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对地理课的建议8篇

时间:2023-09-11 09:17: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对地理课的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地理课的建议

篇1

一、加强科际联系的意义

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系统是学校教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教师、学生、教材等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的教学过程来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因此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从教师来说,可以开阔教学思路,挖掘教学潜力,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可以形成各学科间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教材而言,可以取长补短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采,更为引人入胜。与此同时,也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可以从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素质。

二、加强科际联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要求

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是以系统科学理论中的整体相关性、动态有序性和最优化原则为依据的。从多学科组成的开放性教学系统来看,高中地理与其他学科一道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等三项职能。因此必须树立整体观念,注重相关作用,以保证取得最佳效益。

高中地理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知识兼容,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并重等明显特点。在综合性强、联系 广泛的高中地理知识系统的学习过程中,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理论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地理知 识,同时也为相关学科知识创造了横向迁移和实践应用的难得机会。这样就可形成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在教与 学两方面都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正相关效应。

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是大势所趋。它不仅体现当今科学技术进一步分化必然导致进 一步综合的发展方向,而且也反映了面向未来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改革方向。近年来,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课程综合化的探索和整体 改革的成功经验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就学生而言,他们面对日益开放、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已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疑惑。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 超出课本的范围、学科的范围,一个知识结构单一对相关学科知识不甚了解的教师是很难作出圆满的答复的。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和丰富课程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三、加强科际联系的原则和方法

加强科际联系应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完善,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 全面提高,并与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序实施并确实取得最佳效益。

(一)学科间沟通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加强科际联系获得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地理知识,形成各学科有机结合的 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认真分析本学科的大纲和教材,准确把握学科知识要点和 目标要求。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有目的有侧重地阅读分析相关学科教材,通过和相关学科教师对相关知识及教法 的探讨,来确定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相联系、相重复、相交叉、相衔接之处,来确定各学科间的分工协作。在 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决定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

(二)课内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学科,必须分清主辅关系保持本学科特色,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具体从以下各方面 进行有机渗透。

1.通过知识迁移,用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为相关学科知识的应用创造条件。如引入比热 的概念解释海陆差异的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引入轴对称的概念形象概括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同化 迁移;引入诗歌描绘、刻划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特征规律的异化迁移;引入平面几何知识分析日照图中晨昏线 、太阳光线、经纬线间的角度关系,分析太阳高度角和纬度的关系等方面问题的推导式迁移;引入语文课本中 《宇宙中有些什么?》、《火刑》、《哥白尼》、《在烈日和暴雨下》、《看云识天气》等与课上所学地理知 识密切相关的课文,在课前或课后安排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地理知识。

2.通过方法移植,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直观地表现或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如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太阳 直射点的周年移动规律;又如将物理电磁学部分常用的左右手定则加以改造,用于演示或判断以南、北极点为 中心的日照图中地球自转方向,用于演示或判断气旋、反气旋图中气流水平流动方向与气流垂直流动方向的关 系特点等。

3.创设问题情境,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相关学科问题。如在讲授地球公转轨道特点时,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语 文课文《两小儿辨日》中“太阳到底是早晨还是中午离人近?”的问题。这样,既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和 掌握了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又激发和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课外延伸

篇2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已获得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被称为问题意识。而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以技能培养和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形成学生终身学习、探索新知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为最终目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当务之急就是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中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一、创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敢问

1.课前强调,放下提问的包袱。每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无论是新生入学还是中途接班,上课前必须强调的要求就是上课注意听讲,但并不等于只能听不能讲,回答老师的问题要讲,有问题更要讲出来,这样学生在意识中就少了很多对提问题的顾忌。

2.课中引导,创设提问的氛围。上课过程中老师的态度、语气以至于表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影响到课堂气氛的好坏。作为老师,应当以一种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学生回答对了,或微笑点头示意,或提出表扬鼓励;答错了,提醒再想想;甚至对于有些没有认真听课的学生也要善意的提示、引导。

