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农业科技与管理8篇

时间:2023-09-11 09:17: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业科技与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科技与管理

篇1

在农业种子管理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管理的质量,必须建立规范化的种子市场,使农民能够买到放心的种子,但是现有的种子市场还是存在以假乱真、种子经营主体混乱、种子售后服务差的现象,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种子管理部门对种子市场的管理不够,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规范种子市场相关人员的行为。

2改进措施

2.1增强管理的意识

为了保证农业科技种子管理的水平,必须在采取相应的措施之前,首先转变各部门对种子管理的认识,重视种子管理工作,认识到对种子进行优质管理的重要性。各部门相关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制意识,在工作中能够做到认真、负责。

2.2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在农业科技种子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使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够规范、合理,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随时监督工作人员的行为,这种监督机制也能促使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工作作风,从保障农民利益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为农民办实事。

2.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在种子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及时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培养,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对种子的质量检测能力,实行凭证上岗的制度,组织定期培训,并不断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端正态度。

2.4规范交易市场

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对种子市场的管理工作,建立高标准的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市场经营的主体,建立有效的市场管理制度,对种子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同时还应该加强种子的售后服务工作,指导农民进行正确播种,及时解答农民在种植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5建立形式多样的管理办法

篇2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问题;决策

1、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其延续性的增强,农业科技档案的数量也在不断的扩大,其质量也越来越高。农业科技档案工作在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显得更重要。本文就我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2、我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1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及其职责不能实现统一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史比较悠久,尽管这样大部分单位的管理制度更新还是较为缓慢,尤其是现代科技及办公手段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农业档案管理也显示出了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存在不少的漏洞,如:负责监督管理文件材料的归档过程的部门,督促档案的形成的部门,都没有能够统一起来,更多的是各自为政,互不沟通,致使相关部门不能得到统一,导致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不能充分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2.2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中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有的基层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其学识资历水平普遍偏低,专业素质很缺乏,综合素质也不高,所以有的小类别分类上就存在不少的混乱现象,使农业档案管理无法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为农业经济建设充分发挥作用。

2.3 人们对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强

我国当前的农业档案管理很多都缺乏宣传,特别是当前年轻一代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导致档案遗漏的风险也不断地增加;与此同时,大多数的管理人员存在管理监督意识不强,并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定期督促。由于相关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设施、设备的更新不够重视,对农业档案管理资金的投入也较少,出现了档案管理设施陈旧以及档案室空间有限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与合理管理。

2.4 农业档案相关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比较弱。保密性不高

①因为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移动介质以及网络的广泛应用,致使渠道的增加,农业科技档案载体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⑦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不强,对重要的农业档案管理不严格,对保密责任制的落实也不到位。

3、加强我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我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尚不完善相对缺乏,而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在我国农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做的好与坏是事关我国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需要结合我国农业档案管理现状进行改进。

3.1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相关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中,要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相关人员的素质,使之成为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干部队伍,这是农业科技管理工作创新服务的关键新时期,不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意识,还要求精通档案业务,拥有现代化管理技能及现代化意识是现代档案管理所必需具备的。可以通过建立培训机制学习档案管理知识,计算机应用与技能,网络技术知识以及党和国家制定的相关方针政策,同时还要学习相关的科技基础知识,熟悉并掌握本单位科技工作的任务及相关管理技能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档案管理者的文化素质及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农业发展趋势的要求;另外在本单位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使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能够引入竞争机制,进而增强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的紧迫感与危机感。

3.2 把科技档案管理纳入科研计划管理内容

由于科研管理涉及到课题申请立项及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把科技档案管理纳入科研计划管理内容,可保证科技档案完整、准确、齐全。在工作中将科技档案与科研项目有机结合,确保科研项目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做到项目一立项就建档;材料一形成就装盒;计划一完成材料就齐全,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与课题管理、成果管理、职称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并把课题成果的科技档案归档情况与科研项目执行情况,科研岗位津贴等激励措施结合起来,使科技档案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实行科研工作和建档工作的同步管理。

3.3 健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农业科技档案部门应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全面抓好立卷归档工作,采取各种方法与手段大力宣传科技档案的重要性,以增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相关人员的档案意识,使其加强并重视科技档案的收集、建档及保护等工作,使农业科技档案安全完整为档案收集与利用有章可循,使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高效进行。

3.4 强化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服务。进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目的是提供并利用科技档案,使其由保管状态转为利用功能,充分发挥它的技术效用与社会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体现农业科技档案的使用价值。所以,农业相关部门需要树立档案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反馈机制,通过对过去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情况,总结出档案利用的规律,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及时了解档案的利用效果,让利用者给出档案利用方面的相关建议与评价。信息的反馈能够发现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要做好农业档案利用工作就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建立归档课题、立项课题、审定品种、获奖项目以及成果鉴定等信息数据,系统快速而准确地为农业科研人员提供农业科技档案信息,促进农业科技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立卷归档。

3.5 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设施更新

时代的变迁使得人们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陈旧的管理方式与设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与要求,这就要求档案管理的相关人员及部门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更新档案管理设施,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方式与方法,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为农业经济建设的科学决策与科研事业提供快速正确的资料信息,为我国农业科研提供依据。

篇3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农业大国,农业科研活动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力的帮助。在农业科研活动中,农业科技档案保存着这类活动的大量信息,其中积累了很多的活动经验和心得,对于后续的科研活动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指导的意义。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许多不错的成绩,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科技档案的使用度不高

