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生阅读教材8篇

时间:2023-09-10 15:10: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生阅读教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生阅读教材

篇1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深解读 精设计 重方法

一、深解读――精微地生成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地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解读文本时,忌浅――浅尝辄止;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不能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偏――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自己把握不住,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所偏出时,就会不知所措。泛――不把时间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到处找相关资料,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泛语文”的偏向。

二、精设计――巧妙地安排

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要从教材以外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二)注意教学过程要具有基本的框架―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后扩展;(三)教学问题应既开放新课程,又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学生高级思维的能力;(四)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并让学生多参与、体验和探究;(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做到根据学生情况、教材特点,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做到既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又照顾学生的个性需要,让学生既能掌握课文内容,又能体会到文本的内涵所在。

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二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知和学习能力。

在“理解内容”方面,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文本的思想内容,学生往往已经理解了,甚至发表了精当的见解,老师还不断地问,学生只好强打起精神答,磨来磨去,效率不高,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我们应当牢记奥苏伯尔的这句话:“如果把全部教育学、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课前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找准最近发展区,十分重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

其次,重视设计读的环节。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要加强读的指导,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边读边想,边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读书要从整体入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教师在设计中要注意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使他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越高,其收获就越多,其效果就越好。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加深理解的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借景抒情的课文:初读,读通顺―再读,读出境(读文章想画面)―三读,读出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谈感受。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设计成几大板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体现出教与学的层次性。

最后,根据班级实际,有梯度地开展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差别,一方面是先天的,另一方面是后天因素的作用。教师应承认这种差别,尽可能缩小这种差别,才是唯物、务实的,否则会陷入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机械论境地。对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学生,硬做同一要求,显然就会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因而教师在备课、讲课、讨论、提问及平时练习中就应有意识地设计不同层级要求,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提示、点拨、启发,使每个层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均有“成就感”,而不是他们付出了极大努力仍不可企及。对于这一点,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对班级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归因处理,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档次。其次,提出不同层次要求。如背诵课文基本篇目,优等生和中等生要能背诵并理解运用,而学困生熟读即行。最后,及时给学生以鼓励,使学困生学习有冲劲、有动力。结果表明,学困生进步了。

教师要注意分析导致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教学目标中的年段语言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取舍不当,重内容轻形式;教学实施中非语文活动多,冲击了语文训练。总之,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认为只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才能把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也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三、重方法――多元的模式

阅读教学要摒弃单一模式的教学,提倡多元教学模式,要围绕使学生学会、会学、越学越聪明来设计。

品出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怎么个丰富,怎么个优美,怎么个生动,怎么个形象,怎么个有特点,怎么个有魅力,要有感觉,有心得。在品味语言中,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悟出效,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

习得法,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常用句式,构段的方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

篇2

一、指导学生质疑,发展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

(1)教会学生把自己心中的疑问表达出来。有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了疑问,由于没有及时表达出来,后来就忘了。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及时把疑问记下,其记述疑问方式有:①用文字把疑问写出来,如读书笔记等;②阅读中遇到疑问,可以在书上加眉批,或夹注,或作符号记之;③涉及的问题有比较性或系统性时,可以绘制图表或树状图。

(2)观察生活,注意新发现。很多科学家、发明家,他们的新发现实际上是观察生活得来的。生活中新的发现是多样的,也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新的发现就会从我们身边溜走,因此。我们要教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去探索,去弄个究竟。

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解疑,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质疑能力自然得到了培养,学生的目光变得敏锐了,捕捉问题和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创新思维就会得到发展。

二、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的提问,其实是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一种引导,这种引导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提问过于具体化,问题就会变得死板,答案单一,这样的课堂,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到厌倦,老师也容易把学生回答出的问题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有效的提问方式是一种开放式提问法。例如,《“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课,要使学生从父母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就要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大多数老师都会把句子一个一个地列出来,分别请学生朗读,然后再找学生对句子进行理解。这是一种很死板的提问方式,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的提问方式下,学生的思路就只局限于这几句话上,这样会使整篇文章变成了一盘散沙,是一粒一粒的,没有整体感。如果是这样问“请哪位同学站起来,说说有哪些人对巴迪的诗进行了评价?”“他们都是什么反应?”“你从哪些方面能看出来?”……如果是这样一种问法,我相信,学生们的回答肯定会更加积极,答案也会多种多样,更有可能发现连老师都没有发现的新思路。这时,老师也可以将教学中的提问与回答设计反过来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找另外一个会的同学回答,相信学生亲自提出问题、亲自解决问题,一定会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更加感兴趣,对问题分析得会更透彻。当然这不意味着老师这个时候就什么都不用做了,老师仍然是这堂课的“船长”,把握着教学方向,使问题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三、评价学生以科学、客观为主,鼓励新思路为辅

