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工程管理专业问题8篇

时间:2023-09-11 09:17: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程管理专业问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程管理专业问题

篇1

【关键词】 石油高校 工程管理 专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2011年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重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11BZ52)、陕西省教育厅2011年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培育研究”(项目编号SGH10146)前期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改革的研究必须密切结合专业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培育学校专业品牌与办学特色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要求,遵循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勇于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如何适应经济基础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价值。新形势下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模式改革及实践问题将是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长期研究的课题。[1]

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整个经济进入适度快速和相对平稳的发展轨道。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时期,许多重大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凸现工程活动的重要地位和工程管理的巨大作用,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工程时代。[2]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迫切需求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而我国目前这一学科的发展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科本身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3]。然而,我国的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却不相适应,与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进程不相适应。

首先,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应当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培养的毕业生数量上讲,与社会发展要求基本同步,适度超前;从质量上讲,不但知识结构,而且能力素质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从教育结构上讲,切实解决近年来石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中反映出来的人才层次结构不均衡(现场工程管理型人才供不应求,研究型人才供过于求),学科专业间不均衡(石油主干专业与其他专业),学校(石油高校与其他院校)间差距等结构性矛盾。

其次,应当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目前,还普遍存在专业口径过窄,毕业生适应性较差。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没有能优化配置,办学水平较低,办学效益不高。

石油高校工程管理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

工程管理是一个横跨技术与管理的学科,相比于工程技术类专业与管理类专业,其最大的特征是复合型,其研究对象是探究专门技术(如土木、水利等)的管理规律。广义的工程管理(Engineering Management)是指对有工程技术成分的活动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指挥与控制的艺术与科学,并不面向特定行业;狭义的工程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则主要面向建设行业。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定义的工程管理包括四个方面:重大工程建设实施中的管理(包括规划、论证、勘设、施工、运行管理等);重要、复杂的新型产品、设备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重大的技术革新、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中的管理;涉及产业、工程、科技的重大布局、战略发展的研究管理。但就目前我国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设置情况而言,主要是建设工程管理,是一种狭义的工程管理。[4]

国外工程管理专业主要翻译成英文Engineering management、Project management、Construction management。工程管理专业所在院系主要是工程学院(Engineering)、设计与环境学院(Design and Environment)以及商学院(College of Business)等,其中大部分在工程学院。[5]

篇2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274-02

一、工程管理专业与其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该专业整合了原专业目录中的工程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专业覆盖范围。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的划分

实践实习体系分为四大块,即认识实习、教学实习、校外实习、毕业实习( 顶岗实习)。

1.认识实习。包括建筑施工图识图、参观施工现场等,了解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标准,建筑施工图的运用以及建筑施工的过程和质量控制,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有助于学好专业课,同时对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重点有所了解。

2.教学实习。按照实践大纲和实习指导书的要求,通过图纸抄绘、建筑构造节点设计、建筑测量现场实习、施工技术现场操作以及工程预决算模拟实习,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在考核上尽可能与企业接轨,聘请企业专业学者,以企业用人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或者选用国家技能试题库的形式加以考核。

3.校外实习。是与已签订实习协议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专业技能。要注意实习单位要有相对稳定的指导老师,学校要进行实习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和对新知识、新问题的掌握情况。带队教师要善于总结,找出与企业标准的差距,以便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可行。

4.毕业实习。是学生综合提高的关键环节。针对不同的学生按照其发展方向安排毕业实习的岗位,要学生带着任务出去,带着成果返校。并且要有专人负责、指导,为学生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三、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部分学校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没有从政策导向上和考核机制上对保障实践教学质量进行鼓励和引导,影响了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实践教学缺乏科研水平高或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缺乏对实践教学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的设计,缺乏对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教学的重视与指导。

2.课时分配过少。中国现行的土建类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必修课主要包括政治与德育课、公共基础课和自然科学基础课,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基础课;限选课为主辅修课群组课程;任选课为专业方向性课程或兴趣课程。在课程总体结构上,必修课程占据核心位置,实践教学所占比重明显少于理论教学。

