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地理课的教学方法8篇

时间:2023-09-11 09:17: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地理课的教学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理课的教学方法

篇1

[关键词]教学方法高效课堂探究学讲直观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119

高效课堂是各任课教师都努力想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效率最大化,还包括效益最大化。也就是说,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学习必备的地理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地理教师,我们要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确保高效地理课堂顺利实现。本文以几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为例对如何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

一、探究教学法的应用

探究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问题思考、探究中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要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这样一来是要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突破课堂重难点,二来是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对学生健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确保高效地理课堂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以洪灾为例》时,由于本节课的知识与日常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灵活应用能力,也为了确保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对下面几个问题进行了探究思考,即: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洪灾?②为什么我国会频频发生洪灾?③自然灾害对人类会造成哪些危害?④对暴雨洪涝灾害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什么?⑤怎样做能够防止洪灾的发生?……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这样的自主思考问题的过程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的同时,素质水平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学讲教学法的应用

学讲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自主先学、小组交流讨论、质疑拓展以及总结思考的一系列活动中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多交流,为高效地理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时,我选择的是学讲教学法,首先,在预习环节,组织学生借助网络资源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兴起,并引导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过程是怎样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是什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展示自己的交流成果,比如,有学生说: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是由于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还有学生说: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等等。之后,我再一次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质疑,组织学生自由思考:改革开放前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后,引导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以巩固所学内容。

如: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密切相关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历史基础好B.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改革开放促进它的城市化C.港澳经济的辐射促进了该地区城市化的进程D.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组织学生完成上面的几道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前面改革阶段所学的内容,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还要讲,要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达出来,这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施学讲教学法时,我们要相信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高效地理课堂的主体。

三、直观教学法的应用

篇2

关键词 中学地理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mprovement of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YAN Liujiang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Abstract Geography teaching has over a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The times of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 proposed new requirements, teaching methods to be soci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adapt to outsid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r improvement and change our method also raised new demands. Therefore explore reasonable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s can help to improve geography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教学方法应发生相应的变化来适应时代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和建议。但是在实际的中学地理教学中,理想与现实还相差甚远。这也不符合新时代学生探索的需要。因此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有效地进行地理课堂教学,需要对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做一些改进。

就教学方法而言,虽然从2001年开始我们国家开始第八次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而高中阶段的基本理念则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确未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一些老师做了一些改革教学方法的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绝大多数的教师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原因是什么?因为他们之中有人是困惑,困惑这些新方法是否真的有效?一些教师是因为觉得较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这些新方法会花去更多的时间,而不愿意采用新方法。另一些教师则是因为自身的能力业务水平有限,而不能够很好地使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因此抛弃了使用新法。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改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改革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1 改进讲授法,扬长避短

在目前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依旧还维持着非常传统的依靠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讲解、讲读地理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居于教学方法的主导地位。是因为这种方法有其优点。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用最简单的方式将科学的地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节约很多的时间和成本。但是一堂高效、优秀的地理课绝对不是仅仅使用讲授法就可以实现的。讲授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它以教师为主导,不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来看,教材的难度较大。很多知识特别需要学生的理解。特别是是第一章、第二章的“宇宙中的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如果仅仅依赖教师单纯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会产生两方面的副作用。一是不能够将需要讲解的内容讲解清楚。二是,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容易讲得太多,让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体验。因此,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改革要从改进讲授法入手。既要将讲授法与其它方法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又要充分发挥讲授法的作用,吸收了启发式原则和直观性原则,改讲授法为启发式的讲授。在讲解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也给直观讲授带来了便利的条件,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资源。

