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1 09:17: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力工程分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危险源 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A)-0062-01
1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类有两种分类理论为:两类危险源和三类危险源。
两类危险源分类理论的研究者认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将危险源分为两大类:把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意外能量释放的物质(能源或能量载体)、有毒的物质等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限制能量的释放或者控制危险物质的方法来防止第一类危险源的产生。但是有些情况下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防治措施会失效,而导致这些措施失效的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普遍认为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三方面。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其在生产、生活中为利用能量,而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有序流动,转换和释放能量。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1]。
三类危险源分类理论认为,除了上述两种危险源之外,把由于安全管理决策、组织失策等人类活动的不安全行为、失误造成的系统失稳、失衡的情况称之为第三类危险源[2]。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来源
重大事故的发生往往皆是有因可查的,绝非偶然、独立的。事故的发生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那些能直接引起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造成周围环境的破坏的能量(如电能、化学能等等),能量的载体和有毒物质,即第一类危险源;事故的间接原因是是指围绕第一类危险源发生的事故,即第二类危险源,同时还包括上述的第三类危险源的作用,一起事故的发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固有危险源、诱发因素、组织因素。
对大量水利水电施工事故的统计研究发现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危险源主要为以下7类:高处作业、工程地质条件、生产环境因素、生产设备因素、生产材料因素、人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其它因素等[2]。这些因素分别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储存和运输能量的装置、设施、设备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主要分布在以下的施工场所:汽油储量在10以上,柴油储量在20以上的油库;一次性装药量在1以上或者施工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爆破工程;储存炸药在10以上的炸药库;额定蒸发量在1的锅炉设备;制冷、制冰设备;大量液态氨储存地质;易燃、易爆、有毒物质运输过程;大型运输设备的运输过程。
(2)在施工过程中使施工人员或者工具等具有较高势能的设备、装置以及场所等。这些危险源主要分布与:载人装置高度超过10,载人人数超过3人的情况;作为承重用的排架,平台所在的高度超过10,面积超过20的情况;高空作业的高度超过10,人数超过20人的情况;大型的吊机等起重设备以及起重设备的附属设备。
(3)某些失控的设备、仪器、场所如果失控就有可能产生巨大的能量释放,导致重大事故的情况,这包括:高度大于20,坡度大于60°的边坡(容易引发滑坡、塌方、石块掉落)的作业人员超过10人的情况;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深度、宽度均大于1,作业人员超过10人的情况;在滑坡体附近施工,施工工期超过3个月、作业人员超过10人的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出施工的竖井、斜井和隧洞等施工项目;易发泥石流区域的施工期雨季工期大于1个月的,作业人员超过10人的情况。
(4)危险场所、大型的群众集会以及突发事件分布于:重大的集会等人活动较为集中的场所;员工、居民的生活区、娱乐场所、办公楼等;大型聚会还有可能导致集体的食物中毒,流行病的感染与传播;突发的不可避免的天气、地质等自然灾害。
(5)自然灾害及危害,包括:高原地区使人产生的高原反应、野外无人区的火灾、雷区的雷电伤害、地震多发区的地震,泥石流多发区的泥石流灾害、沿海地区的台风灾害等。
3 水电施工伤亡事故的特点
(1)高概率、高危害、高损失事故较集中。容易形成群体伤亡的事故,主要集中在:坍塌、放炮、提升车辆伤害、冒顶片帮等四类。四类事故的平均事故死亡严重度为1.54人/次,比统计平均事故死亡严重度高30.5%。其中放炮和冒顶片帮事故居低概率事故。
易形成物毁人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事故类别有;坍塌、火灾、起重伤害、提升及车辆伤害。这四类事故的平均经济损失严重度为5.4万元/次,比统计平均经济损失严重度高1.47倍。其中火灾事故属于低概率事故。
(2)违章事故多。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事故都涉及到人和物两个方面的原因、从人的方面来看.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如安全意识差、忽视安全操作规程、技术水平低、临危应变能力差等。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因的伤亡事故占事故统计总数的86.9%,其中违章作业导致的伤亡事故占事故统计数的63.1%、而习惯性违章则占41.8%。
(3)特种作业人员事故率高。特种作业是指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在水电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特种作业主要有:电工作业、起重机械作业、爆破作业、金属焊接(气割)作业、机动车辆驾驶。建筑登高架设作业、压力容器操作等。
(4)重大伤亡事故发生于年轻工人中的居多,文化程度低者中居多。
参考文献
1壅水建筑主要分类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壅水建筑物是首部枢纽中挡水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一般将仅用以抬高水位的、高度不大的闸、坝等挡水建筑成为壅水建筑物。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利壅水建筑主要分为壅水闸、壅水坝,以及临时的壅水围堰三种建筑。在此处研究中我们主要以前两种壅水建筑为研究内容。在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我们在设计中可选用的壅水建筑包括了溢流坝、翻板闸和橡胶坝三类建筑类型进行选择。在实际的水利设施应用中,这三类建筑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溢流坝在实际的使用中堰顶高程较高,但是在壅水过程中,遇到大型洪涝灾害时因溢流坝缺乏闸门调节,容易造成首部枢纽上游水位过高,引发事故的出现。其次,是在水利河道中修建翻板闸,进行水利工程的水位控制以及泄流工作。其在泄洪过程中较为方便,但是由于其控制闸门较多其控制过程较为复杂。最后,在当前的壅水建筑设计过程中,橡胶坝建筑的使用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建筑类型。使用过程较为灵活,操作方便,同时建筑较美观,是较为先进的壅水建筑类型。