3.课下多沟通,相互了解才能相互理解。课堂上只能从表面上了解学生,而学生内心到底有哪些想法,只有通过课下交流才能及时把握,往往课堂上不经意的走神,不应该的错误、出乎预料的问题都有一定的原因,及时沟通了解,既能了解学生的问题,并能及时解决,又能使学生对老师课堂上的提醒、批评进一步的理解。这样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就等于为学生提供了“安全”的环境,使学生敢于说、敢于问。

二、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学生愿问

1.精心设计引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地理教师发挥学科特点,利用情景教学,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是学生进入最佳求知欲状态,主动去发现问题。往往精巧的引言设计、巧妙的新课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时事热点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不失时机地将实际热点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是学生能从切身感受出发,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而推动他们思考、疑问。通过热点问题,不但将重点难点知识很快突破,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探求知识的欲望。与此类似,作为地理课堂切入点的热点很多,像2008年的雪灾与气象灾害,2010年的西南五省干旱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金融危机与产业的转移和升级,印巴冲突与中东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等,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提问的主要突破口。

3.恰当引用诗文、谚语,调动学生兴趣。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其中不乏一些名篇佳句,里面蕴涵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果能够把这些故事词语有关的地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恰当地运有待地理课堂教学中去,不仅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生会问

1.问题的启发性。主要体现在所提的问题要难易合适,即教师应对学生的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高质量的问题应该是既使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问题的信心。问题的难易程度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的每一类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以能调动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思考状态为宜。

2.问题的关键性。真正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必须提高设问的质量,优选问点。所谓问点,就是指讲授教材时提出问题的切入点。一般地说,问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之处。这就要求课前教师要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抓住本质,确定关键性问题。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Ⅰ季风这一内容时,学生对于海陆不同季节气压中心的形成很不理解,于是我就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作为主要问点,首先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提出问题一:“夏季,海水和海岸那一个更热?冬天,海水和海岸那一个更冷?”然后引导学生将刚刚学过的热力环流原理迁移到这里,提出问题二:“夏季,海陆上空分别形成哪种气压中心?冬季呢?”最后水到渠成,提出问题三:“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夏季形成什么方向的风?冬季什么风?”这样,抓住内容的关键之处,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设疑,步步深入,就能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不断的深入思考,从而使思维不断向知识纵深发展。

篇3

关键词:医学检验中职生;第二课堂教学;综合能力

中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适应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熟练掌握检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毕业后能适应基层医学检验一线工作岗位的需要[1] ;培养的规格是以医学检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专业技能实训,融合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适应医学检验专业及相关领域职业岗位所需的素质和技能[2]。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反应学校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衡量标准,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来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现将本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教学对培养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综合能力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新疆伊宁卫生学校医学检验专业2015届3个检验班9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3个社团(微生物社团、免疫社团和临检社团);进行实验室开放;各种检验技能培训;参加全疆以及全国检验技能比赛等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1.2方法 对实施效果与2014届医学检验专业116名学生进行中职生综合能力对比分析。

2 实施措施

2.1开展社团组织 针对2015届3个检验班学生开展微生物社团、免疫社团和临检社团。

2.2实施实验室开放 规定每周3、周4下午两节课后进行实验室开放,由班干部负责整个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2.3进行技能培训,然后开展各类竞赛,先是校内大赛、然后是全疆大赛,最后参加全国大赛。

2.4进行各课程的理论知识竞赛。

3 效果评价指标

3.1学生学习效果往年进行对比。

3.2学生专业操作技能水平并与往年进行对比。

3.3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往年进行对比。

4 统计方法

对调查数据进行编号,统一录入Excel表格,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非参数资料运用秩和检验处理,检验水准取a=0.05,以P

5 结果

2014届学生与2015届学生进行以下各方面比较。详见下表。

6 讨论

6.1第二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明显促进作用 检验仪器的迅速发展已经在医疗卫生行业领域中更加引人瞩目,生化、临床检验、免疫学和微生物检验中的部分项目已实现全自动或半自动化。为此,中等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以临床医学检验岗位工作任务为参照点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以医学检验工作项目为逻辑主线组织实施社团活动、技能培训、专业讲座等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6.2第二课堂教学教学对学生的专业课实验操作能力有明显的提升 其中临床检验技能、生物化学检验技能、微生物检验技能和免疫检验技能提升的比较明显。检验操作技能是评价学生专业水平高低的依据,也是临床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实用型人才的体现。

