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影视行业的发展前景8篇

时间:2023-09-11 09:17: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影视行业的发展前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影视行业的发展前景

篇1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高等职业教育;产业;辽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67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2

1 高等职业教育对辽宁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10多年来,东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15年7月,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四个要求,其别强调“要把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民营经济。”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阵地,从其产业结构特点来看,要实现经济的振兴,就要充分发挥辽宁自身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辽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与原材料基地,形成具有辽宁优势与特点的产业新格局。而这些战略的实现从根本上要依靠科技的创新与进步,要依靠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和各类专门人才,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正是培养这些人才的基地。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一方面可以不断开发辽宁的人才资源,为工业企业提供应用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还可以促进辽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并针对其需要,培养大量创新人才以及高素质劳动者。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在辽宁振兴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与辽宁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因此,使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不仅是辽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辽宁振兴的重要途径。

2 高等职业教育与辽宁产业发展的不适应

2.1 人才培养目标的不适应

为了适应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辽宁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全省共有高职院校51所,国家级示范建设学校4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建设学校3所,国家级试点专业21个,这三项均位居全国前列。共有21个项目被批准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先后建设28个双师素质教育培训基地,高职专科在校生为29.5万人。可见,随着辽宁经济的快速发展,辽宁高等职业教育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在内涵建设上还略显薄弱,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双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与辽宁产业转型升级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教育明显滞后。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产业升级的过程就是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尤其是一线劳动力对先进技术的适应能力日益成为产业和企业升级的人力资源瓶颈。人才培养与岗位要求之间的不匹配既造成了大量教育资源的浪费,也直接影响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进程。”

2.2 人才培养层次的不适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制造强省战略,辽宁省政府于2015年12月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提出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与高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15个重点领域。因而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需求较大,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只是专科层次,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学生如果想进一步提升仅能依靠“专升本”进入到本科院校;此外,学生专科毕业以后,在专业技术水平上可以提升,但是在学历水平上的提升空间很小,这不仅阻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也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

2.3 专业布局的不适应

随着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辽宁省各县市都依托当地的优势产业明确了自己的战略发展目标,高职院校应根据自己所在县市的经济发展目标及产业结构特点设置相关专业。根据《2015年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沈阳有高职院校19所,占辽宁省内的37.25%,大连10所,占19.61%,其余12个市共有22所,占43.14%。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了沈阳、大连两地,其他地区资源较为薄弱。因此,这些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专业结构等方面也是基于其所在地,而其他县市需求的人才与之并不完全匹配,这与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的相对均衡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以鞍山为例,鞍山地处环渤海经济区腹地,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却没有高职院校,根本无法满足其对冶金类高职人才的需要。

3 高等职业教育适应辽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提升人才培养内涵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我国技能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如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劳动者,建设具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职院校应把握这个历史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技能为抓手,大力推进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全面突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弘扬“工匠精神”,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辽宁省各级部门及高职院校应深入探讨如何根据辽宁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培养“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高职人才,使教育规模、结构、层次和质量全方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教育体系变革的彻底性突破。因此,需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门类齐全、适应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为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3.2 提升人才培养层次

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辽宁省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但高技能人才的不足严重制约了辽宁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人才是建设制造强省的根本,为了积极适应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全新要求,辽宁省内各高职院校应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专业结构,改革教学模式,拓宽专业口径,弘扬“工匠精神”,建立高职教育与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国制造2025”对接的办学机制,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培养所需的不同层次人才。因而,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要提升人才培养层次,从专科逐渐向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层次高移,这不仅是辽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也是教育整体的发展方向。

3.3 合理调整专业布局

由于辽宁省内各县市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这就导致各区域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如何合理利用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满足各县市及周边地区的需要,这需要科学合理地调整、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根据辽宁省不同县市产业发展重点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建立职业学校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及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专业结构调整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促进专业建设规范化。为了更好地促进辽宁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推老工业基地二次振兴,应优先发展适应辽宁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能源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发展需要的新兴专业,提升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重点加强服务金融、物流、商务、医疗与健康等领域的相关专业;支持建设城镇管理、乡村建设、社会保障、社区工作、老龄服务以及现代农业等领域的相关专业。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十二五”以来,我国一直将“健全国家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作为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点,而农村金融作为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已经成为金融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实际上,农村金融作为现代农业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不仅起到资金融通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先决因素。然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常具有门槛效应[1],特别是在现阶段的中国,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引发的城乡二元金融结构问题凸显,而政府计划性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资金趋利性又进一步深化了城乡间的金融割裂,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畸形和效率低下;此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匮乏,金融服务产品单一,以及农民金融服务意识淡薄决定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仍有待长期的发展与完善。因此,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视角出发,探究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检验农村金融发展的“收入门槛效应”,不仅有助于各级政府识别现阶段不同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还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的金融扶贫政策选择提供相应依据,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现状,优化农村金融生态发展,促进以大型商业银行为核心的城市金融机构与以农村信用社和储蓄银行为核心的农村金融机构有机统筹,做到取之于“农”、用之于“农”,有效遏制我国农村地区大量金融资源流向城镇地区和非农领域等金融风险较高的部门,在最大程度上控制我国金融体系整体风险,并有效发挥金融扶贫政策的局部调控效应,使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内的金融体系建设更多地致力于“可得性”金融服务的深化与推广,构建更具包容性的金融体系,打造更具包容性的增长引擎,从而在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为宏观经济发掘新的增长点。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目前有关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研究正在深入进行,其演变主要历经以下三种理论: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和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全竞争理论。