2壅水建筑设计特点研究
在实际的壅水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提高建设设计质量是我们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研究中,其建筑设计要点包括了以下四点。
2.1结合自然环境与应力计算结果做好建筑体型设计
在水利壅水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建筑的体型设计是我们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两个主要问题是工程所在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以及建筑设计中应力计算的结果两个主要的因素。首先是工程所属的自然环境因素。在壅水建筑的实际设计过程中,自然环境对于建筑体型设计的影响有着重要影响。这里所属的自然环境包括了气候条件、建筑的地基特点等多种因素。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对于壅水建设的体型有着重要影响。如在水流冲击较大的壅水建筑设计中,就需要选择流线型的建筑体型避免水流冲击对于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其次是建筑物应力的影响。在壅水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利用应力计算的结果做好建筑体型设计的参考是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必须注意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在设计过程中,应力的计算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数据计算。如在翻板闸的设计计算过程中,我们以《水闸设计规范》(NB/T35023-2014)中的计算公式开展设计计算工作,为壅水工程设计的开展提供设计支持,是较为重要的设计工作方法。在建筑设计中,影响建筑应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了建筑地基地质特点、壅水建筑与其他建筑布局等部分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
2.2以建筑物作用与实践使用情况做好挡水结构设计
在壅水建筑的设计中,其挡水作用的实现是设计中较为重要的设计因素,所以做好建筑挡水结构的设计,是我们壅水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建筑的作用以及实践的使用情况两项内容。在水利水电工作的壅水建筑应用中,其作用包括了升高水位、控制水位等不同的作用,所以在结构设计中需要采用不同的设计结构。而在使用情况的要求下,我们应根据壅水建筑遇到的使用清理,如自然情况、电力发电要求等,进行实践分析选用挡水结构设计。如在某水电站首部枢纽设计中,因其位于南方地区雨季洪涝灾害较为严重。因而在壅水建筑的设计中,我们既要抬高水位进行发电工作,又要避免因夏季汛期洪涝灾害造成的影响。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避免采用溢流坝结构建设壅水建筑,而采用了橡胶坝结构进行设计,降低洪涝灾害对水利工程安全的影响。同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较为特殊的设计因素。如在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水利设施的环保问题,避免因为壅水建筑的进行,对水利设施下游自然环境与生态问题造成严重的影响。这种环保因素的考虑,是我们水利设施建设中可发展战略提出的新型影响因素。
2.3为确保挡水建筑整体质量,做好建筑控温设计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建筑温度控制的影响对于建筑制度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因为全年气候温差较大,所以其温缩现象对于对壅水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如在水利工程应用中冬季温度较低就容易造成建筑温度载荷应力的增加,进而影响水利工程质量。所以在壅水建筑的设计中,做好建筑温度控制的设计降低温度对于建筑质量影响,是我们设计工作中注意的主要问题。在设计中,为了降低温度变化对壅水建筑质量影响,我们需要做好以下设计工作。一是在设计中做好保温设计。在壅水建筑设计中,为了降低温度因素对于建设质量影响,我们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对于重点部位(缩涨应力点、结构支撑点等)进行保温设计,避免因温度影响造成的应力问题出现。二是利用补充机制降低温度应力影响。在壅水建筑设计中,为了避免应力问题影响建筑质量,我们在设计中需要进行补偿设计工作,降低温度应力的影响。如在建筑设计中,对于温度应力较为集中的结构点,我们采用振动结构模式消除应力,就是很好的设计方法。
2.4按照标准要求,做好建筑物防渗设计
在水利水电工程首部枢纽的建设过程中,降低壅水建筑的渗漏性,是我们建筑设计中重要的技术因素。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为了提高水利的质量需要按照建筑设计标准做好建筑物的防渗设计工作。这里所指的设计标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规范标准。在壅水建筑设计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型国家有着不同要求的建筑规范,如《橡胶坝建设规范》、《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等规范要求。这些规范要求中对于建筑的防渗设计都有着较为明晰的规范内容。在建筑设计中按照规范要求做好设计工作,是我们做好防渗设计的重要保证方式。二是按照设计方案标准开展防渗设计。在壅水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为确实按照施工实际情况执行建筑设计规范,就需要在地质勘测、实验等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制定设计方案,指导具体设计工作。其中对于建筑防渗数据,设计方案通过数据计算的方式,会得出详细的设计数据,对设计工作进行标准化的指导。在壅水建筑的设计中,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进行设计,保证防渗要求的实现。
3结束语
一、蒸发结晶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本第一章P5-6实验1-1介绍粗盐提纯,最后从食盐水得到食盐晶体,就是采用蒸发结晶的(初中化学实验也讲过),因为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其溶解度曲线图中几乎是一条直线(图1所示),所以升高温度时,其溶解度增大幅度小,降低温度时其溶解度减小幅度也小,其晶体析出率太低(
【方法突破1】获得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单一热稳定性好的溶质(如从NaCl溶液中获得NaCl)――操作方法:蒸发结晶(蒸发至大部分晶体析出即停止加热)。
二、蒸发浓缩、冷却(降温)结晶
如图1所示,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硝酸钾符合大多数物质溶解度变化的普遍规律,随温度升高,溶解度显著增大(也有个别反常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如:Ca(OH)2、Li2CO3等),也即是一条陡峭的曲线。现在如果只有KNO3水溶液,如何可以得到KNO3晶体?是否也是和NaCl的处理方法相同呢?结合溶解度曲线可知,操作方法不相同,因为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较高温下情况下析出晶体少,因而 KNO3只需要蒸发浓缩(使其在较高温度下达到饱和――此时会出现结晶膜),再冷却(降温)结晶就会析出大量的晶体(曲线越陡峭,晶体的析出率越高,KNO3通过降温结晶析出率高达90%以上),而不必蒸发结晶(那样会加热时间更久,浪费更多燃料和时间)。这种考查方式比较常见。
【拓展变式】若KNO3晶体含少量杂质NaCl ,如何提纯?