为了发散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经常会这样说“嗯,很好,不错,还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乍一听,这样说挺好,既对回答者的回答进行了肯定,又对下一个回答者进行了鼓励,使问题的答案进一步完善。但忽略这一点,他并没有说明这位同学回答得正不正确,只是说很好,有时学生的回答已经偏离了正题,老师也认为这是发散思维的好的表现,生怕自己的改错抑制了学生的思维。一次得不到纠正,下次还不及时纠正,时间长了学生就不能够正确把握回答问题的要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感悟、体验并不一定是全面合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不全面的回答进行提示,对学生错误、不合理的回答一定要清楚明白地指出来,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引导,而不是把提问与回答作为教学的一种形式,认为提问完了就完成教学任务了。在回答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够允许学生谈谈个人的看法。

四、适当拓展延伸,是高效课堂的升华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其产生的学习动力则是无穷的。例如,《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对意大利这座水上城市的印象是陌生的、模糊的。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学生对这座水上城市一下子充满了憧憬,阅读的兴趣被激发,为下一环节精读感悟课好了铺垫。在教学结束之际,我又进一步拓展延伸,“威尼斯的夜景多么迷人,请同学们去亲眼欣赏一番威尼斯的夜景吧!”此时的学生对威尼斯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搜集威尼斯的图片和资料中去,使课堂学到的知识在课外不断得到补充与印证。

篇3

一、关于语文教材的整合

(一)语文教材整合。教材的整合是对整体教学的二次开发。整合是需要经过对教材的研读、宏观理解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自身的擅长,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化。“整合”不仅仅是对教学自身的严格要求,也是教育之本优化多样的进步表现,是新课改教育理念的第一步。

(二)整合的原则。第一要一切以学生出发,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学情,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整体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第二要强化整体意识,课程目标、年级目标和单元目标的统一。课程目标是教学的大纲领,而每个阶段的进展情况就是年级目标。相对于单元目标,就需要更具体地实施操作并加以指导,这三者属于层层递进的关系,只有一步一步的夯实基础,才会有上层建筑的巩固。第三整合以育人为本。整合教材要着实以发展性的眼光,教师不能仅在关注学生的成绩上,更要注重学生未来终生的发展。对于课本上所没有的或言简意赅的,只要是有益的,具有发展性的都应该寓之于学生,让其思考并有所感悟。

二、关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因为追求课堂形式,忽视学生的主观需求。在针对初中生阅读教学而展开的一项问卷调查中,将近一多半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师授课没有吸引力。究其根本,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授课点太多,不能够完全消化。还有34%的学生认为需要老师指引如何选择能够充实自己的书籍,避免在阅读的道路上误入歧途,同时也需要加强阅读理解上的指导和技巧。当代课堂上多媒体的使用已广泛普及,导致严重忽视了教材是根本的意义,而将授业解惑流于表象,大大地降低了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是追求题海效应,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八年级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中承站,学习压力偏大。教师会将授课与练习分离开来,反而叠加更多的课外阅读训练,并常常将答案标准化,这很大程度上会禁锢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想法。

三、整合初中语文教材和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首先,适度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本仍旧是任何课堂的本源,适当地将现代科技运用到传统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更直观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图文音频并茂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大了课堂的利用率,提高学习效果。

如,在进行第三单元的《故宫博物院》一文课程讲授,可以利用多媒体道具,添加故宫博物院的相关图片与文字信息,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体验。

其次,发动小组化学习。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文化,讲求听、说、写、读的综合应用,所以要增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多元化的理解,培养同学间学习默契。互助式的小组学习可以将同学间以好带差,互帮互助,既巩固了基础又紧密了学生间的联系。同样也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分享,利于创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

再次,要提高学生预习意识。八年级正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段,为将来直升高中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预习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课前学会审视自我,勾画出自己的弱点和重难点,培养自身良好的语法感触。与课后所获得的知识相融合,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

还有,要及时评价总结。评价总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其不仅能促进学生课程教学的吸收情况,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及时评价总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总结,另一个是学生自我的评价总结。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总结,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阶段性目标,审时度势,让师生共同成长与进步;而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后要学会自我总结与归纳,提高学习效果。

