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1 22:44:3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商战营销总监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于1969年革命性地提出“定位”理论的全球知名营销战略大师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于日前到访中国,以“中国企业如何转变增长模式”为主题为中国企业讲授了他的经典理论与实践,即企业“战略定位”之道,为中国企业从“产品经营”走上“品牌经营”的战略转型之路指明了方向。
准确定位是关键
厚德战略定位培训公司总经理邓德隆对中国企业的制造力作了精彩的概括。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成绩斐然,但也有一些具体的困难,比如说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制造大国,还不是一个品牌大国,中国的机电产品的产量达到了全球的70%。“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品牌,所以销售额只有全球的30%,利润只有全球的1%。”邓德隆不无感慨地表示,“但是大家去看苹果公司的iPhone,全球的销售量只占1%,它的利润规模却占全球手机市场的20%,这就是一个品牌对于企业如何实现更好的增长带来的益处。”
“我本人还是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十至二十年的增长,但这不是中国经济潜力的全部,中国经济潜力至少还有两大部分是需要增加效益的。”邓德隆表示。但是在未来增加效益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应该走怎样的道路,选择方式至关重要。
而“定位”恰恰就是这样一种知识,可以为企业进行品牌营销的全方位调整,可以通过提升效率实现企业效益巨大的提升,从而使企业从优势出击,占据良好的市场定位。在西方被誉为“效率的第三次大革命”的“定位的革命”,从此引发了全球的讨论热潮。
在“定位理论”中,特劳特强调只有在心智中才有可能寻求与众不同,特劳特认为一个企业最好是先从心智中发现可能找到的定位不同,通过自下而上或者由外而内的方式来设计企业,否则社会的资源就会被浪费。
对于特劳特的“定位”理论,许多中国企业家都非常有感触。这就不得不提及在特劳特战略定位指导下获得品牌迅速提升的王老吉公司。“其实王老吉并没有比他的竞争对手投入了更多的资源,王老吉在每瓶饮料的投入费用上比竞争对手还要少,但是他投对了地方。”邓德隆表示,“定位理论告诉企业家的是不要关注利润最大化,而要关注定位最大化。”
与会的诸位中国企业的领导,如燕京集团董事长李福成、劲霸(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连进、乌江榨菜集团营销总裁何平、香飘飘食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营销总监蔡建峰,以及东阿阿胶总经理秦玉峰,他们作为与特劳特合作愉快的企业家代表,发表了精彩演讲。
李福成表示曾经几次和特劳特先生探讨商战理论,对定位理论理解深刻。“特劳特讲的商战理论总结了四种基本‘战法’,包括战略防御战、进攻战、侧翼战和游击战,他讲不同的企业要有不同的选择。”李福成表示,“拿我们燕京啤酒在北京85%的市场份额来说,我们面对的是国外几十个品牌的‘进攻’,包括大中型的中国国内品牌的轮番‘进攻’,燕京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战略?其实燕京本身四种战术都有,如北京打防御战、山东打游击战等。”
劲霸(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连进则从企业自身产品定位谈了自己的看法。“特劳特先生的一本书中提到赛马,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能否骑上一匹好马。”连进表示,“中国有一个成语叫马到成功。劲霸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骑上了一匹好马,这匹好马就是夹克衫。”
差异化取胜
论坛中,特劳特以《实现差异化的九大方法》为主题展开精彩演讲,必全新的视角向企业家详解战略定位之道,案例顺手拈来、语言风趣幽默,令在座的嘉宾和企业家无不记忆深刻。“当今世界是一个传播过度的社会,产品激增,竞争残酷,消费者面临太多的信息和选择,企业唯有让自己的品牌进入消费者的心智并占据一个独特的差异化定位,才能赢得顾客。”特劳特表示。
怎样实现差异化,却并不容易和简单。通过“价格”、“顾客服务”、“口号”建立差异化,这是许多企业惯常的错误做法,特劳特从自己40多年战略定位实践中开发总结出来企业实现差异化的九大方法,即“成为第一”、“新一代”、“领导地位”、“特性”、“制作方法”、“传统”、“最受青睐”、“专家”和“热销”等。
每个活着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老板或经营者身处其中,不能置身事外来、并准确而清楚地判断企业发展存在的“木桶短板”。但是企业目前存在的潜在危机,经营者还是能清楚地意识到。
如何解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潜在危机,就是空降一个营销总监,作为左膀右臂来分忧解难。老兵成新人,新思想遭遇老传统,改革派挑战保守派,营销总监到新企业施展才华遭遇团队支持的瓶颈。大家可想而知,大规模招聘新人,组建新的业务团队,发展自有嫡系部队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那么什么样的营销经理是我们的企业需要的呢?
那他需要经过1+3修炼。
“1”是指一个积极思想或心态。
我跟一个企业的管理人员座谈聊天的时候,问了这句话“你三年之后的目标是什么?”。28岁以下的年轻人,多数没有认真想过或根本就没想过,这令我很吃惊。
“猪圈人生”,如果你没有了目标,我把这个词送给了这些朋友。震惊与内心的羞辱,我是能感觉到的。这是一种觉醒,要开始重新思索自己的人生,或工作与生活的方式,这是我想要的。你今天的生活,就是你昨天的努力和付出;而你今天所做的,就是你明天想要的。成功不问出生,而在于你的思想或心态。
成功必有道理,失败定有原因。如果时间比作一个坐标的话,人的一生也就是一条曲折向上的曲线,那么目标或愿景就是标准点。每个人梦想都在你的内心,你要将他唤醒;他将给你无限的激情与能量,指引未来前进的道路。只要你有积极的思想或心态,成功迟早都会光顾你、青睐你的。
思想修炼是营销经理修炼的第一层次,是最基础的层次。仅有积极心态与激情是不够的,你需要进行三项基本技能的修炼才能进入成功营销经理阵营。
3是指策划、沟通、执行等3项修炼。
8年营销生涯,让我学会思考和总结,我不遗余力的把这句话传道给我的朋友和学生:作为营销经理,你要做到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做。
写——策划。我把营销理解为“营”和“销”,先营后销。营就是构思、策划,谋定而后动。不管所谓从产品的4P理论,还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4C理论,还是关系营销的4R理论,都是营的基本道具与方式。我们的企业每个营销策划案,都从这些基本理论出发,先做市场调研、企业SWOT分析,提炼出企业优势竞争力,再整合优势资源,形成营销优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卖点”或消费者强调的“买点”。
