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5:10: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医药产业发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纲要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落实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平等地位,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以提高中医药发展水平为中心,以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为重点,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促进中西医结合,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中国直销行业中,以中医药产业为核心的企业不在少数,而权健集团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作为一家立足于健康产业的集团型民族企业,成立十二年以来,权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始终秉持和恪守良心企业的发展准则,不断为系统传承、科学振兴和务实发展中医药文化进行着探索和尝试,堪称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的楷模和典范。
《知识经济》:权健在中医药产业深耕多年,你认为传承和推广中国中医药产业和文化,应该怎么入手?
束昱辉:《纲要》指出,我国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现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缺乏,继承不足、创新不够;中药产业集中度低,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医药可持续发展;适应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政策体系有待健全;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制约和壁垒,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纲要》的说明了国家对于中医药产业的重视,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医药产业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和改善。对于权健来说,我认为中医药秘方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对同一病或同一类病症往往具有“药到病除”的疗效,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财富,更是世界大众的福音,有其无可替代的“内核”价值,甚至可以被视为中医药文化的根基。
因此,要想真正意义地承袭、振兴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使之得以在当下渐趋没落的不利背景下崛起和突围,首要的任务,便是最大程度地挖掘和保护散落于民间的中医药秘方,进而通过科学、系统的产业化运作,将之转化为真正造福于大众健康的优质产品。
《知识经济》:权健在传承中医药产业和传播中医药文化方面,具体做过哪些尝试?
束昱辉:创业十二年以来,权健从祖国悠久、浩瀚的中医药文化宝库当中积极汲取养分,并将这一无价的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命脉和支撑力,先后挖掘、收集和整理针对各类疑难杂症的民间中药秘方600余副。
我们也战略性地把公司的发展基调定位为“以中医文化作为根本指导,以经典秘方作为核心依托,以弘扬国粹作为责任义务,以促进健康作为使命天职”,将企业打造为一个集中医药秘方搜集整理、养生调理品研发、中医学教育研究于一身的产业化集团。
与此同时,权健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理论和价值,配合着自然医学服务中心的发展。近年来,权健坚持由养生技术培训入手,对包括《药性赋》、《四诊合参》、《八纲辨证》、《古典刺络疗法》、《中医理论基础》、《简易灸疗技术》《九种体质分析》、《简易罐诊罐疗技术》在内的中医类著作进行宣讲,受训人数已逾百万,间接获益者更是无从计数。
《知识经济》:权健是如何以中医药秘方为基础,研发和拓展了目前的产品系列?
束昱辉:2004年,在火龙液秘方的基础上,历经了无数次的改良、调配和试验之后,权健终于凭借最原始的人力生产出了第一桶用于权健火疗的“火龙液”产品――这是我创办权健之后的第一款产品。
火龙液诞生后,权健火疗便呈燎原之势,迅速在市场中取得突破。截至目前,权健全线产品均在中医药秘方基础上创新研发而成,产品涵盖营养保健产品、自然医学产品、本草女人香系列产品、草本护理日用系列产品、家庭养生护理品以及中草药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基于经典中医药秘方而衍生出的优质产品在权健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知识经济》:《纲要》中指出中药产业集中度低,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权健在管控产品品质方面,有哪些措施?
束昱辉:多年来,权健坚持以爱心和诚信铸就高品质的产品,始终将产品质量视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石,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权健产品采用从供应链源头采购到最终顾客使用各个环节全方位系统化的网状管理体系,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可信赖的健康产品,同时为广大会员提供了一个良性的市场运作环境。与此同时,权健积极推进产、学、研的紧密合作,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和“大健康”产业战略的稳步推进,为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造福人类贡献自己的力量。
具体拿中药饮片为例。中药饮片不仅仅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更是整个中药产业的关键支柱,它在中医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产地的不同、品种的差异、采集的时间、炮制的规范、贮藏的条件、配伍的规律、煎煮的长短、服用的方法等等因素的千差万别,同中药性能的优良与否有着直接的关联,即使同一种药材,其药性亦会因为这些因素的不尽相同而南辕北辙。当下,中药饮片产业之所以频频出现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一套统一而规范的标准化体系。对中药材行业而言,规范化种植,是源头保障的有力手段,而中药材标准化的制定和推行,才是彻底杜绝一切弊端的先决条件。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权健坚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遵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标准,在国内多地建立起了企业专属的药源基地。通过对包括种植、采收、加工、包装、贮运在内的一系列流程进行严苛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中草药内在质量的稳定性,使得可能出现的所有隐患在源头上便得以规避和杜绝。
如果没有精确把控质量的意识,只是单纯的重复作业,即使握有再多的秘方,归根结底,也无异于废纸一张。医药行业直接关乎人的生命,容不得半点疏忽大意,任何细微的纰漏,都将导致无可挽回的后果。从事这个行业,每时每刻都需要提醒自己,我们给他人带去的应该是福利,而不是灾难。
《知识经济》:推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权健有哪些创新的举措来促进产业发展?