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农业科技档案中记录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对于后期的科研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此可见科技档案的重要性。但是不少单位只重视保管科技档案,并不重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许多科研成果和数据都被摆放在档案室里,不能够投入到真正的实践当中去。

(二)农业科技档案出现缺失现象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有不少的的农业科技档案都出现了丢失现象,这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一方面,由于农业科技档案是一笔非常可贵的资源,有些工作人员为了一己私欲而档案偷偷保存下来,通过变卖这些档案资料来获取一定的收益。另一方面,有些单位对于农业科技档案的关注度不够,认为农业科技档案并不是非常的重要,所以并未形成记录农业科技档案的习惯,导致不少科研成果未有档案存储。

(三)档案管理工作者素质需加强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者的工作素养直接影响着这项工作的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越来越智能化和高要求,不仅仅要求工作人员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也要求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专业、前卫的科技技能,例如使用电脑设备、数据处理、信息检索等等。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门工作人员并未清楚意识到自身所担负的责任,管理理念也较为落后。同时,在专业技能方面,不少单位都出现了专业人员不足的现象,由于这类人才的缺失,所以很多较新的技术设备的功能并未完全应用,有些单位甚至还是采用手工操作。

二、解决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加大农业科技档案的使用力度

之所以保存农业科技档案,就是为了方便后者在开展科研活动时候,借鉴其中的经验、数据,来更好的实现下一步的科研活动。为了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真正的发挥作用,就必须加大对其的使用力度。第一,应该普及对于农业科技档案使用的观念,通过大力宣传这一观念,让大家都深刻明白档案对于科研活动所提供的帮助,从而逐渐帮培养查看科技档案的习惯。第二,应该开发出一些便于大家搜索和查询档案的程序,有了这些程序以后,获取农业科技档案较之前会更加的简单和快速,能够间接促进大家对于农业科技档案的使用率。第三,科技档案要科学的存档,同一类目的档案摆放至一起,分门别类以后档案的查找也更加有序,工作人员能够快速的获取自己所需信息。

(二)完善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规范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管理规范会让工作允许更加高效。管理落后的单位可以向一些管理工作较为优秀的单位学习,例如实行责任个人制,每个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负责不同的工作,一旦哪个环节出错,则追究到责任这一环节的工作人员身上。从最先开始的资料收集,到最后的材料归档,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所对应的岗位职责都明确划分,这一制度会让员工增加对工作的重视度,更加认真的执行自己的任务。如果发生了丢失农业科技档案的事情,也能够第一实时间找到负责人,及时做一些补救的工作。除此之外,制定一套标准的档案管理工作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对于档案如何分类、整理、存储等等,规范化的操作会让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

(三)加强科技档案管理者的培训

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挑战越来越大,打造一个专业、先进的管理团队是必不可少的。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者,首先应该养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做好对于档案工作者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深刻意识到自身工作是非常的重要,从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主动性。除此以外,还需要着重培养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这些职业技能包括掌握最新的电脑设备使用方法,具备全面的档案管理技能,综合分析、筛选海量数据的能力等等。单位可以引进专业性人才到单位做管理人员,同时每月定期举办职能培训会议,或者安排工作人员到外参加一些专业的技能讲座,让工作人员能够学习到最新的设备使用方法,和不同的工作技巧,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提升自己的综合工作能力。

篇4

关键词:科技推广项目资金 报账制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经费是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为提高土地治理项目效益,促进项目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每年在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中按一定比例列支,用于项目区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的资金。本文结合徐州市科技推广经费管理的现状,就此项目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对如何规范项目经费的管理,更好地发挥其效益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科技推广项目资金管理的现状

(一)有关的政策制度现状

国家为了加强和规范科技推广项目资金的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科技推广经费的使用效益,制定了《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经费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结合各自的实际,也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江苏省就出台了《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共六章34条,对资金的安排、使用、管理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按照办法的内容,科技推广经费由省级财政部门随土地治理项目资金下拨到市县财政部门,属财政无偿资金,即科技推广单位无偿使用。这些政策制度为管好用好这部分财政支农资金提供了保障。

(二)资金运行的现状

1 资金运行程序的现状

每年以省为单位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经费总额一般不超过当年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投资总额的8%。土地治理项目确定后,农业开发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在本地区范围内的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科技推广示范户中选择和确定具有农业推广和服务的单位作为项目实施单位,然后根据项目实施的有关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和任务书。经县级开发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实施方案就作为科技推广项目实施、报账和验收的依据,并据此签订合同。科技推广项目实行报账制,即项目实施单位“先垫支,后报账”,通常的做法是县财政部门先预付一定比例的项目资金,待项目实施完毕,通过验收,凭有效的原始凭证将余款付清。

2 资金运行财务环境状况

为规范使用资金,县级财政部门对科技推广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一般在财政部、局农财科设立农业综合开发专户,报账资金专人管理、专户存储、专账核算,固定一名会计人员专门管理报账事项。按照会计核算的要求,会计人员对实施单位报送的各项支出票据和报账资料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和监督,因此,会计人员要熟悉和了解项目的实施内容和进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项目的管理。实施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的做法是:严格按照科技推广经费的使用范围、构成和开支标准编制资金预算,严格按照预算表中的费用名称和金额实施和控制各项开支,并提供和取得各项开支的原始会计凭证和报账资料。

