旅游期间更不可避免的就是饮食的问题了。在节假日期间,因为旅游人数的猛烈增多,往往会带动旅游地的餐饮业发展,而特色的餐饮就更受欢迎了。比如说在南京的夫子庙,其附近各大餐馆的营业额在节假日期间往往会高出平日营业额的2~3倍,而新疆的哈密瓜、葡萄干、烤全羊,海南、广州等地的海鲜食品等等,更是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3.面对“假日经济”,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措施

3.1以客户、员工为中心

“假日经济”所带来的旅游旺季,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而如何才能够把握好这个机遇,是非常值得旅游企业关注的。而旅游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积极的为客户提供亲切的、完善的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但是,以客户为中心,并不只是一个口号,需要旅游企业切实的从细节中表现出来:首先,旅游企业应该建立好自身的网页,并以此为重要的交流平台,比如说在即将进入节假日的时候,积极策划多个新的方案,以供旅游者、自主选择;其次,在进行旅游活动的过程中,旅游企业要给予旅游者无微不至的服务,尽量满足旅游者提出的要求;最后,则是要建立好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这样才能够帮助旅游企业及时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并做出相应的改革。除了要以客户为中心之外,旅游企业还必须充分认识员工这个重要的因素,毕竟在进行旅游活动的过程中,是员工与旅游者的直接接触,而且服务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服务机构或者是企业工作人员的资源质量,对于服务设施等等硬件,其质量的提高具有刚性,受到经济技术水平的严重制约,所以应该着重于提高包括经营管理人员在内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正是因为这样,旅游企业首先必须将员工看作是内部的客户,只有先满足内部客户的要求,才能够使得这些内部的客户在工作的时候,表现出最佳的状态。尤其是近来越来越多的导游与旅游者之间所发生的冲突,既违背了旅游业的相关行规,又影响了旅游企业的形象、声誉,可以说严重的影响了旅游企业乃至整个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所以说,旅游企业在处理员工问题的时候,必须有自身的完善的、健全的行为制度以及激励员工、鞭策员工的奖励机制,既要规范员工的言行,又要积极的调动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如说旅游企业的领导者要给予员工应该有的尊重;为企业的员工精心的设计工作、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创造能够让员工发挥出自身聪明才智客观条件;给予员工发展、提升自己的机会。而这些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以满意的员工去争取到满意的客户,从而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

3.2提高旅游产品质量

不仅仅是商品才有质量的要求,旅游活动也同样存在着质量高低的衡量,而且质量,可以说是旅游企业的生命、源泉。旅游的消费,作为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对于质量的要求更应该是非常严格的,对于向旅游者提供服务产品的旅游企业来说,只有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才能够确保企业的良好信誉,而信誉更是旅游企业增加经济效益、获得经济利润的根本保证。比如说旅游企业应该大力推行旅游定点制度,选择服务质量好、信誉佳的餐厅、商店、宾馆、旅行社作为旅游定点的企业,并推荐给广大的旅游者。

4.结语

总而言之,旅游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时间,如今假日经济的兴起,对旅游业支配与促进作用也逐渐明朗化了“。假日经济”对于旅游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旅游企业只有积极地把握好这个机遇,做好自身的经营管理工作,才能够促进自身企业的生存、发展。(作者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钱文芳.我国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2] 王.假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

[3] 贺琛,胡静.创新休假制度:从“黄金周”到带薪休假[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

[4] 唐建军.我国假日旅游经济的影响力及其对策[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篇3

同一般普通本科专业相比,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由于企业经营与社会发展高度相关,因此通过校企合作才能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为旅游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1 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高等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其基本要义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1.1 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 

应用型本科以培养具有操作技能的管理人员为目标。因此,专业的建设必须在培养计划、实习实训计划、教材开发等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使学生在学校阶段,就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为未来走上管理岗位打下基础。 

1.2 校企合作有助于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本科院校对于专业教师提出“双师”素质的要求。是指教师既具备教师资格证,又具备行业资格证证书素质的教师团队。与企业加强合作,也为老师提供了去企业学习的机会。打造双师队伍团队,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行业资深专家来学校担任课程的授课教师,引入企业经营的案例和最前沿的知识,提升上课的效果。 

1.3 校企合作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便能从事实习工作,对于工作的内容会有着更加真实的认知,企业的实习工作提升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通过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或者组织能力等。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会因为之前的实习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某方面的能力。 

1.4 校企合作有利于降低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成本已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企业在招聘、培训新员工方面花费会占用大量的时间、资金。但如果企业与院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实习的过程也是企业在招聘、培训、了解的过程。有远见的企业会在学生在校的过程中,将企业理念、经营风格融入教学,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要相吻合。学生毕业后直接留用可以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2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措施 

学校虽然对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在实际的组织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实践教学的相应管理措施缺乏,实践的教师教学工作量、学生的考核指标模糊,经费的保障机制不足,使得实践教学的目的受到一定的影响。 

2.2 教师实践能力缺乏,服务企业能力不强 

高校在教师招聘的时候对于学历的要求较高,现在基本要求博士。而旅游教育对于师资的行业从业经验要求较高,这就存在一个矛盾,高学历师资与专业要求不匹配,而那些行业经验丰富的人员由于学历不高而被拒之门外。教师实践能力的缺乏,对于服务企业的支撑就变的较小,这客观上降低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2.3 学生对于企业的认同度低,实习效果较差 

由于学生平时上课缺乏具体的工作环境,实际的操作技能不高,在企业实习只能从事最基础的工作,甚至是重复劳动,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现实习期还不到就提前离开岗位的情况,给学校的实习管理带来一定影响,也对后续的校企合作产生不良影响。 