束昱辉:在不断挖掘中医药秘方和保证中医药产品品质的同时,为满足中医药产业化的梦想,权健还规划建设了高端化、高质化、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凭借超大规模的现代化厂房,先进的生产设备,将为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高质量产品提供强有力的生产及物流保障。正在建设中的权健华东总部,占地1600亩,投资60亿元,未来将大力开拓生命信息、高端医疗、健康管理、照护康复、养生保健、健康休闲和保健品研发、生产、销售共七大领域,打造配套完善、全国一流的权健生命科学产业园。
权健除现有的中草药、保健品、中医药妆品等领域,对医疗领域的进军正在有序进行。自2013年起,权健投入巨资在华南、华东、华北、西南、西北、东北六大区域相继建设集体检、治疗、康复、临终关怀于一身的世界特大规模的肿瘤医疗机构。目前一期工程业已完成并面向全国营业。四期工程全部完成后,天津权健肿瘤医院将建成一所集临床、科研、教学、药品开发于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超大型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同时也将成为世界单点面积最大、设置床位最多、治疗设备最多、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机构。
为行之有效地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医学界的“治病难,病难治,治病贵”的宿疾,权健全程规划和设计了中国医疗网,此网涵盖了各类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断方案。患者登录后,可根据自身病症的表现和特征,选择系统呈现出的人体模型的相应部位,按照“已知疾病”和“未知疾病”进行诊断。待疾病得到确诊后,患者可持系统出具的处方就近选择权健医疗机构取药或者治疗,亦可前往指定的医院配药或者治疗。
与此同时,但凡通过“中国医疗网”进行疾病自检的患者,其基本情况、诊断情况以及特别要求等一系列信息,将储备至权健总部,经由相关医疗专家会诊并开具对应处方后,给予权健医疗机构内部制剂及配套方案支持。
目前,##工业区园区先后引进医药加工项目28个,医疗器械、医药设备、医药物流、医药包装等关联项目6个,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医药产业集群,突出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产业链条长,产品门类多。医药企业产品涵盖了中药、西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多个门类、千余品种,****制药和**睿鹰制药跻身全国制药企业百强。在##工业园南部形成了以****制药、**丹红制药、****制药、**健民药业、**华信制药、**天草药业等中西药制剂为主的中医药工业组团,形成了从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制剂生产到市场物流的中成药生产体系;北部形成了以睿鹰制药、睿源制药、金翼生物制药、中亚制药为主的医药工业组团,形成了从优质产品种植、生物发酵、化学合成到无菌原料药的生产体系,成为目前国内规模较大、技术先进、产品纯度高、产业链条长的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生产基地。
二是企业膨胀快,带动能力强。近年来,园区的医药企业发展迅速,效益良好,实现了连续投入,快速膨胀。**睿鹰制药集团先后和上海新先锋药业、美国辉氏、富莱汶等知名公司合作,三年累计投资近10亿元,新上高新技术项目10个。陕西**集团在4年内连续投资建设****、**神州、****、**中医药工业园四个项目,**集团计划再用2年时间,在园区建设成一个涉及天然植物药类、生物药类及保健食品类三大领域,以心脑血管病药为主的口服固体制剂、注射剂及抗癌药注射剂,以妇科药为主的口服及外用药制剂、口服液制剂,及保健食品等生产基地和一个医药研究所,形成一个多领域、剂型全的现代化**医药工业园。
三是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园区积极鼓励和引导医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有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睿鹰制药集团有2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科技成果奖,8项为国内独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医药中间体gcle的研发生产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制药集团的产品稳心颗粒是国内第一个批准治疗心律失常和室性早搏等病症的纯天然植物药,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丹红注射液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中药”,得力生注射液是目前国内唯一批准的二类抗癌植物类新药,是世界首创复方抗癌中药注射剂。中亚制药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无高压加氢还原装置,建成了全国较大的大环内脂类原料药生产线,新研发产品乳糖酸卡拉霉素解决了大环内脂类原料药不溶于水的难题,填补国内空白。
二、发展医药产业的主要做法
##工业园区的医药产业从一个企业到形成集群,主要得益于“建平台、优服务、重招商、强科技、壮龙头”五项措施。
一是建平台。重点在##工业园区南部和北部的两大优势区域规划了中药加工、生物制药两大医药工业区,在投入上重点配套,先后投资7亿多元,确保了区域范围率先实现道路、供排水、通讯、电力、燃气等“七通一平”,打造了项目落地建设的优质平台。目前,在园区南部形成了以中西药制剂为主的中医药工业组团,北部形成了以生物制药为主的工业组团。
二是优服务。为进一步加快医药产业发展,营造医药企业聚集“洼地”,园区管委会实施了客商来访首问制、工作落实目标制、联系项目责任制、反映问题备案制等,设立了企业服务“110”,为客商提供“全天候、零障碍”服务,形成了高效快捷的创业服务和支撑体系。对医药项目坚持“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的原则,给予投资者最优惠的政策。提出了“只要项目区中建、一切手续我们办”的工作承诺,做到所有入区项目均由工业园管委会“一门受理”,各项手续由管委会结合有关部门联合审批“一站式办结”。陕西**制药是园区的大户,当初**集团看重的是原**制药厂的一个药号——稳心颗粒,企业落户园区后,当地优质的环境、优良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使****制药集团迅速崛起,集团董事长赵**坦言自己是在被感动之后才做出这么重大决策的:“在其他地方跑手续一年时间也不一定够用,在**园区建厂,从动议到施工不到两个月。”他力排众议把原本计划在上海、西安等地投资的项目转移到园区。
三是重招商。园区始终将对医药项目的引进作为招商引资
的“重头戏”,抽调专业招商人员紧盯医药产业,研究发展方向,掌握转移趋势,积极鼓励医药企业采用合作、入股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延深产业链条。并对引进的医药项目实行领导挂牌包保机制,强化服务,现场办公,加快了医药项目的落地建设和投产运行。在引进的34个医药及关联项目中,属于招商引资项目的30个,占88.23%。**健民药业公司积极响应园区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在建设了健民医药物流项目后,又吸引区外技术、资金,上马了远东海创生物科技项目,日前,公司又和新西兰沃森公司签约了合资1000万美元建设麦路卡制药项目的合同,而且,健民药业公司在完成该项目的建设生产后,将“走出国门”和沃森公司合作在新西兰注册新公司,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材料资源扩大生产,进一步占领国际市场。华信制药集团收购了曾经是全国最大的维生素c生产企业的江苏华源药业后,成为拥有六大剂型、200多个品种的大型制药企业。
云南医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环境条件建设
1、强化创新意识
云南医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提高,需要良好的社会创新文化的支持,要强化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通过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世界先进医药技术和强化自主开发,获得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通过对国外医药企业的深入认识和研究,以及与我省实际的结合,实现企业的制度创新,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与此同时,我省医药企业还应充分利用在国内的市场优势与资源优势,在能力允许范围内注重与产业化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内外医药企业的合作甚至是兼并,不断增强自身的科技竞争实力。
2、增强服务观念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云南医药产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服务已经被作为一种产业名词而倍受瞩目,因此,我省医药企业应建立直接面对客户的支撑服务体系。企业为了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市场等各方面的信息,可以采取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增设售后服务网点或利用互联网,建立企业网站的方式,为广大的消费者甚至是医药企业自身提供最为快捷、最为方便的信息服务,使企业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提高企业的运营水平和效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3、重视研发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医药创新资源共享机制和研发基础条件支撑体系,是全国提高云南医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要采取有力措施,整合云南省医药产业现有研发基础条件资源,加大研发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云南省医药产业科技竞争力提供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体系完备、开放共享的科研和产品开发基础平台,促进云南医药科技创新成果的产生和转移,同时为加快医药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结合云南药用生物资源开发的需要,组建一系列规范的中药研究开发中心,如中药材种植研究指导中心、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心、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中药工程技术及制剂中心、中药科技信息中心等,形成开放高效的医药科技创新基础平台,为全面提高云南医药产业科技竞争力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更新思想观念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随着云南医药产业的发展,企业需要不断有新的产品构想、新的经营理念、新的管理模式等产生,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我省医药产业要按照引进、培养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外研发机构和教育资源,通过吸引高层次人才、强化在职培训制度等措施,构建一流的人才资源体系,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企业家、管理者、技术人才和大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