早期,农业信贷补贴理论指出,由于农业具有收入不确定、投资周期长和收益率较低等结构性特征,所以其无法成为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银行的融资对象。因此,为缩小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结构性收入差距,政府和财政部门应对农业的融资利率进行必要补贴,并采取信贷供给先行的农村金融战略。King和Levine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信贷补贴会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这说明政府过度干预农村金融会产生显著的负外部性[2]。Besley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农村金融机构缺失,信贷制度不健全等限制,所以农村信贷主要是依靠高利率的非正式金融机构,因此,只有确保信贷供给政策先行,并采用适当的补贴来弥补农村金融机构的利润损失,才能有利于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3]。温涛等对我国1952—2003年间的数据样本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内生于政府财政,导致其资金利用效率低下;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期,金融资金受其趋利性特征的影响又进一步深化了城乡之间的金融割裂[4]。此外,农村金融发展附带的一些非金融服务项目还会增加金融服务的运营成本,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盈利水平[5]。

然而,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假设农村贫困居民不具有储蓄能力,并且其面临的是慢性资金不足,但随着农村普惠金融的不断发展,这一假设与现实状况已逐渐相悖。因此,农村金融市场论应运而生,Cetorelli和Gambera证明了非竞争性银行(如农业政策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其在弱势贷款群体中的信贷牵头地位具有因果关系,因此,利率非市场化和高度依赖补贴成为农村金融的典型特征,这会降低其自身的盈利能力[6]。徐忠的研究认为,利率扭曲是造成农村信贷缺失的主导原因,人为压低存款利率,政府过度控制农村金融风险等行为都会降低农村储蓄者的存款意愿,从而阻碍了农村金融发展[7]。此外,姚耀军同样指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宏观表象严重背离其微观基础,就宏观表象而言,农村金融发展(主要是农业存贷款总额、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量等)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高度吻合;而就微观基础而言,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单一,农村信用社垄断地位凸显,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并严重降低了农村居民的实际贷款意愿[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越发意识到,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远非完全竞争市场,因此,不完全竞争市场论逐渐进入了学者与政策制定者的视野。不完全竞争市场论强调政府应适时适度地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补贴与规制,同时确保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性与自身盈利能力,并采用定向调控的方式引导农村金融的发展方向(如补贴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建设、补贴人员培训成本和增设服务项目等)。Hoff指出,农村金融市场是典型的非完全竞争市场,因此,政府应当适当介入,并对农村借款人进行有效监督,这可以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同时维护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性[1]。Paxton和Cuevas认为,每一笔金融服务都存在一定的固定成本,对农村居民开展的小规模存贷款业务必然会使其固定成本显著上升,从而减少银行资金的安全边际,这不但会影响银行体系的盈利水平,同时也会降低整个体系的风险承受力,因此,这种定向扶持是激活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有效方式[9]。

此外,还有许多国内学者针对我国的现实国情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林毅夫等指出,在我国,农村金融内生于经济发展战略,其可以有效盘活农村经济资源,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从而长期拉动经济增长。[10]焦瑾璞指出,切实改善对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是推进农村金融发展和普惠金融的关键,这对改善现阶段的城乡二元化金融结构,降低金融排斥,进而为经济增长打造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11]然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就在于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间的结构性失调,这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金融需求与现实金融服务间的错配[12]。谢琼等证实了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的功能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间仍存在偏离。[13]而西部地区的面板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效率的提升会显著抑制农业经济发展[14]。实际上,出现这种“反事实”现象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整体金融效率偏低,因此无法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拉动效应,而当将面板扩展至全国后即可发现,地区间农村金融效率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金融效率显著高于西部地区,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也不尽相同[15]。

通过回顾以往有关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关联机制的研究不难发现,相关研究受制于样本时间跨度和地域性差异的影响,并未形成一致结论,这意味着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可能存在着非线性特征亦或是时变性特性[16]。有鉴于此,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研究假设1。

假设1:样本期间内,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存在结构性变化,这一影响机制将会随着金融相关率水平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

此外,早期的研究多数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内生于政府计划性财政支出,导致其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此时农村金融发展反而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4]。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

假设2: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低于门槛值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其与农村金融市场理论的观点一致。

最后,近期的许多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水平的不断提升,许多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已经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拉动效应”[17],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

假设3: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超越门槛值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其与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全竞争理论的观点高度耦合。

基于以上三个假设,本文将使用非线性分省面板数据模型探究样本期间内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甄别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存在结构性变化,从而检验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在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适用性,进而为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农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三、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一)帕加诺模型

Pagano在AK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金融部门,随后这一模型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依存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并已逐步成为现代金融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模型[18]。此后,许多学者对这一模型进行了拓展研究,董晓林将利率因素加入至该模型当中,考察了资本成本在这一传导机制中的作用[19];冉光和与张金鑫将时间哑变量置于该模型当中,发现1994年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作用机制发生了明显的结构性改变。[20]回顾有关帕加诺模型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现有关于帕加诺模型的拓展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帕加诺模型的基本形式进行拓展;二是对该模型的估计方法进行改进,进而验证模型的非线性特征。然而,直接将相应变量加入至帕加诺模型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这将直接影响研究结论的稳健性。鉴于此,本文将延续冉光和与张金鑫的研究思路,对帕加诺模型进行非线性拓展,从而考察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特征和机制转变[20]。

Pagano假设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一国只生产一种产品,其既可以用于投资也可以用于消费,资产每期以固定的速率δ折旧,于是内生增长模型可写为如下形式:

其中,Yt代表t期总产出,A代表技术水平,而Kt是当期总资本存量。进一步根据资本存量与投资和折旧之间的关系可得:

这样,t期的经济增长率gt可表达为:

将(1)式和(2)式代入(3)式,整理可得:

在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下,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为总投资(It)=总储蓄(St),然而Pagano指出,受信息不对称、流动性偏好和菜单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非完全储蓄现象在金融体系中广泛存在[18],假设其漏出比率为1-θ,则有:

其中θ表示投资储蓄比,而储蓄率s可写为:

将(5)式、(6)式整理代入(4)式可得到稳态下经济增长率的表达式:

取对数后可得:

此式即是Pagano给出的基本模型,其中A代表资本边际贡献率,θ代表投资储蓄比,s代表储蓄率,他们共同决定经济增速。基于此,我们采用农村投资比率tz(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增加值)作为资本边际贡献率的替代变量;而金融发展通常包括金融规模扩大和金融效率提高两个方面,在此我们使用农村金融相关率fir(农村金融贷款总量/农业增加值)作为农村金融规模的替代变量,选取贷存比率dc(农村金融贷款/农村金融存款)作为农村金融效率的替代变量;最后令农村存款比率ck(农村金融存款/农业增加值)作为储蓄率s的变量。而农业经济增长可以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总和y进行度量。基于此,本文的基本计量模型可表达如下:

其中,fir、dc、ck、tz分别代表农村金融相关率、农村金融贷存比、农村存款比率和农村投资比率。此外,为确保比率指标的原始属性,同时使回归结果更具经济含义,我们在此并未对比率指标进行取对数处理。

(二)帕加诺模型的平滑迁移拓展

非线性面板数据建模一直是学者们的重点研究领域,Hansen最早构建了PTR模型,并为这一领域内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21]。王书华和苏剑使用PTR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农村金融资产配置具有显著的“收入门槛效应”[17];张兵等基于省级PTR模型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较为复杂,其会随着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值的变化而发生结构性改变[16]。然而,PTR模型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即:门限值是一个点估计,这会导致样本在门槛值附近出现跳跃式转换。然而在现实经济问题中,经济变量间作用机制的转换更多地体现为平滑迁移过程。因此,为克服这一问题,González等构建了面板平滑迁移模型(PLSTR),它可以令数据在不同样本之间进行平滑转换,从而克服了PTR模型中样本在门限值附近出现跳跃性转换的弊端[22]。其基本形式设定如下:

这里,为转移函数,它是可观测状态变量fir的单调有界函数。由于本文旨在考察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因此,我们以农村金融相关率fir作为转移变量。γ代表指数平滑斜率系数,其大小决定了机制迁移速度。是转移函数中的位置参量,决定了机制迁移的位置,εit代表随机扰动项。在此,我们令农村金融相关率、贷存比率、存款比率和投资比率均服从逻辑平滑迁移过程,同时令农村金融相关率fir作为转移变量,进而检验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门槛效应。

在上述假设前提下,农村金融相关率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可表达为:

在PLSTR面板模型建模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数据的非线性特征进行检验,如果统计检验拒绝线性原假设,则表明使用PLSTR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是有效的。此外,在此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对残余部分进行非线性检验,以确定转移函数的个数,如果LM检验表明存在残余非线性部分,则需要继续增加转移函数和转移变量,直至模型不再含有剩余的非线性部分。模型检验完成后,我们将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NLS)进行面板参数估计;最后,我们将根据参数估计结果分析样本期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机制。

式(12)中,Hk的取值通常为1或2,代表转移函数中含有的位置参量的个数,当Hk=1时,转移函数中仅含有一个位置参量:

可以看出,此时。当时,PLSTR面板模型收敛于区制1(式15);而当时,PLSTR面板模型收敛于区制2(式16)。这里,参数γ决定了PLSTR模型的机制迁移速度,当γ取值较小时,机制迁移速度较慢,面板模型在机制迁移过程中将体现出较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而当γ取值较大时,模型的机制迁移几乎是在瞬间完成,此时PLSTR模型与PTR模型较为相近。本文的主要实证结果由MATLAB2013a计算完成。

四、实证研究与结果

(一)数据选取与说明

本文选取我国25个省份1999—2013年的年度数据作为面板回归样本。数据样本包括8个东部省份,分别为: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同时还包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9个中部省份以及甘肃、陕西、宁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青海8个西部省份。具体指标描述如下:

1.农业经济增长。我们采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总和作为农业经济增长的替代变量,并以1999年作为基期,使用各地区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其进行平减,进而得到各省份实际农业增加值数据,记为y,单位为亿元。

2.农业金融发展规模。我们使用农村金融相关率(农村金融贷款总量/农业增加值,fir)作为农村金融规模的替代变量。这一指标能够有效反应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并且其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显著的非线性依存机制,即门槛效应。

3.农村金融效率。本文选取贷存比率(农村金融贷款/农村金融存款,dc)作为农村金融效率的替代变量。贷存比率越高表明资金的利用率越高,越有利于盘活资金进而拉动农业经济增长;但同时,如果农业贷款坏账率较高,过高的贷存比率就会对金融稳定造成威胁,进而体现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

4.农村金融储蓄率。本文选取存款比率(农村金融存款/农业增加值,ck)作为农村金融储蓄率的替代变量,用以度量农村居民的储蓄意愿。

5.资本边际贡献率。选取农业投资比率(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增加值,tz)作为资本边际贡献率的替代变量,这一变量根据Pagano(1993)[18]给出,是本文的控制变量。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金融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数据描述性统计

表1描述性统计分析

观察表1可以看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项经济发展指标的统计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就农业经济增加值而言,样本期间内东部地区省份农业经济增加值平均为1188.16亿元;中部地区略低于东部地区,平均约为933亿元;而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加值显著低于二者,平均仅为563.59亿元。这说明我国西部农业经济发展较弱的态势依旧显著,因此,政府和财政部门仍需进一步支持其农业经济发展,采取定向调整措施,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为打造新型经济增长引擎提供必要支持。此外,金融相关率的描述性统计显示,东部地区金融相关率平均为0.916,中部地区为0.768,而西部地区介于二者之间,为0.846。这一点与农业经济增加值的变化相异。实际上,金融相关率反映了地区金融发展规模,但并不能代表金融效率,尽管受政策扶持等诸多因素影响,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规模已经显著改善,但其较低的农业增加值则说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依旧较弱。从贷存比的角度而言,西部地区的资金利用率最高,而东部与中部地区基本相当,这主要是受国家战略和相关产业政策的影响,使得西部地区的资金使用率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最后,存款比率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存款比率显著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这一点与农业经济增加值的统计结果一致。

以上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间的依存关系具有较大的结构性差异,其走势变化并不一致,并且可能呈现出一定的非线性特征。因此,下文中将采取PLSTR(平滑迁移面板)模型对此进行进一步实证检验。