【思路点拨】像这样为了进一步得到纯度更高的某种晶体,我们还要再分别进行多次结晶操作,称为重结晶(再结晶)。其应用广泛,适合分离两者(或多者)溶解度随温度影响变化不同的物质的分离(如有机物中的苯甲酸的重结晶,2012年广东高考33题考过等)。故此时就是重结晶,具体操作为:将所得KNO3产品溶于适量水,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滤渣。
【方法突破2】获得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或易被氧化或易分解或含结晶水的溶质(如:KNO3、FeSO4・7H2O、NH4Cl、CuSO4・5H2O、莫尔盐【――(NH4)2Fe(SO4)2 ・6H2O】等晶体的获得)――操作方法:蒸发浓缩(蒸发至溶液表面出现结晶膜即停止加热)、冷却结晶、过滤(若是混合液则还需洗涤)、干燥。
【例1】(2014届惠州三调32题节选)硫酸亚锡(SnSO4)可用于镀锡工业.某小组设计SnSO4制备路线为:
操作Ⅰ是 .
【思路点拨】大多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所以题干未给出溶解度曲线或溶解度数据的情况下,要获得晶体则直接采用上面归纳的方法突破2的操作回答即可。
【答案】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误区警示】过滤有多种,如低温过滤、热过滤、减压过滤(抽滤――能加快过滤速度)等,请注意区分;过滤得到的晶体不一定是难溶物,只是在特定温度下该物质达到过饱和即可析出该晶体;过滤之后是需要获得滤液还是需要获得滤渣(晶体),请结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形成思维定势。
【例2】(2014届揭阳一中期中考试32题节选)硫酸锌的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从硫酸锌溶液中获得硫酸锌晶体的实验操作为
、 、过滤、干燥。
【思路点拨】注意观察溶解的的数据,不能笼统的回答蒸发浓缩,应该特定的温度下恒温蒸发(因为60℃其溶解度最大,再降温结晶,晶体析出率最大)。
【答案】60℃条件下蒸发浓缩、冷却(降温)结晶。
【误区警示】蒸发有多种,如加热蒸发、恒温蒸发、减压蒸发(使其在低温下快速蒸发),请注意区分他们的作用不同,具体问题要具体回答准确;蒸发浓缩结晶(析出晶体,后续操作是趁热过滤)与蒸发浓缩(出现晶膜,后续操作是冷却结晶)蒸发的具体程度不同,请注意区别(有时是题目是笼统描述的不加区分)。
【变式迁移1】(2014届广东六校第二次联考32题节选)工业上利用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生产碱式硫酸铁[Fe(OH)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减压蒸发的原因 ,减压蒸发与过滤之间缺哪一步操作 。
【思路点拨】液体的沸点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故减压蒸发的原因可以解释与该物质的水解、稳定性等有关,本题具体分析可知在碱式硫酸铁中Fe3+是部分水解的,而Fe3+水解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使水在较低温度下蒸发程度大,而防止Fe3+的水解程度太大生成Fe(OH)3影响产品纯度和产量;冷却结晶。
【变式迁移2】(2103届茂名二模32题节选)工业利用精炼镁渣(含有MgO、KCl、MgCl2、BaCl2、CaCl2、FeCl3等杂质)回收MgCl2的工业流程如下:
操作I包含多个操作,分别为 过滤,洗涤,烘干。烘干时需要减压烘干,原因是 。
【思路点拨】第一个空回答较简单,是得到含有结晶水合物,方法自然能答对结晶方法;后面烘干的问题解释要到位,干燥也有多种:烘干(常压、减压)、晾干、吹干等。
【答案】蒸发浓缩,冷却结晶;降低烘干时的温度,防止MgCl2・6H2O分解(失去结晶水)。
三、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
根据上面图1所给的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思考,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NaCl和少量的KNO3,如何从溶液中获得NaCl晶体呢?这时很自然想到,蒸发浓缩时,NaCl会先饱和析出晶体(因为NaCl占大部分,且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而KNO3含量少,且高温溶解度更大,远未达到饱和),为了防止低温下KNO3析出,故需趁热滤即可。单独考查这种方式不常见。
【方法突破3】多种溶质获得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或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如:大量的NaCl和少量的KNO3混合溶液中获得NaCl)――操作方法:蒸发浓缩(蒸发程度更大,至结晶析出)、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
【例3】(2013届韶关一模32题节选)Na2SO4和Na2SO4・10H2O的溶解度曲线(g/100 g水)如右图,则Ⅳ中得到Na2SO4固体的操作是:将分离出MnCO3和ZnCO3后的滤液升温结晶、 用乙醇洗涤后干燥。用乙醇洗涤而不用水洗的原因是 ;
【点拨】注意溶解度曲线,先低温下一段增加的是Na2SO4・10H2O的溶解度曲线,后高温下一段减小的是Na2SO4的溶解度曲线,故这里不能冷却结晶,会得到Na2SO4・10H2O;洗涤剂的选择注意结合题意具体分析。
【答案】趁热过滤;降低Na2SO4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水中溶解而损失,防止形成 Na2SO4・10H2O而引入新杂质。
【误区警示】过滤之后是否要洗涤,需要看原溶液是单一溶液还是混合溶液(大多是混合溶液);洗涤的目的就是要洗掉晶体表面(吸附)所含有的少量可溶性的杂质(若是晶体内部的杂质,洗不掉,只能通过重结晶除去),洗涤试剂选择要恰当,特别是可溶性的晶体则要尽量减少晶体溶解而损失,常用方法有用:冷水、热水、有机溶剂、或用该晶体的饱和溶液等来洗涤的,具体需要根据晶体的溶解性及其他性质来选择。
【变式迁移3】(2014届江门调研测试第32题节选)已知有关物质的溶解曲线如右图所示,若要从碳酸钠溶液中获得碳酸钠晶体的操作是 。
【思路点拨】可能部分同学对图像理解不到位,会错误的回答:蒸发浓缩、趁热过滤,虽然其在40℃溶解度最大,但低温时(0℃)溶解度减少显著,而40-90℃虽减小,但不显著,故蒸发浓缩(不必具体答40℃蒸发浓缩,温度太低,效果差,升高温度后溶解度下降不大,而温度高,蒸发效果好)、冷却结晶、过滤。
【答案】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变式迁移4】(2013届揭阳华美三模第32题节选)K2FeO4 在水溶液中易水解:4FeO2-4+10H2O?葑4Fe(OH)3+8OH-+3O2。在“提纯”K2FeO4中采用重结晶、洗涤、低温烘干的方法,则洗涤剂最好选用 溶液(填序号)。
A. H2O B. CH3COONa、异丙醇
C. NH4Cl、异丙醇 D. Fe(NO3)3、异丙醇
【思路点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离子化合物一般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大,而一般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少数的醇(1-3个碳原子的醇)、丙酮等具有亲水基,与水任意比例互溶,是常用的洗涤剂,它能减少产品溶解而损失,同时溶解杂质,且本身有机溶剂易挥发,顺便带走产品中的水分,便于产品晶体的干燥。本题除了考虑溶解性问题外,还需要考虑水解问题。
【答案】B
四、先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后冷却结晶、过滤
如何从等物质的量的NaCl和KNO3混合溶液中分别获得NaCl和KNO3晶体呢?结合上面提到的溶解变化规律可知:要将两者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存在显著差异物质分离,关键在于控制温度。原理是在高温下析出溶解度小的(此处为NaCl),低温下同样析出溶解度小的(此处为KNO3),具体操作为:较高温下先蒸发浓缩至析出晶体(这时析出的绝大多数是NaCl),再趁热过滤,然后将滤液再冷却结晶(此时析出的绝大多数是KNO3)。这种考法也不常见,一定要结合溶解度曲线具体分析。
【方法突破4】多种溶质获得溶解随温度度变化大的以及同时还要获得溶解随温度度变化小的(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相反的两物质)。(如:等物质的量的NaCl和KNO3混合溶液中分别获得NaCl和KNO3)――操作方法:先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得到溶解度变化小的晶体;再将滤液冷却结晶,过滤,得到溶解度变化大的晶体。
【例4】(2009年广东高考题22题改编)某同学向饱和MgCl2溶液中加入2倍物质的量的饱和NaClO3溶液,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再进一步制取Mg(ClO3)2・6H2O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蒸发浓缩结晶;② ;③ ;④过滤、洗涤。【提示:四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思路点拨】结合溶解度曲线变化,此时发生的反应为:MgCl2+2NaClO3=Mg(ClO3)2+2NaCl,注意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初中水平,实际上只要溶液中离子浓度足够大,当QC>Ksp时,即可形成沉淀,由本题溶解度曲线可知,四种物质中NaCl溶解度最小,即Ksp(NaCl)最小,最先达到饱和,优先沉淀。与此相似的典型实例就是侯氏制碱法里面应用反应:NaCl+NH4HClO3=NH4Cl+NaHCO3,与本题原理相同;故分离NaCl和Mg(ClO3)2・6H2O的方法是,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得NaCl)、冷却结晶、过滤【得Mg(ClO3)2・6H2O】、洗涤。
【答案】MgCl2+2NaClO3=Mg(ClO3)2+2NaCl;趁热过滤;冷却结晶。
【误区警示】一般蒸发浓缩后的过滤为趁热过滤,而冷却结晶后的过滤不用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防止过滤太慢,溶液冷却而导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晶体析出,大大降低此时所得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的晶体的纯度,并且会导致下一个操作――冷却结晶所要析出的溶解随温度变化大的晶体损失较多。