2.4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企业与学校合作一般出于三个目的:一是在学生中发现并储备对其有用的人才;二是在校企合作中能给企业带来好的声誉和社会影响;三是让实习生参加生产经营第一线劳动,或宣传、推销其产品,降低相应的费用成本,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学生在学校学习对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较少,刚去企业只能从事一些简单劳动使得他们不满而离开。对于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较高的流失率,这就降低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3 校企合作路径探讨 

3.1 职业方向引导和职业兴趣培养 

学校和企业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在入学之初,我专业邀请了行业的资深人士来对学生进行关于企业运营、工作内容、岗位及素质要求的宣讲,让学生对于所选专业有初步的认知。同时,又组织学生去合作企业进行参观,通过参观、听讲座、与企业员工座谈等方式增强对于企业的认识。有了职业意识学生才会有进入旅游业的动力。 

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应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职业分析导入,同时安排根据不同的学期安排不同的实践活动逐步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的深层次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旅游行业是服务人的行业,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建设,降低其心理预期。通过成功人士的发展历程的案例让学生明白任何的管理岗位都应该有基层服务的能力。有了正确的引导,学生才会有职业认同。 

3.2 共同制订培养计划 

首先学校要连同企业进行用人需求的社会调研,调研的范围要包含到旅行社(传统旅行社和旅游电商企业),旅游酒店和企业相关的旅游企业。调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然后确定自己的专业定位。天华学院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将专业发展方向优化为涉外旅游方向和旅游电子商务方向。

       在确定专业定位的基础上,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本专业核心能力的总结,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根据岗位工作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配置课程,将课程体系完全与企业经营管理环节结合起来,并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电子商务方向的培养计划就邀请了行业专家一起设计,注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清晰易于操作。 

3.3 共同设计实习实训体系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形成“认识实践—模拟实践—专业实践—研究实践—顶岗实践”的逐级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3.3.1 认知实践 

认识实践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为期一周。实践的重点是对行业有初步的认知,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内容有着初步的感性认识;实践的方式除参观、考察,还在假期(一般为暑假)安排野外集中实习,如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满意度调查实习等。 

3.3.2 模拟实践 

模拟实践为了配合导游资格证的考取,安排在第三学期。第六周至第十周。主要利用校内实验室,如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同时还有校园模拟导览,我校的文化长廊是学校建设的一大特色,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课程都可以以文化长廊的知识为背景组织学生在此上课。在校内进行模拟实习是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也是校外实战实习的前奏,它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提高了实习效率,也节省了教学经费。同时也在人民广场、外滩、豫园、龙华东方明珠等校外景区上课。真实的工作环境对于学生的讲解能力发挥有提升作用。 

3.3.3 专业实践 

我校旅游专业实践目前主要有两块内容:一是旅行社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行社中的线路设计工作、销售工作和签证工作等;二是旅游电商企业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游电子商务的操作流程和产品、页面设计技巧及客服工作等。 

专业实践安排在第五学期,时间是半年,安排轮岗。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设计的,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通过专业实践,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为人才储备打下基础。 

3.3.4 研究实践 

研究实践安排在第七学期,选题来源两个思路:一是来自于生产实践第一线的实用性课题,二是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一方面,教师的某些课题和项目的前期实地考察、调研等工作可由高年级的学生来做,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进行调研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教师的科研,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及拓宽了学习的思路。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毕业实习这一环节。指导老师应要求学生围绕论文选题或专题设计项目,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调查研究、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提出建议和对策。最终达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5 顶岗实践 

顶岗实践主要安排在第八学期,为期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学完了所有的课程,参加了不同层级的校内外的实训,走上工作岗位,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工作,参与企业的经营。在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员工之间切换,为未来快速进入职场做准备。 

3.4 师资队伍建设 

3.4.1 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 

一个学校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师资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专业要取得良好的发展,师资队伍更是重中之重。鉴于学校现有教师都是由本科直接继续修读硕士学历,企业经验较少,因为教师的赴企业挂职锻炼至关重要。笔者曾经对于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进行研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的短期挂职对企业贡献较小,企业不太欢迎。因此,要解决此问题,一个方法延长教师的挂职锻炼时间,即每个教师至少一年的挂职锻炼期。同时,在教师挂职锻炼之初,应订立详尽的计划,为挂职锻炼进行良好的规划,要求教师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学校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专业的老师轮流赴企业挂职锻炼,打造具备旅游新知识、新理念的教学团队。 

3.4.2 引入行业专家参与教学 

由于企业人员有着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同时对于旅游业的最前沿有着很强的职业敏感。邀请其来学校担任课程讲师,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案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扩宽学生的视野。同时,邀请行业专家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设计实习实训方案。对于学校的专业提升也大有裨益。目前,我校旅游专业已经邀请携程的人力资源总监、潘博公司的运营人员、金棕榈的产品相关资深人员来授课,为我专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3.5 合作编写系列教材、讲义 

目前,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电子商务方向已经与携程国际旅行社、景域集团、上海潘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旅游电子商务方向的教材研发。预计在2017-2018年完成的书目有:《旅游电商概论》《旅游网站设计》《旅游电商运营》《旅游电商客户服务》《旅游产品》《网络营销》和《大数据分析》。书本中会结合最新的业态,融入大量的案例,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旅游管理专业教材不仅仅包括理论的教材,还包括了实践指导教材。旅游管理实践指导教材应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应贴近旅游行业实际,注重行业操作规范,邀请行业资深人士设计全真的训练环境。将旅游学科中的理论知识点分解为可操作的实践项目。在编写体例上体现实践教材的特点,要有清晰的、可行的实训目标,有着可行的操作流程,最后还需要有详尽的评价体系,使学生通过实训环节,达到应该有的操作技能。 

3.6 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 

篇4

摘要:集团旅游企业要在竞争中获得较大的优势,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不仅仅要在管理和创新上增加优势,同时也需要对企业的费用成本进行严格有效地控制。作为集团化旅游企业的财务经理,笔者结合公司的情况,来谈论集团化大型旅游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中的重点,寻求合理有效的控制成本的方法。