3.培养目标弱化,缺乏专业特色。由于多数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是在原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生产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大都参照土木工程进行,实践大纲的制定偏向专业技术训练,实践的安排缺少工程管理专业应有的特色,如计价管理、成本管理、招投标与合同谈判、采购管理等。另外,工程项目时间跨度通常在一年以上,而学生生产实践安排仅几周,只能了解工程施工现场的部分专业技术内容,缺乏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认识。

4.校外实习实践难度大、成本高,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由于施工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较重、风险过高,加之企业接收学生实习需要支付一定的培训、管理成本,学生在实习期间只带来麻烦不能带来效益,而学校实践教学经费又严重不足,不能给予企业一定的责任风险补偿,导致大多数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即使部分项目接收了学生实践,但实际上也没有给学生分配任务,不能为学生做好现场专业指导,不能使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

5.对学生实践效果的考核评价缺乏柔性。多数院校对学生生产实践效果主要通过实践日记、实践报告、专题作业、实践单位评价意见、实践单位考勤记录、实践答辩几个方面评价,这其中能够真正反映学生实践效果的主要是实践答辩,其他几方面指标缺乏柔性,从而不易体现“软管理”的实践效果,特别是分散组织实践时,由于缺乏教师与学生实践场所的有效沟通,缺乏对学生实践全程的持续监督,容易出现学生抄袭或造假的情况,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

6.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缺乏交流和总结。多数院校在生产实践结束后,没有适时对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或组织答疑会。生产实践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生实习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总结或答疑会,认真听取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的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这些问题更新、调整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7.实践教学师资薄弱。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实践教学的师资一直不受重视,实践教学普遍存在水平不高、待遇较差的现象,甚至部分课程的实验教学由理论课教师兼任,而理论课教师兼任实验教学的一个最大弊端是实验项目及要求往往由他们自己确定,一些难度较大、费时、费力的实验项目得不到落实,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考虑不多,实验室开放的要求更是难以实现。同时,实践教学人员中缺乏具备“双师型”素质的专、兼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部分专职实践教学人员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工程实践和技术应用锻炼。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缺乏科研实践,加之课务繁重,学历进修压力大,生产锻炼的时间严重缺乏,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

四、对策

1.明确学科定位。学科定位对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只有根据定位准确的学科定位与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和确定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中国工程管理学科定位应为:研究工程技术活动中所涉及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指挥与控制等管理问题的学科。中国工程管理教育应走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实用性的道路。培养单位应“突出工程领域特色”不动摇,在充分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管工结合、工为基础、管为主干”的办学特色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2.调整教学内容结构,适当增加实践课时。在课程设置上,要强调知识体系完整、协调与平衡,要协调工程技术与管理课程的比例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一方面,工程管理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应把工程技术内容和管理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的融合;另一方面,工程技术是工程管理的基础,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目的,所以强化工程技术与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增加实践课时。总之在课程结构上,要注意充实有关的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课程与实践性环节,压缩与工程管理无关的泛泛而谈的一般管理课程。

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建立健全满足实践要求的实验室、实训室。对学生开放部分实验室,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另外,根据行业特点,不断更新试验设备,在设备配置方面体现高标准、高起点的特色。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当地建筑企业经过协商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互派相关人员进行业务交流,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学研合作,使专业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科研上从项目论证、市场调研到技术攻关不断进行交流,使校企双方的产学研工作真正达到一个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

4.建立客观科学的生产实践考核方式。考核是衡量实践效果好坏的手段,以往的考核方式是实践结束后,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实践日记、实践报告或总结以及实践单位给学生的评语和实践答辩情况,按各项内容的所占比例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但在教学中发现这种以提交实习观摩资料为主的考核方式,易出现抄袭或造假现象。建立灵活机动、客观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如在任务书中设计若干单项与综合训练任务,对实习结束后需提交的书面资料设计统一模板,细化需提交内容,保证深度及完整性要求,从而降低对书面资料的考核计分权重,加大现场机构对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和对应的答辩考核权重,计分权重可达60%以上,并实行否决制,即通过答辩及相关材料印证,若发现提交资料存在造假情况,判定其实习成绩不及格。从而改变生产实习=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专题作业这种考核模式,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5.组织必要的生产实践交流与总结。实习结束后,工程人员与教师联合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答疑会。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通过实习反映的意见和工程人员对课堂教学或实习提出的意见,甚至可以邀请工程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大纲制定的优化,使其贴近工程实践,以实习促进教学。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为相关课程的案例教学建立典型案例素材库,加强对实践教学经验的储备与共享。