(三)PLSTR模型估计结果

根据前文中提出的假设进行PLSTR模型估计,进一步验证3个研究假设的合意性。本文采用González等[22]提出的方法检验根据式(10)构建的面板回归模型是否存在非线性特征。

表2给出了PLSTR模型的非线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三种统计检验均能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明模型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并且至少含有一个转移函数。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对模型是否存在残余非线性进行检验,从而确保构建PLSTR模型的合理性。

表3给出了PLSTR模型的残余非线性检验结果,其原假设为PLSTR模型仅存在一个转移函数。可以看出,三种统计检验均无法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因此,我们接受模型仅含有一个转移变量fir的假设,并采用仅具有一个转移函数的PLSTR模型验证样本期间内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门槛效应。

表4给出了PLSTR模型的估计结果,观察表4可以看出,四组系数(β1和β11;β2和β21;β3和β31;β4和β41)取值均相反,表明样本期间内,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为进一步刻画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在此根据PLSTR模型的估计结果给出其显性表达:

从估计结果来看,农村金融相关率和贷存比在两区制内的估计系数均能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假设1得以验证。而农村金融相关率的门槛估计值较小,仅为0.4416,表明多数样本均处于门限水平之上,即与区制2中刻画的影响机制更为接近。为进一步说明,我们将给出区制1与区制2的线性表达形式:

式(15)与(16)分别给出了区制1与区制2中的系数估计结果,其中,当fir低于门槛水平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依存关系接近于区制1;而当fir取值较高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依存关系接近于区制2。式(15)中,fir的系数为-1.89并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明当农村金融相关率较低时,其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说明在农村金融发展起步阶段,尽管政府和财政部门希望通过对农村金融部门的补贴与扶植来盘活农村剩余经济资源,但由于此段期间内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匮乏,金融产品与服务种类单一,市场缺乏相应的竞争机制,导致“可得性”金融产品与服务严重匮乏,反而降低了农村居民的金融参与意愿。贷存比的系数为0.37并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在农村金融发展初期,资金利用率的提高能够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存款比率系数估计值较小,并且无法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则意味着在农村金融发展初期,农村存款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无法起到拉动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后,投资占比的回归系数为0.36,并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表明在农村金融发展初期,政府财政直接用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款项依旧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显著高于相关金融补贴。通过以上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当农村金融发展(fir)水平低于门槛值时,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与农村金融市场论的观点不谋而合,表明假设2同样具有合意性。同时这一结果也说明,在农村金融发展初期,政府和财政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资源流向的作用,减少相应的制度性安排,切实致力于“可得性”金融服务的深化与推广,降低农村金融门槛,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参与意愿。

图1显示,当fir低于门槛值0.4416时,转移函数取值小于0.5,此时方程与式(15)更为接近;而当fir高于门槛值时,转移函数取值大于0.5,此时方程与式(16)更为接近,实际上,观察图1不难发现,当fir>0.8时,转移函数取值接近于1,因此fir大于0.8的样本点基本与式(16)描述的状态相同。

而状态转移后的估计结果显示,β11=2.102并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随着农村金融发展的不断完善,普惠金融将会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拉动效应;而β21的估计结果为-0.363,则意味着当农村金融发展脱离初级阶段后,仅通过提高金融利用率已经无法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拉动作用;β31与β41的估计结果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则表明其在样本期间内不存在明显的机制迁移特征。以上分析表明,随着农村金融发展的不断完善,提高资金使用率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推进作用将会面临瓶颈,仅从提高存款利用率的角度已无法显著拉动农业经济增长,相反,提高金融相关率水平则能够有效拉动农业经济增长,这一点与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全竞争理论的观点高度吻合,从而使假设3得以验证。此外,上述结果同样表明,当农村金融发展超过门槛水平后,农村居民对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具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认识,产生了较强的金融参与意愿。因此,政府和财政部门更应抓紧推进普惠金融工程的落实,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局部着力特征及其使用效率,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丰富农村金融产品的层次与种类,切实满足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同时鼓励相关金融产品创新,强化农村金融服务的事前引导机制,尽最大限度整合农村剩余经济资源,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长久健康发展,并为长期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打造坚实基础。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尽管国内外有关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机理的研究已日臻成熟,但在帕加诺模型框架下,以非线性面板平滑迁移模型作为其技术基础,探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研究仍不多见。本文正是从这一视角出发,采用PLSTR模型探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验证了二者之间作用机制的“门槛效应”;并检验了相关理论(农村金融市场理论、非完全竞争理论)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适用性;同时有效地阐释了以往学者采取静态面板模型进行研究时,获取结论不尽相同的根本原因,从而弥补了这一领域内的研究空缺。

本文首先对我国1999—2013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项经济发展指标的统计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就农业经济增加值而言,东部和中部地区显著高于西部地区,表明我国西部农业经济发展较弱的态势依然显著;而金融相关率的统计数字与上述规律相悖,东部地区金融相关率平均为0.916,中部地区为0.768,而西部地区介于二者之间,为0.846,说明在不同地区金融相关率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有所不同。此外,贷存比的统计数据显示,西部地区的资金利用率最高,而东部与中部地区基本持平,表明发展西部农村金融已经成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随后,本文采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迁移模型(PLSTR)对样本期间内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相关率、贷存比以及投资比率对农业经济增长都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其中,在农村金融发展初级阶段,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能够有效拉动农业经济增长,但提高农村金融相关率会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这一点与农村金融市场理论高度一致;而在农村金融相关率远超过门槛值后,农村金融相关率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将明显反转①,表明二者间的作用机制会随着普惠金融的推进而不断演变,这一结论与不完全竞争理论的观点高度耦合。

篇3

关键词:财务分析;现金流量表;发展前景

华谊兄弟是中国影视传媒公司的一个发展较好,比较有代表性的集团,所以本文希望通过对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公司的财务分析以及发展前景分析,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影视传媒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前景。