6.3第二课堂教学在血液标本采集、涂片染色技术、药敏试验操作、检验仪器使用等的实践能力2015届学生明显强与2014届学生,第二课堂教学按照临床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开展各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社团活动、技能比赛,强化培训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提高学生团队意识,而且较全面的掌握专业所需的各种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达到专业的综合训练目的,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扎实、操作技能更加娴熟规范,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培养,所以实践技能训练是检验专业培养的最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6.4第二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团结协作、岗位适应、服务态度和实习效果等自我评价满意度方面很高,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社团活动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态度端正,对促进学生各方面的都促进作用,能积极对待和胜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岗位工作,缩短课临床岗位的适应性。实习医院对学生的综合满意度也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中 地理 课外实践活动 意义

引言

高中地理学习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一直以来都是一大难题,地理知识比较抽象,老师在课堂中对概念的解释和延伸比较也比较困难,学生也很难很快接受,长期以往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老师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目前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在教学计划中对添加了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内容,该内容的应用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效果,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并且理解起来更加轻松,所以,地理实践活动的提出使地理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应该受到更多学校的重视和广泛地应用。

一、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内容一般需要根据学校与老师的各方面条件和环境决定,一般可分为六类:第一类,主要是进行野外考察,野外考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是最基本的内容,大致包括河流、地质、海岸、地貌、湖泊等方面的考察,也包括一些地理现象如火山地貌等内容的考察;第二类,主要是指观测活动,一般是对地学要素或者自然景观进行系统全面地观察和测量,通过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得出结;第三类,模型测绘活动,地理教学模型对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比如地貌模型、地球仪模型、地质构造等,通过测绘活动,可以绘制学校的平面图;第四类,是指调查活动,主要针对我国各区域环境的调查,如农村环境、自然灾害环境、农业环境等;第五类,是指科技设计与写作活动,任何科技的设计与调研都应该进行总结和写作,形成小论文形式,学生也可以根据相关内容提出个人的建议或者看法;第六类,主要是指群体类活动,如地理谜语竞猜、地理知识竞赛等所有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比赛,使学生在愉悦兴奋的环境下学习地理知识。

二、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的意义

1.能够培养出“创造型”人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上更需要多功能的“创造型”人才,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为塑造该类型人才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是现代地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地理课外实践需要老师领导学生开展活动,但老师只在实践过程中起到启示作用,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作用,通过调动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能够使学生消化和理解课堂基础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应用能力,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2.加强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地理知识比较抽象,一般描述的是空间现象,在课堂中学习这些概念和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最后也只会将这些知识死记硬背。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亲临其境地思考、观察以及接触到大自然,对地理知识能够进一步理解,同时也丰富了知识和开拓了眼界,从而加深了对课本知识与实际实践关系的认识,使地理教学能够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部分学校有地理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进行降水、湿度、气温等观测,如果可以每天都进行该实践活动,就可以形成校内的“天气预报”,这样的活动安排能够使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解释真实的现象和问题。

3.能够体现出地理教学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每个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地理课外实践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地理课外实践活动除了能够加强地理知识的学习之外,也能够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轻松、积极、活跃;其次,在活动中也能够真正的学会动手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增长见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拓宽参与面,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充分地培养和发展,使教师在地理学科中得到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

结论

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现代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地理学习中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同时也能通过实际的地理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就会使抽象的地理知识更加具体,易于理解和掌握,所以地理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地理课外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使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得到更多的应用和认可。

【参考文献】

[1] 李晓. 信息技术模拟地理课外活动实践策略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5.

[2] 周关阳. 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教学研究[D]. 聊城大学,2015.

[3] 赵小漫.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1.

[4] 郭四化. 撷“课外”之妙 探“实践”之趣――略谈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J]. 中学课程资源,2014(07):29-30.

