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5:10: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降低碳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两种减排机制碳税与碳交易,力求使碳排放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迫使企业降低碳排放,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而财务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将碳排放的外部成本纳入到项目的财务评价体系,不仅是甄选低碳项目的关键,而且也是减排机制有效运转的保证。
碳排放是一个典型的外部性问题,而如何将外部环境效益纳入到项目的评价体系,从财务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类别:一是将环境效应与财务效应并列,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二是将环境效应纳入财务效应之中,通过财务评价的方法进行项目评价。
项目的综合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作为财务与非财务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被运用到项目的评价之中,比如H area et a1 2008)采用数据包络分析①CA)的方法进行研发项目的评价,而贾立江、范德成(2012)更是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加入了环境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群组决策特征根法(
项目的财务评价方法。它是从投资人,即股东与债权人的角度,对项目的投入、收益与风险进行的评价,是投资人财务决策的主要方法。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贴现现金流量方法①CF)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但M yew 1977)提出的实物期权方法(RO A)对传统净现值法(
二、碳交易机制的种类
(1)总量控制机制
总量控制机制,即排放权贸易机制(Em isson Trad-ing),如欧盟的EU ETS。本文将以欧盟的EU ETS来介绍总量控制机制的基本内容。首先,制定一定时期的碳排放总量标准,EU ETS是以欧盟2003年制定的排放贸易指令为依据确定一定时期的碳排放总量目标的,一般以三年为一期,2005-2007年为每年2 2.9亿吨CO2, 2008-2012年每年为20.8亿吨CO2, 2013-2020年为每年20.4亿吨。其次,确定碳排放源并分配额度(EU A),在确定了控制总量以后,关键是将总量分配给各个碳源的排放者,而额度的分配目前主要有免费方式和拍卖方式,考虑到碳交易市场化的发展情况和大众的可接受程度,在碳交易市场化发展初期基本都是以免费方式为主的,拍卖方式的极少。最后,允许排放权的自由交易,获得排放权额度者,可以视自己对碳排放的需求,对额度进行灵活的处理,如果有多余,可以在交易市场卖出,如果额度不够,则可以在交易市场买入。
(二)基准与信用机制
基准与信用机制又分为两种,即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约机制(JI),本文以CDM为例说明其主要内容。CDM下,首先需要制定基准,基准是指如果没有该CDM项目,采用其他项目时的碳排放量水平;其次由有关管理机构测定一个CDM项目的碳排放量水平;最后对于低于基准的CDM项目,根据其低于基准的额度发放信用配额(CERs)。 CERs与EUA构成碳交易市场上两个最基本的交易对象,并以此为基础衍生出相关的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
(一)对项目现金流量的影响
在以往的项目财务评价中,项目的现金流量只涉及投入、产出,不涉及排放。碳交易机制下,碳排放变成项目投资的硬约束。根据碳交易对项目现金流量的影响情况,又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指碳交易行为本身对现金流量造成的影响,即通过碳额度的买卖带来的现金流量的变化;而间接影响则是由于实施碳交易机制以后,企业为了应对碳交易机制的减排约束,采取一些措施所带来的影响,比如企业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采用清洁技术、生产绿色有机产品等,使得原有投入与产出的现金流量有所改变。
(二)对项目风险(贴现率)的影响
碳交易机制不仅是一种碳排放外部成本内部化的机制,更是一种碳排放量的控制与约束机制,因此碳交易机制对项目投资而言,会增加一系列的风险,笔者从碳排放、投入与产出三个方而进行分析。
1.碳排放带来的直接风险因素。碳排放数量的不确定,因为实际的碳排放量与估计的碳排放量可能存在差异,特别在CDM项目中,如果产生的CERs少于合同,还可能导致违约风险;碳交易价格的不确定,从欧盟的碳交易市场来看,碳交易市场配额现货价格(E U A)在开始交易的2005-2007年出现了大幅的波动,最高价格30欧元/吨CO2,到2007年底为0,使得交易系统与2008年以后呈现出两个阶段,而2008年以后价格基本呈现下降趋势,2008-2012年每吨CO2的平均价格分别为22,13,14,13和7欧元(王文涛等,2013);项目经营过程中无法获得碳排放配额的可能,从欧盟的碳交易市场管理情况来看,一些项目由于碳排放未达标,在经营期间不再分配配额。
2.对项目投入带来的间接风险。在碳交易机制下,企业可能采取清洁技术、使用低碳环保材料,但这些项目的投入,也都存在技术、价格等方而的风险。
3.对项目产出带来的间接风险。如果项目生产的产品不符合低碳环保要求,可能影响未来的销路,存在市场风险。
四、基于碳交易的项目投资财务评价方法的改进
项目投资的评价方法,按其对各因素是否确定为标准分类,可以分为传统的确定型方法(比如NPV等)和不确定型方法,比如实物期权方法。笔者认为,在项目的财务评价方法上,一方而应该把碳交易对项目现金流量和风险的影响,纳入到传统的确定型评价方法中;另一方而应该同时采取不确定型的实物期权评价方法,使项目评价更接近真实的价值。
一、生产项目的投机估算分析
不同的生产项目、不同的生产阶段投机估算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生产项目的建议书阶段,由于投机估算的精确度相对较低,可以采用匡算法,从而有利于建议书的编制。匡算法的计算主要包括单位生产能力法、生产能力指数法、系数估算法。可以参照下式:
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I2=N2(I1/N1)P
其中I2表示生产项目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额,I1表示可比项目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N2表示拟建项目生产规模,N1表示可比项目生产规模,P表示物价换算系数。
系数估算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化设备系数法以及主体专业系数法,需要注意的是,主体专业系数法是指以拟建项目中,投资比重大并且与生产能力直接相关的工艺设备投资作为基数,另外根据类似工程的统计资料,从而计算出拟建项目各专业与生产项目工艺设备投资的百分比,从而以此估算出投资项目的所需的工程费用,并进一步计算出整个生产项目的静态投资。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如果要求较高的投资精度,需要采用更加详细的计算方法,例如指标估算法。指标估算法是将生产项目分为单项工程或者是单位工程,并按照工程费用的性质划分为建筑工程、设备购置费用、安装工程等等。同时,根据投资估算指标,进行各单位以及各工程投资的估算,进行汇总后,进而得出整个工程费用[1]。另外,再按照相关的规定,对生产项目的其他费用、预备费用等方面进行估算,最后形成拟建项目的静态投资。
在生产项目的其他费用的估算中,对于在合同以及协议中,已经明确的费用需要计算在内,对于未能明确的费用,需要按照国家、行业或者是项目所在地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
二、生产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