项目实施单位向农业开发部门和财政部提出报账时,需提供完整真实的发票和资料,如生产资料费中的种子、种苗、肥料、农药、薄膜的补助,除提供合法的税务监制的发票外,还要提供货物接收清单、发放和领用清单等佐证材料,以确认经济事项发生的真实性。财政部门会计人员依据实施方案的进度和资金预算表进行审核,尽量确保报账资料的完整和真实,确保财政专项支出专款专用,不被挪用和截留,真正发挥支农资金的作用和效益。

二、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实施与财务报账管理之间关系疏松

主要表现在:1 财政部门对于项目资金管放不管账,由于项目实施单位多,实施周期长,而财政部门的专账会计人员少,不可能全程参与和监督项目单位的所有业务;2 项目管理人员只管项目的实施,对于财务的要求和规范知之甚少,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不及时,造成项目结束时财务报账资料才开始搜集和整理,以至资料不完整或不真实;3 财务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知识面的限制,不愿或不能参与到项目管理过程中,对项目的实施缺乏有效的检查监督,导致报账时就票据审票据,对票据的审核局限在票据的形式上,即合法性审核,而对票据载明的经济内容的真实性、合理性、有效性等实质性审核把关不严,致使有些项目单位套取资金,改变资金用途,违背了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

(二)报账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有效性差

按照办法的规定,科技推广项目经费实行报账制,省级集中安排的科技推广经费,委托科研院所财务部门报账;随项目到县的科技推广经费,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项目实施单位虽然是向财政部门报账,表面上看,监管严格了,但实际执行中,报账的很多资料是虚假的,很多业务是虚构的,单从票据上发现不出来什么问题。如培训开支,一般的项目单位会提供培训计划、培训课程表、培训人员签到表,票据会提供购资料发票、教师课时费、学员补助费、餐费发票等,单从材料和票据的形式看是合法的,但细看就会发现有些开支是虚假的,如发放培训人员误工补助现象较多,数额较大,领取人有的不签名,有的虽签名,但能看出是一人所为。更有一些项目单位为满足报账票据规范的要求,直接到税务部门按资金预算表中的项目名称和金额开具数张大额税票,完全掩盖了资金支出的真实性。

(三)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对财政支付的科技推广项目资金是否能做到规范使用,财政部门很难及时掌握准确信息,即使发现不按规定用途使用专款甚至违规使用专款问题,对违规的单位也缺乏有力的处罚措施。有关监督部门在检查中发现了问题也面临上报难、处理难的问题,很多时候农业开发部门、项目实施单位、财政部门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利益目标一致的情况下,会达成一种默契。

三、对科技推广项目资金管理的思考

(一)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沟通和学习

要做好科技推广项目资金的报账管理工作,项目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密切配合是前提和关键。项目管理人员要学习必要的财务制度,了解报账的程序和有关要求,加强与财务人员的衔接与沟通,协助财务人员做好报账资料的审核把关工作;财务人员也要加强项目管理知识和财务知识的学习,主动参与到项目管理中。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资金的审批手续;规范各类原始凭证和报表,按要求设立账簿,认真审核各项票据和资料,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二)进一步完善报账的具体内容和程序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项目实施单位认为报账就是报销,只要提供相关的票据就可以了。其实报账除了要提供合法的正规票据外,还要提供相应的辅助材料来证明票据载明的各项经济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用途,明确不同支出内容的票据要求,如哪些支出必须要税票,哪些支出可以自制凭证,明确支出报账的辅助材料的要求。 在报账的过程中,项目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实施单位、受益区、农户之间的意见应都有所体现。实施单位报账时应先向财政部门提供完整合法的资料,财政部门先对资料的形式进行审核,确定合法性,然后交由项目管理部门进行实质内容的审核,确定真实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篇5

第一招:抓策划、找定位,纲举目张有方向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策划如何,一定程度上影响节目的走向,关乎节目的存亡。节目创办之初,就要做好前期策划,找准栏目定位。因为它直接关系着栏目的个性特色和发展方向。做新闻还是做专题?还是二者结合?是传统做法还是时尚做法?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充分做好策划准备工作。

为了给栏目准确定位,尽管我们当时人手紧(加上主持人一共才3人)、时间紧(3月份栏目组才组建,5月份就要求节目播出),但是我们还是花了一个月来做节目调研和策划工作。一是走访调研本地农民朋友,了解他们的节目需求;二是查阅做好农业节目的相关调研文章,集思广益;三是观摩学习其他对农节目,借鉴吸取别人经验。像荆州台的《垄上行》、山东农科的《乡村季风》、吉林卫视的《乡村四季》、河北电视台的农民频道、山西卫视的《黄土地》等,我们都一直跟踪学习,各取其长,为我所用。

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农民朋友最需要的是种植、养殖技术,最渴望的是致富信息和服务,最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同时通过节目娱乐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最后我们决定把栏目的定位放在技术服务为主,兼顾休闲和娱乐,确立了“走进农家,服务三农,做农民知心朋友”的节目宗旨。

有了明确定位,为我们接下来的节目板块设置、节目形式、节目包装等方面的方案策划定下了基调。现在看来,前期的策划工作太重要了,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

第二招:抓选题、接地气,因地制宜搞服务

农民很实在,也很实际。要想得到他们的认可,就必须让节目接地气,在选题和服务上下功夫。农民需要什么,关心什么,我们就想什么,就做什么。也许我们的节目资源不如中央台、省级台丰富,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那就是我们距离老百姓最近。说的都是农民身边的事,聊的都是农民身边的人。一些本地的致富典型、种植养殖技术等等都是节目好的选题之一。实践证明,这类节目时效性强、借鉴性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很有看点,也很受老百姓欢迎。

