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09:29: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业信息化发展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信息化;发展;农村;农业经济;影响
前言
信息化技术,以现在通信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大型数据库的网络共享技术为依存,网络信息技术,是汇聚各个多样化研究对象要素的总数据库,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和与之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提供了大环境。在使用信息化技术之后,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率,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1信息化发展给农村农业经济带来的机遇
1.1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历史长河中,我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人们对于粮食的青睐和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反复多次的转变和改革。随着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结构在改革开放以后有了很大的调整,无论农村经济终于开始向农业型转向多种经营型,至此,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带动了整体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因此,给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正是由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世界接轨的脚步越来越快,诞生了一系列农业跨国公司,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这种经济调整,适应了国内和国际化接轨的双重形式,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得到了国家的认识,今天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需要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等我把农民的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产品竞争实力,需要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全新的商机和信息。
1.2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在我国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第一产业的,原材料出厂和初级生产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第三产业却迅速崛起。三产业运动业实际上是相互带动的,在第一产业内部,虽然种植业呈下降趋势,农林牧副渔确定了前所未有的增长,这种对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已经达到了质变的边缘,成为了成熟期和成长期的竞争产物。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加强了对于服务业的青睐和重视,加强了对于第三产业的投入。因此,一定身材的快速发展,推进高水平,荣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理顺整个产业链,实行利益工装和共赢的原则,培养农业经济的龙头企业。加强在信息化发展海洋中的制衡优势,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2信息化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带来的挑战
2.1信息化发展凸显了农村经济的落后
众所周知,我国的现代农业化水平总体程度较低,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虽然很多农民在现代已经增强了自身的信息意识,国家在培养农村新型人才方面也加大了气力,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加强科学养殖和科学种植业,对于农村科学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是在我国,文化,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还有一条很长的道路要走。目前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凸显了在农村这种信息化意识的滞后,很多农民认为所谓的信息化就是利用广播和电视进行一定的传媒宣传,而忽略了可以使用信息流动拉动资本流动的作用。虽然地方政府非常注重对于农村信息化硬件的建设,但是,带动一个地区整体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必须要当地农村的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而我国农村的软件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2.2信息化发展使原材料流通快,总体利润降低
以往的农村原材料和初级种植产品,由于酒香不怕巷子深,在销售的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垄断的局面,而在当今社会,由于农村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的流通性非常快,因此,农村不同基层对于信息的需求量差异较大,原材料的快速流通和初级产品的快速流通,使得具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数量比例呈现出不足之势,凡从平均水平上拉低了整体农村农业经济利润率。另外由于农村的信息化建设缺乏基本的规范性和持续性,在信息的提供方面无法做到定时定点,更无法做到准确和规范,因此,提供信息者有时可能会参差不齐,一方面农村信息化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势头,而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化在科技教育方面相对滞后,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均衡。
3以信息化发展手段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举措
3.1以农业信息化步伐实现农民增收
近几年,来由于科技技术的进步,农民的农产品增收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因此,以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步伐,带动整个农业物质资源的交换速度,提升整个农业生产农产品的品质,提升农业农产品加工的技术含量,使得农产品的竞争力更强。信息化技术的交换,可以使得农产品有更多的出路,改变农业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改变以往只有数量而没有效益的不良局面。同时农业信息化的步伐可以加快,农村二次就业和农村用工,尤其是在农闲季节,方便农民出外打工,方便农民实现跨行业、跨领域就业,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的增产增收。
3.2以农业信息化提升整个农业生产水平
农业化的生产水平是提升整个农业生产实力的基本保证,通过农业信息化的技术和进步,普及在农村宽带的使用比率,当地农民使用网络的成本,让农民学会使用网络进行销售,通过网络咨询,利用网络学习新型农业生产知识。使得信息的搜寻不再盲目,生产计划有据可查,这样就可以通过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加快整个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围绕市场信息,不再盲目的进行种植,所有的种植和养殖活动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利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适应大众消费者的需求。
3.3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减少农业交易风险
以往的农民由于信息比较闭塞,含量较少,因此在交易的过程中可能会被骗,而如今由于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快速进步,农业信息化在实现生产和分配方面发挥了非常强大的作用。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减少流通中的成本,减少交易费用,而且增强对于卖方信息的关注可能。通过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可以实现对于农产品交易风险的规避,减少交易成本,因此获得更多的交易利润。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使得农民的信息可以更加准确而有效,在进行获取和转移的过程中,农民的整体素质也在潜移默化地不断增长,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广泛而快捷地进行农产品交易。
4结束语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洪流中,新时期的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合理,每次调整都希望能够把农业的广度和深度不断的扩大,尤其是在目前我国诞生了一大批,具有极强市场竞争力的农村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具有法人资格,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而且在科研、生产、推广等各个方面都成为当地举足轻重单位。信息化的发展,全面提升了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不仅对当地政府和农村经济带来了便利和福利,也给老百姓带来的甜头。因此积极的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实现信息兴农,将是未来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将会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包春霞.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农业经济,2016,(06):64~65.