2 重视实践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改革中学地理教学方法要重视实践的方法。“实践出真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些都说明了实践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实践对于地理这一学科的重要性更为明显。地理科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学,它具有复杂性、间接性、综合性等特点。因为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地理环境,研究发生在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实践的方法。实践的方法自中学地理学科开设的初期就已经存在直到现在。它包括考察、调查、旅行、参观、测量等内容。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提出,“重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倡导“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特别是野外考察”。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案例。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则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实践法可以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而获得知识,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但是在实际的中学地理教学中,实践法却很少落实,甚至很多的中学地理教学就根本没有离开过课堂。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实践法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学习中,学生在学习气温的变化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气温,知识一天中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时间,从而使学生形成气温日较差的概念。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小的地球仪模型,自己模拟地球的运动,化抽象为直观,方便学生理解。在高中阶段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内容都可以用到实践的方法。特别是高中的人文地理部分内容。这部分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与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平时生活中学生可能并没有对这些问题引起注意。因此实践法是适应这一教学内容的很好的方法。比如学习工业农业的区位的过程中,企业如何决定自己的生产布局。可以带学生去农场、工厂进行参观。使地理学习与社会实际、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既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也能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联系并运用于实际。

3 有效使用讨论法,训练学生的思维力

改革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要有效使用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方法。很多老师喜欢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使用讨论法,但是很多教师在使用讨论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使讨论法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原因之一是由于讨论法不好控制,加上一些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的限制,很多时候讨论法往往流于形式。另外一些教师给的讨论题目太过简单,根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讨论也是浪费时间而已,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一些学生在讨论时开小差。或者是讨论的问题太难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讨论法是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方法。讨论法使用得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在实行讨论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使得讨论法行之有效,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选好相应的讨论题目,并指导学生做好资料收集方面的准备。其次,教师要掌控好整个讨论过程,使讨论顺利进行。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做好信息控制和信息反馈。及时处理好讨论过程中的意见冲突。最后,教师既要做一个讨论过程中的倾听者,也要做好讨论结束后的总结。做听众时收集讨论的信息,做总结概括出主要问题、观点、方法,使讨论有所收获。

4 小结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教学必须适应时展的需要与地理课程课改的要求,对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做出改进。中学地理教学方法要对已经存在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已有方法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和利用新的教学方法以改进传统方法的弊端,改革与改进地理教学方法。促进中学地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小宝.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内容之变革[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144-14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高中 地理 教学 方法 反思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中可看出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师方面来讲,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地理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观念应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量体裁衣,确定合理适度的教学内容

有效教学关注的不仅是教学内容的量,更关注它的质。有一定难度的、具有活化力的、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基本知识是教学的有效知识。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少,知识点过少,也会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每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重新的划分。如对“大气的运动”一节,我就将“热力环流”相关知识分两节课进行教学,第一课时,重点分析形成原理,第二课常见形式及应用。由于时间分配不紧张,所以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消化内容,教学效果显著。

二、灵活机动,选择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地理课程标准讲究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提升到教学目标之中,要求针对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应当明确指出,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是“最好的”。企图在教学中只运用某一种方式的认识和做法是绝对错误的。我们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选择不同择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案例式教学的运用得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就有了一次深刻的感悟。说实在,备这节课时我认为这节课是有点闷的,讲的都是概念和规律,没有什么闪光点能提起学生兴趣。结果开始的5分钟讲“城市形态”时真的如我所料,学生只是默默的接受着知识,虽然还是有问必答,但是一点提不起兴趣。因为书本上举的例子是:团块状城市――成都;分散状城市――重庆;条带状城市――兰州,这些例子对于生活在小县城的学生来说太陌生了。突然,坐在后排的同学冒出一句:“老师,咱们峰峰矿区是什么形态啊?”我愣了一下,脑子里马上浮现出矿区的轮廓图,而这时,班上的同学也活跃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矿区的城市形态。这时,我突然好象看到了这节课的曙光,原来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自己熟悉的身边事。我灵机一动,说:“既然同学们对自己居住的矿区这么感兴趣,那么下面我们就以矿区为例,来研究一下城市的功能分区。请同学们用几分钟阅读一下书本内容,思考一下,矿区的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分别在哪里?”然后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主要轮廓,在中间写上“滏阳东路”,并用圆圈圈上。这时我发现同学们的眼睛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知道,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完全被激起了。接着我让学生以自由为原则,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方框中大概标出矿区的学校、区政府、商业广场位置,再一起分析这三种功能区布局的特点。结果这节课下来,同学们的涌跃程度前所未见,所有规律不用多加解析,都是他们从自己画的县城分布略图中总结出来的,下了课还纷纷地上在讲台上指着图研究。想不到这节课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教师通过自己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多激励、活氛围;多用图、建联系;多引导、促探究;多设疑、创情境;多归纳、显规律;多训练、辅方法等多种教学方式的选择使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探究式学习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例如,在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具体步骤:(1)展示课件,让学生看城市环境污染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在城市中,环境污染来源于哪里?有什么危害?如何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2)结合平时观察、收集事实依据,如大气污染(工厂企业排放的烟气、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居民燃烧排出的烟尘)、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气物(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噪声污染(交通、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现象等等;(3)得出结论与解释;(4)反思评价;(5)报告与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互动过程,在合作游戏中,使学生学有趣味;在合作读图中,使学生学有所能;在合作收集中,使学生学有所获;在合作调查中,使学生学中悟理;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学中有问。