关键词 :旅游;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方法

在目前的经济形态下,旅游企业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那么,旅游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降低和节约成本费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实施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将使的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公司成本费用现状

大理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云南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三级公司,企业以大理区域性核心景点景区为主要经营对象。作为大理旅游集团影视城分公司的财务经理,主要的职责就是对公司在财务方面进行核算和预算控制等。作为一个大型的集团旅游企业,为了对下属各部门及分公司成本费用方面进行有效控制,云投集团对于的日常成本费用、资产采购等方面采用了分级、分部的多元化复合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能够统一有效的对集团几百家公司的预算资金进行管理,同时也在成本费用控制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大理旅游集团的成本费用可以大致分为几个方面:第一,各分公司大项的成本费用,由集团财务部统一进行预算处理,这些大的费用不需要分公司来签字,例如折旧费用、土地使用权摊销费用、工资及过节费用等;第二,集团公司购买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等需要由集团办公室进行统一预算处理的费用;第三,各分公司在集团的监督下按照规定使用的费用,主要是福利费中的伙食费;第四,各分公司严格按照预算支出的费用,包括接待费用、车辆使用费用、差旅费等;第五,公司按照政策法规要求,在预算内进行处理的财务费用及税费费用;第六,分公司可以在预算内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合理使用的费用,这些费用通常使用在景区日常维修、绿化、治安和维护等方面。通过对集团成本费用的严格控制锁定总成本费用,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二、旅游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中现有的问题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我国的大型集团化景区景点型旅游企业没能够采用科学合理成本费用控制模式,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预算和业务预算不能够统一。各个分公司主要是通过近几年各项成本实际费用,预测其发展形势,根据经验进行成本预算,缺少了其他部门的业务预算信息的支持,这会使得成本预算与现实中的市场情况出入较大。或者是成本控制模式缺乏应变性,无法应对特殊情况。各个分公司发生超出预算或者是特殊情况时,财务上不能够及时给予批复支出,这样会阻碍分公司的发展,减少企业的经济利益。其次,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有时也不能够对费用支出和收入做出合理、准确的判断,并提前采取有效地措施。

三、集团旅游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措施和重点

1.提高全体员工节约成本的意识,强化业务预算群众基础

集团旅游企业要对成本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利益。首先,企业要进行必要的全员素质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所有员工能够高效率、优质的完成本职工作,确保员工的的劳动效果。这就间接的降低了旅游企业的成本费用。必要时可以采用奖励的方式,对员工中自觉主动节约成本的,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公司的成本费用与员工自身的利益绑定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员工对动作的热情度,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做好各项业务预算。

2.企业中占有较高比例的费用控制

企业的成本支出中有一些较大的费用支出,对于这些支出的控制将极大地降低成本。所以控制成本费用的关键点就是采取有效地措施,控制占有较大份额的费用支出。

3.系统化管理成本费用

建立一个良好的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将有效地降低、节约成本。在各项费用支出之前,集团应当对这些预算进行严格的预算控制,并把这些费用的使用详细的划分到各个分公司的基层部门,并且督促相关部门严格按照预算来支出,这样各个部门就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费用。

4.严格核算成本费用

企业应当对成本费用进行量化、细化管理。旅游企业只有严格的将成本费用制度化、标量化,才能够有效地控制住成本费用。首先要对有费用支出的项目进行详细的罗列,以及严格的计算控制这些支出。进行预算时,要细化到具体的一点,例如办公、人事、交际应酬等,还要考虑到一些不可避免的费用,例如固定设施的折旧费用、维修费、交通费、绿化费用等,这些费用也要提前进行预算。当遇到超出预算的情况时,要及时做出标注,并对超出部分进行合理的解释。

对于没有采用财务预算、报帐和核算一体化的财务软件的集团化旅游企业,还要建立一个严格的费用制度,严把费用的收支关和报销审批制度,所有的费用在报销时必须在原定的预算之内。对于一些特殊的专项费用,也必须经过相应程序经过相关负责人同意之后才能支付。同时安排专业的审计人员对各个部门的费用支出进行审计,分析对比预算值和实际值,保证企业能够合理、公正的支出各项费用。

5.开发挖掘成本费用的控制潜力

集团旅游企业想要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就需要充分挖掘成本费用控制的潜在能力,建立相应的制度,并且在实践中研究和改善制度中的不足之处,实现制度的优化,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降低和节约旅游企业的成本费用。在制定制度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制度的实用性,一味的追求低成本,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反而使得事情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6.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

集团旅游企业应当建设一个高效的监管机制,严格按照成本控制标准来对成本费用进行评估和监督。在检查成本指标的同时也要对影响控制费用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估,并制定出最佳的成本控制体制,这将使得成本费用的控制力度大大提高。

集团旅游企业采取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对成本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降低成本费用,将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兵兵,郝思琪,付长茹.加强成本控制,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5(07).

[2]宋福官.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6(09).