[2]刘绍敏.中部六省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华大学,2015.
[3]周旺东.信息化建设对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23~6825.
[4]李治宇,胡志全.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分析[A].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增刊)[C].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10:6.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产业发展;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一、农业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信息产业部2001年6月14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产业厅(局)、通信管理局、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下达了“关于印发《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的通知”。该文件使得我国关于信息化水平的测评有了统一的标准,具体的指标由20个指标构成,分别为: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微波占有信道数、卫星站点数、人均电话通话次数、人均带宽拥有量、长途光缆长度、每百人拥有电话主线数、每千人有线电视数、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每百万人互联网用户数、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网络资源数据库总容量、电子商务交易额、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企业信息技术类固定投资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全国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每千人中大学毕业生比重、信息指数。《中国信息年鉴》中各个省信息化发展基础数据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计算机与网络、广播电视、科研与人才信息化人才要素的指标、信息化外部环境要素的指标。
国内学者在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的情况下,根据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和统计体系的现状,同时结合考虑到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设计了一套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各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包括4个1级指标,18个2级指标,四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应用现状及生产消费。我国农业信息化理论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农业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完全统一的标准,本文在综合前人的研究和参考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采用了五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构建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
学者们在研究农业产业化时一般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面展开,其中,包括的一级指标为效益指标、规模指标和基础指标。二级指标包括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乡镇企业平均产值、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数、乡镇企业数、每公顷耕地农用机械数、每公顷耕地农用柴油吨数、每千公顷耕地农药使用吨数及农村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来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越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越高。农业产业化越发达,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就越高,农业总产值越高,通常用农业总产值来代替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同时农村劳动力人均农业产值越高,说明农业规模越大,农产品生产量大势必带来农产品销量也大,作为农业产业化中产业化主体的乡镇企业和龙头企业效益越高,产值越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工具生产手段的发展上的,越发达的农业产业化,其机械化程度越高。所以农药使用量同时也代表了化肥等的使用量。由于各个地方的人口数量、土地面积等具体情况不一样,因此所有指标均为均值来表示产业化的发展水平。本文结合学者的研究将产业化指标体系分为三个一级指标和九个二级指标,如表2所示。
由于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许多相关的数据尚未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如果按照信息化测试的一般手段或国家规定的信息化测评体系,以及产业化评测体系来研究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数据的获取也相当困难。因此,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采用一些变量来代替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然后利用相关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我国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三、相关实证分析
(一)基本模型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20世纪30年代一起提出来的,它的形式简单,但在经济理论分析和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这个函数来探讨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发展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Q=AL?鄣Kβ(0
其中,Q表示产量,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力存量。A一般代表技术进步,α、β分别代表劳动产出比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a+β>l表示规模报酬递增;a+β=1表示规模报酬不变;a+β
Y=AKβ1Lβ2Geβ3Feβ4Inβ5②
其中,Y表示农业生产总值,本文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来表示;K表示农业投资,本文用农村居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来表示;L表示农业劳动力,本文用农林牧渔业就业劳动力数来表示;Ge表示耕地面积,本文用有效灌溉面积单位来表示;Fe表示化肥施用量,本文用农用化肥施用量来表示。本文采用对数模型,对生产函数两边取对数来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得到如下回归模型:
LnY=LnA+β1LnK+β2LnL+β3LnGe+β4LnFe+β5LnIn③
(二)变量选择和数据
1 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湖北农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农业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由湖北农业信息网牵头,串联起各级农业信息服务专家队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及村组信息服务站点组成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信息化技术不断深化。以物联网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流通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的应用日渐深入,有力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
2 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政策引导与统一规划
作为一个交叉行业,湖北农业信息化发展还处在不成熟阶段,缺乏对农业信息化整体、系统的政策引导、支撑,缺少对农业信息产品、技术、服务等的标准规范,导致整个行业发展处于自发状态,没有明确的方向。各地农业信息化大都由当地农业部门牵头推进实施,但信息基础设施掌握在经信部门、网络运营商手中,大量涉农信息资源又分散在土地、规划、水利、科技、商务、民政等众多部门,这样一来,不仅限制了基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更导致了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2.2 人才培养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目前,湖北省农民信息素养普遍较低,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知识面狭窄,联系实际不紧密的问题,原有从业人员知识老化,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因此,从事农业信息化管理和开发、运维、农产品电商服务等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来看,在农村地区,还有近5%的行政村没有通网络宽带,特别是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互联网终端服务的发展速度相当缓慢,利用互联网进行农业信息传播在大多数农村家庭无法实现,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和提升。
2.3 缺乏农业信息化实用技术
虽然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逐步获得社会共识,但是无论是农业信息化建设还是相关科学研究多偏重概念,导致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融合度低。农业信息化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受到当前行业各部门之间的话语权争夺和利益分配机制制约,信息传输的“三网融合”推进缓慢;信息服务站点的长效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持续化的服务更多是依赖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投入,自我独立发展能力不强;农业信息资源分散,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机制亟待建立。
3 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3.1 农技信息服务进一步提升
通过采集和整理农业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的标准化运作,进一步提升农技信息服务水平。围绕湖北省的农业生产特色,建立农业信息资源采集标准、网络交换标准、业务应用标准。在农业信息标准支持下,建设省市各级耕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并通过农业信息服务云平台向社会,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农业部门服务职能在区域中的本地化、实用化。在此基础上,利用农技服务信息化,实现农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
3.2 农业电子商务广泛推进
通过互联网+农产品销售,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提升农业经营效率。选择支持一批农业生产稳定、有特色的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与优势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对接或直接面向终端用户营销,减少流通环节损耗、实现生产与消费透明、双向互惠共赢。通过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的信息化改造,促进农业生产与农产品销售的一体化。鼓励农产品经营主体走进城市社区、建立微商网络,通过建立社区微商规范,保证各类农产品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平交易,促进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3.3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利用现有生产环境与优质农产品认证,规范农产品生产档案,实施对经营主体的备案管理制度,建设统一的农产品追溯标识和网络化标识查验数据库,构建覆盖农产品生产、收购、产后处理、储藏、运输和消费者查询等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农产品物联网监管中心,推进乡镇农资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管,农村用户对相关信息的无线和有线网络查询,为农资打假、投诉举报、信用查询、消费指导服务。同时增强政府部门对农资监督执法工作信息管理和分析决策能力。
[关键词] 农村旅游产业;信息化视角;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014-02
Abstract: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rural areas could cut down the operational cost and facilitating the long term growth of the industry. There are problems for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as the online platform basis is poor, the e-commerce market strategy is unsound and talen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insufficient. To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rural areas,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accelerating the completion of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in rural areas, improving the e-commerce marketing strategy, building a sound and united online environment, and enhancing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rural tourism industry.