与此同时,我们还利用栏目搭建服务平台,大打亲情牌,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一方面开通了栏目热线,实行24小时值守;另一方面开设了《农家百事通》板块,把观众反映的问题归类整理,并找相关专家解答后在板块中播出。既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又丰富了节目内容;既为我们提供了新闻线索,又为节目做了收视反馈

2008年6月,我们接到观众热线,反映杏子丰收却出现卖果难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及时进行了深入采访。节目播出后,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不少热心观众和客商打来电话表示关注和关切,杏子也在一周之内销售一空。 2009年7月,蓬莱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农作物水淹严重。我们及时找到有关专家,采访制作了暴雨后的葡萄、苹果、樱桃等果树的管理,并打破常规,进行了四次重播,为果农提供了科学的雨后管理方法。

如今,“农家有啥事,就找《乡村行》”已经成为了许多农民朋友的口头禅。大家都说《乡村行》的节目不仅内容实在,而且及时管用,它提供的市场信息、实用技术等,基本涵盖了我们蓬莱农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非常需要。仅2011年,栏目组就累计接听观众来电3200多个,接收短信1900余条,帮助农民解决解答实际问题1600多个。

第三招:抓形式、强看点,寓教于乐显活力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的运用往往影响着节目的收视效果。既然农民朋友既需要技术知识又需要娱乐休闲,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把节目做的轻松活泼一点?寓教于乐一些?为此,我们侧重在以下三方面打造节目表现形式。

一是主持本土化。我们采用了本地出生的主持人,并且从主持到采访,从导语到解说,都采用蓬莱土话。同时,节目主持也尽可能采用了外景主持报道方式,上村庄,进农家,把节目主持放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

二是节目趣味化。我们每期节目的开头,都设计一段噱头,采用说相声的方式,由主持人和搭词的两个人引出节目内容,代替传统的节目导视,让节目一开始就能吸引住观众。同时,我们还注重在节目中设计一些表演情节,让节目更加鲜活生动。比如我们曾经做过一期《川盛苹果园里学套袋》的节目,主要介绍苹果套袋技术。如果按传统的做法,就是请专家上地头讲解录制。但这样做未免俗套枯燥,估计没几个观众看得下去。可这类节目又确实是老百姓需要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我们当时的做法就是让主持人川盛充当一位不会套袋的果农,让他在果园学习套袋技术。结果可想而知,技术动作错误百出,让观者忍俊不禁。然后让专家来点评、纠正,这样节目做得既轻松活泼,又到达了传授知识技术的目的。节目播出后,许多观众打来电话说,原来我们也犯了川盛同样的错误。

三是包装个性化。我们充分运用动画、字幕、音乐等趣味化的元素,努力使节目做到轻松一点、活泼一点,打造属于自己的视听形象。我们设计的“主持人头像动漫”角标如今成了节目的标志。记得节目开播时,许多观众都没记住我们的栏目名称,却记住了这个摇头晃脑的动漫角标。

在片头音乐、背景音乐的选择上,我们也力求乡土化、人情化,尽量考虑到农村观众的年龄,多采用民间小调、欢快愉悦的曲子。我们的《农家百事通》板块中使用的背景音乐《泉水叮当》,不少观众朋友都说不仅曲子好听,而且一听音乐,就知道是《乡村行》的观众互动节目开始了。

这些形式上的改变,既拉进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又提升了节目的亲和力和可看性。像我们的主持语言、动画角标、节目音乐等都成为了栏目特有的元素符号,为老百姓津津乐道。

第四招:抓活动、树品牌,扩大影响出效益

如今活动类的电视节目,无疑是各级电视台最火爆的节目之一。像《超级女声》的海选活动,不仅让湖南卫视出足了风头,抢够了眼球,也赚足了银子。难怪有人说活动是电视台提高节目收视率和市场竞争力的一大法宝。

从2009年开始,我们在做好常规节目的同时,便开始尝试让活动与栏目对接,策划一些与栏目定位相关的活动。4年来,随着“《乡村行》热心观众联谊会”、“苹果套袋大赛”、“葡萄品质大赛”、“农民演员海选”、“文艺下乡百村巡演”等一系列活动的展开,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活动对栏目发展带来的好处。

一是丰富了节目内容,带动了节目创新。《乡村行》自开播以来,围绕服务“三农”的节目定位,一直比较注重节目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比如果树如何预防倒春寒,如何搞好果树各个时期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但这类节目技术性强,很容易做成讲座式节目。2009年5月初,正是蓬莱苹果套袋的季节。以前我们也做过苹果套袋技术方面的节目,虽然效果不错,但又不能老用以前的套路。能不能换个形式来做这个技术类节目?很快一个举办苹果套袋比赛的策划方案形成。找果园场地、制作宣传片、联系赞助商,一个完整的活动前期方案很快敲定。不久“富民杯”苹果套袋大赛就在村里集镇成功举行。没想到活动吸引了100多名农家妇女参加,600多名群众观战。专家评委们则从套袋数、扎口质量、外观及底口质量、不损坏果实等技术环节,进行现场评判和讲解。事后,很多农民朋友都说这种方式好,既好玩,又能学知识,比单独坐在家里看技术讲座过瘾!原来技术也可以通过活动表达,还一点不耽误我们做节目,让我们第一次尝到了活动带来的甜头。

二是拉近了观众距离,赢得了群众口碑。观众是上帝,只有赢得观众,才能赢得栏目的发展。每次节目播完后尽管都是晚上九十点钟了,但还是有不少观众打来电话,谈看完节目后的感受,指出节目中的不足,这使我们感受到了农民的热心及对我们栏目的喜爱。