篇5

[论文关键词]经营性实训基地 旅游管理 内涵 问题

[论文摘要]经营性实训基地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一种,对其内涵的界定、特征的探索和现存问题的研究,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经营性实训基地的建立、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经营性实训的内涵

经营性实训基地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一种。目前,对经营性实训还没有进行统一的界定,笔者试图在生产性实训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尝试性界定。刘家枢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独自或与政府、行业及企业联合,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通过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社会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很显然,生产性实训的重点是在生产性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对于经营性实训而言,则重点强调的是“全真的经营性”。因此,校内经营性实训是在全真的经营性实训基地中,通过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全真的经营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经营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学习与就业无障碍对接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特点

(一)多样化的建设模式

现如今,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是多样化的,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

1.学校自主建设

这是较为传统的建设模式,实训基地所需的场地、设施设备、人员等均由学校提供和配备,建设完成后对外营业。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校对其有绝对的管理和控制权,方便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在盈利后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很显然,这种模式的主要缺点便是如何解决人员的配备问题。经营性实训场所和普通的生产性实训场所不同,普通的生产性实训场所可以在需要时“开工生产”,而全真的经营性实训场所则需要遵守企业经营的时间,按时、按要求营业,完全由学校自主建设的实训基地,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两种:第一,由学校老师兼职管理,学校老师,大多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缺乏经验且精力有限,若仅由学校老师对实训基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往往由于管理不当,导致惨淡经营甚至亏损;第二,外聘有经验的专职的人员对其进行经营和管理,这种方式在经营效果好时,是不错的选择,但若经营效果不理想,便容易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

2.校企合作建设

(1)筑巢引凤型

学校和企业双方协商,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由企业派遣管理人员,对实训基地进行管理,组织学生开展经营和实训,这类似于酒店行业聘请专业的饭店管理公司对其进行管理,在利益分配上,双方协商拟定。这种方式既能实现实训基地的正常经营,又能完成实习实训,同时,还能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资金,但缺乏对企业的约束。

(2)合作互补型

学校和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共同出资建设,实训基地建成后共同管理,组织组织学生开展经营和实训,并共同分享利润和承担风险。这种模式较好的解决了“筑巢引凤型”存在的问题。

(3)赠送、赞助型

企业和机构赞助部分设备,学校配套完成实训基地建设,基地建成后由学校自主经营和安排实习,企业在方便的情况下提供一定人员支持。这种模式企业对学校是无偿的赞助和赠送,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仍然主要由学校负责,显然,虽然学校所付出建设费用相对较低,但没能解决“学校自主建设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二)仿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在全真的经营环境中完成实习实训

将旅游企业真实的管理模式引入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立完整的企业组织机构,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参与产品的采购、生产、销售推广、对客服务、投诉处理等,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旅游企业管理模式,在熟练掌握服务技能的同时,了解感受企业的真实环境,实现学习和就业的有效对接。

(三)实训基地功能多样

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与传统校内实训室相比,功能能更加多样化,更能满足培养学生和服务社会的需求,具体如下:

1.教学实训功能

在真实的经营性环境中培养和锻炼学生,使得学生掌握的职业技能更为实用,另外,为保证实训基地的正常和顺利经营并取得相关经济效益,学生会接触到包括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营业推广、服务质量、投诉处理等多个方面,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除基本服务技能之外的沟通协调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全方位锻炼学生。同时,在指导学生的实训中,教师的相关技能和知识也会随之提高和完善。

2.培训功能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培训功能体现在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校内培训主要可以通过在真实的经营环境中,对老师和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校外培训则是利用实训基地,对社会企业职工、下岗职工、农民工等进行技能培训、岗前培训等,最大化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3.职业鉴定功能

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利用先进的设备和培训模块,依托学校现有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通过与相关行业、部门和培训机构合作,可实现对学生和社会人员的技能鉴定,如:咖啡师、调酒师、导游资格认证、西点师、会展策划师等。提高毕业生的持证率,并对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

4.经济功能

经营性实训基地与普通实训基地的最大区别便是可以通过全真的经营环境来锻炼和培养学生,显然,在经营正常的前提下,实训基地是可以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这可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和实训基地的后续建设获取资金,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助学功能

在经营性实训基地中,同学们既是学生又是员工,因此,对于员工,学校可以根据其业绩和岗位发给工资,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发挥其助学功能。

(五)按照市场规律建立保障性机制

校内经营实训基地建设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建设的,追求学校、学生、企业、教师多赢的目标,因此需按照市场规律建立协调、持续的保障性机制。这种生产要素与教育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实现了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效益的原则和目标,减少物资、资金及其他要素的浪费。

(六)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传统的校内实训基地是“消耗型”,即仅通过实训设备、实训材料的投入来进行模拟实训,是一味的消耗,这种实训方式受资金和学校导向的影响很重,经常会出现“断粮”的情况;而经营性实训基地则是循环的可持续的实训,学生实训中的产品可以在实训室中售卖,在回收成本的同时还能实现盈利,这不仅解决了资金的问题,同时还能会实训室的后续建设进行储备,因此,经营性实训基地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育教学的稳定性和经营任务变动性之间的矛盾

高职教育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的,具有相对稳定的模式和计划。但是,企业的经营任务是围绕市场需求来制定的,众所周知,市场需求是千变万化的,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企业的经营任务势必会随之而调整。因此,经营性实训室的经营任务和教育教学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2.教学安排与经营时间的冲突

教学安排常规情况下是由学校统筹安排,虽然遵循个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但在时间上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尤其对于非实训类课程的安排更是如此,而经营性的实训场所既是按照全真的企业来经营和运行,就需要有稳定的、不间断的营业时间,这势必会和教学安排产生冲突。

3.实训功能能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经营性实训基地兼具了经营和实训的双重功能,是在满足实训的前提下经营,通过经营来完善实训,很显然,实训是其存在的基础。但是,为了实现在真实的经营环境中实训,并实现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其能通过节约原材料、节能等方法来控制支出,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这与大规模实训中对原材料等资源的消耗产生矛盾。

4.师生积极性难以调动

虽然经营性实训基地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并用其给学生和指导教师发放一定补贴,但“僧多粥少”的现实决定了补贴不会太多,师生积极性的调动变成为实训基地正常运转的一个难题。

5.教学目的与人员选拔之间的冲突

高职院校建立实训室的目的是为了在校期间更好的锻炼学生,从而提高其职业技能,因此,对所有在校生而言,都应该安排其到实训室中学习和实践。但由于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于在经营性实训基地中工作,这便造成了教学目的与人员选拔之间的冲突。