【变式迁移4】(2013届广州二模节32题选)硼酸(H3BO3)大量应用于玻璃制造行业,以硼镁矿(含2MgO・B2O3・H2O、SiO2及少量Fe3O4、CaCO3、Al2O3)为原料生产硼酸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H3BO3在20℃、40℃、60℃、100℃时的溶解度依次为5.0 g、8.7 g、14.8 g、40.2 g。
(1)“浸取”后,采用“热过滤”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液”可用于回收硫酸镁,已知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7所示,且溶液的沸点随压强增大而升高。为了从“母液”中充分回收MgSO4・H2O,应采取的措施是将“母液”蒸发浓缩,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根据溶解度的数据不难解释需要趁热过滤的原因,蒸发浓缩之后,后续操作不能思维定式回答冷却结晶或趁热过滤,要结合题给信息作答。
【答案】(1)防止温度下降时H3BO3从溶液中析出 (意思相同即可给分。例如:从H3BO3溶解度数据可知,温度较高时,H3BO3溶解度较大,不易从溶液中析出。);(2)加压升温结晶(得分点:加压2分、升温或升温结晶1分,升温到180-200℃左右结晶析出得2分)。
五、在化学实验中的综合运用问题
【例5】(2014届揭阳市华美模拟题)下表是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 g水):
(假设: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分离晶体时,溶剂的损耗忽略不计)
某同学设计用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硝酸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加入一定量的水制取硝酸钾的实验,其流程如图所示:
(1)在①和③的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关键实验条件是________。在上述晶体中________(填“A”或“C”)应为硝酸钾晶体。
(2)在①②的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操作依次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_______。
(3)粗产品中往往含有一定的杂质,检验该杂质成分中阳离子的具体操作_______。欲将粗产品提纯,可采取的方法是 。
(4)为了洗涤所得的硝酸钾晶体,下列溶剂最佳的洗涤剂的是____(填编号)。
a. 热水 b. 冰水 c. 95%的酒精 d. 四氯化碳
(5)如取34.0 g硝酸钠和29.8 g氯化钾,加入70 g水,在100 ℃蒸发掉50 g水,维持该温度,过滤,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是将前面所讲四个方面的一个综合,注意本题的基本原理是:NaNO3+KCl=KNO3+NaCl(100℃时),注意结合表格中溶解的差异,找到某一温度下,谁的溶解度最小,则前面4个问题易解决,(5)需要计算,n(NaNO3)=34.0/85=0.4mol,n(KCl)=29.8/74.5=0.4mol,按照上述计量1∶1反应,理论生成n(NaCl)=0.4mol,100 ℃溶剂还剩20g,溶解的NaCl为39.1/5=7.82,则析出的m(NaCl)=0.4×58.5-7.82=15.58≈15.6g。
【答案】(1)控制温度;C;(2)趁热过滤;(3)用洁净的铂丝或铁丝蘸取粗产品在火焰上灼烧,若火焰呈黄色,说明有Na+;重结晶;(4)c;(5)15.6g。
【变式迁移5】[2013年江苏高考第19题(5)节选]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 ) 出发,制备绿矾。请结合图9的绿矾溶解度曲线,补充完整由硫铁矿烧渣制备FeSO4・7H2O晶体的实验步骤(可选用的试剂:铁粉、稀硫酸和NaOH溶液):向一定量烧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
得到FeSO4 溶液, ,得到FeSO4・7H2O 晶体。【附:Fe3+、Al3+、Fe以氢氧化物形式开始沉淀的pH分别为1.1、3.0、5.8;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5.0、8.8】
【思路点拨】这是需要具体描述操作过程的,需要进行除杂操作,需要结合题给信息作答。
【答案】 “(过滤,)向反应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后,滴加NaOH溶液调节反应液的pH约为5,过滤”或“过滤,向滤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充分洗涤固体,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至固体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后,过滤”(滴加稀硫酸酸化,)加热浓缩得到60℃饱和溶液,冷却至0℃结晶,过滤,少量冰水洗涤,低温干燥。
以上是笔者对如何蒸发、如何结晶、如何过滤、如何洗涤、如何干燥做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阐述,但愿大家通过对引子、方法突破、例题、变式迁移、思路点拨、误区警示等的理解,在今后的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拿下这个考点对应的分值。诚然,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要有抢分意识,平时做到颗粒归仓,在高考中才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共勉之。
1.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概述
电力工程建设中的资料和数据都比较庞大,档案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的电力工程建设日益增加,电力工程所担负的供电任务越来越艰巨,能否科学地管理好档案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如何归集种类繁多的电力工程档案,提升电力工程成果应用水平,这对电力工程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科学合理地划分电力工程档案的类别,建立标准一致的电力工程档案模板以及规范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流程,是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关键。
2.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实施
电力工程档案主要对各类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电力工程成果、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进行记录,使电力工程的各环节信息记录在案,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及效果有据可查,以达到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扩大电力工程成果应用的目的。科学规范地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从规范化管理流程、档案类别的划分、标准统一的档案管理三个方面着手。
(1)规范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流程
由于传统的电力工程档案随意不规范归档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电力工程管理机制,也不能适应信息化形势下电子档案查询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企业文化及特点,在传统的电力工程档案归档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档案管理理念和标准化管理方式,使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更加符合企业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及归档时限实现整个电力工程资料归档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创建纸质及电子档案两种方式,真实有效地记载电力工程的信息,通过信息手段为企业工程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2)科学合理地划分电力工程档案的类别
包括电力工程设计过程、电力工程施工过程、验收过程。电力工程档案应按照“分门别类”进行存储及管理,便于保存、统计及查询。基于这一目标并结合供电企业当前开展的电力工程,将电力工程各类档案分别进行登记、编目、分类整理、保管,便于查找、统计和分析。
(3)建立标准一致的电力工程档案
电力工程档案的规范统一对于电力工程档案归档、后续查询及成果应用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建立标准一致的系统化电力工程档案模板以及电力工程档案装订顺序对于了解电力工程进度、电力工程效果及电力工程评估、改进意见都具有直观性及针对性。电力工程档案应根据电力工程类别分别制定各类标准化、系统化的档案。
3.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激励机制
在企业内部通过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评选的办法,实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提升电力工程档案的管理水平。开展电力工程档案的评先评优,通过“五个方面”进行评比,如电力工程档案的标准性、完整性、分类的准确性、信息的丰富性,进行年度综合评选。对于优秀员工进行表彰,同时作为电力工程档案范例进行公开展览并组织学习,促使各电力工程负责部门按照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督促按时保质地完成电力工程档案工作。另外,对于未按标准、未按要求时限对电力工程档案进行整理的,将列入绩效考核指标对电力工程项目负责人进行考核。
4.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意义