(一)项目的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指生产项目遵循现行的财税制度以及规定,并根据当前的市场价格,对项目在财务上的支出以及收入进行计算,同时,独立测算本项目在资金投入所能带来的利润,不对社会经济效果进行广泛考虑。从不同的评价角度出发,财务评价可以分为企业财务评价以及国家财务评价。企业财务评价的主要内容有:投资获利分析、财务清偿能力分析以及资金流动性分析。财务的评价的主要指标众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投资收益率、投资利润率、财务净现值以及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等等。下面仅从投资收益率以及财务清偿能力展开分析。
1.投资盈利性
投资盈利性是指生产项目基于实际收入与支出,对涉及到生产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市场与价格、组织与经营等各种因素,并通过对实际交易年份的收入以及支出对现金流量展开分析,测算出单个代表年份以及整个生产项目寿命期的净收益以及投资收益率,以此作为整个生产项目获利能力的评判标准[2]。
2.财务清偿能力
财务清偿能力是指检验生产项目在整个有效寿命期之内,每个年份资金盈亏状况,以及生产项目对借贷资金的偿还能力。其受生产项目的投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如果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其偿还债款的速度也就越快。对清偿能力的分析则需要包括对所有的资金流入以及流出,例如保险费、利息以及股息等等。
(二)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不确定分析是指衡量经济评价的过程中,由于预测与估算数据产生的不确定因素,产生对评价指标的影响,进而了解对项目的可靠性。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包括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以及概率分析[3]。
1.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分析主要是指不同生产水平的成本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主要是根据生产项目的总成本、收入等各方面的数据,对项目的产量盈亏平衡点进行确定,进而对项目的盈亏与产品产量之间的影响进行预测。盈亏平衡点会随着项目产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盈亏平衡点越低时,经营的安全系数也就越高,表示项目的盈利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当项目的盈亏平衡点越高时,其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
2.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对一个或者是多个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进行预测与分析,从而确定其对生产项目经济效果的影响。例如,项目投资、建设期、总成本以及项目的寿命期等多种因素[4]。在实际的分析过程中,不需要对每种因素进行确定,只需要找出生产项目的敏感因素,进而对其敏感程度进行确定,并预测生产项目所要承担的风险。在对生产项目进行经济评价中,需要对项目内部收益率或者是净现值等经济指标采取敏感性分析。
[关键词] 项目投资 风险评价指标 风险值
项目投资带来丰厚回报预期同时伴随的是无法避免的风险,如何对项目投资中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是保证投资成功的首要条件。本文针对我国经济环境的现状制定一套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指标,并对所有指标进行标准化的风险量纲统一,进而为科学的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一、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指标的风险值
为保证项目投资中各个不同的风险评价指标可进行综合评估,首先要统一各个指标间的量纲确定表示风险大小的风险值。风险值是每个评价指标实际风险程度的数值表现,取值在-1与1之间,风险值越高表示该项评价指标的风险越高。
二、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选取为市场风险、技术风险、金融风险、环境风险及管理风险五个指标作为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对于每个一级指标又可细分为若干二级指标,下面给出具体二级指标及其表示风险大小的风险值的确立方法。
1.市场风险。市场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在项目能否获得成功的问题上,市场拥有较大的发言权。
(1)项目能否如期完工:提前完工(风险值=-1);按时完工(风险值=0);延期完工(风险值=1)。
(2)项目产品竞争力:强(风险值=-1);较强(风险值=-0.5);标准(风险值=0);较弱(风险值=0.5);弱(风险值=1)。
(3)消费者需求:需求多(风险值=-1);需求较多(风险值=0);需求较少(风险值=1)。
(4)竞争对手实力及项目经营战略:无竞争对手、战略清晰(风险值=-1);竞争对手较弱、战略清晰(风险值=-0.5);竞争对手相当战略清晰(风险值=0);竞争对手较强战略不清(风险值=1)。
2.技术风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谁掌握并利用最先进的技术,谁就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掌握先机。
(1)知识产权:有知识产权(风险值=-1);无知识产权(风险值=1)。
(2)技术先进性:国际领先(风险值=-1);国内领先(风险值=-0.5);行业水平(风险值=0.5);低于行业水平(风险值=1)。
(3)替代技术:无替代技术(风险值=-1);有较少替代技术(风险值=0);有较多替代技术(风险值=1)。
3.金融风险。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离不开资本链条的正常运转,金融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项目的净现值:其风险评级及风险值确立需要引入参照体系,假设需要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 ,并引入一个参照净现值 。其风险值由如下分段函数确立:
(2)现金流:充足(风险值=-1);适当(风险值=0);不足(风险值=1)。
(3)金融动荡对项目影响:无影响(风险值=-1);较小影响(风险值=-0.5);影响适中(风险值=0);有影响(风险值=0.5);有较大影响(风险值=1)。
4.环境风险。任何事物都是处于环境当中,环境的好坏也会影响到项目的成败。经济形势、政策及突发事件等社会环境因素往往可以决定项目的成败。
(1)自然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无影响(风险值=-1);较小影响(风险值=-0.5);影响适中(风险值=0);有影响(风险值=0.5);有较大影响(风险值=1)。
(2)政策风险对项目影响程度:无关(风险值=-1);小部分相关(风险值=-0.5);相关(风险值=0.5);高度相关(风险值=1)。
(3)法律风险:相关法律健全(风险值=-1);相关法律比较健全(风险值=0);相关法律不健全(风险值=1)。
(4)投资方与项目发起方综合实力对比:投资方强(风险值=-1);投资方较强(风险值=-0.5);双方实力相当(风险值=0);发起方较强(风险值=0.5);发起方强(风险值=1)。
5.管理风险。项目是否具有优秀的管理团队、独特的企业文化以及良好的管理机制对项目能否进行长期盈利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具体还可以对管理风险进行细分如下二级指标。
(1)项目主管:具有丰富经验(风险值=-1);有一定的经验(风险值=0);无经验(风险值=1)。
(2)管理机制:管理系统团队完善(风险值=-1);管理系统团队不完善(风险值=0); 管理不系统团队不完善(风险值=1)。
(3)风险意识:有风险控制体系(风险值=-1);有风险意识但不系统(风险值=0);无风险意识无风险体系(风险值=1)。
三、项目投资风险评估