[参考文献]

篇6

[论文摘要]经营性实训基地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一种,对其内涵的界定、特征的探索和现存问题的研究,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经营性实训基地的建立、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经营性实训的内涵

经营性实训基地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一种。目前,对经营性实训还没有进行统一的界定,笔者试图在生产性实训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尝试性界定。刘家枢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独自或与政府、行业及企业联合,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通过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社会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很显然,生产性实训的重点是在生产性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对于经营性实训而言,则重点强调的是“全真的经营性”。因此,校内经营性实训是在全真的经营性实训基地中,通过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全真的经营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经营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学习与就业无障碍对接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特点

(一)多样化的建设模式

现如今,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是多样化的,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

1.学校自主建设

这是较为传统的建设模式,实训基地所需的场地、设施设备、人员等均由学校提供和配备,建设完成后对外营业。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校对其有绝对的管理和控制权,方便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在盈利后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很显然,这种模式的主要缺点便是如何解决人员的配备问题。经营性实训场所和普通的生产性实训场所不同,普通的生产性实训场所可以在需要时“开工生产”,而全真的经营性实训场所则需要遵守企业经营的时间,按时、按要求营业,完全由学校自主建设的实训基地,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两种:第一,由学校老师兼职管理,学校老师,大多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缺乏经验且精力有限,若仅由学校老师对实训基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往往由于管理不当,导致惨淡经营甚至亏损;第二,外聘有经验的专职的人员对其进行经营和管理,这种方式在经营效果好时,是不错的选择,但若经营效果不理想,便容易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

2.校企合作建设

(1)筑巢引凤型

学校和企业双方协商,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由企业派遣管理人员,对实训基地进行管理,组织学生开展经营和实训,这类似于酒店行业聘请专业的饭店管理公司对其进行管理,在利益分配上,双方协商拟定。这种方式既能实现实训基地的正常经营,又能完成实习实训,同时,还能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资金,但缺乏对企业的约束。

(2)合作互补型

学校和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共同出资建设,实训基地建成后共同管理,组织组织学生开展经营和实训,并共同分享利润和承担风险。这种模式较好的解决了“筑巢引凤型”存在的问题。

(3)赠送、赞助型

企业和机构赞助部分设备,学校配套完成实训基地建设,基地建成后由学校自主经营和安排实习,企业在方便的情况下提供一定人员支持。这种模式企业对学校是无偿的赞助和赠送,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仍然主要由学校负责,显然,虽然学校所付出建设费用相对较低,但没能解决“学校自主建设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二)仿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在全真的经营环境中完成实习实训

将旅游企业真实的管理模式引入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立完整的企业组织机构,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参与产品的采购、生产、销售推广、对客服务、投诉处理等,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旅游企业管理模式,在熟练掌握服务技能的同时,了解感受企业的真实环境,实现学习和就业的有效对接。

(三)实训基地功能多样

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与传统校内实训室相比,功能能更加多样化,更能满足培养学生和服务社会的需求,具体如下:

1.教学实训功能

在真实的经营性环境中培养和锻炼学生,使得学生掌握的职业技能更为实用,另外,为保证实训基地的正常和顺利经营并取得相关经济效益,学生会接触到包括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营业推广、服务质量、投诉处理等多个方面,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除基本服务技能之外的沟通协调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全方位锻炼学生。同时,在指导学生的实训中,教师的相关技能和知识也会随之提高和完善。

2.培训功能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培训功能体现在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校内培训主要可以通过在真实的经营环境中,对老师和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校外培训则是利用实训基地,对社会企业职工、下岗职工、农民工等进行技能培训、岗前培训等,最大化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3.职业鉴定功能

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利用先进的设备和培训模块,依托学校现有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通过与相关行业、部门和培训机构合作,可实现对学生和社会人员的技能鉴定,如:咖啡师、调酒师、导游资格认证、西点师、会展策划师等。提高毕业生的持证率,并对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

4.经济功能

经营性实训基地与普通实训基地的最大区别便是可以通过全真的经营环境来锻炼和培养学生,显然,在经营正常的前提下,实训基地是可以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这可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和实训基地的后续建设获取资金,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助学功能

在经营性实训基地中,同学们既是学生又是员工,因此,对于员工,学校可以根据其业绩和岗位发给工资,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发挥其助学功能。

(五)按照市场规律建立保障性机制

校内经营实训基地建设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建设的,追求学校、学生、企业、教师多赢的目标,因此需按照市场规律建立协调、持续的保障性机制。这种生产要素与教育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实现了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效益的原则和目标,减少物资、资金及其他要素的浪费。

(六)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传统的校内实训基地是“消耗型”,即仅通过实训设备、实训材料的投入来进行模拟实训,是一味的消耗,这种实训方式受资金和学校导向的影响很重,经常会出现“断粮”的情况;而经营性实训基地则是循环的可持续的实训,学生实训中的产品可以在实训室中售卖,在回收成本的同时还能实现盈利,这不仅解决了资金的问题,同时还能会实训室的后续建设进行储备,因此,经营性实训基地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育教学的稳定性和经营任务变动性之间的矛盾

高职教育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的,具有相对稳定的模式和计划。但是,企业的经营任务是围绕市场需求来制定的,众所周知,市场需求是千变万化的,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企业的经营任务势必会随之而调整。因此,经营性实训室的经营任务和教育教学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2.教学安排与经营时间的冲突

教学安排常规情况下是由学校统筹安排,虽然遵循个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但在时间上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尤其对于非实训类课程的安排更是如此,而经营性的实训场所既是按照全真的企业来经营和运行,就需要有稳定的、不间断的营业时间,这势必会和教学安排产生冲突。