云南医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力度
围绕云南医药产业发展和重大研发项目的实施,积极培养和引进一批医药领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高级生产管理和经营人才。把人才作为培育医药支柱产业的第一资源给予高度重视,要像寻求资本、技术、资源一样,抓住各种生产要素全球化流动的机遇,积极引进我省医药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要改变用人上的传统观念,建立新型的用人机制,对各类人才“不求所有,只求所用”,通过在国内外创建医药研发基地、联合办学、合作研究等形式,积极开展智力引进工作。积极利用国内外医药教育资源,培养我省急需的新药开发与中药现代化人才。支持医药科研、生产和经营骨干的继续教育工作,鼓励有关人员赴国内重点院校或出国学习先进的医药开发、生产和营销经验,培养高层次研发、生产和经营人才,为全面提高我省医药产业科技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2、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形成既有政府拨款、又有企业自筹资金,既有国内金融贷款、又有国外金融投入,既有无偿使用的经费、又有有偿使用资金,全社会的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体系。政府投资的强度需要提高,主要支持新药研发活动、科研基础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科研中心建设、基地建设等)和成果转化的启动资金。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通过国内高新技术投资公司,筹集新药开发风险资本,积极吸引国际风险资本投资于我省医药产品的研发。继续支持有条件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公开上市发行股票,募集企业发展资金,支持企业的医药新产品开发工作。引导医药企业加强与国外大企业、大集团和商业银行的联系,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通过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促进云南医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迅速提高。
3、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增强云南医药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提高云南医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服务,要加强中药新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和实施,普及中药知识产权的有关知识,提高中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进行中药国际合作和开拓国际市场中,科研机构和企业要学会运用知识产权法规和国际专利制度来保护中药技术和产品的合法权益。善于利用专利、商标和商业秘密等价值手段,维护中药的合法权益;并主动利用在国外获取专利、商标、版权等最新信息和动向,最大限度地扩大申请国外专利、商标和版权等,为树立国际名牌产品和商标创造条件;熟悉和掌握出口国的药品管理法、专利法、版权法、商标制度和国际规则的最新信息,切实有效地保护我省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专利技术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争取优势、保持优势和发展优势,为让更多的云南医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良好基础。
关键词:医药产业;研发能力;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R-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2-0140-02
中国医药产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持续高速成长,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产值持续攀升,品种日益丰富,质量逐步提高,基本满足了老百姓的用药需求,药品经济发展形势总体良好。然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跟我们落后的医药生产能力和急需改革的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我国医药产业正处于矛盾的凸显期――危机与转机并存的关键发展期。
1 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医药企业改革滞后,机制不活,发展后劲不足
(1)一些民营企业规模小,产品和技术水平低。医药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没有突破性进展,机制不活,难以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和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2)产品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制药企业现有主打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发展后劲不足。
(3)产品集中度低,战线长,优势产品没有规模优势。
1.2 医药行业研发能力亟待提高,科技支撑力不足,缺少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
大部分企业投入新药研发的资金不足销售额的1%,难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部分科研机构装备落后,高级人才明显缺乏,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能力较差。医药产业是一项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而我们目前所处的大背景是新老体制的交替与过渡、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药品降价趋势不可逆转、市场低水平竞争激烈,这就注定我们医药行业的自主创新充满了艰辛与曲折。从国际医药产业分工的格局来看,发达国家以新药为主,而我国则以仿制药为主。
1.3 对外开放层次不高,招商引资乏力
医药行业普遍开放意识不强,步子不大。外资、合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缺少与国外医药大企业合作的项目和企业,影响了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医药企业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产业化进程缓慢,如我国动植物及矿物中药材极具开发价值,但开发利用进程进展缓慢,有特色的医药经济没有形成。在中药企业中,大企业没有做大,小企业没有做精。现有中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产品趋同现象严重。
1.4 医药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等问题严重,形势严峻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选择。制药是国内6个重污染行业之一。对此从资源能源转换角度看制药企业必须达到“三个高效”:资源高效利用,能源高效转化,代谢物高效再生;实现这些目标要完成“三种治理”:资源化治理,分布式治理,系统化治理。这些新的要求对医药行业来说是个严重的挑战。
2 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
坚持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化学原料药的节水、节能、节约资源和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可利用效率,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尽可能回收利用再生资源。
2.1 提高医药产业持续创新能力
制定积极的财政、税收和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对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扶持优势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引导并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建设技术交易平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实现新药研制从仿制为主向以创新为主,仿创结合发展。加快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为原始创新提供重要支撑,打破部门、地区封闭,建立科技资源共享、共用、共建体制,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化的研究开发基地,以及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新药安全评价、药物制剂技术研究等研究开发中心。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国际水准的信息科技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药品评价体系。
2.2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促进各地区医药经济协调发展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发展战略的契机,根据各地区生态资源环境状况,按照“突出特点、特色发展”的方针,优化医药产业在全国的总体布局,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三个综合性生产基地和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若干个专业性生产基地。形成区域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促进各地区医药经济协调发展。