一、财务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一个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对于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一般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比率等,但并不局限于这些比率的分析,还需要关注财务报告中的附注以及企业本身的发展状况。比如说报表附注中存在但三大财务报表中没有体现出来的但属于企业需要承担的或有负债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力。对于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财务分析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比率、长期负债比率等。流动比率,它代表的含义是每单位流动负债会有几单位的流动资产作为担保,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华谊兄弟的短期偿债能力还是挺强的,虽然2015年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但还是维持在1以上。资产负债率下降意味着负债的增加不如资产的增加,这从另一个侧面看出企业偿债能力有所增强。同样道理,对于权益乘数也一样,权益乘数衡量的是每一单位的所有者权益所有多少是自有资本,从上述指标的计算结果可知,华谊兄弟的权益乘数近三年来基本上都维持在1以上。权益乘数=1,意味着企业的资产全是自有资本,大于1意味着企业的企业有负债,权益乘数的下降意味着企业的负债有所下降,资产所需现金的来源由负债承担的部分减少了。总体上来说,华谊兄弟的偿债能力是较强的,每一单位的负债,无论是短期负债还是长期负债都有足够的资产来偿还。

二、资产营运能力

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主要指资产的周转率或周转速度。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益通常是指企业的产出量与资产占用量之间的比率。实际上,营运能力就是指企业运用各种资产的效率。营运能力分析有很多种指标,本文在对华谊兄弟营运能力分析,采用了三种指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以及总资产周转率。华谊兄弟营运能力分析在同行业当中,华谊兄弟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比中视传媒以及凤凰传媒的固定资产周转率高(但并不能因此而说明华谊兄弟是行业龙头,因为中影集团和上影集团并没有公开数据,只能说明华谊兄弟在固定资产营运能力比这些企业好。但对于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华谊兄弟的营运能力比他们的略低。

三、结论

在现金流量表中,能较好反应企业成长性的是投资和筹资活动。华谊兄弟的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每年都有增长,即使有所下降,幅度也不大,而且在表3—3的投资活动现金合计可看出,除了2014年是流入大于流出,其他三年均为流出大于流入,这表明华谊兄弟在致力于投资,而且在华谊兄弟的投资活动中,它的现金投资支出投资支付的现金和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均多,对于一个影视传媒公司来说,固定资产的投入会相对比较小,因为这是一个文化产业公司,知识产权才是较为重要的因素。所以,并不是没有投资固定资产就不能说明一个公司并不致力于发展,华谊兄弟这样的投资也是一种增强自身实力,致力于成长的表现。虽然,每年的投资额较大,但华谊兄弟每年的净现金流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投资净值为负,最终结果为正,从表3—3可知,华谊兄弟每年的经营现金流和筹资现金流能够弥补投资所需资金,其中筹资资金流入在很多时候起关键作用。这从另一方面表明华谊兄弟的融资能力较强。理性投资者只会投资成长性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在影视业成为现代社会人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之一时,也同时决定了影视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态势。在本文,只是提供了一种分析企业财务和发展前景的一个思路。希望能为广大投资者做决策有所帮助。

作者:唐秋玲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胡玉明,董毅华,肖继辉.财务报告与评价[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篇4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生产方式,消费理念,价值观念。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经济形态,主要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获得了长足发展。其中广播,电视,电影,网络软件服务,更是取得显著的效果。本文主要以电视剧产业和动漫产业两个典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来论述论述中国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与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内容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在IT革命的背景之下,数字内容产业以逐渐成为21世纪经济舞台上的主角。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高新科技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文化产业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我国文化产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何将我国的文化产业做出特色,如何提高文化竞争软实力。如何让我国的文化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是一个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直面的而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文化产业需要带上鲜明的民族特色,烙印上“中国符号”,渗透进“中国元素”。首先,不断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需要注重“品牌建设”,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品牌形象工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文化产品和服务之中。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度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融入到品牌建设之中。最后,需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倡导自主创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扬。

【关键词】

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传统文化

0 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文化产业以他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亲和力逐步渗透到整个经济社会和大众生活。经济、社会和文化不断互动和融合,使得文化产品和服务有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为人们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数字文化,网络文化,多媒体文化。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文化产业以其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可比拟的巨大经济驱动力的特征,其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并以独特的产业内涵和演进轨迹,在市场经营化的大力推进下,以产业化的规模快速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政策条件

政策支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不久,文化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文化的法制建设和管理还很滞后,面对入世后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冲突的挑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的制定;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加强管理,弘扬主弦律,保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党的十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传播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广电行业有效整合资源优势,同时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投融资体制,健全政策法规体系。鼓励生产要素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完善影视制作,有限网络,新媒体等产业政策。促进广电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进而以产业化、市场化手段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2 传统文化的优势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得以永续发展的根基。传统文化包括诗、词、曲、赋、书法、国画、戏剧、传统节日、传统民俗、民族音乐、民族工艺、民族服装、民族饮食文化等。在如此浩瀚的民族文化宝库中,如何发掘民族文化的发展潜力,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中焕发活力,需要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尺度,需要大智慧,更需要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

日本和韩国在把文化产业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做得比较成功。韩国的电视剧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做得比较成熟,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四 韩国和日本文化产业对我国的借鉴

自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掀起强劲的“韩流”,韩剧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家庭生活剧、青春偶像剧、青春励志剧在我国及亚洲周边国家备受追捧。韩剧的成功是与充满着“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分不开的。

人文精神洋溢着人生理想和信念,是对真、善、美的一种追求和向往。韩剧中的人文精神包括三个方面。

2.1对普通人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尊重

韩国普遍关注平凡人社会生活的平常事,将能触动人性的人类普遍具有的爱情、亲情、友情和乡情演绎在日常的生活场景中。容易接民大众的生活,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激发共鸣,让观众在回味中感受人家真情和人生哲理。我国在电视剧播放和影视作品的制作相关的文化产业方面可以加以借鉴。以普通人的生活为切入点,以真情、人性的温暖和朴实的风格接近观众。将精力放在“家庭剧”“校园剧”“都市剧”“乡村剧”的创作上,满足各个阶层人士的需求。最后,推向海外。