2009年3月,在《乡村行》开播一周年之际,我们就开始酝酿策划,能不能搞个什么活动,一来回顾总结一下经验和不足,二来听听观众对栏目发展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当时最先想到的就是找几个热心观众举办个座谈会,但又觉得这样接触到的观众还是较少,不能最大限度地让更多观众参与进来。最后我们决定策划举办一场热心观众联谊晚会。当我们举办联谊会的宣传片播出后,没想到得到了许多热心观众的响应,许多观众都表示哪怕自费也愿带节目参加我们的联欢活动,观众的热情让我们感到惊喜和意外。

2009年4月,《乡村行》节目开播一周年热心观众联谊会如期举行。栏目组全体编创人员、部分专家代表和从全市各村赶来的一千多名热心观众齐聚一堂,共叙栏目发展。联谊会上,不少现场的热心观众对节目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农民朋友还表演了自编自演的歌舞《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的生活比蜜甜》、三句半《三农政策好》等节目,用发自肺腑的声音、感谢党和政府出台了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快板《夸夸电视台》、《农家老太夸农科》、三句半《寻找致富路》等节目对本台一年来创新创优、特色办台、丰富荧屏等工作给予肯定,表达了群众对《乡村行》节目的喜爱。热心观众还向栏目赠送了“农民挚友、致富金桥”的锦旗和“支农乡村行、助农行乡村”牌匾。

没想到观众的参与热情这么高涨,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把“活动”与栏目结合在一起的信心。这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决定今后每年都举办一场热心观众联谊会,以感谢观众朋友对我们栏目的关心、支持和厚爱。如今,成功举办三届的“热心观众联谊会”,已经成为了栏目与观众朋友情感联络的纽带,成为了栏目与观众友谊的见证。

三是扩大了栏目影响,树立了栏目品牌。自从第一届热心观众联谊会举办后,就有不少观众打来电话,问下次什么时候搞活动,也好让他们登台一展风采,观众的热情确实让我们感动,但联谊会也不能天天搞,怎么满足观众的这份热情呢?能不能学习借鉴别的节目,来个农民演员海选?然后也组织一个农民艺术团去下乡演出,扩大一下我们栏目的影响力?其实,通过第一届联谊会我们就发现,农村还是有相当一批多才多艺的文艺爱好者,甚至不乏才艺超群者,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而已。

2009年6月初,我们最终确定活动思路, 2009年7月,“宝祥技校杯乡村行首届农民演员选拔赛”就拉开了帷幕。经过紧张比赛,52个节目脱颖而出。2009年8月,《乡村行》农民业余艺术团成立暨“乡村行·农家情”三下乡活动首场文艺演出便在刘家沟镇马家沟村举行。市里分管领导和一千多名观众共同观看了演出。活动结束后,市领导对这种“媒体搭台,群众唱戏”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很多观众看完录播节目后,也表示要报名参加乡村行农民艺术团,他们说:我们不图名不图利,只图一个乐呵!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举行,不仅扩大了栏目的影响,而且还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担当,满足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让我们认识到了举办参与性强又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大型活动,无疑是栏目提升品位、塑造品牌的有效途径。如今“乡村行农民演员海选”、“乡村行.农家情”文艺下乡百村巡演等已经成为了栏目的品牌活动,成为了农民朋友的一道视觉盛宴。

四是增强了广告吸附力,带动了栏目创收。如果说在栏目发展初期,举办常规化的活动,是为了更多地扩大节目影响的话,那么当一个栏目逐渐在本土受众中成长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时,“活动”的广告吸附力也就凸显了出来。几年来举办的20多场活动,我们依靠市场运作,采取商家冠名赞助的方式,不仅解决了活动经费,还为广告商开拓了一个新的营销市场。当然,也为栏目提供了新的创收途径。

栏目与活动的联姻,的确魅力无穷。注重大型活动策划,打造一个多元立体的栏目品牌经营平台,勿庸质疑对于扩大栏目品牌和影响力有着强大的助推作用。

篇6

论文摘要:发展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农业科技推广要以人为本。在分析农民接受科技成果时表现出的独特心理特点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推介策略,以扩大科技推广的广度和深度。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科技进步是其现代化的动力,而农技成果要想转化为生产力,推广工作是桥梁。但农技推广深度和广度相对于农业科技进步速度来说,严重滞后。究其原因,其中人的因素是主要因素。为此,本文对农民这一群体在接受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时表现出独特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

1农技推广中农民的心理特点

1.1趋避冲突心理

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或动机斗争是很复杂的。有时一个人对同一目的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像这种对同一目的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1j。趋避冲突在农技推广中表现主要有2种:一种表现是农民对农业新科技的渴求,他们知道农业科学技术可以给他们带来直接利益,他们是愿意接受农业科学技术的;另一种表现是,由于长期的自给自足经济,养成小农心理,跳不出旧框框,他们又不愿意接受新技术,对待科学技术持怀疑态度。他们内心是积极的、主动的,而现实表现往往却是消极的、被动的,在权衡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用传统的耕作方法。他们是既讲实惠,又墨守陈规,这种心理影响了新成果的推广。