2.3 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
在国内GMP认证基础上,积极推进进入欧美市场的产品认证,满足国内市场对更高水平医药产品的需求,同时以质优物美、合理价格开拓国际原料药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出口产品的档次水平。加强创新药物的研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加强作用机制新、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药物的研制。重点开发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系统药物、抗病毒感染药物、神经精神系统药物、降血糖药物、老年病药物等。加大药物制剂开发力度,提高制剂产品的技术水平,积极参与美国和欧盟的药品注册。针对一些专利准备到期的产品,抢先开发、提前申报,抢夺上市先机,争取在国际药物制剂产品上实现新的突破。
2.3.1 加快创新药物和非专利药的研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细化,应突出优势、特色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国际医药市场一批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到期的大好机遇,提早准备,加快产品、产业化技术研发,促进化学药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国际市场开拓,提升在国际医药产业中的分工地位。
2.3.2 发挥传统化学原料药和普药生产的优势
促进优势化学原料药基地和骨干企业的技术进步,重点攻关酶法、生物转化、膜技术、结晶技术、手性技术等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关键性、共性产业化技术和装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及装备,提高我国原料药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率,减少能耗,降低成本,产生效益。推动我国化学原料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3.3 开发特色原料药
认真分析和把握国际市场和产品专利状况,对市场需求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专利即将到期的产品有针对性地提前进行研究开发,仿创结合,在工艺技术上对产品进行二次创新。重点选择抗忧郁类、抗心脑血管病、抗肿瘤、抗病毒、抗艾滋病药物等老年性、慢性、传染性疾病等的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 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1.1 国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据IMS health报告,2007年全球药品市场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120亿美元,市值较过去5年增加1780亿美元;虽然销售额逐年增长,但从2000-2007年的总体趋势看,增速却在逐年减缓,2007年降至最低(6.4%)。 其中3个领域表现引人注目:一是生物技术药品的需求预计增长强劲,增长幅度达到13%~14%;二是仿制药增长幅度达到13%~14%;三是专科药品增长幅度将达到10%~11%。在全球药品市场中,美国、欧洲、日本三大药品市场的份额超过了80%,跨国公司主导了世界专利药市场。
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the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Manufacturers of America)2008年报告数据称,2007年美国研究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16.4%,协会成员研究开发费达到445亿美元,总的研究开发费为588亿美元。由于研究开发费用越来越高,发现新的药物单体化合物的速度减缓,2007年全球批准上市的新分子实体(New Molec-ular Entity,NME)13个,新生物药品(New Biologic)6个,比2006年数量显著下降。为了削减研发开支,许多跨国制药公司开始剥离研发中的非核心部分,把越来越多的研发工作外包给印度和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因人才密集、成本低廉,已成为外企首选地之一。
1.2 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国生物经济产业快速发展,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力度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国家产业政策(如“863”高技术计划)、《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国内医药经济在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加大了科研开发力度。2007年,受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发展及各项有利于医药经济发展的政策因素影响,国内医药经济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工、商盈利能力和终端用药水平显著提高,医药工业研究开发投入经费是2006年的10倍以上,达到了54.65亿元,占利润总额的9%(表1)。
全国主要医药商品进出口额持续增长,化学原料药及制药中间体的贸易顺差保持强劲势头,达到3.6亿美元,同比增长28.57%;医疗器械贸易顺差为0.6亿美元,同比增长20%,西成药国内需求旺盛,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进口增幅高于出口32个百分点。
2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析
2007年,上海生物产业基地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这标志着上海生物产业已纳入国际生物产业发展总体战略布局。上海已经成为四大国家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基地之一,是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实力最强的基地之一。
2.1 总体发展概况
生物医药制造业是上海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生产稳步增长,核心产品正在形成,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生物医药产销快速增长,研发外包发展迅速,呈现产业集聚化发展态势。
医药产业稳步发展。2007年上海医药工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达到5.47亿元,同比增长53.65%,远远高于全国增长水平(23.13%);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同行业第6位,产销率达94.9%,接近全国平均水平(94.5%);企业亏损面为21.75%,比2006年增加1.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亏损面0.92个百分点(见表2)。
工业企业规模与2006年基本相同,以小型企业为主。2007年上海医药工业企业数量、资产总额均位居全国第5位,占全国比例5%以上(见表3)。
工业制造企业中化学制药占据主导地位。化学制药是上海生物医药行业的支柱行业,在生物医药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行业资产分布看,化学制药业的资产占到49%,约是其它各子行业的总量。
核心产品正在形成。上海已培育了一批疗效独特、自主创新的拳头产品。如上药集团的“头孢曲松钠”、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水痘疫苗”、海尼药业的“氨氯地平”、现代制药的“阿奇霉素”、和黄制药的“麝香保心丸”等产品的年销售额均超过1亿元。2007年上药集团的“头孢曲松钠”销售额超过5亿元,上海生物医药企业正在形成有自主品牌的核心产品。
2.2 上海医药的经济地位
医药工业稳步增长,在全国经济地位徘徊在第6~7位。2007年医药工业总产值为340.03亿元,居全国第6位;销售产值322.8亿元,位居全国第6位;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0.82亿元,居全国第7位,同比增长29.50%。
医药商业在全国处领先地位。2007年医药商业销售总额为476.18亿元,居全国第2位;商品销售收入净额为446.48亿元,居全国第1位;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69亿元,居全国第2位,同比增长27.42%。
2.3 各子行业工业经济运行
经济比重:化学制药是医药行业的经济支柱。各子行业中,化学制药在医药工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6%。化学工业中,制剂的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43%。
经济增长情况:化学制药工业中,制剂产值高居榜首,中药饮片增幅强劲。制剂的工业总产值为141.84亿元,位居第1位;而中药饮片产值增幅最为强劲,高达832.4%。
经济类型:国有经济企业数量下降明显。在各种经济类型企业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企业由2006年的109家增加到117家(增长了7.33%),其他经济属性企业由67家增加到87家(增长了29.85%),而国有企业则从2006年的24家减少到21家(下降12.5%)。
股份制经济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在331家企业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有117家,股份制企业84家,股份制经济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占60%以上。
2.4 上海医药产品终端市场情况
以上海地区样本医院(样本医院为83家,包括三级医院27家,二级医院42家,一级医院14家)购药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上海医药产品的市场情况。
市场份额:表4数据显示,市场份额较低。从2007年上海地区样本医院的品种、企业和市场份额中可以看出,上海产品的品种数增长率远远滞后于样本医院产品的增长率,所占份额较低,上海产品在未来发展中将面临严峻考验。
2007年样本医院用药中,上海产品有612个,占全部用药的31.29%。上海产品企业数为113个,占全部企业的6.85%,从中可看出,虽然企业生产的品种数多,但没有优势、重点品种。而由用药金额所占份额14.21%可见,上海产品市场占有率不大,市场地位不容乐观。