篇4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六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相比较语文来说,往往容易被忽略。数学重视的是思维逻辑的培养。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同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数学的学习同样需要这种能力。一方面数学教材的理解,需要学生深入的阅读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的内容;另一方面,从教学实践来看,无论是学生的试卷还是作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出现的错误,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没有认真仔细地阅读题目。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基础和成绩的提高而言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小学六年级是小学升入初中的关键时期,此时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冲刺和备战升学考试。

一、小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忽视教材阅读

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基础的学习,教材的知识内容涵盖的是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因此,小学生不能够忽视教材的作用,需要认真的阅读、细致的学习。然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总能发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会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布置一下今天的课后作业,并嘱咐学生下课之后认真地阅读课本的例题、领悟今天所学的内容,迫不及待下课的学生仅仅只是简单的记下习题的页码,之后就将课本扔在一边。教师在备课做到了重视教材、研究教材,在上课时形成了自己的讲课模式,然而此时却忽视了教材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上课时学生跟着老师的备课内容走,就以为学到了全部的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只会听课而放弃了阅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2.缺乏阅读兴趣

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往往是边讲解、边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因此,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得到了培养和提高。然而,相比较语文教材,数学教材更加注重的是逻辑性和概括性,在教材编排上基本都会按照顺序来,从准备题、例题、试一试到练习,一成不变。对学生而言,一成不变的数学教材相比较内容丰富的语文教材,缺少了新鲜感和吸引力。也就导致了他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兴趣的缺失。然而,日常的教材学习是一个基础学习,只有拥有阅读教材的能力,在以后的考试中面对题目才能做到准确的阅读。教材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教与学的桥梁,教师需要利用好这个桥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3.自学能力的降低

长时间对教材阅读兴趣的缺失,会使得学生在数学自学能力下降。学生在日常的教材学习时不知道如何去阅读例题,仅仅是轻描谈写地扫两眼,不会运用自学符号,在思考解题时不会进行旁注,导致学生在考试时解题不知如何下手。这说明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出现了明显的错误,严重忽视了教材在数学教学中的基础作用。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数学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同样需要老师后期的培养,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也需要依靠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来支撑,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简单的逻辑判断,之后再通过学生对题目的仔细分析,形成缜密的逻辑判断。

二、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

1.重视阅读教材

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最重要的还是要结合教材教授知识。有些教师习惯于备课之后按照自己的思路讲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当然这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但是,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材还是学生最好的阅读对象,所以老师在备课时还是可以适当地于教材相结合,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内容,特别是教材的例题、解题思路等。在备课的同时深挖教材,创新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利用教材的基础导向作用,教导学生紧抓教材,学会阅读教材。

2.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尤其对于小学生,兴趣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兴趣能够引导他们有效的学习以及智力的开发。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数学教材的内容不会变,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也不会变,可以变化是老师的教授方式,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内容。一方面,教师需要研究小学生心理,了解什么能够使学生感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多学习一些语言阅读训练的方法,可以适当引用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贴合实际生活的情景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挥想象,理解题目,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找到阅读的重点,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适当难度的情景问题的设置能够是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反方向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在设计情景问答时,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引导高效阅读

阅读要动口。动口并不是让学生想阅读语文课文那样大声的朗读。首先,数学的阅读需要学生在内心默读,特别是针对数学概念、定义、定理等知识需要在心中反复咀嚼、准确理解。其次,在做题的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在心中默读题目的习惯,题目如果只是匆匆略过,很难抓住题目的重点,也就意味着解题很难形成正确的思路,因此,需要培养学生默读题目的习惯,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题目的解题重点在哪里,从而轻松找到解题思路。

阅读要动手。阅读重在读,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动手阅读对于很多学科来说,是掌握阅读内容最好的办法。对于数学阅读来说,针对教材中的定义,老师要引导学生动手阅读,画一画找到定义的重点,反复理解。针对例题和习题,学生在阅读时需要动手圈一圈,圈出解题的重要信息,找到快速解题的方法。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些实践操作类的知识,如几何图像题目等,需要学生动手折一折,实际的操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想象图形。

三、结语

小学数学阅读其实同语文阅读一样,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找到有效的途径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考试提高快速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拓展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大力的推广和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对阅读内容的进行拓展,为小学生营造出适当的阅读氛围,提升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通过阅读交流平台,强化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主要方面

1.阅读内容的拓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参考资料和教学内容就是小学语文教材。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阅读的内容远不能满足各个年级小学生应达到的阅读量,这样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是不行的,应深入拓展语文教材内容相关的内容,并语文教材阅读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