1.2感染从众心理

从众是发生群体行为的心理原因。从众乃是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在外界情况不明、把握不大的场合下,人们认为跟随潮流、人云亦云是安全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喜欢从众圜。农民相对与其他群体来说,对大范围的社会生活缺乏足够的适应能力,不善于从环境中获得必要的正确信息和排拒不符合自己心理倾向的错误信息。他们在对待农业新科技有时甚至是盲目的,他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即使有答案,他们也极易受到熟人、朋友、村邻的暗示,且这种暗示相互影响.这样其原有的心理就瓦解了而受到感染,从而对农业科技容易采取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农民之间是一种朴实朴素的社会关系,他们意见的一致性很高,往往赞成某一观点或采取某一行为的人很多,加上权威人士(社、村、镇等各级领导)不明晰的言论,所以群体对个人的压力很大,个人很容易采取从众态度。这也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

1.3求稳求实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看到了科学技术进步给各行各业带来的飞速发展,他们也越来越不满足自己原有的生产生活现状,渴求知识、寻求信息,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培训班,收集和购买技术资料,目的是想得到先进有效的农业科学技术。然而更多的农民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虽然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农民的思想有所变化,但多数农民仍把自己承包的土地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再加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诸多变化.以及单薄的经济实力、多变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风险等因素.使农民形成了牢固的求稳心理,农民害怕在花了财力物力之后得不到应有的成效。因此,他们对一项新技术进行决策时,总是谨小慎微,思前想后,怕失败后影响自己原先的生活,所以农民更注重现实的效果,总会精打细算,从成本、劳动力投入到产出、产值等各个环节都考虑得细致人微,他们要看到推广的技术真正有实效才愿意采纳。增产效果显著但成本高,他们的兴趣不大;增产效果显著但风险比较高,他们更不会感兴趣的。这种心理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

1.4直观守旧心理

还有部分农民受文化水平低的影响,对一些新技术的判断比较简单和直观。他们重视结论经验,喜欢按常规经验办事,根据经验和实践判断其是否可行。他们看到别人,尤其是自己采用某种技术而获得成功后,他们会坚定地继续采用这种技术,并在长时间内保持不变,经验中没有的、没见过的就不相信,即使是听过也很难下决心。他们不会轻易相信推广人员的说教,不相信间接经验,不相信书本知识,当看见左邻右舍或亲戚朋友试用成功了,才能相信,次年效仿。甚至有一些农民,对一些老经验、老办法不管现在适宜不适宜都不愿放弃。改变这类农民的心理行为有一定的难度,尽管他们所占比例不大,但他们是农村中的元老级人物,影响力比较大。

2解决对策

2.1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意识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首先强化农村教育,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推广。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努力吸引广大农民学科技,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逐步提高农民科技进步的意识和依靠科技致富的愿望,使他们从封闭自守的心态中解放出来。对科技文化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其次.培养高素质的推广人员。他们应有足够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来回答和解决农民生产中的问题,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并且通过政策引导,协调其生产经营活动,使他们不是在新技术面前左右摇摆举棋不定,而是对新技术充满信心,削弱并逐渐消除其矛盾复杂的心理。

2.2增强透明度.抓好农田科技示范

由于农民有着易受感染和从众的心理,农民向其他农民学习的东西多于推广人员所教给的东西。因此,应充分发挥生产典型的模范作用,让各类农业生产典型登上培训讲台,以农民培训农民,增强透明度。在实际工作中,推广人员应放下架子,虚心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保护和激励农民的学习兴趣。每一项新技术的推出,要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介绍农技新知识和技术要领,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县、乡、村、组要做好示范工作,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引导农民经营方式的转变,使农民主动采用新技术。要多结合实地、实物进行推广,尤其在作物生长季节和收获季节,要及时组织农民对生产典型进行观摩,通过现场会的形式普及农业新技术.使农民通过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自己去对比,去判断,去转变。

2.3搞好配套服务。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根据农民注重效益的心理特点,农技人员在推广新技术时,要将该项技术需要的成本、劳动力投入及产出效益算给农民听,使农民了解该项技术的效益情况。在此基础上宣讲技术要领,农民就会愿意接受,推广的效果也会随之提高。也可以利用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采取农民与技术人员两者双向选择,风险、责任两者共同承担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消除农民怕受损失而不愿接受农业科技的心理障碍。做好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在产前,搞好市场调查与预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产后则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农副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jJl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使农民从农业科技应用中得到实惠。

2.4全面解放思想.实现方法灵活多样

篇7

2002年5月25日至6月8日,中国农业部赴澳大利亚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代表团一行5人,应澳大利亚农渔林部的邀请赴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14天的考察、访问和交流。考察团受到澳大利亚农渔林部等单位的热情接待,先后赴墨尔本、阿得蕾得、堪培拉、悉尼和布里斯班等地,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南澳州植物园、阿得蕾得大学WAITE和ROSEWORTHY两个校区、澳大利亚国家科工组织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澳大利亚国家植物公园、澳大利亚国家标本馆、CRC热带植物保护中心、澳大利亚热带遗产中心、悉尼皇家植物园等进行了实地考察、访问和交流,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考察计划,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澳大利亚概况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在大西洋南部和印度洋之间,领土包括澳洲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澳洲大陆地广人稀,四面环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占据一整块大陆的国家。国土面积约76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6700公里。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平坦的大陆之一,拥有许多独特的珍稀动植物种类。按照气候带的划分,澳大利亚的北部为热带,中部为辽阔的干旱和沙漠地带,南部为温带。澳洲的气候比较温和,全年温差不大。澳洲的四季正好与北半球相反:夏季由12月开始,3至5月份是秋季,6月份是冬季的开始,9月份进入春季。南回归线以北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3--26度,回归线以南地区温差略为明显,冬季平均气温约14度,夏季平均气温约26度。