6.加强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中一项迫切的任务。可以积极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理论水平的人员参与教学,改善师资结构;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进行案例分析教学;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支持教师到国内外参加有关课程的培训和研讨;鼓励教师从事与其教学有关的社会兼职;加强师资的实践认识提高实践经验;完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建立工程管理类专业教师准入制度,对教师采取考核机制;促进教师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要建立教师的评价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金融危机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民用住宅及商业用建筑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要使企业快而好的发展,既要注重工程质量以使业主满意,从而提升企业的形象,又要注重工程的成本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目前金融危机、欧债风波的影响犹存,中国也放缓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国内房地产市场也处在调整之中,建筑行业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再加上历史积弊,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比较多,下面先分析一下当前形势下的建筑市场和管理形势。

1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1.1 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生存艰难

过去由房地产业带动,建筑行业获得蓬勃发展。金融危机后受困于投资环境的影响,新上项目数量锐减,已开工项目也有不少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建筑行业受到空前挑战,在一些城市出现了一个项目招标信息公布后几十上百家企业参与竞标的情况。然而即便争得一杯羹,日子也并不好过,许多工程项目要求垫资开工,而且垫资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垫资到建筑主体封顶之后,大量流动资金被占用后企业的生存环境也更加恶劣。同时拖欠工程款的现象非常普遍,完全收回工程款时间竟要达到5年的以上[1]。

1.2分包、转包现象严重,造成工程管理难上加难

分包、转包这种现象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是各种利益相互纠结的结果。承包单位分包、转包,有一部分是出于转嫁风险的需求,目前的建筑市场环境比较差,拿到项目不易,而做项目又难,不如分包、转包出去,让其他人分担一些风险。建设单位肢解分包工程,将主体工程以外的其他工程分包出去,更可能是某种利益驱使。无论原因如何,分包、转包太滥的后果是安全、质量的管理很难跟上。大部分分包单位都是凭挂靠生存的施工队,管理水平低,人员混杂,施工技能不够,素质较差,没有培训,操作全凭经验[2]。

1.3管理体系不健全,人员队伍不稳定

当今形势下施工企业的资质良莠不齐,许多施工企业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规划和打算;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仅仅依靠经济手段管理企业;管理队伍不稳定、不配套,人员流动性过大,无法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再加上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不合理,影响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降低责任性和归属感。还有一些企业盲目扩张规模,管理技术人员的数量、质量要求都跟不上扩张的步伐,造成管理技术人员频繁借调、应急,因而企业的管理水平不稳定,管理的成效不理想。

2建筑企业工程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内引外联,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1)优化资源组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企业能够生存到今天,必然有其可取之处。企业的资源就是人、材、机、金(资金)、管(管理)五要素,通过对这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组合,减少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回报率,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人力资源是具有创造性的活性资源,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合理调配,提高施工效率。材料管理要加强从计划到使用全过程的控制,合理使用,减少浪费,降低工程成本。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使用环节,充分发挥机械设备使用效能,提高完好率和利用率。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不必要支出,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效果。管理要力争高效,减少无效的活动和内耗,关键是管理者要公正、客观,赏罚分明,言行一致和以身作则。

(2)向外借力,通过合作扩大企业生存空间。当前的建筑市场格局是强势的甲方、弱势的乙方,整个产业结构是不合理的。要想扭转这种局面,仅靠施工企业一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方还有国家的调整才能完成,然而这条路很长,施工企业不应该坐以待毙。通过多种合作方式,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一是施工企业之间通过联合、改组、兼并、股份合作等方式,组成实力更雄厚、人才优势更突出、融资能力更强的企业集团。二是通过优势互补施工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专业的承包企业,共同竞标,中标后分担业务。三是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合作开展科研活动,形成具有企业特色和优势能力的施工技术。

