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8篇

时间:2023-09-10 15:11: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创业的思考,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

篇1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平台 建设

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他们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使其成为具有开创性人才的教育。创业教育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很多潜在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创业过程中可以将所学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结合并学以致用,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体现自我价值,增加实践经验,通过创业活动,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能进一步认识自身缺点与不足,通过向他人请教,深入学习研究,最终成为全面发展型人才。这部分学生走上岗位,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创业,都有望成为社会上的佼佼者。综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态势,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动回应,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创新举措。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离不开各种实践教育平台。要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我们需要建设各类大学生创业平台,促进教育的实效性。

一、当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创业和创业教育是在国家不实行统分,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只有十多年。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从自身因素上看:(1)缺乏经验。很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具备较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技术但缺乏东西市场变幻的能力,及从市场中猎取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无法全面的掌握市场需求。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适应瞬息变化的市场,创业者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磨练。创业的最终结果是胜者继续生存,败者淘汰出局。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缺乏事物的应变能力,市场的变化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如果不能经受住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一旦经历多次的失败和挫折,没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不知道该如何改进,从而失去创业的信心,甚至会放弃创业。(2)心态不成熟。创业刚刚起步,很多学生往往会表现盲目乐观,过分自大或以自我为中心。在判断失误的观点上带有一定的主观思想和盲目性,对行业要有深度的审视,对市场更需要深刻的了解,大学生创业除了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知识,更需要具备好的创业心态,不可视野狭窄、过于自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敢于直面挫折和失败。(3)缺乏综合能力。大学里的课程安排是以专业划分的,除了公共课程,不同专业之间的课程差别明显,大部分学生熟悉的课程只停留在本专业,对其它专业课程较生疏或知之甚少,且大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注重能力的培养。如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大学生不熟悉经营“游戏规则”,技术上出类拔萃,但理财、营销、沟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要想创业获得成功,创业者必须技术、经营两手抓。从外在因素看:(1)资金问题。缺乏资金往往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头等问题。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可以来源于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典当融资、股权融资和融资租赁等渠道。但当前大学生创业者的资金只能来源于自有资金,亲戚朋友的借款或其他私人股权投资,而得到社会资本支持的微乎其微,这样导致创业启动金的拥有量极为有限。由于大学生自身没有资金储备,创业很难进行,即使有了资金来源,但对资金的利用往往没有很好的规划,使用不合理产生的后果将会打击投资者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阻碍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发展。(2)缺乏专业培训。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课程,激发学生形成自主创业的意识,但由于教师创业的实战经验不足,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不容易得到正确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3)缺乏实践机会。学校创造很多的学习机会,但都停留在表面知识学习阶段,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所起的效果不明显。比如,学校组织学生到公司实习,对于公司来说,学生只是一个观摩者,公司只会提供一些表面的东西或干一些苦力活,不可能了解公司的内部运行机制。

二、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的建设与思考搭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平台,努力培养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通过加强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措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不断促进大学生创业,提出对当前大学生创业平台的建设和思考。1.教育平台转变传统观念影响,提高大学生创业思想认识。当前大学生多数人形成安于现状、缺乏开创、拼搏的精神。要把创业意识早进大学生头脑、进课堂、进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一方面,建立健全课程体系,适应市场需求,不断的创新;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总经理到学校举行讲座,他们对市场具有较强的洞察力、精湛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通过形象生动、真实有趣、深入浅出的演讲,提供给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工作态度,对学生的创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聘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为学生做“创业教育”的报告,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应从入校开始抓起,新生入学就进行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通过优秀毕业生的交流和传授经验,为在校学生树立榜样,树立创业意识,最终达到良好的创业教育的效果。2.咨询平台依托多种咨询平台交流学习。招生就业处提供政策、访谈和创业故事、中国大学生创业网等咨询信息和网络交流;也可通过创业刊物和教材等交流;充分利用网络的时代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和交流咨询学习平台。3.培训平台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不缺乏创业激情,但创业能力普遍缺乏,如职业规划、职业技能培训、专利和考证培训等。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立有效的创业教育和指导,使产、学、研有机结合。聘请企业老总为指导团队,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校企联合支持学生创业,结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些特色的创业培训内容,学生结合创业培训内容和专业特点,各自提出创业计划,企业对创业计划进行评审,通过的同学可得到企业的资金支持,或者提供物资供应,企业老总定时对创业项目进行检验,并适时给予指导。4.项目平台开发、整合大学生创业,通过大学生去创业实践体验赚钱乐趣。目前,学校创业项目少,创业服务机构少。学校需要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一方面,以开展创业项目征集,优秀展示推介活动。通过对往届毕业生创业项目的收集与展示,让毕业生了解本专业创业前景。同时对在校学生的创业计划进行征集,并利用就业服务场所开展常态化的创业项目展示推介,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是创业项目与大学生创业者进行有效对接。另一方面,学校每年有100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基金资助项目,学生可以自行申报。学院结合专业与昆明正大有限公司和云南神农农牧集团积极探索,成立“昆明正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和“神农集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每年共支持50项,学生对项目申报和顺利结题,受资助者不仅在其中得到了锻炼和实践,并从中获得较大收获,取得了良好的效益。5.资金平台目前,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集中在自筹资金、私人的投资和非正式投资等。为了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供担保贷款服务是最重要的一环。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落实大学生创业政策。涵盖了税费减免、贷款担保、财政补贴、创业培训等多方面,基本形成了引导扶持激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体系。并调动多方积极性,多渠道拓展大学生融资渠道,从而使大学生创业资金有渠道,有保障。6.孵化平台成立创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系统服务。依靠政府和学校,企业创建“准就业”实习机制。努力为所有的大四毕业生提供一个适合自己专业方向的实习基地。现在实习基地已经成为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缩短了毕业生与社会的差距,弥补了毕业生就业时工作经验的严重不足,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素质。加强预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训。我院联系多家用人单位,设立预就业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利用假期、生产实习等到企业实践。请企业单位安排每个大学生到各部门滚动学习,了解公司运作流程。7.活动平台每年暑假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完善校企联合“三下乡”。为更多学生提供和社会接轨机会。学院加强与更多企事业单位往来,开创一些新的活动,加大“三下乡”规模,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和国际竞争能力”,让学生在学校内就积累更多社会经验,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市场行业情况。“模拟公司”提升创业能力。大学生通过“模拟公司”创业活动,可经历企业的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体会创业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及相互联系,而不必承担任何经济风险。在虚拟环境中,创业大学生可以验证创业项目,经营管理创办的企业,完善企业运营规划。一旦模拟成功,就可以照搬到现实中来,从而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企业存活率。这种活动,对提高学员的实操能力,增强工作经验,提升创业素质和能力,形成“我要创业――我能创业――我能成功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8.大赛平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模拟沙盘、模拟招聘大赛、简历制作大赛、创业辩论赛和各种“挑战杯”计划大赛等,吸引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关注创业,并参与到其中。多组织新颖的、实际的创业比赛,给大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形成大学生在校创业氛围环境,提升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9.服务平台搭建服务平台,促使大学生创业有助力。依托学校、教育厅和政府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各类扶持资金申请、企业登记注册、融资、商务等服务,扶助大学生创业发展。法律咨询及市场开发等方面提供跟踪服务。创业这条路是很艰辛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从现在做好准备,创业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机遇与风险并存,充满挑战,要因人而异的指导。高校搭建各类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准创业“切入点”,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就能促进就业和创业成功的机率,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振轩.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影响因素;政策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085-03