澳大利亚有六个洲: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南澳、西澳、塔斯马尼亚及二个领地(首都领地和北领地)组成。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很小,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2人,人口主要集中居住在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现有人口18,426,900人,其中土著人口约占2%,英国和爱尔兰血统在人口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总人口中约有四分之一出生于海外。居民来自100多个国家,主要少数民族包括意大利裔,希腊裔,越南裔及华裔等。

二、澳大利亚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提高公众意识等工作非常重视,联邦政府近几年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科技活动项目,各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机构均积极参与和支持各种形式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促进公众对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和认识。政府的支持、各界的参与和设施的健全,使澳大利亚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得生机勃勃,卓有成效。

目前,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保护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认真履行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已出台了《澳大利亚生态和可持续利用发展国家战略》(Australia`sNationalStrategyforEcologicallySustainableDevelopment1992),《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战略》(NationalStrategyfortheConservationofAustralia`sBiologicalDiversity1996),各州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台了本州的相关法规,例如,维多利亚州出台了《维多利亚植物和动物保护法案》(Victoria`SFloraandFaunaGuaranteeAct1988),以保护本州的特有植物和动物生存、繁衍和保留它们在野生条件下的进化趋势;保护这些特有动植物的群体;保证人类对这些特有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并保持这些特有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等。同时该州还出台了《维多利亚生物多样性战略》、《维多利亚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生活财富》和《维多利亚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我们的生活财富》等技术性文件。

三、澳大利亚的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建设

目前,澳大利亚国家保护区总共有6664个,包括国家公园和野生生物保护,土著土地所有者、私人土地所有者和森林保护地等,保护面积共有63530760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24%,各州(领地)的详细情况见下表。

澳大利亚保护地区概况

州/领地 个数 面积(公顷) 占州/领地%

首都直辖区(ACT) 8 123032 52.8

新南威尔士(NSW) 518 4953217 6.18

北领地(NT) 92 5125556 3.8

昆士兰(QLD) 470 6938764 4.02

南澳州(SA) 1780 24895127 25.53

塔斯马尼亚(TAS) 490 2201962 32.42

维多利亚(VIC) 2089 3378021 14.85

西澳州(WA) 1217 15915081 6.3

总计 6664 63530760 8.24

在澳大利亚,所到之处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环境和植被好,到处是地毯似的草坪,把地面覆盖得严严密密。即使是城市宽广的街道两旁,也是两三排并列的观赏林木(不适宜种草的树下用碎木片覆盖)。例如堪培拉人均绿地面积达70.5平方米,仅次于华沙居世界第二位。城市的空气新鲜,绿荫蔽空,绝少尘埃。在堪培拉和阿得蕾得的住宅周围,一律不加围墙,院外一般以桉树、合欢花树作为绿色花篱笆。堪培拉设有不同类型的植物园,除澳大利亚本土上的植物外,还引种了许多世界各地的树木花草,如中国的银杏、水杉、杜鹃、蔷薇、天竺葵等。堪培拉周围大部分地方都是国家公园的范围,包括诺马治国家公园(NAMADGINATIONALPARK)和狄宾布拉自然保护区(TIDNINBILLANATUREKESERVE)。在宾馆饭店的房间特别是公园和其它公共场所都可看到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告示标志以及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介绍,增强全民的意识。

四、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

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种水平和生态水平,而在遗传多样性水平开展的工作相对较少。

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以保持和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主,一旦某一个生态区域被列为保护地,科学家和政府首先从土地和水资源的管理入手,通过限制放牧、退牧还林还草等措施,恢复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的原始性,对生态区域内所有的动植物物种进行调查,建立资源档案,确定该生态区的环境指示物种,根据指示物种的动态变化规律,随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物种水平上,经过长期的资源调查,已经查清了澳大利亚所有物种的资源状况,编制了澳大利亚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名录。对于已列为保护计划的濒危物种,科学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详细调查,不仅明确其分布范围和生态环境,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确定每一个分布区的具体地点和面积,还要彻底查清其种群数量和生存繁育特点,了解其危害因素并掌握其动态变化规律,根据所掌握的上述信息,制订相应的保护策略。

在遗传多样性水平上,主要采用异生境保护的方法,即将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作物如棉花、苜蓿、橄榄等种质资源收集起来,统一进行种子库保存。种子库保存的种质不仅具有详细的农艺性状、抗性性状、品质性状的综合鉴定结果,而且还利用分子标记、DNA测序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了指纹图谱鉴定,每一份材料所具有的重要基因都非常清楚,不仅如此,对于收集量较大的作物还进行了核心种质的研究,为作物改良选择亲本奠定了基础。对于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如野生棉花等,科学家利用GPS系统对每一个居群进行了定位,将每一个居群按照统一的取样原则进行了取样,并对其进行了重要农艺性状如棉花抗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鉴定,然后统一保存于种子库中。

由于澳大利亚人口稀少,人们保护野生物种的意识较强,目前除各类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世界遗产保护中心外,对野生物种的保护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和居民的自觉行为,即科学家将已列为濒危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生态环境等通报给地方政府,这样,在地方政府进行道路建设或其它设施建设过程中,避免破坏其生态环境。到目前为止,这种简便易行的野生物种保护方法在澳大利亚取得了预期效果。

五、澳政府加强对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初级产业(primaryindustries)的支持