策划做的是资源整合,提炼“卖点”或“买点”。营销分为5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产品换钞票,第二个层次关系换钞票,第三个层次品牌换钞票,第四个层次理念换钞票,第五个层次标准换钞票。不管是哪个层次,在当今的买方市场格局下,用屁股决定脑袋的方式是无法营销的,先有思想的市场然后才有产品的市场。
如何做好一个策划,就如良医看病,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望闻问切——做好市场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再好的医生不去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是无法准确判断病人的病因。一个好的营销经理,首先一个好的调研者,掌握了一手资料和市场讯息,把企业脉搏的基础。
第二步,确定病情——归纳本质问题。掌握了基础情报和一手资料,营销经理才能根据自己掌握的基本工具,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归纳出最本质的瓶颈问题,找出企业发展的最大症结。
第三步,对症下药——解决本质问题。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未必那种是正确,但是效果、效率却各有不同。譬如:治疗感冒,用西药快、只要三天、治标不治本,用中药慢治标又治本、时间长。
必须有个前提,就是这个医生熟练掌握医术,精通各种病情及对应治疗方法并能应用自如,才能做到药到病除;作为一个营销经理,同样要掌握市场调研方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将这些基本道具上升到理论高度运用自如,才能解决错综复杂的企业问题。
策划先行,谋定后动,才能保证执行有力。
说——沟通。
沟通是解决思想和行动的桥梁与手段。尤其作为部门经理,你需要通过你的业务人员,来执行你的思想与方案。执行的好坏的前提,在于你们之间思想沟通、方案的沟通。
营销是通过沟通来完成的。他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策划者对执行者的沟通,也就是营销总监对营销经理的沟通,再次是营销经理对客户的沟通。因为知识背景、社会阅历、工作经历的不同,每个人沟通口径不一样,导致两次沟通就会产生损耗与偏移,甚至背道而驰的笑话。说话,是每个人都会,但是有效的说话和沟通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沟通,就是建立心与心之间的通道,让思想顺势流淌、相互交流。沟通有很多的方式,因人而异,但是回归到基点,就是用心交流。做客户的时候更是如此,即使你的营销道具准备再充分、你说辞多么华丽、你的卖点多么有力,如果没有用心沟通,没有用心交心,你就不会得到客户的心。将思想翻译成行动,需要用心才会有力。
建立有力沟通的三步骤:
第一步,倾听。人天生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人多听少说的。
第二步,互动。参与式互动式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第三步,给对方带来好处,不管是知识还是经验。
做——执行。
没有任何借口,几乎成了执行的代名词,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很多的管理者都想到这句经典。
如果说一个企业有什么问题的话,执行那是每个企业无可否认的短板。那为什么企业都在执行方面出来问题呢?是老板的问题、是经理的问题还是员工的问题?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经理,没有不好的经理只有不好的老板。那这句由反过来说执行不是基层执行者的问题,而是上级经理或老板的问题。
老板说我交代好了,我的经理就是做不到位,就是不负责任,只有我盯着才能做好。经理说员工就这样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只能把事情做成这个样子,要不你花高价钱招些好人来我就能把事情做好。
那到底谁对执行负责?执行涉及到策划者、指令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四个角色,每个角色充当不同的职能,共同完成由方案到指令、行动到反馈调整的整个执行环。
执行角色分析图:
执行环:执行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最后通过实践来修正方案而回到理论。大到企业整体运营,小到某个部门管理或某个策划案的实施都是一个执行环,而企业整体运营则是由各个部门小的执行环组成。
与著名招聘网站合作,效果果然奇好,不足一周,应聘者简历就象雪花似蜂涌而至,浏览其中,不少是非化妆品行业的,有的是在中小企业从事过省区经理想尝试挑战更高职位的,真正富有经验的仅得伶仃二、三个人。这年头山寨化流行,职场中人亦山寨化了。
老何一直从事是策划、市场行当。如果说如何策划产品、如何组织营销推广、如何建立品牌倒是轻车熟路,对于面试总监老何倒是第一回。老何尽管有十多年职业生涯,有过数十被人面试和面试他人的经历,终归不是HR,面试只能依着个人的感悟和野路子进行了。
老何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一、要求面试者自我介绍,了解面试者过去工作业绩,从口述中发现其语言表达;二、介绍公司情况、市场销售情况,让面试者了解公司情况;三、要求面试者根据公司情况进行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营销组合、品牌定位、制定洽当的策略,了解其营销知识结构和思索决策能力和水平。在这过程中重点考察其组建和管理团队、发展渠道的理念和方法;四、提出一些出人意表的问题:为什么所有井盖都是圆的?石头和针有什么不同点?你是一个在荒无人烟、天寒地冻中被淋得落汤鸡似的旅客,当遇到一间没有你烤火和饮食位置的酒店,你会怎么办?前二者先客后主,后二者则采用开放、互动的问答方式进行。
在简历堆里老何找来认为尚可的七、八个按上述方法一一面试。
面试者基本语音宏亮,饱含热情,滔滔不绝地自我介绍过去业绩,有很强推销和说服感。到了第三个环节他们都希望:一、公司采用全品类产品覆盖,让商享受更多的产品选择,能从总量上扩大销售盘子;二、加大铺货力度和总量、市场支持:三、用最低价格争取商,冲击竞争对手,争取更高的销售份额;四、招商拓展以地毯式人海战术模式,集中人力在重点区域进行开发会战,发动多个招商战役。组织一支强而有力的招商团队,在特定区域招商开发成功后,交由维护人员管理,招商团队另辟开新区域再次招商,成功一个巩固一个。全国划分成多个区域,要求招聘多个区域销售人员,然后一年销售目标能完成多少,销售目标实现轻而易举。产品策略、渠道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大致相仿。这就是千人一面的化妆品企业何其多的症结所在。
老何提出:这样方式是公司前提投入大量资金,并打算二、三年不可能赢利的前提下实施的。这些方法是当今三线品牌“四小花”在三、四年前成功的方法。今时今日,已过了可行复制的时机,加之当前大多数三、四线品牌集体性使用如此模式,能否获得成功有很大疑问?加之公司并没有只计投入不计回报的打算,仅希望采用低成本、低投入,用奇谋和稳扎稳打的方式去撬动市场。除去高投入的方法还是否有第二、三、四条突破之路?
对于老何的提问,非常遗憾的是:没有一个面试者能够完整而又清晰地提出一个或二个不同方案。化妆品行业的总监级人物水平竟是这般?营销导演尚是无能回答,如何能有精彩演出?