课堂是互动的课堂,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改变,将原来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师生互动为主的学习上来,使得课堂在师生互动中、合作中动态生成。

三、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

篇4

课堂教学风格受课堂教学内容和时代要求的制约。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就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学内容与地理教学形式有机统一的课堂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风格总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特点呈现出来的。人们对课堂教学风格的认识,首先是从课堂教学的形式、特点感受到的。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以素质教育为准绳,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及适当的教学用具为依托,恰如其分地表现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好学、会学、学会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地理观,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教学形式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

一、有一个诱人的新课导言

生动诱人,精练点题,设有悬念,可探讨性强。中学生,受思想认识水平、课程时间安排、高考、中招考试导向等诸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不重视地理课,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但是,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又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一方面他们要对问题追根问底,知道其所学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他们又急于要显示自己的才能,个个跃跃欲试。这就为设计好新课导言,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基础。而经过挖掘加工后的生动、诱人、带有悬念的新课导言,一上课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上来。兴趣和好奇,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直到把悬念化解,问题解决,找到答案为止。至于兴趣点和好奇点的选择,可以放在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乡土内容、奥秘探讨及新式教具等上面。

二、浓郁突出的“地理味”

图文并茂,以图释文,形象逼真,直观性强。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包括区位概念和区域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

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人地关系相关图、地理模型图等,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恰当的地图教学,首先从识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逐条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让学生通过位置以及相关事象的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分析和地理规律分析。对多种要素叠加的图,则采用分要素化繁为简,分解教学,最后再叠加恢复地图原貌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地图的展示,可通过挂图、板图、幻灯、投影、微机等多种手段进行。

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手、口、脑并用,其观察力、记忆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进而,把知识落实在图上,达到会学、学会、会用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胆识和心理素质。

三、感染力极强的教学语言

条理清晰,生动艺术,言简意赅,启发性和鼓动性强。教师灵活并恰当地运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板书语言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或绘声绘色,或幽默诙谐,或启发诱导,或慷慨陈词,或点头赞许,或热情鼓励……

适时适度使用语言修辞手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勇于提问,大胆发言,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同时,配以新颖、美观、快速、精练的板书、板图和板画,醒目易记,就能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使其如醉如痴,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受到陶冶,得到锻炼,学会知识,掌握方法。

四、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

篇5

关键词:观念转变;创新方法;教学意见

中图分类号:G623.4

我们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在教学方法上受到很大影响。老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如何得到好的成绩,都是应试教学。但我们新的课程要求是,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体现出国家教育对学生的人为关怀,也体现了新时期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风貌。