Key words: rural tourism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旅游产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其中农村旅游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农村旅游主要是以农业休闲和观光的旅游形式为主,是农业和现代旅游相结合的一种产业,这种形式充分利用了农业设施、农产品、自然和人文等资源,通过一系列的整合和规划,发挥农村休闲观光的功能,丰富了旅游形式的同时,还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促进现代农村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当中,农村旅游产业能实现信息化的经营和管理,这对农村旅游产业长远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农村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一)降低农村旅游经营的资金成本
传统的旅游行业经营和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广,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来完成相应的工作,这无疑加重了农村旅游的投资成本。而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农村旅游产业的经营和发展中,能有效地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提升旅游管理水平,通过利用电子信息化系统,能对不同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管理,这就减轻了繁重的工作,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下,很多的数据信息不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同时还保障了一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这对农村旅游企业制定下一步发展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农村旅游企业的发展规避了经营中潜在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旅游经营的资金成本,并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有效地巩固了行业内的客源市场[1]。
(二)推动农村旅游的长远发展
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为社会各个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这就改变了以往的经营模式,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便利。在电子商务发展下,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农村旅游中,能通过这样新型的经营模式,为广大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农村旅游的服务质量,改善了传统旅游行业单一的服务和管理模式。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农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而建设后的网络平台能加快信息的传播,在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下,逐渐扩大信息传播范围,这样就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农村旅游的资讯,从这一层面而言,信息化农村旅游的建设,推动了农村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
二、目前农村旅游产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农村旅游网络平台基础建设存在不足
伴随信息化技术在市场经济中的广泛应用,目前旅游行业经营和管理的模式逐渐呈现出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农村旅游产I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对自身的产业实施信息化的建设。但是在网络化建设的进程中存在很多的盲点。当下国内很大一部分观光旅游企业发展至今,还不具备网络正常接入的条件。在一些农村旅游的景区,虽然有很多旅游运输单位的电脑和上网设备能够正常使用,但是其中只有少数的旅游单位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网站,这些少数的网站在设计和运行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未能通过互联网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对众多农村旅游产业的网站进行研究得知,目前很多农村旅游产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仍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3]。
(二)电子商务营销策略有待完善
农村旅游产业在经营中关于宣传方面的工作,主要是要利用传统模式来开展的。例如,通过在旅行社张贴海报、分发宣传单、通过传统媒体等形式进行宣传和开展营销活动。这样的营销方式呈现出单一和针对性不强的特征,增大了农村旅游企业投入的资金成本,而获得的经济收益状况却不佳,未充分的利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的优势,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此外,一部分的农村旅游企业在利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展营销活动时,选择知名度较低的搜索引擎,虽然推广所耗费的资金较少,但是没能达到良好推广的效果,这就严重阻碍了农村旅游的经营和发展[4]。
(三)各个农村旅游网络平台信息很难实现共享
国内农村旅游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还未形成统一和完整的数据库,很多旅游方面的数据信息分散在各个地区和企业中,未能整合和集中在一起,在旅游数据信息发生变化时,一些旅游企业很难及时的掌握最新的信息和资讯,这也使旅游资源数据信息很难实现互享。在我国对经济体制进行不断改革后,国内地区之间的经济观念较突出,在对信息资源和数据库进行建设时,为了保障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未对自身掌握与旅游产业相关的数据进行互享,这样不仅对国家资源和资金产生极大的浪费,同时还降低了网络平台应有的功能。由于旅游产业在经营和发展中涉及面较广,为了保障农村旅游企业的正常运行,对数据信息的需求量较大,在组织和协调机制严重缺乏的状况下,旅游产业信息数据互享程度的问题逐渐严峻,这样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了“一级的硬件、二级的资源、三级的使用率”的现象,这不利于信息化网络的建设[5]。
(四)信息化技术人才相对短缺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相对较晚,在电子商务如火如荼发展时,国内很多的电子商务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处于摸索的状态,尤其是在各个市场经济各个领域中大力开展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这样的状况使当前关于专业的农村旅游信息化技术型的人才相对短缺,使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力量有限,相关技术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阻碍农村旅游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今的信息技术人才的数量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实际的需求,这样的状况使很多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人才相对短缺。因此,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大量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已成为教育和经济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农村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一)加快完善农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进程