产品竞争力:合资产品总体竞争力优势明显。从2007年上海地区样本医院的品种、企业和市场份额中可以看出,平均增长率为2.99%,高于上海产品平均增长率(1.65%)。
2007年上海地区样本医院中,合资企业数量占上海企业数的12.39%,其产品占上海产品的21.24%,而市场份额却高达46%。可见合资企业产品规模较大,产品集中度高。
竞争地位:样本医院金额领先前50位品种中,上海产品占有率有所下降。2007年样本医院用药金额前50位品种中,上海产品的品种、金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下降9.38%和4.67%。
2007年样本医院用药领先品种中,上海产品虽然份额过半,但品种数量有所减少,金额也随之下降,上海企业对金额领先的热点、重点品种关注度不够。
2.5 科研状况
科研投入与产出:医药工业研发投入增加,但在上海6个重点工业行业中生物医药制造业的科研投入依然较少。2007年,上海从事药品研究机构、研发公司、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单位超过400家,医药工业研究开发经费达到5.47亿元,同比增长53.65%,但生物医药制造业科研投入依然不足。上海6个重点工业行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项目与技术开发经费支出情况显示,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投入的项目最少,经费支出相应最少,分别为1052个和14.10亿元。
药品研发速度较慢。上海新药和仿制药注册位居全国第12位。2007年,国家加大了药品注册审批监管力度,颁布实施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对提高新药门槛,鼓励创新药物的开发,减少低水平重复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007年,上海仅获得23个新药和仿制药注册批件,其中新药注册批件数7件(5个化学药,2个生物制品),占全国新药注册批件数的4.4%;仿制药注册批件16件,占全国仿制药品注册批件数的2.3%。
医疗器械注册秩序明显改善。2007年下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了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工作,对部分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申报资料组织了核查试点,对部分重点监管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专项检查,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等配套文件,规范了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管理工作,医疗器械注册、生产秩序有了明显改善。2007年上海完成I、Ⅱ类医疗器械注册880件。
药包材批准数量快速增长。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基础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2007年上海获得批准的药包材由2006年的8个增加到32个,增长300%,从构成来看,主要是口服固体药用瓶,其次是药用封口垫片。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显著提高。2007年授权的上海生物医药发明专利达到444件,比2006年(438件)略有增长,其中A61K类授权的发明专利为167件(增长16%),c07类115件,C12类129件。
在A61K中,中药专利授权量占A61K半数以上,达到51%;其次是化学药,达到38%;生物药占11%。
从专利权人分布情况看,高校是申请专利的主要力量,占A61K类授权专利的40%;其次是企业、个人和科研机构,分别占23%、20%和17%。
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取得可喜成绩,企业创新能力正在提高。200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总数中,上海占了15.4%,创历年来上海获奖比例最高纪录,共获9项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生物医药领域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占全部奖项的30%,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占全部奖项的25%,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 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
3.1 企业数量增长及分布情况
企业总体数量增长率呈显著下降态势。截至2007年年底,浦东新区共有生物医药企业357家,比上年增加7.21%,其中化学制药企业87家,中药制药企业14家,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企业50家,生物制药企业138家(占38.66%),企业总体数量增长率呈显著下降态势。
生物制药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民营企业数量增加较快。近5年来,浦东新区生物医药子产业中,生物制药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年均增长36.2%,占生物医药企业总数的比例从2003年的24.69%上升到2007年的38.66%;外资和民营企业数量增加较快,年均分别增长30.42%和26.05%。
3.2 企业规模
总规模呈扩大趋势,企业仍然偏小。2007年末,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企业的实收资本、固定资产原值、总资产均有显著的增加,显示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近些年来总体规模呈扩大趋势。
但企业上述指标的平均数与2004年相比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这一变化主要与新增加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原有企业的规模增长速度不快有较大关系。
利润总额快速增长,工业产值、销售产值增幅回落。2007年,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稳步增长,利润总额快速增长,但工业产值、销售产值增幅比2006年显著回落。
自2003年以来,浦东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占上海市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呈现缓缓下降态势。2007年,浦东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占上海市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33.35%,与上年相比继续下滑。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3.42亿元,占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值的58.18%,比2006年提高7.71个百分点。
3.3 研发投入与产出
投人增加,成果显著。近年来浦东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2003年以来年均增长39.35%。2007年,357家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共计6.03亿元,占销售总额的比例为5.06%。但生物医药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仅为168.91万元,投入的绝对数还比较小,但与2003年的98.95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2007年获得新药证书1项,进入临床研究阶段9项。自主研制的4个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新药通过了上海市组织
的项目验收。这4个抗体类新药分别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乳腺癌、银屑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其中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人源化抗体新药(益赛普)已经上市销售;治疗乳腺癌、银屑病的两个抗体新药已完成临床研究,进入申报新药证书阶段;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抗体药物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形成张江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共有350多家企业、研发机构分布在生物技术和化学制药研发和制造、医疗器械、现代中药领域,初步形成由六大模块组成的产业集群,包括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孵化创业、教育培训、研发外包、风险投资,园区内有20多家国家和市级研发机构、20多家国内外制药公司研发中心、40多家生产企业、250多家创业企业和60多家研发外包企业等。
外包服务(CRO)高速发展。2007年,浦东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高速发展,对新区15家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年研发外包服务产值共计达到8.66亿元。已出现药明康德、开拓者化学、睿星基因、桑迪亚、睿智化学等在国际上有一定声誉的研发外包企业。其中,药明康德、睿智化学等企业成为新药研发外包“领头羊”,已经步入了销售收入逐年翻番的高速成长期。
业务急剧扩张,吸引大量国内外投资者。上海科技投资公司、新加坡星展银行和香港思格资本集团建立科星创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达5000万美元。IDG联合国内、美国和日本的3家风投机构,一并向桑迪亚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投入数千万美元;上海浦东生物产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顺利完成首个投资项目――凯赛生物(Cathay Industrial Biotech Ltd)的运作。
