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5:11: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小学 美术 素质 教育 联系
前言:美术教育对小学素质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它能够有效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和健全学生人格,通过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审美欣赏水平,实施美术教育无疑是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教育中,将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是十分必要的,必将对小学素质教育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小学美术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
首先,美术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充满趣味、人格的感性教育,通过兴趣的激发,使人的感性思维得到培养,从而促进人不断完善。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从中接触到、感受到美的存在,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意识,不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正因为美术教育其独特的特点,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促进人全方位的发展和素质能力的提升,美术教育能够较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人全面发展。一方面,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并不是依靠简单的说教便能取得预期成效的,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从思想上培养人的道德观念,从美中孕育德行,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另一方面,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知善恶、识美丑,提升思想境界。
2.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在教育中身心获得健康成长。美术教育实践性强,对学生自身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在美术教育中,通常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创作中去,体验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创作乐趣。与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相比,这种实践性的美术教育打破了传统理论型教学魔咒,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不断提升,保持愉悦的学习心情,使学生身心保持健康发展,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体现着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内在的必然联系。
二、小学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的具体表现
德、智、体、美的全面提升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美术教育在实施中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有着共性和紧密联系。
1.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的紧密联系。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与德育教学都属于素质教学范畴,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首先,道育在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中都属于重要内容,美术创作和作品表现通常蕴含情感,是对时代背景和意义的真实写照,在美术作品中彰显社会正面题材和价值理念,与社会主流价值理念和道德理念契合;另一方面,德育观念的培养和宣传需要借助美术教育载体加以宣传和弘扬,不仅使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方式更加多样,拓展道德素质培养的深度和广度。
2.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又一联系点在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智力的开发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功能。据科学研究表明,美术教育对人体右脑的开发作用明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智力,实现小学素质教育目标。
三、美术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可行性建议
1.强化小学美术老师教学能力,使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考评美术老师是否称职,主要是看其是否具有美术老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不能仅以美术职称和头衔作为教师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毕竟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中学生接触的是最基本的美术知识点,其处于自身审美理念萌发的关键时期,老师基础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要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使美术教学生活化,而不是专业化,让美术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注重美术教学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制定科学教育方法,给学生提供发挥个性的理想空间,满足小学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2.小学美术教育应该紧跟时代的节奏,充分利用现代化美术教学设备,实现美术教育素质化教育目标。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美术老师应该积极接受现代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利用信息资源了解、学习美术知识。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美术老师要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认真设计美术教学课件,准备教学素材,勇于尝试并创新教学方法,将素质教育理念和方针贯彻到美术教学过程中,探寻出二者间紧密结合点,共同推进小学美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小学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注重美术教育,探寻其与素质教育的紧密结合点,利用美术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是尤为必要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找准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契合点,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手段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实现小学美术教育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培养学生个性特点,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参考资料: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创新素质
一、思想政治融入创新素质教育的必然性
创新素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标和成效的重要衡量依据,就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等教育手段和教育渠道将创新素质教育具体化,提高其操作的可能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了创新素质教育具体化的首选。
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这种必然选择是两者之间互动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思想教育手段,而这种教育手段是多种教育理念融合的多维的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体系必然也包括了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内涵。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带有这种实践意义上的素质模型的建立和素质维度的构建,同时在素质模型构建过程中也会考虑素质渠道的选择和素质测评模式的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创新素质教育提供了开发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一个开发的平台,由于其是为各种教育理念的综合,因此所提供的素质教育平台具有发散性,相比专业化的教育课堂,更具有包容性。而这种包容性也是学生本身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为创新素质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涵提供了可能性。创新素质教育作为较为专一的单项的素质维度,在开发的平台中具体的实践更具有实践的融合性。