创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就明确提出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为各类创业者指明了方向。作为社会就业群体中最具创业优势的大学生。应正视目前的社会现实以及面临的机遇,创新创业,奋发有为,实现人生和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高校普遍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为龙头的创新创业活动,对激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据最近一项在校大学生调查显示:有80.2%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应该鼓励大学生创业,有55.4%的在校大学生有毕业后创业打算,但实际结果却有很大的差异,大学毕业生有自主创业意向的比例仅为15.8%,有3.3%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干啥”,1.4%的学生选择“其他”。而真正能够坚持下来并成功创业的仅为2%-3%。而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在20%以上,并且成功率较高,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创业教育及创业指导的相对薄弱,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

创业教育及创业指导是创业的先导,广泛的认同和扎实的基础是创业不断前行的重要条件。就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的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和管理基本满意的仅有37.9%,不了解的占30.8%,不满意的占19.7%。可见,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和管理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不高,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创业资源仍未得到合理的配置。首先,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大多还不够清晰,多数高校没有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科,没有专门的创业教育方面的教学大纲和固定的教材,开设的创业类课程不系统,与专业结合度低,并且课程的随意性较大,用创业活动代替创业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高校往往较看重少数学生的创业竞赛成绩和学生创办公司的数量,而忽视对大多数学生系统的创业精神的培养。因为,在校创业并且能获得成功的毕竟是极少数,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在教育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高校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带有功利性就不足为奇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还没能很好地落到实处,没有形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大氛围。其次,高校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本身也处于一个尴尬局面,一方面,由于学科地位的不确定,导致资金投入受限,影响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的师资队伍也存在诸多问题,专职教师少或根本就没有专职教师的情况还较为普遍,并且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既有创业教育理论,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难以满足学生创业的求知需求,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甚至会误导学生。在这种格局下,学生的创业往往比较盲目,中途夭折或误入歧途(传销、灰色中介、倒卖车票等)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应该引起高校及社会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思想启蒙和文化引领者的高校来说,其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更显得任重道远。

(二)创业氛围与创业机制的缺失,限制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

创业在我国来说,仍属于一个新生事物,其中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全社会还没有形成一种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作为一个文化传统相对保守的国度来说,我国的国民创新创业意识还亟待提升。创业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既满怀憧憬又饱含艰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风险投入。一方面,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等;另一方面,很可能会顾此失彼,除了留下经验和教训,其他方面输得很惨。所以,很多人一开始就不看好在校大学生创业,这其中主要的压力来自大学生家长和亲友。在他们看来,花钱甚至是借钱让子女上大学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的,要“创业”也未必要上大学,更何况创业风险较大,即使要创业那也是以后的事情。同样,大学生创业也会有来自学校的压力。近年来,政府和高校都在呼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主要是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高校就业率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出发的,不少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虽有一些鼓励政策,但雷声大雨点小,大多停留在允许学生停学创业、提供办公场所上,还缺乏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实质性利好措施,如抵算学分、担保融资、校内孵化等,其真实想法还是希望大学生毕业后创业,而非在校期间创业,大学生创业大多处在自生自灭状态。由于大学生创业起点较低,科技含量不高,还可能与所学专业没有太大关系,因此在不少人眼里仍属于不务正业的“瞎折腾”。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自然是困难重重,捉襟见肘。特别是在创业与学业发生冲突时,领导、教师、同学就会出来做工作,使创业的学生处在一种不利的舆论氛围和压力之中,进而使创业更加艰难。机制的缺失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一个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政府部门虽然出台了不少的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大多分散在各个地区和部门的文件中,并且主要是针对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而且政府部门主动地宣传、服务还不够,有些政策的主体和职责不明确,可操作性差,有将近70%大学生几乎不了解这些政策,即使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也很少清楚和很少享受这些优惠政策,对在校大学生就更难得到其实惠了。