总结面试者,老何归纳:一、营销知识贫乏。大多数仅局限谈谈营销组合,其它就难以论说。大多是实操型人员,仅为操作执行中经验累积,并没有对营销理论进行系统性学习,因而亦就不上更多的新鲜营销知识;二、因为知识贫乏,没有开阔的思路,仅局限已有成功经验的复制,欠缺创新、突破意识和能力。因为缺乏系统性知识作支撑,没有发现营销环境、商业环境、行业竞争环境、消费者观念变迁引至的营销未来变化。三、因为营销知识和理论的欠缺,只能是照搬别人成功经验,而先忽视别人成功背后的时间、环境、自身资源特点,因而缺乏针对性,作出的决策亦没有实用和可操作性。四、策略制定更多的着眼于生产商角度:如何拓展市场,如何制定产品,而没有能从消费者角度、意愿去展开策略。
面试者所谈如何面对竞争都是采用成本领先方法为前提的,当没有成本领先前就是先得亏本,取得规模后凭规模再行获取利润。当所有人都使用这样策略时,大家就没有利润可言。竞争型策略除成本领先外,还可以采用差异化,使用别人不一样的方式,不同方式建立优势。亦可以采用聚焦细小或局部领域,在局部市场成为王者,成为小河里的大鱼。三种竞争型策略组合在一起,就能变化出无穷的形态,就能产生繁复无穷的方法,就能产生出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想法。
加盟一个好的品牌,对于想创业的人来说,就可以既自己当老板,又避免了创业的诸多风险,还能够减少创业资金等成本。但是如果选错了品牌,则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白白浪费了大把金钱和时间。因此,选对加盟品牌,或者说加盟总部,是加盟成功的有力保障。
根据对大量实战案例的总结,提炼出选择加盟品牌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点,供有意通过连锁加盟体系创业的投资者参考。
强势品牌
好的品牌由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构成。根据《营销三维论》中的“强势品牌论”,品牌知名度包括品牌辨识和品牌回忆的呈现。具有品牌识别能力的消费者,在获得某种提示后,便能正确地指出先前是否曾经看过或听过该品牌。品牌回忆指的是当消费者想到某种产品时,不经任何提示,便有能力回想起某特定品牌。
品牌美誉度则常常是消费者决定购买的重要动力。例如有人想吃汉堡,他们的优先选择可能是麦当劳和肯德基。品牌的知名度越高,品牌能够带来的客流和销售就越高,加盟者拓展市场时才更省心省力。
因此,提醒创业者在加盟时,一定要摸清品牌情况,选择一家有着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实现“背靠大树好乘凉”。
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是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从本质上说,它包括企业职工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和工作态度等;从外在表现上说,它包括企业的各种视觉传播体系、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娱乐联谊活动等。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做到决策精明、信息灵敏、团结融洽、配合默契、效率快捷、勇于进取;可以在企业成员中造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创业的动力。
企业文化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企业文化当作一种新颖的管理工具,凭借这一工具把精心拟订的企业目标和策略变为具体的业绩。
加盟者在选择品牌时,要从两方面来考虑品牌和企业文化。一方面,好的品牌,往往会有一些独特的品牌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给予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该品牌的文化是否与你匹配。如果其品牌文化是内敛的、严谨的,就不太适合那些开放、活泼的加盟者,因为理念上的冲突,自然会影响到后续的合作。
全程服务
香港知名企业家李嘉诚曾说,投资地产最重要的是“地段、地段、地段”,而经营加盟项目成功的秘诀之一也是“地段、地段、地段”。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已经落伍,没有好的地段,再好的项目也有明珠暗投的可能,即使最终成功了,盈利的时间也会大大推迟。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经营地段,就成为加盟商头疼的问题。
如果你选择了一家好的加盟总部,这时,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麦当劳的选址几乎没有失败的案例。好的总部在选择加盟商之前,都会对市场考察和加盟店选址投入大量的精力。因此,他们通常有能力为加盟商出谋划策,选定合适的地段,以此保证加盟店的客流量,为未来的经营埋下良好的伏笔。
同时,好的总部会站在加盟商的角度,为其提供合理的店面面积规划。店面面积过大,容易使店面的有效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单位面积的管理成本高、盈利能力低;面积过小,则不能满足高峰期间的经营。
正如销售产品的企业,其优良的售后服务最能体现其品牌一样,好的加盟总部,往往都有完备的后续服务机制,这为加盟店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比如,总部会根据加盟店的销售情况,由专业的配货师为其进行货物选取,以适应当地消费者的喜好。
有些总部还定期或不定期去各加盟店进行巡察,这既体现了总部对加盟商事业的关注程度,同时也表明其对各加盟店运营情况的关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总部通过巡视过程,还能收集到许多市场信息,从而进一步采取策略、提高其竞争力。跟随这样的加盟总部,无疑是加盟商的福气。
李先生去年加盟了重庆某公司的餐饮项目。加盟店开业后,总部派去了两名督导,指导了一天就匆匆离去。由于李先生自己没有餐饮管理的相关经验,缺乏管理和技术支持,经营很是困难。李先生多次向总部请求支援,但迟迟都等不到相关人员前来指导。最后,该店开业后不到3个月就因亏损10多万而关门大吉。如此种种,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运营体系
有许多连锁加盟总部的负责人并不具备经营管理的Know-How,只是因为开了一、二家生意很好的店,遇到许多人想要加盟开分店,于是就草率地成立一个加盟总部。
连锁加盟的总部需要具备的Know-How相当多,包括商品的开发与管理,商圈的经营、行销与广告宣传活动、人员的招募与管理、财务的规划与运作等等。这些都是协助加盟店妥善地长期经营店务的必要知识。说起加盟,投资者最关心的无疑是投资回报。部分连锁企业大力宣扬其高额投资回报,有的甚至在宣传资料上标明投资回收期仅为一个月,都是不负责任的宣传活动。
连锁加盟的确是一种赚钱的方式,但是一夜暴富的希望极其渺茫。好品牌通常会对加盟商作出一个全面的评价,给出一个客观、有效的投资回收期以及投资利润率。根据行业惯例,大多数连锁加盟行业1~2年的投资回收期应该是合理的。
持续培训