2.2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伦理道德的恪守

韩剧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具有高度的自信。韩国对本民族的文化保护、继承、发扬的比较好。一部《大长今》的走红带动了韩国饮食、旅游、服装、时尚行业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韩剧里所反映的饮食文化、礼仪文化、医道文化带浓郁的韩国民族特色。这为我国的影视行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我国在电视剧拍摄、影视作品创作方面,要充分渗透“中国元素”、“中国符号”,将优秀唯美的传统文化体现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将电视剧、电影、动漫行业做成产业链。带动与影视行业相关的餐饮、服装、音乐、休闲娱乐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将影视广电产业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

2.3唯美和对现念的倡导

韩剧崇尚纯真唯美,感人的亲情,烂漫的爱情,质朴的友情。韩剧中男女演员青春靓丽,演员服装优雅得体,充满着时尚元素,电视场景如诗如画,影视插曲唯美动人。这些我国都可以选择性的借鉴。把广电影视产业做得细腻、唯美、精致,符合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宣扬积极正面的东西,体现对真善美的追求。精益求精,将我国的文化产业做成品牌,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日本动漫中,有着浓郁的日本民族特色。日本动漫集中体现了日本本民族的神话,传说,宗教,历史,道德观念,美学原则等。日本动漫中包含了日本人对自己民族历史的骄傲,对生活方式和对价值观的珍视。日本动漫技术相当成熟,总是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民族特色的文化。其制作的动漫,不知局限与只供儿童观众观看,还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观众观看。这一点,值得我国的动漫产业借鉴。我国的动漫产业需要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开发老少皆宜的动漫作品,提高文化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电视研究 》2013年第1期.曾文莉.张君昌

[2]《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 赵彦云 余毅 马文涛

篇5

【关键词】影视后期特效;发展;前景

影视特效是一门新的技术,这项技术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其能够合理的运用离不开开学技术的发展,而且,影视特效现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如广告的制作和动画的制作等。在运用影视特效的过程中,能够结合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出各种的形象,从而能够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

一、影视特效的定义

(一)影视后期特效的内涵分析

影视后期特效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后期制作,第二个阶段是添加特效。在进行后期制作的过程中,又分为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在后期制作中一般采用的是非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是一种数字化的编辑,能够将声音和画面进行并列的存储,线性编辑过程中还要依靠编辑器,但是,在非线性编辑中就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能够按照需要对素材进行整理。

(二)影视后期特效制作使用的软件和系统

在影视后期制作的过程中是要借助一定的软件的,主要是制作三维的动画,运用粒子系统和不同层面的合成技术。在制作三维角色场景动画的过程中,一般是采用hondini软件,这个软件还没有普及使用,但是,其在国外已经开始普及,是一款比较方便的三维动画软件,能够进行视觉特技的制作,而且,能够能够结合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在运用不同层面合成技术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运用inferno合成系统,其实现了强大的后期合成制作,在电视后期制作后,After effect也是一类常用的软件,其能够将不同格式的素材整合在一起,而且能够在视频编辑的基础上,作出各类特效。

二、我国影视后期特效的应用范围

(一)电视节目的片头、片尾和节目的包装

现在,各类电视节目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电视节目都能够展现出自身的特色,节目在制作特效的过程中也是比较专业的,而且,那些知名的电视节目都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的水准,在运用特效的过程中,实现了特效的数字化发展,在进行栏目包装的过程中,特效的使用更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在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拍摄的素材进行拼接,也已经告别了原生态的电视制作方法,很多电视节目都是运用了特效的,而且不仅仅是采用非线性编辑,是在非线性编辑的基础上,打破了时间的界限。影视特效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对节目合成,制作出比较绚丽的字幕,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CG动画片以及游戏行业的生产

在动画片的制作中,常常运用到影视特效,使动画片的画面更加得精致和绚丽,其能够展现出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与传动的绘画相比,运用电脑技术进行渲染,产生的效果更好,而且能够达到一个完美的境界。在电脑游戏中,影视特效的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近年来,我国的游戏市场发展比较迅速,使影视特效更加具有市场,在游戏中,运用影视特效,能够将一些场景展现,使场景更加得逼真,借助粒子动画,能够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

(三)广告的制作

在影视特效的应用中,很大一部分应用于广告的制作,在广告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推销产品,使产品的性能能够更加生动的展现出来,大量的影视特效应用于广告中,制作者通过对产品性能的解析,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能够借助影视特效软件,更好地分析出产品的优势,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的分析产品的性价比。在影视特效的应用下,创作者能够突破局限,将自己想象的事物展现出来。

三、中国影视特效的前景

通过分析,影视特效的应用是影视行业发展的一大变革,其发展从初步形成一直到繁荣时期。我国的影视特效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投入使用的,是在绘制图形的基础上实现的,结合了计算机技术,从而发展起了电脑特效。我国的影视特效在发展时期借助完善的计算机性能,能够实现素材的自动输入和输出,能够实现硬件的完善,图像设计软件开始研发出来。在20世纪80年代,影视特效迎来了繁荣时期,大量的三维软件开始应用于电影的制作中。这时可以完成大量的时空特效,完成了时空的转换。在20世纪80年代,非线性编辑逐渐取代了线性编辑,我国又结合了国外的影视特效制作的发展,我国很多的影片公司开始使用三维软件来制作影视特效,一般这类特效用于电视节目的包装和电影的制作中。现在,我国的影视特效发展还是异常快,我国的信息流动也比较快,实现了影视特效技术的良性互动,而且大量的专业人员促进了我国影视特效技术的发展与革新,而且,我国的动画产业发展迅速,国家的相关政策也扶持影视行业的发展,各类机构也在进行相关的影视技术的培训,我国对影视行业的需求也在上升,所以,新的技术也在催生。