(三)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制约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

创业对大学生是一个全面的挑战和艰难的考验,它对创业者(团队)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如敏锐的眼光、过人的胆识、新颖的理念、独特的项目、优秀的团队等。然而,当代大学生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所拥有的主要是书本知识,还缺乏实践锻炼,社会阅历浅,人脉关系少,管理能力弱,对创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等,是创业大学生存在的通病。好的项目是成功创业的关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创业项目选择的着眼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其运作能力,如有出其不意的好点子,有拥有知识产权的好项目等,然而这一块目前还是创业大学生的软肋。不少大学生的创业还停留在低层次、低水平,不能做大做强的原因就在于此。团队是影响和制约创业成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团队成员追求的一致性、气质和性格的相容性、知识结构互补性都直接影响团队合作的效果,这对身为独生子女的当代大学生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此外,社会认可程度低,也是大学生创业发展艰难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大学生创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一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不健全,使得不少单位和个人对大学生创业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它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持怀疑态度,因而,大多数不愿意和学生公司打交道,认为可信度低、风险大,学生公司(学生创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诚信意识的缺失,殃及大学生创业,再加上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大学生创业鲜有成功的先例,大学生创业难以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也使得大学生创业举步维艰。

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思考

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创业教育、创办企业及其运作、政策导向等重要环节有着直接的联系,梳理并反思这些环节对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如果说创业的本质是创新,那么,创业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以及创新创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其定位和作用决定了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成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创业教育应该注重两个结合:一是点面结合,既要注重精英的培养、典型的打造,以发挥其示范及辐射作用,更要注重面上的广泛受益,培养创新创业扎实的群众基础。不能只进行针对少数有创办企业潜质学生的技能性教育,而应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性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相结合。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忽视系统的创业教育,仅仅局限于操作层面的技能训练,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创新创业学科地位的形成;而缺乏创业实践的创业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势必影响创业教育的效果,延缓有创业欲望学生积极创业的步伐。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和方向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多赢格局的大好事,它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产物。因此,高校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任。首先,高校应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以不断培养大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并初步掌握创业技能的人才为重点,以培养更多的、潜在的创新创业者为目标,来开展系统的、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其重点在于转变观念,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及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当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意味着倡导和鼓励大学生毕业离校就去创办企业,而是培养创新创业素质,一旦时机成熟,就能脱颖而出。其次,高校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尽快设立独立的创新创业学科,加大资金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编写本土化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将创新创业课程尽快纳入正式课程序列。同时要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孵化基地建设,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与水平。

(三)大学生创业的切入点

大学生在创业之初充满激情,也会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一定程度的呵护和支持,但创业者一定要清醒地明白,激情会退去,呵护和支持也会衰减,作为创业者最终要回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实中来。“高起点、高技术、大资金、大规模”的创业模式固然好,但目前显然还不适合大学生创业。因此,大学生在创业之初,就应该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立足现实,紧紧依靠母校的指导和社会的支持,积极寻找和打造适合自己的、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专长的、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少许资金启动的特色项目,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公司正常运转起来,并发展下去。只有发展起来了,才有可能争取更多的支持,拓展更大的成长空间,使创业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政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作用

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态度及导向直接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生态及质量,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第一,政府可以通过明确的导向和创新创业软环境建设来进_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如制定全民的中长期创新创业发展规划,积极打造创新创业文化,树立创业典型,形成全民崇尚创业、勇于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积极支持高校设立独立的创新创业学科,适时出台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政策,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企业的存活率。第二,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服务体系,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的实践平台,建立“一站式”服务,明确各“节点”职责,增加大学生创业者获得建议、信息、指导、孵化的可能性。第三,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民间资本,以扩大创业投资规模,优化创业投资结构,重点应加快创业投资的发展,从而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问题。第四,政府应积极建立并完善创业失败人员救助机制,设立创业失败人员救助基金,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保障创业失败人员的基本生活。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者中41%属于生存型创业,这部分人创业风险的承担能力比较弱,应加强保障机制建设以减少创业者的后顾之忧,防范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篇3

关键词:创业 实践活动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12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就业结构与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高校不断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式。尽管政府和学校均给予大学生创业大力的支持,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仍然很低。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研究能够体现创业教育的成果,也能够对创业教育进行检验,并促进创业教育更好的发展。为此,本课题组从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案例的分析入手,分别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对大学生创业实践失败或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与正在指导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相联系,对比总结他们共同的特点,并对学校以及学生如何提高创业实践能力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对正在实施的创业训练及创业实践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明确创业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很多的大学生在创业时并没有创业理论的基本知识,这就使他们在创业时是在没有理论指导的情况下盲目地开始实践活动,也导致了在创业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管理体系,如团队管理制度、市场拓展方案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因此我们课题组在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时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即根据大学生的创业需要,明确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将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还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敢于创新,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人才。

二、构建并实施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只有通过构建创业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实施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才能形成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实现以构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为宗旨的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我们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打破了原先的偏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课程设置体系,创新了课程内容,使得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业知识的获得能够很好的融合,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创业知识,同时还能够提升其创业创新素质与创业创新能力。我们在2014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对知识结构进行了拓宽,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素质。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在注重创业知识获得的同时也注重了课程设置的柔韧性及灵活性。