在统一量纲的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指标系统下,很容易对选定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首先要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各个指标进行赋权,不同时期不同项目各个指标的权重应有所区别。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后,将权重与风险值相乘并与同级合并相加构成上级指标的风险值。
最后,加权合并一级风险指标的风险值得出项目总风险值,如果项目总风险值大于0,则表示此项目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若项目总体风险值在-0.5左右,则表示此项目投资风险适中,若项目总体风险值接近-1左右,则表示此项目投资风险较低。
参考文献:
[1]汪克夷 董连胜:项目投资决策风险的分析与评价[J]. 中国软科学,2003年1月
【关键词】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
1、前言
投资,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关系着企业壮大发展。而投资不能盲目去做,必须要在科学合理的监督下实施。因此,投资项目后的评价具有现实的意义。所谓项目投资后的评价,就是企业对已建成(或规划)项目之目的、效益、执行进程、影响以及作用所产生的客观的、系统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能够找出投资成功或失败原因,从中总结出经验为新投资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2、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概述
要探讨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意义,就要全面了解项目后评价的方法和主要评价内容,在这些基础上去探讨项目后评价意义才具有实际意义。
2.1 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
对于企业投资项目后的评价方法较多,比如逻辑框架法、对比法以及统计预测法等,至于在现实中选择哪种方法要依据实际情况来定。
①对比法;这种方法就是把项目实际情况和项目立项之时所确定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存在偏差与变化的原因,进而总结出经验教训供以后新项目参考;对比法也存在多方面内容,包括前后的对比,有无的对比以及横向的对比等。
②统计预测法,这种方法是对项目中已经出现的事实做总结分析,进而在这些总结上对未来发展做出合理预测。
总之,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之时,不但可以采用一种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出项目后评价结果。
2.2 投资项目后评价内容
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是一个综合过程,包括了整个项目的立项-开工-建设等等全过程,进而反映出最后成果的工作,这些评价可以作为即将完成项目及新建的项目依据,在这些依据上分享经验与教训,进而提升项目的管理水平。
3、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意义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投资项目后评价能够为企业投资提供宝贵成功经验和失败总结,在企业投资中至关重要。总而言之,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具有如下几个方面意义。
3.1 是企业投资的需要
通过投资项目后的评价,能够为有效的提升投资决策水平,改进企业投资决策,提升企业投资项目的效益。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要确保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这一段时间内必将投资一大批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以及靠科技产业各个项目;在这种形势下,国有投资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而国家大都是采用中标之法来选择投资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很多项目投资最终效益比预测的效益低,而起有一些项目还长时间不能够达到设计的能力,达不到还贷能力,存在的因素不是某一方面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就需要通过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认真的分析、研究投资项目的效益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之真正原因,通过分析查明造成这些原因究竟是那些项目决策、由哪些项目管理不善而造成,以及投资项目的内外环境条件与环境因素,并且要在这些依据上提出合理的纠正措施。而且经过项目后评价,能够将相关信息反馈到投资决策部和管理部,为改善与改进企业投资项目提供依据。
3.2 是确保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前评估的公正、客观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促进,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投资体制,包括投资项目的法人责任制、投资项目招标体制以及资本金体制等,但是因为多方原因致使投资责任约束机制还存在漏洞,还不健全,项目投资内在机制还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因此通过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能够对项目前评估进行客观、全面的衡量与检测,还能建立出健全的奖惩制度,这样就能够让有关部门及评估人员对前评估产生高度责任感,保证前评估具备公正与客观。而且随着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这就要求相关银行在开展业务之前对项目实施后评估,对企业所投资项目具体情况,制定出回收款项建议与措施,让企业投资朝预期目标方向发展。
3.3 有效提升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
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能够有效提高投资决策者的投资水平、提升投资的效益以及改进投资决策,还能够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这样就能够加强投资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因为企业投资项目的管理较为复杂,因此项目管理之中存在着多方因素管理体制,这也是投资项目管理具备的客观规律。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能够使用实际资料、数据来分析、检验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评价来研究投资项目中内在联系及促成因果,这样才能够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通过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能够总结投资项目中的经验,用来指导新项目运转,进而就能够达到提升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由此就能够看出来,企业投资项目评价是项目管理的一个延伸,也是管理中的重要阶段。
4、结束语
总之,企业投资项目通过项目后的评价,能够有效监测到项目实际效益,有效发现投资项目中滞延现在和潜在不适应性;一旦发现前评价和后评价出现较大差距,就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调整投资项目发展方向,这样才能降低企业投资项目的损失,才能确保企业投资项目获得最大投资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白鸿莉. 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意义[J].山西水利科技,2004(2):72-75.