这种实践的融合性,在创新素质教育维度过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创新素质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这种开发性和融合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融入创新素质教育衡量维度就成为必然性。而其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由于创新素质教育也是一种教育体系,其带有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特征,因此创新素质教育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来实现学生创新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二、思想政治创新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开放性和开发性的特征,但是由于是两个教育系统和管理体系的融合,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必然带有两者或者两个体系各自的特征,这可能导致系统融合之间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创新素质教育体系也必然会出现类似问题。
体系融合中的价值和目标融合存在问题。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融合综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初创期的价值的融合和统一型目标体系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创新性素质教育价值相对宽泛,表现为一般的素质教育,而创新素质教育又具有相对独立,具有相对完善的专业衡量标准,因此从一般到特殊使得目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特殊的素质标准,但是在现实中由于高校教育管理者对两者之间价值和目标体系的融合认识不足,使得教育目标体系相对单一和独立,使得两者之间的融合存在问题。
由于体系融合存在可能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素质教育之间的模式融合也成为了必然。但是这种体系融合必然带有两者教育体系中教育模式的融合,而现实融合过程中教育体系的融合还存在着问题。教育模式的融合在实践中表现为教育渠道的选择和教育方式的融合。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渠道的选择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有课堂教育也有社会上实践教育,但是由于对创新素质教育更多的是理念上的探讨,能通过社会实践来进行实践学习和素质能力的培养相对可能,因此往往会脱离实践教育而专注于相对容易的课堂教育,使得两者之间教育模式相对独立。这使得两者教育手段的融合也存在了问题。
三、思想政治中创新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思想政治与创新素质教育体系构建首要任务在于统一的目标体系的构建,这种目标体系构建是在统一的价值基础构建的。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考虑分析两个目标体系中的共同的价值目标,同时分析由于目标体系不同形成的不同的目标价值判断。形成基于创新素质培养的共性的价值目标体系,同时对非共性目标体系进行有效的分解,分析其中存在着的目标价值环境,同时在共同价值体系下分析其存在的意义,形成统一的目标构成。
其次是目标价值体系中的实现模式的选择。这种选择包含了素质教育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融合问题,也包含了素质教育模式的再创造和新适应过程。教育模式的融合指两者在进行教育过程中使得教育手段和教育功能既兼有一般的素质教育功能,也使其具有创新性素质教育特点,因此需要对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功能性的选择,增加创新素质教育的特性教育。同时素质教育由于还处于理念教育阶段,需要进行再创造和进行环境的新适应阶段,提高其进行模式融合的效率。
再次是形成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素质教育测评体系。素质教育测评的目标在于对实施进行有效的评价,为下个素质教育计划实践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也是对素质教育过程的监控,使其能保持既定的目标管理实现既定目标。测评的实践首先是共同目标的制定,同时形成相应的测评标准,在此基础上考虑测评的手段和方式,保证测评的客观和正确。只有在此基础上实践创新素质教育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其有效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徐金梧.大学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素质教育;地位与现状;改革建议
随着我国不断推行素质教育,高中地理教学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尽快使高中地理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1高中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应用
素质教育是一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全面的专业文化知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一定的生活劳动技术,还需健康的心理状况和强健的体魄等。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结合多种手段和方式才能够得以实现。在中学教学科目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等都是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是其中最具优势且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始终离不开地理知识。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都逐步发展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而高中地理就是将这些问题放在核心,通过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对资源观、生态观等进行全面的教育。地理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对于改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高中地理教学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2.1落实教学目标方面
由于地理学科并未得到社会的重视,加之目前只是会考的一项科目,因此地理老师在课堂上通常只注重传授地理知识,对于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方面的培养则被忽视了。这与教学大纲中提出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任务并不相符,并且与我国目前运行的素质教育相违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对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的培养,这两方面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按照目前地理教学情况发展,不仅会严重阻碍教学目标的落实,还会使素质教育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
2.2教学模式与师生关系方面
目前国内课堂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身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将自己放在课堂内的主体地位,使得目前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一直传授课业知识,加上学生由于年龄和自我认识不足等原因,使得学生无法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无法进行独立思考,无法锻炼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
2.3课堂教学手段方面
由于目前地理只是一门会考科目,这使得一些教师对地理科目的重要性产生质疑,对于课堂教学的手段并没有充分重视,这就使得地理课堂教学缺乏现代化手段,教学方式十分机械、落后。这些问题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的严重的影响,不但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重要的是削弱了高中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3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建议
3.1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地理教师应当尽快认清教育形式,加强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尽早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实现教学观念、认识的转变。地理教师应当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严格规范自身教学活动。地理教师应当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将以教师和教材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中心,并将关注点放在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上,注重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方法,并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挖掘各学生的潜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转变观念和思想是实行地理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关键,如果不转变观念并提高认识,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就无法实施。
3.2贯彻落实新的教学大纲
新的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地理学科实行素质教育,因此认真贯彻落实新的教学大纲是不断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关键。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大纲中要求的内容。此外,教师应当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切实实行素质教育。
3.3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主要还是要依靠课堂教学,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1)课前认真备课,确定每堂课的重难点,再根据重难点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课堂目标的实现和知识能力体系的构建做好准备。