三、组建适应创业创新教育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指导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创业训练

课题组的全体教师组成了创业指导团队,分别在11、12、13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进行试点,我们选择了有意创业的同学成立了创业小组。创业指导团队的全体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相关理论的研究的同时,同时对创业小组进行创业理论的讲授、分析创业案例、指导学生市场调研、指导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指导学生参进行创业模拟实践,并作为创业导师直接参与之后的创业活动;同时我们也聘请了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由他们给予创业大学生实践和政策方面的指导。通过这种方式的指导和传授,我们向创业小组的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原创业小组部分成员现已成功自主创业。

四、 学校应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所需硬件设施的建设并应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学校应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场地,如创业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商业中心等。在研究的典型案例中,重庆工商大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场地,可以让大学生在真实的创业环境中不断积累。对部分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学校应为其提供将创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如在研究的典型案例中,重庆工商大学根据学生需求,由学校出资为学生成立的书报亭,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的生活困难,同时也为他们将所学创业内容应用于实践提供了方便。同时,学校还应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大学生的优秀创业项目能够得到企业的支持并最终走向成熟。

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培养其团队意识

从我们的创业实践及其他高校的创业实践案例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创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需要自身经验的不断积累。拥有良好创业能力及素质的大学生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较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并很好的解决问题,因此大学生应当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例如与人沟通能力、和平相处的能力、互相帮助与协作的精神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依赖学校创业教育,学生自己更是应该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创业小组的学生几乎都乐于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或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积累与人沟通的能力、协作的能力,并逐步树立了自己做事时的团队意识。通过上述的案例研究我们同样也可以发现,那些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往往很注重团队的作用,很懂得与团队成员的合作。

六、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拓视野,提升其创业创新能力

我们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创业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应鼓励他们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认识到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可以了解社会、观察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通过对创业小组成员的了解及创业实践案例的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均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较为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经验,对社会需求及自己所要创业的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他们敢尝试别人所不敢尝试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半复制别人成功的模式,他们几乎都是在资金和技术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做到成功创业。他们能够做到在把握好自身学习的情况下多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身的社会知识,增强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

七、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创业自信心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但是很少有人去实践,究其原因,缺乏自信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大学生应当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树立自主创业的想法,并且通过日常学习中的不断积累,明确自身的创业方向与优势,通过自身的不断积累,创业自信心自然会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柳雪梅,徐立青,大学生创业与高校创业教育,市场周刊,2011,(3)

[2]张伟东,何智聪,高职生创业创新教育模式探究,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大学生创业;再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01

杰夫里・提蒙斯(Jeffry A.Timmons)所著的创业教育领域的经典教科书《创业创造》(New Venture Creation)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和行为方式,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

风险作为一种现象,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风险是否发生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相对于人们的预期而言的,人们的预期之所以会与客观事物的发展结果产生差异,是因为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认识不充分。 大学生创业由于融资困难,社会经验与理论知识的缺乏而可能面临众多的风险。所以,对创业进程中风险问题的分析、控制与防范进行探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创业风险种类

1.创业环境风险。主要来源于目标行业的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新进入大学生创业与在位大学生创业竞争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即它仅指新进入大学生创业才须承担而在位大学生创业无须承担的(额外的)生产成本。

2.关键员工离职风险。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员工拥有专门技术并掌握核心业务,对大学生创业的经营与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他们一般占据大学生创业总人数的20%~30%,但集中了大学生创业80%~90%的技术和管理,创造了大学生创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是大学生创业的骨干。这些员工的离职会使大学生创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都遭受损失,削弱大学生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3.创业项目选择的风险。在创业初期因选择的创业项目不当,导致大学生创业无法盈利而难以生存的风险。

4.财务风险。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大学生创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大学生创业外部的原因,也有大学生创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

二、大学生创业财务风险防范

1.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危机管理的理念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创业者在经营形势不好的时候,人们容易看到创业存在的危机,但在创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居安思危则并非易事,然而危机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到来。所以,创业者进行危机管理首先应树立一种“危机”理念,营造一个“危机”氛围,使创业经营者和所有员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理解创业有危机,产品有危机。用危机理念来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不断拼搏,不断改革和创新,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2.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控制是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与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其他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内容十分广泛,按其目的可分为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

3.建立的财务预测机制。通过财务预测,使创业者能事先知道自己的财务需求,提前安排筹资计划,估计可能筹措到的资金,创业者就可以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的程度,再据以安排生产经营和投资,从而使筹资与投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的脱节造成的现金周转困难。

4.善于用财务风险管理任务的各种手段和工具。具体包括:(1)逃避。对于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最好加以逃避。(2)转移。在国家政策、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一定途径和手段把风险转嫁给其他单位。(3)分散。企业可根据自身的人、财、物及技术研发能力,适度涉足多角化经营,通过联营、合并等方式分散经营风险。

总之,必须加强财务队伍建设,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务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大学生创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大学生创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大学生创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大学生创业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01-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相应增加的前提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日益严峻。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如何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准确把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是切实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前提,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创业意识教育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等要素。2010年,“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对重庆市31所高校进行了较广泛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学校还十分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引导。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等”“靠”“要”的思想还比较严重,毕业时主要依赖学校、家庭的帮助来实现就业这一现实状况,高等学校应当重视创业教育,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教育,引导其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

二、创业心理品质教育

所谓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创业时间活动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它与人固有的气质和性格有密切的关系,主要反映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主要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五种因素。健全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必备的前提条件。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大学生自信心、意志力、情感等健康人格的教育,健全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和人格。创业心理品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独立而理性思考的心理品质、敏锐把握机遇的心理品质、敢于冒险并善于驾驭创业风险的心理品质、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心理品质和善于合作的心理品质。