[2]冷明辉. 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的思考[J].贵州化工,2011(2):51-53.
投资项目后评价是指对于已经完成的项目的过程、效益及其作用进行系统化、客观性的评价和分析。投资项目后评价具有独立性、实用性以及反馈性和可信性四个特点,并且其独立性为投资项目后评价的重要原则,而反馈性则是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最终目标。投资项目后评价主要对项目决策信息进行搜集、整合以及分析,从而对于这些信息进行研究和总结,以此来确认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以及规划的合理性;通过对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可以有效地找寻出项目投资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从而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补救,进而对于项目未来决策以及提升决策管理水平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以此来全面提升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为下一步制定运行决策奠定基础。
2炼油化工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方法与内容
2.1炼油化工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方法
炼油化工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最为普遍运用的方法是无对比法,主要包含前后、预计与实际以及有无项目三种对比方法。通过有对比法,可以有效找出项目的变化、差距以及度量项目过程中产生的影响。项目后评价中的无对比具体指的是在项目前期所开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预测结论、经济指标以及项目运行中的结果所进行的比较,从而找出项目变化的原因。投资项目后评价的重点环节是对有项目与无项目的有效区分,从而使得投入和产出效益保持一致,也就是要保证度量项目的结果是在项目实际运行中且在去除其他因素影响之外产生的。
2.2炼油化工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炼油化工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内容主要包含市场、投资、技术以及向管理与经济这五个方面的后评价,并且始终要在项目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进行的。2.2.1市场后评价炼油化工投资项目市场后评价中的市场后评价具体是指对于项目中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行评价。主要包含对于项目中的产品的销售以及市场占有率进行评价。2.2.2投资后评价炼油化工投资项目投资后评价中的投资后评价具体指的是对于项目投资方式进行分析,并且要注重对于项目投资额度、融资手段在项目经济效益实现中的影响。具体的来说,主要是对项目各个环节中的投资变化、影响因素、融资手段以及结构在项目投资中的影响和类似投资项目的比较的分析,从而对项目投资水平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投资后评价时,要对项目各个环节的投资以及建设规模变化的原因以及融资手段在项目效益实现中的影响进行着重分析,从而对降低项目投资风险以及提升项目经济效益提供参考。2.2.3技术后评价炼油化工投资项目技术后评价是指在项目进行中的工艺技术实施过程以及设备实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分析。技术后评价具体评价的内容包含技术的可靠性以及流程的科学性和产品质量等。在项目决策制定过程中对于具有可行性的工艺以及设备在运行中的可能与实际效果存在的差别要进行着重分析,从而在后续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进行总结,以此为以后选择工艺和设备提供相应的参考。2.2.4管理后评价炼油化工投资项目管理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分析结果与项目实际运行结果的比较分析,从而找寻出两者的差异,并且对这种差异进行原因分析,以此来逐步健全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从而有效保障投资项目的顺利运行。投资项目的管理后评价主要包含对项目建设管理制度、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情况和物资采购等内容。2.2.5经济效益后评价炼油化工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是指对投资项目财务指标的评价和分析。投资项目是否成功主要是由其经济效益水平决定的。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包含投资回收、销售收益以及内部收益率等内容,并且还要与可行性研究中预测的收益目标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出投资项目变化的原因。一般来说,都是在投资项目在运营1-2年以后的实际经济效益才与可行性研究中的预测经济效益进行比较。
3结语
关键词:旅游投资;项目风险;评价;防范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旅游市场需求复杂多变、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以及对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的高度关联和依赖性使得旅游项目投资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因此加强旅游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价和防范对于旅游投资项目来说具有极其重大意义。加强旅游项目的经济风险评价和分析有助于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进行旅游项目风险控制的主要依据,有利于提高旅游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因此本文从风险评价和风险防范的视角研究了旅游投资项目的管理。
一、旅游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风险种类
旅游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风险种类很多,一般来讲对于其影响重大的风险种类主要有下面几种:
1.经济风险。旅游投资项目中的经济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社会经济因素所引起的旅游投资工程项目工期延误或造价成本费用上升的风险。导致经济风险的因素和来源很多,主要有宏观经济走势和预期、旅游项目投资的软硬件环境、通货膨胀水平和大小、旅游项目融资的难易程度等。经济风险是旅游投资项目中风险防范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的程度和防范难度都比较高。
2.自然环境风险。自然环境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现象和物力规律等所导致的旅游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诸如自然灾害、自然景观的消失和退化、环境污染、台风暴雨海啸地震等都会对旅游投资项目带来不可预期的影响和难以控制的损害,尤其是那些对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有着严重依赖的旅游投资项目受到来自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巨大。
3.管理风险。旅游投资项目的管理人员和参与方其本身的职业道德和技术管理水平会对旅游投资项目带来诸多的不确定和风险,诸如旅游项目投资人的项目管理经营和风险喜好大小会直接影响旅游投资项目的工程完成进度和施工质量,旅游投资项目的设计水平和规划状况会导致旅游投资项目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发生众多不确定性变化。
4.其他风险。其他一些突发事件或因素也可能会导致旅游投资项目发生重大损失,诸如旅游工程在建项目中出现的工程事故、工伤财产损失等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一些流行性疾病等也会影响到旅游项目的经济收益水平,对于这些风向和突发因素的防范和控制可以增加整个工程项目的前瞻性和兼容性。
二、目前旅游投资项目风险评价防范的现状
旅游投资项目在规划启动和设计的过程中面临较多风险,这也逐渐引起了旅游项目投资人的注意和关注,有些旅游投资项目在可行性研究中已经把相关风险分析和评价纳入到了项目评价之中。但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旅游投资项目还没有实质上进行全面风险评价和管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旅游项目投资人的风险评价和防范意识比较低。作为旅游项目的投资人往往意识到了相关风险但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评价,特别是在项目开发资金短缺情况下更不愿意列支风险管理支出,部门旅游项目投资者只看重项目的财务指标,对于项目盈利能力、财务生存能力和偿债能力重视有余而风险意识比较淡薄。
2.缺乏健全完善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现行旅游投资项目风险评价指标很多,诸如净现值财务敏感性分析、内部收益率敏感性分析和盈亏平衡点分析等,但是缺少一个综合评价财务指标体系,这样使得整个旅游投资项目不能做到整体的一步到位式的评价,同时判断的标准缺乏一个概括性的确定指标。
3.所使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手段比较落后。目前旅游投资项目风险评价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传统的概率分析评价法,实际上要准确把握风险因素的概述分布是非常困难的,这使得该方法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全面性,与国外同行业所使用的评价方法体系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加强和提高旅游投资项目中风险评价和防范水平质量的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加强和提高旅游投资项目中风险评价和防范的水平和质量。
1.提高风险评价和风险防范意识。旅游项目投资主体应该提高风险评价防范意识,在项目策划、项目施工、项目经营维护全过程中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从项目决策阶段开始就注重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防范,从而提高旅游项目决策的质量和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2.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旅游投资项目所在环境动态变化的特征,加强对项目本身的动态盈亏平衡分析,对于旅游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投入产出及其相关风险因素做出全面的评价;将投资收益率指标引入到旅游项目投资风险评价中,它可以一步到位地对投资项目做出完整全面的评价,可以作为项目投资主体进行决策的直接依据。