总部给予加盟商的培训支持,是连锁加盟正常运转的核心要素之一。培训可以促进加盟商与总部之间的相互了解,提高加盟店成功的机率。对于投资新手来说,如何进行人员招聘,如何进行店面的日常管理,如何打开销售局面、提高营业额等等,都是迫切需要学习的内容。只有真正好的品牌,才拥有一套完善和有效的培训体系,为加盟商扫清障碍。
了解一个品牌的培训能力,可以看它是否拥有自己的培训部门,有哪些培训课程,培训人员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培训期的长短,以及是否到店培训等。同时,还可以通过了解已经加盟者的受训情况来判断总部培训的有效性。
适度广告
根据《营销三维论》培训课程中的“有效传播论”,广告是现代商战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先声夺人的最有利武器。广告是信息传播的使者,是企业的介绍信,是产品的敲门砖。它在有效的传递商品信息和服务信息的同时,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
广告的投入及实施,也是加盟总部综合实力的一个体现。有实力的总部,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进一步配合加盟店的推广,往往会在中央电视台、各地卫视、各大门户网站以及各种重要的平面媒体上进行强势投入,同时在各个地区精耕细作,根据各个地区市场状况采用多种媒体组合方式进行宣传。而总部投入的大量广告,加盟商都是直接的受益者。
网点分布
好品牌会合理地控制连锁布点的密度。密度过高就会导致自相残杀;而密度过低,就会导致顾客不便,令竞争对手趁机进入。
有些加盟总部因为一炮而红、广受欢迎,就目光短浅的盲目增加加盟店数量。同时,不断地搬迁到大的办公室、厂房,增加人手、增购机器设备。急速的扩充规模,除了要投入资金之外,还会因为规模不经济的因素造成一段时间的亏损。同时部门及人手的增加也会产生沟通协调不良的状况,作业的错误会增加、效率也会降低。
王女士与北京某公司签订了加盟协议。开业最初的两三个月,店里的效益还算不错。可是不到半年时间,就涌现出3家与王女士所开店面一模一样的加盟店,店里的商品品种、所定价位几乎完全一样。等到当月月底一盘帐,挣的钱支付完员工的工资、房租之后,纯利润不到1000元,还比不上她上班的工资。
永续经营
卖什么要像什么,所以加盟店要能够针对主力商品的消费模式来设计,但是商品是有生命周期的,所以加盟店的装潢与格调也要随同作调整。
外在环境是一直在改变的,如果加盟总部不具备商品开发的应变能力,当现有的商品组合走到衰退期,不能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变的需求时,加盟店的生存能力就会产生问题。
有些加盟总部并没有永久经营的想法,只想在市场上面捞一票就跑,或者自己就对本行业的前景没有信心,因此虽然现有的连锁加盟体系还在持续扩展,不过又转投其它的行业或是发展其它的品牌。
而负责任的总部会珍惜连锁加盟系统建立的不易,遇到经营瓶颈时会设法找出加盟店与总部的因应之道,领导着加盟商一起度过难关、开创新局面。
提醒投资者在选择要投身的对象时,应该多了解加盟品牌对于事业发展的未来规划是否注重在本业上,以及其所投入的重点是否与本业相关。如果发现加盟品牌的真正兴趣并不是在本业上,那么是否值得加入就要很慎重地考虑了。
京东叔
>> 京东JD+智能奶茶馆落户深圳 京东开放孵化器加速前行 律师说法:强哥2600万股股权收益 奶茶妹有权分享 林更新 叔并正太着 北京东正春拍精品荟萃 侄儿逼叔为“父”,亲情官司如何断 北京东正首场大型拍卖会 变身异性心中超人气“正妹” 抢夺更多股份不得 京东暗中了却九州通“恋情” 咖啡奶茶 印度奶茶 奶茶香香 丝袜奶茶 时光奶茶 柠檬奶茶 鸟叔?木叔 ! 京东正筹备保险业务 刘强东拟打造智能商业体 民进北京东城经济综合支部:打造基层组织的正能量 北京东正春拍家具呈现西洋19世纪欧洲大师力作 光、丰、弹,正妹3大发特质必备 上学日迟到大紧急3分钟化身超人气正妹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奶茶妹& 京东叔 恋情断正 奶茶妹& 京东叔 恋情断正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杨蓓蓓 蒋梦瑶 魏春亮")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是真爱?相识于哥大
京东叔或有婚史 儿子已8岁
奶茶妹妹与京东大叔刘强东的相识之地就是去年名噪一时的“恋爱胜地”—哥伦比亚大学。就读于清华的奶茶妹妹于2013年8月申请赴美国巴纳德女子学院交流,该学院和哥大一直保持亲密合作,两校学生可选修对方学校的课程。知情人爆料,“这段时间奶茶认识了不少高富帅,和刘强东也是这时候相识。”
在美国期间,奶茶妹妹经常出入于哥大的摄影圈,结识不少朋友。爆料人称,刘强东并不是奶茶妹妹认识的第一个企业家,至于他俩的具体结识过程,“在哥大的华人社交圈里,两个名人的相遇并不是什么难事。”另一爆料人称,“是奶茶倒追的刘强东。”但他表示自己只是听到传言,未向本人求证。
知情人告诉记者,在2013年底,奶茶妹妹的前任梁某还曾飞去美国试图挽回,无奈没有成功。而奶茶与刘强东的恋情于2014年1月在网上被网友爆出,直到4月被拍下街头亲密照,二人才松口承认。
然而,这段恋情曝光后一直不被外界看好,一名微博认证为“章泽天爸爸”的网友曾数次在刘强东与章泽天微博下留言“请放过小女”及“爸爸也不管你了”。南京本地的一名记者致电问章爸爸的感受,章父亦对记者直言:“我也不管她了。”
而1974年出生的“京东叔”刘强东除了与1993年的奶茶妹妹不仅有着19岁的年龄差,刘更被知情人士爆出曾有婚史,儿子于2006年出生,今年已8岁。记者求证时发现,刘强东于公开可查的资料中,从未涉及“婚否”的信息,但“8岁儿子”却有迹可寻。在宁夏卫视的《财富人生》2010年11月6日所做的“刘强东特辑”中,刘曾经大方承认“儿子四岁多了”,还表示“可以说从小到大,我唯一觉得愧疚的就是他(儿子)。”刘强东还在节目中透露,儿子在北京全托,周五才被接回家,而自己因为经常出差,一个多月才能与孩子见一次。节目末尾,刘强东还向记者展示了一排儿子的照片,并指着其中一张两岁多的小童照说,“这是他妈妈给他拍的。”但他在节目中未透露出孩子妈妈的具体信息,亦未说明自己结婚与否。
记者于是向知情人求证,得知孩子妈妈并不是外界所传的初恋女友龚小京。“龚本来就没跟他结婚啊,网上都有爆的,龚家嫌弃他,最后还是没有在一起。”知情人称,“后来他娶了一个,但前几年离了,有孩子,离婚原因不明。”
不过,据本刊记者总结,奶茶妹妹一向对微胖界才子青睐有加,其前任梁某及陶某皆属此类型。而京东大叔刘强东的外形及才干显然符合“小天”一贯的择偶标准,因此二人一见倾心,迸发出罔顾世俗与年龄差距的真爱,也未尝没有可能。 是炒作?刘强东惯用恋情炒商战
“泽东恋”或为京东IPO路演
然而,在刘章二人高喊着“真爱无敌”的同时,更多人将这段引爆网络的“泽东恋”解读为一场有预谋的炒作。
“马化腾,重新定义了自主创新。马云,重新定义了契约精神;李彦宏,重新定义了知识产权;刘强东,彻底颠覆了单纯善良。”——这是近期微博上流行的一个段子,据财经界人士科普,企业在IPO上市前夕,通常会有无数新闻爆料为其“路演”,目的就是吸引资本方关注,“资本市场的异动最能反映出企业的兴衰,比如京东亏成这样,但资本市场还是一波接一波注资,所以营销趋势一直增长很快。”
而在财经人士眼里,刘强东其人向来就擅长将花边新闻炒成话题,并在适宜的时间节点抛出。在2010年底,当当网在纽交所挂牌后,看到当当CEO李国庆在微博回忆初恋,刘强东也很快通过微博首度披露了自己的初恋故事,并爆出“京东”的“京”来自初恋女友龚小京。随着初恋故事的脍炙人口,“京东”知名度进一步打开,于2011年吸引红杉资本、老虎基金等注资10亿美元。