三、创业能力教育

所谓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把已知的信息、知识与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创造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总和。它是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是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主要包括领导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挫折抗压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决策影响能力。其中,领导沟通能力对创业能力的影响力高于其他四种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有利于缓解新形势下激烈的就业竞争的压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的步伐。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既是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又是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

四、创业精神教育

创业精神是指创业者应有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活动的心理基础。创业者要自觉地、积极地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包括进取精神、风险精神、奋斗精神、实践精神、守法诚信精神等五个方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大力弘扬和培养创业精神。创业者应理想远大、勇于进取,不甘于平庸,不甘于现状,这是进取精神的体现。有些人多次跳槽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那不如自己鼓起勇气踏上创业之路。创业的过程总是曲折的。创业者要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创业者要善于预防风险,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创业者要能够“吃大苦耐大劳”,要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创业者要勇于实践,抓住机遇及时行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每个创业者都要依法办事。道德方面则要求创业者诚信待人,讲究“信誉”。

五、创业知识理论学习

要想创业成功不仅要有创业精神,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创业学学科理论知识是从事创业活动的理论基础和指导理念,它赋予创业活动科学的理性,减少创业的盲目性、风险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意见》(教办【2010】3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分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意见》的精神,高等学校可以将创业学科课程分为必修课课程和选修课课程两大类。必修课课程包括创业意识类课程、创业心理类课程、创业者素质类课程、创业基础类课程和创业指导类课程等,选修课课程包括创业技能类课程和创业知识类课程等。开设必修课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心理品质。开设选修课课程,其目的是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拓宽和加深创业所需的相关知识。

六、创业实践技能训练

创业实践是为了实现创业教育目标,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的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训练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创业实践是创业素质的外显、创业知识的应用、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创业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创业实践技能训练可以分为模拟实践和创业实践两个方面。模拟实践是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虚拟的创业公司或创业教育训练系统(如大学生创业沙盘实战演练),可以让学生通过开设“虚拟公司”,模拟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竞争情况,经历创业的全部业务操作过程,即从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资金的筹集、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企业的运作与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由学生模拟操作,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础过程,增长创业的相关知识。丰富大学生所学的创业理论,提升大学生创业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

创业实践可以通过创业中心或孵化器实习或借助各类创业基金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练的平台,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亲自去体验和感受创业的真实过程,还可以通过建立创业者联盟,让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和创业成功人士或已经创业的学生一起沟通、交流和学习,通过该平台让创业者学习积累能力和知识。

参考文献:

[1]石英姿.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3).

[2]陈卫东.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刍议[J].内江科技,2006,(9).

[3]殷锡武,程江.创业教育初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4]彭萍.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与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5]杨六栓.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经济师,2005,(6).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创业能力 胜任力模型

一、关于“大学生创业”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举办了首届创业计划竞赛。此后,包括麻省理工学院(MIT)、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美国多所大学每年举办这一竞赛。Yahoo、Excite、Net Scape等公司就是在校园创业氛围中诞生的。麻省理工学院的“五万美金商业计划竞赛”已有10余年的历史,影响极大。据统计,自1983年开始,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 %出自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目前,全球很多国家的大学举办创业计划竞赛,并形成了一个全球商业计划竞赛网络。

在中国,1998年,清华大学开始举行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进而在次年演化成“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到目前为止,“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成功举办多届,一些参赛的优秀作品成功吸引了风险投资的加入,孵化出了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企业。

目前,大学生创业可谓风起云涌,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有关研究文献也不断出现。然而笔者注意到,在有些文献中,对大学生创业内涵的理解过于泛化。如有人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创业的模式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创业的形式不仅仅是创办企业、创办公司,还包括服务于现有的企业,私人、非盈利社会组织或政府等公共部门。大学生毕业后到这些组织和部门中,通过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能力,照样可以创造出业绩,照样可以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创业的本质内涵。因此,创办企业绝不是大学生创业的“华山一条道”,大学生创业形式的选择应贯彻权变的思想,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本文认为,把大学生创业的外延随意扩大会模糊问题的性质,有碍于研究的深化,最终削弱理论研究之于实践的指导作用。

笔者认为,所谓创业即创办事业,而大学生创业计划(商业计划),则是一无所有的大学生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风险投资的活动。据此可把大学生创业理解为,通过自身或组织的努力,利用有限的资源自主创办或参与创办公司、企业并通过创办公司或企业发展个人事业而实现个人价值和自我提升的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它包括在校创业和就业创业。

二、大学生创业的“胜任力模型”

1.大学生创业能力

随着大学生创业热潮的兴起,社会的目光越来越多的投向大学生创业者这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而拥有比较大的创业优势。但纵观当下大学生创业现状,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非常低,导致许多大学生停止了创业的脚步。造成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大学生创业环境、创业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因素却是大学生本身创业能力的欠缺。

大学生创业的主体是大学生,他们在创业中承担着机会识别、资源配置、战略执行等一系列职责。一定程度上讲,大学生创业成功就是大学生创业能力作用的结果。近年来,人们通过研究也证实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在大学生创业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何谓创业能力?创业能力,就是指大学生熟练运用知识、技能并通过经营管理将知识、技能转变为社会财富的能力。总体来说,创业能力就是大学生成功创办企业、公司或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发展的一种能力,大学生通过这种能力获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就。

2.大学生创业能力――“胜任力模型”