2007年,罗氏药品开发中国中心、科文思(上海)中心实验室、阿斯利康中国创新中心落户浦东,礼来公司与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会给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带来新的活力与巨大的创新力,使其研发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4 小结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发展,200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40.03亿元,同比增长15.21%,比上海GDP的增长幅度(13.3%)高出近2个百分点,但上海生物医药GDP贡献率较小、生产总值只占上海GDP的2.8%,经济总量在全国仍然徘徊在第6~第7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度较低,以中小企业为主;新药研发投入在上海6个重点行业中依然最低,新药上市速度远低于其他发达城市,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缺乏产学研联动。药品终端市场合资产品占45%以上,上海产品占有率有下降趋势。
浦东显现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生物制药企业(机构)为主,研发外包服务(CRO)高速发展,浦东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26.19亿元,占上海生物医药产值30%以上,但2007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利润总额快速增长,工业产值、销售产值增幅出现回落。
陈会长表示:实践告诉我们,改变粗放型的、低端重复生产的发展方式,转型创新、调整产品结构,要突出重点,找准切入点,重点应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原始创新。我们要以自主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否则与国外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尽管原始创新周期长、环节多,新药审批时间长,资金投入大,但必须迎难而上,既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又加速推进,下好棋,起好步,出成果。对这一点,早一点认识,就早一点主动。自主创新是从制药大国走向制药强国的必由之路。
第二,抢仿全球一大批专利到期药品。
据资料介绍,2008-2010年专利到期药品有468个,专利即将到期的药品2011年有167个,2012年有227个,2013年有285个,2014年有326个,2015年有293个。到期和即将到期的合计共1756个,市值超千亿美元。其中:抗感染药492个,呼吸系统药220个,内分泌代谢药382个,心血管系统药322个,消化系统药193个,抗肿瘤药175个。我们要把握住世界专利药到期高峰的机遇,做好抢仿工作。
抢仿专利药,一要结合企业实际,有选择性地确定抢仿目标;二要对到期专利药品进行调研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好具体品种;三要组织好力量进行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等。要抢仿就要仿好,仿得一模一样,仿好了,功底扎实了,再去自主开发搞原创专利药才有基础,这也是提升研发水平的实战练兵。
第三,有选择性、针对性地抓好国外已生产、非专利药的仿制工作,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新兴国家2009年医药市场增幅达12~13%,我国更是达到了20%。全球仿制药处方量增长了5.9%,而同期品牌专利药处方量下降了7.6%,所以,仿制药市场潜力非常之大。预测2011年全球处方药市场销售规模将增长5%~7%,2013年全球仿制药市场容量将达2500亿美元,加上我国新医改后市场扩容,这将给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第四,开发高端新剂型和新的释药系统。将已有药物开发成新的药物制剂,也是重要的研发创新。国外一个原料一般有8~10个制剂品规,我国一般在4~5个以下。美国制剂品种规格有15万个,为我国的43倍,德国有6万多个规格,为我国的17倍,所以,我们转方式、调结构也包括开发新剂型、新疗效和新的释药系统,如缓释、控释制剂、控释微丸、透皮控释剂、靶向制剂、脂质体制剂及肿瘤药领域的微球、脂质体,单抗等。高端新剂型药物是我们调结构的重要领域之一,青岛市黄海药厂的硝苯地平缓释片一个品种销4亿元,利润近亿元,当然他们对市场开发工作也做得“深耕细作”,事实说明,有好品种、好剂型,如果市场开发不好,也是要被打入“冷宫”的,所以要两手抓,一手抓研发创新,一手抓市场深度开发。
第五,改变原创药的化学结构也是创新,也是调结构。如阿斯利康的奥美拉唑2001年专利到期,他们通过手性药物合成拆分工艺,推出了左旋奥美拉唑,提高了疗效,另外又把奥美拉唑转为OTC,延长了产品生命周期。日本武田药厂将奥美拉唑工艺改造结构后,申报了蓝素拉唑又变成了新药。日本三共制药将辛伐他汀结构中含有的内酯环,改为羟基酸,又形成了普伐他汀新药,使之成为水溶性药物,疗效更好,形成了新的专利。这方面已有不少可学习借鉴的例子,创新之路广得很。
第六,开发复方制剂,不但增加新疗效,而且服药方便。如国外很多降血压口服复方制剂已获准上市:德国勃林格的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片;日本常用处方药坎地沙坦酯,甲磺酸氨氯地平(8mg:2.5mg、8mg:5mg二种):诺华药厂的氨氯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日本第一制药的氨氯地平,奥美沙坦酯/氢氯噻嗪片;印度Lupin的小剂量复方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胶囊。又如我国有肺结核患者近400万人,开发复方抗结核药大有必要,像开发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西胺+异菸肼复方制剂既可创自己的品牌。又满足了结核病治疗之需。
第七,研究药品不同特点,开发自己的特色药品,特色品牌药。
如糖尿病治疗药物是市场用药大户,在口服用药方面,合资、外资企业做了很多工作,不少产品已有自己的品牌和复方制剂了。我们也可开发胰岛素新的给药途径或新的复方品种,创造自己的品牌(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复方片)。
从抗生素头孢类10个品种来看,头孢呋辛抗菌谱广、抗耐药性好、稳居销售额首位,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和头孢哌酮作为老抗生素品种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增速放缓,其中5个新的小头孢产品中,头孢米诺、头孢硫眯、头孢唑肟呈现两位数增长。我们要根据市场情况以变应变,才能持续增长,求得发展。
第八,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可考虑自产原料药制剂化或制剂所需的特色原料自产化,是加快转变方式、调结构、增效益的必然。它的好处是:一是优化了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优势,提升了原料药的附加值,并向多剂型制剂延伸;二是降低了原料成本、提高了产品毛利率,提升了产能的协同效应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同时更要看到,制剂创新、抢仿专利药和仿制国外非专利药,在拉动医药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效益、效率是大于原料药的。
第九,发掘、盘活自身的优势和潜在产品,老产品可开发新用途和新的适应证。
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做到原有优势产品更具优势,特色产品更有特点、特长。如: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主要技经指标;通过技术转让,成果转化、合作开发、兼并、收购和重组来获取新品,这些都是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措施。对已有优良产品、独家产品既要传承,也要创新。市场需要的中、小产品,也要向做专、做精、做优的方向发展。老产品开发新用途和新的适应证,也是升级换代。
我们要在关注老品传承的基础上,挖掘潜力增加新用途,如加兰他敏、雷公滕、肿节风、秋水仙碱都大有文章可做。
第十,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转变观念。要站得高看得远,敏感地发现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善于捕捉新的增长点。并争取政府支持做好创新工作。
企业要树立创新的主体地位,增强创新的紧迫性、主动性。要明确发展战略定位,制定调整产品结构计划,加大科研开发费投入,利用社会资源,借助外力,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培养研发领军人才,重视信息情报和专利申报工作,盘活资产和已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的存量资源。主动申报国家重大专项,专利新品,抢仿产品的创新计划及技术改造,专项计划,申请政府关于创新方面的财政补贴,以扩大经费来源。增强创新活力。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 现状 问题 政策建议
生物、医药产业属当今世界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这些产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规划和指导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我们对近5年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作了全面的调查,并对未来7年(到2020年)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谋划和思考。
1.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经历了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形成了中成药制造、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兽用药品制造、卫生材料、医疗器械、医药用品制造以及生物技术的产业链。
1.1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利税总额稳步增长。2008―2013年间,衡阳市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由17.62亿元增加到67.0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5%,工业增加值由5.44亿元增加到14.2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9.01%。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占全市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43%和1.63%。
2008年至2013年间,衡阳市生物、医药企业的利税总额由1.83亿元增加到13.53亿元,年均增长62%。税收总额由0.71亿元增加到4.65亿元,年均增长46%。
截止到2013年底,衡阳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95%,从业人员数量为6182人,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2.1%。