刘强东的第二次“自爆”,是2012年7月15日发生的“西红柿姐姐”事件。京东小家电采销总监庄佳微博了三张西红柿熟透的照片。11分钟后,刘强东也了一张西红柿照片—其后被爆出,二人照片居然是同一个西红柿,刘庄之间的恋人关系顿时被踢爆,引起舆论关注。随后人们发现,“西红柿事件”远比想象中复杂—京东不仅“及时”推出生鲜频道,更在之后与阿里的“猫狗大战”中越战越勇,狠狠打响了资本市场的知名度。
而“泽东恋”曝光的时间节点与男女主角前后不一致的离奇态度,更使得不少财经人士认为,这就是一场京东为IPO举行的路演,亦是联手腾讯对付阿里的“阴谋”。
最初任职一家小民营红酒公司,后来辗转进入可口可乐、顶新集团等公司,在消费品营销行业从跑街先生、直销司机、一步一步做到销售经理、品牌经理、销售总监。期间几起几伏,也曾动摇过——尤其是当自己在马路上汗流浃背地贴POP,而同班同学却衣着光鲜坐在电脑公司里、享受冷气时。一直鼓励我的只有一个想法:我喜欢营销,我相信自己在这个行业里一定可以“学得进去”,“做得出来”。
很偶然的机会进入顾问行业,把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讲给同行们听,不经意发现,营销人员非常渴望这些源于一线的“原创音乐”。他们迫切需要的也正是这些可以迅速学以致用的,动作分解式的培训。
于是我成为一名专业营销培训顾问。
走上讲台一年多时间,做了一百零几场培训之后,我告诉自己,这次的职业选择可能要延续不止十年。
从IT精英到司机、业务员再到销售经理、销售经理,最后又成为一个“教书先生”,这样的轨迹,实在是有些“无常”。可是事情就这样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第一次给企业培训是源于自己在《销售与市场》上发表的一些文章,企业内几个同行看完后觉得比较实际,有共鸣,就托编辑部找我去讲课,在济南佳宝乳业,平生第一次给一百多个所不相识的同行做培训,面对台下黑压压一片,刚开始还真的略有紧张,培训后学员的热烈掌声和评价让我自己也吃了一惊——原来我在培训的行业能有这样的竞争力。之后口碑相传,课程渐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第一次给企业做咨询更戏剧性,同样也是源于媒体。2001年我曾出版了一本小书,后来被娃哈哈拿去印刷做内训教材,此“书”被华龙集团的一个业务员看到,复印了了一本拿回公司“献宝”,正值华龙集团在尝试终端渠道改革,对“书”中一些终端渠道管理的内容甚有感触,几个管理层传阅之际,华龙销售公司总经理陈君女士突然想起眼前这本“娃哈哈培训资料”的内容好像在一本书上看过……就这样因缘际会,促成我和华龙的第一次接触,在针对华龙全体销售人员做了两次培训之后,敲定2002年华龙集团的营销管理系统改革、城市渠道建立、内训教材建立系列咨询项目由我主刀,接下来2002-2003年我带着四个助手,从市调、诊断报告到方案初稿递交乃至样板市场亲自执行、最后方案出台、辅导跟踪,将近一年的时间我几乎成了华龙的全职员工。
今天我在营销顾问行业发展相对顺利,相比较不少同辈师兄弟,自己的工作环境、发展空间、学习机会等都优越许多。庆幸之余,有时也会自诘——在中国有十几年营销经历的人不少,为什么自己会那么走运?
回头看,其实偶然的背后有必然。
其一,大型跨国公司和内资企业从基层做起的十几年工作经历给我打下了专业基础。尤其在进入营销行业初期我曾经遇到过一些波折,在民营企业做大区经理后又进入外企从基层业代做起,如今回想:这四年最基层的一线业务操作经验非常宝贵,对我后来做销售管理的务实风格塑造,以及做营销顾问编写销售人员的培训教材时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有莫大的帮助;
其二,我有非常顽固地记录、总结习惯,十年来,读书笔记、工作日记从不间断,也正是这个原因,我现在写书、写教材都比较轻松。实际上我的创作源泉不是在康师傅、可口可乐接受的系统培训,也没有依托于哪个营销大师的理论,更多的源于我的几十本工作日记,源于自己这些年的心得体会、总结积累。现在每一次培训课结束时,我都会告诉学员“日经一事,必长一智,善于总结的人才会快速成长”,“勤于纪录,勤于总结,会使你的经历更有含金量,让你避免遗忘,更迅速的积累经验”
其三,受益于自己的动笔能力和媒体的支持,在做基层工作中时就经常不断作些总结和思考,落成文字在各种营销媒体发表,与《销售与市场》的合作从98年起到现在几乎从来未断过。一路走来积少成多到如今已有近百万字。也就是这个原因,在行业逐渐积累了些影响力,在无知无觉的被动状态下,接到顾问行业最重要的第一张订单。
2003年初,幸被《销售与市场》杂志聘为高级研究员,当时社长李颖生先生讲了一句话:“现在在营销上找个好的合作伙伴真难,专家们要么太理论,要么干脆是企业的一线经理,虽然贴近市场,但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眼界太窄”。听罢,心中怦然一动:对了,我想我最大的幸运就是这些年我既在低头拉车,又在抬头看路。
“教书先生”的生涯里,也有不少同行对我的选择提出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在此一并作答:
问:你以前在哪些企业的培训部任职?你有多少年的培训经验?
答:我在企业里一直在做销售,在培训部一天也没有呆过。专职的培训是从2002年开始,但培训经验至少有七八年——做为一名出色的销售经理,我几乎天天要给下属做培训。销售行业里常常有些人自我标榜“我这个人是会干不会说”,其实这是借口。做销售首先要做人的工作,对上要争取领导支持,对下要带好团队,对外要“摆平”客户,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强的沟通能力。销售经理“能干不能说”充其量是一个班组长的水平,销售经理首先必须是一名出色讲师。
问:你的培训是否带有更多的个人经验色彩?您觉得这些年的市场销售游戏规则有没有在改变,你现在脱离一线做培训,会不会感到以前的经验是否会有过时的风险?
答:我的教材全是自己“原创编写”,课程框架脱胎于可口可乐、康师傅的营销系统,课程内容主要得益于自己十年来的个人摸索以及在各个企业培训时吸收学员的众家之长。坦率讲我的课程很难抹煞个人经验色彩,但同行相较,我并不觉得这是个缺憾,反而正是竞争力所在。
有没有过时的风险?当然有。十年间,中国的营销行业先后经历了“供销”、“大客户”、“赊销成灾”、“密集分销”、“坐商变行商”、“终端销售”,直到现在在逐渐形成“厂方执行预售制掌控销售网络,经销商开始向物流商发展”七个不同阶段。赊销、恶性冲货已从厂家共同头痛的营销“癌症”到现在成为正规企业的“历史故事”,大家面临新一轮的问题是如何提高物流效率,如何改进既有的销售队伍和经销通路更有效的跟国际大卖场打交道。
市场天天都在变,在变化的市场中,每一个人都是“新兵”,固守以往的经验一定会过时,如果我真的脱离市场站在讲台上讲三五年,也会沦为毫无价值的“理论家”,这一点是我培训顾问生涯里最大的压力和恐惧,我能做到的是以下几件事情,期望能够使自己长期“保鲜”:
1、 每一次培训后教材就修改、升级一次。教学相长,学员们的提问、小组讨论时的答案不断给我新的给养;
2、 及时充电,研习最新的营销书刊、参加同行优秀者的培训课程;
3、 定位于培训顾问,同时兼作企业的营销顾问,在亲自动手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同时让自己有机会重回市场一线。
4、 抵制诱惑,每个月给自己限制最高的培训天数,每个月最少读两本专业书刊,每一个培训企业都要经过详细的访谈、备课、再访谈修改、最后执行。培训师最大的误区就是“走红”之后天天讲课,没时间充电最后落个“伤仲永”的下场。
问:为什么你会更关注培训而非咨询项目?