(2)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当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3)课堂上,教师应当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高效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4)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促使学生能力的发展。
4结语
改革与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促使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够促使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适应新的地理高考。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育理念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124-01
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而且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因此,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体育学科教育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中学体育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转变思想,树立现代体育教学的观念和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扎实的基础。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都要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正确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重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因素,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人为中心”,让学生进入到积极、宽松、和谐的学习状态,形成双向互动,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形成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体育课的主要内容,由于不同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任务不同,在课程设置上应有所侧重,学校体育要采用多层次、多形式、多变化的课程结构体系。因此,优化课程体系势在必行。突破原有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课程形式,吸收、引进具有健身、康复、娱乐、休闲等功能的体育项目和选修课形式,扭转体育教学“大而杂”与片面地追求传播知识数量的局面,让学生选择一、二种感兴趣的项目系统地学习,有助于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有助于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的体育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是体育教学的真谛。
三、注重现实与应用间的协调
在终身体育、全民健身、素质教育的导向下,中学体育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身心素质健康发展,造就面向21世纪的合格人才作为始终不渝的宗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区分教育对象和教育目的,不能直接将职业体育的教学程序移植到学生身上。应重视运动技术的实用性,让学生学会应用已有知识指导和锻炼身体,学会在脑力疲劳时应用已有知识平衡自身,学会在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下时调节身心,这是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境界。
四、完善评价体系
完善课程的评价体系,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和手段,不能仅注重成绩的表象特征,它还应体现能力增长的内在特征,这也是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兼顾个体的差异性,突出教育主体的人格特征,就必须把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评价学生。以人为本,让学生关注体育知识、技能、方法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注重体育行为规范和科学健身态度的养成,这才是作为手段而应用的评价体系所追求的效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先天条件、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区别对待,允许学生按教师提出的目标,根据自身的特点、起点和潜力,制定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反对追求达标化的教学目标,使学校体育教学转向素质教育。
新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对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改革,注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综合体育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体育教育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其作用不言而喻。通过体育教学手段,开发学生良好的素质,为其终身从事体育锻炼,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指导学生健身奠定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少平.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其走向[J].体育科学研究,2006,(04).
【关键词】高职教育;现代素质教育;现代化教学手段
经过几年的实践,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和社会的共识,也成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在21世纪,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已经普遍地应用于高职的教育教学中,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的素质教育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素质教育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现代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手段。
一、高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高端技能人才,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探索和研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途径,以确保培养人才最终目标的实现。主要的方法有加强“两课”教育,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学生职业人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沟通能力;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各种课外活动激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潜能等。但是应当看到,这些教育方式,还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能包括和代替全部的素质教育。如果仅仅从这些方面进行素质教育,对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仍然会有一定的距离,也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究其原因,个人认为,还是教育实施者对素质教育的内涵没有深刻理解,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割裂开来,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相对不够灵活、现代;对受教育者缺少深入地研究,一味地将自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强加于当代的有着独立人格的90后身上,而不管其内心所想,不顾方式方法;对社会所需人才的需求标准和要求没有进一步分析,缺少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引导和培养,缺少对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的培养,缺少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和持续接受教育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教育的素质教育中现代化手段的运用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就业为导向,这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高端技能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不只是一种教育方式或教育的一方面,而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模式,是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始终的,也是高职教育目的。因此,在现代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不断地将现代化的技术、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中,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代化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利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如投影、幻灯、录音、摄像、录像、计算机、网络等,利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授课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它突破的已经不仅仅是教学的方式,甚至是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一种变革。