电力工程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是电力企业不断加强电力工程过程精益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电力工程档案及时归档、合理分类、规范整理、安全保管、方便利用,促进各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严谨有序,注重实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一,电力工程档案记载着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电力工程情况,对管理人员研究、了解电力企业整体员工队伍素质及电力工程情况,以及为经营决策提供了支持性证据数据,同时有利于确认企业取得的经营成果。第二,档案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各项电力工程工作中真实的历史记录,电力工程档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过往的一个个电力工程案例、一份份电力工程评估表及改进意见书可以为今后的电力工程提供借鉴,从而可以提升电力工程建设的效率和效果。第三,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有力保证案卷质量,为电力工程档案的借阅、复印及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电力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度不够,信息化意识不强
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信息化意识不强是影响档案信息化的关键因素。一些电力企业没有意识到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其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的管理应用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只注重刻意追求档案数字化,而忽略了相关发展配套技术,这种信息化建设只是流于形式的存在,不能适应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的需要。
2.专业人才不足
在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专业化训练,不具备专业的信息化知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对信息的采集、开发与利用缺乏实践经验,从而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无法理论联系实际,影响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3.缺乏信息化系统标准,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不足
我国档案信息化技术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在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的同时,因缺乏相应的配套服务平台和科学完善的检索工具,从而使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利用受到限制。目前要实现电力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共享,必须要统一档案信息系统设计和应用软件的管理标准,同时也要统一电子文件的管理标准和纸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及资源共享。
4.设备落后,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许多电力企业对档案工作不重视,加之档案管理的经费有限,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这成为阻碍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普及利用的关键性因素。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必备基础设施,技术得不到提升,系统更新缓慢,影响了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三、新时期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增强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意识,制定发展规划
管理者对档案信息化要予以充分重视,对档案信息化的资源配备、信息共享、协作开发等问题能够进行全面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制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科学计划,企业各部门相互协作以加快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2.培养专业档案信息化人才
加快培养专业档案信息化人才是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档案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纽带,档案工作人员负责对电力工程信息的收集、归类和整理,因此,电力企业不仅要对在职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重点培养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知识及电力工程知识三门知识兼备的综合性人才,强化其信息化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还要适时引进具备信息化专业技能的人才,从多方面努力建设以管理型人才为基础,以综合型人才为骨干的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队伍,促进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制定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标准
档案管理的中心工作就是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库,即对档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有效提供档案信息。只有对档案信息资源库进行合理配置、方便利用,才能有效地满足和保证企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设统一标准和规范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应加快制定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以及规范档案信息化建设。
4.增加资金投入
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维护需要大量经费,在资金投入方面不仅要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设备投入,促进服务平台的建设,大力改善档案管理条件,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与现代高新技术的相互结合,还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严格防止资金不合理和浪费现象。
四、结束语
1.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实施
电力工程档案主要对各类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电力工程成果、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进行记录,使电力工程的各环节信息记录在案,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及效果有据可查,以达到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扩大电力工程成果应用的目的。科学规范地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从规范化管理流程、档案类别的划分、标准统一的档案管理三个方面着手。
(1)规范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流程。由于传统的电力工程档案随意不规范归档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电力工程管理机制,也不能适应信息化形势下电子档案查询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企业文化及特点,在传统的电力工程档案归档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档案管理理念和标准化管理方式,使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更加符合企业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及归档时限实现整个电力工程资料归档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创建纸质及电子档案两种方式,真实有效地记载电力工程的信息,通过信息手段为企业工程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2)科学合理地划分电力工程档案的类别,包括电力工程设计过程、电力工程施工过程、验收过程。电力工程档案应按照“分门别类”进行存储及管理,便于保存、统计及查询。基于这一目标并结合供电企业当前开展的电力工程,将电力工程各类档案分别进行登记、编目、分类整理、保管,便于查找、统计和分析。
(3)建立标准一致的电力工程档案。电力工程档案的规范统一对于电力工程档案归档、后续查询及成果应用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建立标准一致的系统化电力工程档案模板以及电力工程档案装订顺序对于了解电力工程进度、电力工程效果及电力工程评估、改进意见都具有直观性及针对性。电力工程档案应根据电力工程类别分别制定各类标准化、系统化的档案。
2.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激励机制
在企业内部通过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评选的办法,实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提升电力工程档案的管理水平。开展电力工程档案的评先评优,通过“五个方面”进行评比,如电力工程档案的标准性、完整性、分类的准确性、信息的丰富性,进行年度综合评选。对于优秀员工进行表彰,同时作为电力工程档案范例进行公开展览并组织学习,促使各电力工程负责部门按照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督促按时保质地完成电力工程档案工作。另外,对于未按标准、未按要求时限对电力工程档案进行整理的,将列入绩效考核指标对电力工程项目负责人进行考核。