2.阅读空间的拓展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阅读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空间的拓展,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应以小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有意识的引导小学生自主的进行更为广泛的阅读。教师应拓展小生的阅读空间,让小学生将阅读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扩大阅读的范围,从而进一步学生的阅读效率。

3.阅读方式的拓展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发展下,课堂教学已经广泛的应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组织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拓展文字、图片以及音像资料,提高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阅读内容更为有趣具体的呈现给小学生,使小学生通过这种阅读形式,更加深入的理解阅读内容以及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1.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内容拓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积累的比较少,缺乏一定的阅历和经验,从而导致小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引导小学生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对阅读的范围进行拓展,使小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背景理解和掌握。通过对阅读材料背景的掌握,小学生在进行语文教材阅读时,就能够更加快速和深入的掌握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小学生对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着重分析和突破,以大量的拓展阅读锻炼学生,让小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材阅读内容,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外教师也要注意阅读内容的趣味性,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能够引起小学生阅读兴趣的阅读内容,使小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得到知识层面的拓展以及综合的提升。

2.为小学生创设出适当的阅读氛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出能够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情境。例如在进行《春雨的色彩》这一课的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图片、声音和视频的方式,让小学生融入到春天的氛围中,这样小学生既可以领略到文章所描绘的场景,又能够对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中来。教师在进行情景创设时,应以阅读内容为主,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小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活动中。

3.建立阅读交流平台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为学生建立各种不同的阅读交流平台,使小学生能够将自身的阅读成果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想法。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比较好的作品,让小学生充分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规律,并且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的活动,组织小学生在阅读之后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复述,或者以阅读的内容进行改编,通过话剧或者小品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对小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小学生能够与其他同学进行思想的交流,使所有的小学生共同进步。通过这种阅读交流的方式,小学生不仅能够得到阅读能力的提升,也锻炼了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了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现教育的意义。

三、结束语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拓展阅读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改革,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中来,拓展了小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深度,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效果的实现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江平.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3(10).

篇6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和提高

中图分类号:G3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57-02

数学阅读能力相比较语文来说,往往容易被忽略,数学重视的是思维逻辑的培养,然而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同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数学的学习同样需要这种能力,一方面是对数学教材的理解,这需要学生深入的阅读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的内容,另一方面,从教学实践来看,无论是学生的试卷还是作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出现的错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没有认真仔细的阅读题目。由此可以发现,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基础还有成绩的提高而言,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小学六年级是小学升入初中的关键时期,此时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冲刺和备战升学考试。

一、小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材阅读的忽视。教材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基础的学习,教材的知识内容涵盖的是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因此,小学生不能够忽视教材的作用,需要认真地阅读,细致地学习。然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总能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会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布置一下今天的课后作业,并嘱咐学生下课之后认真的阅读课本的例题,领悟今天所学的内容,然而迫不及待下课的学生仅仅只是简单地记下习题的页码,之后就将课本扔在一边。教师在备课做到了重视教材,研究教材,在上课时形成了自己的讲课模式,然而此时却忽视了教材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上课时学生跟着老师的备课内容走,就以为学到了全部的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只会听课而放弃了阅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2.缺乏阅读兴趣。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往往是边讲解边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因此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在日常的教学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然而,相比较语文教材,数学教材更加注重的是逻辑性和概括性,在教材编排上基本都会按照顺序来,从准备题、例题、试一试到练习,一成不变。对学生而言,一成不变的数学教材相比较内容丰富的语文教材,缺少了那么一点新鲜感和吸引力。也就导致了他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兴趣的缺失。然而,日常的教材学习是一个基础,有了阅读教材的能力,在以后的考试中面对题目才能保证阅读的准确性。教材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是一个基础,是教与学的桥梁,教师需要利用好这个桥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3.自学能力的降低。长时间对教材阅读兴趣的缺失,会导致学生在数学自学能力方面的下降。学生在日常的教材学习时不知道如何去阅读例题,仅仅是轻描淡写地扫两眼,不会运用自学符号,在思考解题时不会进行旁注,导致学生在考试时解题不知该如何下手。这说明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出现了明显的错误,严重忽视了教材的基础导向用作。