主要表现特征:
1.直观性、交互性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高职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使用多媒体的技术后,能更加直观地利用声、光、电技术等展示课程的内容,传递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展示一些无法直接看到或难以表述的技术内容,这是传统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比如,在“两课”中展示的某个历史事件,可以使用一段影片,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在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立体地展示出某个工作过程,可以使学生参与其中,并担任一个角色、承担一个任务进行“工作”;比如,有些无法到达的地方,也可以通过图片、图像或者网络进行现场模拟等;再比如,学生在参与学校或教学的事件发展时,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讨论,查看其讨论的进展情况,这体现了其交互性的特征。
2.教学平台的开放性
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后,教学平台不再是单一的教室,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进行学习,使教学平台由传统的封闭形式转为开放的形式,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平台进行师生相互沟通。
3. 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出现使现代教学理念和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实现变得如虎添翼。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配合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可以更加多样化地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如案例教学法、现场演示法、任务或项目工作法、分组教学法、模拟实践法、情境再现法等等,这些方法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4.教学手段的适应性
现代高职的素质教育范围已经从传统理解意义的思想品德教育、身心教育、文化教育过渡到增加了专业教育、能力教育、创新教育等内容的综合教育,现代社会发展的本身,需要现代化的技术与发展,现代人的工作与生活,早已渗透现代化的技术,因此,我们的教育就必需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在现代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在课堂内外,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是有一定的适应性的。
三、素质教育中现代化手段运用的作用
1.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很难想象,面对着一群90后的高职学生,如果课堂上还是只使用传统的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黑板进行授课,会是一种什么情形。在现代高职教育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早就是必须使用和需要很合理、很好地使用了。一方面,学生通过这些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较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强化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101-01
1.问题的提出
1.1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在人们认识中的不断提高,如何能够在高等教育中逐步提高人才素质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迎接21世纪的挑战,是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广泛探讨的问题,学校体育工作又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培养合格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排头兵和重要阵地,学校体育教学又是这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可以说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完成培养高素质人才工程中的实验地,它有极其具体的实践意义。
1.2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更具有可操作性
十五大指示: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到2l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它是党的十五大向全国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光荣任务和历史使命。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素质,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也是社会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如何在人的培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素质教育,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更具有可操作性,其原因是体育教学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由于教学范围的扩大和教学形式的灵活多变,有利于在教学实验中不断挖掘和探讨新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2.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2.1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是首要,提高学生能力是根本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在学生素质发展过程的诸多方面抓住心理素质的培养。因为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在成长中的志向。尤其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应更加予以重视。广泛的兴趣,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激发学生自觉钻研的内因动力,从而使以往的被动学习变成积极自觉的主动行为。鉴于这种理解,笔者在开设学校网球教学的实验中深深体会到,只要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达到举一返三的效果,由此可以验证兴趣培养为学生们进一步探索事物的更高研究领域做好坚实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授课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同样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因为能力培养是从事一切工作的最本质和最实际的目标,诸如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组织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施能力培养时要认真准备,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同学们自己组织,给他们一个较大的活动空间,从而极大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能力,以达到提高自信心、提高自我能力的目的。
2.2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个性培养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良好的个性发挥,会使人在整个发展中和谐发展;良好的个性培养,会大大提高人的纠正偏差的能力,以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通过个性培养,能够使素质教育获得多姿多彩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潜移默化地将素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去。
2.3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具备挑战能力的基本标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面对目前绝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自身存在的某些不足,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有计划地逐步进行。就大学生而言,应抓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责任感”,培养“好奇心”和激发“求知欲”。只有抓住了这一基本素质能力,对于培养和树立青少年学生履行个人的社会角色、义务,以及个人发展目标(个人远大理想和抱负)与国家民族利益相一致,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也是青少年正确世界观形成的主要动力。授课中教师要运用启发性、诱导式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4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启示
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担负着主导作用,因此,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我,特别是教师要在科学文化和业务学习中正确处理通与专的关系。由于信息时代多媒体网络化及各种知识的不断更新,学生要求教师能够给予满意的回答,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足够的知识来满足学生,教师应尽力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还应指出,教师在素质教育中要一改以往那种“说教”式方法为能够与青少年学生作为好朋友、知心人的面对面平等的角色出现,这样就会让学生更多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方法,从而做到集育人与提高素质于一体。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 素质教育 功能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102-02