一、 转变观念、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模式都比较落后,老师上课就是照本宣科,只讲课本知识,一般的老师经过一到两个学期就可以把教材背熟了,有时都不用课本就可以上课。然而现在是个信息化的时代,老师要尽快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抓紧学习新时代信息技术,快速提高教学的综合素质,在新课程的教学需求下把地理课上好。

观念转变了,课堂教学我们还要不断的创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主动、创新意识、注重实践,对地理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总结、分析和反思,以创新的意识制定最佳的教学方法,逐步的转变成为具有创新的新型教研老师。

二、 创新地理课教学方法

新课程对教学的方法创是新势在必行的,现在的90后学生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性格、经验,对知识的兴趣、需求非常渴望,我们要以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变化多端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理解和吸收老师所讲的知识。

1、 实践式教学

实践式教学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课本知识和现实存在的事例相互之间的关系,加深知识理解。以往我们老师只是按照课本讲解,找一些图片补充也就算完成教学课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仅仅是预设性的,现在的学生们都很聪明、思想活跃,以这样的简单传统的方式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我们老师要把这种'书本式'的教学理念逐步向'实践式'转变。

例如:在高中地理课'长江三峡工程'的教学课程中,老师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展开以'我知三峡'为命题的教学实践课,让学生们主动的去查找有关三峡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料。如果离三峡工程近点学校,可以参观三峡的活动,同学们经过实践活动,了解到三峡工程如何发电、三峡工程的意义等,还可以引发出三峡工程大规模的移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鱼类生存的影响等等话题。然后回到课堂进行分组讨论,老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这样就会把课程了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轻易的就化解了,最后老师在进行总结和补充,学生们就对三峡工程的知识了解的更加深刻和丰富。

2、 正确引导、解错学习

学生上课学习,课后做作业加强巩固,在课后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错误,以往老师就是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学生也就是改正错误,过程很简单没有注意这也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老师要抓住这样的机会,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理解错误所在,积极分析思考解决的错误问题。

例如:高中地理课中'热力环流'教学中,学生在遇到热力环流方向及近地面冷热变化后垂直方向上气压高低的比较问题时,总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此时老师就要以学生出错的问题来采取新的教学方法。首先老师可以用幻灯片或Flas的方式,一边演示一边给学生讲解;然后在在近地面设定三点'热-冷-热',要求学生自己画图完成,并且要标出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高低、气流流动方向和等压线的弯曲状况。这时老师要要求学生进行讨论找出错误,同学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一起纠正错误。最后老师在通过变式图设疑,检查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种方法学生亲自解错,学习主动了,学习难点掌握的准确,使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错误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3、 创造环境、激发兴趣

如何教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关键,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教学的因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使地理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例如:高中地理课'大气环境保护',讲这一课中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防治时,老师先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我们生活那些现象可以气温变暖的讨论,然后老师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漫画进行讲解,最后老师要求学生试着讲出解决的措施。学生经过讨论后,在结合老师对漫画的讲解,兴趣被激发出来,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讲出自己的想法。这样课堂就活跃了,学生学习知识就深刻了。

三、老师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几点建议

高中老师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这样可以使创新的教学方法得到更好的应用。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理解包容他们的缺点,正确引导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积极主动的学习。

2、 对新课程要认真探究,努力钻研,准备充分,生动讲解。

3、 注重实践,精心设计,把学生的积极性要全部调动起来。

4、 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为教学理念。老师教学要以服务于学生的方式,开放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结束语:

新课程的教学,对老师来讲不只是教好学生,还要成为教学的研究者。教学的创新要以人为本,老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对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勤于思考、大胆尝试、及时总结、勇于创新,这样老师就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最终就会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智慧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上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194.