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是国内旅游产业实现信息化重要的环节,这是由于提供旅游服务的主体对象是旅游企业,各个旅游企业应按照自身经营和发展的特点,逐渐加快对自身信息化的建设和完善,反之则在竞争激烈的旅游行业中处于劣势的地位。在实际建设时应实现旅游管理的智能化,对各个旅游基础设施的使用状况,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全自动化的管理。同时还要与各大搜索引擎和旅游网站开展合作,这样才能实现网上订票以及制定个性化的旅游计划,只有加快完善农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才能使农村旅游更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实现多元化的管理和经营[6]。
(二)完善农村旅游电子商务营销策略
电子商务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支持下,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信息能迅速的传播给广大的受众群体,同时具有较大的覆盖率,能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实现旅游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润。因此,在农村旅游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应注重完善自身电子商务营销的策略。例如,创建可以搜索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图片库,并对这些图片附着相应的文本内容,充分的利用图片信息来宣传农村旅游景区。另外,还要对农村旅游网站的布局和功能进行优化,对各个模块上应有的功能进行改进,并对农村旅游企业自身网站中的新闻中心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让更多的受众群体看到景区各方面的信息[7]。
(三)建立健全农村旅游联合网络环境
农村旅游唯有将产业化为导向,才能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而产业化的发展要依靠产业的集群。农村旅游受到季节的影响较大,只有和其它农村旅游景区联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的经营模式表现为网络上互为辅助,形成联合营销,并添加相应的友情链接,增设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进而形成产业链式的发展模式。另外,应适当的开发具有链接式结构的电子商务网站,这样能有效的提高网站搜索和使用率。为了提高对旅游资讯和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各个地区和景区所掌握的数据库应达到互享使用状态,这样不仅能便捷农村旅游行业内的各个企业制定未来发展策略,同r还能促进行业的繁荣发展[8]。
(四)大力培养农村旅游信息化技术型人才
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推动经济的发展,而在实际实施中,信息化技术型的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今市场经济中,信息化技术型的人才短缺,严重的阻碍了农村旅游信息化的建设。因此,应大力培养农村旅游信息化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在各大高校中增设信息化技术专业,并对选择该专业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补助,使更多的学生选择该专业,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授课,以此来培养专业型人才。另一方面,从农村旅游企业中现有的员工中开展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做到在短期时间内使这些员工熟练的掌握操作技术,加快对农村旅游产业信息化的建设。
[参 考 文 献]
[1]赵世忠.延庆县依托农业资源发展会展旅游业的对策[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4,9(1):12-15
[2]皮晓媛.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J].世界农业,2016,8(1):37-40
[3]乔洁,乐腾.河北省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生态经济,2016,7(2):133-138
[4]刘圣欢,杨砚池.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机制研究――以大理市银桥镇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3):44-52
[5]丁雨莲,马大全.旅游业与现代农业融合路径实证研究――以芜湖大浦乡村世界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2,6(14):157-163
[6]王兆峰.信息化与旅游产业发展[J].商业研究,2011(3):114-120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金融;现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四川省农村新型工业化发展在金融方面的问题
(一)供需矛盾
如今,我国农村的金融供不应求的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需要贷款进行生产及经营的农户或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资金,导致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受限。同时,由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非盈利性特征与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本质相冲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金融支持的有效性和功能也被严重削弱,更加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二)农信社贷款困难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金融需求种类的增加,推动了金融需求的多元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又推动了农村工业化。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贷款业务也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推进。但农村居民贷款困难、专业合作社贷款门槛高、农村经济产业需担保公司才接受贷款等问题,却严重制约着农村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三)商业银行支持力弱
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支持泡沫经济的情况,即支持被泡沫化的房地产业,而只有少部分的贷款用来支持能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制造业、农业以及服务业。据统计:我国中小型企业占所有企业的99%,并且能接纳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创造80%的城镇就业岗位。但是在所有中小企业中,80%的企业从未获得过银行贷款。
(四)政府融资平台方面不够成熟
着重发展政府融资平台已成为当展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但就目前的形式而言,政府融资平台仍然存在很大问题:
1.融资平台的政府担保并不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应;
2.融资的模式过于简单,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基本来源于银行;
3.政府融资平台太多,同时也太过于分散,这便增加了负债、不良贷款问题的概率。