四、结语

在影视后期制作的过程中是要借助一定的软件的,主要是制作三维的动画,运用粒子系统和不同层面的合成技术。影视特效的发展是建立在技术的发展上的,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新的影视特效技术也被研发出来,从而能够促进艺术的发展。现在,影视特效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的,其在电影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影视特效的发展前景广阔,我国的教育和政策也在大力支持影视特效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影视特效会迎来一个繁荣期。

参考文献:

[1]中国影视特效的未来――陈奕专访[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3,02:232-233

[2]蒋浩.中国影视城空间景观设计探析――以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3,11:76-77

[3]殷琳琳,张晓利.论影视后期特效的运用及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8:53

篇6

关键词 影视旅游 发展 困惑 对策 社会价值

九十年代后,我国影视旅游的发展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将影视文化与旅游景点相结合,已发展成经济热潮,吸引了众多资本。目前,国内已经建成了30余座影视城,还有20多个规划投资上亿元的新建大型影视城正热气腾腾地施工或招商,企业与政府对影视旅游热情不减。但是学术界对于影视旅游的研究却很少。影视旅游在我国属于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其经营管理尚缺少可遵循的模式,不少影视城由于经营不当很快走向衰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70%的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左右盈利。约有1700多家企业无望收回成本,更有2500亿元巨资被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套牢。国内电影与旅游的合作。在资金运作、经营模式和开发深度等方面尚有潜力可挖,如无锡影视城中欧亚双城已宣告破产,而像“南京影视城”那样“人去楼空”、破烂不堪的拍摄外景在风雨的侵蚀下开始荒废的现象也不在少数。在这种影视城建设面临严峻考验的情况下。我国影视旅游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今天,对影视旅游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科学发展影视旅游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中的困惑:现状与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传播与文化产业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两大朝阳产业,特别是传播与文化产业由于自身特点使其与信息旅游等产业密切关联,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极具带动作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将传播与文化产业规划为新世纪的支柱产业。影视业作为传播与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显示出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迪斯尼、好莱坞、时代华纳、索尼等影视业巨头的年营业额都在百亿美元以上。影视业现已成为美、日等国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产业。

旅游业与影视业密不可分,二者互相支撑、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目前世界上的各大影视巨头都在开发影视产品的同时积极发展影视旅游,通过影视业来带动其旅游收入。如美国“好莱坞”、迪斯尼,还有戛纳电影城等,其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收入大大高于其影视制作取得的收入。这不难看出,以影视来带动旅游。用旅游促进影视,是世界影视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从目前我国的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节目源、观众群体及所占发行放映市场份额来看,影视文化业市场潜力巨大。伴随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影视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国外影视巨头将纷纷登陆中国。他们的到来,很大程度上会带动我国影视文化业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激活中国影视市场,加快影视市场世界一体化的步伐。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我国影视业正在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加强影视业与旅游、信息、广告策划等相关行业的互动式协作,发挥影视高科技在行业内的应有作用。

然而,当影视旅游资源得到开发与利用的同时,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中却仍然存在着不可忽略的众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产品单一,发展缓慢

当前我国影视旅游产品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光层面,多数拍摄景点只是立牌,简单表明此地拍摄剧目、参演明星、导演等情况,仅限于图片展示,不能使旅游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难以满足旅游者重现荧屏经典一幕的愿望。投资巨额的影视城靠的是规模效应,主要的影视城的基础设施大部分都局限于供拍摄剧组利用,可供游客参与的项目有限。如一些影视城内,以小池塘代表珠江之水,以模型代替赤壁之战中千万条船只,难以在旅游者心中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游兴。

2、内涵不足,文化缺乏

现代旅游产品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因为没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旅游景点是缺乏生命力的。国内不少影视城在开发过程中对于文化主题的深化力度存在较大的不足。往往只是对某一特定历史空间和实践的简单再现,而忽视了对这一历史时空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氛围的营造,结果只能达到“形似而神不似”的水平。

3、观赏静态,参与不够

影视城主要还是为剧组服务的,较少为旅游者的需求考虑。除了供摄制组拍摄用外,多数时候是闲置的。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多的都愿意参加有一定参与性的旅游项目,体验型旅游为大众所喜爱。

篇7

影视行业的暴利和未来发展前景近年来吸引了大批VC/PE机构,投资活跃度不断攀升。作为中国领先的投资机构,清科集团8月14日报告显示,仅2012年,影视行业就发生了22起投资案例,已披露的投资总额就达2.12亿美元。

其中,盈峰创投、德同资本、雷石投资、七弦投资联合投资海润影视达3222万美元,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欢瑞世纪影视传媒金额高达2981万美元。

目前,中国影视产业比较活跃的私募基金主要有:IDG新媒体基金、中华电影基金、红杉资本、软银、A3国际亚洲电影基金、“铁池”私募电影基金等。国内影视企业华谊兄弟、保利博纳、华策影视、华录百纳等均是从引入私募股权基金至IPO的成功案例。

去年,中国新成立的影视基金包括熙祥影视文化产业基金、粤文投一号基金、张艺谋文化产业基金、乐视星云影视文化基金、安徽省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凤凰柏森文化传媒基金、中影文化影视投资基金(一期)、农天文化创意产业基金、曲江影视基金、中国红利影视基金、火烈鸟影视基金共11只。其中前三只已经完成募集。

目前,影视投资主要集中在影视作品制作和发行两大环节。投资电影的资金既可以以投资公司的方式进入影视行业,也可以以投资单个项目的形式进入。一些产业基金因为在电影发行等环节掌握着较多的资源,轻松融入电影行业,往往能在好项目中分得一杯羹。

清科集团认为,未来影视行业五个环节值得关注。

一是制作环节,目前我国影视后期制作尚处于发展早期阶段,还有待深入开发和挖掘。

二是发行环节,包括通过新媒体、话题、粉丝等新型方式进行影片营销的市场。

三是放映环节,2012年,中国电影广告收入由2007年的2.2亿元增加至2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8%。植入广告、贴片广告、映前广告收入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映前广告收入增幅较快,增长率为22%,贴片广告收入增幅缓慢不足3%。电影植入广告愈加成为电影投资回收的重要渠道,增长率超过85%。

篇8

3月14日起,国务院一周于之内连发两份“意见”,文化传媒板块可谓利好消息密集,业界一片叫好之声。发审会重启在即,于2004年同年成立、2012年同时申请中小板上市、目前正在火拼A股“院线第一股”的广州金逸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逸影视”)与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院线”)再次引发媒体的关注。

在目前国内院线竞争激烈,上座率下滑、利润降低的大背景下,金逸影视依靠负债实现大规模扩张的模式面临哪些风险?随着政策壁垒的逐渐放宽,金逸影视的竞争优势和行业地位面临哪些挑战?其IPO前景如何?若未能顺利IPO或在与万达院线的较量中失利,金逸影视将如何应对直接竞争对手的强力“挤压”?它又将如何布局未来?