大学生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实质上担任着创业型企业家的角色,他们要获得创业的丰硕果实就必须具备创业能力,也就是说他们必须能够像企业家一样行事,拥有企业家具有的特征,从而能够胜任企业家这个角色赋予的一切责任和义务。那么,大学生创业能力也就必须演变成企业家的胜任力。胜任力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人员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特质,胜任力是能够成功解决问题的因素和特质,是个体所具备的能够使其取得最优绩效表现的内在的稳定特征。大学生创业者胜任力是大学生进行创业过程中,其所具备的能够胜任企业创业任务并能够取得高的创业绩效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特质。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创业胜任力开展了一定研究,研究者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群体提出了不同的胜任力模型,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Thomas的六维胜任力结构模型。然而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进行研究的文献甚少,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根据罗伯特•卡茨(Robert L.Katz)提出的管理者技能模型提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由三维构成:学习能力、关系能力和概念能力。

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能力之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学习能力是指通过学习而掌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与创业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创业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创业者必须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此外,大学生由于尚未真正涉足社会而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也没有过多的感受,因此要学习一定涉及社会、家庭等内容的生活知识以提高对社会的适应力。大学生进行创业也需要学习涉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包括经济、管理、法律、财务会计和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知识。第二个方面,学习能力是指积极地从自己和别人的成败经验中学习。通过经验的学习,不仅可以把过去的经验置于新的环境之中,也可以从经验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或是避免重复性的错误。

关系能力,即人与人之间通过互动建立关系的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以及激励能力和人际技巧。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需要与不同的人建立相互关系,其中包括创业伙伴、员工、政府部门人员、竞争者等。在与创业伙伴互动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与之建立相互信任、团结合作的关系,因此,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也需要具备合作能力。而在与员工打交道的过程中,大学生又必须具备一种重要的关系能力――领导能力。同样,为了激励员工达到更高的绩效,大学生也要懂得如何激励、引导和鼓舞员工的热情和信心,因此,便需要具备激励能力和沟通能力。在与政府部门人员等其他组织外部人员进行交往中,大学生要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凭借沟通能力和人际技巧建设良好的政府、社会关系网络和信任合作的周边环境。

概念能力,反映大学生创业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概念化的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的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决策能力、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创业初期,面对众多的市场信息和市场机会或许会裹足不前,所以,就必须进行信息和环境的分析,并做出客观的评价。创新能力是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思维活跃性和对事物的好奇心,并将之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一种能力。大学生创业初期,正是因为大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强烈的好奇,才能够激发起创业灵感并寻找到适合的创业项目。而创业后期,大学生也需要利用创新思维对组织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使之更适合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大学生作为创业的主体和企业领导者,他们一直都担当着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创业过程是一个不断做出决策的过程,对创业项目的决策、对合作企业的决策、对人力资源的决策等。同样,大学生作为管理者,也需要对组织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行分配、管理等。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建立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如图1所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加强创业教育是提高创业能力的基础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研讨会”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概念。1999年,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创业教育作出了部署,拉开了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序幕。高等教育是大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在教授文化科学知识和职业技术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范围,同时应该把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做为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

创业是一项复杂且充满创造性的活动,因此高校必须突破传统教育而树立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使创业教育本身具有创造性。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需要完善和改进目前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通过不同方面的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真正使教育服务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首先,高等教育应当从目前的就业教育转变为创业教育,即从培养适应性人才转变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其次,高等教育也应该将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师生互动的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学方式;最后,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打破专业壁垒而实现多样化,将创业教育融入各个专业的教学内容之中,使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机会涉及关于创业所需的经济、法律、管理、财务等基础知识。

2.社会给予支持是提高创业能力的后盾

当下,改善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当务之急是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当务之急是激发大学生积极的创业意识和强烈的创业欲望。但是,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欲望却难以逃脱传统文化和社会舆论而自由发展。

中国社会长久以来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学而优则仕”和“强调稳定”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这些传统思想,一方面抑制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开拓精神和,使大学生不敢适度冒险选择走创业之路。加之深受传统文化思想熏陶的社会舆论也普遍认为大学生创业是不成器的表现之一。因此,在双重的压力之下,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消失殆尽,创业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打击和挫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这样的抑制之下也就难免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当前,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就必须首先着手解决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社会舆论的这一后顾之忧,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条件。社会给予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和鼓励无疑会成为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的坚强后盾。

3.大学生自我提升是提高创业能力的关键

创业活动的主体是广大投身创业的大学生,所以还需要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去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事实上,大学生的自我提升是提高创业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大学生自身必须在社会的压力之下依然保持着对创业的激情和积极性。其次,大学生必须对自身的创业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即需要意识到自身创业能力仍存在较大的不足亟待提高。在创业激情和清醒认识这两种因素的驱使下,大学生才有可能自主进行创业能力的提升。前者是提高创业能力的动力,后者则是提高创业能力的原因。那么,大学生自主提高创业能力除了努力配合创业教育的要求之外,还需要自己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努力地去提升创业能力。众所周知,大学校园里存在着许多的社团或是学生组织。那么,大学生首要可进行自我提升的突进便是参与一定的社团建设或社团活动。通过丰富的社团生活,使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大学生也必须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关于社会和创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培养创业能力。大学生能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参加企业观摩、调查或是其他有益的社会活动。总之,大学生自我提升的过程对提高创业能力而言非常之关键,不容忽视。

四、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包括学校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国内目前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研究仍然还比较肤浅,对创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作用机制以及创业能力形成的路径等问题的研究还有诸多问题。本文以罗伯特•卡茨的管理技能研究为基础,探索性地提出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以求把研究推向深入。另外,笔者也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相关同仁能创新方法,开拓视野,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研究的力度,进而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

参考文献:

[1]赵磊.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08).