篇6

【关键词】课堂效率;教师引导;主体地位;控制论

当前,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大范围、深入地展开,其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正是要求我们为新世纪培养拥有丰富且实用的地理知识人才,这是摆在我们地理教师面前的毋庸置疑的重要课题。如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每一节地理课,都需要兢兢业业的努力与准备,例如熟悉教材、钻研新课标、编写教案、突出重点、分解难点、作详实周密的教学安排等。但要让教师教的得心应手、畅快淋漓,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融会贯通,还真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扭转当前学生忽视地理学习的有力措施。

为了使学生有目标地、主动地学习地理课,笔者认为,应首先上好序言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也是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序言课的原因。运用生动、丰富、有力的事实说明地理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地理知识的有用性,激发兴趣,增强学生喜爱这门学科的思想意识。

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习动力,并不是完全体现在每节课的导入新课上,而是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应适时拨动学生的心弦,针对学情来教授地理知识。课堂上,新奇巧妙的提问像魔术棒,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亢奋;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就像一盏明灯,在知识的迷宫中,照亮一条前行的路;生动有趣的提问像欢乐的音符,可以使整个课堂气氛活泼轻松。如讲完“洋流”时引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妙用洋流助战的故事,提问:日军如何妙用北太平暖流,避开美军监察突袭珍珠港的?再如讲完“北印度洋季风环流”时,巧用我国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提问:郑和选择什么季节出发?返航时又在什么季节?通过这些新奇有趣的提问,学生既能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又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形成“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爱学”这种良性的学习机制。

二、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以无声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视觉感官来反映地理事物的特点,且往往会提供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如在讲授 “三圈环流”的形成时,在黑板上一边画图一边讲授,学生能很快地、直观地把这一难点知识掌握。

另外,我们还要教会学生画简易地图,并能熟练使用地图,就像数学教师教学生用阿拉伯数字解题一样,必须始终坚持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读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教学时凡能从地图上获取的地理知识,都尽量运用读图的方法来完成,且遇到问题,要首先想到与之相关的地图,逐渐使学生养成用图、识图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常说的以图增知,以图感美,以图启智,以图育德等多种教育功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才能引领学生逐步养成“心中有图、图文合一”的思维习惯,并终身受益。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有用的地理。”学生对地理课发生了兴趣,学会了使用地图,仅有这两点还不能说学会了终身受用的地理,还有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自觉地学习,能独立获得新知识并驾驭已掌握的知识,做学习的主体。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法指导,明确知识联系并交代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如我在讲授《分析判断气候类型》一节时,对于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是重点内容,我先讲解了对于气温、降水描述的一般规律,然后让学生自己看书,分析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最后联系三圈环流的知识,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

这样做不但突出了教材的重难点,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使他们把精力集中到理解、掌握、巩固教材的知识上,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

四、依据控制论原理,对课堂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控制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地理课堂教学是由地理教师、学生、地理教材、地理教法和地理教具等要素构成的复杂教学系统。而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则必须对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即时有效的控制。

1.掌握好教师与学生、讲授与学习的平衡。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使教师、学生、知识三方面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始终保持信息流的畅通,才能使学生的有效获得大幅度增加。这种平衡的实现,需要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其接受程度,充分展现教学的艺术,使师生双方都处于最佳的信息交流状态,才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明确学习目标,并把目标交给学生。如果只是一味的跟随老师的步伐去学习而没有自己的目的,那么高中地理教育对于学生无疑是失败的,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有多大的提高呢?这里并不是否认教师或者课堂的作用,而是要教师在学习之前把学习目标向学生提出,以便学生实行自我控制,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篇7

关键词 高中地理;新课标;创新

1.前言

新课标的施行对高中阶段地理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是整堂课的主角,师生互动比较少,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取得考成绩。新的课程标准则凸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而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教学的目的也不再局限知识层面,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基础设计教学

承认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进行一切教学方法创新的根本。以往的教学设计多是站在教师的基础上进行,侧重于对知识点的分解与归纳,课堂互动设计所占比例较少。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应该适当的增加互动环节,为学生建立学情档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设定梯度问题并且尝试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高中地理第一章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极昼是如何产生的?是由于地球自传吗?(难度较低)某地的日出时间是早晨7点,那么该地的昼长大约是多少?(中等难度)当西半球全部为昼半球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哪里?(难度较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得到提高。