3.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意义
电力工程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是电力企业不断加强电力工程过程精益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电力工程档案及时归档、合理分类、规范整理、安全保管、方便利用,促进各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严谨有序,注重实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一,电力工程档案记载着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电力工程情况,对管理人员研究、了解电力企业整体员工队伍素质及电力工程情况,以及为经营决策提供了支持性证据数据,同时有利于确认企业取得的经营成果。第二,档案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各项电力工程工作中真实的历史记录,电力工程档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过往的一个个电力工程案例、一份份电力工程评估表及改进意见书可以为今后的电力工程提供借鉴,从而可以提升电力工程建设的效率和效果。第三,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有力保证案卷质量,为电力工程档案的借阅、复印及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电力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度不够,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信息化意识不强是影响档案信息化的关键因素。一些电力企业没有意识到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其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的管理应用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只注重刻意追求档案数字化,而忽略了相关发展配套技术,这种信息化建设只是流于形式的存在,不能适应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的需要。
2.专业人才不足在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专业化训练,不具备专业的信息化知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对信息的采集、开发与利用缺乏实践经验,从而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无法理论联系实际,影响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3.缺乏信息化系统标准,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不足我国档案信息化技术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在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的同时,因缺乏相应的配套服务平台和科学完善的检索工具,从而使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利用受到限制。目前要实现电力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共享,必须要统一档案信息系统设计和应用软件的管理标准,同时也要统一电子文件的管理标准和纸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及资源共享。
4.设备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由于许多电力企业对档案工作不重视,加之档案管理的经费有限,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这成为阻碍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普及利用的关键性因素。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必备基础设施,技术得不到提升,系统更新缓慢,影响了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三、新时期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增强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意识,制定发展规划管理者对档案信息化要予以充分重视,对档案信息化的资源配备、信息共享、协作开发等问题能够进行全面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制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科学计划,企业各部门相互协作以加快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2.培养专业档案信息化人才加快培养专业档案信息化人才是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档案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纽带,档案工作人员负责对电力工程信息的收集、归类和整理,因此,电力企业不仅要对在职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重点培养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知识及电力工程知识三门知识兼备的综合性人才,强化其信息化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还要适时引进具备信息化专业技能的人才,从多方面努力建设以管理型人才为基础,以综合型人才为骨干的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队伍,促进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制定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标准档案管理的中心工作就是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库,即对档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有效提供档案信息。只有对档案信息资源库进行合理配置、方便利用,才能有效地满足和保证企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设统一标准和规范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应加快制定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以及规范档案信息化建设。
4.增加资金投入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维护需要大量经费,在资金投入方面不仅要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设备投入,促进服务平台的建设,大力改善档案管理条件,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与现代高新技术的相互结合,还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严格防止资金不合理和浪费现象。
四、结束语
1.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实施
电力工程档案主要对各类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电力工程成果、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进行记录,使电力工程的各环节信息记录在案,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及效果有据可查,以达到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扩大电力工程成果应用的目的。科学规范地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从规范化管理流程、档案类别的划分、标准统一的档案管理三个方面着手。
(1)规范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流程。由于传统的电力工程档案随意不规范归档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电力工程管理机制,也不能适应信息化形势下电子档案查询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企业文化及特点,在传统的电力工程档案归档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档案管理理念和标准化管理方式,使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更加符合企业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及归档时限实现整个电力工程资料归档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创建纸质及电子档案两种方式,真实有效地记载电力工程的信息,通过信息手段为企业工程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2)科学合理地划分电力工程档案的类别,包括电力工程设计过程、电力工程施工过程、验收过程。电力工程档案应按照“分门别类”进行存储及管理,便于保存、统计及查询。基于这一目标并结合供电企业当前开展的电力工程,将电力工程各类档案分别进行登记、编目、分类整理、保管,便于查找、统计和分析。
(3)建立标准一致的电力工程档案。电力工程档案的规范统一对于电力工程档案归档、后续查询及成果应用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建立标准一致的系统化电力工程档案模板以及电力工程档案装订顺序对于了解电力工程进度、电力工程效果及电力工程评估、改进意见都具有直观性及针对性。电力工程档案应根据电力工程类别分别制定各类标准化、系统化的档案。