[2]刘世刚.浅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5,(12).

[3]胡宇.关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有关问题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04).

[4]常建坤,李时椿.中外成功创业者素质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2).

[5]潘剑锋.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J].中国高教研究.

[6]张剑英,回娅冬.论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02).

[7]吴剑平.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概观.江苏高教,2000,(04).

篇7

    (1)创业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园面临的最大困难。大学生处于求学阶段,没有稳定的收入。据了解,目前创业园项目的投资一般在1万元以下,且多是自筹资金,经营项目和规模受到较大限制。主要原因是学校相关政策、制度不明确,资金投入跟不上,其次是与地方政府、企业联系较少,缺少相应的赞助与扶持。

    (2)学生创业激情不足。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大学生的创业的政策,但是大学生还是偏向于就业,习惯了应试考试的大学生,多数还是认为在校期间应该好好学习,毕业找个好工作,而对于创业则望而却步。因此,如何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合理选拔创业项目成为当务之急。

    (3)软硬件投入不足。硬件短缺主要体现在经营场地上,高校的场地主要用于教学和学生住宿,用于学生创业的场地毕竟有限。首先,表现在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及有关的活动和培训难以开展;其次,担任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创业教育要求教师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创业经验,但二者兼具又热心于创业教育的教师少之又少。

    (4)创业项目科技含金量不高。目前,虽然有的民办高校已建立起创业园,但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不高。如目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入驻的创业园有9家,分别为:乐知书屋工作室、河南尚秀商贸有限公司、呗咯格子铺工作室、华艺轩画材工作室、立仁服务工作室、天鲜水果经营部、魅力成功工作室、TOP创新工作室、绢花工作室、商美电脑工作室,从成功学院的创业项目中可以看出,创业园内项目的经营内容基本是低端商品,大同小异,经营目标不明确,科技含量也不高,很少涉及到高端网络设计、现代物流、软件编制等高科技领域。而各高校创业项目也与本校的龙头专业和强势领域没有交集,无法突出学校特色。

    (5)创业者自身能力不足。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相对于就业而言,创业更具难度。当前大学生创业者不能很好地完成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很少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作出理性的选择,自身能力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社会经验不足,尤其是创业经验和市场经验缺乏,考虑问题简单化、理想化,导致在项目选择、规划设计、市场运作等方面出现困难;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经不起坎坷和挫折,对可能遭遇的风险和失败缺乏必要的准备,往往导致半途而废。

    (6)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参与不足。目前创业园的项目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较少,不能使大量学生得到锻炼。对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员,很多创业项目认为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能够替代。而对于财会人员,毕竟一个项目只需要一两个即可,这样,很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都不能在校得到锻炼。

    二、完善大学生创业园运作的措施

    1.完善创业项目选拔制度。项目的优劣是创业成败的关键,建立灵活合理的创业项目选拔制度非常重要。优秀的项目还需要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因此,学校要充分调动全校学生的积极性,大力提倡跨专业、跨学科的创业团队。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要求学生通过商业计划书的形式对自己选定的创业项目进行具体论证,包括项目的背景、创业条件、创业优势、个人优势、资金投入、运营方法、效益评估、风险防范等,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则主要负责公司运营、资金投入、效益评估、风险防范、市场营销等问题的思考。最后由学校组织力量,聘请学校、政府及企业专家联合对项目进行筛选、评审,从中筛选出最适合学生在校创业的项目。

    2.加强项目创立过程管理。学生对于项目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学校在项目确定上要综合考虑整个创业园项目的结构。首先,各个项目定位要明确;其次,项目之间要优势互补,能够资源共享,避免多个类似的项目共同立项。另外,也应适当考虑促进就业的项目,学校应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鼓励相关项目的选择和立项,由于学生是弱势创业群体,为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学校须为其分担部分风险及责任并提供更为价廉质优的服务,同时,也应考虑到学校的经济利益,大学生创业园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因此,学校可规定创业园招聘工作人员必须是在校学生,创业园业主不可将经营项目转让、转包给社会人员等。

    3.加强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业务指导。在创业园运作过程中,学校应保持全程的高度关注。特别在创业初期,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困难。加强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业务指导,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加强创业教育。首先,学校应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强化创业系统知识教育。其次,将创业精神融入日常课堂教学,普及“创业知识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题知识教学。(2)实行创业导师制。首先,学校应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凝聚一批具有丰富创业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社会人士,通过聘任客座教授或兼职讲师等形式,形成一种稳定的、在校园里常设创业讲坛的机制,使学生从各个方面学到创业的实际经验。其次,学校创业指导中心应成立创业导师库,汇集学院教师、成功企业家、咨询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和风险投资专家,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给予解答和咨询。

篇8

张彦颖

(山西工商学院基础教学部 山西 太原 030006)

内容摘要:创业法制教育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有效降低创业风险。完善创业者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开放、多元、参与的教学模式及营造法治民主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加强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业 法制教育  法律素质