3.采用先进适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和手段。参考国外同行业在风险评价上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模型,可以综合考虑使用模糊评价法、敏感性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以及神经网络法等对旅游投资项目风险进行评价。针对旅游投资项目的特点和每个评价方法的优势劣势综合使用来对工程项目进行综合、分析、计算,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者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
4.编制旅游行业风险分析纲要加强项目风险管控引导。为了给整个旅游投资行业的风险管控提供一个标准和示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旅游行业企业进行行业风险分析大纲的编制,从而作为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控的借鉴和参考依据,最终提升旅游项目投资主体的风险评价和防范水平。
四、总结
本文主要从经济风险、自然条件风险和管理水平风险等方面分析了旅游投资项目面临的风险种类和特征,并在目前旅游投资项目风险评价防范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即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和完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先进的风险评价方法手段、编制示范性行业风险分析大纲以及加强风险分析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焦慧.旅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0(10).
[2]曾艳.浅谈休闲度假型旅游项目投资风险的识别与应对[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05).
一、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内涵与类型
(一)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内涵界定
公共文化投资项目有何特征?可分为哪些类型?目前的研究虽然包含了公共服务的内容和范围、提供方式的选择以及提供机制的有效性等问题,但仍然是一个比较宏观的理论分析框架。因此,有必要从微观的角度对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内涵与范围进行界定。从本质上看,开展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建设是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增加公共文化供给的一种手段。公共文化服务(Public Culture Service)是指以政府等相关部门提供的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目的,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与精神文化素质的一种公共服务活动的总称。公共文化服务包括纯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准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两种基本类型。前者主要是指为了体现国家文化主权、展示国家文化形象、保护和传承国家文化遗产与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相关文化产品及服务;而后者主要是指介于纯公共文化产品与纯私人文化产品之间的一系列文化产品与服务,既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公共性,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经营性和盈利性。通常,公共文化服务通常具有消费的公共性、公益性、公正性、公开性以及价值目标的社会性等特点,既可以满足公众基本的精神文化享受,也可以维持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文化条件和环境。简单地说,公共文化投资项目是由政府、企业以及其他非营利组织,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投入活动的总称。为了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建设,或者激励和扶持其他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建设,积极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
(二)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主要类型
从广义的角度看,公共文化投资项目既包括行政性的文化管理投资项目,也包括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投资项目以及经营性的文化产业投资项目。这些公共文化投资项目既可以提供纯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也可以提供大量的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甚至纯私人的文化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不仅需要满足其基本的文化权益,而且越来越具有文化权利意识。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不仅是指文化消费权,而且包括了文化生产权。前者强调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选择权,而后者更关注社会公众的文化表达权。随着基本公共文化需要逐渐得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文化权利关注点也逐渐促文化消费权转移到文化生产权。为了更好地实现公众的文化权利,政府部门应当鼓励大众参与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建设,并用先进文化引导公众的精神生活消费,培养文化认同,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从而提升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又可以分为有形的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和无形的文化活动投资项目。前者是静态的、有形的,是各国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传统基本形式,包括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电影院、歌舞剧院、文化广场等各种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者通常是动态、无形的,包括文艺节目、歌舞演出、新闻出版、影视节目、数字传媒、电影下乡等文化服务活动项目。对于有形的文化建设项目,有许多成熟的项目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的经验和方法以资借鉴。但是,对于无形的文化活动项目,由于项目本身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价值内隐性,给项目风险评价及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公共文化投资项目:主体与特征
(一)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主体分析
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主体可分为政策主体、投资主体及其消费主体三个基本的层次。每个层次的主体由于其自身目标与地位的差异可以给投资项目带来不同的影响,发挥不同的作用。
1.政策主体。不言而喻,作为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政府及其具体的职能部门是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政策主体。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具有多重身份。一方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是进行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管理,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方面的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这些政府部门需要掌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制定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引导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并对各种公共文化投资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在管理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也是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主要投资者和执行者,是各国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主要的投资来源。