(五)民间贷款公司的发展存在障碍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门槛高,城镇中小企业很难跨入银行贷款门槛,所以,大部分中小企业不得不向民间贷款公司进行融资,致使民间贷款公司利率越来越高。这种高利率模式的发展,使得部分中小企业会无法偿还贷款时,企业则面临资金链断裂、破产,最终民间贷款公司陷入追债困境。
二、四川省农村新型工业化发展在金融方面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可以划分为四类、九种,分别是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中的农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村镇银行、农村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目前,我国农村基本上是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民间借贷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其中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服务最为普遍。农信社是当今唯一直接面向农户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其贷款也正在从农村小户贷款向大型乡镇企业贷款的方向转变。
(一)农村信用社
近年来,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农村信用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其金融业务也在不断发展。
1.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1)农信社支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农户的生产、生活、经营、消费等方面进行了大力的扶持。
(2)对中小型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贷款。政府不断加大信用社对当地企业发展力度,为当地实力企业提供贷款,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城镇一体化、工业现代化进程。
2.支持“三农”的主力军
农村信用社扮演着是整个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角色,是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作用。
(二)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农信社提供融资渠道,并且通过银团贷款的方式将大批资金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三农”重点工程等领域。
三、四川省农村新型工业化发展在金融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农信社成立担保基金、构建信用体系
国家每年向农户发放大量补助,而政府可将此补助累计成立担保基金。如将100元放置农信社,那么农信社则可放大5陪贷款给农户。这样,既满足农户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农信社信贷部的发展。与此同时,农信社可建立针对农户的信用体系建设,对信用良好的农户降低信贷门槛。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1.可建立真正属于农民的金融机构,此类金融机构是完全由农民自己组织并管理的新型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可向新型信用社发放贷款,新型信用社则向农民提供比较小型的金融服务。由于新型合作社的成员构成是当地农民,所以他们对贷款者知根知底,进而根据贷款者实际情况做出贷款决策。
2.组建纯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模糊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之间的界限。建立纯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一方面加大了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另一方面稳固了农业的快速发展。
3.建立与中小型企业相匹配的中小型银行。我国现阶段所存在的大部分民间贷款机构因法律控制而无法按照正常的市场准则去运行。建立正规的中小型银行可以为中小型企业贷款提供便利条件,有助于中小型企业在城镇中的不断壮大,从而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4.设立基础设施产业基金。构建基础设施产业基金一方面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并且大大减少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能让投资者更容易参与到基础设施的投资项目中。
(三)金融机构转型
1.金融产品创新。为相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需求,金融机构应该限制重污染、高消耗等破坏环境的产业的贷款额度,应该支持更多绿色环保产品的创新。
2.惠普金融创新。目前,我国的金融社会化程度的资源配置还未达到最理想状态。当今的金融机构大部分是给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以及富人提供服务产品,而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则可以为大部分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城镇中小型企业、农民以及收入低的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问题;策略
1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信息利用能力薄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成果越来越多,每天有上万的农业信息化成果。但是,这些农业信息化成果只有不到百分之十倍农业企业及农户采用。这是因为我国农业信息的利用率较低。首先,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用户较少,并且,大多数是年轻人用于网络交际、玩游戏等,很少用于农业发展;其次,我国农村地区极少农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农业信息利用能力薄弱。
1.2农业信息网络效应较低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生产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加强当地国内外农业市场及农业发展政策的认识。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农户采取小型生产经营规模的发展方式,导致农户的农业收入较少,不愿投入较大资金引入人农业信息技术,导致农业信息网络效应较低。
1.3农业信息使用成本较高
首先,农业信息使用的硬件成本较高。农业信息化发展要求农合购买计算机设备、开办互联网。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买不起计算机,支付不起昂贵的互联网费用。高昂的农业信息花费使农民望而却步;其次,计算机软件和服务费用更高。农民使用网络的培养相当于一年农业收入的百分之是,大多数农民不会使用信息技术,被信息技术排斥在外。农业信息使用成本较重阻碍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2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2.1提高农民信息使用能力在农业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农业信息的使用者是农民。而农民的素质及信息使用能力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信息使用能力。首先,要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宣传,使农民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意义,加强农民对信息技术的额重视;其次,要培养农民的信息技能。
2.2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去。为此,相关部门应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例如,相关部门开展电子农业、农家乐等农业发展项目,为农民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