二、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

1.重视教材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最重要的还是要结合教材教授知识,有些教师习惯于备课之后按照自己的思路讲解,这当然是不错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但是,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材还是学生最好的阅读对象,所以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还是可以适当地结合下教材,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内容,特别是教材的例题,解题思路等。因此,如何在备课的同时适当的引入教材,这就需要创新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阅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尤其对于小学生,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兴趣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以及智力的开发。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还是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数学教材的内容不会变,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也不会变,可以变化的是教师的教授方式,灵活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内容。一方面教师需要研究学生心理,了解什么能够使学生感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多学习一些语言阅读训练的方法,可以适当地引用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贴合实际生活的情景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挥想象,理解题目,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找到阅读的重点,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适当难度的情景问题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掌握方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

(1)阅读要动口。当然这里的动口并不是让学生想阅读语文课文那样大声地朗读,数学的阅读需要学生在内心默读,特别是针对数学概念、定义、定理等知识需要在内心反复咀嚼,准确理解。

(2)阅读要动手。阅读重在读,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动手阅读对于很多学科来说,是掌握阅读内容最好的办法。对于数学阅读来说,针对教材中的定义,老师要引导学生动手阅读,画一画找到定义的重点,反复理解。针对例题和习题,学生在阅读时需要动手圈一圈,圈出解题的重要信息,找到快速解题的方法。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些实践操作类的知识,像几何图像题目等,需要学生动手折一折,实际的操作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想象图形。

篇7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语文阅读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而语文阅读更是识字、积累语言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一是增加了孩子的识字量,二是加快识字速度,三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所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高低十分关键,如果能正确地引导对于孩子有很大帮助。所以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阅读教学是关键所在。

一、国标本苏教版的解析

(一)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教材的编写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教材是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以提高当代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按照当前汉语教育的具体情况,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语文的思想,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文字,扩散思维,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增强对汉字的书写辨别能力。更高程度上是对于小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培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

1.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材以弘扬中国文化、民族精神为主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材加入了古今历史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描写,涉及60多位古今历史人物,例如儒家思想的代表孔子、政治家以及具有重要文学影响力的鲁迅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历史事件的刻画,使孩子更为深刻的了解中华文化,了解历史知识。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范文加入了关于传统美德的故事,如《游子吟》《探母》等阅读文章,重点在于加强小学生传统美德的培养。同时加入对祖国自然文化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文章描写,意在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操。

2.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以孩子兴趣为主要前提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注重孩子的兴趣,选择了具有故事性的内容,吸引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孩子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语文阅读的积累量。同时在传统教材内容上做出大胆的改选,选用一些敏感性的题材如牛郎织女等,经过实践检验,孩子更乐于接受,对孩子更具有教育价值。

3.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图文并茂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将古典名著中的重点篇章加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文章中,加强小学生对名著的了解,同时对一些有关于国粹的内容引入其中,像《学棋》就是对围棋的描写,通过文字形式并加入绘图便于孩子理解接受。

二、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进步性

(一)重新定位汉语拼音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开始识字的前奏。相比较而言,从发展需要的角度为主,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减少了汉语拼音学习的时间,降低了小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学习量。在课时、拼音的词汇量上等多个方面的安排上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学习标准。同时加入了拼音注解,减轻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便于小学生识字、阅读。

(二)生动的图文并茂形式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阅读文章中,加入了大量的情景画,增加了趣味性和新颖性。对于整篇文章背景的设计都经过精心准备、策划。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乐于阅读。但并未对知识量进行缩减,相反还有所增加。这样图文并茂的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的观看、阅读兴趣,加深了了解和记忆能力。

(三)更富于趣话的识字法

相对于以前的识字与书写方式来说,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提出了多识少写,认写分流的方法。识字就是识字,书写就是书写,将二者区分开来,极大地减轻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了阅读时间。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兴趣阶段,识字量少既影响阅读量也降低了阅读兴趣,所以多识少写,认写分流的方法也符合了汉语学习的规律。

三、实现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教学课堂的途径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是一个关键性的任务,因此提出了自主先学、合作学习、搭建舞台以及阅读积累等重要途径,这四点也可以概括为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教学课堂的四重奏。

(一)以自主先学为前提

所谓自主先学就是在课前做好预习,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语文课学习效率,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传统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则打破了原有教学模式的弊端,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自主性为目的,形成未上课先预习的习惯。例如,对第五册《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的学习,教师提前让学生回家阅读,遇到不会的生字、词,通过查询字典的方式认识,并标注在课本中,不理解的语句都重点表明,在第二天的课堂学习中,老师针对学生的重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以合作学习为核心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来看,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更侧重的是教师与学生二者之间的协作,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这样的合作方式学习提高了主动学习的效率,学生在课堂中也会更加活跃、积极、努力。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三打白骨精》的课文时,教师进行分组学习的方法,几个同学为一组,由组长带领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学习方法不同,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老师对各小组的学习进行倾听与指导。最后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评价以学习过程、集体性以及活动中纪律,效果为重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使学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