前世今生

金逸影视与万达院线不仅成立时间相近,而且有相似的背景。前者背后是广州商业地产界颇有名气但却低调甚至略显神秘的嘉裕房地产,万达院线则是商业地产巨鳄大连万达集团的子公司。

招股书显示:金逸影视的前身是广州市金逸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逸投资”),于2004年3月成立,注册资金2000万元,两大股东嘉裕房地产、广州市演出公司分别出资1600万元、400万元。随后的2006年、2007年,金逸投资先后两次分别增资4000万元,全部新增注册资本均由嘉裕房地产以货币认缴。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11月,根据金逸投资股东会的决议,嘉裕房地产将其持有的82.0416%股权以8204.16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李玉珍,将其持有的金逸投资13.9584%股权以1395.84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李根长。而李玉珍、李根长兄妹正是嘉裕房地产的实际控制人。

2010年7月,广州市演出电影有限公司与李根长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800万元的价格转让其持有的金逸投资4%的股权。随后,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及广州市财政局分别签署同意广州市演出电影有限公司转让金逸有限4%股权事宜,并注销相关国有资产产权。

至此,李氏兄妹作为自然人股东通过两次增资和两次股权转让取得了对金逸投资的完全控制权。同年8月,金逸投资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金逸投资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12月,广州融海投资进入成为新股东,持股12.7%。

负债高速扩张 财务风险较大

《融资中国》记者查阅招股书发现,报告期内金逸影视资产负债率(合并报表)均在70%左右并呈逐步走高的趋势。2009年末、2010年末、2011年末及2012年3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分别为3.48亿元、5.26亿元、9.85亿元及10.69亿元。

其中,仅在2010年末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原因是同年广州融海投资以每股价格人民币2元共计现金3200万元的价格认购金逸影视发行的1600万股新股。除此之外,报告期内金逸影视仅能通过自身积累、银行借款及商业信用融资,用来填补高速扩张带来的巨大资金缺口。

报告期内,金逸院线占全国城市票房的市场份额连续下滑,分别为7.07%、6.77%和6.49%,下降趋势十分明显。金逸影视在2011年净利润也开始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数据显示,公司2009年至2011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209千万元、6643千万元、3437千万元,而2012年前三月也仅仅只有869万元。

随着政策的放开及竞争的加剧,为了维持市场份额,金逸影视不断加快新影院建设的节奏。

2009年初,公司影院数量为15家,2009年、2010年、2011年度和2012年1至3月,公司新增影院数量分别为5家、19家、16家和5家。2009年末、2010年末、2011年末和2012年3月31日,在建影院数量分别为3家、8家、41家和42家。

上述情况直接导致广州金逸影视无论是短期借款还是长期借款都出现了激增,2011年该公司借款额(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激增至5.71亿元,较2010年的1.39亿元增加了4.32亿元,增幅高达311%。截至2012年3月31日,借款额已升至6.43亿元,财务压力进一步增加。

“随着院线惨烈地竞争,院线为维持各自市场份额,必然会加快新影院建设。根据公开数据分析,金逸影视的借款数额仍在持续增加,资产负债率始终居高,未来将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证监会深圳监管专员办事处顾问宋清辉在接受《融资中国》记者采访时说,“金逸影视依靠负债大规模扩张模式,直接影响到其短期经营业绩,会加重财务负担,严重影响盈利能力。”

事实上,新建影院一般存在3年左右的亏损期,会对现有影院的利润增速形成拖累。扩张过程必然会侵蚀金逸影视利润,且对资金要求高,财务费用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维持在高位。

IPO前景不容乐观

招股书显示,金逸影视本次IPO拟募集81035万元用于在全国投资建设40家影院。

按行业惯例估计,金逸影视目前在建的40家影院正常情况下未来三年都是亏损的,也就是说,在2015年以前,净利润很难有大幅的提升。

截至2011年末金逸影视共1.26亿股,2.7亿元的净资产,0.34亿元的净利润,每股净资产为2.16元,每股利润为0.26元,净资产收益仅13%。按照2012年1季度的利润数据866万元估计,2012年全年也就0.35亿元。如果筹资8.1亿元,发行PE为93倍。即2015年前,若IPO按93倍的PE融资8.1亿元,金逸影视的PE基本会落在50-100倍之间。就算金逸IPO的定价调低,未来3年它的利润都不会有大幅的增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在《融资中国》记者采访中质疑:“这个公司至少在未来3年内也是不值得投资的。很明显,大股东千方百计要把公司弄上市,并不是要同小散来分享成长的喜悦。”

宋清辉也直言:“金逸影视本次IPO拟募集81035万元资金用于影院建设项目,其实大部分资金还是会先用于还债,因为新影院建设的节奏已使其负债累累,有息负债激增,从而影响公司的发展前景,IPO之路坎坷。”

民生证券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影院龙头万达院线2011年至2013年票房分别为17.8亿元、24.6亿元、31.6亿元,全国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3.6%、14.4%、14.5%;金逸院线2011年至2013年票房分别为8.5亿元、11.8亿元、15.4亿元,全国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6.5%、6.9%、7.1%,全国排名2011年至2013年分别为第5名、第5名、第6名,排名下滑。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