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优势企业逐步崛起。从地域分布来看,衡阳市的医药企业主要集中在白沙工业园、衡阳县、衡东县和祁东县。从细分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中成药制造业的企业个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利税总额等各项指标均排在首位,其总产值占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88%,中药饮片加工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次之。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处于萎缩的发展状态。
截止到2013年底,衡阳市总产值过亿的生物、医药企业共有11家,累计总产值为29.37亿元,占全市生物、医药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4.61%。尤其是通过近年来在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大量民营资本被引入医药行业,一批优势企业快速发展。
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研发能力提升较快。从研发人员队伍情况来看,衡阳市医药制造业拥有的研发人员数量从2008年的302人增加到2013年的337人,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由855人增加到903人;从实验平台的数量来看,医药制造业所占的比重较大。截止到2013年底,医药制造业拥有的省级技术中心2个,占比为11.11%。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占比为50%。湖南省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1个,占比为100%;从专利申请和授予情况来看,也是比较可喜的。
医药服务业加快发展,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提升。目前,衡阳市医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零售与批发领域。2013年全市医药流通企业商品购进总额为21.42亿元,较上年增长18.5%,商品销售总额约为22亿元,较上年增长21.6%。衡阳市现有药品流通企业有1320家,其中零售企业有1296家(含县市区),居全省之最。由于企业个数的不断增加,医药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也不断提升,尤其是限额以下的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长较快。限额以下的批发及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由2008年的2421人增加到2012年的5532人,年均增长22%;限额以上批发及零售业从业人员数量由2008年的1221人增加到2013年的2071人,年均增长12%。
1.2 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
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实力不强。目前,衡阳市医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医药产业整体实力也不强。2013年医药产业的工业增加值为14.23亿元,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63%,占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2.9%。2013年湖南省重点医药企业有51家,而衡阳市仅2家,在湖南省14个市州中占比最少。衡阳市最大的医药企业是紫光古汉,2013年销售收入也仅为2.56亿元。目前一批“低、小、散、差”的企业生存相当困难,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可以说,医药产业是衡阳市的弱势产业。
专利授予量不足,专业人才匮乏。2013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专利申请量25件,仅为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的1.03%。专利授予量5件,仅为全市专利授予总量的0.48%,专利授予量明显不足;从专业人才来看也相当匮乏。生物医药产业是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其涉及领域包括生物工程、机械工程、制药工艺、化工工艺等。而这样一种交叉产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正是制约衡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
管理体制不顺,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目前,发改委负责制定医药行业发展规划、经信委负责医药行业的立项,商务局负责医药行业的招商引资,而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企业的安全生产,看起来好像“权责明晰、分工合理”,实则不然。由于这种“分块”管理模式,使得企业更愿意到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去“跑”项目,而忽视行管办对行业的统一协调和管理。而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又不是某个行业的管理机构,并不会重视医药行业的发展。
医药服务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模式落后。2013年,衡阳市限额以上的医药服务企业仅14家,商品销售总额仅7.6亿元。衡阳市的医药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领域。从批发业来看,8家限额以上企业年商品销售总额4.2亿元,户均销售总额5000万多一点。从零售业来看,由于医院门诊药房作为特殊的、具有垄断地位的零售环节,占据了80%以上的药品零售市场份额,市区几家连锁大药房年销售在5000万左右,约30%的药店营业面积才40m2左右,全年营业额为200-500万,约70%药店全年销售额不到100万。
从经营管理模式来看,首先,衡阳市大部分的医药服务企业都没有属于自己的零售终端,或者是零售终端数量有限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其次,衡阳市大部分的医药服务企业都没有建立详实的上、下游客户档案,没有制定严格的客户管理制度和客户服务规范。
2.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根据目前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和发展现状,未来7年(到2020年),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2.1实施五个重点项目
生物技术项目。衡阳市农科所计划在2013-2020年投资5.9亿元建设生物育种项目,包括建设南方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库、创建湖南北大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高档优质稻和双晚超级稻的研发等项目。
湖南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2013-2015年投资5亿元用于实施100万头无抗生猪冷链物流及无抗猪肉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和建设微生物发酵无抗生素饲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生物制药项目。南岳制药公司计划在2013-2020年投资10亿元,生产年投浆300吨,年生产2600万瓶血液制品。此外,该公司还计划在2013-2020年间投资4亿元用于新建6个单采血浆站及其配套辅助设施,用于解决南岳生物生产原料紧张的困难。并着手基因工程重组人血白蛋白、纤维蛋白胶和疫苗研发。
中药新产品生产项目。紫光古汉集团中药公司立足开发滋补类中成药。计划在2013-2020年投资3.7亿元,建设口服液提取和制剂车间及锅炉房等配套设施,以达到年产4亿支口服液的生产能力;新建年产1500吨丸剂、2500吨颗粒剂生产线车间。
化学药品项目。恒生制药在衡阳县西渡镇投资6亿元用于生产青霉素类粉针剂、青霉素类口服固体制剂、部分头孢类粉针剂等产品。同时还将投资4亿元用于冻干粉生产线的续建。
爱民制药将投资8亿元建设生产感冒欣喷雾剂、甘花茶、加伊健等医药产品。
医疗器械设备项目。湖南乐福地医药包材科技有限公司将投资5亿元用于扩大软包装输液材料生产线二、三期产能、产量在原来基础上扩大10倍。
春天制药设备制造公司计划投资5亿元主要生产蒸馏水机、反渗透管、中药提取等方面的器械。
2.2构建支撑平台
积极构建科研机构支持平台。加快建设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衡阳中心,积极促进重大医学成果的产业转化,提高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积极促进新药GMP中试平台的建设,加大新药的研发和试用。加强对医疗实验系统软件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力度,提升医疗实验系统软件服务水平。同时要支持中国科学院湖南技术转移中心衡阳基地的建设,大力推广生物技术成果在医药产业中的转化实施。
重点构建企业支撑平台。构筑以项目孵化、设备共享、信息服务为主体的面向全国的技术服务中心,通过支持建设汉森制药企业技术中心、紫光古汉企业技术中心、湖南创新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和湘南中药材研发中心,建立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平台。
促进集聚发展。依托清华紫光古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基地,建设1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并大力推动我市医药相关企业向医药产业园区集中,形成我市医药产业的集群发展。