3.实训功能能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经营性实训基地兼具了经营和实训的双重功能,是在满足实训的前提下经营,通过经营来完善实训,很显然,实训是其存在的基础。但是,为了实现在真实的经营环境中实训,并实现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其能通过节约原材料、节能等方法来控制支出,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这与大规模实训中对原材料等资源的消耗产生矛盾。

4.师生积极性难以调动

虽然经营性实训基地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并用其给学生和指导教师发放一定补贴,但“僧多粥少”的现实决定了补贴不会太多,师生积极性的调动变成为实训基地正常运转的一个难题。

5.教学目的与人员选拔之间的冲突

高职院校建立实训室的目的是为了在校期间更好的锻炼学生,从而提高其职业技能,因此,对所有在校生而言,都应该安排其到实训室中学习和实践。但由于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于在经营性实训基地中工作,这便造成了教学目的与人员选拔之间的冲突。

[参考文献]

篇7

一、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财源建设为主线,把支持干事创业、推动科学发展作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做到引进和培育、扶持和激励、考核和奖惩并重,广开渠道吸纳人才,打造土壤促进创业,形成氛围竞相发展,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高层次的人才保证。主要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以人为本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实现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企业经营管理者纳入人才建设管理规划,充分发挥组织、编办等部门的职能作用,相关部门配合联动,搞好培养、引进、储备,凝聚各领域优秀人才;对优秀人才做到政策上支持到位、工作上服务到位、政治上关怀到位、生活上照顾到位,为企业家干事创业创造最有利的环境。

坚持总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在普遍加强企业经营者培训、储备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优秀人才,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快培养一批行业性、区域性企业领军人物,形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梯次结构布局;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标准制定和工作要求上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培养造就一支符合本地实际和产业定位的企业家队伍。

坚持实用实效、注重贡献的原则。企业家队伍建设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与行业企业现状相结合,在政策措施上出实招求实效,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在目标目的上体现财源建设主线,把地方财政贡献大小作为企业家评选的基本标准和依据,通过企业家队伍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坚持公平公正、进退有序的原则。在企业家培养、评选、待遇等方面实行阳光政务,按标准和程序规范运作,做到公开透明,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对企业家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监督约束和淘汰退出机制,使企业家队伍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任务目标。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尊重爱护企业家,支持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家培养、选拔、激励、监督、服务机制;全市企业家成长环境日益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明显增加,结构更加合理,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引领全市经济发展、在和省乃至国家有重要影响的优秀企业家,形成支撑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到年底,通过企业家队伍建设,带动一批企业上档升级,全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0户,其中过5亿元的企业达到10户,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5户;年纳税过千万的企业30户,其中过5000万元的企业15户,过亿元的企业5户;有5户以上企业进入市百强企业。

二、企业家的评价标准和产生办法

3、评价标准。一是绩效评价。主要依据对地方财源建设的贡献大小进行评价,企业当年入库地方工商税收300万元-1000万元的,作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评选的基本标准;企业当年入库地方工商税收超过1000万元—2000万元的,作为“优秀企业家”评选的基本标准;企业当年入库地方工商税收2000万元以上的,作为“功勋企业家”评选的基本标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绩效标准可作相应调整。二是能力评价。个人具有较高的科学决策能力、组织驾驭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国际竞争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破解难题能力,并积极付诸实施取得突出成效,在国内同行业或市以上范围有一定影响。三是社会评价。个人执行政策守规、经营管理守法、廉洁自律守纪、公平正义守信,班子团结带头好、职工权益维护好、企业文化塑造好、社会责任担当好、文明新风示范好。

4、产生办法。一是申报,本意见“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优秀企业家”、“功勋企业家”评选适用于依法注册在的工业、流通、旅游企业及总部设在的建筑企业,每年年末由经信局、中小企业局、商务局、旅游局、住房建设局依据上述标准,组织填写企业家申报表,明确申报企业家称号等级,附2000字以内的个人业绩材料;二是初审,由市委组织部会同经信、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安监、环保、计生、科技、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成立评审小组,对申报对象进行审核,并确定公示名单;三是公示,将确定公示的对象及其主要业绩在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市内媒体上进行公示,设立公开电话,听取社会意见;四是确认,对公示中群众反映比较强烈、问题比较突出的对象,由市经信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建议,报市委、市政府研究确认。对公示无异议的对象,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

三、提升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

5、加强培训。高度重视企业家自身建设,把提升企业家思想境界、职业道德素养,塑造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作为培训重点,选择有关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培训基地,每年邀请高层人士、专家学者、商界精英,设立企业家论坛、举办报告会、开展专题讲座和管理咨询,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学习培训。对获得相关“企业家”称号的,由市政府出资,每年至少组织2批次到国内先进地区、著名企业或国外考察学习。同时,每年不少于2次组织企业家到市内重点企业观摩学习,在广播电视台、《工作》、政府网站等媒体开辟企业家专栏,展示企业和企业家形象,促进相互交流。抓好企业家资格培训和认定,每年至少组织10名以上在有影响的企业家,参加高级职业经理人资格培训和高级经济师评审认定。

6、搭建平台。进一步发挥市企业家协会的作用,由经信局、科技局、人社局、工商联等部门联合创建“企业家联谊会”、“市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俱乐部”等交流平台,每年中秋或春节期间举办企业家团拜会,加强党政领导和企业家之间的感情联络,倾听意见和建议。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全市主要行业三年内都要成立相应的行业协会,发挥行业管理和服务功能。

7、注重引进。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根据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需要,依托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积极引进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面向国内外招聘具有国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领军人才、知名人士、核心专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才队伍。到年,争取面向海内外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职业经理人100名以上。认真研究人才引进政策和待遇,打造人才聚集的洼地效应。