答:作为营销顾问,仅从销售额和利润角度看,咨询项目一定比培训项目更有利。但笔者自己在企业的十几年体会是,管理是很难咨询出来的,一个企业的管理体系是有水土的,一定要熟知企业的土壤和气候,撒下合适的种子,浇水、施肥、矫形、渐渐的由表及里,慢慢生根长出来才行。
咨询方要真的对企业有所帮助,一定要全职投入企业半年以上,深入各个岗位和市场一线做调研,最好能亲自执行样板市场,用实践验证自己的方案优劣,之后才有可能对企业发生一些好的或者坏的影响。而以这种方法作咨询,耗时往往会在一年左右,时间和运营成本极高。除非你已经在这个行业里积累了很高的品牌价值,同时拥有相对低价的人力资源,否则咨询其实是一个在高道德成本高利润和高运作成本微利经营两种模式中作取舍的行业。
培训目前是一个正在快速膨胀的市场,需求大,真正能让企业满意的培训产品少,而且现在培训行业非常现实,不管你头上的光环有多大,学员在半小时之内就能辨认一个培训产品的优劣,品牌在这里的影响力未必很大。在这个浮躁的商业社会里,培训界的游戏规则尤其对新入行者而言,更简单直接、更彰显实力、也最公平!
问:你对今天的培训市场怎么看?
答:中国目前的培训市场还属于供不应求的阶段。讲师多,产品多,但消费者的抱怨和不满也很突出。培训行业的两大症结:一为实用性;二为安全性。
何谓实用性症结?——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强调培训课程要实战,也曾听过太多游戏为主、互动成风、理论宣导、案例成堆的课程,结果是上课激动,下课冲动,上市场之后不知道怎么动。其实销售人员不想听理论,也不想听太多商战故事,更不喜欢从早到晚互动做游戏,他们要的东西很简单:超市不让进店怎么办?冲货怎么打?员工填假报表怎么办?你告诉我怎么办?
何谓安全性症结?——不少学员一听要培训就很反感?为什么?现在在广州、北京、上海开的公开课大多数一个班都在30人以下,为什么?——大家经历了太多次的失望。花了很多的钱,花了很多的时间,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已经让他们厌倦。
如何把培训产品从理念宣导落实到动作分解,这对中国企业界和培训界而言是机会也是难题。推行培训零风险质量承诺(客户不满意就全额退费)的行业标准,这个行业才能更加成熟理性,才能真正激浊扬清。
《销售与市场》十年大庆之际,受邀讲讲自己十年营销生涯的感受,落笔成文之时,与当年走出校门踏入营销行业同样是炎热的仲夏,其间相隔整整一十二年,一路走来与《销售与市场》多多结缘,借此机会向老朋友道声谢问声好。
杂志社张老师约稿时提到让我在文章结尾是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仍在企业一线奋战的朋友讲几句“勉励之词”。这个题目着实让我愧不敢当,而且有些黯然——一直以为自己正值当年,怎么忽的变成“过来人”了?
惶恐之中,权做以下答卷:
营销团队要有执行力,就必须有一批具备执行意识的团队成员。
团队成员要有执行意识,就必须招募具备执行意识的人,以及在现有团队成员中培养与提升大家的执行意识。
要做到这些,我们首先就要弄明白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执行意识的营销团队成员。
什么叫有营销执行意识
什么是有执行意识的营销团队成员?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至少有一些基本的共识。
我曾经派两个人去两个临近的市场招商,甲、乙二人各在市场上跑了一圈,一天前一天后的回来了,不同的是做销售更长的甲一个合同都没有带回来,乙却带回来了4份合同。甲的说法是“我不仅走访了所有老客户,还发动所有关系拜访了一些新的目标客户。老客户说我们之前的产品都不好卖,希望多投些广告才敢接新产品;新客户也持观望状态,说我们无品牌无广告,还得等等看”。
乙的经验是“我了解我的每一位老客户,知道他们担心什么,之前就想好了对策。对那些库存周转慢的客户,我就帮他们做分销;对那些还有垫付费用没有结算清的客户,就主动与他们商量如何结算费用。因此,我主要是通过帮经销商解决问题和做事开展招商,让经销商做得有信心、能放心,有钱赚,就不怕他们不接我们的新产品。对那些新客户,我就主要通过以商引商和老客户介绍去开发,也容易得多”。
只看结果,甲和乙的差距似乎就仅仅体现在那4份合同上,但是如果甲得不到改变的话,他和乙的差距远就远不只几份合同这么简单,因为在结果的前端,执行意识上的差距,以及受意识影响的执行技能方面的欠妥发挥,会让他可能在一项又一项计划上落后于乙。
甲去拜访老客户前没有充分准备功课的意识,他抱着功利心抬着两条腿就去招商,磨破了嘴皮子,客户也说不行;被客户拒绝后,只想到公司责任,也没有自我反省的意识,无法在后面的招商及其最终的结果上体现出自己在遭遇客户拒绝后的补救与改善措施。
相对于甲,乙显然是一个执行意识优良的执行型营销人才。他的角色意识非常清晰,知道自己要成功招商,不仅需要承担招商者的角色,还需要把厂家代表这个角色的职责履行好,换位经销商立场思考,帮经销商解决好销售方面以及厂商合作中延迟处理的问题;之所以能想到做到这些,是因为他还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非常清楚自己如果不能帮经销商解决问题,消除担心和疑惑,那么这些经销商的担心和疑惑最终就会成为自己的问题,而难以完成招商计划;为了执行好招商任务,他不像甲一样,过多纠结于公司前期所推出产品的市场表现、新产品、推广投人等公司责任,信奉在工作上想办法,积极主动的整合老客户资源去开发新客户。
通过这个事例及其他类似事例,可以总结出营销人执行意识的三个关键词:角色意识、问题意识、主观能动意识。
掌握意识逻辑
所谓意识逻辑,就是角色意识清晰准确,问题意识敏感,行为意识主动、积极下的思而行的逻辑。它包括的三个核心环节,即是我们在前面所讲到的角色意识、问题意识和主观能动意识。
如“联纵意识逻辑”图1所示,在意识逻辑的每个核心环节,都对应着有执行意识的营销团队成员所应具备的核心素质关键词。
一、角色意识。
角色意识指的是角色意识清晰,自我角色定位准确,知道什么是自己该思考和该做的。
在一个企业的营销体系中,存在着市场部门、销售部门,以及营销总监、区域经理、城市经理、各类型渠道代表与促销员等各种职级和专业分工的角色,尽管不同角色所对应的人员素质是有所区别的,但在角色意识所要求的对应素质上,也不乏共同点:岗位职能认识清晰性,自我反省和调整的能力。
不过,即便是营销系统的一个职位,也存在多重角色交叉的现实。以区域经理为例,他不仅承担着企业区域计划及任务的执行和完成者的角色,还承担着区域市场及团队的管理者角色,团队成员的服务者、教导者角色,在渠道商面前也同样承当着相应的角色。一个职位的多重角色,决定着在这个职位上的人必须对自己所将肩负的多重角色及职能有清晰而全面的认识。
二、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对营销工作中的问题要有敏感性,知道日常的营销工作中,如果什么没有做或没有做到位,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好影响,知道如何防范问题的出现;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它所对应的团队成员素质关键词是:持续关注过程的能力、问题敏感性、应变能力等。
在联纵智达营销执行力研究中心跟踪的营销人员中,那些“脑袋里面少根筋”的团队成员,通常都是问题意识缺乏的人。比如同样的几个终端代表去查看同一处终端,有的只会把弄乱的产品重新理一下;有的会按照单品销售最大化的原则,把位置摆放不对的畅销品调整到更有销售力的位置,并把自己的产品摊压到相邻竟品的位置上。而另外一些终端代表,即便面临问题丛生的终端陈列,也不会采取丝毫的动作。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留意到自己的产品陈列出了什么问题,更别说去动手改善。
三、主观能动意识。
主观能动意识指的是积极主动履行所肩负的角色职能,在可能条件受限的营销工作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的意识。这要求我们的营销团队成员在积极性、技能、经验上具备相应的素质。
在一个企业的营销队伍中,存在着许多归责怪罪于公司品牌不行、产品不行、政策不行、宣传促销投人不行的团队成员,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人缺乏主观能动意识。铺货慢了陈列差了,他们会说“陈列靠买,需要钱”,而不会通过做好客情、用产品或促销品弥补没有经费下的陈列补偿、掌握所看中陈列位的购买档期及时下手、利用推广周期争取陈列调整等等来进行改善;经销商销量差了,他们会向公司说“广告投入太少”,而不会通过分析销量问题的症结找出能够动手改善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比如帮助分销,增加网点分销、条码分销等措施扩大“出口”推动销售。如何运用意识逻辑进行招募
众所周知,换意识、换脑袋是非常困难的,要拥有一支具备高效执行力的营销团队,我们就有必要回归到招募营销人员的初始,结合“联纵意识逻辑”为自己招募与选拔具备较好执行意识的团队成员。
可是,如何运用意识逻辑开展执行型营销人才的招募呢?