3.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交流

3.1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转变平铺直叙的讲述方法,创设有趣的、生活化的或者其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情境,以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复习设问,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是比较常见的课堂导入方法,教师在复习旧知识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挖掘旧知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知识的传授创造契机;充分运用故事、趣闻、诗歌、谜语、新闻等课外资料,比如在讲世界洋流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描述明朝时期的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郑和生活在距今400年前,曾经多次航海,甚至到达过非洲,他每次航海都有一个特点,即冬季起航,夏季返回,其原因是什么呢?然后进行课堂教学,到课程结束再揭示答案。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勾起来,注意力集中,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而且体会到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联系实际生活,比如讲述沉积岩的形成与特点时,教师可以用双层夹心饼干进行演示,先放一层饼干,一层奶油,再放一层饼干,一层奶油,沉积岩正是如此层层叠加而形成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记住了沉积岩的形态以及特点。

3.2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

由于高中的课程知识点多,教材内容比较枯燥,地理课堂普遍存在着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学生不积极的参与教学,拒绝自主思考,这对于新课标的实施是非常不利的。对此教师可以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活泼生动的课堂活动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3.3运用思维导图,提高教学质量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知识框架,条理清楚,极大的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提高了教学水平。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和总结的时候,要注意将当前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比如在讲学习城市化的时候可以对民工潮进行分析,在讲解工厂选址问题时除了盛行风向图,还可以提供交通、资源、劳动力等因素对工厂的影响,将热点考点融入教学中来,拓展学生的视野。

4.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

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很难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问题,教师此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图片、音乐、视频、统计图、地图、动画等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讲锋面的形成过程中,只使用教材中的插图不能形象的展现解锋面特点,教师可以采用flash动画演示锋面形成以及冷暖风的相遇,由学生探索出冷峰峰前雨,暖锋峰后语的特征。再比如,教师在讲解城市区位因素时,可以以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世界各地的著名城市,并介绍与这些城市相关的自然历史事件,为之后的教学做好铺垫。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不能一味的使用幻灯片,导致课堂节奏过快,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思考,也不能节奏太慢,导致无法完成课堂任务。

5.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地理新课标提升了对地理实践的重视程度,鼓励教师组织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构件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可以设计简单的地理实验,直观的体现各种地理现象。比如在讲密度流时,教师可以将蓝色的盐水沿边缓缓倒入透明的清水中,学生可以观察到蓝色盐水沉入水底,形态高低起伏,证明了密度大的海水会在密度小的海水下流动;组织地理活动,比如天文观测、野外考察活动,增加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6.结语

新课标为高中地理教学指出了大的方向,教师是工作在教学实践第一线的教育者,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标的相关知识,结合经验和实际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将以教为主的教学变成以学为主的教学,真正让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新课标;实践;课堂教学;中学地理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新课标中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这几个基本理念。新的课程改革给广大的第一线教育工作者——教师带来了一次严峻的挑战和一次发展的机遇。所以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这几年的教改实践中,有以下的看法:

一、习题式自学

国家地理一般是通过一个国家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点来展示该国的地理概况的。如果每一个国家都一不变地按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逐一学习的话,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如何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呢?我尝试了论文习题式自学法。

1、教师给学生列出一系列问题。教师按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把本节课学生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转化为习题(习题难度要适中、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供学生作阅读自学提纲用。这样,就为学生自学指出了思路,从而降低了自学的难度。

2、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整理阅读笔记。学生带着问题,提纲式地阅读教材文字和图表内容,按自己所掌握的地理思维方法分析教材内容,独立整理阅读笔记。

3、教师巡查并作指导。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层次不一,教师在巡查过程中要对阅读理解相对有疑难的学生进行提示和指导。

4、师生一同修改阅读笔记。请两、三名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把自己的笔记写在黑板上,大家一同讨论并修正其中的错误,最后整理出大家较为完善的阅读笔记。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