2.2 机制创新,引导分包健康发展

(1)调整分包机制,完善相关管理体系建设。转包行为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所以任何时候转包都是违法的,分包则在有限条件下是允许的。分包工程总承包人参与主要工程的施工,而转包工程总承包人不参与施工,这是原则性的区别。分包的限制是主体工程、关键性工程不允许分包。对于分包,虽然有不合理的分包存在,但合理合法的分包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由于现代建筑结构愈趋复杂,而且工期较紧,所以承包人将部分发包人允许的工程分包有助于按期完成施工,也有助于保证主体工程的质量。但是不合理的分包机制必须调整,承包企业内部要建立相应的分包管理机构,对分包出去的部分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协助分包单位在其内部细分工作责任,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和管理职能,并帮助分包单位建立完善安全、质量和培训等相关制度 [3]。

(2)规范分包准入制度,健全分包合同管理。市场上分包商的资质、技术水平等参差不齐,承包人的分包管理机构要对分包商的资格严格审查,并采取专业整体承包的方式。选定分包商后签订分包合同时严明禁止转包和再分包,同时必须明确其组织管理机构、设备机具等要求。

(3)强化对分包单位施工过程的管控。承包单位引进合格的分包单位,要对分包单位的施工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分包单位履行分包合同,保证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维护施工人员正常权益。同时要求分包单位建立严密的内控体系,加强过程控制,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2.3 以人为本,促进管理模式转变

(1)改变管理观念,以为用户服务为原则。施工的最终目标是生产用户满意的建筑产品,而不仅仅是完成一件建筑产品就结束了。目前施工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产品生命周期的施工过程,对售后服务、产品维修方面漠不关心,对工程交付使用后出现的问题应付了事,这样不利于以后继续合作。施工企业对保修期内的服务应由主管部门负责,保修期后继续联系,争取开发新用户的同时留住老用户。

(2)完善管理体系建设,促进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施工企业应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质量与安全目标责任制和监控审计制度等建设。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可靠,按期完工,控制好成本。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结束语

目前是我国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和变革企业机制的关键时期,对建筑行业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建筑业企业从观念和程序方面按国际惯例改进项目施工管理模式,理顺关系,提高效率,以项目的集约经营确保企业的竞争实力,在当前形势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遇到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广大从业人员携起手来,共谋良策,共度难关,为创出健康有序、良性竞争的有利局面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杰等. 当前建筑市场存在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J]. 价值工程,2010,29(5).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 各专业; 协调管理;方法;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多个地方出现了建设潮,多个城市的建筑物拔地而起,随着我国多个城市的建筑施工的加快,施工中的进程以及质量就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如何保证建筑物的工期以及质量就成了施工中最重要的一项事情。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协调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建筑工程中,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都涉及到多专业的配合,即土建、电气、给排水、暖通等专业的配合。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各专业中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如空调、通风、消防、对讲、监控、电视、电话、宽频网等等。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协调的不好,不仅影响施工进度,更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品质。因为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的位置空间和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在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极易产生问题,将出现误工、返工等情况,影响工期和建筑质量,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严重的还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各专业间协调问题分析

1、施工中常见的协调问题有:一是土建专业与电气专业:经常出现电气进户管与楼层梁和地梁相冲撞的情况,以及电气开关设计在自来水管的管后等情况。另外,电气线管在土建施工中被堵塞的现象也经常发生。二是土建专业与给排水专业:经常出现给排水管与梁和板相冲撞的情况,还有卫生间的给排水管线预留孔洞的位置与施工后卫生洁具的安放位置不相对应的情况等。三是土建专业与暖通专业:经常出现暖气管道与楼层梁和地梁相冲撞的情况。另外,在施工中没有预留空调管线的出墙预留孔,出现入住后砸墙,破坏墙体结构的情况。四是建筑外表面、功能与结构:各种预制构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如在施工中没有考虑预留位置,将造成二次施工的后果。五是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各种消防、通风管线穿梁时,楼面净空是否影响结构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另外,大型设备的安装通道,附件的预埋深度,以及弱电系统、控制系统等之间的协调问题。