篇5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环境;学生讨论

自主合作以及引导学生讨论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教学方式,那么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营造自主合作的讨论氛围

教师不仅是学生在求学道路上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设计者,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伙伴,只有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以交流谈心的对象,才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其实,这都得益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发问求知的热情和主动性,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另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人格,多鼓励少批评,特别是对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以及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二、多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讨论

教师要多给学生留出自由讨论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给予点破和启发,争取使整个探究过程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以促进探究性学习顺利开展。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教材“世界海陆分布”这节课的时候,笔者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地球仪,在课上拿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传递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要求碰到海洋部分的同学为一组,碰到陆地部分的同学为一组,比较是碰到海洋部分的同学占的比例多,还是碰到陆地部分的同学占的比例多,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对地球海路面积分布不均这一结论的认识和理解,这时学生就会提出疑问:通过观察计算我们得知地球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那么为什么我们把这个星球叫做“地球”而不是“水球”呢?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讨论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疑问,这远比教师直接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三、注重实践应用结合方式,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就是回归生活,使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实践应用,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深度,具备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气温的知识”这节课的时候,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当地气温的平均值,最后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分享成果和心得。再如,在学习地图知识后,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学校的平面图,选取合适的比例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计算一下自己上学的最短路径,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让地理学习成为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篇6

关键词:高职;地理;教学改革;建议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

(一)文化基础差。受高校改革的影响,近年来高职院校迅速发展,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各类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导致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特别是近两年来来各地开展的自主招生,更是打开了大学的校门,学生入校基本没有了条件,报名基本就能上。从满足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角度来说,扩招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平台。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给高职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些学生两百分左右就可上大学,学生成绩可想而知。

(二)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很多高职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特别是一些文化基础课程,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经常出现逃课的情况,有的学生还经常违反校规校级,对学校的教育不以为然,给教学和管理带来困难。

(三)实践能力强。从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中了解到,很多学生也有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学习一门熟练的专业技能,所以学生对专业实践兴趣很高。特别是一部分高职学生来自职高、中专,一定的专业基础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学生确实动手能力较强,但如果能掌握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将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意义更大。

(四)生活自理能力弱,缺乏团队精神。这一代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我意识较强,缺乏与人合作和沟通能力,学习和生活中不善于和他人相处,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反映,学生自由散漫,经常有缺课现象。上课精神状态也不佳,需要及时引导教育。

二、高职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地理课程重视不够。地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知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自中学起,很多学校对地理课教育的重视程度就不够,一直认为是副科,分值低,在学习中无论是课时安排还是各类考试都体现了这一点。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学生、教师和家长等都逐渐忽视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地理课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课后不愿花时间去复习巩固。同时,学生基础薄弱,成绩低下,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过于老化。传统的地理教学总是以“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开展,互动不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过多强调知识的记忆,对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不够,使地理课堂失去了本身的意义。由于地理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广,内容杂,导致很多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这种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单向粗放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一些学校教学条件简陋。高职院校很多都是由以前的中职、职高或师范合并而成的,原有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教学设施不完善,很多教学设备都是中学阶段的,不能满足高职教学的需要。受条件所限,配备的仪器和模型少,上课时经常只有简单的一些地理挂图,大多数知识要学生凭空想象,往往收效甚微,而地理教学中仅靠教师的讲解是很抽象的,也难以达到期待的教学效果。由于条件受限,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也给教学活动的组织带来了困难。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的重点。而目前多数高职地理的教学更多的停留在理论教学上,虽然有涉及到学生的实训,但与教学目标相比还是差距很大。而且高职本课程的实训课一般都是在教室里进行的,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室外实训,这显然是不符合本课程的要求的。

三、对高职地理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地理课程教学。教育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地理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普及,提高学生基本素养的一门课程。作为学校、家长和学生不仅要看到应试教育的考试需要,更应看到学生今后成长和进步对地理知识的需求,从学生人生发展的高度重视地理课程教学和学习,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观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快乐的学习。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受传统教学条件和教学观念的影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一定阶段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有效的。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更多的是需要掌握学习的方法,从地理学习中学会学习的方法。目前,比较一致的教学模式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注意自身的角色转变,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改变过去教师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实践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选择,也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挂图、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但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仍然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开展一些野外实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观察体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和生活能力,一举多得。