随着现代社会的开放、民主思潮的冲击、教育体制的改革,师生关系趋向于一种平等和互补。现在,越来越重视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协调发挥。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更好的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呢?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当回“老师”。

1、分组与选材。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选派一个代表来参加“小老师讲课比赛”;然后选择一节内容较为浅显、适合学生自学的教材,把它分成几个部分,让几个“小老师”来抽签选择讲课内容。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他们参与活动的信心。

2、集体进行备课。选定讲课内容后,利用一星期的时间,由全组同学协助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小老师”设计讲课内容,组内同学共同讨论定讲稿。当学生们为讲授某一问题在图书室里翻阅大量报刊杂志时,他们的资料查找、收集能力得到了提高;当学生们为某个讲课环节讨论时,他们的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锻炼。

3、学生教学生。当“老师”的学生和当“学生”的学生,课堂精神都高度集中,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深刻,课堂氛围活跃。

4、教师点评。在学生讲课结束后,师生角色回归,教师对几个“小老师”的教学进行点评:点明问题、更正错误、插缺补漏、总结成绩。这样的教学尝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地发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了学生的收集整理资料能力、思考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等;效果甚佳。

三、课堂激发学生热情小环节

心理学研究及教学实践表明:压抑、呆板的学习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碍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被动消极地听讲,吸收率是偏低的。那么,课堂上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十分重要的。

1、和老师比赛。在教授中国行政区划时,我一声不吭地在黑板上迅速地画出论文了中国的陆地轮廓,并在相应位置填上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然后扭头一问,“谁能在下节课和老师一样在黑板上准确的写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速度甚至比我更快?”;……“我!”……一会寂静后,一个响亮的声音出教室后排传来,“水分子”讲话了,“老师,我来!”……果然,下一节课,这位同学很好、很快地在黑板上相应位置写出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我表扬了他,并请他跟其他同学讲解自己如何能快速记忆这些内容。同学们佩服的目光和响亮的掌声,使这位同学开心地笑了。在这之后,班级的纪律得到了改善,这位同学学习地理的热情也提高了,课堂上总能听到他的声音,或认真论文朗读课文或踊跃回答提问。

2、我问你答。在新课学习前(或后)留一点时间,让学生针对上节课(或本节课)所学内容自己编道题目来考同学。这样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还对所学知识加深了。

3、“我”给同学批改作业。在课堂上偶尔留点时间让学生拿起红笔,批改其他同学的当堂作业。学生批改作业,在对其他同学的错误答案划上红叉时,给他的记忆更深,更有触动作用;自己的作业哪被同学划上红叉了,怎么被划上这么多红叉,也会促使这位同学今后得更加认真地完成作业、更好地听讲。

4、 “布白”。“布白”原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中的 一个术语,是指画家有意在画面的某些部位不着笔墨,制造高远幽深、朦胧虚空的视觉效果的一种艺术手法。课堂教学作为独特的艺术活动,巧用“布白”手法,同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板书时故意省去关键字词,留下空白让学生补充完整;只绘出地图的大体轮廓和主要地理事物,让学生完成并标注名称;对课堂表现欠佳的个别学生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等。

四、整理知识

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认知过程,即是采用分类、排列、比较、推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主要方法如下:

1、图文互换。图文互换的方法,就是将某部分知识内容,改用图式表现出来,或是将某图式变换成文字进行叙述。学生通过图文转化,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在头脑中建立了空间观念。

2、描图说话。地理学发展史证明,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学会运用地图,对初中生来讲,是很重要的。能熟练地运用地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而且,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智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在复习课有时会让学生描一、两幅简单的基础地图(因为课时有限),例如七大洲和四大洋图、中国政区图等,然后要求学生在描好的地图上写一写读图后的发现。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地图意识和阅图能力。

3、记课堂笔记。笔记可以“迫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将头脑中混沌无序的思路变得清晰有序,同时将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日积月累,一定程度上内化为学生自身具备的自学能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