一、为不同职级及专业层面的营销岗位设置不同的意识逻辑细则。
通常情况下,营销中高层更强调执行管理,而中基层营销职位着重强调的是执行实施。因此在招募不同营销岗位的时候,需要结合岗位的职级与专业块面,在意识逻辑的三大核心环节角色意识、问题意识、主观能动意识上,针对性设计一些对应关键素质的的胜任力细则。
如就“持续关注过程的能力”这一素质来讲,营销中高层重点强调的是对影响营销绩效的关键环节及过程的营控能力,而对营销中基
层来讲,着重强调的则是分销网点达成、陈列生动化、条码分销达成、客户回访规范等具体到营销事务和具体过程上的执行细节。这些是和某个具体岗位的胜任能力有关的,两者完全可以结合起来。
对多数企业而言,更准确的说法是:结合自己对执行力及执行意识的强调,完善各个岗位的胜任能力细则。
二、注重设计与嵌入能反映执行意识的测试问题。
既然图谋招募到有执行意识的成员,来提升营销团队中具备执行意识的成员数量与整体执行力,在面试、复试等招募环节中,就要有意识嵌入一些能较好反映执行意识的测试问题。下面做一些例举。
测试角色意识的问题例举:“作为一个代表厂家与商家打交道的代表,你如何理解这种角色?”;“除了销量、回款这些结果指标之外,一个好的K A经理在和KA打交道的过程中,还应该做到什么?”;“以招商为例,如果面对老客户招商,你如何在自己的老客户面前履行好招商这个角色?”;“际一个好的销售人员应该具备哪几方面的素质,你为什么认为这些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测试问题意识的问题例举:“在和经销商打交道中,你认为什么问题最难办,你又是怎么解决的?”;“你认为在做好生动化陈列的过程中,最常面对的是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陈列与销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开展终端促销的问题中,你认为最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测试主观能动意识的问题例举:“假如销售任务很重,完成任务的时间很短,你会用什么办法完成销售任务,哪几个办法最重要?”;“公司如果砍掉了广告预算,促销费用也降低到了一个点,但销售目标却不降反增,你有什么办法确保销售目标的达成?”;“如果公司没有单独的陈列经费,你怎么改善陈列争取好的阵列位置?”。
三、善用图片、视频等招募工具。
在常见的招募环节中,我们通常会采取面对面的交流、笔试、案例研讨等方式,但对其他的关联性工具试用甚少。无论是企业的人力招聘部门,还是在区域市场自行招募团队成员的区域经理皆是如此。
为了更方便的测试应试者的执行意识,PPT、图片、视频等工具是有必要结合采用的。比如几张堆头的照片、陈列的照片、促销现场的照片,又比如一段商战影视剧的视频、终端卖场的视频。通过给应试者安排从这些图片、视频中找陈列、促销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建议,可以更直观的探试到应试者的执行意识,如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行为测试凸显招募对象的执行意识。
在诸多的企业,总部或区域市场的营销中高管们都有很大的招聘权力。相对那些坐在办公室招聘营销人员的招聘官而言,营销中高管更接近市场,或者说就在市场。这方便我们直接把面试的环节安排在一家终端卖场、一个促销现场。在实际而具体的营销工作环境中,我们能通过应试者的言行,更真实的探知其执行意识。
即便不是如此,面试的过程中,把一袋故意沾染污渍或灰尘的产品样品放在应试者的面前,看其是否会在拿、看的过程中去搽试……同样可以探知到应试者的角色意识、问题意识与主观能动意识。
“进了朋友圈就好像进了淘宝。”这大概是对当下微信朋友圈营销之火爆程度的最直观描述了。超过6亿的总用户数,活跃用户数超过3.5亿,这让不少商家开始盯上微信朋友圈这个拥有庞大用户量的“场所”,利用朋友圈的传播渠道进行商品的销售。
连网络作家“琢磨先生”也忍不住在个人微博上发发“牢骚”:在这个全民营销的时代,要好的“大V”朋友们开始做淘宝店,朋友圈里的朋友们都是公司产品介绍,小区App里的街坊四邻全是卖衣服卖鞋卖菜的。工具变得无比便捷的时候,生意也无孔不入。你永远不知道关注的哪个人会成为下一个淘宝店主,你也不知道哪个朋友会成为下一个代购。社交网络从“自媒体”迈向“自营销”时代。
不过,种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于是有人预言:“社交网络始于交友,发展于炫耀,终结于代购。”如此说来,营销的泛滥恐将成为微信朋友圈生态的毁灭肇始?对这个问题,谁都无法言之凿凿,但南方日报记者进行的专项调查却显示:对于朋友圈营销,大多数人还真有点儿嫌“烦”。
对于微信朋友圈里刷屏卖东西的做法,不少网友都很有意见。
杨女士是一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典型例子。去年,她曾经通过闺蜜的朋友圈推荐关注到一个做美国代购的微信号,她请其帮忙代购了一个剑桥包,但收到货后却发现“货不对板”:“以前我是用过这款包的正版行货,所以收到货之后一看就不是正版,但收的钱却是正版的价儿。”
杨女士曾萌生退货的想法,但想到是闺蜜的好心推荐,又不想得罪人,最后她还是选择吃下这个“哑巴亏”。不过从此之后,杨女士再也不敢轻易相信朋友圈的营销者了。
苏苏也属于坚定的“拉黑派”,凡是在朋友圈卖东西,方式方法不“讨人喜欢”,又不属于要好的朋友的,她一律“拉黑”,坚决屏蔽对方的朋友圈信息。尽管刚刚从IT巨头公司跳槽出来创业做新媒体的苏苏本身也经常在朋友圈推广自己公司的信息,但她对于那些靠“晒单、晒业绩、晒好评”这种拙劣的“三板斧”做朋友圈营销的人似乎更加难以容忍。
“没有好的产品,没有售后服务,没有任何用户体验可言,甚至连个网店、服务号、公众号都不用开,专做‘杀熟’的一竿子买卖,视商业信誉如无物,这跟传销有什么分别?把这种做营销的称为‘微商’,真是坏了‘微商’这个名号。”苏苏如是说。
杨女士和苏苏的案例绝非鲜见。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均可轻易搜索到许多上当受骗的案例。归纳起来,这些案例暴露出朋友圈营销的诸多缺陷:价格虚高,没有质量保障,缺乏售后服务,缺失第三方担保和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卖家随时可以“消失”……
南方日报记者特地在南方网发起一则“微信朋友圈卖东西,你烦不烦?”为题的朋友圈营销耐受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至少有三成网友对于朋友圈营销的态度是比较负面的,其中15.4%的网友表示“烦透了!见一个拉黑一个”,还有15.4%的网友选择“上过当!质量不好售后差。”
卖家如是说
刷朋友圈也要有“底线”
对于买家们和网友的怨言,在朋友圈做营销的卖家们又是如何看待呢?