3.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3.1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保障。一是成立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专门管理机构,对衡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管理和指导作用,避免政出多门和管理真空的现象。二是建立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联席协调机制,统筹各部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产业发展重大政策,协调各领域要素资源投入,形成合力,促进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完善政策保障。一是加强产业发展政策指导。完善发展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结合衡阳实际,尽快出台《加快衡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在税费减免、土地要素、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二是完善相关专项规划。在本规划的基础上,抓紧编制全市现代中医、新化学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医疗器械等专业领域相关产业指引。三是推进相关政策的配套改革。积极研究与医改、新农合、政府采购等政策衔接,探索建立创新药进入医保基本目录的绿色通道和谈判、议价、定价机制,设立试点地区(五大城区),改革和完善医保准入制度,形成医保与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提供投融资保障。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公共资金引导作用。二是争取社会支持,构建多渠道投入机制。三是支持企业拓宽资本市场,引导企业市场融资。
构建人才团队。一是引进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充分利用衡阳市关于引进人才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吸引、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的相关政策待遇,积极引进国内外生物医药研发团队和领军人才。二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三是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3.2政策建议
强化政府服务功能。一是将医药企业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二是加强行业指导与服务。市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医药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组织企业积极开展行业技术交流,收集产品、技术信息,推进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帮助企业包装策划,提升行业形象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抓好政策服务。
引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大力度建设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促进衡阳医药相关企业向园区集聚。鼓励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以品牌、品种、技术、市场为纽带,进一步整合市内医药企业和行业资源。
关键词:协同视角 生物医药产业 发展研究
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居于领先水平,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处于第二方阵(欧美等发达国家处于第一方阵)。为了应对剧烈的市场竞争,降低环境的不确定性,弥补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通过技术协同创新进行产品的创新是解决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具有协同创新关系的生物医药企业更好地利用技术协同创新以实现对产业创新资源的整合,增强相关企业的技术协同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生物医药产业完成总产值11934亿元,占全国GDP比重达到3%;在“十一五”期间产值年均增长23.8%,市场规模从全球第九位上升到第三位。“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进入以“量的规模扩张和质的起步追赶”为核心内容的整体提升阶段。
1.高速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
作为全球老龄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医疗卫生领域拥有广大的市场需求和前景。近20年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30%,远远超出于全球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率。2011年全国医药制造业市场规模为15708亿元,较2010年的12192亿元同比增长约29%,增速为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整个行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图1)。
2.行业子领域药品种类相比国际较少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结构为:基因工程药物占44.9%,诊断试剂占19.6%,抗体占15.6%,疫苗占11.9%,血液制品占8.0%。可见,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结构布局与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结构布局基本一致,产业子领域中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主体,但所占总体比重比世界产业结构低5个百分点左右,而诊断试剂、抗体及疫苗领域所占比重要略高于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水平。
二、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的启示
Nelson & Winter(2005)基于进化的角度认为,创新不是一个纯技术概念,它具有技术与经济的复合属性,它不仅包括纯技术范畴的变革和创造,而且要有相协调的制度提供支持,只有技术和制度两者很好地协调配合才能促使创新得到可持续的进化和发展。
1.提高协同创新的基础条件
有力度的产业化资金投入,是实现高端生物医药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保障。应该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方式,为相关企业奠定协同创新的基础条件,扶持相关企业的合作与发展,实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某些领域的创新突破。
2.协同创新以实现选择性重点突破
国家应大力支持以人源化抗体、治疗性疫苗、多肽、核酸药物及干细胞为主的生物治疗品种等新型生物技术药的协同研究开发。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极其重要的阶段,我国应该抓住难得机遇,瞄准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需求,构建系列的生物医药研发方法和关键技术模式,积累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破除国际厂商在生物医药产业中构筑的知识产权壁垒,联合我国相关企业,在技术协同创新理念下,实现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总结
决定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技术与众多非技术要素之间的协同发展,若其中存在某些短板,那么组织创新的效率或绩效将受到负面的影响。我国在世界生物医药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单取决于个别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取决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因此,协同创新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相关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制定和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化的协同发展,以推动我国生物医药的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天柱,银路,程跃.美国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路径研究及其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0(5):136-143
[2]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30(2):161-164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4]孟祥海,高山行,舒成利.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4):14-24
[5]Jae Kuk Ryu,Hyo Sun Kim,Doo Hyun Nam. Curr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s of biopharmaceutical drugs[J]. Biotechnolo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2012(5)
[6]汪楠.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竞争力分析[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3(5):392-395
[7]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of Bio-pharmaceuticals in 2009. China Chemical Reporter, 2010,21(10):18-19
[8]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研报告,2014-2015
[9]Jiamin, F. (2014).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for China's Bio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ased on Porter Diamond Model. Journal Of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Research,6(5): 477-485
[10]中研普华.2012 年上半年我国生物医药进出口情况探讨.中国行业研究网.2012-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