(四)重视多媒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拓展知识、直观展现教学内容,而且可以通过声音、语言、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教师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符合教学需要,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多媒体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瀛涛.研究性学习在高职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09(10).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素质教育;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68-01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延续与发展,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学习难度加大,教学内容加深。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两类学生,会学的和不愿意学的。对于前者,由于初中地理打下的良好基础,对高中地理自有一套方法,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反应灵敏,会举一反三,接受新知识速度快,学习兴趣浓厚;而后者由于之前学习的方法不得当,虽然有心学好地理,但平日里死记硬背效率不高,课堂上反应迟缓,平日的小测验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渐渐地对地理学科“心灰意冷”,直接认为自己不是学这一门课的料,索性“破罐子破摔”。初高中的地理课偏人文性的内容更多一些,没有复杂的数学计算,逻辑思维,关键是要学有所法,自然可以轻松自然地学好这门学科,而教师要做的,就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轻松面对地理课。对此,我有如下建议。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俗话说得好,“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情况如何,与教师自身的素养息息相关。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对,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会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一个做事有条理,负责任的老师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与知识涵养,面对学生的问题,甚至是刻意的刁难都能对答如流、轻松化解,学生自然会对自己的老师产生钦佩之情,这对学生来说也是学习的一种动力。而面对学生的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张口结舌,面红耳赤,学生得不到解答,长此以往,对自己的老师就会失去信任,对地理这门课也就会渐渐失去兴趣。

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是很有必要的,年轻的老师要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教龄大的教师有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应对课堂突发状况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研究教材也有十几年的时间,对如何向学生传授一个教学重难点有自己最简便的方法,这些都是年轻教师应该学习的。平日里一个教学小组的教师也可以互相探讨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可能在这个班出现的问题在别的班级里也会出现,那么其他教师在讲述这个问题时就有了提前的准备,会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确保每个学生对这个知识点能够很好的掌握。

此外,教师在课下自己的时间可以去网上学习,多给自己充充电,观看全国优秀教师的讲课录像,观摩特级教师的讲课方法,多想多思考,也许就会有自己的心得体验。最后尤为重要的是总结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自己在讲课的过程中也会有好的教学体验,讲到哪里得到了学生的强烈呼应,班上的同学对哪一方面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形成自己的一套讲课方法,做出自己的讲课笔记,增加对学生的理解,这样上起课来就会得心应手许多,从而在课堂上得到学生的呼应,做好课堂教学。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师生双方迅速进入上课模式,调动出最大的上课热情,投入到课堂的教与学之中。而干巴巴的“读课文”式的教学方法早就应该被“踢出”课堂,这样做只会使师生双方都感到疲惫不堪,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自己学生时代的一段上课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中的时候对地理课可谓战战兢兢,总是记不住地理位置,分不清各种气候类型,明明自己在家里背了很久,课堂老师提问还是要反应半天,一次代课的地理老师在上课之前随手画了一幅中国地图,问同学们中国的最北面是哪里,大家都快速回答了黑龙江漠河县,老师接着问那里是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跟它同纬度的0°经线经过的地方是什么气候类型,那里是什么人种……老师的一系列问题把同学们问傻了,这一连串的问题串起了好几章的知识。

虽然大家都学过可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课堂迅速火热的讨论起来,老师在一片热火朝天的讨论中开始了新内容的讲解。那节课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同学们浑然不觉,对于当时是一名学生的我来说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地理课可以这样学,从此喜欢上了这门课程,并且下决心以后要当一名教师,像这位老师一样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地理这门学科。当年的转变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使我深感课堂氛围会影响学生对一门课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讲课要注意贴近生活,富有逻辑性,简单明了让学生明白知识点的重点,可以适当调节讲课风格,用幽默的语调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出所要讲的内容,和学生产生良性的互动,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开展教学活动。

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充分说明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有时候教师在一旁苦口婆心地说了又说要努力学习,重要的知识点讲了又讲,有的学生依然优哉游哉的不往心里去,考试的时候还是错,这实在是令人心痛。素质教育提倡自主学习,提倡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放手”,可是如果“放”的太过,学生失去了往常教师的监督,整个人往往会松懈下来,这在时间分秒必争的高中,实在不是一件乐观的事情。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当务之急是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心里想学了,自然就事半功倍,成功了一半。对于地理学科,特别是高中地理来说,教师可以多联系日常生活,毕竟地域性是地理这门学科的显著特点。