2、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是从施工技术方面分析,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则极易产生问题。因此,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或者施工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和上岗培训,看不懂施工图纸,将增加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造成各专业协调上的混乱情况。二是从施工质量方面分析,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我们常说的五个大的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参与施工建设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施工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甚至使用非标材料和设备;施工用机械的设备性能和操作者熟练程度;施工建设过程的管理思路、设计方案、施工组织等。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各专业的质量控制。因此,要在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各方面,严把质量关。三是从施工管理的角度分析,如果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认为工程项目中返工是正常的,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各专业的分工协调不尽人意,每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其他专业的工作、工序及技术、质量要求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即使是本专业的问题,也由于新产品、新技术的使用,对其性能与施工工序不太熟悉,这无疑给协调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做好各专业间协调工作的措施分析

1、加强技术协调。首先,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一般来说,设计人员对本专业的设计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专业的设计就不一定协调,这就需要在图纸会审时找出问题。施工单位要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管线图,协同环控、动力照明、电气、建筑装饰以及弱电、消防等环节,对图纸进行会审,如图纸有不完善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并提交设计单位确认。另外,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加强管理协调。对每一个工程项目的管理,首先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掌握图纸要求,研究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从大入小,由面及点,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系统地进行管理,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甲方、监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防止问题的出现。

3、加强组织协调。建立由管理层到基层逐级的责任制度,权责分明;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时的工作已从纸上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作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各专业之间的工期矛盾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有一个或几个解决预案。

4、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密不可分。在做好管理的同时,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强调各专业协调对施工的重要性,加强技术责任的协调管理,才有可能把问题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质量。

四、结语

可见一个好的建筑工程出了具备好的施工单位、施工人员以外,还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的专业人员。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养,培养各单位人员的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全程双语教学问题

面对世界范围内管理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为了克服国内在本科层次工商管理教育方面存在的同质化现象,中国地质大学于2001年针对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开设了全程双语教学试验班,以“探索宽口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等”为指导思想,在强化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采取全程英语或双语授课,学生用英语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论文答辩,以期在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验教学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全程双语教学虽然己初见成效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改革和创新且在国内缺乏成熟的、可借鉴的范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全程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一、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的英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本专业的多数双语教学老师虽然能够较好地用英语向学生表达清楚课前精心准备的讲授内容,但由于其英语水平很难达到“原汁原味”,也难以达到完全用英语思维的境地,因而容易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阻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及交际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是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齐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围绕学生而展开,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部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相对较差,针对部分授课内容,老师不得不在用英语讲述的基础上再用汉语进行解释,影响了教学进度;另外,英语水平的薄弱容易单方面地造成学生注意力只集中于对专业词汇、专业术语的解释与理解,而忽视了本课程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容易造成学科损伤从而影响双语教学效果。

三是缺乏与专业全程双语教学要求相匹配的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工商管理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事业单位或组织,因此其实习和实践是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尽管目前通过院系的努力建立了部分相关的实习基地,但与本专业双语教学的培养要求相比还相差较远,还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实习基地和教学实验室,需要在人、财、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

四是缺乏相应的考评与激励机制。双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需要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考评机制来衡量。在教师激励方面,由于双语教学难度较大,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老师同时还承担着其他的教学任务与科研工作。虽然学校在双语教学的工作量计算方面按照实际授课学时乘了1.8的系数,但大部分双语任课教师认为其为双语教学的付出和所得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学生激励方面,大部分学生在入学时对工商管理(双语教学)专业充满了极高的期望和热情,而目前对于学生生源选择和学习过程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与普通班级一样,没有体现出双语班的特色和先进性,加之双语班学生在学习上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较普通班多得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和多元化发展。