2.投资主体。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务在公共性、收益性以及排他性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也就要求应该由不同的投资主体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一般而言,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可以通过政府投资、非政府组织投资、多元化投资和联合投资等方式实现。尽管不同的投资主体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不同的效率,但是也需要考虑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大众需要的基本公共品,政府部门是此类投资项目当然和基本的投资者。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分为公共性文化产品和价值性产品,其中价值性文化产品也可以由政府以外私人部门提供。对于那些具有竞争性、价值性的部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鼓励和引导市场力量参与项目投资和建设是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一种重要方式。另外,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非盈利组织也是参与公共文化项目投资的重要力量,是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层面看,由于政府投资能力和效率等方面的不足和缺陷,我国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及产品之间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失衡现象。为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一方面要继续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优化政府投入结构,提升政府投入效率;另一方面,也要在条件具备的地区积极探索推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项目投资的方法和途径。比如说,在公共文化服务相对滞后的地区或者对以有形的公共文化设施为主的建设项目以及那些提供纯公共文化服务的投资项目,应当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但是,对于那些提供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项目、以内容为主的无形文化活动项目则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同时辅之以政府的扶持政策。当前,公共文化项目投资方式日趋多元化,一个重要的投资模式就是采用投资项目 PPP 模式(即公私合作伙伴,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这种投资模式要求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参与生产和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旨在实现一个公共政策结果而采用风险共担方式的合作关系。比如,对于那些具有准公共性的经营型公共文化项目,可以主要依赖于私人部门的资金,让私人部门参与甚至全权负责生产原本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拓展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融资来源。大量的研究发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有效方式。例如:王浦劬、萨拉蒙等(2010)认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改进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要途径。刘辉(2012)通过对“一元剧场”这一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个案的分析发现,政府扶持文化企业的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可以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从而更好地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3.消费主体。社会公众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消费主体,是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目的和归宿。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必须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共同而又有差异性的文化需求,符合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因为,文化消费是人民群众行使文化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会随着人们年龄、性别、收入、职业、民族、教育水平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程度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我们更多地关注了公共文化供给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众文化消费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尽管这一状况是由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但是人们群众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文化消费选择权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供给者和供给形式也应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二)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基本特征
1.公共性。无论何种形式的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主要产出都具有是公共性、基本性和一般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要,从而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为了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生活需要,公共文化投资项目也就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公益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不以盈利为目标,一般对公众免费或象征性地收取较低的费用,以维持公共文化项目的生产和运行。因此,公共文化投资下个面多依赖政府投入,从理论上属于全民所有、全民共享、全民使用,更多地要追求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这样,许多诸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投资项目,虽然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是由于投资方无利可图而只能由政府部分供给或者提供大量的补贴。
2.公平性。所谓公平性也就是平等性。文化权利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因此必须得到公平的对待。无论一个人的地位、职业、性别、民族、收入等有何不同,都应当和社会其他成员一样,公平地获得基本的文化资源、享受平等的文化权利,不应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就应在基本文化服务方面消除一切形式的不均衡状态,如逐步在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文化项目投入等方面显著地消除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等,从而达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3.差异性。所谓差异性也就是多样性。追求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目标,并不意味着要忽视人民群众丰富而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也必然包含了文化自主权和文化选择权。不同类型的公众由于自身的特征对于文化服务的种类、层次、特色当然具有个体差异和偏好。不同的民族、地区、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公众,其文化消费也具有典型的异质性特征,无法也不可能通过一种相同的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随着社会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需要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已难以满足人们群众日益个性化的文化需求,这也要求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投资项目来提供异质性的“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而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因而这些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投资项目不仅要提供基本的文化服务,承担者传承和发展原创性民族文化的重任。
4.动态性。任何一个投资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公共文化投资项目也不例外。对于无形的公共文化活动项目更是如此,这些项目呈现出更多地无形、动态、虚拟等典型特征。因此,此类项目的投入和产出就难以准确地进行评价和量化。此外,与传统的建设项目相比,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主要满足人们的不断变化的精神需要,相对而言更加具备主观性的特点,加之政府也更加关注其社会效益,因而此类项目的总体收益更加难以进行量化和计量,很难简单地对其财务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5.风险性。对于公共文化投资项目而言,其投入和产出都是不确定的,项目本身及其环境都充满了大量的风险因素。相对而言,无形的公共文化投资项目面临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其风险也更大。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风险首先体现在其投入的不确定性,对于大量的公共文化投资项目而言,其投入不是简单的一次性的建设投入,更多包括了项目维护、运行、发展等持续的项目运营投入。同样,其产出的不确定性更大。由于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意愿的多样性和动态性,投资项目的市场需求很难把握和分析。加之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主观性和外部性,其社会效益也很难准确地分析和量化。这就使得大量的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很难应对这些不确定的内外风险。
三、公共文化投资项目:风险与评价
(一)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
科学判断项目风险是项目投资者在决策时必然关注的问题。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属于典型的不确定性投资,甚至比传统的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更大的风险,因此,对公共文化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价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依据投资项目风险因素的性质,可以将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风险因素指标分为融资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及社会风险等四大类。