2.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激励机制
在企业内部通过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评选的办法,实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提升电力工程档案的管理水平。开展电力工程档案的评先评优,通过“五个方面”进行评比,如电力工程档案的标准性、完整性、分类的准确性、信息的丰富性,进行年度综合评选。对于优秀员工进行表彰,同时作为电力工程档案范例进行公开展览并组织学习,促使各电力工程负责部门按照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督促按时保质地完成电力工程档案工作。另外,对于未按标准、未按要求时限对电力工程档案进行整理的,将列入绩效考核指标对电力工程项目负责人进行考核。
3.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意义
电力工程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是电力企业不断加强电力工程过程精益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电力工程档案及时归档、合理分类、规范整理、安全保管、方便利用,促进各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严谨有序,注重实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一,电力工程档案记载着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电力工程情况,对管理人员研究、了解电力企业整体员工队伍素质及电力工程情况,以及为经营决策提供了支持性证据数据,同时有利于确认企业取得的经营成果。第二,档案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各项电力工程工作中真实的历史记录,电力工程档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过往的一个个电力工程案例、一份份电力工程评估表及改进意见书可以为今后的电力工程提供借鉴,从而可以提升电力工程建设的效率和效果。第三,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有力保证案卷质量,为电力工程档案的借阅、复印及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电力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度不够,信息化意识不强
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信息化意识不强是影响档案信息化的关键因素。一些电力企业没有意识到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其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的管理应用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只注重刻意追求档案数字化,而忽略了相关发展配套技术,这种信息化建设只是流于形式的存在,不能适应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的需要。
2.专业人才不足
在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专业化训练,不具备专业的信息化知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对信息的采集、开发与利用缺乏实践经验,从而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无法理论联系实际,影响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3.缺乏信息化系统标准,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不足
我国档案信息化技术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在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的同时,因缺乏相应的配套服务平台和科学完善的检索工具,从而使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利用受到限制。目前要实现电力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共享,必须要统一档案信息系统设计和应用软件的管理标准,同时也要统一电子文件的管理标准和纸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及资源共享。
4.设备落后,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许多电力企业对档案工作不重视,加之档案管理的经费有限,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这成为阻碍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普及利用的关键性因素。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必备基础设施,技术得不到提升,系统更新缓慢,影响了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三、新时期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增强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意识,制定发展规划
管理者对档案信息化要予以充分重视,对档案信息化的资源配备、信息共享、协作开发等问题能够进行全面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制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科学计划,企业各部门相互协作以加快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2.培养专业档案信息化人才
加快培养专业档案信息化人才是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档案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纽带,档案工作人员负责对电力工程信息的收集、归类和整理,因此,电力企业不仅要对在职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重点培养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知识及电力工程知识三门知识兼备的综合性人才,强化其信息化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还要适时引进具备信息化专业技能的人才,从多方面努力建设以管理型人才为基础,以综合型人才为骨干的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队伍,促进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制定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标准
档案管理的中心工作就是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库,即对档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有效提供档案信息。只有对档案信息资源库进行合理配置、方便利用,才能有效地满足和保证企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设统一标准和规范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应加快制定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以及规范档案信息化建设。
4.增加资金投入
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维护需要大量经费,在资金投入方面不仅要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设备投入,促进服务平台的建设,大力改善档案管理条件,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与现代高新技术的相互结合,还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严格防止资金不合理和浪费现象。
四、结束语
1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性
(1)提高了智能电网的质量。把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有利于提高智能电网的质量。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应用电力工程技术,促进了电网系统的自动化运转,保证了智能电网传输电能的效率,提高了智能电网的质量。电力工程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了运行装置的自动化,实现了智能电网中的数据采集和准确记录。电力工程技术的自动化水平决定了智能电网的建设的高效性,尽量减少了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促进了电网系统的高效运转。(2)加强了智能电网的数据采集能力。传统意义上的电网在采集数据时,需要人为操作进行分组。传统的物理电网主要采用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化操作,自动化水平不高,且操作较为繁琐。现今,采用的电力工程技术则充分借助了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智能化的数据采集,提高了智能电网的数据采集能力,并且对运行装置加以分类,以保证电网系统工作的有序进行。对各类数据信息加以对比,以为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数据参考。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需要提高电力工程设备的运行效率,以保证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为电力工程技术的使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优化了电力工程的运行方案,促进了智能电网的高效运作,加强了智能电网的数据采集能力。