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新时代。笔者认为,在创业教育中,加强法制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创业法制教育是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经济的重要途径。法治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尊崇法律、捍卫法律应该是每一个市场参与者应该具备的品质。法治精神在推动市场经济法治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到几千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影响,中国的文化缺乏民主法治的基因,人治重于法治的封建理念根深蒂固。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尤其对于即将创业的大学生,法律素养如何不仅关乎自身的利益,更牵涉到企业的定位及对市场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在进行创业法制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创业法制教育,向市场输送一批又一批具有法治精神的创业者,就能使整个市场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逐步消除封建人治思想,为最终实现法治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创业法制教育为国家培养守法的市场参与者。市场经济是自主性经济,它充分尊重和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及其意志自由。但是,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不是市场参与者的为所欲为,法律为其设置了边界和范围,规定了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原则、保障权利的程序以及其作出法律行为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乃至法律责任。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借助竞争机制,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也不是无止境的竞争,它必须被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竞争不足可能使经济缺乏活力、动力,使市场经济主体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然而过度的竞争也可能导致垄断,垄断一旦出现,竞争也就化为乌有,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同样会受到阻碍。将竞争规范在适度状态的最重要措施只能是法律,是既能约束市场经济主体也能约束政府的法治。让准备创业的学生懂得自由的边界和竞争的规则是创业法制教育的重要使命。

    再次,创业法制教育是防范创业风险的有效途径。创业的过程都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完成的,市场经济的内容就是经济交易,有交易就有风险。而防范交易风险的有效方法便是使经济关系契约化。市场主体在平等的基础上订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契约要受法律保护,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素,而不是交易双方的为所欲为。作为即将创业的大学生,只有认真学习《合同法》等与市场交易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游刃有余而不逾矩,有效降低创业的法律风险。二、当前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以创业伦理教育代替创业法制教育。现有的关于创业教育的教材中,创业伦理的论述较多,而鲜有创业法制教育的内容。孰不知,市场经济要健康发展,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道德是法律的哨兵,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与法律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方面相辅相成。道德主要靠自律,靠人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发挥作用;而法律则有国家强制力做保障。正是因为法律所具有的强大震慑力,让许多人不敢冲破人类的道德底线,这是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创业教育应该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创业道德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创业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为创业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创业法制教育目的是为了增强创业者的规则意识,为创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行为准则。二者内涵不同,功能各异,不能互相替代。2.把创业者法律素质排除在创业者素质评价体系之外。创业有成败,原因各不同。但是,创业者自身的素质高低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创业者的素质评价是降低创业者盲目入市的重要手段,是理性创业的必然要求。创业者的素质评价主要是对影响创业的主观因素进行分析评定。在传统的素质评价体系中,心理因素、专业技能和道德自律被列为三大主要的评价指标。而创业者的法律素养却被排除在外。创业者法律素质是指创业个体所具有的能够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内在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殊不知,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更是法治经济。市场主体的逐利性必须在法制的框架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才能实现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和谐发展。因此,对于每一位创业者,在进入市场前,就要强化法律意识,学会站在法律的角度思考创业的每一细节。法律意识淡薄的创业者,是潜藏在每一个市场角落的危险品。在创业者的素质评价体系中,应该加大对法律素养的考核权重。3.创业法制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间存在差距。创业法制教育意在通过学校教育,使创业者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树立法律权威。“知法”只是创业法制教育的初级层次,“信法”才是创业法制教育的最终目标。法制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变化,因此,“知法”应该是每一个创业者终身的任务;而在有限的学校教育中,必须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让法律的种子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信仰。而当前的学校法制教育,仅仅停留在传授法律知识层面,忽视学生法律情感及行为养成的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可能会是学生在走向社会后,随着法律知识的遗忘而成为新的“法盲”。 三、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改革路径

(一)完善创业者素质评价体系,把法律素质作为创业者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加以研究。在学校的创业教育中,创业者的素质评价是重要的教育环节。在传统的素质评价体系基础上,增加法律素质指标,构建包含心理因素、专业技能、道德自律四位一体的创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在评价机制方面,应该加强过程考核,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强化学生的“规制意识”,建立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对于法律素质考核不合格者,在创业者素质评价体系中实行一票否决制。(二)建立科学的创业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创业者接受系统的法制教育。当前,一些高校陆续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是,创业法制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体现在创业法制教育没有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教材”要求未来的创业教育教材增加“创业法制教育”的专门章节,围绕创业主题选取法律理论与实践素材,按照创业流程设置教材逻辑体系。“进课堂”要求学校教务部门要给创业法制教育安排学分和课时,让创业法制教育从课本走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求授课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法制教育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好创业法制教育的“三进”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是前提,教材建设是保障,教学方法改革是关键。(三)努力探索创业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实效。创业法制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传统的课堂理论学习之外,还需探索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如邀请法律实务界的人到学校举行法制教育讲座,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组织学生走到企事业单位考察。当前,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为在校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实践基地。此类基地是创业法制教育的有效载体。学生在此模拟创业,不仅仅要思考管理、财务和营销,更要考虑创业过程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如果创业导师能够实时指导学生解决法律问题,学生便会深化对法律的认识,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总之,创新教育手段,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接受法律的熏陶。(四)努力健全高校管理体制,为创业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高等学校是个“小社会”,也是一个“大组织”。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律赋予了高校“事业单位法人”的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又是市场主体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依法治校,就是要建章立制,按章办事;民主管理 就是要充分调动每一位成员的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凝聚力量。依法治校与民主管理的理念一旦变为高校的自觉实践,它能使置身于其中的全体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这种隐形课程将使创业法制教育事半功倍,最终实现创业法制教育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谢育敏.创业教育视野下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之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10月,第33卷第5期.

[2]曾朝夕,王卓宇.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

[3]艾红梅,刘荣华.高校就业法制教育“335”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3).

[4]董青春、吴金秋.大学生创业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