1.项目融资风险。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投入越来越巨型化和多元化,对于大型的投资项目更是如此。因此,单独投资方往往难以筹集和投入全部的项目资金,需要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任何投资都追求超越行业平均利润率的资金回报,如果公共文化投资项目运作失败或利润水平较低,就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偿还压力和风险。
2.项目运营风险。如前所述,许多公共文化投资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动态性的活动,面临着项目内外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难以像生产标准化的工业产品一样来进行科学、准确的运营。而作为项目主要参与者的专业化人才,也不可能如机器般地稳定和准确。
3.项目市场风险。公共文化投资项目所提供的基本产品时无形的文化服务,满足的是人们主观的、精神的需要。而人们的文化消费需要往往是个性化的、动态的,因而很难准确识别和计量。
4.项目的社会风险。由于政府更加追求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往往忽视其财务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往往难以准确的识别和计量,因此,此类项目的投入产出也就很难进行准确的把握。
(二)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
如何对公共文化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价呢?许多研究从宏观视角出发研究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评价问题,也有学者研究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从微观视角出发,研究公共文化投资项目风险及其评价问题还较少见。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决策及评价方法,是一个多目标和多层次的复杂系统。由于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直接或间接向社会提供公共消费品,应该以公众满意为导向对公共投资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成本效益分析、实物期权方法,构成了公共文化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成本效益分析(又称费用效益分析,CBA)是对投资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的常用方法,其理论渊源是福利经济学。按照这种方法,投资方应选择能最大化社会净收益的投资项目,优化投资项目的成本模型,提升项目的执行效益。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日趋完善和项目投融资体制的不断改革,以项目成本和收益等财务性评价为主要内容的传统项目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将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引入到成本—效益分析中来,对项目进行社会评价。此外,实物期权也可以被应用到公共文化投资项目风险评价当中。Myers(1977)提出实物期权(Real Options)概念,将它应用在非金融领域投资决策当中。针对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动态性特点,实物期权方法也可以对这些投资项目可能的不确定性以及阶段可调节性风险进行估计和防范。这是因为,公共文化投资项目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实物期权方法可以在对此类投资项目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和价值评估的基础上,分阶段选择投资项目中存在的期权价值,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投资项目风险。
四、公共文化投资项目:问题与展望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结合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实践,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是未来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重要课题,应当引起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重视。
(一)公众的文化消费意愿及其量化
目前对公共文化的研究往往只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忽视了需求方的文化消费意愿。对于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评价,从宏观上看是基于政府的视角对项目进行费用效益分析,而从微观视角出发,则应该关注大众的文化消费意愿,即消费者是否愿意以及愿意支付多少成本进行该文化产品的消费。研究公共文化投资项目与大众消费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对公共文化投资项目有效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费用效益识别及其计量
科学界定并准确计量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费用与效益是对该类项目进行评价的基本前提。通常,政府部门对于投资项目的评价主要关注其社会效益,而作为项目投资方的企业主要关注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财务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严格按照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这些项目进行评价,大多数公共项目都不可行,这就需要政府对该公共文化投资项目进行扶持。因此,只有科学界定并准确计量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成本费用和综合收益,政府才能准确判断是否对项目进行扶持以及扶持的力度。当财务评价与经济评价结果一致时,很容易做出投资决策。当两者结果不一致时,由于是当项目的财务效益为负而经济效果为正时,政府则应考虑是否对项目采取补贴等扶持政策,使项目的财务效益为正,从而使项目变为可行。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项目评价 评价指标
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过程就是一个评价投资项目的过程,选择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投资项目是风险投资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在这里我们把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研究概括为: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过程;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风险投资项目的定量评价方法。我国的风险投资经过近20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尤其是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及选择,大多建立在风险投资家个人判断基础之上,缺少适用于我国实际的有效的评价方法。
美国的风险投资业开始于1946年ARD公司的成立,其经历了50年代的成型、60年代的成长、70年代的衰退、80年代的复苏和90年代初的暂时低谷,以及90年代末的高速发展,到今天的稳步前进这样大起大落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国家政策制度,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融资、风险项目评价及选择、风险企业的培育等制度、程序、规则,从而保证了风险投资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分析借鉴美国成熟的风险投资经验有利于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
1 美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价发展的历程
考察美国风险投资从1946年ARD公司成立到现在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根据项目评价过程、评价指标、定量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完善与发展,把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研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是从1946年ARD公司建立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这一阶段是风险投资家以创始人倡导的理念为投资导向,进行风险投资项目选择的探索阶段。研究主体是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以自己丰富的经历和企业经营经验来评价风险投资项目中的风险因素,进而选择所要投资的风险项目。
1946年,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风险投资公司———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在马萨诸塞州建立,ARD建立的目的是其发起人弗兰德斯和多里奥特所倡导的利用马萨诸塞州拥有的雄厚科技实力,来建立高科技企业,促进新兴工业的发展,以改变当地纺织业和传统机械制造业出现的严重亏损,振兴当地的经济而非赢利。美国为了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于1958年通过了《小企业投资法》,创立了小企业投资公司这种新的组织形式。虽然最终证明这种组织形式并不适合风险投资的发展,但在最初却极大的促进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ARD最早、最成功的投资项目———数字设备公司(DEC)的巨大成功不仅使ARD获得了巨大的投资回报,更是使ARD成功地证明了自己的投资理念,为风险投资的发展确定了方向:向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科技、高风险同时能够获得高收益的项目投资。
从一定意义上说,风险投资项目评价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决定了向需要承担高风险、同时能够获取高收益的高科技企业投资这一宏观评价准则的发展阶段。
1.2 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风险投资产生以来,风险投资家如何评价、选择风险投资项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归纳,总结风险投资家的决策艺术并进一步探讨评价规则。研究的主体也转变为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是风险投资项目评价过程,以及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多以定性研究为主。