“素质”这一概念本来自生理方面,后被引申到关于人的各个领域,尽管各学科的解释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素质以生理和心理能力作为基本要素激发人的主体性。素质教育的重点并非在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强调以知识学习为基础,人的思想、身心、道德、文化、修养等全面发展、内化和升华。素质教育理念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大学英语也不例外,同样应重视充分发挥自身的素质教育功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本文阐释大学英语的素质教育功能,探讨大学英语教学融入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大学英语的素质教育功能
大学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内涵,则体现为素质的竞争。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一直受到学校和学生的高度重视。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依据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需求,发掘个人身心发展的潜能和主体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与综合相统一的教育。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会为人,懂得求知,学会创造,陶冶性情,为个人将来的生活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强调面对全体学生,寓德于教,寓教于乐,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21世纪外语能力已经成为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在国际化、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大学英语关系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理应成为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英语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英语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和信息化社会中参与竞争的能力,因此,除了英语本身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之外,还包括与英语和国际文化相关的素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二者相辅相成。大学英语素质教学应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更恰如其分地使用英语和准确理解英语文化,让学生爱上英语、爱上课堂,从内心产生学习语言的动力。《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不仅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而且有利于学习者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知识经济时代已然来临,新时代要求人们不仅要有技能,更需具有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人的创造力作为重点。大学英语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新的定位和思考,不断改革教学理念和模式,全面与素质教育接轨。结合社会、文化、经济与科技的变迁,切实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潜能,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文化素养。
二、大学英语教学融入素质教育的策略
基于上文讨论的大学英语的素质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可通过以下策略,融入素质教育。
(一)创设新的教学体系,拓展新的教学内容。大学英语发挥素质教育功能应从传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转化到促进学生人格与素质的全面发展上来,不能因循守旧,拘泥于教材原有的规范性,不能拘泥于教学大纲,而应有一定的张力,深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素质教育资源。我国加入WTO之后与世界的交流融合日趋深入,大学英语教学早已超越早期阶段,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获得语言能力的需要,更要满足学生用英语进行多种目的深入交流的需求。大学不仅是一个组织实体,更是一种精神存在,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区域,其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之地,更是孕育文化、滋养精神之所。大学英语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种价值取向,所涉及因素非常多。伴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加和素质的增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不断构建大学英语素质教育学科体系,包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掌握英语的基本规则,说出语法正确的句子,不断整合、拓展与深化,广泛建立英语与其他交叉学科的关联,力争做到由此及彼,互相借鉴。此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淡化传统大学英语课型的界限,通过一堂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学到句法、词法等语言知识,更通过多学科综合和交叉来增强学生的素质和适应能力。通过分层次的教学内容及适当的方法培养,为学生提供素质养成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真正实现英语运用能力与素质的无缝对接。
(二)教学方法与素质全面发展相结合。推进大学英语的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应摆脱原有方式的羁绊,通过教学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入情感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模拟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等。首先,创设情境,营造大学英语学习的融洽氛围,实现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能转化为能力,能力转化为素质的三个层次,注重学生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素质化设计。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建构自主学习的方式。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入,现代多媒体辅助技术逐步普及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开展。大学英语素质教育自然也离不开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二者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如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交际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拓宽学生的跨文化眼界,教学手段上实现由传统单一媒体手段向多媒体立体化的转变。即运用图像、文字、动画、音频和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技术,创设英语语言教学环境,以丰富生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建立最佳的教学空间和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英语世界中学习,让教师从传统单一的黑板、粉笔、教科书中解放出来,大量融入多媒体课件,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图文并茂,时间与空间相跨越的素质教育环境,以利于学生的成长。此外,还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上运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目标的任务型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提高素养,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的动机,培养合作精神,形成学习策略,促进大学英语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三)加强大学英语的师资队伍建设。大学英语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进程中,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面向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的培养,必先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整体水平。长期以来,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师素质不高制约了大学英语素质教育功能的发挥,同时大多数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理念有待提高。相关研究表明,大学英语教师应具有现代素质教育观、高尚的职业道德、广泛而渊博的文化知识以及过硬的专业教学水平。除此之外,针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还应具备执行能力、设计创意能力、观察能力、科研能力、操作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群体控制互动能力,等等。