(三)以搭建舞台为关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非单纯的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对孩子的培养、塑造。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的是组织和引导的作用。老师可以搭建一个舞台,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激发小学生的内在潜能,营造一个活跃性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进行《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文章的学习时,可以以课堂表演的方式学习,学生可以自主地到讲台上讲自己喜欢的一段,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印象更为深刻,学生在快乐阅读,快乐表演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现力。教师可以采用类似方法开展课堂学习。

(四)以阅读积累作为拓展方式

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关键在阅读积累,阅读积累的同时是对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小学语文第二册《小松鼠找花生果》这篇文章的阅读时,小学生通过阅读能够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文章中的“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优美语句的感悟、理解,并能够在以后学习中运用,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同时也可以适当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增长见识。

四、结束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学习的重要关节,是对孩子文化品质和素养的培养,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适应了当前教学发展的规律,坚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奏响四重奏,实现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徐锐,王学风.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学德育课程内容的改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6).

篇8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习惯;兴趣

目前,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学习方法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人们必须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必须具备搜集、检索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要知道学什么,知道怎样学,知道到哪里去学。因此,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所以,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很有必要。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钻研教材不深入。不少一线教师不能虚心地、深入地钻研教材,在实践中挖掘教材的优势,充分发挥教材的工具性、指导性,不能用足用好一切教材资源,在此基础上发现教材的不足和局限性,不能进一步完善它、丰富它。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往往不善于发现问题,不能通过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地领悟教材,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2.教学方法比较陈旧。许多教师阅读教学的方法基本上还是老一套的字词句段篇章。教师只注重了课堂气氛的热闹和花样,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以为课堂阅读教学就是要把“课文讲深讲透”,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缺乏理性思考,忽视了课文内容的描写,教学中淡化了阅读,一味地追求课堂教学形式表演,以议代读,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来代读,这都是教学方法陈旧造成的结果。

3.轻视默读的习惯培养。默读是一种有效阅读的形式,它区分于朗读,因为一个有效的默读更能提高阅读速度。同时,也赋予了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也有利于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扩大语文的阅读量,提高作文水平。

4.缺乏正确阅读方法的指导。“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是现在语文课堂常可以听到的一句话,看似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是我们忘了自己作为教师的导向作用,也忽视了语文课文文本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将诵读 默读和教学目标相结合,实现了学生阅读的高效率。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对策

1.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一再地叮咛学生去阅读,不如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去寻觅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同时,教师要起到榜样的力量,自身也要率先垂范地去阅读名著,给学生形成一种老师有知识,有学问是时刻在读书而形成的。教者也要给学生经常讲述一些,关于自己怎么样去读书的感人事迹,更要深谈,特谈自己的体会与收获,还要讲述一些过去曾经教过的学生最能读书,最后非常有造就的事例。通过这些,必定会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2.养成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要小学生完成预习,划出生字词,标出生字读音,标出自然段,在书上用上熟悉简洁的读书符号。要小学生习惯成自然。同时,在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也指导学生进行作读书笔记的活动。每周一次的读书笔记内容有:一、页码(注明一周所读书页数);二、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写读书内容);三、妙词佳句(将精彩的语、句记录下来);四、感受(自己独特的读书感悟)。一学期下来,学生作读书笔记的习惯渐渐养成,每次读书笔记的质量也不错。

3.总结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不同的读物、不同文体的文章,它们的阅读方法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①整体读,全面理解文章时应用;朗读,精彩的片段、著作要朗读、诵读;②浏览读,了解文章、书刊大意时应用;跳读,寻找信息时应用。如要是为学习的,应精读、细读,重要的文章第一遍通读,第二、三遍再细读细思;而为获取信息的,可以浏览读,像“百科”类的书。像报刊的新闻可以跳读等。这也是提高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

4.提取生活经验,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课堂是提取生活经验的场所,它离不开生活。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容纳儿童的生活经验,还要改造、提炼儿童的生活经验。要把粗糙、零碎的儿童生活经验改造为与语文学习相融通的经验,以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典型性和儿童生活的具体性、丰富性的矛盾。并把儿童经验作为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让儿童感到亲切、亲近。当然也要容纳教师的经验,并改造教师的经验,使之和教材贯通、和儿童靠近。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其方法是多样的。根据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各种阅读类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梅,赵光华.对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16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