篇8

【摘 要】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或大或小的差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对学习的需要程度,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与辅导,在掌握与运用知识过程中使学生端正态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去获取知识,这也是地理学科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也是最高层次的要求,同时还是教学所要保持的方向。在目前的地理课堂上,教学方式还是“一刀切”,本文通过对初中学生之间差异的分析,进而探索了在地理课堂上运用差异教学法。在初中的地理课堂上,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着眼点,寻找个性差异在地理教学中存在哪些表现,讨论差异为什么会存在。随着时展,差异教学法从无到有,它是为了适应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而产生的。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差异教学理论;应用

初中地理是地理学科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培养初中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他们以后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还要使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地理课堂上要营造开放、生动、学生积极性较高这样一个环境,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作用从而激起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内在需求,使学生给自己安排适合自己的课程计划,在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也能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对学生差异问题进行的探析

学习差异是学生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前期表现很突出,他们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学习基础不同就使他们形成不同的个性与学习品质,所以差异形成对每个学生都是客观的,即使是相同的环境对每个人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有位心理学家通过做实验来证明人与人个体间的差异,选一对女双胞胎作研究对象,她们的家庭环境是相同的,所处的背景条件也是相同的,但是后来她们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了。一个动作灵活,一个思维敏捷,两个双胞胎女孩有这么大的差异,那么一个班级的学生个体间有多大差异就可想而知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主要有自身智力情况、学习风格、认知方式、性格、思维这些方面。

二、差异教学法的内容

差异教学既是一个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思想,对于这方面国内外都有一些学者作了研究,苏格拉底是最早对差异教学思想进行实践的人,我国的陶行知先生也对学生说过让他们摘他们能够得着的桃子,这句话所说的教学理念就是差异教学法,还有黎世法教授提出的异步教学法,尤其是华国栋教授对差异教学所阐述的含义:它是指老师教学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注重学生的个别学习并努力满足这个需要,使学生在他们自身知识的基础上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样一个教学过程。

差异教学看重的是每个人的个性潜能,它正在探索让存在差异的个体能更加主动积极的去学习,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运用不同方法,使学生不在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去学习。差异教学的含义主要有四点:第一是在地理课堂上建立知识情景;第二是它要求老师对教学内容要有多种表现形式,给学生的课堂任务要有一定难度;第三是它很注重师生互动,以此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第四是评价学生的学习与成绩时尽可能多元化。

三、差异教学发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

差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培优补差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全面进步。该方法以学生现在的知识基础为落脚点,建立教学情景,使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性的学习,依靠合作学习使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步。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的实质是把学生个体的差异当成一种教学资源,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来使学生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

把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教学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堂知识,使学生独立思考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但这里要指出的是小组人数对教学效果不起决定性作用,对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是教学情境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还有协助引导教学的过程。初中地理课上,小组教学的优点是在整体授课教学中很多不能实现的教学效果它都能实现。例如,小组教学情景中,教师能很方便的使学生对课堂讨论和别的课堂活动都能积极地参加。同时,学生可以很方便的把自己对教学过程的一些建议与想法反馈给老师,在和教师的交流中加深对理论概念的记忆。小组教学法既可以帮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学习、交际、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等这些方面的能力。

小组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不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老师要设置好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完成。小组教学和大班讲课的区别是,前者更注重对知识的讲授与学习,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对学生的分组越合理,对课堂教学组织的越合理,小组教学就越容易获得成功。

总结

在目前的初中地理课堂上,老师不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长期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这已经是一个普遍问题,在课堂上传统教学方法是对全班学生使用一种方法,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获得知识,就会造成他们对地理课失去了兴趣。这需要老师在差异教学法中找到更适合这部分学生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教学中差异教学法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差异教学的理念还需要大力推广,这就对地理老师与战斗在一线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不遗余力的采用差异教学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张朝珍,姜文.差异教学中的教师决策—国外研究评述[J].外国教育研究.2012,39(10):65-71

[2]裘建.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突出中学生的主体地位[J].读与写杂志.2012,9(10):120

[3]张品清.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分析[J].学科教育.2013(2):146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