2.3加强农业信息基础建设
农业信息基础建设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农业信息基础建设。首先,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电视、电脑、电话等传播媒介的合作,为农民提供完善的信息;其次,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农业信息基础建设,开展资金补贴,鼓励农民购买计算机设备,开办互联网服务,使农民能够及了解网络上的农业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贸易;最后,相关部门应积极构建农业综合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丰富的农业发展信息,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2.4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树立信息化发展的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其次,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引导,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扶持和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基金为农业信息化提供资金支持;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加入农业信息系化发展中,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投资,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结束语: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有效策略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我国经济各个领域都带来了转型升级,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了我国经济建设未来的总体趋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农业经济管理开展信息化发展符合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业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提升我国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球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创新,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市场需求,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发展能够与时俱进,与世界市场接轨,充分地吸收国外农业先机的科学技术,加速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使用质量,大幅提升我国农业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作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农业信息资源管理往往决定了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在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农业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利用,没有进行高效的整合,难以充分发挥农业信息资源的根本作用,多数农业信息化系统都忽略了对农业信息化资源的整理,使得农业信息共享滞后,制约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也降低了其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农业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是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内部因素,而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则是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外部因素。首先,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扶持,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倾向性支持,而当前我国在政策方面并没有给予过高的关注;其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发展,而当前我国政府的资金投入并不能够满足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需求。
三、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加速农业信息化资源整合效率加速农业信息化资源整合效率是实现农业信息共享,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有效策略。首先,构建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农业信息的收集、更新和共享,确保农业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全面性;其次,确保农业经济管理的区域发展差异性,通过信息化服务来确保农业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是广大群众能够全面了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真实信息。
(二)强化政府扶持力度首先,政府需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支持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重视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化基础服务功能的完善程度;其次,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给予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人才建设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人才建设是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首先,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工作,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扩大专业人才队伍,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人员的整体素质;其次,强化信息化专项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完善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注重选拔信息化人才,全面提升管理团队的信息化水平,打造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优秀团队。