8、抓好储备。建立健全企业家后备人才制度,引导企业高度重视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尤其注重培养具有战略眼光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后备人才。企业管理部门和各企业都要建立企业家后备人才库,广泛收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建立以基本素质、业绩档案、诚信记录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加强跟踪培养和服务,促其健康成长。在抓好现有人才发现培养的基础上,每年争取引进20名以上专业对口人才,安排到企业挂职锻炼,努力将其培养成为今后企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对纳入后备企业家培养对象的,每年推荐10名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学习考察或其它培训活动。坚持备用结合,对德才兼备的优秀后备人才要大胆使用,委以重任,在实践中培育和造就企业家。

四、营造鼓励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9、加大政策支持。从今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累积作为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企业贷款贴息、过桥资金等。对获得相关“企业家”称号的企业,依据项目情况,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企业融资、设施配套、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扶持,通过部门联席会议的形式集中研究解决;需在银行融资的,从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中给予贷款贴息。对想干事、能干事、干大事的企业家,根据企业发展规划、企业家愿望和要求,对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研究政策措施,倾全力支持。

10、搞好权益保护。树立只有留住人才才能留住项目的观念,把依法维护企业家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民利作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重点,严厉打击诬告、陷害、报复、威胁企业家的各种违法行为;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保障好企业家及其家属、企业的人身财产安全。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检查,对企业家所在企业实行重点保护,收费检查等行为须经市纪委、监察局批复后进行。全年每个月设立企业生产经营“宁静日”,期间原则上没有涉企收费检查行为。加大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三乱”行为查处力度,对存有“三乱”行为的责任单位,严肃处理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

11、提高政治待遇。对获得“优秀企业家”和“功勋企业家”称号的,聘请为市政府经济顾问,参与全市重要经济政策制定和重大决策;按照有关规定和条件标准,优先推荐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参加各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评选。其中年地方工商税收达到5000万元的“功勋企业家”,享受政府特别津贴;连续五年年地方工商税收超过5000万元的“功勋企业家”,终生享受政府特别津贴,调离的政府特别津贴予以终止。深入开展“企业评议机关”等活动,让企业家在监督政府和部门中有更多的发言权。改进完善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评价办法,在考察党政领导班子和相关职能部门时,注意听取企业家的意见,把服务企业情况作为衡量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12、加强生活关心。规划建设高级人才集中居住区,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安家落户、创业发展创造条件。对符合条件的外来投资企业家,授予“市荣誉市民”称号;对外来投资的企业经营者,在档案、户口以及家属随迁、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功勋企业家,实行定期医疗保健制度,每年由市委、市政府组织进行一次免费查体,并在县级医院相对固定一名保健医生随时提供保健咨询。

13、给予物质奖励。坚持并逐步完善已有的财源建设突出贡献、自主创新及品牌兴企等奖励政策,作为长期性的政策措施予以兑现落实,发挥政府奖励的导向作用。建立完善企业家评选表彰制度,每年对在财政贡献、创新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企业家、功勋企业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进行隆重表彰,在财源建设突出贡献等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金牌奖励。

五、建立完善促进企业家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

14、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市委、市政府建立企业家队伍建设联席会议,由市委书记或市长定期召集,研究制定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重大政策措施。成立由组织部牵头,经信局、中小企业局、商务局、旅游局、住房建设局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努力形成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全市上下密切配合、各领域企业家广泛参与的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格局,推动企业和企业家不断向更高层次和目标迈进。

篇8

一、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财源建设为主线,把支持干事创业、推动科学发展作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做到引进和培育、扶持和激励、考核和奖惩并重,广开渠道吸纳人才,打造土壤促进创业,形成氛围竞相发展,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高层次的人才保证。主要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以人为本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实现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企业经营管理者纳入人才建设管理规划,充分发挥组织、编办等部门的职能作用,相关部门配合联动,搞好培养、引进、储备,凝聚各领域优秀人才;对优秀人才做到政策上支持到位、工作上服务到位、政治上关怀到位、生活上照顾到位,为企业家干事创业创造最有利的环境。

坚持总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在普遍加强企业经营者培训、储备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优秀人才,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快培养一批行业性、区域性企业领军人物,形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梯次结构布局;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标准制定和工作要求上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培养造就一支符合本地实际和产业定位的企业家队伍。

坚持实用实效、注重贡献的原则。企业家队伍建设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与行业企业现状相结合,在政策措施上出实招求实效,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在目标目的上体现财源建设主线,把地方财政贡献大小作为企业家评选的基本标准和依据,通过企业家队伍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坚持公平公正、进退有序的原则。在企业家培养、评选、待遇等方面实行阳光政务,按标准和程序规范运作,做到公开透明,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对企业家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监督约束和淘汰退出机制,使企业家队伍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任务目标。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尊重爱护企业家,支持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家培养、选拔、激励、监督、服务机制;全市企业家成长环境日益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明显增加,结构更加合理,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引领全市经济发展、在和省乃至国家有重要影响的优秀企业家,形成支撑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到2015年底,通过企业家队伍建设,带动一批企业上档升级,全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0户,其中过5亿元的企业达到10户,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5户;年纳税过千万的企业30户,其中过5000万元的企业15户,过亿元的企业5户;有5户以上企业进入市百强企业。

二、企业家的评价标准和产生办法

3、评价标准。一是绩效评价。主要依据对地方财源建设的贡献大小进行评价,企业当年入库地方工商税收300万元1000万元的,作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评选的基本标准;企业当年入库地方工商税收超过1000万元—2000万元的,作为“优秀企业家”评选的基本标准;企业当年入库地方工商税收2000万元以上的,作为“功勋企业家”评选的基本标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绩效标准可作相应调整。二是能力评价。个人具有较高的科学决策能力、组织驾驭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国际竞争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破解难题能力,并积极付诸实施取得突出成效,在国内同行业或市以上范围有一定影响。三是社会评价。个人执行政策守规、经营管理守法、廉洁自律守纪、公平正义守信,班子团结带头好、职工权益维护好、企业文化塑造好、社会责任担当好、文明新风示范好。