换言之,实施大学英语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从专业、文化、师德等方面来提升素质,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教学的组织者、方法引导者和知识讲解者等多重角色,善于打破固有的模式,具备创新精神和意识,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需求。尤其当前多媒体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传统教学正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对于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大学英语教师而言,更须增强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积极研讨新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形成一套大学英语与综合素质密切结合的教学思想,包括课程设计、课堂组织、教学评价及效果测定等环节。应妥善处理好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的关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摆在首位,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念,重视个性,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高等院校应加大大学英语教师的培养力度,确立大学英语应有的学科地位,创建条件,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与深造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总之,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其核心理念并非与传统教育相对立,也不是与知识和能力本位相对立。大学英语教学肩负着增加学生国际知识,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使命,尤须以加强与素质教育的联系为突破口,以着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多元的素质为取向,更好地实现知、情、意的和谐统一,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作出积极的贡献,开创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黄金晶.浅谈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2(6)
[2]曹成志.浅谈高校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8)
[3]刘蓉.大学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3)
[4]王辛花.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关键词: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全面提高、培养、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审美素质为目标,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形成良好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大学生肩负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群体。因此,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今天,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多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推行的教育改革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改革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彰显了强大而独到的作用。教育部前任部长陈至立曾强调,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法的改进应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对教育内容和方法体系进行改革。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新的培养模式必然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主要手段,因此我们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既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同时又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不论是传统的电化教育手段,还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组成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输入与输出手段的多样化使其具有很强的交互能力。多种学习形式交替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自主学习。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可以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跨越时空的限制进行互相交流,实现自由讨论式的协同学习,这显然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茂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宽阔的时域空间,既可以超越现实时间,生动地展示历史或未来的认知对象,又能够拓宽活动范围,将巨大空间与微观世界的事物展示在大学生面前加以认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占有的时空不断扩大。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群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材、学生三点一线的格局,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枯燥无味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变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与手段和在网络、远距离双向传输的教学系统,所有这一切使得传统教法中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组合形式,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功能,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作用,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已成为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动力和主要手段。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还有若干需要改进的地方。
1.全面拓展高校教师自身的知识背景
在目前的大学教师招聘中,各个高校盲目追求引进人才的学历,基本上只招聘博士以上的学历,忽视了博士们的研究专长是否与本校本科生培养的方向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博士所教课程与自己的知识领域不同的问题,甚至对于所教课程完全不懂,自己也处于初学者的水平。学生往往反映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甚至学生会严重怀疑教师的水平。教师在教授一门自己不熟悉的课程的时候,也会缺乏信心和激情。对于初上讲台的博士们也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形成挫败感,不利于其今后的发展,更不利于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专业课基础不踏实,这会严重影响学生将来考研和就业,影响学生的前途。因此,大学在招聘时一方面要注重引进人才的学历,更要关注其研究方向与其未来分配的教学任务相匹配的问题,从而给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
高校教师只有具有较好的知识背景,才能更好的运用各种软硬件设备,将专业实务操作带到课堂,带给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才能更加得心应手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2.加大实用型教学设备的利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对硬件资源进行投入,同时也离不开相应的软件资源。部分学校购买了一流的硬件设备,但由于没有购进相应的软件,硬件设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硬件设备在某种意义上闲置了,结果必然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推进和应用。所以,学校在购置大型教学设备时应进行充分的考察和论证,了解其需要的软件资源,并加强软件建设,如加强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制、开发和利用,网站的建设,网上教学资源的及时更新与维护。
学校在购买大型实验教学设备后,要投入资金对实验管理员进行培训,以免出现设备购买后没有人会用的现象。很多大型的实验教学设备价格昂贵,在不熟悉的情况下更不敢轻易使用,很多情况下这些设备就成了摆设。既然仪器的价格不菲,教师的培训费与其相比微乎其微,那么学校在购置这些设备后就应该投入学费让教师外出学习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从而使这些实验教学设备有用武之地,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学校应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而不是仅仅将教学内容搬到网上而已。这种远程教育应该是开放式的、自由的教学模式,能够模拟实际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教师能够迅速地做出回答,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投入问题情境,能够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实现大学生个体的差异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