20世纪60年代美国小企业投资公司的大量破产,使风险投资转而采用股权的方式进行投资,1973年美国成立了国家风险投资协会,对通过有限合伙方式进行的风险投资进行行业监督和制约。同时,1979年美国劳工部对《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中“谨慎人”规定的重新解释:“养老基金在不危及整个养老基金投资组合的基础上,可以投资到小企业和风险投资业”开始生效,这些政策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风险投资的发展。
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风险投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涌现出了一批成功的投资案例,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建立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应改变,也给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风险投资的巨大成功在证明其投资理念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的杰出代表有Wells(1974)、Tyebjee和Bruno(1984)、Robert(1991)。这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风险投资的项目评价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风险投资项目评价过程是多阶段的。指出不同的评价阶段应当有不同的风险评价指标,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过程,并对风险项目的定量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其中,Tyebjee和Bruno(1984)在Wells研究的基础上,以调查表的形式对41个风险投资家进行了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调查,经过线性回归分析,他们得出了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为管理能力和环境威胁;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为市场吸引力和产品差异度;投资变现指标对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均不显著,由此他们建立了评价阶段的决策逻辑模型。
由于风险投资的高度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这一阶段的研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没有考虑所投资的风险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应当有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这一阶段对风险投资项目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并不多;由于风险投资的外部环境并不完善,人们对风险投资的认识并不全面,早期的评价过程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是粗放的,评价因素大多是框架式的(如产品、市场、行业、技术等)。
1.3 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直到今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细化。在对评价过程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更深入全面研究的同时,重点关注于对项目的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强调在严格定性分析基础上的精确定量分析,强调定量分析方法在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中的应用。
1997年美国税法的改革制订了对风险投资业非常有利的税收政策。此外,美国中小企业局重新修改了小企业投资公司的计划,使其更适合风险投资的需要。风险投资的投资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接受,风险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在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及选择上,也体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偏离了其发起人所倡导的传统的向种子阶段、创业阶段投资的理念,转而投向中后期的风险企业。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养老基金和大量闲散的社会投资资本聚集到风险投资中来,给风险投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投资资本。使风险投资公司有实力去投资需要大量资本的中后期风险企业。另一方面,投资者对在短期内收回风险资本的期望,鼓励了风险投资公司投向中晚期的风险企业;大量有效的定量评价方法被运用到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中,风险投资项目定量评价方法迅速发展。一方面,与投资于中后期风险企业相对应,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研究方向就偏向于与中晚期风险企业相适应的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另一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先进的评价方法能够应用到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中来,比如风险投资项目的实物期权评价方法、模糊多指标评价等等;随着对风险投资研究的深入和认识的提高,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过程和评价指标也越来越细化、越来越精确。在这一阶段,美国的专家学者如Hall和Hofer(1993)、 Fried和Hisrich(1994)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价进行了研究。
Fried和Hisrich(1994)采用面谈与填写调查表的方法,总结出了风险项目评价过程。该过程包含了6个阶段,即开始阶段、特别筛选阶段、一般筛选阶段、第一阶段评估、第二阶段评估和结束阶段。同时,他们通过对风险投资家的面谈调查与结果验证,得出了3种通用的风险评价指标。附表列出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是美国学者根据本国实践而总结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
总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研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对风险投资项目定性分析更深入全面;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定量分析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确;同时,在认识到不同评价阶段有不同评价指标的同时,也认识到风险投资项目或风险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应当有不同的评价指标。
2 经验总结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美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价发展的分析,从中我们能够得到一些有益的经验,并且能够发现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某些发展趋势:
(1)政府应当及时地为风险投资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采取相应措施来保证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美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发展是和美国风险投资业的此起彼伏相吻合的。不论是早期的《小企业投资法》的颁布、“谨慎人”的重新解释,还是后期税收政策的改变,都使得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研究深入到更宽更广的领域。低谷时期的经验总结和创造,带动风险投资业进入更高的辉煌,风险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又使得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研究更深入更全面,从而使风险投资走向稳步发展的道路。
(2)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对象是需要承担高风险,并能够获得高收益的高新技术项目。实践已经证明投资于高新技术项目是一种成功的能够获得高收益的投资理念。这些投资项目没有类似的历史数据可以参考,对这类项目评价的难度较大,需要更新、更适应的理论方法。
(3)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既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又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风险投资家的经验总结非常重要,在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价这一领域进行研究时更需要注重专家的意见。
(4)注重定性评价方法与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在全面深入的定性分析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使对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更准确。并且,在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中越来越重视定量评价方法的运用。
(5)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指标应当是有阶段性的。这不仅要求不同的评价阶段应当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并且要求对风险项目的不同发展阶段运用不同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 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 唐翰柚.风险投资决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3 Tyebjee,T.T.,Bruno,A.V.A Model of Venture Capitalist InvestmentActivity[J].Management Sci,1984(9)
4 Fried,V.H.,Hisrich,R.D.Toward a Model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J].Financial Management,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