二、完善我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全程双语教学的思考

1.多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取决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特别是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能力是影响教学成败的关键,涉及教师的专业素养、英语水平及二者的有机结合。虽然本专业的教师为全程双语教学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高标准、高起点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表现在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水平方面。因此,学校应在考虑专业结构和年龄梯队的基础上兼顾近期与长远需要来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师的培训机制,通过长抓不懈的各种形式的培训,使教师在英语水平及专业素养方面有一个持续的提升;同时,还应加大聘请外籍专家的投入和力度,通过定期聘请具有良好学术造诣的外籍专家来校讲学和带教,以帮助国内教师了解、把握世界前沿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并营造国际化的教学和校园氛围,推动全程双语教学的有序进行和完善。

2.建立有效的学生评价与激励机制

评价机制的改革是实施全程双语教学的保证。要有效地进行全程双语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变旧有的学生评价手段、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从源头抓起,严把生源质量;在学生的学业和课程的评价与考核方式上要将结论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兼顾专业知识、英语、综合技能等多方面考核内容。只有建立这样的发展性评价,学生在专业全程双语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成果才可能得到科学公正的反映,评价机制才能成为学生双语学习积极性的又一种推动力。

3.完善双语教学的教师考评和激励机制

作为一种教学改革实践,全程双语教学没有成熟的经验借鉴因而具有较大的难度,同时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因此,学校在涉及双语教师的考评和激励时要充分考虑上述特点,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在严格执行教师“双语教学资格认证”上岗政策的同时,还应结合双语教学特点来确定教学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并通过定期的教师“双语教学资格审核”制度来促进在岗教师教学水平的保持和改进;另外,除了在工作量计算方面的倾斜政策外,学校还应考虑在津贴发放、上岗、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以更好地调动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4.进一步探索合理可行的双语教学模式

首先,需要在双语教学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更要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方面,要综合考虑专业和英语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英语水平来确定合适的模式,把握好课堂里中英文运用的比例与内容,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以形成师生之间良好互动的教学氛围。另外,作为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双语教学的实践教学也急需新的模式,可以通过开展校企合作,特别是与国际型企业建立稳定的联合办学实习基地,使学生不仅能在课外和校外的实践教学中增强其专业感性认识和岗位适应性,还能有效提升其专业和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秋.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9,(19).

[2]李春茂,巫跃凤,刘玉.中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进展研究.高校教育管理,2007,(5).

篇6

    现将市商委、市市政管委〔1994〕京商(建)字第59号《关于商业企业翻建、扩建、改造其承租直管公房有关租金问题的通知》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关于“通知”第二条中免交十年租金的房屋,仅指扩建增加的建筑面积,原承租的房屋面积仍按原租金标准交纳。

    北京市商业委员会、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关于商业企业翻建、扩建、改造其承租直管公房有关租金问题的通知(〔1994〕京商(建)字第59号  一九九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市房管局,市属商业各局(社、总公司)、企业集团,各区县商委(财办):

    为鼓励商业企业加快对老旧商业网点进行翻扩建改造,优化资源配置,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经研究,现确定商业企业对租用公房进行翻扩建改造后租金收取办法如下:

    一、对完全由商业企业自筹资金,投资翻建、装修的门店用房,承租单位仍按翻建、装修前租金额交纳房租,但本市统一调整商企用房租金标准时,按新标准重新计租。

    二、对完全由商业企业自筹资金投资扩建的门店用房,其增建部分与原公房连体的房屋,产权归房管部门所有,扩建开业后,免交10年租金,对粮油、副食、蔬菜等微利行业视其效益情况,免交期可适当延长,但最多不超过15年。免交期内,房屋修缮费用由商业企业承担。

篇7

关键词:工程管理 财务管理 审计

财务管理在工程管理中所占的位置其实是很重要的,在很多的施工工程中财务管理其实就是读对资金以及成本的管理,审计就是在预算的基础上对成本进行控制,这在工程管理中其实是很重要的。

很多的施工工程在管理的时候把财务管理以及审计所制定的管理方案制定的太简单,所以在现代化的进程下,工程管理已经逐渐的意识到了财务管理和审计的重要性,在工程管理的方案里面逐渐的对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制定的是更加完善、合适的制度。