休闲农业信息化就是通过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休闲农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改造,对休闲农业的产品开发和推广环节广泛实现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以满足供求双方对信息的实时与精准化需求。休闲农业能否得到更快的发展,除了自身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外,还依赖于信息的传播和休闲农业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便让公众及时了解当地休闲农业资源情况、休闲特色项目所在和休闲农业的决策规划,使休闲农业的产品或服务得到更广泛、更快捷的传播,信息化是提升休闲农业核心竞争力的不二途径。从全球来看,世界休闲农业信息化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首先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广播、电话通信信息化;其次是20世纪70~80年代的休闲农业计算机数据处理和数据库开发阶段;最后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休闲农业网络传播和信息技术、科技在休闲农业特色项目中的运用等[6]。具体来讲,世界休闲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世界休闲农业宣传推介信息化,全面展示休闲农业风采,在旅游竞争中抢占先机。例如,网站推介,传递休闲农业产品或者特色服务,让顾客和观众找得到;通过全景漫游或者虚拟实景体验,让顾客和观众移动鼠标,提前体验休闲农业;甚至通过在网络游戏中嵌入休闲农业景点[7],创新实现休闲农业景点信息化展示手段,激发和引导潜在顾客消费;通过电子地图定位标注等,根据用户需求策划特色休闲线路、向导服务,引导高品质农业休闲消费。②世界休闲农业的预订促销的信息化,通过网络、电话、短信即可预订,实现休闲农业“吃、住、玩”贴心服务以及安全、正宗、物美价廉的特色农产品,让顾客享受到打折服务,满足顾客需求,刺激休闲农业消费。③世界休闲农业项目本身的信息化,把信息技术恰当运用到休闲农业项目中,在保持“农味”特色基础上,加大科技在休闲农业项目中的应用,完善和优化服务功能,提高休闲农业参与性和趣味性,去吸引顾客和观众。④世界休闲农业管理及内部办公信息化。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本地区及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情况和实时态势,科学管理指导休闲农业经营,从而提升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扩大影响,锻造核心竞争力。
二、国外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比较
1.美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美国休闲农业的信息化进程,得益于美国农业信息化的战略实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通过将国家意志注入本国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首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接着又倡导“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并通过立法手段,利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同时,美国通过建设国家级农业和农村科技信息中心群,获得了公益性农村信息资源的有效积累、科学管理与广泛运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规模化、专业程度高的涉农信息数据中心(库),对包括美国休闲农业在内的农业发展、旅游发展产生了很好的推动作用[8]。毫无疑问,美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使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受益匪浅,获得长足发展。美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是美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另一显着特征。美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源于休闲农业的市场需求。为了推动休闲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投资效率比值,美国不断利用市场手段推动农业信息化应用层面的竞争。例如,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就开放了电信市场,通过不断的市场竞争,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产业重组,并适时根据市场的基本需求,构建了以政府为主体,5大信息机构为主线,国家、地区、州三级相连的农业信息网,形成了完整的包括休闲农业在内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有力推进了美国休闲农业信息化进程[9]。2.法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法国农业旅游协会作为非政府组织,有力推动了法国休闲农业发展,是世界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成功典型。法国农业旅游协会创新思路,有效整合休闲农业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合理运用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适时构建休闲农业网络信息化平台,向休闲农业经营者提供咨询培训以及进行休闲农业整合营销等贴心服务。同时,法国农业旅游协会在国家旅游政策指导下全面制定休闲农业的行业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倡导和督促休闲农业行业自律以推动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早在1954年,法国联邦国营旅舍联合会就进行“法国农家旅舍网”建设,很快成为各国竞相效仿的成功典型。此后各类农业旅游社团组织和中介机构(如法国农业与渔业协会、农业商会、法国国际旅游推广协会等)陆续成立,有力促进了休闲农业的信息化发展经验交流,丰富了信息化传播手段,加强了信息化人才培训。随着法国农业旅游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成熟运作,休闲农业行业自律的成效明显,法国政府对本国休闲农业的“管理职能”随之转变为“监管职能”,相关行业协会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加凸显。另外,法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农民信息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曾在本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初期免费向农民赠送电脑,引导农民接触和使用信息技术,为休闲农业信息化全面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3.日本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日本主要采用政府主导型的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路。从自然环境来看,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并且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休闲农业发展并无优势。但日本为建设信息化休闲农业,不断重审休闲农业价值,重视休闲农业信息化工作,并把其视为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其中,日本政府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重大举措:第一,日本政府日益注重休闲农业的立法完善和体系健全工作,先后制定实施《农山渔村余暇法》、《农山渔村宿型休闲活动促进法》等,主导休闲农业信息化的市场规则及发展政策的制定,甚至是有关资金的筹措工作等。第二,日本政府注重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注重农业信息系统建设,并倡导U-Japan国家信息化战略,为休闲农业信息化的持续和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日本政府注重农业旅游信息网的建立,建立了权威性的休闲农业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为休闲农业顾客和经营者提供及时、全面、精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日本创新休闲农业信息技术展示,是日本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另一亮点。日本往往借助信息技术甚至是生物技术等,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休闲农业新景点,它一般建于距离城市较近的区域,使其成为休闲农业的科技特色景点,农业科技教育功能凸显,具备了很强的科普教育功能[11]。