2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对策
(1)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策略。把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需要采用质量优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技术中,质量优化技术即对电能进行质量优化。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各个指定对象的电能存在差异,对差异化的电能加以分级,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估方式,以实现质量的评定,继而提高质量优化的效果,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质量优化系统。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用户端的具体情况,以选择匹配的用电接口,把用户评估与电能质量相结合,以实现质量优化技术的有效利用。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必须符合操作标准,以保证智能电网建设的高效运转。(2)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策略。把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需要采用柔流输电技术。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策略,即把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与电力技术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满足了电力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双重标准,促进电力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完善。经过专家的多次试验和研讨,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交流电压的输电过程。柔流输电技术更好地作用于高压变电,为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电力来源。把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建设中,需要以清洁能源作为电能源头,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把控制技术与电力工程技术相结合,对智能电网中的运行装置加以分类控制,实现针对性的有效调节,以保证智能电网建设的稳定进行。此外,柔流输电技术的使用,有效地降低了供电过程中电能的损耗,提高了电网系统中线路传输电量的效率。(3)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策略。把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需要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目前,直流电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中,直流电的电流传输形式保证了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需要转换电流,可以采用控制换流器。控制环流器的使用,为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使用提供了设备支持。换流器核心功能的发挥依靠原件中的管段,进而提升了电力输送的效率。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服务于近距离或远距离的直流传输,主要应用于远距离的输电工程中。(4)能源转换技术应用策略。把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需要采用能源转换技术。新能源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了又一能量来源,有利于提高智能电网系统的运作效率。能源转换技术的使用,在为智能电网提供发展动力的同时,协调了电网运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新能源的使用实现了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低污染、低消耗,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需要电力系统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电力供应。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应用电力工程技术,提高了电能的供应水平,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电力工程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转,满足了我国电力行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
作者:乔永祥 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吕梁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白亚峰.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对策[J].科技风,2016(24):128.
[2]闫珺.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低碳世界,2014(17):60-61.
[3]吴燕.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5):53-54.
1.资产管理欠缺
(1)分段式的资产管理不适于阶段性目标。现阶段,许多电力工程都是使用分段式模式对资产进行管理,而电力工程的中的规划设计、工程的招标、物资采购、项目建设等都是由不同的部门实施与管理的,在工作目标方面无法达到一致,此外,有的部门出现工程物资领取、储存、分类等管理缺失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资产管理不到位[1]。(2)工程数据及资料不够完整,信息化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依据。电力工程中,输变电资产设备的台账、在线监测、管理数据、运行维护等相关信息的历史都较短,数据资料不够完整,此外,对电力企业的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开发时,采取的通常是分散式模式,这样就会使业务之间联系缺乏紧密性,从而无法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比较有效的参考依据。
2.财务核算不规范
电力工程中,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会计制度及法律方法对财务进行核算,如有的管理部门没有对相关工程中已实现预定的可使用状态进行结算,会导致电力工程的资产在年末时出现虚高现象。
3.合同管理不到位
合同文本中相关条款不够规范,某些语言的表述不过详细,语言也缺乏规范性,此外,有的条款还存在许多漏洞,从而使双方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对内容产生误解或歧义,或者引发纠纷及争议,另一方面,某些合同条款中,对双方的权利及义务的规定缺乏合理性[2]。合同管理的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后期的管理产生了影响,从而对工程质量及财务结算产生不良影响。
4.项目变更导致成本增长
在电力工程中,各个项目的规模都较大,如果设计出现问题,就必须及时对工程中的某些地方进行变更,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程成本。而有的电力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片面追求工程进度,对于工程变更中的财务情况没有进行有效核算及管理,从而使工程成本有所提高。
二、电力工程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1.财务管理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物资管理。在电力工程中,相关设备及材料等物资的管理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问题,而这些物资的管理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电力工程成本的控制产生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工程物资管理机制,并引进先进的方法与技术对它们进行分类储存及管理,尽可能避免材料及设备出现遗失现象,此外,还应定期对于相关物资进行清点,以使工程物质和账目保持一致[3]。(2)对工程价款的结算进行有效管理。为了使电力工程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对工程价款进行结算的过程中,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开展相关工作,只要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对工程的投资情况,且这样也能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促进工程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与管理。(3)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并对他们加强监督。会计人员上岗前,电力企业应先对他们进行相关培训,以使他们对电力工程的施工流程、财务管理的重点等有一定了解,此外,还应使他们在会计方面的专业技能及业务素质得到一定提高。另一方面,电力企业中的相关管理人员还应对财务管理工作加强监督,以使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
2.加强电力工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