一、提高领导的重视度

在进行工程管理制度的时候领导的制定方案以及制定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制度的制定,在领导没有对财务管理以及审计产生重视的时候,那么在工程管理上也是很大程度上不会对工程管理进行重视的,所以,在领导方面如何提高其对财务管理以及审计的重视度就是现代工程管理的必要之路了。

领导在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以及处理的时候,都是要对本企业进行一个财务管理的大概了解,在对企业的的发展计划以及发展方向制定的时候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财务上的制定。还有就是很多的领导在对财务方面以及审计方面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遇到财务等专业的问题的时候很多的方面都不清楚,尤其是面对明细表以及报表的时候出现的问题也是很多的。

二、提高财务管理以及审核人员的专业技术

在财务管理以及审核方面在现代化的建设下需要的是专业性的人才,很多的建设单位在对工程管理上面,尤其是建筑工程方面的建设需要的专业性的工作人员更是要求有过硬的专业水准。在专业方面,我们要注重的是在财务管理上面以及在审核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多的企业在财务方面上人员只是了解一般企业的财务方面的处理,与工程管理上面的管理制度配合以及了解的程度不够,导致了财务以及工程上面的配合程度不够,在很多方面出现不小的问题。审计也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在对人才的管理上也是有相当高的要求的,审计除了是对经济上面有较高的要求之外,在工程方面也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的,很多的企业在审计的时候是进行最基本的审计的,所以在最后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就很多了,在进度等方面也是造成了工程的窝工。

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

在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以及审计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到的就是财务管理以及审计是否结合了实际的问题。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与工程管理制度是有一些差别的,所以也是要特别的注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以及审计的问题。因为在内部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很多资金上的问题就出现在财务管理以及审计上面的。在工程管理进行的时候很多资金是进行流动的,在管理上确实是有一些难度的,很多时候在施工工程作业的是出现的是资金的浪费以及资金运转方面的问题,但是在内部出现的财务问题就比较的多了,所以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注意的是在企业的内部也是要提高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制度的重要地位。在内部出现的财务问题一般是资金的流动方向不明确,经济利益不清楚,财务税收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严重财务问题,企业重要的部分。所以我们要重视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制度的建立。在企业内部,那么所建立出来的财务管理以及审核也是要符合内部工程管理的制度的,在内部由于工作的人员从事的都是管理方面的工作,专业性能也是比较强的,在每一个不同的部门所制定的管理制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合理的配合每一个部门的管理制度也是现代化财务官以及审核制度所必须具备的。

财务管理以及审核不仅是在现场施工工程管理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是在内部管理上都是相当重要的。很多的企业在进行工程管理的时候主要进行管理的是现场进度以及质量、销售、安全等方面直接与利益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化的进程下许多的工程管理都是在进行改变的。

工程管理主要的方面是在现场施工以及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技术方面有特殊的管理,财务管理也是在这几年增加了在工程管理上的重要的地位,相对来说审计也是在这一条件下增加。审计也是在这几年在专业领域上得到了特殊的重视,很多的企业在管理上进行的是预算以及结算方面的财务管理,审计也是关于这方面的,在现代化的改革以及完善下审计就是在结算的计算下更加精细算出来的结果,在审计的时候我们注意的是对于计算方式以及计算模式的改革,在企业内部,审计也是在财务管理方面重要的一个方面。财务管理以及审计方面在现代化的建设下出现的几率也是越来越多,不仅是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上,就是在企业进行现场施工的工程管理上财务管理以及审计也是相当重要的。

企业的工程管理一般是在现场进行的一种现场管理,在施工的时候出现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很多的是在财务方面的问题,因为资金在流动方向是成多方面流动的,在出现的问题中也是有很多种的,所以在财务管理以及审计方面我们要提高其在工程管理中的地位,帮助工程中进度的进行,控制成本,控制造价。审计就是在基本造价的基础上删除多余的资金,在财务管理上控制资金的流动以及资金的管理。所以,我们在现代的工程管理要提高财务管理以及审计的重要性。