南方日报记者采访到几位在微信朋友圈从事营销的资深卖家,他们所表达出的却更多是“诚意”。
前奥运冠军劳丽诗辞职后开了家淘宝店“雕宝”,还成为阿里巴巴上市的8位“敲钟人”之一,很多人劝她要赶紧把这些名气“变现”,好好营销自己的店,但她的朋友圈和微博却并未因此变得更热闹。她开玩笑说,“自从‘堕落’成生意人之后,就没很多时间刷微博了,有网友说我不务正业,不宣传店铺。”但在采访中,她告诉记者在朋友圈不活跃的真实原因,第一是因为自己性格本身就不是那么活跃;第二是自己卖的产品是价格比较高也比较小众的珠宝首饰,不像普通的服饰等产品一样可以让大家“捧场”;第三个原因她说得更坦诚:到目前为止,不管是通过微信还是朋友圈,营销的效果都不理想,即使浏览量大也很难转化成销售量,“说实话,对于怎么做朋友圈营销,我还没摸透。”
相比于劳丽诗,从天涯社区新媒体总监的职位上跳出来创立原生态农产品电商品牌“扑吃”的梁树新显然对朋友圈营销更加擅长。他公开宣称的目标是:用一年时间,积累1000个对扑吃忠诚、发烧的核心客户,提供有限的产品,服务有限的人群,这是扑吃的理念。
不过,刚开始他也走过近2个月的“弯路”。作为跨界IT、媒体、公益以及电商的名人之一,梁树新现有近16万的微博粉丝,有2000多个微信好友,最初他也以为凭借这些基础,自己动手发发广告肯定没问题,没想到结果却是不熟的朋友直接把他“拉黑”,熟的朋友则直接上门投诉:“天天刷屏是不行的,哪怕你发发段子也好啊!”
现在他已经认识到,作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群电商”,营销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来寻找、培育、挖掘并维护、拓展自己的客户群,本质上就是靠口碑生存,所以必须在保证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的前提下,通过有温度、有情怀、有趣味的方式来与客户做朋友,反之,如果只顾急功近利地“刷屏朋友圈”,只认利益不认人,口碑很容易就毁掉了。所以现在他将自己昵称改为“原生态大叔”,同时化身为勤奋的朋友圈“段子手”,撒娇、卖萌、动情走心无所不能,哪怕是做个蜂蜜的促销也要从回忆与朋友的情谊故事开始,哪怕是做轮花生油的打折也要先设计个价格竞猜的游戏,哪怕是做个微信服务号也要力求像媒体一样提供好看的内容,现在他开始做线下客群“梁品会”,也在追求“比商业关系更深一层的朋友关系”。
当然,卖家很多,鱼龙混杂,有的毫无底线,有的底线仅限于“在晚上10点后才刷屏”,还有的则讲究口碑、信誉、情怀、故事、趣味、走心,究竟哪些卖家能够从朋友圈的商战中胜出?或许只能走着瞧了。
微调查
“微信朋友圈卖东西,
你烦不烦?”
商业必须立足于
信任的根基之上
专家如是说
“过去传统的营销方式是‘一对多’的,虽然覆盖面大,传播广,但沟通、互动和服务方面都比较有限。而朋友圈营销有朋友间的信任作为基础,可以实现‘点对点’的精准推介和互动,更加贴近消费者,因此效果也更好。”对于微信朋友圈营销,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做出了如是评价。
GWEA创始人、品牌营销专家张行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微信是一个很好的传播互动营销平台,这个是其他渠道无法比拟的,从商家角度而言,利用这个平台来进行营销也无可厚非。
但在肯定朋友圈营销优势的同时,他们也都坦言身边的朋友对于朋友圈营销的态度比较两极分化:要么是通过朋友推荐找到合心合意的产品,要么就是对拿朋友关系做生意很反感。“我自己倒是不反对,只要卖家把控好营销的方式和频率。”黄文杰说。
针对朋友圈营销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黄文杰认为“不能一棒子打死”。他表示,朋友圈营销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它只是一种方法手段,嫁接于传统的商业体系之上,提升其效率与效能,因此它本身无所谓好或坏,就像一把刀无所谓正义或邪恶,全看为谁所用、用来为何。他相信,“任何的商业都必须立足于信任的根基之上,而信任的持续关键在于信用。朋友圈营销也好,微商也好,都不是例外。现在它们作为新事物肯定要经过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而信誉必然是淘汰机制的一部分。在系统性的信用体系建立完善之前,只能期待卖家的自我约束,以及平台性的信用保障措施尽快落实。”
而在张行看来,朋友圈上卖东西的信息泛滥,和微信自身在电商方面的探索做得不够也有关系。“微信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管道,在这点上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在满足用户的购物需求方面,微信的探索就比较粗糙,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这也给不少商家提供了机会。”他认为,微信朋友圈卖东西其实也是用户需要的一种体现,“微信朋友圈可以无限的开放,可以可控性的开放,也可以不开放,用户其实可以选择的。”
朋友圈营销
绝不仅仅是“刷屏”
建议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双十一”的临近,朋友圈营销的现象还会加剧。拍拍网总裁蒉莺春对此不免担忧,“可能会对用户产生不小的干扰。”据了解,作为微店的“正规军”,拍拍微店在今年10月推出,但是在蒉莺春看来,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却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