4、产生办法。一是申报,本意见“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优秀企业家”、“功勋企业家”评选适用于依法注册在的工业、流通、旅游企业及总部设在的建筑企业,每年年末由经信局、中小企业局、商务局、旅游局、住房建设局依据上述标准,组织填写企业家申报表,明确申报企业家称号等级,附2000字以内的个人业绩材料;二是初审,由市委组织部会同经信、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安监、环保、计生、科技、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成立评审小组,对申报对象进行审核,并确定公示名单;三是公示,将确定公示的对象及其主要业绩在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市内媒体上进行公示,设立公开电话,听取社会意见;四是确认,对公示中群众反映比较强烈、问题比较突出的对象,由市经信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建议,报市委、市政府研究确认。对公示无异议的对象,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

三、提升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

5、加强培训。高度重视企业家自身建设,把提升企业家思想境界、职业道德素养,塑造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作为培训重点,选择有关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培训基地,每年邀请高层人士、专家学者、商界精英,设立企业家论坛、举办报告会、开展专题讲座和管理咨询,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学习培训。对获得相关“企业家”称号的,由市政府出资,每年至少组织2批次到国内先进地区、著名企业或国外考察学习。同时,每年不少于2次组织企业家到市内重点企业观摩学习,在广播电视台、《工作》、政府网站等媒体开辟企业家专栏,展示企业和企业家形象,促进相互交流。抓好企业家资格培训和认定,每年至少组织10名以上在有影响的企业家,参加高级职业经理人资格培训和高级经济师评审认定。

6、搭建平台。进一步发挥市企业家协会的作用,由经信局、科技局、人社局、工商联等部门联合创建“企业家联谊会”、“市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俱乐部”等交流平台,每年中秋或春节期间举办企业家团拜会,加强党政领导和企业家之间的感情联络,倾听意见和建议。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全市主要行业三年内都要成立相应的行业协会,发挥行业管理和服务功能。

7、注重引进。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根据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需要,依托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积极引进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面向国内外招聘具有国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领军人才、知名人士、核心专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才队伍。到2015年,争取面向海内外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职业经理人100名以上。认真研究人才引进政策和待遇,打造人才聚集的洼地效应。

8、抓好储备。建立健全企业家后备人才制度,引导企业高度重视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尤其注重培养具有战略眼光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后备人才。企业管理部门和各企业都要建立企业家后备人才库,广泛收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建立以基本素质、业绩档案、诚信记录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加强跟踪培养和服务,促其健康成长。在抓好现有人才发现培养的基础上,每年争取引进20名以上专业对口人才,安排到企业挂职锻炼,努力将其培养成为今后企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对纳入后备企业家培养对象的,每年推荐10名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学习考察或其它培训活动。坚持备用结合,对德才兼备的优秀后备人才要大胆使用,委以重任,在实践中培育和造就企业家。

四、营造鼓励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9、加大政策支持。从今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累积作为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企业贷款贴息、过桥资金等。对获得相关“企业家”称号的企业,依据项目情况,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企业融资、设施配套、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扶持,通过部门联席会议的形式集中研究解决;需在银行融资的,从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中给予贷款贴息。对想干事、能干事、干大事的企业家,根据企业发展规划、企业家愿望和要求,对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研究政策措施,倾全力支持。

10、搞好权益保护。树立只有留住人才才能留住项目的观念,把依法维护企业家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民利作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重点,严厉打击诬告、陷害、报复、威胁企业家的各种违法行为;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保障好企业家及其家属、企业的人身财产安全。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检查,对企业家所在企业实行重点保护,收费检查等行为须经市纪委、监察局批复后进行。全年每个月设立企业生产经营“宁静日”,期间原则上没有涉企收费检查行为。加大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三乱”行为查处力度,对存有“三乱”行为的责任单位,严肃处理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

11、提高政治待遇。对获得“优秀企业家”和“功勋企业家”称号的,聘请为市政府经济顾问,参与全市重要经济政策制定和重大决策;按照有关规定和条件标准,优先推荐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参加各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评选。其中年地方工商税收达到5000万元的“功勋企业家”,享受政府特别津贴;连续五年年地方工商税收超过5000万元的“功勋企业家”,终生享受政府特别津贴,调离的政府特别津贴予以终止。深入开展“企业评议机关”等活动,让企业家在监督政府和部门中有更多的发言权。改进完善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评价办法,在考察党政领导班子和相关职能部门时,注意听取企业家的意见,把服务企业情况作为衡量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12、加强生活关心。规划建设高级人才集中居住区,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安家落户、创业发展创造条件。对符合条件的外来投资企业家,授予“市荣誉市民”称号;对外来投资的企业经营者,在档案、户口以及家属随迁、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功勋企业家,实行定期医疗保健制度,每年由市委、市政府组织进行一次免费查体,并在县级医院相对固定一名保健医生随时提供保健咨询。

13、给予物质奖励。坚持并逐步完善已有的财源建设突出贡献、自主创新及品牌兴企等奖励政策,作为长期性的政策措施予以兑现落实,发挥政府奖励的导向作用。建立完善企业家评选表彰制度,每年对在财政贡献、创新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企业家、功勋企业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进行隆重表彰,在财源建设突出贡献等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金牌奖励。

五、建立完善促进企业家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

14、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市委、市政府建立企业家队伍建设联席会议,由市委书记或市长定期召集,研究制定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重大政策措施。成立由组织部牵头,经信局、中小企业局、商务局、旅游局、住房建设局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努力形成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全市上下密切配合、各领域企业家广泛参与的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格局,推动企业和企业家不断向更高层次和目标迈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