四、总结

在现代化的建设下我国的企业在现场施工管理的时候进行了一种改革和完善的。很多的企业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逐渐的对财务管理以及审计进行重视,在现代化的管理下我们也是要结合时代的变迁进行管理上的改革。本文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对现代化的工程管理进行财务管理以及审计方面的重要度的提高以及积极的认识到财务管理以及审计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樱.浅析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财务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7,2-3

篇8

关键词:工程管理生产时间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工程管理是一项对实践性要求非常强的学科,而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更是工程管理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对提升工程管理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我们还应明确,只有通过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才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实践性专业人才。但是就目前工程管理教学的情况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着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无法有效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实践性人才,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本文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寻找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程管理使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其包含了包括技术、管理、经济、法律以及心理等多种学科在内的多种知识,因此,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员来说,需要学习的知识极多,也需要极强的学习能力。另外,在工程管理实际工作中,其工作的范围也比较广,服务项目也比较多元化,对从事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有着极高的要求。基于以上特点,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教师对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引起做够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管理的教学质量,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通过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也通过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对自己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更好的巩固。在实践工作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加深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以及对知识理解上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有针对性地对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欠缺进行弥补,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完善。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实践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足进行归纳,总结出问题所在,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避免日后教学过程中相同问题的出现,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前,在工程管理工作中,企业更重视的是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而不是知识水平,因为,在以往的工程管理的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工作人员拥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但是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却比较低下,只会纸上谈兵,根本就胜任不了实际的工程管理工作。而在工程管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就能够有效避免该问题的出现,通过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可以同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培养,并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其与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更好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从根本上满足企业对工程管理工作的需求。

二、当前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不够重视

当前,高校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当前高校的工程管理的教学中,缺乏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无法保证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对实践的教学。另一方面,当前高校没有足够好的条件来开展实践教学,既无法对实践教学进行设计,保证教学的系统性,也无法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价,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实践教学中缺乏交流和总结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在实践结束之后,教师还应该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总结,但是,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做好这一点。首先,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大多都是自己顾自己的,极少进行交流,也就无法做好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其次,在实践结束之后,教师也没有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无法掌握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对其进行解决,进而导致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成效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限制了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教学的发展和提高。

(三)高校教学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当前,在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学中,对实践教学都不够重视,因此,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也比较少,导致实践课教师不仅薪资低、待遇差,地位不高,不受重视,很少有人愿意担任工程管理实践课的任职教师,不得以情况下,只能是理论课的教师同时担任实践课的教师。由于理论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也没有亲身经历过管理实践,缺乏实践管理经验,自身的动手能力也满足不了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因此严重影响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一)重视实践教学

在工程管理的教学中,应该对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引起足够重视,为此学校应该将工程管理的实践教学列入教学的主要内容中,并有对学科进行准确定位,设定学科的培养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和确定教学内容,以培养出具有高能力、高水平以及高素质的专业工程管理人才。在工程管理的实践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保证实践教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在进行实践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将实习的目的、内容以及实践方法进行确定,然后,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监督工作,确保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践,进而确保实践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在实践过程中重视交流和总结

在实践教学中,将实践过程中的学生和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的总结列为实践教学中一部分。首先,在实践的过程中,将整个实践教学分为几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实践结束之后,让学生之间进行自由交流,对自己的实践心得进行分享,并总结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待教师进行解决。其次,在实践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对其进行解决,逐渐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成效,使得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能够得到不断提高,最终达到有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的目的[2]。

(三)加强师资力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任务。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方面的资金的投入,提高实践任课教师的薪资待遇,肯定实践教师的地位。其次,聘请专业的、具有丰富的工程管理工作经验的教师来进行实践教学,改变以往高校工程管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教师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也没有亲身经历过管理实践,不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问题。通过以上方法,综合加强高校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进而提升其教学质量和水平。

结束语

当前,在企业工程管理职位的招聘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视,甚至已经成为招聘的主要标准,这就对高校的工程管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工程管理教学应该积极改革,重视实践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动手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的培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