在过去的几年中,澳大利亚的农渔林产业取得了很大成绩,2000-2001年出口有关农产品达到330亿澳元。为了抵制世界经济增长变缓对澳初级产业的影响,澳政府将要加强对有关方面的支持,包括内容如下:(1)盐碱与水质量国家行动计划,(2)国家粮食和病害仿真监测行动计划,(3)澳大利亚政府环境基金--自然遗产托管新项目,(4)国家粮食工业1024百万澳元的5年计划。

六、澳大利亚对我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启示和借鉴

澳大利亚在生物多样性保存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针对我国目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现状,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强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其中重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进一步完善种质资源管理的相关配套法规建设,加强并规范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

(二)增加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费支持。突出加强我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原生境保护设施建设。不同地区的保护区既要扩大规模,又要合理规划,连成一体,增强保护的效果。在增加中央投资的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和部门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资力度。

篇8

【摘 要】: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较新的农类高职院校,近几年来,其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对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同时提出一些完善的对策,以期为其他院校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校园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议

高校校园文化体现着一所大学在发展过程有的文化形态,已成为高校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以“农”字为特色的高职院校,于2006年5月在温州市农科院基础上筹建,2008年2月正式建立。其前身是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省农业学校,是全国唯一的农业科研教育合二为一的单位。本文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探讨农类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供其他相关院校参考。

一、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内涵呈现着不断发展的特性,共产生了狭义与广义两种校园文化观。本文采用广义的校园文化定义,认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成效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以“农”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以下对各方面的成果进行详细分析。

1、精神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学农爱农”教育

作为一所农业高职院校,为“三农”培养人才是学校的目标和责任。为培养出一批学农爱农专农强农的优秀人才,学院积极开拓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农趣”,激励学生的“农志”,培养其热爱、奉献“三农”的情感。

学院的“农业流动总医院”是对接“三农”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农业流动总医院”服务农村的过程中,学院专家带领学生深入农村,使学生接触到农业领域全真实践学习环境。该院建立以来,四年累计共有1704名农类专业学生通过“农业流动总医院”这个平台接受教育,参与率达100%。通过传送农业科技到村入农户,学生既受到了实践锻炼,又增强了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院对接“三农”的另一途径。通过在农村的实践,学生和老师积累了丰富的服务“三农”经验。。

学院还开设“三农大讲坛”,为学生传播农业前沿知识。“三农大讲坛”紧扣“农”字特色,定期邀请国内外农业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来院作“三农”问题专业报告。自2010年3月25日邀请“超级农民”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顾益康来院开讲以来,共举行了11次大型讲座,营造了学习“三农”的良好氛围。 2、制度文化——“农”字特色融入党建和科研制度

学院在党建文化建设中,融入了“农”字特色。党委组织部提出“践行‘七个一’,服务新农村”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新制度。

“七个一”实践工程的具体内容是要求每个积极分子在被确定为发展对象之前,必须先通过“开展一次‘三农’问题调研、专访一户农村贫困户、联系一个农业种养基地村、参加一次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推广一项农业新技术、提供一条农产品供求信息,宣传一项‘三农’政策法规”的实践锻炼。

同时,学院将科研融入教学、创业,并进行了制度化设计。学院在温州农科院基础上建立,科研工作已有50多年历史。学院充分发挥科研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实行“导师制”,使学生成为导师的科研助理,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申报科研课题。还将科研与创业紧密结合,在创业中实行“导师+项目+团队”的创业教育制度。

3、行为文化——提倡农业创业和技能竞赛,营造创业文化和技能竞赛氛围

面对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院鼓励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农业创业。在学院的支持下,学院农业创业氛围渐浓,涌现出了多个农业创业典型。目前,学院农业创业项目有10多个,都十分富有农字特色。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学院创业教育体系也逐渐成熟。温州市大学生农业创业园、温州市大学生“村官”创业与研究基地、温州青年创业学院等创业基地先后落户学院。并建成了创业街、创业楼、创业示范点等创业基础设施。

同时,为提升就业优势,学院大力鼓励技能竞赛。成功举办了“禾益杯”浙江省首届高职农业技术职业技能大赛,主办了三届校园技能文化节活动,还频频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技能竞赛和活动,并屡屡获得佳绩。仅2009年,学院就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技能竞赛达22项目,获奖率高达50%,参加种类、参赛级别、获奖名次和数量均创学院历史新高。

4、物质文化——开展物质文化建设,打造农业特色景观和“农”字形象文化

在景观文化建设方面,学院已初步呈现农业高职院校的特色。学院综合楼广场地面采用农业二十四节气的设计;学院图书馆一楼外墙上使用袁隆平头像进行浮雕设计;在南校区建造了园林系园林盆景和工程实训基地;在实训楼楼顶设立了屋顶花园。布局合理、搭配和谐、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给予师生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对完善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挖掘历史资源。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可建造校史馆等文化建筑设施,充分展示学校的历史文化、办学特色及科研成就,为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一个认识学院历史文化的平台。同时,可以利用历史文化,在学院整体布局、道路名称、景观布置上进行呈现,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养成文化自律和文化自觉。

第二,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物质文化。完善建筑景观、雕塑景观和植物景观等物质文化。通过优美的建筑,具有人文精神的雕塑,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植物群落景观,使校园的文化建设更具特色,更让人赏心悦目,为学子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

第三,进一步丰富并用好文化阵地和载体。高校校园文化阵地和载体包括舆论阵地、网络阵地、讲坛阵地、场馆阵地及各类活动载体等,要切实管好、办好、用好这些阵地,使其发挥正面教育引导作用,规避负面影响,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中汲取知识养分,为投身农业打好基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